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案12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案1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学会保存过程的方法,会调用保存过的过程来绘图。
2.通过学习保存和调用过程体会过程的作用,并学会知识的迁移。
3.通过随时和反复调用“过程”,初步理解子程序的含义。
4.计算机程序设计要求科学而严密,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同学从小养成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课时安排]
建议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用知识的迁移来学习保存过程和调用过程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体会过程在程序设计中的作用,初步理解子程序的含义。
[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前节课学习并体验了过程的定义及其作用,本节课是让学生了解定义的过程如果被保存下来后可以随时、反复进行调用,从而大大简化程序设计的过程,为以后进一步学习过程、编辑过程和完善过程打下基础。
2.教学方法指导
尽管上节课学生已经体验到过程的意义和作用,但由于没能保存下来,所以本节课要重新定义过程,从而引出保存过程的重要性。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最后通过交流让学生完成保存过程和调用过程的学习。
(1)利用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观察、思考、推断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案]
[课题]
第10课保存与调用过程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知识与技能
学会保存过程的方法,会调用保存过的过程来绘图。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保存和调用过程体会过程的作用,并学会知识的迁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随时和反复调用“过程”,初步理解子程序的含义。
4.行为与创新
计算机程序设计要求科学而严密,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同学从小养成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本课的重点是用知识的迁移来学习保存过程和调用过程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体会过程在程序设计中的作用,初步理解子程序的含义。
[教学准备]
建立用于保存学生文件的文件夹。
[教学过程]
1.激趣引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定义过程并用定义的过程画出美丽的图形,下面教师就用上节课定义过的过程完成下列图形。教师边说边演示(观察教师展示的图形和过程)
(2)提问:请同学们试试看你们能用这两行命令完成这个图形吗?不能,因都知道退出Logo后所定义的过程就会消失,你们猜猜老师是怎样快速画出这些图形的?
(3)引导学生说出“保存”、“读取”或类似词语。
2.新课教学
(1)那如何才能保存好我们定义的过程呢?请同学们定义一个画正方形的过程,通过小组讨论,将定义的过程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中。(这一过程对学生来讲不难,因为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学过多次文件的保存,教师只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完成新知识的学习)
(2)请同学说说是如何保存的?有问题时教师可以加以纠正。(注意保存路径)(FILE—SAVE(SAVEAS))
(3)请同学们用刚才保存好的ZFX过程,完成下面的图形。
(4)调用过程
①提出问题:下面请同学们退出Logo程序,然后再打开Logo程序,再输入下列命令,看能不能完成上面的图形?
②引导学生找出问题所在:尽管我们把定义好的过程保存在硬盘中,但在使用前必须先要把这个过程调用出来,小海龟才记得起来这个“命令”。
③提醒大家用“文件”菜单中的“加载”命令来试一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④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己的发现,让学生通过互相学习的方式来完成“加载”的使用。
3小组汇报。
4学生。
5教师、肯定、纠正。
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案2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学生机器人工作的基本原理。
2.了解学生机器人的构造特点。
3.掌握学生机器人的主要部件。
4.初步理解学生机器人编程软件的功能和作用。
5.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6.鼓励学生从新事务中体验乐趣,为今后的学习激发兴趣。
7.尝试接触实物,并能够感受其中的原理。
[课时安排]
建议安排2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生机器人的基本工作原理。
2.难点:学生机器人的主要部件的学习。
[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为机器人部分教学的中间环节,学生由本课开始,接触到机器人的微观世界,并逐步开始接触机器人原理部分的内容,因此,建构良好正确的认知结构,在本课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课的教学围绕学生机器人展开,因为机器人的种类繁多,所以缩小认知范围是形成必要概念的有利手段。教师在准备本课的'教学中,应本着见微知著的原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教学方法指导
根据本课的内容,教学中可以使用范例讲授法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因为本课属于新授课,学生初次接触机器人部件,加之本课知识点比较多,学生之前接触机器人的机会有限,因此要结合实例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可以适当设计部分知识问答环节,来鼓励学生交流,并及时沟通解决疑问。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讨论气氛,为学生后期的合作学习打下基础。
[资料]
现在,机器人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学生机器人成为机器人大家族中重要的一部分。学生机器人教育旨在推进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求知欲望,以自信、乐观,勇于挑战的态度面对未来。
(1)获取新知识:机器人涉及机械结构、自动控制、信息技术学科等。
(2)提高动手能力:了解生活环境,提高想象力,创造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快乐教育:置身于充满趣味性、刺激性、挑战性的活动之中,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科技的兴趣。
(4)勇于挑战:体验挑战极限,享受成功、提高自信。
(5)参与竞赛能力:互相合作、共同挑战、培养团队合作,提高管理能力。
[教案]
1.展示与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机器人的组件和主要器官,同学们来回顾一下吧。
(简单复习上一课的内容)
师:这些是机器人身上非常重要的部分,它们共同配合,组成了机器人,我们的机器人才能动起来。除了以上的部件器官以外,机器人到底是怎样运动起来的呢?大家来猜一猜。
(学生讨论:机器人运动的原理)
师:今天,我们就来走进机器人的内部世界,看看它们是怎样运动的。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旧引新,为新知识的学习基础;引导学生继续思考,激发学习的热情。
2.新授一:机器人工作的基本原理
师:在刚才的讨论中,同学们关于机器人的工作原理有以下意见:
(板书意见)
方向一:电池动力。
方向二:计算机程序控制。
方向三:芯片控制。
(讨论:这三个主要方向里面,谁更加贴近机器人工作的原理呢?)
途径一:到教材中找寻答案。
途径二:到课件中找寻答案。
(老师自由选择合适的方式)
师:我们来一下,到底机器人工作的原理是什么呢?
(展示一次机器人的工作状态,结合课本知识,讲解工作原理)
设计意图:从对比中引发学生的认知,理解知识的体系,从而为新知识的学习迁移的机会;该部分为学有余地的同学所准备,适应部分层次较高的学生来学习,是分层教学的具体运用。
3.新授二:机器人的构造特点
师:刚刚我们看见了机器人的工作原理,这些原理是需要一定的特殊构造来配合的,下面就让我们再次来“解剖”机器人,看看它是怎么样来完成这些工作的。
(教师打开实物机器人,讲解内部的结构)
(学生尝试观察,并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部分学生进行实践、触摸等体验)
注意:本内容教学时,要进行分组,保证每位学生都有平等的接触机会。
设计意图:深入理解知识,在复习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步骤地深入,直到领会到本课的难点内容。
4.与回顾
师: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了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和主要构造,这些就是机器人的一部分秘密,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将让我们的机器人按照我们的意愿运动起来,让我们一起来期待吧!
