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通用18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1
教材简析
《猫》这篇讲读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大花猫性情古怪和它刚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我紧扣本单元的读写重点,引导学生有层次地、反复地朗读课文,从读中理解、读中品析、读中感悟。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景,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猫的可爱和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增强了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侯的可爱,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2、理解文中写得具体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抓住事物的特点,细致观察和真实、具体地记叙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你们家有猫吗?你们家的猫是怎样的?(学生自由说)
老舍家也有一只猫,他家的猫又是怎样的呢?大家有兴趣去看看吗?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5课,一起去认识一下作者老舍家的猫?
板书课题:猫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想:这只猫有什么特点?
板书:古怪
课文中哪句话概括说出了它的特点?(大花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过渡:大花猫到底有多古怪呢?课文分三个自然段给我们作了介绍。
2、精读第一自然段:
⑴默读这段,思考:这段写了大花猫的哪些古怪性格?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老实、贪玩、尽职
⑵再请大家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这段:用不同的线段画出描写猫老实、贪玩、尽职的句子。
⑶其实猫就是猫,白天睡觉,晚上抓老鼠,没事就东奔西跑的,根本谈不上什么老实呀、尽职呀的,但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因为他很喜欢这只猫)
那怎样才能把作者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呢?
⑷大花猫真逗!你最喜欢它的哪种性格?为什么?
学生1:我喜欢它老实,因为我觉得他很乖,睡觉的.样子像小孩,很可爱。
学生2:我喜欢它贪玩的性格,因为我家的猫也是这样的,很淘气。
学生3:我喜欢它的尽职,它多负责任,多认真啊!这种精神很值得我学习。
那好吧,加上你的感情,把你喜爱的地方读出来,注意要读得生动。
【学法指导】多种形式进行练读、让读得好的学生领读、表演读。
⑸老师引读,感情升华。
3、小组合作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总结方法,出示提纲,小组学习:
①初读:了解猫的古怪性格。
②细读:画出猫的各种动静。
③品读:朗读理解你喜爱的动静。
④赏读:读出喜爱之情。
⑵检查自学效果:让学生读出体会最深的句子,从读中理解、感悟。
⑶比较句子:
①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几朵小梅花。
②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几个脚印。
哪个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在文中再找出这样的例子。
⑷读到这里,你想说什么?
这只猫很淘气;很可爱;作者很喜欢他的猫……
好,让我们一起朗读这个自然段,再次体会一下猫的可爱和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4、同样方法小组学习第三自然段:
指导这段朗读时,要注意读出猫的勇猛、读出作者的自豪。
三、小结
1、读了这部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还像知道些什么?
2、大花猫这么可爱,我们写首小诗送给它好吗?
板书设计
猫
说它-老实-可是-贪玩
贪玩-尽职
古怪-温柔可亲-一声不出
什么都怕-勇猛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 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
2、 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3、 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4、 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
◆课前准备
1、 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并搜集自然景观的图片、音像资料及文字材料。
2、 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1、 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
2、 指名一生上台交流。
听众反馈:听了xx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你感受到美丽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
教师总结: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
3、 自由准备,稍作调整
4、 再次指名交流。
a、 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
b、 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
5、四个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
6、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7、联系“宽带网”。用你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或自己撰写的资料),整理成图文并茂的“美景介绍书”。课后分组举办“祖国一日游”风景名胜展示会。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同时学习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1、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
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
a、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
b、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
c、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
3、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
a、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
b、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
c、联系“我的发现”。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你有何发现?(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4、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的.词汇语句的积累。出示“日积月累”。
a、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自由读,指名读。
b、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
c、你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
d、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试着说几句。
e、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
5、学生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
6、学生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读自己的大作,默读皆可)。
7、课外写作文。
第三课时
作文讲评
1、挑选若干“典型”作文片段,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同学们认真倾听后交流。可以提意见、建议、欣赏、补充。
着重留意:
a、语句是否通顺恰当。
b、语言是否准确精妙。
3、听取后,再次修改完善作文。(可以自行修改,也可以四人小组交流修改)
4、欣赏佳作。(实物投影仪出示本次作文的“擂主作文”)
a、可以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随机点评。
b、也可以学生自由朗读,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优点)
c、 还可以四人小组组成“评审团”,派代表发言。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读本课8个生字,掌握9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自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关于球王贝利的哪些事,体会从这些事中反映出来的人物精神。
3、关注生活中有关体育方面的信息,以“我喜爱的体育明星”为题进行口语交际活动,感受和学习体育人物身上的高尚精神。
教学重难点:
从球王贝利的成长经历中,受到启迪。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谈谈你对球王贝利的了解。
2、引导学生阅读题目上面的“阅读提示”。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
2、以小组为单位每人轮流读一个自然段,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课文写了贝利的什么事?
四、感悟理解
1、阅读理解:从故事的内容中你发现贝利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在文章中划出相关的句子,来说明理由。
2、结合思考题进行集体交流
五、以“我喜欢的体育明星”为题和同学们进行交流,把你知道的.感人故事与大家分享。
六、你从“一代球王”贝利的成长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鼓励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谈看法)
(1)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勤奋苦练,才能取得成功。
(2)爱好+天赋+勤奋=成功
(3)成功需要“伯乐”的发现与帮助,但自己首先应该是“千里马”。
(4)我们应该对帮助过自己的人有一颗感恩的心。
七、拓展阅读
1、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查找贝利或其他名人的成长故事,从中受到更多的启迪。
2、推荐阅读两篇文章《十一支康乃馨》和《小象奴奴》。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局促不安、京剧、毫不相让、一日三餐、滋味、倘若、从容不迫、侍候、脾气、扬长而去、空空如也、责备、供养不周、邻近、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白鹅的特点。
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先总写后分述的写法。
教学重点:
1、 读写生字新词。
2、 整体感知课文,了解白鹅的特点。
教具:
生字、词语卡片
教法:
引—读—议—悟
学法:
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背诵古诗《咏鹅》,激发学生兴趣。
2、 导入,揭题? 板书:白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要求:
①大声朗读读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标画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边画边读新词,并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
③读文,整体感知:课文中的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 学生自主学习。
3、 检查自学情况,并相机纠错、点拨。
① 认读生字词语,指导书写“餐”“脾”“蹲”。
② 学生汇报: 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讨论: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鹅的.高傲?( 姿态、叫声、步态、吃相)
2、快速读文,标出文中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白鹅的姿态、叫声、步态、吃相。
白鹅的姿态(第1自然段) 白鹅的叫声(第3自然段)
白鹅的步态(第4自然段) 白鹅的吃相(第5—7自然段)
3、认识过渡段(第2自然段),并了解其作用。
承上启下,统领全文。
4、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抓住特点,先总写后分述的写作方法。
四、积累
抄写生字新词,朗读课文。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思想情感目标:领略我国古代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品位古代诗歌丰富的内涵。
2、知识目标:初步掌握评价性阅读的知识,学习简单的文艺评论的写法。
3、能力目标:在活动中进行联想和想象能力的训练,增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播放课件(课文配套光盘中的图片+民乐《雨打芭蕉》),教师朗读《清明》。并请学生评价这首诗哪些字词用得好。
学生:欣赏图片、音乐及教师朗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多媒体展示课文对本诗的评价。
“"纷纷”(在周汝昌先生心目中“纷纷”一词正是《清明》绝句中的“诗眼”,那么何谓“诗眼”?)
