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一年级数学教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时间:2022-05-30 21:28:25 一年级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19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19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

  一、本学期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复习重难点:

  1.进一步认识20以内的数,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相关的式题,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

  2.在具体的活动中,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学会分类的方法,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

  3.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复习措施及课时安排:

  1、复习前,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弄清学生对哪些知识掌握的比较好,哪些知识还存在问题,存在什么问题,从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复习活动,以增强复习的实效性。

  2、把握好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3、把本学期所学知识分块归类复习,针对单元测试卷、复习册、作业中容易出错的题作重点的渗透复习、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习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

  4、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5、根据平时教学了解的情况,结合复习有关的知识点做好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工作。

  6、知识分类

  知识点对应教材复习说明课时安排

  认识钟表第八单元P91-P95巩固整时和半时的读写,另外通过练习看接近整时的钟面(P120),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1课时

  认识图形、分类第四单元P32-P37,第五单元P38-P41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四种平面图形,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形成对这些图形的表象,并能辨认这些图形;复习按单一标准和不同标准的分类方法。

  1课时

  20以内的数第一单元P2-P5,

  第二单元P6-P13,第三单元P14-P22、P29,

  第六单元P42-P71,第七单元P84-P87学生对数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等已经比较熟悉,重点是20以内数的顺序,数的序数的含义和20以内数的组成(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20以内加法和10以内加减法第三单元P23-P31,第六单元P42-P81,第七单元P88-P90,第九单元P96-1131、通过对算式的计算与分类,整理加减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进一步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地填写加减算式中的未知数。

  3、掌握10以内的加法与20以内进位加法的不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在解题方法多样化的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1-2课时

  解决问题贯穿于第三、六、七、九单元学生已经能够根据情境图中给出的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复习时,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像力,挖掘出形象图以外的资源,如看图并根据对话信息进行计算。

  四、学生常见错题及解决策略:

  认识钟表

  1、写时间会写成11:12、11:时30分或11时30等;

  2、容易把6时半看成是7时半。错因:时针旋转的方向未弄清,时针其实是过了6,但还没有到7。

  3、画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时,会长短颠倒或者长短不分。

  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

  1、数图形时不注意顺序;

  2、对长方体、正方体的本质属性未掌握好。

  3、把长方体与长方形的名称混淆。

  4、按同一标准分类时不能找出其中的立体图形或平面图形。

  1、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或者边数边作记号等方法。

  2、要求分清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20以内数的认识

  1、数数出错;

  2、8的后面是()或者4的前面是(),学生有时会把后面和前面弄错。

  1、数数按照一定的顺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或者边数边作记号等方法。

  2、看尺子图能较好的分清前后关系。

  1、分不清几个和第几。

  2、左右不分

  1、读题时先把题目中重要的字、词圈出来。

  如:将从左数的第6个涂上红色,把从右数起的5个圈起来。(5个要全部圈在一起)。

  2、反复读几次。

  数的组成:个位是6,十位是1,这个数是(61),由5个一和1个十组成的数是(51)1、认真读题。

  2、可自己在纸上画一个数位表,对着写。

  20以内的加法及10以内的减法1、看错数字

  2、看错运算符号

  3、12+3=42,错把个位3加到十位上1、仔细看题,认真检查;

  2、可用符号帮助;

  3、检查时默读题目。

  一图四式

  用部分数减部分数:

  3+7=107+3=10

  7-3=4列减法算式时必须用总数减部分数

  看图列式计算1、不能选择正确的方法及有效的数学信息。

  2、找不到题目中的全部条件:形象图与对话结合的。

  1、加法是把各部分合并在一起,而减法的本质是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

  2、要求孩子记住:问号问的是几,等号后面就写几。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一年级第一学期(试验本)P15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对星空中的一些星座(由7颗星组成的)的星星计数。

  2.按给出的数在方格纸上画星图。

  3.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初步了解常见的星座知识。

  能力目标

  1.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2.在画点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在情境创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宇宙奥秘的欲望。

  重点难点:

  按给出的数在纸上画出星图。

  教学准备:

  1.教师方面的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小圆片

  2.学生方面的准备:课前有关星座的知识探究、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播放歌曲《一闪一闪亮晶晶》

  师:夜晚悄悄地来临了,美丽的月亮散发着淡淡的光芒,可爱的小星星在对你调皮地闪动着大眼睛,这些星星用直线连接起来,就形成很多的星座。请学生分组交流介绍收集到的有关星座的知识。

  2.个别回答:你知道有哪些星座吗?星座对于我们人类有什么作用呢?

  3.出示课题:美丽的星座

  二、新授实施

  1.教师边操作多媒体课件,边介绍:天鹅座、狮子座、猎户座,北斗七星座。

  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小结:同样是7颗星星,可是由于排列的位置不一样,所以就形成了不同的`星座。

  2.请你用7个小圆片模仿摆出以上的四个星座,教师巡视辅导。

  3.你还能用7个小圆片摆出其他的形状,并取个合适的名字吗?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组织评比:谁的星座最可爱、最美丽?

  4.小结:奥妙无穷的宇宙世界等着小朋友长大以后去探索、去求知。

  三、练习尝试

  1.我们可以把这些星星看作是一个小圆点,然后我们可以在方格纸上画出星座。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画画看呢?(教师选择其中的一个星座带领小朋友尝试画)

  师:先画4个圆点,将点与点用线联系起来,这样就能形成一幅星座图。

  生:选择喜欢的颜色画4个圆点来画出星座。

  2.想一想,画一画:用4个圆点、5个圆点创作出其他的星座,小组内交流评比。

  3.教师指导写数:7的写法

  四、探究巩固

  1.比一比,赛一赛:我是小小天文家。让学生展开想象自己来发明星座,并展示学生作品,给予一定的奖励。

  2.总结:今天学习了什么本领?你还想了解什么知识呢?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它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人教学,让学生感知两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各个表面的特征;再从众多不同的平面图形中分类,概括、抽象出不同的平面图形的一般特征,并能辨认、拼组。

