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生物教案>八年级生物教案>八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时间:2022-08-22 13:49:44 八年级生物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八年级生物教案合集十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八年级生物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八年级生物教案合集十篇

八年级生物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概述人体免疫的概念和作用。

  2、举例说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描述计划免疫,列举计划免疫的实例,认同计划免疫的意义。。

  重难点重点:

  1、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2、计划免疫的意义。

  难点:

  特异性免疫和免疫的概念。

  教法讲授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主要环节)

  集体备课个性展示

  导入流感期间为什么有的同学容易被传染,而有的'不易被传染?这与什么有关?------人体的免疫功能

  自主学习

  提出疑问1、P102分析与讨论中图中所示的人体结构在防御病原体入侵时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2、什么是非特异性免疫?包括哪两大部分?

  3、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4、什么是抗体?什么是抗原?两者的关系是什么?

  合作

  探究

  点拨

  解疑上个学期我们好多同学都患过水痘,那这部分同学以后就不再得了。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03-104,思考一下问题。

  (1)为什么患过水痘的人能抵抗水痘病毒的再次侵袭?

  (2)患过水痘的同学对腮腺炎有同样的抵抗力吗?

  (3)人体的免疫器官及免疫细胞的组成及作用是什么

  练习达标1、凡是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做

  A病原体B病毒C抗原D病菌

  2、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A红细胞B淋巴细胞C吞噬细胞D血小板

  3、烧伤病人常用自身皮肤进行植皮治疗,不植入外来皮肤是因为

  A、神经血管不易接通B、外来皮肤相当于抗原

  C、外来皮肤含菌量大D、会产生免疫反应

  4、将他人的器官移植到患者体内,一般不宜成活,这种免疫属于免疫。从现代免疫的概念看,移植的器官相当于。

  拓展提升根据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研究牲口炭疽病的实验,回答:

  (1)实验中甲组绵羊在第二次注射后没有发病,这一现象属于免疫,其原理是。

  (2)甲组绵羊第一次注射的是毒性较弱的炭疽病病原体,它进入羊体作为起作用,使体内产生的具有免疫力的物质,其化学成分是。

  (3)乙组绵羊在实验中起的作用是。

  作业设计A、什么是计划免疫?

  B、你打过预防针吗?举三个例子。

  C、什么是非特异性免疫?包括哪两大部分?

八年级生物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植物的无性生殖

  2、列举一些常见的无性生殖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或小组讨论活动来获得结论,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花的观察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概述植物有性生殖和植物无性生殖 难点:概述植物无性生殖,尝试植物的扦插

  三、教学用具

  桃花模型 小黑板 多媒体课件 挂图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由白居易的诗句“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这是动物的一种什么行为?引入课题

  2、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二)自主学习

  出示自学提纲(学生自学。利用圈点批画记思等形式进行自学,教师巡回指导,为讲解打下基础)

  1、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最基本的环节是生物通过和,世代相续,生生不息。

  2、被子植物繁殖后代一般是由果实中的完成的。

  3、种子中的胚,是由结合成受精卵而发育来的,这种由 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就属于。

  4、椒草用生殖,马铃薯用生殖等,都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

  5、植物的生殖方式主要有生殖和生殖。

  6、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主要区别是 。

  7、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经常利用植物的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常见的方式有和等。

  8、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 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分为 和。例如:苹果、梨、桃等许多果树都是利用来繁育优良品种的。接上去的部分叫做,被接的植物体叫做。

  9、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最基本的环节是生物通过生殖和发育,世代相续,生生不息。 生物界有哪些不同的生殖和发育方式? 让学生思考并进行回答, 教师进行补充; 课件展示:被子植物传粉、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2、什么为“有性生殖”? 让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并填写书本p2页的框图。 教师进行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并回答:(种子中的胚,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 卵而发育来的,这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就属于有性生殖。)

  3、除此之外,植物还有其它生殖方式吗? 先让学生进行举例自由发言 教师进行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并回答

  4、下面我们再来看“椒草的叶片长成新植株”和“马铃薯的块茎发芽生根”的幻灯片

  5、 通过观察这两个幻灯片,大家可以思考(让学生小组进行讨论)

  ① 这些植物的.生殖方式有什么共性?这种生殖方式又叫什么?

  ② 植物的生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对植物来说有什么意义?