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案3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P8~9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快捷方式。
技能目标:1.学会双击桌面上的“快捷图标”进入程序,以及关闭程序;
2.熟练使用鼠标的单击、拖动、双击、右键单击等操作;
情感目标:感受电脑的无穷魅力,培养学生对电脑的兴趣,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电脑游戏。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游戏,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动手。
教学难点:正确的游戏观的渗透。
四、教学准备:将小游戏事先装入学生机,并建好快捷方式。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说生练,教师提示注意点。
拖动:先按住鼠标的左键不放,把它移动到新的地方后,再放开鼠标左键。(练习:把我的`电脑图表移到右下角)
单击:按鼠标左键一次。(提示:用食指按左键一次)
双击:连续快速的单击鼠标左键两次。(提示:连续 快速按鼠标左键两次)
(二)传授新知
老师刚刚发现有些小朋友把鼠标已经玩的很好的,收放自如,接下来我们用我们手中的鼠标来玩一下小朋友们最喜欢的游戏,好吗?
游戏一:让小动物更漂亮
1.打开桌面上的“涂色游戏”
2.关闭桌面上的“涂色游戏”。
(先让学生回答如何关闭窗口)
3.用另一种方法打开“涂色游戏”
右击“涂色游戏”选“打开”。(右击:按鼠标右键一次)
4.师示范:首先选择小动物,然后在颜料盒中单击某一种颜色,最后将鼠标指针移动到相应的位置上,再次单击,就能将颜色填好啦。
5.学生练习:让小动物变得越来越漂亮!
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案4
教材分析
《下载图片》是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的第19课,是因特网教学单元中的重点教学内容,是以前面学过的遨游因特网、便捷访问网站为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图片并保存图片的方法,以及学会新建文件夹并给新建的文件夹命名,这些也是本课的重难点。掌握了这些将方便学生以后制作一些图文并茂的作品!
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学生对于网络的.认识来源于家庭或以往的经验,他们刚刚正式接触电脑,对于鼠标操作和文字输入应该说都还有一定困难。尤其,对于要上课的班级,可以说是一无所知。所以课前需要充分考虑到班上学生的差异性,对于接受能力强和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都应该有所准备。学生的自主探究 ,小组合作,都应该是可以应用的学习策略,但考虑到师生间的陌生和课堂时间的限制,小组合作学习初定于同桌之间的合作。另外,本课利用学生向教师介绍镇江的风景名胜,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给枯燥的搜索和下载增加情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图片的方法;学会新建文件夹并给新建的文件夹命名;学会保存网页中的图片。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认识到搜索引擎在生活中的作用,通过下载丰富的图片资源,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网络学习的兴趣,通过给文件夹重命名和保存图片的尝试操作,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能力。
(3)行为与创新:养成主动探究、勤于实践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会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图片并保存图片的方法,以及学会新建文件夹并给新建的文件夹命名。
难点:给文件夹重命名时出错时,要注意对话框的提示语言,并能及时纠正。保存的图片的位置和保存时更改文件名。
教学过程
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案5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能够围绕主题综合利用艺术字和自选图形创作简单美丽的文档作品。
2.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Word在加工、美化文档方面的优势。
3.感受信息对生活与学习的作用,初步形成善于发现信息问题,并主动获取信息,积极参与信息活动的意识。
[课时安排]
建议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会如何用艺术字和自选图形美化文章,体会艺术字和自选图形的作用。
2.难点:通过“文字环绕“等命令改变艺术字和自选图形在文档中的位置。
[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学生学习了在Word文档中插入表格、图片,对Word中的“插入”菜单有了一定的了解,初步建立了使用“插入”菜单在文档中插入文字以外元素的来美化文章的想法,因此在文章中通过插入艺术字和自选图形来美化文章就变得很好理解了。教材中的操作方法具体清晰,对于学生自学有指导意义。
2.教学方法指导
学生已经对“插入”菜单中的命令比较熟悉,可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围绕主题通过已有的知识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重点指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乐趣,体会在信息课堂中创造的快乐。
[参考教案]
[课题]第7课美化文章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能够围绕主题综合利用艺术字和自选图形创作简单美丽的文档作品。
2.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Word在加工、美化文档信息方面的优势。
3.感受信息对生活与学习的作用,初步形成善于发现信息问题,并主动获取信息,积极参与信息活动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会如何用艺术字和自选图形美化文章,体会艺术字和自选图形的作用。
2.难点:通过“文字环绕”等命令,改变艺术字和自选图形在文档中的位置。
[教学方法与手段]
任务驱动、探究学习、实验学习、问题解决学习。
[教学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1.导入
展示两篇内容相同的Word文档,其中一篇文章的标题用艺术字显示。
学生观察后提出问题:你喜欢哪一篇文章的标题?为什么?
小结:我们可以用艺术字来美化我们的文章。
2.新授
(1)插入“艺术字”
①想一想:你能不能像老师一样,把标题改成艺术字的形式呢?
②学生练习:打开D盘中名为“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的Word文档,在电脑中试一试,找一找插入艺术字的方法。
③请一位学生在计算机中演示在文档中插入艺术字的步骤:
a.单击“插入”菜单,指向“图片(P)”,选择“艺术字(W)”命令,弹出“艺术字库”对话框。
b.选择其中一个样式,单击“确定”按钮,弹出“编辑‘艺术字’文字”对话框。
c.在“字体(F)”框中选择“华文新魏”,在“文字(T)”框中键入“奇妙的国际互联网”,单击“确定”按钮。
④学生练习完成任务,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5师生互动,展示个别学生的作品,观察讨论:插入艺术字的位置合适吗?应该放在什么位置?