  学生状况

  学生64人,其中一部分来自城镇,受过较好的学前教育,对四种基本的平面图形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基本能分清不同的平面图形,但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还不了解。而另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所受学前教育较差,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还不够清楚明了,对它和立体图形的关系更是一无所知。

  教学目标

  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根据它们的特征,并从具体的情景中辨别出这四种图形,初步运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培养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及初步的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流程

  一、活动一:借玩具小熊猫引入新知。

  出示套在手上可以进行表演的玩具小熊猫,“小朋友们,我是谁呀?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来玩玩,好吗?我还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的礼物,请你们从中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拿在手里,谁来告诉大家,你手里拿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自由回答。

  让学生触摸物体表面,初步感知“体、面”的不同,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感觉。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生1:摸起来挺硬。生2:滑滑的。生3:有的面平平的,有的面弯弯的……

  揭示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这里,教师将学生们喜欢的玩具动物小熊猫带进了课堂,将教师的语言转换成小熊猫的语言,让学生感到十分亲切有趣。再让学生触摸物体的表面,感知其不同,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活动二:感知“面”是从“体”得到的。

  出示长方体,让学生试试能从长方体上找出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课件动态演示。再让学生从桌面上的物体中找出长方形。生答:从长方体上找到长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长方形。

  师启发谈话:“我们能从这些物体上找到长方形,那么能从它们上面找到其他的图形吗?请大家4人一组,找找看。”让学生自主活动,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从其他物体上找出其他图形。

  结合学生汇报小组活动结果进行课件演示:

  ①从正方体上分离出正方形,揭示名称。

  ②从圆柱上分离出圆,揭示名称。

  ③从三棱柱上分离出三角形,揭示名称。

  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明白“体、面”之间的关系。

  一起出示四种图形,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并板书在黑板上的四座房子里。

  【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但对体和面的关系理解得还不透彻,因此教师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揭示了体和面的关系。教师同时设计了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进一步体会体和面的关系。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让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教师拓展性的设问,也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空间和时间。】

  三、活动三:用“体”描“形”。

  小熊猫说:“小朋友真能干,已经能从不同的物体上找到不同的图形了,那我们能不能自己想办法用桌上的物体来描这些图形呢?小朋友试试看。”放手让学生思考探索合作交流,寻找用“体”描“形”的方法。

  在黑板上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物体描出来的,描出的是什么。

  师说:“小朋友们,这些图形挤在一张纸上一点也不舒服,于是它们找到了四座房子,它们跳呀跳,跳到了我们的黑板上,想请小朋友帮它们分房子。小朋友愿意吗?”(小黑板出示各种平面图形的卡片)点名请学生给图形按“门牌”分房子。

  让学生评价结果。

  【如何对学生的已有知识进行强化和巩固呢?教师首先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用物体描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接着,分房子的游戏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更增进了一步。】

  四、活动四:实践运用

  师(出示课本第36页第一题的图)说:“图形在房子里美美地睡了一觉。第二天,它们来到花园捉迷藏。小朋友找找这里有我们认识的哪些图形。”学生自由发言。

  “你们看这些图形都穿着白色的衣服,小朋友愿不愿意给它们穿上它们喜欢的衣服。”请学生给课本第36页第一题的图形涂色。

  让学生找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平面图形,想起来的就站起来说。

  【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课标精神的体现。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供一些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题目,对知识进行强化巩固;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了寻找身边图形的活动,使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紧密相连。】

  五、活动五:图形拼组。

  小熊猫:“小朋友玩得真不错,你们还能设计出新的玩法吗?”生1:用图形拼各种物体。生2:用图形画各种物体……

  放手让学生分小组用图形进行拼组:可以用各种图形画,也可以用现有图形拼组,由学生自由选择。

  有的学生拼出了一辆坦克;有的画出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有房子、有花草、有小鸡,烟囱还冒着烟;有的拼出了挺奇怪的汽车,好长好长的.车厢,他说,我要在这儿安我的家,我住这,小猫住这,等等,我们想到哪儿,马上就可以出发……

  拼好后,学生们离开座位互相参观学习。有的学生看见了别人的作品,很快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修改自己的作品。可见学生的互相学习是多么的有效。在学生广泛参观的基础上,进行评价。

  让学生各自说说自己用什么图形拼成了什么东西。

  展示部分优秀作品,并说说用了什么图形拼成了什么物体。

  【学生的教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在设计上采用了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自己设计活动,并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活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创造X得到满足。在学生的作品中,我们能充分感受到学生那极其丰富的想像和不受拘束的创造。而这,无不得益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教学开放式的组织。教师让学生离开座位参观,给学生的互相学习提供了机会;再通过对作品的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六、活动延伸

  小熊猫:我们今天认识了哪些新朋友?一起说说。想想和这些新朋友还有什么新玩法,想到的小朋友别忘了告诉我。小朋友再见!生:小熊猫再见。

  【简单的课后练习,为学生提了了具有挑战性的要求,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评析

  这是一节充满童趣的数学课。教师采用游戏活动的方式将教学内容进行组织,提供给学生愉快的学习环境,体现了课标提出的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大量的实际操作活动、小组活动,体现了课标提出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本节课教师还注重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比如:指导学生在课前收集各种形状的物体;在生活中寻找各种图形,体现了数学的生活性。此外,教师也十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开放性地寻找图形活动和拼组图形的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4

  一、教学内容

  数学乐园(人教版一年级上册82页、83页)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及计算,区分它们的基数、序数的含义。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有条理地进行思考的能力。

  3、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三、活动内容

  1、走数学迷宫。

  2、对口令、拍拍手。

  3、小邮递员。

  4、排排坐比反应。

  5、采花蜜练判断。

  6、看图列式。

  7、思维拓展。

  四、教学准备

  CAI课件、水彩笔、、口算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实践活动课

  老师:同学们,数学乐园开园了,你们想和老师一起去做游戏吗?

  (板书课题:数学乐园)

  【设计意图:“兴趣是的老师”,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设置悬念,带入一种情境,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引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意识。】

  二、活动流程

  (一)走数学迷宫

  复习0—10各数的认识

  A、说数。老师:远处走来一群数字宝宝,认识它们就请大声读出来!

