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一年级数学教案

一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23-01-09 13:36:21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荐】一年级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荐】一年级数学教案

一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练习课

  完成第13页的第4题-第8题

  教学要求:

  1、要求通过练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数感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优良品质。

  3、通过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同时渗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一套 口算卡片多张

  教学过程 :

  一、基本练习

  1、听算 (视算)

  13-9 17-9 12-9 15-9

  18-9 14-9

  (全班齐听)

  1)、集体订正

  2)、评讲:谁能说一说:18-9=?你是怎么想的?

  把你的想法用小棒摆一摆,并与你的同桌说一说(边摆边说)

  3)、指名学生说自己的算法,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4)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用你最喜欢的算法再把18-9等于几说给你的小伙伴听。

  2、看图写算式 (课件出示)

  ◎◎◎◎ ◎◎◎

  ◎◎◎◎◎ ◎◎◎

  (指名板演,全班齐练)

  板书:9+6=15

  6+9=15

  15-6=9

  15-9=6

  3、算一算

  第14页的第5题

  要求:先同组的同学互相的说一说,然后再列出算式

  最后集体订正,对于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4、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口答

  教师拿出准备的数学抽拉卡片或数字转盘,教师随意抽拉或转动,让学生口答出得数

  二、出示课件(第14页的第6题和第8题)

  要求:1)先让学生看图说图意

  2)再指名说图意

  3)再列式计算,并与你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练习

  学生完成书中第7题

  回家写一个十几减九的算式,给妈妈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能说出几种方法就说几种,比一比,看谁说的方法又多又好。

一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和从个位加起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

  2、在理解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笔算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3、会用竖式正确地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教学重点

  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竖式的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磁力板、小棒。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口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0+4050+20——+20——+1647+285+3

  (二)探究新知

  1、导入:34+5怎样口算?

  引导学生回答:先算4加5得9,再算30加9得39。教师明确:这道题我们也可以写成竖式,用笔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首先学习不进位加。(板书课题)

  2、教学例1

  (1)教学竖式的写法。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横式:34+5=_________

  教师演示:先在磁力板上摆出3个整捆的和4根单根的小棒表示34,再在4根单根的小棒下面摆5根单根的小棒。

  学生讨论: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应该把5根小棒和哪一部分合起来?引导学生得出:5根单根的小棒要和4根单根的.小棒合起来。

  教师讲解:写竖式时一位数5要与两位数的个位数4对齐,也就是个位和个位对齐。在第二个加数的左边空出十位的位置写上加号,然后在下面画一条横线表示等号。

  边讲边板书:

  教师提问:写坚式时一位数和两位数的哪一位对齐?为什么?

  (2)教学计算方法。

  教师演示: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一共是9根单根的,3个整捆的

  教师讲解: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也就是把个位上的4和5相加,得数写在横线下面的个位上,整捆的小棒有3捆,也就是3个十,在横线下面的十位上写3。

  在原板书的基础上继续板书:

  (3)阅读教科书例1,填上得数。

  教师说明:书上虚线方框中的式子是为了说明计算过程,以后做题时不用写出来。

  (4)反馈练习:完成第75页“做一做”。

  32+6=3+45=

  先让学生说说怎样对位,然后写在书上。订正时强调:一位数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得数的个位也和个位对齐。

  3、教学例2

  (1)竖式的写法。

  我们会用竖式计算34加5,那么34加25怎样算呢?(板书:34+25=)

  教师演示:先摆34根小棒,再在它下面摆出25根小棒,整捆的和整捆的对齐,单根的和单根的对齐。

  学生讨论: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该怎样算?启发学生得出:单根的和单根的相加,整相的和整捆的相加。(教师点拨:也就是相同单位的数相加。)

  学生讨论:写竖式时应该怎样对位?启发学生得出: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教师点拨: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板书:

  提问:写竖式时怎样对位?

  (2)教学计算方法。

  教师演示:先把单报的小棒合起来一共有9根,再把3个整捆的和2个整相的小棒合起来,是5个整相的,一共是59根,所以34加25得59。

  小组讨论:计算时先把哪一位上的数相加?再加哪一位上的数?

  引导学生汇报:先把单根的合在一起是9根,也就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4加5得9,在横线下面个位上写9。再把整捆的合在一起是5个整捆,也就是5个十,在横线下面的十位上写5

  教师板书:

  (3)阅读教科书76页例2,填上得数。

  回答问题:①在上面的竖式里是怎样对位的?

  ②在上面的竖式里,是从哪位加起的?

  引导学生得出: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先加个位上的数,再加十位上的数,也就是从个位加起。

  告诉学生:以后做题虚线方框中的式子不用写。

  (4)反馈练习:完成第76页“做一做”第1题。

  24+63=52+36=

  先让学生说说怎样对位,然后填写上面的括号,再让学生说说从哪位加起,然后计算出得数。

  4、看书,质疑

  (三)全课

  笔算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随堂练习

  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从哪位加起的

  布置作业

  练习十八第2题。提醒学生:写竖式画横线时要用直尺,书写要工整,对齐数位,认真计算。

  2笔算下面各题。

  82+7= 70+20= 61+25=

  35+42= 3+44= 30+69=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例134+5=39例234+25=59

一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的意义,掌握的三要素;

  2.使学生学会由上的已知点说出它所表示的数,能将有理数用上的点表示出来;

  3.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画法和用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难点:正确理解有理数与上点的对应关系.

