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2-06-10 17:31:45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锦集8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锦集8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 认识“立刀旁”;认识11个生字;描写其中的“到、刮、浅、谈”。

  2、 积累12个词语。

  3、 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 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重点和难点:

  1、 识记本课11个生字。

  2、 能联系学生已有经验,说说“所有的绿集中起来”的情景,说话时做到声音响亮,态度大方,表达清楚。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1、春姑娘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大自然到处是一片绿色。你有没有见过这样的景色?学生交流,绿色的( )。

  2、出示课题:绿

  二、自学课文,学习生字

  1、自学课文:课文中绿色指什么?

  (1) 自由轻声读课文,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把课文读正确。

  2、小组合作,巧记生字。

  3、 交流自学情况

  (1)游戏:谁的反应快,你说我猜。

  (2)指导书写“到”

  4、巩固识字

  (1) 游戏:你做动作我来猜

  (2)去拼音后读生字

  (3)变换字序读生字

  5、分节指名读课文,正音。

  二、 朗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课文中的绿指的是什么?

  (1) 出示图片 学生交流:风中的 是绿的`。

  雨中的 是绿的。

  阳光下的 也是绿的。

  (2)出示第三小节,指导朗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再读读课文,选你最喜欢的小节,读给你的好朋友听。

  (1)选节读课文。

  (2)按兴趣分小组。

  (3)交流,用各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小节。

  (4)师生评价。

  四、熟读成诵,感受全文。

  1、配上音乐,朗读课文。

  2、春天,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充满了绿色,你见过“所有的绿集中起来”的情景吗?

  学生交流,句式训练

  春天到了,校园里 。

  公园里 。

  田野里 。

  五、复习巩固,指导写字

  1、游戏:“蜜蜂采蜜忙”

  读词语:绿色 倒翻 到处 哪儿 找 浅绿 淡绿 粉绿 出奇 刮 挤 指挥

  2、描写“到、刮”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字,会写6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3.了解词的内容,由《忆江南》体会江南春景之美和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热爱之情;由《清平乐》感受乡村田园生活的安适悠闲以及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4.查找有关资料,阅读有关词作,激发学生学习词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感悟江南春天与乡村田园生活的美妙意境,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

  理解这两首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准备

  1.投影。

  2.范读磁带、配乐磁带。

  3.搜集有关两首词及作者的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诗词对照,导入课题。

  1.出示诗歌,学生自由读议。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高鼎《村居》)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晓景〉》)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这些诗句都是写什么的?(江南春景)

  2.江南春景之美,是历代文人骚客所吟唱歌咏的,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写江南春景的词,题目是《忆江南》。(板书课题)

  出示文本,读一读,比较诗词有什么不同。

  3.简介词及词牌名。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可以配上乐曲歌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因此又叫“长短句”。词有各种不同的词牌,比如:“忆江南”“渔歌子”。我们本节课将要学习的这首词,词牌名原是“谢秋娘”,自从白居易用“忆江南”为题填了三首词之后,词牌名就由“谢秋娘”变成“忆江南”了。

  二、检查预习,了解学情。

  通过课前预习,你了解了哪些有关本文的知识?(学生参照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老师适当补充。)

  1.作者简介: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的诗大多反映中唐社会生活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其中叙事长诗《长恨歌》《琵琶行》最为著名。白居易还是词创作的有力推动者,《忆江南》《浪淘沙》《花非花》《长相思》诸小令,为文人词发展开拓了道路。

  2.朗读情况:注意“谙”读作ān;最后一句读出反问的语气。

  3.诗意理解。(学生根据预习情况自由说。)

  4.提出不懂的问题。(能解决的互相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简要板书,留待课中解决。)

  三、朗读感悟,理解词意。

  1.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带着以上问题,分组读课文,小组内进行讨论。

  2.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探究。

  (1)江南好

  结合以前学过的有关江南春景的诗词想象:一个“好”字,包含了哪些江南的春景?(莺歌燕舞、绿柳红花……)可以换成什么字?(“美”“妙”……)好不好?为什么?从这个“好”字,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感情?(赞美、向往)

  这正是作者忆江南的原因。

  (2)风景旧曾谙

  谙:熟悉。这儿风景之好并不是传闻,而是作者亲身体验、亲身感受的。

  白居易曾担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青年时期,他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即六十七岁时,写下了包括本首词在内的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作者写江南好,重点写了什么?(江花、江水)运用了什么方法?(比较:红胜火;比喻:绿如蓝)

  这种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也可以见到,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能不忆江南?

