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八年级语文教案>《昆明的雨》教案

《昆明的雨》教案

时间:2023-08-16 14:50:18 志升 八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昆明的雨》教案(精选10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们最离不开的就是练习题了,只有多做题,学习成绩才能提上来。学习就是一个反复反复再反复的过程,多做题。还在为找参考习题而苦恼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主题学习 《昆明的雨》教案(精选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昆明的雨》教案(精选10篇)

  《昆明的雨》教案 1

  平淡似无奇,顾盼皆有情---《昆明的雨》

  【学习内容】

  《昆明的雨》 《豆汁儿》《端午的鸭蛋》

  【单元分析】

  本单元的些文章都是作者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人、物、事和自然风情,阅读中可以感受到人物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文章选取体现了散文的多种样式,或叙事、或描写、或抒情、或表达人生思考、或描绘风土人情,但均是作者内心独特的感受,语言质朴华丽等特色依主旨、文风而定,师生通过本单元学习必将有新的收获。

  【学习目标】

  1.品读文章“平淡有味”的语言。

  2.领悟作者的喜爱与想念之情。

  【学习设想】

  新课标提出“欣赏文学作品,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阅读文章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对生活、人生的有益启示。”

  汪曾祺的散文娓娓道来,如话家常,看似平淡无奇,实则顾盼有情。学生阅读时,往往忽略这朴素文字后暗藏的款款深情。因此设计本课时,就把品味“淡而有味”的语言为突破口,运用圈点批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设置教学环节。整堂课引领学生去“学习一篇散文,运用一种方法,品味一种风格,获得一些学法,感悟一种情怀,得到一点启发”。

  【课前准备】

  1.课前预习,积累有关“雨”的古诗词

  2.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学生此前已经学过不少散文,本单元再学这些散文,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要在七年级的文学教学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语感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赏析语言。

  【课前调动】

  上课之前,我们先做个飞花令游戏好不好?

  接下来要进入的是我们今天的飞花令比拼,今天的主题字是“雨”。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样是雨,在不同诗人笔下有不同的感悟。作家汪曾祺眼中的“雨”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抒情散文《昆明的雨》。

  (设计意图:诗词导入法营造一种美的的氛围,激起学生走进昆明的雨、走进文章的强烈愿望)

  出示目标: (齐读)

  二、初读感知

  1. 默读课文,了解内容

  在汪曾祺眼中“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呢,你能用文中一两个词语来说说吗?

  2.思考:

  昆明的雨给了作者太多美好的回忆,作者只是想念雨吗?还有什么景、事或人呢?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美点寻踪、诗意再现等,引导学生在对文字的默读品味的过程中,体会感受作者借昆明的雨,借雨中的景物人事传达给我们的美感和诗意,深沉的情思。

  《昆明的雨》看是写雨,其实描绘的是一幅画中的故事,一段怀恋的时光,一段由雨而生的淡淡的乡愁,以及雨中美景陶醉的闲适恬淡之感。作者对昆明的雨是一往情深。其中是喜爱、留恋、怀念,是对一去不复返的时光的感叹与惆怅,更是在表达怀乡的情愫。因此趁着学生才有的感受尚在,让学生直接再次感受)

  三、品读悟情

  读完文章,我们发现汪曾祺的'散文有美景,美食,美事,还有什么美?

  我们来听听名人对汪曾祺的评价:

  当你读他的散文时,就好像在听一位老人唠着家常,慢慢悠悠,不急不燥,平平常常,但是你如果仅是这样理解他的散文,那就肤浅了……他文章全篇的谋局,句段的琢磨乃至标点的锻炼都是蕴含着深情的。

  ——王安忆评汪曾祺散文

  1.品读,合作探究

  下面请大家带着自己的阅读体会进行小组的合作学习圈点勾画,用批注的方式,品味文中 “平淡有味”的语言。

  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单

  【河东新凤凰,我是朗读者】 我们组选择的语句是:

  (请以朗读者的身份,读出你喜欢的语句)

  【分享凤凰美,共品读书味】 小组发言人分享讨论结果:

  (请用最美的语言为你们喜欢的句子写一句颁奖词)

  【走进多彩凤凰 聆听不同声音】 其他小组补充:

  (设计意图:汪老的散文淡而有味,需要不断地朗读、玩味。充分利用课后的阅读提示及课文旁的批注(本文没有)。在课堂上既要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沉浸于课本好好“读”、个性地“读”,又要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有目的地“读”,从而做到收放自如。为了引导学生动情地品味语言,而不是漠然地在文本的表面滑行,我用心设计了一些活动,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机会让他们展示"才华",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在小组讨论阶段,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调控)

  2. 方法指导伴前行

  作者为何要写这篇文章呢,表达对昆明的喜爱和想念之情。可怎么样才能写出这些情感呢?

  山之精神写不出,以彩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

  ——清·刘熙载

  说说你的理解,以小见大,我们要表达一个大的主题时往往借助一个小小的事物来作为载体。

  下面,我想问,雨季之精神写不出,以什么写之?

