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教案>《刷子李》教学实录及评析

《刷子李》教学实录及评析

时间:2024-08-29 15:09:37 夏仙 五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刷子李》教学实录及评析(通用6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刷子李》教学实录及评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刷子李》教学实录及评析(通用6篇)

  《刷子李》教学实录及评析 1

  导入,揭题

  师:今天,我们将要一起学习谁的文章?

  生:冯骥才。

  师: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生:冯骥才是个大作家,也是个画家。

  生:他写过许多文章,我们以前学过他写的《珍珠鸟》《花的勇气》。

  师:你的记性真不错!

  生:我知道他还是篮球中锋。

  师:看来,你们的预习很认真。冯骥才的确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他还干过工人、业务推销员、教师呢!你们知道,他最近这些年在干些什么吗?

  生:我知道,他正在抢救民间文化。

  师:是啊,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大事。为了抢救那些正濒临消失的民间文化,他跑遍了大江南北,奔走呼吁,不辞辛劳。

  师:说起民间文化,这也是冯骥才先生一生的酷爱。在他众多的著作中,就有这么一本,专门介绍当年天津卫码头上的奇人奇事,书名叫——(出示《俗世奇人》封面)

  生:《俗世奇人》。

  师:今天这一篇文章便是选自这一本书,题目是——

  生:《刷子李》。

  师:大家预习了课文,知道他是文中主人公的名号。为什么有这个名号?

  生:这名号表明他是专门干粉刷的,他姓李。

  师:哦,前边表示他的职业,后边是他的姓。那么,你们家门口那个卖包子的姓刘,你可以叫他“包子刘”吗?

  生:行!(有学生表示:不行!)

  师:为什么有人说不行?

  生:不能叫“包子刘”,除非他做的包子是一绝,别人的包子都没他做的好吃。

  师:哦,以一个人的职业再加上他的姓氏,不是一般人能获得这样的称呼的。我希望你将来也能成为某个行业中身怀绝技的人。

  初读,说奇

  师:相信大家一定预习了课文,是吗?谁来读读这一段话?

  (课件呈现:刷子李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绝没有一个白点。曹小三第一次跟在师傅刷子李屁股后面做事,发现了一个白点,以为师傅露馅了,以为他名气有诈,但事实并非如此。)

  (学生朗读)

  师:真不错!注意“师傅”的“傅”要读轻声,“露馅”要带上儿化的味道。跟我读。(生跟读两遍后再齐读整段话)

  师:大家已读了课文,刷子李留给你什么印象?

  生:他刷墙的本领高超,简直太神了!

  师:一个字,那便是——

  生:奇。

  师:(板书:奇)相信每一位同学都有同感!俗世奇人,果然是“奇”!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刷子李的“奇”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

  (生默读,圈画后汇报句子:

  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

  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师相机出示以上句子,指导朗读,相机理解“匀匀实实”“悠然”,并引领学生分别领会这些描写分别是“效果奇”“规矩奇”“动作奇”。)

  师:但是,在我看来,只有一句是硬碰硬、实打实地写出了刷子李功夫了得!那就是——

  生: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师:(课件出示上面的句子)是哪个词语带给我们实打实、不容置疑的感觉?

  生:必。

  生:绝。

  师:前边也有一个“绝”。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前边的“绝”表示“绝妙”,后面的“绝”是“一定”!

  师:是的,一定、肯定、绝对!

  (再次指名读,教师范读,再次齐读,突出刷子李之“奇”。)

  再要读,论妙

  师:对于这一点,假如只让我们读第一自然段,你信吗?

  生:不信!不可能啊,用白粉刷墙怎么不会落下一个白点,太不可思议了。

  师:呵呵,没错,冯骥才知道我们不信。那么,他想了些什么办法呢? (学生思考) 师:这篇文章本来是写刷子李的,全是写他的吗?

  生:还写了曹小三。

  师:为什么要写曹小三啊?

  生:(恍然大悟)起初曹小三也像我们一样不相信,后来,他亲眼看了,才相信!

  师:曹小三,其实就是冯骥才给我们安排的——

  生:侦探!

  生:卧底!

  师:呵呵,是啊,曹小三就是给我们去盯梢,给我们印证的。作为刷子李身边最亲近的徒弟,曹小三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去看个究竟。那么一天下来,曹小三都看到些什么呢?每当看到这些,他有些什么感受呢?我们先看看第四自然段,曹小三看到了什么?

  生:他看到了包袱里的黑衣黑裤黑布鞋。

  (课件出示句子: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

  师:这一句话里,有一个词,它不动声色地暗示了曹小三的感受,是哪个词?

  生:果然!

  (板书:果然。老师指导朗读,读出曹小三内心的惊讶。)

  师:那么,后边几个自然段呢?请大家快速浏览第五至第十自然段,看曹小三各看到些什么?把它画下来。哪些词像“果然”这个词一样让我们得以猜想到曹小三的感受,把它圈出来并写在工作纸的横线上。

  (学生浏览圈画。教师提示:有的段落,未必写曹小三看到的,但也有些词同样让我们知道曹小三的感受。)

  (教师巡视,指名学生上黑板板书体现曹小三感受的关键词语。四分钟后,学生在黑板上写下的词是:居然,竟然,悠然,奇了,发怔发傻等。)

  师:说说你们为什么选择这些词语?

  生:刚才,您带着我们从第四自然段发现了“果然”这个词,我就知道了该从哪些词猜想曹小三的感受。

  师:同学们真会学习!原来,这篇文章里很多个含有“然”字的词语,都透露出曹小三的感受。我们一起来看:

  (屏幕出示带“然”的句子)

  师: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些句子,体会曹小三的心情。

  (学生自由读句子)

  师:什么感觉?他的心情是不是总在变化?

  生:(惊叹地)是的!

  师:(指学生刚才凌乱的板书)那么,这些词语我们能像这样排列吗?曹小三的心理变化究竟是怎样的?我们先得给它们排个顺序!(师领着学生给词语标上序号)

  师:真不错,我们很快发现曹小==的心理变化顺序不能乱。假如,曹小三刚开始的“半信半疑”是在这个位置(指示黑板较低的位置)。后来,曹小三看师傅果然穿一身黑衣黑裤,那么,他对师傅的高超技艺是不是有些相信了?“果然”这个词应该写在哪里呢?

  (生在黑板上指示位置,比“半信半疑”要稍高。)

  师:给这两个词连一条线。这就是曹小三的心理变化简图了:依此类推,你觉得后边这些词语应该分别写在什么地方?请大家在课文纸上写一写,连一连。

  (学生在工作纸上画图并标上相应词语)

  师:谁能上来画一画写一写?

  (指名两个学生上台板画)

  师:请大家看看,这两幅图,谁画得更合理?

  生:黄伟健的。

  师:(请黄伟健同学上台)你为什么这样画?

  生:其实这些词都暗示了曹小三的心理变化。例如,他看到师傅刷墙这么悠然,一点儿都不累,他相信师傅真有能耐;后来,在师傅身上发现了一个白点,他对师傅有点怀疑了。

  师:大家同意这种看法吗?

  (大部分同学表示同意)

  师:(对黄伟健同学)请继续!

  生:最后,曹小三简直太佩服师傅了,所以,我给“奇了”安排在这个高度。

  师:果然有根有据啊!了不起!这最后,要是也写一个带“然”的词语,你会写什么?

  生:恍然!

  师:真棒!还有吗?

  生:肃然起敬!

  师:真不错!那么,文章为什么要这样写?写曹小三发现一个白点,然后又告诉我们这只是个小洞?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生一时语塞)

  师:玩过过山车吗?如果这过山车一直是平着往前开,你喜欢吗?

  生:不喜欢!

  师:如果这过山车一直上升,然后慢慢下降,你喜欢吗?

  生:不喜欢!

