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范文合集9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 篇1
改编之后的新语文教材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按照专题组织单元。在教材整合的优势下,单元内部各部分之间联系更紧密,导语、课例、练习、资料链接、回顾、口语、习作一气呵成,为师生整体驾驭把握材料,独立学习思考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经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因为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的因素,普遍缺乏语文积累,阅读量小,知识面窄,严重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在课堂上常常处于人云亦云的状态,这对他们语文素养的提高非常不利。
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借助于新教材的得力编排方式,我尝试以单元合并的方法进行教学,不再一篇篇文章单独讲解,而是围绕一个大主题阅读学习,把单篇课文放在专题的大环境里领悟,
以导语为依据,提高整体感知能力。在围绕主题的阅读过程中,学会取舍,加强对重点内容的提取处理能力,给了学生对课文进行横向比较分析的机会,也因此为学生提供了更充分的.独立思考作业的空间和时间。这样的办法比常规分篇教学节省了时间,这些时间又可以还给学生进行阅读和积累,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最大信息量。
具体操作一般分为四次不同层次的阅读和一次自我反思回顾,细节上可根据学情适当调整。
1、第一读(一课时):
通读整个单元课文,初步认识生字,读准字音,能把课文读下来,基本读通句段,大致了解每课内容。可以自由朗读和默读训练交错进行。
2、第二读(两课时):
⑴ 读导语,体会导语中指出的重点,抓住核心词汇,明确单元主题。教师根据主题确定阅读提纲。
⑵ 学生根据阅读提纲读课文、选读课文、资料袋等内容,提炼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内容,进行整理,在笔记本上做记录。
⑶ 通读过程中,你还对哪些话题、内容感兴趣?简要列出,教师协助做适当删减,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借助图书馆、校园网进行查阅,查阅以大量浏览为主,可做提要式记录。
⑷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同时融合口语交际内容。
3、第三读:
精读品析与跳跃阅读,品析精读课文中的重要段落,结合课后练习进行指导,进行朗读训练。
4、第四读:
处理略读课文,结合主题解决1-2个问题。
5、回顾:
自我小结本单元学习收获,在笔记本上整理列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的知识点以及每课应把握的重点问题。
6、简要交流:
通过单元学习你对本专题有了哪些了解?
7、穿插:
字词听写、精品段落背诵检查、同步训练知识性辅助练习、同步训练阅读内容。
这种方法省时省力,利于学生开展自学,但是小知识点的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利用早午读及有限的自习时间,凭借辅助练习册加以巩固。目前我正在尝试进一步完善这种方法。匆忙成文,恳请指教。
附: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了解西部的过去与今天,历史与发展。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品味语言的优美,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间】
6~8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由阅读导语和1~4课,课后资料袋以及P168补充阅读材料《拉萨古城》
1、认识生字,自己勾画喜欢的词语。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明确关于西部的话题。
3、聊一聊:
通过四篇课文,你对祖国的西部有了哪些了解?地貌,气候,风俗,历史,发展……
二、提问
关于西部,你还有哪些话题愿意和大家交流?你还想了解些什么内容?
