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图形之间的关系》大班数学教案

《图形之间的关系》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2-08-22 02:39:50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图形之间的关系》大班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图形之间的关系》大班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活动设计】

  大班的孩子对一些基本的平面图形已有了初步认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开始对图形的分割组合比较感兴趣。为了加深幼儿对图形分割组合关系的认识,帮助幼儿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幼儿思维灵活的发展,为此设计了本节活动内容。

  【活动目标】

  1、学习分割、组合图形,发现图形之间的关系。

  2、能将一种图形变出不同数量的各种图形。

  3、创造性运用各种图形组合物体形象。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图形之间的分割、组合关系。

  2、难点:图形的组合创新。

  【活动准备】

  教具:课件、正方形的卡纸、相机。

  学具:幼儿每人一张正方形的卡纸、一把剪刀。

  【活动过程】

  一、找图形。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是谁?你们见过机器人吗?在哪见过?那这个机器人跟你们以前见过的有什么不同?这个是由什么组成的?找一找机器人身体各个部位是什么图形?看看机器人的哪个部位是圆形?……

  二、幼儿操作探索发现图形的变化。

  1、折一折。

  (1)咱们变个魔术吧?(分给幼儿每人一张纸)这是什么图形?老师告诉你,它还有魔力呢,只要你用手折一折,它会变成两个其它形状的图形。咱们都来折一折,看看它会变成两个什么图形?

  (2)幼儿动手操作,自由探索图形的变化。师观察、指导。

  (3)幼儿演示变化的结果,一个正方形变出两个图形。

  (4)试着折折你刚才没用到的方法。

  2、剪一剪。

  (1)用剪刀剪一下使一个正方形变成两个图形。

  (2)幼儿动手操作。师观察指导。

  (3)说说你的一个正方形变化出了两个什么图形?展示不同剪法的幼儿作品。

  3、比一比。

  把剪开的两部分图形比一比,它们一样大吗?你们发现了什么?谁的两个图形一样大?(正方形对折后剪开,可以变成两个同样大小的图形。)

  4、拼一拼。

  把剪开的两部分图形拼成一个图形,能变成什么图形?(正方形剪开后的两个图形还能合成原来的图形。)

  三、图形宝宝大变身。

  1、现在把剪开的图形宝宝再继续变化,还能变出什么图形?数一数你现在有多少个图形?你们真厉害!一个正方形能变化出这么多图形。

  2、图形拼贴。

  用你手中的图形在桌子上拼一拼,既可以组合成一个图形也可以拼成一幅画,咱们看看谁的作品跟别人不一样,谁的更有创意。

  3、展示作品,分享,交流。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试着把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剪一剪、拼一拼、比一比。

  【活动反思】

  第一次看到这个活动是在今年的市级优质课评选活动中市直三幼的一位老师讲的,当时眼前一亮,我的感受就是:噢,数学课原来可以这样上!这节活动打动我的地方有三点:第一是用一样材料(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玩转课堂;第二是老师精炼的语言;第三是神秘的电子白板的使用。因此联系自己的教学,我非常想尝试。正好园里组织优质课比赛,我主动报名参加了。

  接下来就是准备的过程。我首先努力回忆人家上课的场景,可是还是有些地方怎么也想不起来,又对着自己的听课笔记一遍遍的追忆,可是还是不如人意。于是上网搜,还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查到了一些关于这节课的一些文字材料(主要是针对目标定位的)以及这节课最原始的上课者(上海的陈青老师),我也在网上淘到了这节课的视频,仔细研究起来,结合自己的目标,我自己来了个批判接受的过程,内心在一遍遍的肯定又在一遍遍的否定,毕竟是自己要上,要有自己的思想,带着这样的精神,我准备好了教具,第一次在级部开始了试讲,试讲可以说是非常不成功的,老师们反映课没有亮点,时间太长,就像平时的一节普通课,与优质课的标准还有距离,于是我又开始反思,把试讲的每一个环节回忆,自己再修改,重新制作了课件,经历了多个夜晚的疏理,一遍遍的试讲,不断的提高,才有了那天上课的效果。

  总结自己上的这节课,有三个地方可以肯定。第一,精炼的语言。其实这也是牛老师与级部老师为我磨课的结晶吧,可以说课上使用的都是有效的语言。语言的有效性节约了上课的时间,让幼儿听起来目标更明确。第二,过程的完整。当然这其中参考了市直三幼和上海陈青老师设计的方案,有些我也稍有变化,毕竟面对的孩子不同、地域不同。第三,关注了孩子的个体差异。在游戏“碰碰乐”中每次试讲情况都不尽相同,拼出来的图形也不一样,因此在心里我做了预设与生成,我就想如果孩子们这样做了我要怎样引导,那样做了要怎样引导,有一套方案在脑子里,因此才不致于着急,真正关注到了孩子。

《《图形之间的关系》大班数学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图形之间的关系》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图形乐大班数学教案01-05

