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1-07 17:43:32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热】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热】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

  一、设计意图:

  随着年龄的提高,大班幼儿对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是熟悉的,因此对图形进行等分就有可操作性。本次活动从幼儿感兴趣的帮助老师分绸带入手,充分激发了幼儿学习探索的欲望,接着围着图形层层展开活动。整个活动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原则,并通过幼儿自己动手探索操作,对认识新事物具有积极意义。第一环节提供圆形可学习用对折的方法二等分,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第二环节提供长方形、正方形,幼儿凭自己地思维能力选择二等分地方法,在讲解中学习多种二等分的方法。第三环节,使知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第四环节,要求幼儿在掌握二等分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操作,联系生活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二等分。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性的操作和判断,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判断能力。

  3、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

  活动重点:

  通过尝试性的操作和判断,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活动难点: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1、材料:绸带,纸(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分练习纸,各种食物(花片、毛线、吸管、米、水)。

  2、工具:笔,剪刀,直尺。

  四、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讲解演示

  1、出示绸带问:"小朋友,今天老师的头发有什么变化吗?(扎两个辫子)我还想给两条小辫扎上漂亮的绸带,现在只有一根绸带,怎么办才能扎两根小辫呢?请小朋友帮老师想想办法,怎么分?"

  2、组织幼儿讨论,等充分表达意见后,教师边讲解边演示,让幼儿注意观察。

  3、教师小结:把绸带两头对折,剪成一样大小的两份,叫二等分。使幼儿感知二等分的含义。(此环节以形象直观的具体事物――绸带为材料,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并提出问题,让幼儿开动脑筋,帮助分绸带。通过把操作的过程与结果展现给幼儿,使幼儿初步认识"二等分"这一概念)。

  (二)基本部分:操作探索一、游戏:分蛋糕师(展示课件):今天小熊生日,请来了两位小客人,看看是谁?它想把一块蛋糕分给两位好朋友吃,怎么办?请小朋友动手试一试。

  (1)每人两块圆形蛋糕,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观察。

  (2)组织幼儿讨论等分方法。

  (3)师小结:把圆形蛋糕对折,然后剪成一样大小的两份,叫二等分。(使幼儿进一步感知二等分的含义。)

  (4)操作验证二等分:"怎样让别人相信你的两份蛋糕是一样大的呢?"(叠在一起比较)

  (5)讨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①请小朋友把等分后的两部分与原来的蛋糕作比较,看它们有什么不同。比一比,等分后的部分是否一样大,以及原来的图形和分后的每一部分哪个大?哪个小?

  ②师小结:二个部分合起来是原来的一份。(此环节让幼儿开动脑筋想出对折的折法来二等分圆形,得到一样大小的两份,然后通过验证来证实二等分和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充分感知二等分的实际含义)。

  二、比一比:谁的方法多。

  1、出示(正方形):引导幼儿思考怎样把正方形进行二等分。

  2、幼儿操作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3、请幼儿介绍新方法。

  4、教师小结:向幼儿介绍讲清对边折、对角折的`方法。请没这样折过的幼儿重新试一次。

  5、出示(长方形):幼儿再次操作。

  6、师:课件展示(此环节提供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纸,让幼儿操作,探索多种二等分的方法,给幼儿增加了难度,有个别能力强的幼儿能想出对角线折的方法二等分,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能激发幼儿积极性和独创精神。教师让没有尝试对角线折和对角折的幼儿一个充分学习的机会,再次巩固新的二等分方法)

  三、游戏"看谁说的对"天线宝宝想和你们做游戏,请你看图形说说它是不是二等分?比一比谁说的又对又快?

  过渡语:刚才我们把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用对折的方法进行了二等分,可是,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像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比如:桌子、椅子等。现在请小朋友看看这些东西,怎样进行等分。

  四、探索二等分的方法。

  1、将幼儿分四组,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二等分。

  师: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参观超市,看看超市里有什么?请小朋友动脑筋把这些实物分成相等的二份。

  (教师介绍各种材料,请小朋友帮忙把里面的东西进行二等分。)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指导。(鼓励幼儿积极动手、动脑,遇到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

  3,幼儿讲述操作过程、方法。

  (1)提问:(分别出示毛线、吸管、花片、米、水)小朋友你刚才是用什么方法、什么工具把毛线分成两个相同的部分?(对折、尺子量,剪刀剪、用手撕)

  (2)幼儿讲述各种分法,教师引导幼儿联系生活想想在什么时候用过目测法、数数法、计量法。

  (3)教师小结:小朋友用了目测法、折叠法、计量法、数数法等对超市里的东西进行了二等分。不同的物体性质不一样,所以要用不同的方法。和纸一样又软又薄的东西可以用折叠法来分,和蛋糕一样比较厚的可以用分割法,和水一样的液体和数量较多的物体可以用等量的方法来。

  五、结束部分:活动延伸。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2

  一、说活动教材

  排序,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了排序:服装花纹上的排序、皮包上图案的排序、饰品排列上的排序、环境装饰上的排序、物品包装上的排序、公园中花草种植的排序……这些有规律的排序带给我们生活中的美。孩子们在生活中有意或无意识地会发现生活中存在一些排序的现象。如:吃饭的碗和盘子周边的漂亮的花边;裙子袖口和裙边的花边;卫生间瓷砖排列的图案……而我们教师正是孩子发现、运用和创造这种有规律的美的引导者。