  师:是的,写文章也是一样,也要讲究有高——

  生:有低。

  师:有急——

  生:有缓。

  师:有起——

  生:有伏。

  师:你看,这一天下来,曹小三的心情就像坐过山车一样,他因为看到师傅果然穿一身黑衣黑裤,暗自惊叹;他看到师傅悠然地刷墙,居然找不到一个白点,更是暗自佩服;但,他竟然发现了一个“白点”,就犹如从高处突然下降,刷子李的形象在他的心里轰然倒下;而这时,师傅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他又发现,那白点原来只是一个小洞!这下,曹小三发怔发傻了,心里对师傅的佩服还是刚才这个高度吗?这叫什么?

  生:(恍然大悟)一波三折!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爸爸上个月也给我讲过类似这样的故事。

  师:你爸爸真了不起,你也很会学习啊!是的,这叫“一波三折讲故事”,这叫文似看山—— 生:不喜平! 师:作者这样一波三折地讲故事,就是为了让人彻底相信——

  (屏幕出示: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学生齐读,读得更自然、更坚定。)

  迁移,拓展

  师:刷子李奇不奇?(生答:奇!)绝不绝?(生答:绝!)冯骥才这种写法奇不奇?(生答:奇!)绝不绝?(生答:绝!)是的,正是他用了这种一波三折的写法,让一个身怀绝技的奇人变得真实可信。

  师:其实,一波三折,你也可以做到!(屏幕出示作文题目:1.一次难忘的秋游;2.友谊;3。我爱弹钢琴;4.记一场比赛。)假如让你从中选一个题目,你会怎么一波三折地写呢?

  (学生思考)

  师:你打算一共写几段?你打算在哪个地方产生波折?请给你选择的题目列个提纲。

  (生列提纲)

  师:谁来说说你的写作打算?

  生:我要写《我爱弹钢琴》。大概分五段来写:首先写我听了郎朗弹钢琴,我很喜欢,兴致勃勃报了名;接着写我练了一个月就觉得没意思,想放弃;再写我们班同学在学校钢琴大赛上出尽风头让我很羡慕,于是,我又开始了练习;再后来,练钢琴要付出很多时间,我有点想打退堂鼓,爸爸鼓励我,我又坚持了下来;最后写在学校第四届钢琴大赛上,我拿到了亚军!

  师:哇!真聪明!老师尤其欣赏的地方是,在因羡慕同学重新练习之后,再次安排了“练钢琴要付出很多时间你打退堂鼓”的情节,于是,文章就显得波澜起伏,更有意思了。祝贺你夺得大赛亚军,每一个读你这篇文章的人,也一定会记住你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

  生:我打算写《一次难忘的秋游》。先写老师提前一周通知下周一秋游,大家欢呼雀跃;再写星期三天气突变,天气预报还说阴雨天气会持续几天,大家灰心丧气;接着写天气有些好转,我们的秋游照常举行,但大家不能去体验水中捉泥鳅了;然后,我写秋游基地的'叔叔给我们准备了大量雨衣雨裤和雨靴,让我们可以尽兴捉泥鳅,把我们乐疯了!(台下掌声)

  师:高明!你怎么想到的?

  生:上学期我们班确实有这样一次秋游。不过,我那篇文章没这么写。

  师:好啊!你这么一写,让每一个读者都和你们一样,时而高兴,时而失望,最后来个惊喜!这才叫“难忘”啊!

  师:是的,一波三折,是写好文章的一个秘密武器。希望大家课后把这篇文章写下来,相信一定很吸引人!有信心写好吗?

  生:(齐)有!

  师:另外,在《俗世奇人》这本书里,像这样的一波三折的故事还有很多,课外,你可以找来读读。

  评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是安排在五年级下册第七组精读课文之后的。这组课文教学的总要求是让学生“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教学这篇略读课文的具体要求是“熟读课文,想想‘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作家冯骥才又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再把描写最精彩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体会一下表达的效果”。

  教学从了解作者起步。从了解作者中引出他的著作《俗世奇人》,《刷子李》便是其中之一篇。何为“刷子李”,其名号有它特殊意义。这样的步步导入,自然如行云流水,且信息量大,又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初读‘说奇”’这一环节,教师先呈现了一段话。学生读这段话,目标一箭双雕,既可以了解课文的主要情节,又巧妙地认读了以下画线的5个生字:

  刷子李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绝没有一个白点。曹小三第一次跟在师傅刷子李屁股后面做事,发现了一个白点,以为师傅露馅了,以为他名气有诈,但事实并非如此。

  然后抓住一个“奇”字。奇在哪里呢?学生在默读全文中发现了五句话是描写刷子李高超的粉刷技艺的。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欣赏这些句子所采用的策略,一是指导朗读,二是品味“悠然”“绝”等词语,三是把“奇”的表现作了归纳:“效果奇”“规矩奇”“动作奇”。如此的欣赏方法,学生既得到形象感染,又获得理性认知,教学中重视阅读策略的运用。

  “再读‘论妙”’,是教学思路的转换。从正面欣赏刷子李高超的粉刷技艺,转入领悟徒弟曹小三的感受。“这篇文章本来是写刷子李的,全是写他的吗?”这一设问,是这条跌宕起伏的表达思路的转折点。曹小三是师傅技艺高超的见证人。于是重点研读透露曹小三感受的6个句子。研读这6个句子,让学生抓住“果然”“悠然”“居然”“竟然”,以及“奇了”“发怔发傻”,在字里行间缜密细腻地体会曹小三的心情变化。这种心情变化从“半信半疑”开始,用一幅简图来表示,要学生写一写连一连。通过黄伟健同学对所画的简图说明,和老师的一番总结,学生“恍然大悟”,悟出“一波三折”的写作思路。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画图不局限于线条,还要写上词语;老师的总结,强调了以上这么多带“然”的词语,还另加“突然”“轰然”“忽然”的活用。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彰显了教师利用文本,让学生学语言、用语言的意识。教学要着眼于学生学。此处略欠火候、稍见瑕疵的是,未能给多个学生练习表达的机会:运用这些词语叙述曹小三的心情变化、故事发展的一波三折,在学生叙述中,教师及时反馈用词是否得当、句子是否通畅。如能进行这样的语言训练,还可为后面的学法迁移作铺垫。

  课文只是“例子”。“‘迁移“拓展”’是文本的活学活用,是举文本之“一”而反其“三”。学生读课文有一个“走进去”和“走出来”的过程。走进去“见得亲切”,得“意”得“情”得“法”;走出来“想得明白”,提升认识、学会运用。学法迁移的效果是明显的。学生的仿写无论是《我爱弹钢琴》,还是《一次难忘的秋游》,着意故事情节的曲折,有点一波三折的意味。

  教学最后,又回到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上来,推荐学生课后阅读。

  论一堂课成功与否,最基本的是看教材中提的那些略读要求,是否得到真正落实。笔者对教学过程所作的上述初步分析,给出的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可称得上“圆满”而“丰富”。

  彭才华老师是位在“课改”中涌现的新人。他成长得很快,除各种外部因素外,主因是有执著的目标追求和锲而不舍的努力。天道酬勤,他在自己站立的地方辛勤“挖掘”,“清泉”涌流是自然的。

  《刷子李》教学实录及评析 2

  一、抓预测,从题目猜想感知人物特点

  师:字里行间众生相,大千世界你我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点。生活中那些鲜活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走进(指课题)——

  生:(读)。

  师:从题目中预测一下刷子李是干什么的。

  生:是粉刷墙的。

  生:是个粉刷匠,能挣钱。

  师:(出示题目《狼牙山五壮士》《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同《刷子李》相比,同样是写人的题目,有什么不同?

  生:《刷子李》一读题目就知道主人公有拿手行当。

  师: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生活中有很多人有拿手的行当,同学们能用“拿手行当+姓名”的方式说几个人物吗?

