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合集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1
一、分享宁静 引“一抹”
师:上节课,我们学了第一节,是不是让你感到一种宁静的美丽和美丽的宁静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这种宁静和美丽,读第一节。
(边读边击课件出示:渔人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的画面和五句浓缩的短语——(1)渔船浮在湖面上(2)湖面平得像面镜子(3)岸边垂柳和稻田(4)渔人悠然地吸着烟(5)鸬鹚列队等命。然后,学生站起来自由读、尽情背;接着,在教师引导下调整语速、把握语音、捕捉语感,着力将各自体会到的“宁静”在朗读、背诵中流露出来。)
师:这些列队的士兵——灰黑色的鸬鹚在等待什么命令呢?
生:捉鱼的命令。
生:赶它下水捕鱼的命令。
师:课文中怎么说?
生: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这些水鸟都扑扑地钻进水里去了。
师:用一个词说是——
生:“一抹”。
师:(让学生将“一抹”写到黑板上)那么“一抹”是什么意思?可用哪些词来代替?
生:“一抹”是“轻轻一擦”的意思。
生:也可以是“轻轻一划。”
师:那可用哪个词来代替呢?
生:可用“一擦”代替。
生:除了“一擦”,还有一挥、一拨、一扫、一划、一推等等。
师:是呀!还有很多。(让学生一一写在黑板上)
读中悟境,读中悟情,读中悟意,读中奠定感情基调;在分享宁静之际自然地、不露痕迹地引“一抹”,解“一抹”,为推进教程打下基础。
二、体味内涵 研“一抹”
师:课文为什么要用“一抹”?你看“一挥”多有力!“一划”多刚劲!这就是我们研究的第一个问题,先自行研究,再同桌或小组合作帮助。
师:好!有研究成果了,我们来交流。
生:“一抹”很轻,显得宁静,与第一节的意境相吻合。
生:用“一挥”或“一擦”等词,动作粗鲁,没有“一抹”来得温柔,说不定还会伤到鸬鹚。
生:用“一抹”,可以看出渔人对鸬鹚的关爱,小心伤着它;还可以看出渔人与鸬鹚配合默契,只要 “一抹”,它们就扑扑地钻进水里捉鱼去了。
生:是呀!只“轻轻一抹” 鸬鹚就那么听话,为渔人效劳,可见这是些训练有素的鸬鹚。
师:啊!的研究发现。板书:训练有素
师:同学们想一想,渔人为什么早不站晚不站,偏偏这个时候站起来?
生:因为他发现了鱼,很兴奋。
生:噢!我明白了,如果用“一挥”或其它词,太用力了,会发出响声,鱼儿会吓跑的。
师:还有许多成果,这个问题研究到这里。我们来读一读,读出“一抹”所包含的情和意。
研“一抹”,通过读文、比较、揣摩,感悟用词的准确,在多元解读中丰富“一抹”的内涵。领悟“一抹”所包含的情和意。
师:同学们,为什么用“一抹”?我们学得很好,但老师相信,好戏往往在后头,这轻轻“一抹”抹出了什么呢?小组研究,看哪个组的研究成果多。
师:许多同学跃跃欲试,我们来交流,交流时可这样说:我从课文哪儿读懂抹出了什么。
生:抹出了波纹和浪花。因为鸬鹚钻进水里,湖面上荡起了一圈圈粼粼的波纹,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
师:我觉得你很有审美观,你能将那么美的意境读出来吗?
生:抹出了许许多多的鱼。因为课文中写着:一只只鸬鹚钻出水面,拍着翅膀跳上渔船,喉囊鼓鼓的。这鼓鼓的喉囊里装的肯定是鱼。
生:我有补充,课文中还说,鸬鹚不断地跳上渔船,渔人都要忙不过来了。可见抹出的鱼还真不少。
生:还抹出了渔人的忙碌,湖面上活跃的气氛。
师:是呀!这一抹使平静的湖面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现在请合上课本,让我们一起走出课本想一想,还能抹出什么?
生:还抹出了钱,鱼儿卖掉就有钱了。
师:对!讲得多好,这就是勤劳致富。
生:还抹出了渔人的喜悦和丰收。
生:抹出了吃的、穿的、用的,如苹果、哈蜜瓜、西装、皮鞋……
生:还有,彩电、冰箱、洗衣机等
生:总之,抹出了渔人一家的欢乐和幸福。
师:打开课本,让我们带着这种喜悦的心情来享受一下,把你最拿手的句子读出来,一起欣赏。
(个别读——点拨、激励——表演读——齐读)
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注重字里行间的人文内涵的熏陶和感染,借助文本挖掘内涵,超越文本展示灵性、闪现人性;在交流、碰撞、点拔、引导中体验情趣,张扬个性,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培育创新能力。
三、感受平静 收“一抹”
师:岸上炊烟四起,袅袅地升上天空,渔人不再赶鸬鹚下水了,湖面又恢复了平静,这里为什么要用“恢复”?
