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幼儿园语文教案(集合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语文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语文教案1
一、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使幼儿能够掌握优美的词汇和短句。
2、能力目标: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及发散思维。
3、情感目标:培养幼儿遇事动脑筋、想办法的良好习惯及自我保护意识。
二、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情节。
三、活动难点:启发幼儿大胆想象,使幼儿清楚表达出小老鼠想出什么办法逃出酒桶并没被猫吃掉。
四、活动准备:猫指偶23个、老鼠指偶23个、酒桶23个(易拉罐)、故事课件、故事录音、音乐《小老鼠》
五、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集中幼儿学习的注意力,引出主题。
1、教师带幼儿随《小老鼠》的音乐,学小老鼠进入活动室。
2、教师与幼儿以谈话的'形式引出活动主题: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小故事,首先请小朋友看看故事中都有谁?播放猫和老鼠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二)基本部分:通过听录音、看故事课件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戴小老鼠头饰与幼儿谈话,引起幼儿兴趣,提出疑问:小老鼠遇到了什么麻烦?
2、播放故事课件《掉进酒桶里的老鼠》第一部分,让幼儿带着问题欣赏。
3、通过提问引起幼儿想象,发展幼儿思维。
①小老鼠遇到了什么麻烦?这只掉进酒桶里的小老鼠会怎样做?它当时的心情怎样?
②会有谁来救它?
③猫会来救小老鼠吗?为什么?究竟会吗?我们来听一下是谁救了小老鼠。
4、播放课件第二部分,同时加入表演,揭示以上疑问。
5、提出第二次疑问,幼儿想象。
①故事中的猫救了小老鼠吗?
②猫为什么救了小老鼠?
③请幼儿猜一猜后来猫吃到小老鼠了吗?为什么?
④如果你是这只小老鼠,你会怎么做?
6、播放故事录音,揭示以上疑问。
7、完整播放故事课件,同时让幼儿跟课件一起练习对话。
8、表演故事,教师讲对白,幼儿表演(将幼儿分为猫、老鼠两组进行指偶故事表演)。
9、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启发幼儿动脑筋、想办法。
(三)结束部分:在游戏中结束教学,达到寓教于乐。
游 戏:猫捉老鼠。
幼儿园语文教案2
(一)理清结构:
(二)语言特色:
本文的语言平实、幽默,而且蕴含丰富的意味。如:“把我的趾高气扬打得一干二净,从零开始”,写得平朴而又生动,表现出了教育的意义。“敲山震虎”“杀鸡儆猴”“打马骡子惊”,这种夸张和比喻,把当时田老师教育学生时的情景写得活灵活现,教育方法、教育策略都蕴含其中。又如:“我也就乍不起胆子,厚不起脸皮”,在通俗中寄寓着做人的道理。
(三)把握重点:
一、田文杰老师对“我”的影响
文章先介绍田文杰老师的教育思想——“教之严,师之惰,不打不成才”,及其思想的由来,然后,围绕“教之严”和“不打不成才”记述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在我该打时,毫不心慈手软地狠打”。作者先写“我”“沾沾自喜”,“傲视同学”的原因——“一直考第一名”“全校也只此一个”;“祖父”也“洋洋得意”“眉飞色舞”;田老师给我也是“赞不绝口”,“我”也就有了骄傲的资本,但是,“田老师”不出三天,“找个理由”打“我”一顿,“把趾高气扬打得一干二净”。第二件事,田老师给我打出“童子功”。作者先介绍自己的习惯:写字“工工整整、清清楚楚,横平竖直,一字不苟”,然后正面述说田老师是如何打出这“童子功”的。从侧面写出田老师的严厉及其效果。
二、游国恩老师的特点
文章后半部分,作者回忆38年前在北大学习期间,得到游国恩先生指点一事。作者先概括受业于王力等四大学者门下对自己的'深远影响:“他们的治学精神永存”“对我仍起师范和威慑作用”,然后具体写游国恩先生对他教诲一事,游国恩老师“笑眯眯地说”,态度和蔼可亲,“闻一多……冯沅君……”话语不多、却因材施教,寓理于事,教义颇深,使作者“了然于心”,认定了自己既改不了“浪漫派”的“脾气”,也丢不了“浪漫派”的“影子”,于是安心“写小说”,表现了游国恩老师因材施教的思想和严谨治学的态度。
(四)攻克难点:
一、人物传记的特点
传记是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实用文体。一种是自传,另一种是由别人撰写的。自传一般要写出自己的姓名、生平、机关、家庭、爱好和主要经历,还可以写出自己的理想,对人生和社会的见解。为别人写的传记,除了记述其主要经历外,还可以有简要评论;也有侧重记人一生中几件典型事情的。要求内容真实准确,语言可以简明平实,也可以生动活泼,富于文学色彩。
二、写作特点
1、结构特点:按时间顺序叙述;有详有略,重点突出;过渡自然。
2、作品风格淳朴,描写从容自然,乡土气息浓郁。如文中引用的一些成语及俗语。让人读来倍感亲切。
(五)质询疑点:
本文的题目是《如是我人》,按说应该多介绍自己。可是作者为什么具体地描述两位老师对自己的教诲?目的是什么?