比较:纷纷之雪──大
纷纷之雨──细
揭示了诗歌形象春雨的特色
比较:春雨:"天街小雨润如酥"
夏雨:"如倾如注"
秋雨:"淅淅沥沥"
小结:揭示了春雨"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体会"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独特境界:春雨寒冷,侵袭了开发的花朵,春雨迷蒙,象烟雾般笼罩着柳树。"纷纷"所体现的正是这样一个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通过对"纷纷"这个词语的品味,领会了诗歌所描绘的"景":春雨的特点与境界。"纷纷"还形容了行人的`心情,凄迷纷乱的心情,由何而来
"行人""断魂":
通过品味这两个词语,作者体会了诗歌的"情":清明时节,应当是家人团聚,悼念已逝亲人之际,可自己却孤身行路,不免触景伤怀,又加上细雨纷纷,更增加了愁绪。
小结:通过品味"纷纷"、"行人"和"断魂",我们体会了诗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绝艺,一种胜
"遥"
联想:《红楼梦》:"杏帘在望" 《小放牛》
揭示了"遥"的妙处:不远不近的距离,包含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引起无穷想
"杏花村"
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增加了诗歌美感,引起无限想象。
小结:诗歌到此戛然而止,可是通过对这两个词语的品味,我们发现诗歌言已尽而意未完,它留给我们一个广阔的想象余地。
(二)、展示信息,引发思考
学生:各小组演示课件,汇报收集整理后的材料。其他学生记录和自己所收集不同的观点。
教师:总结评价,简要概括。
活动依据:开放式教学活动模式,限度发挥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从而让更多学生获得全面、主动、自由、和谐的发展。
(三)分组活动,构图绘画
学生:分四个小组活动讨论,根据自己的想象,给《清明》这首诗配一幅插图。并通过投影仪展示(一般的班级可只谈构思,如艺术班幼师班可展示绘画的草图,烹饪班可进行菜式的设计。)
教师:做适当的优劣点评。
活动依据:在课堂上把“话语权”交给学生,把“表达的舞台”让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真正主人。拓宽语文学习的思路,把语文学习和专业、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创造的快乐。
(四)拓展探究,迁移提高
教师:课件展示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学生:找出这首诗的关键词进行评价,展开合理想象,口头描绘这幅图景。
活动依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课堂教学要来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能。
(五)小结
教师提问:如何评价一首诗?
学生:思考回答,总结规律。
教师:多媒体展示小结。
1、"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与"诗歌留下的想象空间",正是作者赏析这首绝句的两个角度。而这两点也是我们赏析其它诗歌的重要角度。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正是通过塑造心物相契的艺术景象来表达情感,从而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因此,我们在赏析诗歌时,要抓住语言品味出景象的特点,进而领会诗人的思想情感,品出诗歌的"味外之味"。
3、一首好诗,要能够"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而我们在赏析诗歌时,要想把握好诗歌形象,领会诗歌的不尽之意,必须张开想象的翅膀,填补诗的空发觉诗的深层意蕴。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课文写了年轻的刘伯承,右眼严重受伤,坚持不用麻醉剂,忍受巨大的疼痛接受了72刀,手术治疗,被沃克医生成为“军神”,表现了刘伯承坚韧的钢铁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的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年龄、土匪、拒绝、麻醉剂、施行、勉强、过奖、诊所、惊疑、从容镇定、目光柔和、肃然起敬。
2、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出示本课生字,读一读,并组词。
龄 匪 诊 患 审 职 晕 邮 垫 勉
2、学生互相说说易错的字:
容易少横的'字:龄 醉
容易多横的字:哼
注意字的笔顺:匪
二、谈话导入新课
军神,好响亮、好威风的称呼,为什么要称他为军神呢?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来叙述事情的?
板书:
手术前(1-10)
手术经过(11—17)
手术之后(18—26)
2、出示自学提示,学生默读思考:
(1)划出描写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简单批注在书上。
(2)有不懂的地方画下来,学生互相质疑。
3、小组讨论交流。
4、在全班交流并质疑。
(1)指名读划的相关的句子,简单说体会。
(2)解词:
审视—仔细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写作方法。
3、学习刘伯承坚韧不拔的意志,立志做一个性格坚强的人。
教学重点:
1、根据提示读出语气、语调。
2、理解刘伯承为“军神”的重点语句,体会刘伯承坚强的意志。进一步学习快速阅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空:课文中的“军神”是指(),这是()对他的敬称。
2、指名朗读课文。
二、抓中心句突破全文。
1、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呢?你知道沃克医生当时是怎么想的?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小组交流、讨论。
2、全班交流。
三、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导学课文。
1、导学“求治”部分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沃克医生开始是怎样识别刘伯承是军人的?
(3)刘伯承的“镇定”是从哪几个地方反映出来的?
(4)分角色朗读第一自然段。
2、导学“术前”部分。
(1)读读、想想、画画、议议。刘伯承为什么不肯用麻药?
(2)联系课前收集的关于刘伯承的资料猜想:刘伯承担心损坏脑神经只是从爱惜自己身体的角度考虑的吗?说说你的理由。
(3)不用麻药意味着什么?
(4)刘伯承能忍受这种难以忍受的疼痛吗?课文是怎样反映出来的?
(5)有感情地朗读,根据提示读出坚定的语气。
3、导学“术中”部分。
(1)自由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手术中刘伯承、沃克表现的词句。想想这些词句各起什么作用?
(2)课堂交流
(3)联系自己生病的经历,说说刘伯承忍受的是怎样的痛苦。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从中感悟刘伯承的“军神”形象。
(5)小结。
4、导学“术后”部分。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刘伯承在手术中除了一声不吭紧紧抓住垫单外,还要求什么?沃克医生听了有什么反应?沃克医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做完手术……了不起的军神!”
(3)震惊的沃克先生不敢相信地注视着眼前的这位年轻人,他心中会怎么想?
(4)根据提示语自由朗读,注意根据提示揣摩语意、把握语气,突出“军神”形象。
(5)指导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自学生字词,读熟课文,理解乌塔是怎样一个女孩。
教学目标
1.认读六个字。
2.了解乌塔独自一人到欧洲旅游的故事,感受他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和课文内容,认识到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的重要。
重点难点
了解乌塔独自一人到欧洲旅游的故事,感受她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二、自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查生字表或查字典。
三、再读课文,理解乌塔是怎样一个女孩。
四、总结:乌塔是个怎样的人?
