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时间:2022-11-11 17:58:48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一面……—面……、“只好”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4、凭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爱因斯坦对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学习他谦虚好学的美德,感受小姑娘的率真可爱。

  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

  2、体会爱因斯坦热爱科学事业、谦虚好学的品质以及小女孩的活泼率真。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1、了解爱因斯坦。设问:爱因斯坦是谁??

  (出示文字资料:爱因斯坦(1879—1955)德国人,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他的相对论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弹、氢弹的威力得到确证。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有关爱因斯坦的课文。(板书课题: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3、设疑。齐读课题后提问: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小女孩是个怎样的人?他们俩是怎么认识的?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从中又可看出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2、检查自读情况: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愿意读哪部分就读哪部分,我们其他同学可以来当小评委。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正音再读)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评议:请我们的小评委们作一番评议吧!当然,可以是值得表扬之处,也可以指出欠缺的地方。

  读的同学很认真,听的同学也真不赖!

  3、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大家可自由发表观点。

  (指名交流课文大意)

  4、他们之间有过几次交往?(三次)请大家速读课文,找出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三次交往的起止。

  交流:一遇(1—3)二遇(4—5)三遇(6)

  那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呢?

  三、再读课文,感悟欣赏

  1、请大家再读读每次相遇的第一句话及最后一部分的第一句话,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的。(学生自由朗读)

  (出示四句话:①1940年的一个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个老人。

  ②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老人。

  ③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

  ④从此,小姑娘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

  指名交流(从“时间先后顺序”、“不同情况下见面”、“关系越来越密切”等方面交流)。

  教师相机评议(如“你读得很仔细”、“你很会动脑筋”)

  板书如下(用箭头表示关系):

  撞(爱因斯坦遇小女孩)等

  联系前三句,最后一段的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呢?

  (出示句子:④从此,小姑娘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

  他们最后熟悉到了什么程度,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每天……都……坐坐)你看到他们俩在做些什么呀?

  板书:教穿戴

  教放东西和布置房间

  教数学作业

  2、大家真会读书,能边读书边思考,下面我们要通过朗读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请大家再读课文,自由选择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次交往反复朗读,看看能读出哪些新体会?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的先后顺序)

  (学生自找、自读、自练,准备交流)

  3、咱们来交流一下读后的体会(指名交流谈体会,相机出示有关句子)

  句1: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

  句2:“我说也是吗,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句3: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句4: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问题设计:读了这句,你体会到了什么?他的目光那么温柔是因为听到了小女孩在说(出示句2,引说)小女孩认为(引导生为反问句换个说法)对此爱因斯坦感到很欣慰,因为他也需要一种平等的交流,他认为自己碰到了知音。那么,试想一下,在小女孩的想象中,伟人又该是怎样的呢?(衣着整洁,知识渊博,完美无缺的)而眼前的爱因斯坦的装束却是(出示图片,引说“衣衫不整”)能结合上文说具体些吗?(出示句3)你能演示一下爱因斯坦当时的言行举止吗?(指名表演)你认为他会对付的又是什么呢?怎么对付的?(出示句4,补充有关资料:爱因斯坦就是这么一位惜时如金的人,他几乎分分秒秒都用来探索自然奥秘:年轻时的他推着儿子的小车在街头边走边思考问题,差点被马车撞了;在桥头等一位学生时,掏出纸进行计算,雨水淋湿了他的衣服也没有觉察;躺在病床上,朋友问他最需要什么?他双眼闪亮,低声说:“我现在只希望有几个小时时间把一些稿子整理好;直到逝世前他仍在忘我地工作、工作、再工作……)

  读到这,你想对老人说些什么?又想对小女孩说句什么话?

  (板书:善良可爱平易近人天真活泼乐于助人)

  多么可敬可爱的老人,态度又是那么的诚恳,让我们再次来感受一下吧(齐读这句)。

  4、同桌准备分角色选读其中一次相遇。

  哪一桌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当评委。

  四、小结

  我们只读了一节课,大家就有这么多的感受和体会,相信通过下一节课的朗读,定会读得更好,定会有更多的收获的。

  爱因斯坦到底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呢?这个问题我们放在下节课讨论。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你对爱因斯坦的了解。

  2、一个世界上很有名气的科学家和一个12岁的小姑娘,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三次相遇,长期相处,成了好朋友)

  二、精读训练

  (一):快速通读全文,用“——”画出描写他们三次相遇的句子。

  1、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

  1940年的一天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位老人。

  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位老人。

  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

  (1)读读三句话,说说有什么新发现。

  (2)“撞”——“遇”——“等待”说明什么?

  (从不熟悉到熟悉)

  (3)“一天下午——第二天——第三天下午”说明什么?

  (时间在推移)

  “随着……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把你从三句话中体会到的内容说一说。

  (4)指导朗读这三个句子。抓住“撞”、“遇”、“等待”等词语。

  2、读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爱因斯坦和小姑娘三次相遇,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二)精读第一次相遇部分

  1、指名朗读第一段。

  (1)用“——”画出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

  出示: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 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

  A、照样子写词语:短而硬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B、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个人?

  (2)用“~~”画出写爱因斯坦动作的句子。

  A“一边……一边……”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B、齐读。

  (3)提问:小女孩第一次遇到爱因斯坦,她怎么会想到“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读课文,用“因为……所以……”说说原因。

  (4)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外貌和穿着的句子。

  出示:女孩望着老人,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A、照样子写词语:又肥又长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B、从这段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爱因斯坦在外貌、穿着上很不讲究。)

  C、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穿着的句子。

  2、当小女孩把这件事告诉父亲后又怎样呢?教师引读父亲的话。

  3、什么叫“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问)小女孩为什么“纳闷”?

  4、根据回答出示:

  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把反问句换一个说法(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

  5、引发讨论: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说说理由。

  6、分角色朗读这一段。(由三名同学分别读爱因斯坦、小女孩、父亲的话)

  7、小结:这一段写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又平凡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小女孩天真好奇和讷闷不解

  父亲对爱因斯坦的由衷赞叹

  (三)、精读第二次相遇部分

  1、过渡:小女孩第一天遇到爱因斯坦,第二天他们又遇上了。这次相遇的情景是怎样的呢?

  2、找出课文中有两个“仍是”的句子。

  出示: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1)、读第2自然段,用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具体描述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他穿的衣服……拖鞋)

  (2)、“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哪句话?(“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3)说说“一面……一面……”体现了什么?(都是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

  3、找出这一段中爱因斯坦和小姑娘的对话,同桌分角色读一读。说说从这一段对话里读懂了什么?

  (爱因斯坦平易近人,不承认自己是伟人,还请小姑娘教他。小姑娘天真)

  找出有关的语句进一步体会。

  4、分角色读第二段。

  5、引发讨论: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说说理由。

  这一段说的是小姑娘二遇爱因斯坦,教给爱因斯坦穿戴要领。

  (四)、精读第三次相遇部分

  1、默读全段,思考小姑娘三遇爱因斯坦的情况。写了哪两点?

  (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小姑娘教爱因斯坦收拾房间)

  2、从那些词语句子中反映出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

  (从“小姑娘简直吓了一跳、整个变了一个人、年轻了20岁”等语句体会爱因斯坦“穿戴整整齐齐”。)

  3、什么叫“一塌糊涂”?(乱或糟到不可收拾)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内怎样乱?

  4、分角色读第三段

  5、引发讨论: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说说理由。

  “仍”字说明了什么?(说明过去就是这样)

  有详有略

  注意避免重复的写法

  爱因斯坦是一个谦逊和平易近人的人

  伟大而又平凡

  第三课时

  一、学习第四段

  1、听本段课文录音。

  2、讨论主要写了什么?(概括写两个人的交往)

  3、为什么小女孩的母亲会好奇地问??引导学生读出“好奇”,爱因斯坦的回答让人想到了什么?(抓住“什么也帮不了她”“只好”等词句,进行进一步体会爱因斯坦的谦逊。)

  4、指导用“只好”造句。

  二、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让学生读出文中感受最深的语句,畅谈心中的爱因斯坦。

  三、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

  四、作业

  1、朗读全文,回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三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2、想一想: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为什么?

  3、在小女孩与爱因斯坦的对话中,她用的都是“你”,可她母亲称爱因斯坦为“您”,这是不是小女孩对爱因斯坦不尊敬呢?

  (刚开始,小女孩与爱因斯坦并不熟悉,不知道他的伟大。当爱因斯坦按照小姑娘说的那样穿戴得整整齐齐时,他们开始产生了“忘年之情”,小女孩觉得这个老人很有趣,竟然那么听自己的话,在心里,她可能已经把爱因斯坦当作朋友了!