在笔记本上进行罗列:
草原风景
蒙古族的生活
丝绸之路
匈奴族的迁徙
张骞出使西域
西域部落
新疆建设兵团(解放军进疆)
青藏铁路
拉萨
藏教寺庙……
三、网上查阅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及图片,重要的在笔记本上做简要记录,同学之间做交流
四、处理精读课文
1、《草原》:
⑴ 明确:
课文从两部分内容入手,草原的景色迷人;草原人热情好客。
⑵ 体会:
静态的景物描写;动态的迎客场面。
2、《白杨》:
⑴ 生存环境──茫茫戈壁,渺无人烟
⑵ 明确:
白杨的形象 外型──高大挺秀,笔直
个性──坚强、不动摇、适应力强
⑶ 明确:
写白杨是为了突出像白杨一样坚强勇敢扎根边疆的建设者,结合阅读链接内容(艾青《帐篷》)明确借物喻人的写法。
3、学生解决课后练习,教师做适当指点。
4、背诵描写草原和白杨的有关段落。
五、处理略读课文
1、《丝绸之路》:
借助标志性词句进行分段训练。明确作者以回想的笔触描写了发生在公元前115年的东西方交流的一个场面。
借助相关词语了解课文中的照应。
开头:仿佛看到了……仿佛听到了……
结尾:每当凝望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
2、《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⑴ 学生分析:
地质条件复杂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天气情况恶劣
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极度缺氧 西方媒体预言……
⑵ 讨论: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句反复出现的作用,注意标点的变化,体会工人们高昂的斗志,澎湃的激情和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
六、自我回顾
要求学生通过回忆在笔记本上列出学习本单元之后了解到的内容和每课应掌握的重点问题,对整个单元进行链接和梳理,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字词或句段进行归纳整理,出一份小试卷交换完成。
(说明:作业及听写随堂布置,以基础知识的巩固为主,借助《同步训练》进行延展性练习。)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两篇精读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威尼斯小艇》,略读课文两篇《与象共舞》《彩色的非洲》,口语交际·习作八,回顾·拓展八。
精读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季羡林老先生回忆自己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爱花,并生动地描述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抒发了作者“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威尼斯小艇》:介绍了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及小艇的作用,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
略读课文:《与象共舞》:讲述了泰国人与大象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展示了泰国独特的地域文化。《彩色的非洲》:描述了非洲的骄阳蓝天、花草树木、动物世界、人们的日常生活及艺术风采,多方面展示了非洲自然风光和异域文化,表现了作者的真切感受—“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这组课文描写的内容不仅有景有物,还包括人物的活动,在描写风情时,把景、物、人都融合在了一起,在学习时要让学生体会这样的写法,体会作者怎样把内容写具体。本组精读课文注重朗读和感情的投入1、关注朗读。朗读教学建议(读有要求,读二、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人文价值目标:欣赏异国风情画卷,陶冶审美情趣。胸怀天下,开阔视野,尊重吸收世界多样文化。
2、语文本体追求目标:通过阅读能抓住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体会怎样把风情景物写具体。积累优美的语言。
3、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增长见识。
4、揣摩、学习、运用作者描写景物及风情特点的写作方法。
5、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6、多种途径收集材料,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
三、教学重难点
1、通过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可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将感情注入到课文之中,掌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四、学情分析
七个组元的学习,学生们有一定的预习、阅读及收集资料能力。因此,本组元学习,可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写景状物类课文的阅读经验,进一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交流,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尊重世界多样文化的教育,使学生受到审美情趣的陶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单元课时安排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2课时
26.威尼斯的小艇2课时
27.与象共舞1课时
28.彩色的非洲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八3课时
回顾.拓展八2课时
机动4课时
总计15课时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侮辱、威风、矮小、冷笑、为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查询学习晏子的故事。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了解晏子
1.揭题:同学们,你们了解晏子吗?
同学们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
晏子的真名叫晏婴,那为什么又叫他晏子呢?
(说明“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比如:孔子、孟子、庄子等)
2.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写晏子出使楚国的故事。
3.教师板书课题:晏子使楚
4.导言:
《晏子使楚》的故事发生在20xx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晏子受齐王的派遣只身出使楚国,为了能及时了解他出访的情况,同学们,想不想当一回齐国的小记者,随大夫晏子出使楚国?现在我们就出发,跟随晏子出使楚国。
二、初读感知,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
(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生字新词:注意“大夫”的读音,现在读“dàifu”,是“医生”的意思,过去读“dàfū”是官职的称呼。
(2)请同学们读一读难读的句子。
3.全班讨论:
(1)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小组交流,其他学生可以补充。
(2)试着给课文分分段:
(1)哪些段落是写三件事的?
三、再读课文,走近晏子
1.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让你感到最气愤的是什么?让你感到最高兴的又是什么?
2.课堂交流,并朗读相应的课文:
(1)最气愤的是:楚王“想趁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2)最高兴的是:“从那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3.引向深入:那晏子又是怎样达到反侮辱的呢?
四、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一)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
1.找出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
2.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厉害?
学生自由回答,只要说得有理就予以肯定。
3.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又是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然后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一)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二回合较量:
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句话?为什么?
