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音乐教案>小学音乐教案>小学音乐教案《对鸟》

小学音乐教案《对鸟》

时间:2024-10-15 12:06:57 文圣 小学音乐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音乐教案《对鸟》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音乐教案《对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音乐教案《对鸟》

  小学音乐教案《对鸟》 1

  一、教学内容:

  1、乐清民歌《对鸟》

  2、介绍山歌及特点

  3、创编歌词及表演

  二、教学目标

  1、过对温州民歌《对鸟》的学唱。感受温州乡土音乐的魅力,增强学生对地方音乐的喜爱。

  2、分析比较山歌的风格特点,并用明亮的歌声表达歌曲欢乐,爽朗的情绪。

  三、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山歌具有高亢,嘹亮,悠长,奔放,节奏自由的特点。

  难点:用乐清方言来演唱《对鸟》及创编歌词

  四、教材分析:

  由于我国民族众多,地理环境差异大,语言和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生产方式都有所不同,从而导致了音乐风格,艺术特色,演唱方法以及艺术表现手法的迥异。温州民歌的艺术特色之一是因地处沿海山区,故形成多散板式的民歌。它的旋律优美,高亢,朴实,华彩,歌唱者可以根据其声音条件,充分发挥其演唱才能和演唱风格。

  五、教具准备

  录音机幻灯片大歌纸道具(在教室旁边用椅子和桌子搭成两座山)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随温州民歌《叮叮铛》的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营造气氛

  (二)基本教学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什么地方的音乐呢?(温州民歌《叮叮铛》)对,很多同学都熟悉它并会演唱这首歌。我请一位同学来唱唱。那谁还知道我们家乡还有什么乡土音乐呢?(………)哦,原来同学们知道的还不少呢。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也是温州非常有名的山歌《对鸟》(出示大歌纸)请同学们仔细的听一听,想一想,它是用温州什么地方的.方言来唱的。(乐清)那这首歌中那些歌词跟温州话不同。

  2、出示歌纸,让学生自己试着去念一念。

  “介姆”“过”“打”“胭脂”“唇”这几个字与温州话区别比较大

  A:介姆:乐清方言,什么的意思

  B:天主鸟又名鸡鸟

  c:长尾巴丁:嘴似鹦鹉,尾长似凤凰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的试念来趋动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好歌词做好准备。

  3、学唱这首歌

  A师无伴奏范唱

  B师对学生进行口头传唱。唱好下滑音(铜绿鸽夹嘴这几个字)

  c学生学会后由第一排对第二排,一排排接下去传唱。

  设计意图;根据新大纲的要求,学生不一定要会唱曲谱这一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口头传唱以及学生排与排之间的传唱,充分体现出民歌口头传唱的这一特点,而教师的范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介绍山歌及特点并与劳动号子的区别

  A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民歌之一劳动号子的节奏,演唱形式,曲调的特点(出示幻灯)

  劳动号子

  节奏:固定

  演唱形式:一领众和

  曲调:粗犷有力

  B师:通过今天学唱的山歌《对鸟》,你认为山歌是怎样的?它与劳动号子有什么区别,带着这两个问题一起来听《对鸟》和《打夯歌》(出示幻灯片)

  劳动号子山歌

  节奏固定自由

  演唱形式一领众和对唱

  曲调粗犷有力高亢嘹亮悠长

  设计意图:由于教材的连贯性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劳动号子的特点,这里利用上下课联系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思考了解山歌与劳动号子的区别,从而达到了既巩固了劳动号子的内容,又能加深对山歌特点的理解

  5、齐唱《对鸟》

  师:我们知道山歌应用高亢,嘹亮,奔放的声音来唱,那么让我们再来齐唱《对鸟》,唱出山歌的特点。(学生无伴奏唱,有教师来指挥)

  设计意图:加深印象,起到巩固的作用

  6、创编歌词与表演唱

  师:我们知道民歌在歌词上有不断创新的过程,那么老师请同学们展开想像也来即兴创作歌词怎样。

  A小组讨论,要求在小组中先试唱

  B每组有由两名学生来表演,先问后答的形式

  c汇报时,先演唱,再问学生“你们听出他们那些地方体现出山歌的特点。”

  D同学们你们在山上边劳动边唱歌过吗?我请两位同学登上这两座山进行劳动,用上我们今天所学的《对鸟》和你们创编的歌词,一起来体验山野劳动的愉快心情(先表演《对鸟》,再表演自己创编的歌词)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气氛。同时对山歌特点的理解也起到了加深巩固的作用,并做到了初步运用。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对鸟》的学唱和表演,我们初步掌握了山歌的特点及与劳动号子的区别,还学会了几句乐清话,以后老师还会带着你们去熟悉更多的温州乡土音乐。

  小学音乐教案《对鸟》 2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民歌的独特魅力,体会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聆听、演唱、模仿等方式,体验民歌的演唱风格和特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浙江的民歌《对鸟》的特点和风格。

  (2)准确演唱《对鸟》,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和旋律。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准确演唱《对鸟》,感受民歌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掌握歌曲中的装饰音和滑音的演唱方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欣赏法、示范法、练习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3 分钟)

  (1)播放一段大自然中鸟儿鸣叫的音频,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2)提问学生:听到了哪些鸟儿的叫声?你对鸟儿有哪些了解?引出课题《对鸟》。

  新课教学(20 分钟)

  (1)初听歌曲

  播放《对鸟》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提问学生: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速度是快还是慢?

  (2)介绍歌曲

  ①教师介绍《对鸟》是一首浙江的民歌,歌曲采用对唱的形式,歌词以问答的方式描绘了各种鸟儿的特点。

  ②讲解歌曲中的方言词汇,帮助学生理解歌词内容。

  (3)学唱歌曲

  ①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跟着轻声哼唱旋律。

  ②教师逐句教唱歌曲,重点教唱装饰音和滑音的演唱方法。

  ③学生完整演唱歌曲,教师纠正演唱中的不足之处。

  ④分组演唱歌曲,男生和女生进行对唱,感受歌曲的对唱形式。

  拓展延伸(12 分钟)

  (1)欣赏不同版本的《对鸟》,如童声合唱版、乐器演奏版等,让学生感受不同表现形式下的《对鸟》。

  (2)组织学生进行歌曲创编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用《对鸟》的旋律和对唱形式,创编新的歌词,描绘其他动物或事物。

  (3)各小组展示创编成果,互相评价和交流。

  课堂小结(5 分钟)

  (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浙江的民歌《对鸟》的特点和风格。

  (2)引导学生关注民间音乐,传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3)布置作业:回家后向家人演唱《对鸟》,并介绍这首民歌的特点。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浙江的民歌《对鸟》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能够准确演唱歌曲,并感受了民歌的独特魅力。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体验歌曲中的情感和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在创编活动中,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小学音乐教案《对鸟》】相关文章:

小学音乐《蜗牛与黄鹂鸟》教案12-08

《蜗牛与黄鹂鸟》音乐教案07-18

音乐教案-蜗牛与黄鹂鸟02-27

大班音乐教案:啄木鸟09-13

中班音乐教案:蜗牛与黄鹂鸟08-22

蜗牛与黄鹂鸟大班音乐教案02-15

音乐教案-《蜗牛与黄鹂鸟》教学实录02-27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啄木鸟01-14

【优秀】大班音乐教案:啄木鸟01-17

大班音乐《蜗牛与黄鹂鸟》优秀教案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