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长方体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数学长方体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数学长方体教案1
教学目标
1、巩固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
2、探索长方体、正方体体积与底面积和高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
教学难点
底面积和高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1、出示长方体
思考:如何计算它的体积?
2、带入数字,计算长方体体积。
长:2cm宽:3cm高:4cm
二、引入新课
1、出示正方体
提问:如何计算正方体体积?
2、根据学生反馈,教师极书公式: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a3
3、试一试
1出示三幅图。
学生进行思考
反馈:长×宽×高
学生进行计算
2×3×4=24cm3
学生回顾长方体体的公式,联系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进行推理。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a3
通过对长方体体积公式的回顾,引导学生联系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方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推测,从而得出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和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2引导学生观察:
图中阴影部分叫什么?
它们与高之间有什么关系?
3你还能提示三个图形的体积吗?
4引导学生计逄三幅图的体积。
三、练一练
1、练一练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得出长方体的长、宽、高成正方体的棱长,再利用公式计算。
2、练一练2
让学生应用公式进行计算独立完成。
反馈计论结果。
引导学生观察,找出阴影部分,并认识体面积。
独立思考:它们与高之间的.关系。
得出:底面积×高=体积
学生利用所推导出的公式,计算三幅图的体积。
反馈。
学生观察图
计算
教师指导详细教研组4.7
学生在观察中体会底面积与高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记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
五年级数学长方体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和掌握长方体的特征,理解长、宽、高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及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教师谈话:我们已学过一些几何图形,你们还记得是哪些吗?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出示下面的实物.
教师提问: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呢?
老师明确:以前学习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都是平面上的图形,叫做平面图形.现在看到的这些图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我们把它们叫做立体图形.
教师提问:在低年级时我们曾认识过长方体和正方体,谁能找出这些物体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引入:这一单元我们要继续深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今天先学习对长方体的认识.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二、学习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学生举例)
(一)认识长方体的面.
1、教师演示告诉学生什么是长方体的面,并让学生摸一摸.
2、让学生按照前、后、上、下、左、右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共有几个面.再观察每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板书:长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长方形.)
3、提问:6个面中有没有不都是长方形的情况呢?
(板书: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4、提问:长方体的6个面还有什么特征呢?(板书: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5、总结特征:长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二)认识长方体的棱.
1、让学生摸一摸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地方,说明这叫长方体的棱.
2、让学生把直尺放在棱上,发现直尺平平的.说明棱是直的,是线段,可以度量.
3、提问: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想一想,怎样数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引导学生把棱分成三组,也可用同一颜色把每组互相平行的棱标出来.数出每组各有4条棱,有3组,一共有12条棱.(板书:有12条棱)
4、让学生量一量每组中棱的长度,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板书:互相平行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5、总结特征:有12条棱,互相平行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副标题#e#
(三)认识长方体的顶点.
1、让学生摸一摸长方体三个面相交的地方,说明这叫长方体的顶点.
2、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顶点.(按照一定的顺序数)
(板书:有8个顶点)
(四)总结长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它有12条棱,8个顶点.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五)认识长、宽、高.
出示长方体框架,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
1、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怎样分组?每组棱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分3组,每组4条棱长度相等)
2、相交于一个顶点的棱有几条?它们的长度有什么特点?
(3条棱,3条棱的长度不相等.)
3、教师小结:由于有三组互相平行的棱,每组棱的长度相等,我们可以取相交于一个顶点的3条棱作代表,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3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4、指导学生理解长、宽、高的概念.
可让学生把长方体横放、竖放、侧放,分别说出长、宽、高,使学生认识到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是由它的长、宽、高决定的.
(六)教学识图,发展空间观念.
1、让学生把长方体学具放在课桌左上角,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看到几个面?
2、教师启发提问:怎样用图表示出来呢?可同时板书画图.
说明:虚线表示看不见的三条棱,并让学生指出长、宽、高,教师板书.
三、反馈练习.
1、按照教科书所给的图样,用硬纸做一个长方体,再量一量它的'长、宽、高.
2、拿一个火柴盒,量一量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再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是多少?