2.课堂交流,随机点拨:
(1)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
淄住满了人。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练成了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像下了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
【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齐国首都临淄的人多。】
(2)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了。
【理解这句话的推理,隐含了“楚国是一个下等国家。”体会晏子的智慧和说话的技巧。】
(二)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三回较量:
1.自学课文第五自然段,划出晏子说的话,想想说的是什么意思
(1)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柑橘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A.理解两个“水土”的不同含义。
【第一个“水土”是指“气候、土壤等条件”;第二个“水土”是“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的意思。】
B.这段话隐含了什么意思?
【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
2.有感情的朗读第五自然段。
二、品味晏子的话,体会语言的艺术
1.快速浏览课文,划出晏子反击楚王的话,把自己的体会感悟写在旁边。
我们请三位同学来读一读三次交锋的精彩画面。
2.过渡:我想仅仅读一读是不能完全体会出晏子语言的魅力,我们还可以把自己的思考,感受,与小组成员交流交流,共同去品味,体会晏子语言的妙处所在。
3.交流、品味:
(1)同学们,刚刚大家在小组内体会地非常充分,现在我们一起来分享你们的体会。
(2)讨论:你们觉得这三次交锋的场面能打乱顺序吗?为什么不能?
那我们就以故事发展的顺序来分享三次交锋的精彩画面吧。
(3)点评:
第一次:顺水推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第二次:欲擒故纵——置之死地而后生。
第三次:借力发力——四两拨千斤。
三、感情朗读,理解晏子
1.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临危不惧、口齿伶俐、热爱祖国、足智多谋、能言善辩……】
2.想象一下,晏子长什么样?面对楚王他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3.尝试份角色朗读课文。先分组准备,再课堂朗读。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我想如果晏子回到齐国,齐王大喜,一定会给他开一个庆功宴。请你想一想,晏子获胜的法宝究竟是什么?
(1)才智过人,有善辩的口才。
(2)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齐国,在晏子的心中,不会让自己的祖国受到侮辱,他爱国,所以促使他一次又一次维护了祖国的尊严。
(3)正义在晏子一方,邪不压正。
小结:现在我们明白了,晏子的确才智超群,现在明白了为什么称它为晏子的原因了吧。
2.拓展:
一次,德国大诗人歌德和一个尖刻的评论家狭路相逢,两人面对面站着。批评家说:“我从来不给傻瓜让路。”歌德赶紧让到一边,微笑着说:“我正好相反。”
五、作业:
1.摘录晏子反驳楚王的话。
2.排练课本剧。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 篇4
一、教材简析
当今世界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和我们息息相关。现代社会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组教材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体会信息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的作用,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初步学会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走进信息世界”分成“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引导学生根据学校、家庭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学生可以从中获得信息的有关知识。开展活动的材料不止于上述这些,学生还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师也可以提供。这是继五年级上册《遨游汉字王国》之后又一次课内外一体的、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学习。目前,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综合性学习的'基础,教学中要进一步使学生熟悉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方式,比如,活动前要制订计划,活动中要发扬合作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活动后要展示和交流成果。每个板块后一些要求认读的字,可以让学生结合阅读认读,并在活动结束时盘点巩固。
这次综合性学习建议开展的活动有:
(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了解信息传递的方式及其变化。
(2)开展调查,了解现在主要是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取信息,认识信息与我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密切关系。
(3)通过讨论或辩论,能够正确使用媒体,辨别信息的良莠,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4)选择感兴趣的话题,搜集和处理相关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及这些变化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
2.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利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
3.初步养成留心信息的好习惯,逐步学会搜集信息、运用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
4.初步学会有目的地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5.认识19个生字。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
2、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能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四、课时安排
1、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6课时
2、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6课时教案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 篇5
1 《草原》教案
教学目标:
一、学会14个生字,会认4个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二、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
三、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养美感。初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一、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体会句中所含的意思。
二、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及表达上的作用。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说说作者写了草原哪些方面的`情况?
