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1
一、 周教学内容:第二单元《明月》,两篇主体课文,一个语文天地。
二、 周教学重难点:
1. 生字:一类字18个、二类字24个、多音字2个。
2. 积累:(1)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练习独立识字。
(2)用学过的不同方法理解词语。
3. 作文:写一写自己眼中、心中的月亮。
三、周学科融合:
在学习“明月”这个单元的过程当中,学生从古人、今人的笔下感受到月色的美,又从人类登月使学生感受到月亮无穷的奥秘,激发学生去探究月亮。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去说月亮,写出自己心中的月亮,以期达到激发学生探究月球奥秘、训练学生文字表达内心世界的完美结合。
四、 周学情分析:
时值中秋佳节将近,学生手边一定有很多关于赏月、说月的素材,指导学生多上浆、搜集这方面的材料。创设谈话情景,发动学生畅谈科学家在对月球地表及矿物质做出科学分析后得出的成果,可谈论有关月亮的天文气象知识,还可以讲述有关月亮的传说故事,引导学生概括出要点,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
古诗二首 授课时间:周﹍﹍
整 体 设 计
个 性 设 计
教材分析
两首唐诗——王维的《鸟鸣涧》和白居易的《暮江吟》。《暮江吟》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后两句写新月东升的夜景。《鸟鸣涧》描写诗人看到的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静谧。
学法
教师导法
指导朗读 引导品味
学生学法
有感情朗读,品味意义,背诵
学习目标
1.理解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积累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3.生字目标:认字6个,写字6个。
学习重点
1.初读感知点:(1)背诵学过或背过的有关月亮的诗句,引入新课。
(2)自读,摘录生字新词,自学解决生字词。
(3)自读后指名读,读通,读对。
2.细读感悟点:(1)出示自学提示,出示“金钥匙”,标出问题,理解诗意,品读。
(2)体会重点词句,读出诗味,诵读。
(3)边读边想象诗中意境,背诵。
3.能力训练点:(1)练习采用查资料或询问的方式解决自读中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
(2)鼓励学生尝试默写。
4.拓展延伸点:
(1)搜集描写月亮和月光的文章,诗歌,词,故事,做一期手抄报。
(2) 写一写自己眼中、心中的月亮。
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
暮江吟 鸟鸣涧
残阳
江边 美 静 山中月夜
课后反思
走月亮 授课时间:周﹍﹍
整 体 设 计
个 性 设 计
教材分析
《走月亮》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习俗,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户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戏,为“走月亮”。“走月亮”不同于在月亮下赶路,而是特意到月光下走,散步,因此充满了诗意。
学法
教师导法
指导朗读 引导品味
学生学法
有感情朗读,品味意义
学习目标
1.理解目标: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
2.积累目标: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背诵喜欢的部分。
3.生字目标:认字7个,写字6个。
学习重点
1.初读感知点:(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采用问老师同学、查字典等方式来解决。
(2)勾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3)师:读完课文后,你的感受是什么呀!(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2.细读感悟点:1)学生认真读课文,并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吸引了你?
(2)学生自读。
(3)全班交流。(可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读书中的文字)
(4)小结:这么美好的夜晚,这么迷人的画面,使我们仿佛进入了爱的天堂!细细读读课文吧!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等。
(5)问:还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有可能问:我和阿妈为什么要走月亮呢?(全班交流,体会出爱的存在、爱的和谐、爱的温暖)
3.能力训练点: 1)你有没有欣赏过美丽的夜景有没有和妈妈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听完后可以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
教师随机点播,其实美好的景观,美好的情感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留心观察,细心体验就会发现。
4.拓展延伸点:这节课即将结束,你有什么深刻的感受和想法,赶快把他写在《日积月累》的笔记本上,字数多少不限。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2
教学目标
1、 能自主识字,读准字音“渑、荆、卿”,并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负荆请罪、能耐、声色俱厉”等词语。
2、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并能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3、 品读重点语句,感受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中的智勇双全及面对廉颇挑衅时的宽阔胸襟;感受廉颇知错就改的勇气;体会两人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之心。
教学过程:
一、由简介《史记》引入,了解课文由三个故事组成,体会三者间的关系。理解“负荆请罪”的含义,了解廉颇、蔺相如的身份。
1、文学有部伟大著作《史记》,其中有一篇《廉颇.蔺相如列传》。就是今天学习的课文——《将相和》。
2、“将”指谁?“相”指谁?(廉颇、蔺相如)。(板书)
3、“蔺”字怎么写,还记得吗?
4、这篇课文由三个独立的小故事组成,一个是《完璧归赵》,一个是《渑池会见》, 一个是《负荆请罪》。(板书)
5、通过对《完璧归赵》的复习,初步了解蔺相如的品质。
(1)在三年级学过《完璧归赵》,你们一定对蔺相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一个词形容。
板书:有勇有谋
6、(读准“渑”mian)渑池是地名,在秦国境内。
7、结合图片从字面上理解“负荆请罪”的意思,了解两人的身份。
(1) 今天我们要学一个新的成语。(负荆请罪)
“荆”是后鼻音,谁能读准?(jing) 指名读。齐读。
(2) 出示图片:这幅图画的就是“负荆请罪”的内容,你能借助图说说“负荆请罪”的意思吗?
