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2-05-07 11:58:07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荐】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教案【荐】

小学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情感与体验:在演唱表演中,学生能够体会歌曲中旋律美、歌词美,学会创造美。由此培养热爱祖国的美好心灵和真挚的情感。

  知识与技能:学生基本能以优美抒情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我们的田野》。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讲、唱、演相结合互贯通,提高学生音乐的听觉、演讲、歌唱、表演的综合能力。

  重点:

  学生基本能以优美抒情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我们的田野》。

  难点:

  0353|0512|

  教学过程:

  交流互动——发现美

  请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美丽的家乡。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学生可以发现自己家乡的美,并能够表达自己家乡的美。)

  一、图片导入——感受美

  让学生感受各个不同家乡的美。

  师:有位作者用歌声唱出了自己美丽的家乡,我们来听听是怎么唱的?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各个不同的家乡美,让学生一开始就感受美。)

  揭示课题:

  《我们的田野》

  二、学唱歌曲——体会美

  1、朗读歌曲。

  提问:这首歌曲中描绘了怎样的田野风光(学生交流)

  《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好风光的歌曲,歌词写到:美丽的田野,碧绿的小河,巍巍的群山,金色的鲤鱼,成群的野鸭,从远写到近,从静写到动,从地面写到天空,优美动听的曲谱和生动形象的歌词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丽状观的山水彩画描绘出祖国山河的无比美丽。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学生能够体会歌词美。)

  2、教师范唱,学生找出难点

  (设计意图:教师的范唱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演唱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美。)

  找出难点:后半拍唱:0353|0512

  突破难点:先将“0”先唱成“空”作辅垫。即0353,熟悉后,去掉“空”字,按休止符正确的练唱。比比谁唱得更准确。

  (设计意图:通过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3、加入歌词,完整演唱

  A跟琴演唱一遍

  B分六小组自学歌曲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挥学生的才华,鼓励学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随伴奏轻声演唱

  巩固歌曲:分小组唱、个人演唱、男女演唱——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

  (设计意图:通过成就的评价与总结,学生能够在评价过程中互相学习,学会如何评价,如何调整自己的言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歌曲的'处理

  这是一首很美的歌,我们要怎么样才能唱好它呢?

  生:优美、抒情、轻声演唱

  学生基本能以优美抒情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我们的田野》。

  三、拓展知识——创造美

  欣赏郝歌歌舞《非洲我美丽的家园》

  郝歌用他的歌声,舞蹈表达自己家乡的美,请同学们也用几个简单的舞蹈动作或者是画画来表现自己家乡的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设计意图: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对于进一步培养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了一首美丽的歌曲《我们的田野》,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发现美,感受美、体会美、创造美,最后让我们在优美的歌声中离开教室吧!

  播放歌曲《我们的田野》,让学生离开教室。

小学语文教案2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课文,批出“看松鼠表演”“看松鼠做巢”的段落。

  4.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5.写一段话,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弄清课文是如何将内容表达具体的,学会表达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机灵可爱的松鼠执着的寻找落叶筑巢的情景。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句子,学习怎样把课文写具体。

  教学难点:

  学习语言,品味语言。让学生自己读书,抓住关键词句理解。

  教具安排:

  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课文,批出“看松鼠表演”“看松鼠做巢”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导言激趣:

  1.松鼠是一种十分可爱的动物,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第11课《看松鼠做巢》,看看文中机灵的松鼠执着地寻找落叶筑巢的情景。

  2.读课题,针对课题质疑。

  二、初读:

  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些什么,并边读边圈生字,读完课文后把所圈生字反复多读几遍直到熟练。

  检查生字。

  2.把生字送回课文再读课文,想想读完课文后,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可提出来。

  三、精读:

  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边读边思考:松鼠是怎样表演的?用笔勾画有关词句。

  2.同桌相互交流。

  3.全班交流。

  相机引导学生读句子:“有的……有的……有的.……”出示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课件,了解松鼠表演的几种不同方式。

  4.学生自由读这一段。

  (1)指名读,教师相机评议指导朗读。

  (2)齐读。

  四、学习生字

  1.本课生字中,注意巢,鼠,湿,饶均为翘舌音。

  2.字形结构上巢、鼠、费、伞为上下结构的字,附是左中右结构的字,三部分要紧凑。指导书写时注意归类学习,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写一段话,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抽读生字卡片。

  2.上节课同学们了解了松鼠是怎样表演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松鼠是怎样做巢的。

  二、精读课文3-9自然段。

  学习3-9自然段。

  1.学生默读。

  思考:我给了松鼠哪些帮助,结果如何?

  (抓住我的做法及松鼠做巢两条线索学习)勾画重点词句批注写感受。

  2.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3.全班交流。

  “我”提供的帮助:帮松鼠找来了干树叶;

  提供人造棉;

  找来大床单。

  松鼠:1.它对我为它准备的树叶竟然不理不睬,一如昨天,仍旧匆匆爬下,从地上叼起树叶,又匆匆爬上去。

  2.它匆匆爬下,又匆匆上去,嘴里叼着的,还是树叶。

  3.想不到一切白费心机!它竟绕到别的树下叼来树叶。

  理解带点词语在句中表达的意思。感受我对松鼠的关爱,以及松鼠的执着。

  三、总结拓展。

  1.教师总结:本文主要写了“我”看松鼠表演及看松鼠做巢的经过。作者通过认真的观察,再用笔墨记录了他观察的经过,使我们眼前出现了一只只可爱执着的松鼠形象。

  同学们,你们一定也有自己喜爱的动物吧!

  2.同桌互相说说自己喜欢的动物。

  3.全班交流,相机点评指导:

  (1)抓住动物的特点。

  (2)表达自己喜爱之情。

  4.作业:写一段话,介绍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小学语文四年级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认识5个二类字。

  2、读课文,批出“看松鼠表演”“看松鼠做巢”的段落。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4、写一段话,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课文时,能找出“看松鼠表演”“看松鼠做巢”的段落。

  3、能抓住重点对课文进行理解。

  体验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松鼠机灵可爱。

  情感目标:调动学生对动物喜爱之情,懂得保护动物人人有责。

  教学重点:弄懂松鼠是怎样锲而不舍自己找落叶做巢,了解松鼠做巢的执着。

  教学难点:在理解中体会感受作者对松鼠的关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挂图,相关的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多姿多彩的动物世界神奇、有趣,令人神往。上节课我们一起聆听了夏日树梢上鸣唱不停的歌手——知了的演唱。看,在橡树间穿梭跳跃,机灵可爱的小松鼠已向我们走来。

  二、交流收集的资料。(有关松鼠的资料都行)

  1、松鼠的外形特点。

  2、松鼠的生活习性。

  3、松鼠的皮、毛的作用。

  ……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生字词。

  2、学生自学生字,找规律,找异同点。

  3、小组内交流学习情况。

  4、全班交流。

  四、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开火车读课文,读准字音。

  2、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写了“我”看松鼠表演及看松鼠做巢的经过。

  那么,松鼠是怎样表演的呢?

  五、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松鼠是怎样表演的?用笔勾画有关的词语。

  2、同桌相互交流。

  3、全班交流。

  相机引导学生读句子:“有的……有的……有的……”

  出示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图片或课件,了解松鼠表演的几种不同方式。

  4、学生自由读这一段。

  5、指名读,教师相机评议指导朗读。

  6、齐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松鼠的精彩表演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节课我们继续观看松鼠做巢的本领。

  二、学习课文3—9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

  思考:我给了松鼠哪些帮助,结果如何?