生:因为湖面原来是平静的,现在回复到了原来的样子,所以用“恢复”。
师:这时的`“静”与第一次的“静”是不是一样?是一种怎样的静?将自已体会到的说一说:
投影:这是一种 的静, 的静, 的静。
生:这是一种欢乐的静。
生:这是一种丰收的静、幸福的静。
生:这是一种温馨的静、美好的静、令人陶醉的静。
师:这样的静想享受吗?试一试,引读课文。
师:这节课,我们凭借“一抹”,感受“一抹”的内涵,领略渔人的喜悦,让我们再一次尽情地享受其中的欢乐(配乐,自由诵读课文)。
在比较、独白中深入领悟湖面恢复平静后的不平静,这是一种美好的静,温馨的静,令人向往的静,课虽尽而意无穷。
赏析:
一、显悟性 用心诵读
《鸬鹚》语言优美,富有情趣,适宜于学生朗读和背诵。教师在教学中,自始自终注重学生对文本的诵读感悟,引导学生在读中悟境、读中悟意、读中悟情、读中悟法,使文中景活现、事活化、人活脱,从而培养学生的悟性,展现灵性,张扬个性。例:上课伊始,学生分享宁静,用轻轻的、美美的语调诵读第一节,借助画面、伴随音乐,读中显境、诵中悟意,为推进教程铺垫情感;为什么用“一抹”?多元解读后,让学生读第二节,读出“一抹”所包含的情和意;“一抹”抹出了什么?在抹出人间欢乐和幸福之际,引导学生带着这种喜悦,在读中尽情回味、享受;结课处的引读,学生充分感受到湖面恢复平静后在人们心中留下的那份欢乐的静、温馨的静、令人陶醉的静。
二、展灵性 多元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多元的。鉴于这一理念,本教例在设计上着力体现在文本诵读感悟中,充分挖掘、展现学生的智慧潜能;在文本解读中,充分显现、展示学生的灵性。针对为什么用“一抹”?“一抹”抹出了什么?这两个研读专题,学生凭借语言文字,自读感悟,研读引悟,摆脱了多余的提问设计、繁琐的情节分析、僵化的章法讲解。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用丰富的情感、丰富的想象多元解读,这是学生情性的催动,灵性的涌动,生命的冲动,课堂充满了人文情怀。
三、闪人性 独特体验
语文教学应重视熏陶感染,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本教例,学生在教师的点拔、引导下诵读感悟,多元解读,对文本有着独特体验。“一抹”抹出了什么?学生在字里行间体验之,在超文本上想象之。从抹出粼粼的波纹、跳跃的浪花,到鲜美可口的鱼儿;从抹出钱,到抹出吃的、穿的、用的;进而抹出渔人一家的欢乐和幸福……这些体验,不仅仅是对“一抹”抹出什么?的诠释,更是学生情的迸发,性的涌动,是语文课堂悟性、灵性、人性的流淌。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描红练习钢笔行楷字,努力写得人体。
2、区别比较9组汉字。并组词。
3、正确搭配词语,并扩展成句子。
4、综合修改句子中的错误。
5、熟记12条成语。
6、朗读、背诵《毕业歌》。
7、口语交际:写毕业赠言,并能用通顺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这样写的理由。
8、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练习7 第一教时 总第97教时
一、明确课时任务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完成练习7的第1-3项练习。
二、教学第一题
1、生齐读后自由书空一遍,要求注意每个字的运笔过程。
2、提出一些难写的字,集体讨论其运笔特点。
3、动笔描红,提出要求:
(1)注意字距与行距的安排。
(2)一笔描成,不要重描。
4、巡视后,反馈学生作业。
三、教学第二题
l、生仔细观察每组字,要求注意比较各组字有什么异同。
2、试填。
3、答案,教师点拨:抓住各组形近字的不同之处,或偏旁,或是某一部件,由此区别出汉字的音、形、义。(鼓励学生一字多组)
四、教学第三题
1、指名读题,弄清题意。
2、出示例子,指名读。
抢救病人 医生正在抢救生命垂危的病人。
师引导分析:前一个词语"抢救"表示某种动作或行为,后一个词语"病人"则是与"抢救"有关的事物,这两个词搭配起来很恰当,符合语言习惯。然后再据此扩展成句。
3、学生仿照例子完成其他四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反馈答案,师生评议。
(学生扩展句子,鼓励多种多样)
练习7 第二教时 总第98教时
一、明确课时任务
这节课我们继续完成练习7的第4-6项练习。
二、教学第四题
1、多媒体显示教学内容。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段话有没有毛病?有哪些方面出现了毛病了
2、师生讨论分析得出:
(1)有错别字,(2)词语搭配不当,(3)语句不通顺,(4)标点符号不恰当。
3、复习修改符号。
4、分小组从以上几方面人手,讨论完成这段话的修改。
5、指名说说小组讨论结果,其余小组可作适当补充、修正。
6、师生评议。
7、齐读修改过的正确语段。
三、教学第五题
l、复习、背诵学过的成语歌。(可采用接龙的形式)
2、出示12个成语。
3、请同学们自学这12个成语,要求:
(1)自由练读,可借助工具书解决字音问题。
(2借助工具书初步了解你不熟悉的成语的意思。
4、指名读,师生评议字音是否准确,小组读,齐读。
5、读成诵。
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准。
四、教学第六题
l、激情导人。
同学们,明天你们将告别小学6年的学习生活,此时此刻你们想说些什么呢?是不是 —— (师引背课文:"一想到明天就要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心中就涌起了深深地眷恋之情。")
2、是啊!这儿还有一首歌,为同学们抒发了心中的情怀。
3、学生自由朗读。
4、小组派代表表演朗读,交流评议朗读时的停顿、轻声、重音等技巧的处理。
5、反复吟诵,理解大意,感受意境。
6、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朗诵表演。
练习7 第三教时 总第99教时
一、教学第七题
1、课前准备
(1)让学生事先摘抄一些赠言、名句。
(2)把课桌排成"u"字形,便于学生互相观察,确定赠言对象。
(3)在黑板上写上"临别赠言"并加以美化。
(4)播放歌曲《送别》,营造氛围。
2、谈话导人。
同学们,临别赠言是毕业活动中的一项最有意义的`活动。留下你真挚的话语,送上我衷心的祝福,这是一份友谊,一份智慧,一份精神财富。这份财富的聚集,将使你一生愉快、充实。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小学语文最后一道练习题:临别赠言。
3、审题。
(1)指名读题。
(2)帮助学生弄清本题训练内容及要求。
①何为"赠言"?赠言即分别时说的或写的相互勉励的话,可以是自己的内心表白,也可以是自己所喜欢的一句名言。
②毕业赠言的对象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同学,要根据赠言对象确定赠言内容,先写下来,再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写。
③本次活动每个人都要参与,看谁讲得最好。
4、教师"下水"示范。
5、学生准备。
6、练习。
(1)自由说。
(2)指名说。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同学的赠言作出适当的评议,及时报以热烈的掌声鼓励)
练习6 第四教时 总第100教时
教学目标:
1、分析每个字的字形、笔画。
2、注意写字的章法。
3、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要一气呵成,不要涂描。
教学过程:
一、教师讲解两个汉字的书写特点
司氧
本次临写的“司”、“氧”均为右上半包围结构的字。“司”的里面部分要往左放,右上,右中,右下要多留白,以求到时候 字的重心平稳。
“氧”字着重练好横折斜钩斜这一笔画,露锋起笔,顺势向右上作横画,渐轻,在折处稍提后向右下作顿,再转势向下作背弯后回锋向上轻快挑出。
二、教师在黑板上示范书写
三、学生自由练习书写
四、教师巡回指导
五、师生交流、评价
六、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七、作业:学生练习书写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和无不等词语造句。
2.理解课文重点句子的意思。
3.欣赏夹竹桃的可贵韧性,体味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很美丽的植物,请看大屏幕.仔细观察这种植物的叶和花,看哪位细心的同学能有所发现.(叶子像竹子的叶子.板:竹;花像桃花,板:桃)
2.的确,这种植物的叶片像竹,花朵如桃.如果请你就这两个方面的特征,试着给它取个名字的话,你想到了什么名字呢?(竹桃。桃竹。竹桃连理等)
3、这美丽而高雅的植物受到人们的垂爱,人们根据它叶和花的特征,给它取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夹竹桃。(板:夹)
4、想不想和这美丽的夹竹桃做零距离的接触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着当代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一同走进他家的那方夹竹桃世界吧!
