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集锦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数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6的分解组成,掌握6的5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3.能够有顺序的记录6的.分成。
活动准备:
6的分合点图一张,6的分合式空白记录单,笔,《幼儿画册》(第三册P39)
活动过程:
1.导入:
(1)幼儿观察小猫,将6条鱼分在两只小猫,可以怎么分?
师:猫妈妈给猫宝宝买回来6条鱼,请你给两只小猫分一分。
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分的结果,教师将每分一次的结果记录下来。
2.教师归纳幼儿的分法,总结出“6”的5种分法。
3.观察幼儿无序的分法,引导学习有序进行“6”的分解组成。
(1)教师演示给6只小猫分小鱼,一边分一边和幼儿点数小鱼的数量,并记录下分的结果,“6”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 3、4和2、5和1.
(2)幼儿观察“6”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进行“6”的分解组成,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2.巩固新知识: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6的分成,学会了记录,接下来请你做兔妈妈给兔宝宝分胡萝卜,你可以怎样分,请你按照顺序分一分。
3.幼儿操作;
兔妈妈采回来一些胡萝卜,请大家说一说可以怎么分给小白兔和小黑兔,请你上来分一分。完成操作!
4.教师巡回指导,展示幼儿作业。
5.活动结束。
大班数学教案2
设计意图:
区分左右是大班有关空间方位的内容,但大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其意识、能力还不够强,尚处于探索状态。他们在游戏的时候,常常分不清自己的左右,更分不清他人的左右,为了引导幼儿能清楚区分自己的左右,感知左右的相对性,特设计了此活动。
根据《纲要》中的科学教育要求:“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我选择了思维游戏中的左右手操作活动,让幼儿在观察、探索、操作中感知、区分左右的空间方位。并穿插游戏,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初步理解左右的相对性,并迅速做出判断和反应,从而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和判断力。
活动目标:
1、感知左、右,能以自身为中心进行区分。
2、初步理解左右的相对性,尝试做出迅速的判断和反应。
3、在区分左右的过程中加强合作意识,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活动重点:
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
活动难点:
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几何图形(三角形、长方形、圆形、正方形)、手势图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以自我为中心区分左右。
(一)说说自己的左手和右手。
师:今天,张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来学习一项新的本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学得很好。你们有信心吗?
师:请举起手说:“我最棒!”
师:请把手举得高高的,想想你举的是哪一只手?
师:你的右手能干什么?你的左手能干什么?
师小结: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靠近左手这边的是左边,靠近右手这边的就是右边。
(二)说说身体上和身边的左右。
师:那我们的'身体上,还有哪些也像我们的手一样是一左一右的一对好朋友呢?(左眼、右眼、左耳、右耳……)
师:那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呢?
( 三)听口令做游戏
师:哇,你们的眼睛真亮,找到了这么多左边和右边的东西,那现在我们就和身体上的左右玩个游戏吧。
举起你的左手,举起你的右手。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朵;左手摸左脚,右手摸右脚;左手摸右耳朵,右手摸左耳朵。(速度由慢到快)
二、在操作中区分左右。
师:“你们做得真好,这里有一位小朋友用左手和右手做了很多动作,它想请你们猜猜,这些动作分别是哪只手做出来的?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左、右手伸指、握拳等不同动作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图片,判断出图片猜,这些动作分别是哪只手做出来的?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左、右手伸指、握拳等不同动作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图片,判断出图片上的手势是左手做出的还是右手做出,并将图片按左手、右手归类摆放。
(一)出示手势图,辨别前四张。
师:先看第一排,看看第一张是哪只手做出来的动作?你是怎么知道的?(模仿图片上的手势动作来区分左右)
那老师就把右手做出来的动作放到右边,左手做出来的动作放到左边。
(二)幼儿两人为一组,合作将手势图按左、右手归类摆放。
师:下面还有两排,请小朋友自己动手摆一摆。不过要先听清楚我的要求:“请小朋友两个人合作将左手做出来的动作放在操作板的左边,右手做出来的动作放到操作板的右边。摆好后马上面朝老师坐好,比比看哪一组速度最快。”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集体验证
师:小朋友的速度都很快,但不知道你们的正确性怎么样?那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师:看一看你们做得对吗?做对了就马上用最快的速度把手势图放进盘子里,后面的小朋友把它放到地上,然后面朝老师坐好。
三、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初步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师:刚才小朋友两个人合作完成得非常出色,现在老师想请你们一个人独自完成任务,你们有信心吗?
(一)听口令摆几何图形
1.师:同样,听清楚我的要求:请你们听我的口令在操作板上给图形宝宝排排队。请后面的小朋友把地上的两块操作板和盒子拿上来,每人从盒子里拿一叠图形宝宝,把回形针放回盒子里。
要求:请在操作板的左边摆长方形,操作板的右边摆圆形,长方形的左边摆三角形,圆形的右边摆正方形。摆好的幼儿马上面朝老师坐好。
2.集体验证
四、在游戏中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一)那现在请小朋友将操作板转一下(180°),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现在操作板的左边有谁?操作板的右边有谁?三角形变到哪里去啦?为什么?(方向不同,位置就不同。)
(二)游戏
师:现在我请每个小朋友拿一张图形宝宝,每一组的四个人合作,按图上的队伍站好,听到我喊“立正”,就要马上站好,眼睛看着我。
“看看你的左边有谁,右边有谁?你是从左边开始数的第几个图形,从右边开始数的第几个图形。”师随意问一两个幼儿自己所处的位置,然后进行游戏。
1.从左边开始数第二个小朋友蹲下,从右边开始数第一个小朋友往前走一步,从左边开始数第三个小朋友举起手,从右边开始数第四个小朋友向后走一步。
2..现在请所有小朋友向后转,面对着客人老师,现在发生了什么变化?现在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五、联系实际,结束活动。
“正确认识左右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比如,上下楼梯我们要靠右边走,在马路上我们也要靠右边走。现在我们就来当小司机,把手上的图形当做方向盘,从这里开到我们的教室。看看我们要转几个弯?每次分别是往哪个方向转弯的?