3、看图说出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4、说出右面的物体是什么形状,并且说明:
①它的上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②它的右侧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③它的前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④它的下面和后面各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长方体的特征,那么在长方体的6个面中只能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吗?如果其它的面也是正方形,那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下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五、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面:长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有12条棱,互相平行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顶点: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有8个顶点.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五年级数学长方体教案3
教学目标和要求
1、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探索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
1、长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18页的长方体纸盒和它的展开图,完成下面两项活动。
(1)长方体的6个面分别对应于展开图的哪个部分?分别将它们涂上相应的颜色。
(2)展开图的各条边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在展开图的方框中填上适当的数。
(3)估一估,做这样的一个纸盒至少需要用多少纸板?再算一算。
学生交流,小结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对于学生出现的不同的方法,教师都给予肯定,关键是让学生说清解题的基本思路,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
提示:在计算实物的表面积时,要根据实际选用不同的方法灵活计算。(要弄清物体的.表面积是指哪些面的面积之和。)
2、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
学生尝试探讨:教科书第18页“试一试”。
学生交流,小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课堂练习
1、教科书第19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教科书第19页“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先说商标纸的面积纸哪些面的面积之和,再计算。
3、教科书第19页“练一练”第3题。
先让学生结合实际想一想,一个电视机布罩要做几个面,哪个面是不需要做的,再让学生尝试计算。
4、教科书第19页“练一练”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再交流。
5、教科书第19页“练一练”第5题。
如果学生列综合算式有困难,允许分步计算。
6、教科书第19页“练一练”第6题。
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年级数学长方体教案4
教学目标
进一步计算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容积),并能熟练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难点:
能熟练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备 注
一、计算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长
16米
2.4分米
60厘米
宽
8米
0.2分米
50厘米
高
6米
1.5分米
20厘米
表面积
体积
棱长
28厘米
1.2米
0.8分米
表面积
体积
二、解答实际问题
1、一个长方体木箱,长8分米,宽6分米,高4.5分米。如果在它的外表涂上油漆(底面不涂),涂的面积有读书平方分米?如果每平方分米用油漆0.25千克,漆这个木箱要用油漆多少千克?
2、把一块棱长是0.4米的立方体钢,锻造成横截面面积是0.08平方米的长方体钢,锻造成的钢有多长?
3、用8个棱长是3厘米的立方体积木,搭成大立方体。求搭成的大立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4、一个长方体的汽油桶,厂分米,宽3.2分米,高6分米。如果1升汽油重0.74千克,这个油桶可以装汽油多少千克?
5、一个立方体油箱,容积是216立方分米。把这一箱油倒入另一个长8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体油箱内,油深多少分米?
6、一个长方体形状的水池,长60米,宽30米,池内原来水深1.5米。如果用水泵向外排水,每分排水2.5立方米,要求在15小时内把水池中的水排完,可能吗?
(1)学生独立完成
(2)小组交流
(3)反馈,说解题思路。
三、思考题
想一想,议一议:怎样求出土豆的体积?
四、
课后反思:
在教学时,教师要多创造机会让学生探索比如可以拿一个大土豆,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怎样求出土豆的体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想出了许多解决问题的办法。有的`同学说,把土豆煮熟后,挤压成一个长方体,就可求出它的体积;有的同学说,从大土豆切出一个1立方厘米的小土豆,测出它的重量,根据大土豆和小土豆重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可以求出大土豆的体积;有的同学说,把土豆放在长方体水槽里,水上升的体积,就是土豆的体积。
五年级数学长方体教案5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猜想、操作、推理和探究等活动,发现并掌握长方体的特征,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2.探究并发现长方体顶点、棱、面之间的关系,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
3.在探究长方体特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并且提高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探究长方体的面与棱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教科书、教科书附页纸、练习本等。
教学过程:
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3.1长方体的认识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在学习新课前,老师与同学们简单回顾一下以前学过的知识。看课件,老师展示出了六个几何图形。
师:“它们分别是什么图形?”
生:“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和梯形。”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准确。”
这些图形都是由线围成的图形,所以称之为平面图形。接下来,我们看下一组几何图形。
师:“它们分别是什么图形?”
生:“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正确!”
