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小学美术教案汇总九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美术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美术教案 篇1
课题:第七课 夸张的脸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毕加索等大师的作品特点,同时观察京剧脸谱中人物脸谱的变化特点。
2、指导根据学生自己的想象,同时模仿运用大师的表现方法和脸谱表现的特点,设计出有新意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模仿大师作品表现方法,设计有特点的作品
2、学生大胆想象,设计富有创意和夸张的形象。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二)新授
揭题:夸张的脸
1、欣赏课本中的范例:
(1)《头像》:非洲尼日利亚雕塑,眼睛很大,脸鼓的异常饱满,脖子上挂的圈圈"淹没"了下颚,很好的体现了非洲某部落的`形态。
(2)《青铜人头像》:商代,嘴巴扁平且非常长,眼睛耳朵都超出正常人的比例,耳朵有比现代人经常说的"招风耳"更夸张的形状,且有很大的耳洞,眼睛呈三角形,暴出。这件文物为揭开四川三星堆文化了历史证据。
(3)《北方多闻天王》:明代佛教雕塑,眼睛怒目前方,眉毛异常厚实,额头处可见到常人没有的圆形突出,这些特征都为了显示天王的尊严与不可侵犯。
2、欣赏一些漫画人物头像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夸张。
3、请几位同学做模特,对他们的某些特征进行夸张变形练习。
游戏:做微笑、愤怒、哭泣等各种表情。
观察五官特征。
方法:观察--分小组讨论各种表情的五官特征---交流----欣赏图片
4、提出作业要求:要求创作,画面构图安排得当;能概括表现人物表情;三、作业:表现一幅奇特的形象。表现形式可以画,可以拼贴,可以拼贴和画相结合。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评:
五、课后拓展:
1、用铅笔或钢笔临摹一幅自己满意的漫画作品。
2、对着镜子画画自己带有夸张性的表情。
小学美术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办家家(有的地方称办酒酒)是儿童喜爱的一种游戏形式。教师应通过这一形式来设计办家家、组织教学,让儿童通过自己动手、实践玩游戏,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活动的乐趣。
本课办家家教学应让儿童通过观察、认识、了解餐具和食物的各种形状特点,使之从感受引发儿童学习的欲望。本课办家家教学应重视操作过程和对造型手段的认识,通过揉、搓、捏等方法和双手的协调配合,做自己熟悉、喜欢的餐具和食物,并用粘贴、刻画的方法来进行表现装饰。
本课办家家教学内容是儿童平时生活的再现,应该将个体制作与集体活动结合起来,调动学习的欲望。由几个人一组,一起动手做各自熟悉的餐具和食物等,将学习置于可予认同的生活情境中,在学习和游戏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
小学美术教案一年级下:18课 办家家
二、教学目标
认识餐具、食物的'形状,发展形象思维的能力。
掌握制作的基本方法、步骤和技能。
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设计
本课的教学设计,教师要注意做到激活学生记忆、感受、想象的发挥,培养动手表现的能力,通过活动方式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把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学习制作活动中,做到寓教于乐。
本课教学过程的安排要考虑到诸多教学环节的设置,要求条理层次清楚,完整流畅,衔接合理。通过记忆感受——体验发现——创造表现——游戏活动——自我评价,从记忆感受的表现活动中,激发兴趣,反映生活情境。
本课教学以童年为主题的美术学习活动进行,通过玩泥巴,做餐具,捏食品等,引发学生的共鸣。在体验和活动中完成本课的学习。教学中要启发学生在玩中寻找、发现、创造。
教学中,教师要在玩泥巴的活动中对制作的方法、步骤和装饰手法作适当的操作演示,使学生能通过合适的方法来创造表现。
作业评价:让儿童对制作好的作品谈自己的感受和游戏活动中获得的发现以及乐趣。
作业要求:动手制作几件自己熟悉的餐具和尝过的点心,大家一起做游戏。
四、教学建议
教学中,教师可准备陶泥,也可用彩泥提供给学生进行制作,有条件的学校可将陶泥制作的作业烧制成型。所以在教学中可准备适当典型的有启示性的陶制品提供给学生作直观欣赏。
作业形式可采用自主表现或合作方式进行。
小学美术教案 篇3
课题:第15课 元宵节里挂彩灯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元宵节的风俗习惯,并通过欣赏,感受元宵节热烈的气氛,培养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情感。
2、引导学生进行彩灯的设计制作,并布置展示。
3、培养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元宵节习俗,欣赏彩灯并学习设计制作彩灯。
2、引导学生掌握彩灯的基本制作方法并能较好地完成作品。
教具学具:制作彩灯的材料、手工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
引导学生欣赏各种花灯图片,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1)花灯美吗?为什么美?