  B、用数。老师:你能用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说一句话吗?

  C、找数。启发学生: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这些数字呢?

  小结:是呀,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让我们一起在游戏中去发现数学,感受它给我们带来的无穷乐趣吧!

  D、排数。(课件出示:迷宫图)

  老师:到数学乐园去的路很多,让我们跟着小白兔由入口进入迷宫,按1、2、3……9的顺序走,米老鼠和唐老鸭会分别在两个出口处迎接我们呢!

  学生四人为一学习小组讨论,然后用不同色的水彩笔在答题纸上画出不同路线。比一比看哪组想的最多,展示设计路线最多的作业纸,进行奖励。

  E、找规律。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

  老师:同学们,不管按照哪种路线走,怎样才能确保不迷路顺利走出迷宫呢?

  【设计意图:通过读数、用数、找数、排数几个环节,让学生了解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是有用的,学好数学是必要的,也是很有意思的,从而愿意并且想学数学。】

  (二)对口令、拍拍手

  老师:我们终于来到了数学乐园,这里有很多小动物想与我们一起玩呢!让我们跟着小猴淘淘一起来玩第一个游戏。

  A、对口令。一位小朋友到前面抽一张卡片问:我出几?你对几?几和几组成几?

  B、拍拍手。一位小朋友到前面抽一张卡片,然后拍手,其余的人也拍手对出卡片上的数。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熟练掌握数的.组成,对于计算加减法很有帮助。通过对口令、拍手游戏起到了强化作用。】

  (三)小小邮递员

  老师:同学们看,谁骑着摩托车来到了乐园?你们能帮帮邮递员叔叔把信投进信箱里吗?

  老师问:怎样才能把“信”送到正确的信箱里呢?只要把“信”(即口算卡片)上的题目得数算出来,得数是几,就把“信”投到标有这个数的信箱里。

  1、学生从抽屉里拿出一封“信”(即口算卡片),在音乐声中分组走上讲台送“信”。注意:有的卡片上面的得数不是信箱的标号,是没法送出的信。对于没有送出的信,让学生说说为什么送不出去。

  2、检查送信游戏的正确性。

  【设计意图:加减法的口算是否流利,直接影响到今后学生解决问题的速度,所以一年级的口算重在练习他们的速度快和准确性。这个游戏,即要求学生快速把“信”送到,又要求学生必须送对,侧重了对这两方面的训练。】

  (四)排排坐

  全班起立。从前往后报数,老师提问:

  1、请这一组的前面3个小朋友站起来。请第3个小朋友拍四下手。

  老师:这句话里两个“3”,含义一样吗?“3”个小朋友,表示什么?第“3”个小朋友,表示什么?

  2、请从前往后数第1个、第3个、第5个、第7个小朋友站出来,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

  3、请从后往前数第2个小朋友站起来,你们组有女生几人?有男生几人?合起来一共有几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4、请从前往后数第2个小朋友站起来,你前面有几个人?你后面有几个人?合起来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有效地复习了基数、序数的概念,教学生加以区别。通过“从前数第2个”和“从后数第2个”地对比,让学生了解数数时方向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同时,第三个环节和第四个环节都是求和,但题型有所不同,通过对比练习教学生灵活解决生活问题。】

  (五)采花蜜(课件出示动画图)

  老师:草地上有很多鲜花,蜜蜂正忙着采蜜呢!如果算式没有问题,蜜蜂就能采到花蜜飞走了。它们都能顺利采走花蜜吗?

  5+3+2=108+2—1=55—4—1=05—3+2=10

  【设计意图:连加连减、加减混合题型的练习,引导学生看清符号,明确运算步骤,重视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看图列式(课件出示动画图)

  先引导全班学生说图意,再指名列出算式,集体订正。

  A、白兔图(加法:6+2=8)

  B、天鹅图(减法:7—3=4)

  C、松鼠图(一图四式:5+3=83+5=88—5=38—3=5)

  【设计意图:让学生完整的描述一个数学问题,重视培养学生正确描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今后学习应用题打基础。】

  (七)思维拓展

  老师:同学们,聪明屋的小博士在等着我们呢?他出了一个思考题来考考大家,你能解答它吗?

  提示学生从最下面的空思考,从较小的数思考。

  六、活动小结

  老师:今天我们在“数学乐园”玩得开不开心?在我们玩的游戏中运用了前面所学的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知识。等以后我们学会更多的知识,老师再带大家到“数学乐园”里来玩,好吗?!

  【设计意图:常见的数学游戏是用于调节课堂气氛,而我设计的整堂课的游戏活动融知识性、思维性和创造性于趣味之中,旨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学得也轻松自然、兴趣盎然。】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5

  设计说明

  1.本节课以活动为主线,创设了“乡村的早晨”“小明的一天”“拨钟面”“制作作息时间表”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把对时间的认识与有趣的现实情境结合起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时间,形成时间观念,并受到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的教育。

  2.在“认识钟面”这一环节中,主要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借助钟面先在小组内进行活动:拨一拨、比一比、说一说,然后由小组长向全班同学汇报。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安排了“找生活中的电子表”“设计星期天的活动安排表”“帮小熊修钟表”“小小设计师”等情境,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钟面模型

  学生准备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1.创设情境。

  (1)展示课件:在一个美丽乡村的清晨,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配有闹钟“嘀嗒”声)

  师:听,这是什么声音?(闹钟声)谁家的钟声这么响?

  (2)课件出示主题图。

  ①小红正在干什么?(起床)

  ②谁能告诉大家小红是什么时候起床的`?(7点、7时)

  ③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看墙上的挂钟、床头柜上的电子表)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设计意图:运用课件演示,以学生熟知的生活场景导入新知,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又创设了教学情境,让学生的学习情趣高涨,拉近了数学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

  (1)认识钟面。

  学生拿出实物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通过比一比、拨一拨、说一说认识钟面。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a.有两根指针,一根长的,一根短的。

  b.有从1到12这12个数。

  c.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12个相等的大格。

  教师强调:又长又细的是分针,又短又粗的是时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6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初步建立数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1.注重认数与生活相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又应用于生活。本节课教学中进行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的尝试,从农家小院中抽象出1~5各数,通过培养学生建立概念,使学生感受到数就在自己的身边,运用数可以简单明了地表示许多现象。

  2.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实践和合作交流。

  通过“找一找”“摆一摆”“拨一拨”“写一写”等活动,使学生把数物体的个数与认数联系起来,初步建立数感,同时培养了学生认真写数的习惯,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学具盒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更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双休日,小明来到了乡下的奶奶家,看,奶奶家的小院多热闹啊!(课件出示教材14~15页的主题图)

  观察图画,你能把图画内容编成一个小故事吗?

