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生物的遗传现象》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物的遗传现象》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物的遗传现象》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现象;
2、能力目标∶通过猜谜语、欣赏漫画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识图能力;能举例说出动物、植物和人的不同性状及相对性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生物界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的认识,培养辨证思维能力及尊重科学、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区别性状和相对性状;辨别并描述遗传和变异现象。
2、难点: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解释生物界中的生物学现象。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一般都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且在生活中具有一定的生物性状、相对性状、生物的遗传、变异等相关的生活经验,能够比较容易寻找和发现周围存在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但是还没有形成理论知识,不能对相关的现象作出正确的解释。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课件展示一组图片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她们,你注意到:
1、他们像吗?
2、他们哪些特征相似?
3、他们哪些特征不相同?学生就会展开讨论,顺利进入主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要学习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二)组织学生开展几个活动活动
1:连连看——学习生物的性状师:很多同学都去过动物园或者在书本或电视上看过很多的动物,这些动物你们都熟悉吗?生回答。
师:老师这里出了几道谜语现在请同学们帮我连连看:谜语一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大象。是马不拉车,叫马也不错,满身黑道道,听声就奔跑。——斑马。一种动物名叫鹿,鹿角不长脖子长。——长颈鹿。形状象耗子,生活像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松鼠。
教师提问:恭喜你们都猜对了,你们为什么能猜出这些语句描述的是什么动物呢?
学生:根据他们的形态特征。
师:很好大家都抓住了动物的重要特征。像刚才描述耳朵像蒲扇,鼻子长等都是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同学们能说说其他生物的形态特征吗?
生:树叶是绿色的,柿子是橘红色的,树干粗壮······还有说话的声音。
师:那么声音、动作是形态特征吗?
生:不是。
师:这些是生命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特征是生物的生理特性。比如人的色觉正常与否,血型、嗓音等都是生理特性。
师:给出性状的概念,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
师:那么什么是相对性状呢?请同学们看这几幅图片。思考图片内容说明了什么?生观察图片讨论发言。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知道了生物的同一性状有不同的表现类型。所以同一生物的同一性状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通过例子强调同一生物,同一性状。
活动2:个体间性状的比较。指导学生看书,引导学生辨别8种性状。指导学生完成个体间性状的比较。完成书本讨论题。
师:通过刚才的检查,最后没有人站立,这说明什么?根据这个活动结果推测世界上两个人性状完全相同的可能性有多大?(小组讨论,组内代表发表见解,普遍能够归纳出在同学当中,同一种性状表现的特征当中,有的性状表现相同,有的性状表现不同。个体之间各种性状完全相同的可能性几乎为0。):
活动3:照片连连看
师:大家在做性状自我检查中,发现自己有哪些性状与爸爸妈妈的一样?有哪些不同?(请2~3个学生谈谈)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这3个同学都谈到自己有很多地方跟父亲或者跟母亲是一样的,也有不同的地方,那我们下面来做一个小游戏:比眼力!(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课前学生提供的一些家庭照片,让大家来猜究竟是哪个同学的父亲或母亲。大家兴致勃勃,大多数能很快猜出来,部分让学生很犹豫,猜错了。教师接着引导大家分析为什么有的很容易猜对,有的猜错了)
生:有的照片跟某某同学非常的相似,他们有很多性状是一样的,一看就能看出来是一家子。有的差异很大,所以猜不准。
师:这说明什么呢?请大家阅读100页的第一段文字。并对重点字句圈点出来。(学生快速阅读,掌握遗传和变异的概念遗传:性状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现象。
变异:子女和父母之间以及子女个体之间的性状存在差异的现象。)
师:(用多媒体展示遗传和变异的概念):活动4:欣赏漫画,并回答书本问题。
师:(多媒体展示法国著名漫画家奥诺.杜米拉的漫画《新鼻子》和《旧砖上剥落的碎片》)下面我们来欣赏19世纪的两幅漫画。
引导学生在小组间讨论三个问题:
1、漫画中表达了什么生物学现象?
2、《新鼻子》中的钩鼻子和《旧砖上剥落的碎片》中的断腿有什么不同?
