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语文教案(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下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复习识字方法,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识字。识记“旭、屿、瞭、巡、逻、缆、锚”等字,重点讲解“瞭望”一词,理解“多词一义”和“一词多义”。
2.引导学生自主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并小组合作,寻找“理解句子”与“理解词语”方法的异同之处。
3.引导学生品味“像的样子+自己的感受”的初步写作技巧,仿写句子成段。
教学重点:
归纳运用多种理解句子的方法,并能运用表达。
教学难点:
体会句子的表达方法,并能运用。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
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本单元文本篇目,诵读“诚信”名言
1.老师范读四句名言。
2.指名读一读、齐读。
3.过渡语:回顾了这一单元的故事,那么这节课,老师就带着你们到语文园地的王国里,认一认、读一读、写一写。来完成一段美好的语文之旅。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过渡园地的“诚信”诵读,进入本单元的园地学习。此设计实现“温故知新”的过程。】
二、生字认读。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从海边上给你们带来几个生字朋友,相信其中有你们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你先看,你认识几个?
出示:旭、屿、瞭、巡、逻、缆、锚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提出对于不认识的生字,有什么办法能认识它?
学生复习回顾查字典,音序检字法,部首检字法;加一加,减一减;借助拼音等办法。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第一次自主识字,回顾自己曾经积累的识字方法。】
2.老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课本83页的生字。一分钟时间检测学生能认识几个生字。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第二次自主识字,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知新。】
3.(1)卡片识记法
老师拿出卡片,要求学生自己默看,自我检测,巩固生字记忆。
(2)同桌合作学习。两分钟检测同桌都认识了么?
学生自由合作巩固识记。
(3)老师带领学生做识字游戏。
再次出示生字卡片,谁认识,谁就马上站起来大声读出来,老师要看谁的反应快。(老师出示卡片,学生抢答)
教师总结:同学们自主识字的本领越来越强了。相信以后用你自己的本领,会认识更多的字!
(设计意图:通过卡片认读、同桌指认、做游戏的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高识字兴趣,丰富学生的第三次自主识字的深入。)
三、交流汇总句子中词语的理解方法
1.老师出示其中一个最难认最难写的字,出示“瞭”,组词“瞭望”。
请同学生们集思广益,通过“猜词”的`方式,(教师板书:猜词)
总结出了“瞭望”的意思:登高望远,远远地看
【设计意图:通过生字里的“瞭望”一词,让学生自主“猜词”,引出“理解词语”的方法。】
2.带领学生找出“瞭望”的近义词,出示“眺望”。
老师总结: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其实,一个词语,在不同的句子里,也能表达不同的意思。
【设计意图:由“多词一义”引出“一词多义”,引导学生品味汉语言的博大精深。】
3.(1)出示①我很喜欢苹果的味道。
②我想尝尝在台上表演的味道
指引学生默读句子,分别指名交流两个“味道”的意思。
学生交流并提出“词语替换”的方法理解词语。(教师板书:词语替换)
教师引导学生,除了“词语替换法”,还有没有别的办法理解这两个“味道”?
学生自由回答(查字典、上网查等)。
(教师板书:查资料)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交流总结“词语解释词语”、查阅资料的方法,在思考中总结了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
(2)出示:果园里的苹果熟了。
平时很熟的曲子,今天却总是弹不准。
教师引领学生,可以挑选其中一种你最喜欢的方法,看这两个句子中的“熟”,你怎么理解?
指名回答。
师:你通过什么办法理解的?
生:自由回答。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之前交流汇总的理解词语的方法,自主理解“熟”的一词多义。夯实理解词语的方法技巧。】
(3)创设情境
出示两组所有的句子
师:如果,现在有个不熟悉的词语,摆在我们面前,猜不到意思,想不到什么词语替换,周围也没有可查阅到的资料。此刻,你能想到有什么办法理解这词语?
生:可以请教周围人,同学,老师或家长。
师:请教他人,也是种办法。(教师板书:请教他人)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借助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学会学习。】
四、体会“理解词语”与“理解句子”方法的相似与不同
1.创设情境
出示两组句子,最后句子消失,屏幕上只留下“味道味道热热”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变化,寻找发现。
教师总结:
词语,离开句子是不行的。只有放在句子里,才能让我们理解它最准确的意思。同样的,一个句子单独地拿出来,我们也不会知道它的完整意思。
大家都知道“词不离句”,词语和句子是相连的。理解难懂的句子,和理解词语的方法,有一些是一样的。(指一下黑板的板书)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从老师语言的点拨中,体会“词语”和“句子”的相关性。引导理解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处。】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总结两者理解方法的相似之处
预设
小组讨论相似之处:请教他人,查查资料。
教师总结:理解词语的一些方法,同样能运用到理解句子上面来。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己总结归纳出“理解词语”与“理解句子”方法的相似之处。学会了“知识的迁移”。)
3.引出“理解句子”的其他方法。联系上下文走进句子理解
出示:“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自18课《童年的水墨画》中的《江上》)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此句单独地出现,你知道什么意思么?通过怎样的途径才能知道整个句子的意思?