二、自读课文:
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并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告诉老师,是什么原因令作者爱上夹竹桃的?
三、检查自学
1、读准下列字音:
玉簪花
荇藻
参差不齐
鸡冠花
奉陪
榆叶
梅
江西
腊海棠
花团锦簇
菊花飞
蛾
乍起
2、交流:是什么原因令作者爱上夹竹桃的?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告诉老师。
3、生答后出示: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4、指读,齐读。
5、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一、夹竹桃的韧性体现在哪里?二、月光下的夹竹桃给人带来哪些幻想?)(生边提问题师边板书:韧性?幻想?)你们刚才提的这两个问题很有价值,让我们先来见识一下夹竹桃的韧性。同时理解韧性这个词。
四、品读课文:
(一)韧性
1、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写了夹竹桃的韧性?(第四自然段)细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品出夹竹桃的韧性?(可以圈、划、批注)。
2、交流
第一句: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默默绽放,不张扬,不起眼,从不与白花争艳,常年不败,坚持开放。)
该怎样读好这句话呢?练读,指名读。
指导朗读后齐读。(悄悄地一声不响要读得轻柔些,而又开出、又长出要读得重些。)
第二句: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从这句话里又能体会到什么呢?(生命力顽强,一年三季充满生机,花期长。)
无日不迎风吐艳是什么意思?(边叙述边板书:无日不迎风吐艳)为什么不说每天都迎风土艳?(哦,双重否定,语气更加强烈,更能体现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不管怎样的季节,怎样的环境,夹竹桃都始终如一,迎风吐艳。多么顽强的生命力!你能读好它吗?(要读出不同季节不同环境的坚强)各自练读,男女生分读。
师引导后齐读:春天到了,暖风习习,夹竹桃(迎风吐艳);夏天到了,赤日炎炎,大雨倾盆,夹竹桃(迎风吐艳);秋天到了,凄清寒冷,夹竹桃(迎风吐艳)。
第三句: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从这句话里你又品出了什么?
无不奉陪无不是什么意思?(板:无不)无不奉陪呢?(板:奉陪)(又一次用了双重否定,强调了不管什么季节夹竹桃都一一奉陪,突出了花期之长,没有哪一种季节性的花可以与之相比,又一次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韧性的赞美。)
指读,齐读。
练习用无不和无不分别说个句子。
小结过渡:夹竹桃的花期真长呀,所以在作者的心理又有什么新感受呢?
第四句: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能不用问号换种说法吗?哪种效果好?一起读。
3、夹竹桃的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的确显得非常可贵。(板:可贵)文中哪一小节写了院子里的花?(生:第三小节)
同学们有没有注意第四自然段开头的词语然而,用然而过渡到夹竹桃,就说明第三自然段写了其他花。
请同学们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写了多少花,有没有写夹竹桃?
(一百几十个字,写了十四种花,却没有一个字写夹竹桃的。)
课文重点写夹竹桃,那作者为什么要把小院里的花写得这么美呢?是不是离题了?老师让你们看一看院子里的花。(课件展示十四种花)(这样写,其实是将其他的花跟夹竹桃作对比,衬托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4、让我们再读一读这句反问句。
5、细细品味,我们不得不佩服季老先生的独具匠心:写百花,只为一花。同学们,我们描写一种事物,可以象第四节那样直接描写,也可以像第三节那样衬托描写。
6、对比读。老师看到大家学得这么认真,老师也想参与进来,可以吗?我们一起来对比着读读课文的三四小节,好吗?
7、师领读:院子里的花虽然一年三季,万紫千红,却(只在一个季节开放)唯有夹竹桃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开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五、总结,设置悬念: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见识了夹竹桃可贵的韧性,(去掉第一个?)读到这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这夹竹桃?告诉大家,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去领略夹竹桃月光下扑朔迷离的花影吧!
六、作业:
1、读一读:季羡林的《夹竹桃的传说》。
2、写一写:请你试着描写一种植物,抓住它的特点写具体。(可以是一个小片段)
七、板书:
无日不迎风吐艳
韧性
可贵
无不奉陪
夹竹桃
幻想?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4
[训练内 容]
这个练习共安排8道训练题,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用钢笔描红。
2.了解一的变调规律。
3.按要求写词。
4.照样子扩展句子。
5.熟记成语。
6.读背谚语。
7.说话练习。
8.学写毛笔字。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第一题(略)
二. 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引导学生弄清楚题目的要求。
2.指导。
(1)请学生自由试读这两行词语,注意一的声调变化。
(2)指名读,思考:一的声调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的?有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对这两行词语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悟出:第一行的'前三个词语,一都在词末,故仍读本调第一声;后两个词语,因切、致这两个字念第四声,在第四声字前面的一应该念成第二声;第二行词语中一,后面的杯、条、本、丝都不念第四声,一在非第四声字前面声调应该变读为第四声)
(3)集体读,加深体会。
(4)教师小结:一的变调是口头上的自然变化。拼写时,声调符号仍按原调标注。书上这样标,是为了方便我们学习一的变调规律。
3.练习。
采用指名读、自由读、齐读等形式,让学生反复练读,从读中进一步体会一的变调规律。
4.反馈。
(1)请学生说说在什么情况下,一的声调要发生变化。
(2)出示黑板或投影片,让学生认读以下词语:
万一 周一 二十一 百里挑一
一夜 一册 一遍 一阵
一把 一年 一顶 一根
一心一意 一前一后
三.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1)指名读题。
让学生说说本题的要求。
2.指导。
(1)引导学生思考:在学过的词中有哪些词语含有看的意思?哪些词语含有走的意思?
(2)同桌进行讨论,比一比,看谁说得又多又正确。
(3)指名回答。(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补充,回答中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
3.练习。
(1)请几位学生上黑板填写,其余学生填写在书上。
(2)让学生大声读读自己所填的词语。
4.反馈。
(1)同桌互查练习情况。
(2)表扬做正确的同学,指出存在问题并进行矫正性练习。
四.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名读题。
3.让学生说说本题要求。
4.指导。
(1)学生自由试读这两组句子。
(2)指名读,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每组的两个句子有何不同?