  生:泥人张,弹匠王大圣,射神李小明,快手刘……

  师:你是一个留心观察生活的同学。这样的题目,说明他们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希望你们写人物时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拟个好题目。从题目预测一下,刷子李的本事怎么样?

  生:精、绝、高、妙、牛。

  生:神奇、精湛、高超。

  生:是个身怀绝技的奇人。

  师:同学们用词准、妙!刷子李是粉刷界的奇人,你们是学习界的“奇人”。(板书:奇人)

  师:刷子李“奇”在哪里?课文是怎么写“奇”的?我们一起去看看。

  【评析:从题目入手,通过预测引出人物的特点“奇”,围绕“奇”展开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抓细节,从正面描写突出人物特点

  师:(出示学习小提示)快速阅读,找出描写刷子李“奇”的句子,用“读的句子+我读出了什么”的句式来汇报。

  生:“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从这句话我读出他的穿着与一般粉刷匠有些不一样。

  师:一般的粉刷匠穿什么衣服?

  生:一般的粉刷匠不穿黑衣服,不然掉的白浆一下就能看出来。

  师:刷子李敢穿,而且身上绝对没有一个白点。说明什么?

  生:技术特别好。

  师:把“技术特别好”换一个词,夸夸刷子李。

  生:技术高超,技术精湛。

  生:炉火纯青、出神入化、得心应手。

  师:刷子李艺高胆大,是个奇人,奇在——

  生:装束奇。

  (师板书:装束奇)

  师:描写装束奇的句子还有吗?生:“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从这句话我看出刷子李把黑衣服当工作装,很酷,很威严,很神奇。

  师:奇人奇装。穿了黑衣服是不是就一定技术高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生: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突出刷子李的技术高超。

  生: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特点更加鲜明了。

  师:除了装束奇,还奇在哪里?请同学们接着汇报。

  生:“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我从这句话读出了他的规矩奇。

  (师板书:规矩奇)

  生:“照他的规矩一天只刷一间屋子。”这句话也是写他的规矩。从这句话中我读出他派头足。

  师:是啊,正常人不会定这样的规矩的。定这样的规矩,刷子李不是在害自己吗?

  生:白刷不要钱,我觉得他有点吹牛。

  师:预测一下,刷子李白刷不要钱的时候出现过没有?

  生:我觉得没有,因为他技术高超,本领过硬,不然不可能定下这样奇怪的规矩。刷子李又不是傻子,挣钱才是王道。师:刷子李艺高胆大,才有这样的奇规矩,这位同学以理服人。还有不同的预测吗?

  生:我觉得肯定有白刷没有收钱的时候,只是书上没有写出来。(全班大笑)

  师:不写出来有什么好处?

  生:写出来就露馅了,这里要突出刷子李的技术高超。

  师:不符合这个特点的内容就不选择,不写。这是写作妙招,希望大家也能运用。

  师:这位同学从反面进行了预测,有依据吗?

  生:有,在课文的第2自然段。

  师:(出示第2自然段)“但这是传说,人信也不会全信。外行的没见过的不信,行内的生气愣说不信。”传说就是——

  生:不一定是真的,可能是假的、虚构的。

  生:传说就是成了“天花板”,别人都无法超越,神一般的存在。我认为是真实的。师:刷子李的技术高超不管是传说中的真还是假,我们且看看作者冯骥才的话。(出示:在古代,故事不叫故事,叫“传奇”。如果你没有什么奇的东西,大家也不会口口相传。传奇离不开虚构。故事里人物的性格命运可以虚构,情节可以虚构。虚构要有厚实的生活做基础。没有这个基础,虚构就没有条件。)

  师:这是大作家冯骥才先生教给我们的写作妙招。(出示:“围绕人物的特点选取典型的材料,基于生活可以虚构。’)

  (生读)

  师:虚构的作用是——

  生:为了突出人物的特点。

  师:你们认为“一身黑衣服”是虚的,还是实的?

  生:虚的。

  师:为什么?

  生:作者安排了“一身黑衣服”是为了突出刷子李技术高超。

  师:大家也要学习这个妙招。为了突出人物的特点,可以安排一个材料。但是,这个材料要符合——

  生:人物的特点和形象。

  师:看来,冯骥才先生是大作家,你们是小作家。一学就会,值得表扬。这篇课文里的写作妙招可多啦。

  师:下一个妙招来啦。“一身黑衣服”“一个奇规矩”,从两个角度突出刷子李的特点,课文用了最直接的描写。(板书:直接描写)

  (生读)

  师:最直接的描写给人印象特别深。可以写些什么?

  生:服装、语言、动作、神态、装束……

  师:找找直接描写刷子李的`语句还有哪些?来,请你分享你的读书经验。

  生:“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一响,极是好听。”从这句话中的“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我读出了刷子李的动作很是优美,刷浆好像在舞蹈一样,怡然自得。

  生:刷子李的动作不仅优美,还潇洒。

  生:刷子李把白浆刷得信手拈来、运用自如。

  师:这些优美、潇洒的动作说明刷子李技术——

  生:高超。

  师:刷子李是个奇人呀,装束奇、规矩奇,连动作也奇。(板书:动作奇)作者用最直接的描写给我们留下鲜明的形象,还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请接着汇报。

  生:还有效果奇。(师板书:效果奇)我是从“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这两句话中读出刷子李刷墙的效果好。

  师:从哪些方面体现效果好呢?

  生:“啪啪声”是写声音,“匀匀实实”“平平整整”是写样子,从声音和样子两个方面写效果奇。

  生:“雪白的”“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是从颜色上写效果好、效果奇。

  生:衔接得天衣无缝,如此一面雪白的“屏障”,从整体感觉上写效果奇。

  师:学到这里,同学们看看获得了什么写作妙招。最直接的描写可以写——

  生:声音、颜色、样子、感受。

  师:这样直接描写都要——

  生:写具体。

  生:写形象,写生动。

  师:是的,细致入微的描写,才能给读者留下具体生动的形象。同学们还有要汇报的吗?

  生:刷子李的语言虽少,却透露出他对自己技术的自信。我是从“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傻小子,你再仔细瞧瞧吧——”这句话读出了他的霸气,对徒弟的别样教导。

  师:这位同学很会读书,掌声送给他。

  (生鼓掌)

  师:刷子李无处不奇呀,从装束到规矩,从规矩到动作,从语言到效果,怎么看都是一个了不起的——

  生:奇人。

  【评析:黄老师紧扣“奇”的特点,从语言、动作、装束、规矩入手,引导学生一步步习得方法:用细致的描写突出人物的特点;围绕人物特点还可以安排基于生活且符合人物特点的虚构材料。】

  三、抓变化,从侧面描写表现人物特点

  师:刚才我们通过关注直接描写刷子李的语言、动作、服装、刷墙的效果,品味出刷子李技术高超的特点,一个活脱脱的刷子李仿佛就站在我们面前。前一课《人物描写一组》中也有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直接描写,这两课比较一下,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人物描写一组》课文中语言、动作、形象描写很多,这篇课文少得多。

  师:你是个会学习的同学,一比较就发现不同。还有其他新的发现吗?

  (生开始窃窃私语)

  生:我发现课文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人,刷子李的徒弟曹小三。

  师:你的发现很有价值。写曹小三干什么呢?

  生:曹小三是刷子李的徒弟,所以要写。

  生:我觉得写曹小三是把他当证人来写,见证刷子李的绝活不是假的。

  师:哎呀,把掌声送给他,会学的同学总会带给我们精彩。(出示阅读提示:找出写曹小三的举止和心理活动的语句。)曹小三在见证师傅

  刷子李绝活的过程中,心理有些什么变化?曹小三的心理变化是以什么为线索开展的?