五、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怎样才能做到生活独立,思想独立?
六、对照上述讨论结果,自己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努力
同学们,你们听说到过一个14岁的小姑娘独立旅游欧洲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自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
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
默读课文,思考,乌塔是怎样一个女孩?根据文中内容回答。
集体讨论:乌塔是怎样一个女孩?
生活独立的人:
思想独立的人:
生活独立,思想独立。
1、多做事,多实践,能自己干的,自己干。
2、不要依赖父母。
3、多学习。
4、做事要有计划性。
5、做有毅力的人。
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自己努力的方向。
自读课文。
逐段阅读课文。
边默读课文,边在文中画出来。
“罗马很热,街上小摊买的冰激凌喝水都很贵……”——很有生活经验。
“乘火车票旅行,因为年纪小,可以享受优惠……”——很有经济头脑。
“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做事很有计划
“为这次旅行准备了3年,自己打工挣钱……”——有毅力
“用自己的钱给家人买礼物”——懂事、有爱心。
“我也是家里的宝贝……”——不同意中国人爱孩子的方式,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有自己的独立见解。
自由发言
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自己努力的方向。
板书设计:
乌塔:生活独立 思想独立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8
一、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是以”自然奇观”为专题编写的,由四篇课文组成。《观潮》选自《喜看今日钱塘潮》,描写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雅鲁藏布大峡谷》,作者用具体准确的数字来证明它的大,还用了好多优美的语言文字写出了它的神奇美丽;《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火烧云》是著名女作家萧红的作品,描写了一幅多姿多彩的火烧云图景。
这些课文虽然都是描写自然景观,但描写的方法却不一样,各有特色。每篇课文都是经典之作。
选编的4篇课文以具体、形象的语言分别描写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南国风光”鸟的天堂”,以及绚丽的火烧云。除了4篇课文以外,还安排了很多与专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有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整组教材中安排的各种语文活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本组的27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
2、积累课文中的精彩语段。重点背诵《观潮》3、4自然段;《鸟的天堂》第七、八、十二、十三自然段,其它部分熟读;《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有关自然景观的四副对联。
3、培养学生描写景物的能力,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自然的景物。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
2、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文中词句的含义。
2、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热爱大自然。
三、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整体学习单元内容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各篇课文联系更紧密。
2、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用一篇课文学会的方法自己学习相关的课文,举一反三,学习更灵活,兴趣更强。
3、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课文中的精彩片断让学生熟读背诵
4、强化口语表达和写作实践。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言语训练是语文学习的必要途径,因此对口语交际、习作等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听说写的实践中切实感受语言,学习语言,发展语言。
四、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整体学习单元内容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各篇课文联系更紧密。
2、强化口语表达和写作实践。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言语训练是语文学习的必要途径,因此对口语交际、习作等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听说写的实践中切实感受语言,学习语言,发展语言。
五、教学准备:
课件 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景物图片 生字卡片 背景资料
“同伴合作式”备课教案
六、教学设想: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以第一篇课文为主,附带其他两篇课文。同时,积累语言,通过熟读背诵,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2、探究景物描写的方法。四篇课文连学,学生自主探索,然后进行归类、概括。同时积累语言,把景物描写的词语、句子进行归类整理。
3、实际能力练习。通过口语交际、习作等,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把语文学习的结果落实到能力上。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学习阅读的方法,养成提问的习惯。
2、对比形近字的用法,学习设问句。
3、熟读并背诵名言警句。
教学重点:
1、养成提问的习惯。
2、积累古诗词。
教学难点:
学习阅读的方法,养成提问的习惯。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阅读的方法,养成提问的习惯。
2、对比形近字的用法,学习设问句。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谈话导入。
这一单元的课文我们学完了,知道了阅读要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问题。我们都有了许多的收获。现在,看看语文园地这个版块,给我们准备了哪些知识吧。
(板书设计:语文园地二)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板块一:交流平台
1、读一读,找规律。
出示课件
(1)阅读时要动脑筋,积极提出问题。
(2)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让自己的思考更加全面和深入。
(3)筛选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4)要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
①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②说一说自己是否有同样的体会,你还有什么独特的见解?
③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④全班交流。
⑤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要开动脑筋,善于思考、勤于提问,做学习的主人。
2、练一练,学运用。
预设:
我们提出的问题,可以是对文章中一个词语,一句话的理解,可以是对课文内容的把握,还可以是对文章主题的概括。
学生交流自己的观点。
3、我交流,我积累。
平时你还有哪些好的阅读方法,与大家分享交流一下。
我们在读书时,要积极地提出问题,善于思考,才能深入挖掘书中知识。
(板书设计:阅读的方法)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总结了这一单元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朗读。
版块二:识字加油站
1、读一读,找规律。
课件出示驻扎蛀虫拄拐
捐款娟秀手绢
花苞冰雹鲍鱼
(1)让学生大声朗读这些词语。
(2)这些词有什么共同点?
每一组字都有相同的部件加上不同的偏旁,都是形声字,读音只是声调不同。(板书:形声字)
同学们可以根据每个字的偏旁来区分这些字的意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置是教给学生字的组成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练一练,学运用。
读句子,选择正确的字填空。(只填序号)
①驻②蛀③拄
(1)战士们日夜()守着祖国的边疆。
(2)()着拐杖的老爷爷慢慢地向前走着。
(3)这几天弟弟的牙好疼呀,原来是有()牙了。
①娟②捐③绢④涓
(4)妈妈买了一个新手()。
(5)一股()()清泉从山上流了下来。
(6)同学得了重病,我们积极给他()钱。
(7)老师的板书,字迹()秀,我很喜欢。
3、我拓展,我积累。
让学生举一些像这样的词语。
(方仿访纺)
板块三:词句段运用
(一)比较下面成语的说法,选一两个说句子。
1、读一读,找规律。
(1)读成语,理解这些成语的意思。
一不做,二不休: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性做到底。
一是一,二十二: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三下五除二:形容做事及动作干脆利落。
八九不离十:指与实际情况很接近。
不管三七二十一: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2)用“一不做,二不休”和“三下五除二”造句。
到这地步,一不做,二不休,我是打算拼一拼拼了。
他三下五除二地解决了问题。
总结:这些词都是成语典故,都有一定的含义。
(板书:成语典故)
2、练一练,学运用。
选择一两个说句子。
(我不敢说是对他特别熟悉,不过讲猜测的话,我或者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妈妈三下五除二就把几间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了。)
3、我拓展,我积累。
这样含有数字的.成语还有很多。
三思而后行、一物降一物、一字值千金、三寸不烂之舌、五十步笑百步。
一步一个脚印、三句话不离本行、一发不可收拾、三过家门而不入。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成语和用运成语的能力。
(二)读下面的句子,注意问号的用法,再照样子写一写。
1、读一读,找规律。
课件出示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样做到安全飞行的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1)大声朗读书中的句子。
(2)思考并说一说这是什么句?