  幼儿学习排序可以为幼儿建立初浅的数学概念做好准备。幼儿学习排序,可以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序,也可以按物体的某一特征或者规律排列顺序。大班幼儿已经积累和建立了有关物体在颜色、形体和数量等特征差异排序的数学经验,可以更进一步地学习按照物体量的差异和数量的不同进行10以内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之间的传递性、双重性和可逆性的关系。新《纲要》提出“在幼儿的生活中进行数学的学习”,让幼儿在生活中学数学、玩数学、用数学,教师引导幼儿在游戏和玩乐中初步接受和学习有规律的排序,并鼓励幼儿将之应用于生活。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并结合《纲要》精神,我为幼儿选择的教学活动为“按物体的特定规律排序”,并设定在大班第二学期进行。

  二、说活动目标

  1、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

  (2)增强幼儿对排序操作活动的兴趣,逐步发展幼儿的思维、观察、比较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2、重点: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

  3、难点:引导幼儿发现递增递减的排序规律,并学习排序。

  分析:目标(1)为认知目标,重在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其中发现和学习物体递增递减的排序规律是本次活动的新知识点,也是难点部分。

  目标(2)是能力和情感目标,通过各种形象有趣的排序活动的操作,对幼儿进行排序学习,重在激发幼儿对排序活动的兴趣,掌握排序操作的方法,发展幼儿的排序能力。

  三、说活动准备

  1、幼儿经验准备:已经有按照物体某一特征规律进行排序的经验:如按照物体的颜色规律的`排序、长短规律、宽窄规律、高矮规律的排序等等。

  2、环境材料创设准备:新家蓝图,幼儿分组操作材料:铺地砖(蓝白泡沫毯)、串彩链(长短宽窄颜色不同的长条手工纸)、围围墙(四种颜色的炮弹玩具)、种树(高矮品种不同的树)递增递减排序示范卡片三张、雪花片、黑白序列的排序图样、黑白方块若干。

  四、说活动过程

  活动环节

  环节一:教师出示新家的蓝图,提出今天活动的要求。

  (解决问题、达成目标:此环节起到引题并激起幼儿学习兴趣的作用。)

  环 节二:教师介绍装修的材料,提出装修的要求。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简单的排序规律,进行分组操作。

  铺地砖:按照蓝白颜色变化规律排序。

  围围墙:按照炮弹颜色及节数规律排序。

  做彩链:根据纸条长短、宽窄、颜色的不同有规律串彩链。

  种树:按照树的形状、高矮不同规律排序。

  (解决问题、达成目标:在这一过程中,训练幼儿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不同层次的幼儿可以选择不同活动材料进行操作,便于分层指导、因材施教。在幼儿的自主操作、同伴间的探索交流和师生的共同小结的活动中,重点目标的第一层次得以解决。)

  环节三:出示三张递增、递减规律排序的卡片,(卡片1:蝴蝶不变,小花逐一增多;卡片2:蝴蝶不变,小花逐一减少;卡片3:蝴蝶逐一减少,小花逐一增多)。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图形递增、递减排序的规律。然后幼儿用不同色彩的雪花片,学习按物体数量的递增和递减的规律排序。解决问题、达成目标: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操作等方法解决了重难点目标,这是对幼儿进行初步判断、推理能力的训练。

  环节四:欣赏黑白序列,教师出示黑白序列,让幼儿观察寻找序列中黑白两色是以几个为一组进行排列,知道黑白两色也可组成许许多多有趣的序列。鼓励幼儿设计运用已有的排序知识设计一条“黑白配”小毛巾。幼儿介绍自己设计的“黑白配”小毛巾,说明排序规律。

  解决问题、达成目标:这一环节通过欣赏、观察分析、和设计表述等方法,使活动的重难点目标得以突破提升。

  活动延伸:

  观察家里、大自然中具有规律的排序现象,让幼儿互相交流。让幼儿带着问题观察生活,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渗透到生活情景之中并进行再运用,有利于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促进其创造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3

  目标:

  1、学习数形配对,并区分6和9,复习9以内的数字。

  2、初步了解数字的不同排列可以组成不同的电话号码。

  3、通过编电话号码,感受数字的丰富变化,体验数字给生活带来的方便与快乐。

  准备:

  1、几何图形组合画三幅

  2、小猴、小熊、小兔的图片各一

  3、幼儿每人两份操作图4、铅笔人手一支5、玩具电话机一部过程:

  一、看图编电话号码

  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下个星期,我们班有两个小朋友要来过生日了,我们邀请几个小动物一起来分享生日蛋糕,好吗?请小朋友帮忙想个办法,用什么方法通知它们呢?(写信、打电话、到家里去请、上网、发Email等)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想了很多办法,你觉得这些办法中什么办法最快呢?(打电话)

  师:那我们就打电话邀请它们吧!我们要先查一查小动物的电话号码。我们先来查一下小猴家的电话。(出示小猴图片、几何图形组合图)咦?怎么只有图形没有数字呢?别着急,号码就藏在这些图形里面呢!(引导幼儿观察图形并记录数字583469。请6位小朋友一起来示范)这就是小猴家的电话:583469(跟老师读两遍),(请一幼儿上来打电话给小猴:喂,你好!是小猴吗?我是月亮班的小朋友,下个星期,我们有小朋友过生日了,我请你来吃蛋糕,好吗?好的,再见!)