  这是个什么句子?(反问句)再读体会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和怀念,把读者也带入了无限遐想之中。)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江南真美呀,那儿的风景我曾经非常熟悉:太阳升起,江边的野花比火还红艳,春天来了,江水碧绿见底,如同蓝草一般。这能不让我回忆起江南吗?

  4.指导背诵。

  (1)再读体会。

  (2)根据诗意想象画面。

  四、阅读拓展,深入赏析。

  白居易的《忆江南》从写成流传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还将一直为后人吟咏赞颂,那么这寥寥数语为何能成为千古佳句流芳百世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三首《忆江南》。

  投影出示:

  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2.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3.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学生反复读,老师作简要介绍。

  五、作业。

  1.朗读、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并把想象的画面画下来。

  板书设计: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江花红胜火

  能不忆江南?

  江水绿如蓝

  第二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每首词仿佛就是一幅栩栩如生的画,一曲委婉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这节课我们又将学习南宋最负盛名的伟大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继续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魅力。(板书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呢?

  1.自读。请同学们自己反复读读课文,想一想,这首词描写了什么地方什么样的情景?

  (1)学生说,引出“村居”。

  (2)学生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简介作品及作者。

  (3)老师补充:辛弃疾是我国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一生主张北伐抗金,可惜受到反对派的排斥,得不到朝廷重用,晚年隐居在江西信州(今天的江西上饶地区),在这期间他写了许多恬静安逸的田园诗词,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词就是其中之一。“清平乐”是词牌名,这首词还有一个题目就是“村居”,即乡村农家居住的地方。

  2.听读。我们来听听录音朗读,然后模仿录音朗读。

  3.学生再练读。

  4.指名读。注意“媚、媪、剥”三个字的读音。

  5.自由练读课文,要求是读准字音,通顺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个小记号。

  6.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2)出示字词卡,指名认读。

  疾茅檐鸡笼剥莲蓬

  (3)写字指导:“茅”字不要掉了最后一笔“撇”;“蓬”字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半包围结构。

  三、细读,理解词意。

  同学们,词和诗一样,语言十分精练。我们要想理解这首词讲了什么意思,必须得弄明白每个字、词的意思,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词所描绘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1.自学思考。

  2.讨论上片。

  (1)出示: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茅檐:茅屋的屋檐。

  “茅檐”“溪上”“青青草”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江南农村的特有景色: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

  (2)出示: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醉:作者被这恬静优美的自然环境所陶醉。

  吴音:吴地的方言即南方乡音。

  相媚好:听到用吴地方言对话的声音,倍感亲切悦耳。(谁在说话?翁媪:分别指老年男子、老年妇女。想象:他们会聊些什么呢?)

  这里又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正当我陶醉于这幽美的自然环境中时,突然听到有人用南方乡音交谈的声音,多么柔和而亲切啊。循声看去,原来是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聊天,他们这么温馨惬意,亲密无间,到底是谁家的老人呢?

  猜想:老人生活怎样?他们与下片的几个人物有什么关系呢?

  3.讨论下片。

  (1)读下片。

  (2)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躺着剥莲蓬。)

  你最喜欢哪个孩子,为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大儿子和二儿子在为家里做力所能及的劳动,小儿子年龄最小,这里特别写到的是他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样子,生动传神,一个“卧”字,表现出了小儿“无赖”的神态。)

  4.再读这首词,说说你感觉这户农村人家生活得怎样?(是啊,乡村的田园生活是那么的恬静、那么的安逸,难怪辛弃疾充满了热爱与向往,也写得这样意境优美、情趣盎然。)

  四、品读,领会诗情。

  1.配乐再读词,你感觉到词中哪几处写得最有情趣?

  2.指名学生说,并讲讲为什么。你能用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

  3.展开想象,描述词境。

  (1)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也陶醉在这样的画面之中,创作了这首词。请同学们选取课文中描写的一个情景,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写出来,或者选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和大家交流。

  (2)交流、评价。

  (3)小结: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词也一样。作者用精炼、生动的语句,通过写景与叙事,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这样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喜欢、而且非常热爱、向往、羡慕。让我们走入作者的内心同作者一起饱含深情地朗诵这首词。

  五、赏读,拓展延伸。

  清平乐(辛弃疾)

  春宵睡重,梦里还相送。枕畔起寻双玉凤,半日才知是梦。一从卖翠人还,又无音信经年。却把泪来作水,流也流到伊边。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辛弃疾)