设问句就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板书:设问句自问自答)
2、练一练,学运用。
照样子写一写。
(1)夏红学习成绩为什么非常优秀?因为她学习刻苦。
(2)社会有这样大的进步,靠的是什么?靠科学技术的力量。
3、我拓展,我积累。
像这样的设问句还有很多。
难道地球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的吗?当然不是。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交流平台知道了要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识字以及词句段的运用,希望同学们多积累好词好句。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熟读并背诵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语文园地二,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名言警句。
二、日积月累
1、读一读,找规律。
学习文言文里的语句。
课件出示:
a、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尚书》
b、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c、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王充
d、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唐韩愈
e、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宋陆九渊
(1)朗读这写语句,说说你读了以后了解到里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读句子,我们发现这些句子都和“疑问”有关,说明提问题在学习、做事等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大体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再进行积累。能用到我们的说话和习作中更好。
(3)说意思。
①谦虚好问的人气度就宽宏,自以为是的人气量就狭小。
②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③不学习自能知道,不问别人自己就懂得了,从古到今做事情,还没有这样的人。
④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没有过失?
⑤读书做学问就怕发现不了问题,只有带着问题学习才能进步。
(4)学生读读背背。
(5)测试学生背诵情况。
2、练一练,学运用。
选择合适的句子填空。
①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②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1)()因此,我们的好多疑问可以通过读书、请教他人、从生活中去感悟来解决。
(2)凡事要想办好,就得向德高望重的老人请教。()
(3)()因而,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
3、我拓展,我积累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礼记?学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郑燮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名言警句,明白了其中蕴含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多多积累、运用这些名言警句,使我们的文章更精彩,指导我们为人处世更加合理规范。
四、课后作业
搜集名言警句,交流,背诵。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知识的落实,在扎实上下了功夫,进行了拓展,并设计了合理的练习,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如在“识字加油站”的练习中,我设计了让学生举形声字的词语,让他们循序渐进地掌握了知识。
2、在“词句段运用”的授课中,由于学生对这成语很陌生,所以,我通过朗读、讲解,让他们身临其境地去体会,去感悟,这样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就理解了成语的意思,理解起来也就容易多了,并让学生们运用,加以巩固。
不足之处:
在讲授“日积月累”时,讲得不够详细,没有照顾到学困生的接受能力,因此,有的同学没能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让自己的教学有较大幅度地提高。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受到自然美的熏陶。
2.认识“罩、屹”等生字,会写“潮、称”等生字,能够正确读写词语。
3.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并能与他人交流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
2.体会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苏轼)“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范仲淹)“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的台。”这些优美的诗句都是对钱塘秋潮的咏赞。同学们,你们还能吟诵有关钱塘潮的其他诗句吗?你们还知道钱塘江的哪些相关资料呢?请为大家展示一下吧!(学生吟诵诗句或介绍钱塘江的资料。)
二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钱塘江大潮如此壮观、雄伟、气势磅礴,那么我们一起来观看这一奇观吧。齐读课文《观潮》。
2.提出读书要求:自己轻声读课文,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3.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三 自主学习,识字解词
1.借助拼音,读准生词。
2.根据字的组成规律记忆字形。把难写的字在生字表下方写两遍,找出容易写错的字的形近字,写在生字下方。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不懂的查查词典。
4.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
(1)读音:“薄雾”的“薄”应读bó。
(2)指导难写字。
①“罩”下边不是“桌”,应写成“卓”。 ②“薄”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③“昂”下边的左半部是“”,不要写成“”。 ④“贯”上半部分的笔顺是,共四笔。
(3)理解词语。
①笼罩:像笼子一样罩在上面。一般指云、雾、光把景物遮盖、罩住。
②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③若隐若现:好像隐藏在那里,又好像显露出来。形容隐隐约约。
④山崩地裂:山岳倒塌,地面裂缝。后用以形容巨大的声响,也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故。
四 默读课文,理清层次
1.默读课文,看看第2~5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第1自然段与下文是什么关系。
(时间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总分关系。)
2.小组讨论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潮来前的景象。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潮过后江面的景象。
1.结构复杂、容易出错的生字应给出适当的提示。如:“蒙”中间的短横不能丢,在文中读méng,并点明另两个读音:mēng和měng;“恢”中“忄”与“火”的书写原则是先两点后中间;“昂”下左部不能多点或撇。
2.课文语言生动优美,读来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宜多读,还要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字词的含义。如:“天下奇观”中的'“奇”,“横卧”中的“卧”。
3.抓住时间词,引导学生理清写作顺序,把握全文。
1.学习课文,了解大潮来时雄伟、奇特、壮观的景象,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之情,受到自然美的熏陶。
2.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并能与他人交流感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五 分段感悟,体会情感
1.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为天下奇观呢?请读第二部分。
(1)用“ ”画出写潮来时江面景象的句子,用“”画出写观潮时人们心情的句子。?
(2)请学生读相关的句子,分别用一个词概括此时江面的特点及人们的心情。(平静,急切)
(3)再读第二部分,看图想画面,体会江面的特点及人们此时的心情。
2.学习第三部分。
放“潮来时”的录像。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心情如何?
读第三部分,画出写“潮声、潮形”的句子。
(1)知潮声。
①朗读描写潮声的句子。
②出示幻灯。
a.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b.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
c.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③读句子,你知道了什么?(潮的声音巨大,如同山崩地裂。)理解“山崩地裂”一词,你感受到了什么?(大潮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气势。)人们的心情怎样?(由“人声鼎沸”的欢喜,到“又沸腾起来”的情绪高涨,最后对“如同山崩地裂”的惊叹。)
④再读描写潮声的句子,读出声音的巨大及人们的惊喜。
(2)知潮形。
①朗读描写大潮样子的句子,出示幻灯。
a.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b.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c.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d.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②四人小组讨论,体会大潮的特点(越来越大,猛、近、快、高),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再次看录像,感受其壮观的景象。
④读出大潮壮观及自己的喜爱之情。
(3)知其序。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潮声和潮形的?(由远及近)找出能说明空间转换的词语。
(4)训练学生说潮声、潮形,边说边谈感受。
①老师带领全班同学按板书内容说潮声、潮形。
②让学生加上表示空间转换的词语互相说说。
③请同学有条理地说。(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闷雷滚动的声音。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在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白线向前移动,变粗,拉长。再近些,形成了白色的水墙,那浪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
④请同学边说潮来时的景象边谈感受。
3.学习第四部分。
(1)轻声读第四部分。
思考:潮头过后江面的景象是什么样的?你又体会出什么?(从“潮头奔腾西去”“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中感受到潮头汹涌,余威犹在;从“霎时”一词体会出江潮变化之快;从“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体会出大潮之汹涌。)
(2)读出自己的体会。
六 总结全文,体会写法
1.回应开头疑问,总结板书。(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2.作者为什么能将这“天下奇观”如此精彩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作者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又抓住大潮来时的声巨大、浪罕见、人惊喜的变化特点进行描写。)
3.回扣题目,强化写法。
现在你再来体会题目“观潮”中的“观”只是看的意思吗?(不仅要仔细看,还要认真听,用心想,多种感官一同活动起来,才能是真正的观。)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1、能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乌塔是如何独自一人游欧洲的。
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认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中国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
疑点
1、14岁的乌塔为什么要独自一人游欧洲?她就不怕遇到危险吗?遇到困难时,她会怎样解决?
