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级语文教案:庐山的云雾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语文教案:庐山的云雾,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年级语文教案:庐山的云雾1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3~5自然段,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
2.理解课文抓住庐山云雾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紧扣云雾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祖国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是怎样抓住庐山云雾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
难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重点句段。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庐山云雾以其特有的奇异景象赢得了"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千古名句,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半是仙境,半是人间的庐山,去领略趣味无穷的庐山云雾。
2.谈话(1)初读了课文,庐山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感受庐山云雾的美,我们应该着重研究课文哪几个自然段?(3-5)
(二)分赏课文
(1)师生共同欣赏第三自然段。①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美丽的庐山云雾有什么特点?②检查交流。
A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庐山云雾变化快?▲投影重点句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进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B.抓重点句深入感知神奇美。□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雾来是怎样的景象?理解"风起浪涌",指导朗读。□哪句话写出了云雾"飘飘悠悠"的景象?哪个词与"飘飘悠悠"的含义相近?□这两个词又说明了什么?指导朗读。
③欣赏动感录像,要求:边看边用书上的语句说说画面的内容
④指导朗读投影: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进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A.自由试读一抽生朗读--男女分读
B.句子比较(出示比较的两个句子),体会格式对称、节奏整齐的韵律美和恰当的比喻使句子更生动--朗读体会(齐读),背诵重点句子。
C.小结特点:(板书)变化快
(2)讨论欣赏第四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庐山云雾还有什么特点?
2.交流汇报。
①有什么特点?板书:时间长②你从哪些词句中领悟到这个特点的?(投影首句):你从哪些词体会到云雾出现的时间很长?(解释"朝夕相处")→你能把这个特点读出来吗?(个别读)→那又是一种怎样奇妙的景象呢?
读第二句话。评价,齐读1、2两句话→而此时的山镇牯岭是一半隐进仙镜,一半留在人间。投影:牯岭图片3.学法小结:找特点、读特点。
(3)独立欣赏第五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按学法自学课文第5自然段。
2.交流说特点:(板书)壮观3.找句子朗读体会。
①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云雾壮观的?(生说句子:相机投影两段重点句)
②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在两段句子中挑选其中一段句子讨论学习怎样朗读才能读出"壮观"的`特点,综合本小组的意见,每一组推荐一名代表给大家示范朗读。
③交流、指导朗读。A.抽生朗读第一组句子,评价点拨:□理解"万顷白云","青峰秀岭"怎么会变成"小岛"的呢?投影:图片感知□哪个字写出云雾的壮观?("海")
④指导个别朗读,齐读。B.哪些小组是研究第二段句子的?□抽生说:你们怎样体会到云雾壮观的?□师点拨:"银涛雪浪"真的是指大海中银白色的浪涛和雪白的浪花吗?你能给大家描绘一下这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吗?(生想象描绘)投影:图片感知
⑤你能读出这种壮观美吗?指导个别朗读,评价,齐读。庐山云雾是否真的像同学所理解得这样气势磅礴,绚丽多彩,我们再来看一段画面。
(播放动感录像)⑥生配乐朗读第5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
1.这样壮观美丽的云雾我们平时能看到吗?难怪游客初见到它感到十分的--板书:神奇
2.生联系板书,小结所学知识。
3.学到这里,同学们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这样神奇美丽的庐山云雾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下堂课再来学习"
(四)课堂练习摘录3~5自然段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教后随感:
《庐山云雾》是一篇优秀的写景散文,作者用华丽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庐山云雾的神奇美丽。因此,我确定为"读中悟情,以读抒情"的散文学习策略,在萧山市第九届小语年会的观摩教学中得到与会专家和同行的认可。具体教学有两特色: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多媒体情景化教学,降低感知难度,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重点突破,学法迁移通过抓重点,自学课文第3自然段,初步形成学法,并自学课文头5自然段,巩固学法。在师生互动的生动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三年级语文教案:庐山的云雾2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庐山的云雾》,知道了庐山云雾的变幻无常,很神奇,庐山的云雾到底神奇在何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整体感知,初步体会特点
1.请同学们拿起课文纸,轻轻地读课文,找找哪些段落描写了庐山的云雾。
