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四年级数学教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时间:2023-02-14 15:19:20 少烁 四年级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精选10篇)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2)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有关定向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多种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

  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难点:

  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主题图

  六、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

  1、出示情境图。

  如果你是赛手,你将从大本营向什么方向行进?你是怎样确定方向的?

  2、小组讨论: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得到大致方向。

  ①训练加方向标的意识:加个方向标有什么好处?

  ②突出以大本营为观测点:为什么把方向标画在大本营?

  (二)、探究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质疑:

  1、知道吐鲁番在大本营的东北方向就可以出发了吗?

  2、如果这时就出发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

  小组讨论:沿什么方向走就能保证赛手更准确、更快的找到目标:地。

  研究时,可以用上你手头的工具。吐鲁番在大本营东偏北30度

  练一练:你说我摆,为小动物安家。

  (课前剪好小图片,课上动手操作。)

  例:我把熊猫的家安在偏,的方向上。

  例:我把熊猫的家安在西偏北30°的方向上,熊猫摆在哪?

  讨论:为什么猴子的家在西偏南30°,而小兔家在南偏西30°的方向?解决问题,寻找得出距离的方法。如果你的赛车每小时行进200千米,你要走几小时能到达考察地?

  图上没有直接标距离,你有什么办法解决它呢?

  仔细观察地图,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试一试解决。吐鲁番在大本营东偏北30°。

  (三)、教学例1

  1出示例1.

  教师:东偏北是什么意思?东偏北30°表示什么?起点到终点的这一条线段表示什么?

  如果我这样叙述:1号检查站在北偏东60°,距离起点大约1千米的地方。那1号检查站改画在什么位置上?

  (让学生发现这两种说法所表达的.意思是否一样。)

  请你在这一副图中标出一个2号检查站:东偏南30°,大约走2千米。

  2号检查站能不能换一个说法呢?(南偏东60°,大约走2千米)

  小结:我们可以根据题目提供的方向和距离这两个条件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2完成第20页“做一做”。

  (四)、练习:

  1、以雷达站为观测点,填一填。

  护卫舰的位置是偏度,距离雷达站千米。

  巡洋舰的位置是偏度,距离雷达站千米。

  鱼雷艇的位置是偏度,距离雷达站千米。

  2、以电视塔为观测点,按要求填空。

  文化广场在电视塔西偏南45度的方向;体育场在电视塔东偏南30度的方向;博物馆在电视塔东偏南60度的方向;动物园在电视塔北偏西40度的方向。

  (五)、课后延伸

  游乐场要新建两个游乐项目:一个在观览车西偏北40o方向上,约200米处新添一个“登月舱”,另一个“天外来客”在观览车南偏东20o方向上,约150米处。请你在平面图上标出这个新项目标:位置。

  (六)全课总结

  (七)作业布置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第2-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小数

  (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价格用到小数外,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

  结合树上的例子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在每个情境中消失表示的是什么,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的`兴趣。

  二、小数的意义

  自学小数的意义(看书第3页)

  小组交流

  汇报:出示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1;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

  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

  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三、归纳小数的意义

  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出小数的意义。

  小数部分的数位及读写:

  1、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

  先复习整数部分的数位,再介绍小数部分的数位,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是十分位;两位小数是百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百分位;三位小数是千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三位是千分位。

  在计数器的各位上拨3个珠子,说一说各表示多少,体会数位间的进率。

  2、小数的读写

  让学生试读,注意提醒学生小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部分不同。

  3、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3、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

  教学过程:

  1、想一想,忆一忆。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1米有多长吗?

  用手势表示一下,我们来看看黑板有多长?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板书:测量活动)

  2、量一量

  ⑴每组各派一名代表,分别测量黑板的长度。

  ⑵汇报结果。

  ⑶小组合作学习,怎样以米为单位来表示呢?