幼儿开着小汽车回活动室,自然、快乐地结束活动。
课后反思
在设计活动时,我选择了这个游戏,并结合大班幼儿的能力水平,增设了摆几何图形、答题竞赛和游戏。通过层层递进的环节设计,让幼儿在模仿手势动作中区分以自我为中心的左右过渡到对物体的左右位置及左右相对性的初步认识和理解。
在不断游戏、学习的过程中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幼儿方位定向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相互合作、相互调整的能力
大班数学教案3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感知8的分解组成,掌握8的7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和互相交换的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并记录8的7种分法。
难点:总结归纳8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三、活动准备
1、8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教学视频一个。
2、若干小矮人图片和小房子。
3、数字卡片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问答形式复习以前学过的`数的组成和分解。如:
师:小朋友们,咱们之前学过7的分解组成,我们来复习一下好不好?我来问,你来答,7可以分成3和几?孩子:你来问,我来答,7可以分成3和4。(幼儿边拍手边回答)
(二)、学习8的组成和分解。
1、故事导入。教师:在一座茂密的森林里,住着一位美丽的白雪公主,今天,白雪公主非常高兴,因为有小客人要到森林里作客,你们看,他们来了。
提问:
〈1〉来了几位小矮人?
〈2〉8位小矮人要住进两座小房子里,该怎么住呢?引出课题《8的分解与组成》。
2、幼儿动手操作,把8张小矮人卡片摆一摆,记一记来思考8的多种分法,帮助白雪公主做出不同的安排方法。
〈1〉把幼儿分成2组,每3人一组。
〈2〉每组请一名幼儿做记录,其余幼儿动手操作。
〈3〉教师根据幼儿操作情况总结8的7种分法:
8 8 8 8
∧ ∧ ∧ ∧
1 7 2 6 3 5 4
7 1 6 2 5 3 4
3、引导幼儿观察8的分解式,发现总结8以内数分解组成规律:把一个数分成两部分,如果一部分增加1,另外一部分就减少1,即递增递减规律。
8
∧
1 7
2 6
3 5
4 4
5 3
6 2
7 1
(三)、巩固练习
1、卡片填数
8 8 8
∧ ∧ ∧ ………
5()7()5()
3、8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教学视频。
(四)活动延伸
1、火车开了。游戏规则:幼儿每人一张数字卡片,找和自己卡片上数字合起来是8的小朋友手拉手一起上火车,边唱《火车开了》歌曲边出活动室。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从幼儿已有知识出发,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让幼儿通过摆一摆、记一记、说一说等生动有趣的活动,自主尝试探索,学习并掌握了8的7种分法,幼儿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还发现和总结8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又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不足的是在最后的游戏环节里,忙乱中忘了让幼儿自己去找“好朋友”;个别幼儿动手能力和参与意识较差,不愿与同伴交流,还需加强训练。
大班数学教案4
一、题目
7的分解。
(二)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合作交流学习7的分解与组成,感知数的分和的有序性。
2、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共同学习、发展,充分体验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1、不同大小、颜色、形状的西瓜、桃子的图片若干,不同种类的拼插玩具和废旧材料。
2、音乐磁带:《我的`朋友在哪里》。
3、颜色或图案不同的数字1—6的卡片。
4、7的分和式记录表。
四、活动过程
(一)情境创设
1、拍手游戏:教师采用问答的方式与幼儿一起复习6的组成。
师:嗨嗨,我的1球碰几球?
幼儿:嗨嗨,你的1球碰5球。
2、每组组长自报家门,教师为每组贴上相应的羊羊贴画。
3、师:我们每只羊羊队的小朋友都很好,今天老师还特别为你们请来了一个朋友(出示数字7),让数字7作裁判,评判出究竟是哪只羊羊队取得最后的胜利。
(二)羊羊大战
1、数字7裁判为我们每只羊羊队的小朋友都准备了7件物品。(出示西瓜、桃子、拼插玩具和一些废旧材料),但是数字7可给你们提要求了:
(1)请每组幼儿拿到7件物品后不要乱动,先观察这些物品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再把这些物品分成俩份,并说出你分的依据是什么?转动脑筋,看看哪组分得方法多?