三、精读“草原景色”,品味“动情”
第二课时
一、“草原人民的热情”,再品味“动情”
(一)学习“远迎”一节
(二)学习“热情款待”一节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3.4.5自然段,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抓住课文片段进行理解体会。
二、总结感悟
1.依据板书,讲清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借景、借事抒发情感的写作手法。
2.归纳课文整体内容,并指出本课第一大段,写了草原的风光美,第二大段写了草原的人情美,把这两部分联系起来,作者实际上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浓笔重彩、有声有色的草原风情画。
作业设计:
1.跟家长交流学习本课的体会。
2.搜集草原的相关资料。
板书设计:
景色——风光美——动情(写景抒情)
草原{ 人民——人情美——更动情 (写事抒情) } “我”
蒙————情深————汉
2 《丝绸之路》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矗 凹”等七个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丝绸之路”名字的由来及其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的巨大作用。
3.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丝绸之路”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的巨大作用,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初读感知
四、再读感悟
(一)重点研读
(二)分角色感情朗读
(三)展示资料,交流感悟
五、总结回顾
1.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
2.张骞是什么时间出使西域?分别是什么目的?
3.中国有哪些商品及技术传入欧洲?
东西方经济交流之路
丝绸之路 { 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
东西方友谊交流之路
3、《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妖、娆”等1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的困难。
3.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4.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
教学重难点
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展示并齐读阅读要求
四、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接龙读(各读一段)以检查朗读情况。
3.自读思考:
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在文中反复出现说明了什么?
五、再读感悟,小组探究
六、总结回顾
在这样让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面前,为什么还要坚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体现了什么精神?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 篇6
一、课前准备:
课前一周把听到的、看到的事情用一两句话记下来,作为话题。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交流一周的见闻。
1、说说自己一周中看到的、听到的新鲜事。
2、先同桌交流,再选择你认为比较重要的或自己感兴趣的用一、两句话介绍一下。
(二)围绕话题小组交流。
1、讨论:这一周中,大家对什么最感兴趣呢?小组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来说说各自不同的看法。要求是:
(1)把这件事说清楚。
(2)说出你的看法。
(3)认真听别人发言,对他有不同看法提出来。
(4)人人都要发言。
2、展示:评选哪一组说得比较好。(由学生当评委)
制定评选方法:
(1)把事情和自己的观点说清楚。
(2)声音响亮,口齿清楚。
3、评委点评。
(三)集体讨论。
1、你们最感兴趣的话题是什么呢?
2、话题举例:最近,“超级女生”在电视、网络各类媒体中频频出现。许多青少年对此追捧不已,但也有许多人对此不屑一顾。你如何看待“超级女生”现象?
子话题:
(1)喜欢“超级女生”这一节目吗?为什么?(组织自由辩论)
(2)你喜欢“超级女生”中哪个人?为什么?
(3)你会参加类似的活动吗?为什么?
(4)从“超级女生”这个节目中,你想到了什么?
3、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自由讨论。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教学准备:
准备一周的观察日记。
(二)唤起记忆的小船。
1、同学们,一个学期转眼已过,开学时还是春赛料梢,如今已是满目夏花。一百多个日日夜夜中,我们曾经历过多少事情啊!
2、老师声情并茂地回忆自己和学生经历的'小事,以谈话的方式与学生互动。
3、看看自己的日记,回忆一学期来发生过的事情。
4、学生谈自己经历过的事情。
(三)让风扬起船帆。
1、你觉得自己最值得写的是什么?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如何把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清楚,写具体呢?