  柳边飞鞚(kòng),露湿征衣重。宿鹭惊窥沙影动,应有鱼虾入梦。一川淡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2.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写下来。

  板书设计: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溪上青青草

  翁媪吴音相媚好

  锄豆编笼卧剥莲蓬醉

  安适、悠闲

  热爱、向往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认识“坡”、“割”等12个生字,会写“吗”、“吧”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初步了解动物活动与天气的关系,特别是了解下雨前动物的活动。

  教学难点: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湿”、“搬”;书写“得”、“很”。

  教学方法:卡片 课文插图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经历中知道天要下雨前的现象。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生字的音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

  2、学生相互提醒要注意读准的字音。

  3、认读词语。

  4、认读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小老师带读)

  5、交流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错误。

  3、同桌交流读了课文后知道了什么。

  4、派代表全班交流。

  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学习第1—3自然段。

  A、学生自由读。

  B、学生交流读懂了什么。

  C、出示小白兔与小燕子对话的`场景的挂图。

  学生看图后再自由读课文里的相关内容,用“——”画出小白兔的话,用“ ”画出小燕子的话。)

  D、指名读,并评议,小组分角色读。

  E、重点指导读“我正忙着捉虫子呢!”这一句话。

  F、全班男女生分角色读,读出小白兔疑问的语气,小燕子耐心、温和的语气

  2、小组合作学习第4—7自然段。

  A、学生总结学习方法。

  B、学生自由合作读。

  C、小组练说:小白兔又碰到了谁,问了什么?小动物是怎么答的?

  D、小组派代表到班上说。

  E、小组分角色朗读。

  F、出示小白兔与小鱼、蚂蚁对话场景的挂图。

  G、指名分角色读。

  H、齐读,表演读。

  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复习巩固

  1、识记生字。

  A、学生自由认读生字。

  B、汇报交流,重点指导

  C、学生口头扩词。

  D、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学习第8、9自然段

  1、启发学生思考:

  A、听了小动物的话,小白兔相信了吗?

  B、天真的下雨了吗?

  2、指导学生朗读第8、9自然段。(读出小白兔焦急的肯定语气)

  3、引导学生小结下雨前的征兆:小燕子、小鱼、蚂蚁的活动。

  指导背诵课文

  1、自由背课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

  2、检查反馈:指名背,小组背,齐背。

  拓展延伸

  1、学生谈谈自己还知道动物下雨前的活动。

  2、学生交流有关动物与天气的趣闻。

  书写生字

  1、学生认读要求书写的字。

  2、交流书写时要注意的地方;教师范写“得、很”。

  3、学生描红、书写,作业展示、评议。

  板书设计:

  16、要下雨了

  小燕子:低飞

  小鱼:游出水面

  蚂蚁:搬东西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第三册

  学习目标:

  1、运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巩固识字,并引导发现偏旁与字义的关系。

  2、能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用数量词填上相应的事物名称。

  3、朗读词语、通过读记积累词语。

  4、正确、流利、有感情背儿歌。

  5、围绕“合作”这个主题,进行口头表达。

  教学用具:

  电脑、课件、实物投影、图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播放音乐)听到选这熟悉的声音,又到了“我的发现”时间了,这一次我们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二、我的发现?

  1、出示课件(带有“钅、衤、疒”旁的三组字)

  钅 钢 铜 铁 钉

  衤 被 裙 裤 袄

  疒 病 疼 痛 疯

  2、同学自由读一读,在小组里说说自身的.发现。

  3、交流发现:每一行的字都有一个相同的偏旁。(在字的前面点击偏旁)

  可是,你们知道吗?这12个字里藏着秘密呢?聪明的小朋友一看就知道。(引导同学观察课件的12个字与“钅、衤、疒”字的关系。)?

  (第一行都有“钅”字旁,金字旁与金属有关;第二行字都有“衤”字旁,衣字旁与服装、被子等有关;第三行字都有“疒”字旁与疾病有关)

  4、小组读、指名读、互读、再脱掉拼音读。

  5、你还知道哪些“钅、衤、疒”的字?你在哪里见过这些字?

  (鼓励同学在生活中识字,通过交流识字经验增强识字的自豪感。)

  6、 拓展:找一找“钅、衤、疒”旁的字。

  教师和同学一起总结:字的偏旁与字的意思有关。

  三、我会填?