  ③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总结。

  6、现在我们知道植物有两种生殖方式,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对植 物来说各有什么益处?(让学生进行了解)

  ① 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更大的生活力和变异性,更能适应变化的环境(恶劣环境)。

  ② 无性生殖的繁殖速度快,后代性状较为一致。所以短期内可获得大量性状一致的植株。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常利用植物的无性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

  7、课堂小结

  (1)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疑惑

  (2)试画本节的知识结构图。

  (3)学习了本节知识你准备有哪些创造和发明。 六、课后反思(优点、不足、改进与设想)

八年级生物教案 篇3

  一、微生物的概念

  微生物包括 、 、 和 。

  二、细菌

  1.结构:单细胞的原核生物

  (1)基本结构:控制着细菌主要遗传性状的DNA位于 ,控制着细菌的抗药性、固氮、抗生素生成等性状的基因位于 。

  (2)特殊结构:有些细菌具有.....

  2.繁殖:细菌主要以 方式进行繁殖。

  3.菌落:

  每种细菌在一定条件下所形成的 ,可以作为 鉴定的重要依据。

  三、放线菌

  1.形态结构:单细胞的原核生物

  2.繁殖:主要进行生殖。

  四、病毒

  1.结构:(1)基本结构:主要由和两部分构成,两者合称为。决定病毒抗原特异性等功能的是,控制病毒的一切性状的物质是 。

  (2)特殊结构:流感病毒的核衣壳外面,还有一层 ,止面生有 。

  2.增殖:过程包括① →② →③ →④ →⑤

  题例领悟

  图为病毒的结构,请回答:

  ⑴ 组成3的基本单位是 ,其化学成分是 。

  ⑵ 若此病毒为噬菌体,结构中不应有的是:[ ] 和[ ] ;当它侵染细菌时,只有进入细菌体内。

  ⑶ 若此病毒为流感病毒,当它侵入人体后,就成为,人体的细胞将消灭它。

  ⑷ 病毒在基因工程中可用作,但这时的病毒的[ ] 应该含有基因;在细胞工程中可用作,这时则利用了病毒的。

  ⑸ 当病毒的[ ] 用32P标记时,在分子遗传学上可用于证明 。

  答案:⑴衣壳粒 蛋白质 ⑵2囊膜 1刺突 核酸 ⑶抗原 免疫 ⑷运载体 4核酸 标记 融合诱导剂 侵染细菌的特性 ⑸4DNA DNA是遗传物质

  自我评价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微生物的是

  A.蓝藻和蘑菇 B.葫芦藓和铁线蕨

  C.噬菌体和黄曲霉 D.放线菌和变形虫

  2.谷氨酸棒状杆菌异化作用方式是需氧型,它的有氧呼吸的酶主要存在于

  A.线粒体 B.核糖体 C.细胞质基质 D.内质网

  3.下列不属于细菌的基本结构是

  A.鞭毛 B.核糖体 C.质粒 D.细胞壁

  4.有关放线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分枝状菌丝构成,与霉菌完全相同

  B.与细菌相同,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

  C.通过有丝分裂产生孢子,形成新个体,因此属于无性生殖

  D.主要生活在动植物的细胞中可致病

  5.病毒的主要结构是

  A.核酸 B.衣壳

  C.囊膜 D.核衣壳

  6.病毒之所以是生物的根本原因是

  A.能进行新陈代谢 B.能进行繁殖

  C.能感染细胞 D.能产生可遗传变异

  7.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合成子代噬菌体蛋白质需要的模板和原料分别是

  A.噬菌体的DNA,噬菌体的氨基酸 B.细菌的DNA,细菌体内的氨基酸

  C.噬菌体的DNA,细菌体内的氨基酸 D.细菌的DNA,噬菌体内的氨基酸

  二、非选择题

  8.图为艾滋病病毒(HIV)侵染人体淋巴细胞及其繁殖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说明:(提示:HIV是一种球形病毒,外有蛋白质外壳,内有RNA)

  ⑴艾滋病毒的遗传信息储存在它的 分子中

  ⑵图中4至5的过程在遗传学上称为 ;为保证遗传信息的准确传递,此过程必须严格遵循 原则进行,并需在 酶的参与下才能完成。

  ⑶若7的碱基比例为:A占20%,U占40%,C占30%,G占10%,则6的碱基比例为 。

  ⑷请你根据病毒的特征,设计一种方法,以检验9(子代病毒)是否继承了1(亲代病毒)的主要性状:

  自我评价答案

  1B 2C 3A 4B 5D 6B 7C

  8 ⑴RNA;⑵逆转录、碱基互补配对、逆转录酶;⑶A30%:T30%:C20%:G20%;⑷子代病毒是否具有侵染性。

八年级生物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人体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的知识。

  2.初步理解抗原和抗体的概念及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之间的关系。

  3.理解免疫的概念,区别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

  4.用免疫的知识解释一些人体的现象。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举一反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免疫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确立“对传染病积极预防”的思想。

  重点

  1.人体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

  2.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及其区别。

  难点1.人体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

  2.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及其区别。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一、人体的三道防线

  二、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1.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人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2.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教学过程

  [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当流感或乙脑等传染病流行时,为了大家的健康,家长会采取一项措施,就是带领你们去——

  学生:打预防针。

  教师:对,那么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要打预防针呢?