大班数学教案:《图形的变换》01-28

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图形》03-20

大班数学教案图形碰碰乐03-28

大班数学教案图形分割教案03-17

大班数学教案好玩的对称图形03-02

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图形教案03-13

《图形》大班数学教案(通用16篇)03-29

图形乐大班数学教案7篇01-05

大班数学教案图形四等分04-13

文章
代写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图形之间的关系》大班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图形之间的关系》大班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活动设计】

  大班的孩子对一些基本的平面图形已有了初步认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开始对图形的分割组合比较感兴趣。为了加深幼儿对图形分割组合关系的认识,帮助幼儿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幼儿思维灵活的发展,为此设计了本节活动内容。

  【活动目标】

  1、学习分割、组合图形,发现图形之间的关系。

  2、能将一种图形变出不同数量的各种图形。

  3、创造性运用各种图形组合物体形象。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图形之间的分割、组合关系。

  2、难点:图形的组合创新。

  【活动准备】

  教具:课件、正方形的卡纸、相机。

  学具:幼儿每人一张正方形的卡纸、一把剪刀。

  【活动过程】

  一、找图形。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是谁?你们见过机器人吗?在哪见过?那这个机器人跟你们以前见过的有什么不同?这个是由什么组成的?找一找机器人身体各个部位是什么图形?看看机器人的哪个部位是圆形?……

  二、幼儿操作探索发现图形的变化。

  1、折一折。

  (1)咱们变个魔术吧?(分给幼儿每人一张纸)这是什么图形?老师告诉你,它还有魔力呢,只要你用手折一折,它会变成两个其它形状的图形。咱们都来折一折,看看它会变成两个什么图形?

  (2)幼儿动手操作,自由探索图形的变化。师观察、指导。

  (3)幼儿演示变化的结果,一个正方形变出两个图形。

  (4)试着折折你刚才没用到的方法。

  2、剪一剪。

  (1)用剪刀剪一下使一个正方形变成两个图形。

  (2)幼儿动手操作。师观察指导。

  (3)说说你的一个正方形变化出了两个什么图形?展示不同剪法的幼儿作品。

  3、比一比。

  把剪开的两部分图形比一比,它们一样大吗?你们发现了什么?谁的两个图形一样大?(正方形对折后剪开,可以变成两个同样大小的图形。)

  4、拼一拼。

  把剪开的两部分图形拼成一个图形,能变成什么图形?(正方形剪开后的两个图形还能合成原来的图形。)

  三、图形宝宝大变身。

  1、现在把剪开的图形宝宝再继续变化,还能变出什么图形?数一数你现在有多少个图形?你们真厉害!一个正方形能变化出这么多图形。

  2、图形拼贴。

  用你手中的图形在桌子上拼一拼,既可以组合成一个图形也可以拼成一幅画,咱们看看谁的作品跟别人不一样,谁的更有创意。

  3、展示作品,分享,交流。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试着把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剪一剪、拼一拼、比一比。

  【活动反思】

  第一次看到这个活动是在今年的市级优质课评选活动中市直三幼的一位老师讲的,当时眼前一亮,我的感受就是:噢,数学课原来可以这样上!这节活动打动我的地方有三点:第一是用一样材料(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玩转课堂;第二是老师精炼的语言;第三是神秘的电子白板的使用。因此联系自己的教学,我非常想尝试。正好园里组织优质课比赛,我主动报名参加了。

  接下来就是准备的过程。我首先努力回忆人家上课的场景,可是还是有些地方怎么也想不起来,又对着自己的听课笔记一遍遍的追忆,可是还是不如人意。于是上网搜,还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查到了一些关于这节课的一些文字材料(主要是针对目标定位的)以及这节课最原始的上课者(上海的陈青老师),我也在网上淘到了这节课的视频,仔细研究起来,结合自己的目标,我自己来了个批判接受的过程,内心在一遍遍的肯定又在一遍遍的否定,毕竟是自己要上,要有自己的思想,带着这样的精神,我准备好了教具,第一次在级部开始了试讲,试讲可以说是非常不成功的,老师们反映课没有亮点,时间太长,就像平时的一节普通课,与优质课的标准还有距离,于是我又开始反思,把试讲的每一个环节回忆,自己再修改,重新制作了课件,经历了多个夜晚的疏理,一遍遍的试讲,不断的提高,才有了那天上课的效果。

  总结自己上的这节课,有三个地方可以肯定。第一,精炼的语言。其实这也是牛老师与级部老师为我磨课的结晶吧,可以说课上使用的都是有效的语言。语言的有效性节约了上课的时间,让幼儿听起来目标更明确。第二,过程的完整。当然这其中参考了市直三幼和上海陈青老师设计的方案,有些我也稍有变化,毕竟面对的孩子不同、地域不同。第三,关注了孩子的个体差异。在游戏“碰碰乐”中每次试讲情况都不尽相同,拼出来的图形也不一样,因此在心里我做了预设与生成,我就想如果孩子们这样做了我要怎样引导,那样做了要怎样引导,有一套方案在脑子里,因此才不致于着急,真正关注到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