(2)分完后要把你分的结果填写到记录表上。
2、幼儿分组合作进行分解、记录,教师巡视并作个别指导。
喜羊羊队材料:桃子图片;美羊羊队材料:西瓜图片;沸羊羊队材料:金鱼图片;懒羊羊队材料:拼插玩具;暖羊羊队材料:奶盒和奶瓶;慢羊羊队材料:各种纸盒(牙膏盒、药盒、烟盒)。等等3、幼儿汇报美羊羊队:老师,我们组按西瓜的大小把7分成了1和6。
喜羊羊队:我们组按桃子的种类把7分成了2和5。
暖羊羊队:我门组的材料都是关于奶的饮料,按盒子的和瓶子的把7分成了3和4。
3、教师小结
引导幼儿归纳7的分解方法有多少种。
4、数字7裁判评出优胜奖,给予鼓励。
(三)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1、教师发给每位幼儿一张数字卡片。
2、找朋友。
(四)音乐:《我的朋友在哪里》
幼儿手拿数字卡片边唱边找自己的好朋友。
1、幼儿互相检查,找到的朋友对不对。
2、汇报。
例:我是草莓3,我是草莓4,我们合起来是数字7,我们俩是好朋友。(俩个好朋友互相抱抱)
四、延伸
我们学习了数字2至7的分解,也知道他们的分解方法有多种,请幼儿回家自己探索8的分解方法有多少种,你能找到怎样的规律。
大班数学教案5
一、教案设计: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大班的孩子们已经学过了7以下的个数的组成,对于数的组成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平时执教这样的活动所运用的教育过程与手段都注重记忆与训练,今天的活动主要目的是如何增强活动的趣味性,运用操作和游戏覆盖传统的记忆和训练。
二、活动目标:
1.学习8的组成,知道8的组成有7种不同的分法,学习按序分合。
2.引导幼儿观察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3.启发幼儿运用呼唤的方式省略相关的几组分合式。
三、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复习7的组成---碰球游戏
师:“今天我们来碰球,我的球和你们的球合起来是7。”
(二)学习8的分合。
1.请幼儿每人取8个圆片分成两份,并进行记录,再请几个幼儿说说是如何分的,教师记录在黑板上。
2.教师和幼儿一起分析讨论几种分合式的形式特点,懂得按序分解最清楚,不易遗漏。如:8可以分成1和7、2和6、3和5、4和4、5和3、6和2、7和1,前面的'数逐一增多,每次增1,后面的数则逐一减少,每次减1,前后两个数合起来为8。
3.PPT小猫分家
结合已有经验,一起观看PPT,巩固8的分解。
(三)小组活动
学习8的组成——分苹果
(四)活动小结
1.复习8的组成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活动完成的对不对。先看看两组数合起来是不是8?每一组的分合有没有重复?8分成两分有几种分法?你们看哪一种分合式是有序的?
2.引导幼儿观察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请小朋友看看左边的数,下面一个总比上面一个数怎么样?左边的变成2多了1个,多的这个1是从哪里来的呢?(右边的6比7少1,左边多的那个数是右边少的那个数)
3.请大家把分合式读一遍,以后我们都要有序的分合和记录。
大班数学教案6
活动目标:
1、认读加法算式题,初步理解算式中"+"、"="(数学符号)和三个数字的实际意义。
2、比较、分辨灯笼的特征,学习将灯笼与算式题配对,体验加法算式题在生活中的运用。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不同特征的剪纸灯笼(大小、颜色、握柄、流苏、花纹等不同)、3的加法算式题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价值取向:引发兴趣,导入挂灯笼的话题1、导入:国庆节马上就要来了,大家在国庆节的时候都喜欢挂灯笼,红红火火,特别(喜庆)热闹。今天,我们将与灯笼和算式题做朋友。
二、认读加法题价值取向:初步感受加法算式题中的组成部分
1、认读加法题:1+2=3 2+1=3关键提问:
这些算式题上有什么?(几个数字?几个符号?)小结:有数字、符号、排列出来的叫算式题。"+"叫加号,"="叫等号,在算式题中"+"读加上,"="读等于。
三、说一说价值取向:初步理解算式中"+"、"="和三个数字的实际意义。
1、出示一串三个灯笼的图片及算式题:1+2=3 2+1=3(两个算式题分别出现的)
导入:根据这张图片,老师列了一个加法算式题,小朋友一起仔细看一看这些灯笼。
2、关键提问:这些符号和数字都表示什么呢?
小结:这二数学题中有"+"叫加法,表示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叫等号,"="后面的数表示总共有多少,也叫总数;前面的两个数字分别代表2个大灯笼和1个小灯笼,后面的数字表示灯笼的总数。
(如:一盏打灯笼加上两盏小灯笼,总共有3盏灯笼——·)四、看灯笼找算式题价值取向:理解并运用加法算式题的实际意义。
1、导入:老师准备了许多的灯笼,每一串灯笼都有自己的秘密?他们可以做不一样算式题?
2、幼儿操作:
操作要求:观察各串灯笼,分辨他们不同的特征。寻找可以匹配的算式题,对应地挂在一串串灯笼下面,说说所表示的意思。
3、交流:
1)说一说灯笼下面的算式题的意思。
2)寻找不同灯笼下挂着的相同算式题,体会相同算式题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如:1+2=3既可以表示1盏大灯笼加上2盏小灯笼也可以表示1盏红灯笼加上2盏绿灯笼)五:延伸价值取向:激发幼儿感受加法算式题在生活中的运用思考:1+2=3哈可以表示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事情呢?
