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搭石》语文教案

《搭石》语文教案

时间:2022-04-13 21:41:29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搭石》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搭石》语文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搭石》语文教案

《搭石》语文教案1

  《搭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搭石在农村是司空见惯,而城里的孩子却是见所未见,缺少农村生活体验的城市学生,要领会文中搭石的美以及联结着家乡的小路,联结乡亲美好的情感,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更要让学生透过朴实的文字感受乡村人们走搭石的情景,感受山里的人朴实、善良的人性之美。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探究、实践、体验”的学习方式。在教室搭建搭石让学生走一走搭石,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走搭石的情景引导学生充分地研读课文,合作探究,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结合画面体验,理解文本。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美的。

  2.理解“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句子的深刻含义

  课前准备

  铺搭石用的石头。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步学习感知课文,自学生字新词,交流自己学习收获,对课文进行质疑。

  第二课时

  一、复习,质疑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搭石》这篇课文,同学们从中读懂那些内容?

  2.在学习中还有哪些疑问需要大家讨论的`问题?

  二、学习课文,解质疑

  1.在这些问题中“为什么说搭石,构成家乡一道风景呢?”,这道题理解了,其它的几个问题就迎刃而解。

  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风景是什么意思?

  师: 是啊,风景是指美丽的地方,文中哪些地方描写了家乡搭石的“美”,请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师:不错,我们的班的同学真会读书,找出了文中描写搭石美的句子,请自己再读一读好好体会一下家乡的搭石到底美在哪里?

  (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师相应指导学习,师简笔画)

  2.找出文中描写人们排搭石的关联词(“无论……只要……直到……才……”)读读, 从这些关联词中你读懂什么?

  课件:课间同学在操场做游戏,做得很高兴,可看到地上有纸张,他们都会停下来把纸拣干净。

  ①谁能用书上关联词(“无论……只要……直到……才……”)说说这件事。(小组交流)

  ② “在家乡上了点岁数的人“无论……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稳”他为什么 “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石块搭上而且还要在再上边踏上几个来回?这是什么美?所以这一段应带着什么语气来读这句?

  【通过对照亲身体验,感受乡亲们美好的心灵】

  3.这里的人心真美。还有哪些句子也是写家乡搭石的美?

  4.你是从哪里看出来?轻声读这段话,想象那优美动人的画面,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什么情景。(简笔画)

  【简笔画勾勒,再现人性之美。研究表明,看一遍比听一遍所获得的信息多1.66倍。单凭听觉,一份材料3天后只能记住15%;单凭视觉3天后只能记住40%;如果视听结合,3天后则能记住70—75%。通过简笔画把老人摆搭石、一行人走搭石、在搭石前互让、背老人走搭石一道道亮丽山村风景图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感受山村搭石的美,感受乡亲互帮互助的心灵美。简笔画在给学生传递信息的同时也给学生想象空间。】

  师:同学们很会想象,老师这儿也有一排搭石,谁敢来走一走?

  (学生一个个争相上来走搭石,师随机抽几个上台走搭。)

  A(一个人走)

  师:你为什么要走这么快?

  B(两个人走)

  师:你想办法超过他?

  师:你为什么不超过他?

  师:所以走搭石……

  生齐:不能抢路。

  C(三人一起走第一个人突然止步)

  师:他突然上步会造成什么情况?

  师:所以走搭石……

  生齐:不能突然上步。

  D三人依次走。

  师:这就叫……(协调有序)

  【情景演示,展示人性之美。文中“紧走搭石慢过桥”、走搭石不能抢路、不能突然止步、一行人走搭石人影绰绰,协调节器有序,对于没见过搭石,更没走过搭石的城里的孩子,单靠读文是很难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根据研究表明识别一种东西,用语言描述,要用2.3秒;用线条符号和图示要用1.5秒;用黑白照片,要1.2秒,用彩色照片,要用0.9秒;用实物要用0.4秒。因此在课中请一个学生走,后师问:“你为什么要走这么快?”生:“保持平衡,不会摔倒。”无需教课开讲解,看到眼前的情景学生自然理解 “紧走搭石慢过桥”的意思;再请两个学生一起走搭石,让后面学生想办法超过前面的学生,师:“你为什么不超过他?”生:“搭石太小,我没处落脚。”师:“所以走搭石……”,生齐:“不能抢路。”;三人一起走第一个人突然止步,后面的学生从搭石上落下来,这就是不能突然止步;最后让一行学生依次走过搭石,这就叫协调有序。在情景展示中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受乡村人们走搭石的美景。】

  5.真是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出示画面,这是什么美?)能把这美感读出来吗,读出叠词给人的韵律感。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人们摆搭石、走搭石的情景,文还有哪些句子也写出搭石的美?

  师:你再给大家读一下,同学注意听这一句写什么?(简笔画)

  师:还有呢?

  “假如遇到……”

  师:“理所当然”什么意思?为什么人们会看成“理所当然”?

  师:为什么人们会觉得是应该的?

  师:是啊,这两句话读来让人感到融融乡亲之情,读起来让人感到多么亲切。谁能把这亲切感读出来?谁能读得更亲切一点?指读。

  6.老师跟你们配合读好吗?老师读前面的词语(如果……,总会……。假如……年轻人总要……)停下来后你们接着读。

  【读中感悟,领会人性之美。语文不仅是工具学科更是人文学科。语文课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教给孩子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并最终积淀成为人的精神世界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要实现语文课这一教学目标,就必须强调通过读以获得感悟的教学方法。 “一读”领会自己能读懂的内容,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二读”找出文描写搭石美的句子;“三读”带着赞美的语气读这些句子领悟乡亲心灵美的情感; “四读”,让学生轻声、自由地读。读时做到如醉如痴物我两忘,把读书、理解、表达融为一体,做到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陶冶。】

  师:刚才同学提的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吗?(逐一把已解决的问题擦掉。)

  7.学习、了解了作者家乡的搭石,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作者发出怎样的感慨?

  生齐读:第5自然段。

  师:“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这是赞美什么?

  师:还赞美搭石的什么?

  师:乡亲哪些美好的情感?