看图中所示,它们是由面围成的,并且占有一定的空间,这样的图形称之为立体图形。今天老师将带领你们走进一个立体图形的世界--学习新课,长方体的认识(板书标题)
二、探索新知
长方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几何体。老师将平时生活中所见到的物体拿出来与同学们一起分析一下它们是什么几何体。看图中,如果汁盒、微波炉、冰箱、牙膏盒等都属于长方体范畴。下面请同学们将你准备的长方体展示给同学们,看看你眼中的长方体是什么样子的。请学生展示道具。
看表格,老师提出了几个问题,同学们共同思考:
1.长方体有_______个面?
2.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
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4.长方体有_______条棱?
5.哪些棱长度相等?
6.长方体有_______个顶点?
深入剖析,根据课件展示,老师拿来一个长方体,数一数它有多少个面。首先我们先认识一下长方体的面。面和面相交的线段叫做长方体的棱。棱和棱的交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接下来我们开始解决问题,看一下长方体有上下、左右、前后,为了研究方便,根据面所在的位置给长方体的面命名。左侧的面称之为左面,右面的面称之为右面,上面、底面、前面、后面。我们共同观察一下,长方体有六个面,哪些面是相同的?看课件上面和底面是完全重合的,证明了老师的猜想相对的面完全相同。老师用比一比的方法接着验证。左面和右面、前面和后面。接下来,我们看老师给出了两个长方体,这两个长方体有什么不同吗?你有什么发现?
师:“第一个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生:“第一个长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师:“好!请坐,回答的非常正确。”
师:“接下来我们看一下第二个长方体,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看一下它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
生:“有六个面,其中四个面是长方形,两个面是正方形。”
师:“所以得到结论,长方体的每个面是长方形或者正方形。”
师:“下面老师和同学们探讨下一个问题。长方体有多少条棱?看课件展示,长方体一共有12条棱。细心的同学可以观察出来,每种颜色的棱都是4条且相对平行的。所以,长方体的棱可以分成3组,每组4条棱都是相对平行的。通过演示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下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同学们注意看课件,长方体有8个顶点。
师:通过讲解和分析,同学们认识了长方体。下面,我们具体看一下,什么是长方体。
概念:长方体就是由六个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师:同学们齐读一遍加深理解。
生齐读。
师:长方体的概念同学们都理解了,接下来我们看几道选择题,加深我们对长方体的认识。看课件展示。
1.正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2.相对的四条棱的长度都相等的物体一定是长方体。(×)不符合长方体概念。
3.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3条棱长度相等。(×)
师:根据判断题的第三题,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一下,相交于同一顶点的3条棱的长度相等吗?看图中老师展示出的两个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3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长方体的长、宽、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根据课件提示,同学们找出长、宽、高并标出来。
师: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
生: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3组。
师:请坐。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3组,每组4条棱清晰可见,而且相交于同一点的3条棱不相等得到了验证。
师:通过讲解,同学们对长方体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了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哪些面完全相同,有多少条棱,相对的棱怎么样,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等。
师:下面请同学们完成做一做习题,对我们所学内容有一个小结。
将书中附页123页剪下来,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涂上颜色。用图样做一个长方体。量一量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观察这个长方体,最多能看见几个面?
师:请同学们汇报结果。
三、巩固应用
1、师:这个纸巾盒的正面是什么形状?
生:长方形。
师: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生:长24cm,宽9cm。
师:和正面相同的面是哪个?
生:后面。
2、师:这个纸巾盒的右面是什么形状?
生:长方形。
师: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生:长12cm,宽9cm。
师:和长方体右面完全相同的面是哪个?
生:长方体左面。
3、师:哪几个面的长是24cm,宽是12cm?
生:上下两面。
师:看起来同学们对长方体的性质有了深刻的了解。深入认识了长方体点、线、面之间的关系。下面老师将带领同学们走进生活,长方体的认识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帮助。接下来我们看一道习题,请两位同学到板前来做一下。
习题:为迎接“五一”国际劳动节,工人叔叔要在工人俱乐部的四周装上彩灯(地面的四周不装)。已知工人俱乐部长90m,宽55m,高22m,工人叔叔至少需要多长的彩灯线?
