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北师大优秀教案

四年级语文北师大优秀教案

时间:2023-01-02 14:37:31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四年级语文北师大优秀教案6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北师大优秀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语文北师大优秀教案6篇

四年级语文北师大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渗透正确的审美观教育。

  2、读懂课文内容,能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

  3、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默读课文第3、4自然段,能简要口述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抓住特点、选择有关材料、具体化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教学准备:

  1、学生查找有关描写骆驼身体特点和生活习性的相关资料。

  2、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谈话:小朋友见过骆驼吗?在哪里见过?它是什么样的?(指名学生说一说)

  2、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骆驼的,题目是: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板书)

  二、自学

  1、出示自学题

  (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读下面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注意带点的字。

  疙瘩 自豪 骆驼 委屈 足够 沙漠 小溪 陷进 养料

  风沙 茫茫 贮存 俯下身子 铺天盖地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及时辅导后进生

  三、检查自学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说一说课文哪一部分是讲小骆驼跟着妈妈到沙漠旅行的。(第3、4自然段)

  4、指名读自学题(2)的词语,注意3个带点字都读轻声,教师领读这3个词语。

  5、说一说“自豪、委屈、足够、小溪、陷进、养料、风沙”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学生说出意思后,教师要进一步追问是怎么学会的。学生说不出来要引导他们反复读课文、看课文插图来加以理解。

  6、小结自学情况,表扬学得好的,鼓励学得不够好的

  四、精读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思考第1、2自然段写什么。

  2、引导学生归纳。

  3、指导朗读这一部分课文。

  (1) 教师范读。

  (2) 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读。

  (3) 指名读,引导学生说一说读得怎么样,提醒学生注意通过读体会小骆驼照镜子时候的心情,读准小红马批评小骆驼难看时的语气,并通过读进一步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4) 分组齐读这一部分课文。

  五、作业

  1.用钢笔描红。

  (1)引导学生观察哪些字容易写错,教师提醒学生注意“鼻”和“陷”的写法。

  (2)学生当堂描红,教师注意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还可以适当播放一些轻音乐,以减轻学生课堂疲劳。

  (3)及时反馈,指出优缺点,进行强化练习。

  (4)欣赏佳作。

  2.抄写课后第三题的词语,每个词语四遍

  3.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第二教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说一说妈妈为什么要带小骆驼到沙漠里走一趟。

  二、精读课文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完成课文后第四题。

  2.教师巡视,相机辅导后进生。

  3.讨论课文后第四题的答案并板书。学生根据板书检查自己做的`答案。

  4.指导朗读课文。

  (1)学生琢磨这一部分改怎么读。

  (2)指名读,引导评判是否读得有感情,提醒学生:通过读突出沙漠的广大和环境恶劣,体会妈妈的良苦用心,体会文章用词造句的精妙。妈妈的话耐人寻味,要反复读,读准妈妈说话时的语气、感情。

  (3)学生再练读、齐读。

  5、小结。

  (1)这一部分课文写了什么?请同学说一说。

  (2)指名同学复述这一部分课文。

  三、精读第五自然段

  1、过渡:妈妈的亲切教导,自己的亲身体验,使小骆驼明白了什么呢?

  2、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

  3、指名读课文,引导评判学生是否带了自豪的感情读这一部分课文。指导学生读好这一段。

  (1)思考:小骆驼想到了什么才说“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

  (2)讨论。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齐读

  4、教师小结。

  四、总结

  1.分组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说话训练:同学们,小骆驼以后再听到小红马说它难看会怎么说呢?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板书设计: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驼峰——贮存着养料——足够路上用

  委屈 脚掌——又大又厚——

  不会陷进松散的沙子里自豪

  眼睛——双层眼毛——

  风沙过去了,没进一点沙子

四年级语文北师大优秀教案2

  学情分析:

  本文语言浅显,但所说道理深刻,富有教育意义。学生可以顺利理解花生的特点,做人的道理不一定理解到位,教学时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

  教材分析:

  《落花生》是一篇现代优秀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所受的家教。课文通过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品尝花生时谈论花生的话题,告诉我们做人要做务实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本文可分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和收花生。第二段(第2——14自然段)写一家人尝花生,谈论花生的好处。所谈内容可分两层:一是讲花生的好片面性特点;二是以花生喻做人。第三段(第15自然段),写父亲的话深深印在“我”心上。课文通过议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阐明做人的道理,发人深思。文章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语言质朴简洁、清新自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练习分清课文主次。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居然”“成熟”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理清课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二、教学重点

  (一)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三、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花生)