6教师演示:
a.单击“艺术字”工具栏中的“文字环绕”按钮,选择“上下型环绕(S)”命令。
b.拖动艺术字到合适的位置。
7议一议:艺术字周围的`小圆圈和小方块有什么作用?
a.学生动手尝试修改艺术字的大小。
b.学生展示操作过程。
小结:可以用艺术字周围的矩点改变艺术字的大小。
(2)插入自选图形
①导入:在Word中,我们不仅可以插入美丽的艺术字,还可以插入各种各样的图形来美化我们的文章。
②教师演示:插入“十字星”图形。
a.单击“插入”菜单,指向“图片(P)”,选择“自选图形(A)”命令,弹出“自选图形”工具栏。
b.单击“星与旗帜”中的“十字星”图形。
c.拖动出大小合适的“十字星”图形。
d.右击“十字星”图形,弹出快捷菜单,单击“设置自选图形格式(O)”命令,弹出“设置自选图形格式”对话框。
e.在“颜色与线条”中“填充”项的“颜色”框中选择“红色”,在“透明度(T)”框中选择“70%”,单击“确定”按钮。
f.拖动“十字星”图形到文章的合适位置。
③学生练习,插入一个自选图形到合适的位置。
④作品展示:师生评价作品的优缺点。
3.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中“实践园”中的练习内容,使用“艺术字”和“自选图形”制作“车道示意图”
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让各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汇报心得体会,由其他组成员评论作品的优缺点,提出改进意见。
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案6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在幻灯片中插入剪贴画、图片文件、自选图形的基本操作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利用迁移规律学习新知识的方法,使学生领会将新旧知识进行对比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通过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4.能制作图文并茂的幻灯片。
[课时安排]
建议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插入剪贴画、图片文件、自选图形的基本操作方法。
2.难点:插入图片文件。
[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该项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学会插入新幻灯片及插入文本框、艺术字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学生对于PowerPoint3已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本节课在此基础上力求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如何插入剪贴画、文件中的图片、自选图形的操作方法。
2.教学方法指导
(1)插入剪贴画,操作步骤多而复杂,要注意带领学生观察“插入剪贴画”对话框的中的内容,看清每一个选项卡的内容、作用,为后面的学习做一定的铺垫,另外注意提高学生的`画面协调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由于学生的审美观点有差异,教师不要做统一要求,特别注意不要把自己的审美观念加于学生之上。
(2)插入图片文件,操作方法同插入剪贴画的方法相类似,可以让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对于图片的调整部分的教学,注意要循序渐进,每进行一步操作都让学生互相查看,互相纠正,在互相学习中完成任务,以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任务完成后,学生可以互相欣赏、互相,使学生有成就感。
(3)插入自选图形的操作与Word中的操作相类似。布置任务,让学生自主探究完成。
(4)插入剪贴画、文件中的图片和自选图形,是幻灯片的美化工作,也是直观反映主题的一种手段。由于在Word中已学习过操作方法,因此本课教材中没有作具体操作的讲解。教学时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或者提出要求,让学生注意图片要与主题相符,然后让学生自己操作。
(5)建议教师在服务器上建一个图片共享文件夹,其中包括一些常用图片和一些具有学校活动个性的图片,供学生选择。例如运动会上班级运动员比赛时的照片,这样学生在做“我们的运动会”演示文稿时,就会得心应手,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6)关于“实践园”,每一个知识点之后都有一个插入图片的实践园,没有具体要求在哪张幻灯片上插入剪贴画、图片文件还是自选图形,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版面做出相应的选择。
[资料]
图片格式设置的一些技巧
1.通过“设置图片格式”对话框进行设置。
该对话框可以通过右击图片,执行快捷菜单中的命令弹出;也可以通过双击要设置的图片弹出;还可以从“图片”工具栏中直接调出。
2.通过“图片”工具栏进行设置。
该工具栏可以通过执行“视图→工具栏→图片”命令弹出,也可以通过右击图片执行快捷菜单中的命令调出。
对图片格式进行设置,主要是为了使幻灯片画面布局更加精美,更加吸引人,因此要对图片进行设置。在PowerPoint中能对图片进行简单的设置,首先必须知道有哪些设置,每一种设置起到什么作用,然后要不断的进行试验,要巧用“撤消、恢复”命令按钮,进行效果对比,从中选择合适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注意积累经验。
减小PowerPoint演示文稿体积的方法:
尽量不要用bmp格式的图片,应该选用jpg、gif格式的文件,或者用wmf格式的文件,如果是bmp格式的图片,应该转换以后再使用,一些常用的工具如Photoshop、ACDSee、画笔等都可以完成转换工作。
[教案]
[课题]第23课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在幻灯片中插入剪贴画、图片文件、自选图形的基本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利用迁移规律学习新知识的方法,使学生领会将新旧知识进行对比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4.创新与行为
能制作图文并茂的幻灯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插入剪贴画、图片文件、自选图形的基本操作方法。
2.难点:插入图片文件。
[教学方法与手段]
任务驱动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任务
为主线,在教学中注意对比,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互助相结合。
[教学准备]
1.制作好本课效果的幻灯片文件。
2.将学生要用到的图片复制到服务器中并设置共享。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任务
师: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两个演示文稿,请你们来做个裁判,评一评,哪个演示文稿更漂亮,为什么?
(1)课件演示。
(2)观察讨论。
(3)教师归纳。
师:一个演示文稿只有文字,另一个演示文稿既有文字,又有图片,这使得演示文稿图文并茂、赏心悦目。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4)板书:第23课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
2.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任务一:插入剪贴画
(1)打开“我的爱好”演示稿。
(2)插入一张“标题和文本”的幻灯片,插入文本。
(3)出示任务:小问号在这张幻灯片上插入了一张与主题相符的图片,你知道他是怎么操作的吗?
(4)小组合作。
①看书自学。
②尝试操作。
③反馈质疑。
(5)汇报交流。
(6)巩固深化。
在“我们的运动会”演示文稿中插入剪贴画图片。
任务二:插入图片文件
师:同学们刚才在插入剪贴画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这张图片?
(1)出示任务:插入一张新幻灯片输入古诗“西湖”,并配图片文件“Waterlilies”配合。
(2)尝试操作。
(3)交流。
(4)巩固深化。
在“我们的运动会”的演示文稿中添加图片。
(5)欣赏。
任务三:插入自选图形
师:有时还需要自选图形的点缀,怎么插入呢?
