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五年级数学教案>小学五年级数学《展开与折叠》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展开与折叠》教案

时间:2022-08-06 11:46:48 五年级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五年级数学《展开与折叠》教案范文

小学五年级数学《展开与折叠》教案范文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继"长方体的认识"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在本章教材的编排顺序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包括"做一做"、"练一练"两个栏目。"做一做"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探索活动,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语言表达能力。"练一练"的目的是通过想象、动手操作进行尝试,强化长方体、正方体与其展开图之间相互转化的认识与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本节课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对应的数学思想,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知识基础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强的自我发展的意识和挑战的意识,对有挑战性的任务很感兴趣。这使得我们在学习内容的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上除了关注数学的用处之外,也应当设法为学生提供经历做数学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这些活动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从而感受到数学学习是很重要的活动,初步形成并学会数学地思考。此外,学生已经学过长方形等基本图形,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了初步的认识与了解,因此对本节课的内容理解起来并不是难事,关键是如何利用他们对实践及探究活动的热情,让他们在活动中主动领悟展开图上的面与正方体之间的对应关系及有序思考进行分类的优势。

  【学习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的探索活动,了解"什么是展开,什么是折叠",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的特点。

  2.通过探索活动感受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建立长方体或正方体立体图中的面与展开图中的面的对应关系,培养空间想象力,发展空间观念。

  3.在展开与折叠、展示交流与汇报活动中渗透数学的对应思想。在操作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交流自己的思维与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2~3分)

  (教师拿出一个食品包装盒)问同学们是什么?学生可能回答是"包装盒"。教师可以通过"从数学的角度来说它是什么?"的问题引导学生回答是"正方体"。

  教师向学生演示什么是展开图:请看,像这样沿着棱剪开(放下其中一个面),使这个正方体完全的展开,得到一个六个面互相连接的平面图形,我们叫做正方体的展开图,闭上眼睛想一想它会是什么样的?(停顿十几秒)

  请2-3名学生说一说你想象的图形是什么样的吗?学生会想象出很多图形,教师指出要一起研究正方体的展开图。可向学生提问:"关于展开图你们了解些什么?""打算在这节课中解决哪些问题?"(板书:规律、特征)

  (设计意图:教师首先通过演示操作,引导学生说出想象的正方体展开图是什么样的?后面接着鼓励学生动手把想象的展开图剪出来,从而实现体与面的结合。)

  二、动手探索,总结规律:(25分)

  活动一:剪一剪

  发给每位学生一个正方体,试着剪一剪;验证同学们的想象对不对;让剪的快的学生根据剪开的展开图,从前面教具(展开图)中找出与自己剪的一样的贴在黑板上。

  在活动时,提示学生注意以下几点要求:(投影出示)

  ·沿着棱剪开,得到一个六个面互相连接的平面图形。

  ·先观察一下黑板,如果你剪的展开图与别的同学重复了,那么你就不用贴了。

  ·注意正确使用剪刀,别伤到手。

  活动二:找一找

  让学生仔细观察黑板上的展开图有没有重复?(学生贴出来的)

  学生可能的作品:

  学生可以判断出:1和5两个图形通过反射是同一个图形,4和7两个图形通过旋转是同一个图形。

  教师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剪出来的展开图形状会不一样呢?"学生可能回答:剪的方法不同。"这些展开图有何相同之处?",学生可能回答:都由6个正方形组成。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空间与图形的鲜明表象,强化直接感知。培养了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有意识的对展开图进行粘贴,让学生感受正方体展开图的某些规律,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活动三:折一折

  相同的正方体可以得到多种不同的展开图,让学生再尝试把他们展开的图折回原样。

  操作要求:四人小组合作,轮流演示展开与折叠的过程,边折边说,找出展开图上的每个面分别对应正方体上的哪个面。(教师根据要求同步演示,让学生明白,一个折叠,其他人指出展开图上的这个面,是正方体的××面。学生操作、交流、展示。)

  小结:通过前面的活动,我们认识了正方体的展开图,经过反复的展开与折叠(板书课题),知道了展开图上的面(板书:面)与正方体(板书:体)上的面的对应关系(板书:对应)。让学生体会到正方体相对应的两个面在展开图中的位置关系(相隔一个面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展开与折叠的.过程,巩固体与面的转换认知,加强感悟立体图中的面与展开图中的面的对应关系,了解寻找对应面的基本方法,然后,上升到由展开图的面想象立体图形的面的对应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练习应用,巩固提高 (10分)

  1.判断下面几图是不是正方体的展开图。(学生判断,讲清原因,个别不好理解的让学生动手来操作。)

