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案

时间:2023-01-07 10:07:25 小学美术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小学美术教案范文集合7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美术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必备】小学美术教案范文集合7篇

小学美术教案 篇1

  课题:曲曲直直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a)能够说说曲、直线及物品带给自己的感受。

  b)能够用绘画、剪贴、综合等方法表现曲线、直线的画面。

  2、学习策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3、通过收集不同的直、曲材料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留心生活细节与自主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引导通过反复欣赏、观察使认识直、曲线在画面中的作用

  2、利用身边的材料的曲、直特性巧妙创作一幅图。

  教具学具:“曲”或“直”的物品和胶水、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师:“这节课我们谈论‘曲’与‘直’。”(教师板书“曲曲直直”。)

  2、师:“在课前老师先带你们一起去看看线条家族中的曲曲直直”。播放课件《线的认识与表现》,了解直线与曲线的类型及它们给人们的`感觉。

  绘画中的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线有许多的变化,这些变化使线的美感具有无穷的魅力。线的种类大体有直线和曲线两类。直线有:垂直线、平行线、斜线、折线和交*线等。曲线有:弧线、波浪线、螺旋线等。不同的线给人的感觉不一样。

  欣赏范图:这是幅山涧流泉的照片,流水形成的优美曲线会给我们柔和、流动、轻快的感觉;而另一幅岩石图,挺拔的直线会给我们明快、简洁、力量的感觉。垂直线给人庄严、挺拔、高洁、希望和正直的感觉;霍克纳作品《更大的水花》使用许多水平线,水平线有平和、安定、静止的感觉。螺旋线则有变化、运动、紧张和不安的感觉。规则的曲线、使人感到明朗、整齐圆滑有序;自由曲线则显得活泼、优美、生动、柔和。

  3、师:你们也带来不少曲与直的物品,互相观察、细心触摸、再跟同组的同学介绍,一起感受一下,特别要讨论一下这样的直或曲的物品带给你什么感觉。

  学生小组讨论,师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交流讨论习惯。

  学生分组介绍,讨论。

  4、直与曲物品展示。

  5、图片欣赏,分析:作品中的曲线、直线或材料用得好吗?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师:用你们手中的材料,想一想可以组成什么样的作品?

  四、:作品展示,评出有创意的作品。

  五、环境收拾

小学美术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这一课在《鸟和家禽》之后,两者的教学内容,互为补充延伸,前者突出“平面”的表现方法,而后者更突出了“立体”的表现方法。用废旧材料和黏土做鸟和家禽,让学生在尝试各种废旧材料和黏土的同时,了解民间工艺、了解自然、爱护生命,更关心地球的未来。这课可以分两课时来教学,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调查、收集材料,共同分工合作,共同创作鸟和家禽的形象,用”立体”的方法,把自己创作的鸟和家禽的外形、动作特征表现出来。

  本课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为目标,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美术教学的基本规律,爱护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想像力,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做鸟和家禽的基本方法。

  操作目标基本学会把握鸟和家禽的特点和比例结构进行制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增强动物保护意识,渗透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鸟和家禽的外形特点和比例关系尝试利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进行制作和添加。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基本把握动物的外形特点和比例关系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范作、黏土、制作工具等。

  学生准备:黏土、制作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与引人

  1、一次《猫与老鼠》中的笨猫在家睡觉时被鸟叫声或鸡叫声惊醒,你们听出是什么声音吗?放动画,你能把这些鸟或鸡画出来给老师看看吗?

  2、学生在纸上画,师请两个学生上黑板表现。

  3、展示其中的部分作品,引导学生注意鸟类的基本形体特征。

  4、师出示鸟类标本,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鸟有哪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长什么样,不清楚的同学还可以上来摸一摸,把自己观察的结果告诉其他同学。

  5、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既然你们都了解鸟的基本形体特征,那你们想用做陶的方法来表现它吗?

