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2-08-07 18:01:47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总10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华】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总10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学生质疑

  一、摘录学生提出的有代表性的问题:

  1、詹天佑和工人们在峭壁上工作难道不摔下来吗?他们开凿遂首不塌陷吗?

  2、什么叫中部凿井法?什么叫两端凿进法?为什么要设计“人”字形线路解决火车爬坡难的问题?为什么火车能两头开?

  3、为什么以人名为题?詹天佑除了主持修筑京张铁路外还做过哪些大事?

  二、搜集有关詹天佑的资料

  教师准备

  设计理念

  新课程强调教师要改变“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方式。我们课题组在设计本教案时,不仅备教材,而且“走进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兴趣、已知和未知。师生共同备课,学生把读懂的内容在书上做批注,把不懂的问题写在小纸条上交给教师,学生再去搜集资料。教师再根据这些问题去钻研教材、筛选信息,进行师生互动的教学设计。本教案中的某些环节不是预先设定的,而是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富有弹性地灵活调整。设计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教学目标

  1、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学习他身先士卒、为国争光、勇于创新的精神。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作者的表达思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创造性地寻求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途径

  教学重点

  在读、思、议、画中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种种困难,从而体会詹天佑的“杰出”与“爱国”这一中心。

  教学难点

  本堂课要解决的难点就是学生课前质疑的问题。

  教学环境

  教学课件

多媒体教室

  预设课时

  两课时。

本设计为第二课时的内容。

  师生互动及教学反思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后总结与反思

  一、揭题,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写题、读题、检查搜集处理信息情况

  2、出示课件,补充介绍詹天佑的资料

  3、教师鼓励、激趣

  二、自主读书,畅谈感受

  1、组织学生分小组出声读文:你读懂了什么?读完之后你的心情怎样?想说点什么?

  2、待学生读过之后,有欲说不可的愿望时再倾听。

  3、指导学生找出中心句,围绕中心句展开讨论: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件事?组织学生设计板书。

  三、依据学生自读、发现,灵活组织教学(以下环节不分先后,学生说到哪儿,师生就互动到哪儿)

  ★引导学生圈画令人气愤的语句抓住“阻挠”、“要挟”、“嘲笑”去读去谈。

  ★理清第4自然段的写作思路,从詹天佑怎样说、想、做去体会他身先士卒、为国争光的精神。

  ★探究开凿遂道和“人”字形线路的原理。

  ①组织学生讨论文中两种开凿遂道的方法,并动手画出示意图。

  ②詹天佑为什么要设计这两种方法开凿遂道?你还能想出什么开凿方法,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

  ③出示课件,讨论“人”字形线路的原理。谁能用不同的方法阐述?你还能想出什么方法解决火车爬坡难的问题?

  ★组织学生读第3、7自然段,并发挥想象

  1、当初外国人是怎样嘲笑我们的?詹天佑怎样用行动回击他们的?

  2、如今外宾们是怎样赞叹不已的?

  四、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课前的疑问都弄懂了吗?

  五、学了这一课,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师表扬激励。

1、集体推荐个别板书课题

  2、读题,并阐明要读出自豪、赞美的语气

  3、各自展示自己查找的有关詹天佑的资料。

  学生口头小结。

  1、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组合时可下位找合作者,可同桌一起读议,还可找老师交流,形式不限。

  2、畅谈自读后的心情(或气愤、或佩服、或赞叹)。

  3、在老师的指导下相互启发、补充,设计板书。

  感情朗读第2、3自然段,谈感受。

  读句,画下关键词,并在头脑中再现詹天佑在狂风怒号、黄沙满天的环境中如何勘测线路的。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读一读、议一议相关问题,留给他们创造性想象的空间。

  学生通过观看动画,再结合课文第6自然段去读、去想,激活创新思维(学生或手势、或画图、或语言表达等)。

  1、分角色有感情地读关于“嘲笑”“回击”句。

  2、同桌相互扮演外国人、

  中国人,用语言相互“攻击”“回击”。

  3、扮演外宾深有感触地赞叹。

  学生在入情入境中说出自己的愿望。 本文课题组成员已教过多次,唯有这次感受最深,收效最大。因为本设计我们本着“以学论教”的模式,上课前关注学生的已知、未知,课堂上关注学生做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学会了些什么。整堂课的教学设计是开放性的。让学生读,教师给了充分的时间,在掌握学生兴趣的基础上与他们共情,让他们谈感受。当学生滔滔不绝地说起来时,教师再机智地把握。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张扬,课堂气氛空前活跃,整堂课热闹而有序,在相互启发、共同探究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被激活,出现了不少亮点:

  在议论两端凿进遂道的方法时,有位学生提出他的想法:还要在山顶的正中拉下一根绳子作为两头的中点,让两个施工队比赛着进行开凿,看谁先到达中点,这样会使工程进展更快,可见他具有当代人的竞争意识。

  在议论“人”字形线路原理时,学生想出了多种阐述方法:用钢笔、教鞭当火车比划;用“老鹰抓小鸡”的队伍演示;在黑板上画:“”字形讲解等。

  在扮演外国人和中国人互相“攻击”、“回击”时,双方很投入,外国人的轻蔑和中国人的扬眉吐气味儿实足,在“争吵”中学生深刻地领会了课文中心。

  另外,教师在板书设计上,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思路未完全打开,多少受到教师的.牵扯,没有出现多样化的有创意的板书。这一点还有待课题组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实验完善。

  附板书:

  勘测线路:说、想、做

  詹天佑 开凿遂道: > < > <

  (杰出、爱国) 设计“人”字形线路:推< >拉

  设计说明:

  课堂教学是师生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达到共识、共进的目标。我们课题组进行《改进语文教学备课方式(包括教案格式)》的实验与研究,就是让教师在备课时做到心中有学生,教师要先了解学生再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去钻研教法与学法。因此,我们的教案格式中,最显著的一点就是学生参与了备课,学生在课前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去搜集处理信息。教师针对学情有的放矢地设计师生互动的教学程序。其次,我们的教案是开放性的,每一个环节不是预先设定不变的,而是教师根据学生课堂上的思考、发现、体验,富有弹性地灵活调整。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有得有失,我们还安排了“教后总结与反思”这一版块,以便我们的实验研究进一步完善。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1、湖边的景色真美了,吸引了许多人,猜一猜,人们会在那里干什么?

  2、你为什么会这么想?课文是怎么写的`?谁能把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3、用“有人……有人……”练习说话。

  课文中的这句话写了人们在湖边不同的活动?

  想一想,还可以说什么地方有人在干什么,有人在干什么?

  人们在湖边看到什么?看课件

  4、自由读课文第六段。仔细体会课文句子的意思。

  5、说说读了课文,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特别好,为什么?

  1)为什么说湖水像面镜子?湖水里还倒映着什么?学习生字“镜”朗读句子练习。

  2)啊!像一群小鸟飞过雨后的彩虹?课文把什么比作了什么?为什么这样比?

  5、你能用“像”说一句话吗?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能把什么比作什么?

  6、你能把这一段读一读吗?自由读课文,指名读,齐读。

  7、(机动)指导背诵,雷雨后的景色真美,你喜欢吗?我们来把这几段背出来,行吗?

  在第4至6自然段中选一段背一背。

  自由背,同桌互背,小组轮背。

  五、齐读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生领会西沙群岛地理位置的重要,领略祖国山河的美丽富饶,激发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读出句子的语气。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通过学生自评的形式,指导学生朗读。

  3.利用网络展现西沙群岛风景及物产资源,通过网上资料及直观形象的展示,使学生感悟语言文字。

  4.指导学生上网收集资料,利用网络延伸课文,拓展知识面,培养信息收集处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和物产丰富。

  教学媒体:

  电脑网络,黑卡纸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电脑出示:西沙群岛的地图

  师:在距离海南岛180多海里的东南海面上,有一片岛屿像朵朵星莲,颗颗珍珠浮于万顷碧波之中,那就是令人向往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西沙群岛。

  出示板书——西沙群岛(边出示边读)

  2.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参观——

  出示板书:富饶的齐读课题

  师:“富”和“饶”都是很多的意思,那么西沙群岛什么“多”呢?

  请大家打开课文默读,找一找,圈一圈,按课文叙述的顺序来说一说。

  二、整体进入课文

  1.同学们刚才找得很认真,下面就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富饶的西沙群岛什么多?

  边交流边出示板书:

  海水 颜色

  珊瑚 海参 大龙虾 鱼

  贝壳 海龟

  鸟 鸟蛋 鸟粪

  2.引读:对啊,作者按照地点的变化向我们介绍了西沙群岛的海面——(海水颜色多),海底——(珊瑚、海参、大龙虾、鱼多),海滩——(贝壳、海龟多),海岛上——(鸟、鸟蛋、鸟粪多),并且在介绍的过程中紧紧抓住了它们的特点,使得这些景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边出示板书:海面 海底 海滩 海岛

  3.过渡:下面就让我们去细细欣赏这些美丽的景物吧!