  方法:抓住我的做法及松鼠做巢两条线索学习,勾画重点词句批注写感受。

  2、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3、全班交流。

  “我”提供的帮助:帮松鼠找来了干树枝

  提供人造棉

  找来大床单

  结果:

  (1)松鼠对我为它准备的树叶竟然不理不睬,一如昨天,仍旧匆匆爬下,从地上叼起树叶,又匆匆爬上去。

  (2)他匆匆爬下,又匆匆上去,嘴里叼着的,还是树叶。

  (3)想不到一切白费心机!它竟绕到别的树下叼来树叶。

  ……

  抓重点词理解,感受我对松鼠的关爱,以及松鼠的执着。

  4、学生读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

  三、总结拓展

  1、教师总结:本文主要写了“我”看松鼠表演及看松鼠做巢的经过。作者通过认真的观察,再用笔墨记录了他观察的经过,使我们眼前出现了一只只可爱执着的松鼠形象。同学们,你们一定也有自己喜爱的动物吧!

  2、同桌互相说说自己喜欢的动物。

  3、全班交流,相机点评指导:

  (1)抓住动物的特点。

  (2)表达自己喜爱之情。

  板书设计: 11、看松鼠做巢

  表演 高空走树枝 无伞降落

  提供帮助

  做巢

  松鼠 锲而不舍找落叶

小学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设计

  1、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小组自主合作,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讲。

  2、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3、学生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学生能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进一步了解体会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积累成语,文言文成语故事,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方法设计

  教法:运用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学法:采用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组块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成语导入:“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

  3.释题:“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

  4.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

  寓言两则

  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2、正确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这两个寓言故事。

  3、理解寓言的意思,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含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谁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教师小结:寓言故事中都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教师举例说明)今天我们来学习两则寓言故事。首先我们学习第一则寓言故事《揠苗助长》。

  二、学习新课

  1、自读《揠苗助长》,学习生字

  2、检查自学生字的效果。

  3、让学生以“开火车”的方式读生字。

  4、再读课文,了解寓言的大致意思。

  (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指名在全班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5、根据寓言内容,思考问题,读懂课文。

  (1)种田人见到自己田里的庄稼总是不长,他的心情怎样?在文中画出最能表现心情的词语(焦急)引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把种田人的焦急的心情表现出来)

  (2)种田人怎样做的?指名朗读课文的相关段落。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

  6、小组讨论:种田人觉得这种做法怎样?你觉的他这种做法怎样?

  从“总算”“一大截”理解种田人的心情。

  7、这则寓言最后的结果怎样?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小组交流,指名在班上说一说)

  三、拓展学习

  你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像故事中种田人那样的人?你想对那个种田人说点什么?

  (先在小组里说说,再在全班交流。)

  四、小结课文

  引导学生总结这则语言的含义。

  (凡事都有它的自身发展的规律,如果违反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办事,就会把事情弄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揠苗助长》这个成语故事。

  2、说说《揠苗助长》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学习第二则寓言《亡羊补牢》

  1、自由读课文。

  根据题目大致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理解“亡”丢失。“牢”这里指羊圈。

  2、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

  3、朗读课文,探究学习。

  那个养羊人为什么丢了两次羊?后来为什么没再丢羊?

  同桌互相说——全班交流。

  4、评一评:你对这个牧羊人有何评价?

  5、感情读故事。这个故事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接下来让我们有感情地读读这个故事。

  养羊人丢了羊他什么态度?我们在朗读时怎样把他满不在乎的样子读出来?第二次丢了羊他非常后悔,并意识到了自己所犯的错误,决定改正过来,怎样把他这种后悔的心情读出来?

  (学生自己体会,教师加以点拨)

  三、用自己的话讲一讲《亡羊补牢》的故事。

  可以先在小组里讲,再派代表在全班讲。

  四、拓展活动

  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类似的问题是怎样想、怎样做的。

  (小组内展开交流,把自己所遇到的情况讲给小组同学听,并提出改进设想。

  五、总结

  我们主张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包括时间、空间和锻炼的机会等。具体到语文课堂上,包括读的权利,写的权利,交流的权利、讨论的权利、评价的权利等。在这节课上,我让学生评价那个牧羊人,学生谈得头头是道,对寓意的理解水到渠成。这种效果远比问学生:你懂得了什么学生感兴趣得多。教育的方式很多,我们要做的是:站在学生的角度选择最佳方案,保证教学扎实有效。

小学语文教案4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

  汉语拼音。

  复习重点:

  1 区分形近、音近的声母、韵母。

  2 认清16个整体认读音节的.形。

  3 拼读音节。

  复习过程:

  一、复习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1 出示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表。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领读。

  (3)小组里读一读。

  2 区分音近、形近的声母和韵母。

  b—p b—d p—q q—ɡ d—q n—h

  n— z—zh c—ch s—sh

  an—anɡ en—enɡ in—inɡ un—ün ie—ei iu—ui üe—ün

  3 听音练习

  学生把拼音卡片放在桌子上,教师读一个字母,看谁能有快又准地找到卡片。

  二、拼读音节

  1 复习拼读方法。

  (1)两拚法。

  (2)三拚法

  2 复习ü上两点省略规则。

  (1)拼读下面音节

  xǘ uàn qún xuě

  (2)说一说顺口溜:小ü,小ü,有礼貌,见到 q x 就脱帽。

  3 拼读儿歌

  tiān shànɡ xià ǔ * xiǎ tù àn iàn

  dì shànɡ à pà * lè de zhí tià

  ó ɡū chū lái * uà ɡè xiǎ uānɡ

  dǐnɡ ɡè cǎ à * biān cǎi biān xià

  第二课时

  复习内容:

  识字(一)1—6课

  复习重点:

  1 看拼音写词语。

  2 区分形近、同音字

  复习过程:

  一、读儿歌

  学生齐读儿歌

  二、复习字

  1 指名抽卡片读生字。

  2 小组读认读字。

  3 说说哪个字容易写错。

  四 五 九 水 火 也 下 长 女 羊

  4 说说哪些字容易混淆,怎样区分它们。

  八——人 石——十 小——少 牛——午

  日——白、目 土——工 大——天

  三、复习笔画

  1 说说下面笔画的名称

  一 丿

  2 区分笔画

  —— —— — — ——

  四、练习

  1 把音节和笔画用线连起来。

  piě diǎn

  shù ɡōu

  hénɡ piě

  piě zhé

  shù tí

  (1)拼读左边的音节,知道是什么笔画。

  (2)找到右边相应的笔画,用线连起来,注意用尺子。

  2 看拼音写词语

  dā huǒ shān shí tǔ shān shuǐ tián

  ( ) ( ) ( ) ( )

  shànɡ xià dā xiǎ tiān shànɡ nǔ rén

  ( ) ( ) ( ) ( )

  niú ánɡ shí uè ī rì èr sān sì

小学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

  教学难点: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拼读生字,理解“人声鼎沸”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能正确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给课文分段。

  3.能展开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二)教学过程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简介钱江潮的`成因及观潮的由来。

  (2)检查预习情况。

  ①读准多音字:

  闷(mèn)雷

  薄(bó)雾

  风号(háo)

  浪吼(hǒu)

  涨(zhǎng)起

  颤(chàn)动

  ②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横贯

  山崩地裂

  人声鼎沸

  漫天卷地

  ③指名读课文,正音。

  ④同桌互读,评定等级。

  (3)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

  2.理清文脉。

  (1)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同桌交流。

  (3)说说各段的段意。

  3.想象练说。

  (1)自由读第二段,思考:钱塘江大潮是怎样的?

