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家长心得体会(通用18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马上将其记录下来,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理健康家长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心理健康家长心得体会 1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己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
心理健康可用“三良好”来衡量:良好的个性——情绪稳定,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胸怀坦荡,豁达乐观;良好的处世能力——观察问题客观现实,具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助人为乐,与人为善,与他人关系良好。总之,心理健康的人是能保持镇静的情绪,坚强的性格。较高的智能,适度的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行为和愉快和谐的情绪。我国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的调查结果显示,现在的中小学生,只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心理基本是健康的。这就是说,还有30%—34%的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
①学习压力感——由学业带来的心理压力;
②偏执——偏于固执;
③敌对——经常与人抬杠;
④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
⑤抑郁——精神苦闷、低落,闷闷不乐;
⑦自己强迫;
⑧适应不良——对学校的生活不适应。
⑨情绪不稳定——情绪和情感忽高忽低。
⑩心理不平衡性;其中,情绪不平衡、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焦虑、强迫症,是当前中小学生存在的最严重的心理问题。如果学校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但对学生学习起到促进的作用,而且能形成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提高学校的声誉。同时老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心理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老师和家长也要付出很多努力。
一、在中小学开设有关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现在学校德育工作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在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中,往往没有充分遵循和应用心理科学来对照、分析教育对象,没有依据青少年学生年龄阶段及其心理学特征来设计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因此,德育工作往往脱离青少年学生的实际,效果不是很理想。目前不少中小学已开设健康教育课,其中也开始涉及心理健康的知识。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不仅仅是普及心理学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己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二、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目前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缺少专业人员是一大问题。所以教育部门应考虑培养和培训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在上级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在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理阅览室,心理活动室,开设心理咨询电话热线。定期为师生举办心理健康、心理保健等专题讲座。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生活辅导,前途职业指导等并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作为班主任、任课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使心理健康工作落到实处。
三、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校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牲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己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而且这样也能使师生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少,使整个校园一片喜气洋洋,温馨和睦,呈现一片生机。这必然会增强学生的.整体的素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和家长的条件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有的家长对子女经常训斥,使孩子对父母见而生畏,缺乏感情交流。孩子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励,使孩子有种“压抑感”、“委曲感”。有的父母感情破裂,双亲离异,严重摧残了孩子的心灵。更有些“问题家庭”家长本身品德低劣,作风不正,对孩子的危害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到方式,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使家长了解青少年是一个特殊年龄阶段,学生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对此要有心理准备,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们。对学生教育既要鼓励,也可以批评,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青少年心理规律。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希望孩子成才,这是人之常情,但压力过大,也会适得其反。此外对“问题家庭”的学生更要特别留总关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
总之,学生的心理教育是关系到21世纪人才培养的大问题,当然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是一个渐进而漫长的过程,而且必须在强大的教育合力下才能达到,为了祖国的明天,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让我们共同担负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吧!
心理健康家长心得体会 2
这学期能够参加心理健康的学习,我感到非常的荣幸,也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关于这次学习教育的心得体会: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拥有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从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来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因此,我一直对心理健康的问题非常感兴趣。这学期分别对健康自己意识重要性,人际交往心理,情绪管理带给我的心理,挫折应对与意志力培养带给我的心理,恋爱能力培养带给我的`心理,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带给我的心理展开了具体的学习。我认为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己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集体;能很好的适应环境……而如何将自己培养成具有以上良好心理素质的优秀大学生呢?如下是我总结的一些途径与观点: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己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心理健康的学生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通过人际交往,使他们能够认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保证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4、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对大学生心理产生影响和作用的环境包括生存环境、成长环境、学习环境、校园环境等。
5、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通过社会交往才能实现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发展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人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
6、求助心理老师或心理咨询机构,获得心理咨询知识。心理老师具备了较雄厚的理论功底和生活实践经验,对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具有良好的解答方式和处理技巧。大学生在必要时求助于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咨询医生或长期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和心理老师 近来,发生于富士康的十余起大学生毕业生坠楼事件,令人深思,其问题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据调查,其自杀的主要原因是心理因素,这与心理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学生弱而不稳定和强而不均衡的性格都容易产生自杀的念头。他们经不起挫折,也不积极改善本人的心理状况,同时也很少有人去心理咨询,从而长时间自己封闭,产生无助感和无望感。
当这些问题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就会导致自杀。可见,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刻不容缓! 虽然我选修的心理课结束了,但我对心理知识的学习却还没有结束,或许心理学跟我以后的职业没有什么很大的联系,但是心理学知识对于我的帮助却是长远的,甚至是一生的!