本文可以与魏巍的《我的老师》作一下比较。作者回忆关于蔡老师的事,是为了表达对老师深深的爱和敬意,以及对老师的思念。而本文叙述两位老师的事除了表达敬意之外,重在体现两位老师对自己的深远影响,从而表明自己的人生准则及写作态度。也就是说两篇文章的写作目的是不一样的,魏巍写老师是为了赞美老师,刘绍棠此处写老师是为了写自己的一生,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及准则。因而《我的老师》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如是我人》则类似人物传记。
幼儿园语文教案3
一、活动目标
1、乐意用动作、歌曲、表情,表达对小小鸡和鸡妈妈的喜爱之情。
2、在唱唱玩玩中学习做音乐游戏《小小鸡》。
二、设计思路
小班幼儿的思维正处在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度的时期。他们情感外露、不稳定,带有很大的情绪性。他们学习、活动的特点是只关心活动的过程,不关心活动的结果。因此,小班的教学活动应更注意游戏化、情景化。强调让幼儿在愉快、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自娱自乐,玩中学,玩中获发展。
《小小鸡》是我们根据外国乐曲创编的一首幼儿歌曲。小班幼儿思维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在动作模仿和游戏情景中学习。因此,设计小小鸡到草地上玩和允许妈妈找小鸡的.游戏情节。在游戏中让幼儿扮演自己喜欢的小小鸡,在唱唱玩玩中,反复感受音乐的旋律和歌词。从看小鸡、做小鸡,一直到唱小鸡的整个过程中,幼儿自然地产生了爱小小鸡、爱鸡妈妈的情感。幼儿始终保持活泼、愉快的积极情绪。真正做到了玩中乐,玩中学。
三、材料和环境创设
1、小小鸡一群,供幼儿观看。
2、区域活动中,幼儿自由听赏过歌曲的旋律。
3、创设在游戏中学习的氛围。
4.准备鸡妈妈头饰一只,音带、录音机。
四、重点与难点
激发幼儿喜欢小小鸡和鸡妈妈的情感,并能遵守游戏规则。
五、活动流程
看小鸡、听节奏、做动作—听歌曲、表情感、讲规则—学歌曲、明规则、做游戏
六、活动过程
(一)看小鸡,听节奏、做动作。
1、幼儿看小鸡,听歌曲的旋律。(听觉感受)
2、教师引导幼儿听音乐学做小小鸡。(动作感受)
(二)听歌曲、表情感、讲规则。
1、教师表演小小鸡。(老师边唱边带“小小鸡”去草地)
2、幼儿听歌曲用动作模仿小小鸡。(背小包、戴小帽等动作体验)
3、老师表演鸡妈妈找小鸡。(初步感知游戏规则)
4、告诉幼儿这是一个音乐游戏,游戏是有规则的。
(三)学歌曲、明规则、做游戏。
1、分弟弟,妹妹做游戏。(体验游戏规则)
2、听音乐跟唱歌曲。(喜欢跟音乐唱歌,唱清歌词)
3、边唱边做音乐游戏。(再次激发幼儿爱小鸡的情感,强化游戏规则。 《小小鸡》
幼儿园语文教案4
蓝天是摇篮,
摇着星宝宝,
白云轻轻飘,
星宝宝睡着了
大海是摇篮,
摇着鱼宝宝,
浪花轻轻翻,
鱼宝宝睡着了。
花园是摇篮,
摇着花宝宝,
风儿轻轻吹,
花宝宝睡着了。
妈妈的手是摇篮,
摇着小宝宝,
歌儿轻轻唱,
宝宝睡着了。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画面美和语言美。
2.通过欣赏,能口齿清楚地朗诵儿歌,使儿童体会浓浓的母爱之情。
3.引导幼儿仿编诗歌,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画有蓝天、白云、星星,大海、浪花、鱼儿,花园、风儿、花朵,妈妈、婴儿等大幅背景图。
2.制作好的蓝天、星星、大海、鱼儿、花园,花朵、妈妈的手、婴儿等的贴纸若干。
3.录音机一台,抒情音乐磁带一盘。
[设计思路]
著名儿童文学家陈伯吹曾赞美《摇篮》是“一支美妙的摇篮曲”,“是歌也是诗”。它以悦耳动听的音韵展现了“蓝天”、“大海”、“花园”以及“妈妈的手”这一幅幅开阔儿绚丽的画面,运用拟人、比喻等艺术手法将它们和谐地联结在一起,形成一个温馨、宁谧的环境,可以使孩子们陶醉在这种优美的意境中安然入睡。
[活动流程]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完整欣赏诗歌,反复聆听——→朗诵诗歌,启发设问,集体讨论――→迁移
一、初步感知理解作品阶段
1.出示“摇篮”的背景图,尝试讨论:图上有哪些景物?它们都有什么关系?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整首诗歌。
3.让幼儿尝试一下妈妈摇着摇篮哄宝宝入睡的动作。
4.教师指图朗诵,幼儿轻声跟念。
5.倾听配乐诗朗诵《摇篮》,要求幼儿倾听时想象诗歌的画面,也可尝试用身体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幼儿教案《语文教案-诗《摇篮》》。
二、反复聆听作品阶段
幼儿在午睡前躺着聆听配乐诗歌录音,每次听两遍,4天左右,幼儿就能流畅背诵诗歌。
三、交流讨论、表演
1.集体朗诵并交流讨论
a.诗歌里讲了哪些摇篮?(幼儿回答后,教帅出示背景图)
b.诗歌里说的这些摇篮,分别是哪个宝宝睡觉用的.呢?(幼儿回答后,师生共同粘贴,把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小朋友宝宝分别送入各自的摇篮)
c.提出尝试问题,引导幼儿讨论:你最喜欢谁的家?