  师:对,用雨季中的景、物、人写之。

  昆明的一草一木,生活中“凡人小事”,写出了雨中的点点滴滴,看似散乱,东一笔西一笔,但无一不渗透着作者对往事的思念和怀恋。

  我们通过学习《昆明的雨》后,了解到了作者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以及形散而神不散的结构特点。

  【品读这类散文的方法】

  批注聚焦淡而雅,一圈一点文里行。

  凡人俗事有寓意,家常俚语藏深情。

  (设计意图:教师的责任在于扶,在于精讲点拨,引导学生明确阅读思路和阅读方法,应避免面面俱到,重在引导学生把握阅读方法和学习方法,提升阅读能力)

  四、拓展阅读

  下面就让我们用同样的学法品读两篇文章。

  浏览两篇文章,读后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篇回读批注, 找出文中“淡而有味”的语言,体会作者对生活的感受。

  1. 默读课文,了解内容

  2. 小组合作,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静心默读相关语句,并自主批注赏析,老师巡视在学生之中,用心观察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批注理解,不恰当的地方及时进行提醒和纠正,及时关注学情,关注到每一位学生)

  3.全班汇报,分享收获

  (设计意图:散文阅读教学,实质上是建立学生已有的经验与“这一篇”所传达的作者独特的经验的链接。好就是人们常说的“文字就是思想”。通过前面的指导,学生已经掌握了品味语言的方法和步骤,此环节采用小组学习,班内交流,给与学生充分展示和合作交流的机会,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力求体现以课文为载体,以方法为引领,以训练为主线,以提高学习效率为目的的教学流程)

  五、读写创造

  【视频欣赏:舌尖上的中国】

  中国人对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思乡,是怀旧,是想念过去的味道。那临沂人的家乡味是什么呢?

  模仿作者平淡质朴,如话家常的语言风格,选取自己家乡的特色食物,写几句有滋有味的文字。

  (设计意图:散文教学中最自然最美妙的实践方式就是品读语言、抒写心声。语言教学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头戏。我们要以学生的语言实践为核心,来探讨语言教学的创新设计。在多样的读写创造活动中,丰富情感,增强描绘生活的能力。活学活用,既训练了学生对语言的把握,又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六、总结升华

  图书编者想借这些文章告诉我们什么呢?

  初读选文感觉文中的菌子、鸭蛋、豆汁平淡无奇,可细细读来却发现字里行间饱含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怀旧之情。

  下面我提议全体起立带着喜爱想念之情读读老师写的这首小诗

  (女) 我想念

  好吃的的干巴菌

  (男) 我想念

  肥得流油的咸鸭蛋

  (女) 我想念

  散发着酸香的老豆汁

  (男) 想念是那淡而有味的文字

  (女) 想念是那遮不住的悠悠乡愁

  图书编者想告诉我们做人就做汪曾祺这样的人,让我们像汪曾祺一样,爱美食,爱美景,爱家乡,爱上诗意的生活。

  (设计意图:这是对课文内容的总结,也是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升华!相信经过这样的朗读体悟,学生对于汪老的文字会有更深刻的印象,随后的书目推荐又将课堂延伸到了课外,使得这场雨真正浸润在学生的心里)

  七、推荐阅读

  读到这儿,如果你还想念他淡而有味的文字,课后老师推荐大家阅读这两本书:

  《人间草木》

  《故乡的食物》

  (设计意图:通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每一个孩子都爱上读书。把语文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以主题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以海量阅读丰厚学生的文化素养,以语文活动丰富学生的人生体验)

  附:板书设计

  昆明的雨

  《昆明的雨》教案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昆明雨的特点。

  2、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3、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表情达意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来品味作品的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对往昔的一种怀念之情。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把握昆明雨的特点。

  2、感悟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描写雨的古诗文名句,说说诗句中的雨具有怎样的特点,那么昆明的雨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昆明的雨》。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

  整体感知,把握昆明雨的特点

  提问1:、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写的仅仅是雨吗?

  明确:还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等景物。写了为宁坤作画、和德熙去小酒馆喝酒的事。

  提问2:这些与雨有关系吗?任选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明确:都与雨有着联系。示例:杨梅是雨季的一种果子,在雨的滋润下,杨梅是那样的又黑又红,在雨季的氛围中,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

  的声音是那样的柔和。

  提问3:请用几个词语描绘一番你对昆明雨的感觉。

  示例:丰满、饱和、旺盛、柔软?

  【目标导学二】

  多形式品读,体会作者情感

  提问4:体会了昆明雨的特点,谁愿意用自己的语言把这篇文章深情的读一遍

  抽生朗读。

  提问5、请同学们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说说他们读的怎么样?

  学生各抒己见。

  提问6:结合其他同学的简介,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篇文章再深情的,自由的读一遍。

  学生读课文

  提问7:在朗读中,你体会到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感情是怎样的吗:

  明确:喜爱、留恋、怀念等。

  请同学们带着喜爱、留恋、怀念的感情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然后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读给好友听。甚至读给更多人听。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抽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说自己选择该段的理由。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三】

  大屏幕显示《孤独之旅》片段

  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四下

  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

  鸭栏忽然被风吹开了,等父子俩一起扑上去,企图修复它时,一阵旋风,几乎将鸭栏卷到了天上。杜雍和大叫了一声“我的.鸭子”,几乎晕倒在地上。因为他看到,鸭群被分成了无数股,一下子就在他眼前消失了。

  杜小康忘记了父亲,朝一股鸭子追去。这股鸭子大概有六七十只。它们在轰隆隆的雷声中,仓皇逃窜着。他紧紧地跟随着它们。他不停地用手拨着眼前的芦苇。即使这样,脸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被芦苇叶割破了。他感到脚钻心地疼痛。他顾不得去察看一下。他知道,这是头年的芦苇旧茬儿戳破了他的脚。他一边追,一边呼唤着他的鸭子。然而这群平时很温顺的小东西,今天却都疯了一样,只顾没头没脑地乱窜。

  提问1、同样写雨,大屏幕上的与课文中的给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明确:氛围不同,雨中景不同??