  小姑娘与爱因斯坦由不熟悉到很熟悉,感情逐渐加深成了忘年交,交往十分随便,所以用“你”。平时我们朋友之间,就不用“您”。而小姑娘的母亲只知道爱因斯坦创立了许多理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对他十分敬仰,所以要用“您”。)

  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途径和方法+不说空话——爱因斯坦

  当人们赞誉他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时,爱因斯坦笑着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板书设计

  21、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潜心科学研究 天真可爱

  不拘生活小节 有礼貌

  谦虚好学

  第一次 撞(相撞)

  第二次 遇(相遇)

  第三次 等待(相邀)

  相处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4、学会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

  5、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实验目标:

  通过对樟树品质的了解,联系宋庆龄的生平,说说宋庆龄喜欢它们的原因,试着探究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

  搜集资料,了解宋庆龄的生平。图片、投影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宋庆龄的生平。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3、学会用重点突破的方法为课文分段。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学生交流宋庆龄生平。

  2、板书课题:2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3、解题。

  (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2)讨论: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写什么地方的樟树?

  (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2、说说你对课问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通读每个自然段。

  (4)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词语卡片。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交流学会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指导分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作业

  1、读生字表中的字。

  2、分段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细读课文,了解樟树的特点。

  2、通过对樟树品质的了解,联系宋庆龄的生平,说说宋庆龄喜欢它们的原因,试着探究樟树的象征意义。

  一、复习检查

  1、抽读词语卡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段(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思考讨论: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段与段是怎样连起来的?

  2、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

  (1)学习第4自然段。

  ①出示课文插图一的投影片,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

  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

  ②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

  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书:蓬蓬勃勃)

  ③再读课文,画出具体表卅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

  (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④指导朗读。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要读重音。

  ⑤指导背诵。

  要求学生先理清叙述顺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习背诵。

  (2)学习第5自然段。

  ①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②学习第1~3句。

  a、指名读。

  b、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

  c、说说别的树不好在什么地方。

  ③学习第4~8句。

  a、自由读课文。

  b、理解“可贵、仍然、拇指、高贵”等词。

  c、理解句子。

  “本身”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永久保持”说明什么?读读课文,说说从哪儿可以看出樟树能“永久保持”香气。

  (相机板书:永久保持 拒虫香气)

  ④引导理解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

  A、再读第5自然段,说说樟树高贵在什么地方。

  B、结合宋庆龄的生平说说自己学习第5自然段的体会。

  C、指名说说,大家参与评点,相互补充。

  ⑤指导朗读。

  ⑥指导背诵。

  3、细读第三段(第6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理解有关词语。(崇敬、瞻仰)

  (3)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因为宋庆龄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4)指导概括段意。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22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枝干粗壮

  蓬蓬勃勃

  四季常青

  崇敬怀念

  拒虫香气

  高贵之处

  永久保持

  23 . 黄河的主人

  一 教学要求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熟读成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掌握课文中的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提心吊胆"、"尝试"造句。

  3、在朗读中感受黄河风浪的险恶和艄公的勇敢、沉着和智慧,进而体会人类在征服自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质力量。

  4、模仿最后一段的构段和表达的方式写出一位自己所敬仰和赞颂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羊皮筏子的特点和功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合作讨论去感受、去发现、去体会艄公的形象内涵。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四、教学准备

  1、预习

  (1)读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朗读要正确,通顺。

  (2)通过结合上下文和查字典理解生词,无法自己理解的词语或句子请做上记号。读不懂或有疑问的地方可通过问题的形式记下来,准备课上讨论。

  (3)收集课文中和课外书中描写黄河的词语和句子,准备课上交流。

  (4)从课外书或网上去寻找黄河上的交通工具--羊皮筏子,了解它的制作、特征和功能,最好能附上图片。

  (5)在人与外界的各类挑战中,除了课文中介绍的羊皮筏子上的艄公以外,你最敬佩哪一种人,请你收集一些介绍他们的有关资料。

  (6)理解词语(带点的字先查字典理解)

  筏子 竹篙 胆战心惊惊涛骇浪如履平地提心吊胆

  2、制作

  3、其它准备工作

  (1)课前教师提供一些关于羊皮筏子和艄公的资料,分发给学生。

  (2)课上准备好电脑,实物显示频、投影仪器等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解题质疑

  1、谈话引入,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与黄河有关的课文,(板书:黄河)同学们,在你脑海中,黄河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请谁来说一说。

  2、课文写到了黄河,作者面对黄河时,他的所见所感也是通过丰富的语言传达出来的,出示:黄河滚滚 万马奔腾浊浪排空波浪滔滔惊涛骇浪 激流 湍急 汹涌 胆战心惊 提心吊胆 如履平地

  (1)指名读--集体读(要读出自己对词语的理解)

  (2)这些词语在下面的课文朗读中还要加深体会。

  2、师:黄河之水日夜奔流,汹涌咆哮,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题目是--黄河的主人(板书:的主人),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谁是黄河上的主人?他为什么会成为黄河上的主人?它有什么本领能成为主人?)教师在课题的右侧打上几个?

  二、初读课文,感受语言

  1、师:同学们围绕课题就提出了这么多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你们说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办法是什么?(读书和讨论)下面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相信你能通过自己的读书和思考,来解决刚才的问题。还要注意,读书要做到正确,流利,读不通顺的地方要反复读读。

  2、同桌互读,你喜欢读哪些段落就读哪些段落,并让同桌评价一下读的效果。

  3、个别朗读,把你最喜欢读的或读得最好的一段读给同学们听,如果一个同学读了以后,还有同学认为自己也喜欢读这一段或认为自己会读得更好,那就可以站起来再读。

  教师引导学生相机点拨、评价。

  4、交流初步的感受:通过刚才的朗读,你对课文有了哪些了解?

  5、黄河的主人是谁?(板书:艄公)(教师提醒"艄"字的写法)课文中的艄公在干一件什么事?艄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艄公撑着羊皮筏子送五个乘客过黄河) (板书:黄河 羊皮筏子 乘客)(教师提醒"筏"字的注意点,不要少一撇)

  5、你见过黄河上的羊皮筏子吗?哪位同学在预习课文时已经找到了介绍羊皮筏子的材料,如有图片就更好。请你上台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的羊皮筏子。(让学生上台介绍,而后,教师可以出示黄河上的羊皮筏子的并加以简要说明)

  三、小结课文

  1、指导完整的朗读课文(教师逐节朗读课文)

  2、质疑问难:初步学习了课文,你觉得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学习词语

  1、出示词语

  筏子 艄公 竹篙 沉着 波浪滔滔 惊涛骇浪 如履平地

  激流 险恶 赞颂 尝试 提心吊胆 胆战心惊 浊浪排空

  (1)指名读

  (2)领读

  (3)找出上述词语中表示"害怕"的词语,你还能说出那些近义词。

  2、完成课后的练习2

  五、课堂作业

  1、抄写词语

  六、课外作业

  1、熟读课文

  2、在人与外界的各类挑战中,除了课文中介绍的羊皮筏子上的艄公以外,你最敬佩哪一种人,请你收集一些介绍他们的有关资料,准备在下一堂课上交流。

  (教师运用多媒体出示一些人在征服自然、挑战自我过程中的一些图片,并作必要的提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唤起记忆

  1、课前板书:黄河的主人

  2、师:同学们,通过上一课的初步学习,你了解了些什么?(板书:艄公)(课文介绍了在波涛汹涌的黄河上,一位艄公撑篙驾着羊皮筏子送五位乘客渡黄河的事。)

  二、学习第一部分,体会黄河上羊皮筏子的惊与险

  1、同学们,课文一开始,作者就把我们带到了奔腾不息、汹涌咆哮的黄河边,请大家看画面,不仅要仔细观察,而且要用心感受。演示多媒体:(远景)汹涌激荡的黄河水、震耳欲聋的波涛声。

  2、师:看了这幅画面,假如让你给画面配音的话,你该诵读课文的那一部分,又该怎样诵读读?先自己练读,然后交流。

  3、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指名读--评价:是否感受到"胆战心惊"--再指名读--集体读

  4、多媒体出示:在汹涌的激流里的一叶筏子。

  (1)师:请你练读下一个自然段,然后给这一幅画面配音。(指名读)

  (2)在原来的画面上出示第二自然段的文字,让学生再仔细读一读,然后谈谈读后的感受。

  (3)(多媒体去除配音,只保留画面。)交流感受,让学生畅所欲言,并让学生说一说重点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教师随机点拨评价,并指导学生朗读相关句子。

  (从下列词语中可以让人着重体会到黄河的汹涌险恶?qut;汹涌的激流"、"整个儿吞没";那东西的渺小无助:"小"、"轻"、"浮"、"小小";作者为那东西的强烈担忧:"突然"、"强磁力"、"吸引")上列引号中的词语点击时多媒体设计成另一种颜色。

  (4)指导集体有感情的朗读,要让人感受到黄河的凶险无情,那小东西的渺小危险和作者的深切担忧。

  5、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

  (1)师过渡:同学们,作者远望时,看到的仅仅是一样东西,即使如此,作者已经为这样东西而担心害怕,那么,当他定睛细看时,发现这东西上面坐着的竟然是人,这时,作者的感情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请你找出相关的文字读一读,再谈谈体会。

  (2)指名朗读--评价--再指名朗读(教师可随机点拨)(1、3句带感叹号的句子重点指导朗读)

  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感情:那小东西上坐着的竟是人,而且有六个人,黄河的水那么湍急,人就像贴在水面上漂流。作者既觉得不可思议,又为他们担惊受怕。(必要时教师可以范读)

  (3)师:此时作者的心情你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提心吊胆、担惊受怕、十分担心、异常震惊、惊恐不已、胆战心惊……)

  (4)指导集体有感情的朗读,去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三、学习第二部分,体会艄公的大智大勇

  1、过渡:同学们,在作者这样的心境下,你再读读下面这个自然段,你是否能够发现什么问题?