  2.出示花生的投影片,教师解题: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

  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因为小时候父亲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心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笔名是“落华生”。那么,他的父亲关于花生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我们来看课文。

  (板书:19.落花生)

  (二)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本课生字不多,但每个生字都有要提醒学生的地方。

  “辟”是多音字,主要掌握pì和bì两个读音,通过组词让学生区分并掌握

  “榨”是翘舌音zhà,纠正学生口语习惯读音“zhá”

  “慕”字下面是不是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

  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可惜:值得惋惜。

  开辟:开拓发展。

  翻地:用犁、锨等翻松田地。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收获:取得成熟的农作物。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爱慕:由于喜爱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成熟: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泛指生物体发育到完备的阶段。

  分辨:辨别。

  体面:(相貌或样子)好看;美丽。

  (三)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落花生是本文议论的中心事物,因此以落花生为题。全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可能总结不全,教师指导学生读有关句段来帮助学生概括总结。

  3.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

  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后)写吃花生时的议论。

  分段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将第1自然段分作第一段,学生不会有什么分歧;对第二段的划分,学生会产生分歧。有些学生会将第2自然段到最后都分作第二段,依据是这一大段是讲一家人过收获节。对学生的这种分段方法教师应予以肯定。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二)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练习分清课文主次。

  (三)练习用“居然”“成熟”造句。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三、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指名三名学生有感情地分段朗读课文。普普通通的花生引出了一家人的许多话题,使我们对花生也生出了几分敬佩之心,带着这份敬佩之情,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理解内容。

  1.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

  (先写种花生,再写收花生)

  (板书:(一)种花生收花生)

  2.课文中哪些词语写种花生的经过?这些词语能颠倒吗?为什么?

  (买种、翻地、播种、浇水;”这些词语是按种花生的顺序排列的,不能颠倒位置)

  3.“居然”写出了什么?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居然”写出了种花生的结果,也写出了获得收获时大家出乎意料地高兴的心清。因为大家没有种花生的经验,又是在荒地上种的,对能否收获没有把握。没过几个月收获了,真是喜出望外。用“居然”一词强调了大家那种惊喜的心情。)

  4.练习用“居然”造句。

  学生练习用“居然”一词口头造句,教师指导学生注意句子中要有出乎意料的意思,不能简单地造出“他居然……”类型的`句子。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理解内容。

  这一部分写得很简略,也容易理解,教师可用简练的语言一带而过。

  花生居然收获了,一家人准备过一个收获节。

  (板书:(二)母亲的建议)

  (四)学习课文第三段,理解内容,懂得道理。

  1.默读第三段,思考: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

  (板书:(三)尝花生议花生)

  2分角色朗读课文,讨论回答思考题。

  (姐姐说味美,哥哥说可以榨油,“我”说便宜,大家都喜欢吃,父亲说花生最可贵的是它的果实理在地里。)

  (板书:兄妹们议花生父亲议花生)

  3.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

  (两次。第一次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点进而说明做人的道理。)

  (板书:花生桃子石榴苹果)

  (1)齐读父亲的第一次议论。思考: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

  (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较。通过果实的样子、果实结出时的位发的比较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

  教师帮助学中抓住关键词语“埋在地里”“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矮矮地长在地上”等进行分析,体会出花生的默默无闻,朴实无华。

  (板书:果实理在地里鲜红嫩绿的果实矮矮地长在地上高高地挂在枝上)

  (2)思考:花生的果实长在泥土里,桃子、石榴、苹果将果实挂在枝头,是个是花生故意钻进土里不让人知道,桃子、石榴、苹果放意炫耀自己?为什么?

  (这是它们各自的生长特点)

  (3)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成熟的果实理进泥土,等待人们来挖掘,来利用。由此,你体会到花生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朴实无华)

  (4)练习用“成熟”造句。

  “成熟”有两个义项。一是泛指生物由发育到完备阶段;一是指发展到完善的程度。教师据此指导学生造句。

  (5)齐读父亲的第二次议论,思考: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

  (谦虚朴实,不计名利,不会炫耀自己,对别人有用的人)

  (6)出示投影片,填空,指导学生背诵。

  “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可是,不是而的东西。”

  (板书: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

  4.作者对父亲的话理解了吗?你从哪里看出的?读出有关的句子。

  (1)出示投影片,填空,指导背诵。

  “人要做的人,不要做,而的人。”

  (2)你对作者的话理解了吗?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讲外表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3)小结:作者受父亲的启发,所说的这段话是全文的中心所在。它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做人的道理,赞扬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谦逊朴实、不计名利、有真才实学而不炫耀自己的人;赞扬了一切默默无闻,为人民多做好事,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批判了那些只求表面,贪图虚名,不学无术,对社会没有用的人。父亲的教导深深印在作者的心上,“落花生”的精神贯彻在他一生的做人、写作和教学之中。

  (4)齐读全文最后一节。思考:这一节对全篇文章和突出文章中心起了什么作用?