师:提示同学们要想求出工人叔叔至少需要多长的彩灯线,首先明确表示长的棱有几条,表示宽的棱有几条,表示高的棱有几条。找出几条之后,代入数值列式子进行计算。
下面请两位同学板前演练,其他同学在下面做。
(90+55)×2+22×4
=378(m)
答:工人叔叔至少需要378m长的彩灯线。
师:通过老师的讲解和习题,你有什么收获?找同学说一下感想。
生:我对长方体有了基本的认识,了解它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哪些面是相同的。
生:我会用所学的长方体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难题。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够掌握长方体的特点,在学习和生活中活学活用。
作业:教材21页练习题2、3、8。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五年级数学长方体教案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情感目标: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策略:
充分利用教具和实物图进行演示,对分数问题要找出标准量。分析数量关系,在解答。
教学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提问: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怎样把立方厘米化成升?
二、练习
1、做“练一练”的第4题。读题理解题意用实物演示这个长方体油桶的'形状,再让学生讨论解答方法。
2、做第6题,要学生先估算,再计算。对学困生要进行指导。
3、学生自己做出第7题、第8题、第9题。
交流时,要说出等量关系式,再列式计算。
4、解方程,先指名说一说解方程的步骤,再解方程,也可让学困生板演。
5、实践活动:
小组合作,估计下列学生分别占本班学生总数的百分之几,再进行调查。
各类学生占全班学生总数的百分比情况单位:%
各类学生占全班学生总数的百分比情况
估计
调查结果
男生
近视眼的学生
睡眠时间不到10时的学生
喜欢唱歌的学生
三、。
板书设计:
与复习(二)
发芽率ⅹ-5/8=15
解:(1-5/8)×ⅹ=15
3/8ⅹ=15
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长方体教案7
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一)教案部分
课时一:《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直观、形象的展示ひ导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理解和掌握长方体的特点,加深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物体特征的认识,能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
方法过程:学生通过观察、合作交流等形式来探索,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归纳、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增强了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模型和一些长方体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导入:讲新课之前,我们先回忆一下,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
这些都是什么图形?(板书:平面图形)
教师:平面图形我们已经认识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立体图形。
二、探究新知
(一)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
1.出示墨水盒、粉笔盒等实物。
教师提问:谁说说这些物体与平面图形比较有什么不同?(占有一定的空间)
2.教师明确: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我们把它们的形状叫做立体图形。
3.在生活中你还见到哪些立体图形?
4.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立体图形中的长方体。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二)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教学例1。
1.面
①长方体有几个面?长方体有6个面
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面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③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2.棱
学生实际操作:
①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每两个面相交的地方。
(教师明确:在长方体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长方体的棱。)
②数一数,长方体有几条棱?(12条棱)
③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相对的棱的长度是相等的。)
3.顶点
教师:请同学们拿起长方体的盒子或实物,用手摸一模三条棱相交的地方。
教师明确:3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
提问:一个长方体一共有多少个顶点?(8个)
4.特征
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也可能其中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它有12条棱,8个顶点。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5.画法
把一个长方体放在桌面上观察一下,最多能看到它的几个面?(三个面)
那么怎样把长方体画在纸上或黑板上呢?(看不见的棱画在图纸上用虚线表示,最后面画出的是长方形,其它的面画出的是平行四边形。)
(三)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教学例2。
1.出示长方体框架,提问:
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怎样分组?(按照相对的棱进行分组)
分成几组?(3组)
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不等)
2.教师小结:在一个长方体中,有3组棱,每组棱互相平行,并且长度相等.我们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实际测量:分不同角度测量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度。
(测量数据应该不同)
教师强调:长方体的长、宽、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一般情况下把底面中较长的一条棱叫做长,较短的一条棱叫做宽,垂直于底面的棱叫做高。
三、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长方体有什么特征?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随堂练习
1.说说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
2.填表。
3..课本31页练习五的第1题
(1) 这个纸巾盒的前面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各是多少?和它相同的面是哪个?
(2)它的右面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各是多少?和它相同的面是哪个?
(3)哪几个面的长是24cm,宽是12cm?
4.判断对错,并说明为什么.