3、回忆第八单元中印象最深的一段话,说说自己的看法。
4、片段训练: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人或事用简短的语言记录下来。
(四)能量加油站。
1、学生出示自己的片断,展示。
2、读读议议,肯定写得好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见。
(1)小组互相评改。
(2)独立修改。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学生自由创作。
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写下来。
(二)交流评议。
1、展示自己写得比较好的语段。
2、互评互改。
3、学生自己修改习作
4、欣赏佳作。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 篇7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走进祖国西部”为专题组织教学,教材选择了体裁多样、内容丰富的文章,使学生从多个侧面了解西部的建设与发展,了解西部的文化与风情。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走进祖国西部、开发西部、建设西部的情感。《草原》、《白杨》、《丝绸之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叙事与写景相结合,优美的语言文字与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得益彰。
教师在教学本单元内容时,要注意激发学生了解西部,走进西部的兴趣,读懂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积累优美句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写的景物,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文中故事,要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给予学生充分的语言训练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回顾·拓展1”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要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学习方法,并理性的分析总结,不断进行改进。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写作方法,在交流探讨中提高习作水平。在交流中能就自己的某一点体会畅所欲言,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二、单元教学目标
1.本单元的20个生字,会认、会写、会用;能正确认读本单元的27个二类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用自己的话讲述文中故事。
4.体会重点句、段的含义。
5.积累本组课文中的优美句、段,并试着背下来。
6.通过策划一次和远方的小伙伴的手拉手活动,并激发口语交际和写作欲望,进行写作。
7.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文中重点词句的朗读、领悟,体会作者的感情。
2、有意地拓展课程资源,加强学科间的整合。
3、通过策划一次和远方的小伙伴的手拉手活动,并激发口语交际和写作欲望,进行写作。
4、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
四、教学措施及手段:
1、重视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通过读、悟理解课文。
2、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收集有关信息扩展的知识面,增加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3、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继续引导深入生活,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吸收科学知识,努力提高科学素养。
5、在教学中,教者应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一些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
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受到熏陶。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讲人物故事,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交际能力。
2、讲述者要选择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事来讲,要讲得具体生动。听众听时要认真,听后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询问,还可以补充相关情节。
3、运用课文中一些写人的方法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要求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
三、教学难点:
用课文中一些写人的方法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要求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
组织学生开展阅读人物故事的活动。
五、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入。
同学们爱听故事吗?我们今天就来开一个故事会。
(二)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
这次我们讲什么故事呢?在我们的文学作品里,在我们看的电影、电视里,有一些人物形象一直留在我们的脑海里。今天的故事会呢,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些人物故事。看谁讲的故事给大家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听后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询问,还可以补充相关情节。
(三)讲故事。
你印象中最深刻的人物是谁?他的什么故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先自己说给自己听,再在小组内交流。
各小组推举一—二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四)评选故事大王。
评评:谁讲的故事给大家留下的印象深?为什么?
(五)总结:
要想故事讲得生动具体,要注意哪些方面?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七
(一)明确习作要求。
1、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写一个人,这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生齐读作文要求)
2、你身边这么多人,你准备写谁,你为什么要写他,你准备抓住他的哪些品质去写?让我们先交流一下。
(二)学生交流:我准备写谁,我为什么要写他,我准备抓住他的哪些品质去写?
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指名在全班交流。学生边交流边评议。
(三)指导写法。
我们下面讨论如何写这个问题。
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想想写人,一般都抓住他的哪些方面来写?(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等)(教师板书这些词语)
你们的积累这么多的方法,我们该怎么用呢?是不是不管什么文章,这些方法一股脑儿都用上,还是根据文章的内容,选择一些恰当的方法,进行细致的描写?(根据内容,选准方法)。
为了写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你准备用哪种人物描写方法?试着说一说。
学生练习说,评议。
(四)学生自己练习写,写好后,同桌交换修改。
(五)定稿。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 篇9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2.认识本课7个生字,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学习重难点
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学习难点
理解句子:“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课前准备
1.回忆自己童年的`“发现”。
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教师介绍有关胚胎发育的科学知识。
2.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九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猜测一下他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
二、循题读文,理解“发现”
1.自由朗读文章,学习生字,注意“澄”字的发音。
2.默读课文,思考:“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3.反复朗读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在这段话中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4.仔细地读读着几句话,并用自己的话转述。
5.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6.朗读这两句话,比较两句话表达上的不同,体会表达的具体和概括。
三、循果查因,了解过程
1.默读课文,思考:“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
2.根据学习计划,分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计划:
(1)找出有关的句段。
(2)理解有关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句话或一个词语。
(3)在白纸上画出简单的发现流程图。
3.小组汇报,课堂交流。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老师请教,老师给我们解答。
(3)老师的解答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对“九月怀胎”进行思考,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有了伟大的“发现”。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描写“我”的发现的句子。
2.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