  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引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用新颖的图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探究的欲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一)数一数。

  1.观察教材14~15页的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每种事物分别有几个。

  2.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

  4.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将卡片1~5贴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人和物与同伴说一说,既帮助学生梳理自己看到的东西,也能使学生从交流中获得新的信息,培养学生清楚表达的能力。

  (二)认真观察,自主学习。

  1.认识1。

  (1)你看到图中哪些事物是用1表示的?(学生自由回答)

  凡是像这样,1个人、1只小狗等都可以用数1表示。

  (2)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数1表示?

  (3)请你从学具盒中拿出1根小棒。

  2.认识2。

  (1)图中哪些事物是用数2表示的?(学生自由回答)

  像这样,2盆米、2只鹅都可以用数2表示。

  (2)图中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数2表示?

  (3)请你从学具盒中拿出2根小棒。

  3.认识3。

  (1)你从图中看到了3个什么?

  (2)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数3表示?

  (3)请你拿出3根小棒,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试着摆一摆。

  4.认识4、5。

  (1)你会用上面的方法来认识4和5吗?同桌之间交流一下。

  (2)举个例子来证明自己的想法。

  (3)动手摆一摆,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找一找”“数一数”“摆一摆”等活动,把事物的个数与认数联系起来,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同时明确事物的个数相同,可以用同一个数来表示,使学生初步感知抽象出数的过程。然后,从抽象的数中再回到实践中去,让学生通过摆学具进一步体会数的基本含义。通过学生进行有关数的表述,加深学生对数的概念的理解,使学生获得了用数学的体验。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7

  (一)、激发观察兴趣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3.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具学具准备:

  教科书第2~3页的教学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1~10数字卡片一套。

  教学设计:

  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跨入小学的校门感觉新鲜吗?上学了,你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从现在起,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让我们来相互认识一下。

  [以谈话的形式开始。师生相互介绍,老师简单介绍本校情况,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消除陌生、胆怯的心理,对学校、老师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师生相互介绍。

  2.教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3.打开第1页,老师有感情地朗读“编者的话”,讲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

  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

  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数一数

  激发观察兴趣。

  出示教科书第2~3页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出现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情境图。

  [此处从情境入手,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生:知道,学校。

  师:对,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大家看一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

  生1:这里有一位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

  生2:这里有一座大楼。

  (二)、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配合学生回答,贴一面国旗图(2)师: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图右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1”。)

  (3)教师领读,学生自己小声读。

  (4)小朋友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5)小朋友们再数数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多少?

  三、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三)、数身边的事物

  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数身边的事物:

  师: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数来表示呢?

  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

  第一行有几位同学?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

  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几枝日光灯?

  你的右边有几位同学?左边有几位同学?

  黑板的上边贴了几个字?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8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5的加减法及6和7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重点是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加法交换律的渗透和加减法的关系。为了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对本节课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1.独立操作,理解“一图两式”和“一图四式”,体会计算方法。

  充分利用教材情境图,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让学生从学习者转变成参与者,从图中两位小朋友的角度去思考,理解“一图两式”和“一图四式”的列式思路和方法,再借助算式的对比,通过观察和探究,进一步感受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四基”在教学中得以强化。

  2.建立表象,由具体操作到看图列式。

  儿童的认知特点是由形象直观到抽象具体,教学中必须要遵循学生的这个认知规律,使学生由感知到理解再到概括提炼。本教学设计就是由这一观念出发,先让学生观图,阐述列式,分析“一图两式”的特点,感悟计算方法,由看图计算到根据组成计算。接着延伸到“一图四式”,对加减法进行对比,感知加减法计算的互逆性,对计算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探究。这样的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发现和探究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圆形纸片三角形纸片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口算。

  3+1=

  4-1=

  2+1=

  5-2=

  1+4=

  3-2=

  1+3=

  5-3=

  2+3=

  4-2=

  5-4=

  5-1=

  2.复习6和7的组成。

  3.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6和7的组成,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是6和7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及6和7的组成,让学生对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为学习6和7的加减法做好铺垫。

  ⊙观察、操作,探索新知

  1.教学5+1和1+5。

  课件出示教材42页主题情境图左图(去掉图中的算式)。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一说这幅图中的两个小朋友正在做什么。(图中的两个小朋友相对而坐,正在摆圆片写算式,圆片被分成两份,一份有5个,一份有1个)

  (2)如果把图中圆片的摆放情况用加法算式表示出来,你能做到吗?(学生观察,写出算式5+1和1+5)

  (3)交流:根据同一组圆片写出的两道加法算式为什么不同?

  预设生1:从女孩的角度看:左边有5个圆片,右边有1个圆片,所以我写出来的算式是5+1。

  生2:从男孩的角度看:左边有1个圆片,右边有5个圆片,所以我写出来的算式是1+5。

  小结:由于两个小朋友坐的方向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写出的两道加法算式就不同。

  (4)先让学生计算5+1和1+5的得数,然后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5+1=61+5=6)

  (5)引导学生比较5+1=6和1+5=6。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道算式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师引导学生得出:在这两道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相同,得数相同,相加的两个数在算式中的位置不同)

  小结:从这幅图中我们知道,根据一幅图通常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在加法算式中,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2.教学6-1和6-5。

  课件出示教材42页主题情境图右图。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这幅图中一共有6个圆片,被分成了5个和1个两部分)

  ①从女孩的角度看,6被分成了哪两部分?从6里面去掉被小棒分出去的.一部分,还剩多少个圆片?怎样列算式?(学生观察,写出算式:6-1=5)