(3) 指图:图上的这位赤身背着带刺的枝条的人是赵国的将军廉颇,他是一员武将。他出生入死,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真可谓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一位英勇善战的将军。(板书:英勇善战)
(4) 加上人名、身份说说“负荆请罪”的意思。 (大将军廉颇背着带刺的荆条向宰相蔺相如请罪。)
二、初读课文,梳理脉络,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
1、读课文思考:这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关系?
(1)、廉颇负荆请罪的原因是什么?读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出示:
出示:蔺相如又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卿,职位超过了廉颇。(“卿”qing正音)
(2)、引读:引起他们不和的原因是——蔺相如完璧归赵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了上大夫。在渑池会上——蔺相如又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卿,职位超过了廉颇。
3、师归纳小结:前两个故事是失和的原因,第三个故事讲叙了言和的过程。
三、品读重点语句,感受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中的智勇双全及面对廉颇挑衅时的宽阔胸襟;感受廉颇知错就改的勇气;体会两人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之心。
(一)从廉颇的语言着手,了解廉颇不服气的原因及他的性格特点。
1、结合屏幕上的两句句子说说将相不和的原因。 (不服气)
2、课文如何把廉颇的不服气表现出来的?找到相关句子。出示第10节。
这段话是通过语言写出了廉颇的不服气。读一读,思考廉颇讲了几句话,表达了几层意思?在书上作分层记号。(三层)
(1)指名交流。
(2)引读:他先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再说——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最后说——我碰见他,非得叫他下不了台!
3、再读,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三层意思。
(1)第一层的意思是: 廉颇认为自己功劳大。
2 从句中哪些词中看出他功劳大?
理解“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 这就是“战功赫赫”)
2 这句夸赞的话出自他自己的口中,你读一读,读出什么味道?
2 出示词卡:居功自傲 (自认为有功劳而感到骄傲)
(2) 他认为蔺相如没能耐。 (换词:没本领)
(3) 廉颇要让蔺相如下不了台。
板书:为难
(4)谁能连起来把廉颇这段话的意思说给别人听?
4、请你再读读这段话,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人物?(豪爽耿直、居功自傲)
小结:课文就是通过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性格。 男生齐读。
(二)学习《渑池之会》,抓住语言来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品读描写蔺相如的语言,体会他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精神。
1、 面对他的挑衅,蔺相如怎么做?找到课文中的有关句子读一读。
(1)出示:这话传到蔺相如耳朵里,他就请病假不上朝。
(2)课文又写了有一次蔺相如路上偶遇廉颇的做法——指名交流
出示: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就赶紧叫车夫往回赶。
2、你们发现蔺相如怎么做?板书:避让
3.蔺相如是不是真的就像廉颇所说的仅仅靠一张嘴,没什么能耐?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划出重点语句,写出感受。
4、渑池会上,秦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占赵王的便宜,羞辱赵王。读一读渑池之会的内容,说说面对什么情况,蔺相如怎么说。
(1)秦王让赵王为他鼓瑟并叫人记录下来,蔺相如说——
出示:
“听说大王善为秦声,请为赵王击缶。”
出示:瑟、缶的图片
你们看,瑟是一种弹弦乐器,而缶是一种瓦器,用以盛酒浆。
(2)秦王勃然变色,不去理他。蔺相如忽的站了起来,声色俱厉地说——
出示:“你我现在相距只有五步。再不答应,我跟你拼了!”
(出示词卡:声色俱厉 )解释: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再读。
5、这就是蔺相如在渑池之会的表现。从蔺相如的语言中,你认为蔺相如到底有没有能耐?他的能耐表现在哪里?同桌交流。
2 有智慧。(和秦王针锋相对,让秦王击缶,使他在言语间占不了便宜。)
2 有勇气。(蔺相如虽然没有在战场上与敌人刀光剑影地相拼,但是凭着智慧和勇气,与敌人斗智斗勇,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捍卫赵国的尊严,怎么说没能耐呢?)
小结:综上所述,蔺相如靠的并不是一张嘴,而是靠着聪明才智、机智勇敢和不畏强暴的精神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如果蔺相如就在你面前,你一定会发自内心的对他说:——(你真有能耐!)
(三)继续学习“负荆请罪”这个故事,通过品读描写蔺相如和廉颇的`关键语句,体会蔺相如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同时感受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1、这么有能耐的蔺相如是怎样对待廉颇的为难的?师引读:廉颇要为难蔺相如的话传到蔺相如的耳朵里,他——;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就——。蔺相如对廉颇的挑衅是——避让。(生答)
师;蔺相如为什么避让廉颇?是真的怕他?默读课文,蔺相如是怎么说的?
