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学术性报告4篇
关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学术性报告1
宝宝出生后随着脑的迅速发育以及与外界的广泛接触,不仅身体在长大,精神活动也开始萌芽,如果宝宝有“精神饥饿”,会累及他们的体格与智力发育。宝宝不能自己调节饥饿心理,所以爸妈们,警惕宝宝的另类饥饿。
心理饥饿
宝宝的最高心理需求,莫过于父母之爱了,尤其是母亲之爱。当他们一听到母亲的声音或看见母亲的微笑时,不是伸出小手就是咿咿呀呀地叫着,甚至用哭声来“要挟”,要求妈妈为他敞开怀抱。如果需要搂抱的愿望得到了满足,哭声就会戛然而止,脸色随之“由阴转晴”甚至“彩霞满天”。不难明白,父母特别是母亲的怀抱称得上是小宝宝的一种“心理维生素”,对他们良好情绪与个性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皮肤饥饿
动物与人都存在着皮肤饥饿的问题,小宝宝尤为突出。他们渴望得到大人的搂抱,即使长大了也喜欢扯着大人的衣襟或者靠着大人,这就是皮肤饥饿的表现。皮肤老是处于“饥饿”状态的孩子,往往性情抑郁、孤僻、爱咬嘴唇或啃指甲,有时甚至莫名其妙地用头或肢体去碰撞墙壁。
母爱是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营养素,而儿童对母爱的需要称为“皮肤饥饿”,必须以抚摸、拥抱和亲昵来满足。孩子从初生到3岁是生命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母亲的爱抚对其心理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新生儿的“皮肤饥饿”和对母爱的渴望是很强烈的。父母或其他抚育者都应尽量满足孩子对母爱的需求。如刚出生的婴儿,最好能让其赤身裸体靠近母亲的胸膛,让新生儿与母亲的肌肤接触,使他(她)能听到母亲的心跳声,而不宜捆绑起来(腊烛包式)单独放在小床里。
母乳喂养,不仅能满足孩子的生理需要,而且还能让孩子饱尝母爱。哺乳的方式与哺乳者的情绪状态对乳儿身心也有很大影响,如果母亲只把喂奶当作任务,奶着孩子,想别的事,忙别的.活,这样,孩子在情感上也得不到满足。
感官饥饿
带过孩子的人都知道,抱着小宝宝走出家门,置身于大自然的广阔天地时,他们会表现出无比的高兴与激动,眼睛不住地看,小嘴不停地说,两只小手不停地挥动。奥妙何在?原来大自然的声、光、色、形等新鲜事物,迎合了他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满足了他的“感官饥饿”。
语言饥饿
从孩子呱呱坠地的第一串哭声到喃喃学语,直至说出一个完整的句子,期间只不过一两年光阴。其实,这也是人的一种本能要求,即语言信息的迫切需求。
关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学术性报告2
小婴儿时期,宝宝的表达能力有限,新爸爸新妈妈又缺乏经验,亲子交流有点困难,其实我们可以给宝宝更多!只要我们了解宝宝的情绪发展,小编为大家讲解0~18个月的宝宝情绪的发展。
0-4个月
婴儿用哭声来表达情感。他们至少有三种不同的.哭法,看护者很快能学会分辨。
发生频率最高的哭声是基本哭声。最为常见的是由饥饿引起的哭闹,另外两种则表示生气和疼痛。看护者和父母在孩子出生的第一年里对孩子的哭声做出迅即反应,会使得孩子产生强烈的信任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会表现出难过、厌恶等情绪。除却生气,吃惊,难过,孩子还开始有微笑的表情。
4-8个月
此时的婴儿已能表达多种情感。他们通过“咯咯”声,喃语,嚎啕还有哭泣来表达愉悦,开心,害怕,失望等情绪。有时,他们会以某种举动来表示情感,例如踢腿,挥手,摇动,微笑。
18个月