  (小结:摆搭石、走搭石、互让、背老人过搭石板书: 心美)

  三、布置作业

  1.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景物美和人们心灵的美;

  2.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写一件平凡事物中的美。

  板书设计:21 搭 石 美好的心灵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为此本课教学从以下三各方面着手:

  1.质疑问难。本课教学从指导从质疑入手,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梳理学生的质疑以“为什么说搭石,构成家乡一道风景呢?”统领学生的问题。这样做:①有助于学生深入思考,发现问题;②有助于老师了解学生自学情况,老师教学有的放矢。

  2.情景展示。什么是搭石对于城里的学生是陌生的,更没有走搭石的体验,因此课堂教学通过简笔画勾勒搭石、让学生走搭石感受家乡人们走搭石的情景,把家乡搭石美丽风景展现在学生面前。

  3.读中感悟。本可教学不仅重视朗读指导,更重视读中感悟,四次朗读每次要求不同从初读到欣赏陶醉感悟搭石那种不求名利,默默无闻,为社会做贡献精神,以及乡亲们为他人着想互帮互助的人性之美。

《搭石》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过程:

  一、文本导入,引出搭石。

  1.从课文情境入手,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自读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学习“什么是搭石”。

  3.交流搭石给人留下的印象。

  三、引导质疑,自主寻美。

  1.根据学生对搭石的初步印象,引导学生质疑。

  2.默读2-4自然段,寻找美丽风景。

  3.交流所寻风景,相机板书:整走让背……过……

  四、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依据学情,重点感悟)

  1.一行人“走”石图。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1)读通句子,正音。

  (2)引导学生用、联系语境、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重点词语“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小结学法。

  (3)学生运用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的方法,尝试学习,体会“走石图”的美。

  (4)反复创设真实情境,深入体会画面的美,相机指导朗读。

  (5)变换文字的排列,读出诗的韵味。

  (6)补充作者的生活体验,配乐情境引读。

  (7)解疑,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背老人“过”石图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1)指名读。正音:伏。

  (2)自主练读,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

  (3)指导朗读,运用字理、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相机理解重点词语,体会画面的美。

  (4)再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引读。

  五、激发想象,训练表达。

  1.展开想象,试着用“假如,总是,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写一句话。

  2.写话交流。

  3.升华情感,又一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六、总结并预告下节课学习内容。

  板书设计:

  摆

  整 21 搭石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走 协调 有序 理所当然

  让

  背……过

《搭石》语文教案3

  【学习目标】

  1、会认谴、惰、俗等七个字,会写洪、暴、猛等11个字。

  2、积累文中喜欢的句子。

  3、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文中体现出的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体会乡亲们的美好心灵。

  【教学准备】

  录音机、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

  21、搭石,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可能会提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在什么地方搭石头?为什么要搭石头等相关问题)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出几个主要问题。

  二、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在自己读明白的地方或者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1、指名读课文,相机出示谴责、俗语、协调有序、人影绰约等词,指导读准字音。

  2、谁来读一读你已经读懂的句子或者自然段?如果学生读到一自然段,相机指导学生勾画并读一读写搭石的句子。

  三、出示挂图

  看,这就是人们过小溪时踩踏的搭石。就是这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看看哪些词语或者句子能让你体会到乡亲们的美好情感,把他们划出来。

  小黑板相机出示几个重点句。上了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上了年岁的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有什么感受?(指名说感受 抓住重点词语无论 只要 一定 踏几个来回 直到)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不同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体会来。)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什么是理所当然的事?举几个生活中理所当然的事说一说。师归纳:对,像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都是理所当然的事,都是我们每个人不讲任何条件都应该做的事,是做了以后不求回报的事。那么课文中指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说说你的感受,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和小组同学演一演。

  四、乡亲们有什么样的美好情感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搭石》语文教案4

  一、谈话激趣,揭题导入

  板书:

  石 石头

  你们都知道吧?

  板书:

  搭

  (齐读。)

  搭石,你们知道吗?看这个课题,你们想从课文里面了解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好,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请大家自由读,去了解你们想知道的,同时要读准生字、新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反馈:

  ⑴ 检查生字、新词:

  我们来看看,这一次读课文,大家的效果怎么样,本课有7个生字,会读吗?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哪些字容易读错,哪些字容易混,互相交流,提醒一下,如果你哪个字把握不住,不太认识,你可以请教别的同学,等会儿我们看小组的整体识字效果,都会读的小组就举手。

  小组读──小组读,跟读(这样,如果他们读对了,咱们一起来,如果读不对,咱们都不作声,好不好。)真了不起。

  这些生字你们在哪些词语中见过他?

  接下来,我们看,这些是课文的词语,会读吗?一起来。真好,真的很了不起。我想,经过三年多的语文学习,请同学们说说,你都有哪此理解词语的好方法。(用工具书,理解;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可以问老师或同学等。)那本课出现的词语,哪些词,你已经知道了大概的意思。

  ⑵ 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是搭石,说说你对搭石的理解。

  (略学每一段。)

  三、研读课文,感悟风景

  好,那什么是搭石大家都知道了,可课文的作者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课件。)

  (齐读。)

  风景,看到风景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美)在家乡人的眼里,为什么搭石会成为一道风景呢?

  1、请大家再一次读读课文,思考:

  如果说这是风景,那你读着读着,会产生哪几幅风景,你认为这是一道怎样的风景。

  2、交流:

  自己对放搭石、换搭石、过搭石的风景的理解。

  (相机板书。)

  ⑴ 出示插图:

  这幅图写的是哪一道风景,为什么说这人在换搭石是一道风景呢?课文是怎么写的?

  ⑵ 研读句子: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读──理解──说感悟(你体会到什么?)──读。

  (课件)他当时会怎样想的呢?

  练习:他看到那块不平稳的搭石,心里想。

  ⑶ 大家看图,你们看,他手捧着那块石,他捧着仅仅是一块搭路的.石头吗?他捧着什么,同学们(捧着长辈对晚辈的关心,捧着对过路行的爱,他捧着为他人着想的品质。)你们说,这难道不是一道风景吗?难道不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吗?

  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四、小结提示,巩固练习

  1、小结:

  搭石构成的风景还有很多,搭石的故事还在进行,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搭石构成的风景。

  2、练习:

  ⑴ 我会写。

  ⑵ 我要读。

《搭石》语文教案5

  【教材分析】

  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的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教学目标】

  1、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挂图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提问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21课《搭石》,(板书)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从课文当中知道什么?(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作用?在什么地方搭石头?为什么要搭石头?)

  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出几个主要问题并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你们很会思考,也很会提问题。我想这些问题在课文内容中都有答案,只要大家读熟课文、读懂课文,这些疑问都能解决,明白了吗?下面,同学们就开始自由的大声读课文,注意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三、检查初读情况

  1、咱们看一看在文中出现的一些词语,谁会读?(指名领读)把词变成字还会读吗?谁来试一下?

  (指明读、齐读。)

  2、读得都不错,看来大家的识字能力都很强,那课文能读好吗?咱们来检查一下!

  (指5名同学读。)

  3、课文读完了,大家听得非常认真,能不能评价一下?你觉得哪个地方读得特别好?哪里还需要提醒一下?

  (学生评价。)

  4、书读到这里,前面提到的问题能解决了吗?谁来说说你能解决哪个问题?

  (学生解决,教师擦掉已解决问题。)

  四、精读课文,研读品味,发现美,感受美

  1、同学们,老师发现你们很会读书,很会思考问题,刚才的问题都解决得非常好。搭石不过是方方正正的、二尺间隔摆放的天然石块,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石块呢?大家读课文2、 3、4自然段,把特别能打动你的句子画下来,然后想一想哪些地方打动你?

  (学生边读边勾画。)

  3、谁来把感动你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

  4、这么多打动你的地方,都少不了谁?(搭石)难怪作者说这普普通通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书读到这里,你能说说这是一道怎样的风景吗?(学生畅所欲言)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板书: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靠的是什么?(板书:用心)下面,用我们的心再次走进由搭石构成的风景,好好的体会这风景里饱含的美!