2、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她的爸爸妈妈会不会担心她?她的父母对此事会怎样想?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也许到过很多地方去旅游,都和谁到过什么地方?
生:我去过广州,我爸爸在广州打工。
生:我和爸爸去过远安公园。
师: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德国小姑娘──(板书:乌塔),看看她是怎样旅游的?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出示幻灯片:
⑴ 可以先读一读阅读提示,根据提示去自学。
⑵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在感触深的句子、段落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理解;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2、学生自学课文。
3、交流初读感受,提出疑难之处:
师: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看样子乌塔的事对同学们的触动还是蛮大的。
课文讲了是什么事呢?
生:课文讲了“我”在罗马下了车,遇到一个叫乌塔的小朋友,她告诉“我”她一个人趁暑假游历了欧洲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希腊,她还告诉“我”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略)
(师:如果能抓住要点,简单点说就好了。)
生:课文讲了一个叫乌塔的小朋友一个人在外面旅游。
(师:很精炼。)
生:课文讲了“我”在外国旅游的时候,看到一个小朋友才14岁,就一个人到外国去旅游去了。
(师:很完整。)
师: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些什么感受?
生:乌塔这么小就能一个人出国旅游,太了不起了。
生:好能干啊!
师:是啊,乌塔才14岁,就能一个人出国旅游,可真不简单。可是她不是随便就出国了,她还做了不少的准备呢!同学们在读书过程中还遇到什么问题吗?
生:乌塔一个人出国旅行,她就不怕吗?遇到坏人怎么办?
生:乌塔出国旅游要多少钱?钱从哪儿来的?
生:她的大人难道放心她到外面去吗?
师:是啊,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她的做法怎么看?让我们带着问题再来读课文,大胆的说说你的看法。
三、再读感悟,研讨释疑
1、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认真思考,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⑴ 教师引导学生着重研讨“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师:乌塔独自一人旅游欧洲,你怎么看?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生:我觉得乌塔这样做很了不起。(为什么呢?)她才14岁,敢一个人出国旅游。确实了不起。
师:有不同的看法吗?(生沉默)如果是你,你会这样做吗?
生:我不会这样做。如果我一个人跑到外面去玩,爸爸会打死我的.。
(笑。)
师:乌塔为什么能一个人跑到欧洲去旅游呢?
生:她爸爸妈妈知道,让她去的。
(为什么她爸爸妈妈那么支持她?)
生:因为她做了充分的准备。
师:乌塔为了这次旅行做了哪些准备?
生:乌塔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
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再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她还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
她还自己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
师:乌塔花了三年,做了这么多的准备,才能到欧洲旅游。她可不是打的无准备之仗哦。
⑵ 谈一谈你对“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的理解。
师:乌塔为什么要一个人游欧洲呢?
生:乌塔说: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我从电视上经常看见意大利,但只有亲自来到这里,它的美丽才深深感动了我。
师:为什么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
生:电视上的都是假的。(笑)
生:电视上的和真正的世界不一样。我上次到广州去了,看到了轮船,和电视上的就是不一样,比电视上的要大得多。还看到了大海,虽然在电视上也看到过海,但是和真正的大海比,真正的大海的浪好大,在电视上是看不到的。
师:说得真好。有些事物要自己亲自去感知的。
⑶ 你认为中国的孩子缺少乐趣吗?
师:乌塔说:中国孩子缺少很多乐趣,你认为呢?
生:我认为她说得对,中国的孩子爸爸妈妈管得太严了。要是我们也能像乌塔一样到全国各地去旅游就好了。
生:我觉得我们农村的最可怜。海也看不到,整天只看得到山。
……
四、指导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1、讨论交流,请学生积极发表见解:
(出示幻灯片2。)
⑴ 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
⑵ 自立精神与冒险有什么区别?怎样才算自立?
⑶ 从乌塔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受到了什么启示?
可以选择你感兴趣的话题来谈。
2、小结,教师提出自己的建议:
⑴ 我们应该向乌塔学习她的独立精神,但并不是要我们每一个同学去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从日常生活、学习各方面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⑵ 一人外出,要有家长同意和充分准备。
五、布置实践作业
(幻灯片3。)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2、写一篇读后感《由乌塔所想到的》。
【板书设计】
设计好旅行路线、日程
查警察局电话号码 独自一人游欧洲
给家里打电话(寄明信片)
为旅行准备三年
【教后反思】
我在备这节课的时候始终把握了两点。一是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只有学生充分的读书,才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二是抓住重点问题,重点开展讨论。这节课抓住两个问题“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什么看法”、“你认为中国孩子缺少乐趣吗?”开展讨论,所谓纲举目张,带动了对课文的理解,我认为这才是阅读课文的最高效率的方法。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读准字音,丰富词汇。
2. 感受打比方的写法的好处。
3. 阅读短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读、背古诗,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5. 通过言语训练提高表达能力。重点难点:重点:能说会道难点:学习仿写句子,了解打比方的句子的特点。
教具准备:课件及图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语海畅游汉字真有趣
1.读一读,看谁读得最正确。
2.读一读,想一想:每组的字为什么读音不相同?
3.学生讨论。
4.教师点拨:汉字就这么有趣,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词语里,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5.让学生多读几遍,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并理解每个字在词语里应该读特定的读音。
6.拓展:你还能说出其它的多音字吗?
二. 语海畅游词语搭配
1.出示童年开花图,以童年这中心词,让学生在四周填上合适的词语
2.如:童年趣事,童年生活,快乐的童年
3.合作交流:四人小组互读、互听、互相纠正。
4.拓展:你还能用更多的词进行搭配吗?如:美丽的田野、绿油油的田野、一望无际的田野
5.老师小结。
三. 语海畅游照样子写句子
自由读例句,体会句子的特点。
2.学生讨论:这个句子描写的事物是芦苇,联想的事物是桅杆。把芦苇比作小船上的桅杆,我们把这样的.句子称作打比方的句子或比喻句
3.学生照样子写几句打比方的句子。
4. 合作交流:四人小组互读、互听、互相纠正。
5.老师小结。
四. 背诵古诗,积少成多
1.轻声读古诗,不认识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
2.将古诗大声读给同桌听,同桌专心听,欣赏,指点。
3.再读诗句,想象画面,比谁读得最有味道。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诗句。
5.拓展:课外收集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五. 阅读平台《一只小鸟》
1.轻声自由读短文,想想短文主要讲了什么?从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细读短文,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并说说为什么?