  ②从男孩的角度看,情况又是怎样的?你能列出算式吗?(6-5=1)

  (2)想一想,同一幅图,为什么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减法算式呢?(因为观察的方向不同,分析的角度不同,所以能列出两道不同的减法算式)

  (3)如果不看图,怎样计算“6-1”和“6-5”比较简便呢?(6可以分解成1和5,所以6减5等于1,6减1等于5)

  小结:从这幅图中我们可以知道,从总数中拿走一部分,求剩下多少,用减法计算。

  设计意图:借助圆片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体会“一图两式”的列式思路和方法,在观察、比较中继续深化对加法和减法意义的理解,初步感知6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教学4+2、2+4、6-2和6-4。

  课件出示教材42页中间笑脸图。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中一共有多少个笑脸?从左往右看,你能列出什么算式?从右往左看呢?(4+2=62+4=6)

  (2)如果不看图,怎样计算4+2等于几呢?怎样计算2+4等于几呢?(引导学生从6的组成进行理解)

  (3)根据笑脸图,你能列出减法算式吗?(学生小组交流后写出算式:6-2=4,6-4=2)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生1:我是这样想的,从6个笑脸中去掉2个笑脸,就剩下4个笑脸了。

  生2:我的想法和你的想法类似,从6个笑脸中去掉4个笑脸,就剩下2个笑脸了。

  (4)如果不看图,你想怎么计算这两道减法算式?(引导学生根据算式之间的关系,利用联想推出两道减法算式的得数)

  小结:同一幅图,观察的角度不同,不仅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还可以列出两道减法算式。

  4.学生合作学习5+2、2+5、7-2和7-5。

  (1)教师提出合作学习的要求。

  师:刚才同学们很聪明,根据笑脸图列出了四道算式。那你们有信心根据这幅小棒图也列出四道算式吗?(课件出示小棒图)

  (2)学生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

  根据摆和算的过程,观察、比较5+2=7和2+5=7、7-2=5和7-5=2,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3)汇报,全班交流。

  (5+2=72+5=77-2=57-5=2)

  (4)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小结: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5.学习3+3和6-3。

  课件出示教材42页三角形图。

  (1)让学生摆三角形,边摆边写出加法算式。

  (3+3=6)

  (2)让学生根据摆三角形的过程写出减法算式。

  (6-3=3)

  (2)想一想,为什么这幅图只能列出两道算式?小组内交流一下。(小组讨论交流得出:因为这幅图分成的两部分相等)

  小结:当两部分的数量相同时,根据同一幅图只能列出一加一减两道算式。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教师引导、自主合作学习等方式,理解“一图四式”的列式方法,促进学生对加减法之间关系的理解,从而有利于学生根据算式之间的关系,利用联想推出某些算式的得数,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3页例题及“做—做”,完成练习三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号和“=”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能通过操作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看图说数字。

  2.示图(幻灯片)

  师: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画,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了小熊在打鼓。

  生2:我看到了5只小动物在跑步比赛,小兔跑在最前面。

  生3:我还看到一只小鸟在喊。

  师:这只小鸟说了些什么呢?

  教师领读,学生读:一二三四五”……

  [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很快吸引了学生,打开“你看到了什么?”这一话题,学生像小鸟归巢一样叽叽喳喳说开了,想表现的欲望非常强。一组朗朗上口的顺口溜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旧知,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这一幅图制作成课件,配以动态展现,效果就更好了。

  二、探究新知

  1.引题。

  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这时的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老师反复操作活动片,如右图)

  生1:小狗和小猫赶上了小兔。

  生2:现在小狗、小猫和小兔排在一起跑。

  生3:原来小兔跑在最前面,现在小狗、小猫和小兔一起跑在最前面。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猫跑在一起,就是合起来的意思(老师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它们合起来有几只?

  生:它们合起来有3只。

  师:你们知道这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认识它。

  (板书:加法)

  [通过演示,学生发现“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猫跑在一起”,引出“它们合起来有3只”,很自然地产生“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使学生明白了加法原来就在身边。]

  2.直观演示,感知含义。

  师: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猫合起来用数字表示,就是几和几加起来?

  生1:1和2加起来等于3。

  师:×××同学真聪明!在数学上,1和2加起来,用“+”表示,等于3,用“=3”表示。

  板书:1+2=3

  加号等号

  读作:1加2等于3。

  教师领读,学生读。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两个新朋友,你准备怎么记住它们?

  生1:加号像一个+字架,等号像一双筷子。

  生2:我是这样记的:原来就有一横,后来又有一竖,它们合起来就成了加号啦,上下两横一样长,是相等长的'就是等号。

  师:同学们的想法形象又神奇。

  [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提出了那么多新颖别致的想法,有从形象上,也有从含义上的,这不仅对加号和等号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观察画面,体会含义。

  让学生看书上气球图。

  师:谁来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生:3只红气球,1只蓝气球,合起来有4只气球。

  师:与同桌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并且讨论怎样列式计算。

  根据回答板书:3+1=4。

  让学生读一遍算式。

  [反思:我觉得这一环节处理得不恰当,教师一步一步牵着学生走,固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对加法已有初步认识,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讨论、探究。]

  4.发散联想,理解含义。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生1:我妈妈给我买回1个本子,我爸爸又给我买回2个本子,我一共有3个本子,1+2=3。

  生2:我们家有2个大人,1个小孩,一共有3个人,2+1=3。

  生3:我们学校一年级有3个班在二楼,1个班在三楼,一年级一共有4个班,3+1=4。

  生4:我们教室讲台上面有1盏灯,我们座位上面有4盏灯,一共有5盏灯,1+4=5。

  [从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学生学得主动积极,思路丰富多彩,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巩固提高

  1.动手操作。

  (1)第23页“做一做”。

  学生一边摆一边说,然后一学生上台在磁性黑板上演示。

  (2)看算式,摆小棒。

  2+11+12+2

  教师出示口算卡,学生用小棒摆,同桌互相相检查。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7,第21页第5~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主题图;图片:9只小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1~5数字卡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认读l~5各数

  (二)排序

  1、教师报数字请学生拿:2、5、3、1、4。

  2、4、2、5、1、3,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同桌互相检查、纠正。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德。)

  提问: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

  2、图上有几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

  (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2)请学生观察“>”,教师及时板书简笔画,“一条大鱼和小鱼,大鱼在前读大鱼”,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一条小鱼和大鱼,小鱼在前读小鱼。”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5、发散思维。

  (1)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2)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时出了什么问题吗?(培养学生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你们说说怎样分才公平?(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各抒己见。

  三、知识运用

  (一)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小猴,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

  3、请学生读一读两道算式。

  (二)做教科书第21页练习二第5题

  1、学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图意,松鼠和松果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小于几?

