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时间:2023-01-09 12:25:48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3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3篇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生字5个。

  2、 能正确朗读词语7个,并积累这些词语。

  3、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 学习按照要求摘抄词语。

  5、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说说含羞草早上和傍晚叶子的变化。

  6、 了解含羞草叶子能够垂下合拢的特征。

  7、 懂得做人要诚实、善良、谦虚、守信。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按照要求摘抄词语。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

  分层目标:

  1、能正确认识本课生字、词语,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后)

  2、在正确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按照要求摘抄词语。(中)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按照要求摘抄词语。初步了解含羞草叶子能够垂下合拢的特征。(优)

  教学过程:

  一、 认知冲突

  1、 在植物界中有一种有趣的植物名叫:含羞草

  2、 出示课题:41含羞草 (读)

  3、 出示实物,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教学生字:含

  4、 含羞草以前可不叫这个名字,那叫什么呢?

  二、 主动探究

  (一)初读课文

  1、 自学课文 要求: 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读通课文,标上小节号。

  2、 检查

  (1)读词语:精致 婀娜多姿 庭园 寒碜 不畏严寒 自鸣得意

  (2)教学生字:婀 碜 畏

  (3)接龙读课文(及时正音)

  (二)深入学习课文

  1、 自由读课文,思考:含羞草原本叫什么名字?为什么叫它这个名字?

  2、 交流

  3、 出示句子:因为它觉得自己的神态婀娜多姿,是世界上最俊的。

  (读出自鸣得意的语气)

  4、 用“因为它觉得``````”练习说话

  5、 有感情朗读课文1---------5小节

  6、 为什么这么自鸣得意的得意草会改名为含羞草的呢?它为什么不得意了呢?

  自读课文6-13节。

  7、 交流

  8、 分组比赛朗读6-------9节

  9、 合作小组完成表格

  10、请小朋友摘录几个描写花草的词语。

  11、齐读6------9节,试着背一背。

  12、读10--13节,找找含羞草样子的特别之处。

  (人们一碰得意草,它就羞愧地收拢叶子,低下头来。)

  13、小结

  三、 实践运用

  1、 游戏巩固生字、新词。

  2、试背6------9节。

  四、 拓展延伸

  你看见过含羞草吗?如果你见过,请你说一说:用手碰一下含羞草,它的叶子会发生什么变化?

  小组交流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4个。积累词语5个,积累句子1句。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简单评价牧童回答三个问题的答案。尝试学习发问。

  4、了解牧童的聪明回答。培养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正确朗读课文。

  能尝试学习发问。

  教学媒体ppt

  课前学生准备充分预习课文

  教学流程

  1、出示课题:34聪明的牧童

  2、师: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名字叫《聪明的牧童》(生齐读),听听这个故事讲了些什么?

  二、主动探究

  (一)自学生字

  1、请大家自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小组合作学习生字,完成学习单。

  学习单:A、拼读生字,在田字格中自测。

  B、读词语,理解带点词的意思,不理解的提出来。

  2、开火车读生字和词语,交流词语的意思。

  3、通过学生交流引出句子“从前有个牧童,别人无论问什么,他都能给一个聪明的回答,因而远近闻名。(1)指导朗读。(2)用“无论……都……“的句式练习说话。

  (二)重点学习课文第2节。

  1、范读第2节,听清国王问了哪三个问题?牧童分别是怎样回答的?

  2、自由读第2节,把国王问的三个问题和牧童的三次回答划出来,并读一读。

  3、分角色读国王和牧童的对话,体会牧童的聪明表现在何处?

  4、出示牧童回答三个问题的答案,多读几遍,想一想,牧童回答三个问题的答案,你满意吗?你还有什么奇妙的回答?

  三、实践运用

  1、抽读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抄写句子

  四、拓展延伸

  1、看录象《阿凡提智斗巴依》,看看阿凡提是怎样巧妙回答巴依老爷提出的问题?

  天有多大?阿凡提骑的毛驴的尾巴上有多少根毛?阿凡提用智慧战胜了巴依。

  2、你能否试着提几个类似的问题,考考小伙伴呢?

  例如:人的头发有多少根?一棵大树有多少片叶子?大海中有多少条鱼?空气有多重?

  “消失“的速度有多快?……

  3、每人发一颗智慧种子,请每位学生在智慧种子上提一个问题,评选出最佳,并颁发“善问“之星。

  教学效果的反馈

  这节课,我认为语言文字的训练很到位,上出了“语文”味。比如:“从前,有个牧童,别人无论问什么,他都能给出一个聪明的.回答。”这一句话是对牧童的一个总体概述。教学时,我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的引说让学生感悟牧童的聪明。“别人问简单的问题,牧童能——(给出一个聪明的回答);别人问很难很难的问题,他也能——(给出一个聪明的回答);不管别人问哪一方面的问题,他都能——(给出一个聪明的回答),并适时指导学生朗读。又如:在精读问答,感悟智慧这一环节,我逐个出示问答,抓重点词语进行反复地多种形式地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牧童的聪明。课堂内书声朗朗,回答惊喜连连。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整体把握画面内容,简单说清故事的大致内容。

  2、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把丈夫想出的妙计用“想”或“说”的形式说清楚。初步形成详略得当的意识。

  3、在看图表达的过程中,理解“一举两得”的意思。知道遇事能多为别人考虑,会得到快乐。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入,理清故事脉络。

  1、猜谜。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那老师就先来给大家猜个谜语,请你们仔细听。“四角方方一幅画,花纹图案真漂亮。讲究卫生少不了,小朋友们喜欢它。打一个生活用品。”猜出来谜底是什么吗?

  [板书] 手帕

  2、整体观察画面内容,理清故事脉络。

  [出示四幅图]

  师: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对小夫妻,他们在黄山脚下开了一家手帕专卖店。请小朋友仔细看看图,他们的生意开始??后来??最后??你从哪儿看出的?