  (第一句讲过收获节的谈话一直到深夜,交待了时间,把事情叙述完整。第二句说明了父亲的话给“我”的印象之深,说明了作者在收获节上的收获之大,也可见母亲安排这一活动约用意和父亲参加这一活动的目的。这样的结尾深化了主题。)

  5.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五)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1.结合“我”的一段话,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课文通过收获节上一家人对花生好处的议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可以使学生对文章的主次有具体的感受,对文章主次与中心思想的关系有比较具体的体会。

  (板书:略写详写)

  3.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过收获节,议花生是主要的,父亲的议论是着重写的,这样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其它内容略写,但它为文章的主要内容起说明交待的作用,不能不写。我们在写作时也要确定重点,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及写作特点。

  (七)总结:这篇课文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理”。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事物能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懂得深刻的道理。如:粉笔这个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东西,为了让同学们获得知识,不惜牺牲自己;蜡烛,照亮了别人而毁灭了自己……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学习本课“借物喻理”的写法。

  (八)作业。

  1.用“居然”“成熟”造句。

  2.背诵课文。

四年级语文北师大优秀教案3

  设计理念:

  大写意的语文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学设计不是面面俱到,不是“深挖洞”,而是删繁就简,求一而舍全,腾出时空于核心问题。《钓鱼的启示》一文的教学设计,改变了以往课堂提问杂而碎的现象,以“作者多次写到‘月光’,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个月光如水的晚上为什么会给作者留下永久的回忆和终生难忘的启示?”这一问题贯串教学始终,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感悟。并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说开去。这样,将教书与育人,读书与做人,读文与明理,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起来。读进去再走出来,启迪学生的人生。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捕捞、鱼饵、鱼钩、小心翼翼、操纵、皎洁、沮丧、诱惑、告诫、实践”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尤其要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理解“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正确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联系实际,受到“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

  4、 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叙述的顺序,学习作者环境衬托手法的巧妙运用,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渗透的意境美、行为美、心灵美,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文中蕴含的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内在美,,从而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教学难点

  课文中部分句子的含义比较深刻,学生受年龄、经历的局限,领会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是教学的重点,但也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

  1、 鼓励学生寻找、查阅关于鱼类生活习性的资料,初步了解定时禁捕对保护鲈鱼繁衍生长的意义。

  2、 引导学生读有关诚信的文章。收集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

  3、 回忆或收集生活中有关道德实践方面的点滴小事。

  4、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欣赏美。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同学们,美妙的画面往往叫人赏心悦目。欣赏美、品味美能净化人的灵魂。

  在我语音未段的导语后,伴着优美的乐曲,几幅精美的'月夜突出现在大屏幕上,学生入情地欣赏着皎洁、清柔似得月夜图,自然陶醉其中。

  2、问题引路,揭示课题。

  在这样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发生了一个美丽的故事。这个故事给作者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到底是什么呢?下面咱们跟随主人公来一次情景再现。——揭示课题《钓鱼的启示》

  3、读题质疑。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二、初读课文领略美。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放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特别注意生字词,边读边用笔画出来,可多读几遍。需要理解的词语,联系课文相机引导理解。

  2、指名逐段检查朗读情况,边检查边指导,对易错的字音相机领读,对难读的句子范读。

  3、整体感知。你在读书的过程中一定发现了,课文多次写到月光。现在请你再快速浏览全文,划出文中描写月光的语句,看月光在文中共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景下出现的?”

  (1)引导学生发现。

  第一次,“我”和父亲来到湖边时:不一会儿,月亮升起来了,湖面变得银光闪闪。

  第二次,“我”得意地欣赏钓到的一条又大又漂亮的鲈鱼时: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第三次,“我”哀求父亲留下鲈鱼是: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

  第四次,每当“我”回忆起这件事时: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

  (2)指导学生将这种美妙的情景读出来。自由练习读、指名读、配音展示读。

  (3)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划分层次。(钓鱼——放鱼——启示)

  (4)刚才大家欣赏着描写月光的优美句子,心中一定有话想问吧?

  4、老师小结。是啊,多么美好的月光啊,它常常能引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和对亲人的思念。自古以来,有多少文人骚客,借月抒情。那么,这个月光如水的夜晚,作者在钓鱼时究竟发生了什么值得回忆的事呢?月光的描写在这里又起什么作用呢?