  (1)出示:(第6自然段)"我不禁提心吊胆,……浏览窗外的景色。)

  (2)学生边读边思,然后引导提问。学生可能会问:

  ①在如此危险(危急四伏)的黄河上,乘客为什么还在谈笑风生?(核心问题)

  ②用"小心"和"大胆"来同时形容艄公的行为,是否矛盾? ……

  2、自主合作探究

  (1)师:同学们,你想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几个问题?(读书、结合上下文、独立思考、跟同学讨论……)

  (2)下面就用你喜欢的方式去解决这几个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在读书思考的同时自由地寻找自己的'交流伙伴。

  3、集体交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1)组织大家交流讨论,合作小组推荐一名代表来汇总小组的意见。比一比哪个小组交流得最好。

  (2)交流中可能学生会得出如下结论:(教师还要让学生说说是从哪些文字中得出如下结论的。)

  ①乘客不是第一次坐羊皮筏子,已经有了一定经验。

  ②乘客们都非常的勇敢,他们不惧怕黄河的险恶。

  ③他们知道艄公很有驾筏经验,不会出任何危险。

  ④因为艄公是一个大智大勇的人,他一定会战胜惊涛骇浪。……

  (3)重点指导朗读描写艄公的句子。

  4、重点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加深领悟

  (1)师:同学们,此时你想对羊皮筏子上的艄公说些什么话?(多媒体出示羊皮筏子上的艄公画面)(在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最好能抓住课题阐述)

  (2)作者是怎么赞颂艄公的呢?多媒体出示:(在原有画面的基础上出示):"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成为黄河上的主人。"

  (3)谁能替作者来赞一赞羊皮筏子上的艄公。

  ①指名朗读--学生相互评价--在指名读

  ②集体朗读这段话(愿意赞一赞这位艄公的同学一起站起来赞一赞)

  ③出示填空题

  "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更值得敬仰和赞颂。他站在__________________,面对着_____________,身系_________________,手里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凭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战胜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______________。"

  (要求学生熟读成诵:熟读--指名说)

  板书:惊涛骇浪 如履平地

  师:黄河上惊涛骇浪,可我们的艄公却如履平地,他真不愧为黄河的主人。

  四、小结全文,深化主旨

  1、师:同学们,学到这儿,老师想起了一句格言(板书: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人在跟险恶的自然环境的搏斗中才能显示出自己的英雄气概。同学们,从黄河的艄公身上你还能想到哪些人?口头交流一下。

  2、师小节:同学们,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题目--黄河的主人(集体读)。奔流不息的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不仅孕育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生命,而且更塑造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聪明智慧和精神品格。黄河上的艄公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愿艄公的形象能给我们永远的启迪,愿艄公的智慧和精神能在我们中华大地上代代相传,就像黄河水一样奔腾不息。

  3、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话想说或者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五、课外作业

  下列两道题目中任选一道:

  1、在人与外界的各中挑战中,除了课文中介绍的羊皮筏子上的艄公以外,你最敬佩哪一种人,请你收集一些介绍他们的有关资料,在了解的基础上仿照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写法赞一赞他。

  2、在当今现代交通工具异常多样和不断涌现的时代,原始落后的羊皮筏子是否可以退出历史的舞台?围绕这个论题去收集资料,分析整理,得出相应的结论。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黄 河 的 主 人 ?

  艄公

  羊皮筏子

  乘客

  (第二课时)

  黄河 惊涛骇浪 沧海横流

  的

  主人 如履平地 方显英雄本色

  (艄公)

  练习7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处处留心部分

  2.理解于象棋的词语意思,通过诵读歌诀,初步了解下象棋的规则,感受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歌诀,初步了解下象棋的规则。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处处留心)

  1、教学第一部分。

  (1)谈话引入:同学们听说过象棋吗?象棋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棋类运动,它是象征着古代战场双方厮杀的一种游戏。我们生活中有些词语就于象棋。练习中举了一个例子。请同学们看看。

  (2)我们了解了象棋中“将军”的本意,那么,现在“将军”一词常常比喻什么呢?

  (3)书中还列举了一些这样的词语,请读读这些词语,想想它们在象棋中是什么意思,现在在生活中又表示什么意思。

  (4)除了书中提到的,你还能说出哪些呢?

  (5)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说一句话。

  2、教学第二部分。

  (1)同学们会下象棋吗?下象棋是有一定规则的。(出示歌诀)

  (2)能读懂歌诀的意思吗?请同学凭借棋盘讲解。

  (3)一首简单的歌诀,让我们对象棋的竞赛规则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在朗读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呢?

  (4)欣赏朗读。

  3、教学第三部分。

  (1)胡荣华是我国著名的象棋大师。为什么这样说呢?请读读短文。

  (2)在这段话中有一组近义词,你发现了吗?它们可以调换吗?说说理由。

  (3)“蝉联”这个词,根据上下文来猜测意思。再查查词典。

  4、总结、评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读读背背。

  2熟记八个词语和《古今贤文.合作篇(下)》。

  3 写好钢笔字,知道上下都有钩时,下钩包住上钩。

  教学重点:

  熟记八个词语和《古今贤文.合作篇(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二、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1、熟记词语

  (1)先读读词语,读准字音。

  (2)借助字典,了解词语意思。

  (3)交流汇报,并体会每排两个词语在意义上的联系。

  (4)学生练习朗读和背诵。

  2、背诵《古今贤文.合作篇(下)》

  (1)回忆《古今贤文.合作篇(上)》

  (2)学生自读《古今贤文.合作篇(下)》

  (3)这段中的句子,有的来自古诗,有的来自民间谚语。

  你能读懂哪些句子呢?

  (4)除了文中介绍的句子,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合作”的名言呢?

  3练习朗读、背诵。

  分组背 提名背 齐背

  三、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认读“犯、饱、它”三个字,观察字形,说说异同。

  2、观察字帖,读读“小窍门”,领悟其中的规律。

  3、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习字,及时小结。

  四、总结、检查。

  五、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八个词语和《古今贤文.合作篇(下)》。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倾诉烦恼。

  2、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倾诉烦恼。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背诵成语

  2、背诵《合作篇》

  二、导入新课

  三、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谈话引入:同学们,在生活中风们会遇到一些烦恼。“小烦恼热线”开通了。我们可以通过热线跟主持人通话,把不愉快的事说出来,从而得到帮助。

  2、那么,在倾诉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表达清楚,说清烦恼的原因;有礼貌,言辞诚恳……

  3、作为“小烦恼热线”的主持人要注意什么?(耐心、诚恳……

  4、同桌试着扮演角色进行口语交际。

  5、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并评议。

  6、小结:在生活中有烦恼是正常的,我们有很多解决的方式,在倾诉时,都应做到尊重、有礼有节。愿同学们都能做一个善解人意、天天快乐的孩子。

  四、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观察“国、区”两字,说说它们不同的部首。

  2、学生观察两个部首的书写示意图。

  3、教师示范讲解方框儿、三框儿。

  4、学生练习、反馈,发现问题再指导。

  5、教师示范写“国区”,提示部首与其他笔画之间的关系。

  6、学生练习书写“国、区”两字。

  7、展示优秀书法作业。

  五、布置作业。

  练习毛笔字

  5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记两组词语,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词语的特点,激发学生积累并运用这些词语。

  2.认识一些俗语,知道它们的意思,在生活中能正确使用。

  3.通过读句子,体会关联词语的.作用,并能在口头和书面中合理运用。

  4.按笔顺规则写几个本单元的生字,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5.阅读欣赏短文《恐龙》,了解恐龙的种类、生活习性、生存和灭绝的时间,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6.语文生活,通过融综合实践活动与写作为一体的社会调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与写作能力,培养讲文明、讲卫生等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词语、俗语、关联词的学习重点在于运用。

  2.阅读欣赏短文,了解短文内容,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3.通过社会小调查及相应的习作练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写作能力,培养文明、卫生等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

  组织社会小调查,进行专题讨论,指导习作。

  教学准备

  投影、小黑板

  教学时数

  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读记记。

  1.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读一读。

  2.你发现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吗?

  第一组是ABB型叠词:油光光香喷喷圆溜溜甜津津

  第二组是AAB型叠词:软软的细细的湿湿的青青的

  3.照样子说几个这样的词语。

  例1:白花花金灿灿

  例2:高高的胖胖的

  4.选词填空。

  白茫茫甜津津灰蒙蒙

  ()的天空()的葡萄()的雪地

  清清的黏黏的韧韧的

  ()的柳条()的河水()棉花糖

  5.你能照样子说吗?