(1)出示任务:在“我喜欢的一门课”中插入“太阳型”的自选图形,并及调整到合适的大小。
(2)自主探究。
(3)尝试操作。
(4)交流质疑。
(5)巩固深化。
在“我们的运动会”的演示文稿中添加自选图形。
3.自主练习、实践内化
完成实践园中的内容,并将其美化。
4.交流成果、任务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怎样在幻灯片中插入剪贴画、图片文件和自选图形,大家掌握得较好,在演示文稿中,用什么图片,都要根据演示文稿的具体情况而定,要恰当、合适才是最好的。
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案7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学习幻灯片切换的设置方法,学习自定义动画的方法。
2.通过对幻灯片切换方式及自定义动画的设置,比较各种不同的动态显示效果,确定合适的动画。
3.充分发挥儿童的好奇心,设计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环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
4.通过不同动态效果的设置,使学生充分体会适当的动态展示效果对突出演示文稿主题的特殊作用。
5.通过动画效果的设置,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做学习小主人的自信心。
6.能根据演示文稿的主题要求,设置不同的切换方式及自定义动画效果,实现演示文稿内容的动态显示。
[课时安排]
建议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幻灯片的切换及自定义动画。
2.难点:合理地设置自定义动画效果。
[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风格迥异的动画显示效果,会给演示文稿增色许多。本课内容的呈现,为演示文稿的制作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许多动画效果在学生手中轻而易举的实现,使学生在感受计算机的神奇之外,更激发了自主探究的信心。
2.教学方法指导
(1)课前通过谈话、演示范例作品进行导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PowerPoint的兴趣。
(2)讲解自定义动画时,可以先播放设置好自定义动画的幻灯片,让学生体会自定义动画给幻灯片带来的神奇魅力,然后由教师讲解自定义动画的设置方法,对于几个自定义动画,重点讲解“重新排序”的方法。
(3)“幻灯片的切换”窗格操作难度不大,其中“应用于所有幻灯片”可以由学生自主尝试效果,再得出结论。
(4)“幻灯片切换”窗格中的“换片方式”让学生自主尝试,师生讨论后共同得出结论。
[资料]
设置幻灯片切换效果
在演示文稿放映过程中由一张幻灯片进入另一张幻灯片就是幻灯片之间的切换,为了使幻灯片更具有趣味性,在幻灯片切换时可以使用不同的技巧和效果。
在幻灯片浏览视图增加切换效果最为方便,可为多张幻灯片增加同样的切换效果。单击演示文稿底部的“幻灯片浏览视图”按钮进入幻灯片浏览视图,选择幻灯片,单击可选择一张幻灯片,按住Shift键的同时逐个单击幻灯片,选择多张幻灯片,然后在“幻灯片浏览”工具栏上的“幻灯片切换效果”下拉列表中选择切换效果,在幻灯片浏览视图中可看见切换效果。单击幻灯片下方的切换效果图标即可再次查看切换效果。
如果需要进一步设置幻灯片切换效果,可单击“幻灯片浏览”工具栏中的“幻灯片切换”按钮,或者打开“幻灯片放映”菜单中的“幻灯片切换”命令,弹出“幻灯片切换”对话框。在“幻灯片切换”对话框中,不仅可选择切换方式,还可选择切换实施速度和幻灯片在屏幕上停留的时间以及增加音响切换效果。
人工设置幻灯片放映时间
幻灯片的放映分为人工控制和自动放映。人工放映时,可以通过键盘和鼠标的各种操作控制幻灯片展示的进度。而自动放映则不需人工干预,按照设置自动地一张张地放映。设定自动放映时间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人工设定每一张幻灯片的放映时间,另一种是通过计算机自动设定。
在“幻灯片切换”对话框中,在“换页方式”栏中,可以有两种方式更换幻灯片,一种是单击鼠标换页,另一种是按设定时间值自动换页。在“换页方式”栏中选中“每隔”复选框,输入希望幻灯片在屏幕上停留的秒数。这样就设置了幻灯片的放映时间。如果两个复选框都选中,即保留了两种换页方式,那么,在放映时以较早发生的为准。即设定时间还未到单击了鼠标,单击后就更换幻灯片,反之亦然。如果同时清除了两个复选框,在幻灯片放映时,只有在单击鼠标右键出现的快捷菜单中利用“下一页”命令更换幻灯片。
对话框中的参数设置好以后,单击“应用”按钮将切换效果应用到选择的幻灯片上;单击“全部应用”按钮,将切换效果应用到所有幻灯片上。
排练计时
如果希望随着幻灯片的放映,同时讲解幻灯片中的内容,就不能用人工设定的时间,因为人工设定的时间不能精确判断一幅幻灯片所需的具体时间。如果使用排练功能就可解决这个问题,在排练放映时自动记录使用时间,便可精确设定放映时间,设置完后就能直接进入幻灯片放映状态,不管事先是何种状态,此时都从第一张开始放映,而且把整个幻灯片全部放映一遍。
打开要设置放映时间的演示文稿,单击“幻灯片放映”菜单中的“排练计时”命令,此时开始排练放映幻灯片,同时开始计时。在屏幕上除显示幻灯片外,尚有一个“排练”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显示有时钟,记录当前幻灯片的放映时间。当幻灯片放映时间到,准备放映下一张幻灯片时,单击带有箭头的换页按钮,即开始记录下一张幻灯片的放映时间。如果认为该时间不合适,可以单击“重复”按钮,对当前幻灯片重新计时。放映到最后一张幻灯片时,屏幕上会显示一个确认的消息框,询问是否接受已确定的排练时间。
幻灯片的放映时间设置好以后,就可以按设置的时间进行自动放映。
[教案]
[课题]第28课设置动画效果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幻灯片切换的设置方法。
(2)学习自定义动画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幻灯片切换方式及自定义动画的设置,比较各种不同的动态显示效果,确定合适的动画。
(2)充分发挥儿童的好奇心,设计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环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不同动态效果的设置,使学生充分体会适当的动态展示效果对突出演示文稿主题的特殊作用。
(2)通过动画效果的设置,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做学习小主人的自信心。
4创新与行为
能根据演示文稿的主题要求,设置不同的切换方式及自定义动画效果,实现演示文稿内容的动态显示。
[教学重点与难点]
幻灯片的切换及自定义动画;合理地设置自定义动画效果。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主要采用范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始终以任务为主线,在教师示范讲演的基础上加强引导,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基础上进行融会贯通的学习。
[教学准备]
“我的兴趣爱好”及“运动会”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1.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播放设置好切换方式及自定义动画效果的“我的兴趣爱好”演示文稿,让学生观察演示文稿播放时的动态显示效果。
(2)学生讨论:怎样设置不同的动画效果?怎样实现幻灯片间的自由切换?