  ⑷汇报:2米85厘米=2米=2.85米

  1米1分米=1米=1.1米

  小结: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就是我们这节课重点学习的内容。

  3、再量一量。

  ①同学们,在你的身边有许多物品,选择自己喜欢的量一量?以米为单位记录下来(学生自行完成填一填)。

  ②汇报结果。

  4、试一试

  媒体出示燕子

  春天来了,燕子也从南方赶来了,它给同学们提了几个问题请你们来回答,你们愿意回答吗?(愿意)

  我(燕子)的体重是1千克500克,骨骼重113克,以千克为单位怎么表示?

  全班汇报:1千克500克=(1.5)千克

  113克=(0.113)千克

  小结:同学们都能用千克把燕子的问题回答出来,那么同学们老师的身高用米作单位,你能表示出来吗?(能)

  5、激趣活动。

  我请一名学生来测量我(老师)的身高,再请一名学生监督,不当之处,给予纠正。

  汇报:1米70厘米=(1.7)米

  下面请同学到自己的小组里任选一人,测量同学的身高,并以米为单位表示出来?

  6、多媒体出示,练一练。

  (学生自行完成,同桌互批)

  7、同学们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8、布置作业,试一试1、2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的第二课时(四年级数学下册P22例3、例4。)

  教学目标:

  (1)理解物体位置的相对关系,并能分别描述物体相对关系。

  (2)会根据描述,画出具体的路线示意图。

  (3)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物体位置的相对关系。

  2.画具体的路线示意图。

  教学准备:

  自制幻灯片、直尺、量角器、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请两个同学根据方向说一说自己和身边同学的位置关系。

  (2)教师引入课题并板书:位置与方向(二)

  二、探究新知

  (一)、出示例3左图幻灯片1北京和上海两地相距1067千米。引导学生观察,你能在图中找到上海和北京的位置吗?说一说这两城市的位置关系,组织学生讨论:

  1、问题一:上海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这时以哪地为参照物?(出示幻灯片2 )

  (1)组织学生讨论,并用量角器量一量,再同桌相互说一说。

  (2)组织学生汇报本组讨论、测量结果,其他组评价。要求学生汇报时句子说完整,意思表达清楚。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幻灯片3

  小结: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30°的方向约1067千米处,这时以北京为参照物。

  2、问题二:北京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上?这时又以哪地为参照物?(出示幻灯片4 )

  (1)组织学生讨论,并用量角器量一量,再同桌相互说一说。

  (2)组织学生汇报本组讨论、测结果,其他组评价。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幻灯片5 小结: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的方向上约1067千米处,这时以上海为参照物。

  (4)引导学生把问题二和问题一作比较,讨论两问题不同之处?

  学生汇报两问题的区别:参照物选择不同,两物体位置关系就不一样。

  (5)教师:两物体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方向刚好相反,但距离是一样的。

  3、巩固训练:教材第22页“做一做”,出示幻灯片6,组织学生先观察题目再说一说这两同学的位置关系。教师根据学生描述相机出示幻灯片7、 8

  (二)、教学例4:出示例4的路线图,幻灯片9根据路线图,说一说每段所走的方向和路程。

  (1)组织学生讨论:从图中你能得知哪些信息?

  (2)组织学生思考,并汇报如:方向标,表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比例尺,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50米;有3段赛程;……

  (3)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量出每段赛程所走的方向角以及路程,并相互说一说所走的'路线。

  (4)分组汇报各赛程的方向和路程,要求汇报时语言要表达完整。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出示幻灯片10 (从起点出发沿着东偏北45°方向行200米到达1号站点。)11 (从1号站点出发沿着西偏北30°方向行150米到达2号站点处。)12 (从2号站点出发沿着西偏南40°方向行250米到达终点。)

  课堂练习题:

  (1)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组织学生讨论画路线示意图,先要确定什么?