学生寻找文章的词句:“笑哈哈,一双双小手,一阵水花两对虎牙”等。
教师总结:同学们,原来,联系上下文,也能帮助我们理解词语和难懂的句子。
(教师板书:联系上下文)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引导,让学生逐步地开始呈现从“理解词语”延伸到“理解句子”的阶梯性学习过程。】
4.出示“到底怎么演完的,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选自19课《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在生活里,你有没有和小作者这样,经历过特别紧张的事情?谁来聊一聊
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通过句子结合自己的生活,能用自己的心情理解作者表达的心情,或者把自己就当做作者,在经历着作者所经历的事情。这样理解句子的方法,叫“感同身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走进作者的生活,走进作者写这段文字的内心世界,才能够让学生和文字走得更亲近。初步教授“感同身受”这个词语,让孩子们领悟“用心领悟”的重要性。】
五、品味句子
1.师:如果我们不仅能理解句子,更能很巧妙地运用句子,就更好了。
(1)出示: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像一串美丽的梦,是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
学生默读,指名交流这句描写“小球”的精彩之处。
老师总结:像的样子+自己对小球的感觉,(适当板书)就有了一段美妙的语言。
(2)渲染引雨
师:学了这么久,相信同学们都有点累了,老师现在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音乐,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地聆听,美美地享受一下。
学生静静聆听。
师生交流:在刚才的享受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出示“夏雨”的图片
继续交流雨的样子和自我感受。(老师适当板书)
(3)仿写
出示妈妈的手
引导学生根据“小球”和“夏雨”的描写手法,适当加入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仿写一段“妈妈的手”。教师巡视。
指名读一读。
教师鼓励语:你一定是一个有心的孩子,回去一定念给妈妈听,她一定会从你的语言中感觉到温暖。
字里行间表达了对妈妈的爱呀,让老师也感动了。
教师总结:同学们,无论怎样去写事物的特点,都离不开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所以说,咱们自己心里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把感受表达出来,你写出来的句子,就是最精彩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三段句子的“品味”——“仿写”——“创作”,循序渐进地体会两种修辞手法,并针对三年级的小朋友初写作文的特点,降低难度,让孩子体会修辞手法不难,凭借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就可以了。如此浅入浅出,为今后高年级的写作打基础。】
教师总结:希望在今后的品读中,能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去发现生活中更美妙的语言魅力。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2
1. 、三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两只在山谷中走)
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
2、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
师:现在请你们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因为……所以……”来评评三位徒弟的画,把画师的话补充完整。
3、师:是啊,你们评价的真好。你们把画师想说的话都说出来了。
(显示画师的话:你们看这幅画,画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但它们在连绵起伏的群山里走着,若隐若现,谁也说不清会从山谷里走出多少只骆驼,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⑴读一读画师的话
⑵理解“若隐若现”
⑶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
4、反问句的改写。
5、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字看出来?(生:恍然大悟)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生用“原来——”说话)。
6、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
7、齐读课文
下面,把你们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四)、拓展内容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
①故事:宋太祖赵匡胤开国以后,特别设立了翰林书画院,并用考画来取仕。有一年,考画的内容是“踏花归来马蹄香”。这里的“花”、“归来”、“马蹄”都好表现,唯有“香”是无形的东西,用画很难表现,这就得让考生们动一动脑筋了。有的画是骑马人踏春归来,手里捏一枝花;有的还在马蹄上画上沾着的`几片花瓣。只有一位考生画了几只蝴蝶绕着马蹄翻飞。显然是马儿踏花归来,马蹄上花香犹存,才招引来了蝴蝶。主考官见了十分欣喜,当众表扬了他。
②说说你收集来的有关创新的故事
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爱迪生救妈妈、鲁班造锯)
(五)、考考你
1、导语:讲了这么多创新的故事,老师也想考考你们的创新能力,我们也来“画花”,比比谁画得花多。
启发:课文中,小徒弟大胆的创新赢得了画师称赞,希望同学们多动脑筋,用最巧妙的方法画出最多的花。
2、每人在白纸上画,而后交流。
3、总结: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六)作业:配套练习册。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新字、生词,积累词语如“十分羡慕”等。
2.运用“读一读段落,画一画句子,圈一圈词语,有感情朗读”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明白知了失败的原因。
3.通过与知了的对话,引导学生明白只有目标,没有努力,是不会成功的寓意。
教学重点:
运用阅读方法理解文章内容,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训练运用阅读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正音:了。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通、读顺。
2.认读词语;理解词语,积累词语。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
1.学飞前的小知了是一只怎样的知了。学习运用读、画、圈、谈理解的阅读方法,走近知了的内心,理解知了好学、有目标。
2.运用阅读方法,自己尝试理解学飞时的`知了是怎样的。巩固阅读方法,走近知了内心,进行朗读等训练。
3.放手理解学飞后的知了是怎样的。走近知了的内心,完成朗读、表达等训练。
四、总结寓意。
板书设计:
前:好学 有目标
时:怕艰苦 很不认真
liao 不耐烦 又自满
知了学飞 后: 懊 悔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4
复习目标:
1、掌握阅读短文中体现的知识点,并能按题目要求正确答题。
2、能掌握读懂句子的基本方法,利用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以及想象画面的方法,理解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
3、通过学生自主复习,归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积累阅读方法。
复习重点:
利用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以及想象画面的方法,理解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
复习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意思。
复习准备
课件
复习流程
一、 激趣导入
1、复习引入:同学们,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想必大家掌握了不少阅读文章的好方法,老师现在要考考大家,读懂一篇文章要具备哪些要素呢?(出示:掌握词句意思、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情感、把握文章结构。)
这几部分都很重要;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突破其中的一项——句子的理解。(出示题目)
2、创设情境:今天老师收到了一封来自森林的求救信,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出示课件:创设闯关救小老虎的情境。)大家愿意帮帮虎妈妈吗?
二、 第一关:温故知新说方法(10分)
1. 现在就来秀一秀我们的本领吧。请说说自己掌握了哪些理解句子的方法。
2. 小组讨论,汇报(师相机出示方法)
3. 小结。
三、 第二关:精彩句子大回放(20分)
1、 出示课文句子,请分小组读。
2、 请说说这些句子的`意思和理解的方法。
3、 同位互说,选题抢答,其他补充。
4、 小结
四、 第三关:实战训练大比拼(20、30、50)
1.出示阅读短文,让学生练习,小组讨论
2.选题回答,请说出你是用什么方法读懂的?
3、过渡:看来,前面几关都难不到同学们,现在要提高难度,有信心吗?4、请大家从短文里找出一句你认为是最重要或最难懂的话并说出选句的理由?
4、讨论: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五、 第五关:七嘴八舌谈收获
这场比赛真是既紧张,又激烈,不知不觉就要接近尾声了。大家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呢?
六、 宣布结果、总结
同学们这次表现都很棒,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孔子说得好: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希望我们日后能把学到的阅读方法多加以练习,达到灵活运用,这样,我们的阅读能力才能提高得更快,在下次的挑战中一定会有更出色的表现。
板书:
抓关键词
读懂句子的方法 联系上下文
联系生活实际
发挥想象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读写“忧伤、哀痛、持续、安慰、日月如梭、狂奔、受益无穷、假若”等词语。
2。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初步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4。 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
教学重点、难点
“我”从爸爸的一席话和生活体验中认识到时间的宝贵;“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不断取得成功的。
教学准备
课文挂图,投影片,或多媒休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1。 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读写“忧伤、哀痛、持续、安慰、日月如梭、狂奔、受益无穷、假若”等词语。
2。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时间的意义。
4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
一、谈话式引入
你们都参加过什么体育活动?(跳绳、踢毽、跳远、跳高、投掷、赛跑……)
其中赛跑我们班谁最快?(请这位同学起立)
大家都说你跑得最快,老师想请你跑回昨天,你行么?(不行!)
为什么?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课《和时间赛跑》。
板书课题:3 和时间赛跑
二、 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 小组合作,自学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
认清字形;
理解生字词。
提示:查找工具书、跟同学讨论、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等方法。)
3、 读通课文。做到不添字 、不漏字、不读破句。
三、 检查自学。
1、 让学生当小老师,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师指导书写(重点指导:
3 学生自由选择文段参加班内的朗读,教师检查朗读情况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 请用最明白的语言说说:你都读懂了文中什么内容?不懂的还有那些?
