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案模板集合八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地理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地理教案 篇1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第2 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欧洲西部是世界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早,目前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欧洲西部各国工业部门齐全,工业中心多;农业不占重要地 位,但生产水平高,种植业和畜牧业结合较好。
2、能力目标:了解欧洲西部是世界上旅游业最繁荣的地区,能分析其原因,熟悉本区的主要旅游资源或旅游景点的分布。
3、教育目标:通过对旅游资源的学习,可以扩展学生严结合增加旅游地理知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欧洲西部各国工业部门齐全,工业中心多;农业不占重要地位,但生产水平高,种植业和畜牧业结合较好。
了解欧洲西部是世界上旅游业最繁荣的地区,能分析其原因,熟悉本区的主要旅游资源或旅游景点的分布
教学难点:
欧洲西部各国工业部门齐全,工业中心多;农业不占重要地位,但生产水平高, 种植业和畜牧业结合较好。
教学方法:
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 学指导法
教学用具:
挂图、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上节课内容。
请同学说说欧洲的地理位置和轮廓、地形。(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二、导入新课:
欧洲西部的各个国家所具有的自然地理特征简单易记,但是欧洲西部在世界上最突出的地位还在于欧洲西部的经济和旅游业。
学生活动:幻灯演示欧洲的特产和风景让学生说说。
三、教授新课:
板书:一、雄厚的经济实力
(对照书54页图简 单介绍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1、欧洲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早的大洲,目前经济发展水平仍 居各大洲首位。
(指导学生读统计图。)
2、欧洲西部各国工业部门齐全。
3、农业不占重要地位,但生产水平高,种植业和畜牧 业结合较好。
(简单介绍,结合幻灯让学生了解)
法国、英国、荷兰、丹麦等国有发达的农牧业
利用书55页阅读材料了解欧洲部分国家的特色产业
瑞士——钟表
瑞典—— 造船、汽车、机 器制造业
丹麦——畜产品“欧洲的牧场 和食品库”
挪威——水产品
荷兰——鲜花(尤其是郁金香)
板书 二、繁荣的旅游业
1、欧洲西部是世界上旅游业最繁荣的地区简单分析其原因,
2、主要旅游资源或旅游景点(通过幻灯让学生欣赏)
挪威——陡峻幽深的峡湾,午夜的太 阳
瑞士——“世界公园”的称号、冰雪皑皑的山峰、世界表都伯尔尼
西班牙——阳光灿烂的'海滩、精彩的斗牛表演
法国——田园风光、“艺术之都”巴黎、埃菲尔铁塔、罗浮宫、巴黎圣母院
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千年古都”罗马、庞贝古城、狂欢节
奥地利——“音乐之都”维也纳
德国——慕尼黑的啤酒节
小结:
总 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作业:
目标检测相关内容。
教学后记:
本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可以通过大量的材料指导学生自学。在 今后的讲述中,可以让学 生自己讲课,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初中地理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把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天气状况作为切入点,诱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对天气状况的描述。接着介绍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要求学生说出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与"气候"是日常接触较多,但有时又不太注意区分的两个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
2.本节核心内容是区别天气和气候;功能和价值:学习了本节课后能阅读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
学情分析
天气是七年级学生认识较深刻的一种自然现象,但是这种认识是停留在感性认识上的,要让学生进一步总结和归纳出天气特点,天气和我们之间的关系,掌握未来天气的信息,更好地为生产和生活服务,建立起对大气的理性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看图讨论培养分析和比较的能力,区分出天气与气候的不同。天气是描述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长时段的大气状况;天气是多变的,气候是相对稳定的。
2、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知道了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后,要求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在认识了常用的天气符号后,要学会收看天气预报,看懂简单的城市天气预报图。
3、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天气预报图和卫星云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看图联系实际培养比较、分析、概括能力。并通过学生播报天气预报,让学生体验做天气预报员的感受,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让学生发现问题、师生探究解决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2、通过记录天气预报(课后观察),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3、通过师生互动,构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区别“天气”与“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
2、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学会收看天气预报。
难点:
1、区别“天气”与“气候”。
2、 记住常用的天气符号
教学过程
一、天气与气候
教师活动:出示图片:让学生判断这些是什么自然现象
学生活动:说出图片中几种天气的概况
引出天气的概念:天气是短时间的阴晴冷热风雨等的大气状况。是指一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可以用阴、晴、冷、热,风力大、小等来描述。
教师活动:举出身边的例子,提问天气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活动:说出天气是多变的,不稳定的。
教师活动:什么是气候,举出实例让学生总结
学生活动:说出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教师活动: 小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列表总结:区别: 天气——短时间、多变;(概念略)
气候——长时间、稳定性(概念略)
联系:两者都是指大气的.状况,气候是对长时间天气的综合
学生活动:练习:下列词语中哪些描述的是天气,哪些是气候?