  (生默读,找句子。)

  师:好,请同学们用“读的句子+读出的感受”这样的形式来汇报。

  生:我找的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曹小三对师傅的绝活还是持怀疑态度的。

  师:换一个词,叫——

  生:半信半疑。

  师:如果让你画感情线,你会画什么呢?

  生:画波浪线,可能真,可能有水分,犹豫不决,不好下判断。师:看来,同学们也跟曹小三一样质疑刷子李的技术。刷子李衣服上到底有没有白点,成了曹小三言行举止和心理变化的焦点。来,接着汇报。

  生:“此刻,曹小三借……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这几句话中“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说明刷子李没掉白浆,技术了得,是传说中的神。证明了刷子李技术高超。

  师:曹小三此时的心理是——

  生: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师:那是对师傅技术的——

  生:绝对信任。说明技术确实高超,一点也不假啊。

  生:是佩服,是赞扬,是真正传说中的神。

  生:是崇敬。有伟大的意思。

  师:那对师傅的态度、情感是——

  生:由衷地膜拜。

  生:无比地敬仰。

  生:佩服得五体投地。

  师:生活中你认识的粉刷匠,在粉刷时,衣服上有没有白浆?

  生:有,全身上下都是。

  生:都成了一个白人。

  师:此时的刷子李却一个白点也没有,说明刷子李——

  生:技术高超。

  师:这时,你会画什么情感线?

  生:上升线。

  师:顺着上升线,带着崇敬的感情读读这句话。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学到这里,我们发现,写曹小三的心理活动是为了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见证刷子李的——

  生:高超技术。师:这就叫侧面描写。(板书:侧面描写)原来写人物的方法很多,《刷子李》就既有直接描写,又有——

  生:侧面描写。

  师: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同学们真聪明!我发现同学们很会读书,总会找到最关键的句子来读。还有汇报的吗?

  生:这句话特别有意思:“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瞧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黑

  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他怕师傅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住还要扫一眼。”刚才曹小三还对师傅刷子李敬佩不已,觉得神圣不可侵犯。现在看见一个白点,他的态度竟然变了。

  师:变成——

  生:彻底怀疑了。

  生:完全不相信了。

  师:从哪里看得出来的?

  生:“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我仿佛听到曹小三心里在说:“看来传说还是传说,师傅

  没有那么神圣。”

  师:那就是技术——

  生:不高超。

  师:这样的心态,决定他的行动——

  生:不自然。

  生:有些不好意思。

  生:有点扭捏。

  师:这时大家会画什么感情线?

  生:下降线。

  师:顺着下降线,带着彻底质疑的语气读读这句话。

  (生读句子,有的叹气。)

  师:你为什么叹气?

  生:我是叹曹小三不应该怀疑师傅刷子李,毕竟刷子李是个奇人。师:我们往下看。刷子李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生:(读)“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傻小子,你再仔细瞧瞧吧——”“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奇了。”

  师:同学们用师傅的口吻来读,太有味道了!来,给自己点赞一下。师傅就是师傅,能准确洞察曹小三

  的心思,三言两语,一个简短的动作,就让曹小三发现——

  生:小洞不是白浆,是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洞。里面的白衬裤映出来的白色。

  师:原来的白点不是白浆,让人感到——

  生:意外。

  生:非常意外。

  师:这个意外,让曹小三——

  生:发怔、发傻了。

  师: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曹小三一定后悔死了,不该怀疑师傅。

  生:刷子李是真有几把刷子,技术确实高超。曹小三这时真正佩服刷子李了。绝对不会怀疑了。

  生:感情线要画上升线,曹小三是完全信服,佩服得五体投地。

  师:写小洞,课文中写得很具体,为什么?

  生:让人意外,更加突出剧情的一波三折。

  师:曹小三的举止与心理变化随着衣服上的白点跌宕起伏,这样一波三折的情节,更加具体生动地从侧面刻画了刷子李——

  生:技术高超的特点。

  师:预测一下,真有曹小三吗?

  生:没有,是安排的。

  生:是根据需要虚构的。

  师:这样的写法,让人物的形象—生:更加丰满,特点更加具体鲜明。

  师:掌声送给她。看来,同学们学写人物时,也可以安排一个旁观者来做见证,让读者得到不一样的真实体验。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描写人物的妙招?

  生:直接描写,可以写人物的语言、动作、服装、规矩、效果。

  生:侧面描写,从旁观者的角度来写。也可以抓住旁观者的心理活动、言行举止,来烘托主要人物的特点。

  师:同学们通过学习,明白了刷子李的技术高超这一特点。通过总结,获得了学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描写人物时,大家一定要记住,可以围绕人物的特点来写,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把特点写具体。其实,描写人物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还有对比描写。希望同学们用发现的眼睛,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去写写生活中那些形形色色的人。好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刷子李》教学实录及评析 3

  教学目标:

  1、通过小三跟着师傅学艺的过程,亲历亲闻,真正感受到刷子李技世非凡,一手绝活,全靠自己的精益求精,才得到人们的称颂。

  2、用边读边悟的方法,感受人物刻画时的心理活动、动作、表情。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照片、桔子

  教学过程:

  一、绕口令导出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述说俗世不俗之人

  师:看谁能一口气读上几句,这个句子就归谁了。我请五位同学上来。

  引出课题:刷子李

  1、出示课题:刷子李

  师:从名字中你明白了哪些信息?

  生:我知道了他又一把刷子。

  生:我明白他刷墙有一手绝活。

  师:为什么叫他“刷子李”?

  生:他姓李,刷墙的本领高超。

  师:是的。在天津卫这个地方,某一行有绝活的人,人们用他的行当加姓称呼他。比如在天津,有

  个姓张的,泥人捏得特别好,就叫他——

  生:泥人张。

  师:还是在天津,有个姓刘的风筝做得特别好,就叫他——

  生:风筝刘。

  师:虞老师教书教得好,就叫——

  生:教书虞。(大笑)

  师:(笑),大家叫我虞老师。我们可以用他的行当加上姓来称呼他。

  2、检查自学情况,落实字词:匀匀实实 蘸浆

  师:课文我们都预习过了,都读过五遍以上了?的确,课前把课文读通读顺了,特别重要。课文中

  有两个词特别难读。

  出示:匀匀实实 蘸浆

  师:第一词谁能读?

  师:什么意思?

  生:既均匀又厚实。

  师:第二个谁来读?

  师:读得非常准。

  师:平时你用什么去蘸过什么?

  生:我用面包蘸过番茄酱。

  师:蘸,在生活中很重要,我们要把它记住。拿起手书空。

  师:请在作业纸上认认真真写两个。

  二、感悟文本

  1、 刷子李在刷墙的行当上——技艺非凡(板书)

  师:刷子李在粉刷这个行当上非常内行,手上有绝活,那个自然段告诉我们?

  2、 生快速浏览。自学第一自然段

  生:第一自然段。读“……如同升天一般美。”

  大屏幕出示第一自然段。

  师:自个儿读。

  师:再读,边读边找哪个词体现了刷子李技艺非凡?(板书:技艺非凡)

  师:你能不能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你找到的词?

  自练。

  学生交流汇报。

  生:“……如同升天一般美。”

  师:(板书:如同仙境)

  师:谁来读第二句。

  师:跟“黑”较上了劲。

  齐读。

  师:干粉刷匠的身上没有白点,难不难?

  师:你见过的粉刷匠干完活是怎样的?

  生:浑身上下都有白点。

  (出示照片)

  师:虞老师以前干过粉刷这一行,看,衣服、裤子上都是白点,连脸上都是呢。

  (哈哈……)

  师:用一个词来概括刷子李——

  生:黑衣无瑕。(板书:黑衣无瑕)

  3、师:这只是个传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跟着曹小三去看看他是不是真的技艺非凡。

  4、学习小三跟随师傅第一次去干活的部分(4——11自然段)

  师:哪个自然段是写刷子李刷墙的情景?