  三、分段学习

  师:西沙群岛的海水幽兰深邃,置身其中,陶醉的感觉不禁油然而生。

  (一)学习第二小节

  1.电脑出示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显出种种色彩,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的交错着,五光十色,异常美丽。

  请大家自由朗读这句描写海水的句子。

  2.交流:哪位同学能用朗读来表现海水的色彩?学生点评

  3.让我们学着他的样子来读一读。

  4.师引读:(请同学看着电脑)大海应该是湛蓝的,然而西沙群岛一带海水显出——(种种色彩)。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美丽的景象呢?(师一边用鼠标点图,一边引读)

  因为——(海底有高耸的山崖,有低陷的峡谷,海水有深有浅),

  所以——(从海面看,色彩也就不同了)。

  (二)学习第三小节

  1.让我们尽情地潜入这五光十色的海水中,去寻找那些海底的生物吧!

  2.默读第三小节,用浪线划出它们特点的词语。

  下面让我们来交流一下

  出示板书:珊瑚 各种形状

  海参 懒洋洋

  大龙虾 威武

  鱼 多

  3.找得真好,下面让我们边看着电脑上的图片,边把这四个词语读好。

  引读:

  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电脑出示图片),有的像美丽的鹿角(电脑出示图片),真是——生(各种形状),海参浑身没有力气——生(懒洋洋)

  大龙虾雄赳赳气昂昂的(电脑出示图片)——生(威武)

  4.词语读好了,那么句子呢?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找到你们喜欢的一种生物,进行朗读练习。

  自由读

  喜欢珊瑚的小组站起来朗读珊瑚的句子,海参——,大龙虾——

  刚才同学们带领老师进入了珊瑚、海参、大龙虾的世界,其实在海中最多的还是鱼。

  5.电脑出示:

  一群群的鱼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有的身上长着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飞虎鱼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好看极了。气鼓鱼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刺儿,它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师引:快看,一群群的鱼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有的——(身上长着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那不是飞虎鱼吗?——(飞虎鱼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好看极了),这不是气鼓鱼吗?——(气鼓鱼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刺儿,它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不止是数不清,老师连看也没看清,愿不愿意和老师再看一遍?

  一群群的鱼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先看飞虎鱼——(飞虎鱼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好看极了),再看气鼓鱼——(气鼓鱼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刺儿,它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还有一些鱼,有的——(身上长着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各种各样的鱼,真是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虽说都是鱼,但也各有各的特色,有的身上——(长着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飞虎鱼呢——(飞虎鱼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好看极了),气鼓鱼呢——(气鼓鱼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刺儿,它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6.我们的网络小组从网上找到了有关鱼的资料,让我们请他们来为大家交流一下。

  网络真是一部博大精深的百科全书,你能从中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呆会儿,老师也要让大家去上网。

  7.师引读:西沙群岛的鱼远远不止这些,太多啦!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请看选择题(电脑出示)

  选择题:

  “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句话的意思是:

  ① 水和鱼正好各一半。( )

  ② 水很多。 ( )

  ③ 鱼很多。 ( )

  选择③,“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说明了西沙群岛的鱼很多,夸张地描述了鱼占了海洋中的一半。

  8.西沙群岛的海底恰似一个美丽奇幻的鱼的世界,让我们再读再体会。

  (一群群的鱼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一半是鱼。)

  (三)学习第四节

  1.浮出水面,我们漫步在细软的沙滩上。

  2.请女生朗读描写贝壳的句子,男生朗读描写海龟的句子。

  边读边思考他们各有什么特点?能否各用一个词来概括。

  3.交流出示板书:贝壳 千奇百怪

  海龟 有趣

  4.让我们男女生互换,再读第四节,边读边体会他们的特点。

  (四)学习第五小节

  1.如果说海里是鱼的世界,西沙群岛的岸上就是鸟的天下。

  2.老师和你们配合着读好这一小节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树下堆积着——(厚厚的一层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五)学习最后一节

  引读:西沙群岛就是这样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岛上的英雄儿女——(日夜守卫着祖国的南大门)。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四、网上遨游

  同学们,书本上的知识仅仅是介绍了西沙群岛的一部分。下面,让我们到网上去游览西沙群岛,领略那里的风景和物产,收集你最感兴趣的内容,两人一组交流感受,然后请你用一句话在集体中交流,并说出路径。

  一句话交流。

  五、.总结课文

  令人向往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西沙群岛,随着祖国的繁荣兴旺,必将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板书设计:

  富饶的西沙群岛

  海面 海水 颜色多

  海底 珊瑚 各种形状

  海参 懒洋洋

  大龙虾 威武

  鱼 多

  海滩 贝壳 千奇百怪

  海龟 有趣

  海岛 鸟 鸟蛋 鸟粪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赞美江南水乡秀丽景色的诗。一个男孩撑着小小的竹排顺流而下,他观赏着两岸美丽的风光,感受自己如同在画中游览一样。课文贯穿对江南水乡的赞美之情,旨在激起学生身临其境之感。小竹排顺流而下,“鸟儿唱,鱼儿游”,表达了作者无比欢畅的心情。全诗图文并茂,形象生动,语言优美流畅,节奏感强,适宜学生诵读。

  二、设计理念

  课文展示的是画一样的美景,因此整堂课以课件中江南水乡的景美来渲染烘托课文,使学生在美的环境中体会江南之美,产生热爱江南之情,使自然美和童心趣和谐统一。同时在感悟时学写生字。

  三、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知道江南是美丽富饶的地方,萌发热爱江南热爱祖国之情。

  3、学习新笔画横折和横折钩,会写“口、日、中”三个字。

  四、教学准备

  1、江南水乡美景的课件,“小石桥”。

  2、会背《忆江南》。

  五、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重点会认12个生字以及“山字头“、“木字旁”、“草字头“3个偏旁。

  第二课时:体会江南风光之美,江南水乡的富饶。朗读背诵课文,学写3个生字。

  六、教学过程

  (一)、欣赏音乐,再现旧知

  1、播放江南风光的民族乐曲,师背诵《江南》。

  师:听着这美妙的音乐,我不禁想起了一首古诗。小朋友想不想听听?

  背古诗《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师:你在这首诗里看见了什么?(莲叶,鱼儿)是啊,在一望无际的湖面上到处是碧绿的荷叶,鱼儿在荷叶下快活地游来游去。好一幅美丽的景色啊!你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哪里的景色吗?今天老师就想带着大家撑着竹排一起游一游我们美丽的家乡——江南水乡。

  (在导入课文时,利用江南风光的民族乐曲,使学生进入了一个美妙的音画世界,兴趣顿生;同时利用提问,设置了悬念,让学生有自主学的愿望;并运用古诗增长学生的知识面,积极发挥他们的想象。)

  2、在游戏中巩固生字。

  师:江南的小石桥特别多。看,这是一座智慧的桥,桥面的小石板上就写着我们学过的.生字呢。(出示用生字卡片铺成的小石桥的课件)现在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你走在哪块石板上就给这块石板上的字找个朋友好吗?

  小组合作找;分小组回报。

  (通过课件游戏,使枯燥的口头扩词变得生动有趣;而且利用小组的学习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积累词汇

  出示词语“绿油油”。

  师:请你大声的读一读这个词。什么绿油油?(练习说简单的句子)象这种词我们就叫它ABB式。你还能说出几个吗 ?

  (穿插ABB式的词语,并能进行简单的说话训练,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朗读课文,感受美景

  1、师:上节课,我们还自己读了这篇课文。(出示江南美景课件)你觉得课文中写到的景色美吗?(生自由回答)

  (1)结合看图,理解“竹排”是用竹子扎成的,是江南水乡的一种交通工具。

  (2)动态演示“顺水流”的过程。

  (3)看图理解树木密的“密”指一棵挨着一棵,而且树木特别密又特别绿。

  (充分利用课件,是课文内容形象化,直观化,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特别是动态的演示,学生兴趣浓厚,在乐中学。让学生自由说,既锻炼了 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更让学生真正理解了课文)

  2、师:其实我们就生活在这样美丽的环境中。让我们跟着老师再一起乘着竹排去游一游吧!(师生齐读)

  3、师:小朋友,你想不想也来夸一夸我们家乡江南的美啊?(自由读,个别生读)

  4、师:看得出大家都喜欢我们的家乡,想再夸夸家乡的小朋友大声地读一读吧!(齐读)

  (利用自由读,个别读,齐读等多种朗读形式把课文读熟,“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目的是使学生在读的基础上真正了解课文,熟悉课文。)

  5、师:是啊,江南的美真象一幅画。看,顺着哗哗的流水,我听到了鸟儿在欢乐地歌唱,看见鱼儿在快乐地游来游去;河两岸到处是茂密的树林,还有绿油油的禾苗和庄稼。江南真是一个鱼米之乡。乘着小小的竹排,真好象走进了画中一样。怪不得我们古代有位叫白居易的诗人也写了一首诗《忆江南》。你能背下来吗?(生背《忆江南》)