四学习课文第一至七自然段。
1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有什么感受?(时间太宝贵了;我们应该抓紧时间;时间太无情了,流去不流回……
2哪些地方给了你这样的感受?找出来读一读。
3提出你最难理解的地方。
4、根据学生的回答及质疑问难,重点解决思考*练习3中的几个句子:
(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可引导学生通过查找工具书帮助理解
(3)“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
这句话是理解的难点,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讨论、交流,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理解、体会。
从父亲的话理解这句话
1 默读父亲的话。
2 结合生活实际,小组讨论交流理解父亲的话。(引导理解:昨天过去了,就再也回不到昨天;小孩长大了,就再也回不到童年;人死了,就不能复生。这就是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的意思。)
4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段,引导学生学会客观评价他人的朗读。
(4)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这句话是理解的难点,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讨论、交流,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理解、体会。
从我的生活体验理解这句话。
1读“我”的生活体验。
2引导学生理解“我”的看法:看到太阳下山,知道一天就这么过完了,看到鸟儿飞到天空,想到明天即使飞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了。“我”真切的感受到了时间一去不复返。
3 出示父母或自己小时侯的照片,计算一下自己的年龄,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从中感受到“时间一去不复返”。
4 同学互相推荐鼓励,有感情地朗读“我”的生活体验。
五、 小结。
1、让学生说学习后的收获
2、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
六、 布置作业。
1、 书写生字词。
2、当一名小记者,采访周围的人,请他们谈谈对时间的看法。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写写自己的感想。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 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
教学难点:
体会“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的含义。
一 理解标题导入
齐读标题,对这一标题你是如何理解的?
(指导理解:由这一标题你会想到什么? 赛跑 其目的是为了什么? 超过别人,获取胜利 那么本标题可以如何理解? 超越时间 那究竟如何才能够超越时间呢?下面,就让我们打开书,看一看作者是如何来与时间赛跑的?结果谁赢了?)
二、 学习第八自然段。
1 小组合作: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我”和时间赛跑,课文写了几件事?
2、 在书中标上序号,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地说说内容要点。
3、 画出写“我”跑赢了时间的感受的句子,读一读。
4、 追问学生:你跑赢了时间了吗?了解昨晚完成作业的时间。
5、 指导朗读,体会“我”与时间赛跑取得成功的快乐。力求体现出跑在时间前面的胜利者的喜悦和自豪。
三、 学习第九、十自然段。
1、 指名读课文,说说作者和时间赛跑后的体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受益无穷”。
2、 自由读课文,找出最能表达“我”和时间赛跑深刻体会的句子,并做上标记。
3、 投影或课件出示句子:“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1) 读读句子。用换词法理解“假若”。
(2) 小组合作讨论:你同意这个说法吗?平时生活中,你或者你知道的人有过这种经历吗?(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名人的事例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4、 投影出示填空题。
(1)在战斗中和时间赛跑, ;在工业生产中和时间赛跑, ;在比赛中和时间赛跑, ;在科学研究中和时间赛跑, ,在学习上和时间赛跑, 。
(2) 你身边的人,是参加什么工作的?对于他们来说,珍惜时间意味着什么吗?
采访几位同学,请他们来谈一谈
5、 指导朗读第九、十自然段。
四、 谈体会、拓展思维
2 你平时是怎样珍惜时间的?今后,你准备怎样珍惜时间?
五、 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语言过渡:
作者在后来的二十年里,因此受益无穷。有人说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容易被人放弃而又最值得珍惜的就是时间。你们知道对于我们,包括我们周围的人特别是已经参加工作的人来说,珍惜时间都意味着什么吗?
9、 采访几位同学,请他们来谈一谈
10、 我想此时此刻,在座的老师们一定也是感慨颇多,想不想知道老师们是怎样的想法?随即采访两位老师。
11、可是你们知道吗?人们往往忽略时间的悄然流逝而留下不尽的悔恨。(老师用流沙河的《揽镜》表达自己的感受。)
12、我送给了你们这份礼物,想一想你们送给老师什么?
学生送给老师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谚语诗词。
13、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此时此刻,如果你有什么要告诫和勉励自己,你会说——
会有那么一天,你真的为人父母,如果有什么要告诫和勉励自己的孩子,你会说——
(全体起立,面向台下)现在,如果给你一个机会,让你用一句话和台下的老师们共勉,你还会说——
14、下课。
板书设计:
和时间赛跑
不懂——消极等待——积极地赛跑
受益无穷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6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生字的特点,利用偏旁来识记生字,理解字义。通过做动作、借助图片、讲故事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形声字的学习方法,最终达到高效识字的目的。让学生通过举例说明和识字游戏等方式,加深对形声字的认识。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在具体的语境中选择合适的词语进行运用。
2.依托“词句段运用”,提取写作方法,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3.朗读、背诵《忆江南》,大致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品读词句,感悟表达
1.辨析近义词。
(1)自读句子,观察括号里的词语,谈谈你的发现。(这些词语都是近义词)
(2)小组交流,比较每组词语的意思,选取括号中恰当的词语并说明理由。
课件出示:
水面的小圆晕一圈圈地(荡漾飘荡)开去。
他们走在回家的路上,唱起了一首(轻巧轻快)的歌曲。
这只小狗的鼻子真(灵巧灵敏),老远就闻到了食物的气味。
(3)小组派代表交流汇报。
(4)教师总结:近义词在句子中并不能互相取代,要结合语境进行适当的选择。第一句写的是水中场景,而“飘荡”一词大多描述的是空中的场景,所以应该用“荡漾”;第二句中的“轻快”才是形容歌曲的;第三句中,“灵敏”用来形容鼻子的感知能力强,而“灵巧”常常用来形容动作灵活而巧妙。
(5)创设新的语境,巩固练习。
2.句子积累运用。
(1)课件出示例句。
课件出示:
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独角仙的壳多为深色,挺硬的,头部尖端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
(2)学生自由读,教师指名读。
(3)这两个例句都是抓住动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两个例句都是抓住动物的'外形特点来写的。第一句抓住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三个方面,从颜色、形状等角度描写燕子的特点。第二句抓住独角仙的壳、头两个方面,从颜色、硬度、形状的角度来写它的特点。)