d.教师让幼儿充分发表看法后发表白己的看法,同时让幼儿知道,妈妈的手是我们每个小朋友的摇篮,每个小朋友要感谢妈妈对我们的关爱。
2.表演游戏
教师放录音,幼儿戴上自己喜欢的头饰自由表演,通过尝试自身的动作表演,提高幼儿对诗歌的感受力。例:当诗歌里说“蓝天是星宝宝的摇篮”时,扮演蓝天的幼儿便可想像抱着星星,摇它入睡的动作,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
四、迁移阶段
1、教师出示尝试题,引导幼儿仿编诗歌。诗歌里说: “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那么,蓝天除了是星星的摇篮,还可以是谁的摇篮?大海又可以是谁的摇篮?(幼儿自由发言后,教师对幼儿的仿编诗句进行组合,并把诗歌念给小朋友欣赏) 例:
蓝天是摇篮,
摇着月宝宝,
白云轻轻飘,
月宝宝睡着了。
大海是摇篮,
摇着船宝宝,
浪花轻轻翻,
船宝宝睡着了。
花园是摇篮,
摇着鸟宝宝,
风儿轻轻吹,
鸟宝宝睡着了。
妈妈的手是摇篮,
摇着小宝宝,
歌儿轻轻唱,
宝宝睡着了。
2、教师引导幼儿尝试着把仿编内容画下来,再交流仿编的诗句。
[活动评价]
为了便于儿童记忆吟唱,全诗采用重复的词语、相同的句式,造成一种声音的回环。韵脚选用了“遥条”韵,烘托出一种甜美柔婉的气氛,使得美好的情致与音乐的旋律自然地统一在一体。
《纲要》中提出,要让幼儿接触社会,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摇篮”这首诗歌,从环保的角度向幼儿展示了当今大城市中存在的问题,取材现实,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整个活动,以小猴生病为线索,把大城市的污染以图片的形式展现在幼儿面前,使幼儿深深感受到空气污染的危害性,从而一起为净化城市出谋划策。于是,“种树、种花、改制摩托车”等方法应蕴而生,充分寄托了孩子们的美好设想和愿望。
有人说,环保教育对于幼儿来说较难渗入,而本活动,老师的成功在于以情激情,从而激发起幼儿真正的言行。
幼儿园语文教案5
主题来源:
在观察中,我们发明:每个孩子来自于不同家庭,有些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导致孩子们养成了不良的饮食习惯,有的幼儿不爱吃蔬菜,有的幼儿不爱吃某一类的水果,而大家对甜蜜蜜的糖果却情有独钟,因此,我们预设了主题活动“好吃的食物”,旨在利用生活中幼儿熟悉的丰富的教育资源,以糖果水果蔬菜为情景脉络,设计了一系列活动。我们期望通过系列活动帮助幼儿了解常见食物的营养,培养幼儿均衡饮食和良好的进餐习惯。同时,随时关注聆听发明和追随孩子们的学习爱好,捕捉他们在观察品尝分辨食物过程中发明的问题,借助这些教育契机提升幼儿关于食物的经验,积极为幼儿创设游戏化的环境,让孩子们充满爱好积极主动的进入主题探究。
主题目标:
1通过熟悉食物的种类和营养,学习简单的分类,增进孩子选择健康食物的能力,知道有些食物好吃不能多吃。
2通过食物的品尝和分享,帮助孩子感知不同的食物,充分体验分享和游戏的乐趣,从而产生对食物探究的爱好。
优秀教案:
活动名称:
豆豆的一家
活动目标:
通过品尝活动,激发幼儿愿意吃豆制品的愿望,知道豆制品都是有营养的。
活动打算:
煮毛豆各种豆制品。
活动过程:
一讲讲尝尝,交流经验:
1引起爱好:(教师扮演成豆妈妈)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是豆妈妈,这儿是我的家。今天我请客,请你们到豆豆家来做客。
2欢迎你们到我家来做客,我请你们吃些什么呢?对了,就用我们豆豆家的'好东西来款待你们。
3请你们尝尝这些是什么好东西?好吃吗?(将盘子放在桌上)二幼儿品尝:
1教师个别问问:(每组孩子都交流)
(1)你知道吃的是什么吗?有些什么味道?
(2)你最喜爱吃哪一样?
2刚才你们都吃了用豆豆做的东西,谁能告诉我,你最爱吃哪一样,为什么?(出示毛豆豆腐干豆浆等)
3这样东西你们以前都吃过吗?看看它是什么颜色的,刚才吃在嘴里是什么味道?(出示素火腿)
4 总结:你们刚才是的东西都是用豆豆做成的,用豆豆做成的东西叫豆制品,豆制品很有营养,吃了会让我们长得高,身体变得壮。
三自助品尝豆制品:
1豆妈妈还打算了许多豆制品,有豆干丝素鸡油豆腐……也都很好吃的,想吃吗?(幼儿自助品尝)
2到豆妈妈家来做客开心吗?欢迎你们下次再来。
主题活动反思:
[好吃的食物]主题产生后,幼儿自发地收集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材料和图片,并能与同伴讨论品尝各种各样的糖果水果和蔬菜。为了及时的满足大部分幼儿交流分享的需要,激发他们更大的探究欲望,我们为幼儿创设了游戏化的环境,激励幼儿把更多的有关信息搜集到这里。孩子们在这里分享着同伴的经验。我们清晰地意识到,家长的人力资源也是不可缺一的一部分。我们指导家长经常带孩子去超市,去菜场,帮助熟悉和了解糖果水果和蔬菜,请家长与幼儿共同收集收集各种食物的图片实物来进行教学活动,不仅促进了孩子对糖果水果和蔬菜的更多了解,同时,也发展了孩子的表达能力,观察能力,以及社会性交往能力等等,这次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使思维真正“活”了起来。同时提高了幼儿查找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调整丰富了幼儿原有的认知结构,拓展了思路。
在活动中,也存在许多的不足,例如:
1教师调控活动的能力需要加强。
2幼儿之间的互动交流还欠缺。
3这些都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需要努力的。
幼儿园语文教案6
一、教育目标:通过课堂中教小朋友认识多种动物,让宝宝认识到动物的名称、生活环境以及给人类带来的帮助。最终的目的是让宝宝们热爱大自然,关爱和保护小动物。
二、课堂准备:小动物挂图、小朋友发言奖品。
三、讲授过程:首先,通过挂图的形式,教小朋友认识各种各样的动物;让小朋友互动说出挂图上的小动物的名称;老师讲解各个小动物的生活环境以及和人类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让小朋友认识到要保护小动物;小朋友自发上讲台发言自己今后的生活中该如何爱护和保护小动物;老师给上台发言的小朋友发奖励;结束课堂,并且让小朋友回顾课堂内容。
四、课堂总结:找出课堂讲授的过程中做的好的.地方,以及做的不到位的地方,为今后的授课做好准备。
上面的教案是不是很有意义,快带小朋友一起学习吧。
幼儿园语文教案7
一、活动目标
· 1.仔细倾听故事并能感悟故事中表达的情感,幼教中班语文教案 《小花园》。
· 2.知道老人劳动很辛苦,学习主动关心和帮助老人。
· 二、环境创设及材料
· 1、创设-个美丽的小花园场景,分别放些假月季花、茉莉花等等。
· 2、木偶(熊猫奶奶与小马)
· 三、活动过程
· 1.问题启动
· ①在听故事前呈现问题:“熊猫奶奶在林子里新开辟了一块地,种了许多许多的花,是个很美丽的小花园,她每天辛苦地照顾这些花,但终于发生了一件事”。运用这样的提问引起幼儿兴趣,让幼儿产生悬念,急切地想知道故事的内容,既启动幼儿积极地仔细地明故事,也引起幼儿积极地思维。
· ②听故事的录音(前半段)
· 从开始……她着急地想:我不在,花怎么办?它们一定会……。
· 2.顺向设问
· 问:熊猫奶奶的小花园里有些什么花?引起幼儿回忆故事内容,唤起幼儿要爱惜美丽的花。
· ①熊猫奶奶每天一早干什么?她怎样照看这些美丽的花?