  (3)引导学生明确先要确定方向标、1厘米代表多少米、出发的位置等。

  (4)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由小组内的一名学生描述自己确定的那条路线路,其他学生按这名同学的描述绘制路线图,再小组内讨论每个人绘制的路线图是否清楚、准确,并加以修改和完成。

  (5)展示各小组画的路线示意图,全班评价。

  课堂小结:

  位置与方向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好位置与方向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作业安排:教材第23页“做一做”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2.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3.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认真观察、独立探索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测量活动”这一内容,教材呈现的是在教室里进行测量活动的一个情境。在教学时,可以通过让学生测量本班教室内的黑板和课桌等物体来进一步感受体会小数的意义。通过自己动手测量,学生将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小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通过活动加深对小数的理解,并能进行简单的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的转化,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这节课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为以后学习有关小数的其它知识奠定基础。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学生全部来自农村。学生通过近四年来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一定的.合作学习能力。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基本的测量方法,因此,本节课知识的认识过程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完全可以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同学交流等方式来获取新知。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我们来上一节活动课(板书课题)。你们已经学会了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现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测量活动,测量我们的课桌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并记录下来。

  学生测量后汇报:

  小组1:长6分米,宽45厘米。

  小组2:长60厘米,宽45厘米。

  小组3:长6分米,宽4分米5厘米。

  (师板书记录)

  (二)探索新知

  师:请同学们观察上面的结果,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或疑问?

  生1:三个小组的结果各不相同。

  生2:不是结果不同,而是单位不同。

  生3:我同意他的意见,因为三个小组使用的单位不同,所以我们一眼看不出他们的结果是否相同,只有将他们的结果化成同一个单位才能看出他们的结果是否相同。

  师:这个同学的意见很好,同学们想一想长度单位除厘米和分米以外,还有哪些?

  生:米和千米

  师:请同学们用“米”为单位表示出课桌的长和宽。

  (小组内讨论活动)

  交流汇报:

  生1:我们小组用“米”作单位表示。我们测量的课桌长是6分米,1米=10分米,1分米=米,那么6分米=米,也就是0.6米。宽是45厘米,1米=100厘米,1厘米=米,45厘米就是米,也就是0.45米。

  生2::我们用厘米作单位表示。我们测量的课桌长是6分米,1分米=10厘米,6分米=60厘米,60厘米=米,也就是0 .60米,宽是4分米5厘米,4分米=40厘米,4分米5厘米=45厘米,45厘米是米,也就是0.45米。

  生3:(提出质疑)课桌的长怎么一个是0.6米,一个是0.60米?

  师:这位同学观察得真仔细,谁能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生:0.60米等于60厘米,也就是6分米;0.6米等于6分米0.60米和0.6米是相等的。师;大家同意他的意见吗?所以小数末尾的0一般可以省略不写,就像我们过去学习的0.50元和0.5元是相等的。

  (三)巩固应用

  师:下面我们运用所学的知识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出自己身边物体的长度,然后把测量结果填入表格。(师每组发一张表格)

  (学生立刻投入到活动中去,气氛活跃)

  活动完毕,小组之间相互交流,纠正错误,教师巡视指导。

  (四)拓展练习

  1.称质量

  师:通过刚才的测量活动,同学们掌握了用小数表示物体的长度。现在同学们在小组内用天平称一下数学课本、文具盒的重量,并用“千克”表示出来。

  (生自由活动,师巡视指导)

  生汇报:

  小组1:数学课本260克=0.26千克。

  文具盒180克=0.18千克

  师:你是怎样想的?

  小组1:我们认为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是一样的,因为1千克=1000克,数学课本是260克=千克=0.26千克,文具盒180克=千克=0.18千克。

  (其他小组表示认同)

  2.猜体重。

  师:大家来猜一猜我的体重是多少?

  (生争先恐后的猜测)

  生1:50千克

  生2:55千克

  师:告诉你们吧,老师的体重是58千克300克,谁能用“千克”作单位表示出来?

  生:300克=0.3千克,58千克+0.3千克=58.3千克。

  师:今天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学会了用小数表示物体的长度和质量,大家表现得都非常出色。用小数表示物体的长度和质量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方便。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感受?