  (2)摘录描写大潮的词句,品读。

  (3)展开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潮来时的情景。

  ①请学生说潮来时的情景。

  ②评价:从几方面来说潮来时的情景。(提倡多角度表述)

  ③还可以怎么说?学生准备,练说。

  4.作业。

  (1)有条理地说潮来时的情景,学生互评。

  (2)摘录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的意思。

  2.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或景观)。

  (二)教学过程

  1.学习第二段。

  (1)钱江潮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2)你从哪些词句看出钱江潮的壮丽奇特?

  ①自由读文,选词句品读。

  ②交流。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理清顺序,体会壮丽。

  ①师出示学生摘录的有关句子。(幻灯)

  ②请学生按不同方面排列句子。

  ③讨论:为什么不先写声音后写样子?

  ④说一句赞美钱江潮的话。

  (4)理解长句的意思。

  ①出示长句(课后练习题3),思考:句子把浪的样子和潮水的声音各比作什么?

  ②这个句子写出了浪的气势(),声音()。

  ③这样比喻有什么好处?

  (5)拓展:说一说其他景观。

  2.按一定顺序介绍一处景物(或景观)。

  (1)确定介绍的景物(或景观)。

  (2)想一想,从几方面有条理地介绍。

  (3)在四人小组内练说、互评。

  3.作业。

  (1)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

  (2)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

小学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为什么有些动物要冬眠,刺猬是怎样冬眠的。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教育。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和按事情的先后顺序记叙的写作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做一部分词语练习。

  4、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为什么有些动物要冬眠,刺猬是怎样冬眠的。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按“预习”要求读课文。想想刺猬是在什么情况下冬眠的,有什么特点。

  (二)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三)读懂每个自然段,找出自然段中概括性的主要句子,画上线。再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划分段落。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每个自然段,找出自然段中概括主要意思的句子,再按事情发展顺序划分段落。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读解生字新词。

  1、一边读课文,一边结合句子的内容,通过查字典词典,读解生字新词(同桌可以分工合作)。

  嗅(xiù)):闻,用鼻子辨别气味。

  刺猬(wēi):哺乳动物,头小,四肢短,身上有硬刺。昼伏夜出,吃昆虫、鼠、蛇等,对农业有益。

  抛(páo):扔的意思。

  靴(xuē):有长筒的鞋。

  扭(niǔ()亮电灯:扭,转动电门的动作。

  扯(chě)不上关系:就是拉不上关系。扯,拉的意思。

  消耗(hào):耗,减损,消费。力量、精神、东西等因使用或者受损而渐渐减少。

  测(cè)量:测,测量。用仪器确定温度、速度、长度、高度、时间等数值。

  地窖(jiào):窖,收藏东西的地洞。如地窖。

  盛(chéng):把东西放进去。还读“shèng”,如茂盛。

  刨(báo)花:刨,刨子。刨木料时刨下来卷着的薄木头片。

  摄氏度:摄氏温标的单位。纯水的冰点为0度,沸点为100度,0度和100度之间平均分成100份,每份表示1度。这种温标是瑞典天文学家摄尔修斯制定的。

  竭(jié)力:竭,全部拿出。尽最大力量。

  趋(qū)走:趋,赶,赶走。

  嘶(sī)嘶:嘶,马叫。这里指刺猬身体发出的一种近似气体排出时的声音。

  蜷(quán):身体弯曲收缩。

  拎(līn):提着。

  电筒(tǒng):手电筒。

  干燥(zào):燥,缺少水分。没有水分或缺少水分。

  究竟(jìng):竟,出人意料。究竟是毕竟、到底的意思。

  难驯(xùn):驯,让动物驯服。难以让刺猬顺从。

  畜(chù))生:多指牛马猪羊等家畜类。“生”读轻声。这里指刺猬。

  2、纠正以下容易误读的字音:

  “傍(bàng)晚”的“傍”不要读成“p2ng”的音;

  “当(dàng)天”“当(dāng)球玩”的“当”不要读成“dàng”的音;

  “似(sì)乎”的“似”不要读成“shì”的音;

  “兴趣(qù)”的“趣”不要读成“qū”的音;

  “缩成一团”的“团”,“好玩”的“玩”,“整个”的“个”,都应读儿化。

  3、注意“测”与“侧”,“窖”与“窑”,“燥”与“躁”,“驯”与“训”的区别。

  4、大家说一说,刺猬是在什么情况下过冬的,有什么特点。把画下来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交流讨论(教师暂不做结论)。

  (二)按“预习”要求,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明了刺猬是在什么情况下冬眠的和刺猬冬眠的特点。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

  1、用“一边读,一边想”,加上“一边画”的方法,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找出自然段的中心句,概括自然段段意(没有中心句,自己归纳)。

  第1自然段:九月的一个傍晚,我在葡萄园发现了一只刺猬,决定带回去看它是怎样冬眠。

  第2自然段:我把刺猬带回家。

  第3自然段:当天晚上,刺猬喝了牛奶,吃了牛肉。

  第4自然段:一本书中说,冬眠和四季扯不上关系。低温是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

  第5自然段:动物进入冬眠,体温下降,生理机能也一同下降。

  第6自然段:我用别的方法测验刺猬怎样冬眠。

  第7自然段:刺猬要多吃东西来保持体温,竭力驱走冬眠。

  第8自然段:气温降到七摄氏度,刺猬终于进入梦乡。

  第9自然段:半个月后,刺猬睡得真甜。

  第10自然段:第十三周,发现地上有一小滩水。

  第11自然段:我断定刺猬撒了尿。端来的牛奶和牛肉也吃了。

  第12自然段:每隔两三星期,刺猬会醒来一次,吃些牛奶、牛肉,然后继续大睡。

  第13自然段:第二年三月,我把刺猬放到阳光照射的较温暖的车房里,它又活跃起来。

  第14自然段:我把刺猬送回当初发现它的地方。

  2、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划分结构段,归纳段意。

  提示:作者写了一件观察刺猬怎样冬眠的事。是按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束的顺序安排文章结构的。这样的文章,一般情况下,事情的发生和起因是文章的开头段(不限定一个自然段)。那中间部分就要看事情的发展变化,可分几个阶段,就是几个结构段了。通常看地点的转换或时间的推移来确定划分的标志。

  按照这样的`方法先自己分段,再小组讨论后解答: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我从葡萄园带回一只刺猬,看看它是怎样冬眠。

  第二段(第3~8自然段):我仔细观察气温降到七摄氏度,刺猬进入冬眠。

  第三段(第9~11自然段):我发现冬眠的刺猬,每隔两、三周醒来一次,进食、小便,然后继续入睡。

  3、质疑问难:提出疑问后,学生和老师都可以讨论解答。以下词语注释,供课堂参考使用。

  安然:平安,安安稳稳。

  荡然无存:完全不存在的意思。荡然,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消失。

  例行:按照惯例去做。

  生理机能:身体内部各器官的作用及活动能力。如肺的呼吸,胃的消化,心脏的跳动和血液的循环等能力。

  4、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理解为什么有些动物要冬眠,作者在观察刺猬冬眠的过程中有哪些发现。

  (二)进一步体会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介绍事物的好处。做一部分词语练习。

  (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明确有些动物为什么要冬眠,了解作者在观察刺猬冬眠的过程中,有哪些发现。

  三、教学过程

  (一)带着以下问题默读课文,把课文中解答问题的句子找出来画上横线,然后说一说,共同明确答案。

  1、有些动物为什么要冬眠?冬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课文中说:冬眠不是冬眠,和一年四季也扯不上关系。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作者在观察刺猬冬眠的过程中,发现当气温在十五摄氏度时,生理上有什么特点?降到十二摄氏度时,生理上又有什么特点?直到降到七摄氏度时,刺猬怎样了?以后又有哪些发现?