(4)照样子,写写自己喜欢的或熟悉的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5)选取学生代表上台展示、朗读。学生评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例句的特点,使其掌握描写动物外形的方法。再让学生学以致用,用学到的方法进行练写,学生互评,锻炼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板块二
品读赏析,积累诗词
1.初读词,读正确,读出节奏。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词,教师重点提醒易读错的生字,如“曾、谙”。
(3)教师范读,读出节奏。
(4)指名读词,全班齐读。
2.简要介绍。
(1)介绍词人及创作背景。
(2)介绍“词”的知识:词以前是配曲谱来唱的,相当于现在的歌词。“忆江南”就是词牌名,它规定了这首词唱的旋律。词的每一行,字数不等,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叫“长短句”。
3.疏通词的意思。
(1)课件出示学生难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课件出示:
旧:从前。
曾:曾经。
谙:熟悉。
蓝:蓝草,其叶可制成青绿色染料。
(2)课件出示注释,小组交流整首词的意思。
(3)小组派代表在班上交流,教师相机引导总结。
4.品读感悟。
课件出示: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师:读读这句话,谈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借助插图或视频,体会词人对江南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3)熟读成诵。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词,需要教师进行知识补充,但不要太深奥。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讨论交流,使其大致掌握这首词的意思,增强学生学习古诗词、理解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反思]
今天顺利完成了语文园地一的教学,下面我针对教学情况进行简单的反思。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思维空间,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补充一些与语文园地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检验自学成果,进行经验总结,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与理解。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2、了解用列数字、举例子和作比较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并会简单运用。
教学重点:
了解用列数字、举例子和作比较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
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描写身边事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复习词语
2、现实中,后羿能不能射下太阳?回顾太阳三大特点
二、品文悟法
1、齐读1-3自然段,了解太阳三大特点
2、学习太阳“远”的特点
(1)课件出示相关段落。
(2)品读(引导学生体会列数字、举例子两种说明方法的`好处) 。
(3)教师小结
3、学习太阳其他两个特点
“大”——重点体会作比较的方法
“热”——重点体会打比方的方法
三、仿写运用
课件出示: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方法(可任选其二)写几句话介绍一支毛笔。
提示:它有多长多粗,什么颜色,什么材料,形状像什么……把这些写下来。
1、学生练说
2、学生练写
3、展示评价
四、拓展积累
1、观看视频《太阳公公的奥秘》
2、推荐课外书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8
《珍珠泉》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通过对珍珠泉的描写,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表达了对家乡热爱的感情。教学本课,笔者以“口语交际”的形式组织阅读,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和谐互动的阅读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地去探寻美、体验美和交流美。使学生既复习巩固了本单元的阅读方法,又为后面的“口语交际”做铺垫。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认识5个字(包括一个多音字“担),能用“缘故、朴素”造句。
2.练习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文章大意,理解每一段的基本意思。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7个生字,用“缘故、朴素”造句。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师:说说你在什么地方看过泉,它有什么特点。我国还有很多神奇的泉,你知道吗?(学生可说“资料袋”中的内容,也可说自己搜集的内容。)作者吴然的家乡也有一眼泉,叫——板书课题《珍珠泉》。
2.学生自读课文。
师:这眼泉为什么叫珍珠泉?在作者的眼里,它是一眼怎样的泉?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读读课文。
同桌轮读课文,互相订正读错的字词,最后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
二、招聘“导游”,模拟“游客”
1.师:风景优美的“珍珠泉”迎来了很多游客,景点管理部门想在我们班招聘一批小导游,你们想当小导游吗?
播放旅游景点中导游解说场面的片段(30秒钟之内)。
思考:导游会对游客说些什么?(城市学生对导游这一职业较为熟悉,该环节可省略。)
2.师:要当好“珍珠泉”的导游,你认为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学生讨论后归纳
(1)要熟悉“珍珠泉”的特点并用自己的话把这些特点介绍给游客;
(2)针对游客最想知道的进行解说;
(3)解说时要富有感情。
3.师:如果你是一名慕名来到“珍珠泉”的.游客,最想了解什么?最想对导游提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后小结。可能有以下问题:(1)“珍珠泉”为什么会不停地冒着水泡?(2)珍珠泉为家乡作出了哪些贡献?(3)“走在林中的石板路上,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这句话什么意思?……
三、品读课文,准备“应试”
1.出示“导游”招聘条件。
考题
(1)概括介绍“珍珠泉”的特点。
(2)选择其中一个特点,详细、生动地介绍“珍珠泉”的美丽景色。
(3)能回答游客提出的问题。
要求
(1)能主动、热情、大方地为游客作解说。
(2)介绍“珍珠泉”的特点时能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表达出对“珍珠泉”的赞美,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能认真倾听游客的提问,并认真、耐心、有礼貌地解答。
2.学生根据招聘条件中的“考题”和“要求”细读课文,四人小组内每人轮流当导游(其他当游客)进行模拟“招聘考试”。
3.教师巡视各小组“应试”情况,学生推选代表在班上交流,教师点评、指导。
(1)解说课文第2自然段内容时,要注意“水是那样绿……已经发黑的树叶”这两句话,既要突出绿的程度,又要表达出赞叹的感情。
(2)解说第3自然段中“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这句话,要突出水泡的顽皮。“开始水泡很小……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要表现出轻松、活泼的情感。“水面和潭底……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要表现出水泡色彩丰富、晶莹剔透的特点。
(3)第4自然段有一句话:“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要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在什么时候说较好,如何强调重音和停顿,如何表现出发自内心的自豪和赞美。
4.出示“珍珠泉”挂图,指导学生凭借挂图解说,并能恰当用一些手势辅助解说。
四、组内比赛,竞聘“导游”
1.组织学生分组(四人一组)进行解说比赛,推选出优胜者(每组1名)。
2.老师为优胜者颁发“导游证书”。
五、总结评价,拓展延续
小导游们,你们的解说尽兴吗?小游客们,你们这次“珍珠泉”之行愉快吗?