心理健康家长心得体会 3
这次参加了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受益匪浅,感想颇多。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对我来说,这次的培训意义重大,通过参加此次的心理健康培训,无论在理论知识,还是方法技巧上让我对心理教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懂得了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对我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此次的心理健康培训就像夏日里的一阵凉风,扫去了我心头的烦燥;就像高山上的一股清泉,滋润了我几度迷惘徘徊的心灵;就像冲破晓雾的第一道阳光,使我豁然开朗!我相信在此次的培训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心理学理论知识,而且学到了正确对待生活的方式,学会如何恰当有效地应对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它让我建立了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以健康的心态工作、学习、生活,碰到问题不消极对待,而是想办法解决,学会了情绪调节,使我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
当面对消极的生活事件时,我学会了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当面对残酷的生活现实时,我学会了换个角度说服自己;当工作受到挫折时,我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增强抗挫折的能力,做情绪和压力的`主人。并学会做出客观的分析,正确的判断,哪些方面是不可改变的,哪些方面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加以改变的,对于那些不可改变的事情,说服自己愉快地接受,对于可以改变的地方,尽自己能力做出改变,乐观对待发生的心理冲突,做到胸怀坦荡,乐观开朗。
如果我们是树,那么心理健康就是阳光,只有拥有阳光灿烂的心态,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播撒快乐,收获幸福!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
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此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对我来说,永远受益,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影响我的生活,影响我的工作,影响我的人生......它会让我更为自信,更为坦然地接受一次次的挑战!为了孩子们能够真正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会继续学习,继续关注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提升自身人格魅力,并将所学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家长心得体会 4
在我们六年级里,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可缺少了。
今天我们就有一节心理健康课。课题的题目是“和爸爸妈妈做朋友”。一看到这个题目我就想:“怎么能跟爸爸妈妈做朋友呢?爸爸是工作太忙。妈妈呢,每次还没跟他说几句话就因为种.种矛盾就吵了起来,怎么可能成为朋友呢!”我们在课上还进行了选择,其中有一条是这样问的:心里如果有秘密,最想跟谁说。里面有好几个,有老师,家长,好朋友等等!我们大部分同学都选择了好朋友。为什么有了事情不跟最亲的父母去说呢?这就不难发现有些家长根本就不理解我们,我们如果给他们说了,他们又不跟我们的观念一样。同学们都这么认为只要父母能理解我们就是最好的.了。
比方说我的妈妈,我在吃饭的时候给她说我们学校发生的事情,她不是不说话就说行了行了,烦不烦赶紧吃饭吧!可来到学校我们就可以给好朋友们开开心心的聊!不是说家长不爱我们,只是在理解我们那就更好了。这节心理健康课可讲出了我们的心里话,真好。
心理健康家长心得体会 5
通过本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让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以及它的重要性,现谈谈自己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两位专业教师的事,它还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较大影响。我认为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
1、教师要尊重学生。“该生是否尊重师长”是教师评定一个学生品行的首要条件,而作为教师是否问过自己“我尊重学生了吗?”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
2、教师不可有私心。这“私心”指的`是教师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成绩好的学生都受老师的青睐,但是我们教师不能因为某某学生成绩好而偏心,偏爱他,甚至做出不公平的决定。
3、教师要讲诚信。“诚信”这词不只是适用于商品社会,也是教师要做到的。有些教师在向家长汇报学生情况时,会无意地把情况夸大或缩小;应承了学生某些事情,过后又不认帐;有时在学生面前和同事无所顾忌地乱扯……这些微小的事儿都会让学生觉得,教师都可撒谎,我们怎么不可以呢?