3、漫画里哪种现象是可能发生的/哪种不可能?为什么?学生讨论,各小组代表陈述观点,对遗传和变异的'概念进一步加深理解。
师:这里有些谚语大家来说说其中有哪些是遗传现象,哪些是变异现象?(生基本能说遗传和变异现象)
师:这说明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里普遍存在的现象。在自然科学中,探究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就是遗传学。我们看到这些特征,你能辨别出哪些是相对性状吗?(教师打出一根据录像内容编写的练习题:山羊的白毛跟花狸鼠的黄毛;鸳鸯的游泳和鸳鸯的彩色羽毛;黑色小兔和灰色小兔。)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性状和相对性状,遗传和变异的概念有多了解,你还能说出生物界中的那些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在遗传学的领域中,大家想了解一些什么问题呢?拿出我们的“问号记录本”,把它写下来,课余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查找资料想办法解答它,或者在后面的学习中你可以找到答案。
作业:参考100页“思考与练习”第三题的性状调查表,可以自行设计,根据自己的喜好,对家庭成员的性状进行调查,建议大家用数据统计,或者图示、表格等办法给大家呈现你的调查结果。
(三)、课堂小结
1、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
2、举例生物的相对性状;
五、布置作业
六、教学反思
遗传和变异的现象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这一节的知识点相对比较简单。如果照本宣科把几个概念告诉学生,举几个例子,相信学生也能理解。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也许就会被扼杀了。对后面“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等抽象内容的学习就会造
七、板书设计:
第1节遗传和变异现象
一、性状和相对性状
1、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二、生物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1、遗传现象∶性状从亲代传给子代的现象。
2、变异现象∶亲子之间性状表现差异的现象。
今天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生物的遗传现象》教案2
课程分析:
本课是在生物中找出不同的地方,认识生物不仅有遗传还有变异现象。教材是从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认识变异现象,沿袭上一课的思维形式。首先从我们自己身上突破,让学生从家人、从同学中找差异,感知变异现象就在我们身边,像遗传现象一样是生物的一个特性。接着对动物的观察,进一步拓宽深度。
最后,从植物身上加深对变异现象的理解,并引向更深层次,为下一课研究做好铺垫。针对六年级的孩子来说,遗传现象能够有深刻的认识,变异现象也不难理解,方法和思维都是相同的。
当然方法还是观察-分析-判断。通过学生亲身经历的活动,在比较辨别中,完成特定的活动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就将学习所需要的信息筛选出来,从而认识变异的一般特征。通过对植物的资料查找,更深刻地理解变异的两种特性:可遗传性变异,不可遗传性变异。这样较好的达到课标提出的以下目标:通过观察现象,搜集整理信息,知道生物比仅有遗传的特性还有变异的特性。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并能对同一现象作不同探索。从科普资料中吸收各种信息。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同时关注生活、关注生命、关注身边的科学技术,形成积极的科学热情。从本课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看,对生物世界中有代表性的事物进行观察、分析,从而认识生物的变异现象,并能对一些变异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为重点。关于遗传与变异在生物中的应用的了解为难点。关于应用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感受科学的无穷魅力。
也许由于上一节课的教学,学生还沉浸在生物的遗传中,甚至还在各种动植物中寻找生物的遗传信息,忽然这节课就提出一个相对的问题,学生可能会有些不适应,怎样让学生自然的认识到这个差异,需要我们注意。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和辨认活动,认识遗传的一般特点;
●通过有针对性的探讨活动,加深学生对生物变异特性的感知和理解;
●通过资料获取相关的信息。
●通过观察和推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知识与技能
●能领会生物变异现象研究的方法,并能进行持续研究;
●运用所学的方法能对一些变异现象作出解释和推测;
●能寻找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理由拒的研究和表述习惯;
●养成浓厚的生物科学研究兴趣,并能关注科技前沿的信息。
●有生物学科学研究勇于创新的热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回顾导入
【说明】提前为学生准备好要观察的金鱼,不过是精选一个家族中差异比较大的和其它家族中经过人工繁殖的,把这些有相似的放在一起。
1、谈话:请你们观察这鱼缸里的金鱼,看看哪些是一家子。
2、学生分组观察寻找并回答。
3、提问:你为什么这么分?