  5、请同学们默读2~4自然段,画出你感受到美的句子,并简单的写出自己的感受。

  6、一边读一边理解这也是读书的好方法。谁来说一说你从哪里感受到了美:

  (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受。)

  ⑴ 上了点年纪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招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从这几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美?(为他人着想)为他人着想是一种美,谁能读出这种美?(一名学生读)老师听到这位同学在读无论、只要、一定这些词语时,都加重了语气,我们在读的时候还应该把那些词语读得重一点,更能体会到为他人着想的这种美。(学生说,)谁再来读一读,争取读得比刚才好?

  (指生读、齐读。)

  ⑵ 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了美: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的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① 你感受到了什么美?

  (风景美、音乐、动作协调。)

  ② 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象美丽的画面。

  (老师范读。)

  ③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让我们感受了动作的协调美;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让我们感受到了节奏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让我们感受到了风景美。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这一段美美的读一遍。

  (学生自己读、指名读,齐读。)

  ⑶ 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了美?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收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被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① 你感受到了什么美?

  (学生说:互相谦让,尊敬老人。)

  ② 尊敬老人也是一种美,你在平日里做过帮助老人、尊敬老人的事吗?

  (找一两个学生说。)

  ③ 你在帮老人做事时,你想过得到别人的表扬了吗?你们也像这个村子里的人,把尊敬老人看成是平常事,是理所当然的事。

  ④ 你们自己读一读,把感受的美读出来。

  (学生自读、指一名学生读。)

  7、读到这里,你觉得搭石在你的心中还是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块吗?

  (学生说。)

  搭石虽然还是那块普普通通的石块,但是它默默无闻,任人走,人任踏,不仅仅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接着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人任踏,它们连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连接着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请同学们饱含赞美之情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课后延伸,拓展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用我们的心灵在平凡的搭石这一事物中感受到了什么?(美)也在乡亲们平平常常的小事中感受到了(美)。我想问问同学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有没有像搭石这样普通的事?你发现了吗?

  (学生说。)

  小练笔:这么多普普通通的事都能感受到他们中间有美,我们不能一一都说出来,那就把它们写下来吧!

  【板书设计】

  用心

  21搭石

  美

  【课后反思】

  《搭石》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第二十一课课文。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无闻中凸现。这节课我主要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并使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针对这一课的教学效果,我的课堂反思如下:

  1、课堂的调控上不够灵活,不能很好的驾驭整堂课。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多反思,多听课,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

  2、讲课的语调平缓,没有及时准确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的积极性不够高。

  3、课准备得太仓促,心理上还是较为紧张,底气不足,很多设计好的环节没有把握好,一带而过,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

  4、课文最后一句话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这句话揭示了本文的中心,没有很好地让学生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学生在感悟后应该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进行表达。

  整体感觉教学设计还应多一些预设,课堂语言再自然些,这样课堂会更生动。作为一名年轻的老师我还应该学会聆听孩子的心理,这样的课堂才是最美,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要多吸取丰富的教学经验,升华自己的情感。

  这堂课肯定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提出你们宝贵的建议。再次谢谢大家!

《搭石》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感受人们走搭石的画面美;

  2、感受搭石蕴含的人性美,感受上了年岁的人摆搭石的助人为乐的情怀,体会俩人走搭石的谦让,年轻人的尊老爱老的美德;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现课文的美;

  4、用发现的眼睛观察我们的现实生活,说说自己看到的美丽的风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在课前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读通了课文。在初读这篇课文后,我的脑海里始终浮现出这样的图画(出示情景图)同学们看--(潺潺流水声)这是个美丽的地方。(轻音乐起)这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流动的小溪。溪水中有一排整齐方正的石头,人们踩踏着石头过小溪,这石头就是搭石。在作者眼里,最美的就是这家乡的搭石!(板书: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二、提出疑问

  出示句子: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齐读句子。风景是供观赏的自然风光、景物,作者家乡的风景是那么优美、迷人,再读。

  作者认为家乡的搭石最美。(稍顿)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1、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一道风景呢?

  2、搭石美在哪里呢?

  三、导学解疑

  搭石美在哪里?这节课,我们一起去研究、一起去感受。

  出示自学提示:

  a.默读课文2-4自然段。

  b.想想:你是从哪儿体会到家乡搭石的美,

  把相关的句子用“--”划出来。

  c.把自己划出来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想一想:那是一道怎样的风景?

  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学。教师巡视自学情况,收集信息。

  1、看得见的风光美

  你从哪里看出了搭石美?

  (出示句子):

  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你从哪里读出了美?①、②可以任意先说。

  ①一行人走搭石,动作有什么特点?协调有序?(和谐一致,配合得当,动作整齐,不显杂乱)

  在这里是说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就紧跟上去,没有人抢路,也没有人突然止步。

  我们也一起到搭石上去走走,男生走前面,读“抬起脚来”;女生走后面,读“紧跟上去”。

  前面的--

  男生:抬起脚来。

  后面的--

  女生:紧跟上去。

  前面的--

  男生:抬起脚来。

  后面的--

  女生:紧跟上去

  前面的--

  男生:抬起脚来。

  后面的--

  女生:紧跟上去

  整齐的动作,伴随着踏踏的声音。这哪里是在行路啊,分明就是在舞蹈。再读--

  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②你还从这段话哪里感受到了美?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清澈明净的水波在荡漾.就是描绘水面波纹荡漾的样子;形容人影多,姿态美。)

  请你描绘一下这样的画面。

  抽2-3生描述。(清波,人影,清波人影)

  学生描述后。

  多美的画面啊,请你读读句子。

  ③搭石,如同一排琴键,搭石上,人们灵巧的跳动着,水面上漾起粼粼波纹,人影、树影、云的影子,散开了,又聚拢来了。这样的景象真像一幅画,真像一首小诗,出示:

  一行人

  走搭石的时候,

  动作

  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

  抬起脚来,

  后面的

  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

  画一般的美感。

  谁愿意来读读这首绮丽的小诗?

  我们一起像她这样读读吧。

  出示句子: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协调有序、和谐美好、如诗如画、富有诗意、有声有色、动静结合、有动有静 风景。

  2、让人感动的心灵美

  一行人走在搭石上,是一道如诗如画的风景,这是看得见的风光的美。在课文中,更有一种看不见,却让我们感动的心灵的美,你有没有发现?你从哪里感受到了?

  学生找句子。教师出示: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学生谈感受。

  把自己当作那位摆搭石的大叔、大婶,自由地读一读,体会一下大叔、大婶的内心想法。

  大叔、大婶摆搭石过程中有哪些动作?

  ①动作:放下找来搭上踏

  透过大叔、大婶的动作,你猜猜他们可能会怎么想?

  抽3-4生回答。

  你谈得真好,你已经走进了摆搭石的大叔、大婶的心里,请你读读这个句子吧。

  ②内心:满意

  摆好了搭石,老人感到满意了,(老师划出“满意”),老人心里会怎样想?

  抽生说。

  摆好了搭石,老人感到满意,脸上会浮现出怎样的表情?

  抽生说。

  (引导学生关注句首的“急着”)摆搭石前,大叔大婶的神情是怎样的?