  学生:因为不打预防针的人往往会患病,而打过预防针的人会安然无恙。

  教师:对,这一现象就涉及到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免疫与计划免疫的内容,学习过这一节之后,我们就会清楚其中的奥秘了。

  板书: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分析资料,引出重点]

  教师:我们知道,人体的表面覆盖着一层——

  学生:皮肤。

  教师:那么皮肤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作用?

  学生:保护身体内部结构、调节体温……

  教师:除了同学们刚才提到的,皮肤以及黏膜还有另外一项重要的功能。下面,先听老师讲一件事:曾经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一种能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清洁皮肤上,2小时后再检查,这时发现这些病菌的数量——

  学生:增加了?

  教师:不,情况恰恰与同学们预料的不一样,那些病菌非但没有增加,90%以上的反而被我们的皮肤消灭了。

  学生:没想到我们的皮肤这么厉害。

  教师:那么请大家想一想,究竟我们的皮肤还具有什么功能呢?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会很快死亡呢?

  学生:说明皮肤具有杀灭病菌的功能,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被皮肤的分泌物杀死了。

  教师:对,我们的皮肤和黏膜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所以皮肤和黏膜组成了我们人体防御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

  板书:

  一、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

  学生:老师,既然有第一道防线,也就是说还有第二道或者还有第三道。

  教师:的确是这样,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而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板书: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学生:老师,这些知识可真难记。

  教师:实际上,上述两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的作用,所以我们把这两道防线叫做非特异性免疫或先天性免疫。

  学生:老师刚才说人体有三道防线,那第三道防线是什么呢?

  教师:接下来我就来说第三道防线。

  板书: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教师:同学们知道了抗原和抗体之间的关系,那么请大家根据上述知识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出过水痘的人就不会再出水痘了呢?

  学生:水痘病毒侵入人体后,人体内的淋巴细胞在水痘病毒的刺激下产生抵抗水痘病毒的`抗体,等人病好之后,抗体还存留在人体内,这个人以后就不会再出水痘了。

  教师:回答得很好。人类正是在了解了自身免疫的抗原和抗体的这种现象后,通过接种疫苗的方法,使人体在不受有害病菌侵害的条件下,体内提前产生抵御某种病原体的抗体,从而避免了许多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利用种牛痘的方法来预防天花就是人类利用这种方法与疾病作斗争的一个成功的例子。那么你们还知道哪些传染病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的呢?

  学生:流感、麻疹、肝炎、脊髓灰质炎……

  教师:同学们提到的疾病人类现在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实现预防的目的了。也就是说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其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对比我们前面所学的非特异性免疫和先天性免疫的概念,可以把第三道防线称之为——

  学生:特异性免疫和后天性免疫。

  板书:

  二、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1.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人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2.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课堂小结,巩固练习,结束新课]

  [巩固练习]

八年级生物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理解变态发育的含义。

  3.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4.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来源:ZXXK]

  重点难点:

  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2.理解变态发育的含义

  教具教法:

  课件、挂图;观察法,讨论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一、两栖动物的生殖

  师:“稻花乡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两句诗都是描写了蛙的叫声,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一般在什么季节可以听到蛙叫?青蛙一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生:春末夏初青蛙叫得很厉害。青蛙一般生活在有水的地方,池塘里、小河旁。

  师:说的很对。那么青蛙为什么会鸣叫呢?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歌喉还是有其他原因?是不是所有的青蛙都会鸣叫呢?

  生:我想青蛙唱歌和孔雀开屏差不多,都是为了吸引雌性。

  生:只有雄蛙才会唱歌。

  师:回答得非常好,看来平时大家的观察很仔细。雄蛙的口角两边或一边有鸣囊,一到繁殖季节,它们便卖弄自己的歌喉,吸引雌蛙。雌蛙以鸣叫声来选择雄蛙。所以说青蛙的鸣叫是和生殖有关的一种现象。那么,除了鸣叫之外,青蛙在繁殖季节还有那些现象呢?

