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八年级数学教案>八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22-08-23 01:40:31 八年级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八年级数学教案范文7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数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选八年级数学教案范文7篇

八年级数学教案 篇1

  目标设计

  一、情境设计

  ⒈对教材所给情境作适当解释;

  ⒉补充适量其它情境,有利于直及主题或拓展引申.

  二、活动设计

  ⒈概念的形成过程;

  ⒉法则、定理的推导过程;

  ⒊方法的提炼与思想形成过程;

  ⒋问题串剖析过程(对概念的深化与挖掘).

  三、例题设计

  ⒈教材例题分析;(解题格式、要点示范)

  ⒉形成性例题训练;(思想方法的应用示范)(3题左右)

  ⒊巩固性考题剖析.(2题左右)

  四、拓展设计(2题左右)

  ⒈综合性训练;

  ⒉引申性、探究性、创新性活动;

  ⒊奥数问题点击.(不一定非得设计)

  五、教学反思

  六、检测设计(时间30分钟,得分集中于85/70分左右)

  ⒈难度与例题设计、拓展设计相当,个性化的.题型要在例题中出现过;

  ⒉8k纸,正面为例题回眸,内容为课堂所讲解的所有例题题目,根据题型留适量的空白(主要供学生课后复习和考前复习用,任何教师一律不得要求学生完成解答过程,违者按教学违规论处);反面为作业纸,只留标题栏,取消边框.(凸显分层)

八年级数学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

  (2)认识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相互关系——互逆关系,并能运用这种关系寻求因式分解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由学生自主探索解题途径,在此过程中,通过观察、类比等手段,寻求因式分解与因数分解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类比思想。

  (2)由整式乘法的逆运算过渡到因式分解,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3)通过对分解因式与整式的乘法的观察与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与综合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初步感受对立统一的辨证观点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因式分解的概念及提公因式法。

  难点:正确找出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及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的`区别和联系。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活动1:复习引入

  看谁算得快:用简便方法计算:

  (1)7/9 ×13-7/9 ×6+7/9 ×2= ;

  (2)-2.67×132+25×2.67+7×2.67= ;

  (3)992–1= 。

  设计意图:

  如果说学生对因式分解还相当陌生的话,相信学生对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应该相当熟悉.引入这一步的目的旨在让学生通过回顾用简便方法计算——因数分解这一特殊算法,使学生通过类比很自然地过渡到正确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上,从而为因式分解的掌握扫清障碍,本环节设计的计算992–1的值是为了降低下一环节的难度,为下一环节的理解搭一个台阶.

  注意事项:学生对于(1)(2)两小题逆向利用乘法的分配律进行运算的方法是很熟悉,对于第(3)小题的逆向利用平方差公式的运算则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有必要引导学生复习七年级所学过的整式的乘法运算中的平方差公式,帮助他们顺利地逆向运用平方差公式。

  活动2:导入课题

  P165的探究(略);

  2. 看谁想得快:993–99能被哪些数整除?你是怎么得出来的?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把这个式子分解成几个数的积的形式,继续强化学生对因数分解的理解,为学生类比因式分解提供必要的精神准备。

  活动3:探究新知

  看谁算得准:

  计算下列式子:

  (1)3x(x-1)= ;

  (2)(a+b+c)= ;

  (3)(+4)(-4)= ;

  (4)(-3)2= ;

  (5)a(a+1)(a-1)= ;

  根据上面的算式填空:

  (1)a+b+c= ;

  (2)3x2-3x= ;

  (3)2-16= ;

  (4)a3-a= ;

  (5)2-6+9= 。

  在第一组的整式乘法的计算上,学生通过对第一组式子的观察得出第二组式子的结果,然后通过对这两组式子的结果的比较,使学生对因式分解有一个初步的意识,由整式乘法的逆运算逐步过渡到因式分解,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活动4:归纳、得出新知

  比较以下两种运算的联系与区别:

  a(a+1)(a-1)= a3-a

  a3-a= a(a+1)(a-1)

  在第三环节的运算中还有其它类似的例子吗?除此之外,你还能找到类似的例子吗?