  生1:我觉得在课堂上自己动手操作,很有意思,我学得很快乐。

  生2:我不但学会了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还知道了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生3:我知道了无论是长度单位还是质量单位都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颇有感想:

  1.数学教学要充分联系实际。比如:“称质量、猜体重”等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新知,在活动中巩固知识、拓展运用。

  2.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充分体验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实现了知识的自主构建。

  3.教学环节设计比较紧凑,教师角色定位较为合理,我注意在很多中同学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如0 .6和0.60是什么关系,由学生思考做出回答。

  六、案例点评

  在这节课中,教师注意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人。

  1.关注了学生的探究过程,实现自主体验。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要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必须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自我发展。比如:在测量课桌面的长和宽时,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记录,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了简单的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的转化过程,在教学中不必告诉学生单名数。复名数等词语。

  2.给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观察,注重学生的感知体验,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经历知识发展和探索的全过程。

  3.在本节课中,教师始终注重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度的评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两边都乘上一个数(或都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2.利用发现的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重点:

  利用发现的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难点:

  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两边都乘上一个数(或都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教学活动:

  活动一:创设情境,建立模型。

  1.(出示天平)

  今天我们要在天平上做游戏,通过游戏你们将发现一些规律。现在我在天平的左侧放5克砝码,右侧也放5克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中间,说明什么?

  (两边的质量相等。5=5)

  2.现在我在天平的左侧再放2克砝码,右侧也加2克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

  怎样用算式表示。(5+2=5+2)

  3.分别在天平的两边放上相同质量的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怎样用算式表示。

  生动手实验,列算式

  4.左侧的砝码重X克,右侧放10克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中间,说明什么?你知道左侧的砝码重多少克?

  5.你能写出一个等式吗?

  (X=10)

  6.如果左侧再加上一个5克的砝码,右侧也加上一个5克的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中间,说明什么?你能写出一个等式吗?

  7.通过上面的游戏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

  8.你们再推想一下如果天平都减去相同质量,天平会怎样。先看书,再动手验证你的想法。

  9.通过刚才两组游戏,如果我们把天平作为一个等式的话,你发现什么数学规律?小组交流。

  (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活动二:解释运用:解方程

  1.求出X+8=10中的未知数X

  (1)什么是未知数?

  (2)根据刚才我们的游戏,你会求X?

  方程两边都减去8

  X+8-8=10-8

  X=2

  (3)怎样检验?

  2.试一试:求未知数X

  理解题意,解方程

  活动三:建立模型。

  1.看书:说一说你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

  2.等式两边都乘上一个数(或都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能成立吗?你怎样验证?

  3.解释运用:解方程

  (1)饼400克,你能提什么数学问题?

  (2)怎样列方程?

  4X=400

  (3)怎样解方程?

  4.试一试:解方程。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篇7

  一、 创景引新,促进迁移

  1、 谈话:这几年,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很多小区最近新建了一些楼房,可漂亮了,我们来看一看我们住的小区好吗?

  2、 媒体出示情景图,并出示文字:彩田村有14栋楼,平均每栋楼住154户,彩田村一共住了多少户?

  3、 提问:从题目里你知道哪些信息?求彩田村一共住了多少户,你会列式计算吗?这道算式和我们学过的乘法有什么不一样的?那前面学过的乘法你还记得怎么算吗?(笔算:24×13 45×67 15×47)

  二、 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那这道算式你试一下看,会不会算?

  2、集体反馈并指名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3、全班交流并集体反馈,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算式。

  4、让学生口述答句,教师板书。

  5、总结算法

  三、拓展练习,深化理解

  1、竖式计算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指名板演,完成后及时反馈。

  (2)指名说说中间一题的计算过程,明确乘数中间有0时应怎样计算?