下一次旅行的目的地就是我们自己的家乡——××,而且还继续招聘小“导游”。你们准备带领游客到家乡的哪个景点参观,如何解说呢?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向别人没想到的”这样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想,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笔画出三个徒弟各是怎样画的句子。
3、说说小徒弟的一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二、汇报交流
1、 同桌互相检查
2、指旬读,想机指导读流利。
交流思考问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说说为什么师父夸小徒弟画得好?好在哪里? (根据交流,重点读师父说的话,体会好在哪里?)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读好三徒弟各是怎么画的,以及师父的话。 四、总结,随文阅读
总结: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数的,两小徒弟不公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你通过读书或在生活中发现还有没有这样的事?(自主谈,教师也交流自己知道的事)
随文阅读《踏花归去马蹄香》,画一画,看看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五、课外拓展。
课外收集一个这样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把课文中的事像画师那样考考家人,看他们谁想得更妙。
【教学评价方案】
1 达标测评
参评人数( )
注:表内【人数】为达标人数。
2 教学反思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10
【教材分析】
1.交流平台
教学“交流平台”可以依托本单元课文进行语句盘点,梳理本单元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依托例句,从多个角度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朗读课本中的3个例句,交流自己的体会,然后阅读泡泡中的提示,加深对这些语句的体会。
2.识字加油站
可以先让学生自读3组字词,引导学生发现3组生字都是形声字,借助形声字的特点自主识字。同时可以联系生活、借助图片或通过动作演示理解词语。还可以开展“串串烧”的游戏,让学生写出含有相同偏旁的字,然后互相交流,培育学生独立识记生字的能力。
3.词句段运用
可以先让学生读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比较每组词语的意思,体会每组词语之间细微的差别,再联系具体语境选用词语。教师可以创设新的语境,巩固练习;还可以拓展其他近义词练习。
在仿写小动物部分,先读例句,让学生交流例句写出了小动物什么样的外形特点。再交流本单元描写动物外形特点的精彩语句,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描写动物外形的写法。最后让学生回忆自己观察的一种小动物的外形,抓住它的特点进行仿写。
4.日积月累
可以为学生简要介绍“词”这种文学体裁,再引导学生交流不懂的地方,然后指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可以借助插图或视频,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教学目标】
1.能体会语句的优美生动。
2.能运用偏旁归类识字的方法认识“援、掷”等10个生字。识记“救援、投掷”等9个词语。
3.能辨析近义词,在具体语境中正确选择运用。
4.能仿照例句,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5.朗读、背诵《忆江南》,大致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教学重点】
1.仿照例句,用习得的写作方法,描写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2.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背诵词。
【教学难点】
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体会语句的优美生动,边读边想象画面,品味其中的意境。
2.借助“识字加油站”,能根据形旁和声旁掌握形声字,培养识字意识。
【教学过程】
板块一
熟读精思,品析佳句
1.揭题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一的内容。板书标题。
2.交流平台。
(1)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①各小组回顾交流学习《燕子》一课所得:你从中仿佛看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②小组派代表交流。
③围绕课本句子旁的泡泡,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句子的画面之美。
(2)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①小组交流:你认为这句话好吗?好在哪里?
②小组派代表发言。
③从“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你感受到了什么?结合句子旁的泡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这样写让花骨朵儿更逼真、生动。
④带上感情,齐读句子。
(3)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①圈画出句子中的动词,结合瓢虫收翅的顺序,体会作者写作条理之清晰。
②讨论瓢虫的动作给了你怎样的感觉,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描写的细致,让瓢虫的形象变得立体起来。
③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4)拓展分享。
①本单元课文中的句子语言生动优美,运用圈一圈、说一说的方法,与同学交流你最喜欢的语句。
②学生交流。
③教师总结:我们在欣赏优美的句子时要边读边想象画面。同时,我们自己在写作时如果能够细致地进行描写,再加上修饰词,一定可以把事物写得形象生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例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引导,关注句子旁的阅读体会。最后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个性化分享,强化朗读,提升自学能力。
板块二
火眼金睛,归类识字
1.读准字音。
(1)课件出示“识字加油站”内容。
①借助拼音,自由朗读。
②指名读,教师进行正音。提醒学生注意:“掷”读zhì,是翘舌音;“缭”读oáo,不要读成iāo。
(2)全班齐读,读准字音。
2.归纳整理。
(1)观察所有的生字,观察每个生字的读音和它的组成部分有什么联系。请学生回答,明确这些字都是形声字。
(2)观察每行字,你发现了什么?(三行字的偏旁分别为提手旁、绞丝旁、贝字底)
(3)理解词语意思。
①看动作猜词语。教师表演动作,学生猜词。发现带有提手旁的字,大都是表示人的动作。
②看图猜词语。教师出示图片,学生猜词。偏旁是绞丝旁的字,大多与丝线有关,有缠绕的意思。
③教师补充“贝”的故事,明确贝字底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4)拓展练习。
①小组合作,开展“串串烧”的游戏,至少写两个含有提手旁、绞丝旁、贝字底的字。
②交流展示。
③通过识字游戏、开火车等方式,强化记忆生字。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11
教材简析:
《失踪的森林王国》是三年级下册最后一单元中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通过对森林王国失踪前后的描写,说明乱砍滥伐给人类带来的灾害,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积累词语和优美句子。
2、指导学习用默读
方法学习课文。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及后果,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激发学生保护森林,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及后果,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质疑课题,设立悬念
1、直接导题、读题、质疑
2、顺学梳理问题
①失踪前什么样?
②为什么失踪及其后果?
③ 失踪后什么样?教师相机板书几个大大的“ !?!”
(通过质疑和相机板书几个大大的标点符号,设立悬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遇到难读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学生字新词情况。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还不会,在学习课文中一同解决。
3、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让学生自主研读,边读边思考,自主、合作解决字词,并在交流中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汇报交流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读边画,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想好了和同桌互相交流。
2、汇报交流,顺学而导
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抓住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这样一个森林王国,你觉得美吗?美在哪儿?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板书:美丽富饶)
课件演示美丽富饶的森林王国,看到这么美的一个森林王国,你想说些什么?
课件出示说话练习:我走进了一个 的森林王国,那里 ,那里 ,那里 , 。
过渡:这么一个美丽富饶的森林王国结果怎样呢?
③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指名读,抓住“无影无踪”理解失踪后的森林王国是什么样。(板书:无影无踪)
课件演示:充分发挥想像,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与第一自然段形成鲜明对比。
课件出示说话练习:森林王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那里没有了 ,没有了,没有了 ,有的只是 ,有的只是 ,有的只是 。
过渡:是什么原因让森林王国变得如此美丽富饶,又是什么原因让美丽富饶的森林王国消失得无影无踪?课件演示对比图
(在学后迁移说话,既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利于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同时,学以致用,锻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表达能力。同是,通过课件演示对比学习,进一步加深对森林王国失踪前后的理解,并为后面学习“失踪的原因”埋下伏笔。)
③学习2—7自然段
默读,顺学抓关键句子理解。
抓关键句子“任何人不得乱砍树木”理解,特别要强调“任何人”和“乱砍”理解。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说一说这种关系。
抓关键句子“把树木全砍掉,建造新型王国”理解,特别要强调“全砍”的理解。(板书:乱砍滥伐)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说一说这种关系。
过渡:这种乱砍滥伐给森林王国造成了哪些后果(危害)呢?先是怎样?后是怎样?④学习8—12自然段
学生默读,抓关键句子体会,特别是抓住词语“妖魔鬼怪”理解体会到:森林可以净化空气,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可以调节温度,可以防止沙化
过渡:由于新国王乱砍滥伐,妖魔鬼怪乘机而入,我们没有了庄稼,没有了水井,有的只是洪涝灾害,有的只是害虫横飞,这样的环境我们能生活吗?不能,不能,我们只有背井离乡,四处逃荒。
课件演示妖魔鬼怪进军森林王国的情景
过渡:妖魔鬼怪四处横行,我们的新国王,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可是这一切都已为时已晚。
⑤找出写新国王看到高楼大厦被埋没时的情境的句子读一读,并从中体会:新国王为什么叹了口气,而且是深深地叹了口气?