  [板书] 生意:红火 → 冷清←

  3、交代学习任务。

  师:同一家小店,卖的都是手帕,为什么前后的生意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要看图把这个围绕手帕发生的故事用一段话说清楚,说连贯。

  二、指导说话,重点指导第三幅图,初步渗透写文章要详略得当的意识。

  1、说清第一、二幅图的内容。

  (1)[出示第一、二幅图],了解生意由红火到冷清的原因。

  (2)借助提示,把两幅图的内容说清楚、说连贯。

  师:现在,就请你根据提示,把这两幅图的内容连起来说清楚。注意要把小店的生意开始红火,后来变得冷清的原因讲清楚。

  [出示] 一对小夫妻在黄山脚下开了一家手帕专卖店…… 可是……

  (先自己说,再指名说)

  2、说清第三、四幅图的内容,重点指导第三幅图,并让学生写下来。

  (1)提出说话要求。

  师:后来小店的生意为什么又红火了呢?那是因为丈夫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这可是今天这个故事中特别重要的内容,我们要重点把这部分内容说清楚。

  ① [出示三、四幅图] 仔细看这两幅图(有意识地点手帕中的'图案),丈夫想出了一个什么好办法?谁能用一句话把丈夫的好办法说清楚?(把黄山风景区的旅游地图印在手帕上。)

  ②他怎么会想到这个好办法的?(看到小男孩拿着旅游图从店门口经过。)

  ③这个办法又好在哪里呢?你能不能再看看图把内容说清楚?

  [随学生回答板书] 擦汗 指路

  ④揭示题目。

  师:游客只要买一块手帕,既能……又能……这真是??[贴] 一举两得!这就是今天要讲的故事的题目,齐读:一举两得的手帕

  (2)借助提示,连贯表达。

  [出示] 一天,小夫妻俩看到 ,丈夫眼前一亮,心想: 。

  (必须答到三点:1、把黄山风景区的旅游地图印在手帕上;2、游客买了手帕对他们有什么用处;3、生意会好转)

  师:那么,他会怎样对妻子说呢?

  [出示] 于是,他 。(把想法告诉了妻子。)

  点拨:丈夫说的内容就是重复刚才的想法,可以用一句话简单地说一说。

  (3)引导学生用对话的形式说清妙计的内容。

  [出示] 一天,小夫妻看到 ,丈夫眼前一亮,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兴奋地对妻子说:“ ”

  (4)引导想象,说清第四幅图的内容。

  师:果然,当印有景区旅游地图的新手帕一挂出, 小店的生意又重新红火起来。

  如果你是游客你会怎么称赞店主?

  [出示] 果然,手帕一挂出就吸引了许多的游客,有的说:“ 。”有的说:“ 。”

  (指名说,点题)

  (5)小结,悟道。

  师:是啊,正是因为这个店主能够站在游客的立场上为他们着想,既为游客提供了方便,也使自己的小店赚了钱,真是??一举两得。

  2、四人小组合作把这个故事讲清楚,一人说一幅图,不仅要说清楚自己的一这幅图,还要注意与前后几幅图之间的连接,把故事说完整、说连贯。

  三、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看图说话,了解了一个关于手帕的故事。今天回家请你将这个故事说给大家听。让更多的人都知道,与人交往时,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多为他人着想,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你的生活也会更快乐。

  板书设计:

  生意

  红火 擦汗

  一举两得的手帕 (既……又……)

  (印旅游地图) 指路

  冷清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央、呆、付、劫、徒、誓、缘、诡、牌、执、罪、”共11个生字,正确描写“央、付”等五个生字。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积累“对付、立誓、缘故、诡计、冒牌”等词语。

  3、能分清故事中的角色,正确朗读课文,并尝试读出不同动物的语气语调。

  4、继续学习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体会山羊的勇敢、机智。从而在与狮子和豺狗的较量中获得胜利。教育学生遇到危险时沉着冷静,处事时沉着、机智。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边读故事,边提出疑问,逐步培养学生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

  2、分角色朗读,体会了解山羊的品质,激发学生临危不乱,沉着应付。

  教学媒体ppt

  课前学生准备

  充分预习课文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训练引入,出示课题:

  1、媒体出示:狮子、山羊的图片。(用一个词语形容其中的一种动物)

  2、语言训练:()的狮子()的山羊

  过渡:在今天的故事中,我相信大家一定会对狮子和山羊,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3、出示课题:39、狮子和山羊(齐读)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一听录音,了解故事中的角色。

  2、二分节朗读课文(及时正音),思考,说说对这些动物的初步印象。

  3、交流,顺势板书:狮子:愚蠢、慌张……山羊:沉着、冷静、聪明……

  豺狗:狡猾……

  4、小组合作学习字词。

  学习流程:朗读词语——拼读易错的生字音节——交流字形记法、部分字义——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5、全班交流,教师点拨。(誓、缘书空;牌组词)

  三、朗读感悟,质疑讨论:

  过渡:一只迷路的老山羊,来到一个山洞中藏身,意外地遇到了百兽之王——狮子,我们一看老山羊的表现。

  1、出示课文第二节。

  (1)轻声读,用双直线找出描写老山羊想法的句子。

  (2)为“盘算”找近义词。

  (3)指导朗读,体会山羊的心情变化。

  (4)师生合作读第二节。

  过渡:山羊最终还是如她所愿逃过了这一劫,你们看……(引读课文最后一节),让我们仔细回味老山羊与大狮子之间的精彩较量。

  2、深入学习3——11节。

  (1)默读课文,用心找找山羊的表现(语言、动作……),说说你的看法,也可以提出疑问。

  (2)交流,随机出示:“我是山羊女王,”……现在我正在寻找10只狮子。”(理解“立誓”,山羊态度的坚决)

  (3)出示:于是,老山羊大摇大摆地走到狮子面前。狮子对她看了又看,猜不透眼前这大胆的怪兽为何物。(动作演示,体会山羊“大摇大摆”的用意)

  (4)同桌分角色读3——6节。

  (5)出示:山羊看见狮子回来了,知道那一定

  是同来的豺狗的主意……为了你这个罪过,我就该剥了你的皮!”(抓住“迎、庄严……”指导朗读)

  (6)质疑、解疑。(如:狮子走出洞后,山羊为何不离开呢?……)

  (7)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3、:老山羊凭借着冷静、机智,战胜了狮子,这就叫“以弱胜强”(板书)

  四、巩固字词,描写生字:

  1、开火车朗读词语。

  2、指导书写:央、诡、罪。

  3、家作:收集一则关于羊或狮子的小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积累,回顾课文:

  1、根据意思听写词语:盘算、中央、冒牌、诡计、大摇大摆。

  2、完成书后写的练习1。(校对)

  3、师生合作朗读全文。

  4、训练:你想对山羊、狮子或者豺狗说些什么?