  三、深入品悟感受美。

  (钓鱼部分)

  1、默读1——3自然段,边读边体会,从作者对月光的描写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2、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

  引导学生体会出:第一处描写表明在作者的记忆中,这件事情非常美好,连那一天的月色都是这样美,还表明作者和爸爸一起钓鱼时轻松愉快的心情;第二处描写则衬托了作者钓到少见的又大又漂亮的鲈鱼是欣喜、兴奋的心情。

  3、进一步深入品读。

  同学们,除了能从月光的描写中体会出作者的喜悦心情,还有哪些描写也能体现出来?请同学再逐句品读第3自然段作进一步的体会。

  4、交流体会。

  引导学生感悟出:

  (1)直接表达内心惊喜的句子,如:“啊,好大的鱼!”“我和父亲得意的欣赏着……”

  (2)对“我”钓鱼的动作及鱼儿挣扎的情景的细腻刻画,如:“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迅速拉上岸、得意地欣赏”;“鱼儿不停地甩动鱼尾并跳跃着,在湖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溅出不少水花……”进一步体现了作者此时惊喜的心情。

  5、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表达美好的心情。

  假如你就是作者,听着鱼儿甩尾时发出的“啪啪”声,看着鱼儿跳跃时溅起的水花,心情该是何等兴奋啊!那么,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此时兴奋的心情呢?(先选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可自己边品味边读,可同桌互相读,可小组成员齐读;再指名读,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或范读、领读。最后齐读。)

  6、 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回到了三十四年前的那个美好的夜晚,与作者一起分享了钓到鲈鱼时的快乐,特别领略了作者独到的表达方法。然而,作者和父亲没有得意多久,就遇到了难题,会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课下研读“放鱼”部分。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激发兴趣。

  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在三十四年前,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作者和父亲去钓鱼,作者钓到了一条少见的大鲈鱼,父子二人欣喜异常。可是,父子二人没有得意多久,一道难题却出现在他们面前。那个晚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使它像一杯陈酿酒令作者三十四年间回味无穷?这节课咱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那个夜晚。

  二、继续赏文感受美。

  (一)(放鱼部分)

  1、自由读课文4——9段。了解父子二人面临的难题是什么。

  2、分角色读。在分角色朗读中引导学生入情如镜,体验面对难题,“父亲”和“我”态度又和不同,从哪些具体的语句中体会到的?

  3、交流体会。(边谈体会便出示相关语句,进一步引导理解感悟)

  父亲:态度坚定,没有商量的余地。

  (1)“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你猜, 父亲此时在想什么?

  (2)“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从哪个字中你体会出父亲态度的坚决和不容争辩?父亲说这句话时语气会怎样?你能试着添加一个提示语吗?

  (3)“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你从爸爸的平静中读出了什么?

  “我”:不理解——难过——哀求——依依不舍——沮丧

  (1)“‘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从“我”的质问中,我似乎不理解,爸爸为什么让我把好不容易钓到的鲈鱼放掉,你理解吗?(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以及课外查阅的相关资料回答)

  (2)“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我”觉得委屈,与父亲大声争辩着,可文中并没有具体写出“我”跟“父亲”争辩的内容,你能想象出他们是怎么争辩的吗?请同桌扮演分别扮演“我”和“父亲”,设身处地想一想,他们当时争辩的情景,看谁能找出最充分的理由说服对方。(双方辩论)

  (3)“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此时,“我”没有再争辩什么。我们知道,一定是刚才的争辩“我”没能辩过“父亲 ”。可“我”还是把“乞求的目光投向父亲”,你想像一下作者还想对父亲表达什么?

  (4)“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尽管我是那样的舍不得,我还是把鲈鱼放回湖里。假如时你,心里当时会是什么滋味?)

  4、再次分角色朗读,表达人物的情感变化。

  5、师质疑:读到这段课文时,老师心里一直有个疑问没解开:在“我”和父亲争辩不休时,作者却插入了这样的描写:“皎洁的月光下看不到其他人和船的影子。”这处描写起什么作用?你能告诉老师吗?

  (1) 引导学生感悟到:父亲是在没有任何人知道的情况下,教育我自觉遵守钓鱼规则的,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父亲的行为就像这皎洁的月光一样美好。

  (2)出示孟得斯鸠的名言——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它在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齐读)

  6、小结过渡。

  (1)小结:尽管只有两个小时就到鲈鱼捕捞开放时间,尽管除了他们父子二人不会再有他人知道他们钓到鲈鱼的时间,尽管詹姆斯是那样的舍不得放掉那条少见的鲈鱼。但是,在爸爸的严格要求下,他还是把鱼放掉了,遵守了钓鱼的规则。当鲈鱼游走的一瞬间,“我”怅然若失。

  (2)师质疑: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作者当时明明很沮丧,可在结尾他却写道——(出示第11段)“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究竟是什么,这么值得他难忘?