  1、出示课件(不带词语)

  一只( ) 一个( ) 一把( )

  一块( ) 一条( ) 一盘( )

  2、你能根据量词填上相应的事物名称吗?(小组内练习后推荐一人讲给大家听)

  3、 指名领读,同桌互读,拍手读,男女生对读。

  4、 在生活中像这样的词还有很多,你会说吗?

  5、拓展:

  五颗( ) 一座( ) 一本( )

  一幅( ) 一架( ) 一间( )

  四、我会读?

  小朋友们认得、填得真好,咱们接着往下学。(点出“我会读”。)?出示课件图片上写着“我会读”中的词语。

  书桌 板凳 椅子 棉被 运动裤

  身手 习惯 宣布 称誉 议论纷纷

  自信 容易 粗糙 疲劳 吞吞吐吐

  同学自身读一读词语,边读边想:这些词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让同学说说“吞吞吐吐”(AABB)形式的词语。

  五、读读背背

  《走山路》是一首有趣的绕口令形式的儿歌,在教学中要以读为主,熟读成诵。让同学借助插图,在读中感悟。

  1、下面我们就来学一首儿歌:走山路。(出示课件、配音)

  2、借助拼音自由练读,注意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配乐朗读)

  3、多种方式练读:指名读,同桌互读,边评边读,组内读,男女生读,齐读,边读边做动作……

  4、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5、看课件:小猪、小鹿和小兔为了什么事急坏了?

  6、老师指着课件让同学自由发言。

  7、指导背诵(四人小组合作、开火车)

  8、齐背儿歌。(配乐)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只要仔细观察生活,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教育学生保护花草树木,爱护大自然。

  2.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3.学习本课的11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蒲公英开花与合拢,造成草地颜色不同的原因。

  教具准备:

  课件、蒲公英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词语搭配练习。

  金色的(阳光)金色的(麦浪)金色的(童年)金色的(草地)……

  师:《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呢?

  二、新授:

  (一)同学们,你们见过蒲公英吗?说说你看过的蒲公英。

  老师拿出事先准备的蒲公英,拿给学生看。

  点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

  课文中是怎么向我们介绍的蒲公英的呢?

  (二)自读课文,把不明白的地方在书中批注。

  1.学生质疑:

  老师估计学生的问题有:

  (1)乡下是什么地方?

  (2)为什么蒲公英开花的时候,是我和弟弟最开心的日子?

  (3)什么叫不引人注目?

  (4)我的新发现是什么?

  (5)草地的颜色是做梦变化的?

  (6)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7)蒲公英为什么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

  能解决的问题,学生提出后当时就解决。

  2.把学生的问题归纳为:草地的颜色变化与蒲公英有什么关系?

  出示上面两幅图,让学生观察,直观上的不同。

  让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画画、动手实验、查资料等)来解决问题。

  3.自由组合,分小组谈论。

  老师行间巡视。老师把蒲公英的实物交给动手实验的'这一组学生。

  点评:老师没有过多地设计问题来牵着学生,而是让学生找到有相同兴趣的伙伴一起来解决问题。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4.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读书小组:直接读第三段。一个学生读书,其它学生补充解释。着重用书上的语言来回答问题。

  读到早晨、中午、傍晚的景色时,请画画组的同学展示他们的图画,并解释。

  可以及时利用刚才出示的那两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随机出现蒲公英的课件。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动手实验组的同学来解释。可以把自己的手当做蒲公英来演示,也可以拿着蒲公英的实物来说明。

  结合学生的小组汇报,看有关蒲公英的课件。其中有蒲公英开黄花、蒲公英种子的画片。

  点评:从对课文的理解延伸到学生的生活经验,使课堂学习与学生生活融合在一起。

  讨论:发现了蒲公英的这种开花规律后,我和弟弟有什么变化吗?

  学习第二段与第四段,进行对比。理解第二段的“我们总是为了寻开心,随意揪掉这些不引人注目的小花。”和最后一段的“从那时起,我们不再随意揪它,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引导、教育学生要爱护植物,爱护大自然。

  师:蒲公英不仅是孩子的好朋友,而且,它还是药材呢。同学们在课下还搜集了不少有关蒲公英的知识、图片,下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点评:通过展示、交流的图片等资料,激发了学生到课外去学习知识的欲望,同时,也为课外学习提供了方法和途径。

  我和弟弟为什么能发现蒲公英的开花规律呢?