  急着要去办的事情还没办好,为什么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和摆搭石相比,他们觉得这些事情都不重要,因为搭石关系到行路人的安全。)

  ③连词:无论(连词:不管;不论。假设条件关系的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只要(连词表示充足的条件,下文多与“就”或“便”呼应)一定(必然;确实无疑。)直到(一直到)才

  摆搭石的老人心灵真美!你还从哪些词获得了这样的感受?

  学生谈感受。(无论,不管大叔、大婶遇到怎样着急的情况,都会停下来,摆搭石。)

  你设想一下,他们可能会遇到哪些着急的情况?(急着去看病,忙着走亲戚,忙着接孩子放学,忙着去赶集)

  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不管有多忙,都要停下来摆搭石。

  他们心里总是装着别人,总是为他人着想。这是金子般的心灵啊,让我们一起来赞一赞他们吧,齐读这句话。

  出示句子: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 为他人着想、舍己为人、无私奉献、一心为人、乐于奉献、关心他人 风景。

  2、两个人走搭石

  你还从课文的哪个地方感受到了这种心灵的美?

  学生找句子。教师出示: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①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互相谦让、关系融洽、互相尊重、互敬互爱)

  请你读读这句话。

  多么和谐的一幕啊!

  ②两个来过溪的人中有一个老人,又是怎样的情景?

  学生找句子。教师出示: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①默看这句话,你觉得哪个词打动了你?(伏下)

  请你做做伏下的动作。

  是的,年轻人就是像这样,恭敬地弯下腰,老人就能轻而易举地爬上年轻人的背。老人就可以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过小溪了。

  ②过了河,你需要老人给你道谢吗?为什么?(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按道理就该这样。年轻人不需要老人的道谢,老年人不用给年轻人道谢,也许只是微微点头一笑,或许只是和年轻人拉拉家常话。)

  已经过小溪的老人,他也曾经年轻过,他也曾经--

  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

  这位年轻人,他将来也会变老,也一定会有年轻人--

  伏下身子背他过去

  透过这个伏字,你感受到了什么?(尊老敬老)

  透过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感受到了什么?(尊老敬老已经成为了人们的习惯、当地的风气)

  在这里,在这溪边的五、六个村子里,互相谦让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尊老爱老已经成为了一种传统。

  根据老师的提示读读这段话,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

  生读: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

  生读: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③每天有多少人走搭石啊,假如怀抱着宝宝的妈妈来走搭石,假如

  学生接着说。

  有了这么多的假如,谁又会怎样做,并且把它当作理所当然的事呢?(抽3名学生口头回答)

  出示句子: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互相谦让、尊老敬老、互相帮助、扶老携幼、团结友爱、民风淳朴 风景。

  四、整体感受

  1、自由地有感情地读课文2-4自然段,感受搭石构成的一道道风景。

  你觉得最美的是哪道风景?学生自由说。(引发争论,明白风光之美需要人来欣赏,更需要人来营造。)

  2、我们从搭石中,读出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出示小诗)读:

  搭石,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一行人走搭石,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如诗如画的风景,

  一个人摆搭石,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一心为他人的风景,

  两个人走搭石,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助人为乐的风景。

  家乡的风光美,

  家乡的人心灵更美!

  五、回归生活,说风景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像这样的一道道风景,你发现了吗?请用“ ,构成了 的一道 的风景”的句式写话。

  学生说。(学校里拾纸屑,关门窗,摆放文具,走出教室时摆放凳子,上下楼梯协调有序,路队整齐;校外公共汽车上,主动给老人、残疾人让座;家里父母孝敬老人,父母谦让。)

  同学们,到底什么是美?什么才最美?抽几名学生作答。(高尚的品德,替他人着想,善良的心地)

  所以,我们不光要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我们更应该用我们的双手去营造生活中更多的美!下课!

  板书:

  搭 石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搭石》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准备:

  《搭石》课件、搭石道具

  (一)复习导入,创设情景.

  先回忆一下分段教师简写段意,然后老师播放配有音乐的美丽画面,同时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让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在头脑中浮现课文讲述的画面,将学生快速带入美境中。

  接着就让学生说一说,在刚才听读课文时,你的头脑中浮现了哪些画面?揭示景物——美(板书)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受.

  课文中不但有优美的景物,还有我们用眼睛看不见的美,让我们再默读课文,去发现课文中的美。让学生边读边画出认为美的地方,并思考:你为什么觉得这儿写得美?并在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想。

  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结合一个你们认为写得美的自然节谈谈文章哪些词句写得美?使学生运用读、找、画、议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通过小组讨论,畅所欲言,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时,师巡视指导,让自主学习落实到实处)

  小组汇报:

  依照学生的汇报次序,教师顺次指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重点引导学生品读、评读、研读,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以读代讲,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重点引导:

  1、示范品读第三段.这段话对一行人走搭石的描摹,实实在在体现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作者写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协调有序,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仿佛在我们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抓住关键的词句,学生边读边展开想象,充分说出眼前浮现的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美,感受美.然后指导读句,读出感情.

  2、在品析第二段时,重点抓住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生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理解老人一心想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体会老人的心灵美,读出对老人的赞美.

  3、这第四段虽然文字朴实,但是简单的事情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散发出融融的暖意.生活在山里的纯朴的人们,相互谦让,互敬互助,尊老爱老,而且“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理解“理所当然的事”.

  *联系生活举例说说你眼中的“理所当然的事”都有些什么事.

  让学生充分感受那种谦让和尊老之美,有感情的朗读。

  4、第五段学习写法:借石喻人,进一步体会作者借搭石所要颂扬的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指导朗读,让生倾听与评价,充分理解与感悟.此时,让学生充分发表和交流自己感受.让他们在交流中升华对文章的理解.最后师小结:希望大家也做心中有他人,默默奉献,互相礼让,尊老爱老的孩子.

  (三)感情朗读,理解升华

  本文作者是一个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人,他把平常的一件摆搭石,过搭石的事儿介绍得这么具体,这么美。谁愿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老师给配乐,听的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地方画下来。并让学生把喜欢的部分抄下来。

  最后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是否也曾留心观察身边的“美”呢谈一谈吧!

  (四)感觉顿悟、全课总结:

  有一句话说:“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能发现美的眼睛!”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平凡的生活中观察“美”、发现“美”!指导学生课后进行练笔训练,帮助提高习作能力.并将此布置为一次练笔作业回家完成.

《搭石》语文教案8

  教材分析:

  搭石在农村是司空见惯,而城里的孩子却是见所未见,缺少农村生活体验的城市学生,要领会文中搭石的美以及联结着家乡的小路,联结乡亲美好的情感,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更要让学生透过朴实的文字感受乡村人们走搭石的情景,感受山里的人朴实、善良的人性之美。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学习重、难点:

  1.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美的。

  2.理解“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出示小溪流动图,并插入《秋天溪流之歌》歌曲)

  “哗啦啦,哗啦啦”,小溪唱着欢快的歌向前流淌,它流过田野,经过果园,滋润着土地,浇灌着良田,它就像一条铺满水晶的路,蜿蜒曲折,缓缓向前,咦,溪中那一块块、一排排石头是谁摆放的?它为人们带来了什么?我想学了课文《搭石》你就会明白的,今天我们学习《搭石》。

  二、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1)搭石是什么?