  生:第5自然段。

  师: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了刷子李的技艺非凡?

  生:“……匀匀实实一道白……”

  生:“啪啪声里……”

  生:“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

  师:这三个句子体现了刷子李刷墙的非凡技艺,请你选择你最想读的句子,认真地读,反复地读,

  等会比一比用朗读体现刷子李的高超技艺。

  生练读。

  师:谁选择第一句,读给大家听。

  师:读得非常的流利,美中不足的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词,你没有把它强调出来。

  师:哪个词?

  生:匀匀实实。

  师:来,在这个词的下面做好记号。

  师:你能再读一遍,把“匀匀实实”读好。

  师:还得强调两个词。哪两个?好,你们非常会读课文。好,准备。

  生齐读。

  师:难怪,坐在这样的屋子里,有升天的感觉。

  师:好,谁来读第二句。

  师:你很有朗读的天赋。有一个词读得太好了。

  生:悠然。

  师:做上记号。要读得柔一点,缓一点,悠一点,谁来读?

  师:他有一个字读得特别好?哪个?

  生:“啪”。

  师:“啪”这个词要读得清脆,要不然自相矛盾了。

  师:好,齐读。

  师:能够把刷墙这样普通的活做得如此悠然,如此潇洒的,恐怕只有刷子李一人,恐怕是“前无古

  人,后无老者”了,尤其要读好。

  齐读。

  师:谁选择第三句。

  生读。

  师:该强调哪个词?

  生:天衣无缝。

  师:什么是“天衣”?

  师:天衣唯有天上有,人间何处觅天衣。因此,“天衣无缝”要强调。谁来读这一句?

  生读。

  师:你来帮老师推荐一位。

  师:好,大家像她一样齐读。

  师:太了不起了。能把墙刷的天衣无缝!读到这里,你们还觉得刷子李仅仅是一个粉刷匠吗?在我

  们的眼中刷子李已经是一个风度翩翩的艺术家了,那么在你眼中,刷子李是什么家?

  生:是音乐家。

  师:那你选择一个句子,读出音乐家的神韵。

  生读。

  师:像不像音乐家?

  师:在你的眼中,刷子李成什么家了?

  生:美术家。

  师:那你读出美术家的潇洒自如。

  师:你们看,此时的刷子李在同学们眼中已经成为一个风度翩翩的艺术家,让我们用“好一个刷子

  李开头”,读出刷子李的高超技艺。要作修改吗?

  生齐读。

  师:你现在信了吗?

  擦去问号。再齐读第一自然段“他要是给您……”读得肯定一点了。因为这是现实了,不是传说。

  师:但他的徒弟小三最关心的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是否黑衣无瑕?”(快速浏览6——9自然段)

  出示“每一面墙刷完,他都搜索一遍……”哪个词表示他出乎意料?

  生:居然。

  齐读。

  师:此时,他一定对他的`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出示“牛”

  师:说起“出乎意料”,还有几个句子,找出来。

  出示“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

  出示“啊?”

  师:还有一个句子呢?

  指名读,“……奇了!”

  完成“一波三折”图。

  师:这就是曹小三心中的一波三折,这就是这个故事的“一波三折”,如果能把曹小三的所想表达

  出来,那这个“一波三折”会更精彩,会更丰满。

  选择一个“出乎意料”在练习纸上写一写。

  5、完成练习纸中的作业。

  请选择一题,用几句话写出小三的心理活动:

  (1)当小三在师傅的黑衣上找不到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时,心想:

  (2)当小三在师傅裤子发现一个黄豆大小的白点时,心想:

  (3)当小三明白点原来是师傅抽烟时烧的小洞时,心想:

  6、在小三向刷子李学艺的过程,你明白了什么?

  (1)为什么要精益求精?

  (2)资料拓展

  7、出示对联:(上联)如同仙境,刷板显功底(下联)黑衣无瑕,绝活传真谛(横批)俗世奇人

  三、阅读:冯骥才的《俗世奇人》的资料

  师:下课

  《刷子李》教学实录及评析 4

  师:语文学习中,我们和许许多多的人物相遇在课文中,他们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着,所以也就有了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这大千世界中的刷子李。

  (微课文字)刷子李是河北大街一家营造厂的师傅,专干粉刷一行,别的不干,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任曼甭放,但坐着就在升天一般美。最别不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师:字里行间众生相,大千世界你我他。

  上节课,我们就认识了冯继才先生笔下的这位刷子李,给我们留下了极为奇特的印象。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刷子里到底奇在哪儿?请你来说。

  生:刷子李动作奇,效果奇,规矩奇。

  师:请坐,回答得很完整,作者是如何描写的?请你来说。

  生:作者用了应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写出了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师:要想写好一个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了用几句话写这个人让你印象深刻的地方,还学了写它与众不同的地方。到了四年级,我们学会写人物的各个方面。上学期,我们还学了用具体示例突出人物特点,而这一单元,我们学会运用多种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特点。本单元是如何描写《摔跤》?

  生:《摔跤》这一篇文章,人物是小嘎子。他的人物特点是富有心机,聪明机智,主要的描写方法有动作描写。

  师:非常好。请坐回答得简洁明了,我们还可以用一句话来回答,《他像一棵挺托的树》,主要运用外貌描写表现祥子的身体健壮。谁能像老师这样说一说《两茎灯草》?请你来。

  生:《两茎灯草》主要描写方法是,就是细节描写,是表现出严监生吝啬、爱财如命的特点。

  师:你看,一句话就把这个问题完整清楚地回答了。

  生:刷子李主要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写出了刷子里的技艺高超。

  师:非常好。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去探寻冯骥才先生把人写活写神的秘诀。刷子李刷过的墙不计其数,可是作者却独独选取曹小三学徒的第一天,跟师傅去新房刷浆的所见所感这件事情来写,这是为什么呢?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师:谁愿意和大家交流?请你来。

  生:通过这件事,因为之前刷墙你都是独自一人刷墙,而这次却是收了一个徒弟,这样方便用曹小三的心理描写,也就是侧面描写来写出刷子李刷墙的记忆很高超。

  师:真会思考。请你来说。

  生:作者是从曹小三的视角印证了刷子里的技艺高超。

  师:说的多好,你来。

  生:作者取这件事,因为这件事是刷子李里第一天带徒弟出去干活,有曹小三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侧面烘托出刷子李的记忆高超。

  师:像这样最具代表性,最能突出人物特点的例子,我们就把它叫做典型事例。我们来找一找他们的典型事例,《摔跤》,请你来。

  生:《摔跤》的典型事例是小嘎子和小朋友都比赛摔跤。

  师:《摔跤》的这个典型事例恰当吗?请你来。

  生:恰当,因为他和小胖墩摔跤,刚刚好可以体现出,小嘎子的聪明、机智的,有心机。

  师:非常好,突出这个人物特点。《两茎灯草》?