  二、文本拓展,补充阅读。

  1、补充出示:《山鹰和狐狸》,思考文中的动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小组交流自己故事。

  板书设计

  39、狮子和山羊

  山羊:(沉着、冷静……)

  以弱胜强

  狮子:(愚蠢、慌张)豺狗:(狡猾、自作自受)

  教学反思

  对于课文的学习,我主要抓住老山羊的具体表现来感悟整课文。首先集中学习第二节,找出老山羊心里的盘算,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概括出老山羊的特点。然后抓住老山羊两处语言及动作、神态,体会她的聪明、机智。在本课文中运用最多的.就是分角色朗读。分析以往的教学,发现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但朗读的效果不尽人意,归根结底是不会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要读好课文,必须靠大家的齐心协力。一课文读下来,总感觉支离破碎。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在小组内练习,也可由教师邀请学生示范一遍后,再扩散到全班进行训练。训练时还要抓住狮子和豺狗这两个配角,通过对配角的体会,同样能反衬出山羊的智勇。课尾训练学生抓看似矛盾处质疑。

  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最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最大的矛盾之处便是狮子借故走后,此时,山羊为何不逃?学生仅仅掌握质疑的方法,是不行的,要想达到成功的彼岸,必须会解疑。这是走向成功的最佳途径。“解疑”这一任务,也应交给学生。教师组织学生广泛思考、发言、争辩,让他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引发学生认真读书,反复咀嚼语言文字。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读文中1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课前搜集阅读有关阿凡提的故事。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组表演课文。

  3、结合自己了解的阿凡提的故事展开讨论“我眼中的阿凡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板的霸道与阿凡提的机智。

  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有关阿凡提的故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阿凡提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阿凡提的故事。

  二、学文

  (一)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读课文,老师提示要注意认读生字,多和生字打招呼,直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出示生字,会读的字多读读,不会读的字到课文中找一找念什么,并想想怎样记住它。

  4、齐读生字

  5、选择一个自己认为难记的字,说说怎样记住它,并用这个字组词或说一个句子。

  6、开火车识字。

  7、小组长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并在评价册上给以评价。

  (三)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1)指名阶段朗读。

  (2)重点段落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如:穷汉的委屈,老板的贪婪,阿凡提的机智幽默要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教师和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评价,指出优点,找到缺点,并用恰当的语言提出来。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注意解释文中的重点词语:“智慧”“幽默感”“打抱不平”“抵消”等。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分组表演课文。

  1、分组准备,可根据人物性格加入自己的语言、动作等。

  2、指名在班上表演。

  3、教师和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评价。

  4、指导学生明白“扭”“拉扯”“揪”“咧着”等动词的意思。

  三、“我眼中的阿凡提”。

  学生给据自己的积累,讲讲阿凡提的故事,说说阿凡提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四、写字

  1、开会车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出示要写的生字

  以各种形式和生字“打招呼”

  3、让学生挑出最难写的字进行指导。

  (1)老师范写

  (2)学生描红

  (3)讨论怎么记住这个字?

  4、让学生找其他生字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如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等

  5、学生练写其他的生字。

  6、用这些字组词,或说一句话。

  五、学后总结

  老师让学生总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六、课后延展

  1、课后开展阿凡提系列丛书阅读活动。

  2、将阅读后的感想写在小本本上。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3个,积累词语7个,听写句子1句。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在反复读文的过程中理解“我”对待宝镜的态度。

  4、通过学习,能懂得不劳而获是不可取的,成绩和财富都应该靠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劳动而获得。

  教学重点读好“我”和老婆婆的对话,读出“我”说话时的语气。

  教学难点能在反复读文的过程中理解“我”对待宝镜的态度。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充分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

  1、出示图片,启发谈话

  小朋友你们看,今天老师要向你们介绍两件神奇的宝贝,一个是点金盒,另一个是宝镜。如果你想知道这两件宝贝有多神奇,就快快打开书本,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宝镜》

  揭题、读题

  二、整体感知、读文识字: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通读课文,边读,边自学生字。

  (2)想想两件神奇宝贝的作用。

  2、交流自学情况:

  (1)学习生字

  (2)说说哪些生字是表示动作的?做动作,记生字

  (3)重点指导“摔、砸”的读音和笔顺、

  (4)读词语:揭开、抢、抚摸、摔、砸

  (5)再自读课文,结合下列填空题说说两件神奇宝贝的作用。

  可以,有了它,你将。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点金盒、宝镜这两件宝贝是多么神奇啊!面对这两件稀世珍宝,课文中的“我”是什么态度?

  (1)认真读文,用“”划出相关语句,想想“我”为什么会这样说,这么做?

  (2)小组交流讨论,并对课文内容质疑。

  2、交流出示重点语句,师点拨归纳并指导朗读。

  (1)我的头摇得像拨浪鼓:“谢谢你,我可不要这样的钱。”

  (联系上下文理解“这样的钱”是不劳而获得来的钱,交流为什么这样的钱不能要。)

  (2)“这样的成绩是假的,我才不要呢!”

  (联系上下理解“这样的成绩”是不真实的成绩,交流为什么这样的成绩不能要。)

  (3)我一听,立刻说:“我要,我要!”

  (联系上下文理解“我”的.态度突然转变的原因。)

  (4)我拿起宝镜,轻轻地抚摸了一阵,往地上狠狠地一摔,将它砸得“粉碎”。

  (联系上下文理解:宝镜毕竟是稀世珍宝,所以“我拿起宝镜,轻轻地抚摸一阵”;但宝镜的存在只会祸害它的主人,所以“我往地上狠狠地一摔,将它砸得粉碎。”)

  3、针对学生质疑,组织答疑

  四.拓展迁移、感悟道理

  1.朗读全文

  2.听写句子:

  这样的成绩是假的,我才不要呢!