  (老师的小结,把课文的内容形象化了许多。把白居易的《忆江南》也自然地穿插其中,使学生更能体会江南的美,从而更喜欢和热爱自己的家乡。)

  (三)背诵课文。

  师:江南好,能不忆江南?江南美,老师可真想把这篇课文也给背下来。给老师一次机会好吗?(师背,生顺着接背下句)

  师:看来还是小朋友的记性好,那你能不能把它背下来?(生试背)

  (利用教师的背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

  (四)书写指导。

  师:小朋友可真了不起,这么快就能把课文背诵下来了。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会一样本领——写生字。

  1、写“口”。

  师:出示”“口”的图片。这是什么?嘴巴也叫“口”。读几遍。教学新笔画横折。范写。

  2、写“日”

  师:出示太阳的图片。太阳我们也叫“日”。让学生 自主发现“口”和“日”的区别。教学新笔画横折钩。范写。

  3、写“中”。

  师:指着书架中间层的盆景,问盆景现在的位置?这个“中”也是中国的“中”。中国是我们美丽的祖国。再与“口”和“日”作区别。可以变一变。

  (利用形象直观的图片进行生字教学,浅显易懂。还注意生字之间的内在区别,学生的识记印象加深)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

  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

  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描写荷花的样子的第2、3自然段是重点;课文描写我幻想自己变成荷花的第4自然段是难点。

  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是根据《荷花》图而写的一篇短文,写的是“我”去看荷花时

  看到的荷花的样子及看荷花时“我”的想象,写出了荷花的美妙。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先弄清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荷花,为什么看荷花;接着要搞清楚荷花开时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在学习第2段时,要引导学生注意作者是从荷叶、荷花的颜色、形状,并通过“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形象地写出了荷花形态各异的花姿。学习第3段时,应注意通过反复朗读,着重理解“我”把眼前的一池荷花当作一大幅活的巨画的表现手法,从中体会到一池荷花的美妙无比。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能运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用自己的话说说荷花盛开的样子。学习4、5自然段时应使学生了解“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是想象开始,“我才记起”是想象的终止。还应知道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样的想象,由此引伸出这是因为荷花静时美,动时更美。还可发散思维:如果你站在这样的荷花池边有什么样的想法?也可结合看图,文图对照,认识荷花美。学生学习时教师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题。

  (一)板书课题,读题。

  (二)析题:谁见过荷花?它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哪些赞美荷花的诗句?

  (简介有关荷花的知识。)

  二、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荷花》图。

  (一)荷花开得怎样?长得怎样?形状和颜色怎样?

  (二)白荷花刚开、全开和没开时各是什么样子?

  (三)满地的白荷花开得怎样?

  (四)图上除了荷花、荷叶还有什么?想想它们与荷花有什么关系。

  三、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一)小声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

  (二)通过拼音认识莲、胀、翩、蹈、梦等生字。

  (三)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意思:

  1.挨挨挤挤:(一个接着一个)说明荷叶、枝叶多繁茂。

  2.碧绿:青绿色,课文指荷叶的颜色。

  3.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的果实。

  4.翩翩起舞:轻快地跳舞。

  5.饱胀:饱满,指花骨朵快要开了。

  6.破裂:出现裂缝,课文里指荷花开时花骨朵的样子。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一)我看荷花

  讨论:看提纲;给课文分段。

  (二)总结:

  第一段(1,2)写“我”一进门就闻到花香。

  第二段(3)写荷花美丽、我爱荷花。

  第三段(4,5)写“我”看着满地漂亮的荷花仿佛自己也变成了荷花。

  3.分段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特别是课文中的生字词,读后评议。

  五、总结学法。

  (一)回忆旧知:上一课我们学过《放风筝》,属于什么课文。(看图学文。)

  (二)提示方法:我们该怎样去学习?

  1.结合看图,初读课文,读通句子,了解词意。

  2.结合看图,再读课文,理解脉络,了解大意。

  3.结合看图,细读课文,深究文意,领会中心。)

  小结:这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之后又再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了解。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自由读、指名分段读等多种形式读懂课文内容,并能从读中掌握读书方法,从而提高

  学生的阅读能力。

  2.多次不同形式的朗读感悟之后,知道鸡妈妈新房子前后的变化,了解变化的原因,懂得听不进别人的劝告不好,轻信他人的话也容易上当。这个道理。并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3.与他人交流自已的感受和想法。

  【教学重点】

  读书方法的掌握、运用。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语言实践。

  同学们,鸡妈妈有许多孩子,为了不让孩子风餐露宿,她建造了一座新房子。现在我们就参观参观。

  (出示课文插图)

  参观鸡妈妈的新房子,给你的'感觉是——(漂亮、牢固)

  这房子这么漂亮,该怎么读?