  提问2:如果用“豪放”与“婉约”来形容雨的话,《昆明的雨》应该属于哪一种,作者是怎样表现出这样的效果的。

  明确:婉约作者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如话家常,娓娓道来,具有一种平淡自然之美。

  提示:平淡的生活中并非没有写作素材,而是缺少发现写作素材的眼睛,也不一定轰轰烈烈的事情才具有价值,有时平平淡淡才是真,这样也才更能打动别人的心。

  小练笔:仿照这种写法,也写一写给自己留下美好记忆的某个雨季。

  《昆明的雨》教案 3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中的常用生字和词语。

  2.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描写方法。

  3.通过朗读体会文中作者平实朴素的语言特色。

  重点难点

  1.阅读课文,提升筛选信息能力及思维能力。

  2.受作者对昆明的热爱怀念之情,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策略方法朗读法、师友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课前导学

  1.了解作者资料。

  2.自学生字词:

  青头菌(jūn)避邪(bìxié)鲜腴(yú)八卦(ɡuà)

  篱笆(líbā)釉(yòu)晕倒(yūndǎo)吆唤(yāo)

  暮年(mù)缅甸(miǎndiàn)一碟(dié)细碎(suì)

  饱涨(bǎozhǎnɡ)淋湿(lín)苔痕(hén)密匝匝(zā)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交流感知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作者以及背景资料。

  2.生字、生词的读音和释义。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写的仅仅是雨吗?

  1.导入新课:汪曾祺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读他的散文就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那么就让我们来美美地欣赏吧

  2.组织全班交流预习内容。

  1.学生交流作者的写作背景和生平。

  2.师友互相检查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3.自主思考,然后全班交流。

  研读共品

  三、研读课文:

  1.以上这些事物与雨有关系吗?任选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2.赏析下列句子

  (1)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

  (2)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教师适时引导

  教师选点精讲,进行学法指导。

  1.师友讨论明确:可用课文原句,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

  2.全班交流。

  总结提高

  四、课堂总结

  1.师友归纳,总结知识:

  2.总结收获,点拨提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生字词

  2.思考课后阅读提示。

  教师点评,作重点强调。

  教师总结提升。

  师友共同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师友谈收获。

  学生评选出最佳师友

  第二课时

  交流感知

  一、复习导入:回顾上节内容,引入本节课内容。

  二、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师友回顾交流

  研读共品

  三、探究学习

  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表现的?

  2.方法探究:

  (1)条理清晰,承转自然。

  (2)选材精当,描写多样。

  (3)以小见大,饱含深情。

  教师适时引导

  教师选点精讲,进行学法指导。

  师友讨论共品。

  全班交流

  师友交流,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请教其他师友

  互助释疑四、交流疑点,互相解答。

  五、全班交流,解决疑难。掌握学情,及时解惑。

  师友交流,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班上提出。

  巩固拓展

  六、迁移拓展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人生中印象最深的一场雨

  教师出示问题,适时引导

  师友相互讨论谈感受。

  全班交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总结提高

  七、课堂总结

  1.师友归纳,总结知识。

  2.总结收获,点拨提升。

  八、布置作业:

  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教师总结提升

  布置作业师友共同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师友谈收获。

  学生评选出最佳师友

  《昆明的雨》教案 4

  教学目标:

  1.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春天的雨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学生各抒己见)

  2.昆明是个四季如春的城市,昆明的雨会是什么样呢?今天我们就随同作家汪曾祺一同来欣赏课文《昆明的雨》。(板书)

  3.请学生读读课题。通过文题你明白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中感悟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并借助字典给予解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3.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给予指正。

  4.学生自由练读。

  5.现在同桌之间赛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好。

  6.同学们通过这次读书,又读懂了什么?(学生讨论)

  7.教师小结: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四十年前作者到过昆明,写出了对昆明雨的怀念,请同学们思考,文中写了雨中的哪些景物?

  三、理清脉络

  学生讨论汇报,教师板书。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抒情导入,揭示课题

  昆明的'雨是这样的美妙,这样的舒服,这样的令人兴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昆明的雨》。教师板书课题。

  二、复习课文内容

  这篇写的是什么内容?

  中写到了雨中的哪些景物?

  三、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中写了雨中的果儿和花儿。昆明的雨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兴奋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

  品读对果儿、花儿的描写:

  1.指名读。

  2.从哪些词句看出作者对昆明雨的喜欢与怀念之情,画一画,然后想一想,学生交流。

  3.你能通过读把它表现出来吗?指名读。

  四、反复诵读,体会升华

  昆明的雨是那样令人神往,似乎就是一个画中的故事,是一段让人怀念的时光。让我们尽情地赞美昆明的雨吧!

  《昆明的雨》教案 5

  教材分析

  《昆明的雨》是部编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十五课。本单元的文章或写人或写景,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作者深挚的情感。作者汪曾祺在这篇散文中,用他特有的江南小令般的平淡而有味的语言,记下自己青年时代的足迹,倾诉着对昆明的雨的喜欢与怀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昆明雨的特点;

  2、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3、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表情达意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来品味作品的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教学难点】

  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品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课前准备

  1、让学生预习本文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了解汪曾祺的写作风格;

  3、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导入:

  师:同学们,春天的雨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学生各抒己见)

  昆明是个四季如春的城市,昆明的雨会是什么样呢?今天我们就随同作家汪曾祺一同来欣赏课文《昆明的雨》。(板书)

  2、作者简介: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1920年3月5日出生,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1935年秋,汪曾祺初中毕业考入江阴县南菁中学读高中。1939年夏,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1950年,任北京市文联主办的《北京文艺》编辑。1961年冬,用毛笔写出了《羊舍一夕》。1963年,发表的《羊舍的夜晚》正式出版。1981年1月,《异秉》在《雨花》发表。1996年12月,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推选为顾问。

  1997年5月16日上午10点30分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7岁。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朗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并借助字典给予解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3)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给予指正。

  (4)学生自由练读。

  2、学生思考下列问题,师生共同探讨交流。

  (1)题为“昆明的雨”,文章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

  明确:所画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仙人掌、菌子、花,既能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又可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具体的描述。

  (2)昆明的雨与别处的雨有何不同让作者如此念念不忘?请圈划出最能概括其特点的那一句。

  明确: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具体的写昆明雨季之明亮、丰满,使人动情?