  (2)怎么搭?

  (3)谁在什么地方搭?

  (4)为什么要搭石?搭石有什么作用?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出示课件)

  脱鞋挽裤 谴责 懒惰 伏下协调有序 人影绰绰 间隔 猛涨 理所当然平衡汛期

  2、自学生字,会组词,并注意字的书写(出示课件)。 裤 惰 隔 衡 谴

  四、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句子,回答课前提出的问题:

  1、什么是搭石?(课文第一自然段)

  2、怎么搭?(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稳方正的石头,根据水的深浅……)

  3、谁搭的?(家乡的人。)

  4、为什么搭石?搭石的作用?(方便了家乡的人从河的对岸到这边来。)(出示课件)

  五、小结。

  六、作业:

  书写生字,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搭石》这篇课文,了解了什么是搭石,搭石的作用,这节课我们围绕搭石发现搭石的美,从中感悟搭石的美。

  二、学习课文,从课文中发现美,寻找美

  1.自读课文,思考:文中有一句话从整体上概括了搭石的.美,是哪一句话?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2~4段,边读边画出人们走搭石的句子。慢慢感悟美,品味美。

  三、欣赏美,品味美

  (出示课件)“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思考“哪个词语打动了你?”

  2.课文中“理所当然的事 ”指什么?

  举例说说我们身边哪些是“理所当然的事 ”?

  3.透过这个“伏”,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4、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读出美。

  5、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要求把美放在句中读。

  四、感悟美

  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被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1、找到的句子读读,好好体会(出示课件)

  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才相背而行。” 请生说说这幅画面的感受。

  3. “在家乡上了点岁数的人“无论……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稳”他为什么 “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石块搭上而且还要在再上边踏上几个来回?这是什么美?所以这一段应带着什么语气来读这句?

  找出文中描写人们摆搭石的关联词(“无论……只要……直到……才……”)读读, 从这些关联词中你读懂什么?

  4.这里的人心真美。还有哪些句子是写家乡人们走搭石的美?请找出来。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 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轻声读这段话,想象那优美动人的画面,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什么情景。(出示课件)

  文中“紧走搭石慢过桥”、走搭石不能抢路、不能突然止步、一行人走搭石人影绰绰,协调有序,给我们画一般的美感,让我们感受到了乡村人们走搭石的美景。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中悟美,变换成诗的语言。

  6、生练习朗读,读出美感,读出叠词给人的韵律感。

  五、拓展思路,深化主题

  1、同学们,你们觉得搭石仅仅是石头吗?(不是)那么作者借搭石赞扬了什么?

  2、如何理解“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者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出示课件)

《搭石》语文教案9

  学习目标

  1.会认“谴、惰、俗”等七个字,会写“洪、暴、猛”等11个字。

  2.积累文中喜欢的句子。

  3.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文中体现出的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教学准备

  录音机、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

  21 搭石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可能会提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在什么地方搭石头?为什么要搭石头等相关问题)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出几个主要问题。

  二、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在自己读明白的地方或者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1.指名读课文,相机出示“谴责、俗语、协调有序、人影绰约”等词,指导读准字音。

  2.谁来读一读你已经读懂的句子或者自然段?

  如果学生读到一自然段,相机指导学生勾画并读一读写搭石的句子。

  三、出示挂图“看,这就是人们过小溪时踩踏的搭石。就是这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看看哪些词语或者句子能让你体会到乡亲们的美好情感,把他们划出来。

  1.小黑板相机出示几个重点句。

  “上了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上了年岁的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有什么感受?(指名说感受抓住重点词语“无论 只要一定踏几个来回直到”)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不同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体会来。)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什么是“理所当然的事”?举几个生活中理所当然的事说一说。师归纳:对,像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都是理所当然的事,都是我们每个人不讲任何条件都应该做的事,是做了以后不求回报的事。那么课文中指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说说你的感受,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和小组同学演一演。

  四、乡亲们有什么样的美好情感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第二课时

  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感受到了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同学们在上一堂课还在其他一些不明白的地方做了记号,今天咱们继续学习课文,把你还没读懂的地方提出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读懂“紧走搭石慢过桥” 的俗语,体会景之美。)

  二、就在这美丽的山村,清澈的小溪中那一块块,一排排的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到处都洋溢着美好的情感,你们看,一个承诺也温暖了许许多多面临重重困难的人们,请大家自己读一读小黑板上出示的短文《一个承诺》。“这是美国东部的—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推销员克雷斯的汽车坏在了冰天雪地的山区,野地四处无人,克雷斯焦急万分,因为如果不能离开这里,他就只能活活冻死。这时,一个骑马的中午男子路过此地,他二活没说,就用马将克雷斯的小车拉出雪地,拉到一个小镇上。当克雷斯拿出钱对这个陌生人表示感谢时,中年男子说:“我不要求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当别人有困难时,你也尽力去帮助他。”在后来的日子里克雷斯帮助了许多人,并且将那位中年男子对他的要求同样告诉了他所帮助的每一个人。6年后,克雷斯被一次骤然发生的洪水围困在一个小岛上,一位少年帮助了他。当他要感谢时,少年竟然说出了那句克雷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话,“我不要求回报,但是我要求你一个承诺……”克雷斯的心里顿时涌起了一股暖流。”

  三、课文中,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请自己再读一读,然后抄下来。(播放背景音乐:爱的奉献)

  四、各学习小组自学生字,对容易出错的字相互提醒。

《搭石》语文教案10

  班 级四(4)班学 科语文教 师薛娥

  时 间 10月9日星期二

  学 习内 容

  大课题搭石

  学时共2学时

  本节内容第1、2学时

  教学目标1、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学习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

  2.理解为什么说“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感情。

  学习活动概要应用何网台、何种远程教育资源中央电教馆学习过程学 生 学 习 活 动教 师 帮 辅 活 动 第一课时一、激趣引入,质疑定标1、激趣导入2、质疑定标。

  “搭石”这个词对绝大多数同学一定都感到陌生,看了这个题目,你一定想弄明白一些问题,你有什么疑问?二、个性自读,自主感知1、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2、第二遍:试着从课文中寻找同学们提出问题的答案,并提出自己通过努力但没能解决的问题。

  3、第三遍,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段并写上旁注,说明为什么喜欢。

  三、合作交流,释疑解难1、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欣赏、评价。

  2、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交流自己的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组内相互帮助解决。

  3、全班交流,反馈。

  解决几个问题,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a、什么是“搭石”?b.作者围绕着搭石描绘了哪几个生活场景?c、作者为什么要写家乡的搭石?四、练习1、识记生字,指导书写a、自学生字,读准字音。

  b、交流识记方法,写字经验。

  c、练习书写生字,教案《《搭石》教案》。

  2、抄写本课的词语,给生字表中的生字并扩词。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检查反馈,复习巩固1、抽读生字卡片。