2.默读2、3自然段,找出能概括庐山云雾特点的词语。
3.指名说,齐读。(板书: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庐山的云雾到底什么样,能给人如此奇妙的感觉?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并思考,这一段是围绕着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 生读,师巡)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变成红色) (板书:千姿百态)
2、“ 千姿百态”什么意思?就是有很多不同的样子
3、庐山的云雾都有哪些样子呢? 一生回答后,老师再与学生接读这几个比喻句:师说前半句,生接后半句。
4、仔细观察图片,思考:哪一幅图对应书上哪一句话,说说你的依据。
A: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
①山头的云雾
②“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③白色绒帽
B: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①半山的云雾
② 缠绕:条状物回旋地束缚在别的物体上
③一条条玉带
C: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
①山谷
② 弥漫:充满,布满
③茫茫的大海
D: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①山峰
② 遮挡:遮蔽拦挡
③巨大的天幕
5、齐读这一段话
师述:大家看,这一段中,作者第一句先总写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第一句是这一段的中心句。后四句再详细介绍庐山的云雾是怎样千姿百态的!这种写作方法叫做总分写法。
其次,作者在写每一种云雾又运用了恰当的比喻,把云雾写得既生动又具体。再看,这四句话,虽然都写云雾,但写法又是不一样的。
同学们,在以后的作文中可以试着来用一用这些写作方法。
6、出示填空,试着背诵
庐山的云雾( )。
那些( )在( )的云雾,就像是( );
那些( )在( )的云雾,又像是( )。
云雾( )山谷,它是( );
云雾( )山峰,它又是( )。
总结:本段围绕中心句,从四个方位展示了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这是庐山云雾的一种静态美。(板书)
过度:庐山的云雾不仅千姿百态,而且瞬息万变。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三节,找出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横线划出来。指读,齐读。
2、瞬息万变是什么意思?瞬:一眨眼 息:一呼吸
3、理解“变化之快”,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理解“变化之多”,变成了哪些事物?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它仅仅只变了书上的这几种吗?你从哪看出来的?想象一下,庐山云雾还会有怎样的变化?
理解“变化之大”,一缕轻烟——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
5、怎样才能读出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能表现云雾变化快的词句可以读得重一些,快一些。
6、指名读。评价。
7、齐读。
小结:这一段和第二小节一样,也是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这是庐山云雾的动态美。(板书)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播放画面 这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庐山云雾深深吸引了游人,游人都不想回家了。这就是流连忘返
你曾经在哪玩得不想回家呢?用上“流连忘返”造一个句子。
同学们,这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庐山云雾深深地吸引了我们,(出示第一节)当你
庐山的美远不止那变幻无常的云雾,引读: 景色秀丽的庐山
同学们请看:播放画面:
六、拓展阅读:欣赏古诗
从古至今,有许多诗人,都被庐山的美景所深深吸引,从而留下了传世佳作。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最著名的两首。
(出示、齐读古诗。)
师:你喜欢庐山吗?为什么?
其实,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到处都是美丽的风光。我们应为生在这美丽的祖国而感到自豪。
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庐山,陶醉其中吧,齐读全文。
三年级语文教案:庐山的云雾3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流连忘返”、“飘飘欲仙”、“瞬息万变”等词语的意思。会用“流连忘返”、“秀丽”造句。
3、继续学习总分段式,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4、阅读感悟,抓住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课文优美的文字,体会2、3自然段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写出庐山云雾的美的。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照片: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说到旅游,你们不能不去一个地方:庐山。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有同学去过或者在电视杂志上看过有关庐山的介绍了吗?那就简单讲讲庐山最有名的景点或者景致。
结合谈话看照片(例如庐山瀑布、五老峰)
2、其实,庐山最神奇的景致要算云雾了,今天我们就让我们在文字创造的美妙意境中去游一游。
板书:庐山的云雾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指导正确朗读课文。
1、自学课文,要求:
A、读准生字音,将课文读正确。
B、用“------?”划出文中的新词,查词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
2、检查自学情况:
A、指名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及时正音。
增添(zeng tian)姿态(zi tai)遮挡(zhe dang)
B、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随机纠正字音,结合理解词语。
第一节:
这小节有好几个成语,你通过自学,懂得了哪个成语的意思?