  明确: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

  昆明的雨季是“丰满的”,因为“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因为“仙人掌不仅多,且极肥大,可以种在菜园的周围代替篱笆,并且倒挂着也能开花。”;

  因为“昆明雨季最多的还是菌子,菌子是雨季潮湿空气最有特征性的景物”;“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牛肝菌、青头菌、鸡枞、干巴菌、鸡油菌。”;

  昆明的杨梅不仅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而且颜色黑红黑红的,名字也很好听,叫做“火炭梅”;

  雨季的花是缅桂花和木香花,缅桂花“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木香花“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胀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品读课文,探讨问题。

  (1)这样明亮又丰满的雨季自然是使人动情的。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师生共同交流并明确:怀念、喜爱、乡愁。

  (2)你是从文中哪些词句之中体会出作者的这种感情?

  (3)作者想念的不仅仅是“雨”,还有物、景、人、事,想念的是昆明的民风、人情和当年在那里宁静、恬然的生活,你能体会出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明确: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未必处处正襟危坐。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我们才算真实地体验到生活的滋味。

  2、学生默读课文,师生相互交流探讨,品味语言之美。

  例如:

  (1)这种东西也能吃?!这东西这么好吃?!短短一句话,稍作改动但,疑问、惊喜、感叹之情却尽在其中!

  (2)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板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为何要写买花女孩?)

  运用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用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对昆明的怀念、喜爱之情。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

  1、大家读完这篇文章,觉得这篇文章语言上能给你什么独特的收获?

  请学生朗读比较感兴趣的语句并总结:可能会有A、短句B、文言、成语。C、口语(例句见文中)

  教师小结:在这里,典雅的文言词语与质朴的口语相映成趣,让人佩服作者居然能将极雅与极俗的两种语言和谐地捏到一处的艺术功力。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这是汪老散文的魅力所在。

  2、简析汪曾祺的散文写作特点:

  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

  他以个人化的细小琐屑的题材,使“日常生活审美化”,纠偏了那种集体的“宏大叙事”;以平实委婉而又有弹性的语言,反拨了笼罩一切的“毛话语”的僵硬;以平淡、含蓄节制的叙述,暴露了滥情的、夸饰的文风之矫情,让人重温曾经消逝的古典主义的名士风散文的魅力,从而折射出中国当代散文的空洞、浮夸、虚假、病态,让真与美、让日常生活、让恬淡与雍容散文,让散文走出“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功不可没。

  五、课堂总结:

  在这篇文章中,汪老不仅仅关注着昆明的雨,还描绘了很多自然风物。生活中的美就存于这一草一木中,显示出汪老独特的诗情和生活雅趣,他还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他们,然后携入文字,与我们则更是一种美的享受。六、布置作业:

  1、推荐阅读《葡萄月令》及汪曾祺其他散文;

  2、仔细观察品味生活中一草一木、一枝一叶,抓住其特点,并披情入文,写一点能表现自己独特感悟的文字。

  《昆明的雨》教案 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

  2.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来品味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感悟作者对往昔的一种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雨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图片展示

  二、学习目标

  1.了解昆明雨的特点。(重点)

  2.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的琐事表情达意的写作手法。

  3.感悟作者对往昔怀念的感情。(难点)

  三、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他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其散文《端午的鸭蛋》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四、背景资料

  《昆明的雨》写于1984年5月19日,首次发表于1984年第十期的《滇池》。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汪曾祺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汪曾祺73岁生日时曾作诗一首:“往事回思如细雨,旧书重读似春潮。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忆儿时。”晚年汪曾祺的诗文书画中,也随处可见他对故人、故土、故事的魂牵梦绕的怀念之情。

  汪曾祺散文

  有一位评论家说:汪曾祺的语言很怪,拆下来没有什么,放在一起就有点味道。语言的美不在每一字,每一句,而在字与字之间,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包世臣论王羲之的字,说他的`字单看一个一个的字,并不觉得怎么好看,甚至很不平整,但是字的各部分,字与字之间“如老翁携带幼孙,顾盼有情,痛痒相关”。汪曾祺的文学语言也是这样的。汪曾祺认为:语言不只是形式,本身便是内容,语言和思想是同时存在,不可剥离的。语言不仅是所谓“载体”,它是作品的主体,一篇作品的每一句话,都浸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语言后面有文化的积淀,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越高,他所传达的信息就会更多。汪曾祺的文学语言兼具南北神韵,打通古今脉络,才气学识与高超的文字功夫将现代中国文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丰富了现代汉语和文字的表达方法,自有一种超越古今的旷达和淡泊。他自诩为“中国式的人道主义者”,凭着对事物的独到领悟和审美发现,从小视角切入,写凡人小事,论乡情民俗,于不经心、不刻意中设传神妙笔,成就了当代散文的经典和高峰。

  五、检查预习

  一读一读字音

  鲜腴(yú)青头菌(jùn)黄焖(mèn)鸡草茎(jīng)松毛择(zhái)净炽(chì)红桂花绿釉(yòu)

  二写一写字形

  花gū(骨)朵

  tái(苔)痕

  三记一记词义

  1.鲜腴:

  新鲜,肥美。

  2.方比:

  比较,比得上。

  3.密匝匝:

  非常浓密的样子。

  4.格调:

  指人的风格或品格。

  “格调、风格”辨析

  同:二者都有“风范”的意思。

  异:“风格”比“格调”的范围大,也可以说风格包含格调。风格是表现在外在的景象、态度、举止,也指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格调是指表现出来的品质。

  例:

  (1)文章要以义理意致为核心脊梁骨,气韵格调为筋骨,用典合宜为皮肤,华丽辞藻为冠冕。

  (2)三班风格高,抽出了四个精明强干的小伙子来帮助我们。

  六、初读感知

  带着问题读课文

  赠画

  导思1.文章从赠送的画入手,写昆明的雨,有何效果?

