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邓稼先语文教案

邓稼先语文教案

时间:2022-08-19 20:28:11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邓稼先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邓稼先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邓稼先语文教案

邓稼先语文教案1

  教与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在行文顺序、材料安排方面的特点。

  3、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

  教与学重难点:

  1、体会文中洋溢的对中华民族,对挚友的一片深情及文中所表现出的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对关键语句的理解。

  教与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放一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交流背景及作者情况

  提示: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关于邓稼先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关于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长篇传记要写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周围环境等。当然,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短小的传记(小传),只需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甚至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

  2.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

  邓稼jià先元勋xūn至死不懈xiè鞠jū躬尽瘁cuì选聘pìn无垠yín殷红yān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歌:歌颂,赞叹;泣:流泪。

  元勋:立大功的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已:止。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分明地,显然地。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层:重迭,重复;穷:穷尽。

  学法指导:小组长交换检查,教师抽查

  (二)读出自我,合作交流

  快速浏览课文一遍,归纳六个部分的内容

  1、邓稼先是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科学家。

  2、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巨大贡献。

  3、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进行对比,揭示出它能领导大家做出历史性贡献的原因。

  4、作者为邓稼先成功的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自力更生,获得成功感到骄傲。

  5、写邓稼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肩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

  6、对邓稼先的总的评价。

  思考:这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三、课堂小结:(掌握这篇文章的主旨)

  这篇文章歌颂了邓稼先忠厚谦虚、真诚朴实的思想品格以及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身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

  四、布置作业:

  文中表现了作者对中华民族的深情,对有着50年友谊的老朋友的深情,请在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并作简要分析。

  教师指导:如第二部分的9、10节,第五部分的52节

邓稼先语文教案2

  【学习目标】

  1、了解邓稼先及杨振宁的有关文学常识。

  2、识记:宰割 元勋 鞠躬尽瘁 奠 选聘 悴 曛 凛 铤 摄

  3、找出文中重点句、段特别是抒情议论部分并体会其作用。

  4、理解邓稼先的人格魅力和为祖国两弹事业贡献自己毕生精力的精神。为实现强国之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学习重点】

  1、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把握全文的重点及各段的重点。

  2、体会文章的深刻含义,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朗读诗歌

  天府杨柳塞上烟,问君此去几时还?

  实验场上惊雷动,江河源头捷报传。

  不知邓老今何在?忠魂长眠长江畔。

  这首诗歌的标题是《怀念邓稼先院长》,是邓稼先的朋友们怀着无比悲痛、崇敬的心情献给他的一支挽歌。他的朋友们为何如此深沉地怀念、崇敬他呢?是因为被他的精神与人格魅力所吸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邓稼先》这篇文章。

  二、了解邓稼先及杨振宁的有关知识

  三、速读全文,了解各部分主要内容

  正音:宰割 元勋 鞠躬尽瘁 奠 选聘 悴 曛 凛 铤 摄

  记住六个部分各自的小标题

  四、讨论研究

  1、阅读第一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⑴ 《邓稼先》的开头与前面我们已经学过的传记性文章的开头有何不同?

  ⑵ 这些内容与邓稼先有关吗?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⑶ 文章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

  ⑷ 贡献巨大却鲜为人知说明了什么?

  2、阅读第二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⑴ 用两弹元勋作这一部分的小标题好不好?为什么?

  ⑵ 这一部分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⑶ ①段写邓稼先得到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表明了什么?

  ⑷ ⑤段属于什么表达方式?作用是什么?用了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

  ⑸ 邓稼先在重病期间仍然坚持工作,他做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精神?

  ⑹ 两弹元勋称号他是当之无愧的,为什么?

  3、阅读第三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⑴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各有什么性格特点?

  ⑵ 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⑶ ⑥段主要强调了什么?想说明什么问题?

  ⑷ ⑦⑧段举例的目的.是什么?

  ⑸ 末段补充说明作者对两人的看法,是否多余?为什么?

  4 阅读第四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⑴ 第四部分的小标题有什么特点?其含义是什么?

  ⑵ 这一部分写到寒春是不是参加了中国原子弹工作是何用意?体现了什么?

  ⑶ 这一部分不是直接写邓稼先的光辉事迹的,可不可以删去?为什么?

  5 阅读第五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⑴ 引用《吊古战场文》的作用是什么?

  ⑵ 邓稼先的工作环境是怎样的呢?

  ⑶ 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⑷ 我不能走这句话表现了邓稼先的什么精神?

  ⑸ 引用五四时期的歌曲有什么作用?

  ⑹ 最后为什么补充说明我父亲喜欢那首歌?

  6 阅读第六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⑴ 怎样理解标题永恒的骄傲的含义?

  ⑵ 这一部分中四个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

  ⑶ 这一部分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作用是什么?