  (二)(启示部分)

  1、请仔细品读第10段,看谁能解决老师的疑问。(引导学生理解)

  虽然34年前“我”不理解父亲的严格要求,但34后“我”不但理解了父亲,而且每当想起这件事就对父亲充满崇敬之情。因为父亲当年的劝诫给了“我”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2、师导引:下面咱们就跟随作者,再次品味父亲的教诲。(投影出示父亲告诫“我”的话。)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到的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1)理解道德的“是”与“非”。

  就 “钓鱼”这件事来说,什么是“是”?什么是“非”?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我”做起来却觉得很困难?(引导学生结合前文理解“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原因——它往往需要我们放弃自己的利益,需要有战胜自己的勇气和毅力。)这么难以抉择的事情,我还是做到了。这得感谢谁?

  (2)当年“我”放弃了那条大鲈鱼,却在人生路中收获了更宝贵的财富,是什么?

  (3)齐读父亲告诫“我”的这段话。

  3、理解“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引导体会)

  (1)这诱人的“鱼”还是海里的鱼吗?(对自己有利却违背道德的事物)

  (2)在人生的旅途中,“我”还会遇到哪些与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呢?(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如:金钱、名誉、地位等的诱惑。)

  (3)面对这些诱惑,“我”抵制住了吗?是什么力量让他战胜了诱惑,战胜了自我?(再次读父亲劝诫自己的话)

  (4)“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用“因为……所以”说一说“放鱼”与“成就”之间的关系。

  4、老师小结。

  作者正是因为这次不同寻常钓鱼,受到了父亲严格的教育,才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所以说——

  (1)(引读11段)——“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

  (2)、师质疑:最后这段,作者又一次写到“月光如水”,这里的描写又起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感悟:那个晚上,父亲的严格教育让我获得了终生受益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每当回忆起来,都觉得十分美好。同时,它贯穿全文,起到了前后照应的作用。

  三、理解升华表达美。

  1、同学们,作者把34年前钓鱼的故事写给我们,希望我们勇敢的挑战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在生活中,你也很可能遇到与那条大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是怎样选择的?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启示?是否也像作者一样乐于与大家分享?(引导学生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做法表达出来,与大家交流共享。)

  2、总结。同学们,积跬步而至千里,积小流而成江河。正确对待每一件小事吧,因为每一滴清水都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每一件小事都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品格。在日常小事中历练自己,你必将成为有道德的人,必将走向成功。

  四、读写结合,巩固提高。

  1、根据文章内容,写一句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2、将自己生活中类似的经历和感受写出来,与大家分享,注意环境衬托手法的灵活运用。

  3、文中描写美丽月夜的句子,进行摘抄积累。

  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月光如水的夜晚)

  钓鱼——放鱼——受益

  “我”(惊喜)——(沮丧)——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四年级语文北师大优秀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体会母爱的伟大,并通过比较老舍两篇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

  教法:

  “情景设置法”、“质疑引读法、”、“朗读感悟法”、“提问法”、“点拨法”等。

  学法:

  “圈点标注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朗读法”、“质疑法”。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上一篇课文我们到认识了性格古怪而又淘气可爱的猫。其实老舍先生家还有一只动物——母鸡。他是不是也像喜欢那只猫那样喜欢它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老舍先生家的《母鸡》。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给自然段标序,勾画出生字并读一读。

  2.把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再读给全班听一听。

  3.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三、阅读质疑

  1.通读课文,找出文中直接写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讨厌这一情感变化的句子读一读。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一向讨厌→母鸡←不敢再讨厌

  过渡:是什么原因使作者态度发生如此变化呢?

  四、自主探究

  (一)指导探究一至三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是什么原因使作者一向讨厌母鸡呢?划出相关语句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2.学生汇报

  (1)讨厌的原因有那些?(指名回答:母鸡的无病、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

  重点语句解析:

  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这是作者夸张的写法,讽刺了母鸡的炫耀。聋子本来是不怕吵的,作者用“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讨厌母鸡的情绪。)

  (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读: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它那嘎嘎的叫声总是——(没结没完)特别是到下蛋的时候,母鸡差不多是——(发了狂)

  3.揭示总分的写作方法。

  请同学们看板书:作者先总说讨厌母鸡,再分别叙述了讨厌母鸡的理由,你知道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吗?(总分)

  4.请用讨厌的语气齐读课文1、2、3自然段。

  5.老舍先生对待母鸡的情感,前后是怎样变化的?