  2、听写部分词语。

  二、寻美悟情,晶读熏陶1、寻美,知情。

  2、赏美,悟情。

  三、组织学生交流感受到的美。

  例一:“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关联词,从中体会老人的公益之心。

  例二:“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例三:“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例四:“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3、诵美,传情。

  4、创美,抒情。

  四、课后延伸,拓展a、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b.小练笔:把你发现的平凡生活中的美的事情或场景写下来。

  同学们,你们见过哪些桥?你们知道桥的作用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搭石》,作者没去赞美雄伟壮丽的大桥,没去描绘古老的桥梁,而想念起家乡小河里那些不起眼的石头,这些石头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呢?你们想了解吗?教师适时引导,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如:什么是“搭石”?……课文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受到“美”,有看得见的具体“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把你认为美的句段读给你的同桌同学听,并向他(她)谈谈你的体会。

  a.看图,品读这段话,想象那优美动人的画面,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什么情景。

  b.请几个同学上台表演,体会动作的协调有序。

  c.朗读,读出叠词给人的韵律感。

  a.“风景”是什么意思?b.作者用文字向我们描绘由搭石引发的一道道风景,如果你是画家或摄影师,你会画下或拍下哪几道风景呢?你能给你的画或照片取个题目吗?c、各小组推举代表汇报。

  a、你是怎样理解最后一段话的意思?b.赞颂了搭石什么精神?联结着乡亲们什么美好的情感?c、文章的结尾表面是赞美搭石的,如果改为以赞美“家乡人”作结的,你准备怎样写?请试写几句。

  a、读一读,把你认为“美”的语段,高声诵读,把你体会到的情感表达出来。

  b.评一评:指名朗读,让学生在评议中增强语感。

  a、有个作家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其实,你我的生活也处处有美的存在,你发现了吗?b.学生交流平凡事物中的“美”。

《搭石》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1、理解词语“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绰”、“伏”以及关联词“无论……只要……一定……”会用“假如……总要……”说几句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通过重点语句的理解,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重陶。

  教学难点

  1、从字里行间,让学生透过朴实的文字感受山里人朴实、善良的人性美。

  2、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刘章爷爷的家乡有一条潺潺而流,清澈见底的水溪,每当刘章爷爷回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小溪中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引导质疑

  1、师范读第2—4自然段

  搭石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估计学生能领悟出搭石很美)

  2、过渡:课文的第二自然有一句写搭石很美的句子,我一找。

  生找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话,并齐读

  相机板书:一道风景

  3、引导质疑: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怎样的风景?想不想去欣赏这道风景呢?就让我们跟随刘章爷爷,跟随家乡的人们,走进课文,一块去发现搭石的美。

  三、围绕风景,自主寻美

  1、生带着问题,默读2—4自然段,圈划出你认为很美的语句。

  出示问题:你感受到文中哪些画面描写得美?美在哪里?

  请大家带着问题静静地默读2—4自然段,用美丽的波浪线划出美的语句,并有感情地读读。

  (学生运用读、找、画、议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通过轻声读,培养语感,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师:老师看到很多语句上划上了美丽波浪线,咱们依顺序来交流交流。

  2、生读读自己发现的美,师引导感悟美

  .(指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品析美)

  (1)体会老人摆搭石为人着想的心灵美。

  出示: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着急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衡,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①找出文中描写老人摆搭石的关联词(无论……只要……直到……才……)

  再用上关联词读一偏。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引导抓住老人摆搭石时动作的词语“放下”、“搭上”、“踏上”体会作者的留心观察和老人的细心、为人着想)

  这是一道为人着想的风景。

  相机板书:为人着想

  ②指导朗读:多么可亲可敬的老人,让我们用深情的朗读来感谢他们。

  (2)体会一行人协调有序过搭石的和谐美。

  过渡语:这里的人心灵真美。还有哪些句子也是写家乡搭石的美?

  出示语句: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你找的是十分优美动人的画面,请大家轻声读这段话,说说你眼前浮现什么情景。

  ①你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

  理解“协调有序”

  文中写什么“协调有序”?怎样的动作是“协调有序”?师生配合着读,选一组配合。

  (不好走啊,注意节奏要跟上、要读得“协调有序”,读不好,可要掉进水里,有信心吗?)

  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后面的——(速度渐快,反复三次)

  师:一行人这样走着,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是不是有人指挥呢?对,其实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

  ②这句话中你还从哪几个词体会到画面的美的?

  “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一生声情并茂读词语,其他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身临其境去感受)

  师小结: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之美、声音之美、人影映入小溪中的'影之美,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美,这是一道和谐的风景。

  相机板书:和谐

  ③配乐朗读:多么美的画面,犹如一首清丽的小诗,请大家用读诗的韵味,读出这幅美的画面。(师在句子下用“/”画出提示)

  (反复朗读,层层感悟,这样,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让学生体会出其蕴涵的感情。)

  (3)体会谦让、敬老美

  师过渡: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①学生读语句“如果两个人……才相背而行”

  真是一幅温馨的画面,能淡淡你对这画面的感受吗?

  (这是一道互相谦让的风景)

  板书:让搭石,谦让(或互助,团结)

  师:好一个谦让,你读懂了文字里含着的美,请男同学一起来感受份美。

  男生读

  2、过渡:那么“青年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出示: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①哪些词语能打动你,理解“伏”“理所当然”

  ②齐读“伏”字遍,理解字义

  ③活动加深理解:现在老师是那位老人,谁来做年轻人?

  请个小伙子

  男生弯下身子,师手搭在生的背上

  你真是个很棒的年轻人,有了你,老人定能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得过小溪。

  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

  老人没有道谢,年轻人会生气吗?

  想象:这位老人年轻时他也一定曾经伏下身子背其他老人。

  ④透过“伏”“理解当然”看出这里的人怎样的情感?

  师小结:家乡的人一代又一代地传递着尊老敬老淳朴民风,这是一道尊老敬老的风景。

  板书:尊老敬老

  小结:这里有淳朴的乡风、民风、景美情更美,这更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⑤拓展:展开你们的想象,这一种排搭石每天有多少人走搭石呀还会有哪些人来走,我们还会有哪些人来走,我们还会看到哪些馨的场面?

  口头说话:

  (出示提示)假如__来走搭石,__总会__,人们把这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如:胆小的孩子,外乡人,残疾人等)

  (读书是师生,尤其是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

  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不同层次的读、说活动,使其感悟体会“搭石”的美,欣赏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从而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目的)

  四、总结升华,赞颂美

  过渡:这美撞击着刘章爷爷的心灵,并发出由衷的感叹,让我们齐读最后一句。

  出示句子: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作者赞扬什么?(搭石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仅仅在赞扬搭石吗?还赞扬(乡亲们)

  赞扬乡亲们的什么?(相亲、相爱、友好互助的美好心灵)

  从哪里体会到这些?(联系上文)

  相机板书:美好心灵

  (让生倾听与评价,充分理解与感悟.此时,让学生充分发表和交流自己感受.让他们在交流中升华对文章的理解).

  2、齐读这一句,读出内心的赞叹与感动

  五、拓展延伸,发现美

  过渡:同学们,搭石的美,我们看在眼里,搭石的美,我们记在心里,其实,这样的美也在你身边,就蕴含在那一件伯不起眼的小事中.

