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八年级数学教案>初二上册数学教案

初二上册数学教案

时间:2022-12-30 09:17:28 八年级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初二上册数学教案合集6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上册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二上册数学教案合集6篇

初二上册数学教案1

  一、学生情况分析及改进提高措施:

  学生们经过两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简单的抽象概括能力,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了独立思考和与人沟通、协商、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了探究问题,并能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的问题,还能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是理解问题的能力,还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所提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打得也比较扎实,对数学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合作学习,实践活动等学习内容尤为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多设计一些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学习活动的经验。

  在数学知识上已经掌握了两步计算式题和有余数的除法,还有统计知识,并学会了辨认八个方位;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加、减法;还掌握了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的实际长度和简单的换算以及实际测量,并能用以上这些相应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总之,这些技能和知识点都为本学期进一步学习新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们爱学数学的热情,以及对数学的感悟能力会在本学期进一步得到发扬光大,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会沿着良性轨道螺旋式上升。

  具体提高措施是: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用情境活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两班学生都能根据教师给出的情境获取相关的数学信息,并能根据有效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能积极投入到探索问题的活动中去,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主动的研究问题,获取知识。

  2.在课堂教学中,多增添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联系到实际,便于对问题的理解。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问题生活化,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取到更多的解决问题的素材。

  3.课后练习注重增添以学习内容为主的相关实践练习,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少一些呆板的练习,提高练习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在上学期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比较喜欢做不同科目之间有联系的综合性作业,例如我把数学与科学课相结合,让他们种豆子,了解植物的生长,并做记录,再将每天的记录制作成统计图,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特别高。我为了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让他们从成语词典上收集有关长度单位的成语,通过对词语的理解把握其表示的长度。

  4.加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与学生家长多沟通交流。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以学生的数学活动实践为学习内容,教材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乘法;(2)除法;(3)观察物体;(4)千克、克、吨;(5)、周长;(6)年、月、日;(7)可能性;(8)共有五个社会实践活动,还有两个整理复习,一个总复习。具体特点是:

  1.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动手操作与抽象概括相结合,体验乘、除法意义,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

  2.在空间和图形学习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3.教材为教师留下了创造空间,可结合自身教学要求,生发新的教学设想,内化自己的教学设计。

  三、总体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单元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分一分”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除法算式,体会乘法与除法的意义。

  2.学平面图形的`周长,会进行周长的计算。

  (二)、实践能力培养

  1.观察物体,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所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一样的。

  2.结合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

  3.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能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按一定的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判断其结果。

  (三)、情感与态度

  1、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的学习活动中,能够感受到思考的条理性和合理性。

  2、教师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让他们在感受到乐趣之外,应具备必要的学习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研专题:

  创设课堂学习情境,有效培养创新意识。

  个人专题:

  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初二上册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 经历用数格子的办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力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2、 探索并理解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的推理的意识及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勾股定理的由来,并能用它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难点:勾股定理的发现

  教学过程

  一、 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入课题

  出示投影1 (章前的图文 p1)教师道白: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的贡献,并结合课本p5谈一谈,讲述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介绍商高(三千多年前周期的数学家)在勾股定理方面的贡献。

  出示投影2 (书中的P2 图1—2)并回答:

  1、 观察图1-2,正方形A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正方形B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正方形C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2、 你是怎样得出上面的结果的?在学生交流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直接发问:

  3、 图1—2中,A,B,C 之间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交流后形成共识,教师板书,A+B=C,接着提出图1—1中的A、B,C 的关系呢?

  二、 做一做

  出示投影3(书中P3图1—4)提问:

  1、图1—3中,A,B,C 之间有什么关系?

  2、图1—4中,A,B,C 之间有什么关系?

  3、 从图1—1,1—2,1—3,1|—4中你发现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后,教师总结:

  以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以斜边的`正方形面积。

  三、 议一议

  1、 图1—1、1—2、1—3、1—4中,你能用三角形的边长表示正方形的面积吗?