二、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寓于各学科教学中。
1、每一位教师在上课时都应该时刻记得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对学生要和蔼可亲,善于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及时排除不良情绪的干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创造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情境,使学生乐于学习;发现并表扬学生的优点,尤其是"弱视群体",更应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抓住教育契机给予不同方式的赞许,鼓励他们进取。
2、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培养健康情绪,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随着社会的重视,目前学校教育已慢慢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地。这不仅仅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员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更需要其他各科老师结合本学科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充分运用到教学中,两者有机结合,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为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作好准备,使他们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心理健康家长心得体会 6
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拥有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从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来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然而,在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因素,导致部分老师厌教,部分学生厌学等不健康心理,严重影响了教与学的工作。故而,我一直对心理健康的问题非常感兴趣。
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校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牲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己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一、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是圣者——不会犯错;是权威者——具有比父母还高的权威力量。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己,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学习之后,结合我的实践经历和周边情况,我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做了认真地分析。我认为,我们目前正处于一个社会的转变期,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多元化的价值观,来自升学、就业、竞争等方面的压力,各种不可测的变数,引发了学生心理疾患的上升,也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回顾多年来的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经历,过去与现在虽然做了不少探索性工作,尤其近几年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审视我们目前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层出不穷的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存在种.种不足也是明显的。为何不足?很有必要追根溯源,以利对症“下药”。学生的不良心理的成因,既包括学校因素,如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也包括家庭、社会因素,如家庭的生活环境、抚养环境,社会风气等。
可惜,我们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我们也只能劝说学生家长有科学地教育子女,我们惟一能做做的是改善自身。例如,我们可以尽量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与学生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根本的出发点就是要将其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首先,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其次,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最后,我也希望各类各级学校和社会、家庭都要把教师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的一大内容重视起来,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并在机制上、师资上落实到位,方能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收到实效,从而培养出适应未来的具有现代素质的人才。
心理健康家长心得体会 7
七天的学习,我有幸倾听了各位教授的精彩讲座,受益匪浅。曲连坤教授让我们深入地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业素养及工作定位;田丽主任向我们介绍了多种心理健康课的活动要领;顾群教授让我们对孩子更多了一些理解和关爱;闫老师的心灵工作坊更是震撼人心。在听了讲座之后,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将知识内化,运用到实践当中,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实每天的课,我都有很多的感悟想与大家分享,而田丽主任的讲座让我收获颇多,今天,我只就田丽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设计与实施”和大家分享几点感悟。