  2、找错改错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让学生在书上独立找错改错。

  (2)小组交流,找出错误的原因,并认真订正。

  3、列竖式计算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4、解决实际问题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默读题目,分析题中所给的'信息,并独立在书上填写结果

  (2)组织交流,你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计算总价的?

  (3)全班反馈计算有无错误,如有错误共同订正。

  四、课堂总结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估计、实验、推算、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培养学生数感,并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受到勤俭节约、保护环境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一亿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以具体的事物来表达对一亿大小的感受。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学生准备:计算器、作业纸、数学书;

  教师准备:

  大米(100粒5份)、1千克大米一份、天平、卷尺、第三张表格图及下面的算式、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二、引导学生经历估计——验证的过程,借助时间体验一亿有多大。

  师:这是作业本,老师数一数1、2、3、4、5、6、7、8……照这样的速度数一亿本作业本,你估计要多长时间?(学生估计3小时、5小时、24小时……师板书)

  师:同学们估计得怎么样呢?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

  议一议:怎样能够得到数一亿本作业本的'时间呢?

  小组讨论。(数100本、50本、20本……作业本的时间,再推算数一亿本作业本的时间)

  实验:每组推选一名代表数本子,数50本,老师记时。

  数50本作业本大概是40~50秒,学生得出数100本作业本大概需要80秒~100秒的时间,从中取一个中间值大概90秒。

  师:下面咱们就一起来推算一下数一亿本作业本所需要的时间。

  (课件出示下表)本数时间(秒)90师生共同讨论,完成上表。

  师:通过推算我们知道了数一亿本作业本的时间是90000000秒,这段时间长不长?这么长的时间用秒作单位来表示,显然不合适,你认为应该采用哪个时间单位?(年)怎样把9千万秒换算成多少年呢?(先把秒换算成分,再换算成时,最后换算成年)出示书上的算式: ( )÷60=( )分 ( )÷60=( )时 ( )÷24≈( )天 ( )÷365≈( )年(学计算,并保留整数。)

  师:看了这个结果你有什么想法?(学生交流)

  小结:

  数一亿本作业本,有的同学估计要……而实际结果却将近要3年的时间。在这三年里,我们有没有去掉吃饭时间,有没有去掉睡觉时间,也就是说不吃不喝不睡不停的数下去要3年哪,同学们,看了这个漫长的时间,你有什么感受?(一亿实在是太大了、数一亿本作业本的时间太长了……)

  三、再次经历估计

  验证的过程,借助长度体验一亿的大小。

  师:课间老师经常发现同学们喜欢手拉手一起玩,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行,会有多长呢?(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不必回答)

  师:凭空想象有一定的难度,同学们你们都去过头道羊岔吧,从学校到头道羊岔的公路长不长,老师告诉你,这条公路全长大概是1千米。想一想,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有没有从学校到头道羊岔的公路那么长呢?估计一下,大概有多少个这样的长度?(学生估计2个、4个、3000个……师板书)

  小组讨论:怎样能得到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呢?(测量5个、10个、100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推算出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个实验,测量10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各组组长上来,每三个人一组负责测量,注意方法正确。

  其他同学在走廊上手拉手站成一行,站得要又快又安静。

  (实验收集数据。实验时注意,从第一个同学的手指尖量到第10个同学的手指尖,并推算出十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大概12米。)

  师:刚才我们测量出10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大概是12米,下面我们就可以进行推算了。

  (出示表格,师生一起推算)

  人数10100100010000100000……100000000长度(米)12120再算一算,这个长度有几个从学校到头道羊岔的公路长?