  6、引入新课我做的'鸟和家禽。

  二、欣赏与交流

  师:在做陶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下我们的祖先和民间陶艺家和我们同龄学生自己制作的陶艺作品,看看他们是怎样用陶来表现鸟和家禽的。多媒体演示鸟和家禽的陶艺作品,其中有陶胚,也有施釉烧制成功的作品。

  师:我们每制作一件陶艺作品,都要先进行构思,之后再考虑用什么方法制作合适,怎样去制作现在也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想做成什么样的鸡和家禽怎样做得与众不同,又如何去表现每一部分想好后同学之间可以进行讨论,交流一下看法,在制作时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采取同学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

  学生交流各自的设想,教师适时点拨。

  三、练习与展示

  师:既然同学们都已想好,那就开始制作,注意开始要练泥学生开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适时推荐优秀做法和讲解注意事项。

  请同学展示作品,并作介绍,其他同学和教师参与评议。

  四、与延伸

  师:刚才我们看了同学们的作品,你们做得真好,想像力真丰富,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和自豪。

  根据同学们的创作,你们能推选出今天的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吗

  小组讨论,然后把结果告诉课代表,教师颁发自制鸟和家禽的奖品。

  师:其实陶艺本身底蕴深厚,民间陶艺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很多方面知识,老师希望同学以后认真学习各科知识,认真观察我们的生活,创造出更好的作品来。

  六、教后记:

小学美术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这一课在《鸟和家禽》之后,两者的教学内容,互为补充延伸,前者突出“平面”的表现方法,而后者更突出了"立体"的表现方法。用废旧材料和黏土做鸟和家禽,让学生在尝试各种废旧材料和黏土的同时,了解民间工艺、了解自然、爱护生命,更关心地球的未来。这课可以分两课时来教学,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调查、收集材料,共同分工合作,共同创作鸟和家禽的形象,用"立体"的方法,把自己创作的鸟和家禽的外形、动作特征表现出来。

  本课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为目标,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美术教学的基本规律,爱护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想像力,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做鸟和家禽的基本方法。

  (2)操作目标:基本学会把握鸟和家禽的特点和比例结构进行制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增强动物保护意识,渗透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鸟和家禽的外形特点和比例关系;尝试利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进行制作和添加。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基本把握动物的外形特点和比例关系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范作、黏土、制作工具等。

  学生准备:黏土、制作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

  (1)情景与引人:

  一次《猫与老鼠》中的.笨猫TOM在家睡觉时被鸟叫声或鸡叫声惊醒,你们听出是什么声音吗?(放动画)你能把这些鸟或鸡画出来给老师看看吗?

  学生在纸上画,师请两个学生上黑板表现。展示其中的部分作品,引导学生注意鸟类的基本形体特征。

  师出示鸟类标本,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乌有哪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长什么样,不清楚的同学还可以上来摸一摸,把自己观察的结果告诉其他同学。

  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既然你们都了解鸟的基本形体特征,那你们想用做陶的方法来表现它吗?

  引入新课:我做的鸟和家禽。

  (2)欣赏与交流:

  师:在做陶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下我们的祖先和民间陶艺家和我们同龄学生自己制作的陶艺作品,看看他们是怎样用陶来表现鸟和家禽的。多媒体演示鸟和家禽的陶艺作品,其中有陶胚,也有施釉烧制成功的作品。

  师:我们每制作一件陶艺作品,都要先进行构思,之后再考虑用什么方法制作合适,怎样去制作?现在也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想做成什么样的鸡和家禽?怎样做得与众不同,又如何去表现每一部分?想好后同学之间可以进行讨论,交流一下看法,在制作时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采取同学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

  学生交流各自的设想,教师适时点拨。

  (3)练习与展示:

  师:既然同学们都已想好,那就开始制作,注意开始要练泥(学生开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适时推荐优秀做法和讲解注意事项)。

  请同学展示作品,并作介绍,其他同学和教师参与评议。

  (4)与延伸:

  师:刚才我们看了同学们的作品,你们做得真好,想像力真丰富,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和自豪。

  根据同学们的创作,你们能推选出今天的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吗?

  (小组讨论,然后把结果告诉课代表,教师颁发自制鸟和家禽的奖品。)

  师:其实陶艺本身底蕴深厚,民间陶艺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很多方面知识,老师希望同学以后认真学习各科知识,认真观察我们的生活,创造出更好的作品来。

小学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培养表现力

  2.学习利用材料的特点表现陶艺动物

  重点:培养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难点:学习运用陶土材料进行制作的知识

  教具:范例、图片、陶土

  教学活动:

  一、导入:

  雁飞鱼跃,鹤舞鹿奔。和人类比起来,

  许多动物都是运动健将。它加强我们对泥土的感觉,在《动物世界》里,我们欣赏过它们矫健的身影。

  二、出示图片

  试一试,看谁能说出这些动物的.运动特点?

  还能说出更多的变化吗?

  三、板示课题

  你身边有什么样的动物?

  你了解它们的特点吗?能说一说吗?

