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初中记叙文虚构手法探微
初中记叙文虚构手法探微厦门市五显中学,福建 厦门 361100
摘 要 记叙文的写作要求是“生动、具体、形象”。但学生的习作经常达不到这个要求,特别是农村初中的学生,在他们的习作里,往往人物形象模糊、呆板,情节单调、粗糙,叙事庞杂,内容空洞。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我认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学生缺乏必要的想象力以及在想象中虚构的能力。因此,尝试着让学生在想象的世界里去虚构,不失为一个提升学生记叙文写作能力的好方法。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写作训练 想象能力 虚构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4-0007-02
英国理论批评家艾?F/阿?F/理查兹说:“使用虚构,更确切地说富有想象力地使用虚构,并不是一种自我欺骗,并不是我们自以为事情实际并非如此的一种过程。它在任何情况下都与最充分和最严肃地承认确切的事态是完全相容的。它并不是自欺欺人。”
文学创作如此,记叙文的写作亦如此。因此,我认为,尝试着让学生在想象的世界里去学习虚构,不失为一个提升学生记叙文写作能力的好方法。
一、立足于现实生活的合理想象是虚构的基础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上的一切,推动着知识的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可以说,没有想象,便没有古今中外许多杰出的文学作品。但我们更应该记住“任何创作都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没有现实生活作为想象的基础,那么,任何想象只能是凭空臆想,难以反映现实生活的本源,也就失去存在的价值了。从另一个角度说,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它是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而想出它的具体形象,或者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综合而创造出新的形象。因此,想象必须植根于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中。
二、在想象的世界里进行虚构
1.虚构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的塑造是记叙文重要的组成部分。不管是写人或叙事的文章,都必须要有人物的行为贯穿其中,形成文章的脉络。作为作文的指导者,老师就是要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经验,指导学生经过模仿、反思、提炼、整合等过程,将所掌握的有关于人物的生活素材进行适当地“加工”,使之成为自己笔下的个性人物。这个过程我们常称之为“虚构”。由于虚构是属于一个思维的空间,不必为现实中的人物所束缚,也不必担心有人会“对号入座”,这也就为我们选择人物形象塑造的方式方法提供了一个较大的空间。试举几个常见的方法:
①组装整合法。所谓的组装整合,就是把散见于不同人物身上的不同特点,按预定的人物性格特征各取所需,在一个新形象身上先拼凑起来,然后根据写作的实际需求将来自四面八方的各个不同的特点适当调整,使之成为一个全新的形象。鲁迅在《我怎么写起小说来》中说过的那番话指的就是这个道理。
②凸显特征法。一般情况下,我们对于一个人物的记忆,不是全面而具体的,经常是依托于该人物身上某些带有与众不同的或让人印象深刻的标志来感知这个人物形象的。如“三毛”这个形象,我们的印象在于他头上的三根毛,而其他的人物形象特征可以说相对模糊了;“孔乙己”的形象,我们也仅仅停留于“穿着长袍,站着喝酒”这个特征上;“九斤老太太”的形象则是她的口头禅“一代不如一代”……现实生活中的类似例子也比比皆是,如杨娜车二姆的“大红花”,“凤姐”的“猩红大嘴”,陈雷的“头盔短裤”……这种“以点带面”的生活经验,也就为我们的人物形象塑造带来了一个启示:人物形象的塑造其实不必面面俱到,只需将某个特征凸显并加以强化,使读者在记住这个特征的同时感知这个人物形象的存在即可。
2.虚构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的铺叙展开也是记叙文重要的核心内容。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平凡、稳定的生活轨迹其实也意味着单调、苍白。我们不难理解学生们在写到“母爱”这个话题时总不忘“深夜发烧,妈妈冒雨背着(现在改成‘骑着摩托车载’,也算是与时俱进了)我上医院”这个不知真假的古老题材背后的无奈与焦躁——这个年纪的学生毕竟还是孩子,让他们用尚且稚嫩的思想去感受平凡中孕育的温暖与幸福,毕竟难为了他们。他们还需要一些感性直观、易于描述的故事情节来作为支撑,借此表现他们对话题的理解和感受。有鉴于此,适当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从生活的大舞台中收集各类素材来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是必需的。这些生活素材如果融入学生自身的理解和感知,就马上可以转化为鲜活生动的故事情节。试举几个方法如下:
(1)情节移植法。其实也就是仿写,对故事情节的仿写。把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故事移植到自己身上,然后在虚拟的环境中设身处地地去揣摩、体会、理解当事人的行为举止和内心感受,再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
例如,汶川大地震中,有个孩子在废墟下打手电筒看书等待救援的事迹曾感动了许多人。我们就可以移植这个情节到话题作文“打开一扇窗”中。
尽管没有亲身经历,但如果我们能将自己还原到当时的环境,把自己当成那个当事人,然后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当时的我会怎么做?怎么想?我的心理变化会如何?这些问题的解决,我们就可以虚构出废墟下的生命故事了。也就是说,情节移植法的运用,主要就是利用他人的经历,然后对当时环境进行虚拟还原,以自身的理解重新阐释话题。
(2)情节嫁接法。与情节移植法不同,嫁接法只是将发生在他人身上的某些情节借鉴到自身,通过情节的完整虚构,以形成新的故事情节。例如,我们可以将网上记录的一个过路老人冒雨清理公路旁的排水孔的故事嫁接到“感动”这个话题作文中,以新的故事情节来阐释“感动”这个主题。
3.虚构环境
记叙文中的环境可以借鉴小说的提法,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往往在故事情节的铺叙中有暗示起因、推动发展甚至揭示、升华主题的作用,学生在作文中的理解囿于自己的阅历,无法自觉地运用,因此,从社会现象、生活热点中去寻找灵感,经想象虚构,然后糅合到自己的文章中,就是弥补不足的好方法了。例如,“老人摔倒无人敢扶”拷问的是人的良心与公德;助学义举颂扬的是理解与感恩;“留守儿童”的孤苦无助,呼唤社会的关爱与帮助;房地产开发商与拆迁户之间的博弈,引发的是利益与道德的思考;物价上涨带来的虽是困扰,蕴含其间的却是真情与感动……
这些发生在我们所处社会各个角落里的大小事件,有心汲取,就是构成文章故事社会环境的雏形。如果在此基础上加以提炼、虚构,则进一步形成具体可感的背景或脉络,由此衍生的故事就可谓丰富多彩了。
【初中记叙文虚构手法探微】相关文章:
小学作文:绝非虚构05-17
电教媒体与扬长教育探微08-24
写作文能不能虚构?08-23
初中语文教学中赏析手法的运用08-24
”汽车尾贴”告示语探微作文06-07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探微08-24
对比手法的句子06-02
修辞手法的句子08-23
对比手法的句子06-18
让诗歌回归“诗性阅读” 古典诗歌教学探微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