  生:有时在水里面会看到一只青蛙爬在另一只蛙背上。

  生:它们还紧紧的抱在一块儿。

  师: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这就叫“抱对”。抱对后,雌蛙排出卵细胞,雄蛙释放出精子,雌雄生殖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那么,大家思考一下“抱对”有什么意义呢?

  生:雌雄蛙紧紧的抱在一块儿,可以使卵细胞和精子更好的结合形成受精卵。[来源:]

  师:说得很对。大家见过这种受精卵吗?它是什么样子的?上下两面颜色一样吗?

  生:见过,而且是很多粘在一块儿,一团团的。

  生:它上面的颜色深些。

  师:很对。上面的颜色深有什么好处呢?对,主要是为了吸收光,利于本身的发育。大家通过学习蛙的生殖活动,想一下青蛙的.生殖有什么特点?必须在水里进行吗?

  生:青蛙是体外受精。

  生:雌雄异体,并且生殖活动离不开水。

  师:非常正确。青蛙的生殖特点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

  二、两栖动物的发育

  师:大家还记得“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吗?下面请同学把这个故事讲一下。大家在听的同时思考为什么小蝌蚪总是找不到自己的妈妈?[来源:ZXXK]

  (学生讲《小蝌蚪找妈妈》)

  师:为什么小蝌蚪找不到自己的妈妈呢?

  生:它总是按照自己的样子找。

  生:小蝌蚪不知道自己和妈妈长的差别太大,因为一般动物孩子和父母都长的差不多。

  师:蝌蚪和青蛙有哪些主要区别呢?

  生:蝌蚪像鱼,有尾巴,青蛙没有。

  生:蝌蚪没有四肢,青蛙有。

  生:生活环境也不一样,青蛙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蝌蚪只能生活在水里。

  师:大家看课本P48彩图思考青蛙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几个时期呢?

  (学生思考、回答)

  生: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生:受精卵--蝌蚪--有后肢的蝌蚪--幼蛙--成蛙

  师:大家看那组同学更正确呢?

  生:第一组。

  师:很好。像青蛙这样,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上有明显区别的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大家知道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那么谁可以确切的说一下什么样的动物是两栖动物呢?

  (学生思考、讨论)

  生:像青蛙那样,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两栖动物。

  师:很好。那么大家知道有哪些动物是两栖动物呢?[来源:]

  生:蟾蜍也是。

  师:很好,其实还有很多,像:大鲵,也叫娃娃鱼,还有蝾螈等等都是。我们学习了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那么大家总结一下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有什么共同点呢?

  生: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师:很好。大家通过学习知道青蛙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那么水环境的好坏对青蛙有很大的影响。青蛙是我们人类的朋友,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保护青蛙呢?

  生:保护水资源,使青蛙可以更好的生活。

  生:爱护青蛙,不乱捕杀它们。

  师:说的很好。那么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爱护我们宝贵的水资源,来保护青蛙吧!

  测试题:课后练习

八年级生物教案 篇6

  一、预习提示

  1、家居环境给人们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2、你认为改善家居环境有哪些措施和办法?

  二、教学目标

  1、家居环境状况调查。

  2、改善家居环境,维护人体健康。

  三、重难点

  教学重点:家居环境状况调查。

  教学难点:改善家居环境,维护人体健康。

  四、教学过程

  1、引出本节课内容。据调查,儿童白血病患者的家庭中,有不少在半年之内进行过装修。装修材料中的一些有害物质,是导致近年来儿童某些疾病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你的家庭家居环境如何呢?

  2、学生活动

  ①评价家居环境质量,

  ②提出改善家居环境的措施或建议。

  3、学生讨论

  ①家居环境给人们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②你认为改善家居环境有哪些措施和办法?

  4、教师播放多媒体资源以及一些家庭装修的图画,引导学生指出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5、教师向学生列举一些家庭装修污染带来的害处例子。

  6、学生很据自己的生活常识指出家居环境污染的源头。

  7、教师向学生普及一些知识。

  ①居室卫生标准五大原则

  居室日照、居室采光、室内净高、微小气候、空气清洁度。

  ②室内环境污染的多种表现

  起床综合症、心动过速综合症、类烟民综合症、幼童综合症、群发性皮肤病综合症、不孕综合症、植物枯萎综合症、宠物死亡综合症等。

  8、教师根据以上例子,举出相应的事实作为例证。并提醒学生观察一下自己家里的家居环境是否安全。

  9、根据教师提出各种安全隐患,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如何给自己一个安全洁净的.家?