(1)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的物体形状都是长方体??( )
(2)在长方体中,不是相对的棱长度都不相等?( )
(3)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
(4)长方体相对面的大小、形状都相等。( )
五、布置作业
1.看图说出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2.说出下图表示的物体是什么形状,并且说明:
(1)它的上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2)它的右侧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3)它的前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4)它的下面和后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六、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
立体图形:
面:6个,长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特殊有2个正方形),面积相等。 长方体
棱:12条,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顶点:8个
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宽、高。
课时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比较)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掌握正方体的特征,形成正方体的概念。 方法过程: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施及相关课件、正方体实物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来检查一下大家对长方体特征的掌握情况。
1、填空
(1)长方体有( )个面,每个面都是( )形,也可能有( )个相对面是()形,长方体有( )个顶点。
(2)两个面相交的边叫(),长方体有( )条棱,可分()组,( )的( )条棱的长度相等。
(3)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 2、说出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5cm 4cm 7cm
3cm
3cm 4cm
二、探究新知
1、猜测引入
屏幕显示出右图:
(1)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2)想象:当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的时候,这个长方体变成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长方体:长=宽=高
?
正方体
2、认识正方体
上节课我们是从哪几个方面研究长方体的特征的?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面、棱、顶点。 小结:我们从面、棱、顶点三方面探究了长方体的特征。
(2)问:那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呢?请你也用探究长方体的方法,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3)观察正方体的特征。(出示观察要点)
①正方体有几个面?有什么特点?
②正方体有几条棱?有什么特点?
③正方体有几个顶点?
(4)汇报概括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面:6个(都是正方形)每个面面积都相等。
棱:12条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顶点:8个
3、完成30页做一做。
师:我们已经通过仔细观察得出了正方体的特征,接下来我们来用学具亲手制作一个正方体的模型。(利用附页2做一个正方体,做好后量一量棱长多少?)(强调快速完成)
4、小组合作探究: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通过制作正方体,让学生对正方体的特征有了更深的了解,然后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两者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分组合作探究,并在小组内汇报交流讨论结果(完成下面的表格)。
归纳小结,将表格补充完整。
五年级数学长方体教案8
教学要求:
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初步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用具教师准备:一大块橡皮泥;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木块24块;投影仪。学生准备: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12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填空:1、叫做物体的体积。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3、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
师:我们已经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那么怎样计算任意一个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二、实践探索
1.小组学习------长方体体积的计算。
出示:一块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橡皮泥,用刀将它切成一些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
提问:请你数一数,它的体积是多少?有许多物体不能切开,怎样计算它的体积?
实验:师生都拿出准备好的12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块,按第32页的第(1)题摆好。
观察结果:(1)摆成了一个什么?
(2)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板书:长方体:长、宽、高(单位:厘米)
431
含体积单位数:4×3×1=12(个)
体积:4×3×1=12(立方厘米)
(3)它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
(4)它的体积是多少?
同桌的同学可将你们的小正方体合起来,照上面的方法一起摆2层,再看:
(1)摆成了一个什么?
(2)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3)它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
(4)它的体积是多少?(同上板书)
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可让学生分小组讨论)
结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用字母表示:V=a×b×h=abh
应用:出示例1,让学生独立解答。
2.小组学习--正方体体积的计算。
思考并回答: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关系?正方体的体积该怎样计算呢?
结论: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用字母表示为:V=a3
说明:a×a×a可以写成a3,读作:a的立方。
应用:出示例2,让学生独立做后订正。
三、课堂实践
1.做第34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1)先让学生标出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2)再根据公式算出它们各自的体积。
(3)集体订正。
2、做第33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3、做练习七的第4、6题。
四、课堂
五、课后实践
做练习七的第5、7题。
五年级数学长方体教案9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
1.学生通过操作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运用: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什么是正方体的棱长?