(3)学生进行比较,知道每组的后一个句子都是由前一个扩展来的,分别把高和安静具体化了。
(4)后一个句子的表达效果好?为什么?
(让学生体会到后一个句子显得生动具体,突出了安静的程度,表达的意思更明白。)
(5)指导朗读,加深体会。
5.练习。
(1)让学生独立思考,用笔在书上尝试填写。
(2)自由练读补充后的句子,凭借语感体会补充的内容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
4.反馈。
(1)指名汇报补充的情况。
(2)指出存在问题并进行矫正性练习。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蜘蛛的外形特点、结网特点及捕虫的特点,体会蜘蛛是最聪明的独居昆虫。
2.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基础知识:
躯 躯体 躯壳 七尺之躯
妨 妨碍 无妨 不妨
碍 妨碍 碍事 碍眼
侵 侵略 侵占 侵权
伪 伪装 伪劣 伪证
谋 计谋 谋生 出谋划策
损 破损 损坏 损失
毅 毅力 坚毅 刚毅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这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比较强的昆虫知识小品文。文章准确而形象地说明了蜘蛛的生态特征,结网的过程及斗敌的本领,告诉我们蜘蛛是最聪明的独居昆虫。本文结构清晰,由蜘蛛的外形写起,说到它们独特的身体机构和高超的结网技能,最后说到斗敌的方式。文章头绪简单,重点突出,作者抓住了这三个主要问题进行介绍,不求面面俱到,而且在介绍的过程中也是只说主要特点,不求详细完备。所以,全文读来清朗自然,晓畅明白。
2.教学重点:
(1)研究学习蜘蛛是怎样利用它的网抗御敌人和进行捕食的。
(2)学习一些说明事物的方法,并能学习使用。
3.教学难点: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蜘蛛是怎样利用它的网抗御敌人和进行捕食的的。
(2)体会作者对蜘蛛的赞美的思想感情。
4.教学突破点:
(1)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作者对蜘蛛的赞美。
(2)通过揣摩重点语句,学会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教法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学习生字、新词
1.读文章,要正确读准每个字音。
2.边读边找出生字生词,并借助工具书加以学习。
3.结合上下文加以理解。
二、练习朗读课文
1.自己练读,再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朗读。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三、指导表达
1.提出问题:说说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蜘蛛的哪几方面特点 。同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来。
2.自己先练习,再和组内的同学交流,能抓住文章的主要介绍了蜘蛛的外形特点,蜘蛛是怎样利用网抗御敌人及进行捕食的。
3.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出示谜语,导入新课
出示谜语:南阳诸葛亮,稳坐军中帐,排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课文《蜘蛛》(师板书课题)
二、通读全文,找中心句
课文有一句话直接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快速的默读课文,找出这句话。(在我观察过的独居的昆虫中,蜘蛛最聪明。)
三、抓住中心,深入学习
1.为什么说蜘蛛是最聪明的,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写出了它的聪明。(结网和捕虫两个方面)
2.自由读课文,画一画表现蜘蛛聪明的语句,在小组内交流。
3.学生汇报蜘蛛捕虫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说一说蜘蛛捕虫时遇到了几种情况,分别是怎么处理的?你能用成语概括出这几种情况吗?
一是势均力敌、反败为胜,
二是克敌制胜、稳操胜劵,
三是无可奈何、主动放弃。
4.从蜘蛛不同的捕虫方式上看,你认为蜘蛛是种什么样的昆虫?
四、总结收获,质疑问难。
朗读全文,讨论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交流感受,拓展阅读。
1.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也亲自去观察蜘蛛,说说你们看到的蜘蛛给大家讲讲吗?(指生汇报,课前学生可以把观察到的蜘蛛拍下来,给大家展示。)
2.你们还想了解有关蜘蛛的更多知识吗?
板书设计:
蜘蛛
外形特点
织网
聪明 对付侵略者
对待苍蝇
对待强敌
资料索引与精华:
【世界上最小的蜘蛛】巴拿马的热带森林里生活着一种小蜘蛛,体长只有0.8毫米,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蜘蛛。
【猎人蛛】澳大利亚境内有一种世界上的蜘蛛。大的有半斤多重,有八条腿,相貌丑陋,但却是捕捉蚊虫的好手,凡敢于来犯的蚊子无一生还,具有猎人般的本领。
【与植物合谋吃人的蜘蛛】在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一些森林或沼泽地带,成群地生活着一种毛蜘蛛。这种蜘蛛喜欢生活在日轮花附近。原来这种花又大又美丽,很能将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吸引到它的身边。不论人接触到它的花还是叶,它很快将枝叶卷过来将人缠住,这时它向毛蜘蛛发出信号,成群的毛蜘蛛就过来吃人了,吃剩的骨头和肉,腐烂后就成了日轮花的肥料。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掌握接待来宾的礼节、回答问话的方法。
2、做到有礼、有理、语句简明、语气亲切。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
我们班的×××同学很懂礼貌,当受到家长的夸奖、老师的表扬。谈变感受、做法。
二、揭题:接待与慰问(一)接待来宾
三、掌握接待来宾的礼节,回答问话的方法。
1、背诵小学生日常规范:待人有礼貌,说话文明,讲普通话,会用礼貌用语,要先敲门,经允许再进入。对来宾有礼貌,热情大方,不围观尾随。
2、看接待来宾礼节的录相片,请学生看清言谈举止。
3、自己口述注意点。
起立,让座,双方递茶,递削好的`水果,不冷落对方,主动交谈感兴趣的话语。
4、:做到有理、有礼,语句简明,语气亲切。
四、小品表演,方法。
1、外宾来“我”家做客
2、评议做得怎么样。方法:
⑴来宾到来热情接待。当来宾到来应气力,走上前去打招呼:“欢迎光临指导,”如来宾不熟悉还可以问:“请问是什么单位来的。”或“请问贵姓?”如参加会议需登记的还需办好登记手续。并陪同到接待室并倒好茶水。如需离开,还应打招呼。“请休息,等会再见。”
⑵接待交谈,虚心诚恳。在接待过程中,要主动介绍来宾所需了解的情况,还要热情回答来宾提出的问题。
⑶送别来宾,依恋诚恳。来宾离开时,也应热情想送,直到来宾离开,并表示欢迎以后多来,谢谢他们的鼓励和支持。
五、组织交流:以××来我校请你作接待员,按上面要求进行接待,请小组给予。
六、作业:写一短文:“××来我校”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7
知识与技能:
1、学会10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诞生经过。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二泉映月》乐曲的丰富内涵。
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感悟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感悟并背诵课文,从而体验盲人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阿炳身世和他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用心灵聆听名曲。
1、同学们,你们平时都喜欢听什么样的音乐?(指名说)
2、这节课,老师先播放一段感人的典子。世界的指挥家小泽征尔第一次听到这首典子时,曾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他说:“听这首曲子,应该跪下来听。”究竟是什么样的曲子,能如此地打动小泽征尔的心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聆听吧!