  ⑷ 怎样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⑸ 这部分是全文的最后一部分,请指出它在全文中的作用。

  五、小结

  1、找出文中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画出其中关键的词语。

  2、全文六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学习本文后,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结合文中的句子,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或阅读过的材料谈一谈)

  【板书设计】

  从 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引子

  两弹元勋 生平简历贡献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补充延伸扩展

  民族感情?友情? 进一步扩展

  我不能走 具体化

  永恒的骄傲 总结

邓稼先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的生字生词,并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

  2、体会课文语言乎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3、能够灵活运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

  4、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方法:引导讨论理解

  教学资料:网络下载有关邓稼先的资料打印成材料发给学生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二、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邓稼jià先元勋xūn至死不懈xiè鞠jū躬尽瘁cuì选聘pìn

  无垠yíng殷红yān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歌:歌颂,赞叹;泣:流泪。

  元勋:立大功的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已:止。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层:重迭,重复;穷:穷尽。

  三、总体内容把握。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

  通过列举1898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情况,让读者管窥百年中国的屈辱历史。然而~个世纪后,中国人站起来了,就在这新中国刚刚诞生的早晨,新中国带着从黑夜走出的迷们,披着朝阳的霞光,迎来了从海外归来的一位对祖国母亲有拳拳之心的儿子——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

  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对中国核武器设计研究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以凸现邓稼先的人品。

  奥本海默是一位出类拔草、锋芒毕露,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原子弹工程领导人。邓稼先是一位能力超群、忠厚朴实,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因此,作者说,邓稼先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最有奉献精神的儿子。

  第四部分,通过写邓稼先的诚恳周到及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所创造出来的成就,激起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作者为民族而自豪,为稼先而骄傲。

  第五部分,高度赞扬了邓稼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坚定、执著与勇敢。

  通过回顾学生时代课本中的《吊古战场文》,描绘了沙漠戈壁的荒凉与凄惋,同时也指出了从事这项伟大工作需具备超凡的直觉判断、严谨的逻辑思维、果敢的胆识、坚定的信心,以及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又令常人难以想像,且常常伴有生命危险。

  第六部分,是一首唱给邓稼先的赞歌和挽歌,同时也是一首唱给祖国的颂歌和恋歌。

  四、作业:

  完成课后题1

邓稼先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题。

  2、体会本文饱含感情的语言特色。

  3、在名人的感染中升华自己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体会本文饱含感情的语言及文中所表现出的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饱含感情的语言特色

  课前准备:

  疏通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查找有关邓稼先、杨振宁的资料,准备在上课时交流。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放映中国“任人宰割”的实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爆炸的实况。迅速将学生带入悲愤、严肃而又崇敬的氛围。)同时教师解说: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这样一些时刻,生灵涂炭、任人宰割;也有这样的时刻,两弹爆炸、扬眉吐气。为改变中国屈辱史,使原子弹、氢弹成功爆炸,许多科学家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对此做出巨大贡献的就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邓稼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探寻这位名人的足迹,去深入他的灵魂,去感悟他的精神,我们来学习一下《邓稼先》。(板书课题)

  (学生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二、整体感知

  1、学生交流关于邓稼先、杨振宁的资料。

  使学生明确作者的民族情结和两人五十年的友情,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2、这篇课文篇幅较长,采用了“小标题”的形式。默读课文,简要说说各个小标题部分分别讲述了有关邓稼先的什么内容。

  学生合作探究明确:

  ①邓稼先是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科学家。

  ②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巨大贡献。

  ③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进行对比,揭示出他能领导大家做出历史性贡献的原因。

  ④作者为邓稼先成功的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自力更生,获得成功而感到骄傲。

  ⑤写邓稼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肩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

  ⑥对邓稼先的总的评价

  三、研读赏析

  1、精选你最喜欢的一部分,认真阅读,说一说在这一部分中,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邓稼先?你是通过哪些语句、事件读出来的?

  (汇总学生发言,可以把握每一部分的具体内容,全面的了解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细读第五部分并思考:

  ①此段中引用的古文、儿歌有什么作用?

  ②用“我不能走”做小标题有什么好处?

  ③找出饱含作者真挚情感的句子,自由朗读,体会其中的情感。

  方法提示:结合上下文、结合两人关系、结合邓稼先的事迹进行品味。

  小组交流明确:这一部分主要赞美了邓稼先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和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赞美他是真正的中国男儿的典范!作者描绘了邓稼先工作地点的荒凉,设身处地想象邓稼先工作时候的情景,洋溢着作者对邓稼先的一片深情。“我不能走”短短一句话,突出了邓稼先诚真坦白的性格特点。“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这句话,作者意在说明邓稼先是五四精神的继承者和发扬者。这样含蓄、委婉地表达了杨振宁对挚友的敬爱之情,读来耐人寻味。应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体验人物情感。

  四、质疑探究

  除了第五部分,作者在每一小节的设置上都是独具匠心的,我们在读书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对于其他几部分的理解,老师想由大家自主探究完成,我们来看谁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请学生提出问题、讨论探究。

  以下几个问题可供参考:

  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2、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放在一起比较,除了说明他们不同的个性之处,对表现邓稼先乃至中国的导弹事业有什么作用?

  3、“民族感情?友情”一节里,邓稼先向作者证实原子弹建造基本上是由中国人自主完成这一件事有何作用?

  五、拓展延伸

  结合自身体会谈一谈,邓稼先的哪些精神和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杨振宁学贯中西、胸怀世界的大手笔,对我们今后的写作有何启示?

  六、布置作业

  叙述你所知道的科学家献身科学、无私奉献的故事,发表你的看法,表达你的感情。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又是一篇人物传记,篇幅较长,涉及背景资料较多。因此在教学环节上不可能面面俱到,要能做到重点突出。因此本课设计为: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选择文章饱含着作者深情的第五部分重点探究,把它作为体会作者感情的切入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通过品味语言,学生也切实感受到了杨振宁学贯中西的大手笔和文中饱含深情的语言,这对于学生描写人物、表达情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邓稼先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邓稼先的名言08-23

初一语文《邓稼先》教案02-04

《邓稼先》教学反思04-12

初一语文《邓稼先》教案2篇02-26

《邓稼先》教学反思13篇04-17

有关《邓稼先》的教学反思(精选3篇)08-22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反思08-25

读《邓稼先》有感01-12

《邓稼先》观后感09-19

邓稼先观后感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