  2、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大于几?

  (三)游戏:看谁找得快

  1、教师出示数字2和4,问: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请学生快速在学具盒里找出今天学的符号,举起来,看看谁最快。

  2、小组游戏:请学习小组的组长出示两个数字,其他同学找符号。

  3、填第22页第6题,相互评价。

  四、全课总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91-92页。

  教学目标:

  1.认识钟表的时针和分针,使学生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示的整时。

  2.学会时刻的两种记录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遵守时间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钟面,能准确、熟练的认出整时。

  教学难点:

  时刻的两种记录方法,读法。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一个实物钟。

  学具准备:

  每人一个实物钟,。

  教学过程:

  一、迷语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今天唐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小朋友们猜一猜!

  (课件出示谜语:滴嗒滴嗒,滴嗒滴嗒,铛铛铛,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生:钟。(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一个钟面)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钟表随处可见。这是唐老师办公室的钟(出示实物钟),请小朋友说一说,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什么样的钟?

  (生说)

  师:老师也搜集了一些钟和表,咱们一起来欣赏!

  补充课件(课件展示各式钟表。)

  师:这么多的钟表,它们有什么作用呢?

  生1:它可以叫我起床,让我不迟到。

  ……

  师:对,在我们的生活中,钟表随处可见。钟表可以告诉我们时间,提醒我们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板书:认识钟表)

  二、认识钟面

  师:请同学们拿己准备的钟,(展示大钟面)仔细观察你们的钟面,钟面上都有什么?

  (让学生充分地说一说)(长针、短针、数字、方格)。

  师:那你能说说有哪些数字?

  生:从1到12。

  师:那你能一个个的数给老师听一下吗?

  师:上面有数字,那还有什么呢?

  生:还有针,一个长,一个小。

  师:能用更好的词来说说吗?

  生:老师那个中间有个圆圆的东西。

  师:是呀,一个长针,一个短针,但是我们总不能叫它长针、短针吧!谁知道它的名字?

  生:时针。

  师:你知道时针,那你知道哪个是时针吗?

  生:短的是时针,长的是分针。

  师:说的真好,你怎么知道的啊,虽然我们还没有认识,但这个同学已经给我们指出来了。我们把长针叫做分针、短针叫做时针(板书)

  师:你能在学具钟上找出时针和

  分针吗?(同桌相互指一指,再让一学生指出老师钟模型上分针与时针。)

  (由学生自己回答,教师随机板书,并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提问)

  三、认识整时

  师:认识钟了,要知道准确的时间,咱们必须学会看钟表。

  1.课件出现:情境图

  师:小朋友们,看看图上画了什么?你知道现在是几时吗?

  生:7点

  师:在数学上我们叫它7时。(学生跟读7时)

  师:谁能告诉老师,你怎么知道是7时的?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

  生:7时,时针指着7,分针指着12。

  师: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师:我们说这个钟面表示的时刻是7时,因为他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

  2.出示8时的钟面

  师:现在又是几时,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针指着8,分针指着12,就是8时

  3.出示钟面时间分别是3:00、6:00的钟面

  老师这还有两个钟,你们来说一说钟面上表示的时间,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刚才我们认识的这些时间,我们都把他叫做整时(板书:整时)

  当钟面表示整时的时侯,我们看看这四个钟的钟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如果无法回答,再按照下面蓝色的字方式引导)

  生:...

  师:他们的分针都指向几了?

  生:12

  师:好的,分针都指向12。再看看时针呢?指向几?

  生:7

  师:再看第二个钟面呢?第三个钟面、第四个钟面呢?

  师:分针指着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师板书该结论)

  师:小朋友们把这句话一起来读一读,好不好?看看谁的声音最好听,准备好了吗?(生读)

  3.认一认

  师:你们读得真好,声音真好听。现在你们会认整时了吗?

  生:会

  师:老师可要考考你们了(拨钟面5时,12时,生认读)

  师:这是12时,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这个时刻的钟面是什么样子的.?你发现了什么?

  生:时针和分针都指向12

  师:说得好,你的小眼睛观察得真仔细。那你们想不想也来拨一拨时间啊

  生:想

  4.拨一拨

  ⑴师:那好,现在拿着你们自己带来的钟、表。张老师说一个时刻,你们马上把他拨出来,听好了。(1时,11时)

  学生拨,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拨的。

  ⑵师:你自己拨一个你最喜欢的整时,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时刻(结合情景进行时间教育,让学生到展台上展示)

  师:我们现在把自己的钟表放在一边,让他休息一会。

  四、教学记录整时的方法

  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整时并且读出了整时,现在我们来学一学怎样用笔把整时记录下来。

  1.出示情境图:我们知道,7时菲菲起床了。7时,先写一个“7”,再写一个“时”字就可以了。读7时。(在课堂本上自己写7时)

  师:在这个房间里面还有一个钟,看谁的小眼睛最厉害,找得最快,

  生:......

  师:菲菲床头的这个钟叫电子钟,仔细观察桌面上的电子钟是几时几分?7时也可以象电子表一样,用数字表示:先写7,再写两个圆

  点,再写两个零。(生在课堂本上跟着老师学写)

  2.学生把剩下的三个时间(8时、3时、6时自己用两种写法写在本子上,请学生上黑板完成,讲评。)

  五、巩固练习

  小朋友们,我们认识了整时,并会写整时。我们来看看小明在干什么?