  说明:并不是6个面就能折成正方体,5号图有7个面,可以围成一个正方体,但不是正方体的展开图。我们掌握了展开图的特点,学会了标"上,下,左,右,前,后"面的方法就可以辨别正方形拼接图能否折成正方体。

  2.(课件出示书17页练一练第一题)屏幕上这道题你能够独立完成吗?请说出正方体展开图中与1号、2号、3号面相对的各是几号面? 教师可以通过折一折,让学生猜想对不对。(教师演示折叠过程)

  如果以2号面定为底面,2号对几号?1号对几号?3号面呢?(教师演示)如果把1号面定为底面,还是这个结果吗?(学生回答后,折叠回正方体验证)换3号面为底面呢?(停顿等学生回答后,旋转图形让学生亲眼看一看)如果把底面换成4.5.6号,结果一样吗?教师可以问学生:"你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水平差异,创设条件、积极引导,有意识的培养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同一个问题的习惯。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内在潜力,引导和鼓励学生带着知识、经验、思考、兴致参与教学过程。通过此活动,不仅强化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收获(2分)

  教师问:"学习到这里,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收获,心中还有什么疑问?"

小学五年级数学《展开与折叠》教案范文2

  教学内容

  《折叠》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与生活》的第二节内容。

  学情与教材分析

  1.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对与自己的直观经验相冲突的现象、对有挑战性的任务很感兴趣,因此在学习活动的安排上除了关注数学的用处之外,设法给学生经历做数学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这些活动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初步形成并学会用数学去思考。此外,五年级学生酷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并且往往当自己的观点与集体不一致时,才会产生纠正自己思想的欲望,所以教学内容在难度上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鼓励学生间相互评价、相互提问,营造出互动的学习气氛,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是从学生生活周围熟悉的物体入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展开图形的关系,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可由平面展开图形围成,还要让学生明白立体图形可以通过不同的展开方式形成平面图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使学生了解研究立体图形的方法,同时也为平面几何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经历折叠和展开过程,体会立体图形和它的平面展开图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想一想、画一画、做一做、练一练等操作活动发现平面展开图与立体图形的对应关系,能正确判断平面展开图所对应的简单立体图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经历展开与折叠的过程,体会立体图形和它的平面展开图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判断平面展开图所对应的简单立体图形。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分析

  根据本节课教学的总体构想,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以下教学流程:

  创设情景→自主合作→主动探索→延伸训练→小结归纳→布置作业

  一、想一想

  出示教科书第38页的图形,并让学生观察图形。按虚线折叠成一个封闭的立体图形,它的形状像什么?(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合作,教师引导学生先想象这个平面展开图折叠以后像什么。)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合理的引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来。

  二、画一画。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这个问题进行拓展,首先将附页3图1中的各个图形标上号码,长方形从上到下依次为1,2,3,4,5,左边的五边形为6号图形,右边的为7号图形。然后,提出问题:

  (1)与图形6相对的是哪个图形?

  (2)和图形1相对的是哪个图形?借助想象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通过折叠后的小房子来确定天窗和门的位置,然后在平面图上画出来(天窗可以在平面图中上数第二个或第三个长方形内,门可以在第一个或第四个长方形内,也可以在两边的五边形内。)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也让每个学生动手,初步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唤起他们的学习欲望。

  三、做一做。

  动手操作,将附页3图1剪下,按虚线折叠后,形状是一座小房子。

  提出问题:你画的天窗和门的位置合适吗?

  设计意图:问题的提出主要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后主动思考的意识。

  四、试一试

  让学生计算出小仓库的实际占地面积。

  一个小仓库的形状就是你叠出来的样子,而它各边的实际长度是图中相应长度的100倍。这个小仓库的底面积是 平方米。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的训练,主要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开拓学生的思路,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把学生对图形认识由直观感知提升到理性思维的层面.

  五、练一练(课件出示)

  1、第39页第1题。

  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作出最初的判断,然后通过动手操作,讨论并交流,得出结论。

  2、第39页第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和它的平面展开图之间的'对应关系,允许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3第40页第三题学生独立动手完成,教师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掌握本节课所要学的内容,学生急欲需要寻找一块“用武”之地,此时适当的巩固性、应用必不可少。通过习题的解答,让学生利用已学知识,作出解答,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渴望和信心。

  六、教师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这节课的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想象、动手操作,得到关于平面展开图通过折叠得到一个简单立体图形的过程,及平面展开图与立体图形的对应关系,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表达能力。

  七、布置作业

  课后利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做一个你喜欢的立体图形,并在班上展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以致用,巩固提高。