  仔细观察。大自然有许多好玩有趣的现象,只有细心观察的小朋友才能知道。

  三、作业。

  仔细观察你喜欢的花草树木,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设计:

  金色的草地

  随意揪 新发现 最喜欢

  早晨 中午 傍晚

  绿色 黄色 绿色

  细心 观察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1.会认14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3.想象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教学重点读准字音,流利地读文。

  教学难点从小林的“看、想、做”中,感悟他遇事用心思考,不断实践的好品质。

  教具准备1.识字卡片 2.录音机

  导 学 过 程二 次 备 课

  第一课时

  读课文,探究学习。

  1.默读课文,想:小林遇到了什么难题?是怎么解决的?

  2.小组内交流、探讨。

  3.分组汇报,从以下方面引导: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电闪雷鸣,瓢泼大雨中一群可爱的孩子,穿着五彩缤纷的雨衣在雨中嬉戏,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这时,有一件非常奇特的雨衣出现了,不管他怎样玩耍,雨水一点,也没淋到他的身上。

  同学们,你们更喜欢哪一件雨衣?你们知道他是怎么发明的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板书课题)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

  2.初步了解:小林发明了什么?

  三、熟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主识字,读中识字。

  (默读,边读边画不认识的字,而后请教“小鱼儿”和“字典老师”)

  2.合作交流,检查效果。

  (1)同桌两人合作,一人读,另一人听或一人指字,另一个人读给对方听。

  (2)教师指名领读。(看识字卡片)

  (3)“开火车”全班轮读生字。

  (4)交流识字方法。

  例:形声字:嘿,泳,膜,胎,剪

  结构相近:羞、着

  翘舌音:充、粘、差

  多音字:缝(fénɡ)假(ià)得(děi)

  易读错字:膝(xī)

  (5)“接力赛”识字。

  猜字谜,如:联、差、囊

  看实物:膝、棒、胎、膜

  动手演示:剪、贴、旋、压

  (6)出示词语

  表演、舞蹈、优美、旋转、称赞、联欢会、展览台、徐徐张开、渐渐模糊、五颜六色

  指读——齐读

  四、教师分段指导学生正确,流利读文

  五、小结:(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积累字词。

  1.摘苹果

  把生字卡片做成苹果状,贴在苹果树上,学生自愿来摘,摘下后带着大家读一读,再组词,读文中相关的句子。

  2.读词语。

  3.为“慢慢”找意思相近的词,让它们成为好朋友。(徐徐、渐渐)

  4.找出文中三个问句,比较三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再照样各说一句话。

  二、细法是怎么产生的?

  (普通雨衣雨水顺着……用心观察)

  (2)遇到问题后怎么做的?

  (联欢会上旋转起裙子……勤于思考)

  游泳中塑料救生圈……

  (3)有了想法后又是怎样动手实践的?

  (弯……缝……剪……买……压……吹……动手实践)

  三、精读课文,质疑问难

  1.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解决。

  2.从小林发明中想一想,你还有比小林更好的办法吗?怎样使设想变成现实?

  四、品味课文,表达情感

  1.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练读。

  2.激发感情,组内赛读。

  3.放录音,想象

  雨中的孩子们穿上了充气雨衣,既漂亮又实用,一个个可神气了!

  五、激励创新,实践体验

  1.在日常生活中,你注意发现还有哪些不方便的地方,改进一下(思考、讨论、交流)

  2.让我们也动动脑,动手做个小制作,成为一名小发明家吧!

  六、小结:(略)

  5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一、回顾旧知,进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谁能说说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

  (叶子,脚的样子,怎么爬的和脚的变化。)

  二、自主研读,交流收获

  1、你对爬山虎哪一个方面最感兴趣,就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段仔细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看看你有那些感悟和收获?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学习。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习惯,打破传统“串讲”形式,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2、汇报交流:

  ⑴ 交流话题一:在写爬山虎的叶子的这一段你什么收获?

  喜欢写爬山虎叶子的同学请举手。

  在第二自然段,你觉得叶子美在什么地方?(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漾起波纹,好看得很。)你能读出风轻轻拂过叶子,叶子像波浪轻轻漾起的感觉吗?这是一种动态的美。还有哪句写出了叶子的静态美?(“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不留一点空隙。”)为什么觉得这样的叶子给人以美的享受?(绿得新鲜,铺得均匀,排列整齐不重叠。)那谁能读出叶子这种绿的美,密又匀称的'美来呢?观察叶子中,叶圣陶爷爷还观察到了叶子颜色的变化,叶子的颜色是怎么变化的?(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没过几天是嫩绿的,长大的叶子绿得很新鲜。)叶子的颜色变化也很美啊,谁能读出这种美来?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和爬山虎的各种图片,能读得更美吗?