  3.师总结:

  尽管这两件神奇宝贝神奇无比,可是不劳而获的财富、虚假的成绩是不能要的,成绩和财富都应该靠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劳动而获得。

  你还知道哪些神奇宝贝的故事?你认为这宝贝是真的宝贝吗?与伙伴交流

  教学效果反馈

  我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设计了语言训练,上课伊始,让学生在整体朗读课文后,用“老婆婆怎么样”、“我怎么样”来简单说说课文中的故事,学生在我的引导下一步一步地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而后又让学生把板书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学生在选用正确地连接词后就能把文章的大致内容说清楚,因为学生心中有了“扶手”,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所以回答有了方向,学生举手人数大大增加。

  文中出现了“点金盒”和“宝镜”两样宝物,它们的神奇之处,学生一读就懂,但是把读得懂的内容重新放进一句句式中,这就培养了学生重新堆砌词藻的能力。(什么)能(干什么),有了它,你会(怎么样),在练说中,有些学生开始说出的句子可能不太通顺,或只能说出只言片语,于是我随机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再去读、去思、去表达,学生们越说越明白,越说越精彩,既理解了文本的难点,又提高了说的水平。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教育学生学习曹冲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想办法。

  二、教学重、难点:

  以曹冲称象的过程为重点。启发学生学习曹冲善于动脑想办法的精神为难点。

  三、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小水盆、小木船、玩具象、小石块、小秤。

  四、教学过程:

  (一)生字侦测,谈话导入:

  (1)出示卡片,以“瞬间识字法”对上节课所学生字进行巩固练习。让学生对个别生字进行组词,造句。(学生评议订正)

  (2)谈话导入:

  1、同学们想知道东西有多重怎么办?(称)

  2、那么想知道大象有多重怎么称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古时候关于称象的故事。

  板书:称象(书空,强调“象”的写法)

  (3)课题质疑:针对课题“称象”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谁称象?怎样的象?怎样称象?)(在副板上出示问题)

  (二)初读感知:

  1、师范读课文

  出示要求:

  (1)标出自然段

  (2)思考质疑问题(多媒体)

  2、自由朗读,分组合作讨论,释疑。

  3、引导评议(就问题所涉及的段落进行指名朗读,加深理解)

  (三)精读感悟:

  都有谁想出了称象的办法?(小组交流讨论)

  班内交流汇报

  1、官员们(板书)引导学生找出句子,以齐读的方式分析官员们的办法。(随即板书:造大秤、宰大象)体会“有的说……有的说……”的场面,并对这段进行分角色朗读,感受当时的.气氛,理解词语“反驳”并造句。

  2、博学的官员都不能称出大象的重量,那么年仅七岁的曹冲呢?

  3、生生合作讨论称象的方法,交流汇报。(引导评议)

  4、出示课件:演示称象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称象的过程。

  5、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找出并标注表示称象先后顺序的词语。(“把……然后……再把……再……”)用顺序词口头造句,练习学生的口语能力。(板书称象的过程)

  6、结合课件演示及理解称象过程后,让学生进行实物操作。(实验感悟,学生评议)

  7、组织复述称象过程,做评价。

  8、对比官员和曹冲称象办法的优劣。谁的好?好在哪里?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曹操:直摇头,点头微笑)(板书)齐读第五自然段

  (四)扩展延伸:

  1、曹冲比官员的办法好,说明他是个怎么样的孩子?(引导总结本文中心:善于观察,勤于动脑)

  2、放到现在你会如何称大象?(启发学生从现代社会去思考)

  总结:经过本课对曹冲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去解决称象问题的学习,教育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应勤于观察,积极想象,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8

  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11个,积累词语9个,句子1句。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了解课文内容,并能展开合理想象,体会母亲等待儿子归来的情景。

  3、懂得当别人遇到困难、危险时,要尽自己的力量伸出援助之手。

  教学重点朗读感悟村民们援救遇险船员的感人场面。

  教学难点发挥想象,体会母亲等待儿子归来的情景。

  教学媒体生字卡片

  学生课前准备充分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海有时是温柔的,有时也会发怒。瞧——(出示课文第一节: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海上的暴风掀翻了一条渔船。在紧急关头,船员们发出了求救的信号。)

  1)指名读。要读出情况紧急的语气。

  2)对呀,村里的人们收到警报,立即出海营救,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感人的故事。

  板书:7、海中救援

  2、指名读、齐读课题。理解“救援”的意思。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自由轻声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上小节号。

  2、检查学习情况。

  出示:营救搏斗毫不懈怠精疲力竭抵达哀求依靠亲吻筒状

  1)读词语。(指名小老师领读)(正音:营是后鼻音)

  2)介绍自己记字形的好方法。

  3)指导书写:抵(最后一笔点不要漏写)

  让学生自己在田字格中描写一个。

  4)对于生字所组成的词语有什么不理解?(其中“筒状”可以通过出示实物来理解)

  3、课文读通顺了吗?指名分节朗读。

  三、学习课文,了解内容。

  1、课文中有哪些地方令你感动?为什么?边默读边划出有关句子。

  (学生交流)

  2、(随机教学)

  1)课文第四节:在忙乱中,第二支志愿救援队组成了,16岁的汉斯也挺身而出。(理解“挺身而出”,表现了汉斯毫无顾虑,舍己救人的高尚情操。)

  2)课文第四节:他的母亲抓住他的手臂哀求道……你是我惟一的依靠哇!

  (这母子情深的场面令人感动。)

  范读,读出母亲苦苦哀求的语气。女生读。

  3)课文第五节:“妈妈,我必须去。……”汉斯吻了吻母亲,加入救援队,消失在黑暗中。(汉斯说的这番令人感动的话语让我们感受到了汉斯为了不让受困于海上船员无助地死去,不顾自己的安危,说服了母亲,参加救援行动。)

  a、读读汉斯的话,说说他的话的意思。

  b、汉斯说话时的语气怎样?谁能来读一读?

  指名读,要读出汉斯说话时坚决的语气。男生读。

  4)汉斯正站在船头上,……我哥也在。(汉斯挺身而出,最终救出受困的人们。

  这胜利以后的`喜悦令人感动。)

  边做动作边朗读,要读出汉斯归来后的喜悦之情。

  3、母亲站在海边,焦急地等待着儿子的归来。一小时过去了,可对汉斯的母亲来说比永久还永久,这是为什么?

  4、想象一下:这位老妇人当时在岸上焦急地等待儿子归来时会做些什么?自言自语地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呢?