1、创设心理情境,激发学生参与。
田老师告诉我们,心理健康课的主旨不在于掌握知识,而是要通过创设一定的心理情境,开展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唤醒和引领学生,以达到实际地影响他们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对于个体心理来说,再精彩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悟和直接体验,哪怕只是一点小小的启发,也能留下深刻的记忆。可见在“情境”中体验是心理活动课最核心的因素之一。
2、采用多样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一堂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活动的形式应该是根据活动的具体内容、目的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定的。中小学生心理活动要形式多样、轻松活泼,例如游戏、心理短剧、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讨论沟通、行为训练、心理测试等等。在活动中,还可以融入音乐、美术、舞蹈、表演等艺术形式,另外,教师还要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精心地进行科学的设计,体现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层次性。活动过程中,教师只给适当的启发、引导、示范,要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活动,在活动中训练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会自强、自立、自信,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
3、选择恰当内容,贴近学生实际
若想上好一堂心理课,课程内容的选择是极其重要的。对于心理教育课内容的选择,应把握好一个原则,就是要从生活逻辑和问题逻辑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选择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最密切的'话题,找到他们最渴望得到解决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活动感兴趣,从而使活动起到良好的辅导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以学生的成长需求为出发点,做一些课前的调查,或者根据学生来信选题,都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只有来自学生的问题,学生才会觉得真实,教学才会有针对性。
总之,若想上好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就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心理需求为出发点,在活动过程中,能让学生获得心理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减少和避免不利因素对心理的影响,形成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
心理健康家长心得体会 8
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劳动是一种光荣,我们应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劳动是一种修养,当代小学生更应该将这种传统美德传承下去。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呢?通过观看视频,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心得。
首先,陪孩子一起做家务,让家务变成亲子活动。尽量让孩子自己收拾房间,我们家长可以陪着孩子一起打扫。做家务的时候把孩子带着,一边示范一边指导,可以从整理书桌,然后再到整理床铺,和孩子一起劳动,让孩子学会怎样做家务,养成独立和思考的好习惯。和孩子一起做家务时,还可以一边劳动一边与孩子交流,不仅可以给予指导还可以拉近亲子关系。
其次,耐心指导,“多容忍,少责备”。孩子刚开始做家务时,还不是那么熟练,往往做得很慢,有时甚至“闯祸”,这都是很正常的。家长不要因此就不让孩子动手,打击孩子做家务的积极性,从而让孩子形成一种消极心态。我们要给孩子示范正确的动作,耐心教他们怎样做,要允许孩子尝试,允许孩子犯错,鼓励孩子探索,尊重他们或成功或失败的劳动成果。
再次,适度的“求助”。适度的“求助”,不仅可以让孩子增加表现自己的机会,同时也让孩子了解做父母的不容易。从而增加家务劳动的.意识。
最后,鼓励为主,逐步引导,快乐劳动。当孩子做好一件事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或者在众人面前表扬孩子,让他们体会到劳动带来的光荣和乐趣,激发他们的劳动热情,这样孩子便会更加愿意参加劳动。家务劳动还会带来很多好处:比如增进亲子情感,增加孩子的自信,磨练孩子的意志,强化孩子的责任感,丰富生活知识,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通过观看“如何在家务劳动中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方式”教育视频,我深刻明白了,教育从来都不是只局限于课堂学习,家庭生活中的各种锻炼机会也能带给孩子很多。看似无意义的家务劳动,带给孩子的独立、自信、快乐和能力是他们一生的财富。
心理健康家长心得体会 9
今晚,我们观看了由瑶海区教体局联合北京三宽教育科学研究院发起“赋能成长——学生生命安全与心理健康”主题的活动直播,本次课程主要讲的是《如何帮助孩子化解焦虑,度过生命“低潮期”》。
主讲陈老师首先介绍了焦虑是一种情绪感受,“低潮期”是一种行为状态,焦虑和“低潮期”往往相辅相成、彼此牵连。家长要关注孩子是否因为焦虑产生了“低潮期”。那么哪些因素会导致焦虑陷入“低潮期”呢?基本有以下几点:身体发育、学习结果、人际关系、突发事件、成长环境、个性特质等。
如何化解焦虑呢?孩子自己要学会觉察,也要允许自己有焦虑的存在。在允许焦虑的时候就是给自己一个空间,如果确认自己确实是焦虑了,可以及时求助,家长、老师、朋友都是倾诉对象。家长在孩子焦虑的时候应该做些什么呢?首先不要去批评,要互动观察,倾听孩子焦虑的原因,认同他的感受,让他思考如何走出这种情绪,共同商讨出如何走出这种焦虑的方式,比如看一场电影,出门聚餐或者旅游等等方法。
在“低潮期”的时候又如何帮助孩子度过?对于孩子产生这种情绪的`时候,孩子需要接受这种状态,坦然承认。规律作息,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家长在孩子“低潮期”的时候又需要做些什么呢?在安全的前提下全然允许他的情绪和状态,尊重孩子的节奏,营造合适的家庭氛围。适当地打造常规,努力倾听不评价,并且给他所需的而非你所愿的。