  雨中植物

  导思2.文中为何大量写雨季的植物?

  昆明的雨

  导思3.在作者笔下,昆明的雨有何特点?

  情感

  导思4.文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美好情感?

  关键词:喜爱、赞美昆明的雨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①②):

  由描述给宁坤的画入手,引出“我想念昆明的雨”,点明主题。

  第二部分(③-⑨):

  详细描写昆明雨的特点以及雨季的一些植物以及相关的人和事。

  第三部分(10、11):

  描写雨中的淡淡乡愁,再次点明“我”对昆明的雨的想念。

  第二课时

  七、精读品味

  第一部分(1—2段)

  1、题为“昆明的雨”,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给宁坤的画呢?

  【答案】所画的倒挂而且开花的事物仙人掌、几朵青头菌与牛肝菌是昆明雨季特有的事物,也是下面所要写到的内容,为下文作铺垫,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的描述,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第二段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有何作用?在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

  【答案】本段采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围绕“雨”,突出“想念”二字,表达了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怀念,引出下文。本题运用中间句(段)作用分析法。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的画面介绍,引出下文对“我想念昆明的雨”的缘由的叙写。

  第二部分(3—9段)

  3.“昆明的雨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答案】昆明的雨不连绵,气压不低,所以是明亮的;雨季中植物枝叶饱满,色泽浓绿,生命力旺盛,故说昆明的雨季是丰满的;这样明亮、丰满的雨季,令人喜爱动情,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之情。

  阅读方法解密

  赏析句子三步法。赏析句子是中考阅读常见题型之一,通常分三步:第一步,判断出句子运用的修辞或描写方法或表达方式或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等;第二步,结合语境来分析其作用;第三步,找出该句和文章主旨的联系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模式:本句运用了……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或表达方式或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作者(或人物)……的感情。

  4.“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如何理解句中的“格调”一词?

  【答案】“格调”原指“人的品格或风格”,此指炒熟后青头菌的诱人色泽。

  5.文中用不少笔墨写了多种植物,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答案】这与昆明的雨有什么关系?这些植物的共同特点是生长旺盛、肥大、滋润。这属于侧面描写,衬托出昆明的雨季持续时间长、雨水均匀的特点。

  6.作者写昆明的雨却不单纯写雨的特点,还写了昆明的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这样的写法符合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从昆明的雨写起,写了昆明雨季的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和人们的生活等,使昆明的雨变得饶有情味。

  重点品析第三部分(10—11段)

  7.品析“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句中的“爬”“遮”字的好处。

  【答案】“爬”“遮”等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木香的茂盛,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

  8.如何理解最后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沉沉”既是对漫天细雨的形象描写,也是作者心情的真实写照。这首诗中包含了作者对昆明那段生活的留恋之情和对那种心境的怀念,以及作者淡淡的乡愁。

  9.文章结尾采用了哪些手法?这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案】反复、抒情。语段的作用:在内容上,深化主题,表达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怀念之情;在结构上,照应第②段内容,收束全文,使结构显得完整。

  重难点小结

  这些文字重点描写淡淡的乡愁,再次表达作者对昆明雨的思念。作者笔触细腻,抓住生活中看似随意的细节,字里行间渗透着浓浓的情感。结尾段运用抒情、议论点明题旨,使文章浑然一体,无不显示出作者浓厚的文学底蕴。

  八、研读探究

  【情感探究】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反复强调的“我想念昆明的雨”这句话所流露出来的情感?

  【答案】昆明之雨季,明亮、丰满,饱含感情,且时间长,以此可观昆明的雨的明丽、频繁而不连绵、丰满却颇具柔情。这篇文章本意不是写雨,而是由昆明的雨写当时的生活,虽处艰难困苦之时,也可享受自由快乐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宁静、恬然生活的留恋。

  九、归纳总结

  探究主旨

  文章描写了昆明雨季中的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以及印象深刻的人和事,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和怀念之情,以及对宁静、恬然的生活的留恋。

  归纳艺术特色,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

  《昆明的雨》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出爱的醇厚。仙人掌和青头菌、牛肝菌等各类菌子以及杨梅、缅桂花等,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汪老散文的“凡人小事”之美,共同彰显着汪老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生活的美存在于身边的一草一木中,作者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它们,然后携来入文,遂成美文。

  十、拓展延伸

  国学经典诵读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

  【译文】我住长江的上游,你住长江的下游。我们虽然共饮着同一条江水,却不能见,只能日日夜夜承受着思念的愁苦。悠悠的江水啊,要流到什么时候才会停止,这段离愁别恨又要到何年何月才会结束。只希望你的心同我的心一样,不会辜负这番相思的情意。

  十一、布置作业

  作业1:完成教材上的课后习题

  作业2:完成《作业本》的习题

  《昆明的雨》教案 7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叙写景、物、事的线索,体会课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2、体会作者说的“我想念昆明的雨”的深厚感情。

  3、理解文中昆明的雨的特点,品味文章的意境之美。

  教学重点

  目标1

  教学难点

  目标3

  教学过程

  一、诗词激情导入

  雨是最寻常的,有什么好写的呢?但是请看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在张志和的心中,雨是可以让人流连忘返、沉醉其中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师:在陆游的眼中雨是可以激发豪情壮志的;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在苏轼的笔下,雨又是奇妙神奇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师:雨给了杜甫一夜惊喜。

  师:你看,同样都是雨,在不同诗人笔下却有各不相同的独特体验。因而,雨也就成了文人骚客们的笔下宠儿。今天让我们今天让我们跟随汪曾祺的`脚步,走入他笔下雨的世界。(板书课题)

  二、速读,感受形之散

  问: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散文)散文有什么特点?(形散而神聚)

  1、速读课文,看本文围绕昆明那明亮、丰满、使人动情的雨季写了哪些景物、人、事。

  明确:景----仙人掌、各类菌子、缅桂花、杨梅人----卖杨梅的小女孩、房东母女、作者与友人

  事---送缅桂花、卖杨梅、与友人酒馆小酌、作画题词

  2、这些景物、人、事与昆明的雨有什么关系?