  设计思路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空间与图形学习的一个重要课程目标。空间观念的发展依赖于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而操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不可少的途径,因为本节所涉及到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展开图的研究方法有很强的操作性,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我把着眼点放在如何“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知识,获得知识。从学生以有的认知知识出发,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线,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突破重难点。由教师创设情境,启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交流讨论,对比分析等探索活动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演示、动态演示出展开与折叠过程中,让视觉、听觉、触觉等许多器官协同参与活动,使学生有较多的机会通过丰富的图形符号感知及实物操作的探究活动,不断丰富归纳和类比的经验,使空间观念得以形成和巩固。随着学习的进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有所提高,可以要求学生先思考想像,然后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学生对图形的空间想像。

小学五年级数学《展开与折叠》教案范文3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2.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准备:

  1.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各一个。

  2.把附页1中的图形剪下来。

  3.前置性作业

  (1) 把一个正方体盒子沿着棱剪开,得到一个展开图是(可以画一画也可以贴一贴)

  (2)把一个正方体盒子沿着棱剪开,得到一个展开图是(可以画一画也可以贴一贴)

  4. 做一做

  (1)下面哪些图形沿虚线折叠后刚好能围成正方体?

  (2)下面哪些图形沿虚线折叠后刚好能围成长方体?

  教学过程:

  课前3分钟内容

  一、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1.通过剪盒子,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带来的`正方体纸盒,沿着棱剪开,看看你能得到什么样的展开图。

  学生在剪、拆盒子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剪的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

  由于剪法不同,展开图的形状也是不同的。学生剪好后,教师展示不同形状的展开图。

  师:请同学们再将一个长方体盒子沿棱剪开,看看又能得到怎样的展开图。

  2.体会展开图与长方体、正方体的联系。

  教科书第16页“做一做”第1、2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利用附页1中的图形进行操作,独立地想一想哪些图形符合题目的要求,再组织学生交流。

  二、练一练

  1.教科书第17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看展开图进行思考,并把结果写下来,然后再利用附页中的图试一试。

  2.教科书第17页“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按展开图说说哪两个面是相对的面,再联系长方体说说展开图中的各个长方形对应的是长方体中的哪个面。

  设板书计:

  展开与折叠

《小学五年级数学《展开与折叠》教案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小学五年级数学《展开与折叠》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教案-展开与折叠08-16

展开与折叠08-16

《展开与折叠》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学期教案08-22

2.展开与折叠08-16

展开与折叠 —— 初中数学第一册教案08-16

第一册展开与折叠08-16

数学 -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08-16

数学教案-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08-17

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案12-13

小学数学教案五年级07-02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小学五年级数学《展开与折叠》教案范文

小学五年级数学《展开与折叠》教案范文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继"长方体的认识"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在本章教材的编排顺序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包括"做一做"、"练一练"两个栏目。"做一做"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探索活动,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语言表达能力。"练一练"的目的是通过想象、动手操作进行尝试,强化长方体、正方体与其展开图之间相互转化的认识与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本节课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对应的数学思想,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知识基础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强的自我发展的意识和挑战的意识,对有挑战性的任务很感兴趣。这使得我们在学习内容的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上除了关注数学的用处之外,也应当设法为学生提供经历做数学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这些活动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从而感受到数学学习是很重要的活动,初步形成并学会数学地思考。此外,学生已经学过长方形等基本图形,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了初步的认识与了解,因此对本节课的内容理解起来并不是难事,关键是如何利用他们对实践及探究活动的热情,让他们在活动中主动领悟展开图上的面与正方体之间的对应关系及有序思考进行分类的优势。

  【学习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的探索活动,了解"什么是展开,什么是折叠",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的特点。

  2.通过探索活动感受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建立长方体或正方体立体图中的面与展开图中的面的对应关系,培养空间想象力,发展空间观念。

  3.在展开与折叠、展示交流与汇报活动中渗透数学的对应思想。在操作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交流自己的思维与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2~3分)

  (教师拿出一个食品包装盒)问同学们是什么?学生可能回答是"包装盒"。教师可以通过"从数学的角度来说它是什么?"的问题引导学生回答是"正方体"。

  教师向学生演示什么是展开图:请看,像这样沿着棱剪开(放下其中一个面),使这个正方体完全的展开,得到一个六个面互相连接的平面图形,我们叫做正方体的展开图,闭上眼睛想一想它会是什么样的?(停顿十几秒)

  请2-3名学生说一说你想象的图形是什么样的吗?学生会想象出很多图形,教师指出要一起研究正方体的展开图。可向学生提问:"关于展开图你们了解些什么?""打算在这节课中解决哪些问题?"(板书:规律、特征)

