- 活见鬼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活见鬼》教学设计
《活见鬼》教学设计执教/万桂园 指导/陈朝蔚 点评/金文伟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书写“趋、炊、沾、踉、跄、愕”6个生字,掌握其字义。
2.利用字典,结合阅读掌握“值、撩、号、行、趋、奔”等字的意思和读音,学习掌握多义字的方法。
3.逐渐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领悟文言文语言凝练、惜字如金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4.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做任何事情都要相信科学,世上根本没有鬼。
教学过程
一、猜字揭题,简介作者
师:(出示“*”)同学们,猜猜这个甲骨文字是——
师:这个字下部“*”是一人手放在膝盖上的跪坐形状,是我国古代人的平时坐法。上部的“田”不是“田”字,而是人戴着的一个大面具,怪吓人的。这就是古人用象形字表示的鬼。
师:(出示“*”)这是什么字?
师:这是小篆“鬼”字,注意,比甲骨文多加了什么偏旁?
师:多了“*”,这是楷书“厶”,音si,后来写作“私”。给“*”加意符“厶”,表示鬼的阴私重。后来,楷书写作“鬼”。好,现在,伸出你的右手食指,跟老师一起来写一个楷书的、方方正正的“鬼”字。(板书:鬼)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跟“鬼”这个话题有关。(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你们知道课文《活见鬼》的出处吗?(出示《古今谭概》)
师:书名“谭”,就是“谈”的意思。这是一部笑话集,汇集了历代上千则故事传说。人们都说读此书如人宝山,每每读之,都能有所收获,如携宝而归。这么一本好书,作者是一(生:冯梦龙,明代通俗文学家、戏曲家。)
【点评:由猜“鬼”字、解析“鬼”字的形义联系导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再简要介绍本文出处,进一步引发学生对冯梦龙作品及本课的阅读期待。】
二、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师:这是一篇文言文。文章很短,刚好100字。有信心读好它吗?
师:请打开书,自由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出示生字:“趋、炊、沾、踉、跄、愕”,开火车读。提示“沾”字读音,翘舌,前鼻韵母;“踉跄”两个连续后鼻韵母。)
师:同学们,请观察这6个生字,看看哪个生字比较难写?(语文教案 www.fwsir.com)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预设:“愕”,形声字,左右结构,竖心旁,表示此字与心理活动有关;右旁“号”,读e,作声旁。“号”是争辩的意思,两个“口”就表示两人争辩,下面是“亏”,在古文字中表示出气的“吁”字。写“亏”时注意:第一横稍短,第二横写长一些,最后一笔竖折折钩。要提醒同学们的是:“号”下的“亏”有短横,书写可不能丢了。“愕”的意思是——惊讶。
师:还有哪些生字也像“愕”一样要写得左窄右宽?
师:“趋”字是“走”做形旁,“刍”做声旁,这是古音,现在已经不能表音了。(师范写,生练写“趋”。同桌评价,教师评价。)
1.师指名读课文,相机出示多音字的解释,纠正读音。
师:“号”有两个声调:(1)hao,指拖长声音大声叫唤;(2)hao,名称,如国号、别号,也指号令,吹的号。请同学们看,(出示“号呼有鬼”)这一句该怎么读?请同学们联系现代文理解:呼号、号啕大哭、狂风怒号。(指名表演读“号呼有鬼”)
师小结方法:掌握多音字,不但要读得准确,还要对字义理解得准确,这才能对句子理解得深刻。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看看这句,(出示“以足撩之”)该怎么读?
2.撩:(1)liao,提,掀起,如撩起来、撩水;(2)liao,挑弄,引逗,如撩拨、撩人。(生结合文本选读正确读音)
师:把文言文读正确还不够,还要读出节奏来。谁来读第一句试试?
