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关推荐
小班教案 | 小班音乐:青蛙音乐会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教案 | 小班音乐:青蛙音乐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设计思路:
小青蛙是孩子们都熟悉、喜爱的动物,它活泼、跳跃的形象是孩子们特别喜欢模仿的,本次活动中我将小青蛙的动物形象与乐曲《欢乐舞》结合,通过说说、唱唱、动作表现及乐器演奏等不同的方式激发幼儿学习节奏乐的兴趣。
活动目标:
感受《欢乐舞》的乐曲结构,尝试按照图谱要求进行合作演奏,体验集体演奏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图谱、小乐器。
活动预设过程:
一、律动
带领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律动进场。
二、听赏音乐、节奏表现。
1、幼儿听赏音乐,初步学习乐曲的节奏型。
——看看这些青蛙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听一听,它们是怎么唱的?
2、学唱节奏型,感受十六分节奏。
3、根据图谱,尝试跟随音乐伴奏。
4、出示乐曲后两句,幼儿尝试拍手伴奏。
幼儿集体运用拍手,拍腿的方式为乐曲伴奏。
三、尝试演奏
幼儿自选乐器,合作演奏。
活动反思:
1、出示不同大小的青蛙节奏图谱,使幼儿通过青蛙的大小感受节奏的快慢,并初步掌握感受十六分音符的节奏。
2、以节奏图谱的方式帮助幼儿感受《欢乐舞》的节奏,四种乐器的出示引起幼儿对打击的兴趣,并能跟着节奏谱进行合作演奏。
3、活动中孩子的兴趣非常高,对节奏的感受能力也比较强。通过节奏图谱的出示幼儿对十六分音符掌握的比较好。幼儿的合作能力比较好,能够分组用不同的乐器根据节奏图谱进行合作演奏。
4、虽然通过幼儿对乐曲节奏的感受能力比较强,也能通过节奏图谱区别十六分音符与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快慢,但是幼儿在打击十六分音符节奏型时因为速度比较快,所以幼儿不能准确的打四下,在合作演奏时有些乱。在解决重点的时候老师应该强调一下打四下。
5、幼儿的合作能力进步比较大,在合作演奏时自控能力也比较的好,大多数孩子在轮到自己演奏时再打击自己的乐器,演奏的效果比较好。
6、优势:老师的课堂掌控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能够根据幼儿的反应做出自己的回应和调整。活动的环节比较清晰,重难点的比较突出,幼儿能通过本次活动理解和感受十六分音符。
欠缺:老师可以更加的关注幼儿的行为,当幼儿在十六分音符节奏时出现混乱时老师可以适当的强调一下
【小班教案 | 小班音乐:青蛙音乐会】相关文章:
小班音乐《青蛙音乐会》教案03-30
小班音乐教案青蛙音乐会03-04
小班音乐教案青蛙音乐会3篇03-04
小班音乐森林音乐会教案03-07
小班音乐教案《森林音乐会》11-22
小班音乐小青蛙教案02-27
小班教案:《森林音乐会》10-01
小班森林音乐会教案11-09
《森林音乐会》小班教案02-10
小班教案:森林音乐会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