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12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
2.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的灵活性.
3.初步培养学生仔细审题,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掌握口算方法并口述其算理.
教具、学具
口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演示课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1)13个十是多少?
(2)25个百是多少?
(3)5个千呢?
(4)80里面有( )个十.
2.简答题.
700里面有( )个百.
130里面有( )个十.
4000里面有( )个千.
二、进行新课【继续演示课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一)学习例3.
1.出示①400+300=
思考:口算这道题可以怎么想?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解法:
a.400是4个百,300是3个百,4个百加上3个百是7个百就是700.
b.400加300等于几,因为4加3得7,所以400+300最后等于700.
c.用笔算的.方法,从个位加起,最后得700.
教师板书:400+300=700
想:4个百加3个百是7个百.
2.出示(2)700-300=400.
学生发言.可能会出现多种做法,教师均要给予肯定,特别要肯定这种想法:因400+300=700,所以700-300=400.
3.出示(3) 20xx+6000=
小组讨论.出现几种方法后,说出计算结果.
4.出示(4)9000-4000=
学生推理出:9个千减去4个千等于5个千
(二)学习例4
1.出示例4 200+30=
230-30=
230-200=
学生可自由选择一道题向大家介绍快速口算的方法.
2.学生汇报:
200+300=230 2个百加上3个十等于2个百3个十是230.
先减整十数 先减整百数
3.小结:几百几十减几十,可以用整十数先减去整十数再加整百数.也可以几百几十先减去整百数,再加上整十数.
4.练一练
200+400 3000+6000 9000-7000
450-50 4500-4000 3400-400
(三)教学例5
1.出示例5 80+50=
130-80=
130-50=
思考:这三道题怎样又正确又迅速地计算出结果.
【80+50等于多少?是8个十加5个十是13个十就是130.
计算130-80和130-50这两道题时,可以看到减到想加法递推.
因为80+50等于130,所以130减去80就等于50.或因为80+50等于130,所以130减去50就等于80】
2.出示:900+600= 1500-600=
师问: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3.练一练
70+50= 400+600= 800+900=
120-50= 1000-600= 1400-800=
(四)总结.
让学生观察板书后讨论,今天学的是什么样的口算?通过学习有什么收获?(板书课题:整百整千加减法的口算)
三、巩固练习题【继续演示课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口算下面各题.
900-300 540-300 2900-800
20xx+5000 640-200 7200-200
4300-300 5200-200 360-360
2.接力赛.看算得又对又快.
四、布置作业 【继续演示课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口算(3分钟完成)
700+500 3000-20xx 7000-1000
400+50 7000-20xx 400+500
600+500 90+50 3000+20xx
1700-800 1200-700 360-70
4600-500 50+700 630-30
2.直接写出答案.
500+30= 7000-1000= 550-50=
700-200= 60+30= 370-80=
4500-200= 70+80= 720-20=
3.扩展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
(1).( )+350=750 400-( )=80
( )-70=210 280+( )=780
(2).菜店有萝卜350千克,卖了一些,还剩80千克,卖了多少千克?
4.思考题.
用10、20、30……80八个数,分别填在小圆圈里,使每个大圈上五个数的和等于210.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
学习内容:
p14~16;练习二第1、2、3、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3、利用“野生动物图”使学生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滋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良好愿望。
学习重点:
1~5的基数意义和写法。
学习难点:
1~5的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1~5数字卡片;投影仪;计数器;小木棒
预设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去动物园吗?动物园里有什么动物?现在同学们就来看一看这些可爱的动物。除了看动物之外,我们还要从中学习数学知识,1~5的认识,看谁学得又快又好。(板书)
二、教学1~5的认识:
1、(屏幕显示“野生动物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画了什么?各有几个?说给你的同桌听。(指名说)
2、你们能不能按照顺序来说一说?先说数目小的,在说数目大的。再说给你的同桌听。(指名说,根据学生发言操作课件)
3、这幅图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用“?”来表示?