  如:胖乎乎的脸蛋黄黄的麦子

  二、词语超市(俗语)。

  1.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评议纠正,指导再读。

  3.认识俗语:群众中广泛流传的通俗而定型的语句,多是劳动人民从生活经验中创造出来的,简练而形象。

  4.说说你知道(本题中)哪个词语的意思,并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

  例:敲边鼓

  意思:比喻从旁帮腔,从旁助势。

  造句:小林是我的好朋友,很多事情我一出马,他就给我敲边鼓。

  5.你还知道哪些俗语?

  三、读读想想。

  1.投影出示句子,读一读。

  2.说说带点的词语有什么作用。

  学生说,老师补充,边读边议,认识关联词语的作用。

  “不但……而且……”和“不仅……还……”表示递进关系。

  “因为……所以……”表示因果关系。

  “尽管……还是……”表示转折关系。

  3.选用这些关联词语说话。

  4.你还学过哪些关联词,能用它说一句话吗?

  四、作业。

  搜集查找有关恐龙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写字板。

  1.提问:写字时要注意什么?

  (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田字格的位置、正确的执笔写字姿势、书写整洁等)

  2.认一认要求写的六个字:歇、剥、蝴、蝶、株、桩

  3.辨别字形,说说笔顺规则。

  4.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学生上黑板范写,大家评议。

  6.学生先描再写。

  二、阅读欣赏。

  1.谈话导入。

  太古洪荒年代,地球上曾居住着一群奇特生物,它们称霸地球,生存了一亿多年之久,大约在6500万年前,它们竟神奇地灭绝了。这种生物是什么?

  对,恐龙,今天我们就来阅读一篇关于恐龙的.短文。

  2.你们都知道哪些关于恐龙的知识?

  学生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自由说一说。

  3.读短文,说说你又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4.检查。

  (1)分段读短文。

  注意纠正字音:沼泽、覆盖、卵生。

  积累词语:千奇百怪、庞然大物、望而生畏、展翅高飞。

  (2)汇报:说说你从短文中知道了什么。

  恐龙的种类、大小、食性…….

  (3)你还想知道什么?

  梳理问题:对于能解决的问题课内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课后查资料解决;有的问题至今无法解决的,激励学生通过学习长大后研究解决。

  5.启发质疑。

  大约一直到7000万年前,恐龙还是统治地球的霸主。然而在此后不到500万年之间——也就是6500万年前,它们全部绝灭了。而且,整个灭绝过程还很可能是在仅仅数月内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形,至今仍是一个谜。科学家曾提出各种不同理论,来解释这灭亡之谜,如陨石撞击地球说、大规模火山爆发说、疾病说或食物中毒说等。但任何解释恐龙灭绝的理论,必须能解释当时除恐龙外,其他许多动物种群同时灭绝的原因。恐龙灭亡之谜,至今科学家仍在继续研究中。

  希望同学们发奋学习,有朝一日,你们中也许会有人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老师讲述自己在银行取钱,目睹顾客自觉排队,员工热情耐心地为顾客换零钞的事。

  2.学生评议这种社会想象。

  3.小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社会的文明程度提高了,人们的综合素质提高了,那么相应的人们的文明卫生等习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一起讨论一下发生在我们身边这些的变化。板书:身边的变化。

  二、引导讨论,明确内容。

  1.同桌或邻桌互相讨论:你发现了身边的哪些变化?

  要求:(1)真实;

  (2)具体,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的语言动作……

  2.推荐代表说。

  其他学生补充,老师概括板书:

  超市:文明购物排队付款

  车上:自觉投币主动让座

  校园:文明用语环境卫生

  书店:爱护书籍文明选购

  医院:讲究卫生(病人)态度热情(医生)

  …………

  3.学生列举这些事例的过程中,有可能谈及一些存在的问题,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说,但要注意导向。如果没有学生谈到,老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问题,并讨论改进方法。

  如:菜市场乱丢垃圾乱设摊点

  街道张贴广告乱涂乱画

  车上不讲究公共卫生

  …………

  你认为应该怎样改进?

  (1)加强文明卫生的宣传;

  (2)提高人的素质。

  4.看到这些现象,你想到了什么?

  人们的文明卫生习惯正逐渐养成,但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

  三、布置任务,具体指导。

  1.明确任务。

  在我们的生活中,讲文明、讲卫生等好习惯在许多地方、许多人身上大量存在,但一些不良习惯也或多或少地存在。好的典型,我们要及时发现、表扬,不好的问题,我们更要及时发现、改进,所以老师现在布置大家一项社会调查任务,内容是——身边的变化。

  2.指导分组。

  8人一组,自由组合,老师协调。

  推荐负责人,明确其职责。

  3.发放调查表,指导填写。

  (1)说明:此表为样表,学生可根据实际进行修改,也可根据需要复制多份。一事一份,小组交流后整理一份综合表。

  (2)指导填写。

  4.强调注意事项。

  注意安全,加强自我保护;讲文明礼貌,树立红领巾新形象;全员参与,分工合作;及时记录整理资料等。

  四、小组讨论,做好调查准备。(调查时间为一周)

  附:“身边的变化”社会调查表

  组次

  负责人

  组员

  调查内容

  记载时间

  地点

  人物

  现象

  结论

  需改进的方面

  收获与思考

  第四课时

  一、汇报交流。

  1.导入。

  通过一周的调查,你们一定有了很多新的发现,现在请各小组负责人组织本组成员在小组内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

  2.分组整理,选取典型现象准备汇报。

  要求:有调查方法、有过程、有自己的思考。

  3.汇报交流。

  要求:汇报内容各异;汇报人态度大方,声音响亮。

  4.老师小结,引入习作。

  二、作文指导。

  1.明确习作任务。

  结合这次调查活动,整理调查资料,写一篇反映身边变化的习作。

  2.比较调查汇报材料与习作的异同。

  (1)学生自由说。

  (2)老师补充。

  同:都是调查所得的亲身体验,即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

  异:调查材料重现象,重结论,要求多、实;习作重具体场面、过程、细节的描写,如:环境、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情、心理活动……还重自己的思考,要求细、异,描写仔细,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3.学生独立思考,选择习作内容。

  4.小组内互相说。

  5.指名说,大家评议补充。

  可以从以下方面评议:

  内容恰当,描写具体;观点明确,态度明朗;语言通顺,条理清楚。

  6.老师小结。

  第五课时

  一、当堂习作。

  学生当堂习作,老师巡回指导:发现优秀习作,向大家展示学习;发现问题习作,及时给予辅导。

  二、修改作文。

  1.自读自改;

  2.同桌互读互批;

  3.个别学生的作文老师面批。

  三、誊写上交。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1、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2、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

  1、收集巨人的花园相关的图片

  2、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童话,激发兴趣

  1、师:童话的世界神奇美丽,相信每一个同学都读过很多童话故事。想一想你们都读过哪些童话故事?

  (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

  师:这些童话都有什么特点?

  (拟人化、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充满想象)

  2、今天我们就来读一个全新的童话故事,看看这个童话又讲了一个怎样的神奇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投影生字词,多种方式朗读。(开火车读、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

  重点指导:

  添、覆、凝、辣字的书写。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洋溢:

  训斥:

  逃窜:

  斥责:

  凝视:

  冷酷:

  脸颊: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童话中有什么人物?在这些人物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读完故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

  (巨人、小孩子)

  2、抓住人物和课文中的关键词,引导学生概括出故事的内容。

  (巨人、小孩、花园、赶走孩子、花园变化、小男孩的凝视、在花园愉快地玩耍)

  巨人的花园曾经鸟语花香,充满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但巨人把孩子赶出花园后,花园发生了变化。最后,巨人在小男孩的凝视下终于明白了,他拆除了围墙,和小孩子们在花园愉快地玩耍。

  3、读了故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

  (对故事的感受、疑问)

  四、精读课文、感受花园的变化。

  1、自由朗读课文,小组讨论,思考:巨人的花园原本是怎样的?发生了哪些变化?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说一说。

  句子1: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

  (花园曾经鸟语花香)

  句子2: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的欢乐的笑声。

  (花园里曾经充满欢声笑语)

  句子3: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

  (花园变化1:狂风大作、雪花飞舞)

  句子4:巨人激动地跑到花园里,他看到花园里草翠花开,有许多孩子在欢乐地游戏。孩子们的欢笑使花园增添春意。

  (花园变化2:草翠花开、充满春意)

  句子5:与此同时,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

  (花园变化3:鲜花凋谢、树叶飘落、冰雪覆盖)(了无生意)

  句子6:巨人的花园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花园变化4:乐园)

  板书设计:

  9、巨人的花园

  巨人

  曾经 变化

  鸟语花香 狂风大作 雪花飞舞

  花园 欢声笑语 草翠花开 充满春意

  了无生意 成为乐园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1、《巨人的花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展示巨人花园的图片,回顾花园的变化。

  二、精读课文,感受巨人行动和心理上的变化。

  1、自由朗读课文,小组讨论,思考:巨人的花园为什会发生变化?