3.再读短文,讨论:
(1)你想对那只小鸟说些什么?
(2)你还想对用子弹打鸟的孩子说些什么?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3.了解故事内容,理解宴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教学重点:
学习展开想象,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能比较准确地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理解题意,介绍背景
晏子,姓宴名婴,字平仲,“子”是古代对人的尊称。“使楚”出使楚国,即受齐国之命,代表齐国到楚国去执行外交任务。故事发生在春秋末期,“春秋”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指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5年这段时间。因鲁国的编年史书《春秋》包括了这段时间而得名。
二、学习第一段
读课文,以“阅读思考”第一题为线索,把楚王“只好---”穿插进去。先以“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从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读或说出来。
三、学习第二段
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默读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先画出有关的句子,读或说出来。
2.晏子是怎样对待的?从第三、四、五自然段中画出晏子言行的.句子,然后读或说出来。
3.晏子三次反驳楚王的策略(方法)是什么?明确:第一次宴子采用藐视对方,抬高自己,进而压倒对方的办法反驳了楚土,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第二次晏子采用了先压低自己,再贬低对方的办法反驳了楚王。第三次晏子采用了先举实例,再说同样的人在不同的国家表现不同,用类比的推理方法,扬齐抑楚,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4. 楚王听了晏子的话是怎样做的?为什么“只好”这样做?明确:楚王在才智过人的晏子面前弄巧成拙处于被动尴尬的境地。
四、为什么楚王不敢不尊敬晏子了?
明确:楚王领教了晏子的聪明才智,不敢再生侮辱、取笑宴子的念头了。
五、作业指导:
学习创造性复述。
根据“阅读思考”第2题的提示,想象晏子的心理活动,进一步展示晏子机智地识破楚王的伎俩,巧妙应付,维护了齐国尊严的品质。
1.把每一提示想想,再找学生说说。
2.把这个事件前后的内容连起来说说。
3.最后把全文连起来创造性地复述。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学习课文内容,感受自然美和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体会丰收的喜悦,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陶冶美的情操。
搜集查找有关麦子的资料。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几处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图片,在麦子成熟的季节里,金色的麦子,碧绿的豆荚与蓝天、白云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知道吗?在这么美的地方,还有许多有趣的事可以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麦子黄了》这篇文章,去感受一下农家孩子的快乐。
二、 新课
1、学生自学,老师提出自学要求。
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可以通过查字典,也可以向周围的同学请教,将字音读准确,词意弄明白。
(大屏幕出示:
1、边读边圈画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
2、通过查字典等方法,读准字音,记住字形,了解字、词的意思。)
(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巡视,了解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适时提醒学生边读边圈画边理解)
2、 检查自学情况,解字、词,理解内容,指导朗读。
(1) 学习第一自然段。 通过刚才的初读,大家能把课文通顺地读下来吗?那好,谁愿意来读一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
A、 指名读第1自然段,如有读错的地方及时纠正,如没有错误的地方给 予表扬。
B、 在这一段中,有些词用的特别好,比如“娴静”这个词,谁能说说它 是什么意思?(文雅、安祥的意思)
(说时要提醒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来理解,文中指麦子和豆荚文雅、安祥的样子)
C、 是啊,在五月的和风中,麦子和豆荚就像文静的少女一样,静静地微 笑着,多美啊,谁能美美地把这一句话读一读。
(找同学读一句话,指导读)
D、 在这一自然段中,像这样描绘田野的景像的词还有一些,我们一起来看看。
(大屏幕出示:( )的田野 洋溢着( ))
适时提问,空旷的田野什么样啊?(出示图片)洋溢着清香是什么意 思?(到处充满的意思)
谁能把这一句话来读一读。
E、 田野中的景色这么美,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这一自然段。
(2) 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A、 这时候,麦子和豆荚诱惑着孩子们来到田野里,谁知道诱惑是什么意 思? (吸引的意思)
B、 该是多有趣的事才能把孩子吸引到麦田里来啊!
(大屏幕出示:“五月的风……真舒服。”)
①谁来读读这个字“赤”(注意指出翘舌音)谁能说说“赤脚”是什么意思?
②再来看这个字“趾”,它的读音是什么?这个字是个形声字,谁能说说我 们可以怎么来记它?
C、 同桌之间,把这一句话读一读,说说,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觉?(舒 服、好玩)
D、 好,谁试着带着这种感觉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E、 光着脚踩着泥,孩子们的手里也有好玩儿的东西。
(大屏幕出示:“折一 根韧韧的柳条……向前跑去”)
①谁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②老师指着“削”这个字是个多音字,它有哪两个读音?在本文中应该读哪个音?为什么?
③孩子们的手可真巧,普普通通的竹管很快就变成了笛子,吹着曲子,多高兴啊,谁来把这句话再来读一读。
F、 这些句子大家读的真好,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快乐)
G、 那好,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快乐的感觉再来完整地读一读二、三自然段。
(3) 学习四、五自然段
A、 小伙伴们在田野中还要帮家人做许多事情,大家自己轻声地读一读课文的 四、五自然段,看看孩子们都要做什么事?
B、 (大屏幕出示:翻)在这一部分中的这个“翻”字非常不好写,也容易错, 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个字的左边是一撇下面加个米字,千万不要写成采字,好,大家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来写这个字(书空)
C、 这个翻字可以组什么词?课文中的词是什么?(翻过的地里)老师告诉大 家成熟的麦子收割后,农民们就会用工具把田里的土松一松,就叫翻地。课文中说的刚翻过的地里,就是指刚刚翻松的土地。
D、 (大屏幕出示:扯)这个字怎么读?大家想一想这个字和我们刚刚学过的 哪个字特别像,(出示:趾)谁能说说这两个字我们可以怎么区分它们?
(趾是脚的一部分,所以是足字旁,扯是用手来完成的动作,所以是提手旁)扯是什么意思?(用力地拉)
E、 是啊,虽然扯青草时并不轻松,可孩子们想到日后剪羊毛的情景,还是会 禁不住咧开嘴巴笑了,(出示:禁不住)谁来读读这个词,这个字是个多音字还读什么?可以组什么词?