(2)各有什么特点?
(3)你还见过什么样的花灯?
2、新授:
请学生说说元宵节的来历及有关元宵节的传说: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3、让学生拿己带来的花灯,引导他们观察:
(1)花灯的`制作材料
(2)花灯的基本结构
(3)花灯的几种制作方法,不同材料有不同的制作方法
4、与学生一起探讨、演示花灯的制作过程和方法
(1)演示制作方法、过程
(2)你认为还可以怎样制作更漂亮或更简便?
三、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设计,合作
四、作品展览,评议
五、课堂延伸:除了用纸质来做,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做?比如:釉子皮、废弃物等。
小学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添画的基本方法,掌握如何使图片内容与添加内容统一的相关知识。
2、利用图片情境添加适当内容,采用剪、画、贴的方法进行装饰和添加。
3、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想像力和创作精神,让学生在参与美术活动中,学习相关的美术知识,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根据不同形态的剪刀形象添加内容,学习简单的添画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不同形态的剪刀形象添加内容,学习简单的添画方法。
教学设想:
儿童思维中的形象是不固定的,给他们一个固定的图形,他们则能根据自己的.思维创作出各种各样的新奇的形象。本节课主要是以剪刀为情境,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确定主题,大胆创作背景,进行添画。这样没有局限性的课堂能充分发挥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拘束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创作出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作品展示
展示添画的作品,请学生观察。
二、课内探究
1、看一看:
出示课前收集的添画图片。
2、赏析添画图片。
教学意图:了解图片内容,为添加做铺垫。想一想:
如果给我们一把剪刀,我们可以给图片上添加什么内容?
赏析书中作品,说一说创作方法。
3、说一说添画时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意图:通过观察讨论,知道了解添加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4、添一添:
提出添画要求:巧妙运用图片,内容与添加相统一,注意近大远小的关系,构图要美观。
三、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通过实践,使学生感受添画作业与平时绘画的不同之处,感受添画作品的独特美感。
四、欣赏展示
小学美术教案 篇5
课题:叶子上的“血管”
课型:绘画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的:
情感____感受树叶的美感。
认知____观察叶子的形状、颜色、构造。
操作____用常用美术工具材料表现树叶的美。
重点:用铅笔、水彩笔、水笔、等画树叶。
难点:绘、制出各种形态具美感的树叶,并用语言或文字表达自已的感受。教学准备:多媒体资料,各种树叶、绘、制好的范例图。
学具准备:课前要求学生收集各种树叶,彩色纸张、剪刀、胶水、各种笔具,等常用美术用具。
教学过程:
一.入导入:播放美丽的森林、树木、植物。春、夏、秋、冬景色各种树叶特写。
二.导入:启发学生讲一讲春姑娘或秋天的童话
三.启发谈话导入:现在是什么季节?有没有注意到校园的花草、树木季节不同会有什么不一样?
1.启发引导学生联想树木的花衣衫,“季节不同树木的花衣衫会有什么变化呢”?(学生活动绿、黄、红等,师:适当引导)
二.结合教材揭示<<叶子上的`小“血管”>>
1.师:展示树叶提问?
叶子有“血管”吗?学生回答师引导“血管”就是叶脉。
2.叶脉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学生活动叶子上的叶脉就同我们人的血管一样,遍布全身用来输送水份、养份的。
三.观察、探索
1.师:展示树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组织学生四人小组拿出收集的树叶交流仔细观察,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2.师:提问。
(1)你们看到的树叶外形有什么不同?边沿有没有不同?学生发言各种形状的可能性,师:适当板画外形,供学生参考。
(2)颜色有什么不同?学生发言混色、带色点的都有可能
(3)不同的树叶“血管”有什么不同?
要求学生多片叶子间(详细对比、细致入微观察)学生发言师:适当板画。
(4)正面背面有什么不同?
(5)摸一摸这些不同的树叶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学生发言
(6)还有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发言组织学生说一说对叶子的感受
(师:总结;每一种树叶都有各自的面目,象小朋有的脸蛋,虽然每人都有一张漂亮的脸蛋但没有绝对的一样。是吗?)