  (巨人赶走孩子、砌起围墙,竖起告示牌)

  2、找出巨人赶走孩子时说的话,思考,他说话时动作是怎样的?内心是怎么想的?

  句子1: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动作:生气:叉着腰,双目怒视着孩子们)

  (内心:这个花园是我,这些小孩子却随便进来玩,真讨厌。)

  句子2:可是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动作:发脾气:更加不耐烦,样子更加凶)

  (内心:我等了这么久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我的花园捣乱。)

  句子3:“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

  (动作:双眼睁大,盯着小孩,双手气的发抖)

  (内心:已经再次警告你们不准进来,还敢来,快点滚出去!)

  3、自由读这三句话,体会巨人当时的感情。思考:这三句话有什么异同?

  相同:滚出去、感叹号说明巨人当时非常愤怒。

  不同点:句子1是玩耍,句子2是胡闹,句子3直接说“喂”,一句的语气比另一句更加强烈,说明巨人当时是越来越愤怒。

  4、再次朗读三句话,说说你觉得巨人是怎样一个人?

  (冷漠、自私、任性)

  5、巨人的冷漠、自私、任性让花园再次变得鲜花凋谢,树叶飘落,冰雪覆盖,了无生意。是谁的出现让巨人发生变化,让花园最终变成小孩和巨人的乐园?自由朗读第8自然段,思考小男孩那双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时,心里想对巨人说什么?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里又是怎么想的?

  (小男孩:伯伯,这座花园这么漂亮,你却孤单地欣赏着它,即使它再美,久而久之,你不觉得孤独吗?打开花园吧,让我们一起陪你欣赏花园的春天。)

  (巨人:对呀,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我应该和孩子们一起欣赏花园的春天。)

  6、小男孩又对巨人做了什么?巨人又发生怎样的变化?

  (小男孩在巨人宽大的脸颊上亲了一下。巨人感到温暖、愉快并立刻拆除了围墙,把花园给了孩子们。)

  三、结合生活实际,领悟童话的道理

  1、小男孩的凝视和亲吻,让巨人明白了什么?所以巨人才会温暖、愉快并拆除了围墙。

  (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快乐应该和大家分享)

  2、快乐是应该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加快乐就会更加快乐,那生活中,你有没有和别人分享的小故事呢?

  四、感受童话的魅力,体会这篇童话故事的特点。

  1、再次朗读全文,想一想,这篇童话哪些地方最吸引你,让你最感兴趣?

  结合学生的回答,简单总结这篇童话的特点: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充满幻想,故事情节生动有趣。

  板书设计:

  9、巨人的花园

  玩

  赶走孩子

  巨人 胡闹

  砌围墙、竖告示牌

  拆围墙,和孩子玩耍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字、词典自主识字,读准“见”在文中的读音,理解“从”、“遇”、“云”、“岁” 等词的意思,积累古文中表示“说”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文,借助译文了解全文的意思。

  3、理解“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意思。体会“余日勤读”的意思。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借助注释和字、词典以及译文了解全文的意思。

  2、理解“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意思,体会“余日勤读”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1、 板书课题、齐读。

  2、你是怎样理解这两个词的?

  3、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课文的题目。看看课文,谁知道这篇课文选自于哪?

  4、董遇是三国时期魏国有名的大学者,可谓学富五车。这段古文写的是他劝人勤学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

  1、 范读全文。认真听我读课文。

  2、自渎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导难读句;

  三、再读懂意思

  1、 课文读通了。能否借助注释,根据译文内容,一句一句对照着理解古文的意思呢?

  2、 交流。

  (1)“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 者: 的人 遇:董遇 云:说。古文中表示说的字还有哪些?

  (2)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言:说 见:现。出现,明白

  (3)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苦于没有时间干什么?

  (4)遇言“当以三余。” “当以三余。”干什么?

  (5)或问“三余”之意。 或:有的人。回顾“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中“或”的含义,进行比较。

  (6)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这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日:一天。时:时令 岁:年。还有哪些词或者诗句中“岁“有年的意思?岁月、年年岁岁花相似、守岁 句意解释:古时候下雨就没法下田地干活,所以也是空余时间。冬天,不种庄稼也有时间读书,晚上在家没有现代的娱乐活动,有多余时间读书了。

  3、 看了注释,读了译文,了解了古文,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 谁能连起来说说这段古文的意思。

  四、三读明道理

  1、 读通了古文,了解了意思,再认真读读这段古文,边读边想:关于“勤读”,你知道了 些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

  2、 交流。老师点拨。

  (1)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书读得次数多了,它的意思自然就明白了,不能只简单 地读一、两遍。书读得次数多,这就是“勤读”啊!

  (2) 苦渴无日——不要总是“苦渴无日”,要善于挤时间读书。

  (3) 冬者岁之余,夜者这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这里的 “冬者、夜者、阴雨者”就是董遇说的`“三余”。这些剩下的时间用来干什么?(古时候,人们趁农闲的时间,一天中休息的时间来读书。)闲时读书,这也是“勤读”啊! 董遇建议我们用“三余”来读书,而宋朝的大文学家欧阳修是利用“三上”来写课文。他们“勤读”“勤写” 出示:余平生所作课文,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 读句、理解、简单讲解。

  五、拓展

  1、董遇有“三余”,欧阳修有“三上”,同学们想想,你有没有“一余”“多余”可以用来 看书呢?

  2、小结:学了这篇课文后,希望你们不要以“苦渴无日”为借口不读书,而要借用你的“余 日”或者片刻之时来读书。同时书需要反复阅读,才能理解。这也需要你善于挤时间来读啊!这就是“勤读”,也是课文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3、在古人勤读的名言中结束本课。 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三国志的作者)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读、写并积累本单元与战争相关的词句。

  2、培养学生的关注新闻的意识。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交际能力。

  4、通过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激发他们痛恨战争,同情战争中的无辜者的情感,理解人们对和平的呼唤。

  5、突出本组训练重点,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与书面的表达能力。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语文园地四里口语交际的提示,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要求。

  2、布置学生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广泛搜集各类新闻,并按类把收集到的新闻以新闻稿的形式作好记录。

  第一课时

  词语盘点、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从字里行间了解了战争给孩子带来的苦难,聆听了他们对和平的呼唤。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读读那些词句,更深刻地感受一下吧。

  二、学习“读读写写”“读读记记”

  1、学生自由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学习:

  读词语,相互正音;交流词语的意思;交流读记词语的方法。

  3、学生书写“读读写写”的词语。

  4、教师听写词语。

  三、学习“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这些句子。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3、全班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这两组句子中带点的部分表达了怎样不同的情感?

  4、从课内外阅读材料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5、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刚才对这些词句的学习,我们不仅理解了这些句子,而且还用你那充满智慧的眼睛去发现,用聪明的大脑去思考,可谓一举多得!语文王国里精彩无限,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会感受到魅力无处不在,希望你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更出色的表现。

  四、学习“日积月累”

  1、自由读“日积月累”中的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读成语,集体正音。

  3、再读成语,边读边思考这些词语的意思,并在小组里讲讲这个成语的故事。

  4、学生上台讲成语故事。

  5、总结:

  流传千古的成语中,能看到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让我们多积累些成语,把这里的成语背下来。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

  教学目标:把自己的体会、感受较好地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把自己的体会、感受较好地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把自己的体会、感受较好地表达出来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评析学生习作。

  开心提示:这一环节在教师修改以后再进行。

  二、习作讲评

  选出选材、结构、语言等方面具有特色的习作,请习作者欣赏,教师加以点评,鼓励2对写得不够完善的地方,也要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全面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三、小节

  学生自由交流这次习作的收获或一些好的建议,以完善今后的习作训练。

  四、习作构思

  引导学生如何选材,如何人手来写。

  1.这次习作围绕什么来写?(第一次)

  2.怎样才能把自己第一次的'经过清楚地告诉别人呢?(指名回答)

  说清自己第一次干的是什么,是怎样做的。

  3.怎样才能把这次习作写好呢?(过程要具体,感情要真实)

  4.讨论交流,确定习作材料。

  五、资源共享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第一次",共享资源,扩大学生的信息量。

  六、习作方法

  1.把自己第一次做的经过写清楚。

  2.可抓住场面细节展开描写。

  3.注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7

  一、教材

  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手上的皮肤》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四主题单元“手”中的第三篇主体课文,这篇文章生动地介绍了手上的皮肤、纹路和褶皱、指纹、指甲等。可以说课文选材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学生的自身,因此学生学来也能够饶有兴趣的学,或者是不屑一顾的学,这就学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看教学设计能不能既充分的联系生活,又要稍高于生活实际。

  二、学情

  基于“双手”是学生最常见的,而且是自己生活和学习形影不离的,正是因为双手是学生身体的一部分更容易被忽略掉,因此我在设计课时注意了以下几点:

  1、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

  2、重视学生的情感基础

  3、联系实际,语文学习生活化

  三、教学目标

  1、教给学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2、了解手上皮肤的特点和功能,增强学生对双手的情感;