小结:算式题的用处很大,能帮我们许多忙,使我们的日常生活变得更加便利。
反思:
游戏是孩子们都喜欢的,我设计了与本课相关的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感受到学习知识是很快乐的一件事情。
但我忽略了孩子本身的'个体差异,没做到去观察每个孩子的听课状况。好的孩子把知识都学会了,但个别孩子听课状态不是很好,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气氛当中去,我也没能做到及时的去提醒、去点拨。今后的课堂中我一定要更细心的去观察我的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能更好的去听课,去学习。还有游戏的时候,不可能做到每个孩子都到前面来进行游戏,但我明显可以看到有些孩子由于没能到前面来游戏那种失望的表情。我今后的课堂上一定要多设计一些游戏,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
大班数学教案7
【教案目的】:
1、学习用数字记录撒花片的结果。
2、发现多次记录的异同,体验将八个花片分成两分,会有不同的答案。
【教案准备】:
幼儿人手八个花片(正面为红色、反面为绿色),空白记录单若干,笔若干。
过程:
1、变魔术。
教师询问幼儿平时有没有看过魔术表演,通常都是在哪里看到的?
教师表演魔术,将纸盒打开给幼儿看,请幼儿确认里面是空的,然后将纸盒的另一个口子打开,竟然掉出来了八朵花片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同时引出主题“花片”
2、看花片。
看一看盆中的`花片,和我们平常玩的有什么不同。(正面为红色、反面为绿色)
数一数,盘中有几个花片。
3、撒花片。
教师示范并交代要求:把八个花片握在手里,然后轻轻撒在桌上,看看撒出来几个红的,几个绿的,把它记在记录单上;撒一次记一次,记录的结果和撒出的结果要一样。
幼儿游戏。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提醒幼儿每次都要撒八个花片,并按要求记录。
4、相互交流。
请个别幼儿(2-3人)介绍记录的结果,教师在黑板上记录。
幼儿对照自己的分合结果。找一找,自己记录单上有没有相同的记录,相同的记录出现了几次。
5、寻找规律。
幼儿观察自己的记录单,上面的数字有没有规律,该怎样排列。
幼儿重新排列,左边从小到大排列,右边从大到小,数数一共有几种方法。
大班数学教案8
活动目标
1.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加深认识加减法间的关系。
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幼儿能正确、迅速地口算10以内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
3.逐步培养幼儿数学思考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等。
4.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5.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自主学会1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1、背景图一幅
2、小鸭子、小鱼、苹果、小花等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游戏:教师带领幼儿做手指游戏,引入话题
师:刚才我们变了很多小动物出来,今天小动物们都来森林里玩了,看,哪些小动物来了 …
2、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背景图内容
二、教师出示背景图
1、引导幼儿看图回答问题
池塘里先游来了5只小鸭子,又来了2只小鸭子,现在,池塘里一共有几只小鸭子?
3.启发幼儿说出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4.请幼儿口头说出算式。
5.老师出示算式卡,全班幼儿齐声读算式。
6.提问:如果池塘里先游来2只小鸭子,后游来5只小鸭子,应该怎样说出算式?
7.请幼儿说出相关的算式
三、教师创设情境并提问
1、师:池塘里的7只小鸭子有2只玩累了,先回家了,现在池塘里有几只小鸭子了?
2.指定幼儿回答并说出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3.请幼儿口头说出算式。
4.老师出示算式卡,全班幼儿齐声读算式。
四、以相同方式请幼儿看图说出相关算式
师:天空中有6只小鸟,又飞来了两只,一共有几只了?
请幼儿讨论并回答。
师:大树上有10个苹果,被小鸟捉走了两个,还剩几个?
以相同方式请部分幼儿说出算式
五、活动结束:
游戏——邮递员
请幼儿以“送信”的方式大声说出信封上的数学算式,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反思
应用题教学一直是我们教学的一个难点,幼儿主要是看图应用题。可我们要注重幼儿对数学信息的发现,与数学信息的组织,如果我们能把这些看图练习题加上数学语言,组织形成一道解决问题,一来增加兴趣,二来为进一步应用题学习打下基础,是十分可取的。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想应该把应用题的教学溶入每节课当中,减化了解决问题的难度,使幼儿接受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单一只教应用题的效果好得多。
小百科:数字分好几种,阿拉伯数字是最普遍的一种。阿拉伯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而是印度人发明的,实际应该列为印度语言,只是先传播到阿拉伯,然后传向世界的,所以称之为“阿拉伯数字”。
大班数学教案9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了解7的组成有6种分法。
2、运用游戏活动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让幼儿初步感知数的分合的有序性。
活动准备:
1、图片小猪7只(1只大的,6只小的;4只白色的,3只红色的;2只戴帽子的,5只不戴帽的; )
2、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和一份记录表。