在这个年龄段,孩子渐渐有了自我意识。他们开始能在镜中认出自己,开始想要摆脱父母和看护者的帮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通常感情丰富。也许在一分钟之前他们还在高兴地玩着,一分钟之后却倒在地上哭了。父母应该有耐心,认识到这种行为表现对于自我意识逐步增长的孩子来说是正常的。
关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学术性报告3
依恋
在刚出生的两年里,孩子对照顾自己的人会特别依恋。通常,孩子主要的看护者是母亲。如果父亲十分尽心地照顾孩子,孩子亦会同样地依恋父亲。依恋是指系于婴儿与看护者之间的牢固纽带。所谓看护者并不一定就是孩子的亲生父母。对于父母来说,培养孩子依恋情感的最佳方法是满足孩子的需要。哭是婴儿主要的表达方式,当一个孩子哭泣时,她的看护者做出回应,她便会发现世界是美好的,看护者能满足她的需要。这样,她会建立起信任感。强烈的信任感是人生的基础。倘若这种信任感没有建立起来,那么她很难在成长过程中再信赖别人。
交流
婴儿对身边的人是有反应的。他们能认出许多人的声音,比如父母,还有那些母亲怀孕期间经常接触到的人。他们还能够以母亲特殊的气味来认出她的乳房。孩子在六周大时开始会微笑。也许在这之前你就发现他微笑过,然而一般来说,这样的脸部歪扭只是内部身体机能的一种自然反应,是一种先天性反射的结果。三个月大的孩子开始会笑。有些孩子并未真正地笑,而有些孩子每当有笑意时总发出笑声,这因人而宜。
怕生
通常5到7个月大的婴儿会对陌生人产生“害怕”或“害羞”的情绪。这是一种极为自然的现象,是孩子对事物的永久性概念的形成所导致的。所谓事物的永久性概念,是指明确知道某种事物的存在,无论其是否能为人所见到。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有时会躲在父亲或母亲身边,不愿让陌生人抱碰她。怕生现象会一直延续到蹒跚学步的年龄,通常在两岁后消失。帮助孩子摆脱这种情绪的.最佳办法是让她在新环境中放松,不要勉强她接近他尚未熟悉的人。这段时期,父母和看护者一定要有耐心。怕生是很普遍的现象,这恰恰说明了孩子对其主要看护者的深深依恋。
以上是0~18个月的宝宝情绪发展的主要内容,相信对刚刚担任父母角色的你们都很有帮助。
幼儿“自成长”有助于新生入园
幼儿“自成长”有助于新生入园
在上海闵行一所中心幼儿园里,一位朱女士拿着女儿最喜欢的玩具哄着自己的宝宝,“看到孩子哭得这么伤心,心里真的舍不得。平时在家或者去别人家串门的时候都挺好的,一进幼儿园听妈妈要走,死活都不放了。软磨硬泡都试过,行不通。等稍微好一点再送她进去。”朱女士在哄女儿的时候,一旁其奶奶不停地将孙女喜欢吃的东西喂孩子。
类似上面的例子不在少数,而也有不少孩子表现出的状态完全相反。今年新入园的嘟嘟在听妈妈说要去上幼儿园,表现得非常兴奋和开心,并告诉妈妈不会哭鼻子。虽然如此,在真正入园的时候还是背着妈妈留了眼泪,这还是幼儿园老师偷偷告诉她的。
每年新生入园问题都被诸多幼儿家长担心和关注,担心孩子哭,怕孩子打架,又或者是舍不得孩子,担心孩子条件苦,怕孩子吃不好、睡不好。殊不知,其实孩子入园的表现与爸妈前期教育引导密不可分。
中国知名早教专家、天才宝贝中国区总经理茅xx女士表示:“新生入园导致的各种问题其实归根结底就是独立和自我的问题。孩子离开熟悉的家人独自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哭闹呈现的是背后的胆怯和不适应,这就是分离综合症的一些表现,其实这些都是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到。”
嘟嘟妈告诉记者,平时在家会让女儿自己穿衣服和吃饭。或者买一些她喜欢的花草或者小动物回来,让她自己收拾或照顾。对于这些做法,茅艳芳女士给予肯定,同时她还给出建议:
1、希望更多的家长在孩子入园前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和习惯,比如养成独自吃饭、洗澡、睡觉的习惯;
2、多参加亲子社交活动,培养孩子与同龄人之间交流、表达的能力,适应群体环境,树立团队观念,为幼儿园集体生活做准备;