(风和日丽——天气;四季如春——气候;清明时节雨纷纷——气候; 东边日出西边雨——天气。)
引入:我有个问题想要请教同学们,这个元旦我要到海南去出差,可我为带什么服装犯了愁,哪个同学能帮帮我,给我参谋一下?(生答略)。你去过海南吗?(生答略)。那你怎么知道我需要带单衣去呢?(生答略)。恩,是热带,气候四季炎热。我打算1月1日出发去海南,在去之前,我买好了车票,准备好了必需品,还要关注一下什么?哪个同学能帮帮我?(生答略)。好,我知道了,还要关注天气预报。那么,天气是怎样预测出来的呢?
二、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
教师活动:展示卫星云图。
讲解:气象卫星从太空不同的位置对地球表面进行拍摄,大量的观测数据通过卫星传回地面工作站,通过计算机处理,再合成精美的云图照片。
1、一道风尾为 2 级
2、一个风旗为 8 级
学生活动:判断出图片中的符号分别代表风的方向和级数。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让学生一天气预报员的身份来预报天气。
(可先给学生放一段天气预报的视屏)
生活动:讲解全国各大城市的天气预报。(注意在预报过程中要按纬度从高到低的顺序以及天气变化怎样表达等)
教师活动: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一谈学习的收获。
提问:卫星云图照片中,我们看到有些地方呈白色,有些地方呈绿色,而另一些地方却呈蓝色等等。那么这些颜色都有些什么含义呢?
学生活动:试回答出卫星云图上不同颜色的含义。
小结:白色:代表云雨区,白色程度越浓,代表降水量越大。
绿色:代表陆地,有绿色的地区,说明该地区晴。
蓝色:代表的是海洋。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让学生知道气象站是怎样分析和预测天气的
引入:我们在收看天气预报时常常看到天气预报图上有很多的符号,这些符号代表什么意思?出示图片,请学生速记常用的天气符号。
学生活动:把全班分为四组以竞赛形式回答出常用天气符号的意义。并能把天气中的变化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师活动:表示风的符号比较特殊,不仅有大小,还有方位。讲解风的表示方法。
风向:指风吹来的方向。
画有风尾或者风旗的一方即为风向
提问:卫星云图照片中,我们看到有些地方呈白色,有些地方呈绿色,而另一些地方却呈蓝色等等。那么这些颜色都有些什么含义呢?
学生活动:试回答出卫星云图上不同颜色的含义。
小结:白色:代表云雨区,白色程度越浓,代表降水量越大。
绿色:代表陆地,有绿色的地区,说明该地区晴。
蓝色:代表的是海洋。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让学生知道气象站是怎样分析和预测天气的
引入:我们在收看天气预报时常常看到天气预报图上有很多的符号,这些符号代表什么意思?出示图片,请学生速记常用的天气符号。
学生活动:把全班分为四组以竞赛形式回答出常用天气符号的意义。并能把天气中的变化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师活动:表示风的符号比较特殊,不仅有大小,还有方位。讲解风的表示方法。
风向:指风吹来的方向。
画有风尾或者风旗的一方即为风向
风级的表示方法:
1、一道风尾为 2 级
2、一个风旗为 8 级
学生活动:判断出图片中的符号分别代表风的方向和级数。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让学生一天气预报员的身份来预报天气。
(可先给学生放一段天气预报的视屏)
生活动:讲解全国各大城市的天气预报。(注意在预报过程中要按纬度从高到低的顺序以及天气变化怎样表达等)
教师活动:
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一谈学习的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一谈学习的收获。
初中地理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大致了解我国农业结构。
2、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3、培养学生利用图片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建设祖国、建设家乡的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
【授课类型】新授
【教学重点】科技兴农
【教学难点】调整农业结构,走农业产业化之路
【教 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前面两节的学习,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我国农业生产各部门目前的状况。这节课,我们把我国农业的整体情况作一个总结。要讲发展,首先要知道基础,要了解我国的农业是在一个什么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的农业很落后,广大农民辛辛苦苦劳动一年,仍然是吃不饱,穿不暖。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农业得到了巨大发展,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更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提问)谁能说说我国农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都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就?