  课堂教学过程 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小学里曾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你能在射线上表示出1和2吗?

  2.用“射线”能不能表示有理数?为什么?

  3.你认为把“射线”做怎样的改动,才能用来表示有理数呢?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让学生观察挂图——放大的温度计,同时教师给予语言指导:利用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在温度计上有刻度,刻度上标有读数,根据温度计的液面的不同位置就可以读出不同的数,从而得到所测的温度.在0上10个刻度,表示10℃;在0下5个刻度,表示-5℃.

  与温度计类似,我们也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方法如下(边说边画):

  1.画一条水平的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通常取适中的位置,如果所需的'都是正数,也可偏向左边)用这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

  2.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箭头所指的方向),那么从原点向左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0℃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

  3.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在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

  提问:我们能不能用这条直线表示任何有理数?(可列举几个数)

  在此基础上,给出的定义,即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

  进而提问学生:在上,已知一点P表示数-5,如果上的原点不选在原来位置,而改选在另一位置,那么P对应的数是否还是-5?如果单位长度改变呢?如果直线的正方向改变呢?

  通过上述提问,向学生指出: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缺一不可.

  三、运用举例 变式练习

  例1 画一个,并在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例2 指出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课堂练习

  示出来.

  2.说出下面上A,B,C,D,O,M各点表示什么数?

  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正有理数可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数可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零用原点表示.

  四、小结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指出: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对应关系,它揭示了数和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我们研究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

  本节课要求同学们能掌握的三要素,正确地画出,在此还要提醒同学们,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上的点来表示,但是反过来不成立,即上的点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数,至于上的哪些点不能表示有理数,这个问题以后再研究.

  五、作业

  1.在下面上:

  (1)分别指出表示-2,3,-4,0,1各数的点.

  (2)A,H,D,E,O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2.在下面上,A,B,C,D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3.下列各小题先分别画出,然后在上画出表示大括号内的一组数的点:

  (1){-5,2,-1,-3,0}; (2){-4,2.5,-1.5,3.5};

一年级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 能力目标:

  初步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1、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探索百数图中的'排列规律。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从100倒数到50

  2、看计数器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教师拨数,指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明原因。“你是怎样想的?”

  想:先从十位看起,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二)新授:

  1、教学例七:

  (1)教师出示幻灯片(百数图)

  (2)学生观察讨论,“表中这些数的排列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教师举个例子,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分别有什么特点。

  (板书:横看、竖看、斜看)

  特点:①第一横行的5个数都是双数,而第二横行的5个数都是单数。

  ②从左上到右下这一斜行中的数个位、十位数字相同。

  ③从右上到左下一行数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数从1开始逐渐增大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开始逐渐递减到1。

  (3)学生动手独立填写表格。

  (4)再观察,这个数位顺序表有什么特点?

  2、练习:教师提问,学生快速回答。如:“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

  3、按要求38页,给指定的数涂颜色。四人小组讨论还发现什么新规律?

  3、比大小。

  (1)十位一样的数比大小。

  课件出示计数器,学生分别说一说计数器上所表示的数,再比较大小,并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教师小结方法。

  (2)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题,学生进行练习,并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再集体订正。

一年级数学教案5

  一、教学内容

  分类与整理。(教材第27~28页例1、例2)

  二、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整理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重点难点

  重点:

  1、掌握分类的方法,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会简单的整理数据的方法。

  难点: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提出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从图中你们观察到了什么?各个图形分别有几个?(学生仔细观察图,引导学生说说分别有什么图形,并说一说分别有几个)

  1、学生汇报:

  师:比少多少个?比多多少个?(同桌相互交流,点名学生回答)

  2、按要求分一分,填一填。

  长方体有( )个,正方体有( )个,圆柱有( )个,球有( )个。

  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

  二、学习新课

  1、教学教材第27页例1。

  (1)学习按单一标准分类、整理,感知分类、整理。

  (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例1情境图,同学们仔细观察)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有各种形状和颜色的气球。

  师:有这么多的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

  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自由分类整理,再小组汇报。

  学生汇报:

  ①可以按形状分类。

  ②可以按颜色分类。

  师:同学们很棒,想出了不同的方法来分类。

  师:我们先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数一数每种气球各有几个。(给几分钟让学生自由解答,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再点名学生回答)

  学生汇报:

  ①我们按形状把气球分成了圆形、心形和糖葫芦形三类。数一数知道圆形有5个,心形有4个,糖葫芦形有3个。

  ②我们按形状把气球也是分成了圆形、心形和长条形三类。数一数知道圆形有5个,心形有4个,长条形有3个。

  师:说得很好!那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气球最少?

  引导学生说出圆形气球最多,长条形(糖葫芦形)气球最少。

  师:想一想如果按颜色分类,可以怎么分呢?每种气球又各有多少个呢?请小组内分一分,数一数。

  学生分组活动,再汇报、交流。

  按颜色分类分成了红气球、黄气球和绿气球三类,数一数知道红气球有3个,黄气球有6个,绿气球有3个。

  (2)学习按不同标准分类。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气球还可以怎样分类。

  老师组织汇报交流。

  学生每次分完,都要说说是按什么分的,为什么不同的同学分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就应该肯定。(如有的同学按颜色分;有的按个数分等)

  教师提示:分的时候必须按同一标准把所有气球都分完,分完之后才能发现很多问题。

  2、教学教材第28页例2。

  (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2情境图,同学们仔细观察)

  师:分两组做游戏,他们可以怎样分组呢?