  (第1题:一般地说,冬眠是动物在漫长的严冬,在不容易找到食物的季节中,减少体力消耗的一种自然现象。冬眠的主要原因是低温。

  第2题:睡眠的原因不是低温,因此,冬眠不是一般的睡眠。冬眠是低温促成的。如果你在七月把动物放进冰箱里,它也会冬眠的,要知道,七月可是夏季。相反,就算是冬季,你把动物放到暖和的地方,也不会冬眠的。所以说,冬眠和一年四季扯不上关系。

  第3题:气温在十五摄氏度时,刺猬的胃口还很好;气温降到十二摄氏度时,刺猬用多吃东西来保持体温;气温降到七摄氏度时,刺猬进入冬眠。以后,每隔两、三周醒来一次进食,小便;直到第二年三月,作者把刺猬放到比较温暖的车房里,阳光照射到它身上时才醒过来,结束冬眠。)

  4、依据讨论和解答,按课文填空(“思考·练习”第3题)。最后议一议:按这样的顺序介绍刺猬冬眠有什么好处。

  (好处是清楚地突出了“低温是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这一科学道理。)

  (二)做词语练习(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选做)。

  1、课文中有两句话,分别用了“即使”和“如故”两个词。按照你的理解,换上意思相同的词语,句子的意思不变,你看换什么词语合适?

  ①刺猬睡得真甜,我拿走细刨花,它也没有反应,我相信,即使把它拎起来,它也不会醒,至少不会立刻醒。

  (就算)

  ②第三周开始,我检查竹篮,一切状况如故。

  (照旧、依旧、跟原来一样)

  2、区分近义词:

  课文使用了“测量、测验”和“减少、减弱”两组近义词,找出它们的原句,看看测量什么,测验什么,减少什么,减弱什么,这几个词在近义范围内相互代替使用可不可以。

  测量刺猬体温(用尺子、容器、温度计等量具确定长度、体积、温度等数值。)

  测验刺猬冬眠(用仪器或其他办法检查验证成绩、状况,如测验数学,技术测验等。)

  减少体力消耗(从数量上减去一部分。)

  减弱生理机能(从气势、力量上变弱了。)

  3、课文写刺猬冬眠,为什么用不同的“睡”形容?说一说。

  大睡(睡得时间较长)

  沉沉入睡(睡得深沉)

  进入梦乡(睡得很熟)

  睡得真甜(睡得很香)

  (都是为了表现刺猬冬眠是深沉的。作者所以用了不同的形容“睡”的词语,是为了避免用词上的重复。)

  4、试说一句话,用上其中一个形容睡的词语,再用其他形容睡的词语替换,看看可不可以。

  5、为了说明刺猬在冬眠时生理机能减弱,作者用了数字的比较和变化的方法,增强了说服力。

  ①清醒时每分钟呼吸约五十次

  冬眠时每分钟呼吸至少八次

  有时只呼吸一次

  最少一连几分钟不呼吸

  清醒时和冬眠时每分钟的呼吸次数比较之下,有力地说明冬眠时,生理机能大大减弱了。

  ②从低到高层层进展,也可以用“甚至”突出:

  今年夏天气温比往年都高:摄氏三十五六度,三十七八度,突破四十度。

  连起来说完整的句子,用上“甚至”。

  6、朗读课文。

  (三)总结课文。

  “冬眠”一课的学习告一段落。大家一定联想到自己知道的有冬眠习性的动物,说一说有哪些(学生可以发言列举)。可惜我们没有认真接触它们、观察研究它们,这不要紧。今天我们读了“冬眠”,应该受到启发。它的作者——德国的霍斯特·斯特恩生动地介绍了动物冬眠的科学知识,特别有趣地描述了刺猬冬眠的全过程。不仅了解了刺猬冬眠的特点,还感受到作者认真观察、善于观察事物的科学态度,也了解到作者按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介绍事物的写作特点。希望同学们不断地向作者学习。

小学语文教案7

  “拔苗助长”、“守株待兔”都是古人做的蠢事,但这样的事今天仍然存在。违反规律,急于求成,这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不是普遍存在着吗?不努力做事,心存侥幸,这样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也普遍存在着吗?因此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们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不妨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感悟。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大家以前都听过很多成语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再看两个有趣的成语故事。

  二、识字写字

  1、识字指导。

  (1)带词识字。在默读时画出生字和生字所带的词语,反复读几遍,然后可多组几个新的词语巩固对字音与字义的认识。要提醒学生注意,本课要认的生字中,“喘、守、撞、桩、锄”都是翘舌音,“窜、此”是平舌音。

  (2)动作模拟识字。如,“喘”,作“喘气”状。

  (3)结合生活经验识字。如,“撞”,下课了猛跑就容易“撞伤”人。

  (4)熟字加偏旁识字。如,“桩、窜、锄”。但要注意“窜()”跟“串()”、“锄()”跟“助()”读音的`区别。

  2、写字指导。

  (1)写正确

  “丢”字是上下结构的字,中间的竖不能与下边的撇折合写成一笔。“焦”上的“隹()”字是四横,不能少写一横。“算”字中间是“目”,不是“日”,可以这样提醒学生,计算要用眼睛。“费”字上面的“弗”要先写“弓”字,再写撇、竖。“望”字上面的“”是“亡”字的变形写法,竖折改为竖提,右边没有点。

  (2)写美观

  “守”字的宝盖应大一点,下面“寸”字的横不宜超出宝盖的两边。而“丢、算”二字下面的横却要写长,以突出主笔。“费”字上边的“弗”应尽量写扁,给下边的“贝”字留下空当。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朗读感悟

  1、要继续练习默读课文,在默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并感悟一些词句的意思。两则寓言的教学都可以先让学生默读,然后引导学生按顺序说说课文大意,以检查默读的效果。

  2、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词句和寓意。

  (1)学习《拔苗助长》。第一自然段要把那个人巴望禾苗长高的焦急心理读出来。在读中可通过换词比较法感悟“巴望”一词,表现那个人非常盼望,非常急切的心情。对“焦急、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等词语,可联系“巴望”一词,在一边读一边做动作中感悟。

  第二自然段里的“终于”一词,说明那个人想办法想了很长时间。“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说明那个人拔苗花了不少时间,人累得一点力气也没有了。朗读这一段时要重点读出“终于”与“筋疲力尽”的感觉。

  读第三自然段时,要把那个人又累又高兴的样子读出来。

  读第四自然段,要读出结果的意外,也可适当带有嘲讽的语气。

  之后,教师要启发学生思考讨论:那个人为什么费了那么多力气,但结果禾苗全都枯死了呢?(因为他不懂得禾苗生长靠自己力量的规律。他做事太急于求成了。)教师可在归纳学生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悟出寓意。

  (2)学习《守株待兔》。读第一自然段,感知兔子撞死在树桩上是一件极偶然的事情。要重点理解“窜”的意思。可通过“忽然”一词表现出事情的意外。有条件的可通过演示兔子“窜”出来的动画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读第二自然段要揣摩那个种田人“白捡”到野兔后“乐滋滋”的心情和盼望天天能捡到野兔的心理,悟出他“不劳而获,心存侥幸”的错误。

  读第三自然段可带点嘲笑的口吻。对课后“泡泡”里的问题:“我想对种田的人说……”可用角色表演法落实。让学生在表演中劝说种田人,在表演中自悟寓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积累运用