3、礼物:大挂图,笔,磁铁。小数字1-7和分解条数份。
活动过程:
一:游戏:“毛毛虫”复习6的组成 。
“昨天我们学了6的组成,小朋友还记不记得呀?好,现在老师就来考考你们。”(复习6的组成分解)小朋友表现真棒!现在老师请你们来玩个毛毛虫的游戏。小朋友分成3组,看看自己身上的数字宝宝找到相对应组成6的数字宝宝,比一比看哪组速度最快又准确。(老师开音乐,游戏开始)
二:学习7的组成
今天小朋友玩游戏都表现非常棒,可是今天我们班上也来了几位小客人,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它是谁呀?”“那待会小客人来时小朋友要点数看看来了几位小客人?”教师依次请上小猪,让幼儿点数,并让幼儿瞧瞧这些小猪有什么不同?教师引导幼儿按小猪的大小,颜色等来分,并引导幼儿找找还可以怎么分(反过来分)。最后幼儿和老师一起口述一次:7可以分成1和6,1和6合起来就是7;7可以分成2和5,2和5合起来就是7等。(得出的分解式:)同时把相应的算式列出来让幼儿有所了解。
7 7 7 7 7 7
uv uv uv uv uv uv
1 6 2 5 3 4 4 3 5 2 6 1
三:游戏:
“好!小朋友表现真棒!现在老师再来跟小朋友玩一个游戏,看看小朋友是不是真的那么厉害。”现在呢老师这里有很多数字宝宝,分别都是1、2、3、4、5、6,请小朋友听音乐找相对应7的分成的数字朋友。
游戏2-3遍后,请家长和小朋友一起做亲子游戏。
四:解拼图游戏
“哇!小朋友今天表现真棒!小猪们都很开心,它们有一份礼物要送给小朋友,想知道是什么吗?”“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好!数3声睁开眼睛哦!”教师出示 “礼物”“咦?礼物呢?哈哈!秘密就在里面。小朋友只要算对了这6道分解题,礼物就会自然出来啦!小朋友有没有信心闯关呀?好!加油哦!”其中,当幼儿答对一道分解题时,就翻开一角,等答完题时礼物就会出现了。激发幼儿探索的意识,让幼儿加深巩固7的组成。
“ 原来小猪要邀请我们去它的农庄做客,好!小朋友现在我们就开火车出发到小猪的'农庄吧!出发罗!!!”结束课程。
五:亲子作业活动延伸:
幼儿分成三组,每一组的桌子上都有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和记录纸,让幼儿在操作中掌握,在记录中巩固。其中每一个桌子上的记录材料都不同。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重点是让幼儿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学习7的分成,在这教学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兴趣点非常浓,游戏参与率高。通过操作、游戏等活动让幼儿能了解7的组成有6种分法。并能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很好的掌握教学知识,达到我上课的一个教学效果。
大班数学教案10
【设计意图】
大班数学分类活动,可分的东西很多,之所以选择分手套是因为手套的收集比较容易,而且孩子们也喜欢手套。本次活动,我将游戏渗透到教学活动中,让孩子通过“送手套”这一游戏探索分类,有利于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促进其创造力的发展。
【活动目标】
1.按物体特征进行分类,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2.探索用多种方法给手套分类。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副手套;
2.记录卡、标记卡;
3.展板;
4.自制金牌若干。
【活动过程】
1.明确任务:以游戏“帮妈妈送手套去专卖店”的情节导入,请幼儿看清自己的手套是什么样的。
乘上汽车,播放音乐,出发。
2.第一次分类:
(1)活跃气氛:和自己的手套跳个舞。
(2)讲讲自己的手套是什么样的.?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标记。
手套分为毛线织的,棉布做的,有手指的手套和没有手指的手套。
(3)按手套的形状不同进行分类。
出示形状标记(有手指的和没有手指的)的汽车头,引导幼儿根据手套特征上相应的“汽车”。
乘上汽车,播放音乐,出发。
(4)按手套的材质不同进行分类。
出示材质标记(棉布做的和毛线织的)的汽车头,引导幼儿根据手套特征上相应的“汽车”。
乘上汽车,播放音乐,出发。
3.再次分类:
按手套的形状、材质两种特征进行分类。
到达“手套专卖店”,按展板上的要求送手套到相应的筐中。
展板上标记:
(1)没有手指的棉质手套标记
(2)有手指的棉质手套标记
(3)没有手指的毛线手套标记
(4)有手指的毛线手套标记
4.对分类进行记录。
统计各种手套的数量,用自己的方式记录。
5.检查记录结果,评出金牌送货员,结束活动。
给孩子们带上金牌,“坐车”回家。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心情愉悦,在进行一次分类时,几乎没有错误。在探索按两次特征分类时,有一小部分幼儿速度慢了些,但最终还是能顺利完成。记录时,方法略显单一,半数幼儿能有创新,应多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总体的教学效果很好。
大班数学教案11
活动目标:
1、感知“左”“右”的空间方位,发展空间方位的知觉和判断力。
2、激发幼儿与同伴交流的兴趣,能比较准确地说出物体所在的“左”“右”方位;
3、以客体为中心来正确区分左右;
活动准备:红圆点20张:
活动过程:1、猜谜导入:一棵小树五个杈,不长树叶不开花。能算会写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手)
2、每个人都有两只手,一只是左手,一只是右手,那么你们能分清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吗?幼儿交流。
3、教师发出指令,幼儿按指令举起相应方位的手并做出动作。
如:教师:来,来,来,举起你的右手来。幼儿:我的右手举起来;
来,来,来,举起你的左手来。幼儿:我的左手举起来;
(教师看幼儿是否举对,纠正个别不对的)
那我们的两只手是左手帮我们事情做得多,还是右手做得多,请幼儿说说你的右手都会做什么事情,你能表演一下是怎么做的吗?
4、教师出示右手,手上贴有红圆点,提问:你知道老师手上有什么吗?你知道它是我的左手还是右手,请你举起和我相同的手?