· ②熊猫奶奶突然生病了,为什么?(设想老人的劳动很辛苦,知道由于年老休弱、老人很容易生病,引起幼儿关心老人、尊敬老人的情感,幼儿教案《幼教中班语文教案 《小花园》》。)
· 那么熊猫奶奶的.花怎么样了?(幼儿讨论,创造性的想象出花有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 3.假定设问:
· ①花园里的花儿长得很好,并没有渴死,那是因为小象在帮助熊猫奶奶,假如小象不去关心帮助会怎么样?这个问题主要是引起幼儿充分的讨论,去领悟老人劳动辛苦和主动关心老人是可赞美的品德,为形成正确的道德评价提供一些认识并引起情感的共鸣。
·· ②如果你遇到了有困难的老人,你会怎样做?
· 4.欣赏、改变
· 通过故事的表演(教师和幼儿一起表演木偶)再现故事中美的场景,美的色彩,美的形象等,来烘托小象主动关心老人,帮助老人的“爱心”与行动。
· 引起幼儿要向小象学习,激发幼儿尊敬老人的情感,故事中的小象可根据幼儿的想象进行更改。
· 故事——小花园
· 熊猫奶奶在林子里新开了一块地,种了许多许多的花儿,有红红的月季花、粉红的喇叭花,还有洁白的荣莉花,可漂亮了!
· 熊猫奶奶每天一早就起来到林子里给花浇水,“哗,哗,哗”又清又凉的水一勺一勺浇到地里头,喝足了水,花开得又美又漂亮。
· 有一天,熊猫奶奶突然生病住进了医院,在病床上,她着急地想:“我不在,花怎么办?它们一定会渴死的!”
· 几天后,熊猫奶奶终于出院了,一出院急急忙忙就去看她心爱的花,“咦?熊猫奶奶吃惊地发现,地里的花全开了,比以前更美丽了。”这是怎么回事?熊猫大婶惊讶极了,忽然她看见邻居
、
幼儿园语文教案8
活动准备
PPT课件和图卡,音乐CD,纱巾、红绸人手一条,音乐图谱。
幼儿已学习过多种地方民歌及舞蹈,开展过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歌唱及韵律活动,有演唱衬词的初步经验。
活动目标
能看图谱演唱和探索舞动红绸的方法,积极参与民歌欣赏活动。
体验陕北民歌的情趣和健康美,增强对各地民歌的喜爱之情。
初步感受陕北民歌悠扬高亢、热烈喜庆、粗犷奔放的风格;
尝试演唱B段衬词,感受陕北民歌衬词衬腔的韵味儿。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在江苏民歌《茉莉花》的音乐声中,唤起幼儿对审美活动的热情。
指导语:听,优美的音乐响起,小朋友们找一个舒适的地方,一起舞动纱巾,分享江苏民歌《茉莉花》的芬芳。
2.出示幼儿民歌会PPT,重温对地方民歌的记忆。
(1)回忆已知的地方民歌经验。
指导语:美丽的茉莉花绽放江苏大地的枝头。今天,老师带来了上学期你们开民歌会的精彩片段,看一看、听一听,你们表演了哪些地方的`民歌。
幼儿逐一欣赏民歌会PPT片段,回忆新疆、西藏、内蒙古等地的民歌。
(2)拓展民歌传唱的地域经验。
指导语:我们的国家很大,民歌种类非常多,在中国的地图上都能找到刚才听到的这几段民歌的传唱地。
幼儿观察中国地图的PPT,找到新疆、西藏、内蒙古等地,了解不同民歌的传唱地域。
二、基本部分
1.导入陕北民歌的欣赏。
指导语:今天,我们还要来欣赏我国陕北地区的民歌,这个地区的民歌非常特别。
提问:认识这位歌星吗?(出示歌手阿宝剧照的PPT)
2.欣赏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1)完整倾听,初步感受陕北民歌的韵味儿。
提问:听了这首歌,你们觉得它跟我们平时唱的歌一样吗?怎么个不一样?
引导幼儿从歌曲的旋律、速度、音色等方面描述自己的直觉与感受。
(2)通过声音游戏,体验陕北民歌的悠扬高亢、粗犷奔放。
指导语:陕北民歌唱起来声音为什么那么高、那么长、那么粗?我们来看看陕北人民生活的地方。
幼儿观看黄土高原PPT画面,倾听教师讲解,并尝试用声音游戏体验。
游戏一“问候游戏”:向坐在最后排的客人老师问好。
游戏二“山谷回音”:师幼借用歌曲旋律哼唱“大二班的那个小朋友。你好哎——”。
(3)再次欣赏,进一步感受歌曲风格。
指导语:陕北民歌除了唱起来声音很长、很高、很粗,你还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幼儿观看歌曲PPT画面,再次欣赏歌曲。
(4)观看图谱,感受歌曲内容及A、B两段的节奏特点。
指导语: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你对这首陕北民歌什么地方最有印象?