2.指出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长方体的特征。指出正方体的棱长,并说出正方体的特征。
二、新课讲授
1.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在上面分另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
师生共同复习长方形的特征。请同学们沿着长方体纸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开,得到右面这幅展开图。
(2)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分别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然后师生共同复习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分别沿着正方体的棱剪开。得到右面正方体展开图。
(3)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的展开图,看看哪些面的面积相等,长方体中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观察后,小组议一议。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哪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2)出示教材第24页例1。
理解分析,做一个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是求什么?(这个长方体饭包装箱的表面积)
先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再分别计算出每个面的面积,最后把每个面的面积合起来就是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3)尝试独立解答。
(4)集体交流反馈。
老师根据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板书。
方法一:长方体的表面积=6个面的面积和
0.70.4+0.70.4+0.50.4+0.50.4+0.70.5+0.70.5=0.28+0.28+0.2+0.2+0.35+0.35=1.66(m2)
方法二:长方体的表面积=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左、右两个面的面积
0.70.42+0.50.42+0.70.52=0.7+0.56+0.4=1.66(m2)
方法三:(上面的面积+前面的面积+左面的面积)2
(0.70.4+0.50.4+0.70.5)2=0.832=1.66(m2)
(5)比较三种方法,你认为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关键是找什么?这三种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
(6)请同学们尝试自己解答教材第24页例2, 集体交流算法,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解答计算正方体表面积的。
三、课堂作业
1. 完成教材第23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
3.完成教材第25~26页练习六第1、2、3、4、6、7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掌握了长方休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学习,你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
五年级数学长方体教案10
教材依据: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中的长方体的表面积
设计思路:
新课程标准提倡“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注重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手段,在小组合作中,认识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前面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特征,以及展开与折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学习可以巩固学生对前两节课内容的理解,同时为后面学习长方体的体积奠定了基础,可以更好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由于是小学五年级学生,虽然在前面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了面和棱的特征,学习了展开与折叠,但学生的空间观念还不强。特别是对立体图形表面积的认识,还有一定的困难,还需借助于直观的立体图形,通过动手操作来观察发现规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自主探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建立表面积的概念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找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每一个面的长和宽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1、教具:长方体纸盒、长方体纸盒展开图,课件。
2、学具:长方体纸盒、剪刀.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 ,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来玩个“猜谜语”游戏,猜对的同学可以获得奖品,请听题
(1)紫色树,紫色花,紫色花开结紫瓜,紫瓜柄上长小刺,紫瓜里面装芝麻。(打一种蔬菜)
(2)红公鸡,绿尾巴,脑袋埋在地底下。(打一种蔬菜)
2、大家的表现真出色,我还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个大礼物,想将它送给这节课发言积极的同学,可是这个盒子不漂亮。现在我要用彩纸包装一下。(师动手包装)
你知道我用了多大的彩纸吗?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要求长方体的什么?(长方体的表面积)看看长方体有几个面?是那几个面?(学生找出后,标出上、下、前、后、左、右面)重新摆放长方体,它的前面在哪里?在长方体的这几个面中,那些面的大小是相等的?这几个面的面积大小也就叫做什么?(长方体的表面积)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课始就设计小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利用发奖品时,遇到的新问题引入新课。再现生活中的包装情景,使学生更能体会到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也使表面积概念更直观,形象化。】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一)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1、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长方体学具, 想想刚才包装的是长方体的哪几个面里?什么叫长方体的表面积?标出“上”、“下”、“前”、“后”、“左”、“右”面。
2、观察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同桌交流后,汇报交流)
(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那么怎样计算你的长方体盒子的表面积哪?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通过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的方法,试试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同时把讨论的结果写在记录单上(形式不限),看哪一小组想出的方法多。
(教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2、交流汇报、总结规律。
(1)哪一个小组到前面来汇报你们的研究成果?
学生汇报算式,引导观察,用什么方法计算表面积的?(对表达流畅,思维敏捷的进行鼓励)
(2)小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并板书。
分析这几种计算表面积的方法,为什么这样算?在这几种算法中你喜欢用哪一种?与同桌说一说。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己构建知识。利用充足的时间,动手操作,探索、交流合作,发现规律,获得新知。】
3、即时反馈、巩固新知。
请同学们算一算,老师的这个礼品盒的表面积是多少?(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汇报)还有别的计算方法吗?你认为那种方法简便?
【设计意图:运用新知解决问题,初步体验数学的有用性,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多样化算法中,引导学生比较,并逐步理解各种算法的优缺点。在解决问题中自觉实现化算法】
(三)尝试探索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正方体的表面积应该如何计算?
