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二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时间:2022-08-21 12:43:13 二年级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集合8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集合8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初步理解笔算减法中验算的算理。

  2.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有序思维能力。

  2.通过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和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教学要求:

  使学生认识到验算的重要性,学会用加法验算减法,培养认真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到验算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学会用加法验算减法,培养认真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把下面减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

  (1)15—3 = 8( )+( )= ( )

  (2)42—30=12( )+( )= ( )

  2.按课本上面:“如果把例3里的差和减数加起来,结果怎样?算算看。”

  用竖式计算:1230—425 805 + 425

  指定二名同学板演,其余同学在下面列式计算。

  做后,引导学生观察两道复习题,并说说加法和减法算式中各部分数之间的关系,由此导入新课。

  二、新授

  1.教师将上述两题竖式中相同部分用线连起来如下:

  在学生观察、讨论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差和减数相加,结果等于被减数。” 我们用“差和减数相加的方法,可以验算减法。”

  教师说明:为了保证计算的正确,不仅要掌握计算法则,认真计算,还要学会验算方法,养成验算的.习惯。

  教师板书课题:减法的验算。

  2.教学例4。

  (1)出示:4736 — 826 =

  指名用竖式演算,然后用差和减数相加的方法验算。全班学生计算并验算。

  (2)利用学生的板演,指名讲计算过程。(数位要对齐,从低位减起,百位不够减,从千位退1作10,百位17减8得9,千位剩3。)

  (3)正验算是否正确,看差与减数相加是否等于被减数。

  教师还要指出:如果题目没要求验算,为了简便,也可以不另写验算的竖式,就用原来的竖式验算。验算时也是把差和减数加起来看得数是否等于被减数。

  可以让学生看看原来的竖式,从下往上,由学生口述:个位0加6得6,十位1加2得3,百位9加8得17,千位是进上的1加3得4。

  板书如下:

  3.小结:用差和减数相加的方法可以验算减法。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齐读验算的方法。

  做课本 “做一做”和习题第1 — 3题。

  四、课堂练习

  练习二十五第5 — 7题。

  五、课后练习

  练习二十五第8、9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二)”的整理与复习。

  复习课不好上,提起做练习,同学就苦闷的不得了。有没有方法让同学在复习课中也感受到快乐呢?心中有了这个想法,我就将课定位为“快乐除法。”

  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

  1.

  通过系列活动,让同学自主参与除法练习,体验除法计算的意义和价值;

  2.

  在做练习的过程中,提高同学的计算能力和区分能力;

  3.

  通过整理《除法表》培养同学的归纳整理与应用能力。

  定下了教学目标,我进行了第一次公开课教案,过程为:

  1.

  情境引入:引出除法在生活中的普遍性,让同学了解学好除法的意义;

  2.

  除法接龙:让同学进行除法计算能力的初步检测,并交流提高能力的方法,使同学发生向上的动力;

  3.

  合作计算:4人小组合作完成81道表内除法算式题。

  4.

  合作整理:4人小组合作整理81道算式,形成《除法表》。

  5.

  应用提高:结合同学的学习,为同学提供应用的`时空。

  自我感觉预设得很完美。当我做好教学准备兴冲冲的走进教室,却是灰溜溜的走出来。一堂课足足花了51分钟,同学仍停留在整理除法表这个环节上。他们忙乱而不得法,个个喜笑颜开,何来快乐可言?“问题究竟出在哪?”冷静的考虑一下,造成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我的设计脱离了同学的实际水平,要4人合作整理81道表内除法算式,要求太高了,简直是为求同学的活动而活动,假!

  有了一次失败的教训,我在选择教法和学法时,更多地考虑同学学习中的体验,更多地引进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和交流。既然81道算式对于小朋友来说很多很多,我就让他们感受到多,问同学又什么好方法来把这么多的算式进行有效的整理。把主动权交给同学,相信他们能想到好方法来达到最优的效果。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3

  1.课件出示(教师讲述):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昆虫们欢快地飞舞,瞧,它们正向我们飞来,可是我们只能看见它们的半个身影,你能猜出它们分别是什么昆虫吗?

  2.学生猜想,课件呈现完整的昆虫。

  3.教师质疑: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二)交流引入

  1.观察交流:这些昆虫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这些昆虫上下或左右两边都是完全相同的,我们就说它们是对称的。(板书:对称)

  【设计意图:从大自然中的昆虫引出对称图形的一半,让学生在猜想中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初步感受对称现象,丰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剪一剪,初步感知轴对称现象。

  1.初剪对称图形,思考探索。

  学生动手剪一只“蝴蝶”,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展示,优化剪法。

  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剪出的蝴蝶非常逼真,有的小朋友剪出的蝴蝶却不像呢?为什么要对折?为什么只要画“蝴蝶”的一半?

  3.再剪对称图形,感受对称。

  先对折,再画一画、剪一剪,用这种方法再剪一个其它的对称图形。

  (二)赏一赏,认识轴对称图形。

  1.互相欣赏作品,感受对称美。

  2.回顾剪法:这些美丽的'图形你是怎么剪出来的?

  3.揭示特点,完善课题。

  像这样,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板书:两边完全重合),就称为轴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对折时留下的折痕就是它们的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4.巩固认识:指出你剪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三)折一折,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1.折一折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你有什么发现?

  2.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为什么?(理解“完全重合”的意思。)

  (四)辨一辨,辨别轴对称图形。

  1.下面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根据教材第29页的“做一做”改编)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二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02-16

数学二年级人教版下册教案02-24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01-04

二年级人教版下册数学教案02-23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02-10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6-14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3-16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及反思10-14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精选15篇)02-21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