启发学生讨论我国农业方面的成就。
(讲述)首先要逐步的吃饱穿暖,那就要大力地提高主要农产品的产量。
(课件展示)1999年我国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的位次表、中国粮食总产量的增长、中国农林牧渔业产值的增长图
随着人们的吃饱穿暖,人们还要吃好穿好,这就要不断地丰富农作物的品种。
(提问)请大家说一说你知道的农产品,以及农产品的种类在冬季和夏季有什么不同?能大概说一说为什么吗?
(讨论)我们都知道,新中国成立以来,耕地的数量几乎没有增加,而人口增加的很快,农业生产不仅基本解决了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而且正在向小康水平迈进,一些经济发达的农村已达到富裕水平,这是怎么回事?
(回答):农业生产条件大大改善。
综上所述,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并且已基本摆脱了贫困,这不能不说是举世公认的奇迹。
(课件展示)请学生欣赏农业机械化的录像,加深对中国农业巨大成就的印象。
(讲述)我国农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业生产开始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也就是说,还没有实现现代化;这有许多的因素影响,其中最关键的是: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地资源,而我国的土地资源已十分有限,而且,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镇发展,工矿业、交通、水利等各项事业都还要继续占用一部分农业用地。因此,今后我国的农业用地不仅不能增加,还可能减少。
(课件展示)图片:中国人均耕地和人均粮食产量的增长。
指导学生分析:我国农业想通过扩大耕地面积来发展,是不可能的。
(提问)我国农业今后应如何发展?
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意见。
谁愿意为政府出谋划策?
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学生得出:积极调整农业结构。
(讲述)什么叫做农业结构呢?我们把不同部门在农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关系叫做农业结构。
(课件展示)我国农业产值构成图。
图中所示,我国农业各部门中,种植业占主导地位,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畜牧业只占27%,这与世界发达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的状况差异很大。再看林业和渔业(让学生读出所占的比例),它们所占的比例太小了。而林业和渔业与我们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
许多畜、林、水产品的营养价值很高,作为商品的经济价值也很高,这可以使从事这方面生产的农民脱贫致富,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讲述)请大家阅读教材中的“广西宜州市杨家屯农民调整农业结构见成效”。
(讲述)从我国农业产值构成图中可以看出,林业和渔业所占比例太小,显然是不合理的,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 (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
(提问)大家想的办法很好,但如何保证既能提高种植业单位面积产量,又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请学生思考回答(科技兴农)。
(提问)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农业会产生哪些深刻的影响呢?
(课件展示)农业机械化、喷灌、农业机器人、大棚种植等的图片及录像
请学生阅读“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的阅读材料
(讲述)科技兴农的结果,加快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讲述)农业现代化,不只是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只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方面,农业现代化是指从育种到农产品推向市场,从生产到组织、管理的全面现代化。到现在为止,我国农村的大部分地区,仍在采用以手工作业为主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离农业的现代化还相去甚远。
(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当地农业生产使用了哪些农具?其中有哪些是现代农业机械?(除了农具外,其他如育秧、灌溉方式、管理方法等都可以讨论)。
(讲述)所以,要进一步发展我国农业,就必须加快各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讲述)目前,我国农村的大部分地区仍采用个体分散的经营模式,不能够适应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发展趋势,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提问)阅读教材中的材料“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我国要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好了,我们下面小结一下,我国农业发展在哪些方面有较大的潜力?