4、(投影“1”数字卡片)现在请你拿出1根小棒,摆在数字“1”的下面,可以怎么摆?(学生上来演示)
5、(投影“2”数字卡片)现在请你拿出2根小棒,在桌子上摆一摆自己喜欢的.图形(学生上来演示)(“3”、“4”、“5”类同)
6、谁能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5各数表示?
三、教学数序
1、(计数器上拨1颗珠子)老师拨了几颗珠子?用几表示?(板书:1)
2、(计数器上再拨1颗珠子)再拨一颗珠子,一添上一是几?(板书:2)(3、4、5类同)
3、齐读1、2、3、4、5
4、1的后面是几?5得前面是几?3得前面是几?后面是几?(全班回答)
四、教学书写
1、(屏幕显示1~5的数字卡片)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想一想,这5个数字各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物体?(学生自由回答)
2、教学1、2的写法。
(1)动画展示“1”、“2”笔顺。
(2)请同3学们跟着老师用手划。
(4)在书上描写。
3、教学3的写法。(同上)
4、教学4、5的写法。(同上)
五、练习
p21练习二 1、2、3、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3
一、课程名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学段一年级下册第二章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
二、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虽然仍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在浓厚兴趣的状态下,学生产生较强的自信心和表现欲望,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操作探究与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一年级学生主要依赖于直观性的教学进行思维。动手操作让学生手脑协作,更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
三、教学目标 分析: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况中提取、解决问题的过程,比较熟练的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运算。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的能力。知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20以内退位减法进行整理,找出规律,进一步巩固此类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快乐,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四、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先安排加法,再安排减法,意图是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二十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是在学生学习了二十以内进位加法及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是二十以内退位减法的复习课,是对学习两位数减去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巩固复习,能为后继教材的学习做好迁移准备。
五、教学过程 分析:
(一) 揭示课题
(二) 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
(三) 利用退位减法表复习
(四) 课堂独立练习
六、教学困难分析及媒体设计:
1、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已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总结规律。运用Flash动画及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直观演示掌握规律。
2、 这是一节复习课,学生对复习的内容已基本掌握,相对于新授课难以激发学生的热情,达到熟练巩固知识的`目的。为此引用动画《十几减几》,将练习内容融入适当的情境之中,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巩固算法。
七、课堂实施:
(一) 揭示课题
说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
(二) 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
1.找规律,填表。
出示图片。
要求:仔细观察,从已有的算式中找到规律,把所缺的算式填出来。
(自由发言,想填哪格,就填哪格。)
2.说说为什么这样填,你是怎么想的?
3.讨论(出示动画:二十以内的退位减法—二十以内退位减法表)。
a.竖着看,第一列的得数有什么规律?算式有什么规律?
b.你还能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
(酌情启发:横看,有什么规律?竖看,有什么规律?)
4.小组活动,动手操作,重排退位减法表。(见课本第23页。)
(提供每组一套20以内的退位减法算式。)
小组合作把这些卡片重新有规律地排成一个表。
(三) 利用退位减法表复习
1.把差是6……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课本第24页的第1题。)
a.差是6的减法算式有哪几道?想不出的可以看减法表。
[这个问题并没有限定差是6的算式的范围。所以一开始学生会说出原来学过的10以内差是6的算式,个别学生还可能由14-8=6、15-9=6类推出16-10=6、17-11=6等尚未学习的减法算式。对此,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分类,然后再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这节课复习的退位减法上来。]
学生可能说出:6-0=6、7-1=6、8-2=6……20-14=6……引导他们分类:其中哪些是上学期已经学过的?哪些是新学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哪些是以后要学的?
b.差是7的一组退位减法算式你能都说出来吗?
c.你还能说出一组差是几的退位减法?