讨论,指名反馈,得出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为什么要乘以6?
1、给棱长为0.8米的正方体木箱表面涂上油漆,涂油漆部分的面积是多少?(独立探索,再交流计算方法。)
如果正方体木箱没有盖,涂油漆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正方体表面积,进一步理解表面积含义。通过变式练习,体会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时,要灵活运用。】
2、归纳小结。
计算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关键是什么?如何计算?
五年级数学长方体教案1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2、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观察下列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回答有什么特点?
教师:提问学生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对面面积相等;正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都相等和12条棱相等。)
二、课堂练习
学生做第1题,教师让学生选择一个长方体实物,可以集中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学生做第2题,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的`长方体的三条棱长,并填完表格。
学生做第3题,根据课本中的长方体的三条棱长和每组对面的形状,分辨出6个不同的面的编号。可以让学生按照课本中6个面的长、宽来做成面积相等的纸片,然后组成一个长方体来进一步熟悉长方体的6个面的大小和相对的位置。
教师根据课本第4题中的长方体插图,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制作一个这样的长方体至少需要多少厘米的木条。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五年级数学长方体教案12
设计说明
1.加强动手操作,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因为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所以要多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培养学生掌握技能技巧,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在让学生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时,先让学生动手操作,“解剖”长方体和正方体,展示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各自的6个面。然后通过比较分析,深刻地体会长方体或正方体各自6个面的面积之和就是这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2.合作探究,实现自主发现。
合作探究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它能促进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在学生感知了表面积的意义之后,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自主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不同计算方法,然后根据正方体的特征归纳出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思维和求异思维。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长方体纸盒
学生准备长方体牙膏盒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猜测质疑,引入新课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得非常广泛,老师也收集到这样两个纸盒(出示两个大小比较接近的长方体纸盒),怎样才能比较出这两个长方体纸盒,谁用的纸板比较多呢?(学生讨论后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谁用的纸板比较多,使学生产生拆开纸盒研究长方体表面积的想法,从而主动探究体与面的关系,同时引发学生的争论,使其主动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演示操作,形成表象,建立概念
1.感受表面积的意义。
(1)把长方体牙膏盒沿棱剪开并展开,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并让学生观察后回答:
①长方体哪几组面的面积相等?
②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学生观察后汇报)
师明确:长方体上、下两个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就是长方体的长和宽;前、后两个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就是长方体的长和高;左、右两个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就是长方体的宽和高。
(2)什么叫长方体的表面积?
(板书: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剪开并展开长方体实物,让学生真正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在实际观察中让学生充分感知并建立表面积的表象,从而发现并归纳出表面积的意义。
2.探究求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回忆。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预设
生: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2)议一议。
长方体上、下面的面积=()×();
长方体前、后面的面积=()×();
长方体左、右面的面积=()×()。
(3)总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方法一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用字母表示为S=2ab+2ah+2bh。
方法二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用字母表示为S=(ab+ah+bh)×2。
五年级数学长方体教案13
教学内容: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讲授,引导学生找出规律,总结出体积的公式。
2.指导学生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新知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
教学难点: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
教具运用:
正方体木块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体积?计量物体的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哪些?
2.怎样计算一个物体的体积呢?
二、新课讲授
1.长方体体积的计算。
教师课件出示一块长方体积木,一块盖房用的大型砖板。
(1)提问:它们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回答:长方体积木的体积可以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去摆,有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但是相对于大型砖板再用1cm3或1dm3去量就比较麻烦。
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要知道较大物体的体积,我们能不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计算。
(2)观察操作,探究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小组合作,用准备好的24块1cm3的小正方体木块,任意摆出不同的长方体,然后把数据填入下表。
学生拼摆,然后填表,集体汇报,老师把有代数性的数字写在表中。
说明学生拼摆长方体的样式非常多,这里只列举几个。观察:从这张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小结: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正好等于长方体长、宽、高的.乘积。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讲述:如果用字母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可以写成:V=abh
(3)质疑:求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2.探究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1)启发。根据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联系长方体积公式,想一想正方体的体积应该怎样计算。
(2)引导学生明确。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板书)用字母表示:V=aaa=a3(a表示棱长)(a3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
3.运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解决问题。
(1)出示教材第30页的例1。
(2)学生看图,理解题意。
(3)说出题中所给信息,和所求问题。
(4)指名说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5)指名学生上台板演过程,其他同学判断。
(6)老师订正书写。V=abh=743=84(cm3)
(7)看图,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
(8)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三、课堂作业
完成课本第31页做一做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在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a3
五年级数学长方体教案14
自学预设:
自学内容自学P43内容
指导方法自学P43
思考:
1、底面积是什么?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是怎么求的?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怎样?