3、播放《二泉映月》,生用心听,看自己听出了什么。听后谈感受,并说出曲子的创作者。
4、一首名曲,我们用心去听时,会听出丰富的意蕴,阿炳为什么能创作出这样动人的音乐?这篇课文又讲了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二泉映月》
(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用心灵感受阿炳。
1、《二泉映月》这首二胡曲是阿炳用纤细的琴弦,苦难的人生坎坷的经历,用长期积淀的种.种情怀创作的。他一生的悲、一生的根、一生的爱全部融进了这首深情的旋律中,欣赏完这首感人的旋律,让我们走近阿炳,了解阿炳。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阿炳。
(出示阿炳像)
2、他是一位双眼失明的.盲人,这个世界再怎么五彩缤纷,对他来说都只有漆黑一片,他从小就没有爹娘,浓浓的父爱,伟大的母爱,对他来说却只是一个遥远的梦想,他流落街头,形同乞丐,他生活贫困,疾病缠身。为了生活,他只得以卖艺为生,他饱受了人间的艰辛和苦难,更雪上加霜的是,他的亲人――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也离开了人世。
(出示词语:双目失明 没爹没娘 流落街头 形同乞丐 生活贫困 疾病缠身 卖艺为生 饱受艰辛)
3、请同学们用心去读一读这些浓缩了阿炳悲惨一生的词语,让我们用心去感受这位盲人的不幸命运。
4、读完了这些词语,你想说些什么?(指名说)
三、用心灵诵读课文。
1、这位尝尽人间辛酸的盲人为什么能创作出如此不朽的乐曲呢?打开课文,听听老师给大家带来的配乐朗读。
(教师范读课文)
2、听完了朗读,你们觉得老师读得好吗?好在哪里?
(指名学生说)
3、听着音乐,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课文第五自然段集中体现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所体现的内容和意境,自由练读课文。
(学生练读)
5、指名诵读第5自然段。
6、评一评,说一说。
四、用心灵感悟内涵。
1、请同学们再好好地读一读这一自然段,你从中读出了阿炳的什么样的内心世界?
(生自读自悟、师巡视,个别交流点拨)
2、谁来说一说,读了这一自然段,你从中读出了阿炳的什么样的内心世界?为什么?
(指名说,说完后,让学生将这些词语写在黑板上。如:悲伤、痛苦、爱、信心……)
3、同学们、阿炳用他那纤弱的琴弦,苦难的人生谱写了如此不朽的作品中,此时此刻,你能用一两句话来表达我们对阿炳由衷的敬佩吗?
(指名读)
4、阿炳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他用音乐诉说了他坎坷的人生经历,同学们,如果这个时候我再问你,《二泉映月》写什么,你还会简单地告诉我《二泉映月》仅仅是一首曲子吗?你会怎样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
5、总结升华。
五、回顾全文,课外拓展。
1、琴弦即心弦,琴声即心声。让我们用我们整个心灵再一次感受那动人心弦《二泉映月》。
(播放《二泉映月》再读课文)
2、上网查阅资料,听阿炳的音乐开展“走近阿炳”的活动,感受民间音乐家坎坷的一生。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理解文中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说出丝瓜的神奇之处。
3、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抓住线索,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在观察细致、生动描写的过程中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丝瓜的神奇,体会作者的感情。
难点:学习作者在观察细致、生动描写的过程中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丝瓜的图片、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对丝瓜的喜爱情感。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激思
1、引入。大家见过丝瓜吗?说说自己见到过的丝瓜是什么样的?用一个词概括一下自己见到过的丝瓜。(平凡、普通等)
2、质疑。可在季羡林先生笔下,丝瓜却是“神奇”的。板书课题,简介作者季羡林。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对丝瓜的喜爱情感。
三、自学指导一
1、自由读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读课文
★小组内交流文章的主要内容。
★汇报
四、自学指导二
自读课文,标画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理解词义。
1、自读课文,标画生字新词。并借助工具书理解词义。
2、小组内交流。
3、汇报
五、自学指导三
再读课文,说说丝瓜的生长过程。
1、自读课文,说说丝瓜的生长过程。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汇报
六、小结。
七、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在观察细致、生动描写的过程中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默写词语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在观察细致、生动描写的过程中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
三、自学指导一
仔细读5-8段,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丝瓜的神奇。(4分钟后汇报)
1、细读课文
2、小组内讨论。
3、汇报。
四、出示自学指导二
细读课文,勾画出作者对丝瓜认识变化的`词句。说说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什么。 (5分钟后比一比谁说的)
1、细读课文,勾画语句。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汇报 重点指导:“我仿佛觉得这棵丝瓜有了思想,它能考虑问题,而且还有行动。”丝瓜如果真的有思想,它会想些什么,会考虑哪些问题?
五、讨论交流
1、“这是一个沉默的奇迹”是什么意思?
2、“而丝瓜则似乎心中有数,他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对秋阳。”
◆“怡然泰然悠然坦然”指的是什么?“含笑面对秋阳”是什么意思?
◆你从中悟出了作者怎样的一种人生态度?