  引导学生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按大人和孩子分,大人有8人,孩子有4人。

  按男、女分,男有6人,女有6人。

  板书:

  师:还可以怎样分?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组织汇报交流)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28页“做一做”。

  (1)让学生说一说分组的方法。

  (2)分一分,填一填。

  答案:填表略,答案不唯一,如可以按男、女分,也可以按出生在上半年、下半年分。

  2、完成教材第30页“练习七”第3~4题。

  指导学生先说一说分类的方法,再说一说可以怎样分类?各分几类?并数一数每类各有多少?

  第3题:6 4 3 3分一分、涂一涂略。

  第4题:(1)分一分、涂一涂略。

  有4个,有3个,有3个,有5个,有3个,有4个,有6个。

  (3)提问不唯一,如:平面图形比立体图形多几个?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分类、整理的方法了吗?

  板书设计

  分类与整理

  1、分类的方法。

  2、分类的依据。

  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时,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在实际生活中,分类思维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商店里的物品要分类摆放,便于顾客很快找到想买的东西;学生也要学会对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分类整理,学习和生活才会有规律。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方法。

  2、注重对知识技能的巩固。

  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按形状给气球分类,初步学会分类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分类计数结果,再趁热打铁,鼓励学生按颜色重新给气球分类,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分类结果,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而且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参与气球的分类与整理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年级数学教案6

  一、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在参与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学习技能: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尝试,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

  三、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别这几种图形。

  难点: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体会“面由体来”。

  五、教学准备

  立体图形,平面图形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由我给大家上一节课。为了给大家上一节丰富有趣的课,我做了许多准备,同时也让同学们准备了一些东西。我来看一看大家准备得怎么样,把你们准备好的图形和白纸放在桌子上。看来大家很认真的对待这节课。那,有信心把这节课的知识学好吗,能做到认真倾听老师的话吗,能做到认真倾听别人的回答吗,能做到积极举手发言吗。好,那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图形,板书课题。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说一说

  a、师:大家看老师准备的这些图形(展示立体图形模型),你能从中找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吗?找什么?板书立体图形。

  学生观察,发现、回答讲台上的图形: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师依次板书。

  师:再来看看,这种陌生图形又叫做什么呢?

  (这是一个新的图形,这种图形我们叫它——三棱柱)

  师提问: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图形是由什么组成的?

  来看老师变个魔术,师展示长方体拆开6个面。看清楚了吗,我现在变得是什么图形,(长方体)再看一遍。这个长方体由什么组成的呢?

  生:由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6个面组成。

  师:我们来数一数一共有几个面。

  师:那请拿起桌面上的'长方体,用你们的小手去找一找这6个面,

  学生摸模型。

  说一说,这个面摸起来有什么感觉。

  滑滑的平平的。

  2、做一做

  提问怎么将平面图形展示在纸上

  师:你们都已经把长方体的面找出来了,现在有一个新的问题,如果不拆开这个长方体,那我们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搬到纸上呢?

  学生思考,举手回答,说一说能怎么做。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印、方法),对于印可以教师演示。

  当学生提出描,让生上台在黑板上演示。接着提问有没有其他方法,学生说不出,则老师自行演示印的方法。

  自主将平面图形画在纸上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试一试?

  生:想。

  师:那好,动手之前有几个要求。

  1、数一数你从一个立体图形上得到了几个面

  2、想一想你画的面是通过哪些图形得到的。

  能做到要求吗,现在,开始动手。有需要帮助可以让同桌帮忙。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作品。)

  3、汇报交流(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

  师:我想请几个同学把你的作品给大家展示一下,生1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

  生1:我是从长方体的这个面搬下这个图形的。

  师:你说得真好,大家看他搬的图形跟老师的一样吗?(一样,师在黑板上出示长方形),我们再请一个同学展示下他的作品,生2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

  生2:……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小结一下从各个立体图形上得到的面。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将物体的一个面表示在了纸上。我知道聪明的同学们都知道这些图形的名字了,谁能准确,大声的告诉我。

  注:回答时注意纠正学生错误,例如圆形,在数学上,准确的它叫圆。

  提问:各个立体图形上有几个平面图形?

  师:是不是在长方体的身上只找得到一个面?

  生:不是,有6个面

  依次提问各立体图形上有几个平面图形。

  师:我们一起来摸一摸平面图形,看看是什么感觉。

  请生上台依次摸各平面图形。

  4、小结

  我们今天认识了这几个新朋友,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它们都是立体图形上的一个面,(板书面)而且都是平平的,板书平,因此我们把它们叫做平面图形。板书。

  看仔细了,它们都是什么样子啊?生:平平的。

  谁能说说他们都有哪些特点吗?