3、平时教育孩子懂得与其他小孩分享自己的玩具和零食,要照顾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
4、多给孩子讲述有关勇敢、独立、坚强的小故事,让孩子学会做一个坚强的孩子;
5、平时生活中,多听听孩子们的想法,多问他们怎么做是对的,什么是不能做和不该做的,学会分辨事情的对错好坏。
幼儿园孙园长也表示,“开学期是每个孩子都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如果处理恰当,做法合适,是可以减少孩子们入园时候产生的焦虑现象。幼儿的自我成长和独立能力可以帮助他们顺利的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同时,也希望家长可以更多的了解幼儿园的情况,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多讲述幼儿园的独特好玩之处,让孩子对幼儿园产生期待和向往。回家后积极询问孩子在幼儿园的见闻以及表现,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夸赞,让孩子觉得去幼儿园可以得到父母的表扬,从而可以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入园的问题其实并非无解,只要家长们在孩子的平时生活、学习中多用点心,多进行正确的引导和锻炼,幼儿分离焦虑就可迎刃而解。而且目前许多家长都让孩子接受早教,对此茅艳芳也建议家长在选择时候可以多考虑一下这些问题,孩子需要的是真正面对问题的解决适应能力。家长在心态上要放平和,宝贝入园第一天不适应也是属正常,适应期一过欢笑就会取代哭闹,这也需要家长们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关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学术性报告4
谁在影响孩子的人生?是多替孩子做事还是多让孩子做事?昨晚,作为第三届“心理卫生周”的最后一位演讲嘉宾,深圳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王鉴副主任在市科学馆用生动的例子、幽默的语言为年轻的父母们解答了上述问题。
晶报记者对王鉴进行了专访。
父母对孩子影响大
晶报:用您的演讲的题目来提问吧:谁在影响孩子的人生?
王鉴:有句话说:“儿时,父亲是山;成长中,师友是山;工作中;伙伴是山。”父母应当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但是,20xx年市教育局做了一项有5500名中小学生参加的德育状况调查,其中有两个选项:你最崇敬的人是谁?对你影响最大的人是谁?一个出人意料的结果是,在有效的中学生问卷和小学生问卷中,我们没有找到一例填写父母的。
现代亲子关系需要反思
晶报:这提醒我们反思,我们的亲子关系出现了问题。应当宽容鼓励孩子还是严格要求孩子?
王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晶报:是多替孩子做事还是多让孩子做事?是实施超前教育还是顺其天性发展?
王鉴:孩子多做事有利于多方面能力发展。人生设计在童年,千万别扼杀孩子的快乐,发现孩子比设计孩子更重要。
晶报:总结起来,有哪些不当的亲子教育方式?
王鉴:一种叫做“树大自然直”,孩子不用管教自己长大就是了;一种叫做“有钱走遍天下”,父母赚钱让孩子吃好穿好就算尽到了责任;还有一种叫做“棍棒之下出才子”,孩子只管严历管教。这就形成了几种不当的亲子教育方式:溺爱式教养、放任式教养、严厉式教养。如果用关系尺度来衡量,就是第一种过于粘着,第二种过于疏离,第三种过于僵硬。 >>>常挨打的孩子易出现心理问题孩子成长需要更多温情
晶报:那么,亲子教育的关键是什么?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缺失的又是什么?