(1)教师观察幼儿举手的情形,并在举对的孩子手背上贴上红)对于举错的幼儿,教师可以站在幼儿身旁,和幼儿同方向站,让幼儿对照,是不是举对了。师强调,幼儿按指令做动作:
二、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1、刚才我们知道了左手和右手,那么老师还想考考你,你的身体上,除了左手和右手之外,还有什么部位也可以分左右呢?(耳朵、眼睛、脚、腿、肩、鼻孔、眉毛等)
2、提问:老师的左右脚、左右耳朵和你们一样吗?总结:我的和你们相反,你的左边我就是右边,你的右边我的就是左边了。
3、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耸耸你的左肩,耸耸你的右肩;跺跺你的左脚,跺跺你的右脚;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左手拍左腿、右手拍右腿……
4、教师:有6只小动物看到我们玩的那么开心,也来凑热闹了。、看,谁来了。(出示六只小动物的.图片。)
提问:
#、有几只小动物?最左边是谁?最右边是谁?谁的左边是谁?谁的右边是谁?
三、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1、刚才小朋友玩的开心吗?其实不管什么时候在我们的左右边都有人或东西,你们能说说你的左边右边有什么?或者你的左右边坐着谁?练说(用左右说一句话,如:我的左边有什么?或我的右边坐着谁?)
2、请三个小朋友上来,面向大家站,区分X的左边是X,X的右边是X?(让幼儿体会他们是面对我们站的,方向和我们相反)。
篇五
一、说活动教材
区分左右是大班这学期所开展的有关空间方位感认知方面的内容。其重点在于引导幼儿能以自身为中心来辨别左右关系。《纲要》中所说:“幼儿园数学应以游戏为主要向导,孩子在游戏中得以不同的发展和提高。”于是我在活动中设计了多个小游戏,让小朋友在游戏中轻松的掌握左右概念。以自身为中心正确的判断左右,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能力。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的制定应体现它的教育性、价值性和实际性,活动目标既是整个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同时对活动也起着导向作用,因此,从满足幼儿认知、情感、能力的发展需要,我拟订了以下目标:
1、感知“左”“右”的空间方位,发展空间方位的知觉和判断力;
2、激发幼儿与同伴交流的兴趣,能比较准确地说出物体所在的“左”“右”方位;
三、说活动的重难点:发展幼儿空间方位的知觉和判断力;
四、说活动准备:1、场地布置:在活动室的左右挂上一些东西;
2、蓝绿带子40条,课前绑在幼儿手上;
3、幼儿用书《数学》第十二页、剪刀、胶水;
五、说活动过程:
环节一:区分左右手
我开始以谜语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想来考考你:“一棵小树五个杈,不长树叶不开花,能算会写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幼儿回答后引出答案:手。师:每个人都有两只手,一只是左手,一只是右手,那么你们能分清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吗?幼儿交流。
(现在你知道哪只左手哪只右手了吗?我来考考你吧,看你能不能照我说的做)
1、教师发出指令,幼儿按指令举起相应方位的手并做出动作。
如:请举起右手并招招手、竖起大拇指、做把剪刀;请举起左手握个拳头、眨眨眼;(教师看幼儿是否举对,纠正个别不对的)
2那我们的两只手是左手帮我们事情做得多,还是右手做得多,请幼儿说说你的右手都会做什么事情,你能表演一下是怎么做的吗?
3、游戏:你说我做
-----游戏前,请幼儿将蓝绿两种不同颜色的带子绑在手上。
-----教师发出指令,幼儿听指令举起左手或右手(如:请右手是蓝带子的小朋友举手,请左手是绿带子的小朋友举手)
环节一的设计意图:大班幼儿对左右有一定了解,但确了解不多,所以环节一中我从左右手入手,因为孩子知道右手会帮我们做很多事,如:写字、画画、拿筷子、提东西等,对左右手的掌握概念会比较好,为下一环节认识身体上的左右部位做好铺垫。
环节二、区别左右脚
1、刚才我们知道了左手和右手,那么老师还想考考你,你的身体上,除了左手和右手之外,还有什么部位也可以分左右呢?(耳朵、眼睛、脚、腿、肩、)
2、教师发出指令,幼儿听指令完成相应动作。
如:请你抬起左脚,请你抬起右脚;(教师看幼儿是否举队,纠正个别不对的)进行数次后可提高难度,要求幼儿做出与指令相反的动作;(我说左脚,你抬有右脚)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并在游戏中感知左右的空间方位;
环节三感知左边、右边
1、幼儿交流自己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2、幼儿改变方位后再说说自己的两边各有什么?
3、游戏:小熊搬家:完成幼儿用书12页,请小朋友帮小熊把一些家具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设计意图:激发幼儿与同伴交流的兴趣,能比较准确地说出物体所在的“左右“方位,从而更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
大班数学教案12
一、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包装盒的特征,认识包装盒的展开图。
2、通过尝试、探索,感知平面图与立体造型的对应关系。
二、活动准备教具:
长方体包装盒若干,正方体、长方体形状积木及与之相匹配的平面图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幼儿探索、感知长方体包装盒。
(1)你们的包装盒能站起来吗?
(2)数一数它们都有几个面?
获得经验:立体的长方体包装盒都能站立,都有六个面。
2、拆包装盒,感知包装盒的平面图。
(1)不知道这些包装盒打开后会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将包装盒打开来看看吧!