  3、培养学生快速收集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尊重学生认知水平,组织学生进行课前信息收集。

  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成功与否,是要看学生最终能否离开教师自己读书、作文,,掌握语文这一工具学科,教是对学生语文学习要从预习习惯培养开始。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两个环节:第一、请你仔细观察你的双手,每天写一篇观察日记。第二、请你收集有关于收的信息资料。

  在学生充分预习、收集材料之后,现在我们就进行一次新闻发布会,这次发布会的主角是:“我的手。”发布会的第一个环节在小组中交流“手的日记”,学生自由介绍,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双手在自己生活中的用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手与自己生活的息息相关。“现在进行发布会的第二环节,请各位专家将自己知道的有关于手的知识向大家作宣传”,在全班交流学生收集到的有关于“手”的知识,在学生交流完毕了之后问学生“你们从干菜的介绍中都获得了那些有用的信息?”这既是对学生倾听的培养,同事也是对刚才介绍资料的同学的一个评价。设计这样一个环节是为了充分组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情感体验,而且学生在记录、收集材料的过程中提高了兴趣、培养了能力,也让学习更加有效,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效地进行课文学习

  “我们的新闻发布会到这里同学门已经获得了那么多的信息,看来同学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现在就请同学们再来阅读一篇文章,来更加系统的认识我们的双手。”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相信在学生们充分调查、观察之后,对文章写的内容一定会饶有兴趣的。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落实教学目标中的“交给学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在这一个教学环节中应该引导学生学会用找出课文的总述段落或者是总述句的方法来归纳主要内容。

  “瞧,金钥匙今天又有学习的好方法要教给大家了,我们一起来听听。”出示金钥匙中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清楚之后,根据金钥匙的方法自己默读课文,划出自己喜欢的重点句,记下不懂的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

  “现在发布会进入自由交流时间,把你在学习中的所得和所惑提出来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先读出你划出的句子,再说一说你的批注。)小组进行总结,选出一名同学作为发言人,一名为记录人。

  进行全班交流时,教师先问:“请问课文从那几个方面介绍了手的皮肤?”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课文的起始段。

  现在我们的新闻发布会进入“你问我答”阶段,请问你们小组在第二小节有哪些批注?请小组进行交流,先一名同学读出课文的第二小节,再请发言人介绍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另外小组成员可以补充,根据学生的提问组织全班进行交流学习,质疑答难。在第二小节中处理“你还知道那些人的双手的特点?”为什么我手可以知道一个人的工作?(学生的问题除外)

  第二课时,3——5小节采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在第三小节中处理的问题是“如果有人要去看手相,你会怎样去劝他?”在第四小节中处理的问题是“手指肚的纹路作用有哪些?”第5小节处理的问题是“手指的作用有哪些?”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有交流学习体会。

  你通过今天的学习,觉得今后应该怎样来保护你的双手?

  作业:请你回家之后仔细观察爸爸的双手,写一篇文章,并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告诉爷爷、奶奶。

  五、简单评价

  本节课的设计尊重了学生,完全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出发点,教是勇敢的从课堂中退了出去,但是从处理课文2——5小节中大家也可以看出教师有是室的从课堂的角落中站了出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点拨,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提高。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8

  教材解读:

  《塞下曲》是古时边塞地区的一种军歌。唐朝很多诗人尤其是边塞诗人用过此题写诗。卢纶的《塞下曲》共六首一组,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语多赞美之意。我带领孩子们学习的是其中的第三首,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本诗情景交融。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的气氛有力地渲染出来了。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因此,我的教学思考也是从景入手,由景入情,前两句重点品读“夜”,由夜黑、夜深、夜静到雁惊感受单于惊恐的心情与狼狈的样子;后两句由“满”入手,感受雪大、环境恶劣,将士不畏艰险,奋勇追敌的豪迈气概。

  教学目标:

  一、读通诗句:读准字音,书写自己认为比较难写的字,读出诗的节奏。

  二、品读诗句:了解诗所描写的将士雪夜准备追敌的情景,由景入情,感受诗人对将士不畏艰险、英勇无畏气概的赞美之情。

  三、发挥想象,叙写古诗。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由题入手,简要了解《塞下曲》以及诗人卢纶。

  二、引入古诗学习,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的是这六首《塞下曲》中的其中一首,第三首。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古诗(3遍),要求借助注释,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正音:这首诗中,有些字在读的时候需要注意,出示:单于、遁逃、欲将、轻骑,指导学生读准字音的基础上,了解字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2、自主选择比较难写的字词写在田字格中,并说说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

  3、请个别同学朗读,纠正读音,读出诗的节奏。

  三、理解诗意:通过读并借助注释了解诗所描述的一件事情。

  这首诗究竟写的是什么呢?请你根据注释了解一下,然后,我们看看谁能把这首诗读成简单的一两句话:单于趁着夜色逃跑,将军率领轻骑追赶。(板书)

  四、品读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1、解读“夜”:夜晚、黑夜、深夜,此时的夜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夜?由夜黑、夜深、夜静,宿雁惊气感受单于逃跑时惊恐的心情与狼狈的样子。读出单于溃败的样子。

  2、解读“满”:满字用在这里,写出了什么?由满感受到突如其来的雪很大,天气严寒,塞外环境恶劣,将士们不顾严寒,英勇无畏的精神品质。读出对将士的赞美之情。

  五、叙写古诗。

  1、诗读到这儿事情却还没有讲完,作者跟我们买了个关子?将士们最后究竟是追到了单于呢还是没有追到?(发挥你的想象来写一写,学生叙写并交流。)

  六、这首《塞下曲》是通过描述将士雪夜追敌来展示将士英勇无畏的气概的,那么剩下的5首塞下曲又写了什么呢?课后同学们自己读一读,交流交流。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9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互相交流。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简洁、清楚。

  2.习作练习:写一篇看图作文,通过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认真观察图画,想象当时的情景,想象要丰富合理。培养学生写作的良好习惯。

  3.我的发现:能发现这些比喻句表达的不同的感情色彩。

  4.日积月累:读成语,了解成语的含义,并能试着运用。

  5.拓展延伸:通过宽带网,了解战争带来的危害,同时,通过课外阅读、看电影电视、听故事、参观展览等形式了解为和平而战的英雄人物。

  教学重难点:

  口语交际、习作练习。

  第一课时 小小新闻发布会

  1.激趣导入:

  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不断改变。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里,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新闻的存在。想一想,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知道新闻?(看电视、看报、听广播、上网等)

  2.你最喜欢看什么新闻?指名说。

  3.看新闻有什么好处呢?举例说一说。

  4.既然新闻有这么多的好处,假如让你来讲新闻,你们认为应该讲清楚什么呢?

  5.那我们就来开一个"小小新闻发布会"。

  规则:

  1.先在四人小组内讲新闻,讲后每人评议另外三人,讲得怎样,最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到班上讲新闻。

  2.各组代表在班上讲新闻,讲完后班上同学可以自由发表意见,最后举手表决评选出三名"最佳新闻发言人"。

  6.小结延伸: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那你们打算以后该怎么做呢?

  第二课时

  一、课前搜集资料交流

  同学们,课前我们收集了1937年左右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背景,谁来说一说。

  二、结合图形读习作要求。

  1.习作有几个要求?哪几个?

  2.你认为这次习作的重难点是什么?(观察和想象)

  三、根据观察,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1.这个小孩为什么要哭?

  2.他的妈妈在哪里?

  3.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4.这个孤独的孩子以后的命运可能会怎样?

  四、根据问题自编故事。

  五、方法指导

  1.仔细观察图画,结合图画内容介绍历史背景。

  2.根据观察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编一个完整的故事,写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六、练习习作,指名交流,全班提出修改意见。

  七、小组交流,评议谁讲得最精彩。

  八、推选小组代表在班上交流,全班评议。

  九、同学之间互评互改作文。

  第三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读句子,体会带点的词表达的感情。

  2.同桌交流。

  3.全班指名交流。

  4、小结:两组带点的词表达的感情不同。

  二、教学"日积月累"

  1.指名读成语。全班齐读。

  2.四人小组交流词语意思。

  3.全班指名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说明。

  4.读读记记成语。

  5.读一读,注意观察每一横排有什么规律。

  6.选一个成语说一句话。

  三、教学

  1.举办故事交流会,评选故事大王比赛。

  2.你在生活中还收集了哪些英雄人物的故事?

  3.学生展开收集资料。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0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第四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番茄太阳”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感情“明明”美好的童心对“我”的感染,有感情的读好课文中的人物语言。

  【教学重难点】

  感悟三个“番茄太阳”的含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联系生活,激疑导入

  1、提问,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见到过残疾人,他们是怎样生活的,你有没有想过帮助他们?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与残疾人的生活有关(板书:“番茄太阳”)

  见了课题,你想问什么?