  引导学生说说身边美的小事

  请大家读读句子: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妈妈,千万次的唠叨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一把雨中的小伞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一句风中的问候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一个关怀的眼神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弯腰捡纸时的身姿

  ……

  ……

  (美是永恒的主题,学生们自读、自悟,在寻找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六、布置作业

  同学们,你们都有一颗发现美的心

  回家后把你在生活中发现的美写出来。

  (以“发现美”延伸课文,使读写真正落到实处)

  板书设计:

  为人着想

  和谐

  一道风景互相谦让

  心灵美

  尊老敬老

《搭石》语文教案12

  一、设计理念

  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育提出的崭新要求。它以全新的视角诠释了语文教学的意义及任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一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的确,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固然重要,但是,从长远来看,让学生在学习语文时,促进他们自身的发展,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显得更为重要。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它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情感世界的丰富;观察领悟能力的提高以及创造、探索精神的培养等。

  《搭石》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第二十一课课文。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无闻中凸现。

  这篇课文文字并不艰深,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因此,我们在设计上着重体现了以下指导思想。

  (一)、紧紧把握语文课程改革的走向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习方式的转变。阅读教学必须摆脱以情节分析为主线,以提问应答为载体的低效模式。《搭石》一文极富感情,更不宜分段训练,层层分析。那样反而会搞得支离破碎,破坏文章的整体性,削弱文章的感染力。因此在教学中,从整体着眼,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来整体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并从中获得语言和精神的整体共提,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二)、充分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

  从本质上讲,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过程。因此教学不能停留在理解内容的层面上,而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搭石》一文截取了农村生活非常平凡的镜头,但平凡中透出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令人感到情致淳厚,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情感因素,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并使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二、设计思路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奠定情感基调。

  首先我们以小诗导入,

  教师配乐声情并茂地朗读小诗,带领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听后猜猜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再整体感知,朗读课文,说说家乡给你留乡下了怎样的印象?朗读学生自己喜欢的句段,在反复的朗读中,使学生对文本有了初浅的解读,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发生碰撞。为学生学习下文奠定了基调。

  第二课时:抓住“美”的主线,朗读感悟文本。

  以“美”作为这篇课文的主线,贯穿课堂始终。。

  以“寻找美”统领全文

  这篇课文文字并不艰深,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请细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你感到课文中都流淌着怎样的美呢?”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同时又是一个透过文字直抵内心的`引子。学生潜心全文,完全可以得出各具个性的阅读体验。学生带着任务读课文,读书目的性自然体现,又增加了语言的积累。以“美”为切入点,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欣赏“搭石”,寻找美的画面:

  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

  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

  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

  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

  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

  以“欣赏美”感知全文

  欣赏画面:抓住这一主线,引导学生探究语言文字,欣赏“调整搭石”,“走搭石”,“相互礼让”,“背老人走搭石”等画面,使语言文字训练、情感的熏陶、想象力的培养等目标有机地融为一体

  深化文本:为了让人物形象在脑际丰富起来,为了让学生对“搭石”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教学中,我们运用多种手段。如在让学生体验诉说“

  调整搭石”画面时,创设情境,想象画面,练习说话,旨在强化获得感悟的实践过程,是学生的领悟是由衷的自然的,这种超文本的学习,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课文的内容,是学生能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如让学生从“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助人为乐美

  从“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勤劳美

  从“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和谐美

  从“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谦让美

  从“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尊老美

  心灵美、友善美、自然美、团结美、善良美、奉献美……

  强化朗读:读书是师生,尤其是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

  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不同层次的读书活动,使其感悟体会“搭石”的美,欣赏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从而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目的。如中心句的理解,我们在设计教学时不停留在表面上,花大力气进行朗读训练,进行多次出现,反复朗读,层层感悟,这样,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让学生体会出其蕴涵的感情。

  美是永恒的主题,学生们自读、自悟,在寻找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以“发现美”延伸课文:

  教学的最后环节安排小练笔:是啊,美无处不在,就连搭石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你现在认为什么是美?在我们身边哪里也可以找到美?”美在平凡的小事中。以“发现美”延伸课文,使读写真正落到实处。

  总之,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旨在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指导思想。

《搭石》语文教案13

  李亚周

  学材解读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的重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设计意图

  以“美”为主线,朗读感悟文本,以“寻找美”统领全文,以“发现美”、“感悟美”贯穿课堂,以“寻找美”延伸课文。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情感因素,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并使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读准“间隔、懒惰、俗语、清波漾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不起眼的事物中所蕴涵的美,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

  1、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并使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难点:

  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并使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课前准备

  拍摄搭石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看大屏幕:同学们请看,这就是作家刘章爷爷的故乡。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非常美丽。可时隔多年作者记忆最深的并不是这些,而是家乡的搭石。这是为什么呢?就让我们跟随刘章爷爷的脚步一起去看看吧!

  2、板书课题:21 搭石。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搭石。

  1、自由阅读课文,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文中写搭石的句子。

  2、组织交流。

  (1)、出示词语。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什么是搭石?谁用文中的句子来说说。

  (3)、师: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样过小溪呢?谁也能用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生: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

  大屏幕出示:“绾”。“绾wǎn”是个生字,什么意思呢?(生:卷起来的意思。)那脱鞋绾裤呢?(生:脱掉鞋子卷起裤子。)

  师: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

  人们出工就必须——脱鞋绾裤

  人们收工就必须——脱鞋绾裤

  人们赶集就必须——脱鞋绾裤

  人们访友就必须——脱鞋绾裤。

  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脱鞋绾裤

  师:从这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觉得总要脱鞋绾裤,家乡的人过小溪就很不方便。

  生:我认为会很辛苦。

  生:还会很麻烦。

  ……

  师: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如果是在炎热的夏天,可能还是一种享受,可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搭石过小溪了。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

  师: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我觉得有了搭石,人们过小溪就很方便了)

  二、风景切入,发现美、欣赏美

  出示搭石的图片,师:大家请看,这就是搭石。其实搭石就是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可作者却给予搭石很高的评价,谁能从文中找出作者的这句话,(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板书:一道风景。这么不起眼的石头,也会是一道风景吗?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去发现、欣赏搭石的美吧!

  默读第二、三、四、五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感受走搭石的协调美。

  1、大屏幕出示俗语:“紧走搭石慢过桥。”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体会?(走搭石要快)俗语都是有一定道理的话,文中有没有介绍紧走搭石的道理呢?谁来读一读?体会走搭石的快。

  2、大屏幕出示: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你感受到了什么?(动作美、声音、图画美)

  动作:协调有序,什么叫协调有序?文中是怎样写协调有序的?怎样走才叫协调有序?指导学生读出走搭石的协调有序。

  音乐:踏踏的歌声,像轻快的音乐。这美妙的音乐中,仅仅只有踏踏的声音吗?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人们的欢声笑语、哗哗的流水声、叽叽喳喳的鸟叫声……)

  这是一曲多么美妙的音乐呀!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美美地来读一读。

  图画: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绰”在字典中有三个义项(大屏幕出示),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这给人以美感的画中,除了漾漾的清波和绰绰的人影外还有什么呢?(蓝天、白云、晚霞、绿树、青草、红叶、夕阳……)带着我们的想象,再来美美地来读一读。

  过渡:是呀,听着美妙的音乐,身处如此美丽的画卷中,怪不得作者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可搭石构成的这道美景,我们却只欣赏了其中的一小部分,还有更美的需要我们细心去发现、用心去感受.