(3)师生,引入新课。板书课题:第28课设置动画效果。
2.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任务一:为“我的兴趣爱好”幻灯片中的文字对象设置不同的动画显示效果。
(1)明确任务。
(2)自主学习。
①阅读教材,学习操作过程。
②小组讨论交流。
③练习操作。
(3)汇报交流。
(4)巩固深化。
将“我们的运动会”演示文稿中各张幻灯片的内容分别设置成自己喜欢的动画效果。
任务二:设置“我的爱好”演示文稿幻灯片的切换方式。
(1)明确任务。
(2)自主学习。
①阅读教材,学习操作过程。
②小组讨论交流。
③练习操作。
(3)汇报交流。
(4)修改切换效果:将“我的爱好”演示文稿的播放速度设为“中速”,并添加“声音”。
(5)交流做法,完成设置。
(6)巩固深化。
为“我们的运动会”演示文稿中的幻灯片设置切换效果。
任务三:自动播放幻灯片。
3.拓展练习,内化认知
为“我们的运动会”演示文稿添加不同的动画效果及切换方式。
4.交流,完善认知
选择不同学生的作品进行交流点评,完善学生的审美认知。
5.任务,结束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幻灯片的切换及自定义动画的方法,通过这些操作可以让演示文稿动感十足,增强演示效果。
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案8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学习“橡皮/彩色橡皮擦”、“选定”“放大镜”等工具的使用方法。
(2)能合理的对图形进行一些修改。
(3)在画“太阳、月亮和星星”的过程中学习选择合适的方法修改图形。
(4)通过画“太阳、月亮和星星”,让学生感受修改图形的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课时安排]
建议安排1-2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橡皮/颜色橡皮”、“放大”工具的使用方法。
2、学会使用“撤消”命令。
3、学会设置背景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激趣。
1、同学们,平常你们写字、画图时,写错了,画错了该怎么办?
2、在我们的“画图”窗口中也有一块“橡皮”,同学们能在工具箱中找到它吗?利用这块“橡皮”以及其他一些工具可以对图形进行修改。
3、提示课题。
三、新授。
1、使用“橡皮”工具进行图形修改。
⑴画几条直线,然后演示使用“橡皮”工具进行图形修改的方法:
先单击工具箱中的“橡皮”,再观察背景色和画图区内的背景色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那么应该先改变背景色,使其画图区内背景色一致。然后,在工具箱下面的“工具状态选择器”中,选择橡皮的大小。接着,在画图区内拖动鼠标,经过地方就会被删除。
⑵学生依照教师演示,画些直线、曲线后,使用“橡皮”进行修改。
⑶请同学们试一试将房子中的窗户由圆角矩形改成圆形。
2、使用“裁剪”或“选定”工具来修改。
⑴教师引入。
使用橡皮工具修改的区域较小,虽灵活,但速度慢,如果要删除大片区域,要用“裁剪”或“选定”工具进行图形修改。
⑵教师在画图区简单地画些曲线或几何图形,以“选定”为例讲解删除的步骤。
①单击选定工具。
②在画图区拖动出需要的矩形区域。
③单击“编辑”菜单中“清除选定区域”命令。
④学生任意画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分别使用“裁剪”或“选定”工具来进行删除。
⑤请同学们试一试,用这种方法将房子中的窗户由圆角矩形改成圆形。
⑶使用“放大镜”工具进行图形修改。
以“铅笔”为例讲解使用“放大镜”对图形进行细微修改的方法。
⑷让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先画好一条直线,然后用放大镜把它修改成一条虚线。
三、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一练”。
四、结束教学。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师述:同学们,在你们前几节课的画图作品中,老师收集了一些图画,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这些图画中有哪些画得好的地方,也说说这些画在哪些地方还需要进行修改?
2、交流、互动。
3、师述:感谢这些图画的作者,为我们刚才的交流了话题。其实,这些图画画得都挺不错的,但如果我们能把刚才发现的美中不足的地方修改好,那它们就更加完美了!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如何修改图形的问题。
4、板书课题图形的修改
5、教师将图画作品发送给学生。
二、新课
(一)用“直线”、“曲线”修补图形
1、师述:首先,请同学们在画图中打开第一张图。
2、谈话:同学们想一想,如何来把这个缺口补全?(使用“直线”工具)
3、全班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同时留心学生修补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4、。
师述:使用“直线”工具,我们可以很快捷地把图画的缺口给补上。同学们,如果缺口比较小,我们也可以使用“铅笔”工具来做修补工作。在刚才巡视的过程中,谢老师发现了一个新问题:有些同学在用直线补缺口的时候,一不小心补过头了。
教师演示操作:如图。
师述:很可能这个问题是因为鼠标不太灵活造成的,如果不是这个原因,就要请这些同学在操作时要更加用心一些了。好,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新问题!
(二)“橡皮/颜色橡皮”的使用
1、使用“橡皮/颜色橡皮”擦除图形
(1)谈话:图画有缺口,我们可以进行修补。图画有多余的部分了,咋办呢?(擦除)哦,在画图工具箱中有这样的工具吗?(有,“橡皮/颜色橡皮”)
(2)师述:好,请同学们选好“橡皮/颜色橡皮”工具。
(3)谈话:选择了“橡皮/颜色橡皮”工具后,在工具箱
底部的“工具状态选择器”中出现了几个选项,你们能猜出它们的作用吗?(能改变橡皮的大小)
(4)师述: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都能熟练地使用橡皮,下面,请你们来试试“画图”工具箱中的这块橡皮好用吗?
(5)学生独立完成修改图形;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6),过渡。
师述:通过努力,同学们终于把铃铛变得更完美了。(广播教学)谢教师这边的铃铛还是刚才的样子,请同学们监督我完成最后的工作。
(教师故意擦过头,意在生成新的问题,为下面的教学创设情境)
师述:哎呀,出现了失误!如图:
2、用“撤消”命令修改图形
(1)谈话:谁能来帮帮谢老师?