  明确:如果没有昆明的雨,杨梅没有这么大,缅桂花没有这么香。没有昆明雨季特有的特点,就没有雨季中景物、人、事。

  3、昆明的雨季有什么特点?生答。

  小结:作者围绕昆明雨季明亮、丰满,使人动情的特点所描写景、人、事之多,作者写作时选材的广泛自由,这就体现了散文的形散。

  二、悟读领会神之聚

  1、同学们,言为心声,作者借助雨季中景物事要表达什么情感?明确:对昆明生活的喜爱和想念之情

  2、文章哪些语句在字里行间能体现这些情感?请找出来读一读、悟一悟。生自主勾画、品读。(2分钟)生展示

  如“卖杨梅-------”可以让学生模仿读,声音延长,读出娇美之声。

  小结:文中能体现作者对生活喜爱、想念之情的句子比比皆是,因为全文就是用这种对昆明生活喜爱、想念之情这一线线索把这种零散的景、人、事聚拢起来,鲜活、立体地描绘出一个“明亮、丰满,使人动情的”昆明雨季,这就体现了散文怎样的特点--------神聚(板书)。

  三、品读、欣赏境之美

  形散而神聚是散文的基本特征,我们已经把握住了。对这篇文章的学习是不是可以结束了?那我们还应读出些什么呢,现在走进助读系统---阅读提示,齐读第二段,看看我们还应该读出些什么?、

  1、生齐读阅读提示第二段

  问:我们究竟还要读出些什么?对,读出它的美。

  师:同学们,就是这篇文章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氛围的美,组成了这篇文章的意境美。以形传神,以神达意。本文更深层次的美还在于它的意境之美,什么是意境?

  2、展示:意境,是指抒情性文艺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3、示例:示例:我从第六段的“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这句话中欣赏到景物之美。我欣赏的是:文中的“多”、“极”、“肥大”写出仙人掌在昆明的雨的滋润下,数量之多,生长之繁茂。作者还饶有趣味的介绍了仙人掌的妙用----菜园周围拦猪羊。在农村的菜园里。雨下下停停,停停下下,滋润着万物。郁郁葱葱的仙人掌用他那挺拔的枝干,肥大的叶片,锋芒的针刺,守卫着农家,好一派温馨祥和的画面。

  师:从示例看出,它首先找出能诱发你审美和想象空间的具体语句。然后选择欣赏的景物之美。在欣赏的过程中,抓住关键的词句并写出的他的表达效果。再借助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把脑海中想象到的优美画面,用文字表达出来。方法提示:抓关键词,分析它的作用。

  借助你的联想和想象,把脑海中想象的画面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师:意境之美,是优秀散文的至高境界。能欣赏意境之美,也是作为一个优秀的读者的必备能力!有了这种能力,我们就能领略到文学殿堂那奇妙无穷的美好境界。现在让我们研读课文,仿照示例,任选一个角度,欣赏文章的境美之美。

  4、分小组讨论、写作。(5分钟)展示(10)。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随着汪曾琪的脚步一起去赏析了昆明雨季和雨季中的景物、人、事,掌握了学习散文的方法,请同学带着这种阅读方法继续品读汪曾琪的另外几篇散文,体会作者散文的独特韵味美。

  《昆明的雨》教案 8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把握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2、合作探究品味本文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3、激发学生发现生活之美,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

  把握文中展现的风土人情,体会作者对昆明的喜爱与想念。教学难点:进一步品味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

  教法:

  1、速读、跳读、精读等多种朗读方式的综合运用;

  2、讨论点拨法;

  3、对比阅读。

  学法:

  1、朗读感悟;

  2、自主研学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3、圈画关键词句突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四季风景各异,也带给人不同的感受。那么昆明的雨是怎样的情景,又带给人什么感受呢?让我们走进汪曾祺先生的《昆明的雨》来一探其实。

  二、走近作者

  汪曾祺(1920—1997)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江苏高邮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小说集《邂逅集》、散文集《蒲桥集》等。

  三、预习检测,积累字词

  1、读准字音

  青头菌鲜腴篱笆黄焖鸡扳尖乍一看

  择净缅桂花绿釉密匝匝

  2、理解词义

  (1)新鲜肥美。(鲜腴)

  (2)比较、比得上。(方比)

  (3)夏季的第一个月。(孟夏)

  4、非常浓密的样子。(密匝匝)

  四、文本

  1、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提示:雨季长、明亮、丰满。

  (2)课文是怎样引出昆明的雨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提示:由给朋友作的画引出昆明的雨,既点明了昆明雨季特有的现象与产物,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同时吸引读者,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3)课文除了写昆明的`雨,还写了什么?这些内容和雨有什么关联呢?