  出示算式,学生用计算器进行计算:120000000÷1000=120000 (个)回过头来比较学生估计的数据与实际数据,再次感受一亿的大小。

  四、总结方法,指导学法。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什么方法知道了一亿是一个很大的数?(通过数一数、量一量的方法,先估计再推算,最后比较,了解了一亿有多大。)

  师:你们会用这样的方法再次体验一亿的大小吗?五、拓展研究大数的方法,放手让学生借助重量体验一亿的大小。

  师:观察一下你们的桌面,看一看我们还可以借助什么的研究来了解、感受一亿的大小?(用天平称100粒大米的重量,推算一亿粒大米的重量)学生说说怎样用上面学到的方法进行实验。

  分组实验:

  学生用天平称100粒大米的重量,得出大概是2.5克。小组合作推算出一亿粒大米的重量,并用千克作单位,与刚才的估计进行比较,进一。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篇9

  教育目标:

  1、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师生氛围。

  2、通过师生交流和讨论,明确数学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好数学要关注数学学习的方法,明确怎样做一个会学习的人。

  3、通过讲故事,让孩子们明白每天的学习每天的作业都是在为自己打基础,学习不是为他人,而是为自己而学,每天做事做作业的态度都决定着自己未来的发展。

  4、明确数学学习的各项要求。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明确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数学学习的方法

  1、首先在黑板上写上了“数学”两个字,介绍了自己姓“申”,“你知道老师的姓几划吗?” “你用什么方法知道的?”(数出来的)用到了数学学习中的一种常用方法——数数,其实生活中很多地方离不开数数的。

  2、 “请你猜猜沈老师大概几岁?” “你为什么猜我35岁的?”用到了数学学习中的哪种方法?用到了观察(板书:观察),在数学学习中,观察是一种常用的并且是相当重要的方法。我们要学会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3、“你为什么猜我28岁的?”学生一脸自信说:“老师比我妈妈要年轻,所以猜28岁。”这位同学用到了数学学习中的哪种方法?用到了比较(板书:比较),在数学学习中比较也是数学学习常用的方法。

  4、“你为什么猜我30岁的?”学生解释着:“我知道沈老师的儿子读幼儿园,所以猜30岁。”请问:这位同学用到了数学学习中的哪种方法?用到了类推,从沈申老师儿子的年龄推测出老师的年龄,也是学习数学的好方法。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好数学要关注数学学习的.方法,并告诉学生我的实际年龄,并表扬了那些猜得比较准的学生观察能力强,有自己的想法,是肯定能够学好数学的。

  5、总结:看来数学跟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非常重要,我们必须学好数学。

  二、讲故事,让学生知道态度决定自己的未来

  讲故事《木匠的房子》。

  一个上了年纪的木匠准备退休了。他告诉雇主,他不想再盖房子了,想和他的老伴过一种更加悠闲的生活。他虽然还留恋那份优厚的报酬,但他该退休了。雇主看到他的好工人要退休了,感到非常惋惜,就问他能不能再建一栋房子,就算是给他个人帮忙。木匠答应了。可是木匠的心思已经不在干活上,他不仅手艺退步,而且还偷工减料。木匠完工了。雇主来了,拍拍木匠的肩膀,诚恳地对他说:房子送给你了,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木匠感到十分震惊,太丢人了……要是他知道他是在为自己盖房子,他干活的方式就完全不同了。

  你就是那个木匠。你每天钉一枚钉子,放一块木板,垒一面墙,但往往没有竭尽全力。终于,你吃惊的发现,你将不得不住在自己建的房子里。

  如果可以重来……

  但你无法回头。

  人生就是一项自己做的工程,我们今天做事的态度,决定了明天住的房子。

  听后,让学生说说想法,明白什么?老师为什么讲这样一个故事?

  我想让孩子们明白每天的学习每天的作业都是在为自己打基础,学习不是为他人,而是为自己而学,每天做事做作业的态度都决定着自己未来的发展。希望小故事比说教有力量有效果。

  三、重温数学课堂听说读写的要求。

  (一)听的要求

  1、听讲时身体坐正,双手抱胸,双脚放平,注意力集中,不随便交谈、打闹、下位,不做小动作,不伸懒腰,不做与上课内容无关的动作。(训练坐姿)

  2、珍惜课堂每一分钟,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质疑,不但学懂学会,还要掌握学习方法,逐步做到会学。我们是中年级的高段学生,应有选择地做好听课笔记,写在书本上,以提高学习效率。