今晚的这节课,让作为家长的我受益匪浅。焦虑和“低潮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然经历,也是健康成长的必要过程,爱的陪伴和智慧的处理,是解决焦虑和走出“低潮期”的法宝。
心理健康家长心得体会 10
观看了学校组织的这次直播课,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和学习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做好自己保护、心理调节的重要性以及家长应该怎么去引导孩子。
在幼小阶段,从孩子性别意识启蒙开始,我们就应该告诉孩子:内衣覆盖的地方,是身体的隐私部位,绝对不能被别人看到或者触碰。要尊重他人的隐私,比如浴室门关起来了,如果要进入需要敲门并询问,不能贸然冲进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权,比如上厕所、洗澡、穿衣服等等,要尊重他人的隐私,也要保护好自己的隐私。任何让你感觉不舒服的触摸,你都有权利说“不”。
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经常会问“妈妈,我是从哪来的啊?”“男孩和女孩身体有什么不同?”等等。而多数父母会觉得羞于启齿。要么当甩手“掌柜”不予回答,要么推辞“长大了就知道了。”这样遮遮掩掩、避而不答,孩子反而会越好奇、越容易从其他渠道去了解不健康、不正确的性知识。
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在性教育过程中,我们家长要注意态度坦然、温和、认真积极地回答。孩子在幼小阶段,我们可以通过绘本、小故事告诉孩子生命的由来。针对不同年龄段,用孩子理解的语言去回应孩子,同时也要告诉孩子这类信息只能与父母说,不能在公共场合说,不然会让别人不舒服。性教育的第一步,是父母先有正确的性观念和性态度,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性教育老师。
如果说在幼儿阶段进行性教育,是为了告诉他们两性有别和自己保护,那么对于中学阶段来说,性教育就会更多的侧重于身体的变化和心理的调节。在中学阶段,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进入青春期,作为父母也要开始观察,孩子是不是也有了发育的迹象,给他们讲一些青春期可能出现的身体变化,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青春期对异性的好感和吸引,从心理发育角度看,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只是对于彼此的一种欣赏。我们家长要给予正确积极的引导,而非简单粗暴地贬低和打压,只有我们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平等的人来对待,给予健康、正确的性教育引导,孩子才能更好地认知自己,爱惜身体,从而学会保护自己、并懂得尊重他人。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引导、智慧陪伴,让孩子既能感受到成长的喜悦,又能确信父母的爱不会远离,慢慢成长为独立、勇敢、自信、活泼的样子。
心理健康家长心得体会 11
通过对心理学的深入学习,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学习心理学的重要性,心理学的发展正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能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业余心理学家。四岁的宝宝已经能揣度别人的心思了,他知道怎样把玩具藏起来让其他小朋友找不到,还会提供错误的线索去误导小朋友;孩子会从妈妈的神情和语气上判断她在生气。所以乖乖地不敢胡闹,等妈妈高兴时,就会乘机提出要求;父母知道怎样正确地运用奖励和处罚来帮助孩子纠正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些都是建立在对他人心理进行观察和推论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能对他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所感、所思和所为进行预测。这也正是心理学家想要努力说明的问题中的一部分。
心理学的开设,不是为了让人类去研究别人到底是怎么回事。而是为了让人类更了解自己,了解别人,理解别人,通过不断的心理调整,让人生达到更好的生活境界。社会进步,生产发展以及文化的缔造,关键在于人本身。社会首先应该关注的是人心的向往和需求的发展。社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把人的愿望与渴求引导到社会总目标的规范之下,这就需要认识人、了解人、认识人的心理活动。从这个角度来说,心理学研究的成果既可以直接服务于个人的成长发展,同时也是社会整体发展的需要,使人不断的自己完善,从而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也是一种生活本能的方式。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犹如人们如影随形的朋友一样,心理学已不仅仅是生活的调味品,而是生活的必需品,它渗入了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中,对我们每一位开放教育学生来说,在职学习都是一段难以忘怀的人生体验,在学校里或工作中,当开放教育学生以极大的热情去追寻自己的理想之梦时,会发现生活之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此时,以积极的心态、精心的准备去迎接新生活的挑战,将会成就新的美好人生。现代社会,职业已不再是简单的个人维持生计、养家糊口的手段,而是个人寻求自己发展、自己实现的重要途径。尤其是伴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分工的日益精细、用工体制的变革,人们不再向往那种稳定而无创造性的职业,不再固执于那种从一而终的工作方式。岗位、职业的变动,不仅是人们实现工作理想的整个过程,更是人们不断调整、不断适应、不断提高、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最终找到适合自己发展位置的过程。身在职场,要想获得更多的成功,尽管会受到态度、细节的左右,但心理健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没有对未来的规划,没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与角色认同,怨天尤人,成就不了职业发展。
因此,开放教育学生应当保持健康的心理,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去适应社会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阔步前进,做一个健康的、自知的、快乐的人!