  (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

  (二)指导探究四至十自然段。

  1.讨论:是什么让作者“一向讨厌母鸡”?又是什么让作者“不敢讨厌母鸡”?

  2.交流重点语句:

  (1)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这三句话都是在写母亲,对母亲的赞颂之情在逐句加深。作者为母鸡身上所表现出的母爱所震撼,认识到天地间所有的母亲都是英雄。这是对普天下所有母亲的赞颂。)

  (2)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作者用“不敢”来表明自己对母鸡情感的变化。他此时已不是简单的喜欢,而是对母爱的一种纯洁、神圣的尊敬,是情感的升)

  (三)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课文的写法特点

  1.两篇文章的结构都非常清晰。

  《猫》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由两部分构成,并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为过渡句,将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母鸡》可以明显分为母鸡孵鸡雏以前和孵出鸡雏以后两部分,以过渡段使文章浑然一体。

  2.在叙述动物的特点时,作者善于用总分段式。如写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写母鸡时,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它令人生厌的三个方面。

  3.在表现小动物的特点时,作者用事实说话,通过对点滴小事生动具体的描写,使笔下的动物呼之欲出。

  4.在情感的表达上,《猫》通篇都在写猫的可爱,无论是猫的古怪,还是猫的淘气,从始至终都是一种喜爱之情;而《母鸡》则写了由“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情感变化,用前后的强烈对比,加深了对母爱的赞颂。

  5.在语言的运用上,是老舍先生一贯的无雕饰的生活化的语言风格。在《母鸡》中,运用的几乎都是群众口语,有着浓郁的“京味”,如,“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咬下一撮儿毛来”,“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读这些文字时,使人感觉不是在读,而是在听街坊邻居说,是那样的生动鲜明而又通俗易懂。

  6.总结:同样是写小动物,用的方法不同,给人的感受就不同,所以同学们在自己的写作中,要注意文章的表达方法。

  五、作业布置

  1.熟练朗读课文。

  2.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

  板书设计

  猫──古怪、可爱(围绕中心句写)突出特点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不同的认识)/

  附:相关链接

  1.词语

  如怨如诉:形容没完没了地抱怨、诉说。本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形容母鸡拉长音的叫声影响人的情绪,令人讨厌。

  趁其不备:趁人不防备的时候。文中指母鸡在欺负自己的同类时是出其不意地下毒手,非常凶狠,让人厌恶。

  警戒:戒备。文中指母鸡为了保护小鸡的安全,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并不畏任何强敌,随时准备作战,表现了这位鸡母亲的负责、慈爱、勇敢与辛苦,也表达了作者的敬意。

  鸡雏:幼小的鸡。

  颤颤巍巍:抖动摇晃的样子(多形容老人或病人的某些动作)。

  欺侮:欺负。

  反抗:用行动反对;抵抗。

  消瘦:形容身体极瘦。

  凄惨:凄凉悲惨。

  慈爱:(年长者对年幼者)仁慈而充满怜爱之心情。

  2.多音字

  似:shì(似的);sì(相似、似乎);

  恶:è(凶恶、恶劣);ě(恶心);wù(可恶、厌恶);

  差:chā(差别、差距);chà(差不多、差生);cāi(出差、差使);cī(参差、参差不齐)。

四年级语文北师大优秀教案5

  【教材分析】

  本课一共四段,内容简短。第一段主要讲孔子是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他主张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受到学生的敬重。第二段主要讲孔子在评价学生的优点的同时谦虚地表示自己的不足。第三段讲孔子教育子夏,他的学生各有优点但也有不足,需要不断学习。最后一段讲后人对孔子的评价。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正确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

  2、基本技能:能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学习习惯;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够大胆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3、思想教育: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孔子的高大形象,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含义。

  2、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大家还记不记得在上一篇课文中,作者开头第一天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答:叩拜至圣先师孔夫子像。

  2、为什么要拜孔子呢?(请同学回答,并顺势引出对孔子的介绍)

  3、 这么伟大的一位万世之师,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如何教育学生的?答:想。

  二、整体感知

  1、 好,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孔子与学生》(用多媒体出示课题)

  2、 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圈点问题,有不懂的地方画出来,可以在旁边写上字;自学生字。

  3、 请学生提问,老师将问题整理归类。

  4、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再请同学起来朗读一下这篇课文。请3位同学分角色朗读,台下同学当评委,看他们读的'对不对。