F、 好,现在让我们把四、五自然段合起来读一读。
G、 谁能说说孩子们在田里要做什么? (赶鸭、放羊、扯青草)
(4) 学习第六自然段 A、 孩子们赶好了鸭子,放好了羊,也为家里的兔子准备了嫩嫩的青草,他们 为自己准备了什么美味呢?谁来读读第六自然段。
B、 孩子们自己动手在田边开始了野炊,他们分工合作很快便做出了香气扑鼻 的米饭,小组的同学一起来读一读,好,哪个小组愿意来读一读,咱们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读的声音响亮,字音准确。
(5) 学习第七自然段 孩子们吃饱了,随意地躺在地上,让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真是舒服啊,愿意和老师一起来把最后一自然段读一读吗?
3、 整体记忆会认、会写的字
(大屏幕出示所有的会认、会写字)通过初步学习课文,我们不仅感受了农家孩子的快乐,还认识了很多字,大家看看这些字你们都学会了吗?
在本课要求会写的字中,有两个字比较易错,下面把写字本翻开,和老师一起来写一写这两个字。
(书写“翻”和“锅”边写边强调书写位置和要注意的地方)
4、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好,现在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这篇文章都写了孩子们在麦田里都做了什 么?老师告诉大家把这些内容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谁能试着来说一说?(注意提醒学生要说清时间、地点)
三、 总结
这节课我们只是初步地感受了孩子们在麦田里的快乐情景,下节课我们将深入地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好,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里,下课!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15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借助批读语,读懂课文内容,从中了解白鲸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鲸”字导入,激发兴趣
孩子们,看,认识这种动物吗?师板书“鲸”,并强调学生观察老师的板书。强调它是后鼻韵,纠正读音。
你了解“鲸”这种动物吗?给我们介绍介绍吧。
学生自由展示搜集的资料。
过渡:今天,我们一道走近“鲸”这个大家族中的“白鲸”,仔细地观察观察它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批注,自读课文。
2、说说课文围绕“白鲸”介绍了哪些内容。
三、引导自读,合作探究
1、学习第一段。
借助批注,朗读第一段,谈出自己感受。
2、学习第二至四段。
(1)自读二至四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重点学习,借助旁批,自读自悟。
①第二段。
A、读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知道的.。
请学生朗读课文,谈自己的体会。引导体会省略号表示的意思。补充想象鲸还可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在读书中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能够聆听白鲸的歌喉,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B、读课文,质疑。
一边读,一边想:你对白鲸的口技表演有什么想法?
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C、朗读课文。
将自己的体会用朗读表现出来,一边读,一边想象白鲸展示口技的场面。
②第三段。
A、自由读第三段,为白鲸的表演取个名字。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说说自己所取的名字的理由,帮助理解课文,指导读好课文。
(身材秀、杂技表演、玩具总动员……)
B、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白鲸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或者白鲸有怎样的特点?
C、自由读课文,读出自己的体会。
③第四段。
A、自由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谈谈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B、通过理解“焕然一新”,并结合学生搜集的资料体会白鲸爱干净的特点。
C、指导朗读。
四、品读全文,体会本文运用拟人化手法介绍白鲸的好处
整体感知,品读全文。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体会:用拟人化的手法介绍动物,会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给读者身临其境之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文中找出这样的例子。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16
教学要求:
⒈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理解第1自然段的段式,会用"有的……有的……"练写课间活动的一个场景。
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⒋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发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品德。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⒈读课题。
⒉谁知道"泉城"指什么地方?为什么人们称济南为"泉城"呢?
二、听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⒈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⒉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⒊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四、检查自学效果
⒈出示生字词。
⒉认读生字词。
⒊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汇注 悬崖 昼夜 暄腾 晶莹剔透 秋雨潇潇
⒋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议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自由读第1自然段,数一数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告诉我们什么?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三句)
指名读第一句。这一句告诉我们什么?
默读第二句,看看这句话共有几个分句,从那几个方面来写济南的泉水的。
出示:这些泉水有的白浪翻 ,好像银华盛开,有的 晶莹剔透 ,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指名读这句话。(这句话有4个分句,前两句写泉的行,后两句写泉的声音。)
作者为了把泉的`不同形态和声音写出来,用什么词连接的?(有的……有的……)
谁能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第二句话从形态和声音写出了泉水的美丽。
指导朗读第二句。(一、三两句声音高些,二、四句声音要低缓)
范读,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济南72泉,最著名是哪些?
读第三句。"著名"是什么意思?(有名)
六、练习
⒈朗读课文
⒉观察学校课间活动的一个场面些一段话,用上"有的……有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
⒈读第一自然段。
⒉问:济南72 泉,最著名的是哪些?
二、继续讲读课文
⒈学习第2自然段。
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什么。
读后回答。(第一句写珍珠泉的位置,第二句写珍珠泉池的大小,三四句写泉水的样子)
把描写珍珠泉样子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
出示:泉水从地下往上涌。
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像一串串珍珠。
这两个句子那个好,为什么?
欣赏"在阳光的映照下,……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他们拧到水面上来。"
"拧"是什么意思?大家做做拧的动作。
指导朗读。
小结:这一自然段具体写了珍珠泉美丽、神奇的景象。
⒉自学第3,4自然段。
⑴出示学习要求。
①默读3,4自然段。
②数一数每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③五龙潭、黑虎潭分别在什么地方?(用:"____"画出来)有什么的特点?
⑵学生自学。
⑶检查:①看图 ②填表
⑷学生练读。
⒊学习第五自然段。
指名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趵突泉有什么特点?找出描写趵突泉样子的句子。
"七十二泉之首"是什么意思?
"差不多占了大半公园"说明什么?(泉池大)
那句话描写了趵突泉的神奇景象?
欣赏"泉池正中有三股比水桶还粗的清泉,……如同三堆白雪"
看图理解。
指导朗读。
小结:趵突泉名列七十二泉之首,景观尤为壮观。
⒋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朗读全文
⒈总结。⒉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
⒈分段指导背诵。回忆每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讲什么。
⒉练习背诵全文。
三、识记生字字行,知道书写
⒈指名读生字。
⒉记住字形。说说自己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⒊指导书写。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⒉抄写词语。
⒊组词。
⒋背诵全文。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17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
有趣的汉字、词语超市、写字板、阅读欣赏
教学程序:
一、有趣的汉字:了解汉字的一字多音。
1.学生读一读各组词,注意同一个字的不同读音。
2.查找工具书,了解多音字在词语中的意思。
3.积累带有多音字的词语。
二、词语超市。
1.学生读一读与“勇气与正义”有关的成语。
2.拓展: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成语?