王鉴:先讲有两个小故事。在一次某小学组织的亲子活动中,一位小学生说出隐藏心中已久的愿望:希望父亲下班回家后多与自己说一些话,不要冷冷地走进自己的房间。第二个故事是,几年前,我的一位旅美多年的朋友来深专访,他见我与爱人点头相别,诧异地问道:“你们就这样再见?不拥抱一下?”我解释说,都这样,习惯了。现在回头一看,真的,这个习惯是个问题。
孩子的情感教育应该成为亲子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的家庭人际关系缺少情感互动。
晶报:有什么具体方法改变呢?
王鉴:有的父母开始注意到这个问题了,有意识进行情感语言交流。妈妈与宝宝有了这样的交流:“妈妈爱宝宝。说,宝宝爱妈妈。”宝宝就说了:“宝宝爱妈妈”。这种表达爱的亲子互动也应该成为习惯。爱孩子就让孩子感受到,而且也让孩子表达爱意。
给予比接受更利于成长
晶报:日常生活里,我们发现一些家长遇到儿童受到心理伤害的情况就百般呵护。您如何看待?
王鉴:有一件发生在澳大利亚一个度假村的小事。儿童们上完网球课后,工作人员一时疏忽,将一个小女孩忘在了网球场。后来工作人员发现人数不对,赶紧去网球场把小女孩找了回来。小女孩因为一个人留在了偏远的网球场,感到很委屈,一时哭得很伤心。
晶报:这时,孩子的妈妈怎么做呢?是安慰孩子,还是责怪工作人员?
王鉴:都没有。那个妈妈蹲下来温和却又理性地拉着孩子的小手说:“已经没事了,这个姐姐因为找不到你而非常紧张,并且十分难过。
她不是故意的,现在你去亲亲那个姐姐,安慰她一下。”4岁的小女孩很快止住哭泣,亲了亲工作人员的脸颊,并且轻轻说:“不要害怕,已经没事了。”工作人员一时间喜极而泣。
晶报:这喻示着什么道理?
王鉴:事实上,不要认为孩子还小就给予太多的呵护,不要认为孩子未成年就不需要负太多的责任。让孩子去帮助别人,让孩子去给予,给予会给孩子更多的力量,给予比接受更利于孩子的心理成长。
宝宝哭声中的含义
刚做了妈妈的人,在宝宝啼哭时往往感到手足无措,不知宝宝到底怎么了。有时越哄孩子哭得越凶。这时,性急的妈妈就会把宝宝摇来摇去,然而这样做十分危险,容易造成婴儿大脑损伤。其实,宝宝的哭声是有很多含义的,它是宝宝表达自己感情、需要以及身体状况的一种特殊语言。如果妈妈能够理解这种特殊语言,将会在照料宝宝时心中有数,处理得当。
从新生儿哭声中,可以读出许多内容,哭声、动作、表情都是父母判断的标准。父母们应该要了解宝宝哭声中的不同含义,并根据不同的哭声,做针对性的回应:
一、宝宝生理性啼哭
正常的啼哭:声音抑扬顿挫,很响亮,并有节奏感;哭而无泪,进食、睡眠及玩耍都很好,每次哭的时间很短,一天大概能哭好几次。这时妈妈只要轻轻触摸他、对他笑,或把他的两只小手放在腹部轻轻摇晃两下,宝宝就会停止啼哭。
表达意思:我很好,身体很健康!
这种啼哭是婴儿的一种特殊的运动方式,它对于宝宝的健康有益处:
加大肺部活动量,即吸进更多的新鲜氧气,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
加快血液循环,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因而促进生长发育。
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使条件反射逐步形成,智力增强。
增进食欲,促进胃肠道的消化及吸收能力。
宝宝需要性啼哭
1. 饥饿性啼哭:哭声带有乞求感,声音由小到大,很有节奏;只要用手触及宝宝面颊或嘴边,他会马上扭转头,张开小嘴做出找东西吃的样子,并有吸吮动作;如果妈妈把手拿开,没有给喂奶,宝宝会哭得更厉害。
表达意思:我饿了,快给我喂奶!