  第二自然段,感受故乡的人美。

  大屏暮幕出示:“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指名读,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老人的负责),作者怎样写出老人的负责的?(无论、只要、一定、直到、才)

  2、老人为什么要这样做?他是怎么想的?(应该做的)

  3、如果给你一个采访老人的机会,你会问?你会说?来,让我们再次来感受一下老人的负责,读!

  读到这里不由得让我们觉得刘章爷爷的故乡不仅景美,故乡的人----更美!

  过渡:家乡的老人这样让人敬佩,家乡的年轻人又是怎么做的呢?

  第四自然段:感受乡亲们“谦让”、“尊老”的美好情感。

  1大屏幕出示: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A这样的举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谦让)

  B这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可就是这么一件看似平常的事对我们来说做起来是多么得不容易呀!你们会怎么去读呢?指名读。

  大屏幕出示: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A“伏下”是什么意思?从这里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尊老)

  B“理所当然”是什么意思?换个词语说就是“应该”。

  师: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到一个细节,老人在接受年轻人的帮助后却没有说上一句谢谢。这是为什么?读最后一句,说说你的体会,分组讨论。

  生:老人铺搭石不需要感谢,也没人感谢;

  年轻人背老人也不需要感谢,也没人感谢;

  C、假如遇上的是孩子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

  假如遇上的是盲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

  人们把这都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这叫什么?这叫民风,纯朴的民风,这是代代相传的民情呀!读!板书:一处民风。

  四、齐读最后一段,体会作者的一份乡情。

  (1)、齐读。

  (2)、从这一段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搭石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的精神)

  (3)、作者仅仅是在赞美故乡的搭石吗?(作者同时还赞扬了乡亲们的美好心灵,表达了作者的一份乡情。)板书:一份乡情。

  小结:同学们,有谁走过搭石?(没有或很少)可能一个人一生都不曾走过搭石,但是在我们的人生的道路上却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搭石,他们是,他们为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我也很想成为你们学习之路上的一块搭石,欢迎吗?(欢迎)谢谢!好,下课。

  板书设计:

  21 搭 石

  一道风景美丽

  一处民风纯朴

  一份乡情难忘

《搭石》语文教案1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风景、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词语。

  2.培养学生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的能力。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习通过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探究体验方法,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

  4.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细节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工具书(字典)、文具(钢笔、铅笔)、生字本、练习簿等。

  2.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常规课堂布置。

  3.教具的设计和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⒈、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⒉、生据题质疑。

  【设计意图:思维从疑问始,读题质疑,以疑促思。】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⒈讨论商定自学方法。

  2、学生自学。

  3、全班交流自学情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学,在阅读实践中提高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深入局部,探究体验

  该环节是本课时的中心环节,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安排教学,有效引导,实现与文本的.对话。本环节将采用朗读、默读、圈划、思考、交流、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研读内容预设为以下几个方面,教学顺序将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安排。具体教学内容视学情和课堂生成情况灵活处理。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研读重点一: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交流感受,引导学会抓住“无论”、“只要”、“一定”、“直到”等关联词语感悟家乡老人可亲可敬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学会朗读的轻重音变化,读出感情。

  2.生感情朗读。

《搭石》语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洪水、暴雨、猛涨、懒惰、平稳、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场景中体会到美。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课前准备:

  自制PPT、各色粉笔。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山村美景图)师:同学们请看,这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林,还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但每想起家乡,作者刘章爷爷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引导质疑。

  请同学们读一下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交流展示:请学生把自己最喜欢、读得最好的读给大家听。教师相机检测并指导。

  3.勾画批注:把你认为能回答同学们刚才的疑问的地方做上标记,还可以写下批注。

  三.紧扣质疑,解决疑问。

  1.回忆质疑。预设:什么是搭石?没有搭石,人们会怎样过小溪?搭石有什么用?选搭石、摆搭石有什么要求?……

  2.抽生自主选疑释疑。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指导“暴”、“猛”的书写。

  四.作业设计:

  1.听写词语:山洪暴发 溪水猛涨 裤子 暴雨 凶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感知美

  1.(点击课件:配乐出示一幅幅乡村美景图。)

  2、教师深情讲解:

  同学们,还记得那一块块搭石吗?(板书课题)作者刘章爷爷离开家乡已多年,是什么让他对家乡的搭石情有独钟、念念不忘呢?(教师用简笔画在黑板上勾勒搭石图)

  二.初步感知——寻找美

  1.师:这些小小的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一起走进它,睁大双眼去发现美,欣赏美。

  2.细读课文。要求:一边读一边勾画批注,你从文中哪里感受到了美?感受到了什么美?

  三.品读体味——欣赏美

  师: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一起来走近搭石。

  1.抽生交流:你从文中哪里感受到了美?感受到了什么美?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板书:为他人着想美、声音美、画面美、谦让美、尊老美……

  3.重点感悟:一行人走搭石的音乐美、动作美、画面美。

  (1)学生朗读相关语句,交流自己感受到的美,教师随机板书。

  (2)联系上下文理解“人影绰绰”的意思。

  (3)教师配乐范读,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4)抽生交流自己想象到的画面。

  (5)抽生配乐朗读。全班配乐朗读。

  4.感悟、想象: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理所当然的事。

  (1)交流自己感受到的美。

  (2)问:什么叫“理所当然”?文中人们把什么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3)拓展想象:你觉得在刘章爷爷的家乡还有什么事也会被人们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5.随机指导各种形式的朗读,以求达到品品读读、以读促悟的效果。

  6.学习中心段(最后一段)。

  师:这一排排搭石,它们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么多的美,所以刘章爷爷对它们念念不忘,所以作者深情地说——(学生接读最后一自然段)

  (1)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搭石和乡亲们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体会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四.走向生活——发现美

  1.师:是啊!美无处不在,有看得见的美,看不见的'美,就连搭石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你现在对美有了哪些更深的认识?

  2.艺术家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在我们的身边哪里也可以找到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中寻找美。)

  五.超越文本——传播美

  (课件播放《爱的奉献》)教师小结,升华情感:美是清洁工佝偻的身影;美是老师沾满粉笔灰的双手;美是妈妈鬓间的白发;美是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的姐姐的笑脸……让我们将真善美撒播到每一个角落,让世界因我们而充满爱! 六.作业设计:

【《搭石》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搭石语文教案12-28

《搭石》语文教案02-10

《搭石》语文教案15篇02-10

《搭石》语文教案(15篇)02-10

语文搭石教学反思03-05

《搭石》语文教案(通用15篇)02-12

《搭石》语文教案集锦15篇02-12

《搭石》语文教学反思07-24

小学语文搭石教学反思04-18

四年级语文《搭石》教案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