  1.P92小明的一天(根据时间,如果时间还有很多,可做;如果时间不够,先完成第2题练习,这个作为家庭作业)

  师:请小朋友们在书上用两种方法帮小明记录时间。(学生独立完成)

  展示学生练习

  师:我们发现明明是个特别聪明的孩子,他每天都会把时间安排的好好的,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睡觉,他都安排得特别的好,你们想不想像明明一样,做一个会安排时间的好孩子呢?

  生:想

  师:今天回去后和父母一起商量一下一天的时间安排,然后把时间记录下来,好不好?

  生;好

  (2)师:现在我们再来做一些练习,请小朋友们看看第一钟钟面显示的是几时?生:3时

  师:请你们想一想,1个小时过后会是几时呢?

  生:4时

  师:第二个钟钟面是几时?

  生:9是

  师:那如果再过1个小时,你知道是几时吗?

  生:10时

  师:那第三个钟呢?

  生:5时

  师:再过一小时是几时

  生:6时

  师:请小朋友们看第二道题有三个钟谁来说说每个钟面分别是几时?(4时、3时、12时)

  师:现在老师要来考考你们,一个小时前,这三个钟又应该是几时。(3时、2时、11时)

  师:小朋友们真棒,很快就掌握了知识。时间啊,就是这样一个小时一个小时的流走了,就像唐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认识钟表的这节课,再也回不来了。所有我们要珍惜时间还要爱惜时间,明白了吗?

  六、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页6和7的数数和认数以及序数和书写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和7。

  2.使学生知道7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掌握6和7的组成。

  4.结合插图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

  教学重点: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

  教学难点:学生会正确书写数字6。

  教具准备:主题图、点子图、数字卡片、计数器、直尺图、鱼图。

  学具准备:数字卡片、小棒、三角形、课件、投影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我们以前学习了哪些数字?

  生:0、1、2、3、4、5(学生齐数)。

  二、导入新课

  师:你想知道更多的数字吗?你想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吗?猜一猜我们今天学习什么?(板书:6、7的`认识)

  学生活动:领读、齐读。

  三、新授

  (一)教学数数

  师:(出示主题图)图上有些什么?(让学生自己说说发现。)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

  学生说说数的方法。

  师:还可以怎样数?

  学生活动:同位互相数一数。

  师(小结):你能比比6和7的大小吗?

  (二)教学认数

  师:同学们再数一数第42页下面的人物图和点子图,看分别有多少个。

  齐读并从数字卡片中找6和7。

  师:仔细观察一下数字6和7的形状分别像什么?(指名回答)

  师:请你分别数出6根和7根小棒。

  师:用你手中6根和7根小棒分别摆一摆,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学生活动:学生摆一摆,并到投影器前面演示摆的图形。

  (三)教学数序

  教师活动:(用计数器)先拨1个珠子。学生活动:齐数1、2、3、4、5。

  师:5个珠子再添1颗是几?6个珠子再添1颗是几?

  师:(用直尺图)只写出0、1、2、3、4、5、()、(),你知道填什么?6和7应该写在什么地方?

  学生活动:指名数,拍手数。

  师:5的后面是谁?6的后面是谁?7的前面是谁?

  (四)比较大小的教学

  师:你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吗?比比看,谁比谁小?

  学生活动:填符号:5○66○7。板书:5<66<7。

  (五)教学序数

  教师活动:教师奖励学生红花,先发5朵,再发1朵,问学生是几朵。

  学生活动:6名学生到前面。

  师:从左数6个同学指的是谁?从右数第6个同学是谁?(指名回答)

  生:

  教师活动:(出示图)左数第6瓶有□条鱼,有6条鱼的是第□瓶,第7瓶有□条鱼。

  (六)指导书写

  师:6的写法,下半圆要圆起来;7比较好写(板书6和7)。

  学生活动:学生填在书上。

  四、游戏

  教师活动:小刺猬送给小朋友7个苹果,每个苹果中都有一个问题,让学生任选一个号码出示一道题目。

  ①号23()5()();

  ②号5○66○7;

  ③号()()5();

  ④号5添上1是几?6添上1是几?

  ⑤号6○57○6;

  ③号数一数有几朵花?3、2;

  ①号从左数第6朵是什么颜色的?

  五、全课总结

  根据今天学习的内容,用数字说一个故事,四人小组说一说。

  分组说说,指名回答。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3

  教学目的:

  1.在具体操作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实际意义,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意识。

  2.初步掌握“10”的加减法,并能正耐

  3.发展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难点:整理出10的加减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小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小动物,今天这些小鸡也走进了我们的课堂。

  (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情景图)

  师: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问题?

  师:说得非常好,谁能列式解答?

  二、探究新课

  1.10的加减法。

  师:这些小鸡跑到盘子那开始吃食了,同学们再仔细看看,又能发现什么?

  师:说说你想知道的问题是什么?

  师: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这么多呢,大家帮着解决一下吧,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10的组成。

  学生小组合作在计数器上拨10个珠子,然后分成两部分,

  看有哪些分法?填在教材第43页的表格里。

  3、巩固练习

  课本44页的“练一练”

  三、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小鸡吃食(10的加减法)

  10012345678910

  109876543210

  作业设计:

  连一连,合成10

  ②⑦⑤

  ①⑨

  ⑥④

  ⑤⑧③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数一数、算一算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就在我身边。”

  2.了解学生的数学水平,在活动中使学生对1-20各数有初步的认识。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观察的'能力。

  教学重点:

  调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有序地观察,体会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就是一名小学生了,我们先一起到校园中去发现数学问题吧。二、观察图,说一说

  在我们的学校里藏着许多数学问题,我们来找一找吧。

  1.观察校门口,你看到了什么?说一说,数一数他们的数量。

  2.请你自己观察学校操场上的同学们在干什么?数一数,你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怎么观察的?学生说一说。

  3.你还想观察什么地方?请你自己观察,说一说。学生观察说一说,数一数。

  4.请你观察图,你还发现了什么?校园一共有19名同学,2位老师,3棵苹果树,苹果树上一共挂了14个苹果。

  5.你是怎样指导的?