  1、建议在感悟的基础上,积累寓言、拔苗助长、巴望、焦急、自言自语、筋疲力尽、喘气、一大截、白费、守株待兔、乐滋滋、锄头、撞死、树桩、从此等词语。

  2、课后“读读想想”的练习,是让学生感悟句子表达的具体性与准确性。

  三个句子去掉带点的词语后,意思和原来的句子不大一样了。第一个句子去掉“好像”一词后,就是肯定禾苗没有长高的意思了,而原句表达的意思是说禾苗实际是在长的,只是由于长得慢,那个人感觉不到禾苗在长。第二个句子去掉“焦急地”以后,那个人在田边怎样地转来转去就不具体了。就不能表达出他非常急切的心情。第三个句子里的“整天”是说种田人一天到晚地等着,可见他十分愚蠢。去掉这个词后,种田人什么时间从在树桩旁等着就不清楚了。

  3、让学生说说在学习上和生活中是否见到过类似“拔苗助长、守株待兔”这样的事。

  四、实践活动

  1、课前课后,学生可以阅读一些中国古代寓言,如,《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南郭吹竽》。可以召天一次寓言故事会。

  2、课后把这两则寓言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小学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歌曲:《我们的田野》旋律悠扬,富有歌唱性,歌词也写得很出色,犹如一幅绚丽的水彩画描绘祖国山河的自然景色。

  2、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我们的田野》,使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思想内容,感受音乐诸表现手段为塑造音乐形象作用,激发学生体会一首乐曲(或歌曲)如果其速度、力度等产生变化,其情绪也随着产生变化的效果。

  教学重点:

  通过以上的演唱,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丽、壮观、富饶的歌曲,歌曲曾在一九八0年获第二次少年儿童歌曲评选一等奖。要求学生以宽广、优美的声音演唱。

  教学过程:

  一、常规教学

  1、师声问好

  2、发声练习:进行气息训练------做数冬瓜的游戏。

  二、唱一唱

  教师展示板书后,用教鞭指谱视唱,并指出本练习也是后半拍起唱的,同时出现连音线,使第二小节和第四小节的“5”时值增长,唱成二拍半。

  视唱时,先放慢速度,让学生充分体会一下后半拍起唱的特点,然后再加快速度视唱。

  三、感授新课

  1、练习曲谱

  1)第一乐句、65|3?5|132|

  2)第二乐句、35|66?6|53|2-|20xx|

  3)第三乐句、32|17|615|

  4)最后、12|33?3|33325|1-|

  5)教师用钢琴弹奏曲谱1.5段,(全曲较长,时间不允许一一弹奏)学生随琴声出拍认真默唱1、5段曲谱。

  2、练习歌词

  1)《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好风光的歌曲,歌词写到:美丽的田野,碧绿的小河,巍巍的群山,金色的.鱼,成群的野鸭,从远写到近,从静写到动,从地面写到天空,优美动听的曲谱和生动形象的歌词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丽状观的山水彩画描绘出祖国山河的无比美丽。江山如此多骄。

  2)分析歌词,探讨如何唱好本歌

  3)提问、讨论:同学们,请大家想一下,既然歌曲如此生动、优美,那我们应该如何演唱好《我们的田野》这首歌呢(主要从力度、速度、呼吸、咬字,情绪等方面入手。)

  4)教师播放录音1、5段,学生认真细听

  5)教师指挥,学生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6)听音乐

  第一遍:边听音乐边打拍子。要求学生能听出歌曲的拍子,并能跟着歌曲录音进行边听边打拍子。

  第二遍:感受乐曲的韵味,能轻轻跟唱。分析歌曲的结构。理解歌曲的含义,为更好地演唱歌曲做准备。

  3、学唱歌曲

  1)先学生自学歌曲,跟琴轻唱歌曲。

  通过一遍学唱,把感到困难的乐句提出来。老师和学生一起解决难唱的乐句。可以通过听音、听唱、模唱等形式进行学唱。

  2)再轻轻跟唱。

  3)要求:

  A:能唱准歌曲的旋律

  B:能用歌声准确表达歌曲中的连音和断音,次听音乐,进行比较。

  4、巩固练习

  1)分组来演唱。2)分领唱齐唱进行表演。

  四、小结

小学语文教案9

  教学要求:

  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2、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想象,与课文形成共鸣。

  3、初步感受作品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要出一个谜语考考大家,咱们比一比,看谁最聪明!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白衣衫,坐在绿船上。打一植物

  (荷花)

  2、对,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看荷花。(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挂图)说说你对荷花的印象。

  2、(配乐)师范读课文,思考:你最喜欢文中的哪句话?把它有感情的读出来。(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指出这句话讲的是什么,归纳作者的观察顺序: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

  3、小组内交流,各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三、研读课文,体会感情

  1、第一自然段

  ①自由读课文,思考: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未见其形,先闻其香;荷花清香诱人使作者迫不及待的来到荷花池看荷花)

  ②看图,想象荷花诱人的清香,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第二自然段

  作者循着荷花的清香,来到了荷花池旁,他看到了什么?

  ①默读第二自然段,结合图画。思考:请你用我看到了······又看到了······还看到了·····把荷花池的景色说出来。

  ②进一步要求: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什么样的荷叶,什么样的荷花,什么样的花骨朵。(进一步启发学生在上述荷叶、荷花、花骨朵前面加上附加语,把句子说得更好、更美一些。)

  ③师总结:碧绿的荷叶、白荷花、嫩黄色的小莲蓬,这些都表现了荷花的(色彩美板书)

  挨挨挤挤、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表现出荷花非常(茂盛板书)

  ④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⑤在这一个自然段里,有两个字用的特别好,你看出来了吗?(冒、露)

  冒写出荷花的活力的样子。露本来是躲在下面的',而现在显露出来了,好像把头探出来了,露出来了,这个露把小莲蓬写得可爱极了。

  ⑥齐读冒、露两句。注意重音。

  2、第三自然段

  ①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那么你能想象一下吗?他们都有哪些姿势?(小组内交流,互相启发,派代表全班交流)

  ②同学们说了那么多种姿势,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么说的?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③重点句: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指点:(板书活)一个活字,写出了多少种姿势呀!它是活的,它随时在活动,它随时在跳舞。作者把它比作一幅活的画,感叹道: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个画家指的是谁呢?(大自然板书)我要说,这个作家也真了不起,寥寥数语,给我们勾勒出了一幅活的画。你来找找,课文中那些地方写出了荷花池的活?(挨挨挤挤、冒、露、饱涨、马上要破裂······)

  你来想象一下,荷花的活还能表现在哪儿?(放录像启发)

  ④让我们再来看一看这大自然的画儿吧!齐读课文二、三自然段。(配乐)

  3、第四、五自然段

  ①站在这么美的画儿前,我忽然觉得······(范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这是作者看荷花的感受。(板书化为荷花)

  ②如果,现在你就是作者,化成了这荷花池中的一朵荷花,身临其境,你想想一下,当微风吹来的时候,你会怎样?当风过了之后你又会怎样?蜻蜓会告诉你清早飞行的那些快乐?小鱼会告诉你它的什么好梦?还有那些小动物来告诉你什么?(小组内交流、派代表全班交流)

  ③让我们扎上想象的翅膀,一起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咱们看看谁读的最好!自己练习一分钟。

  ④作者被荷花的美陶醉了,过了好一会儿才会过神来,才记起自己不是荷花,而是在看荷花呢!