(2)幼儿讲述打开后的包装盒与刚才未打开的包装盒的不同点。
获得经验:立体的包装盒都能站立,打开后的包装盒是平平的一张纸,只能平放,这就是包装盒的展开图,也称它为平面图,人们在制造包装盒时,先要请设计师设计出平面图,然后根据平面图制作出各种各样的包装盒。
3、寻找展开图和包装盒之间的对应关系。
(1)找一找包装盒的六个面分别在平面图的什么地方?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分别用明显的标记在包装盒的面上及其相对应的平面图的面上作记号。
(2)包装盒上的六个面我们都找到了,怎么平面图上还有多余的面?这些面有什么用?
活动所获得经验:包装盒除了六个面以外,还有为了便于连接和包装的粘贴部分。
4、尝试给积木进行包装,进一步感知平面图与立体造型的对应关系。
今天真巧,玩具厂里叔叔生产出了许多积木,要请我们忙包装一下,平面图已经带来了,等会儿请小朋友选一块积
木,然后根据你积木的形状选一张合适的平面图,给积木包装一下。
(1)幼儿选择合适的包装纸,给积木进行包装,教师辅导。
(2)展示幼儿的包装作品,进行讲评。
(3)你为积木选到合适的包装纸了吗?请你说一说,你为什么要选这张包装纸?
5、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中继续探索给物体选择合适的包装平面图,并尝试自己设计包装平面图。
(2)给包装设计花纹。
5、班认识立体图形礁
礁一:《认识立体图形》
活动目标:
1、认识简单的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知道它们的名称。
2、能在很多的图形中辨认这几个立体图形。
活动准备:
课件,不同形状的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观察,发现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不同:
1、出示小朋友搭好的作品,鼓励幼儿说一说:用到了哪些图形?
2、结合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形。
3、引导幼儿观察自己所说的平面图形与搭建作品中的立体图形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的'不同。
二、简单认识立体图形。
1、认识圆柱体。
(1)教师出示圆柱体的积木,请幼儿找一找和图片中的哪个图形是一样的?它叫什么?在桌上顺着一个方向滚动,对幼儿进行提问,发现了什么?
(2)教师小结圆柱体的特征: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2、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分别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积木,请幼儿找出和图片上的哪个图形是一样的?它们叫什么?找一找它们都有几个面?(6个平平的面)
(2)请幼儿找出它们的不同点。(长方体:长长方方的,小不一;正方体:四四方方的小一样)
三、助幼儿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1、分别出示不同的立体和平面图形幼儿说说名字。
2、教师描述一种图形的特征,幼儿猜出相应图形的名字。
四、幼儿操作:
1、分发幼儿操作用书,请幼儿翻到第14-15页。
2、请幼儿看看14页画面上的积木有哪几种,并进行点数,将玩具卡上的数字取下,贴到方框里。
3、再请幼儿看第15页的画面,引导幼儿从数量和积木种类上判断哪一个是正确的积木造型。
礁二:《认识立体图形》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幼儿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
2、知道各种立体图形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积木。
活动过程:
一、情景激趣
1、出示一组用各种积木搭成的建筑物的图片。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它漂亮吗?你们知道它是用什么搭成的吗?你们想不想也搭一个这么漂亮的宝塔(房子)?下面请小朋友自己动手搭一个漂亮的宝塔(房子)。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提问:你知道你的宝塔为什么能放的平稳吗?(指导幼儿说多用正方体、长方体、圆柱要竖着放、不要用球等,因为它们都有平平的面)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
师:“请小朋友把你托盘里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师:“你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提问个别幼儿。
2、揭示概念
教师出示小不同、形状不同图片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相应板书名称。
3、摸一摸,感知每个立体图形它们都有哪些特点。
请小朋友摸一摸,看一看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什么特征?
师小结:长方体有6个平面,正方体也有6个面,圆柱有两个平面,球没有平面。(实物操作)
4、想一想,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哪里可以看到这些立体图形,这些立体图形可以应用在生活的哪些地方?
三、活动操作:作业纸
四、活动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什么?“立体图形”。
大班数学教案1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实践学习自然测量,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使幼儿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的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测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测的次数越多。
3、初步培养幼儿互相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自然测量的工具(笔、积木、筷子、布条、纸条等)2、记录测量次数的纸、笔。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我们教室里的每一样物品有多长吗?
2、学习自然测量。
(1)幼儿尝试自由测量,记录结果。
(2)交流,教师请个别幼儿测量从黑板的一端到另一端,并引导幼儿讨论出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时,测量工具要和起点对齐,在测量工具的另一头用笔做个记号,第二次测量时,要从记号开始接下去量。
(3)教师与一位幼儿合作,再次进行测量,并做好测量次数的记录,最后说出测量结果。
(3)幼儿自由结伴,选择测量工具和测量线路进行测量,教师进行观察,适时进行辅导。
(4)请部分幼儿说一说测量的结果。
3、体验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1)师:“我用两种不同的测量工具测同一条线路,测出的结果是一样的吗?”