请学生小结。
(提问)同学们,我们想出这么多办法,按着这些办法发展,今后我国农业会怎么样呢?
请学生畅想。
(讲述)在耕地有可能减少、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我国抓紧了粮食生产,以保证人民最基本的粮食需要,同时积极开展多种经营,以满足人民多方面的需求,各种农产品要力争高产、优质、高效,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这个过程中,农业逐步现代化了,农村会有许多的劳动力富余出来,这怎么办呢?我们也想想办法吧。
请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概括。
(讲述)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超过1.5亿人。现在他们主要有两个出路:涌向城市,成为流动人口;这会产生许多问题。再者,近年来,我国农村乡镇企业的飞速发展以及农村社会化服务的兴起,使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有可能转移到乡镇企业和服务行业。这样,使农村剩余劳动力找到就业出路,也使农村的工业、商业、交通、建筑、文化教育事业得到发展,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已同附近城市没有什么区别,生活条件甚至比附近城市居民还好。
(阅读)请学生阅读教材最后的选学部分内容。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发展的成就、存在问题和开发的潜力所在,明确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将来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
下面,我们在我国农村现代化蓬勃发展当中结束这节课。
(课件展示)请学生欣赏图华西村的图片,同时教师讲解华西村的发展。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农业的发展
一、农业发展成就
二、积极调整农业结构
1.农业结构的概念
2.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
三、科技兴农
四、走农业产业化之路
五、农业发展前景
教后记:
本节课是对我国农业发展的总结,并概括了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课堂传授中较好把握了这一关键点,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做了较好的处理,整个设计体现了以下特点:(1)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分析透彻。(2)教法得当,灵活多样。教案根据本节教材特点,采用启发、复习、归纳、延伸等多种方法,自始至终以教师启发贯穿全过程,引导学生动脑、动口,主动参与教学。(2)将多媒体有机地溶于课堂教学,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初中地理教案 篇4
微格教学教案(10分钟)
设计者:郭倩教学对象:高一学生科目:地理课题:地球自转与公转主要的教学技能:演示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方向、周期、速度、轨道灯方面的规律和特点;了
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导致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能够读懂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各种示意图,
会画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方向,能够利用自转和公转相关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认识到一切物质处于运动状态,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和特点;黄赤交角的形成,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空间概念的建立教学过程:
初中地理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东南半岛与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河流特征、气候特征。
2.通过阅读地图,能够从图中获取相应地理信息,提升识图、析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
3.形成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山河分布特点和气候特点。
难点:山河分布及气候特点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歌曲导入法。给学生播放李谷一先生的《赠缅甸友人》,引导学生注意听其中的歌词: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提问学生:这里的江水是指的哪一条江?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导入到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地理位置与国家
【教师活动】出示世界地图和东南亚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点拨识图技巧。
【提问】你们能从图中找出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吗?并试着说一说他们的地理位置特点?
【学生回答】连两大洲,通两大洋,类似于一个十字路口。
【教师总结】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十字路口”。大致位于23.5°N与10°S之间。
【教师活动】出示世界行政区划图,引导学生找出东南亚地区的主要国家有哪些?哪些与我国接壤?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东南亚包含的国家主要由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等11个国家,其中与我国接壤的有老挝、缅甸、越南。
2.自然地理特征
【教师活动】出示中南半岛的地形图,引导学生结合教材观察。
【提问】中南半岛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与之相关的河流呢?
【学生回答】山河相间,地势北高南低。河流由北向南延伸。
【教师总结】中南半岛的地势大致北高南低。北部的地势高峻,与中国山水相连,高山和大河由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表形态。河流上游湍急,流速快,水力资源丰富,下游水流平缓。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出示中南半岛的年气温和降水分布图。
【提问】中南半岛的气候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中南半岛大部分为热带季风气候,有旱雨两季。每年的6—10月盛行西南风,为雨季;每年的11—次年5月盛行东北风,为旱季。
【教师活动】展示马来群岛的分层设色地形图,马来群岛的'年气温和降水分布图。
【提问】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河流特征、气候特征分别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马来群岛岛屿众多,其中大多数岛屿地势崎岖,山岭很多,平原较少,河流湍急。赤道横穿马来群岛中部,群岛大部分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拓展延伸】
【提问】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如此这般的自然地理特征对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呢?