六、总结课文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自己的认识。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9
教 学 进 度
月 日 周次 教学内容及课时
9.1 1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1)
9.4—9.8 2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1)——3、郑成功
9.1—9.15 3 古诗两首——练习1
9.18—9.22 4 5、负荆请罪——6、船长
9.25—9.29 5 7、爱之链——练习2
10.2—10.6 6 国庆节放假
10.9—10.13 7 8、小草和大树——10、生命的林子
10.16—10.20 8 11、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习作3
10.23—10.27 9 练习3——13、牛郎织女
10.30—11.3 10 14、安塞腰鼓——习作4
11.6—11.10 11 练习4——16、草原
11.13—11.17 12 17、麋鹿——习作5
11.20—11.24 13 练习5——18、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
11.27—12.1 14 19、钱学森——20、詹天佑
12.4—12.8 15 21、鞋匠的儿子——练习6
12.11—12.15 16 练习6——23、学与问
12.18—12.22 17 24、大自然的文字——习作7
12.25—12.29 18 练习7——学和做(3)
1.1.—1.5 19 期末复习
1.8—1.12 20 期末复习、考试
教 学 计 划
一、 教学大纲对本年级本学科的基本要求:
1. 学习习惯。
(1) 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朗读方法,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2) 培养写日记的习惯;能够做到爱护图书,并养成习惯。
(3) 培养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学会搜集材料并养成习惯。
(4) 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习惯,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
2. 汉语拼音。
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3. 继续练习钢笔字、毛笔字。
4. 口语交际。
(1)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 能当众说话,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有礼貌。
(3) 讨论问题能主动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思,养成先想后说的习惯。
5. 阅读。
(1) 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 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
(3) 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像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4) 继续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的习惯。
6. 习作。
(1) 学习有顺序、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
(2) 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3) 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破折号。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
二、对教材体系和内容的简要分析:
本册课文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一)、 “阅读”、“习作”和“练习”组成。全册课文安排了7个单元。共25篇,习作7篇,练习7个。
1. 关于阅读。
本册教材大体上按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应用文等组织单元,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语言文字的基础训练。
本册教材所编选的课文内容风富,体裁多样。既有反映历史人物的,又有颂扬现代英雄人物的;既有描写著名自然景观的.,又有蕴含人生哲理的。
本册课文安排生字时继续采用了“识写分流”的办法。全册共安排生字222个,其中要求写得为165个,其余的57个生字只要求认识。
三、对本班学生学习情况的基本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7人,其中男生26人,女生21人。
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良好、学习成绩稳定、优异的,还属女生居多。但男孩子相对而言,脑子比较灵活,接受知识、掌握知识比较迅速,课上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且质量较高。但也有个别男孩子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态度也不够端正,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教育。
学习习惯很好,学习成绩稳定、优异的学生有:宁天畅、倪梦雪、陈雪、孙梦、高婷婷、徐俊锋、何明星、赵雅文、郭招娣等,共计10人。
学习习惯不错,但学习成绩不够稳定的学生有:李杨、李森、王诗睿、姜涛、王顶尚、王纯、王厚栋、姜衍坤、陈雪、阎雪等。共计10人。
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学习习惯不好,而且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有:肖芳芳、杨杨、孔芮、孟晓清、刘欣雨、张伟龙、袁苑、俞亚楠、朱桂君、王力群、汤宇等,共计11人。这些学生还有待于老师和家长的进一步加强管理。
四、改进教法提高质量的设想:
针对本班孩子的整体情况,特提出一些改进教法提高质量的设想:
1.要坚持不懈的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方面,我要认真抓好本册所安排的关于读书做笔记和不懂就问的习惯培养;另一方面,对本套教材以往所提的各项学习习惯也要常抓不懈,始终抓紧、抓实,务求达到预定的目标。
2.要坚定不移的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我在教学中坚持“以读为主,以讲助读,以各种教辅手段促读”,指导学生原原本本地把书读好;注重感受、领悟、积累、运用,让他们能“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从而达到提高语文水平的目的。在平时,多开展读书、摘抄活动,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从而促进他们多读书,读好书。
3.要明确本册课本的编写意图,注重读写结合,循序渐进的进行作文教学。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使学生懂得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做错事要勇于主动承认错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摸瓜”和“送瓜”时的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
3、收集身边的小故事,从故事中感悟道理。
4、认识本课3个生字。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感悟道理。
教学难点:
能结合生活中自己身边的小事谈感受。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自读感悟、读说结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吃西瓜吗?谈一谈吃西瓜的感受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西瓜的文章。
板书课题:摸瓜。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变化。
1、读课文,体会小伙伴想出办法摸瓜时的高兴心情。
2、默读“摸瓜”部分,画出表现人物的.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当时的心情。
3、为什么送瓜?体会情感变化。
第二课时
一、扩展延伸,练习说话。
1、文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如果换作你,你会怎么做?说一说。
二、认读生字。
三、布置作业。
自读课本《说声“对不起”》。
附板书设计:
准备摸瓜
摸瓜 摸瓜经过 乡情淳朴
往回送瓜 人情浓郁
请我们吃瓜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11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章中所表达出来的同学形象。
2、体会作者如何描写每位同学的`特点。
3、拓展练习作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全班同学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谁?
二、了解内容、分析写作方法。
自由读课文,读后思考讨论:
1、课文描写了几个同学,每个同学的特点是什么?
2、学生交流回答。
3、复习描写人物的方法。(动作、语言、外貌、神态、心理)
4、分析每个同学用了什么方法去描写?列举出课文中的例子。
5、师生交流。
三、拓展写,完成作文集文章。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初步产生喜爱小兴安岭,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从描写春、夏、秋、冬景色的段落中,选一段背下来。
4、学习作者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春、夏两个自然段,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教学难点】
理解夏季部分中较难的词句。
【教具准备】
1、收集有关小兴安岭的图片和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分三课时授完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初步读通课文,达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音、不断词破句;初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读懂课文的自然段。体会作者用词的的准确。
【教学过程】
一、指导自学,自读读通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1、同学们,看到课题,你们都想知道什么?
2、简介小兴安岭的地理位置
(二)指导自学。
1、自读读通课文,达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音、不断词破句。
2、用序号标出自然段,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学生汇报自学生字词的情况(投影出示生字词)
chōu nèn lù yìng fēng
抽 出 嫩 绿 小 鹿 倒 映 封 住
yán nóng shè xiàn suān
严严实实 浓 雾 宿 舍 献 出 酸甜可口
guì xī hū zhǎng lín
名 贵 膝 盖 呼 呼 脚 掌 来 临
2、师范读。
3、指名说出本课有6个自然段,再按自然段为序接读课文。
4、指数名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5、教师小结
二、引导读议,深究读懂一、二自然段
1、提示:现在大家一起来读议课文,我们已知道课文一共有6个自然段,文章是怎样描写美丽的小兴安岭呢?
2、读议第一自然段
(1)、启示:
①自由读第1自然段,思考:读了这一段,你们都知道什么?
②默读这一自然段,想一想:从哪些地方看出树很多?
(2)、让学生说说
(3)、教师点拔:出示红松、白桦、栎树的图片,认识这些树木,了解各自的特点,并指导第1自然段,体会“绿色的海洋”这句话(过渡: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小兴安岭的树最多,那么,春天的小兴安岭怎样?我们继续学习第2自然段)
3、放映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图片让学生欣赏。要求学生边看边思考: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重点读议课文第2自然段(春季),指导学习方法。
(1)、投影出示:“春天的小兴安岭插图”,创设情景让学生边观察边自读课文,思考:第二自然段有6句话,分别从几方面描写出景物的特点,
(2)、学生自由发言,找出春天的景物。
(3)、理解描写树木的句子。
①读第一句,想想:春天的树木长得什么样?