  (设计意图:教师首先通过演示操作,引导学生说出想象的正方体展开图是什么样的?后面接着鼓励学生动手把想象的展开图剪出来,从而实现体与面的结合。)

  二、动手探索,总结规律:(25分)

  活动一:剪一剪

  发给每位学生一个正方体,试着剪一剪;验证同学们的想象对不对;让剪的快的学生根据剪开的展开图,从前面教具(展开图)中找出与自己剪的一样的贴在黑板上。

  在活动时,提示学生注意以下几点要求:(投影出示)

  ·沿着棱剪开,得到一个六个面互相连接的平面图形。

  ·先观察一下黑板,如果你剪的展开图与别的同学重复了,那么你就不用贴了。

  ·注意正确使用剪刀,别伤到手。

  活动二:找一找

  让学生仔细观察黑板上的展开图有没有重复?(学生贴出来的)

  学生可能的作品:

  学生可以判断出:1和5两个图形通过反射是同一个图形,4和7两个图形通过旋转是同一个图形。

  教师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剪出来的展开图形状会不一样呢?"学生可能回答:剪的方法不同。"这些展开图有何相同之处?",学生可能回答:都由6个正方形组成。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空间与图形的鲜明表象,强化直接感知。培养了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有意识的对展开图进行粘贴,让学生感受正方体展开图的某些规律,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活动三:折一折

  相同的正方体可以得到多种不同的展开图,让学生再尝试把他们展开的图折回原样。

  操作要求:四人小组合作,轮流演示展开与折叠的过程,边折边说,找出展开图上的每个面分别对应正方体上的哪个面。(教师根据要求同步演示,让学生明白,一个折叠,其他人指出展开图上的这个面,是正方体的××面。学生操作、交流、展示。)

  小结:通过前面的活动,我们认识了正方体的展开图,经过反复的展开与折叠(板书课题),知道了展开图上的面(板书:面)与正方体(板书:体)上的面的对应关系(板书:对应)。让学生体会到正方体相对应的两个面在展开图中的位置关系(相隔一个面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展开与折叠的.过程,巩固体与面的转换认知,加强感悟立体图中的面与展开图中的面的对应关系,了解寻找对应面的基本方法,然后,上升到由展开图的面想象立体图形的面的对应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练习应用,巩固提高 (10分)

  1.判断下面几图是不是正方体的展开图。(学生判断,讲清原因,个别不好理解的让学生动手来操作。)

  说明:并不是6个面就能折成正方体,5号图有7个面,可以围成一个正方体,但不是正方体的展开图。我们掌握了展开图的特点,学会了标"上,下,左,右,前,后"面的方法就可以辨别正方形拼接图能否折成正方体。

  2.(课件出示书17页练一练第一题)屏幕上这道题你能够独立完成吗?请说出正方体展开图中与1号、2号、3号面相对的各是几号面? 教师可以通过折一折,让学生猜想对不对。(教师演示折叠过程)

  如果以2号面定为底面,2号对几号?1号对几号?3号面呢?(教师演示)如果把1号面定为底面,还是这个结果吗?(学生回答后,折叠回正方体验证)换3号面为底面呢?(停顿等学生回答后,旋转图形让学生亲眼看一看)如果把底面换成4.5.6号,结果一样吗?教师可以问学生:"你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水平差异,创设条件、积极引导,有意识的培养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同一个问题的习惯。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内在潜力,引导和鼓励学生带着知识、经验、思考、兴致参与教学过程。通过此活动,不仅强化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收获(2分)

  教师问:"学习到这里,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收获,心中还有什么疑问?"

小学五年级数学《展开与折叠》教案范文2

  教学内容

  《折叠》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与生活》的第二节内容。

  学情与教材分析

  1.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对与自己的直观经验相冲突的现象、对有挑战性的任务很感兴趣,因此在学习活动的安排上除了关注数学的用处之外,设法给学生经历做数学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这些活动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初步形成并学会用数学去思考。此外,五年级学生酷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并且往往当自己的观点与集体不一致时,才会产生纠正自己思想的欲望,所以教学内容在难度上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鼓励学生间相互评价、相互提问,营造出互动的学习气氛,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是从学生生活周围熟悉的物体入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展开图形的关系,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可由平面展开图形围成,还要让学生明白立体图形可以通过不同的展开方式形成平面图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使学生了解研究立体图形的方法,同时也为平面几何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经历折叠和展开过程,体会立体图形和它的平面展开图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想一想、画一画、做一做、练一练等操作活动发现平面展开图与立体图形的对应关系,能正确判断平面展开图所对应的简单立体图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经历展开与折叠的过程,体会立体图形和它的平面展开图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判断平面展开图所对应的简单立体图形。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分析