顺学而导,师生对话,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a新国王可是为了老百姓呀,让老百姓住上高楼大厦有什么不好?
b新国王可是为国家建造一座现代化的都市呀,那又有什么错呀?
c这也不能全怪新国王呀,他是头脑一热才这样做的呀?
d新国王有罪,他对不起这些老百姓,他对不起这个国家,他是千古罪人,可是他手下的这些大臣们难道就没有罪吗?
(默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默读,教师顺学而导,抓住关键句子和词语,适时点拨、引导和提升,展开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达到学生理解文本、自主体验的`目的。)
四、激发情感,升华主题
过度:就是这样一个新国王,乱砍滥伐导致一个美丽富饶的森林王国没有了,一个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森林王国没有了,一切的一切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想做些什么?(板书:保护环境 合理利用)
结束语:由此可见,有了森林,人们生活安居乐业,幸福美满;没有森林,人们遭受各种天灾人祸,过着背井离乡、四处逃荒的生活。可见,森林是多么的重要。让我们都来做保护环境的小卫士,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
(通过富有激情的引导,再次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五、“米饭+菜”作业套餐
米饭: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并抄写新积累的词语8个。
菜
1、复述课文,把故事讲给亲朋好友听;
2、用你的神笔把美丽富饶的森林王国画下来;
3、发挥想像,把失踪后森林王国的样子写下来。
(“米饭”作为一个保底的要求,每个学生都得吃;“菜”作为为每个层次的学生设计适合自己的作业,每个学生可以自己选。这样,有助于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又能较充分地展示学生的个性。)
板书设计:
乱砍滥伐
失踪的森林王国
保护环境 合理利用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12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1、 自主选择识字方式,认识6个会认字; 会写8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情感。
重点:自主选择识字方式,认识6个会认字
难点:正确书写6个字。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都有自己的妈妈,我们都是在妈妈的呵护下慢慢地长大的。你能说说妈妈关心你的事吗?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日本童话故事,板书课题,。
2、谈谈妈妈关心自己的事例。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教师交代学习任务。
2、出示与生字连在一起的词语,指名读,并带读。
3、会认字要让学生自己去记,让学生(或师)适时识字方法。
4、生字、词语回归课文,指名分小节读课文。看学生是否读正确。
默读课文,标好自然段,画出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
学生汇报、认读生字、新词。
3自主识字。
读课文、读后。
三、理解感悟:
1、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1)你喜欢童话故事中的谁?为什么?
(2)你知道课文为什么叫“妈妈留下的葡萄树”吗?这棵葡萄树有什么含义?
2、针对学生的回答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3、4小节描写狐狸妈妈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 边读边悟,在读中感受母爱的伟大。
四、让我们带着对母爱伟大的崇敬,想象一下童话中的画面,再重温一下课文《妈妈留下的葡萄树》。
五、设置悬念:文中的结尾写到:小狐狸一直没找到妈妈,它的妈妈到底哪儿去了?大家想不想知道它的妈妈去了哪?下节课我们再来探讨这个问题……(宣布下课)
学生先自己思考,再与同桌讨论。
抓住重点句子朗读,理解母爱的伟大。指导朗读,感悟亲情!
指名朗读,溶入文中情境。
板书设计
7.妈妈留下的葡萄树
原因:小狐狸肚子饿
经过:找吃的,喊起来,没回来 母爱的伟大
结果:小狐狸见到树思亲
教学反思:爱、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而学习本课,就是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在读文感悟的基础上,应该再指导学生多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母爱的伟大,从而受到教育。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13
【教材分析】
课文讲的是在丛林中,一只鹿遇到狮子而奋力脱险的故事。平时,鹿十分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四条难看细长的腿。当凶猛的狮子向它扑来的时候,鹿的四条有力的长腿帮它从狮口脱险;而美丽的双角被树枝挂住,险些丧了性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还告诉我们,不要光图美丽的外表,更要讲实用;美和实用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条件下都有存在的价值。
本课的语言简洁生动,尤其是小鹿的四句独白值得回味推敲:前三句都以一语气词开头,凸现小鹿当时的情绪,是进行朗读训练和语言积累运用的珍贵语例;最后一句意味深长,有助于学生读懂故事的寓意。文中的插图展现的小鹿正陶醉于自己的美丽,利用图片展开想象能够帮忙学生更好地揣摩小鹿的情绪,使朗读入情入境。
【教学目标】
1.会认“皱、配”等5个生字,读准“称、禁、撒”3个多音字,会写“鹿、塘”等13个字,正确读写“池塘、痛快”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鹿的心情变化。
3.能根据提示讲故事。
4.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能对与故事有关的说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的态度,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有5个,可以联系生活经验来理解。例如“皱、怨”,可以通过扩词,引导学生识记。3个多音字可以结合语境辨析字义,读准字音。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12个,要指导学生观察字体结构,发现规律,分类学习。
2.朗读教学
朗读时可以抓住重点语句,特别是对鹿语言、神态、动作描写的句子,体会鹿的心情变化。在指导朗读中,进一步把握故事的内容。
3.语言运用
利用课后第二题,帮助学生梳理故事内容。在教学时,让学生借助关键词,简要说说鹿狮口逃生的过程;再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引导学生同桌互练,互相倾听、评价、改进。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皱、配、怨、狮、逼”5个生字,读准“称、禁、撒”3个多音字,会写“鹿、塘、映、欣、赏、匀、致”7个字。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根据提示讲故事。
3.通过对课文重点语句的自读自悟,体会鹿对自己的角和腿前后不同的态度。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看,谁向我们走来了?课件出示小鹿的图片。
(1)描述小鹿:多美的一只小鹿啊!谁能用自己的话来给我们描述一下它呢?
(2)谈话导入:鹿,是一种很漂亮的动物,它们温驯善良。但有一只小鹿,差点儿就成了狮子的口中餐……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2.字理识记:甲骨文的“鹿”有一双大眼睛、一对角、短尾巴,慢慢演变成现在的“鹿”字。
3.指导书写。“鹿”是半包围结构,先写广字头,特别要注意里面部分的笔顺:横折、竖、竖、横。这个字的部首比较特殊,不是广字头,而是“鹿”本身。
通过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鹿角和鹿腿,让学生对鹿有初步的印象。相机教写生字“鹿”。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课件出示要求。
课件出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将课文的生字圈画出来。
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检查自学,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字,指名认读,教师指导,全班齐读。
课件出示:
(2)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3)课件出示含有多音字的句子,结合语境辨析字义,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
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噘起了嘴……
鹿不敢犹豫,撒开长腿就跑。
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
3.全班交流,理清脉络。
(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结合课后第二题,课件出示句子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课件出示:
鹿非常欣赏(美丽)的角,而抱怨(难看)的腿。但是当(遇到危险)时,(腿)帮助它(狮口逃生),而(角)却让它(差点儿送命)。
(3)小结:能抓住关键词语初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就初步了解了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本课多音字较多,把多音字放入句子中,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不同语境下字的含义,有助于学生掌握多音字。通过出示句子,并结合课后给出的关键词,为学生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降低了学习难度。
板块三
品读感悟,正确评价
1.欣赏鹿角,体会惊喜。
(1)请学生朗读第2~4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鹿对自己的评价。
(2)学生交流,教师总结。(板书:鹿角美丽)
(3)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课件出示:
鹿忽然发现了自己倒映在水中的影子:“咦,这是我吗?”