  四、体会课文,抒发情感

  1、学了《荷花》这篇课文,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2、齐读课文,把你对荷花的感情融进去(配乐)

小学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1.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教学重点

  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教学难点

  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是否总有些困惑?有人说,我整天冥思苦想,埋头看书,但是效果不佳;有人说,我上课真的是认真听讲了,也觉得听懂了,但是一做题就不会了;有人说,我认真努力地学习了,付出了,可考试总是成绩平平。我们也曾是雄心勃勃,也想卧薪尝胆,也想破釜沉舟,但面对现实中的自己又总是有些无奈。今天,让我们走进荀子,走进他的《劝学》,希望这位睿智的思想家、教育家,能帮助我们走出困惑,给我们指明一条前行的路。

  二、作者介绍: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三、分析课文:

  (一)整体感知课文:

  1.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2.学习的意义:提高和改变自己。

  3.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

  4.学习的方法态度:积累、坚持、专一。

  (二)让我们分析第二段(学生齐读,老师纠正读音)。

  1.字词积累:

  以为:“以之为”的省略,“把…作为”。

  就:靠近。

  乎:句中相当于“于”。

  2.思考:本段一共有几个比喻句?

  明确:共五个。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经过某种人为或自然的变化过程,事物可以改变原有的性质。

  木直中绳??使之然也。已经改变的本性,是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特性的,学习对于人的本性的改变有着决定的不可逆转的作用。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说明学习可以改变人的本性,使之向好的方面发展变化。同样的道理推出:人只有经过广泛地学习才能增长知识,培养品德,锻炼才干,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三)齐读一二段,试着背诵

  第二课时

  (一)朗读第三段。(老师正音)

  1.第一句话的前半部分讲到了思和学,强调的是什么?(答:学习。)后半部分,用了哪个比喻句?(答: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用这个比喻来说明学习的作用可以开阔人的视野。)

  2.找出四组比喻句并翻译: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②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③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二)探讨第四段:大家齐读并找出本段的比喻句(共10个)。

  1.作者先用两个比喻,从“积土”、“积水”推论到“人的积德”,正面论述积累的作用,说明学习上的成就是不断积累起来的。接着又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这是本段第一个层次,说明学习要积累。下面就分两层说明如何做到积累。作者用四个比喻正反对照:先用“骐骥”、“驽马”对比,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又用“锲而不舍”,“锲而舍之”对照,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这是本段第二个层次,说明做到积累就要坚持不懈。最后一个层次,作者用“蚓”和“蟹”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说明做到积累还要专一。后面两个层次说明:做到积累的两点保证,两者缺一不可。综上所述,作者在本段中又分三个层次,是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2.知识点积累:

  焉:兼词,“于之、于此”。

  无以:没有用来……的东西或方法。

  蚓无爪牙之利:之,宾语前置的标志词。

  (三)、发散思维:

  荀子提出的“学不可以已”的观点与我们现在倡导的“终身学习”的观点是否一致?谈谈你的看法。

  (四)、课内拓展练习:

  (甲)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乙)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①,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丙)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注释:(1)涅:黑泥。(2)滫:污水

  从劝学的目的出发,概括三段文字的基本观点。

  甲文:学习是为了加强自身的修养

  乙文:环境对人的影响丙文: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五)、布置作业:

  以“老师,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文字,向老师谈谈自己学习方面的心里话。

小学语文教案11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阐发的人生哲理,力戒骄傲。

  2、学习对比的方法。

  3、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式。

  4、背诵课文。

  教学设想:

  教时:一课时。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词语、句式和对比的方法,理解文中阐发的人生哲理。教法:

  1、自读、研讨,疑难处教师作适当讲解、点拨。

  2、利用内容和结构的特点,指点背诵的方法。3、指导学生理解、积累和正确使用成语“望洋兴叹”、“贻笑大方”。

  教学过程:

  一、导入:小学时学过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千古绝句《登鹳雀楼》。(背诵)“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前两句描绘出一幅辽远壮阔的山河图,气势宏大,笔意高远。后两句富有哲理:想要穷尽目力遥望千里,还须再登上一层高楼。启示: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现实生活的确如此,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如果做井底之蛙,沾沾自喜,骄傲自满,只会贻笑大方。这个道理,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就已有阐述,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选自《庄子》的散文片段节选《秋水》。(板书课题)

  二、作者介绍:庄子,名周(约公元前369年---约前286年),战国时代哲学家,散文家,宋国蒙城(河南商丘县附近)人,大约与孟子同时而稍后。曾任蒙漆园吏,但不久辞去,不愿和统治者合作。《史记》上说,“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可庄周并未接受,“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读第二教材P116)(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二大夫余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翻译:庄子在濮水钓鱼,楚国国王派两位大夫前去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想以管理全国的重任相委任。”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国王用锦缎包好珍藏在宗庙里。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两个大夫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庄周一生贫困,他身居陋巷,向人借粮,自织草鞋穿粗衣和破鞋子,甘愿闲居独处。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庄子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并无本质区别,无论大小、贵贱、寿夭、生死、善恶、得失、荣辱都是相对的。庄子思想比较复杂,基本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主张保身、全生、养亲、尽年。庄子的思辨的哲学智慧常常令人神往。代表作《庄子》,现存33篇。《庄子》散文是战国中最重要的散文成果之一。它的文章写得汪洋恣肆,不拘绳墨,变化无端,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浓郁的诗意。

  三、整体感知,梳理语言知识。

  1.范读。正音:灌(ɡuàn,注入)泾(jīnɡ,同“径”)涘(sì,水边)渚(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望洋(wànɡyánɡ,仰视而望的'样子)难(nán,难以)旋(xuán,掉转)殆(dài,危险)

  2.学生朗读课文至“……尽在己”。梳理语言知识:

  ①1、重点字词。灌、涘、渚、焉(语气词,无义)2、通假字:泾(同“径”,直。)辩(同“辨”,分辨,辨别。)②词类活用。时(名状,随时令,按时)美(形名,美景)③古今异义。河(古义,特指黄河。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于是(古义,在这时,这时候;今义,表承接)

  3.学生朗读课文至“……尽在己”。梳理语言知识:①重点字词。②词类活用。东(名状,向东)东面(名动,面对)少,轻(意动,认为…少,小看;认为…轻,轻视)③古今异义。至于(古义,到了;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北海(古义,北方的大海;今义,我国一部分海域,即东海的北部)东面(古义,面朝东;今义,东边)面目(古义,脸;今义,脸的形状,相貌)大方(古义,深明大道的人,或专通某种学问的人;今义,①不吝啬;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④特殊句式。定后:闻道百;宾前:以为莫己若.我之谓也.被动: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⑤固定格式:1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非……则”,表示假设,译为:“不是……就……”。)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且夫……”,再说,而且,用于承接上文,引出另一层意思。)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见……于”,被……所)⑥成语。1望洋兴叹(望洋,仰视貌,抬头向上看的样子。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藐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2见笑大方(贻笑大方:让内行见笑)3大方之家(指学识渊博或专精于某种技艺之人)

  四、理解思想内容。

  讨论:这则寓言故事包含哪些道理?(启发学生敞开思路,大胆发表看法)

  提示:下述观点都符合文意。1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贵自知之明;2谦受益,满招损;3自大由于无知;4知耻近乎勇;5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6有比较才能有鉴别。

  指导背诵

  课文结构简单,层次清楚,可采用关系法背诵。先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第一层上有两句,第一句写黄河的壮阔,第二句写河伯骄傲自满。两句之间的连接语是“于是焉”。第二层也是两句,第一句写北海的广阔,第二句写河伯自愧弗如,也用“于是焉”组合。利用关系法把握语言结构,有利于背诵。还可采用排词法。课文用对比方法写河伯认识的前后变化。可提取、排列两相对照的词语:1河与海的比较;2河伯认识的变化。课后练习还介绍了问题法。所提的三个问题恰好针对三个内容要点,逻辑性强。运用此法掌握内容梗概,利于背诵。

  课上背诵练习:个人默记一两篇后,由老师带领集体背诵。集体背诵好.互相提醒.脑记耳听口诵.可加强记忆。

  五、布置作业。

  1笔译全文。

  2写读后感。

小学语文教案12

  上学时,读到“陌头杨柳黄金色”这样的诗句,总觉得不可理解,以后经过细细观察,才终于明白杨柳刚萌出的叶芽,远望过去真是一片金黄。因此,我也更深地理解了“观察,观察,再观察”(巴甫洛夫语)的含义。人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春天里的发现。因此,教学在本单元应尽力让学生学会观察,在观察中有所发现。在语文园地之一,除了“读读认认”外,其他的环节都是紧紧围绕着单元主题的。在教学设计中,我自然地围绕主题把“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宽带网”这几个环节串联起来(展示台已分解穿插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牵引学生去探寻春的秘密,去领略春的绝世姿容。“读读认认”的设计看似为了扣上主题,拔高难度,但识用结合,既可以巩固字词,又可以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同时也升华了本次学习的主题──春天无处不在!