出示图谱,教师根据幼儿回答指图并随机清唱。
(5)运用图谱,尝试演唱B段衬词。
提问:陕北汉子唱歌听起来怎么样?他在唱什么?“哎嗨哎嗨哟”这句唱得一样吗?哪里唱得最长、最难?请看着图谱,跟着音乐,在图谱上对应唱歌的地方拍拍手。
跟随钢琴伴奏,师幼进行接唱练习,教师唱歌词叙述部分,幼儿唱衬词部分。
三、结束部分
1.观察秧歌画面,体验陕北秧歌的热烈、喜庆。
出示PPT画面。提问:陕北人跳秧歌时拿什么在舞动?
2.探索红绸的舞动,表现陕北民歌的韵律美。
指导语:把红绸系在腰间,试试看你的红绸可以怎么舞动。
幼儿尝试用团拢、张开、挥动、抖动等方式舞动红绸。教师提问:还可以用你学过的什么动作来跳陕北秧歌?
幼儿迁移经验,用秧歌十字步、娃娃步等已有的下肢舞蹈经验表演。
3.与客人老师共舞,结束活动。
指导语:去邀请旁边的客人老师,和我们一起舞起来、跳起来吧!
师幼在舞蹈中结束活动。
幼儿园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课文所说明的道理,学习全面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新课。
二、 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指名读课文。
2.自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4.你是怎么概括出来的?
三、 看图,初步认识陶罐和铁罐。
1.出示课文插图:这就是国王御厨里的两只罐子,你们仔细看看,哪只是铁罐,哪只是陶罐?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从外形上看,从神态上看,从个头上看)
四、抓文中的词句,进一步体会陶罐和铁罐的特点。
3.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用“--”画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并对不理解的地方质疑。
4.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5.学生交流质疑,教师点拨,引导解疑。
6.从找出的语句中,可以看出铁罐具有什么特点?陶罐呢?
五、指导多读,深刻领会铁罐和陶罐的特点。
1.自读课文,画出描写铁罐和陶罐神态的词语。
2.教师指导读。
3.同桌轮换分角色朗读。
4.走出座位,自找好朋友分角色朗读。
二、 揭示寓意,总结全文。
1.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请自读课文,找出描写陶罐和铁罐最终结局的语句。
2.再读课文,说说你喜欢陶罐还是铁罐,为什么?
3.想一想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4.全班交流。
幼儿园语文教案10
一、说教材。
教师先来把散文《雨中的森林》念一遍。见“附”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意境优美的散文,文章用诗一样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动物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画面。文章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将雨中的森林拟人化,使植物和小动物都充满了人情味,且意境相当优美。可以培养幼儿对美的理解与认识,适合大班幼儿欣赏。
选取这一教材是因为:
1、散文内容简单有趣,形象鲜明突出,容易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2、散文语言优美、简单,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欣赏、学习散文中优美的语句。
3、游戏溶入教学活动过程中,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
二、说学情:
大班上学期的幼儿年龄在5岁左右,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本班幼儿在以往类似的语言活动中,大多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并乐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的表现文学作品。但是在口语表达方面还是有点欠缺,在集体中发言时态度还是有点拘谨。语言表达不够流畅,有时表现为用词不太恰当。因此本次活动我注意引导幼儿积累一些丰富的词汇,在活动中努力为每个幼儿提供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自己的机会。真正做到让孩子有话可说,有词可用。在口语表达方面有新的进步和突破。
三、说活动目标:
《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大班上学期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我制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让幼儿初步理解散文的内容,培养幼儿大胆在集体面前讲述,恰当运用各种词汇,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听、说、画,培养幼儿感知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鼓励幼儿乐于参与游戏表演,大胆想象。
四、教学重、难点:
在本次活动的目标中提到:教师要培养幼儿感知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感知语言的优美。因此在整个活动中,我始终围绕这一目标进行教学,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难点是: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在集体面前大胆的讲述,恰当运用词汇,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我主要是创设一种积极的语言环境,利用环境和积极的教具(课件)让幼儿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的想象,让幼儿在参与游戏表演的过程中来解决这个难点。
五、教、学具的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知识方面:
1、幼儿对秋雨的了解和认识。
2、幼儿事先找我和积累一些丰富的词汇。
教具方面:
1、课件……森林背景图(各种各样的树、芭蕉树),小动物有小青蛙、七星瓢虫、松鼠、小鸟、刺猬、小蛛蛛等
2、动物头饰若干。
3、教室布里添置一些森林背景,如大树等。
六、说教法:
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法、提问法、游戏法等教学方法。为什么要采用以上方法呢?我将在活动过程中加以具体说明。
采用游戏法是因为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在幼儿身心略感疲惫时,游戏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模仿游戏中能充分地表现自我,大胆说话。
七、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幼儿将运用观察法、讨论谈话法、游戏练习法等学习方法。这我也会在下面的活动的过程中加以具体说明。
八、活动程序:
根据大班幼儿学习语言和年龄的特点,结合幼儿园教学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以下几环节:
一、导入活动。
二、基本活动。
三、创编活动。
四、游戏活动。
五、延伸活动