  生:这件事典型事例是严监生临死前还不忘那两茎灯草,因为要节省灯油。我觉得这件典型事例是恰到的,这样才能更突出严监生的吝啬、爱财如命。

  师:说的多好呀,真会学习。这典型事例在文学作品中是常用手法,具有以一当十的效果。这正如冯骥才先生所说,(出示,师读。)

  古小说无奇不传,无奇也无法传奇,主要靠一个绝妙的故事,把故事写绝了,是古人的第一能耐。故而我始终叮嘱故事。今天老师还带来了冯骥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好嘴杨巴》(节选),他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嗯,我们在阅读的时候,用上学期的阅读方法,带着问题,遇到不懂的地方跳读,连词成句的浏览,借助关键词读,先自主阅读,再小组合作。

  师:看来大家都讨论好了,哪个小组愿意来汇报交流。

  生1:我们这组的汇报情况是由姚文浩先来描述主要的人物。

  生2:《好嘴杨巴》节选这个小短文里面这个典型的这个里面的人物主要是好嘴杨巴和李宗棠。

  生1:人物的主要特点由潘锡成同学来讲。

  生3:杨巴的主要特点是聪明机智,能说会道。

  生1:典型事例,由陶明宇同学来讲。

  生4:好嘴杨巴的典型事例是杨巴羊八化解李中堂误把碎芝麻当成脏土。

  生1:我来向大家讲一下,为什么要把这段当典型事例?因为这段可以突出杨巴的聪明机智,更能作为主要特点突出人物的形象。

  生2:我想我还想继续补充一下,从这句话“中堂大人息怒,小人不知道,大人不爱吃压碎的芝麻粒,惹恼了大人,大人不计小人过,饶了小人这次今后一定痛改前非。”从这句话我们也可以看出羊巴的聪明机智以及能说会道。

  师:这一组同学配合得十分默契,尤其是这位同学的朗读和赏析,给大家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还有哪一组同学愿意给大家汇报交流?好,请有请你们小组。

  另一组分享,师:非常好。这一组同学分工明确,又相互配合,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

  师:你看,这典型事例就是冯骥才先生写好人物的又一大法宝。

  接下来我们就一试身手,你的家人有什么特点,想一想可以用哪些具体事例来表现他们的特点,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列举出来和同学交流。

  师:这位同学迫不及待的要跟大家来分享,我们一起看一看。

  出示微课:我写的是慢吞吞的,姐姐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慢。我通过列举,吃饭慢总是家里最后一个吃完。写字慢,作业总是写到很晚。做值日慢,总是最后一个完成值日,就连外出旅游收拾东西也很慢。来突出姐姐慢吞吞的特点。在我所列举的这些示例中,我认为吃外卖不能足够说明姐姐就慢吞吞,我吃饭的时候就狼吞虎咽,妈妈总是让我细嚼慢咽,那么哪个才能作为典型示例呢?

  师:谁来帮帮他?请你来说。

  生:我认为事例 3 是典型事例,因为全家一起出去旅游时都会十分的兴奋,这时候大家都是很迅速的,而姐姐此时依旧十分的磨蹭,更能说明姐姐慢吞吞的特点。

  师:说的多好,请坐,请你来说。

  生:我也认为事例 3 是典型事例,因为大家在出去旅游的时候都非常兴奋,心情高涨,而他却很磨蹭,导致了大家没有赶上高铁,所以大家都很扫兴。这个事例能更能体现姐姐的慢吞吞的特点。

  师:他还结合了生活的实际。那其他事例为什么不能作为典型事例?你来说。

  生:我觉得事例 4 之所以不能被作为典型事例,有两种可能,做值日擦黑板,他如果擦的时间比较长,有可能是他想把这个黑板擦得更加干净,但也有可能是他调皮不想擦,根本就没有擦黑板。这是很有可能的。这个事例不能写得出姐姐慢吞吞的特点。

  师:这个不能突出人物特点,所以不能作为典型事例,请坐。好,请你来说。

  生:事例2。不能作为典型事例是因为写字很慢,有可能是为了把字写好看和提高正确率。

  师:好,请你来说。

  生:还有一种可能是因为作业老师布置的作业有点多,或者是太难了。

  师:有可能。嗯,请你来说。

  生:通过这个事例,我想到我的同桌,他写的也很慢,但是写得很漂亮,每一次写完之后,老师都会把他的字拿到讲台上,叫我们模仿他的字一笔画,让我们的字也跟他一样。

  师:是呀,你结合了生活实际,请坐,请你来说。

  生:听了大家的发言之后,嗯,我想到了别的事,我自己又想到了一个情节,嗯,在体育比赛玩之后,大家全部都兴冲冲地回到了教室,只有姐姐一个人呆在了操场。老师非常的生气,让他的同桌去喊姐姐。当他的同桌到达操场后,才发现,姐姐把大家丢掉的'校服、红领巾还有水杯全部都带了回来。这特别的慢,突出了姐姐乐于帮助别人的特点。

  师:刚才这位同学补充的这个事例太珍贵了,你从不同的角度关注到同学的优秀品质,还进行了正能量的表达,不再是一味的否定。的确,我们在选取典型事例的时候,可以给出一个特定的情境,利用特定情节制造问题的冲突和矛盾,设下悬念,使人物性格得到大的反差。

  人物性格反差越大,他的形象就越突出。请同学们根据刚才我们的交流和思考,从你所列举的众多事例中选择一个作为典型事例进行修改,开始。

  师: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分享。

  生:我写的是粗心的爸爸。第一个事例是一次他下班回家走错了家门,他还以为是门锁坏了。第二个事例是一天我说我想吃小番茄,就让他去买,他兴冲冲地跑去买,回来之后拎来了几个大番茄。我为了不让他伤心,也不想浪费,就忍,就把这几个大番茄全部吃光了。第三个事例,他做菜的时候会把盐当成了糖,导致最后出做出来的菜十分的咸,而我也是保持着不能浪费的前提下,一边喝水一边把这份菜吃光了。最后一个事例是他有一次把手机时间看错了,早上 5 点钟就刷完牙,穿完衣服拎着个包去上班。我认为他做菜时把盐当成了典型事例,因为当时妈妈出差了,让他就帮我做饭走,妈妈走时把家里的任何事情,关于做饭的东西都告诉了他,也特地告诉了他什么是盐什么糖。他当时信誓旦旦的说好了,全部交给他了,结果他做饭的时候还是把盐当成了糖,最后做出来的菜十分的咸,然后我也不想浪费,就一边喝水一边拌着饭把菜吃光了。

  师:有同学有其他看法吗?你认为他列举的这些示例中,哪个是典型示例?而其他的为什么不能作为典型示例?请你来说。

  生:嗯,我也同意他的想法。第4个我也同意是典型。第1个点典型示例有可能是他的爸爸,也有可能总是会迟到之后,这次想要早点去,有可能是这样。第二个典型事例是,第二个点就是大番茄买错了,可能是想让董彪多多吃点,长个子。

  师:故意的。还有哪位同学说说自己的看法?请你来说。

  生:我和董苗的看法不同,我以我认为第一个是典型事例。嗯,因为我们都认识自己的家门,而自己的家门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都认为是自己都知道自己的家门有什么特点,而是第一个有没有爸爸走错了家门,我觉得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家门我们都认识,别的家门和自己的未免有一些不同。而其他的看错时间有可能是手机时间出现了一些混乱,做菜的时候误把糖当成了误把盐当成了糖,因为糖和盐是比较相近,有些人未免弄错,然后小番茄买成了大番茄,小番茄和大番茄同样是番茄,但只不过一个小一个大,恐怕不知道哪些是甜。

  师:小番茄和大番茄可能是在大小上有一些不一样,可能是爸爸生活常识不足,所以你认为把家门认错了是最不应该,最能体现爸爸狠粗心,请坐。你看,我们在交流讨论中就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还有哪位同学愿意来分享,请你来。

  生:我妈妈是一个购物狂,我的事例一是我妈妈去超市买东西,然后买一买就要买一大堆。嗯,我的事例二是妈妈在网上买的东西都拿,然后中,然后再往上拿快递,我拿完一件,然后再让我去拿一件。事例三是我去超市的时候,不管是要买的东西还是不买东西,他都要买。第四是我妈妈买的东西一秒就花很多钱。我这边的典型事例是第二件,因为快递买一件,买完一件,然后又拿一件,不可能是那么快的事情。

  师:我们来帮他出出主意,用上什么样的描写方法能让这个典型事例变得更加鲜活?请你来说。

  生:命令时神态。(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写?)我会把妈妈回来时再加上她满头大汗,这样的话可以突出她带的东西很多。

  师:说的真不算怎么算,你来。

  生:我觉得运用侧面描写比较好。如果妈妈拿的快递非常非常多的话,可能一天要拿几十件在跑着,在我的眼里面看来,我甚至都快要以为我妈要住在那里。

  师:是的,从侧面来反映出妈妈的快递多。请你来说。

  生:我觉得还可以,再加上心理描写。看,妈妈买买买,这么多东西就不怕钱花光?