  10、教师引出室内绿化这一概念,让学生讨论室内绿化有哪些可行的办法。

  11、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状况进行适当的补充,并指出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适合放于室内进行空气质量改善的。

  12、教师给出一些植物图片,学生回答适于放置在室内进行空气净化的植物种类。

  13、教师向学生介绍52种致癌的植物并提醒学生不可随意向家中购置这些植物。

八年级生物教案 篇7

  课前检测:

  1.昆虫的生殖方式属于 ,发育是

  2.有些昆虫如蚕的发育经过 、 、 、 四个时期, 这种发育过程被称为 发育。

  3.蝗虫的发育过程经过 、 、 三个时期,属于 变态发育。

  4、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 中,用 呼吸;成体生活在 ,也可以生活在水中,用 呼吸,兼用 辅助呼吸。两栖动物常见的有青蛙、蟾蜍、大鲵和蝾螈。

  教学目标:

  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重点难点:两栖动物盛衰的原因

  教学设计:

  一、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1、生殖:有性生殖

  雄蛙有鸣囊,有婚垫,雄蛙的鸣叫是为了吸引异性,雌雄蛙抱对使受精更加容易。

  2、发育: 变态发育

  青蛙为雌雄异体,体外受精,受精卵在水中发育成蝌蚪,蝌蚪外形和内部结构都很想鱼,用鳃呼吸,所以青蛙为变态发育。

  卵 蝌蚪 幼蛙 成蛙

  生活在水中 生活在陆地上

  注:蛙卵团状,蟾蜍卵带状。

  二、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

  1、资料分析:

  距今大概的年数

  两栖动物发展状况

  环境条件

  3.45亿~2.25亿年

  种类繁多,是两栖动物发展的繁盛时期。

  气候温暖潮湿,水域密布,食物丰富。

  2.25亿年至今

  两栖动物走向衰退,种类减少,分布范围小。

  部分地区出现了干旱和沙漠,气候干燥。

  上表说明,两栖动物由繁盛到衰弱,与环境的变迁有关。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而成体需要在潮湿的陆地上生活,随着气候向干燥方向的变化,使得池塘、河流、湖泊等水域环境缩减,这直接影响了两栖动物的分布范围。

  2、畸形蛙:畸形蛙可能是由于水环境污染而造成的,这种水中有影响蛙正常发育的物质

  3、如果采集一些蛙卵放到鱼缸中培养,应当为蛙卵的发育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条件?

  答: ①蛙卵发育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充足的氧气等条件,所以,培育蛙卵的`水环境应是水质清澈,向阳温暖,水中最好放一些水草。

  ②蛙卵发育成蝌蚪后,应用一些碎饭粒或碎菠菜饲喂蝌蚪。还应饲喂煮熟的蛋黄和水蚤等动物性饲料。还应经常换水,保持水质的清洁。

  ③当蝌蚪长出四肢时,应在水中放置一块石块或木板,以便蛙能登陆到陆上生活。

  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1、生殖:有性生殖 鸣囊、抱对

  2、发育: 变态发育

  卵 蝌蚪 幼蛙 成蛙

  生活在水中 生活在陆地上

  二、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

  环境影响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课后巩固:

  1.都属于两栖动物的一组是( )

  A.乌龟、青蛙、鳄鱼 B.大鲵、小鲵、乌龟 C.蝾螈、大鲵、蟾蜍 D.蟾蜍、鳄鱼、水獭

  2.下列对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体内受精,水中发育 B.体内受精,土中发育

  C.体外受精,水中发育 D.体外受精,土中发育

  3.两栖动物是指( )

  A.幼体在水中生活,成体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 B.有时在水中生活,有时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

  C.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

  D.幼体在水中生活,成体在陆地上生活,也能在水中生活的动物

  4.明辨是非

  ①.水质污染可导致畸形蛙的出现。( )

  ⑵.所有两栖动物的幼体都必须在水中发育。( )

  ③.所有两栖动物的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地上生活。( )

  ④.雄蛙和雌蛙都能鸣叫。( )

  ⑤.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上生活的动物,就叫两栖动物。

八年级生物教案 篇8

  一、学习目标

  1、说出家蚕和蝗虫、青蛙、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举例说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发育(重点)

  3、通过观察,收集资料、表演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收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以及表达交流、合作参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4、举例说出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从生殖和发育的特点来辨证的认识昆虫和人类的关系。

  二、导学过程:

  1、生物界中数量最多的生物类群是:

  2、昆虫的生殖特点以及它们的`生殖场所:

  3、解释蜻蜓点水和了解玉米螟的防治

  阅读P43昆虫的发育过程,回答列问题

  1、蝗虫的发育过程经历了那几个时期?

  2、幼虫与成虫的外部形态有何异同?