  (三)巩固练习

  1、连一连

  老师有问题要让同学们帮忙解决。

  如有学生连错,将正方形长方形混淆,师:有没有同学想对他说些什么。纠正错误。谁来帮她改改。

  2、涂一涂

  老师能用这些些简单的图形组成一些有趣的图案,信不信。

  师在黑板上绘画,请学生上来涂色。

  3、说一说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有我们今天学的这几个平面图形。哪位细心的小朋友能在我们周围找到今天学的平面图形。

  (四)课堂小结

  实际,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这些平面图形。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用我们善于发现智慧的眼睛去寻找今天所学的几个平面图形。做到,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把数学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五)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立体图形:

  七、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是《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为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拼、摆、画,让学生直观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发展学习、不断创新的教学思想,比如: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摸一摸”和“画一画”的操作活动中,动口、动眼、动手,初步感知这些实物(模型)的表面,获得对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在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中更好地体验出“面”在“体”上,作了很好的铺垫。

  通过提问“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在教学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

  1、学生对教学用具——积木的兴趣极大,在后续的教学时间中很多学生管不住自己,经常会去摆弄积木,因而导致后续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对此,以后在教学中如果出现新鲜的教学工具,一定要让学生自己事先进行摸索,避免在课堂中因为过于新奇而忽略了课堂教学。

  2、在对知识点的教学中,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和概括能力的估计不足。这直接导致在讲解平面图形的特点时,学生无法对,平面图形的特征从边、角等方面进行描述。对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避免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

  3、课堂的表扬方面还有所欠缺。对于学生的回答能给予反映,但是表扬的语言过于匮乏,对学生的表扬没有真真让学生从心里深深的感觉欣喜。以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表扬机制。

一年级数学教案7

  一、联系生活、复习引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谁能说说在我们生活中那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从桌面上拿出自己喜欢的物体,并说说它们的的形状。

  3、摸一摸手中的物体,有什么感受?与同学交流想法。

  4、引导学生说出有些物体的一面或几面是平平的,揭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认识图形。

  1、认识长方形。

  (1)让学生动手找出长方形的面(生可以用摸),认识长方形并出示图形。(电脑出示:从长方体中取下长方形。)

  (2)其余生也找找手中物体中的长方形的面,看一看,摸一摸。

  2、能不能从其他物体上找到其他的图形呢?(学生独立找、小组内找、与教师一起找)。

  3、汇报交流,认识正方形、三角形、圆。(电脑演示)

  4、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和过去认识的物体有什么不同?(立体图、平面图)

  5、用自己的`办法把他们图形画下来。

  三、联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出示教材中的交通标志图让学生辨认,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2、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呢?请同组的同学相互说说。

  四、课堂活动。

  1、小明和同学们一样也认识了这些图形,这是小明利用今天认识的图形拼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电脑演示)你们能从这幅美丽的图画中找出今天学的这些图形吗?

  2、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互相合作,利用老师给你们的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漂亮的图画,要尽量和小明的不一样。

  五、课堂小结

  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想今天认识的图形。

  六、布置作业

  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这些图形,同学们回到家后仔细观察家里的物体,看看能在哪些物体上找到这些图形,把你的发现告诉爸爸和妈妈。

一年级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 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 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 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知识重点 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 上课开始时,教师应通过具体的例子,简要说明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由此请学生思考:生

  活中仅有这些“以前学过的数”够用了吗?下面的例子

  仅供参考.

  师:今天我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下面我先向你们做一下自我介绍,我的名字是XX,身高1.73米,体重58.5千克,今年40岁.我们的班级是七(13)班,有60个同学,其中男同学有22个,占全班总人数的37%…

  问题1:老师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你能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吗?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

  师:以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

  问题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

  请同学们看书(观察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思考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也可以出示气象预报中的气温图,地图中表示地形高低地形图,工资卡中存取钱的记录页面等)

  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有时候需要一种前面带有“-”的新数。 先回顾小学里学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了整数和分数,然后,举一些实际生活中共有相反意义的量,说明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们需要引入负数,这样做强调了数学的严密性,但对于学生来说,更多

  地感到了数学的枯燥乏味为了既复习小学里学过的数,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以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

  这个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都应予以重视。

  以上的情境和实例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实例,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为正确建立相反意义的量奠定基础。

  分析问题

  探究新知 问题3:前面带有“一”号的新数我们应怎样命名它呢?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呢?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怎样的量呢?

  这些问题都必须要求学生理解.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这些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看书自学,然后师生交流.

  这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正数和负数的表示.

  强调: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义相反,如向东与向西,收人与支出;二是它们都是数量,而且是同类的量. 这些问题是这节课的主要知识,教师要清楚地向学生说明,并且要注意语言的准确与规范,要舍得花时间让学充分发表想法。

  举一反三思维拓展经过上面的讨论交流,学生对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对怎样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有了初步的理解,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举出实际生活中类似的例子,以加深对正数和负数概念的理解,并开拓思维.

  问题4:请同学们举出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例子.

  问题5:你是怎样理解“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的呢?请举例说明.

  能否举出例子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体现,也能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引负数的必要性

  课堂练习 教科书第5页练习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围绕下面两点,以师生共同交流的方式进行:

  1, 0由于实际问题中存在着相反意义的量,所以要引人负数,这样数的范围就扩大了;

  2,正数就是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或在其前面加“+”),负数就是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

  本课作业 教科书第7页习题1.1 第1,2,4,5(第3题作为下节课的思考题。

  作业可设必做题和选 做题,体现要求的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一年级数学教案9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6、2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的进行口算。

  2、了解加、减发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在根据数的组成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发展思维能力和口算能力。

  4、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10+5=,6+10=,10+7=

  12-2=,14-10=,19-10=

  2、口答:

  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 ),5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 )。

  46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1、出示32页情景图。

  2、看图列式,思考算法。

  提问:根据这幅图,你会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吗?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30+4=,4+30=

  34-30=,34-4=

  提问:30+4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34-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你们是根据数的`组成来思考的。34+4就是把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34;34-30就是从3个十和4个一里去掉3个十

  ,还剩4个一,还剩4个一。

  3、解答“试一试”。

  提问:4+30等于多少,你又可以怎样算?