  (处处注重了读,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学生获得了美的体验,激发起对美、对大自然的向往,也充分感受到语言的美。)

  ⑵ 交流话题二: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

  爬山虎的叶子这样的繁茂、美丽,充满勃勃生机,跟它的脚有着很大的关系。出示图片:谁能说说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脚的样像什么?颜色是怎样的?课文是怎么写的?再读一读。把脚的样子比作什么?把脚比作蜗牛的触角,使人一看就知道很细。这么细的脚,作者都仔细看过是枝状的,并数了有六七根,说明叶圣陶爷爷观察得很仔细多具体啊!作者写爬山虎的脚更能看出他观察十分细致了。

  (图文结合,不仅体会到语言的生动,还了解作者的观察很细致。教给学生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⑶ 交流话题三:怎么爬的?

  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哪些十分贴切的动词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触、巴、拉、贴)“一脚一脚”换成“有步一步”有什么不同?看课件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

  (抓住重点词句去体会,又以多媒体直观演示,突破了教学难点。)

  ⑷ 交流话题四:爬山虎的脚有什么变化呢?

  谁能汇报你读这段的收获?(没有触着墙的,枯萎了,触着墙的,脚巴在墙上的相当牢固。)“……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可见爬山虎的脚巴住墙是多么牢固啊。风能掀下它,不让它继续往上爬吗?雨能阻挡它向上攀登吗?可见爬山虎的脚具有多么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啊!现在你对爬山虎的脚产生了什么新的感受?请带着这种感受再读最后一自然段。

  (语文教学要有人文性。在自然现象中渗透人文熏陶,在读中不知不觉内化了语言,积累了语言。)

  三、引导发现,总结写法

  1、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作者对爬山虎的脚作了十分具体的介绍,那为什么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

  (因为人们主要观赏的不是爬山虎的脚,而是爬山虎好看的叶子。)

  2、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启发?可以结合句子来谈吗?

  ⑴ 观察细致。

  ⑵ 要抓住特点观察。

  ⑶ 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

  (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具体的观察方法,使理论和实际例子相结合,学生更容易掌握。)

  四、拓展文本,课堂延伸

  1、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读写结合,学有所用,既是对原有知识的巩固,又让学生在练笔中提高了写作能力。)

  2、课外查询资料:

  ⑴ 本文作者叶圣陶的生平。

  ⑵ 爬山虎的有关知识。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的学习需要课堂外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而查阅资料,就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断促进学生的发展。)

  【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叶子美:嫩红 嫩绿 绿得新鲜 匀称整齐

  脚的位置、形状、颜色

  脚怎么爬:触--→巴--→拉--→贴

  脚的变化:牢固 萎了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掌握“了”这个多音字的两种读音。认识新偏旁。

  2.观察图画,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借助图画上描绘的事物去理解字词。

  3.了解夏季的特点,积累词语。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知道看图

  1.同学们,你们见过刮台风、下雷雨的景象吗?想看看吗?(或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说)

  2.播放“台风”的录象资料,说说“台风、雷雨”和“春风、春雨”有什么不同,什么季节会有这样的景象。

  3.夏天还有许多好吃的'水果呢?出示挂图,观察说话,图上画了哪些人?在干什么?你还看见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认读词语生字

  1.自读词语,读准字音。

  2.同桌读。

  3.指名读。

  三、指导诵读

  1.教师范读韵文。

  老师读得怎样?你们也能这样读吗?

  2.四人小组读。

  3.指名读。

  4.注意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实物的样子,读出节奏和韵味来。要避免唱读、顿读。

  四、课间活动

  五、指导书写

  1.说说你是怎样记注生字的。

  2.学生看笔顺图,记忆生字笔顺。

  3.请说说“夏、台、梅、瓜”的笔顺。

  4.指导写字,重点指导“夏、瓜”。

  5.学生描红,完成练习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抽读词语卡片。

  2.齐读韵文。

  二、学习笔顺,指导书写

  1.学习新偏旁。

  2.学生看笔顺图记忆生字笔顺。

  3.重点反馈“桃、蛙、荷”的笔顺。

  4.学生描红书空写字,播放轻音乐。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1-26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松鼠教案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