4、学生讨论回答。
5、老师告诉他们真正答案。
【评析】让学生处在矛盾中,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正所谓: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在教学中,有意设置这样的障碍,使课堂带来活力,有“柳暗花明又一村”感觉。
二、引导寻觅
1、提问: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2、学生回答。
3、提问:你们觉得可以怎样来回答这些问题呢?
4、大胆的猜测,回答。
5、谈话:如果要想得到较准确的答案,单从一个角度研究是不够的,像上节课一样,我们也来从人类、动物、植物中寻找答案,如果都有你们所猜测的这一特点,我们才可以认可这个结论。
【评析】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研究,是科学学习的主要任务之一。这儿引导学生运用归纳推理的方法进行思考和研究,真实而自然再现科学家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对学生影响深远。
三、筛选解疑
1、谈话:把你们上次看的照片重新拿出来,再从他们身上寻找不同点,我们看看这些不同点有哪些。
2、学生观察、比较、筛选。
3、学生汇报。
4、师生总结。
5、提问:动物和人我们都观察和分析过了,下一个是观察分析什么啦?(生:植物)
6、谈话:对,是植物。你们打算怎么观察研究呢?先讨论一下。
7、学生讨论,引导拿出操作方法。
8、学生室外观察,并做好记录,采集样本。
9、师生讨论总结,得出结论。
【评析】这一环节真实而自然的引导和经历,使学生感受深刻,同时体验到研究的快乐。最大限度的放手给学生,学生拥有自主研究的主权和时间,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学生的合作也异常活跃,积极性很高。
四、学生轻松经历变异的奇异
1、谈话:生活中生物产生的变异现象很多,并且还有一些科学家在这方面作了研究,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请大家留心,看哪些变异现象可以往下一带遗传,那些不会遗传给下一代。
2、学生观看有关变异现象的资料。
【说明】这里的内容是经过精选的视屏信息或者电脑制作的动画或幻灯片,内容是有关变异现象的,应该有的可遗传性变异和不可遗传性变异的现象。
3、学生讨论自己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4、师生总结这两种变异现象。
【评析】我们研究往往也会疲倦,虽然有一定的兴趣,但是单一的活动形式,会引起人的倦怠。在这部分就是让学生轻松一下,并透过今天的媒体获得更多的信息,这可是学生最乐意接受的一种学习方式,并且印象深刻。
五、课后调查活动
谈话:经过两堂课的研究,我们对遗传和变异已经有了很深的认识,我们会发现遗传和变异的特征可以互相转换,并不固定。请你们回去将课本45页书上的调查表带回家和你的家人比比填写好,或许你们你还会发现很多的秘密。
教学片断赏析
“引导学生寻觅”的教学片断
师: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生:老师你确定它们是一个家庭的吗?
师:为什么这么问?
生:你看这个金鱼头上有个小突起,而这一个却是平平的。
师: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颜色差别很大。
生:尾巴也不太一样。
生:嘴巴也有不同。
师:它们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
生:也很多,这两条鱼头部形同。
生:这两条尾巴相同。
师:刚才不是说尾巴不同吗?
生:那时那两条,这是这两条。
师:你们观察很仔细,值得表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更值得表扬,不过老实告诉你们它们是一个妈妈生的。
生:哟――
【片断评析】当学生的发现和理想的答案有反差时正是产生疑问的地方。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想法可见学生的思维的活跃性,老师抓住学生这一点,并深入的引导他们去比较遗传和变异的内容特征,含而不露,自然而生动,让学生理解遗传和变异的真对动物发生的部位特征,有其相交和重叠的地方。层层深入,学生也被带入一个深思的境地。
【《生物的遗传现象》教案】相关文章:
生物《共栖现象》教案12-29
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教案12-03
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的教案12-28
《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教案12-30
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教案7篇12-03
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教案(6篇)12-16
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教案精选6篇12-17
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教案6篇12-14
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教案精选7篇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