  3、听同学发言或提问时,做到不观望、不插嘴、不嘲笑。当听到见解、观点一致时,自然地表示认可或赞许;当听到不同意见时,待同学发言结束后,再提出建议或进行补充,“我补充……的意见”,不允许插话、抢嘴,随意地打断同学发言。

  (二)说的要求

  1、课堂上回答提问与提出问题规范地举起右手示意,不能站着举手或是边举手边喊,经教师允许后起立站直回答,如果不知道怎样回答,应礼貌地如实告诉老师:“对不起,我不懂(我没想好)。”发言完毕,经老师同意后轻轻坐下。

  2、答题或提问态度严肃认真,立姿自然得体,讲普通话,吐字清晰,声音响亮。

  答题形式讲究规范,用上“我认为……”、“我发现……”、“我补充……的意见”等说话形式,做到说话完整,条理清楚,有自己的独特看法。

  (三)读的要求

  读题,声音响亮,口齿清楚,普通话标准,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四)写的要求

  1、在课堂上做作业时应该听清要求,明确格式,不擅自离开座位或窃窃私语,保持教室的安静。

  2、作业格式规范、行款整齐,独立、按时完成。

  3、作业若有差错,需要更改之处,不可乱涂乱改,只须在错误部分划两条斜线或直线,删去即可,再在规定区域订正。

  4、作业姿势要端正,左手按住作业本或是平放桌上,右手离笔尖一寸,胸离课桌一拳,眼离书本一尺,自觉保护视力。

  5、作业本要妥善保管,不能乱扔、乱写、乱画与撕毁,保持作业本的卫生与整洁。

  (五)合作学习的要求

  1、围绕主题人人参与小组讨论,主动有序地发表个人意见,认真听取他人发言,待同学讲完后再补充自己的意见与看法。

  2、在班里发表小组意见时,用上“我们认为、我们觉得”等说话形式,尊重合作学习的劳动成果。

  3、评优奖励

  ①课堂作业评比

  ②家庭作业评比

  ③课前预习评比

  ④口算比赛评比

  ⑤笔算比赛评比

  (六)课本、本子、铅笔的使用与保管

  1、课本要包上书皮,并在课本的封面的最上端写上名字。

  2、本子:准备一个数学练习本和一个课堂作业本。

  3、铅笔:每天至少带两根削好的,用完之后要放在笔盒里。

  4、每节上课之前,要把下节要上课所需要的学习用品准备好。

  教师小结:

  老师相信:在新的学期里,同学们都能快乐的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放大,培养类比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学生自己出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并笔算。算完后互相检查。

  指名一人板演,看板书,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主要说清楚分别要用第2个乘数的个位、十位上的数去乘)。

  二、教学例题:

  出示例题图:

  让学生看图后,读读题目的`意思,说说怎么列式?

  随学生回答板书:144×15

  指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三、探索算法:

  1、学生自主探索:每人在本子上自己算一算,算完后和同桌交换算法,说说自己怎么算的?有问题么?

  2、找几个学生的做法板演,分别说说各题错在哪里?正确的该怎么算?

  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1)直接一次乘。指出:乘数是两位的,要分两次乘。

  (2)分别用第一个乘数三个数位上的数去乘,乘了三次。指出:一般用第二个乘数分别去乘]另外再指出:个位乘得的积末尾和个位对齐,十位乘得的积和十位对齐。

  总结:

  (1)用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依次分别去乘三位数;

  (2)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

  (3)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四、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4题

  1、做想想做做第2题(做在书上)

  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中很容易出错,除了上面说的错,还有哪些呢?一起看第2题:说说错在哪里?怎么改正?

  特别要注意三位数中间有0时,不能漏乘;还要注意不能忘记每次计算时的进位。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相关文章: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02-24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02-10

四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01-25

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03-21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01-24

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01-17

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02-17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01-12

二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全册教案01-24

2022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