  根据本节课教学的总体构想,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以下教学流程:

  创设情景→自主合作→主动探索→延伸训练→小结归纳→布置作业

  一、想一想

  出示教科书第38页的图形,并让学生观察图形。按虚线折叠成一个封闭的立体图形,它的形状像什么?(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合作,教师引导学生先想象这个平面展开图折叠以后像什么。)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合理的引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来。

  二、画一画。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这个问题进行拓展,首先将附页3图1中的各个图形标上号码,长方形从上到下依次为1,2,3,4,5,左边的五边形为6号图形,右边的为7号图形。然后,提出问题:

  (1)与图形6相对的是哪个图形?

  (2)和图形1相对的是哪个图形?借助想象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通过折叠后的小房子来确定天窗和门的位置,然后在平面图上画出来(天窗可以在平面图中上数第二个或第三个长方形内,门可以在第一个或第四个长方形内,也可以在两边的五边形内。)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也让每个学生动手,初步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唤起他们的学习欲望。

  三、做一做。

  动手操作,将附页3图1剪下,按虚线折叠后,形状是一座小房子。

  提出问题:你画的天窗和门的位置合适吗?

  设计意图:问题的提出主要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后主动思考的意识。

  四、试一试

  让学生计算出小仓库的实际占地面积。

  一个小仓库的形状就是你叠出来的样子,而它各边的实际长度是图中相应长度的100倍。这个小仓库的底面积是 平方米。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的训练,主要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开拓学生的思路,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把学生对图形认识由直观感知提升到理性思维的层面.

  五、练一练(课件出示)

  1、第39页第1题。

  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作出最初的判断,然后通过动手操作,讨论并交流,得出结论。

  2、第39页第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和它的平面展开图之间的'对应关系,允许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3第40页第三题学生独立动手完成,教师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掌握本节课所要学的内容,学生急欲需要寻找一块“用武”之地,此时适当的巩固性、应用必不可少。通过习题的解答,让学生利用已学知识,作出解答,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渴望和信心。

  六、教师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这节课的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想象、动手操作,得到关于平面展开图通过折叠得到一个简单立体图形的过程,及平面展开图与立体图形的对应关系,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表达能力。

  七、布置作业

  课后利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做一个你喜欢的立体图形,并在班上展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以致用,巩固提高。

  设计思路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空间与图形学习的一个重要课程目标。空间观念的发展依赖于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而操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不可少的途径,因为本节所涉及到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展开图的研究方法有很强的操作性,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我把着眼点放在如何“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知识,获得知识。从学生以有的认知知识出发,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线,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突破重难点。由教师创设情境,启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交流讨论,对比分析等探索活动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演示、动态演示出展开与折叠过程中,让视觉、听觉、触觉等许多器官协同参与活动,使学生有较多的机会通过丰富的图形符号感知及实物操作的探究活动,不断丰富归纳和类比的经验,使空间观念得以形成和巩固。随着学习的进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有所提高,可以要求学生先思考想像,然后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学生对图形的空间想像。

小学五年级数学《展开与折叠》教案范文3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2.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准备:

  1.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各一个。

  2.把附页1中的图形剪下来。

  3.前置性作业

  (1) 把一个正方体盒子沿着棱剪开,得到一个展开图是(可以画一画也可以贴一贴)

  (2)把一个正方体盒子沿着棱剪开,得到一个展开图是(可以画一画也可以贴一贴)

  4. 做一做

  (1)下面哪些图形沿虚线折叠后刚好能围成正方体?

  (2)下面哪些图形沿虚线折叠后刚好能围成长方体?

  教学过程:

  课前3分钟内容

  一、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1.通过剪盒子,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带来的`正方体纸盒,沿着棱剪开,看看你能得到什么样的展开图。

  学生在剪、拆盒子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剪的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

  由于剪法不同,展开图的形状也是不同的。学生剪好后,教师展示不同形状的展开图。

  师:请同学们再将一个长方体盒子沿棱剪开,看看又能得到怎样的展开图。

  2.体会展开图与长方体、正方体的联系。

  教科书第16页“做一做”第1、2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利用附页1中的图形进行操作,独立地想一想哪些图形符合题目的要求,再组织学生交流。

  二、练一练

  1.教科书第17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看展开图进行思考,并把结果写下来,然后再利用附页中的图试一试。

  2.教科书第17页“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按展开图说说哪两个面是相对的面,再联系长方体说说展开图中的各个长方形对应的是长方体中的哪个面。

  设板书计:

  展开与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