  这房子这么牢固,该怎么读?

  同一个课题不同的情况,读法就不同,这就是我们语文的魅力所在。

  鸡妈妈的房子有两个特点:漂亮牢固

  谁把鸡妈妈的房子这两个特点连起来说一说。

  出示:

  鸡妈妈的新房子造好了,既漂亮又牢固。

  辨别句子

  ①鸡妈妈的新房子造好了,既牢固又漂亮。

  ②鸡妈妈的新房子造好了,既漂亮又美丽。

  ①词语可以前后调换;

  ②“既……又……”这个句式中前后两个词既要相关,又不能同义重复。

  你能用“既……又……”的句式造句吗?

  我们一起再来欣赏鸡妈妈的新房子。学生读课文第一节。

  我们知道房子讲究的不仅仅是漂亮、牢固,还要什么呢?(舒适)

  对于鸡妈妈的房子哪些人提出改进的建议?不妨我们走进课文。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温馨提示:

  1.要求把句子读通读顺,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或请教同桌、老师。

  2.课文中哪些人给鸡妈妈的新房子提出改进建议,请用()标出。

  3.交流学习成果:

  (1)要注意“上当”的“当”的读音。

  (2)板书:鹅大哥狐狸

  刚才同学们自学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又通过自己的努力,读通读顺了课文,并知道了鹅大哥与狐狸对鸡妈妈的新房子提出了建议很了不起。

  三、比较阅读,自主感悟。

  鹅大哥与狐狸对鸡妈妈的新房子提出了建议,它们的建议相同在哪里,不同在何处?再次走进文本。

  默读,用笔画出相关的句子。

  交流:

  板书:

  鹅大哥开窗通风为他人

  狐狸开窗做坏事为自己

  自己想一想,鹅大哥与狐狸的话怎么读?然后练一练。读给同桌听。

  指导朗读。

  面对鹅大哥与狐狸的建议鸡妈妈尝到了酸甜苦辣,她究竟哪些甜,哪些苦呢?

  交流:

  板书:

  治好了孩子的病

  失去了孩子

  从这两件事中,你想鸡妈妈今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她会怎么对待?(好人的话要听,坏人的话不能听。要听得进别人的意见,但不能什么意见都当真;按好意见办可以把事情办好,照坏点子办则会把事办坏。……)

  你从中明白了什么?(好听的话固然人人爱听,但光别人的,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不去分析思考,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学生再次感悟课文。

  四、链接课外,深化阅读

  回忆语文园地四的文章《骑驴》,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第二课时

  一、激趣设疑入课

  师课前播放关于白杨的风景图片

  师:别光看老师的图片,快把你们再次搜集到的有关白杨的资料、图片与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门把再次搜集到的图片依次通过投影向大家介绍,同学们看的目不转睛。)

  师:刚刚我们欣赏了许多美丽的图片,大家兴致很高呀!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3课。 ( 教师板书课题后手指板书带领学生齐读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请你们回顾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同学们纷纷举手,踊跃回答)

  生:在通往新疆的列车上,爸爸向他的孩子们介绍白杨树的事。

  师:(竖起大拇指)概括得既全面又简练。

  (学生高兴地坐下)

  师:通过再次预习,你们又发现了哪些新的问题?

  生:我不明白十四自然段,爸爸说这些话的含义是什么?

  师:也就是爸爸要表白的心愿是什么?这个问题非常有思考价值。(师副板书:表白?)

  生:爸爸的.微笑为什么消失了?

  师:(点头表示赞许)你抓住了人物神态的变化提问。(板书:神态?)谁还抓住人物的神态变化提问?

  生:(迫不及待地站起来)第十八自然段,爸爸开始陷入了沉思,为什么后来又微笑了呢?

  师:(面露微笑)你读书可真仔细!

  生:文章为什么以“白杨”为题?

  师:(赶紧接)这个问题涉及到了文章的写法。学习文章,我们不仅要理解其写作内容,还要了解他在写法上的特点。(板书:写法?)

  生:白杨树有什么特点?

  (教师板书:特点)

  生:文章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大戈壁滩的荒凉,为什么要这样写?

  师: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这个问题也涉及到了文章的写法。(板书:环境描写?)