(四) 课堂独立练习
1.看图列两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方格图小球图)
2.口算,比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出示动画:十几减几)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4
教学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一年级第一学期(试验本)P15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 对星空中的一些星座(由7颗星组成的)的星星计数。
2. 按给出的数在方格纸上画星图。
3.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初步了解常见的星座知识。
能力目标
1. 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2. 在画点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在情境创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宇宙奥秘的欲望。
重点难点:
按给出的数在纸上画出星图。
教学准备:
1. 教师方面的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小圆片
2. 学生方面的准备:课前有关星座的知识探究、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 播放歌曲《一闪一闪亮晶晶》
师:夜晚悄悄地来临了,美丽的月亮散发着淡淡的光芒,可爱的小星星在对你调皮地闪动着大眼睛,这些星星用直线连接起来,就形成很多的星座。请学生分组交流介绍收集到的有关星座的知识。
2. 个别回答:你知道有哪些星座吗?星座对于我们人类有什么作用呢?
3. 出示课题:美丽的星座
二、新授实施
1. 教师边操作多媒体课件,边介绍:天鹅座、狮子座、猎户座,北斗七星座。
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小结:同样是7颗星星,可是由于排列的`位置不一样,所以就形成了不同的星座。
2. 请你用7个小圆片模仿摆出以上的四个星座,教师巡视辅导。
3. 你还能用7个小圆片摆出其他的形状,并取个合适的名字吗?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组织评比:谁的星座最可爱、最美丽?
4. 小结:奥妙无穷的宇宙世界等着小朋友长大以后去探索、去求知。
三、练习尝试
1.我们可以把这些星星看作是一个小圆点,然后我们可以在方格纸上画出星座。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画画看呢?(教师选择其中的一个星座带领小朋友尝试画)
师:先画4个圆点,将点与点用线联系起来,这样就能形成一幅星座图。
生:选择喜欢的颜色画4个圆点来画出星座。
2. 想一想,画一画:用4个圆点、5个圆点创作出其他的星座,小组内交流评比。
3. 教师指导写数:7的写法
四、探究巩固
1. 比一比,赛一赛:我是小小天文家。让学生展开想象自己来发明星座,并展示学生作品,给予一定的奖励。
2. 总结:今天学习了什么本领?你还想了解什么知识呢?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整十数的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
3.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合作意识,激发他们计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整十数的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整十数连加、连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开火车口算:20+50= 3+2+4=
10+80= 8-5-2=
70-30= 4+1+3=
90-30= 10-3-6=
30+70= 8-6-2=
师:你们在做连加、连减题的时候,是按什么顺序做的?(从左到右)如果题目中的数变大了,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整十数的连加、连减的计算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的连加.板书:30+20+40=
(1)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30、20和40这三部分合并起来)
问:你会算吗?
学生自己试算,然后集体交流.
(2)问: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谁和他想得不一样?
(先算30加20等于50,再算50加40等于90.)
(想:3加2加4等于几,就是几十.)
2、教学例2的连减.板书:80-50-20=
(1)师:这道连减的题目表示什么意思?(表示从80里面去掉50这部分,再去掉20那部分或从80里面去掉50和20这两部分)
问:怎么算?(学生试算,然后集体交流.)
(2)问:谁来汇报一下,你是怎么算的?
(先算80减50等于30,再算30减20等于10.)
(想:8减5再减2等于几,就是几十)
3、比较:整十数的连加、连减与10以内的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1)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2)各组进行汇报.
(整十数的连加、连减和10以内的连加、连减计算顺序是一样的,都是从左到右,不同的是计数单位,10以内的连加、连减是以“一”为单位的,整十数的连加、连减是以“十”为单位的)
三、巩固练习
1、对比练习
口算:2+5+1= 9-4-3= 1+3+4= 8-2-6=
20+50+10= 90-40-30= 10+30+40= 80-20-60=
请一位女生代表做第1行,一位男生代表做第2行,女生和男生交错进行,其他同学做裁判.
问男生代表:你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因为每组题相加减的数是一样的,只是计数单位不同,所以第2行不用算,根据女生算的结果推想一下就可以了.)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9页做一做的第1题和第50页的第4题.