②什么是“抽出”读原句,体会用“抽出”比用“长出”好在哪里?
③有感情朗读这一句(过渡:同学们,那其他景物各是什么样?)
④师生合作读后几句。
⑤看图片想象春天的画面。
师问:小兴安岭的春天怎样?(美)
5、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1—2自然段。
(1)、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欣赏小兴安岭春天的'美丽景色。
(2)、齐读(带着欣赏欢愉的口气有感情地读)
6、总结谈话
1、大家对第1—2自然段都理解得很好,学习热情高,都争着发表意见,值得表扬。
2、这节课我们随作者游览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中春天的美丽景色,下面大家按照刚才学习春天的方法,来找出小兴安岭的夏、秋、冬的美景。
三、学习夏、秋、冬三个自然段。
1、出示季节和景物的表格,让学生自学课文找到对应的景物后填表。
2、学生汇报自学成果。
3、教师相机讲解三个季节的景物。
4、出示按季节顺序填好的景物概括,学生齐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出示选词填空,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四、总结全文
1、回忆小兴安岭的美景,体会理解“美丽的大花园”。
2、回忆小兴安岭丰富的物产,体会理解“巨大的宝库”。
3、出示图片和课文最后一段话,让学生理解这是对全文的总结,也是和开头相呼应。
五、带着欣赏愉快的语气再次齐读课文。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感悟面对贫困,仍能保持积极乐观精神的生活态度。
2、 品味课文形象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 了解西墙的变化所蕴含的科学常识,体会生活处处有科学的道理。
教学重点:
体会西墙的象征意义及其中蕴含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品味富有表现力、含义深刻的字句。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1、阅读课文,本文写了什么事?请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要求在文题前加上动词即可。“ 西墙”
2、除了加固西墙外,还有哪一堵墙需要加固?
3、为什么要加固东、西墙?自由散读
加固西墙(保护、修葺等均可)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此环节是深入感悟的基础,让学生充分阅读。
二、研读课文
1、“我们”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2、种草和爬山虎的方法为什么能够奏效?小组讨论、交流。
方法:东墙:帮助邻家造房子来挡住风雨;西墙:石灰-草帘子-种草-种爬山虎。
介绍石灰、草和爬山虎的功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验学习的乐趣。同时明白生活中要做有心人,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三、深入探究
1、照理贫苦的生活留给人的回忆是苦涩的,从文中你能读到作者的这种感情吗?
2、你从文中读到了什么?为什么?用文中的字句加以说明。
3、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理解“西墙”的深刻内涵。圈画字句,讨论分析。
例如:作品中对草、爬山虎的描绘,充满诗情画意。把肆虐的风雨写得如一个恶作剧的孩子等。
“西墙” 是“我” 贫困生活的记忆,更是一家人积极生活态度的见证。 通过对字词句的品读,体会这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的妙处,进而感悟作品流露出的顽强乐观的精神。
本部分是课文的难点也是学习的重点,教师要适时的启发、点拨、引导。
四、布置作业
草、爬山虎为西墙遮挡风雨的原理是什么?学习课文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写一段文字介绍爬山虎。查阅资料,完成作业。学以致用,通过模仿写作来巩固理解,同时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培养语文综合能力。
五、思路点拨
1、以朗读促思考。
朗读课文中你认为写得的语段 你认为应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整体把握作品基调、人物的思想感情) 哪些字句、语段特别耐读,为什么(引导学生阅读重点段落,品味字词句的深刻内涵) 整体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
2、圈画字词,品读感悟。
分别圈画文中描写风雨、西墙的词语 这些描写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重点圈画、比较种上草、爬山虎后西墙变化的词语 从这些变化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体会作品的主题
说明:两种思路均为教学的侧重点,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是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六、练习
1、课文语言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从文中摘录你最欣赏的语句,说说你的理由。
2、草、爬山虎为西墙遮挡风雨的原理是什么?学习课文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写一段文字介绍爬山虎。
3、学了课文我们明白了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你能讲出一两个你生活中有科学的事例吗?请说出其中的科学道理。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14
本周我上了组内研讨课《真正的英雄》,我希望同事们能给我最真诚的建议,而不是赞美之辞,以促进我的进步和成长,所以,我也没有任何修饰,向他们展示的是我推崇的真语文课堂。
感谢同事们中肯的意见,让我受益匪浅。
1、关于全文朗读。
这是里根总统的一篇演讲词,文辞优美,所以我设计了全文朗读这一环节。为了不使朗读单调,也为了便于学生掌握课文结构,开头我范读,总领段和总结段齐读,抒情段女生齐读,号召段男生齐读。孩子们读得很用心。可是,这一环节用时过长(将近8分钟),导致后面的时间紧张,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足。课后,同事提醒我看一下这一单元的导读。其中提到本单元要求练习快速阅读课文,并没强调感情朗读,所以,这一环节如果时间不够是可以省略的。这一提醒也让我反省:以后备课要更细致更全面一些。
2、研讨里根总统所说的美国精神这一部分
由于时间紧张,没能给孩子们留出交流的时间,以致回答不够全面。“自主、合作、探究”,合作非常重要。
3、拓展部分
我先让孩子们欣赏了《“挑战都”陨落——天祭》这首诗,然后出示了中国宇航员杨利伟的事迹,让他们就此仿写一首诗。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这项如果作为课后练笔更好,孩子们就有了更充裕的时间,而课堂上改为写颁奖词即可。
当然,为了鼓励我,同事们也对课堂上一些亮点提出了表扬。不过,最让我开心的还是他们对孩子们的表扬,对孩子们说和写的能力的赞不绝口。
读完全文后,我让孩子们对文中有感触的句子作批注,孩子们争先恐后,说起来头头是道,更有同事谦虚地说自己都自叹不如。拓展时的仿写部分,虽然时间不够孩子没能完成,但几位同事都说看了坐在身边的.孩子写的,发现写得真好,很有感觉。这些能力,从他们初一进校我就开始重点训练了。我宁可省下做题或传道的时间,用来给他们阅读和思考。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心怀孩子的未来!我想,能力的培养远比分数重要,良好的语文素养会让学生终生受益。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1.掌握“葱、茏、障、廊、凸、嚣”六个生字的音、形、义。
2.根据阅读提示,抓住关键问题,了解盲孩子在盲人学校一天的学习和生活,体会人们对盲孩子的关心和帮助,培养学生帮助残疾人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盲孩子在盲人学校一天的学习和生活,体会人们对盲孩子的关心和帮助。
教学难点:
失明的孩子们怎样“看到曾经想过或未曾想过的世界与光影”?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抓住课题,导入新课。(2分钟)
1.师:“今天,非常开心能和六年级同学一起学习第11课,《指尖的世界》”(边说边板书课题)
2.我们一起来读一遍课题好吗?(师生一起读课题)
3.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1分钟)
1.师:好,那我们带着问题一起来读课文好吗?首先我们来看看自学要求。(出示自学要求)请大家默看一遍。看完后开书58页,自学课文。
2.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对照要求来读课文。
自学要求:
(1)默读课文,划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2)用自己的方式记住生字的字形。
(3)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参考书来理解。
(4)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
绿树葱茏、纤细、无障碍楼梯、凹凸、长廊、色彩斑斓
搀扶、喧嚣
(2)指名学生读。正音。
(3)大家看看有不会写的字或者不理解的词语没有?