  2、 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的关系吗?

  在同学的交流基础上,老师板书:

  直角三角形边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就是的“勾股定理”

  也就是说: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a,b,斜边为c

  那么

  我国古代称直角三角形的较短的直角边为勾,较长的为股,斜边为弦,这就是勾股定理的由来。

  3、 分别以5厘米和12厘米为直角边做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并测量斜边的长度(学生测量后回答斜边长为13)请大家想一想(2)中的规律,对这个三角形仍然成立吗?(回答是肯定的:成立)

  四、 想一想

  这里的29英寸(74厘米)的电视机,指的是屏幕的长吗?只的是屏幕的款吗?那他指什么呢?

  五、 巩固练习

  1、 错例辨析:

  △ABC的两边为3和4,求第三边

  解:由于三角形的两边为3、4

  所以它的第三边的c应满足 =25

  即:c=5

  辨析:(1)要用勾股定理解题,首先应具备直角三角形这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可本题

  △ ABC并未说明它是否是直角三角形,所以用勾股定理就没有依据。

  (2)若告诉△ABC是直角三角形,第三边C也不一定是满足 ,题目中并为交待C 是斜边

  综上所述这个题目条件不足,第三边无法求得。

  2、 练习P7 §1、1 1

  六、 作业

  课本P7 §1、1 2、3、4

初二上册数学教案3

  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等腰三角形

  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

  2、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3、等腰三角形的顶角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4、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三线合一(1条)。

  5、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边三角形三边都相等.

  ②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都相等,都等于60°

  ③等边三角形每条边上都存在三线合一.

  ④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三线合一(3条).

  6.基本判定:

  ⑴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①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②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⑵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①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②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初二上册数学教案4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一(1)班有学生40人,新转学来一名女生。上学期末考试及格人数28人,高分人数3人,优秀人数15人,虽然学生成绩在年级排名第一,能过镇中线,但是学生未能发挥出真实水平。优秀临界生以及及格临界生的提升潜力较大。

  一(7)班有学生38人,上学期末考试及格人数18人,高分人数2人,优秀人数5人,全班优秀学生不多不够拔尖,成绩中层的学生占据大部分。学生好动,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够高,学生好动,课堂气氛较活跃。学生数学基础不扎实。提升空间较大。

  两班的整体成绩均不够理想。

  二、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切合《标准》的课程目标,有以下特点:

  1.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构筑起点,提供大量数学活动的线索,成为供所有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出发点。

  2.向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所有数学知识的学习,都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并展开数学探究。

  3.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设立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以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形成新的知识。

  4.展现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让学生经历真正的“做数学”、“用数学”的过程。

  5.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第一章:

  1.经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发展符号感。

  2.经历探索整式运算法则的过程,理解整式运算的算理,进一步发展观察、归纳、类比、概括等能力,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3.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乘、除运算。

  4.会推导乘法公式:(a+b)(a-b)=a2-b2 (a+b)=a2+2ab+b2

  第二章:

  1.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知道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会用三角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会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3.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以及平行线特征的过程,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以及平行线的特征。

  4.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方面的兴趣,体验从数学的角度认识现实。

  第三章:

  1.能形象地描述百万分之一等较小的数据,并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它们,进一步发展数感;能借助计算器进行有关科学记数法的计算。

  2.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能按要求取近似数,体会近似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作用。

  3.通过实例,体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4.能读懂统计图并从中获取信息,能形象、有效地运用统计图描述数据。

  第四章:

  1.经历从实际问题和游戏中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体会等可能性与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抽象出概率模型,计算概率,解决实际、作出合理决策的过程,体会概率是描述不确定现象的数学模型。

  3.能设计符合要求的简单概率模型。

  第五章: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在探索图形性质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了解三边之间的关系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4.了解图形的全等,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能应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在分别给出两角一夹边、两边一夹角和三边的条件下,能够利用尺规作出三角形。

  第六章:

  1.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抽象思维。

  2.能发现实际情境中的变量及其相互关系,并确定其中的自变量或因变量。

  3.能从表格、图象中分析出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发展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4.能根据具体问题,选取用表格或关系式来表示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对变量之间关系的分析,尝试对变化趋势进行初步的预测。

  第七章:

  1.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折叠、剪纸,图形欣赏与设计等数学活动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探索它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性质。

  3.探索并了解基本图形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

  4.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轴对称后的图形,探索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并能指出对称轴。

  5.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能利用轴对称进行一些图案设计,体验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丰富的文化价值。

  四、教学改革的设想(教学具体措施)

  充分体现培优扶困的实施,提高优秀人数和及格人数,减少低分人数,切实做到:

  1、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热情关怀,循循善诱,加强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逐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尽量做好培优辅差工作。

  2、精心设计练习,讲究练习方式提高练习效率,对作业严格要求,及时检查,认真批改,对作业中的错误及时找出原因,要求学生认真改正,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3、认真备课,深入钻研教材,坚持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有积极性,了解学生装学习数学的特点,研究教学规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4、坚持学习,多听课,多模仿,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

  5、在教学中,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多开展数学活动课,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面,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数学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6、开展“一帮一”活动,实行以优带差点的帮助方法,多利用课余时间加强辅导,从基础知识补起,力求使学生一课一得,力求提高优秀率和及格率。

  7.课前充分备好课,在课堂教学中特别要体现出培扶,分层次教育。

  8.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

  9.大胆地深度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10.重视基础知识过关和单元测试过关工作,及时进行单元总结,做好平时的查漏补缺工作,不遗漏知识盲点。

  11.注重对作业、练习纸、练习册、测验卷的及时批改,并尽量做到全批全改,及时反馈信息。

  12.多用多媒体教学,使数学生动化。

  13.多用实物教学,使数学形象化。

  14.实行课课清,日日清,周周清。

  15.加强课堂管理,严把课堂质量关,提高课堂效率。

  16.抓好学生的作业上交完成情况。

  17.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与培优辅差工作。

  五、拟定本学期教学目标

  六、拟定本学期培优扶养计划。

  培扶措施

  对临界优秀生

  在理解题、思维训练题给予方法指导,并要加强书面的表达能力。做到思路清晰,格式标准。基础训练题的过关检测,对每次测试的成绩给予个别指导,多用激励教育。

  对临界及格生:

  首先加强基础知识的培训,尤其要在选择题、填空题多下功夫。在课堂上、课后对他们多加注意,及时纠正错误。抓好每次单元过关测试工作,抓好时机,多表扬,树立信心。

  七、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略)

  八、作业格式及批改要求:

  作业格式:

  1.作业本左边都画上竖线,留约0.5CM空白。

  2.每次作业都要在第一行注明日期和作业的出处,如P42,1即课本42面第1题。

  3。每题作业之间要留一行隔开,每次作业之间至少留一行空白,再写下一次作业。

  批改要求:

  1.每题作业都要有批改的痕迹,错的打“×”,对的打“√”,书写要清晰,明确看出错对。

  2.每次作业必须全批全改,要体现出层次。作业簿要打分数+等级(等级分A、B、C三等,代表学生的书写成绩。)

  3、每次的作业要及时更正,更正时统一在每次的作业后面用红笔更正。

初二上册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 经历运用拼图的方法说明勾股定理是正确的过程,在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2、 掌握勾股定理和他的简单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 能熟练运用拼图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难点:用面积证勾股定理

  教学过程

  一、 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入课题

  我们已经通过数格子的方法发现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究竟是几个实例,是否具有普遍的意义,还需加以论证,下面就是今天所要研究的内容,下边请大家画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并把它剪下来,用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拼一拼、摆一摆,看看能否得到一个含有以斜边c为边长的正方形,并与同学交流。在同学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展示投影1(书中p7 图1—7)接着提问:大正方形的面积可表示为什么?