  师:对,他心里可能怎么想?就不怕。

  生:就不怕你家里装不下这么多吗?

  师:他心里可能怎么想?

  生:他心里想,我们家赚钱不容易,买又买这么多东西,不怕破产吗?

  师:通过我的心理想法突出,妈妈花钱多,真是一位购物狂。好,请坐。你来说。

  生:我觉得也可以用侧面,可以用楼下的邻居来用侧面描写,就是可以说楼下的邻居总是听到楼上噼噼啪啪的声音,其实是我妈妈,买的快递放在地上那个碰撞的声音。

  师:噼噼啪啪的声音。请坐。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的描写方法,让你的这个典型事例更加鲜活。我们来把掌声送给这位同学。

  师:有人就把写人的习作当成是一棵树,那些正面的语言、神态、动作、外貌描写和侧面描写就构成了这一树的翠绿。

  当然还有人物描写,一组中提到的细致描写小秘诀,摔跤一连串动作,慢镜头、两茎灯草,那神态大特写以及祥子的外貌放大镜,离开了这些人物描写,这树木就失去了生机。

  通过这两节课的交流,你有哪些收获?你来说。

  生:我知道写人可以运用了,神态、语言、外貌、动作以及侧面描写,让我们写的人物更灵活活现。

  生: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明白了典型示例对一篇文章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写出文章的,可以突出文章的主要特点,主要人物特点。

  师:你真是受益匪浅,请坐。我们再来看这棵树,这树根就是作者选定的人物特点,也就是冯骥才先生笔下刷子李的高超技艺,这树干就是典型事例。而对主要人物进行直接细致的描写,以及旁观者生动的描写,就构成了这一树的枝繁叶茂。

  这就是冯骥才先生把人写神、写活的三大秘诀。这也正是刷子里这篇课文的精妙之处。

  师:同学们运用这三大法宝,就会将一个个特点鲜活、栩栩如生的人物跃然于你们的作文纸上。其实《刷子李》和刚才你们读到《好嘴杨巴》都出自同一本书,这本书还记录了天津的各种奇人们对这本书有这样的评价,人物之奇特,闻所未闻,故事之精妙,叹为观止。

  (微课)这就是俗世奇人,他的作者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冯骥才。我们上学期的课文珍珠鸟正是出自他的手。他不仅热爱写作,而且一直致力于历史文化保护和民间文化的抢救工作。等你读完这本书,一定会对冯骥才也有不一样的认识,因为不仅这些人物,其这本书也很齐。

  师:俗世奇人,奇绝妙绝,奇在人物,妙在写法。老师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作为大家的课后阅读。课下请你们继续去看看,作者又是怎样用那些精妙的故事去书写那些奇特的人物。下课。

  《刷子李》教学实录及评析 5

  一、直接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奇人,他是——刷子李。

  刷子李姓李,天津人喜欢把拿手的行当和姓连在一起称呼,这是一种绰号,其实也是对手艺人的尊称。

  这节课来看看他“奇”在哪儿?

  二、揭秘刷子李“奇”在何处

  1.出示,这位刷墙的师傅是不是刷子李?

  生:刷子李每次刷墙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师追问:这着装与众不同,也是奇之所在——着装奇(装束奇)

  2.那他独特的这一身黑衣,如果有白点怎么办?

  生:不要钱

  追问:这是他给自己立的独特规矩,可以称之为?

  生:规矩奇

  3.敢说这样的大话,那肯定还是有点真本事在身上,眼见为实,他刷的墙怎么样呢?默读课文,找出并勾画刷子李刷墙效果的语句。

  (1)学生汇报

  预设(关键词):

  ①单坐着,就如同神仙般快活。

  ②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2)交流总结,读这三个刷墙效果好的语句。

  (3)刷子李刷过的墙,就是好啊,说说这又奇在何处呢?

  生:效果奇

  4.刷子李刷墙效果如此好,一定很费劲儿吧?

  生:不是,他的动作……

  (1)追问:在文中,是如何描述他刷墙的过程呢?

  生汇报(悠然摆来……)

  (2)师追问:你觉得刷子李刷墙的动作如何?

  生:优美/悠然/丝滑/有节奏感……

  (3)追问:这就是说,刷子李什么奇——动作奇(技术奇)

  5.刷子李刷墙技术如此优美有节奏,让人忍不住啧啧称赞,他的徒弟曹小三也不例外,他将师傅刷墙的一幕拍照发了朋友圈,一下就引来了朋友们的围观、点赞、评论。

  (1)出示朋友圈及评论内容,师生配合读

  (2)如果是你看到了这条朋友圈,你会怎么评论?

  预设:这技术真是炉火纯青/出神入化……

  6.小结:刷子李的“四奇”让我们拍手称赞,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形象也跃然纸上。

  三、走进曹小三的心理变化

  1.作者在写刷子李时,不仅正面写了刷子李,还有另一个人物也很关键,他是——徒弟曹小三。

  (1)出示曹小三信服指数图,小组合作,默读课文6-10自然段完成信服指数图。

  (2)学生合作,完成指数图。

  (3)学生汇报,怎么绘制的指数图。

  ①起初:半信半疑

  ②没白点: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崇拜/钦佩

  ③发现白点: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

  ④白点原来是透出来的.白衬裤:发怔发傻。——心服口服/崇拜至极

  (4)追问:曹小三的心理变化用个词语形容叫?

  预设: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5)文学著作中,还有哪些故事是这种“一波三折”的写法,仿佛也让人身临其境?

  三借芭蕉扇

  三打白骨精

  三气周瑜

  (6)曹小三“一波三折”的心理变化对塑造刷子李人物形象有何作用?

  预设:推动情节发展,牵引人物心绪,更能让读者惊叹其高超技艺。

  2.本文题目是刷子李,为何花这么多笔墨来描写曹小三呢?

  预设:侧面描写

  追问:侧面描写是想突出什么?

  生:侧面描写突出/烘托了刷子李技艺高超。

  3.小结:作者冯骥才正是运用了这种正侧面结合的手法,让人物形象更加丰富饱满。

  4.其实这种手法在文学创作中也十分常见。对比学《陌上桑》里的秦罗敷正面及侧面描写,突出秦罗敷的美貌动人。

  5.正侧结合不仅在文学中,绘画里也有体现。

  (1)出示题目要求,怎么画“踏花归去马蹄香”。

  (2)学生思考,汇报

  预设:画一丛花,在马蹄上再画一些蝴蝶蜜蜂等……

  四、总结

  学完本课,你收获了哪些?交流汇报,下课。

  《刷子李》教学实录及评析 6

  一、趣填名片,初识人物

  师:同学们,老师要检验一下大家预习的效果。请填写刷子李的个人资料。(出示)

  生:姓李。

  生:名不知道。

  师:你们知道吗?

  (生摇头)

  师:老师也不知道。故事中没有介绍,可能冯骥才自己也不知道,我们可以填“不详”。

  师:他的职业是什么?

  生:粉刷墙的工人。

  师:我们现在叫作“粉刷匠”。师:他的绰号是什么?

  生:刷子李。

  师:为什么叫他“刷子李”?