  (1)4个一和3个十和起来是34。

  (2)因为30+4=34,所以4+30=34。

  谈话:“34-4”你会算吗?填在书上,并轻声地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指名交流。

  4、介绍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1)介绍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称,在每一个算式中每部分也都有各自的名称。在加法算式里,像这里的30+4=34中,

  相加的两个数,你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对了,相加的这两个数都叫做加数。两个加数相加的结果叫做什么呢?

  讲述:两个加数相加的结果叫做“和”。(边说边在“30+4=34”的算式下面板书各部分的名称:加数、加数、和)

  提问:谁来说一说算式4+30=34中各部分的名称。

  (2)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减法算式中的各部分也有名称。在34-4=4里,减好前面的数叫做什么?请你猜一猜。

  讲述:减号前面的数是被减数。(板书:被减数)

  那么,减号后面的数又叫做什么呢?指名说。

  减号后面的数叫做减数(板书:减数)

  减法算式中的得数叫做什么呢?请学生试着说说。

  减法算式中的得数叫做差。(板书:差)

  指名说出算式34+4=30中各部分的名称。

  (3)提问: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有什么区别?

  三、巩固练习,深化应用

  1、计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80+5=,56-50=,62-2=,96-90=

  3+50=,2+80=,20+6=,28-8=

  选择几题说说各部分名称。

  2、“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图,让学生说图意。

  (2)根据图意,列出四个算式。

  (3)反馈交流。

  3、“想想做做”第2题。

  同桌同学合作练习,说出得数。

  交流:说说怎样想的?

  提问:根据60+3=63能想到其他三个算式吗?

  4、“想想做做”第3题。

  (1)同桌合作练习,说出得数。

  (2)反馈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5、“想想做做”第4题。

  (1)让学生根据表中第一行的名称说说左表用什么方法计算,右表用什么方法计算。

  (2)算一算两张表中的得数。

  (3)反馈交流。

  6、“想想做做”第5题。

  (1)“相邻数”是什么意思?

  (2)学生写数后交流。

  7、“想想做做”第6、7题。

  (1)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2)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一年级数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体验理解加法的含义,并学会加法。

  2、发展学生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树立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加法含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复习旧知

  师:小朋友们喜欢做游戏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拍手游戏,好吗?

  师生互动,在拍手游戏中复习3、4、5的分与合。

  师:在刚才的拍手游戏中老师发现有位小朋友拍的又快又准,老师奖给你一面小旗子,喜欢吗?这节课老师要把这些小红旗给那些上课认真听讲,爱动脑筋的孩子,比一比看谁得的旗子多。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在学校里不仅要学习语文、数学等学科的.知识,还要学习做手工。你们看,这儿的几个同学在干什么?(展示主题图)

  (1) 通过电脑反复演示,把两组物体(或两个人)合并在一起的过程,让学生感知到:先走来1个同学,手中举着1只红纸鹤,接着又走来2个同学,手中各举1只蓝纸鹤。直观看到1个同学与2个同学走到了一起,1只红纸鹤与2只蓝纸鹤放到了一块儿。

  (2) 让学生说一说图意。

  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自己的直观感受和体验,再在全班交流。也可由老师引导说:把1只红纸鹤与2只蓝纸鹤放在一块儿,1个同学和2个同学走到了一起都是“合起来”的意思。(一边说一边做手势表示“合起来”)

  反复演示再指名说题意,让学生体会把两部分放在一起就是要把这两部分合起来。从而引出要知道他们合起来有多少,在数学上要用加法计算。

  2、学习加法算式。

  (1)引导学生说出:由同学或纸鹤的数量抽象出要用数字1和2表示。

  (2)教室说明:在数学上,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和多少只纸鹤,就是要把熟悉1和2合起来,用符号“+”表示,教室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1和2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说明:等于3,用“=3“表示。

  板书:1 + 2 = 3

  | |

  加号 等号

  怎样写加法算式呢?

  (3) 教师再次强调说明:把1和2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板书:加法),强调:加号前面的“1”表示什么?加号后面的“2”呢?“3”又表示什么?

  (4) 教读加法算式。

  1加2等于3,或1加2得3.教师范读,学生学读,同桌之间互读。板书课题:加法

  3、结合第23页气球图,进行动手操作,加深体验加法含义。

  (1)认真观察气球图,让学生说明图意。使学生明白要用加法算式3+1=4表示。

  (2)操作活动:让每个学生一只手拿3根小棒,另一只手拿1根小棒,求一共有几根小棒。

  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就是把两只手的小棒合并在一起,也就是把3和1加起来,写成算式3+1=4表示。

  (4)发散联想,近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师启发、引导,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能用加法算式表示的事例。并会口头列加法算式表示。

  4、实际应用、强化新知

  1、先摆一摆,再说算式。(P23)

  ○○○○○○

  2、摆一摆。( P24)

  3、游戏,帮小青蛙找家。

  5、总结评价

  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了加法,完善课题板书:加法。你学到了哪些本领呢?生汇报,师:看来小朋友们学到的本领还真不少呢?回家后,把你学到的本领告诉爸爸妈妈。

一年级数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活动中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领会左右的意义。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活动中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

  教学设计:

  一、自学、认识

  游戏导入:

  上课时,老师对同学们有一个规定:“要发言,先举手”。活动一:

  想一想:你喜欢举哪只手?你写字、画画用哪只手?我们现在来玩一个小游戏(举手游戏)老师说举哪只手,你们就举哪只手,看谁举得又对又快。

  在刚才的'游戏中,老师发现有同学分不清左和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左、右”(板书)

  活动二:通过左和右介绍自己

  师: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你的身上还有没有这样成对的好朋友,想不想向同学们介绍介绍?