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①联系课后习题旁的插图,体会“匀称”“精美别致”的含义。
②课件出示珊瑚图,发现鹿角与珊瑚的相似之处。
③抓住“忽然”体会鹿的惊喜。
(4)真是美丽的鹿角!假如你是鹿,你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赞美自己美丽的角呢?(引导归纳:自豪、骄傲、高兴……)
(5)同桌互读。
(6)仿写句子。
课件出示:
我的_______多么____________,多么________________。
2.狮口逃生,体会腿美。
(1)小鹿除了评价自己的角外,还评价了自己的什么呢?
课件出示:
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2)鹿刚刚还挺开心的,这会儿却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这是为什么呢?(板书:鹿腿难看)
(3)指导朗读:谁能带着感情来读一读这句话呢?
(4)就在小鹿抱怨的时候,危险向他逼近了。他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狮子图片)
(5)指导学生朗读第4~5两个自然段。
3.体会腿美:鹿脱险了吗?他靠什么脱险的?(有力的长腿帮助他脱险了)
4.师总结:有惊无险,鹿终于逃脱了狮子的追捕,我们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难看的四条腿帮助鹿狮口逃生。
【设计意图】通过抓住重点语句,让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感悟鹿前后对自己角和腿的不同态度与评价。
板块四
观察结构,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鹿、塘、映、欣、赏、匀、致”7个字。
2.学生交流如何识记这7个字。
3.指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重点笔画、书写要点。
4.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5.学生书写,展示,评价,修改再写。
【设计意图】本课要求书写、评价的字较多,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总结,提高写字效率。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交流、总结,学生对生字的印象会更深刻。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配、传、哎、狮、叹”5个字。
2.通过朗读,感悟故事寓意。
3.学会抓住关键词讲故事。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诵读品味,感悟寓意
1.课件出示鹿对角和腿评价的句子。
课件出示:
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2.这三句话分别在课文的哪里呢?快速默读课文,用“”画出这些句子。
3.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注意语气词、标点符号,揣摩故事主人公——鹿的心理活动,调整语调、语速再读。
4.小鹿最后明白了什么道理?
5.揭示寓意: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完美无缺,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事物各有自己的价值,不能只凭外表去判断事物的好坏。
6.总结:读寓言故事不仅要明白故事内容,还要思考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这样才是真正读懂了这个故事。(板书:寓言读故事明道理)
【设计意图】将朗读和理解寓意结合在一起,既让学生熟读课文,读懂鹿的心理,又通过朗读引导学生理解寓意。同时揭示阅读寓言故事的方法:先读懂故事内容,再思考故事要说明的道理。
板块二
抓关键词,练习讲故事
1.课件出示提示。
课件出示:
角:
美丽
欣赏
差点儿送命
腿:难看
抱怨
狮口逃生
2.根据提示,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具体、生动。
(1)同桌练习,互相提建议。
(2)指名讲述,师生共评。
3.课件出示讲故事的要求。
课件出示:
l
尽量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l
让故事中的主人公“会说话”,讲好鹿的心里话,讲“活”鹿的神态、动作等。
l
把狮口逃生的紧张和危急讲出来。
4.推荐课外阅读。
《鹿角和鹿腿》选自伊索寓言。丰富的想象,富有启发的寓意,出色的艺术技巧,让这本书历来为人所称道。这本书里面还有故事《农夫和蛇》《狐狸和葡萄》《北风和太阳》……喜欢读书的孩子就赶紧去读吧!
【设计意图】抓关键词练习讲故事,既是对课文内容的巩固,也是对学生语言表达的训练。
课外读物的推荐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板块三
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配、传、哎、狮、叹”5个字。
2.开动脑筋记生字。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
3.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教师示范重点字及笔画。学生观察。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并指导。
【设计意图】写字教学中可让学生多观察,找准重点笔画或结构,让学生学会自学,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从旁引导,将主动权交给学生。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里,我在精心创设的情境中,用朗读这一语文教学的永恒主题,积极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思考,在读中受到思想教育。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成功之处有:
1.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均要求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放在首位。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呢?于是,我努力创设了快乐学习的氛围。
2.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是探究者、体验者、发现者。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我努力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发现、共同交流、合作探究的过程。通过我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有所发现和收获,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在朗读指导中,使学生感悟道理。
通过创设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情境和运用多种多样、活泼灵动的教学手段,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与作者和文中主人公产生共鸣,从而感悟道理。整个朗读的过程为弘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兴趣服务。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14
【教材分析】
《我不能失信》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故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语言浅显易懂。课文讲述了一个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通过宋庆龄为了遵守教好朋友小珍叠花篮的约会而放弃了去伯伯家看可爱的鸽子一事,表现宋庆龄的诚实守信品格。
【教学目标】
1.会认“耀、庆”等5个生字。
2.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结尾处宋庆龄的话,体会并学习人物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结尾处宋庆龄的话,体会并学习人物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教学策略】
1.识字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需要认读的生字有5个。建议在初读课文时,以学生自主识记为主,其中“耀”和光有关,可结合语境组词来记忆;“庆”是后鼻音;“盼、叠”可利用词语“盼着、叠花篮”来帮助记忆;“歉”是形声字,重点关注左边笔顺。
2.朗读教学
本文是略读课文,可鼓励学生默读、自由朗读、分角色朗读等,体会人物对话时的心理活动,指导学生读好人物对话。
3.语言应用
本文语言浅显易懂,多为人物对话描写。因此,可从生活实际的角度理解人物的语言。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语言积累,建立诚信
1.语言积累,初识诚信。
读记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课件出示名言警句)
课件出示
民无信不立。——孔子
诚信为人之本。——鲁迅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充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莎士比亚
人之所助者,信也。——《周易》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管子》
2.提取信息,感悟诚信。
学生反复诵读,读中思考,读中品味,感悟诚信的可贵。
3.理解“失信”,板书课文题目。
“信”是什么意思?“失信”呢?(板书课文题目,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以名言警句入手,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初步感悟诚信之可贵,明白诚信的对立面是失信。
板块二
关注提示,明确要求
1.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学生自由默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课件出示阅读提示)
课件出示
学习导语:请大家默读导语,想想课文可能讲了什么。
回顾方法:这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理解难懂句子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
明确目标:这节课,我们继续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来理解句子。
2.自由读文,初识文意。
(1)初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概括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讲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求学生关注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能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脉络,有方向、有针对地学习。
板块三
运用学法,品读对话
1.初探印象,感知特点。
宋庆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诚实守信、讲信用)
2.默读课文,读文画句。
默读课文,画出体现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句子。(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不行!不行!我走了,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
“不,妈妈。您说过,做人要信守诺言。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见到她时向她道歉是可以的,但我已经想起来了,就不能失信了!”庆龄坚定地说。
庆龄仰起脸回答道:“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3.发现特点,品读理解。
(1)读读这几句话,说说你有什么发现。(都是语言描写)
(2)运用我们学过的理解句子的方法和同桌交流下你的感受。
4.运用学法,品读对话。
(1)学生谈感受。
(2)预设1:这是宋庆龄回答爸爸的话,通过联系上下文,我们知道宋庆龄认为爸爸提的改天教小珍叠花篮的建议是不讲信用的。从关键词“不行”“抽”和三个叹号感受到宋庆龄是个讲信用的孩子。
预设2:这是宋庆龄回答妈妈的话,通过联系上下文,我们知道宋庆龄认为妈妈的话也不对,不能自欺欺人,表现了宋庆龄诚实守信的高尚品格。
预设3:这是宋庆龄说的话,通过联系上下文,我们知道宋庆龄虽然空等了一上午,但她不后悔,因为她认为诚信最重要。
5.师小结:我们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了宋庆龄的语言,体会到了她是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重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独立阅读的能力,教学本环节应着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人物的对话,感悟宋庆龄诚信的品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板块四
朗读感悟,交流想法
1.角色朗读,体会品质。
我们把这些句子还原到人物的对话中,分角色朗读。
(1)小组分角色练读。
(2)教师指导朗读。
(3)小组展示角色朗读。指导评价:爸爸的慈爱,妈妈的亲切,小庆龄的坚决。
(4)你有什么话对宋庆龄说?