(指名读。师范读,指导学生注意停顿,读出节奏。生再读,全班齐读。)
3.相机指导“俄顷,复见一人,遍体沾湿,踉跄而至,号呼有鬼,亦投其家”。读出这个长句中5个4字短句的节奏。(提示学生看教师手势,读出节奏。)
【点评:本环节教学的重点:一是书写生字,二是学习多音字。古文以单音节词为主,充分体现了汉字形音义统一的特点。根据这个特点,万老师在指导写6个生字时,重点指导学生学习容易写错的“愕”字。汉字因义构形,她就依据字义解析字形,使学生理解深刻,记忆清晰,掌握牢固。学习多音字,亦引导学生根据字义来理解和读准字音。在此基础上读通课文,进而读出文言文的节奏,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本环节教学内容虽多,但因设计得好,几个内容环环相扣,步步递进,水到渠成地完戍了本节教学任务。】
三、掌握字义,质疑解疑
师:读得真不错!课文读准了,还读出了节奏,要是再把课文读懂了,就更有昧了。能说说什么地方读不懂吗?
(学生质疑,教师圈画梳理。)
师:初学文言文,难免会出现这么多问题,有什么办法解决吗?(借助字典;做上批注;做好笔记;推想诵读;联系上下文;对照译文……)
师:大家说的方法都很好,课文就附有译文,我们就先用这种办法。同学们自己先对照译文学习课文,试着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问题都解决了吗?同桌互相考考吧。
师:大家学得真起劲,老师也想考考大家。
(出示:“久之,不语,疑为鬼也……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
师:谁能说说这两个句子的意思?
师:真好,用自己的话把句子意思基本上说明白了。考考你们,句子中字的意思是不是都弄懂了呢?(圈画出“偶不相值”的“值”)什么意思?(碰着)
师:文言文用字可有意思了,有时一个字在一篇文章中多次出现,可意思却不一样。找找看,本文“值”字出现了几次。(相机修正译文错误,引导学生做批注。)
师:“值”的本义,也就是它最早的意思,是“对着,面对”,后来就有了很多的引申义,如“偶不相值”——相遇,碰着;“值大雨”—一恰巧碰上,正赶上;“值炊糕者晨起”——恰巧碰上。就是在现在,“值”还有很多意思呢,你知道的有哪些?(值日、值班、值勤;值钱;值得;数值……)汉字的一字多义,很多就是由本义引申出来的,知道了这个特点,掌握一字多义就会容易些了。
师:我们再来看一个字,(圈画“趋”)什么意思?
生:撒腿就跑。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译文是这样写的。
师:其实译文有时也不一定准确。字典告诉我们,这个“趋”字,在古文是“快步走”的意思。拿起笔,也在这个字旁边做上批注。
生:“趋”字意思是“快步走”,那再快点不就是跑了吗?
师:是啊,文中就有一个字表示“飞跑”,是哪个字?
生:奔。
(出示:“奔人其门。”)
生:就是跑到粒点铺门口。
师:咦,“入”到门口?你发现了什么?
生:是跑进了糕点铺门里了。那么,译文应该是飞跑进糕点铺门里。
师:真了不起!学习就应该这样,尊重事实,相信科学,不迷信书本。
师:“奔”、“趋”都是表示动作的词,再看一个表示动作的词。(出示:“即投伞下同行。”)“行”是什么意思?(出示:“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亟奔入其门。”突出“趋”“奔”。)
师:我们来理解这三个描写动作的字:行——走(速度较慢);趋——快步走(速度较快);奔——快跑(速度非常快)。
师:这三个字能对换吗?为什么?(体会文言文用字精妙)
生:不能换。两人刚开始在伞下时,不怀疑对方是鬼,加上天黑路难行,只能“行”。当他以为对方是“鬼”,就把“鬼”挤下桥,加快步伐走了,就用“趋”。
师:他把“鬼”挤下桥后,为什么不快跑?