  5、 评论一下,引出生字的学习,用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请同学们读几遍,纠正发音。

  三、分析课文,解决问题

  1、 什么是有教无类?请同学们根据字面意思试着解释一下。老师评价后给予正确解释。从文中哪几句话可以看出孔子的有教无类?答:2、3句。

  2、 什么是因材施教?请同学解释一下,老师指正。文中哪几段体现了孔子的因材施教?答:2、3段。(从而引出对2、3段的研究)

  3、 请大家看一下,在孔子和子夏对话中出现了几个人物?答:4个。他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啊?答:颜回、子贡、子路、子张。(随着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一一出示或板书)

  4、 在第二段中,孔子分别对他们做了什么评价?答:信用好,聪明,勇敢,严谨庄重。随着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一一出示或板书)

  5、 孔子的学生们各有各的优点,孔子跟他们相比,感觉自己怎么样啊?答:不及他们。

  6、 听到孔子这么说,子夏很迷惑,“既然他们都各有长处,而且比您还要了不起,那他们为什么还要跟您学习呢?”大家是不是也有同样的疑问呢?那就让我们跟子夏一起去问问孔老先生,看看能不能解除我们的疑惑。问明白的同学请举手告诉老师,孔子和你们说了些什么?答:……(随着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一一出示或板书缺点部分)

  7、 就2、3段的内容,再进一步启发学生,使学生们进一步理解孔子的因材施教。

  8、 下面请大家一起来做一个游戏,三人一组,讨论交流,分别说出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大家一定要根据平时的观察,实事求是的说出同学的优缺点。(讨论后,老师请3-4组同学来回答)

  9、 大家都敞开了心扉,说出了心里话,真好!那么知道了彼此的优点缺点,你们将会怎么做呢?答:……

  10、大家的想法非常好,孔老夫子也有一些看法和你们一样,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说的:(出示大屏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齐读、分组读、个人读。请同学说说对本句的理解,老师点拨,使学生了解句意。再读。各自背,同位互相检查。

  11、“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这”指什么?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答:……

  12、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孔子受到学生敬重的重要原因是什么,请大家用两个词概括。答: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13、孔子不但受到学生的敬重,也受到后人的尊敬,被称为“万事先师”,他为什么享有这么高的盛名呢?请大家齐读第四段,找出原因。答:一……(第一句),二……(第二句)

  14、孔子桃李满天下,第一点不难理解。那么为什么说他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呢?四人一组,讨论一下,看看我们今天的教育哪些方面体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老师可以先举例说明,例如不同年龄的人上不同的年级,学不同的东西,体现了因材施教等)

  15、可见,孔子是一个多么有远见的人!如果你是孔子的学生,你想对他说什么?答:……

  16、整体回顾四、学写摘录笔记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本子来,我们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找出你们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写到本子上,如果你对有关孔子的知识感兴趣,也可以抄下来,另外,老师课上讲过的有关名句,也可以记下来。

  四、布置作业

  1、 生字一个四遍,组两个词。

  2、 背过“三人行……”

  3、 如果你是孔子的学生,你想对他说什么?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四年级语文北师大优秀教案6

  一、单元主题及单元概述

  本教学内容源自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材,本单元是围绕“纪念日”展开综合性语文学习的开放单元。纪念日凝聚了多少人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进程。开展纪念日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教材以五月为例,列举了各种纪念日,有政治方面的,有社会生活方面的,有生产、科研方面的,有环境保护方面的,有文化艺术体育方面的,有属于伟人名人的,也有属于大众的……教材57页下面丁丁、冬冬的对话,还将学生关注的对象,引到自己家庭和自己生活的环境中。

  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开展纪念活动,要求全体学生全程参与,充分发动学生,发挥每个学生的创造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巧妙创设情景,各个教学阶段中,尽可能多给学生创造相互对话的机会,使纪念日活动开展得深入人心,切实起到纪念的作用。让每个学生在有限的时空中得到锻炼,提升语文的综合能力。

  课前鼓励学生采取多种形式(如上网、查阅图书、请教别人等)收集有关纪念日的资料。课堂上让学生围绕“你知道关于纪念日的哪些知识?”谈收获、提问题,进行交流。然后引导学生立足实际畅谈视野中独特的纪念日,对日历下方的“空白”进行补充,扩展纪念日的范围。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临近纪念日纪念活动,制定计划、开展活动、排演节目。其中主题的确定、计划的制定可在课内完成,开展活动、排练节目可在课外完成,教师应给予指导。并指导学生对资料进行进一步整理,让纪念活动有所连续,有所落实。最后学生以日记、作文、纪念日历、学生演示文稿、学生网站等形式记下这次活动,锻炼学生的组织创新能力,合作实践能力。