  师:小猴家的电话终于打通了,我们还要查一下小熊和小兔的电话。(出示小熊、小兔的图片、几何图形组合图)它们的电话号码也藏在这些图形里,不过,我要请小朋友来找了,找出来了把数字写在老师发的纸条上,看谁找的又快又对。(也可考虑分两组同时进行操作)(操作结束后,请幼儿把正确号码写在黑板上:583496、582734)两组各派一个代表打电话邀请小熊和小兔。

  二、感知数字的变化

  师:电话终于打通了,我们小朋友真能干。我们给自己鼓鼓掌。(幼儿拍手)小朋友有没有发现,小猴家的.号码有几个数字?小熊家的呢?小兔家的呢?这些号码都有6个数字,为什么电话号码是不一样的呢?(因为数字的排列不同)

  观察:这三个号码有什么不一样的呢?(小猴家的号码是6、9,小熊家是9、6,小兔家没有这两个数字,有的是2、7)相同的是什么?(三个号码都是6位数,前两位都有5、8)

  师:老师经常要把6和9搞错,请小朋友来帮帮我,怎么样才能记住6和9。(让幼儿说出6的圆圈在下面,9的圆圈在上面)师:这三个号码中一共用了哪些数字宝宝?(幼儿说一个,教师出示一张数卡)还有哪个数字宝宝没出来?(1)出示0:你们认识这个数字吗?(教师给数字宝宝按0——9的顺序

  排好队:这些有趣的数字宝宝还有一首好听的儿歌呢!

  我们一起来读读看:

  1象铅笔细又长

  2象小鸭水上飘

  3象耳朵听声音

  4象小旗随风摇

  5象秤钩秤重量

  6象豆芽咧嘴巴

  7象镰刀割青草

  8象麻花拧一道

  9象勺子能盛饭

  0象鸡蛋做蛋糕。

  三、交流所收集的电话号码

  师:我们的电话号码就是用0——9这些有趣的数字编出来的,小朋友家也有电话,但都是不一样的,下面我们就请每个小朋友开火车来把自己带过来的号码大声地读给大家听,以后有什么事你们可以互相打打电话。

  (1)请幼儿大声地读自己带来的电话号码。(边读边说说由几个数字组成的)

  (2)小结:我们山观地区家里的电话和小灵通号码都是由8个数字宝宝组成的,手机号码是由11个数字组成的,常用的比较特殊的电话象110、119、等只有三个数字组成。

  四、给小动物编电话号码(可以作为延伸活动)

  1、师:这些数字真有趣,有许多小动物家还没有电话呢?下面我们小朋友来做件好事,用数字来帮它们编个电话号码吧,这样就方便大家联系了,你们说好不好?(幼儿自编号码、有意识地请几个孩子上来念念所编的号码)

  2、把小朋友编的电话号码做成电话簿。(教师装订)结束语:一本电话簿编好了,我们赶紧出去告诉其他小动物,他们一定会很高兴的。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4

  活动目标:

  1、知道能把同样大小的三角形放在一起组合成新的图形,感受图形间的组合、变换。

  2、能积极参与活动,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各一个;小三角形若干;每个孩子一套操作学具;机器人两个、音乐

  活动过程:

  一、和图形做游戏(目的: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1、指认图形并正确命名

  提问:转动图形,结果会怎样?

  教师小结:图形的方向改变了,但形状不变。

  2、重点复习三角形,知道三角形有几个角?有什么不同?几条边?边有什么不同?几条长边?几条短边?

  3、今天我来请聪明的孩子把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利用边碰边的方式组合成一个新的图形。请个别孩子来尝试。

  教师小结: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利用边碰边的方式可以变出正方形、大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三种图形。

  提问:如果用四个图形组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图形?请个别孩子来说说看?能不能变成我们刚才说过的.所有图形呢,你们也来试一试?

  二、孩子们利用四个三角形自由组合拼摆不同的形状。

  1、用四个相同的三角形聪明的孩子能变成什么?孩子们组合拼摆,教师巡回指导。

  2、请几个孩子到前面黑板上拼一拼。

  3、分享交流拼摆结果:四个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了哪些形状?请个别孩子来说说每个图形是怎么变成的?

  4、在音乐声中教师利用四个三角形分别展示每个图形的组合方法。

  三、教师出示其他的图形让孩子们尝试计算有几个三角形组合而成。

  大的长方形(6个)

  大的梯形(6个)

  大的三角形(8个)

  大的长方形(12个)

  四、教师出示两个机器人,引导孩子们观察它每一部分的形状,提出要求后,将孩子们分成两组合作玩游戏。

  1、教师提出要求后孩子们玩游戏。

  2、分享交流游戏结果。

  3、教师小结:比赛不能只想到赢,还要想想怎样才是正确的。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5

  活动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某些问题。"由此可见,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构建幼儿数学课程的最基本原则。认识人民币并学习使用人民币进行购买的活动,是非常贴近幼儿生活的活动,本活动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本着直观性、参与性的原则,从动手操作、情感需要和快乐学习三个方面进行了设计。以"智力闯关"引入,以"买玩具"为活动情境主线,让幼儿从一开始就进入活动情境,在紧张、有趣的游戏情境中感知10元以内货币的换算,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数概念的认识,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游戏中,也培养了幼儿的责任心,能够认真负责的完成自己所接受的任务。

  活动目标:

  1.认识人民币,在游戏中进一步感知10元以内的货币换算。2.能够在游戏中学会遵守规则。

  3.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活动准备:

  人民币样板每人一套、钱包每人一个、点钞劵若干,贴有价签的玩具若干。

  幼儿原有水平:幼儿认识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面值大小及种类,有过与父母共同购物或独自购物的经验。

  活动重点:在游戏中感知10元以内货币的换算。

  活动难点:能够将换算关系运用到游戏当中。

  活动过程:

  一、智力闯关师:今天我们要玩开"玩具商店"的游戏,首先我要招聘收银员,收银员要认识人民币、会使用人民币,并能正确点数人民币。孩子们,你们敢挑战吗?