妈妈应赶紧给宝宝喂奶。只要一给奶吃,哭声立即停止。
2. 口渴性啼哭:宝宝嘴唇发干,时不时地小舌头舔嘴唇,而且显得很烦躁。
表达意思:我渴了,快给我喝点水!
妈妈要马上给宝宝喂水,喂了水后立刻就不哭了。
3. 喂得太饱啼哭:大多发生在喂奶后,宝宝哭声尖,同时乱蹬两条小腿,如果妈妈贴着他的小肚子抱起,宝宝会哭得更厉害,嘴里往外吐奶或溢奶,甚至出现呕吐。
表达意思:给我喂得太多了,我的小肚肚好胀啊!
妈妈这时不必哄宝宝,哭可促进宝宝消化。
4. 尿布湿了啼哭:哭声不太大,且哭时没有眼泪,两条小腿一个劲地蹬被,大多发生在睡醒或吃奶后。
表达意思:我尿湿了,好不舒服呦,快给我换换!
妈妈若是给换了干净的尿布宝宝就不哭了。
5. 身体冷了啼哭:哭声不太响,较低沉担但有节奏,宝宝哭时不怎么动身体,小手小脚摸上去有些凉嘴唇有些发痒。
表达意思:太冷了,再给我多盖点被子!当妈妈给宝宝加被子,衣物,或是把他放在暖和的地方时,宝宝不再哭泣。
6. 身体热了啼哭:宝宝哭声很大,神情不安,小胳膊和小腿直舞动,脖子上有很多汗。
表达意思:热死我了,快给我少盖点!
妈妈给宝宝减掉衣或被,安放在凉爽之处,宝宝马上就会安静下来。
7. 困倦啼哭:宝宝一阵一阵地发出不耐烦的号叫,眼睛无神,眼睛也不太爱睁开,多发生在人多嘈杂、空气污浊或太热的时候。
表达意思:我累了,快让我睡觉吧!
当妈妈把宝宝放在一个安静清爽的地方,宝宝即可安静下来,停止啼哭安然入睡。
8. 要妈妈抱啼哭:哭升平和,带有颤音,很有节奏感,宝宝的头不停地转动,一幅“左顾右盼”样子,若妈妈走到跟前,对妈妈流露出企盼的神色,虽然哭声变小,但仍然哼哼唧唧地叫个不停。
表达意思:妈妈,快抱抱我吧!
9. 因疼痛啼哭:本来好好的宝宝,突然发生尖利的哭声。
表达意思:什么东西在扎我!
这多是由于被异物刺痛、虫咬,或硬东西压在宝宝身上,妈妈应仔细检查宝宝的'被褥和衣物有无异物,皮肤上有无虫咬伤。
10. 夜间惊哭:宝宝在夜间总醒,哭一会儿,睡一会儿,很不安宁,如同受了惊吓;哭时常呈睡状,闭着眼睛哭,同时肢体抖动。
表达意思:为什么我总睡不沉!?
宝宝可能缺钙,妈妈需要给宝宝补钙。
11. 阵发性啼哭:宝宝突然剧烈地哭闹。这种哭闹非同寻常,一阵一阵的,怎么也哄不住,哭闹时面色苍白,表情痛苦,呈屈腿卧位。过一会儿宝宝可玩耍或安静入睡,但间隔一段时间又再次剧烈哭闹。
表达意思:我的小肚肚疼死了!
宝宝可能患上肠套叠,妈妈应赶快带宝宝就医。
12. 突发尖叫啼哭:宝宝发出尖叫般的哭声,脸阵阵青紫、四肢肌肉抖动。多有出生时窒息史或产伤。
表达意思:我的头太胀、太疼了!
可能有脑出血或缺血性脑病,赶快去医院。
13. 啼哭伴抓耳挠腮:宝宝哭声大而高,在夜间更甚,哭时总晃动着头,或抓耳挠腮。
表达意思:我的耳朵太疼了!
可能患上了急性中耳炎,外耳道疖肿,如果耳道里脓性分泌五留出更证实患有此病,需要马上找医生治疗。
14. 疝气宝宝突然啼哭:宝宝以往有疝气,突然哭闹起来,需及时到外科就医。
表达意思:我的疝气又犯了!