在第一环节,导入活动中,教师根据幼儿对下雨天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你们喜欢下雨天吗?为什么?”“如果遇到下雨天,你又没有带伞,你会到什么地方躲雨呢?”对于这种生活经验比较强的问题,我可以请一些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的幼儿来回答。在这里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些幼儿说喜欢,一些幼儿说不喜欢,那么对于这种情况,我不做任何的评价,只要幼儿说出原因,教师都要加以表扬和肯定。接着教师再次提问“小动物会到什么地方躲雨呢?”这中问题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发散行思维。在这个环节中,我采用了提问法,因为采用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我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将看到的具体形象用语言描述出来,是解决活动重点的有效方法。
在第二环节,基本活动中,我主要是让幼儿欣赏散文《雨中的森林》。在第一便欣赏目的只要是让幼儿大致了解一下散文的的基本形式和内容。利用课件让幼儿边看别听,视听结合。欣赏过后教师提问“小朋友知道散文的题目是什么吗?”让幼儿知道散文的题目是《雨中的森林》。第二便欣赏散文前,教师事先提出问要求“请小朋友在听的时候要听清楚有哪些小动物到森林里去玩了,他们是怎样躲雨的?有谁帮助了他们?”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听。为了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散文的内容,欣赏过后,教师借助启发提问“哪些小动物跑到森林里去躲雨了?”“都是谁帮助了这些小动物?是怎么样帮助的?”“你觉得雨中的森林美吗?美在哪里?”“雨中的森林真美,小动物在森林里躲雨真开心,他们还做了一些什么开心的事呢?”教师可以利用课件,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出示小动物的形象。这一环节是本次的活动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让幼儿,自由、分组讲述散文中你觉得最美的语句。通过讨论的方式让所有的幼儿都有说的机会,幼儿交往的愿望也会得到满足和鼓励,他们也有了语言运用的机会。在这些提问中我遵循了由浅入深的教育原则,提问难度逐渐增加,在回答一些有难度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可以请一些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幼儿来回答。在一些问题中还让幼儿体验到了助人为乐的快乐,蕴涵了思想道德教育。最后进行第三便散文欣赏。在这一环节中我采用了提问法、直观法来进行教学。采用直观法是因为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语言本身特点来看,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贯彻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通过演示课件及根据幼儿的回答来出示相应物品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幼儿采用的是观察法和讨论谈话法。观察法是幼儿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幼儿通过教师演示课件直接获得印象。讨论谈话法是幼儿在讨论、谈话中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
第三环节,创编部分中,教师通过提问“哎呀!又下雨了,看,又有谁到森林里去躲雨了?”来引出这一环节。教师出示“小鹿、蝴蝶、蜻蜓”引导幼儿自由创编。这一环节我采用的是直观教学法,幼儿运用的是观察法和讨论谈话法。
第四环节,游戏部分中,教师要求幼儿模仿各种小动物在森林里躲雨的情景。通过提问“森林里的小动物玩的真开心,我们小朋友也来扮演小动物到森林里去躲雨好不好?”来引出活动。请幼儿自由选择小动物的角色,带上头饰,边听散文边模仿各种小动物躲雨的情景。这也是幼儿第四次欣赏散文。游戏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多次进行。这一环节,我采用的是游戏练习法。这里充分体现了《纲要》中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的精神实质。也游戏能给人以想象、创造的机会,因为在游戏中幼儿可以做和说他们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事情,着也是对幼儿语言发展非常重要的方法和途径。
第五环节,延伸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绘画材料,让幼儿共同创作以《雨中的森林》为主题的图画,将自己觉得最美的一部分画出来,以培养幼儿感知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这可以加深幼儿对活动的理解。
雨中的森林
下雨了,一群小动物到森林里躲雨。
各种各样的树站的笔直,欢迎小动物。
芭蕉树送给每位客人一片叶子当小伞。
花瓣在雨中飘落,小青蛙在花的地毯上跳舞。
小树叶变成小帐篷,欢迎七星瓢虫来避雨。
松鼠张开大尾巴,为新孵出的小鸟挡风避雨。
雨中的百合花开放了,像举起的酒杯。
雨打落了浆果,刺猬打了个滚儿,扎了一身。
小蜘蛛吐出银丝,串起小雨点,做成项链。
雨点儿落在地上,变成一个个蘑菇。
小动物都来采蘑菇。
天晴了,一道彩虹通向树林外面。
小动物们跨上彩虹,各自高兴的回家了。
幼儿园语文教案11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
2、学会根据故事内容进行绘画并进行故事创编,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孩子主动与同伴交流的良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
1、《梨子小提琴》的图书(人手一本)
2、图画纸、蜡笔等
三、活动过程与指导:
1、出现“梨子”,“以梨子有什么用”引入课题;
2、引导幼儿与同伴一起阅读故事:提醒孩子要一页一页地翻书,不懂的可以问老师或同伴;
3、帮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
(1)谁,捡到了什么?它用它做了什么?(个别回答后,师与孩子们一起阅读故事。)
(2)小松鼠用半个梨子做成小提琴后,森林里发生了什么事?(个别回答后,师与孩子们一起阅读故事。)
(3)为什么大家都有了梨子提琴,大家在森林里干什么?(个别回答后,师与孩子们一起阅读故事。)
4、请个别能力强的孩子上来讲故事。
四、延伸活动:画画,编故事。
水平一:要求孩子能选择故事内容来绘画并进行讲述;
水平二:要求孩子能在原有图书画面的基础上画出新的图画,并创编新的'故事情节;
水平三:能主动地将创编的故事讲给同伴听。
五、评估:
由于这个故事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因而引起了孩子们阅读的兴趣,大家也都能在老师的提醒下一页一页地翻书阅读。在延伸活动中,大多数孩子能在原有图书画面的基础上画出新的图画,并创编新的故事情节。如岱逸小朋友,他把森林画得很美,而且狮子后面不只跟着小鸡,还带来了小老鼠等。但尚有个别孩子虽画得好、编得好,却未能主动地讲给同伴听(如芷欣)。总的来说,通过这个活动,培养了孩子们阅读的兴趣,也发展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语文教案12
目标
1、引导幼儿用连贯的语句大胆地集体面前讲述。
2、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生日愿望,并能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3、引导幼儿说一些祝愿朋友的话。
3、让幼儿体验过集体生日的乐趣。
准备
1、环境布置:一块空白墙,作为幼儿的许愿墙。
2、课前让幼儿了解自己的生日,知道自己是在几月份过生日的。
3、生日蛋糕一盒。
4、《生日快乐》的磁带,录音机,照相机。
5、白纸、蜡笔。
过程
1、听歌曲《生日快乐》,引出课题。
(1)音乐响起,师生一起唱《生日快乐》歌。
(2)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我们一般会在什么时候唱这首歌呢?