八年级数学教案 篇3

  5 14.3.2.2 等边三角形(二)

  教学目标

  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

  等边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教学过程

  I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回顾上节课讲过的等边三角形的有关知识

  1.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三条对称轴.

  2.等边三角形每一个角相等,都等于60°

  3.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其中1、2是等边三角形的`性质;3、4的等边三角形的判断方法.

  II例题与练习

  1.△ABC是等边三角形,以下三种方法分别得到的△ADE都是等边三角形吗,为什么?

  ①在边AB、AC上分别截取AD=AE.

  ②作∠ADE=60°,D、E分别在边AB、AC上.

  ③过边AB上D点作DE∥BC,交边AC于E点.

  2.已知:如右图,P、Q是△ABC的边BC上的两点,,并且PB=PQ=QC=AP=AQ.求∠BAC的大小.

  分析:由已知显然可知三角形APQ是等边三角形,每个角都是60°.又知△APB与△AQC都是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由三角形外角性质即可推得∠PAB=30°.

  III课堂小结

  1、等腰三角形和性质

  2、等腰三角形的条件

  V布置作业

  1.教科书第147页练习1、2

  2.选做题:

  (1)教科书第150页习题14.3第ll题.

  (2)已知等边△ABC,求平面内一点P,满足A,B,C,P四点中的任意三点连线都构成等腰三角形.这样的点有多少个?

  (3)《课堂感悟与探究》

  5

八年级数学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知道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概念,探索并掌握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对称轴是对称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等性质.

  2、经历探索轴对称的性质的活动过程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能力.

  3、利用轴对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灵活运用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 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等性质。

  学习难点:轴对称的性质的理解和拓展运用。

  学习过程 :

  一、探索活动

  如右图所示,在纸上任意画一点A,把纸对折,用针在 点A处穿孔,再把纸展开,并连接两针孔A、A.

  两针孔A、A和线段AA与折痕MN之间有什么关系?

  1、请同学们按要求画点、折纸、扎孔,仔细观察你 所做的图形,然后研究:两针孔A、A与折痕MN之间有什么关系?线段AA与折痕MN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两针孔A、A ,直线MN 线段AA.

  2、那么 直线MN为什么会垂直平分线段AA呢?

  3.垂直并且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叫做线段的垂直平分线(mi dpoint perpendicular).

  例如,如图,对称轴MN就是对称点A、A连线(即线段AA)的垂直 平分线.

  4.如图,在纸上再任画一点B,同样地,折纸、穿孔、展开,并连接AB、AB、BB.线段AB与AB有什么关系?线段BB与MN 有什么关系?

  5.如图,再在纸上任画一点C,并仿照上面进行操作.

  (1)线段AC与 AC有什么关系 ? BC与BC呢?线段CC与MN有什么关系?

  (2)A与A有什么关系? B与B呢? △ABC 与△ABC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3)轴对称有哪些性质?

  6.轴对称的.性质:

  (1)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

  (2)如果两个图形成轴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称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二、例题讲解

  例1、(1)如图,A 、B、C、D的对称点分别是 ,线段AC、AB的对应线段分别是 ,CD= , CBA= ,ADC= .

  (2)连接AF、BE,则线段AF、BE有什么关系?并用测量的方法验证.

  (3)AE与BF平行吗?为什么?

  (4)AE与BF平行,能说明轴对称图形对称点的连线一定 互相平行吗?

  (5)延长线段BC、FG,作直线AB、EG,你有什么发现吗?

八年级数学教案 篇5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1、2、3、4,并能与性质定理、定义综合应用.

  2.使学生理解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区别与联系.

  3.会根据简单的条件画出平行四边形,并说明画图的依据是哪几个定理.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探索式试明法”开拓学生思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2.通过教学,使学生逐步学会分别从题设或结论出发寻求论证思路的'分析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一题多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体会几何证明的方法美.