  二、学习目标

  1.积极地走进春天,寻找春天,领略春景,快乐地和同学交流对春天的新发现。

  2.用上优美的词语和有关句式赞美春天,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赏春联、背春联,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4.收集、展示与春天有关的信息资料,与同学共享快乐。

  三、课前准备

  1.:有相似特点的春天景物和春天美景音像(可自拍)以及有关春天的歌曲。

  2.信息资料:春天的古诗、对联,有关春的名著,关于春的成语以及有关花的词语、诗词、故事等。

  3.把收集到的资料在教室里提前展示,欣赏名著,例《春日》(威廉·柯贝特)、《春日序曲》(陈敬容)、《春天吹着口哨》(刘湛秋)、《春》(朱自清)等。

  4.了解春天里有哪些花。

  5.组织春游,提醒学生要有所发现。

  四、教学过程

  (一)踏进春的大门

  “冬天即将过去,春天还会遥远吗?”春天是一个多么令人神往的季节啊!每当春天到来的时候,“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今天就让我们睁大眼睛,敞开心扉,和春天来个约会。(出示课题)──搜索春的姿容。

  那么,这春天的“一切”都悄悄地藏在哪里呢?

  出示:春天在( )。

  (校园里、人们脸上、公园里、山上、天空、田野、枝头、教室里、水中……)

  春天真是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呀!

  (二)欣赏春的美景

  1.“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春天里万物复苏了,你在春天里发现了哪些景物在不断变化着呢?

  “出示:春天里,我发现( )在悄悄地变化着。

  (1)自主思考。

  (2)学生反馈,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阳光、小溪、树枝、天空、田野、小草、春雨、花朵、春雷、人们的着装、风筝……)

  注:当学生思维枯竭时,可启发学生从植物、动物、天气变化以及人们的活动等方面来表述,教师也应分类板书。

  2.是呀,春天的美景真如天上的星星,看不够,说不完。春天就是一位大魔术师,把大地打扮得五彩缤纷。出示(春景音像)。

  你瞧,所有的这些美景从冬天里走来,脱掉冬装,悄悄换上了新衣裳,哪个小朋友有双孙悟空的眼睛,已经观察到它们变了。

  出示:在( ),我发现( )在悄悄地变化着:( )。

  (可从自然万物的颜色变化、形状变化、姿态变化以及活动变化等方面说。要特别表扬留心观察,又有新发现的学生。)

  3.观察多仔细呀!把春天这个爱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的害羞小姑娘给准确地找出来了。谁能用上优美的词语来赞美春天的景物?

  例:__________的阳光 __________的树枝

  (1)自主试填(口头)。

  (2)交流:(表扬用词丰富、优美的学生,以带动其他学生)

  (3)读一读,再完成书中的“我会说”。

  (4)自主选择试说。例:春天来了,__________是__________的。

  春天来了,__________多么__________呀!

  4.知道吗?春天里,缺少的不是美的事物,而是发现美的眼睛。(出示)

  (1)你看清了吗?这些景物中,分别可以和谁成为好朋友。说说。(先出示燕子、银杏叶、小河、蜻蜓等春景,再出示其相似物)

  (2)再用上句式表达:__________像__________。

  例:教师引说──春天来了,我惊喜地发现小燕子灵巧的尾巴在空中飞翔时像一把剪刀。

  (3)观察是创作的前提,善于观察,我们就可以把两种相似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用特殊的语句──比喻句来表达。你还能从学过的课文中或日常生活中找出来,用这种方式表达吗?

  小草像__________ 松鼠的尾巴像__________

  柳条像__________ 泉水的声音像__________

  (三)吸收春天的养分

  确实,在一年四季中,春天是最美好的。她如一位艳丽、妩媚的女神,充满诱人的魅力。千百年来,多少人为她写过无数华章,留下过不少千古名句。

  1.赏对联,背对联。

  刚才我们说,燕子的尾巴像剪刀,在空中飞翔时这把张开的剪刀就是在自由地裁剪着温和的春风呢!

  (1)出示:“紫燕剪春风”。

  (2)再出示:“黄莺鸣翠柳!”读一读。

  (3)简介对联特色:例──紫燕对黄莺、剪对鸣、春风对翠柳。

  (4)出示:“读读背背”中另外三幅对联。

  (5)试说__________对__________。

  (6)解释对联:学生试解,教师再补充。

  (7)对对联,填对联,背对联。

  2.文人墨客们不仅用对联赞美春天,还喜欢用简练的诗歌来描写、赞美春天。

  (1)我们学过的.春天的古诗有:《春晓》、《草》、《绝句》两首、《住新市徐公店》等。

  (2)你还知道哪些古诗也是描写春景的?能试背几首吗?

  (《咏柳》、《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忆江南》、《江南春》、《惠崇〈春江晚景〉》、《春日》……)

  3.春天还藏在许多的名人名著中,你可以去找几句自己喜欢的句子摘录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四)聚焦春的灵魂

  花是春天的灵魂。如果说一派生机的春天少了千姿百态、姹紫嫣红的鲜花,还能叫春天吗?赤橙黄绿青蓝紫,鲜花以其绚丽妩媚的色彩装点着美好的春天,所以我们寻找春天时,一定要给鲜花一个大大的特写镜头。

  1.播放学生带来的花卉光碟和图片。

  2.交流城市的市花:主要城市和学生想了解的城市。

  3.简单交流花的用处:馈赠、药用、欣赏等。

  4.欣赏有关花的诗词(《江畔独步寻花》等)、美文(节选)。

  (五)描摹春的姿容

  面对着千姿百态、色彩纷呈的春天美景,欣赏着作家们如此优美的诗句,我发现许多同学都想跃跃欲试:我也要用笔写下我对春天的发现。不过,在写之前要闯一下关。

  1.出示“读读认认”。

  (1)自主识字:①书中利用什么规律教我们识字?

  ②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

  ③给新字组更多的词。

  (2)交流反馈,教师板书扩词。

  (3)用各种方式巩固生字。

  (4)选其中的一个或两个词语说一句话,要和春天有一定的关联。

  2.多能干呀!一个个僵硬、呆板的词语,经过同学们的创作,变成了一句句鲜活、精彩的话语。我们不仅要会用嘴巴说春天,还要把我们可爱的春姑娘用笔给“画”出来。不是美术课的“画画”,而是在作文里“画”出春姑娘。

  (1)写前简单指导。

  出示第一课《找春天》第八自然段的第二句话:

  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①你可以写下眼睛看到的春天:花开了,草长了,水清了,人们出来活动了……

  ②你可以写下耳朵听到的春天:泉水丁冬,青蛙叫了,雷声响了……还有各种动植物们在悄悄地讲着春天的故事呢!只要用心听。

  ③你可以写下闻到的春天:花的香味、泥土的芬芳、小草的清香、雨后空气的清新、田野里农民伯伯汗水的味道……

  ④你可以写下用身体触摸到的春天:风暖了,水凉凉的,放飞风筝,叶子嫩嫩的,雨是柔柔的?.