(2)师述:谢谢刚才帮老师出主意的同学!“误操作”是我们在画图过程中经常会碰到的问题。“画图”程序专门为“误操作”准备了一个特殊功能——“撤消”命令。请同学们查看书本P31页最后一段,找一找在哪里可以找到“撤消”命令。
(3)谈话:好,现在谁愿意再谢教师?(指名操作)
(4)。
师述:单击“编辑”菜单中“撤消”命令,我们就可以撤消刚刚做过的一次操作,将图形恢复到这次操作之前的样子。而且,这样的“撤消”操作最多可以连续进行三次。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使用“撤消”命令,把图形恢复到最近三次操作前的样子。(教师边说边演示操作)“撤消”最近三次操作后,“撤消”命令选项变成灰色,无法继续使用。这时,我们可以通过“重复”命令来重做已撤消的操作。(教师边说边演示操作)
3、使用“放大镜”工具辅助修改图形
(1)师述:好。现在老师的铃铛图恢复到擦除前的.样子。为了确保不再出现误操作,谢老师想到了另外一个工具——“放大镜”工具,使用“放大镜”工具可以辅助我们来修改图形,特别是在修改的图形的细微之处时,“放大镜”工具可以很好地助我们一臂之力。下面,我们先来齐读书P32页上关于如何使用“放大镜”工具的文字描述,了解一下它的使用方法。
(2)全班齐读。
(3)教师继续广播教学,擦除铃铛多余部分。
(4)布置学生练习:请同学们先使用“撤消”命令,将图形恢复到擦除多余部分之前的样子,然后借助“放大镜”工具再来擦除多余部分。体会一下,借助“放大镜”工具修改图形的用处。
(5)。
讨论:“放大镜”工具状态选择器中出现的“1X”“2X”“6X”“8X”字样,表示什么?使用“放大镜”工具修改图形完毕,如何将图形恢复到原来的大小?
4、背景色的设置
(1)过渡。(屏幕广播,出示下图)
师述:美丽的夜空中,闪烁着五彩的星星。请同学们仔细看一下,这些星星有什么区别没有?(颜色不同,大小不同,黄星中间没有线等)
(2)谈话:我们可以把其它星星中间的线条擦除吗?
(3)指名演示操作,发现问题:擦除线条的时候,把星星的颜色也擦掉了!
(4)组织学生讨论:这是怎么回事呢?星星的彩色被擦掉了,剩下的是什么颜色?这个颜色与橡皮的颜色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发现橡皮的颜色要与想擦除部分周围的颜色一致)
(5)师述:在前面的课上,我们了解过“前景色”,还学会了如何设置前景色。从哪里可以看出当前的前景色是什么颜色?(看“颜料盒”左边的框中上面一个小方块是什么颜色)与“前景色”相对,在“画图”中还有“背景色”,“背景色”就是“颜料盒”左边的框中下面一个小方块中的颜色。
(6)讨论:现在的背景色是什么颜色?观察一下,背景色与橡皮的颜色有什么关系?从“背景色与橡皮的颜色是一样的”这个结论中,结合刚才擦除星星里的颜色这个操作,你们有什么启发?(引导学生发现要将背景色设置为星星的颜色)
(7)谈话:在这里,我们首先要改变“背景色”。我们知道,“前景色”是单击鼠标左键来选取的,那“背景色”如何来选呢?(让学生猜猜,然后告诉学生用“右击”的方法)擦除紫色星星中间的线,要将背景色设置为什么颜色?擦除绿星中间的线呢?
(8)全班练习(学生使用教师分发的“星空图”);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三、巩固练习
练习一:画一条直线,你能将它变成虚线吗?
练习二:你用“橡皮/彩色橡皮”能给“星空图”加上标题吗?
练习三:(为学力有余的学生准备)你能使“星空图”变得更美丽吗?
四、本课
提问: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修改图形的方法?
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案9
课题安排 : 1 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自由改变图纸大小的方法,学会组合图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把别人的画面组合到自己的画面中,使自己的作品更加生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组合图形这一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审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画纸”的设置,组合图形
教学难点: 1、精确的设置画纸; 2、把不同的画面组合在一起。
教学过程:
一、老师引导 : 展示一幅事先准备好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中有那些组成的。
二、新课教学
一、改变“画纸”的大小
(1)自由改变“画纸”大小的方法:
(2)精确设置“画纸”大小的方法
二、组合图形。
前面我们学习了打开两个“画图”窗口,用“复制”然后“粘贴”的方法来组合新图形,下面我们将用另一种方法来组合新图形。
将“素材库”的一些图画文件(如大牛,公鸡,大树等)来组合一张新的.生动的图画。
(1)小组内讨论
(2)试着组合
(3)老师讲解
四、小结
本节我们学习将“素材库”的一些图画文件(如大牛,公鸡,大树等)来组合一张新的生动的图画的方法,是将别人的图画应用到自己的图画中来。
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案10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学习学生机器人的“主要器官”。
2.能够了解传感器的主要功能。
3.平等交流,掌握各“器官”的作用。
4.能够建立正确的机器人整体概念。
5.学会正确对待传感器的工作方式。
6.激发对学生机器人这一信息媒体的学习热情。
7.尝试用人的“器官”概念理解机器人的“器官”概念。
8.为传感器的学习建立合适的实践渠道。
[课时安排]
建议安排2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习学生机器人的“主要器官”。
2.难点:理解传感器的功能。
[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是机器人部分内容中,传感器部分的重点章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传感器的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阶段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学生理解学生机器人原理、设计学生机器人运动的重要环节,对促发学生的整体概念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课教学的重点内容在于让学生了解传感器的原理和功能,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本课是前面知识的总结和提高,也是今后学习的基础。
2.教学方法指导
(1)本课是练习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课,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使用本单元学习的技术。
(2)教师应该事先准备好学生制作机器人所需的素材、传感器实物等。
(3)本节课的关键是“评价与共享”,这既是指技术上的评价,也是指资源上的共享。全班交流,小组内研究。
(4)教师应合理安排好时间,交流部分是本节课的难点,既要运用准确的语言介绍作品,又要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接触实物。
[参考资料]
传感器是机器人和现实世界之间的纽带。一般根据传感器的工作特征,可以分为:光学传感器(顾名思义就是对光产生反应的传感器,比如红外传感器)、声传感器(比如microphone)、力传感器(比如压敏传感器)、位置传感器(比如陀螺仪)。
光传感器:
光传感器的范围很广,有最简单的光敏电阻,就是光强度的大小改变电阻的阻值从而实现对光强度的感知,也有目前最复杂的摄像头Camera。然而在我们机器人中,用得最多的是Infra-red红外传感器,其中的红外接近传感器是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传感器,通过它,目前我们可以获得机器人的在移动过程中与前面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当然这距离非常短。不过,对于我们的机器人来说,这也是目前唯一的可承受的选择。
还有一种目前比较有用的红外传感器是叫红外探测器,它不同于上面的红外接近传感器,它没有红外发射器,只有一个红外接受单元,由被测物体发出红外信号。一般用来做热感应用,比如人走近或者动物走进这样的传感器时,它就会产生信号。在生产安全领域用的比较多。对于我们吗,最多就是有人走进的时候能够作为一种感知手段来让机器人获得:“哇,有个发红外线的家伙冲我走过来了”这样的信息。