  (分小组讨论)

  5、指名小组派代表交流。

  四、总结。

  1、学了全文后,你有怎样的感受?(学生交流)

  2、“当别人遇到困难、危险时,要尽自己的力量伸出援助之手”,这是一种很可贵的品质。

  五、拓展说话。

  回想一下,在平时的生活中有哪些人在你困难、危险时,用尽自己的力量或

  想尽办法来帮助你的?他或她是怎么做的?

  教学效果反馈

  本课难点是:想象一下,汉斯的母亲等待儿子归来时的表现,比如:她会做些什么,会流露出怎样的表情,或许会自言自语地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由于作了一定的铺垫,因此,作为二年级的学生,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以上种种答案,还是令人感到欣慰了,说明学生已经能了解母亲当时会想些什么? 但是“母亲会怎么做”没有人说到,会流露出“怎样的表情”说的人极少,事后想想,也许我缺少了必要的点拔,比如“人着急时会有怎样的反应”“人处于绝望时会怎样”“人非常伤心时会怎样”这些都有待于今后的提高。……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为此,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乐于学习。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还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读思结合,读说结合,读中感悟,读中生情,在读中感受到乐趣。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惊蛰这一节气到来时自然界的物象变化,体会春天到来时的明媚氛围和小动物们的欢快情绪,也感受人们春天里活动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情感。

  3、正确认读本课十八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了解惊蛰这一节气时自然界的物象变化,和小动物的欢快情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一温暖美丽的春天已经悄悄来到了身边啦?你从哪发现的`?(学生自由发言)。当你看到绿绿的小草,嫩嫩的柳芽,你的心情怎样?你们喜欢春天吗?不光小朋友偿喜欢春天,沉睡了一冬的小动物们在明媚的春光里也高兴地不得了。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七课《惊蛰》和小动物一起体验春天到来时的快乐与兴奋。

  板书课题《惊蛰》

  介绍:惊蛰是一年中的第三个节气,是表明气候变化的时间,大概是每年阳历3月5日、6日或7日,标志着春天已经来到,在惊蛰时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呢?

  二、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出示生字,这些生字宝宝就藏在课文中,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学生读课文划生字,借助拼音读生字。

  指名说说如何记住生字。

  三、深入读文,理解内容

  1、惊蛰到了,小动物们有哪些变化呢?

  学生读文思考

  指名回答,学生可能说小动物们从冬眠中醒过来了。

  2、课文中都提到了哪几个小动物?你最喜欢哪个?

  学生再读文,体会、注意小动物们的动作和语言。

  指名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

  ①第一自然段:理解“冬眠”。

  问:小金蛇的哪些动作和语言让你觉得它很可爱?

  学生读后,指导朗读从“急忙唤醒”说说怎样读。

  小金蛇的话,学生说说试读。

  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

  小金蛇的伙伴们可能都有谁呀?

  学生答。

  ②第二自然段

  第一句读出欢欢喜喜的语气。

  刺猬的哪些动作和语言让你觉得它可爱?

  指名读

  理解“眯缝”动作表演

  “喃喃自语”结合实际,早晨妈妈叫醒你,你又不想起时会怎样说话?再读小刺猬的话。

  自由练习读文,表现出小刺猬的可爱。

  ③第三自然段

  通过“高兴得大喊”体会怎样读青蛙的话。

  指名读,比读。

  通过表演理解“忸怩”。

  ④惊蛰到了,小动物们都爬出洞穴,在温暖的阳光下爬着,跳着,大声地叫着,多高兴呀,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表演读文,学习二十四节气歌

  1、自读全文,体会惊蛰来到时,小动物们的快乐心情。

  2、小动物们这么可爱,你们愿意来演一演它们吗?

  戴头饰表演。

  3、你还知道其他哪些节气?

  指名说说。

  出示二十四节气歌,师简单解释,齐读,自由读。

  试背。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10个,描写其中5个,积累词语10个。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读出不同的语气,体会马鸣加说话时不同的语气。

  3、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体会马鸣加说话时不同的语气。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学媒体

  生字卡片小黑板

  学生课前准备充分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有个小男孩,他的名字叫马鸣加,他喜欢小学的生活,很聪明也很活泼,但有时也很马虎。他有五只不同颜色的新书包,想不想听听一个发生在马鸣加和他的新书包之间的故事?

  2、揭示课题:*6马鸣加的新书包

  3、指名读、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自学生字。

  1、马鸣加和他的新书包之间发生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呢?请大家带着问题,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上小节号。

  2、检查自学情况。

  a)读词语。(生字所组成的词语)(其中注意“婶”是前鼻音)

  b)介绍自己记字形的好方法。(指导书写:愧,注意最后两笔)

  c)分节朗读全文。

  3、马鸣加和他的新书包之间发生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呢?请大家完成下面这个填空。

  马鸣加是()。他有()只书包,准备()。星期一用()的书包,星期二用()的`书包,星期三用()的书包。可是星期()他(),这使他(),他决定只用()。可星期四放学时他竟然()。后来,妈妈(),马鸣加的书包就再也没有()。

  4、学生交流。

  三、学习课文。

  1、俗话说“言为心声”,让我们找一找文中描写马鸣加语言的句子,好好地读一读,品味品味。

  2、学生交流。

  3、出示:

  1)马鸣加不同意:“一个星期上五天学,一天背一只,正好!”

  2)马鸣加懊丧地对妈妈说:“你看,只用一只书包也不行。”

  4、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该怎么读?为什么要这样读?

  指导读出马鸣佳说话时不同的语气,体会他不同的心情。

  1)马鸣加不同意:“一个星期上五天学,一天背一只,正好!”

  (根据提示语“不同意”,我们了解到马鸣加说这话时带有反驳的语气,说明他对于妈妈的说法不赞成,不服气。)

  2)马鸣加懊丧地对妈妈说:“你看,只用一只书包也不行。”

  (这句话要读出懊悔、失望的语气。)

  描写语言的句子交流完后,采用多种形式朗读。

  5、文中除了描写人物的语言外,还写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听清要求:找到描

  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试着加上不同的语气词体会体会,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6、学生交流。

  1)哎!这只书包有点奇怪。背上它,觉得特别轻松。“准是早饭吃得饱,有力气。”马鸣加这么想着,快活地朝学校奔去。

  (“准是早饭吃得饱,有力气。”这一心理活动说明马鸣加当时自信满满。)

  2)啊?怎么是空的?马鸣加羞愧难当,真想一头钻进书包里去。

  (假如你是当时的马鸣加,会怎么想?)