2.比较阅读,说说发现。
(1)课件出示语言描写。
课件出示
“不行!不行!我走了,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
“不,妈妈。您说过,做人要信守诺言。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见到她时向她道歉是可以的,但我已经想起来了,就不能失信了!”庆龄坚定地说。
庆龄仰起脸回答道:“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2)读一读,说说这几句话形式有什么不同?
(3)交流发现。
课件出示
一句完整的语言描写:
提示语+人物说的话+正确的标点符号
提示语在前、在中、在后,标点符号有相应的变化,表达的情感也会发生变化。
(4)师小结:人物对话的提示语位置不同,不仅使对话形式多样,而且能体现人物不同的心情。
3.拓展延伸,运用表达。
(1)创设情境:第二天,小珍遇见庆龄,得知她一直在家等着自己,她会怎么想?怎么说?庆龄又会怎么回答?注意人物说话的动作、神态。
课件出示
小珍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庆龄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庆龄_________________地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珍________地说,“____________。”
(2)同桌练习。
4.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类似的事情?你是怎么做的呢?
5.课外推荐阅读《诚信的故事》。
【设计意图】指导朗读,引导学生发现人物对话在形式上的特点,关注提示语的位置,感受其作用,并尝试运用,让学生练习口语表达,落实情感教育,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我不能失信》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因为前面有三篇精读课文打底,因此教学本课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
1.情感教育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中。课堂的教学不仅仅是学文识字,更要将做人的道理融入其中。本课应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如,学完课文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遇到的类似的事情,达到自励、自省的目的。
2.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教学时分组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品读重点句子以及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给了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不可逾越、斩钉截铁”等词语。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学习提出问题。
3、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对陌生的事物有一个直观的感知和了解,便于他们快速走进文本。
4、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异地互动形式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拓宽学生的思路,在交流的过程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以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5、了解中国登山健儿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的故事,体会登山这一极限运动的艰辛。感悟攀登世界第一高峰带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具有边读边思,以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3、能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中国登山健儿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的故事,体会登山这一 极限运动的艰辛。感悟攀登世界第一高峰带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外阅读资料。
学生方面的.准备:搜集有关珠穆朗玛峰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词语:世界第一高峰(抽读)
2、出示图片:珠穆朗玛峰(正音)
3、出示珠穆朗玛峰的影像资料 从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4、把课题补充完整,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完成填空(抽生填) 年 ,中国登山队决定由 、 、 和 从北路的8500米处营地突击登顶珠穆朗玛峰。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在 成功登上了峰顶。
2、交流完成填空,质疑
三、再读课文,理解体验 学习课文的3—5节
1、抽生读3、4、5小节 思考:登山运动员遇到了哪些困难?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或句子
2、交流反馈,并板书
3、理解句子: 这儿的岩壁又陡又滑,连一点可攀援的地方也没有。 出示第二台阶图片及补充材料:理解:不可逾越 师:面对这些困难,他们又是如何克服,如何攀登的呢?。
4、从3---5小节找出相关句子,用“ ”划出。
5、抽生交流
6、交流反馈,重点指导。
(1)他们双手扣住岩缝,脚尖蹬着岩面,使出全身力气向上爬。 (出示:攀爬的影像资料; 板书:抠 蹬 ) 抓住动词指导朗读句子;
师:面队此情此景,刘连满立即蹲下身子,斩钉截铁地说
(2)“快,踩到我的双肩上!” 齐读(板书:蹲) (理解“斩钉截铁”;指导朗读) 说话训练:队员们犹豫了,心想: 。 如果当时你在场,除了这种办法外,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 (异地互动讨论)
(3)队员们只好眼里噙着泪花,一个接着一个,踩着他的双肩,攀上了绝壁。
板书:踩 攀
(4)此时的刘连满又去了哪里呢?(出示资料,师朗读)
师:面对这肆虐的寒风、无边的黑暗、极度的疲劳,他们又将如何克服呢?
(4)他们一个个咬紧牙关,屏住呼吸,一步,一步,顽强地向上爬(板书)
(媒体播放当时的情景) 指导朗读
7、出示最后两句话(齐读) 啊,成功了!5月25日凌晨4时20分,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峰顶,在世界第一高峰上展开了鲜艳的五星红旗。
8、此时他们会说些什么呢?他们的登顶靠得是什么?板书:(勇敢、顽强、合作)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师总结
2、布置作业 把中国登山队首次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的故事讲给亲朋好友听。
板书设计设计:
攀登世界第一高峰 登第二台阶 抠 蹬 趴 蹲 踩 攀 登顶 咬 屏 勇敢 顽强 协作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教案12-30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01-02
三年级下语文苏教版教案01-18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教案12篇12-30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教案(12篇)12-31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15篇01-02
三年级下语文苏教版教案6篇01-18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教案(集锦12篇)12-31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通用15篇)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