  生1:左眼和右眼

  生2:左耳和右耳

  生3:左脚和右脚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能说出这么多。

  活动三:找朋友游戏

  1、师:我们的身上有那么多的好朋友,下面咱们就来找一找这些好朋友,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

  2、师:说明游戏规则:

  我一说左手,你立刻把左手举起来,一说左腿立刻指左腿,说哪指哪。看谁反应最快,指得最准确。

  3、放“找朋友”的音乐,有慢到快,又有规律到无规律:右手、左手、左腿、右腿、左眼、右眼。

  师:摸摸你的左耳,摸摸你的右耳,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同学们做的真好,老师相信接下来同学们的表现会更精彩。

  二、参与实践

  探究学习物体的左右位置与顺序。

  师过渡:小朋友,你们都爱吃水果吗?老师这里有一些大家爱吃的水果,请小朋友呀,仔细观察这些水果,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

  课件出示:“水果图片”(香蕉、桔子、西瓜、苹果、梨)

  让学生独立思考:

  1、图中有哪些水果?

  生1:略

  2、从左起,西瓜是第几个?

  生:从左起,西瓜是第3个。

  师:你回答的太好了,把你们的掌声送给他。

  3、从右起,苹果是第几个?

  生:从右起,苹果是第2个。

  4、桔子的左边有什么水果?右边有什么水果?

  生:桔子的左边是香蕉,桔子的右边是西瓜。

  师:你说的真棒,你们真聪明,那么老师说你们能摆一摆吗?

  三、再认识,体验

  动手摆

  师:下面呀,把你们的卡片拿出来,根据老师的要求

  摆一摆,小组讨论交流

  要求:

1、先摆○

  2、在○的左边摆△

  3、在○的右边摆□

  4、在□的右边摆☆

  5、在△的左边摆◇◇△○□☆

  让生根据要求在下面摆,师巡视,然后找生到展台摆。

  同桌交流:在你们摆的图形中,从左起,第二个是什么?从右起,第三个是什么?

  小组讨论:

  生:从左起,第二个是△,第三个是○。

  看一看,说一说

  ⑴同桌互相说一说:坐在你左边的是谁“坐在你的右边的是谁?

⑵指名说感悟左右的相对性

  师:现在教师和学生都举起右手。

  师问:老师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右边正好反着,到底谁做错了?

  下面请大家观察一下,如果老师和你们一样面积大屏幕,那你们看老师和你们一样吗?

  生齐答:一样。

  师说明:由于老师刚才与你们站的方向是相对的,所以咱们的右手刚好相反,也就是说,方向不同,左右就不同(板书),现在大家对左右都有了更深的了解,下面让我们在歌曲中在感悟下左右吧?(放音乐:健康歌,全体站立,让生唱并表演)

  练习


一年级数学教案12

  数学一年级: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它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万以内数及亿以内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整个小学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2、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及组成,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借助100以内数的组成,能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4、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进一步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并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培养数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数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能用多种方法计算整十数之间、整十数与一位数、两位数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并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2、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理解数的组成。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百以内各数的含义,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信息窗1、自主练习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下面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一位先生在南极,不怕冰天和雪地,身穿黑色燕尾服,里面套着白衬衣。这位先生是谁呢?(企鹅)它生活在哪里?(南极)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南极?(学生介绍)大家愿不愿意多了解一些有关企鹅和南极的知识呢?那可要听好了。(P19)

  现在,南极的小主人欢迎同学们到冰雪覆盖的`美丽的南极大陆上做客。(出示挂图)你看到了什么?能告诉大家南极的小主人都有谁么?(板书企鹅、海豹、贼鸥)

  二、新授

  (一)教学红点标示的内容

  1、数一数

  (1)仔细观察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企鹅、海豹、贼鸥各有多少只)

  (2)咱们先来看一下企鹅,这么多的企鹅,大约有多少只呢?同学们想怎样来数呢?现在就用你喜欢的方式来数出企鹅的只数,一会儿汇报给大家。

  (3)刚才我们用了这么多的方法,一只一只地数,二只二只地数,五只五只地数,十只十只地数,这么多不同的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4)到底谁说得最接近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多数同学喜欢用十只十只地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数较大宗物品时也可以用10个放在一起或圈一圈的方法来数一数。

  2、摆一摆

  (1)刚才我们用了数一数、估一估的方法,现在你能用你手里的学具摆一摆吗?如果一根小棒代表一只企鹅,你能用小棒摆出100只企鹅来吗?

  (2)你摆出了吗?说说你是怎样摆的?谁能想个好方法,让其他同学可以一眼看出有100只。

  (3)10个一是10,1个十是10,2个十是20,……那么10个十是多少?引导学生说出10个十是100;100里面有10个十。

  3、拨一拨

  (1)你能否在计数器上拨出10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拨的?你能否拨出50、70、100么?说一说你是怎样拨出100的?