  学生加上语气词,情感体验完后,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四、说话练习。

  课文已经学完了,请大家用自己的话在小组里讲一讲这个故事,好吗?

  教学效果反馈

  教学后我反思了一下教学过程,觉得有一些做法可以进行调整:

  1、学生自己阅读时间不够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在课前我让学生自学了生字并读通了课文,但在让学生寻找有关的句子时给学生的时间不够。如我让学生找有关马鸣加心理想法和话语的句子,这需要学生通篇读文章,边读边思考边划线。因为担心教学进度,所以我在只有少部分学生举手的情况下就让学生回答,这是部分反应稍慢的学生跟不上。

  2、教师引导学生想象不够

  本单元要求之一是“想象”,要求学生想象出课文之外的内容。在教学马鸣加因换新书包而忘带书与作业本时,我设计了一个想象:如果你是马鸣加的同学,见到这样的情景,你会对马鸣加说什么?我的本意是让学生体会马鸣加听了同学的话感到羞愧从而理解“羞愧万分”的意思。但学生的回答停留在老师会如何惩罚马鸣加,同学们对马鸣加的嘲笑以及马鸣加应采取补救的各种方法上,而我也没有采取引导,而是生硬地想想马鸣加的想法,没有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果我当时补一句:“当时马鸣加的脸上会是什么表情?他当时是怎么想的?”就比较顺畅地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心情。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12个生字“境、沟、泊、澈、映、构、吊、憨、若、其、禽”

  理解“人间仙境”的意思,能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沟、泊、映、吊、其”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节。积累描写九寨沟山水景色的句子。感受文章的叙述结构。

  3了解九寨沟是保持原始风貌的自然景观,那里景色优美,令人神往。

  教学重点

  在课文语言环境中认读生字,并理解“人间仙境”词义。

  教学难点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第2节。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充分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在你的印象中,仙境是什么样子?

  学生交流

  小结:出示图片和词语: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

  很多人都认为那里雪峰插云,古木参天,有着平湖飞瀑,异兽珍禽,神秘而美丽。

  在我国四川省北部,就有一个如同仙境般的地方,我们成它为“人间仙境”,他就是九寨沟。

  2板书课题,读课题。

  读准“境”的字音。书空“沟”,注意右半边里面是撇折点。

  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思考:课文最后一句写道: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你对句中哪个词语感受最深?

  学生交流。

  2每个同学读完课文以后都有自己不同的体会,的确,课文对“雪峰插云”“平湖飞瀑”和“异兽珍禽”描写很详细,让我们细细体会作者是如何来进行描绘的。

  (三)品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习课文第2节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第2节。

  进入九寨沟,只见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山谷中。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山坡上遍布着原始森林。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

  在这节中有四个生字,你能把它们的字音读准吗?

  学生自由读。

  (2)学习生字:pocheyinggou

  湖泊清澈倒映构成

  指名读。开火车读“倒映”。

  (3)教师引读:进入九寨沟,只见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你看,那雪峰真多呀,是一座又一座,层层叠叠,所以课文说是——一座座,说明雪蜂——很多。在阳光的照射下,峰顶——银光闪闪。

  你能把这句句子读好吗?

  指明读,男生读。

  教师引读:那山谷里有着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山谷中。

  变换句式引读:那山谷里有着大大小小的湖泊,犹如颗颗宝石镶嵌在山谷中。

  你还可以怎么说?(仿佛、如同……)

  指名读句子。

  教师引读:山坡上遍布着原始森林。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

  观看录象:让我们一起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

  学生配乐自由朗读。

  指名读。齐读。

  2学习课文第3节。

  (1)九寨沟不仅有美丽的.风光,更有许多异兽珍禽出没。

  读准多音字:出没(mo)

  默读课文第3节,找到你最喜爱动物,把有关句子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朗读。

  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金丝猴攀吊(diao)机灵

  羚羊善于奔跑

  大熊猫憨(han)态可掬若无其(qi)事

  憨态:天真而略显傻气的神态。掬:两手捧。那天真的神态露出来,好象可以用手捧住,明显地出现在眼前。

  若无其事:好象对什么事都不关心。

  (2)读了这段内容,你有什么疑问吗?

  提示:这些异兽珍禽是不是多到随处可见呢?你从课文哪里可以看出来。

  也许……也许……也许……

  这三个也许告诉我们,你有可能看到这些异兽珍禽,也有可能——看不见,因为他们是那么的珍贵而稀少啊。

  (3)齐读课文第3节。

  (四)总结拓展

  (1)总结全文

  你能不能看着板书选择一个方面,把句子说完整。

  九寨沟,真是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

  指名交流。

  (3)拓展

  课文没有具体描写九寨沟古木参天的美景,老师请你们也来当小作者,仔细观察录象,选用下列词语,写1、2句话,向大家介绍九寨沟的原始森林。

  学生观看录象。

  练习写句。

  词语一根根一簇簇笔直巨大缝隙阳光

  学生交流。

  教学效果反馈

  《人间仙境九寨沟》描写了九寨沟的自然风光和珍禽异兽,生活在大城市中的二年级学生对这些是比较陌生的。于是,在这堂语文课中就是要让学生读书,变着花样让学生读书,兴趣盎然地读,卓有成效地读,让学生读准、读通、读懂、读好。

  整篇课文两大板块中,描写自然风光的第二小节,通过带着问题读,边读边展开想象,看着画面读,在朗读中体验九寨沟如诗如画的风光,并通过自由读,男女生读,指明读,师生互读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朗读不仅成为教学的手段,而且成为教学的目标。另外,描写异兽珍禽的第三小节,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读读描写这些动物的词句,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把生动的词语积累下来,并且,在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一步一步地进行拓展,以说代读,将积累下来的词句进行运用,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总之,在第三小节的教学中,我觉得丰富朗读的形式,才会让学生学得更扎实。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本课生字10个,正确书写并记忆5个生字“帆、跌、涕、叩、砰”。积累9个词语,理解“地覆天翻、叩门”。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文章的内容。

  3.了解诗歌中的孩子在学校里和在家里表现不一样,懂得无论在哪里都表现好,才是真正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理解无论在哪里都表现好,才是真正的好孩子。

  教学媒体生字卡片、课文录音、课文插图

  学生准备充分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新伙伴,他是个怎样的小朋友呢?让我们一起去他的学校和他的家里看看。

  2.出示两组图片(实物投影),一组是学校中的表现,一组是家里的表现。

  3.这个新伙伴在学校里和在家里的表现一样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7课《在家里也该是个好孩子》。(板书)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思考:在学校里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在家里又是个怎样的孩子?