  提示:课文除了写雨,还写了肥大的仙人掌、各种菌子、火炭般的杨梅、带着雨珠的缅桂花、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以及莲花池边酒店里与友人的小酌……这些都是雨中之物、雨中之人、雨中之景。

  (4)作者看似信笔写来,无拘无束,将诸多的人、事、物汇聚于此,那么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提示:这些人、事、物构成一副昆明雨季的生活图,在作者的笔下,无论是景物、滋味、人情或是氛围,都充满着美感和诗意,作者正是以此表达出对昆明生活的喜爱和想念之情。这也突出了散文的特点,即形散神聚。

  2、精读课文,赏析语言

  学生选择自己理解较深的一段文字谈体会。

  (1)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很舒服。

  提示:有如大白话一般,没有任何秀丽华彩之处,但是直白平淡之中有一种拉家常的风格,让人感到亲切,这正是一种返璞归真的语言风格。

  (2)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空气更加柔和了。

  提示:这段文字用“戴”、“穿”、“坐”、“吆唤”一系列动词,对苗族女孩的外貌、动作、语言进行描写,用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从而抒发作者对昆明的喜爱和怀念之情。这里直白平淡描写中让人隐隐感到一种恬淡而悠远的余味。

  (3)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提示:这句更是说一半留一半,富有余味。汪曾祺散文的语言特点:直白平淡,流利自然,简洁而富有韵味,充满生活气息。

  3、研读课文,探究写法

  (1)课文第3、第12自然段都有一句“我想念昆明的雨”,想一想这两段文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提示:第3自然段——内容上,点明中心,表达对昆明雨季的深切怀念之情。结构上,独立成段,既承接上文画面的介绍,又引出下文“我想念昆明的雨”的缘由的抒写。

  第12自然段——内容上,深化主题,表达对昆明的雨的想念之情。结构上,照应第3自然段的内容,收束全文,使结构更加完整。

  2、有人说本文采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醇厚的情怀,你同意这个说法吗?

  提示:肥大的仙人掌、各种菌子、火炭般的杨梅、带着雨珠的缅桂花、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以及莲花池边酒店里与友人的小酌……这些平常之物、平常之人、平常的生活承载着作者的情感,爱得越深沉,情感的载体就越细越小,这里淋漓尽致的表现出一位老人的醇厚情怀,这种“以小见大”的视角,彰显出汪老对昆明生活的热爱。

  五、课堂小结

  作者曾经说过:“我想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美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本文即是作者对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氛围的美的捕捉与展现。愿我们在生活中能侧耳细听、俯身微察,发现更多的美,来点染我们的生活。

  六、课后作业

  对比阅读本文与《雨的四季》,体会两篇散文在写作上的异同。

  七、板书设计

  昆明的雨

  汪曾祺

  雨的特点————雨季长、明亮、丰满

  昆明的生活物:仙人掌、各种菌、杨梅、缅桂花

  雨中之人:苗族女孩、房东母女事;酒店小酌喜爱、怀念(以小见大)

  《昆明的雨》教案 9

  一、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内容,感悟作者情感。

  2、品读文章“平淡有味”的语言。

  3、体会汪曾祺散文的特点。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关于雨的古诗,你知道吗?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

  预设: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给人希望的感觉。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给人温暖的感觉。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给人奇妙的感觉。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给人冷寂的感觉。

  有一位诗人说:雨有一种神奇,它能弥漫成一种情调,浸润成一种氛围,镌刻成一种记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充满美感和诗意的散文,走进汪曾祺的《昆明的雨》。(书写标题作者)

  过渡语:学习有目标,努力有方向,请同学们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评价语:同学们声音洪亮,精神饱满,带着这种热情我们继续本节课的学习。

  过渡语:知其人,论其文,了解作者有助于我们理解文章,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读作者介绍。

  (二)作者介绍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1939年至1946年,他在昆明先后待了七年,五年读书,两年教书。除家乡高邮和北京外,这是他一生待的最长的地方。

  过渡语:这位同学吐字清晰,声音洪亮,大家给他点掌声。下面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成果,请一位同学朗读大屏幕上的生字词。

  (三)基础字词

  鲜腴(yú)菌子(jùn)密匝匝(zā)

  择净(zhái)炽红(chì)绿釉yòu

  评价语:这位同学读的非常准确,可见同学们预习的很认真,下面齐读这些生字词。

  过渡语:同学们充满热情,带着这份热情我们默读课文,找出昆明的雨季的特点,并结合阅读提示说说本文围绕“昆明的雨”写了哪些景、事、人?

  (四)走进文本感知内容

  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出昆明的雨季的特点,并结合阅读提示说说本文围绕“昆明的雨季”写了哪些景、人、事?

  预设:昆明的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评价语:找的非常全面,大家给这位同学一点掌声。让我们齐读这些句子,感受昆明雨季的特点。

  围绕“昆明的的雨”汪老又写了哪些景、人、物呢?

  预设:仙人掌、菌子、缅桂花、杨梅、买杨梅的女孩子、买缅桂花的房东母女、莲花池边与友人的小酌……

  师:这些人、事、物是在昆明非常有名气的大人物、大事件吗?