3、应用问题
(1)有50个花生,大猴吃掉30个,小猴吃掉10,还剩多少个?
师:请你帮小猴算一算.
订正:你是怎样算的?
(2)同学们前年栽了30棵树,去年栽的和前年同样多,今年又栽了50棵,三年一共栽了多少棵?
师:你会解答吗?请你试着做一做.
订正:你是怎样想的?
4、出示图片“填一填”
把10、20、30、40、50填在圆圈里,使
每条直线上三个数的和相等.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6
(一)、激发观察兴趣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3.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具学具准备:
教科书第2~3页的教学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1~10数字卡片一套。
教学设计:
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跨入小学的校门感觉新鲜吗?上学了,你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从现在起,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让我们来相互认识一下。
[以谈话的形式开始。师生相互介绍,老师简单介绍本校情况,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消除陌生、胆怯的心理,对学校、老师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师生相互介绍。
2.教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3.打开第1页,老师有感情地朗读,讲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
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
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数一数
激发观察兴趣。
出示教科书第2~3页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出现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情境图。
[此处从情境入手,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生:知道,学校。
师:对,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大家看一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
生1:这里有一位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
生2:这里有一座大楼。
(二)、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配合学生回答,贴一面国旗图(2)师: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图右边对应 贴出数字卡片“1”。)
(3)教师领读,学生自己小声读。
(4)小朋友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5)小朋友们再数数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多少?
三、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三)、数身边的事物
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数身边的事物:
师: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数来表示呢?
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
第一行有几位同学?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
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几枝日光灯?
你的右边有几位同学?左边有几位同学?
黑板的上边贴了几个字?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7
目的要求
1、在操作、游戏、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10以内各数的分与合。
2、在层次分明、形式多样的练习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组织活动的能力。
3、通过学生喜爱的形式学习让学生爱学、乐学并在合作中形成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灵活的、创新的思维。
重点难点
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并能熟练运用。
培养学生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
这些天我们主要学了2-10这些数的分与合,这节课,我们要通过玩玩,摆摆,练练,来复习一下。
二、摆一摆
练习四第1题
可以让学生用圆片或小棒来代替蘑菇。
摆完后,可以让学生按顺序说一说,记一记。加深印象。
三、猜一猜
1、师生做:老师先用手指分好,再让学生猜,如,请你们猜一猜,我把10分成了几和几?直到学生猜到为止。
2、同桌玩这个游戏。
让学生熟悉10的分成及用手势表示1-9的的数。
3、想想做做3。看谁找得快
每人拿出1-9的.数字卡片,准备好。
老师出示一个要分成的数,学生从数字卡片里取出两个可以分成的数,起来回答。
如,老师出8,学生拿出5和3 ,然后请他回答,8可以分成5和3,5和3合成8。
四、练一练。小明种的智慧树长大了。你知道树叶的秘密吗?
想想做做4。出示图,看第一题,找出两片叶子和花上的数字的关系,然后按这个规律填写其他花或叶子上所缺的数。
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五、游戏:蚂蚁找家
第5题,同桌合作完成后,全班交流。
提醒学生不要漏掉。合作时声音要小,只有2人听见。
六、开放题。
想想做做6。把9个桃放在3个盘里,每盘个数各不相同。
让学生用小棒代替桃分一分,交流不同的分法。
师教给学生有序的分。可以第一盘分1个,第二盘2个,剩下的全放在第三盘里,还可以2、3、4。
让学生养成遇事多思考的好习惯。
七、书写练习。
想想做做6。看谁写得又好又快。展示优秀作业。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分与和的思想,比较熟练地掌握2-7的组成,加深对2-7的认识。
2、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合作学习得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并在相互交流中探索简单规律,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比较熟练地掌握2-7的组成,加深对2-7的认识。
课前准备:
画图,卡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秋天到了,妈妈买了许多的`草莓,妈妈想把这些草莓分给孩子们,2、你能帮妈妈分一分吗?
出示:草莓图
你能帮妈妈分以下草莓吗?