  此环节教学时间为3分30秒

  二、展学评导定教

  师:(手指黑板)你们可真能干,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相信通过我们深入地研读课文,大家的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

  师:(商量的语气)我们先来确定我们这节课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生:我觉得文章题目是白杨,我们应该首先了解白杨的特点。

  师:(环视全班)大家同意吗?

  生齐:同意。

  师:我也同意。

  生:(有点害羞)我觉得爸爸的心愿也应该重点了解。

  生:对!我还觉得,如果了解了爸爸的心愿,那后来爸爸的神态变化就应该很好懂了。

  师:(兴奋)太棒了!你们真是会学习的好孩子。我觉得,我们学习一篇课文还一定要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边说边在“写法”下面打上勾。)

  此环节教学时间为1分30秒

  三、读解感悟明意

  师:请同学们按照自学提示独立自学课文

  (大屏幕出示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

  ①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12自然段,画出描写白杨树的语句,抓住重点词语,体会白杨树的特点。

  ②速读课文13——16自然段,体会爸爸的心愿。

  ③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爸爸说的话。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四、细读析路品语

  师:现在让我们来交流一下白杨树的特点是什么,你画了哪些描写白杨树的句子?

  (学生举手踊跃)

  生: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的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

  生: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生: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通过这句话,我体会到白杨树生命力非常强,生机勃勃。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依然坚强不屈。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熟读课文,学会抓住重要线索复述故事;

  3.理清苏武出使匈奴遭遇的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重点解读“牧羊”部分,体会语言,感受人物的形象,受到感染,内化语言。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乐于将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思路:

  前二十分钟

  (一)教学目标:

  1.激发兴趣,熟读课文;

  2.学生质疑,了解相关历史背景。

  教学过程:

  1.自我介绍,一两句话,既简洁,又能引发学生对你的好感。

  2.导入:中华民族是伟大的,历涌现了无数杰出的爱国英雄,你幅图画的是我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一个经典的故事——板书课题。这个故事广为传诵,人们根据它创作了戏剧、歌曲、古典乐曲等艺术作品,为什么苏武牧羊有如此巨大的魅力?读课文,走进故事。

  3.学生自读课文。分两步走;

  1)读第一遍,练习将课文读通顺,做到响亮正确流利。

  2)同学们读得很认真,鲈乡小学的的同学读书的习惯真好。课文哪几节具体写了苏武牧羊的?还有几节分别写了什么?再读课文。

  3)议论以下课文还写了写什么?出使、受辱、拒降、牧羊、回国。

  4)分节读课文,随机指导。

  4.简单介绍西汉与匈奴的情况(有地图,历史书上肯定有)及苏武出使的意义,读好第一小节;介绍旌节(字形范写,介绍含义)

  四十分钟。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概括)重点词语,理清线索复述故事内容,发展能力;

  2.重点解读“苏武牧羊”部分,体会语言,感受苏武的爱国精神与力量,受到感染,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发展语言。

  教学过程:

  一、学习抓住词语复述课文内容。

  1.出示两组词语(组):

  突然 翻脸 宁死不受辱 抽刀自尽

  派人 翻脸 怒目圆睁 痛骂叛逆

  ——读词

  ——提示:有的词是老师根据课文概括出来的。

  ——每组词语之间有什么联系?

  ——读课文2.3节,练习运用这些词组简要复述故事部分

  ——几个学生复述后,教师鼓励并指导读。

  ——提示方法:读故事性的文章,我们可以找出重点词语(或者根据课文内容概括几个重要词语),抓住他们之间的联系,就可以将故事复述清楚。

  2.生练习抓重点词语,复述苏武牧羊的`内容。

  1)学生读课文,摘抄词语(提示格式),告诉学生苏武的表现的词语可以不止两个,教师巡视指导。

  2)展示学生的作业,引导学生讨论确定重点词语,表扬优点。

  参考:又生一计 心坚如铁 毫不动摇 忍受折磨

  生死置之度外 盼望回国

  3)学生再读课文,练习复述。

  4)交流复述,评价鼓励为主。(学生讲到“心生一计”要学生将“计”讲明等,注意连贯,但不能简单读书)

  二、重点读懂“苏武牧羊”,受到感染,发展语言。

  1.教师导语引入:匈奴王十分狡猾,先说苏武参与内乱威逼苏武,不成;后用劝降利诱苏武依然不成;最后又生毒计……(激情一点)

  2.你知道荒漠是怎样的?学生想象说话,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教师介绍文中“荒漠”的情况,突出该处气候恶劣,人很难在那里生存……那么苏武是怎样生存下来的呢?