宝宝可能是发生了疝气嵌顿,需及时到外科就医。
15. 啼哭伴流涎:宝宝开始流涎,或比原先流涎大为增加,并一给喂东西吃就哭闹不已。
表达意思:我的嘴里好疼啊!
妈妈检查一下宝宝的口腔,可能黏膜上有溃疡、疱疹。
16. 啼哭伴咳喘:宝宝连续短促的急哭,并口唇发紫,出气很费劲,有时还伴有发烧。
表达意思:真难受,我喘不上来气!
宝宝可能患上了肺炎,马上去医院进行治疗。
以上就是关于宝宝不同哭声中的不同含义的介绍,还在为宝宝哭泣而烦恼的年轻家长们观读此文后,能理解宝宝的哭泣了吧?
相关文章推荐:
宝宝哭泣 新手爸妈别慌
教你如何了解宝宝哭闹的原因
宝宝哭闹时的秘密心理
能止住宝宝哭声的五大妙招
宝宝哭闹的原因何在?
婴儿也会嫉恶如仇
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认为婴儿不懂事,不会区分好人与坏人,其实这种一种错误的理解。实际上,婴儿对成年人行为的判断力超乎寻常,他们知道怎么判断好坏。
能区分好人和坏人
美国耶鲁大学专家们为了印证婴儿的“知人之明”,向两组分别为6个月和10个月大的婴儿演示一个“木偶表演”,他们用3个不同形状的木偶扮演3个角色:试图登山的“攀登者”、代表“好人”的“帮助者”和代表“坏人”的“阻碍者”。“帮助者”协助“攀登者”爬上山,而“阻碍者”则将“攀登者”推下山。
随后,研究人员将“帮助者”和“阻碍者”的木偶放在一起,让婴儿挑选,结果16名10个月大的宝宝中,有14个更喜欢“帮助者”,12名6个月大的宝宝选择的则全是“好人”。这表明婴儿们对“乐于助人”的“帮助者”更有好感。
能判断成人表情
婴儿的判断力超乎我们的想象,他们的神经能感受到许多成人无法察觉的东西。半岁大的婴儿能区分2张猴子脸的不同点,而成人则无法看出来。
多年来对婴儿的研究还表明,婴儿能够判断成人的脸部表情。将毕加索画像里的眼睛和鼻子交换位置后放到婴儿面前,婴儿会把脸转过去,但如果把真实的毕加索画像放到他面前时,他马上就被迷住了。
一出生就有同情心
婴儿还有着复杂的情感,他们也会妒忌和富有同情感。
美国得克萨斯科技大学助理教授哈特为了解婴儿的思维方式,将半岁大的女孩维多丽亚和母亲切丽请到实验室。哈特将一个和维多丽亚差不多大的布娃娃交给切丽,让她“宠爱”这个“婴儿”。看到自己“失宠”,维多丽亚先是冲着母亲笑,发现母亲不理她之后,她开始拿脚踢椅子,切丽还是不看她,维多丽亚这时忽然大哭起来,表现出了强烈的嫉妒心理。
此外,婴儿从出生就富有同情心,能与其他人的情绪形成共鸣。美国纽约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夫曼将一个婴儿放在另一个正在哭泣的小宝宝旁边,两人都会大哭起来。但到半岁时,他们通常就不会跟着别人哭了,反而会冲着哭泣的小伙伴做鬼脸。
【孩子的心理健康学术性报告】相关文章:
重视德育中非学术性知识的价值08-07
重视德育中非学术性知识的价值08-17
孩子心理健康的标志08-05
家长对孩子说反话影响孩子心理健康08-24
衡量孩子心理健康的标志08-24
保护孩子心理健康的方法08-24
长期与父母隔离的孩子的心理健康08-24
关注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11-22
关于恐惧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08-24
孩子心灵成长重视心理健康教育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