还有一种目前我们也能承受的是摄像头,与之相配套的,能应用于机器人的识别软件和硬件还相对比较少和昂贵,目前成熟的市场产品有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开发的CMU-Camera套装,但是价格较为昂贵。但是如果我们不用他们的套装,自己开发的.话,其它硬件投入相对少了,但是你要对计算机编程相当精通,而且难度相对很大。
力传感器:
力传感器是用来检测碰撞或者接触信号的,比如机械手的应用,当你放一个东西到机械手的时候,机械手自动抓住它,它就需要力传感器检测东西抓得紧不紧。典型的力传感器是微动开关和压敏传感器。微动开关其实就是一个小开关,通过调节开关上的杠杆长短,能够调节触动开关的力的大小。用来做碰撞检测这是最好不过了。但是这种传感器必须事先确定好力的阀值,也就是说只能实现硬件控制。而压敏传感器是能根据受力大小,自动调节输出电压或者电流,从而可以实现软件控制。
声觉传感器:
目前最多的也就是麦克风了。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声音信号。当前没有一个比较好的声音解决方案。超声波传感器和红外接近传感器很像,也属于距离探测传感器,但是它能提供比红外传感器更远的探测范围,而且还能提供一个范围的探测而不是一条线的探测。也是目前用的最多的距离传感器之一了。
位置和姿态传感器:
机器人在移动或者动作的时候必须时时刻刻知道自己的姿态动作,否则就会产生控制中的一个开环问题,没有反馈。位置传感器和姿态传感器就是这个用的。常用的有光电编码器,由于机器人的执行机构一般是电机驱动,通过计算电机转的圈数,可以得出电机带动部件的大致位置,编码器就是这样一种传感器,它一般和电机
轴或者转动部件直接连接,电机或者转动部件转了多少圈或者角度能够通过编码器读出,控制软件再根据读出数据进行位置估计。还有一种是陀螺仪,这是利用陀螺原理制作的传感器,主要可以测得移动机器人的移动加速度,转过的角度等信息。
[参考教案]
1.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机器猫》吗?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个人物或一段故事情呢?
生:回答老师提问。
师:机器猫就是一种虚拟的机器人,它非常能干,可以帮助小主人公完成很多心愿。这些就是靠它灵巧的双手完成的。今天,就让我们来继续学习学生机器人的小器官是怎么样变出“大神奇”的。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有知”唤醒“无序”,从实物入手,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新知识的恐惧心理。
2.新授一:学习机器人的“主要器官”(第一课时)
师:机器猫非常灵活,它是小主人公的好朋友,请你观察下它,看看它是怎么样让小主人
知道它的喜怒哀乐的呢?
(播放机器猫的视频片断)
(学生讨论)
师:请回答下面一组问题:
(1)机器人的“表情”部件有哪些?
(2)机器人的“感觉”部件有哪些?
(3)在机器猫的身上找一找,它们都藏在哪里了呢?
(学生回答问题,接合课本内容,并讨论)
(观察多组学生机器人的照片,介绍机器人的主要器官组成,有条件的情况下,可让学生动手触摸学生机器人)
设计意图:用学生较为熟悉的实物作为切入口,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迁移;在真实的环境中完成学习的环节。
3.新授二:了解传感器的主要功能(第二课时)
师:机器猫可以完成很多复杂的工作,神奇极了,在现实的学生机器人身上,也能有这样的神奇。不过,它们运动的时候,可不是像我们人类一样,用手脚来运动,而是通过一个特别重要的器官来实现的,它就是――传感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神奇的器官!
(学生看书,阅读相关的章节)
(教师辅导巡视)
知识小问答:
(1)传感器相当于人类的什么器官呢?
(2)传感器分为哪几种类型呢?
(3)每种类型的工作动力是什么呢?
(4)为什么机器人一定要有传感器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
师:结合实物进行详细的讲解。
(学生观察)
注意:此处学生适应有一定难度,教师可接合课件中的图片进行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适应过程。根据不同的生源特点,教师要采用不同的进度和频率,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设计意图:在理解、完成上个任务的基础上,再次提升任务的难度,让学生在此中领略知识的快感;将复杂的知识细化,帮助学生梳理已有的知识体系;用客观形象来加深学生的理解;让学生有机会和老师进行接触,避免过于单调的学习交流。
4.总结与评价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学生机器人的重要的器官传感器,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要常常接触到它们,今天的机器人之所以能这么灵活,也和它有着密切的关系。除了教材中介绍的知识以外,传感器还有很多种类,请回家查找资料。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
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案11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能够编辑保存过的过程,会用EDIT命令定义新过程。
2.通过编辑过程进一步完善过程,通过用EDIT命令定义新过程的方法体会过程的作用。
3.计算机的程序设计要求科学而严密,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同学从小养成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4.通过比较两种过程定义方法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和的能力。
[课时安排]
建议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编辑过程和用EDIT命令定义新过程。
2.难点:引导学生找出两种过程定义方法的异同点,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对保存过的过程进行编辑和修改是我们在程序设计中经常面对的问题,所以本节课是学习和理解程序修改与优化的基础。引导学生对过程进行修改与重新定义是程序设计的重要内容,同时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的定义过程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方法指导
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修改过程的方法;利用尝试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用EDIT命令定义新过程;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找出两种定义过程的异同点。
[教案]
[课题]第11课过程的编辑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知识与技能
能够编辑保存过的过程,会用EDIT命令定义新过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编辑过程进一步完善过程,通过用EDIT命令定义新过程的方法体会过程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计算机的程序设计要求科学而严密,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同学从小养成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4.行为与创新
通过比较两种过程定义方法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和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编辑过程和用EDIT命令定义新过程。
2.难点:引导学生找出两种过程定义方法的异同点,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让学生将事先编辑好的过程保存在文件夹中备用。
[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定义过程、保存和调用过程,下面请同学们调用保存过的过程ZFX。
2.学习新知
(1)提出问题:如果要将正方形的边长变为90,那该如何编辑(修改)ZFX这个过程呢?