  3.出示第五小节。

  4.学生读课文:要求学生一句一句认真读,体会,想想你能体会到什么?(学生读,教师巡导)

  5.交流:

  ——苏武以旌节为伴,(两处),体会到什么?

  ——句子:苏武顽强地忍受……取暖

  ——幻灯突出来(换色)

  ——感情朗读

  ——想象他还遭遇了哪些折磨?

  ——联系“旌节”,练习朗读。

  ——最后一句:——出示插图,观察大雁,理解对中国人的文化意义。

  ——理解苏武的内心;联系“毒计”体会苏武的痛苦与顽强。

  ——朗读句子

  ——整体朗读第五节。

  三、(机动)情景练笔

  1.过渡:教师朗读最后一节。

  2.穿插一副回国的插图,看图观察。

  3.苏武的内心在说些什么?如果你是迎接队伍中的一个,你会在心里说些什么?选择一个写几句话。

  4.交流。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理念】

  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智力,每个人都是用各自独特的组合方式把各自的智力组装在一起的。在教学中,我们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给予每个学生最大限制的发展机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节课教学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

  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统一的答案,以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化一的理解指导。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灵性服务。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认识13个生字。

  2、通过自己的.观察、理解、感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个性化学习,让学生懂得雨点儿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让学生知道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练习带有感情色彩的朗读。

  【教学手段】

  利用课件,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感悟语言文字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课题

  1、播放电脑课件,欣赏《小雨沙沙》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歌,会唱的同学请跟着唱。

  2、问:看了课件后,你有什么体会?

  3、板书课题:雨点儿

  师:你知道怎么读题吗?

  (这一教学过程通过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感官,巧妙地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二、知全文

  1、自由阅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读通顺;画出不懂的词句;标出自然段。

  2、交流:

  师: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从整体入手,以读为主。充分的自学为合作学习和全班交流做好准备,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巧识字

  1、学生提出自己不明白的词句。

  2、引导学生理解,如“数不清”、“飘落”、“云彩”等词。

  ⑴出示“数”字,问:在哪儿见过这个字?出示“清”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⑵出示词语“数不清”,读一读,找一找,文中指什么数不清。

  ⑶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数不清。(如天上的星星数不清,秋天的落叶数不清,漫天飞舞的雪花数不清)

  ⑷认读“云彩”“飘落”。(播放课件:落叶飘落。)“飘落”就是飘着落下来。再用“飘落”练习说话。

  ⑸在文中找出带有“数不清”“云彩”“飘落”这三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3、读理解“问”、“回答”。

  ⑴出示生字“问”,读一读,找一找,文中写的是谁问谁?问什么?把有关的句子划出来。

  ⑵交流,指导朗读问句“你要到哪里去?”

  ⑶读课文找一找,小雨点儿是怎样回答的。出示新词“回答”,指导学生读正确。

  ⑷小雨点儿回答大雨点儿的话后又问道:“你哪?”引导学生读大雨点的话,把这句话补充完整:“你要到哪里去?”

  4、读“方”。仔细读课文中带有“方”的句子,引导学生读“地方”这个词中“方”读轻声。

  5、同桌间相互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借助课件阅读,使各种感官都沉浸在课文中,调动视觉智能、语言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等形象感知事物,从而获得丰富、生动、独特的感受。)

  四、读中悟

  1、学生自主读第5自然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教师边范读第5自然段,边演示雨后草长花的动画,让学生初步感受雨点儿给植物带来的变化。

  3、出示句子:“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让学生结合动画情景,展开想象,模仿该句子说说雨后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小草从泥土里钻出来。

  小花从()。

  ()从()。

  4、顺承说话练习形成的语境气氛,让学生在自由练读的基础上齐读第5自然段。

  5、讨论交流:这都是谁的功劳?你想对雨点儿说些什么?

  6、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带着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谢或佩服的感情,把第5自然段读给好朋友听。

  7、请学生推荐读得好的朋友为师生做朗读表演。

  (尊重学生生活经验、认知水平的差异,不设定统一感受知目标,放手让学生自由读文后交流,知道什么说什么,了解多少说多少。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的价值,增强做学习主人翁的意识。)

  五、悟中品

  1、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2、全班交流,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样读。交流中,引导学生评价自己,互相评价。

  (朗读是学生对课文理解认识的外表化表现,应该带有浓厚的个性化色彩。应引领学生充分进行语言实践与体验,是学生个人情感的宣泄。)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认识本课生字.

  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c.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d.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拓展活动

  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书.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长征》的教案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