2、讲述过生日的情景。
(1)你知道自己的生日吗?你是几月份过生日的?
(2)你是怎样过自己生日的?在哪里过的?和谁一起过的'?那天你的心情怎样?(请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讲讲)
(2)你收到过哪些生日礼物,都是谁送你的?(与旁边的小朋友说说)
(3)下一个生日的时候你最希望收到一件什么礼物?(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4、幼儿许愿。
(1)你想实现你的生日愿望吗?让我们到许愿墙旁来许愿吧!只要你是诚心诚意的,相信你的生日愿望一定能实现。
(2)刚才你许了什么愿呢,能告诉我们吗?(幼儿自由讲述自己的心愿)
5、画生日愿望。
(1)我们把这些愿望画下来,然后贴在许愿墙上,让所有知道我们的人,都来祝愿我们早日实现这个愿望,好吗?
(2)幼儿画生日愿望,教师指导一些能力较差的幼儿。
(3)请先画好的小朋友与你身边的好朋友交流一下自己的生日愿望。
(4)请小朋友带着你画好的愿望上来讲讲。(老师把幼儿画的愿望贴在许愿墙上)
(5)想看看杨老师的生日愿望吗?(出示我的愿望卡)我画了一颗心,真心地祝愿小朋友都能实现自己的生日愿望。
6、过集体生日,体验集体生日的乐趣。
(1)你们知道吗,九月份我们班有位小朋友生日了,她是谁呢?请这位小朋友上来,xx小朋友是我们班九月份的小寿星,今天我们一起为xx小朋友过生日,好吗?
(2)出示蛋糕,插上生日蜡烛,xx小朋友过生日啦,我们该对xx说些什么呢?(引导幼儿说出祝愿朋友的话语)
(3)xx小朋友你此刻的心情怎么样?
(4)让我们把这开心的时刻永远留下来吧!(师生拍照留念)
(5)xx小朋友许愿,吹蜡烛。
(6)放《生日快乐》歌,师生一起唱。
(7)师生一同享用生日蛋糕。
(8)结束。
幼儿园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理解寓言的含义。
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教学重点:
理解寓言含义;学习精美的表达。
课前准备:
查字典、词典,扫除字词障碍。
预习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白兔和月亮》:介绍寓言。
解读寓意。
引导学生自相对照,把握人生态度。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人们只要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得与失将会伴随我们今生今世。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必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患得患失,意乱心迷,身心受累。我们应当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白兔和月亮》是一面透亮的镜子。
出示课题。
介绍寓言
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律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戒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精悍,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民间传说。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朗读疏通文意,感受语言。
二、整体感知。
(1)这则寓言的主题词是什么?(得失之患)
(2)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白兔最终要求诸王之神撤销决定说明了什么?
(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截然不同,刚开始她是“无忧无虑,心旷神怡,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而后来,她感到“紧张不安,心痛如割,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发生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就是白兔相对于月亮身份的改变;在拥有月亮之前,白兔能以审美心态面对月亮,因而能感受到美的风韵;拥有月亮之后,却以功力心面对月亮,因而不但不能体会美,反而还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白兔慧心未泯。)
(3)文章将白兔与人对比有什么意味?
(文章的原句是(和人类--决定)白兔的慧心未泯,悟到拥有月亮并非好事,所以放弃了所有权,她是聪明的;人类,作为白兔的对立面,理所当然也可以理解为慧心已泯。人类总以为拥有就是幸福,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放弃既得利益的,因而也是愚笨的。可见,这话暗含对人类的讽刺。
(4)这则寓言给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理解寓意: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5)讨论:拥有财产就一定患得患失吗?一无所有就能心安理得吗?
(“一定”这个说法过于绝对,世上拥有财产的当然不会每个人都患得患失,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拥有财产就极易产生得失之患。要理解“拥有”的含义。白兔拥有的是月亮,而不是一根胡萝卜,一把青菜之类的东西,正是因为没有能力保卫月亮,所以白兔才会患得患失,因此“拥有”不应泛指一切东西,而是指自己缺乏保护能力却以外获得的巨大利益。作者在寓言中表述的并非一个非此及彼的绝对化概念,而是要告诉我们:审美态度和功力态度往往是互相排斥的,我们要能发现和欣赏对象的美,就不可能抱一种占有的态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落难的王子》,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
与《白兔与月亮》比较阅读。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给大家讲过,大凡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握好生活中的得与失。不仅如此,我还要告诉大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同困难、挫折甚至灾难打交道。对此,我们要做好充分心理准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它可能给我们带来足够的警示。
二、整体感知。
这则寓言故事写得很深沉,不仅在主题的表现上发人深省,而且在情节的编排上也很具典型性,有普遍的现实意义。教师应组织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由于学生阅历有限,有些问题没有直接体验,教师要很好地引导,还是应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实例,加以印证为好。
讨论题:
(2)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寓意)
可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句子。
(3)“我”在情节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提示:线索人物。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
(4)“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在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提示]这句话表现了一个旁观者对不幸者的叹息。第一次是王子对天灾人祸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对王子落难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对“我”遭受厄运而言。这是叹息者未经磨难的一种虚妄的假设。(其实未必如此,假如灾难真的落到了人们的头上,谁也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三次,揭示了它在现实中的普遍性。
三、问题研究。
学生讨论,教师备案引导:
(1)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提示)开始很脆弱,后来坚强起来。原因:一是他经历了厄运,二是他没有被厄运所吓倒,挺了过来。
(2)王子是怎样落难的?作者这样编排情节有什么用意?(让学生理解作者设置这样的极端情节的典型意义
(3)“我”是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然而,厄运也落到的“我”的头上,这一情节说明了什么?