【学生回答】人口大多分布在平原地区。
【教师总结】人口集中分布在大河的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地带,而山区和岛屿则人口稀少。水热条件好,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分享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作业:对比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地理特征,并完成下表:
四、板书设计
中公讲师解析
初中地理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知道地平面上的八个基本方向,并且学会在不同类型的地图中判断方向的不同方法。
(2)了解图例和注记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在地图上判断方向,能在野外辨别方向;会绘制教室平面图和校园图。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所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在不同类型的地图中判断方向的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
在经纬网地图和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断方向。
二、教学过程:
三、教学时间:三课时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讲演法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学生打开绘图本,标注当天的日期,依惯例写出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昼夜长短的情况。
2.问上课的此时我们看太阳是往哪个方向看?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提问】养成记地理日记的习惯;复习旧知,从生活中引出今天的课题。
过渡:
在陌生的地方(野外)怎样判断方向?学生交流
我们今天主要来研究地图上的方向。
【学习目的】体验生活中的地理。
新授:
(一)一般地图的方向判断
你会在地图上判断方向吗?你会判断不同地点的相对方向吗?教师板图。
学生说明判断方向的步骤和关键点。
【设计】1.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判断方向的方法。2.一般地图方向的判读对学生来说最大的难点是“参照点”问题,所以,讲清楚参照点是关键。
(二)有指向标地图的方向判断
1.所有地图的方向都可以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吗?(展示学生中秋节搜集的门票地图,用箭头标注了北方。)
2.为什么有的地图要标注指向标。
3.怎样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断方向?
学生同桌交流、回答。
4.通过学生总结。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判断指向标地图方向的方法。
(三)经纬网地图的方向判断
1.还记得经线和纬线指示的方向吗?(经纬仪教具展示不同角度看经线纬线的`指示方向)
2.怎样在画有经纬线的图上判断方向呢?板图展示。(复习旧知,期待做错的同学说出或画出自己的想法)
4.学生练题
学生回答。学生板图画方向。
【设计目的】1.经纬线地图方向的判读是难点,尤其是两极地区的地图判读,毕竟,对于七年级的小孩子来说,空间想象力是很有限的,教具的适当运用,可以化难为易,直观、生动的展示难点内容。2.鼓励学生说出错误答案,对他和其他同学都有好处,老师能从中发现问题所在,使教学更有针对性。3.编题可锻炼学生从教师的角度思考问题,是知识和能力的提升。
(四)小结
生活中有这样一句话:“找不到北了。”来说明找不到方向、摸不清头绪、不知怎么做等等。这句话对你今天学习方向有没有启发呢?
初中地理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利用地图描述日本的地形、地貌特点,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图文资料,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树立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日本自然环境和人文经济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求知欲,增强安全防震意识,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日本的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难点: 火山的形成原因和利弊分析。
三、教学方法
读图(资料)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
地理填充图册、地图册、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讲述时事政治,对于我国的钓鱼的岛问题一直争执不休,大做文章的国家是哪个?并强调钓鱼的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这节课就让我们抛开爱恨,用地理的视角充分认识这个复杂的国家。
过渡:我们应从哪些方面认识日本呢?请大家打开课本快速浏览教材。
(二)探究新知新课教学
【提问】看看教材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日本的?引导学生归结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经济两个方面。这是认识一个国家的基本方向。
【环节一】认识日本的自然环境。
活动一:出示日本在世界的'位置图和日本地形图,设置任务让学生找出日本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领土组成、地形特征。
活动二:日本的位置和组成对自然环境会有什么影响呢?让学生同桌之间相互配合完成内容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日本轮廓和城市分布特点以及原因。
活动四:播放视频和图像资料了解日本人都有哪些生活习俗。继续认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环节二】认识日本的火山地震状况。出示火山地震带分布图,让学生思考: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提问2:是不是火山地震只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呢?引发学生思考。进一步引导学生看课本资料。
【小组讨论】1.探讨火山地震的利弊: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5图文资料分析总结火山地震的利弊。2.展示日本安全防震资料。日本是如何防震减灾的?我国也是多地震的国家,我们应向日本学习哪些防震减灾知识?