  生:因为他刷墙刷得特别好。

  生:我读了《俗世奇人》这本书,书中说刷子李刷墙的技艺高超,再加上他姓李,所以人们就喊他“刷子李”。

  师:是的,大家说得都很对。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擅长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如“刷子李” “泥人张”等,时间久了,名字反倒没人知道了。

  师:刷子李的拿手绝活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生:刷墙。

  师:没错,这项技艺无人能比。

  二、探究四绝,感受奇绝

  师:下面就让我们去感受刷子李刷墙绝在哪儿吧。

  (生自读第 1 自然段)

  生:“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神仙一般快活。”我从这句话读出来,单坐着,什么也不放,什么也不做,像神仙一般快活。

  师:这屋里有豪华装饰吗?有高档家具吗?

  生:没有。

  师:空空荡荡任何点缀都没有,就看着这面墙,都让人快活,让人高兴,让人有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这技艺绝不绝?这叫什么绝?

  生:技艺绝。

  生:“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我们都知道刷浆的那个浆水是非常稀的,稍不注意就会滴下来,滴在衣服上。而刷子李刷的时候没有一个白点,我看出他的“穿着绝”。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粉刷工人吗?

  生:见过。

  师:他们的穿着打扮是什么样的?

  生:我见过的粉刷工人头上戴着顶帽子,身上都是白灰。

  师:我们有图为证。(出示)头戴帽子,身穿旧衣服,衣服上还有很多白点。而刷子李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师:是的,从上到下一身黑,连鞋子也是黑的。我们可以说“行头绝”。最绝的是—— —

  生(齐):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师:敢立下这个规矩的人,实在是太胆大了。他的大胆、自信来源于什么?

  生:技艺高超。

  师:用句俗话说,就是“艺高人胆大”。

  生:我觉得应该叫“规矩绝”。

  师:还有哪一句?

  生:“刷子李专干粉刷这一行。” “专干”可以看出他只干这一件工作,其他事什么也不干。专门干,能不把这件事做好吗?

  师:一直从事这一行,一辈子只干这件事,特别精通,做到极致。他的技艺能不绝吗?我们身边有很多人都是这样,一辈子只从事一件事:袁隆平爷爷一生只干一件事—— — 研究杂交水稻;科学家钱学森一生只研究导弹、火箭,一生都献给了国家的国防事业。这叫什么绝?

  生:人生绝。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感受刷子李的四绝吧!(生齐读)

  三、正面描写,体会高超

  师:现在,我们给刷子李一间屋子。一个屋顶四面墙,让他刷哪一面?

  生:让他刷屋顶。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屋顶最难刷,刷的时候就特别容易掉浆。

  师:是的,屋顶最难刷,蘸了稀溜溜的粉浆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

  师:我们来看看这么难刷的屋顶刷子李是怎么刷的。哪一句话让你感受特别深刻?请一位同学给我们读一读。(指名读)

  师:这一段的正面描写,直接写出了刷子李刷墙时候的样子、声音和效果。我们一个一个来读。

  生:“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工人刷墙都很累很辛苦,而刷子李刷墙却很轻松,悠然摆来,悠然摆去。他刷墙就不是很累。

  生:“悠然”就是悠闲的样子。刷子李刷墙的时候很悠然, “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他就像在干一件非常享受的事。

  师:大家说得太好了!“悠然”是什么意思?

  生:很悠闲、很轻松。

  生:潇洒的样子。

  师:谁来做一做动作,刷得悠然?

  (生尝试表演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

  师:嗯,这样的动作就是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多么自在,多么轻松。这动作就像在—— —

  生:舞蹈。

  师:这样悠闲的动作,再配合上声音,就如同艺术创造。这是什么声音?

  生:伴着鼓点,和着琴音,啪地清脆一响。

  师:这声音多么有乐感,多么有节奏感,像什么?

  生:像伴奏。

  生:“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我从这里的“天衣无缝”看出他刷墙刷得非常好。

  师:什么叫“天衣无缝”?

  生:就是没有一点缝隙,完美无瑕。

  师:这衣服是谁织的?

  生:是神仙织的。

  生:是织女织的。

  师:神仙、织女织的衣服,多么完美无瑕啊!就像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这打开的哪是屏障,而是—— —

  生:一幅画!

  师:能把普通的粉刷活干得像舞蹈、像绘画、像演奏,三种技艺于一身,这刷子李可真是—— —

  生:神了。

  四、侧面描写,再识人物

  师:“但这是传说,人信也不会全信。行外的没见过的不信,行内的生气愣说不信。”你怎么理解“愣”?

  生:嫉妒他,即使是这样也不这样说,说了自己的饭碗就会不保了。

  师:如果你是刷子李的同行,你会怎么说刷子李呢?

  生:不相信,我自己就是从事这一行的,我平时都不可能一滴浆都不掉,你怎么可能?

  师: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若要别人相信你,摆事实讲道理,就要请出见证人。见证人是谁?

  生:曹小三。

  师:在预习的时候,大家特别关注曹小三的心理变化,请用四个字概括一下,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你概括的是哪四个字?

  (小组讨论,大组汇报。)

  生:曹小三对师傅的绝活一直半信半疑,早就听说师傅技艺高超,可是没亲眼见过,这回非要亲眼瞧瞧。

  师:半信半疑,请你把这四个字写在黑板上。(板书:半信半疑)

  生:但大半天下来,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对师傅异常佩服。我想到的词是“十分佩服”。(板书:佩服至极)

  生:正当徒弟对师傅佩服至极时,却突然发现刷子李裤子上有一个白点,这黑中白比白中黑

  更扎眼。

  师:师傅露馅儿了。

  生:师傅地位不保了。

  师:师傅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 —

  生(齐):轰然倒塌。

  生:此时此刻,曹小三的心里对师傅是有点失望的,我们想到的词是“大失所望”。(板书:大失所望)

  生:最后刷子李看出了曹小三的心思,就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了。原来那是师傅抽烟不小心烧出来的小洞。当得知是这个原因的时候,曹小三对师傅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板书:五体投地)

  师:曹小三心理的变化一波三折,这样的描写就是侧面烘托、间接描写。

  五、情节设置,画龙点睛

  师:同学们,本单元的`目标是—— — 学会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

  师:除了侧面描写还有什么描写?描写人物还有哪些方法?

  生:正面描写。

  师:描写故事还要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局。我们在写文章时,老师总会说写出一波三折,那你觉得哪一部分最重要?(生自由讨论,大组汇报)

  生:我认为开头比较重要,因为开头如果开不好的话,就不能点明中心;如果开头好的话不仅可以让读者有读下去的兴趣,还可以与结尾相呼应。

  生:我认为高潮最重要。因为高潮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读者更深刻地了解这个故事,还可以推进情节发展,把这个故事更完整、更精彩地表现出来。

  生:我认为结尾更重要。因为结尾是对文章的总结,也是对文章的升华。故事写得再好,没有结尾的再一次深入、再一次“调料”,也没有好的“味道”,让人读得兴趣全无。结尾就像全文的“压轴”。

  师:同学们,你们侃侃而谈,有想法,有思考,真好!作者冯骥才是怎么认为的?有个故事是这样的:冯骥才和友人吃饭,吃到最后上了一道汤,很好喝,把整桌菜的味道都提起来了。有人问:“你说这汤像什么?”冯骥才答:“像小说的尾巴,小说不管前面写得多好,最后结尾不好,这个小说就全完了,如果结尾好的话,就把这一篇都提起来了。”

  师:这个故事的结尾“假白点”好就好在它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绝妙好故事,结尾来

  点睛。

  六、总结全文,感受传奇

  师: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泥人张》《蓝眼》等。《俗世奇人》真是一本好书,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今天这节课,我们读了一段传奇故事,感受了一份民俗文化。

【《刷子李》教学实录及评析】相关文章:

刷子李教学反思03-01

刷子李教学反思06-18

《刷子李》教学反思04-21

刷子李的教学反思03-04

《刷子李》教学反思06-26

《杨氏之子》教学实录及评析04-02

刷子李教学反思范文04-22

《会走路的树》教学实录及评析04-02

《刷子李》教学反思 15篇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