  3、蝗虫的发育过程有蜕皮现象,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共蜕几次皮?

  4、从食性、生殖特点、发育时期几方面分析,控制蝗灾应采取那些措施?

  5、结合蝗虫特点,说说消灭蝗虫的最佳时期?

  6、何谓不完全变态?举例说明。

  7、何谓完全变态?举例说明。

  8、比较不完全变态和完全变态的异同。

  9、作茧自缚是蚕由什么时期吐出的丝,进入了什么时期?分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否科学,若不科学,如何改动。

  10、青蛙为什么成为两栖动物?

  11、鸡卵的结构。

  12、鸡卵的发育过程。

  三、当堂达标

  1.蚕蛾是家蚕发育过程中的()。

  A.幼虫期B.成虫期C.蛹期D.若虫期

  2.家蚕是通过有性生殖方式繁殖后代的,其特点是()。

  A.有精子与卵细胞融合的过程B.由卵细胞直接发育成新个体

  C.雌雄同体,异体受精D.雌雄同体,自体受精

  3.下列哪项不是若虫的特点()。

  A.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B.与成虫相比身体较小

  C.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D.生殖器官没有发育

  4.蝗虫的发育过程经过()叫不完全变态。

  A.卵幼虫成虫B.卵幼虫蛹成虫

  C.卵若虫蛹成虫D.卵若虫成虫

  5.下列昆虫其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和完全变态的依次是()。

  A.菜粉蝶、蜜蜂B.蝗虫、菜粉蝶C.蝗虫、蜈蚣D.蜜蜂、蜘蛛

八年级生物教案 篇9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

  理解性状与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性状的调查和图片、图示的观察,培养学生运用调查、观察等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尝试运用遗传学知识解释一些遗传现象,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激发学生深层次地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生命的热爱

  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性状与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1。区分性状与相对性状;

  2。 理解性状与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 □自学辅导法

  什么是遗传?什么是性状?什么是相对性状?请举例。

  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是什么?DNA DNA与染色体的关系是怎样的?存在与染色体上。

  提出问题:生物的性状与遗传物质间有什么关系?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如何传递到下一代的?生物是怎样把自己的性状传给下一代的?或者生物通过什么途径把自己的性状传给下一代?父母能否直接将具体的性状传给孩子?父母传给孩子的是什么?

  阅读资料,寻找答案。

  3、认识基因与染色体

  (1)染色体:

  科学家在研究细胞时发现细胞核中有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很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因此,就将这种物质称为染色体。科学家还发现各种生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是不同的。每种生物的染色体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展示人的.染色体和果蝇(雌)染色体图:不同生物染色体形态不同。

  展示几种生物染色体的数目:不同生物染色体数目不同。

  提问:从以上四种生物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我们可以看到什么?

  ——各种不同物种生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是不同的。同一物种又是相对稳定的。

  ——体细胞染色体数是生殖细胞染色体数2倍,或者说生殖细胞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1/2。

  进一步研究细胞中的染色体,发现体细胞中总有每两条形态大小相同,可以配成对,所以人的体细胞中有染色体46条,配成23对,玉米体细胞中有染色体10对。

  染色体中的遗传物质叫做核酸。同学们在广播、电视和报刊上听到看到的DNA就是核酸的一种。

  提出问题:每种生物都有许多性状,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怎样控制这些不同的性状?

  (2)基因:

  “基因”这一名词,同学们也不陌生。但是它到底是什么?它与生物性状有什么关系?

  科学研究发现,生物的不同性状是由不同的基因决定。我们常说的基因是指位于染色体上的分成若干小单位的遗传物质,这些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小单位叫做基因。如:豌豆的花有红色、白色,茎有高、矮,人的上眼睑有双眼皮、单眼皮,等等,是由不同基因决定的。

  基因是染色体上遗传物质的小片段,所以基因也与染色体相同,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4、分析基因的传递过程

  提出问题,讨论:在生殖发育过程中,体细胞与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怎样变化的?

  怎样才能使孩子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父母相同呢?

  分析图21—3基因在亲代、子代之间传递示意图。

  我们在了解人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时已经知道,每个人都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而每个受精卵又是由卵细胞和精子融合而成的。即从生殖发育的过程看,联系父母与子女的结构是生殖细胞。所以,我们可以说父母的性状是通过生殖细胞——卵细胞和精子传给后代的。同样,各种生物也是通过生殖细胞把性状传给后代的。

  只有这样,孩子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就与父母的相同了。就我们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来说,其中一条来自父亲,另一条来自母亲。

  提出问题:人们为什么这样重视染色体的变比?