(三)巩固提高
要求完成《地理填充图册》相关内容;看图思考:日本的自然环境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四)小结作业
通过提问的方式回顾本节课内容。并说明作业任务:自然环境决定了经济文化的发展。日本的经济状况怎样?请大家课下做一个调查。带着以下问题你们家有哪些日本产品?商店里有哪些日本产品?与同类产品相比,在价格和功能上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感想?全班分为四个小组归类做个统计图表。
六、板书设计
第七章 第一节:日本
一、地理位置
1.海陆位置——太平洋西北部 2. 大洲位置——亚洲东部
二、地形特点
1. 岛国——四大岛为主体
2.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海港
3. 山地地形为主 ---多火山、地震 日本多火山的利与弊
初中地理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①通过对海陆变迁及大陆分离的若干证据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感知、分析、归纳、表达等认知能力;
②通过对相连证据的找寻方向的探究,提高学生研究手段的科学性、指向性,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③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提高学生对探究事物本质的科研兴趣;通过魏格纳的故事,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利用大陆漂移假说解释一些现象。
难点:寻找大陆源移的证据。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 海陆是变迁的.
导入:歌曲<东方之珠>引出“沧海桑田”这个成语。
提问:“沧海桑田”是什么意思?
生: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师:其实它的原意就是指海陆的变迁。其实古人早就觉察到海陆是变迁的,因而在我国就有了“沧海桑田”的成语。
二、海陆变迁的方式
师:海陆变迁的原因是什么呢?出示海陆变迁的动态/Soft/Index.html>课件。(可以出示喜马拉雅山、我国东部海底、荷兰围海造田图片。)
活动:(观察、分析、讨论)
提示:
1)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2)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是状况?
3)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为什么在不断扩大?
(总结)生:变迁方式有三种:
1.地壳变动;
2.海平面升降;
3.人类活动。
师:海陆是变迁的,七大洲四大洋是否就是固定不变的呢?20世纪地理科学史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机会总是垂青善于观察、思考的人。正像牛顿坐在树下看到苹果落下建立了自由落体运动定律一样,这一次是一个躺在病床上的气象学家解决了这个问题。
下面我们来阅读一下《偶然的发现,伟大的假说》。
生:阅读。(最好出示资料片)
三、魏格纳创立大陆漂移假说过程
师:魏格纳发现非洲大陆、美洲大陆轮廓吻合后能不能直接提出它们原先是连在一起的?为什么?同学们都学过剪纸能否用这种剪纸的办法证明一下你的观点。
生:讨论,用剪刀、白纸活动。
师:巡视,指导。
师:谁能把你们讨论的方法演示一下呢?
生:上前演示。
师:结合学生演示评价。事实表明不能看到轮廓吻合就主观认为二者是连接在一起的。咱们同学做事也是一样,要注意认真求证,不能想当然。谁来介绍一个魏格纳寻找证据的过程?
生:(简单介绍)魏格纳最终为科学而献身。
师:从魏格纳发现并创立大陆漂移假说的过程,你能得到什么启发呢?
生:认真观察,大胆质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
四、大陆漂移假说观点
师:魏格纳用生命的代价换来了大陆漂移假说的建立,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大陆漂移假说。(出示大陆漂移课件)它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生:两亿年前,各大洲是连在一起的,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才分裂为几块,(南北美洲向西漂移,非洲向北漂移,大洋洲向东北漂移,南极洲向南漂移。)缓慢漂移逐渐形成今天的布局。
【初中地理教案】相关文章:
初中地理教案04-24
地理初中教案05-13
初中地理的教案06-11
初中地理教案11-07
初中地理教案06-07
初中地理教案【推荐】01-08
【荐】初中地理教案01-10
【热门】初中地理教案01-09
【精】初中地理教案12-26
初中地理教案【精】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