  第一关:给人民币排序(引导幼儿把仿真人民币按面值大小排序。)第二关:"点钞大赛"。

  收银员还要学会清点人民币,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张纸币。

  (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法数一数点钞劵,最快最准确完成的点钞的两位幼儿可以赢得收银员的角色。)第三关:我是计算小能手(引导幼儿根据教师提出问题,进行10以内人民币的换算。如:5元里面有几张1元?10元里面有几个1元?10元钱可以用哪两张人们币来表示? 6元可以用几张人民币表示?……)分析: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的关键,招聘收银员进行闯关活动,极大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乐于、敢于尝试参与闯关活动,从而认识人民币,并在游戏中进一步感知10元以内的'货币换算。

  二、角色游戏"买玩具"师:我们买玩具怎样能知道各种玩具的价格?怎样知道自己的钱够不够买这种玩具?

  (引导幼儿说出出"看价格标签,可以问服务员等。)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价格标签。

  (引导幼儿认识各个玩具的价格标签。)师:请小朋友拿上你的人民币去买你喜欢的玩具吧。

  请2名幼儿做收银员,其他幼儿当顾客。"顾客"挑选自己喜欢的玩具,然后到收银台缴费,收银员询问价格,顾客报价格付钱,收银员找零钱,进行买卖活动,可以调换角色,游戏反复进行。

  分析:鼓励幼儿尝试自己解决游戏中的数学问题,购少量物品时,有意识地鼓励幼儿参与计算和付款的过程。

  三、延伸活动

  在区角设计小商店,满足孩子购物活动的需求。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6

  设计意图:

  近期班级增加了自然测量的区角,孩子们利用树枝、树叶、石头等自然物对身边的事物进行了测量的活动,孩子们的测量兴趣十分的高。但是在孩子们测量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多数孩子并没有掌握正确的测量方式,大多数孩子们在测量时均出现重叠、间断的现象。《数学核心概念》中提出,测量的核心经验之一是:比较必须是“均等的”,即计量单位的大小必须相等,且必须是不间断或没有重叠的。还有就是:计量单位的大小与测量出的单位数量之间是一种反比关系,也就是说,当计量单位越小时,测量的物体包含的单位数量就越多。这样一个复杂的数学概念,如何能让幼儿理解呢?因此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绘本《我家漂亮的尺子》就可以帮助孩子轻松理解这个难题。

  活动目标:

  1.学会用收尾相连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长度,初步了解测量工具和计量单位要有统一的标准。

  2.大胆尝试,体验用身体测量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ppt、跳绳(若干)、桌子、椅子等物品、纸、笔。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引导语:最近我们增加了一个测量区,小朋友们都利用了哪些材料进行测量呢?除了可以用这些材料进行测量,还可以怎么来测量呢?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乐乐,她的妈妈有一种很特别的“尺子”,这把尺子可以测量很多东西,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初步理解故事内容,知道身体也可以作为测量的工具及方法。

  引导语:乐乐长高了,衣服、裤子都短了,妈妈想要为乐乐做一件连衣裙,织一件合身的毛衣,除了毛线和织针,还需要什么?可是怎么也找不到尺子,妈妈是用什么来当的尺子?妈妈是怎么用手来测量的?请小朋友们也来试试看吧!

  重点提升: (1) 只手这么量:手伸直一柞,小指按住、大拇指接住它,小指按住不动哦。再来, 小指按住、大拇指接住它又一柞。

  引导语:除了小手可以当尺子,我们的身体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当尺子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乐乐还用了什么来当尺子?用脚印来量到底是怎么个量法呢?谁能来试试?

  重点提升:人有两只脚,一个脚印量完了,后面一个脚印可以接过来,脚跟去靠脚尖。

  小结:原来我们的脚也这么管用,不但可以走路做运动,还可以做一把漂亮的尺子。

  3.初步使用首尾相连的方法进行测量。

  (1)幼儿探索测量,教师巡回观察。

  引导语:今天教室里有桌子、椅子、跳绳等物品,一会儿请小朋友们4人一组用刚刚我们学会用身体测量的方法去量一量这些物品的长度。

  幼儿进行测量,教师巡回观察,重点观察了解幼儿用手或脚测量时出现的问题,如:重叠、起点终点没有对齐、测量时测量物之间存在空隙等。

  (2)分享交流,梳理测量经验。

  引导语:刚刚小朋友们都尝试用自己的手或脚对绳子进行了测量,接下来我们请小朋友上来说说看你是用什么方法测量的?怎么测量的?谁来说说看?

  小结:在测量时,要从起点开始,一只手(或脚)接着另一只手(或脚)进行测量,测量时不能有空隙,也不能重叠,最后数一数一共量了几次就能知道绳子的长度了!

  4.掌握测量的正确方式方法。

  (1)幼儿再次探索测量,教师巡回观察。

  幼儿再次探索测量,教师巡回观察,重点观察幼儿是否正确掌握测量的方法。

  引导语:现在请小朋友们再次用用身体测量的方法去量一量绳子的长度,并将你测量的方法和结果记录在纸上。

  (2)交流巩固,巩固测量经验。

  小结: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可以用尺子、自然物测量,今天我们发现原来我们的手和脚也一样可以测量,小朋友们回家后也可以请爸爸妈妈想一想我们的身体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像尺子一样,去试一试,并把结果记录在纸上带回班级分享!