  学生交流

  过渡:这个小朋友在家在学校的表现完全不同,课文又是怎样具体写的呢?

  2.分节朗读课文(接龙读),把句子读通顺,教师随即正音。

  3.随机学习生字:

  醋:平舌音

  置:翘舌音,上面中间是两竖。

  砰:是后鼻音

  臭:翘舌音,编字谜,反义词是“香”。

  三、再读课文理解词句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几小节是写在学校里面的表现,请在小节前画上☆,哪几小节是写在家里面的表现,请在小节前画上△。

  (1、3、5、7、9写在学校里的表现,2、4、6、8、10写在家里的表现)

  2.男、女生对读第一、二节,想想,你喜欢他在哪里的表现?不喜欢他在哪里的表现?

  并完成填空:

  在学校里,他是个的孩子,因为。

  在家里,他是个的孩子,因为。

  学生交流

  师:引读,在学校里他是个多么乖巧的好学生,他粉刷了,他把玻璃,他填平了。可在家里他却是多么淘气,哎,你瞧瞧,在大门上,在桌子上,在地上。

  3.小组合作学习3-10小节

  要求

  ①自由轻声地读一读,圈出3-10小节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它。

  ②选择最喜欢的两小节学习并完成填空:

  在学校里,他是个的孩子,因为。

  在家里,他是个的孩子,因为。

  ③分角色,读一读

  学生分组交流

  随机学习生字

  帆:找朋友,帆船、一帆风顺

  跌倒:近义词:摔倒

  涕:编字谜

  叩门:近义词:敲门,做动作演示

  理解词语“地覆天翻”(本来形容变化极大,或者闹得很凶)

  课文中是指什么?(指导学生看卧室图),说说

  你看到了什么?(卧室被翻得很乱)还有哪些地方或场面也可以用“地覆天翻”来形容?

  4.男女生对比读1-10节

  5.学习最后一小节

  ①师引读:在诗里的两个孩子,其实只是一个人,在学校里是个,在家里,妈妈叹气说:。

  ②你想对文中的小朋友说些什么?

  板书:在学校里和在家里表现要一样。

  ③指导朗读

  四、展开想象,编诗歌

  1.听了小朋友的话,我们的新伙伴很难为情,他也决定做一个在学校里和在家里表现一样的小朋友。

  2.出示两组图片,一组学校里,一组家里

  我们来做个小诗人

  仿照课文第5、6节,读编诗歌,同桌合作

  水龙头是谁关的?桌子是谁擦的?

  老师,妈妈,

  垃圾厨房里的灯

  3.评选最棒小诗人。

  五、课文,加深认知

  1.复习生字,做抢气球的游戏

  2.认读词语

  3.学了课文,你准备在家里和学校如何表现呢?

  板书:无论在哪里都表现好,才是真正的好孩子。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效果反馈

  这是一诗歌类的文章,读来朗朗上口,意思也浅显易懂。因此我在教学时安排了两次不同要求的语言训练,在句式,读通第一、二小节的前提下,出示了第一次语言训练——

  在学校里,他是个的孩子,因为。

  在家里,他是个的孩子,因为。

  第一个学生发言是:在学校里,他是个好孩子,因为他粉刷了涂脏的.墙壁。

  顺着第一个学生的回答,后几个学生是这样回答的:在学校里,他是个地道的好学生,因为他把玻璃擦得亮堂堂。在学校里,他是个不怕脏的学生,因为他填平了这臭水沟。因为老师的鼓励,学生在原先同学回答的基础上,不断根据,变换着形容词。这样的语言训练难度不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因此我顺势要求学生,能不能把三个同学的回答合成一个内容,完整地来回答这道填空题。大概是由于先前的铺垫,学生的发言很踊跃。

  之后,我便利用这两句句式,让学生自学课文,在反馈时,口语表达一般的学生会使用文中的语言进行回答,较好的同学以文章中的语言为蓝本,表达出来的是重新组织过的语言。

  这节课,我使用语言训练为上课的主线,在阅读中积累、运用、提高。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父子情深,积累语言。

  2、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感受父子情深;

  2、初步领悟“给”永远比“拿”愉快的道理。

  教学难点:

  初步领悟“给”永远比“拿”愉快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收集关于高尔基的资料、名言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爱是人类讴歌的永恒主题。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品味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深深的爱。

  2.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回忆: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生活小事? (板书:栽花赏花写信教子)

  3.师述:高尔基很爱他的儿子,他教育儿子的方式也很特别,他是通过——写信来教育儿子的,你认为高尔基写给儿子的信中哪一句话含义最深刻?(板书:“给”永远比“拿”愉快??)

  4、师述: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也是一位慈爱的父亲。你对他还有多少了解?(指名交流资料)

  5、今天,就让我们围绕这一中心来学习课文。(齐读中心句)

  二、品读课文,体会父子情深栽花赏花

  1.课文除了写高尔基写信教子之外,还写了什么? (儿子给父亲栽种花草)

  2.过渡:高尔基的儿子是怎样栽种花草的呢?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课件: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

  3.指名读,边听边想:你觉得高尔基的儿子是个怎样的孩子?(懂事)

  4.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只有、还没有、顾不上、一直。)

  5.抓住懂事,引导想象:现在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只有十岁孩子的心灵,想想:这是一个对父亲有着怎样情感的孩子?(子爱父)他为什么要给父亲栽种花草?他栽花的时候心里会想些什么?生:我不在的时候就让这些花儿代替我陪伴爸爸生:闻到花香爸爸的身体会好的快些的

  6.现在,让我们一块儿去这块栽满花草的芳草地去看看吧!(师读,生想象:所见,所闻,所感。)

  7、你们想亲自去看一看吗?让我们一块儿来美美地读一读吧!