  二、 整体把握,理清线索

  1、轻读课文,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明确课文中的人物,练习用几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交流。

  第二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读题。读出温暖而美好的感觉。

  2、过渡:番茄,太阳,太阳,番茄,这是一个怎样的奇妙组合呢?让我们打开书本一起去感悟。

  二、 精读感悟三个“番茄太阳”

  1、找找“番茄太阳”这个奇妙的组合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哪里?找出句子,用线画出。

  2、交流:

  (1) 根据学生回答依次出示句子。

  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真的吗?太阳像番茄吗?那我就叫它番茄太阳。”

  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红红的“番茄太阳”一直挂在我的心中,温暖着我的心。

  (2) 自读出示的三句话,谈谈你对三个“番茄太阳”的理解。

  (一指明明心中的太阳 ,二指明明的笑脸 )

  3、过渡:看看这一直挂在我心中的“番茄太阳”到底是什么?

  三、精读感悟“我心中的番茄太阳”

  1、快速地读课文,画出描写明明容貌和言行的句子。

  读一读,想一想,你觉得明明是个怎样的孩子?

  2、学生自学,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3、交流:

  明明是乐观开朗,向往光明的人;明明热爱生活的人;明明关爱他人的人。

  4、那么明明给我带来的是什么呢?请画出描写“我”的心情的句子,读一读,体会“我”心情的变化。

  灰暗——温暖——喜欢——快乐——感动

  5、你觉得第三个“番茄太阳”是什么?

  归纳:是明明真诚的爱心,美好,即热爱生活,关爱他人

  6、学了这篇课文,你还想说什么?问什么吗?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体会这次班会的"趣"。

  教学难点:

  体会老师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这次班会的主题是什么?

  二、走进"有趣的'班会"

  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第3~11自然段。

  2、学生就课文内容质疑。

  3、全班汇报,归纳。

  (1)在班会上陈思同学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同学们提出了哪些奇思妙想?

  4、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小组交流。

  5、全班汇报。

  (1)爱迪生年幼时和同伴做让人充气升天实验的故事。(人们根据这个实验发明了送入上天的气球)

  (2)课件出示:

  奇思妙想特点

  发明像金箍棒似的书包能变大变小发明会说话的钥匙能自己说话发明像气球一样的旅行袋能悬在空中发明不怕摔的眼镜摔到地上能自动弹到手里给马路安个拉链可以随时打开

  我也想发明…

  ①从同学们的奇思妙想中你体会到了些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②把自己的奇思妙想也写出来,与同学们一起探究吧!

  三、领悟班会的主旨

  1、全班同学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说说对班主任那段话的理解。(学生自由交流)

  3、与小组同学一起说说自己的奇思妙想。

  4、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感悟这次班会的"趣"。

  四、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自己在这一节课的学习方法。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丰富学生词汇,积累成语。

  2.了解同音字的“妙”。

  3.认真写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4.练写拟人句、排比句,加强想象、表达能力。

  5.进行阅读欣赏,提高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

  6.开展主题演讲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1.丰富学生词汇,积累成语。

  2.认真写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3.开展主题演讲活动,乐于表达,学会合作。

  教学难点:

  1.进行阅读欣赏,提高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

  2.开展主题演讲活动,乐于表达,学会合作。

  教学准备

  1.词语卡、田字格小黑板。

  2.《帆的襟怀》课件。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有趣的汉字。

  (一)读故事,了解同音字之“妙”。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说说张三和李四的对联对得妙不妙?妙在哪儿?

  2.学生自由汇报。

  3.出示对联。

  “两碟豆,一瓯油。”

  “两蝶斗,一鸥游。”

  “花间两蝶斗,水上一鸥游。”

  4.师:音同字异的现象在汉语中非常普遍。在汉语拼音方案中,字母有二十六个,声母有二十一个,韵母有三十五个,不同拼音的字有四百一十五个。但是,常用的汉字约三千个。1957版《新华字典》收入的汉字约一万一千多个。近年来出版的各种大字典,收入的汉字几乎都在两三万个左右,字多音少,必然造成汉字中多音字和同音字的普遍存在。

  (二)说同音字,再品对联,了解同音字之“趣”。

  1.你们能说几组同音字呢?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

  3.师:我国有一种民间文学形式,即利用同音字做成的谐趣绕口令对联,请看:

  “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

  丫头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

  4.此联中谁和谁谐音?

  (此联用“童子”谐“桐子”,“丫头”谐“鸭头”,“落”谐“乐”,“咸”谐“嫌”,妙趣天成,机智而幽默,应属巧对。)

  (三)试作对联,巧用同音字之“谐”。

  1.小组合作,能否利用黑板上的同音字也编一则一字联、二字联或三字联呢?

  2.交流。

  二、词语接龙。

  1.朗读词语。

  2.发现规律。(词语接龙)

  3.师:这些词语什么意思,或有什么渊源?大家一起来交流交流吧!

  3.学生交流汇报,不理解的可以提出来。

  4.检查:教师说一个词语意思,请学生说出此词语。

  5.词语接龙游戏:

  教师起头或学生起头。

  ①毛手毛脚→脚踏实地→地老天荒→荒诞不经→经纬万端→端倪可察→察言观色→色若死灰→灰头土面→面有菜色

  ②道听途说→说长道短→短兵相接→接踵而至→至死不变→变本加厉→厉行节约→约定俗成→成仁取义→义无反顾

  三、读读写写。

  1.指名读。

  2.出示第二句,引导想象。

  3.出示第三句,与第二句进行比较,说说发现了什么?补充第三句。

  4.出示第四句,小组合作,进行补充。

  5.把自己补充完整的这段话,自由地读一读。

  四、写字板

  1.出示六个字:凝、截、康、糙、激、爽。

  2.说说,你们在哪几篇课文里见过它们?仔细观察怎样把这些字写好。

  3.指导书写。

  “凝、糙、激”左中右结构,不要写得太宽。“凝”第十画的横撇与第十二画的横钩要区分清楚。

  “康、截”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避免出现重心偏离现象。“康”左上包右下,里边的竖钩写在田字格的竖中线上,最后一笔向右舒展。“截”右上包左下,戈字部的横就如同是肩膀,保持着整个字的平衡,被包围部分不能写得太松散,要紧凑一些。

  “爽”要写得四平八稳,“大”字的横要横平,撇从田字格的竖中线开始,两组撇、点上下对齐。

  (1)看清楚各字在田字格的占位后,动笔书写。

  (2)作业展示,共同评价。

  第二课时

  一、阅读欣赏。

  1.谈话引出: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一首诗《我是苹果》,你觉得应该向苹果学些什么呢?(博大的胸怀、乐于奉献的精神)

  2.揭示题目:今天,我们再来领略具有博大胸怀的“帆”的风采——《帆的襟怀》。

  3.范读。

  4.学习1-3节。

  (1)师:说说,在阳光下、风浪中、暗礁旁的帆像什么?教师相机板书:

  阳光下片片花瓣

  风浪中一把匕首

  暗礁旁坚定的旗帜

  (2)轻声朗读这三小节,你喜欢帆吗?为什么?(美丽、无畏、坚定)

  5.学习4-7节。

  (1)组内朗读。

  (2)读了这一部分,帆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从哪句看出来的?

  (3)出示句子:“帆没有嘲笑……也没有嫉妒……更没有望着巨轮的背影甩出一连串的攻击……”

  (4)指导朗读,读这句话时,感情要一次比一次强烈。

  (5)对照“帆”反思一下自己,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的胸襟是怎样的?

  6.朗诵比赛:给三分钟的准备时间,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进行比赛。赛后大家评议。

  二、语文生活。

  (一)谈话引趣。

  师:本单元《永不放弃》一课中,蒙迪是怎么获得成功的?看到他用自己的坚韧和勇敢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你们是不是也产生了许多遐想,对未来充满了向往?说说你们的梦想。

  学生畅谈各自的愿望和理想。

  师:今天,咱们进行一场“放飞我们的梦想”主题演讲比赛。

  (二)小组合作。

  1.学生自愿组成小组,但不能多于8人,不能少于3人。

  2.小组商量演讲题目以演讲、执笔、道具准备等的分工,要求人人必须有任务。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汇报演讲题目及分工情况。

  (三)明确演讲要求。

  师:我们要从今天的活动中,选拔出“小小演说家”和“最佳演说辞”,这就希望大家在组内要分工合作,同心协力,不过,演讲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开头要有称呼语,如:各位老师,各位同学,结尾要有号召力。

  2.演讲内容要具体、清楚、明白。

  3.演讲时,语言要上口。尽量用口语和短句,少用书面语和长句。

  (四)准备演讲。

  1.小组讨论演讲提纲,由代表汇报演讲内容的构思,对有新意的演讲内容及时进行鼓励。

  2.小组商量选定演讲人,大家各抒己见,完善丰富演讲内容,并由执笔人记录。

  3.组内演讲,听者对演讲人的仪态、语气、动作、表情等进行评议,演讲者予以改进。

  其间,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第三、四课时

  一、演讲。

  1.组内选派代表参加演讲活动。

  2.大家进行评论。从演讲内容、演讲的准备及演讲者的表现等多方面进行评议。说说好在哪儿,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