(4)板书生字“凸”,提示学生注意笔顺,写完后一起书空写一遍。指名学生读字音,讲字义,并组词。
(5)板书生字“嚣”检查生字的音形义。
(6)有谁知道“葱茏”的意思?(提示学生“葱”字中间是个“匆忙”的“匆”)。
“障碍”的意思是什么?那“无障碍楼梯”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7)现在你是怎么理解课题的?
三、再读课文,解决问题。(19分钟)
1.细心的同学通过这个“”号知道了,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的阅读提示可以帮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那我们一起看看阅读提示是怎么说的好吗?
2.指名一个同学站起来读阅读提示,其他想读的同学可以小声地跟着读。
3.好,我们就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来看课文的最后一段。
孩子们温柔地睡去了。他们醒来时,或许眼前仍是一片黑暗。但若是每一日,他们的快乐与信心都多一点儿,那么,他们便会在都市的转角、在树梢送来的的微风中、在生命的一站与另一站之间,看到曾经想过或未曾想过的世界与光影。
(1) 指名读。
(2) 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地方不理解?学生质疑,解决问题。
“都市的转角、树梢送来的微风中、生命的一站与另一站之间”指的是什么?(是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时刻)
他们既然失明了,为什么又说看到世界与光影?
(不是真的“看到”,而是“感觉”到)
4.都说眼睛是心灵之窗,可是上天把他们的这扇窗关上了,那他们怎么感知世界?。这也就是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的问题:“失明的孩子怎样看到曾经想过或未曾想过的世界与光影?”请快速地浏览课文,找出答案,之后四人一组交流。(板书:怎样看到)
5.指名学生回答,并上台来板书。
(1)用手指触摸;
(2)用耳朵听;
(3)用鼻子闻;
(4)用身体感觉;
(5)用心感受。
6.课文中哪些句子写了他们用手指触摸来感知世界?请一大组同学找一找。二大组同学找用耳朵听的;三大组找用鼻子闻的,四大组找用身体感觉和用心感受的。找到以后划记,并读一读。
7.分组交流汇报。
指名读相关的句子,教师适时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
(1)用手指触摸的句子之一:
“厚厚的盲文课本,由许许多多凹凸的小点组成。孩子们静静地读着,指尖灵巧地移动,仿佛走在通向光明世界的长廊里。”
师:“读这句话的时候,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2)用耳朵听的句子之一:
“有时,孩子们还玩足球。足球是特制的,里面装着铃铛,滚动时发出清脆的声音。孩子们跑几步,停下来听听,再跑几步,咿咿呀呀地交换意见。比赛时,他们在球门上挂上风铃,叮叮当当的声音,指引着他们投入地奔跑。”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生:佩服;同情;感受他们很快乐;感觉自己很幸福……
(3)用心感受的句子之一:
“在手工课上,他们用纸和剪刀,更是用心,创作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作品”
师:“如果你和他们一样看不见,此时此刻,你会怎么样?”
(4)“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个人读相同的句子或文章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感受,用心去读,你的收获会更多”请大家再一次用心去读你找到的句子,边读边感悟。
四、培养语感,情感升华。(6分钟)
1.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有一组关联词在文章中出现了多次?(虽然……但是……)(板书)我们知道,这是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对不对?而且,有的段落虽然没出现这组关联词,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用“虽然……但是……”来概括段意。出示第一小节,老师示范用“虽然……但是……”来概括段意。大家试试着你找一个合适的段落用“虽然……但是……”来概括一下段落的大意好不好?
2.学生思考之后指名回答。适时给予评价。
3.那么我们可不可以用“虽然……但是……”来概括全文的大意呢?试试看。指名回答。
4.是啊!失明的孩子们虽然遭到了生活的不幸,但是他们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来感知世界,体会生活!让我们把由衷的掌声送给他们!
5.也有一些孩子,一开始并不能够这么轻松自如地感知世界,就像美国的盲人作家海勒凯伦曾经也是一个脾气非常坏的孩子,那么有什么神奇的'力量能够使失明的孩子感知到美丽的世界呢?那我们再来看课文的最后一小节,那神奇的力量就在这段话中间,看谁最先找到!(板书:他们:快乐、信心)
对,只有能够让自己快乐的人,才能让别人快乐;当上天向我们关掉一扇窗的时候,我们不要以为全世界都失去了!相信自己,信心是命运的主宰!
6.师:“同学们,作为正常人的我们,怎样才能让可爱的他们看到更多的世界与光影呢?”(板书:我们:关心、帮助)课文中有体现吗?
五、教师小结,拓展阅读。(2分钟)
师:这节课我们根据阅读提示的问题非常开心地学习了第11课,指尖的世界。读完这篇课文,我想起了一本书。有一位读者读完后发表这样的感慨:我是含着泪把这本书读完的,一个如此脆弱的生命却做出了不凡的事情来,她是一个又聋又哑又瞎的“废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她是一个哑竟然能开口讲话的人,这真是一个奇迹,我是一个正常人,却无法用一个平静的心来读完这本书……这本书就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人之一,海勒凯伦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大家有时间可以去读一读。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7-30
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1-21
语文小学六年级教案01-02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12-16
语文六年级小学教案01-02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01-06
六年级小学语文教案09-15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07-18
六年级小学语文教案01-04
小学六年级语文的上册教案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