生:天黑又下雨,看不清路,不敢跑,只能快走。
生:他以为那是鬼,人跑不过鬼。当走到天蒙蒙亮,又看到晨炊者,就赶紧狂跑过去,这就是“奔”。
师:这一对比,不但让我们体会到文言文用字的精妙,而且明白了只有真正理解了字义,才能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师引读:“有赴饮夜归者,值大雨,持盖自蔽。见一人立檐下,即投伞下同行。”播放配乐,指名读:“久之,不语,疑为鬼也……”再指名读,全班齐读。师生表演读:“以足撩之,偶不相值……”齐读全文。)
【点评:学好文言文的关键是理解词义,积累词汇。因此,教好一篇文言文不是目的,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特别是掌握词义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本环节,针对学生对某些句子不大明白,万老师引导他们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即先理解词义,再理解句子。比如“值”在课文中出现三次,意思有所不同,万老师利用词的本义、引申义规律讲解“值”,既让学生明白了“值”在各句中的具体意思,也使学生学到了掌握一字多义的一个科学方法;“行、趋、奔”是人行进时的不同方式,将三个词统为一组,结合课文进行辨析,使学生比较轻松地掌握了三个字的意思,体会到了作者用字的准确,促进了阅读的深入理解。令人可喜的是,由于学生理解了词义,竟然能够纠正课文中译文的错误,这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相信科学,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精神,具有更加积极的意义。】
四、趣读全文,感悟哲理
(出示句子:“二人相视愕然,不觉大笑。”) 师:这二人,一个是——(生:夜归者或撑伞者)一个是——(师引读提炼:投伞者)
师:奇怪,课文题目为什么是《活见鬼》?他们相见时为何“不觉大笑”?
生:夜归者以为投伞者是鬼,投伞者以为夜归者是鬼。
师:夜归者觉得投伞者哪些行为像鬼呢?
师:(点拨)夜归者碰到投伞者是在什么时候?
(播放视频,师描述:夜深了,看不清道路,偏偏又下起了大雨,首先出场的是——夜归者。雨中的他——持盖自蔽。此时,他看见——人立檐下,而那人——即投伞下同行。)
师:为什么会产生闹“鬼”的误会呢?
生:夜归者见投伞者一路上一言不发,他心里想:投伞者大概是鬼吧?
师:于是——
生:他用脚撩试对方,刚好没碰着,心里一着急……
师:小点声啊,可别让鬼听见了!他怎么办?
生:还是先下手为强吧!于是,夜归者奋力挤之桥下而趋。
师:那么,投伞者又觉得夜归者的哪些行为像鬼?(生交流)
师:因为什么,他们才会觉得彼此是鬼?(板书:心中有鬼)
师:带着这种体会再读读这个句子,感受当时两位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生:(齐读句子)“久之,不语,疑为鬼也。以足撩之。偶不相值,愈益恐,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
师:此时此刻,你认为他们大笑的原因是什么?(板书:世本无鬼!)
师:难怪冯梦龙给这则故事起个名字——(生齐:活见鬼)
师:“活见鬼”这个词语现在人们也常用到,想一想,人们通常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这个词语?
【点评:由于本文的主要文字障碍已在前面解决,本环节安排重读全文,引导学生在文本中探讨笑话产生的原因,在文字中体验“夜归者”心理巨大的变化,在情节中感悟课题深刻的含义,将识字、学词和阅读融合在一起,使三个方面的学习同时得到了巩固和提高,学习效率自然是不会差的。】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师:感谢冯梦龙先生,给我们带来这么有趣的故事。其实,冯梦龙先生还有几部传世之作呢,谁知道?(相机出示《三言》)
2.布置作业。
(1)阅读冯梦龙《三言》。
(2)课后搜集有关“鬼”字的四字词语,积累在词语本上。
【点评:曾国藩曾经说过:阅读当以训诂为本。意思是,阅读一定要先理解文中词义,这是阅读的第一任务。这就给我们启示,文言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先让学生掌握课文字词的确切意思,再深入阅读,这就容易在识字、积累词汇和阅读深入理解三方面同时收益。本课设计就体现了这个思想。】
(作者单位:福建福州市鼓楼第二中心小学/鼓楼区教师进修校/集美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活见鬼》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活见鬼教学设计08-06
《活见鬼》教学反思08-23
活见鬼的教学反思04-21
活见鬼教学反思04-23
(实用)活见鬼教学反思10-04
《活见鬼》教学反思15篇08-24
校服设计教学设计06-07
教学设计的实质是问题设计08-05
《勇气》的教学设计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