尝试练习试着完成P43的做一做的第2题
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的统一。(完成P43内容及P45第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并会灵活地应用公式进行体积计算。
2.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下图中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
2、填空。
(1)长、正方体的体积大小是由确定的。
(2)长方体的体积=。
(3)正方体的体积=。
二、探索研究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
通过预习你观察到到了什么?
生:图中画阴影部分的那一面我们把它叫做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底面。师强调:这个面是由摆放的方式决定的。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面积。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
(2)怎样求长方体的底面积?(长方体的底面积=长×宽,即S=ab)怎样求正方体的底面积?(正方体的底面积=棱长×棱长,即S=)
(3)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统一
思考:我们能不能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统一成一个公式呢?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底面积×高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底面积×棱长
结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V=sh
3.练习:
完成P43“做一做”第2题。讲解:“横截面”通过实物直观演示,让学生理解他的实际意义,懂得一个物体平放,立体图形的左面和右面就叫做横截面,如果竖起来,横截面就成了底面。所以
三、巩固练习:完成P45题8。
四、练习拓展:
1.计算:
2.一根长方体木料,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0.15,长2m。5根这样的木料体积一共是多少?新课标第一
3.有100块底面积是42,高6cm的立方体石块。这些石块的体积一共是多少?
4.一个正方体的棱长的和是48cm,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五年级数学长方体教案15
【教学内容】新世纪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
2.通过建立图形的表象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用具】长方体模型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新课引入
1.同学们听说过北京大学吗?上北大是老师读书时的梦想。你能从北大校区中找到我们曾经学过的图形吗?
2.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3.揭题:这节课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小组合作
1.认识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1)游戏:你们会玩摸长方体的游戏吗?
A你怎么确定摸到的一定是呢?还有什么方法?(他是用“面”、“棱”、“顶点”描述这个长方体的。)
B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我想什么是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你们可能有所了解,在资料袋中也有提示说明。)
C全班反馈
D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2.探究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
A它们之间有联系吗?各有什么特征?
B分小组活动。(下面小组分工合作,利用学具,通过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剪一剪,比一比,看看有什么精彩的发现?将发现写在记录表上。)
C全体发馈,同学提问。(根据小组的发现,谁能向他们提出问题?)
D你们还有问题吗?
E教师提问:正方体与长方体有关系吗?为什么说是特殊的长方体?(预设:认识长方体长、宽、高特征;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
F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研究了长方体的特征,你可以画出一个长方体吗?
3.教学如何画长方体。(如果这样放最多可以看见他的几个面?还有哪几个面看不见?)(在画图时,除了画前、后两个面是长方形,其它的面看上去成了平行四边形,实际上它还是长方形)
三、运用新知体验价值
1.如果现在只看到长方体的长、宽、高,你还能画出一个长方体吗?(闭上眼睛,画长方体。)
2.说出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说出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
3.猜一猜:根据长、宽、高长度,它可能是生活中的什么物体?
4.做一个如图的长方体宝宝床的床架,至少需要多少分米长的木条?
5.你准备选择下面哪一种尺寸的床板?(单位:分米)
32×920×10
四、全课总结拓展创新
1.想一想:为何北大校区众多建筑设施的外观造型都是长方体呢?
2.实验活动:用准备的材料做一个长方体(再次体验长方体的特征)。
【五年级数学长方体教案】相关文章:
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03-13
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06-19
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教案02-13
正方体与长方体数学教案08-31
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15篇03-13
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15篇)03-13
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02-17
大班数学正方体与长方体教案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