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八年级语文教案>八年级语文《蜡烛》教案

八年级语文《蜡烛》教案

时间:2022-08-20 02:09:17 八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八年级语文《蜡烛》教案3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八年级语文《蜡烛》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八年级语文《蜡烛》教案3篇

八年级语文《蜡烛》教案1

  认知目标:

  1、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2、体会本文真挚感人的语言。

  能力目标:

  透过行为领悟人性的本质。

  教育目标:

  让学生体会追求和平的人民的深厚的感情。

  重点难点:

  体会真情,领悟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策略和方法:

  朗读法、引导法。

  教学媒体:

  录音机、投影仪

  课时安排:

  一、导入。

  记得上学期的目标上有一篇课外阅读:讲的是一队德国兵到一个被占领地的一个农家去,那农家的妻子正是个地下党。……谁能把这个故事讲下去?

  同样的蜡烛,在不同的情况下,起着不同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一课中的蜡烛将起着怎样的作用?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及背景。

  2、学习了这麽多篇课文,我们已有了这样的常识,一打眼儿就能知道这篇文章是赞美什麽或讲述什麽的,那麽这篇课文呢?

  主旨: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国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3、我们今天,不是讨论人物、事件的感人上,而是他感人的程度如何?

  1)、环境危险,炮火连天——想到老妇人不顾生死。

  2)、年老体弱,掩埋烈士很吃力——想到老妇人力量的源泉。

  3)、保护遗体——想到老妇人对烈士的`感情。

  4)、烛光闪烁——想到老妇人奉献的精神。

  (这个问题如果不先给出一个例子,学生是很摸不着头脑的。)

  4、那麽,这里的烛光,又有什麽特殊的象征意义?

  1)、红军烈士生命之光。

  2)、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

  3)、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5、好了,下面你又可以难一难我了!

  1)、最后两句话是什麽意思?

  结尾两句话讴歌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这种感情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2)、有同学很聪明,就拿课后题问我。所以,顺便给他们处理课后练习了。

  3)、课后练习二。

  4)、课后练习三。

  6、那麽谁来总结一下老妇人的形象?

  (说的很多很杂,但都没有条理性。)

  1)、老妇人饱受德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他渴望解放,渴望和平,他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

  2)、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他无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献自己的爱戴和敬意。

  3)、他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她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艰难,安葬烈士。

  4)、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她为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心爱的宝物,把结婚的喜烛点在烈士的坟头,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7、这是一篇战地通讯,但是其中主要是记叙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吗?

  (回答的很好。可是我觉得要是在开头问会更好。)

  8、你还能举出像老妇人这样的例子吗?

  板书设计:

  母亲的眼泪 戴黑色的围巾

  老妇人 红军战士

  儿子的英勇 用结婚的喜烛

  体现血肉情深

  教学后记:这是一篇简单好懂的文章。其中的感情最打动学生的心。

八年级语文《蜡烛》教案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2、理清记叙的要素,品味语言,感悟文章意蕴。

  3、激发学生爱的情感,培养理解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蜡烛的特殊意义。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查阅资料,了解二战中苏联红军解放南斯拉夫的情况。

  2、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战地通讯,写的是一位南斯拉夫的老妇人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喜烛,点在了一位苏联红军战士的坟头。文章赞美了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战斗的友谊,歌颂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学习这篇文章,要用心感受老妇人对苏联战士情同母子的深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这样一个故事,夫妻二人都是工人,他们有一个儿子上初中三年级。家里只有一间房子,约十五六平方米,摆一张双人床,一张单人床,一张学生桌,家里就塞满了。爸爸身体不好,经常咳嗽,一咳嗽小屋就跟着震动,儿子写作业思路就会被打乱,为了儿子的学习,爸爸嗓子一痒就赶紧躲出去,每天晚饭后儿子要写作业了,爸爸就躲出去,这几乎成了一种规律、一种习惯。北方的冬天很早就纷纷扬扬下起鹅毛大雪。有一天,儿子临近期末考试,在温暖宁静的小屋里不知不觉学习到夜深。作业刚做完,忽然隐约听到窗外的咳嗽声,他从窗户往外望去,大雪中一个穿着棉大衣戴着口罩的人,周身洁白,成了个雪人,儿子像一下子被电击着了,泪流满面的跑出去……无声的雪花盖住了这对拥抱的父子。这是一个普通的亲情故事,但令我们感动。还有一种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给我们震撼。今天我们学习的《蜡烛》一课,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二、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并出示学习目标。

  2、教师检查预习(学生交流、巩固)。

  3、教师(或学生)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

  4、投影思考题:

  (1)复述课文情节,说说课文表现了什么主题。

  (2)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老妇人是怎样的一个人。

  5、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参与。

  预期达到:

  (1)跨越国界,情同母子,战斗的友谊。

  (2)老妇人渴望解放、和平,对苏联红军烈士满怀敬意,奉献爱意。表现出深沉、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三、研读赏析

  教师导学:这篇文章非常感人,给我们留下难忘的印象。那么,感人的因素有哪些呢?研读课文,思考问题。

  投影思考题:

  1、找出令你感动的情节、段落或句子,分析使你感动的原因。

  2、试分析蜡烛有什么特殊意义。

  学生默读,自由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预期达到:

  1、题材感人,重点描写老妇人掩埋苏联烈士的过程,突出蜡烛、烛光。

  感人的原因:环境危险,炮火连天;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老妇人像掩埋亲人一样掩埋烈士;点在坟上的蜡烛有特殊的意义。

  2、蜡烛的珍贵意义。

  老妇人珍藏了45年的`结婚的喜烛一直舍不得用,现在,把它们拿出来点在烈士的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特殊的环境里,烛光显出了特殊的意义。

  四、拓展延伸

  教师导学:文章中的老妇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她丰富的内心世界是通过动作来表现的,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精读文章倒数第四、五两段,展开想象,揣摩一下老妇人有哪些心理,回答问题。

  投影思考题:

  1、老妇人为什么不说话,她心里是怎样想的?

  2、老妇人为什么对他们深深一鞠躬?她心里是怎么想的?

  学生齐读或分读,自由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意蕴,启发学生就文句提出一个个问题推想。只要学生的思路打开了,理解就深刻了。

  五、布置作业

  把你设想的老妇人的心理写下来,整理到练习本上,并且用上研读与练习中的字词,300字左右即可。

八年级语文《蜡烛》教案3

  内容预览:

  3 蜡烛

  西蒙诺夫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2.体会本文真挚感人的语言。

  (二)能力目标:

  透过行为领悟人性的本质。

  (三)德育目标:

  让学生体会追求和平的人民的深厚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真情,领悟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教学方法:朗读法、引导法。

  教具准备: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记得有一篇课外阅读:讲的是一队德国兵到一个被占领地的一个农家去,那农家的妻子正是个地下党。谁能把这个故事讲下去?

  同样的蜡烛,在不同的情况下,起着不同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一课中的蜡烛将起着怎样的作用?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及背景。

  2.学习了这麽多篇课文,我们已有了这样的常识,一打眼儿就能知道这篇文章是赞美什麽或讲述什麽的,那麽这篇课文呢?

  主旨: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国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3.我们今天,不是讨论人物、事件的感人上,而是他感人的程度如何?

  1)环境危险,炮火连天--想到老妇人不顾生死。

  2)年老体弱,掩埋烈士很吃力--想到老妇人力量的源泉。

  3)保护遗体--想到老妇人对烈士的感情。

  4)烛光闪烁--想到老妇人奉献的精神。

  4.那么,这里的烛光,又有什么特殊的象征意义?

  1)红军烈士生命之光。

  2)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

  3)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5.最后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结尾两句话讴歌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这种感情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6.总结老妇人的形象。

  1)老妇人饱受德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他渴望解放,渴望和平,他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

  2)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他无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献自己的爱戴和敬意。

  3)他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她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艰难,安葬烈士。

  4)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她为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心爱的宝物,把结婚的喜烛点在烈士的坟头,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7.这是一篇战地通讯,但是其中主要是记叙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吗?

  8.你还能举出像老妇人这样的例子吗?

  三、教师小结

  文章中的南斯拉夫老妇人不顾生死,不顾年老体衰,满怀爱意地埋葬苏联红军烈士的遗体,这种感情,达到了跨越国界,母子情深的境界,使我们每一个人的思想都得到升华。希望同学们都能体会这种美好的感情。

  四、课后练习 1)课后练习二。 2)课后练习三。

  五、布置作业

  把你设想的老妇人的心理写下来,整理到练习本上,并且用上研读与练习中的字词,300字左右即可。

  六、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学习本课时,我让学生复述课文,在复述中把握记叙文的要素。逐步提高学生阅读记叙文的能力。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抓住老妇人的形象分析。更深层次的体会人物感情。理解文章主题。

【八年级语文《蜡烛》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蜡烛教案08-26

八年级语文《蜡烛》教案03-18

《蜡烛》语文教案05-20

蜡烛语文教案02-08

八年级语文《蜡烛》教案(精选5篇)06-07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蜡烛》02-25

八年级语文《蜡烛》教案9篇03-18

小学语文《半截蜡烛》教案02-17

蜡烛语文教案14篇02-09

语文蜡烛说课稿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