  二、学法引导

  构造逆命题,分析探索证明,启发讲解.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1、2、3的应用.

  2.教学难点:综合应用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3.疑点及解决办法:在综合应用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时,在什么条件下用判定定理,在什么条件下用性质定理

  (强调在求证平行四边形时用判定定理在已知平行四边形时用性质定理).

八年级数学教案 篇6

  一、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

  1.平移

  2.平移的性质:⑴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⑵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⑶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只改变图形的位置)。(4)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全等。

  3.简单的平移作图

  ①确定个图形平移后的位置的条件:

  ⑴需要原图形的位置;⑵需要平移的方向;⑶需要平移的距离或一个对应点的位置。

  ②作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

  ⑴找出关键点;⑵作出这些点平移后的对应点;⑶将所作的'对应点按原来方式顺次连接,所得的;

  二、旋转: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这个定点称为旋转中心,转动的角称为旋转角。

  1.旋转

  2.旋转的性质

  ⑴旋转变化前后,对应线段,对应角分别相等,图形的大小,形状都不改变(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⑵旋转过程中,图形上每一个点都绕旋转中心沿相同方向转动了相同的角度。

  ⑶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都是旋转角,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⑷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全等。

  3.简单的旋转作图

  ⑴已知原图,旋转中心和一对对应点,求作旋转后的图形。

  ⑵已知原图,旋转中心和一对对应线段,求作旋转后的图形。

  ⑶已知原图,旋转中心和旋转角,求作旋转后的图形。

  三、分析组合图案的形成

  ①确定组合图案中的“基本图案”

  ②发现该图案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③探索该图案的形成过程,类型有:⑴平移变换;⑵旋转变换;⑶轴对称变换;⑷旋转变换与平移变换的组合;

  ⑸旋转变换与轴对称变换的组合;⑹轴对称变换与平移变换的组合。

八年级数学教案 篇7

  课时目标

  1.掌握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掌握分式是否有意义、分式的值是否等于零的识别方法。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分式的意义,分式是否有意义的条件及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分式的意义,分式是否有意义的条件及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用具: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整式?什么是单项式?什么是多项式?

  2.判断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不是整式?

  ①+m2 ②1+x+y2- ③ ④

  ⑤ ⑥ ⑦

  二.新课讲解:

  设问:不是整工式子中,和整式有什么区别?

  小结:1.分式的概念:一般地,形如的式子叫做分式,其中A和B均为整式,B中含有字母。

  练习:下列各式中,哪些是分式哪些不是?

  (1)、、(2)、(3)、(4)、(5)x2、(6)+4

  强调:(6)+4带有是无理式,不是整式,故不是分式。

  2.小结:对整式、分式的正确区别: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是整式,分子可以含有字母,也可以不含有字母,而分母中必须含有字母,这是分式与整式的.根本区别。

  练习:课后练习P6练习1、2题

  设问:(让学生看课本上P5“思考”部分,然后回答问题。)

  例题讲解:课本P5例题1

  分析:各分式中的分母是:(1)3x(2)x-1(3)5-3b(4)x-y。只要这引起分母不为零,分式便有意义。

  (板书解题过程。)

  3.小结:分式是否有意义的识别方法:当分式的分母为零时,分式无意义;当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时,分式有意义。

  增加例题:当x取什么值时,分式有意义?

  解:由分母x2-4=0,得x=±2。

  ∴ 当x≠±2时,分式有意义。

  设问:什么时候分式的值为零呢?

  例:

  解:当 ① 分式的值为零

【八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八年级的数学教案12-14

八年级数学教案06-18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09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教案11-04

【热门】八年级数学教案11-29

【热】八年级数学教案12-07

八年级数学教案【荐】12-06

【推荐】八年级数学教案12-05

【荐】八年级数学教案12-03

八年级数学教案【热门】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