四.展示例图
白纸绘制、彩色纸张绘制、剪制作品,水笔单色、淡彩,水彩笔画。
(1).提示性讲解这些画的绘、制材料及绘制过程
(2).这些例图让学生观察、比较(学生如有疑问?师:当堂及时解答)
五.作业要求:
观察叶子画一片自已喜欢的叶子,注意“血管”的粗细结构。并在画面边写上几句对树叶、对叶脉的感受的话语。
1.课堂巡视指导,启发学生选材,指导绘制。
2.先绘、制好的同学上台展示作业,并说一说绘制过程,及感受
3.学生作业展评,学生参评。师:讲评存在问题,肯定学生认真积极参与学习
六.小结;(展示2)
通过展示手法不同的剪制、刻制、印制、粘贴、装饰等例图,启发学生还
可以用什么材料、工具来绘、制?各种材质不同,笔具不同。如:挂历纸,包裝盒等剪贴、刻制等多种方法。在生活中可作装饰挂画欣赏,可作书贞用途等。
小学美术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人物在劳动中的动态美,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
2.了解劳动时的动态规律,初步学习画人物动态的方法。
3.在创作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人物动态的画法。
难点:劳动场景的美感表现。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
(教师)有关劳动场景的课件资料等
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
(1)教师用课件播放《劳动最光荣》的音乐,展示各行各业人们辛勤工作的画面。启发学生:你们平时都参加过哪些劳动?需要使用哪些工具? 当时的心情怎样?
(2)学生回忆并交流。
2.欣赏感受。
(1)教师用课件出示作品《夯歌》,请学生欣赏讨论:作品中的人物在干什么?他们的劳动动作有什么特点?
(2)教师小结:人在劳动时产生了有规律、有节奏的优美动态。
(3)小组活动:在小组内欣赏其他绘画作品,分析交流作品中各种劳动动态及特点。
3.研究体验。
(1)设问:人在劳动时身体各部位是如何保持平衡的.?
(2)体验:同桌互相模拟动态并观察分析身体各部位的变化,寻找规律。
(3)展示:教师用课件演示人体劳动时的动作变化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平衡关系。
(4)小结:任何动态都有他的动态特点,头、躯干和四肢之间相互配合,发生位置关系。人在活动时都有身体的活动趋向,从而身体产生了不同趋向的线,这就是动态线。绘画时抓住表现出动态趋向的动态线,就很容易表达动态。
4.尝试练习。
(1)作业要求:用记号笔尝试描绘各种劳动的动态。
(2)提出建议:人体活动时肩胛线和骨盆线倾斜呈相反状,可以参考书中的动态线范例。
5.作品交流。
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评价建议:作品是否表现了劳动时的动态?线条是否流畅、肯定?
6.课外拓展。
观察各种劳动的场景,用速写的形式记录各种劳动动态。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
(教师)有关劳动场景的课件资料等
教学过程
1.欣赏体会。
(1)欣赏作品《拾穗》,分析作品中人物和背景之间的关系。
(2)教师小结:选择劳动中最典型的动作和周围的环境可以使画面达到传神的效果。
2.讨论研究。
(1)小组活动:欣赏学生作品,分析作品是抓住劳动中哪些最典型的动作和环境来表现主题的?作品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你认为这些作品哪些地方处理得特别好?
(2)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3.创作表现。
(1)提出要求:画一画自己从事过的某种劳动。
(2)教师建议:除画出自己劳动时最典型的动态外,还要画出当时使用的工具以及周围的环境等。色彩的使用也应突出主题。
4.展示评价。
(1)学生展示作品,交流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
(2)同学互评,教师小结。
小学美术教案 篇7
总课时数:2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线条的平直与弯曲,会使人产生动或静的感觉。平行的线条,会使人联想到平直的地平线,有静止的感觉,而弯曲的线条,会使人联想到蜿蜒的河流,有流动的感觉。充分运用线条的各种造型,已经成为重要的表现手段,而且对美化画面和深化主题也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引导学生发现存在于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中的线条,并能巧妙地利用它们去塑造形象,从而赋予作品鲜明的艺术感染力。从教材的.例图中,我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线条能赋予画面的生动性和悦目性。
教学目的:
1、观察平行和弯曲的线条,使学生认识线条的曲直在视觉反应上产生的静止和流动的感觉。
2、运用线条和色彩进行作画练习,表达静止或流动的感觉。
教学重点:
感受线条的动与静。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线条表达流动和静止的感觉。
教具准备:
课件、作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复习以前学过的《点、线、面》中的线条的种类。
师小结:板书--线条有粗、细、曲、直。
2、请同学说一说线条给人的感受,引出课题(板书)--线条的动与静。
三、讲授新课:
1、欣赏课件(流动的河流、静止的公路、地平线等),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样线条,给人什么感觉?