  活动延伸:

  1.家园共育:请家长在家与幼儿一起继续探索寻找我们的身体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像尺子一样进行测量及测量的方法。

  活动反思:

  故事选自数学绘本《我家漂亮的尺子》,绘本中融入的数学元素主要是自然测量,这个故事告诉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即使不使用标准化的.测量工具,我们的身体也可以进行测量;许多标准化单位都源于人体,我们的身体具有数学价值,数学其实离我们很近。本次活动,我们预期幼儿能够获得的经验是“有学习用手及脚作为自然测量的工具参与测量活动的兴趣,体验身体真有用”。

  《我家漂亮的尺子》这个绘本很长,内容涉及比较多,在自然测量工具上,涉及了手柞量、脚印测量、步子测量、胳膊“庹”量、胳膊“抱”量等,下子将内容拓展给大班上学期的孩子,对孩子来说,要完全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将绘本的内容进行节选,通过引导幼儿知道原来我们身体的手和脚可以当做尺子一样测量物品,在绘本的后半部分我将以活动延伸的部分进行拓展延伸。

  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孩子们通过绘本学习了如何正确的用自己的身体进行测量后,大多数孩子们都学会了如何正确的用身体进行测量的方法。通过此活动发现孩子们对测量区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孩子们不仅用自己的身体进行测量,同时还寻找了很多生活中的自然物对自己的影子进行了测量,因此这个点上教师又将有了一个新的突破点,如何测量自己的影子?用哪些材料测量?等问题与幼儿一起探究。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7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数的分解与组合经验解决游戏情景中问题,体验5以内数的多种分合方法;

  2.理解并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1.玩具花生和小圈若干、花生地(9格卡纸底座4个)、骰子(点子)2只。

  2.磁性板、记录纸、红色点子。

  活动过程:

  一:体验“种花生”游戏

  交代玩法与规则

  引发猜测:你觉得该怎么种花生呢?

  交代玩法:

  请小朋友掷骰子并根据骰子上点子的数量取花生种花生。每块地里只能

  播种4颗花生,满4颗花生后,用圈把花生围起来表示完成播种;如果花

  生数量超过4颗,必须重新播种。

  宣布规则:

  根据骰子上点子数量取花生种花生,每小块地里只能播种4颗花生;

  满4颗花生后用圈围起来表示播种成功,超过4颗花生必须重新播种。

  幼儿尝试播种

  幼儿轮流掷骰子种花生;

  教师记录幼儿种花生的不同方法。

  归纳:原来种花生的'办法很多。可以将花生全部种在一块地里,也可以将花生分一分

  播种到2块、3块地里,这样就能很快完成播种任务。(比如:5颗花生可以……)

  二:比比哪队花生种得快

  幼儿分两组玩种花生的游戏;(出示2片花生地)

  玩法:幼儿分成红黄两队,一个接一个掷骰子并根据骰子上的点字数量取花生种花生;

  最后看那一队先将花生地种满为胜。

  规则:同第一次

  三:活动延伸(出示已有部分花生的土地)

  思考:

  你觉得取几颗花生,能一下子种满2块地?

  同样取这几颗花生,能不能种满3块或更多块花生地呢?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8

  活动目的: 1、喜欢参与测量活动,乐意运用自然测量的知识来解决所碰到的问题。

  2、自主选择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初步认识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并且初步学习正确测量的方法。

  3、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探究精神,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长短不一的测量工具、粉笔

  2、故事图片

  3、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以故事的方式引入,提出问题:蓝猫和淘气的争论如何测量小汽车的车顶长度?

  幼儿讨论

  (二)幼儿尝试活动幼儿自选工具测量某一物体

  引导幼儿比较观察测量的结果,并与同伴对比,有什么发现?

  (三)讨论 1、比较测量的结果

  引导幼儿寻找测量结果与工具的关系

  2、讨论测量的方法

  找准起点;沿边线测量,不要偏离边线;首尾相连

  3、小结:使用测量工具的长短不一样,那么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四)幼儿自主测量 1、提出测量的要求:选择一种工具,量时找准起点,用笔画个记号,沿边线测量,首位相连。

  2、幼儿操作。

  3、讨论与总结:

  (1)你用什么工具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2)谁也是用这个工具的?结果一样吗?

  (3)你还测了什么?结果怎样?有人测的和他一样吗?你的结果呢?

  (五)延伸活动 1、讨论:还有什么也可以当测量的工具?

  2、我们身体的那些部位也可以当测量工具?

  3、幼儿游戏:跳远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9

  目标:

  1、在讲讲贴贴中,知道10以内数与量的对应关系。

  2、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准备:果树,篮子若干(贴有7以内的数与点),

  数字与点子若干,盒子若干,泡沫板,小熊图片与头饰

  过程:

  1、引出:

  我家有许多果树,看看有哪些果树?有几棵?

  这些果树上的果子都熟了吗?为什么说它熟了?

  2、采果子:(篮子与果子的数量对应)

  果子都熟了,我想把它采下来,可是我一个人来也来不急,怎么办呀?

  幼儿采果子,师指导。

  交流:你的篮子里装了几个水果?为什么这么装?

  小结:幼儿说的办法。

  3、装水果:(盒子与果子的.数量对应)

  我还想请你们帮个忙?把你们采的水果装到盒子里,怎么装呢?

  检验:你们是怎么装的?