  ——这是由于染色体数目规律的变化与生物的遗传有密切的关系。

  我们知道,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在细胞核中遗传物质又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受精卵中的每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另一条来自母亲,由受精卵经过发育形成的孩子的细胞中就具有了父母双亲的染色体或者说父母双亲的遗传物质了。父母的遗传物质就是这样传给了子女。由于成对的基因位于成对的两条染色体上,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在我们体细胞中的每一对基因中的两个基因,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

  1。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是 ( )

  A.染色体又叫基因 B.染色体位于基因之中

  C.一条染色体上由许多基因 D.一对染色体上有一对基因

  2)每个人都是由________发育来的,而________又是由________和_______融合而成的,由此可见,父母的性状是通过他们的___________遗传给他们的子女的。

  3)基因的作用是 ( )

  A.改变生物体的形态和功能 B.控制某些生物的性状

  C.遗传给后代 D.发生变异,产生新物种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的受精卵里有46条染色体,肌肉细胞里也有46条染色体

  B。控制生物性状的成对基因在形成生殖细胞是要彼此分开

  C。受精卵内既含父方基因,有含母方基因

  D。生物的遗传现象多与变异现象

八年级生物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对运动系统组成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认同动物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2.通过学习运动这一功能,使学生能阐明运动与其他各系统的联系。

  3.通过各种动物的运动与观察,使学生能举例说明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对运动系统组成的观察与学习,使学生能与生产实践相联系。

  2.通过运动系统功能的观察与思考,使学生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确立辩证统一看问题思维观点。

  3.通过模拟实验的制作,使学生具有能运用所学知识,尝试一些手工制作,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

  从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的角度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观点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教学重点

  1.使学生认识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结构,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2.使学生阐明运动系统与其他各系统的联系。

  3.使学生能够举例说明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教学难点

  使学生认识动物的运动中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并能阐明运动与其他系统的联系。

  ●教学方法

  谈话式、演示式、举例式、启发式。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1)家兔骨骼标本;人体骨骼模型;人体骨骼肌与骨、关节关系的模型;蛙神经——腓肠肌标本。

  (2)动物觅食、避敌等各种动作与劳动机器等的影像资料或画片。

  (3)解剖器官。

  2.学生准备:(1)猪、羊等的前肘关节(最好带些骨骼肌)

  (2)硬纸板、松紧带、图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观看录像、直接导课]

  教师首先播放有关猎豹、狮子等捕食斑马、羚羊、仙鹤起舞、鸟儿高飞、鱼翔浅底、运动员的竞技表演等内容的录像资料,最后将画面指向运动员凸起的肌肉和猎豹奔跑时强劲收缩的后肢肌肉;然后教师出示人体运动模型或直接用自身作标本,用自己的体态语言示屈肘的动作,让学生注意观看胳膊发生了什么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如下导课:

  教师:……大家注意观察老师的胳膊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胳膊上的肌肉鼓起来了。

  学生:发生了一种动作。

  教师:是的。但这种动作是怎么发生的呢?再请大家来看看这个模型(出示人体骨骼模型)。我现在用手牵引着它的手骨,结果,大家看,它怎么了。

  学生:胳膊绕着肩关节(或肘关节)发生了运动。

  教师:很好。大家答得完全正确。那么,我要不牵引它呢?能动吗?

  教师的这几个设问答案是很明显的。但答案本身不是设问的目的,设问的目的是要引出“运动的结构”。最终使学生认识:运动是由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运动系统是由关节、骨和骨骼肌组成的。其中,关节是运动的支点;骨是运动的杠杆;骨骼肌是运动的动力。为了强化这一认识,教师可用劳动工地上的大吊车、挖掘机等画片或影像资料,与人的运动的画片或影像资料在多媒体上播放,让学生充分理解:关节是运动中的支点、骨是运动中的杠杆、骨骼肌是运动中的动力。

  最后,让学生结合课本29页的讨论问题进行讨论,根据讨论结果和以上知识让学生用自备的硬纸板、松紧带、图钉制作肌肉牵动骨运动的简易模型。从而巩固了以上所学知识,也使学生在认识运动的结构的基础上,尝试模拟制作实验的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学生在日后的成长道路上,善于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发展学生的发散、创新的思维能力。

  [模型展示,体态语言,引申新课内容]

  首先,教师用青蛙(或蟾蜍)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装在实验仪器上,让学生注意观察针刺激肌肉时,指针是否发生变化,为什么发生了变化,停止刺激,指针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理出: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引,因为骨骼肌具有一个收缩的特性。