  3.评出“小小演说家”,获此殊荣的小组所有成员均有奖励。

  二、习作。

  1.将组内演说内容进行修改和补充,自己确定题目,写一篇习作。

  2.教师巡回检查,二十分钟后,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3.大家评议,选出“最佳演说辞”。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3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激趣导入

  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诗圣、诗仙)

  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释题,简介背景

  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介绍背景。

  过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自读古诗,做到五不。

  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互读古诗,检查是否做到五不。

  交流诗意。

  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2、老师点拨: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厌的注释是满足。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

  指导朗读

  1、《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

  2、多种形式读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

  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读。

  2、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望洞庭

  形象感知,揭示诗题

  出图。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禺锡是怎样描写的。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深入体会小人鱼的内心活动,感受她执著地追求幸福生活的精神和勇敢、善良的品质。

  3.认识生字“娶”,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体会小人鱼的内心活动,感受她执著地追求幸福生活的精神和勇敢、善良的品质。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激发兴趣

  1. (课件出示美人鱼的铜像)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入口处的海面上,有一座铜像冒出水面——它告诉人们这就是丹麦。但铜像既不是丹麦的开国元勋,也不是丹麦某一个王朝的杰出英雄,而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她坐在一块石头上,若有所思地望着大海。她在沉思什么呢?谁也猜不出来。她没有腿,只有一条鱼尾。原来她是人鱼 ——“海的女儿”,是丹麦作家安徒生所写的一篇童话中的主人公。丹麦人民就是以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安徒生的崇敬。说起安徒生,同学们的话比我还多,说说你对他有哪些了解?

  2.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安徒生的资料。

  3.过渡:安徒生一生中共写了170多篇童话故事,读过的每个作品都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他的童话世界。(板书课题)

  【学生交流查阅的资料,丰富、共享资源。同时,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下面的阅读做准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浏览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读书后汇报交流,教师相机与学生共同梳理:课文主要写了小人鱼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但是,为了不伤害别人的生命,不仅放弃了爱情,还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的`感人故事。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全文可以分成这样几部分:

  (1)故事的序幕:引出本文的主人公——憧憬人间幸福生活的小人鱼;

  (2)故事的开端:小人鱼救出王子,并爱上王子;

  (3)故事的发展:小人鱼为获得王子的爱情而忍痛服药,变成人形;

  (4)故事的高潮:小人鱼的爱情失败,但又不愿加害王子;

  (5)故事的结局:小人鱼化成泡沫;

  (6)故事的尾声:小人鱼超生到精灵的世界。

  三、再读感悟,加深体会

  1.指名读文前提示,明确阅读任务。

  (1)小人鱼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承受了哪些痛苦?最后她成功了吗?

  (2)这个故事的结局让你感悟到了什么?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上面的问题。在相关的段落旁可以做适当的标注。

  3.学生交流读书收获。

  在交流的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小人鱼矛盾而复杂的内心活动,感受小人鱼的善良以及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重点语段的预设:

  (1)“小人鱼知道了这个消息,觉得她的心在碎裂。她知道王子结婚后,自己就会变成泡沫。为了王子,她离开了她的家庭,她交出了她美丽的声音,她每天忍受着巨大的痛苦,然而王子却一点儿也不知道。”

  “心在碎裂”,极言小人鱼的伤心和委屈。为了王子,离开了家庭,她承受着离家之痛;为了王子,被贪心的巫婆要去了美丽的声音,她承受变哑无声之痛;为了王子,鱼变人,她承受着肉体之痛;她所做的一切王子却一点也不知道,她承受着感情之痛;用王子的血可以复活自己,要么自己死去变成泡沫,她承受着生命抉择之痛。

  (2) “小人鱼掀开紫色的帷帐,看到那位美丽的新娘把头枕在王子的怀里睡着了。她向尖刀看了一眼,然后又把目光转向王子。刀尖在小人鱼的手里抖动着。忽然,小人鱼把刀子远远地向浪花里扔去。……小人鱼最后模糊地看了一眼王子,然后跳到了海里,她觉得她的身体在一点点融化成为泡沫……”

  看新娘,这是夺走她幸福的女人;看尖刀,把目光转向王子,要么用王子的血让自己复活,要么自己死去变成泡沫;“刀子在小人鱼的手里抖动着”,具体的描写,细致地刻画出小人鱼复杂而矛盾的心理。在这生命抉择的时刻,善良、崇高的小人鱼选择了自己化成泡沫。“最后模糊地看了一眼王子”,她是在向自己深爱的人诀别,向自己的生命诀别。

  在讨论“最后小人鱼成功了吗”这个问题时,要允许学生个性的理解:可以说她没有成功,因为她没有得到王子的爱情,王子与别人结婚了,而她自己变成了海上的泡沫;也可以理解为她是成功的,尽管最后小人鱼变成了海上的泡沫,但是在追求爱情和幸福的过程中,因为她的勇敢、善良,被超生到了精灵的世界,她的精神,在这个世界上永存。

  四、读写结合、感情升华

  1.选择课文中自己感兴趣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2.练笔:小人鱼变成了透明的小天使在天空飞翔着,在世界的上空撒播着快乐微笑和爱心……小人鱼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试着写一写。

  五、拓展延伸

  1.阅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中的选文《谁是最可爱的人》,读后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2.课外阅读《安徒生童话》,在阅读欣赏课上再交流读童话的心得。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5

  小英雄雨来

  课型: 略读课文

  教学目标 :

  1.认识8个生字。

  2、.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意思。

  3、给课文的每个部分加小标题。

  德育目标:

  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教学重点: 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 让学生根据课文前“连接语”的要求自读课文。

  课前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激情导入揭课题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英雄。他被迫给敌人带路,却把鬼子带进了我们设计的地雷阵,炸得鬼子狼哭鬼嚎。以后,他和其他的孩子们一起站岗放哨,送鸡毛信,配合八路军与鬼子周旋……你们知道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小英雄是谁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14课《小英雄雨来》。(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情感兴奋。]

  二、略读课文知大意

  1. 指读“连接语”,明确学习要求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雨来的哪几件事?

  (2)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3)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4)如果有兴趣,还可以给每个部分加个小标题。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是通过课文前的“连接语”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连接语”除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外,着重对课文的主旨和阅读方法、学习的重难点、语文学习的拓展点给予了提纲挈领性的导向,体现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习重点。引导学生读读“连接语”,可以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阅读重难点,有助于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实效。]

  2.自读自悟,感知大意

  对照阅读提示,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划出有关内容,读后与小组的.同学互相交流,有疑问的地方互相解决,不能解决的做个记号,待后集体解决。

  3.集体交流,筛选要点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说说课文讲了雨来的哪几件事? 教师引导梳理、概括信息点,并提炼成为小标题。(游泳本领高;上夜校念书、掩护李大叔、勇斗鬼子、宁死不屈、机智逃生)或(“望着妈妈笑”、“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把缸挪回原地”、“什么也没看见”、“有志不在年高”、“雨来没有死”)

  (3)畅谈自己的感受,体会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交流的情况,着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以下句子,并体会句子的意思。

  ①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让学生认识到这是雨来能够掩护革命干部,同日寇做斗争的思想基础,正是雨来对祖国深切的爱,才有了后面勇救交通员、勇斗鬼子的故事。)

  ②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这一动作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雨来的机智勇敢。)

  ③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这是一处细节的描写。表明了雨来誓死保护交通员,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与坚强意志;体现中国人民不惜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的决心。)

  ④有志不在年高。(这是人们对雨来的赞扬,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深深感动、激励着芦花村的人们。)

  4.再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

  快速浏览课文,练习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自主读悟,从整体粗知课文大意,是“略读课文”的主要学习方式。按“连接语”,充分地自主地读课文,自读自悟,有目的地搜寻信息点,筛选信息点。然后,围绕重点、难点在小组中读读、议议,互相交流阅读情况和感受,互相提出和解决问题。最后,再围绕“连接语”的学习目标,组织学生集体交流,教师适当地引导对信息点的梳理、整合、概括,并对难点进行适当的点拨解疑。这样的教学,充分体现了略读课文的教学难点,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实效,学习略读方法,提高略读能力。]

  三、拓展延伸促升华

  1.课内拓展

  (1)学完这篇课文,你要向雨来学习什么?

  (2)阅读“资料袋”

  2.课外拓展(选择性作业)

  (1)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利用课外的时间阅读管桦的小说《小英雄雨来》。

  (3)收集抗日战争中英雄的故事。

  (4)写一篇读后感。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照雨来身上那种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联系自己,从思想深处受到感染教育;阅读“资料袋”,让学生体会到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和平的重要性。课后拓展,既与课文学习相互补丛,相互呼呼应,有助于对学生爱国意识的进一步引发,同时有时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板书设计:

  雨来 游泳本领高

  ↘

  上夜校

  ↘

  掩护李大叔

  ↘

  智斗强敌

  ↘

  村民夸奖

  勇敢机智   ↘

  (热爱祖国)   脱险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下册教案01-07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11-11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08-01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8-19

小学语文下册四年级教案01-23

语文A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02-07

小学语文下册教案15篇01-07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23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热门】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