变幻无常: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形容云雾变化多、姿态万千。
飘飘欲仙:看到美丽的云雾内心很舒服,象成仙一般。
腾云驾雾:原来指仙人能借助云雾飞行,这里指看到美丽的云雾,心里很舒畅。
第二节:
绒帽(rong)缠绕(chan rao)
系ji系鞋带
关系
这小节中,你有不理解的词语吗?请同学来帮帮忙。
弥漫:(雾气)布满、充满。
缠绕:环绕。
千姿百态:姿态万千,各种各样。
第三小节:
这小节也有好几个成语,你理解了吗?让同学也来享受你学习的成果。
瞬息万变:形容变化极快。
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四蹄生风:形容马跑得非常迅速。
第四小节:
云遮雾照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理解“云遮雾罩”、“流连忘返”。
三、同桌互读,把课文读流利。
默读,理清文章脉络。
几遍读下来,庐山云雾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课文用四个小节来介绍庐山的'云雾,每小结分别写了什么?
1、总学了庐山云雾的多和美。
2、庐山云雾千姿百态。
3、庐山云雾瞬息万变。
4、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四、作业:
1、抄写词语三遍。
2、摘抄文中的成语,并解释。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想细细品味庐山云雾奇丽的美吗?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第一节:
1、指名读课文第一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庐山有高山,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雾,景色十分秀丽,在这众多美妙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欢的是云雾,你是从哪个词语读出来的?(更)(神秘美)
3、确实,庐山的云雾神奇美丽,你看,引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
4、那么奇丽的云雾想想细细的欣赏?
三、精读第二小节:
1、自由读第二小节,想一想:这小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2、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从哪些句子具体读出来的?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山头的云雾(象白色绒帽)
半山的云雾(象一条条玉带)
山谷的云雾(象茫茫的大海)
遮挡山峰的云雾(象巨大的天幕)
3、你觉得这千姿百态的云雾怎么样?(美奇丽神奇美不胜收……)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态的云雾写得如此形象美丽的呢?(比喻)
4、你喜欢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吗?让我们读出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6、总结学习这一小节的方法:读——划——品——读
四、精读课文第三小节:
1、运用刚才第二小节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小节。
2、指名说这一小节的中心句。理解“瞬息万变”。
3、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是怎样的情景呢?你怎么读吃来的?
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
改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这句话,比比哪句好,体会云变化之迅捷之多。
这“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是真的吗?对,是作者看到云的想象,你能象作者一样展开丰富的想象,仿照他的写法也来写写云雾的瞬息万变吗?
4、这么奇异的景致,我们应该读出自己的惊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一小节。)
五、到这里,老师忍不住要和作者一样感叹: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你想说什么?
六、作业:
1、补充习题。
2、朗读背诵课文。
3、仿照文中二、三小节的结构写法,写一处景物。
板书设计:
3、庐山的云雾
山头绒帽
千态姿态 半山象玉带
庐山的云雾
弥漫山谷 大海
遮挡山峰 天幕
瞬息万变 眼前……刚刚……转眼间…… 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又变成……
【三年级语文教案:庐山的云雾】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庐山的云雾》教案01-10
初中语文《庐山的云雾》教案08-26
庐山的云雾语文教案设计08-25
三年级语文《庐山云雾》教案01-29
三年级语文《庐山的云雾》教案12-28
《庐山的云雾》三年级语文教案03-06
三年级语文《庐山云雾》教案8篇01-29
三年级语文《庐山云雾》教案(8篇)01-29
三年级语文《庐山云雾》教案(精选8篇)01-29
三年级语文《庐山的云雾》教案(7篇)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