  (2)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就是说百位在十位的左面,我们说在百位上拨出一个珠子就是100。

  (二)教学绿点标示的内容

  1、刚才我们数了企鹅的数量,现在我们来数一下海豹和贼鸥的数量?怎样用小棒表示它们的数量?用刚才我们学过的方法数出海豹和贼鸥的数量,然后用小棒表示,集体交流,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怎样用小棒表示它们的数量。

  2、能否在计数器上拨出它们的数量?说一说你是怎样拨的?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的方式来进行拨珠子,十位上拨几个珠子,个位上拨几个珠子。

  (三)练习

  自主练习1: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分别估出题目中物体的数量,再数一数,看看你估得准不准,最后在计数器上拨出来。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练习了估算,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理解了数的组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自主练习2—6

  [教学过程]

  1、自主练习2:我说你数

  一人说出一个数,另一个人接着数,既可以正着数,也可以倒着数;既可以1个1个地数,也可以2个2个地数或5个5个地数,等等。

  2、自主练习3:数一数,填一填

  根据图意自己填空,集体纠正答案。

  3、自主练习4:看图,说一说题目的要求

  你能试着连一连吗?先让学生说一说气球上各数的组成,然后再进行连线,完成后集体订正,订正时,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小猴不能连73,而连37?

  4、自主练习5:估一估,说一说

  2008年青岛作为奥运会的一个比赛场所,将进行帆船的比赛,现在就有许多的选手来到这里参加训练,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训练的情况。啊!这么多的帆船,大约有多少条呢?谁能估一估?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5、自主练习6:小游戏

  (1)找一名同学一起做示范。

  (2)同桌两人进行互相猜数游戏,学生体会数的大小。理解“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的含义,并正确使用。

一年级数学教案13

  详细介绍: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页的内容。

  教具、学具准备:电脑、投影仪、图片、铅笔、纸货架。

  教学设计

  从生活中引入分类,初步理解分类的意义

  师:同学们都去过超市吧!

  你们在超市里都看见什么了?

  那么这些物品是怎样摆放的?

  说明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要想把物品摆放整齐,就要像同学们说的那样一类一类(分类)摆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类。(板书课题)

  那么,这样分类摆放有什么好处?

  初步学习分类

  师:老师这儿有一个马大哈超市,你们想去看看吗?这样摆好不好?怎么不好?

  那么咱们来帮他整理整理,这个超市的左边是一个冰柜,这是冰柜上的广告画,右边是一个货架。

  谁来整理一下?(学生对货架上的物品进行整理)

  为什么把乒乓球拍和羽毛球拍摆在一起?(强调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通过同学们的帮助,货架上的物品摆放得既整齐又美观。

  动手操作,巩固分类方法

  如果让你当一名超市里的.售货员,你打算怎样摆放货架上的物品?

  1.小组创作将物品分类。

  下面咱们亲自动手摆一摆。

  你们要摆放的物品都在纸盒里,先把所有的物品倒出来,分一分,看哪些物品放在一起比较合适,再摆一摆,看摆在哪一层比较合适,确定后再贴一贴。每个物品的背面有一个双面胶,把上面的小白纸撕下来,就可以贴在这个纸货架上了。

  下面4个人一组,看哪组合作得最愉快。

  2.学生汇报。

  师:有哪个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组货架摆放的情况。

  还有哪个组?(学生介绍小组分类的情况)

  还有这么多的组愿意展示,下面咱们请各组长拿着自己组的货架到前面来展示。

  3.小结:我们参观了超市,又自己亲自动手摆了摆,知道了商店中物品的摆放可以分为蔬菜类、水果类、服装类、文具类、鲜花类等。这样摆放既方便了顾客的购买,又减少了混乱,提高了效率。分类这种做法在以后的数学课上也经常出现,所以说它是重要的数学思想。

  4.联系生活,巩固分类的意义。

  师:那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在你的家里有没有分类摆放的情况呢?

  可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那么我们一定要认真地学好数学,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练习六的第1、3题。

  扩展思路初步尝试不同标准分类

  1.尝试。

  刚才我们都是把不同的物品进行分类,现在看你们每个桌子上都有一把铅笔,都是铅笔,看看你们能不能把这把铅笔再分一分。(同桌讨论)

  2.汇报。

  3.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刚才把许多不同的物品进行了分类,现在又把一种物品进行了分类,而且有这么多种分法,说明分类的标准是不同的,有的按形状分,有的按花色分,有的按有橡皮头和没橡皮头的分,有的按削过和没削过的分。

一年级数学教案14

  第一课时:看一看,数一数

  教学内容:

  课本第2、3、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使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具准备:

  1-10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师生相互介绍

  2、老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3、打开第1页,读“编者的话”。

  二、数一数

  1、激发观察兴趣,(教科书第2-3页挂图)

  先给学生一定时间让学生随意观察,同桌互相说。然后指定内容请学生说一说。学生每说完一种,教师要反复提问:还有什么?教师要对积极发言的学生及时表扬。

  2、数图中的数量

  师:我们在数图中这些人或者物体的个数时,先数比较少的,再数比较多的,也就是说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

  (1)数出数量是1的。

  (2)数出数量是2的。

  (3)依次数出其它数量的事物。

  三、实践活动:寻找生活中的数。

  1、寻找身体上的数。

  (1)寻找身体上的数。

  (2)集体反馈交流。

  2、寻找教室里的数。

  (1)学生独立观察,寻找各数。

  (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3)集体交流。

  3、寻找校园里的数

  四、总结

  第二课时:比一比

  教学内容:

  课本第5、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初步感知物体长短、大小及多少并能判断长短、大小、多少、轻重。

  2、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准备:五星、铅笔两枝、球两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二、新授

  1、教学轻重

  (1)创设情景。

  (2)探究比轻重的方法。

  2、比长短

  (1)引导生观察

  (2)你发现了什么?