  (同学们回答有这几种可能:(1) (2) )

  在同学交流形成共识之后,教师把这两种表示大正方形面积的式子用等号连接起来。

  = 请同学们对上面的式子进行化简,得到: 即 =

  这就可以从理论上说明勾股定理存在。请同学们去用别的拼图方法说明勾股定理。

  二、 讲例

  1、 飞机在空中水平飞行,某一时刻刚好飞机飞到一个男孩头顶正上方4000多米处,过20秒,飞机距离这个男孩头顶5000米,飞机每时飞行多少千米?

  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先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如右图,图中△ABC的 米,AB=5000米,欲求飞机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就要知道飞机在20秒的时间里的飞行路程,即图中的CB的长,由于直角△ABC的斜边AB=5000米,AC=4000米,这样的CB就可以通过勾股定理得出。这里一定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解:由勾股定理得

  即BC=3千米 飞机20秒飞行3千米,那么它1小时飞行的距离为:

  答:飞机每个小时飞行540千米。

  三、 议一议

  展示投影2(书中的图1—9)

  观察上图,应用数格子的方法判断图中的三角形的三边长是否满足

  同学在议论交流形成共识之后,老师总结。

  勾股定理存在于直角三角形中,不是直角三角形就不能使用勾股定理。

  四、 作业

  1、 1、课文 P11§1、2 1 、2

  2、 选用作业。

初二上册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并能进行简单应用;

  2、进一步发展数感,增加对勾股数的直观体验,培养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建立数学模型、

  3、会通过边长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并会辨析哪些问题应用哪个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敢于面对数学学习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发展运用数学的信心和能力,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

  教学重点

  运用身边熟悉的事物,从多种角度发展数感,会通过边长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并会辨析哪些问题应用哪个结论、

  教学难点

  会辨析哪些问题应用哪个结论、

  课前准备

  标有单位长度的细绳、三角板、量角器、题篇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请学生复述勾股定理;使用勾股定理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已知△ABC的两边AB=5,AC=12,则BC=13对吗?

  创设问题情景:由课前准备好的一组学生以小品的`形式演示教材第9页古埃及造直角的方法、

  这样做得到的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吗?

  提出课题:能得到直角三角形吗

  讲授新课:

  1、如何来判断?(用直角三角板检验)

  这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多少?(一份视为1)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就是说,如果三角形的三边为 , , ,请猜想在什么条件下,以这三边组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当满足较小两边的平方和等于较大边的平方时)

  2、继续尝试:下面的三组数分别是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a,b,c:

  5,12,13; 6, 8, 10; 8,15,17、

  (1)这三组数都满足a2 +b2=c2吗?

  (2)分别以每组数为三边长作出三角形,用量角器量一量,它们都是直角三角形吗?

  3、直角三角形判定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 +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满足a2 +b2=c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4、例1 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左图所示,按规定这个零件中 ∠A和∠DBC都应为直角、工人师傅量得这个零件各边尺寸如右图所示,这个零件符合要求吗?

  随堂练习:

  1、下列几组数能否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说说你的理由、

  ⑴9,12,15; ⑵15,36,39;

  ⑶12,35,36; ⑷12,18,22、

  2、已知ABC中BC=41, AC=40, AB=9, 则此三角形为_______三角形, ______是角、

  3、四边形ABCD中已知AB=3,BC=4,CD=12,DA=13,且∠ABC=900,求这个四边形的面积、

  4、习题1、3

  课堂小结:

  1、直角三角形判定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 +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满足a2 +b2=c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勾股数扩大相同倍数后,仍为勾股数、

【初二上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初二上册数学教案11-11

初二上册数学教案4篇12-28

初二上册数学教案6篇12-29

初二上册数学教案(4篇)12-28

初二上册数学教案(6篇)12-29

初二上册数学教案(精选7篇)12-26

初二上册数学教案7篇11-12

初二上册数学教案(7篇)11-13

初二上册数学教案(通用7篇)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