  二、单元学习目标

  1.搜集有关纪念日的资料,让学生认识并了解重大的纪念日,利用教材留白,畅谈学生视野中独特的纪念日,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2.识记纪念日的`时间,交流不同纪念日的来历及特定含义,提升对祖国、人民及社会生活的热爱,激发强烈的纪念意识。

  3.开展临近纪念日的纪念活动,燃起学生纪念的热情,形成纪念氛围,锻炼学生的组织创新能力,合作实践能力。

  三、课程框架问题

  (一)我的基本问题:该如何理解“开展纪念活动如同点燃一支火炬? ”

  (二)我的单元问题:关于纪念日,你了解多少呢?

  (三)我的内容问题:

  1.开展纪念活动有什么意义?

  2.你都知道那些纪念日?

  3.五月都有哪些纪念日?是怎样的来历?有什么意义?人们以什么方式去纪念呢?

  4.你还知道那些纪念日?(家庭、班级、学校……国家)

  5.这么多有意义的纪念日,你最喜欢哪个呢?为什么?

  6.我们选择一个喜欢的节日来开展一次纪念活动,好吗?

  7.这次纪念活动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把它写下来,好吗?

  四、涉及的学科领域

  本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涉及品德与生活(社会)、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等学科领域,活动范围深而广。

  五、所依据的课程标准

  (一)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4.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六、教学和学习过程

  (一)第一阶段:(一课时约35分钟)

  1.使用教师演示文稿,将本次语文实践课的主题告诉同学,并向学生提出单元问题:关于纪念日,你了解多少呢?将研究设想(五月有哪些纪念日?家庭、班级,学校,国家都有哪些纪念日?纪念日的来历、意义及其纪念方式)提供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家长、书籍、电视、网络等渠道查找收集相关资料。

  2.同学们根据教师提供的任务指南自行形成小组,确定方案与时间表,分工协作。

  (二)第二阶段:(一周课余时间)

  学生利用家庭、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整理资料。

  (三)第三阶段(两课时约80分钟)

  1.多媒体播放庆祝“五一”劳动节的盛大场面。学生谈自己看后的感受。(自由发言)

  2.识纪念日――谈纪念日――想纪念日。

  识纪念日:

  (1)多媒体出示五月的日历,让学生通过看日历,了解重大的纪念日及其相关知识。

  (2)交流资料,谈纪念日的来历、意义及其纪念方式。

  谈纪念日:

  你还知道关于纪念日的哪些知识?向大家介绍你喜欢某个纪念日的原因。

  想纪念日:

  (1)让学生围绕“我家也有自己的纪念日”进行交流。

  (2)为班级、学校、社区设定值得纪念的日子。

  (四)第四阶段:(一课时约35分钟 )

  引导学生把获取的知识整理,按照兴趣分组,小组合作拟定纪念日活动计划,填写活动计划表,推选负责人,对活动进行分工。

  (五)第五阶段:(一周课余时间):利用课余小组合作按照活动计划收集资料、排练节目,准备活动、分组开展模拟纪念日活动。

  第五阶段(两课时约70分钟)

  观摩模拟纪念活动

  如:“五一”劳动节纪念日活动:

  学生扮演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说自己工作特点及收获。

  国庆节纪念活动:诗朗诵,歌舞表演,手抄报展

  植树节――小品《植树》及表演唱《小树,快长大》。

  (六)第六阶段 (两天课余时间)

  1.这次纪念活动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把它写下来,好吗?

  (学生以日记、作文等形式记下这次活动。)

  2.把优秀习作装订成册,作为本单元实践活动的资料保存。

  3.学生在家制作纪念日历、学生演示文稿、学生网站。

  七、活动预计时间:

  (三周时间)

  八、前需技能

  (学生在开始此单元前必须掌握的知识或技能)识或

  1.学生需要有一些基本的计算机操作,例如鼠标、键盘的使用、打开/关闭程序和保存文件等。

  2.学生需要会上网浏览或检索。

  九、所需资料

  印刷资料: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第二学期课本、日历、各类介绍纪念日的报纸、书籍、杂志和学生制订的活动计划。

  辅助材料:和纪念日相关的图片、音乐、课件。

【四年级语文北师大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四年级语文北师大优秀教案01-02

北师大语文四年级教案09-26

北师大版语文教案02-01

北师大版《孔子和学生》四年级上学期语文优秀教案08-26

北师大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10-26

北师大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0-01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01-13

北师大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03-21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