  8、这些盛开的花在你眼里像什么?在父亲的眼里呢?此时他的感受如何?(说不出的高兴)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父爱子)

  (1)指名读

  (2)齐读写信教子过渡:这些盛开的花儿,儿子灿烂的笑容,高尔基除了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还有许许多多的感想。于是,他把这些感想写给了在远方的儿子,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封信!

  1.(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边读边体会:你从这封信里读出了什么?(小组交流)提示:请大家在读的时候注意,这里有两个“美好的东西”,它们的意思相同吗?

  2.扣住“美好的东西”引导交流。 (小结:第一个“美好的东西”指的是鲜花,第二个“美好的东西”不仅指的是鲜花这些物质方面的东西,还包括对别人的关心、帮助,哪怕是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声亲切的问候。)

  3、(课件出相关图片)总结“美好的东西”指的另一层含义。

  4.联系第7、8自然段,理解“给”、“拿”的内涵。 (明确:“给”是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拿”即是向人们索取。付出永远比索取更令他人和自己愉快。做“给”多“拿”少的人。)

  总结:听了父亲对儿子的希望,看着儿子为父亲种的花,我们感受到高尔基和儿子之间深深的爱!让我们再一次读读这封信,感受一下这深沉的父爱。(齐读整封信)(板书:爱)

  三、总结延伸

  1、总结:(结合板书)从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故事中,你觉得高尔基对儿子的爱主要表现在哪里?(教儿子学会做人,塑造儿子美好的心灵。)

  2、说话训练: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你有过“‘给’,永远比‘拿’愉快??的经历吗?(予人玫瑰,手留遗香。)

  3、“‘给’”永远比‘拿’愉快,这是高尔基对儿子的教诲,也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座右铭!

  四、齐读全文,回归整体

  让我们再一次捧起书,感受高尔基和他儿子之间那浓浓的爱。

  五、布置作业

  课后4题(灯片打出:书信格式)高尔基留下了这样的教子名言。这里老师也赠送几则名言给大家:人生的意义在于付出,而不在于索取。 “给”,永远比“拿”愉快。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写了高尔基和他儿子之间发生的小故事,表达了高尔基和儿子之间深厚的感情。整篇文章围绕了一个“爱”字组织材料,表达主题,语言清新,含义深刻。“栽花赏花”、“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对于这样一篇感情真挚、意蕴深远的美文,引导学生深切感受美文背后的浓浓亲情、体会做人的道理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一、栽花赏花,在劳动中体会子爱父

  “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情感和课文中的主人公有机融为一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深了对人物内心的体验。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自读体会儿子的不怕辛苦。学生能找到“顾不上”、“一直”、“忙着”等词,真切地感受到儿子对父亲的'“爱”。然后,让学生欣赏春天鲜花盛开的迷人景象,观察高尔基赏花的神情,想象春风中姹紫嫣红、蜜蜂飞舞的画面,感受阵阵花香中赏花的愉悦。此时在高尔基眼里看到的不仅仅是花朵,而是儿子对自己浓浓的爱,他心里会想些什么?——这些都是子爱父的表现。

  “栽花赏花”是情感河流的源头,10岁的儿子就像刚播种的花草苗儿嫩嫩的、纯洁可爱,他顾不上休息,在小岛上种了各种各样的花草,不仅给小岛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更是他深爱父亲的体现,小小年纪就懂得把美好的鲜花留给别人,这种情感很值得学生细细品味。为了体会儿子的这种爱父情结,课堂上,我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并抓住文章特点,挖掘空白点,引导学生基于文章语言的基础上,大胆地展开想象。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语言训练:看着满院种下去的各种各样的花草,儿子的心里会说些什么。学生把对课文的理解、对儿子爱父的理解融入到自己的语言中。美丽的鲜花在春风的吹拂下竞相开放,阵阵清香迎面扑来,不仅高尔基欣赏到了,同学们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也似乎欣赏到了清香溢满园的鲜花。“同学们,你们现在就是高尔基,看着满院的鲜花,你想对自己的儿子说些什么?”问题一出,学生话匣子打开了,父子亲情自然流淌。我让同桌合作表演父子之间的对话,学生的兴致异常浓厚。

  二、联系实际,感悟“给予”

  在教学写信教子的环节,我设计了一个问题“结合实际或联系课题谈谈你对“给”永远比“拿”愉快的理解。

  让学生联系实际来感悟文本,把自已的情感带进文本,在与文本对话与碰撞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的感悟,是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的一个最佳途径。如,高尔基给儿子的那封信中,他用心良苦的一番至理名言,将对儿子的爱升华到更宽泛、更崇高的境界。为了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什么是“给”,什么是“拿”,我启发学生先默读信的内容,在感受深的句子旁写下自已的感想。再联系实际生活中的'真实事例,和同桌说一说我们自已的哪些行动或行为算是“给”。最后在班上交流自已对“给”和“拿”的理解。交流汇报时,有的学生说:“在家里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算是一种‘给’。”也有学生说:“我在班上做好班里的卫生也算是一种‘给’。”“在公交车上让座也可以称作‘给’。”孩子们,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要永远记住高尔基的这句——“给”永远比“拿”愉快!给予永远是快乐的,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快乐,带着这份沉甸甸的爱结束今天的课堂,走向今后的生活。

  三、写话训练,升华情感

  在教学最后的环节,我布置了学生代替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联系信的内容,注意书信的格式。学生写的非常感人。有的孩子写到“爸爸,你在来信中告诉我不论在什么地方,都要给别人留下美好的东西—鲜花。爸爸,我记住你的话,在学校里和社会中,我都严格要求自己,为别人做力所能及的事。因为我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人生的意义在于风险,而不在于索取。”还有的孩子写到“爸爸,你在意大利要安心养病,我会照顾好妈妈的”听着回信,多懂事的孩子。还有的孩子,把鲜花盛开的那一段引用了进来,为回信增色了许多。小练笔,不仅让孩子明白了做人之道,更重要的体会了高尔基和儿子之间浓浓的亲情。带着情感回信,孩子不仅训练了文笔,更是上了一堂生动的亲情课。

  读文本,悟情感,明道理,孩子在扎实的阅读训练和写话训练中明白了语文教学的真谛,这份沉甸甸的大爱,将会影响孩子的未来,因为给永远比拿愉快!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1-09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3-12

沪教版语文教案12-29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03-06

鲁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2-05

教科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1-24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3篇03-12

沪教版语文教案15篇12-29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篇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