  小结:幼儿装的的办法。

  4、结束:

  幼儿品尝水果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0

  活动目标:

  能初步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在小组活动中能边做边讲操作过程。

  活动准备:

  教具:贴绒红圆片5片,贴绒数字1—10。

  活动过程:

  集体活动。

  认识单、双数。

  “贴绒上有什么?”“每一行有几个红圆片,谁会用数字表示?”请幼儿在每行圆片下放在相应的数字。“你怎么数得这么快?”“我们一起来说说每排圆片的数目。”带领幼儿依次说出每排圆片的数目。“小圆片要出去散步了,我们让每行的圆片两个两个手拉手,排好队。”教师示范两两排列。方法是把最上面一个圆片拿下来与最下面的一个配对,如果单数会有一个不能成对。“现在1、2、3、4、5的圆片已经两个两个排整齐了,谁来为后面每行的圆片两两排队?”“看看哪些数两个两个配对后有一个是单的,哪些数两个两个配对后没有单的?”“两两配对后,有一个单的就叫单数,两两配对以后没有单的.叫双数。”

  1、区别10以内的单、双数。

  分别指单数和双数引导幼儿讨论。教师可任指某一数,引导幼儿观察。“它是几?排成什么样子?是单数还是双数?”

  2、小组活动第一组:区别单、双数。看看每行的圆片是几,在单数下的格子里打“√”

  “做完后讲讲哪些是单数?”

  第二组:区别单、双数,在双数下的格子里打“√”。

  第三组:小动物住第几层楼。

  教后感:孩子操作,概念较清楚,初步认识了10以内的单双数。这节课的课堂气氛很好。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1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描述和模仿的方法编5以内的加法应用题。

  2.初步获得编加法应用题的感性经验。

  活动准备

  1.教具:1个小熊玩具和1个小老虎玩具,玩具苹果4个。

  2.幼儿每人一个小筐子,内分别装有5以内的玩具,如有的装公共汽车3辆、有的装小轿车4辆、有的装小兔2只、有的装水果5个等。

  3.分组活动材料:

  桌上摆放5辆车,有公共汽车和小轿车、有红色的和黑色的车

  教学具图片

  活动过程

  一、教师边操作实物边描述。

  1.教师:我先买了1个小熊玩具,又买了1个小老虎玩具,我一共买了2个玩具。

  听清楚老师怎么说的了吗?

  请小朋友照着老师说的也来说一说。

  2.教师出示4个苹果,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描述。

  二、幼儿根据自己框子里的玩具,学习描述。

  1.幼儿两人一组,根据筐子里的玩具,互相描述,教师倾听幼儿编题情况。

  2.师幼分享交流:框子里有什么玩具?可以怎么说?

  三、教师在幼儿描述的基础上,仿编加法应用题。

  1.教师:如果把“一共有3辆汽车”变成一个问题问大家,应该怎么问?(一共有几辆汽车?)

  2.提出要求:请小朋友根据框子里的玩具情况编一道加法应用题吧。

  3.幼儿两人一组,根据筐子里的玩具情况仿编应用题。

  4.师幼分享交流:框子里有什么玩具?你是怎么编应用题的?

  5.幼儿分组活动,根据情景自由编加法应用题。

  介绍各组材料:

  (1)桌上摆放5辆车,有公共汽车和小轿车、有红色的`和黑色的车。

  (2)桌上摆放4只玩具兔子,有小灰兔和小白兔、有大兔子和小兔子。

  (3)桌上摆放3个玩具碗,大小、颜色不同;第四组:桌上摆放4个苹果,大小、颜色不同。

  玩法:两人一组,根据桌上摆放的玩具编加法应用题。一个编,一个听,然后交换角色,

  继续观察玩上的不同点,编另外一道 加法应用题。

  (4)幼儿分组自由编加法应用题,。

  教师倾听幼儿编题情况,特别是最后的问句。

  5.师幼分享交流:你选用什么玩具?怎么编题的?

  活动延伸

  在数学区投放玩具,引导幼儿根据玩具特征仿编加法应用题。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2

  活动目标:

  一、通过量一量,比多少的操作活动,初步感知物体体积。

  二、培养幼儿的估计能力,空间感知和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一、果冻壳(一样大小)、水彩笔、记录纸、人手一份。

  二、操作材料:黄豆、白云豆、蜜枣、玻璃球、小石子各若干份。

  三、两瓶一样多的果汁,乌鸦喝水的图片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引题:

  激发幼儿兴趣,教师以客人身份进行招呼,并交代事情。

  师:今天,老师第一次到大(3)班来,听应老师和徐老师说,我们大(3)班小朋友个个很棒。所以,老师想考考大家,和大家来做个智力游戏,大家说好吗?

  幼:好。

  师:这个游戏和我们桌子上的东西有关,大家看一看,桌子上放着三种果实或种子,它们是什么呢?请小朋友举手告诉我。

  (引出黄豆、白云豆、蜜枣、果冻壳、统计表)

  二、开动脑筋猜一猜

  1、师:(哇!小朋友们真棒!)好,我们这就进入游戏第一环节――“开动脑筋猜一猜”,(幼儿跟念)“猜什么呢?我们要把这三种果实或种子装满这只杯子(示范)你们猜猜看可以放几颗?大家可以独自思考,也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轻轻讨论,等一下就

  请小朋友把答案写到猜一猜下面的空格子里,可是不能动桌子上的东西,要从小到大猜想,黄豆、白云豆、蜜枣各能放几颗并记录下来,听明白了吗?

  2、小朋友记录猜想答案,由老师依次将数字填写到黑板上的表格中,并简单分析。

  三、亲手体验做一做

  1、师:那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到底真的.可以放几颗呢?