(1)4个草莓图,你可以怎样分?
(2)还能怎样分?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比一比哪组分法多。
小组汇报。
(4)出示5、6个草莓图。
小组汇报。
(要提醒学生有序的操作,思考,也要提醒学生由一种分法想出另一种分法。)
二、基本练习
美丽的燕子风筝还差一点就做完可以飞上天了,你能把风筝做完吗?(出示图2。)
三、综合练习
1、练习三第3题。分一分。
练习2-7的组成。(先由一人在纸上写好一种分法,再让其他同学猜。)
2、练习三第4题。
出示:树苗图(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发现出有次序有条理的分法,自己发现出分与合的联系。从而掌握一些自己整理知识的方法)。
集体订正。
3.练习三第5题。填组成
你能有次序的把房子的墙填好吗?.
可以一座房,一座房地考虑。全体学生都动起来,让学生有兴趣去参与教师所设计的活动。
四、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你得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让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培养迁移能力。要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必须提高学生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积极主动地参与,不仅学会了知识,又学会了迁移,利用迁移能力学习后边的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迁移能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9
一、教学安排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沪教版数学一年级第一学期P47第一教时
二、教材分析
《数墙》属于“数与运算”版块,是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内容。本教学内容的前继内容为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及加减法关系的初步体验。对应以上两个内容的后续内容是数域扩展后的加减法运算,及加减法关系的再认识。
此外,《数墙》这一教学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方式进行20以内加减法的复习,同时为探究加减法关系、探索规律与类推、对规律进行数学表达等能力的提升提供了载体。
三、学生分析
刚度过幼小衔接期的一年级学生在认知特点上有着年龄段的共性,但不同的学前教育现状又形成了知识储备上的差异性。以下从两方面进行学情分析:
1.认知特点: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兴奋点保持的时间相对较短,认知以具象思维为主;认知观察时大都是从整体观察出发,容易忽略局部的聚焦观察。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因此本节课将以游戏的形式、学具的辅助来进行教学设计。
2.知识储备:不同的学前教育现状决定了本班学生在数学学习知识储备上的不同,差异明显。约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在学前已经会熟练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对加减法关系也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有一小部分学生是零起点,刚刚在之前的单元学习中初步掌握了20以内的加减法,还有待于进一步巩固,对加减法的关系也只是有初步的感知。因此,解读每位学生的认知起点,分层规划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复习巩固20以内的加减法。
2.探索数墙的规律,并可以运用规律将数墙填完整。
【过程与方法目标】
3.能合理运用学具,有效探究规律,运用规律,在过程中发展观察能力和说理能力。
4.在分层教学中,同伴互助、借鉴分享、探究规律,提升数学阅读和数学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5.在游戏中发展思维,并借助“听”、“说”、“算”、“找”四个学习要求的达成,在自评、互评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数学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在数墙中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及加减法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五、教学资源
(一)教材资源
1.选用教材P47页例题,例如右图:
2.变革教材素材,例如:
(二)媒体资源
1. PPT
2.学具“凸”字框
六、教学设计及过程
(一)情景引入
游戏:堆积木,引导观察积木上有数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经验和熟悉的学习环境,从学校数学课程资源角的游戏入手,提高学习兴趣,为探究学习作铺垫。
(二)观察探究
【环节一】观察数墙
1.动态演示数墙的堆积过程--揭题《数墙》
2.观察数墙
预期观察结果如下:
(1)层数与最底层块数间的关系