师小结:流动的河流展现的是曲线,有动感,而公路和地平线是静止的直线。
2、请同学回忆大自然中还有那些静态和动态的线条,它们各是什么样子。
师小结:平直与弯曲的线条会使人产生动与静的感觉。
以直观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线条的曲直与动态的关系。
3、请学生欣赏课本范例,进一步感受线条的动与静。
想一想,线条在绘画中的作用。
4、教师结合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色彩的冷暖》讲解线条与色彩在不同画面中的运用。
(1)暖色和曲、直线的配合,产生的视觉反映。
暖+直=温暖、平和
暖+曲=热烈、欢快
(2)冷色和曲、直线配合
冷+曲=宁静、幽远(如蜿蜒的河流)
冷+直=单调、呆板
通过欣赏范图、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该如何更好的应用线条。
四、作业布置:用平行或弯曲的线条,表达静止或流动的感觉并上色。
五、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倡导学生在作业中的创新意识,对学生的创新画法给予表扬,及时鼓励好的作业。
六、作业展评:
1、个人分析画的内容,画面好在哪里?
2、同学互评,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幅作业,说一说它的优点?
3、教师简评。
七、拓展
教师展示不同材料、不同形式的作品。请学生欣赏。
八、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九、教学反思:
有一种材料叫“毛根”性质柔软,利用它在课堂上讲解示范线条的曲与直非常的直观,所以课堂中选择一种好的教具至关重要,并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美术教案 篇8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观察,记忆能力及绘画表现能力。
2、陶冶学生爱家、爱家人以至更爱自己的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家》的录像片断等。
教学重点: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家庭环境,凭记忆选择一个最美的角度默画出来。 教学难点:要扣紧主题,以一事一景来完成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组织教学。(注意检查学生学习用品)
二、导人新课:欣赏《家》的录像片断,导人新课。
三、讲授新课。
1、启发谈话:家是温寨和团圆的代名词。大家认真地去观察自己家里最美的一角,现在请几个同学来说说你家最美的地方在哪里?(客厅、卧室、书房、厨房、阳台??)今天,我们就是要把这些最美的地方画下来。(板书课题)
2、读画(出示范图,引导学生欣赏范图,分析作品中的构思和画面处理效果)9卧室的一角、客厅的一角、书房的一角、阳台上、我的`小天地??
3、小结:从构思角度来看,一张画不可能画出家的全貌,我们可选择一景一事来表现。教材中的学生作品画的都是家里的某一角落或一个侧面,表现手法不同,但都从不同的角度较好地表现出《我的家》。
4、作画步骤,边讲边示范。
①构思:即确定主题,选择角度。同学知道老师平时最爱写毛笔字,老师就画书房的一角。
②打稿:根据构思轻轻地把景物画出来,注意选择你认为最美、最人画的地方,要突出主体部分,详略得当。
③修改:注意画面构图,线条的流畅明了,富有童趣。
5、鼓励学生大胆创作,既要有生活性,又要有艺术性。
四、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小结:
表扬画得较好的、有进步的同学,作业给全班同学观摩;同时也指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回去对照自己的家,修改一下,下一节课再给这幅画涂上色彩。
小学美术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能选用合适的颜色画出家乡的夜景。
2、从描绘家乡夜景中,培养学生绘画技能和技巧,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3、画画家乡的夜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媒体使用
欣赏课件简单的步骤图
蜡笔、水彩笔、铅笔、橡皮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夜景的特点,能用画笔来描绘夜间的景色,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去体会夜景的不同感受,选择合适的颜色来表现不同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猜谜激趣:(略)(打一自然景观)
过渡:星星在天上朝你眨着眼呢?这样的夜景怎么样?
二新课教学
夜景欣赏图片
1、谈话导入
2、提出要求:这些夜景图片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欣赏图片(课件)
西湖平湖秋月
香港兰桂坊
德国国会大厦
美国阿拉斯加
美国阿拉丁
中国北方
讨论启发:夜景中的内容和它所体现的情绪以及感觉(热闹、宁静、动人、雄壮、奇丽……
欣赏作品
欣赏图画(课件)
《星夜》凡高
修《夜间的咖啡屋》凡高
学生作品2幅
思考:哪些是大师的作品?
提问:作者是用什么颜色来表现夜色的?
讨论启发:用什么颜色来表现夜色的`。
欣赏学生作品(课本)
欣赏临安衣锦小学学生作品。
观察讨论:主要是用什么方法来画的(蜡笔水彩)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提出任务:向游客贵宾推荐家乡的夜景
送出礼物:照片设计
出示步骤:草稿(铅笔)——轮廓线(蜡笔)——夜色(水彩)
(采用的方式可机动)
四、作业展评
说说你画的这个地方的是什么特点。(内容、画法、感觉等)
【小学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12-30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11-19
(经典)小学美术教案10-08
小学美术教案(精选)07-05
小学美术教案[精选]07-04
小学美术教案06-12
(精选)小学美术教案07-05
[精选]小学美术教案07-05
(精选)小学美术教案07-06
小学美术教案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