(2)请两位幼儿进行实践操作,引导幼儿比较测量结果的数目为什么不同,说出用长的工具量出来的次数少,用短的工具量出来的次数多。
4、活动延伸:鼓励幼儿在区角活动中使用各种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比较各种不同的结果。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尺子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各样的尺,了解其用途,发展幼儿的观察、思维能力。
2、初步学习直尺的使用方法,培养幼儿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ppt课件:各种各样的尺
2、幼儿每人一把尺子。
过程过程
一、认识各种各样的尺。
1、课件:各种各样的尺
(1)请幼儿将自己认识的尺子给小朋友介绍。
要求说出叫什么尺,有什么特点和用途。
(2)教师讲解各种尺的特征。
2、讨论交流
请幼儿说一说比较有趣、特殊的'尺。
3、引导幼儿归纳有些什么样的尺,各有什么用途。
二、比较尺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1、找出尺的不同点。
(1)这么多的尺都是不是一样的?有什么不同?
(个别幼儿发言,其他幼儿补充。)
(2)引导幼儿归纳,从用途、材料、形状等不同方面进行小结。
2、找出尺的共同点。
尺有这么多不同,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小结:它们上面都有刻度,都是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
三、测量活动。
1、学习测量长度的方法。
(1)请幼儿拿出自己的尺,尝试测量桌子的长度。
(以各自的尺为单位测量。)
(2)请幼儿说说是怎样测量的。
(3)引导幼儿小结测量长度的方法:
测量时尺与被测量物的起点要对齐,每量一尺要做上记号,
接着量时尺的一端要与记号对齐,要记住量了多少尺,不能漏计,
也不能多计,最后的测量结果就是物体的长度。
2、实际测量:测量课桌的长度(120厘米)。
(1)幼儿用自己的尺测量。
(可让幼儿反复测量,说出测量距离。)
(2)讨论:为什么你们测量的课桌长度会出现不同的数字?
小结:尺的长短不同,所以量出的结果也不同。
(3)教师帮助幼儿测量课桌的长度(120厘米)。
活动延伸
在活动区域投放各种直尺,供幼儿选用。
大班数学教案14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感知正方体的特征,理解三维形体与二维平面图形的关系。
2、体验合作、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泡沫垫若干、骰子(正方体)、餐巾纸盒(长方体)、杯子(圆柱体)。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辨认正方体
出示实物(骰子、餐巾纸盒、杯子),请幼儿从中找出正方体的物品。
二、通过个别制作,感知正方体的特征
1、出示泡沫垫,请幼儿每人做一个正方体。
2、分享:用了几块垫子。
3、小结:正方体有六个面,无论从哪一个面看都是正方形。
三、制作大正方体,过程中深入了解正方体的属性特征
1、请幼儿两人合作拼正方体,要求:把正方体变得更大一点。
2、根据幼儿情况讨论:
第一种情况(未能成功),教师可出示完整的小正方体,边提问边演示:
---正方体有几个面?六个面大小怎样?都是什么形状?
小结:正方体是有六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组成的。
---观察幼儿的正方体,说说为什么不像?六个面的大小、形状一样吗?怎么办?
---请幼儿继续将正方体完成。
第二种情况(基本成功),教师出示完整的正方体,提问:
----和原先的正方体比较,是否变大了?怎么把它变大的?用几块垫子拼成一个正方形?
----每一面都一样大吗?看不见的下面用了几块垫子?
活动延伸:
1、如果给你更多的垫子,能不能做一个更大的正方体?你会怎么做?
2、一个面,可能需要用几块垫子?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对形体的认识不是仅仅依靠感知过程而实现的,而是通过视觉和触觉的联合活动,并借助语言表达来实现的。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能促进儿童建构起关于形体更准确的'认知。在本次活动中教师也提供了幼儿熟悉的材料在进行活动,那么,老师们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大家参考一下抛问一起来交流哦!
抛问:
1、你是如何利用生活中的材料,组织幼儿开展几何形体学习的?
2、在合作游戏中,如何兼顾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
大班数学教案15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复习10以内的数概念(数的形成、数数、认数字、比较数的小和数序等)。
2、训练思维的正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几何图形片10张、红黄蓝三色的几何图形板长方形、三角形、半圆形(上有红黑绿三种颜色写的1“10的数字各一个)、数字牌每人一块。
活动过程:
师生进入数学宫
游戏一:做的对有快(复习10以内数的形成、数数)
1、目测几何图形的个数做动作
2、添上或去掉1后做动作。如:看到8快图形就做9或7的动作。
游戏二:踏得对又快(复习10以内的数字、比小)
在地上任意放置图形,幼儿按要求找到图形数字,用脚踏上去。老师可提各种各样的要求,如:踩三角形上红颜色数字;踩比3、比7小的黑颜色的数字。
游戏三:排得对又快(复习10以内的.数的排列和分类)
1、按图形的形状不同将数字从到小的顺序排列。
2、按图形的颜色不同将数字按从小到的顺序排列。
游戏四:比得对又快(复习10以内数的小、数序)
1、每一幼儿胸前挂一数字牌,在乐曲声中找一位好朋友,找到朋友后两位幼儿比较数字的小:数字的幼儿站着做动作,数字小的幼儿蹲下做动作,数字一样的幼儿相互拥抱做好朋友。
2、要求幼儿迅速胸前数字小依次从到小排队,做动作走出数学宫。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2-04
大班数学教案06-27
大班快乐数学教案04-02
大班对称数学教案04-02
大班数学教案《日历》03-04
最新大班数学教案02-16
大班数学教案:买菜02-18
大班数学教案《测量》02-17
大班数学教案【荐】01-04
大班数学教案【精】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