出示: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4、从这里你们读懂了什么?蔺相如为了赵国的利益,才这样委屈自己,这就叫—— 板书:顾全大局
5、出示: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那里。他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地位,不顾国家利益,真是不应该。
“不应该”什么?(为了地位,不顾国家利益。)
6、引读。
师:廉颇知道自己不顾国家利益,觉得自己真是罪人,——(读)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来到蔺相如门上。可见他能——板书:知错就改,(请罪态度相当诚恳)蔺相如见廉颇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热情”一词可见他不计前嫌)从此以后,——两人结为知己,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7、想象说话:如果当时围观的百姓看到了这动人的一幕,他们会说些什么?这件事传到赵王或秦王的耳朵里,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廉颇的属下或蔺相如的属下看到大将军廉颇负荆请罪,又有何感想?今天的你看到了这动人的一幕,回想起生活中和他人相处的点点滴滴,又想说什么?请你任意选择一个角色说一说。自由准备──同桌互说──指名说。
8、同学们,一位功勋卓著,叱咤风云的老将军,他能够脱下战袍,露着脊背,赤着脚,背上荆条,跪在相府门前认错,这需要何等的胸襟和气魄啊!所以,有句俗语叫: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背上能插荆。
9、从《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不能只顾个人利益,要以国家利益为重。)
10、说说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四、总结。
板书:
将 相 和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英勇善战) 廉颇 蔺相如(有勇有谋)
为难 知错就改 避让 顾全大局
负荆请罪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能读准词语“渑池、鼓瑟、击缶、上大夫、上卿”的音;能在语境中理解“勃然变色、声色俱厉、负荆请罪”等词语的意思。
2、能了解“将相和”的故事,能借助提示简要概括“渑池之会”的内容,知道渑池之会的功劳是二人通力合作的结果;能转述“负荆请罪”中将相二人的话,体会“和”的含义。能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尝试有感情地朗读关键语句。
3、感受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的智勇双全,面对廉颇挑衅时的'宽阔胸襟;感受廉颇知错就改的勇气;体会两人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能了解“将相和”的故事;能转述“负荆请罪”中将相二人的话,体会“和”的含义。
2、感受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的智勇双全,面对廉颇挑衅时的宽阔胸襟;感受廉颇知错就改的勇气;体会两人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之情。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查找关于廉颇、蔺相如的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题,整体感知。
1、 揭示课题:35《将相和》
2、 理解课题:课题中将指谁?相指谁?和是什么意思?从课题知道课文讲什么?
3、 默读全文,了解“不和”的原因。
(渑池之会上,蔺相如又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了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4、 指导朗读廉颇的话,引入渑池之会。
出示句子: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的头上。我碰见他,非得叫他下不了台!
二、深入文本,品读感悟
渑池之会
1、 自渎3——8小节,想想:渑池之会这个故事围绕哪些人?写了一件什么事?
2、 根据提示简要概括渑池之会的内容,介绍乐器“瑟”和“缶”。
3、 再读3——8小节,划出蔺相如说的话,联系上下文想想他问什么这样说?
4、 理解蔺相如说的两句话,能有感情地朗读并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出示句子:“听说大王善为秦声,请为赵王击缶。”
“你我现在相距只有五步。再不答应,我就跟你拼了。”
理解句子:
句一:“听说大王善为秦声,请为赵王击缶。”
(结合学生的交流,随即联系前文秦王的话和第二节蔺相如劝赵王赴渑池会的内容。)=
句二:“你我现在相距只有五步。再不答应,我就跟你拼了。”
(师补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内容)
(能从蔺相如的话中知道他这么说、这么做的原因,感受蔺相如在秦王面前不甘示弱、大智大勇)
指导朗读
5、 小结:蔺相如是不是没有能耐,就凭一张嘴呢?看来廉颇说错了。
负荆请罪
1、齐读廉颇的话,并指名转述。
出示句子:“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的头上。我碰见他,非得叫他下不了台!”
(提示学生在这里转述要有称呼,用敬语。)
2、自由读10——14小节,找找:蔺相如听到这话怎么做?怎么说的?
3、理解蔺相如说的话,能有感情地朗读并正确转述
出示句子:“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国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两个闹不和,别人不是就有机可乘了吗?”
4、 过渡:原来蔺相如对外不甘示弱;对内却处处示弱。不是因为怕,而是以国
为重。
5、 联系上下文说说:廉颇“不应该”什么?于是他怎么做?
6、 理解“负荆请罪”的意思,感受廉颇知错就改的勇气。
出示句子: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来到蔺相如门上。
用一个成语概括就是:负荆请罪。“负”的意思就是:背。
7、 想象说话
廉颇二人见面会说什么?展开合理想象。
三、总结全文、合为一体。
从此两人结为知己,同心协力保卫赵国!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你、负荆请罪,这三个小故事结合在一起构成了的历史故事——《将相和》。
板书设计:
35、将相和
(完璧归赵)蔺相如 (渑池之会)
以国家利益为重
(不服气)廉颇(负荆请罪)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相关文章: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02-28
语文第二单元教案08-26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01-06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01-07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的教案11-14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01-29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03-02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03-02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