  三、数一数

  我们的教室里也藏着数学问题,谁能找到?(你真会观察)

  四、课外延伸

  数一数你家的物品的数量。

  五、课堂小结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表扬。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5

  教材分析

  10的认识的编排与前面8、9的认识基本相同,先显示一幅主题图供学生数数并抽象出数10,再认识10、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最后学习10的组成和写数。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与8、9的认识主要有两点不相同:一是没有安排10的序数意义,这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对自然数的序数意义已比较熟悉了,没有像前面那样具体介绍。二是将10的组成提前到写数前面,而将写10安排在认识数的最后,这样安排既有利于在教学中利用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去更好地突出10的组成,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集中练习10的书写。

  学情分析

  为了能让学生能更好更快地掌握10的读写和组成,以及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根据学生之前的知识基础,还有一小部分的学生对数的组成掌握得并不是很好,针对这种情况,我准备了各种不同的教具,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好地掌握10的组成。

  教学目标

  1、学会10的读写和组成及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4、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10的读写和组成及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感受数字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6

  教学内容:

  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目标

  1、会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和减法试题

  2、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加减发的含义,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和比较能力。

  3、培养学生爱学习和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出示6、7的组成图,

  1、生动手连一连

  2、动口说一说6、7由哪两部分组成?

  二、学新知

  1、出示主题图

  2、生观察说图意

  3、引导讨论:表示的意义。同桌讨论,小组汇报

  ?

  4、把两部分合起来列式?

  5、练习有关6、7的加法

  3+32+44+3

  6、出示西瓜图,生说图意

  猜猜筐里有几个西瓜?根据什么?

  怎样列式?

  7、算一算

  7-26-57-4

  可以摆一摆,同桌交流汇报

  三、游戏

  四、练习

  1、看图列式P61T1

  先说图意再列式纠正

  2.比一比谁最快

  6-31+67-45+23+46-24+27-67-57-75+1

  3.猜球

  五、小结

  在生活中有很多得数是6、7的加减法,你能找到吗?

  六、作业:找生活中得数是6、7的加减法。

  板书

  有关6、7的加减法

  植树图西瓜图

  2+5=76-4=2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给10、9、8、7、6凑10各需要几,为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打基础,分散教学难点,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大胆发言的习惯。

  教学重点:给9、8、7、6、5凑成10

  教学难点:区分给这几个数凑十需要几

  教学用具: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小仙子与同学对话;做对口令的'游戏。板书:10的组成

  1010101010

  二、学习新知

  1、摆一摆

  摆9个圆片,再添上几个就是10个了?

  (学生边摆边说,指学生在黑板上演示)

  板书:9+()=10

  2、摆8个圆片,再添上几个就是10个了?

  问:8加几等于10?

  板书:8+()=10

  3、让学生边讨论边动手操作,口述过程。

  填空:

  4、凑十的方法

  三、巩固新知

  说一说圈一圈

  A

  ******

  **

  ***

  **

  B蘑菇图

  C对口令

  四、与学生一起编儿歌

  1,9,1,9好朋友,2,8,2,8一起走,3,7,3,7点点头,4,6,4,6看杨柳,俩5相凑就是10。

  编拍手边说儿歌。

  五、作业;和爸爸妈妈一起玩凑10的游戏

  板书:9+()=108+()=107+()=106+()=105+()=10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8

  教学内容:练习四

  教学目标:练习看图意列式,会填写未知加数

  教学重点:会填写未知加数

  教学难点:填写未知加数的方法

  课前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自己看图列算式,说图意。

  生:10-2=8已知飞机里和飞机下边共有10个人,飞机下边有2个人,求飞机里有几人。用总数减去飞机下边的2个人,就是飞机里的`8个人10-2=8

  8+2=10已知盒子里有8块糖,盒子外边有2块糖,一共有几块糖?用加法。8+2=10

  二、求未知加数

  1.看盒里有几只果茶?(7瓶)再放几瓶就是10瓶了?(3瓶)你是怎么算的?(从7数到10,还有3个。10-7=3)

  2.看:小刚做了几个灯笼?(6个)再做几个就是8个?(2个,从6到8还差2个,8-6=2)3.算一算:3题

  三、看谁做的快

  注意几减0还的几。

  四、小猫钓鱼看谁钓的最快

  五、游戏:

  猜一猜左右手凑10。左右手凑9

  六、赛跑

  1.观察哪一队跑得快?为什么?

  2.你能提出什么算术问题?(两队共有几人?哪一队快?男生几人,女生几人,共几人?

  七、作业:练习10以内加减法口算卡片

  板书:?人

  8块糖

  飞机图

  2块糖

  10-2=88+2=10

  教学反思:

  多数学生计算较快。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9

  教学内容:

  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重、难点:

  熟练掌握10的加减法

  教学关键:

  使学生建立“凑十”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花狗和小蚂蚁在做游戏,你们想去看看吗?

  出示:画一画,填一填(投影)

  每行再画几个是10个?同桌说后再汇报

  2、10的`组成

  二、学新知

  1、小蚂蚁和小花狗看大家表现的好特别高兴,愿意和大家交朋友要考考大家。

  2、出示葡萄图

  你能看图说出算式吗?你是怎么想的?

  师板书:3+7=1010-3=7

  7+3=1010-7=3

  指生说说算式的意思。

  3、观察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小蚂蚁:小花狗给你们出的题太简单,我来考考你们。

  8+2=10-8=6+4=10-=

  2+8=10-=4+=10-=

  4、课间休息

  5、游戏

  a)玩扑克说10的组成

  b)连线:凑成10P47T2

  c)比一比

  4+6=10-9=7+3=10-4=

  10-3=9+1=10-2=10-7=

  5+5=10-6=10-5=2+8=

  d)猜一猜

  小花狗和小蚂蚁要奖励认真听讲的孩子,大家猜一猜袋里可能

  有几朵红花?几朵黄花?10朵

  6、谈收获

  7、板书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3+7=1010-3=7+=

  7+3=1010-7=1010-=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4-07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02-01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高矮》教案09-01

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01-20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19篇)05-11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11篇)03-19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篇08-31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08-26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11-12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