  幼:(想)

  师:好,我们现在就验证一下,进入我们游戏的第二环节,亲手体验做一做。(幼儿跟念)

  2、师:我们还是按表格上排的顺序来验证,那怎么做呢?要求是这样的:(示范)把黄豆放满杯子,压一压,让它和杯口一样平。数一数,一共有几颗?马上把答案写在做一做的空格子里。

  3、幼儿实际操作,教师再次记录幼儿所测结果,并分析幼儿测量出来的数据,根据差异给适当验证。

  四、仔细观察找规律

  1、师:小朋友们真能干,不仅爱动脑筋、爱动手,而且记录认真。下面,我们要进入游戏的第三环节――仔细观察找规律。(幼儿跟念)

  2、这个规律就在表格里,大家睁大眼睛,看谁把它先找到。(幼儿回答,老师适当引导,总结出同样的杯子里,身体越小的东西,放的颗粒数越多,身体越大的东西呢,放的颗粒数就越少)

  五、生活游戏――乌鸦喝水

  师:我们大(3)班的小朋友真是太聪明了,下面我们再帮小乌鸦解决一个问题好不好?那么小乌鸦遇到什么问题了呢?原来呀小乌鸦今天去参加森林音乐会了,它唱呀、跳呀,很快口渴了。这时小乌鸦找到了一个瓶子,可瓶子里只有半瓶水,而且瓶口太小,小乌鸦喝不到,这可把它急坏了,小朋友有什么办法能帮帮小乌鸦吗?

  六、活动延伸

  如果小乌鸦面前有一堆玻璃球和一堆比玻璃球还要小的石头,你们想一想,把哪个放进去,水会更快满起来。那么小乌鸦就可以更快喝到水了?

  师:小朋友们意见各有不同,这样吧,老师请大家回家后和爸爸妈妈去做个小实验,你们像老师一样,准备两瓶一样多的水,一瓶放20颗玻璃球,另一瓶放20颗小石子。看看,哪一瓶的水满得快,明天回来告诉老师,好吗?文 章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3

  设计意图:

  一次泥工活动,有的幼儿选的是没用过的圆柱体的新橡皮泥,有的幼儿用的是用过的被团成球体的橡皮泥。很快孩子们之间就发生了争执,有的说圆柱体的橡皮泥大,有的说球体的大。争执无果,孩子求助于我。最后在我的启发引导下,孩子们把橡皮泥都团成了球体并进行了比较,发现原来大家的橡皮泥是一样大的。虽然解决了争执,但由此我意识到,幼儿由于年龄小,逻辑思维能力差,对体积守恒的概念认识不够,因而在实际生活中会出现许多认识上的错误,所以我设计并组织了该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生活中的物体体积的大小不会因位置、方向或形态的变化而变化。

  2.尝试用体积守恒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发展幼儿的判断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1.座位摆成半圆形。

  2.在科学活动区摆放积木、橡皮泥、泥工板、泥工工具、水果、水果刀等以备操作。

  3.大苹果、香蕉各一个,水果刀一把。

  4.图片、笔与幼儿人数相同。

  活动过程:

  一、老师与幼儿一起玩游戏“变变变”。

  在指定范围内大家边走边拍手说儿歌“我变我变,我变变变。”当念到最后一个“变”字时,幼儿根据想象做任意动作并保持不变。如小兔、小狗等动物,大山、小花等自然物体,看书、做操等动态姿势等。老师拍手,幼儿恢复立正姿势,重复游戏。

  二、每一遍游戏后请幼儿说说自己模仿的是什么

  并提问幼儿:虽然大家变成了大山、小兔子、房子……但还原后你觉得自己有变化吗?有没有长高、变矮?有没有变胖、变瘦?你有没有多个小脚丫?有没有少个小耳朵呢?(每次提问孩子们都会边哈哈大笑边说“没有”,还用动作证实)

  小结:原来不管我们做什么样的动作还原后都和原来一样,没有变化。

  三、再次和幼儿玩游戏“变变变”,一起变成小猫轻轻走回自己的座位。

  四、讲故事《苹果变多了》(故事附后)。

  教师边讲故事边操作演示切苹果。讲完后根据故事提问:小熊的苹果真的变多了吗?根据幼儿的`回答,老师把切开的苹果多次合起来再分开,以帮助幼儿判断分析。

  师幼一起讨论、小结:虽然苹果被切成了四块,但合起来后还是原来那个苹果,没有变多,也没有变少。

  五、游戏“变了吗”。

  1.先从正面观察教室里钢琴、电视机、桌椅等,再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最后回到正面,看看他们有无变化。

  2.教师用五块大型积木先后搭建成房子、小桥、小汽车等,请幼儿判断积木虽然搭成了不同的造型,但积木的数量、大小、多少有无变化。

  3.幼儿任意玩橡皮泥,塑好一个造型后就还原,看橡皮泥是否有变化,有没有多或少。

  六、幼儿看图玩游戏(图示附后)。

  1.找相同。看看三排美味食物中,哪两个食物一样大,在一样大的后面打√。下面有五块积木,看看哪两座房子是用这五块积木搭成的,把他们圈起来。

  2.数方块。下面是用许多同样大小的积木搭成的造型,看看哪两组用的积木一样多,把积木数量相同的造型连起来。

  七、做完图片游戏的幼儿到活动区游戏:玩橡皮泥、搭积木、切水果。在动手操作中巩固对“体积守恒”的认识。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在家帮爸爸妈妈分蛋糕、水果等,感知体积守恒。

  2.请家长引导幼儿在家里、户外从不同角度观察家具、建筑、花草树木等,感知体积守恒。

  活动反思:

  1.本活动的组织来源于幼儿生活,解决的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实际需要。

  2.活动自始至终都是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进行的,充分体现了活动的游戏性,体现了“玩中学”的教育教学理念。

  3.活动中教师不是单纯的教授,而是以启发引导为主,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思考,寻求答案,使幼儿主动而非被动地参与活动。

  4.活动注重幼儿的动手操作,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自主思考,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达到活动目的。

  附1:故事:苹果变多了

  小熊拿着一个红苹果和一个大香蕉,高高兴兴去找好朋友小鹿。路上遇到了馋嘴的狐狸,狐狸想把小熊的大香蕉骗来吃,他眼珠子一转想出一个坏主意。

  狐狸对小熊说:“我能把你的苹果变得更多!你信不信?”