  (3)引导得出:物体有长、有短。

  (4)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3、比大小。

  讨论比较物体的大小及方法。

  4、比多少。

  (1)观察第6页图,你发现了什么?

  (2)摆一摆,说一说。(同样多,多些,少些)

  三、完成课堂活动。

  四、总结

  一、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重难点、关键

  1、重点:认识每个数所表示的实际数量、顺序,正确规范地书写数字,正确迅速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

  2、难点:认识0;正确地书写各数;1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3、关键: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及计算的意义;计算过程中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第1课时:1-5各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第7、8页的例1、例2、例3;课堂活动中的`第1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具准备:

  1-5的数字卡片

  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数一数,说一说。

  教师出示例1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画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做什么?

  2、认读1-5各数

  出示1-5的数字卡片,板书课题

  3、反馈实践

  师: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

  (教师说数,学生根据数摆小棒,同桌互相查看。)

  师: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师出示实物,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和老师同样多的数。

  二、感知数的顺序

  1、边摆边数,逐次感知1-5的顺序。

  2、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打乱顺序的点子图、排队。

  学生小组讨论后,请一组同学上台摆一摆,并说说理由。

  (2)摆好后提问:5的前一个数是几?3的前面一个数和后面一个数各是几?

  (3)让学生从1数到5,再倒着数一遍。

  三、开放性活动

  1、引导看书第8页的例3。

  例3中告诉我们“2”可以表示什么?

  2、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3、猜数游戏

  (1)师生互动

  如:师:这个数在2的后面,可能是几呢?

  生:可能是3,也可能是4或5。(有的生可能会说出比5大的数,教师要加以肯定鼓励。)

  (2)小组互动

  4、张开想象的翅膀,创造学生心中的美丽世界。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先与同桌互相说,再告诉老师和大家。

  第2课时:1-5各数的写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8页例4,以及第9页课堂活动的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比、划等活动,使学生感知1-5各数的联系,体会这五个数的数序排列。

  2、使学生在数数的基础上会读、会写1-5各数。

  3、通过课堂活动中的数、写、圈、摆,加深学生对数的认识,并体验合与分。

  4、培养学生认真、规范的书写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

  数字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数数

  二、新课教学

  1、教写“1”。

  师:你能用手指表示1吗?引导学生伸出一个手指。

  师:如果用划O来表示1的话,要划去几个圈?(要划去1个圆。)

  指导学生看例4,出示数字1。

  老师拿出画好的田字格卡片,边写边指导:把1写在田字格的左半部,从右上方的线上起笔,向左下画一笔到左下方停笔,稍微倾斜,笔道要直。

  然后先让学生用食指在桌面上书写1,再让学生在书上写。

  2、教写“2”。

  (1)学生演示2的手势。

  (2)学生独立画圆。

  (3)出示数字2,2字像鸭子。

  (4)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写2,学生伸出手指跟着老师书写。

  3、教写“3”。

  (1)学生独立作业。

  (2)学生反馈。

  师:请小朋友按照比、划、读、写的学习顺序展示一下你自己的学习成果。

  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对于3的写法要求,可以引导学生相互补充。

  4、教写“4”和“5”。

  (1)小组合作学习。

  (2)小组代表反馈。

  (3)师小结。

  5、放手让学生独立写1-5各数。

  三、课堂活动

  1、说一说,1——5还可以表示什么?

  2、圈一圈,写一写。

一年级数学教案1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5页。

  教学目标 :

  学生进一步明确乘法的含义,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标的'排列规律,熟记1~6的乘法口诀,并且能利用口诀进行熟练计算,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建立本单元知识系统,巩固知识。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一单元我们学过了哪些内容?

  学生小组回忆交流,然后在班内汇报。

  2.教师小结,并交待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探究体验

  1.出示1~6的乘法口诀空表,组织学生回忆归纳,把口诀填入表中。

  2.读表中的乘法口诀,仔细观察:表中的乘法口诀是怎样排列的?

  引导学生从横看、竖看、斜看等几方面尽可能的观察仔细、全面。然后进行小组内交流。

  1.学生分组摆乘法算式卡片,摆成一个有规律的表。并把本组的`作品在全班展示。

  2.出示第65页第2题图,学生观察图,说图意,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寻找所需要的信息,自己解决问题。

  提醒学生注意:图中每个小朋友手里还拿着一朵花。

  三、实践应用

  1.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

  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快又对。

  2.帮助小动物找家。

【一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案04-06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01-27

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02-23

一年级数学教案11-06

一年级北师数学教案02-25

一年级数学教案:第几11-02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12-13

一年级数学教案《跳绳》06-10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01-11

【推荐】一年级数学教案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