有人说:生活就是一团麻,不理自乱,理还乱。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精神压力、心理疾病和亚健康正成为现代人最大的困扰。如何快乐健康的生活、如何提升生活的品质也前所未有地成为更多现代人的迫切心理需求。
积极心理学的代表人物马丁。塞利格曼认为,除了减少人们的消极情绪,心理学还应该增加人们的积极情绪;除了帮助病患过上正常生活,还应该帮助正常人过上更好的生活。这一理论生动诠释了心理学和生活的关系,探寻了个人心理的正能量对其积极人生的重要作用。
对于开放教育学生来说,紧张的学习、忙碌的工作、生活的重担,身心俱疲在所难免,关键是要获取开启生活的金钥匙,全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
经过再一次的尝试,虽说也失败了,但大家似乎更明白了。我们再来一次,朝着一个目标走着,时间继续走着,我们也在努力着,最后听见指导员说了一声“OK”,大家一下雀跃了,喊着“耶”,抱成团,跳跃着,喜悦的泪水夺眶而出。包容家人的缺点,并帮助他改正,互相吸收家人的优点,共同成长,收获胜利的喜悦。这就是活动后我对团队的真正诠释。
在“报数”活动中,连小学生都会玩的`一个游戏,而我们的队员却一次又一次地报错,一次又一次地犯下错误,两队的领袖为自己的队友犯下的错误默默的承担着、全力以赴坚持着,他们在队友的注视下默默的做着“俯卧撑”,默默的、默默的做着,他们没有任何的抱怨,没有任何的指责,因为他们深知,为队员所犯下的错误承担后果,这就是他们的责任。看着我们队的领袖那颤抖的背影、那颤抖的双手、女领袖抽泣的哭声、还有那皮鞭的抽打声,眼前的一切是“那么的刺眼、那么的刺耳”,然而我们在一旁却不能帮到他们什么,只能看着他们默默地做着、抽泣。看着这一幕幕,我的内心受到很大的触动。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不是也犯了很多的错误吗,而这些错误的结果,大多是我们的家人、领导、好友为我们承担着。而他们又说了什么?没有!没有!他们只是默默地承担着!看着我们队的领袖,想到我们的家人、领导、好友,又何偿不是一直在为我们做着“俯卧撑”,他们又何偿不想停下。然而,他们能吗?不能!不能!他们为了自己的家人、员工、好友的成长默默地的承担着,默默地、默默地、无怨地承担着。此时此刻的我们除了哭泣、除了感动、除了内心的震憾,我们无能为力,谢谢为我们成长默默地的承担着的家人、领导、好友,让我们为你们深深鞠上一躬!
心理健康家长心得体会 12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健康尤为重要,特别是当代儿童,突出最大的两大问题:肥胖和近视,其中近视的问题尤为突出,严重影响升学和就业,甚至可能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以下是我观看李虹老师的《如何引导孩子预防近视眼与身体肥胖》的心得体会:
一、如何引导预防孩子的近视
首先要努力减轻孩子的用眼负担。孩子的.近距离过长时间用眼是导致近视发生的重要原因。这也成为导致孩子近视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关注孩子用眼时间,尤其要控制孩子连续一次性看电视、使用平板、玩电子游戏机的时间。
其次,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用眼习惯,如为孩子配备与身高相适应的桌椅;及时纠正孩子不良用眼习惯,帮助其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和用眼卫生习惯;鼓励和督促孩子多参与户外活动,带领孩子共同参加户外体育活动;规范和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保证其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同时也要为孩子提供营养均衡的膳食,保证孩子生长发育的需要。
二、如何引导预防孩子的肥胖
让孩子认识到肥胖对身体的危害程度,了解肥胖产生的原因及减肥方法,提高预防肥胖的知识和能力。
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进食量适中,不过饱,为了增加饱腹感,餐前可先吃水果和汤类。少吃糖果、点心等甜食,少吃油腻食物,吃饭要细嚼慢咽,防止狼吞虎咽,两餐间的零食可以以水果和坚果一类的小食品来代替糖果糕点。做到这一点,要靠我们家长来配合!进餐时,保持愉快的心情,克服不良情绪。不良情绪如抑郁、悲伤会使生理机能发生紊乱、代谢减慢引起肥胖。有心理问题时及时向心理教师求助。
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合理安排作息制度,睡眠时间不要过多,饭后不要马上看书或看电视,晚饭与上床睡觉之间最好有三小时的间隔。晚饭后适量运动,周末、假期不要过分休息,要适量户外运动。
聆听李虹老师的讲座,让我和孩子了解到保护眼睛、预防肥胖的重要性,也进一步增强孩子爱护眼睛、预防肥胖的意识。从今天做起,让我们一起用明亮的眼睛、健康的体魄来迎接美好光明的未来!