  小熊说:“你也不是魔术师,怎么变?”

  “如果我能把你的苹果变多,你就把香蕉送给我,怎么样?”狐狸说。

  小熊点点头答应了。

  只见狐狸从口袋里拿出一把水果刀,把苹果一切两半,问小熊:“你看现在有多少苹果?”

  “两块。”小熊答道。

  他又把两块苹果各切了一刀,问道:“现在是几块了?”

  小熊说:“现在有四块了。”

  “原来是一个,现在是四个。我是不是把你的苹果变多了?”狐狸又问道。

  “真的变多了。”小熊开心地说。

  “那你是不是应该把香蕉送给我呀?”

  “好吧!”狐狸拿着小熊的大香蕉得意地走了。

  小熊来到小鹿家,把发生的事讲了一遍,小鹿说:“小熊,你上当了! ”

  “我怎么会上当呢?明明多了嘛!”小熊不解地挠着头说。

  小朋友,你们说小熊的苹果变多了吗?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4

  目标:

  1、能说出球体的名称,知道球体的外形特征,即不论从哪个方向看球体都是圆的,不论向前、后、左、右它都能转动。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准备:

  1、幼儿每人一个小筐子,筐内有乒乓球、圆片纸、铅笔、操作材料各一。

  2、教师演示用的大范例,教室内角落放有球体形状的物体。

  过程:

  1、请幼儿拿乒乓球,从上(下)面、前(后)面、左(右)边等方向看乒乓球是什么形状的。请幼儿观察后回答。

  教师小结:

  乒乓球从各个方向看,它都是圆的。

  2、请幼儿拿圆片纸,比较圆片纸和乒乓球的.不同,进一步了解球体的特征。

  引导幼儿从各个方向看圆片纸,从旁边看是一条线,幼儿观察回答,教师小结。

  3、把球放在桌子上,让幼儿玩球。注意不要让球离开桌面,引导幼儿把球向前(后)、向左(右)等方向滚动,并启发幼儿说出:球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都能滚动。

  教师小结:

  球能向各个方向滚动,

  小结:

  球体的外部特征,从各个方向看都是圆的,能往各个方向滚动的,这样的形状叫球体。

  4、找找哪些东西是球体的?

  请幼儿想想并找找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的球体形状的,说说为什么要做成球体形状?

  5、作操作材料,三个图例中,找找哪个是球体,为什么?

  6、活动结束。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5

  【活动目的】

  1,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规律。

  2,培养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内容】

  一、自主探索,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

  1,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分组操作。

  2,摆积木,提供两种颜色的积木,让孩子按颜色变化规律排序。

  3,摆餐具,提供若干一次性的勺子,让孩子按勺子把朝上朝下的变化规律排序。

  二、探索活动的交流。

  1,提问,你是怎么排的?

  2,引导孩子想出不同的排法,并排一排,强调排列的规律性。

  3,讨论和小结,练习表述:XX和XX是按照XX顺序排列的。

  提示:排序的方法有很多种,出了按形状,颜色,数量等特称排序外,还可以按照方位,类别等特征进行。

  三、小小设计师

  1,运用自己有排序知识,给毛巾,床单,手绢等设计花边或者图案。

  2,请孩子介绍自己设计的作品,说明图案的排列规律。

  提示:鼓励孩子大胆发挥想象,进行“设计”,成人只需提示要按照规律排列图案。

  活动要点:

  1,观察大自然具有规律的排序现象,是这一部分知识学习的真正意义。

  2,带着问题观察事物,将所学到的知识渗透并运用到生活中,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创造能力的发展。

  活动反思:

  活动前孩子都有走迷宫的经验,对于走平面迷宫我班的孩子已没有什么难度,这个活动区别于迷宫的就是它连接的地点很多,而不是单一的起点和终点,就是说这个活动中难度就是连接的地点越多,难度就越大。

  这个活动对于我班的孩子还是有挑战性的,孩子探索的兴趣还是挺浓的,孩子经过多次的尝试基本上都能完成操作练习。不过在实践操作练习的这个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引导孩子探索如何用最少的路径图板将固定的另一方连起来,多提供一些动物图卡给孩子进行情景演示,提醒孩子可以连接多几个地点,这样能进一步拓展孩子的思维,让孩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怎样走最近等。活动后能跟孩子一起小结,让孩子说说自己是怎样连接的?如看图卡的接口有几个?引导孩子用什么快捷的方法连接,这样给孩子的学习有一个提升的过程,同时也无形引导孩子怎样总结经验。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3-29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2-02

幼儿园的大班数学教案02-02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推荐】01-08

【推荐】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01-08

【热门】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01-08

【精】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01-07

有趣的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01-31

幼儿园大班《6的加减》数学教案02-12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荐】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