  生:不是,是普通的小人物、小事件。

  师:大家说的真好,汪老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平淡的生活中发现美,发现诗意。这些昆明的凡人小事,在作者笔下是怎样的?你读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呢?自主学习一分钟,小组讨论,用下面句式展示成果。

  (五)读懂文意感悟情感

  作者笔下它(它们)或她们是怎样的?你读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呢?找一些词语或句子来说一说,读一读,品一品。

  同桌互相交流,用下面的句式展示讨论成果:

  “我选择的是第()段,我认为本段中作者笔下昆明的_______是_______的,我从_________句子中看出的。从中我读出了作者______的感情。”

  预设:第二段、第十一段,昆明的雨是让人想念的,从我想念昆明的雨看出来的,读出作者对昆明雨的怀念之情。

  第六段,昆明的仙人掌是多、肥大的,从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看出来的,读出作者对昆明仙人掌的喜爱之情。

  第七段,昆明的菌子极多,种类丰富,味道各异的,从菌子极多,各种菌子有不同的形态和味道看出来的,读出作者对昆明菌子的喜爱之情。

  第八段,昆明的杨梅,又大又圆,颜色黑红,味道很甜。从”昆明杨梅很大……火炭梅“,读出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卖杨梅女孩是娇美的,作者对昆明的喜爱、怀念之情。

  第九段:昆明的缅桂花很密集,很香,

  房东母女是热情、慷慨的,充满人情味

  第十段:昆明的酒馆是静谧,安宁、闲适的。对昆明的喜爱、怀念之情。

  过渡语:通过描写常见的景物、鲜腴的滋味、质朴的人情、闲适的氛围,表现出的是对昆明喜爱、怀念之情。作者所写的人、事、物虽然很散,但一直不变的'是对昆明喜爱、怀念之情,这体现出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山之精神写不出,以彩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昆明雨之精神,作者用昆明凡人小事写之,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个美好的画面,请选取令你印象深刻的画面,自己写一写。

  (六)描绘画面体悟美感

  细细品味文章,脑子里突然会涌出一个个美好的画面,选择令你印象深刻的画面,自己写一写。

  过渡语:这一个个美好的画面,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热爱生活,传递美好与诗意的汪曾祺。让我们齐读汪曾祺的这段话。

  (七)小结

  我想把生活中美好的东西、真实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别人,使人们的心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

  ——汪曾祺

  教师结语:只要心里充满着热爱,那么,阳光明媚的日子是美的,细雨连绵的日子也是美的,就连那骄阳似火的日子、暴雨倾盆的日子也一定有它独特的美丽。生活中的美与趣味,充满热爱的心灵总能发现它们,愿我们都能拥有这样的心灵。

  (八)作业

  阅读汪曾祺的散文,《翠湖心影》、《我的家乡》、《胡同文化》、《故乡的食物》,进一步体会其风格。

  (九)板书

  昆明的雨

  景物美形

  想念滋味美散

  喜爱人情美神

  氛围美聚

  《昆明的雨》教案 10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昆明雨的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章中的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3、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章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汪曾褀(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纪事》等。

  二、检查预习情况

  解决生字和新词: 辟邪 鲜腴 篱笆 格调 吆喝 暮年 情味 苔痕 密匝匝 连绵不断 张目结舌

  三、整体感知课文

  (一)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朗读要求:

  1、要读出声来。

  2、朗读时思考以下4个问题:

  (1)文章用赠送一张画开头,写昆明的雨,有什么作用?

  (2)文章为什么大量写昆明雨季的植物?

  (3)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

  (4)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划分文章层次,把写得好的语句用横线标注。

  (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1-2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主要写我给宁坤画一张画,引出“昆明的雨”;3-9自然段为第二部分,详细介绍昆明雨的特点昆明的一些植物;10-11自然段为第三部分,昆明的雨引起了作者的'一点淡淡的乡愁。)

  (二)请学生看教材上的插图,然后在全班交流。

  1、图上画的是什么?(昆明人家的大门)

  2、图的右上角有什么?左下角有什么?图的中间画的是什么?(右上角有一片倒挂着的仙人掌,末端还开出了花;左下角有青头菌和牛肝菌;图的中间画的是两扇门。)

  四、精读课文。请1、2组同这齐读第一部分

  (一)文章开头写给宁坤的画,有什么好处?

  画上的仙人掌、青头菌与牛肝菌等是昆明雨季特有的,为下文作铺垫。

  请3、4组同学读第二部分

  (二)如何理解“昆明的雨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昆明的雨不是连绵不断,气压不低,所以是明亮的;雨季中植物枝叶饱满,色泽浓绿,生命力旺盛,所以说昆明的雨季是丰满的;这样明亮、丰满的雨季,令作者喜爱。

  请5、6组同学读第三部分

  (三)文章中写了多种植物,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这与昆明的雨有什么关系?

  文章中植物的共同特点是生长旺盛、肥大、滋润。衬托出昆明雨季持续时间长、雨水均匀的特点。

  男生齐读8、9两个自然段。

  (四)文章写了昆明的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为什么要这样写?

  描绘出一个“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昆明雨季。这样写的好处是形散神不散。

  女生齐读第10自然段。

  (五)文章最后这首诗所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中包含了作者对昆明那段生活的留恋之情和作者淡淡的乡愁。

  (六)文章中两次出现“我想念昆明的雨”,如何理解?

  昆明的雨季明亮、丰满,使人动情,且时间长,因雨季时间长,所以雨季的菌子、果子--杨梅、花--缅桂花等长的好。文章的本意不是写雨,而是由昆明的雨写当时的生活,虽处艰难困苦之时,也可享受自由快乐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

  五、总结

  本文题为《昆明的雨》,却并未用大量的笔墨直接写雨,而是从一幅画写起,将记忆中昆明本季的景、物、事一幕幕展现出来:肥大的仙人掌、好吃与不太好吃的菌子、炎炭般的杨梅、带着雨珠的缅桂花,还有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更有莲花池边酒店里与友人的小酌,看起来散,但其中贯串着一条情感线索--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生字词。

  2、课后找汪曾褀的散文《故乡的食物》、《翠湖心影》,细细品读,体会作者散文的独特韵味。

【《昆明的雨》教案】相关文章:

昆明的雨作文02-26

昆明的雨教学反思01-02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精选13篇)10-26

介绍昆明的作文02-05

昆明培训心得03-12

关于昆明的作文01-13

昆明湖作文03-28

昆明导游词01-24

我的家乡昆明作文03-06

诗歌秋天的雨教案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