三、写字板。
1.学生发现写字板中六个字的'结构特点及写的时候应该重点留意的笔画。
2.学生汇报发现所得。
3.学生写字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同桌互评写字情况。
四、阅读欣赏:《儿童和平条约》。
1.学生自学短文,了解短文的内容。
2.学生通过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方式了解难字词的意思。
3.学生交流阅读体验。
4.写一写自己最深的感触。
5.完成词语库的积累。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
语文生活(关注世界儿童)
学习程序:
一、提前布置。
学生准备:分组搜集反映世界儿童生活和命运的文字、视听资料。
二、主题班会或出板报。
1.分组推选口头或书面汇报的学生,完成任务。
2.其他同学可以提问质疑,展开互动。
三、活动小结,布置习作。
第三课时
学习要点:
语文生活(习作写信)
学习程序:
一、明确习作要求:
1.回顾活动过程。
2.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把活动过程和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二、学生习作。
教师巡视学生习作情况,随时评价,并及时指导困难生的习作。
第四课时
学习要点:
语文生活(讲评习作)
学习程序:
一、引导学生自评
将你的习作读一读,重点修改不通顺的句子、标点符号,还可以增减一些内容,对文章进行润色。
二、引导学生互评
同桌之间或者好朋友之间交换习作,互相评价。
互评重点:发现对方习作的优点;帮他提建议,如错别字、内容方面等。
三、教师点评
1.教师评介本次习作的整体情况。
2.教师以两三篇不同程度的习作做范本,引导学生共同点评,教师作引导讲评。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18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极具生活情趣的记叙文,共有四段。
第一段总的说在美国西雅图有一个特殊的鱼市场,在那里买鱼是一种享受。第二段主要写作者在鱼市场的所听、所看、所感,展现了一幅鱼贩们充满乐趣和欢笑的和谐生活图。第三段主要写作者了解到鱼贩们这样快乐生活的原因。第四段主要写鱼贩们把自己的快乐传递给附近的人们。全文虽然篇幅较长,但语言浅显,读来倍感亲切、自然,读者容易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借助旁批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的态度,激发学生在生活中传递快乐的意识。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积累语言。
3、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经验,借助旁批领会课文内容,感受鱼贩们的快乐。培养学生面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借助旁批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的态度,激发学生在生活中传递快乐的意识。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注意课前观察附近的鱼市场,说说自己在鱼市场的感受。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自探谈话导入,审题质疑。
1、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漂洋过海,去西雅图一个特殊的鱼市场走走。
2、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两遍。
3、看到这个课题,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预设: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鱼市场的快乐表现在哪儿?
鱼市场里怎么会有快乐?
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三个主要问题走进课文,探究鱼市场的快乐,来感受鱼市场的快乐。
二、提示引路,自读探究。
1、出示自学提示。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难读难记的生字新词画出来。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借助批注理解问题,画出有关语句,用心读一读,并仿照文中的批注写下自己的体会。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注意留足时间,要特别关注学困生。
三、合探解疑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你遇到哪些自己觉得难读难记的生字新词?学生自主交流,自主识字。
2、那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说评结合,以评促说。
体会鱼贩的`快乐
1、同学们,在这个异国他乡的西雅图鱼市场的快乐表现在哪儿?(鱼贩)你从课文哪些句子体会到鱼贩的快乐?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他们面带笑容,让冰冻的鱼像棒球一样在空中飞来飞去。大家互相唱和:“啊,5条鳕鱼飞到明尼苏达去了。”“8只螃蟹飞到堪萨斯。”这是多么和谐的生活,充满乐趣和欢笑。”
2、指名朗读,评价,读出快乐了吗?
3、情景模拟鱼贩们的唱和,感受鱼贩充满乐趣和欢笑的生活,体会鱼贩的快乐心情。
4、让我们都快乐起来,快乐地读读鱼贩们们的快乐。
5、填空:现在鱼贩们的一天是XXXXX的一天。这一天中,他们忘记了XXXXXXX,忘记了XXXXXXX,忘记了XXXXXXXX??
6、鱼贩们为什么这样快乐?先然学生自己说说,然后填空。填一填。(可以用课文中的话,页可以用自己的话)从快乐的生活中,鱼贩们发现了XXXXXXXXXXXXXXXX,感悟到XXXXXXXXXXXXX。从快乐的生活中,鱼贩们发现了并不是生活亏待了自己,而是自己的期望太高,以至忽略了生活本身。感悟到与其每天抱怨沉重的工作,不如愉快地对待工作,把苦日子过甜。采用不同形式的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7、小结:鱼贩们懂得了:生活的本身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我们不能改变生活的本身,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快乐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为什么不快快乐乐地过好每一天呢?于是,他们不再抱怨,而是把卖鱼变成一种有趣的游戏,愉快地对待,把苦日子过得甜蜜、轻松。于是,一个创意接着一个创意。
8、启发想象:鱼贩们还会想出哪些创意?
小结:鱼贩们可真是快乐的使者,他们把一个充满鱼腥味、又脏又臭的鱼市场变成了快乐乐园,这怎能不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
体会顾客的快乐
1、鱼市场的快乐仅仅体现鱼贩身上吗?还体现在哪些人身上?
2、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顾客是快乐的?(抓住重点词语理解)
3、角色体验。
(1)如果你是一个参加接鱼游戏的顾客,你来快乐地读读。指导学生理解“意犹未尽”、读出“意犹未尽”的感觉。
(2)你是让鱼贩排忧解难的顾客,读出你此时的感觉。
4、感悟顾客快乐原因。
出示:在鱼市场里,顾客能够XXXXXXXX,能够XXXXXXXXXXX,能够XXXXXXXX还能够————。
师:顾客能够参观市场,享受快乐;参加游戏,体验快乐;交流谈话,获得快乐,在买鱼的同时将快乐打包带回家去,在这里买鱼怎能不是一种享受呢?齐读“与其每天抱怨沉重的工作,不如愉快地对待工作,把苦日子过甜。”
四、质疑再探
1、这节课,我们读懂了在鱼市场鱼贩们创造快乐,快乐卖鱼,顾客们体验快乐,快乐买鱼。因为他们都感悟到出示:与其每天抱怨沉重的工作,不如愉快地对待工作,把苦日子过甜。
齐读这句话。
2、再看看课文,你还有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解疑。
五、运用拓展
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一定兼顾写作方法)
2、请你根据课后生字、课文中的四字词语、重点语句、课文内容,给自己设计一份作业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3、教师补充题:同学们,回想我们的学习生活,要听讲、要写字、要背书、要算题、要摘抄、要记单词,常听同学们抱怨,看了鱼贩们的快乐,你们打算怎样对待自己的学习、生活呢?可以以名言的形式写在课题的旁边。
学生写名言并交流。
教师:同学们,只要我们乐观地对待学习、生活,积极地享受学习、生活,那咱们处处都会拥有快乐。
板书设计:
鱼市场的快乐
鱼贩顾客我们
愉快地面对生活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上册教案01-17
语文上册教案03-05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05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11-17
语文四年级上册的教案12-04
四年级语文上册的教案01-27
小学语文上册教案01-25
人教版语文上册教案02-18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案08-14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