  四、观察欣赏图片、影视片中动物的运动姿态。

  试着说一说,他们的运动特点。

  五、作业选择:

  1.观察欣赏图片、影视片中动物的运动姿态,表现出动物运动的动态。

  2.可以画、也可以用各种材料去做。

  教学随笔

小学美术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孔雀的形态特征,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材料制作一个立体或半立体的孔雀,培养观察力。

  2.根据材料的不同属性,用各种制作方法表现孔雀的千姿百态。

  3.学习制作孔雀的方法,培养动手能力、创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提前布置学生回家观察好孔雀的

  2.根据材料的不同属性,用各种制作方法表现孔雀的千姿百态。

  3.学习制作孔雀的方法,培养动手能力,创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概括孔雀的特征,了解有关孔雀的知识。

  2.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材料来表现、概括孔雀的造型特征。

  教学准备:

  学生:彩卡纸、各种可利用的材料、剪刀、双面胶、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回去了解有关孔雀的知识。

  教师:多媒体教学系统、有关孔雀的光盘、运用各种方法制作出不同形态的孔雀的范作。

  施教时间:3月24日——3月26日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观看有关孔雀的光盘,请学生说说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孔雀的知识,通过自主学习和互相交流了解孔雀的品种、生活习性。

  孔雀那美丽的羽毛和翩翩的舞姿得到了各族人民的喜爱,民间模仿其动作编成了“孔雀舞”,世界上不少的美术家也用它的形象来做成装饰画。课件出示法国约瑟夫.雅南德室内装饰孔雀。

  今天我们就来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孔雀翩翩》。

  活动二:

  再次观看有关孔雀的光盘,引导学生观察孔雀的外形特点、概括出身体各部分的形状、色彩,尤其是羽毛的特点。

  欣赏范作及书上的图片,请小组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都有哪些方法可以来制作孔雀。每一组说一种,并说说都用了那些材料,如何将孔雀的形象巧妙地进行表现的。

  总结:可以使用的方法有:绘画、剪纸拼贴、折纸、纸塑等等。可利用的材料有彩纸、吹塑纸、羽毛、金属纸等等。

  其中较为复杂的是纸塑的方法,它将纸通过卷、折、刮、压、层层粘贴,塑造出立体或半立体多变的效果。(教师简单示范这几种纸塑技法,并鼓励学生将这些技法运用到其它材料的改造上。)

  活动三:

  启发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材料可以利用来做孔雀。

  鼓励学生用羽毛、橡皮泥、彩纸、废布料等材料通过拼贴、捏、折、剪、卷曲等多种方法做一只翩翩起舞的美丽的孔雀。

  作业可以合作也可以自己做,能力较弱的学生也可以选择绘画形式或画出展开的尾巴后再用剪或折的`方法做的身体贴上。

  学生作业时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色彩的协调以及孔雀尾上花纹的排列。

  活动四:

  展示作业,放音乐《小孔雀》,学生互评作业。

  教师根据歌词提示学生不光要在外表、打扮方面攀比,更重要的是要比学习、纪律等等。

  札记:

  由于二年级一班的二课特色是“折纸”,所以孩子们在用不同技法表现孔雀时,不约而同的想到了用自己最拿手的折纸的方法来制作。有一个小组的同学先是每人折了一只纸鹤,然后用不同的方法来把它“改造”成孔雀:有的把纸鹤的尾巴伸开,剪成很细的条,并用铅笔进行卷曲;有的在纸鹤的尾巴上粘上五颜六色的纸条甚至是羽毛;在纸鹤的头上贴上几撮毛;有的在纸鹤的身上画上美丽的羽毛……同一改造对象,竟然展现出了六种不同的形象。孩子们的创造力真是让我吃惊。经过近两年的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已经很强了,下一步我要做的就是如何将这种能力有效的引导,使之高效的为孩子们更好的创造服务。

小学美术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感受乒乓球、蛋壳及各种圆形物体,并学习利用一些辅助材料如彩色卡纸进行小摆设、小玩具的制作。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设计,制作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以乒乓球、蛋壳、为主要材料,进行人物,动物和静物的造型设计制作。

  教学难点:以乒乓球、蛋壳等材料进行造型的美感和创新。

  教学准备:乒乓球、(鸡,鸭)蛋壳、圆形物体、白瓜子、黑豆、红豆、黑围棋子、彩色卡纸、牙签、剪刀、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好吗?

  2.(活跃教学气氛,激起学生好奇心)出示游戏规则: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来,看小动物的特征,然后做出动作,台下的同学来猜猜看,比一比,看谁先猜出来?师分别找两名同学表演白兔和老虎的形象特征,(请同学猜)

  师:刚才同学们表演的非常好!把动物的特征都表现出来了。

  二.教学新课:

  (一)师:现在老师请同学们思考: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造型是圆形或椭圆形的?