  然后,结合学生观察自备猪、羊的关节(带些肌肉能示关节组成),进一步理解关节的组成并观察骨骼肌的组成。

  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肌腱可绕过关节分别连在不同的骨上。从而认识:当骨骼肌受刺激收缩时,就牵引着附着的骨发生运动。

  然后,教师可让学生跟着一起做屈肘下蹲、蛙跳等动作。这样做的时候,教师首先要组织好课堂纪律。这样做的目的有三:一、活跃课堂气氛;二、让学生充分体验运动时身体的哪一些部分的肌肉和骨发生了运动;三、让学生充分理解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从而引出运动与其他各系统的联系。

  [亲身体验,发生联想,提高认识]

  接着上面的活动,教师接着让学生做一个屈肘动作,维持一段时间,学生会给出一个结果:老师,我胳膊上的肌肉酸胀;支撑不住了;累了。此时教

  师恰好抓住酸、累这一感觉引出神经系统与运动系统的联系,进而引出运动系统与其他各系统的联系。例如:教师可以如下组织教学活动:

  教师:噢!你累了,怎么就知道困了、累了?

  学生:我感觉到的。

  教师:哦,是感觉到的。那你知道感觉由哪个系统完成?假如我们今天一上午都是体育课,那你还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可能会答出:饿了、出汗、脸红、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疲劳等等。教师应及时抓住各系统的功能对学生进行引导。比如:

  教师:饿了,你要干什么?

  学生:吃饭。

  教师:与哪个系统有关?这个系统出现什么生理变化?

  学生:消化系统。这个系统将会……

  如此,引导学生联系各大系统,让学生能够阐明各类动物的运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下完成的。除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外,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的参与配合。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并使学生确立全面综合,辩证统一看待事物的人生态度。

  [观看录像,训练,结束新课]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正在猎食的狮、豹等动物的奔跑画面、正在亡命逃奔的斑马、瞪羚的画面和其他动物的捕食与被捕食的过程的画面,引导学生认识并运动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然后,教师和学生共同本课时内容,突出重、难点,强化学生的理解,加深学生的认识。

  [巩固练习]

  一、看谁选得对

  1.运动的骨骼肌在运动中起

  A.杠杆作用 B.动力作用

  C.支持作用 D.支点作用

  答案:B

  2.关节在运动中起

  A.连结作用B.杠杆作用

  C.支点作用D.支持作用

  答案:C

  3.骨在动物的运动中起

  A.支点作用B.协调作用

  C.动力作用D.杠杆作用

  答案:D

  4.把骨骼肌连在骨上的结构是

  A.关节B.韧带

  C.肌腱D.关节囊

  答案:C

  5.屈肘动作的完成是由于

  A.肱二头肌收缩

  B.肱三头肌舒张

  C.肱二头肌收缩的同时肱三头肌舒张

  D.肱二头肌等屈肌肌群收缩,同时肱三头肌等伸肌肌群舒张

  答案:D

  二、观察与思考

  1.某人因脑部外伤,结果出现了下肢瘫痪,下肢并没有受任何损伤。这是怎么回事?

  答案:骨骼肌具有收缩的特性。但骨骼肌必须接受由神经传来的兴奋,才能收缩,进而牵引所附着的骨围绕关节运动。某人脑部外伤,可能是伤害了运动中枢,致使兴奋不能传至下肢,骨骼肌不能收缩。若长期不运动则肌纤维萎缩、瘫痪。

  2.某人直臂提取一桶水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是收缩还是舒张?

  答案: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交替收缩和舒张,可引起肘关节的屈伸。当人直臂提水时,处于单纯伸肘状态,但同时,还需用力才能将重物提起,所以,这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必须同时收缩才能完成直臂提水这一动作。

  ●板书设计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三章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一、运动的结构及功能:

  二、运动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1.呼吸系统——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呼吸频率加快

  2.消化系统——消耗有机物,加快吸收,产生饥饿感

  3.循环系统——消耗氧与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与废物,使血流加快、心跳加快

  4.皮肤排泄——血流加快、血管舒张,体内热量随汗液分泌而释放,出现脸红、出汗等现象

  5.神经系统——代谢速度的加快,产生肌肉酸困、疲劳、饥饿、热、竞争等复杂的感觉和运动

  三、运动对生物生存的意义

【八年级生物教案】相关文章:

八年级生物教案:生物进化08-26

八年级生物教案02-28

八年级生物教案10-09

八年级生物教案人教版12-04

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11-15

八年级生物教案【推荐】11-24

八年级生物教案【热】11-25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教案02-28

有关八年级生物教案06-05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