(2)布置任务:请同学们在命令窗口中输入:EDITZFX并按回车键,在打开的“ZFX”窗口中将边长50修改为90。
(3)学生探索新知,有问题可以借助教材或与同学讨论。
(4)小组讨论:写出编辑过程的命令和步骤。
①调用保存过的过程ZFX。
②用EDIT命令编辑过程ZFX。
③在ZFX窗口中按要求进行修改。
④关闭ZFX窗口时要保存修改。
(5)提出问题:小明上节课因为生病没来上学,所以没学习和保存过程ZFX,但今天小明很聪明,他用EDIT命令同样完成了一个正方形的过程ZFX,你知道他是怎么做的吗?(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中“用EDIT定义新过程”一部分,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新知识的学习)
(6)你能说说如何用EDIT命令定义一个新过程吗?
(7)小组讨论:用TO命令和EDIT命令定义过程有什么异同点?
3.练习
(1)用EDIT命令定义一个长为80宽为50的长方形过程CFX,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中,并且用EDIT命令将其修改为长为100宽为60的长方形。
(2)你能用定义好的过程CFX来创作出一些特别的图形吗?
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案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鼠标,知道鼠标由左、右键及滚轮组成。
2.掌握鼠标的移动、单击、拖曳、双击四种操作方法,并能将这些操作灵活运用于计算机操作中。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紧张刺激的游戏,熟练掌握鼠标的各种操作方法。
2.通过自主探究和相互间的协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设计未来小鼠标,激发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各种鼠标操作的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
2.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鼠标的移动、单击、右击、双击、拖曳的操作。
教学难点
鼠标的双击、拖曳操作。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了情境导入、任务驱动、演示、讲解、启发等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去认识一个新朋友,它也是电脑家庭的成员,上一节课时我们还跟他见过面呢!大家看看它是谁?(课件出示:精灵鼠自我介绍)
2.哦,原来老师带来的.新朋友是鼠标啊,小朋友现在可以摸摸你们电脑桌上的鼠标,和这个小朋友亲热亲热。
3.看来大家都非常喜欢这个新朋友,急切地想了解他,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现在就可以请教精灵鼠,谁来提问?(引导学生提问:鼠标是由几部分组成的?鼠标的操作姿势是怎样的?鼠标有什么作用?等等)
4.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和小鼠标交朋友,一起去认识它、了解它、使用它,我们来把课题读一读。
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一)鼠标简介
演示课件
1、观察鼠标的正面看分类:通常的鼠标有两个键(如图一),也有三个键的(如图二),目前我们最常用的是中间带有滚轮的(如图三)。
观察你的鼠标,它属于哪一种呢?
通常我们把这两个键称为什么?
演示课件
观察鼠标的背面看分类:按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种:光电鼠标器和机械鼠标器。
请同学们观察你的鼠标又属于哪一种呢?
(二)学习掌握鼠标的姿势
1.下面请小朋友听听鼠标的自我介绍吧。(课件出示精灵鼠自我介绍2)
2.听了精灵鼠的介绍后,你们还有什么补充吗?(指名回答:我发现鼠标的左、右键之间还有一个滚轮)
3.你观察得真仔细,老师告诉大家,这个滚轮是在看网页及各类文档的时候派用场的。
4.其实老师早就知道我们班级很多小朋友家里都有电脑,有些小朋友说不定早就在家里跟精灵鼠交上朋友了,谁愿意做小老师,向大家示范一下掌握鼠标的姿势?(指名学生上台演示)
5.你说得真好,小朋友们听明白了吗?请你拿起你的鼠标吧,不会的小朋友可以请教同学,或者认真看看书上第5页握鼠标姿势这段话。(学生自学拿鼠标)
6.小朋友,一起拿起鼠标,让老师欣赏一下你们的姿势吧。(师一边看,一边纠正姿势。)
(三)学习鼠标的操作方法
1.过渡:小朋友们,你们的姿势都很正确,老师真高兴!现在请大家抬起头来看屏幕。小朋友,你知道吗?鼠标在电脑桌面上的样子是一个小箭头,叫鼠标指针。移动鼠标,小箭头就会跟着动,鼠标就是控制这个小箭头的工具。鼠标的操作方法可多了,下面老师请学习小组讨论:你知道哪些操作鼠标的方法,小朋友们可想想平时在家里是怎么操作鼠标,也可以看看书上第5页介绍的鼠标操作方法。(学习小组展开讨论)
2.指名简单交流鼠标操作的方法:移动、单击、右击、双击、拖曳
3.小朋友们,刚才的学习和讨论只是让我们对鼠标有了初步的认识,你们想了解更多关于鼠标的知识吗?现在精灵鼠决定邀请我们到精灵鼠城堡去玩寻宝探秘的游戏了,这些游戏里有很多鼠标的知识,现在我们就去看看吧。
4.学生动手练习纸牌游戏。
三、上机操作
学生用所学知识,打开纸牌游戏进行鼠标操作练习。
四.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在游戏中掌握了鼠标的使用方法,在讨论中了解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鼠标知识,最让老师高兴的是大家还勇于创新,发明了很多未来的小鼠标,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的信息技术教案01-17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08-27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03-09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08-26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热】11-13
【精】小学信息技术教案11-14
【荐】小学信息技术教案11-08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热门】11-11
有关小学信息技术教案11-12
【热】小学信息技术教案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