[提示]作者的目的在于告诉读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灾难可能不期而至,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与其担惊受怕,不如勇敢面对。
(4)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提示]王子落难的故事还会不断发生,而旁观者的叹息也将无限循环地延续下去。只有经历厄运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的头上,谁都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只有落难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
这个问题要启发学生辩证地来谈,谈透彻,让学生接受挫折教育和人生观的教育。比较阅读
四、与《白兔和月亮》比较阅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辨析:两篇课文在表现主题、安排情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有什么异同?训练学生的赏析能力。
学生可自由评说,教师不必加任何框框,可适当点拨。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将问题归结到以下几点。
(1)在主题上,两篇寓言都是写人生态度的。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落难的王子》写人在受难后的状态。
(2)在情节上,都表现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写“好事”可以变为坏事;《落难的王子》写“坏事”可以变好事。(“好”与“坏”都是相对的,决定于当事者的思想观念。)
(3)在表现手法上,都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征就是用比喻,以小见大地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浓些,而《落难的王子》写得更像是事实。
(4)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以叙事为主(这是叙事作品的主要特征)。而《白兔和月亮》在叙事的基础上,多有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且多议论;《落难的王子》则重在叙事。
以上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教师引导得当,还是可以完成的,可根据情况处理。
体验与反思
(1)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此我们应怎样面对?
(2)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是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的。
(3)实际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喜大悲的事毕竟不多。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
五、小结。
我们学习了两篇寓言故事,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应当怎样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们:不计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
六、作业完成“研讨与练习”剩余部分。
幼儿园语文教案14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录象图片让幼儿感受瘦西湖的美景,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2在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大胆述说相互交流。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探究发明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打算:
1课件
2录音机磁带。
3木偶:小鱼蝴蝶小鸟。
4幼儿有游瘦西湖的经历。
活动过程:
一唱歌引入课题。
以[春天]的歌引出瘦西湖的春天是我们扬州最美的.地方
师:“此刻是什么季节?”(幼:春天)
师:“春天是最美的季节,那我们扬州的春天什么地方最美?”(幼儿自由回答)
师:“我们扬州有很多美丽的地方,瘦西湖更是闻名中外”(打出第一张幻灯片:美丽的瘦西湖)“今天我就带你们来欣赏美丽的瘦西湖风光,好不好?”
二通过欣赏瘦西湖风光片,让幼儿感受到瘦西湖的美丽,并能用一些描述性的语言来描述瘦西湖的美丽
1(课件:放瘦西湖风光片)共同欣赏瘦西湖风光。
2教师引导幼儿描述瘦西湖的美丽。
师:“瘦西湖美吗?”
师:“你们觉得瘦西湖什么地方美?”(幼儿自由讨论,个别回答)
出示木偶“小鱼”“"这是谁?”(小鱼)教师引导说话:“小鱼最喜爱什么,它说瘦西湖的水怎么样?”(出示小鸟蝴蝶)
师:“它们最喜爱什么?它们会说瘦西湖什么美呢?”(幼儿讨论,自由回答)
师:“你见过瘦西湖还有哪些小动物?他们为什么都喜爱来到瘦西湖呢?”(幼儿自由回答)
三通过景点的欣赏,幼儿感觉到瘦西湖的美不仅是自然风光美,更有其古代文化的内涵。
1 “划船”欣赏瘦西湖的景点。
师:“瘦西湖美,不仅是因为它的花草美,还因为它有很多有名的景点,你去过哪些地方?”(幼儿回答)
师:“下面,我们就划着小船去查找这些名胜古迹吧!湖上有什么船,你划过什么船?怎么划?(动作演示)”(音乐[烟花三月下扬州])边“划船”边讲述瘦西湖景点。
(1)(演示下一张幻灯片:五亭桥)“这是什么地方?”(五亭桥)
“对,这是瘦西湖最有名的景点,你知道它为什么叫五亭桥吗?你上去过吗?在上面可以看到什么?”(幼儿讨论回答)
(2)(演示下一张幻灯:“白塔”)“这是什么地方?”(白塔)“你来过这吗?照过相没有?”(幼儿自由讨论回答)
“划船”(音乐)
(3)(出示“钓鱼台”幻灯)“这是瘦西湖有名的景点钓鱼台,其实它本不叫钓鱼台的,那大家为什么都叫它钓鱼台的呢?”幼儿讲述,教师补充。
继续“划船”(音乐)
(4)(演示下一张幻灯:“二十四桥”)这是什么地方?“(二十四桥)”你知道它为什么叫二十四桥吗?(幼儿自由说,老师补充)
(5)“二十四桥旁边是什么地方?”(演示下一张幻灯:“熙春台”)“这里好似一个大舞台,我们上去玩一会儿吧!”(幼儿听音乐,自由表演做游戏)
四谈话结束活动,让幼儿熟悉到自己的家乡随着不断的发展越来越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人,进一步激发幼儿的自豪感
“瘦西湖真美呀,自古以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留恋往返,大诗人李白曾写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千古名句。如今,随着扬州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都来扬州旅游。今天晚上,烟花三月大型歌舞晚会就要在我们瘦西湖演出,我们赶紧去吧!”(带幼儿离开活动室)
(评:当教师吟诵诗句时,幼儿立即跟着大声朗诵,非常积极)。
幼儿园语文教案15
目标:1、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2、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3、学习词语“倒影”,能清楚完整不离题地回答问题。
准备: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录音。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过程:一、谈话,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回忆。
“昨天是什么节日?”
“你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二、讲故事《猴子捞月亮》
三、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提问:
“你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想各种办法)
“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
四、小实验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五、教师接着把故事讲完,提问: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
“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捞到了没有?为什么捞不到?”
“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
“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六、欣赏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七、布置任务,要求幼儿:
1、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记半个月月亮日记,观察月亮圆缺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