  ⑤你还可以用大脑想象春天:如你可以把周围的景物想象成我们身边的伙伴,让它们一样会哭会笑、会唱会跳……

  (2)学生执笔描绘,教师倾情指导。

  (3)赏析佳作,展示佳作。

  (六)应对春的考验

  师生集体讨论设计本次的课后作业题,任选一至两题完成。例:

  1.写出10个以上有关春的成语。

  2.背诵一至两首有关春的课外古诗。

  3.收集、背诵春联。

  4.根据自己的作文画一幅插图。

  5.收集有关城市市花的资料。

  板书

  搜索春的姿容

  植物──( )的柳枝( )的小草( )的花朵……

  动物──( )的青蛙( )的小鸟( )的松鼠……

  天气变化──( )的春雷( )的天空( )的阳光……

  人们的活动──放风筝、春游、忙农活、采野菜

  ……

小学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用宽广、优美的声音演唱,感受乐曲描绘祖国山河的优美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演唱《我们的田野》,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思想内容,激发学生体会歌曲速度、力度等产生变化,其情绪也随着产生变化的效果。

  教学重、难点:

  通过演唱,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要求学生以宽广、优美的声音演唱。

  教学准备:

  歌曲录音以及各种季节的有关田野、村庄的.风景画等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感受田野

  1、播放《我们的田野》伴奏音乐,让学生律动进教室。

  2、教师出示书本上一片金黄的油菜花的田野风光图片,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一大片的油菜花让你们想到了什么?

  (生交流)

  3、师:这就是我们的家乡,就是生我养我的土地,这样的土地充满了生机,充满了希望,也将带给人们硕果累累的喜悦,有位作者用歌声唱出了自己美丽的家乡,我们来听听是怎么唱的?揭示课题:《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丽、壮观、富饶的歌曲,歌曲曾在一九八0年获第二次少年儿童歌曲评选一等奖。

  二、学唱歌曲

  1、播放歌曲录音,并随机播放其他美丽的田野的风光的图片,学生边欣赏歌曲边欣赏图片。

  2、听后交流,师:这首歌曲中描绘了怎样的田野风光?

  (学生尽情交流自己的感受)

  师:这首歌曲表达了人们对土地的热爱之情,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优美的歌。

  三、学唱曲谱

  1、熟悉歌谱,师:我们先来仔细看一看歌曲的歌谱,歌谱中有一些记号告诉了我们歌唱的顺序等,谁能把它们找出来并告诉大家歌曲的延长顺序是什么样的?

  (学生仔细观察歌谱,交流得出:反复记号告诉我们这首歌曲有五段,并且结尾一句不一样)

  2、随琴视唱一遍曲谱。

  师:你们觉得哪一句最不好唱?

  提出难点:后半拍唱:“0353”;“0512”。

  突破难点:在休止符的地方请同学们尝试轻轻闭上双唇,来感受停顿。

  3、完整地视唱曲谱。

  四、学唱歌词

  1、随伴奏有感情地轻声读歌词。

  2、随伴奏轻声默唱歌词2遍。

  五、歌曲的处理

  师:这是一首很美的歌,我们要怎样才能唱好它呢?学生回答:优美、抒情,轻声演唱。

  六、齐唱歌曲

  七、分角色演唱歌词。(可由学生自己选择分角色的方式)

  八、表演歌曲

  师:同学们,我们可以怎样来把歌曲表现得更好呢?(学生讨论)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提醒可以采取简单地舞蹈表演的形式,并安排学生试着练习,随后请练习中表现出色的小组或者个人上来表演。

  九、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了一首美丽的歌曲《我们的田野》,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去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最后,让我们在优美的歌声中离开教室吧!

  播放歌曲《我们的田野》,让学生离开教室。

小学语文教案14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九课《琥珀》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根据一块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想象其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并且判断它在科学上的价值。教学这课时应注意指导学生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因此,我在教学时,采用了激情·入境·自学·点拨的方法。教学过程安排如下:

  一、激情,引入新课

  揭示课题,提示学生注意课题中两个字的“王”字旁与“琥珀”的价值有什么联系,再让学生,从理性上认识“琥珀”。以激起学生学习这课的热情。

  二、入境,从感性正认识“琥珀”

  1、出示教学挂图,指导学生观察其颜色、形状、包裹物等。

  2、根据所看到的图象让学生想象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三、自学,感知课文内容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2、再读课文,结合预习要求,画出文中有关写琥珀形成、发现及其科学价值的句段。

  3、细读课文,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

  四、点拨,深入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

  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与别的琥珀主要区别在于:它不仅有一个苍蝇和一个蜘蛛,而且这两个小东西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这说明苍蝇和蜘蛛曾经在里面进行过挣扎。这样的一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科学家根据这块琥珀的特点,想象了一个生动的故事。

  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①这一自然段写的是实在的事物还是联想?②“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松脂的香味”与琥珀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2、有感情地朗读第4—8自然段,思考:①这几个自然段写的是实在的事物还是联想?②苍蝇和蜘蛛被裹在松脂球里以及它们起初的挣扎是根据什么想象出来的?

  3、默读第10—11自然段,思考:文中为什么要写“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及松脂球被淹没在泥沙下面?

  4、读第13自然段,思考:“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与琥珀的发现有什么关系?

  上述教学过程体现了情境教学法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论,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小学语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 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 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4 感受语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 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2 积累语言,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整体感知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很美,很有意境。同学们想听吗?(讲述故事《虚度的日子》)同学们,你倾听出了什么?谁能告诉我?

  (浪费时间,不再回来)

  你说的.真好。是啊,时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刘庆不会也不能让时间倒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由伟大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散文家朱自清写的一篇关于时间的优美散文:匆匆(板书课题)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前同学们进行了预习,你来告诉我,读了几遍课文?你呢?

  很好,下面有请三位同学读一遍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看他们读的是否正确、流利。

  读完了,谁能评价一下他们读的怎么样?()

  你说的真好,你能读读这句话吗?

  3、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 谁能说一下?

  4、小结:

  同学们做的非常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的出自己的体会。收获真不少。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好,同学们,再读课文,你会有更多的发现。

  二、精读课文,感受作者情感

  1、 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如轮读,小组读,默读等)来读课文。

  师范读(配乐朗诵)

  2、划分层次,再读课文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是有人偷走了他们罢:

  那是谁?

  又藏在何处呢?

  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

  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3、生再读课文(配乐)

  非常好,能体会散文的意境,诗一样的语言。

  你体会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

  A、句子

  B、词

  C、段落

  读第三段,你觉的哪些句子能体现匆匆呢?(交流讨论)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默默时,便又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4、小结:

  同学们做的真好,能做到边积累边运用,全体训练,从而感悟时间的匆匆。作者又发出怎样的感慨和叹息呢?(徘徊、叹息)是啊,不能只是徘徊和叹息,他决定不能白走这一遭。我们呢?我们能吗?

  对,不能。

  三、拓展延伸,情感倾诉

  1、同学们,有一篇文章也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今天我推荐给大家!

  (补充《时间布》)

  2、老师寄语:

  时间的宝贵就在于它的一去不复返,请珍惜生命中的每一段时光吧!

  3、同学们,课下还可以搜集一些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上课时我们再交流。谢谢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1-26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教案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