(2)发现上下、左右相邻的三块砖上的数之间的规律--此结论将延迟交流
【设计意图】依据学情分析结论一,通过动态演示数墙的堆积过程,用动感帮助学生集中注意、提高学习兴趣;在汇报预期结果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为了给所有学生留出充足的思考空间,对观察结果2做延迟交流。
【环节二】探究规律
1.探究:从下往上看
根据学生学情,给出两种方式供学生选择,探究“数墙”规律:
第一类:自主探究式,学生无任何辅助工具。
第二类:借助学具式,学生可以借助学具观察。
汇报规律:
(1)第一类学生汇报
预期:语言可能不规范
引导学生用加法算式来清晰表述规律。
(2)第二类学生利用学具聚焦观察
引导学生借助学具找到上下、左右相邻三块砖间的规律,并能用两道加法算式来进行表达。
(3)规范数学语言的表达
通过“听”的方式,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总结从下往上看的规律,引导学生找到关键词,理解特定数学语言的.含义,从而进一步理解数墙的规律。
2.探究:从上往下看
通过“听”,引导学生尝试找到关键词,并对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述进行体验。
借助学具理解关键词,探究数墙的规律。
汇报规律:
(1)借助学具,用两道减法算式来阐述规律。
(2)无需学具,可以通过直接观察,用两道减法算式来阐述规律,同时配合手势进一步理解规律。
【设计意图】依据学情分析二,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通过第一类学生的自主探究,结合第二类学生的学具聚焦研究范围,生生互动、借鉴学习,在借助学具聚焦探究的过程中,发现规律。考虑到学生年龄的特点,通过“听”规范的数学表述结合找关键词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数学表达的准确、简练的特点,为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表达能力作准备。同时,整个探究过程将结合“听”、“说”、“算”、“找”四个学习要求,展开师生、生生间的评价,为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能力的提升提供行之有效的评价载体。
(三)巩固运用
1.模仿练习
找一找,写一写
在数墙内选一组数,写写算式。
2.提高练习
3.拓展练习
数卡5可以放在最顶层吗?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引导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墙”的规律;变革的教材练习内容,为后续的“加倍”、“一半”内容作铺垫。在提高练习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切入点思考,综合运用加减法的关系多角度解决问题。在拓展练习中运用“数墙”的规律,进一步感知加减法的关系。
(四)梳理总结
引导学生从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总结部分将结合“听”、“说”、“算”、“找”四个学习要求展开,翻转的四个要求将拼成学校吉祥物“丽丽”、“园园”送上大拇指,富有学校文化寓意的评价将激励学生的学习。
七、作业设计
1.根据规律,用1-9的数卡,搭建一面数墙。
2.进一步探究并完成拓展练习
【设计意图】随机抽卡、随机确定数墙层数的设计使数墙的游戏性进一步加大,作业较好地起到复习巩固、提升数学能力的作用。拓展练习的完成过程,将提供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0
教学内容:
西师版一年级上数学70页例1、例2,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自己总结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让学生经历9加几的数学方法的探究,理解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学生在互相交流解题思路中,理解算理,初步学习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难点:
感受9加几不同的计算方法
教学具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运动场情景激趣引入,老师想考考你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运动会上看看,你看到什么?
生随意说
2、找朋友:相加是10的朋友连线
3、口算。(生自主算后抽生说)
二、探索新知:
1、出示运动会场景
(1)同学们比赛的特别辛苦,学校为同学们准备了水,你看到了什么?
(2)若学生关注的不是水的数量,那么:小朋友们说得都很有道理,我们要把这些水分给运动员们,首先要知道有几瓶水?
2、师:请问这里一共有几瓶水啊?
生:12瓶,可以让多个人说。
你们是用什么方法知道这里有12瓶水,请把你的方法跟你同桌说一说。
生1:我是用数。
那你能数给大家看看吗?请生数
生2:我是接着数。
生3:外面拿1瓶,放到箱子里,正好是十瓶。
为什么要放1瓶到箱子里呢?(多人说一说)
3、同学们都用自己的方法知道了总共有12瓶水,那谁能列一个算式。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的。
请问盒子里有几瓶水?板书:9
盒子外面呢?板书:3
师:要想知道一共有几盒饮料应该怎样列算式?板书:9+3=
得数是几呢?9+3真的'等于12吗?