  生:我家有奶奶用缝纫机缝制的'布老虎枕,虎的头就是圆的!

  生:妈妈的背包是椭圆形的,款式可新潮啦!

  生:我家有椭圆形的小猫闹表,一到早上就叫我起床!

  生:洗脸用的香皂是椭圆的,香香的!

  师给予肯定:你们说的都不错,你们真是善于观察生活的好孩子

  三、深入新课:

  (一):今天我们就利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圆形材料制作有趣的造型,好吗?引出课题:板书《有趣的造型》板书

  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一些图片,你们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呢?欣赏课件1

  生:欣赏。谈感受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这些艺术品都非常有趣,现在我们再来欣赏几组造型,然后回答问题。欣赏课件2

  (二)、课件逐一演示小猪、老虎和兔子、鱼四种动物的图片,

  第一组:

  师:说一说猪有什么特点?师:蛋壳作品中的猪夸张了猪的哪些地方?

  第二组:

  师:说一说老虎有什么特点?蛋壳作品中夸张了老虎的哪些地方?

  第三组:

  师:1、说一说鱼有什么特点?

  2、从花纹颜色上看这两条鱼有什么不同?

  第四组:

  师1、说一说兔子有什么特点?2、蛋壳作品中的兔子颜色跟生活中的兔子有什么不同?

  生:造型非常有趣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有认真观察的同学一定都注意到了,在制作这个造型的过程中用到了许多的废旧物品,那大家来想想看还有哪些废旧物品能够用到制作这个蛋壳造型上呢?

  四、教师示范

  师:同学们,看看老师是怎样表现的。师画出小鸟和兔子的造型简笔画,现在请2名同学上黑板画出圆形或椭圆形的造型,其他同学在卡纸上画,看谁画的又快又好。(可以是动物,水果等)找相同点:生:观察,讨论

  五、欣赏学生作品:看了之后有什么启发(欣赏课件3)

  六、制作方法: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些有趣的造型制作方法是怎样的!(课件播放制作步骤4)

  1、做底座:

  2、在蛋壳或乒乓球、圆形物体剪贴五官和头饰

  3、添加装饰物品

  七、学生创作

  师:以上的步骤你们都记住了吗?现在老师给你们一分钟4人小组进行讨论,你们小组要设计怎样有趣的造型呢?(学生讨论发表设计意图)根据你们所选择的材料并根据自己的爱好设计造型

  现在同学们就可以开始动手制作了,一会儿我们来开一个‘展览会’,看谁的设计最独特,作品完成的,可以放到展览台上,让大家欣赏欣赏。

  生:太好了!(众说)

  <学生制作老师巡视辅导>

  八、作品交流、展示

  师:一会儿的工夫,大家的作品就到了展览台上,真不错!(称赞的语气)请小组代表来说说说,哪个小组设计的最好?

  生:我觉得这个好,造型很有意思

  师:对,这位同学设计的和生活联系起来了。

  七、学生制作、教师辅导,同时播放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八、教学小结:同学们在这节课中做出了新颖有趣的造型,而且能发扬合作的精神,表现出色!只要我们平时认真观察事物,我们就能做出好作品来的!

小学美术教案 篇7

  教学理念:

  在浙江省编六年制美术教材中,虽没有开设独立的立体造型课题,但在好些课中都渗透了立体构成的理念。如三年级教材中的《躲起来的动物》等。立体造型是立体创造的一种科学方法,它不仅是材料媒介的运用,也是个人感情、认识、意志的表达。根据新美术课程标准中对中年级提出要学习简单立体物的表现方法的教学要求,自编四年级教材《装梦的房子》,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以白板纸为媒材通过面的切割、组合形成一种新的围合空间,学会简单立体物的设计,能用语言、动作对创作出的对象进行描述、表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它美术活动的区别。这节课的重点是初步培养学生理性判断的直观能力及空间造型技巧,启发学生的创造想象力,难点是使学生对立体形象的直感具有初步的鉴赏能力。

  本节课以构建主义理论为指导进行设计。构建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机械训练、反复记忆的过程,而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构建过程。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加强学生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要与学生社会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因此,我在课题的设计上以“房子”为载体引导学生尝试构成设计,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撷取素材,以“梦”激发学生表现与创造的欲望,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时,主要采用学生独立设计和小组合作相结合、自主探索和集体讨论相结合等方式,促使每位学生积极参与设计与应用、欣赏与表现,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所发展,尽量满足不同水平、不同个性学生的心理需求,真正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教学目标:

  1、尝试简单立体造型的设计与表现,掌握基本的空间造型技巧。

  2、提高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空间联想能力、创造力及交流与合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造型敏锐感和对立体造型作品的初步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

  教室布置:

  1在教室的天花板上挂好长短不同、错落有致的线。

  2教室左右各3组,每组学生围成圈。

  师:艺术家的立体造型设计作品图片若干、白板纸、旋转彩灯、音乐

  生:水粉画具或彩纸、剪刀、胶水。

  教学流程:

  一、引入、揭题:

  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平时都做过哪些梦?(想一想)

  哪个梦给你的印象最深?(说一说)

  (教师也说说自己小时候做过的有趣的梦,既增进师生间的亲近感,又帮助

  学生打开记忆的“匣子”。)

  师:哇,同学们的梦,真是有的美好,有的可怕,有的可笑,有

  的奇怪……

  你们喜欢哪一类的梦呢?

  生:美好的,有趣的,滑稽的……

  师:如果能将好梦藏起来,在我们入睡时它们会悄悄飞进我们的梦乡,那该

  多好啊!今天我们一起来造一座“装梦的房子”,好吗?

  生:好!(师出示课题)

  二、构思、分析:

  1、发散构思:

  讨论:用来装梦的房子会是怎样的呢?

  (启发:它有屋顶吗?它是什么材料做的?有几面墙?是透明的吗?)

  2、媒材分析:

  同学们刚才的构思真不错,老师听得都入迷了。(出示这节课所用的材料——白板纸。)今天我们一起用白板纸来尝试“造房子”。你们刚才用其它材料做的构思,可以回家试着做做看。

  请同学们摸一摸材料,说说它的性能、特点。我们要根据材料的性能、特点去构思、设计。

  三、设计、制作:

  第一步:独立设计“窗”(板书)

  1、每组同学同在一面“墙”上设计,每人独立设计一扇“窗”。

  (每组发一张120cm ×80cm白板纸,要求学生按规定时间完成)

  师:如果你在做“窗”时剪下一些形,请保持这些形的完整,等会儿我们可以利用它们。

  2、评出“创新奖”和“合作奖”。

  说说谁的“窗”最别具一格?哪组“窗”在“墙”上的安排最美?

  第二步:合作装饰“墙”(板书)

  1、欣赏艺术家的纸造型作品(展示图片)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打扮“墙”(大胆地创作,可用水粉画,彩纸贴等,注意点线面结合。)

  3、评“艺术奖”和“评析奖”。

  每组都把自己设计的“墙”举起来,大家一起欣赏,评析。老师小结,颁奖。

  第三步:合作组合“房”(板书)

  各组派一名“工程师” 合作将“墙”组合成“房”,其他同学各自把刚才剪下的形挂在从教室天花板上垂下来的线上,进一步利用空间,突破造型本身。(老师将旋转彩灯放置在纸造型的中间)

  “工程师”们商量如何组合时,老师参与指导。

  四、欣赏、表现:

  1、欣赏:

  用灯光表现大型立体纸造型——“装梦的房子”,学生静静地欣赏自己完成的作品。(拉上教室窗帘,关灯,打开旋转彩灯开关,奏起相应的音乐。变幻的灯光映着立体纸造型,一些光束透出形状各异的“窗口”,照到挂在空中随风飘动的形上,光影交错,创设出特殊的美的意境,让学生的情绪受到极大的感染,调动了学生表现的积极性,为下面的“表现”环节打下了基础。)

  2、表现:

  语言表达:1让学生说说对合作完成的立体造型作品的感觉。

  2说说自己现在的心理感受。

  动作表现:根据老师的描述做动作(请各组派一名代表在“房子”旁扮演“梦”)

  师描述:晚上,小朋友们渐渐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奏音乐《摇篮曲》,全体同学做入睡的动作。)

  各种各样的梦从“装梦的房子”里溜出来……

  (“房子”旁的学生扮演“梦”随音乐自由设计舞蹈动作进行表演。)

  在师生共同创设的美妙梦境中结束本课。

【小学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11-19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12-30

小学美术的教案04-06

小学美术教案06-01

小学美术教案01-04

湘教版小学美术教案02-23

有关小学美术教案06-21

小学美术学期教案06-09

小学美术教案【精】06-24

【荐】小学美术教案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