教师指导学生摆。9根代表盒子里9瓶水,再拿出3根代表盒子外面的水,放在右边。想一想你们可以怎样移一下,就能马上看出9+3等于12了
请两名同学说一说,演示一下。是这样移的吗?接着问:现在盒子里有几瓶了?(10)外面变成几合了?(2)现在是不是变得很好算了?一共是几瓶水?(12)10+2=12
师:现在谁能连起来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移的?
刚才我们把3瓶水拿掉了一个,实际上是把3分出了一个,我写在这(板书:1),还有几瓶水?(我写在这),这不就是把3分成了1和2,盒子里本来有9瓶水,我们又拿来了一瓶水,合起来是几瓶水?让后我们再把10加上2个,就是12(板书:12)
小结:现在谁能看着算式说一说,我们是怎么来计算9+3的?
现在我们也来比赛一下:看谁先把小棒堆成一堆,放好。
4、看主题图提问
(1)我们继续回到运动场上,现在老师要给大家提个数学问题,(出示)
踢毽子的小朋友和跳远的小朋友一共有几个?
算式怎么列?板书:9+5
(2)再用小棒来摆一摆,踢毽子的小朋友用几根小棒来表示?跳远的呢?想一想怎样移动小棒就可以马上算出9+5等于多少了呢?
(3)学生反馈,教师板书思维图。
(4)你们能像老师一样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生提问——老师提)
那老师来提问:
1、踢毽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几人?
你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摆小棒的吗?
请让小棒回到口袋里
2、踢毽子的和跑步的一共有几人?
我们不摆小棒,谁能看着算式说一说,我们可以怎么摆小棒?
5、小结:怎样计算9加几?学生自主说,同桌交流,集体反馈。
三、课堂练习
1、摆一摆,说一说。(同桌进行)
2、说一说。(师示范后同桌交流)
3、我们去看看数学问题馆里有什么问题正等着我们小朋友去解决
出示:你能给大家说说图的意思吗?(先圈10,在计算)
提高练习(给小动物找家)
学生先自主算后集体交流反馈。
总结:小朋友们我们今天学得算式都是和几有关的?那么你学会了吗?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1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未知加数与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场景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写出相应的算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含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算式,根据具体情境选择信息提问题并列算式。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情境选择信息提问题并列算式,体会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二、综合运用提升。
1、教科书第78页第7题
学生独立做,做后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教科书第78页第8题
学生独立做,做后交流,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连加连减,加减混合通常是从左算到右。
3、教科书第78页第9题
教师带着领读题目,问:这道题目首先要做什么?(计算出算式的得数,再进行比较)
学生独立做,做后交流。
4、教科书第78页第10题
场景图中有些什么,各有多少?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5、教科书第78页第11题
你能根据小鸟、小狗和青蛙的活动情况,列出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的算式吗?
你能说说你的式子是什么意思吗?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板书设计:
7. 10 7 5 5
8. < = > > < <
教学反思: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学习。在本课教学中,教师特别注意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会用自己内心的体验主动参与学习。这样,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主探索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5页。
教学目标:
学生进一步明确乘法的含义,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标的排列规律,熟记1~6的乘法口诀,并且能利用口诀进行熟练计算,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建立本单元知识系统,巩固知识。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一单元我们学过了哪些内容?
学生小组回忆交流,然后在班内汇报。
2.教师小结,并交待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探究体验
1.出示1~6的乘法口诀空表,组织学生回忆归纳,把口诀填入表中。
2.读表中的乘法口诀,仔细观察:表中的乘法口诀是怎样排列的'?
引导学生从横看、竖看、斜看等几方面尽可能的观察仔细、全面。然后进行小组内交流。
1.学生分组摆乘法算式卡片,摆成一个有规律的表。并把本组的作品在全班展示。
2.出示第65页第2题图,学生观察图,说图意,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寻找所需要的信息,自己解决问题。
提醒学生注意:图中每个小朋友手里还拿着一朵花。
三、实践应用
1.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
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快又对。
2.帮助小动物找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06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5-13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17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31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热)06-16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上册07-16
一年级上册四练习数学教案04-12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30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集合]06-16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品)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