心理健康家长心得体会 13
随着素质教育在中小学的深入开展,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小学广泛开展的有关心理教育的实践,是社会和教育进步的标志。
面对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人才特别是青少年成才问题越来越突出,已成为我国经济腾飞的制约因素。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使人才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已逐步成为社会的共识和要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民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可见,当前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实践和全面加强素质教育的要求,呼唤我们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社会环境中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的因素还比较多:校园内学生之间竞争激烈,加上父母对子女的过高期望,使学生们承受着沉重的心理负荷,特别是学校长期以来关注学生文化素质而忽视学生心理素质,学校德育工作也比较重视学生诸如勤奋、守纪、听话、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优良品质培养,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一些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心理品质的培养。如:敢于进取、不断创新、独立自主、与人和谐相处等精神食粮的补充,造成一些学生高分低能,社会适应能力差,人际关系敏感,严重的还出现明显的心理障碍。
小学生心理障碍问题是当今的社会问题之一,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为此,我觉得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日常管理之中,要创设良好的学校内部心理环境、家庭心理环境和社区生活环境,要通过组织教师学习理论知识、深入调查研究、工作中尝试实践等方式,努力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引导其以课堂为主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综合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逐步达到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目的。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得成功与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这本书出的好,出的及时,它是为广大校长解决实际问题的良师益友。比如:小学生产生心理矛盾的原因有哪些?怎样对小学生产生的心理障碍进行调适和训练?哪些因素影响教师心理健康?哪些教师的心理压力更大?等等。
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面对竞争,不仅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驾驭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力,而且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适应瞬息万变的形势和环境。现代的学生成熟较早,六年级的学生已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生的第二次成长高峰。其生理、认知、情感、意志、自己意识在迅速发展,是人一生中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关键的时期。作为老师不仅应该充当好管理者的角色,还应了解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帮助学生形成优良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作为老师,应做到:
一、要和学生交朋友,进行倾心谈话。有经验的老师,经常通过与学生的促膝谈心,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学生的`心理或思想问题。谈话可以最亲切、最直接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还可以察言观色、随机应变,获得或发现学生心
4理的一些重要信息。心理学研究表明,谈话过程实际上是交谈双方之间的一种交往与认识过程。谈话双方的心理特征、态度、期望、动机、知觉、情绪和行为等对谈话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二、用远大理想的推动作用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小学生的心理挫折大部分来源于成绩的不理想和同学相处不好。老师要对学生的挫折心理给以正确的指导,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刚入学时,很多学生一时不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有的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心理受到严重的挫折。针对这种情况,就要用远大的理想来激励学生。并要及时地告诫学生,有了远大的理想是好事,但理想和现实有很遥远的路途,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和汗水。经过恰当的教育和激励,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增强了,克服了学习中的困难,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成绩也将随之提高。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独立于学校教育工作之外的特殊活动,而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如果师生的心理都比较健康那才是一所不断进取、永远向上的学校。
心理健康家长心得体会 14
感谢现在的各种教育指导栏目,这两天观看了孔德荣老师的《疫情期间儿童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干预》这节课。从中学到很多。在育人道路上家长应做好孩子的引领、示范、榜样作用,票亮话好说,具体如何去做呢。
一、耐心沟通,接受孩子的不足
父母对孩子的爱能滋润孩子的心田。当孩子出现烦躁,易怒,沮丧时,父母需要反复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换位思考产生共情,告诉他这段时间确实艰雅,烦躁也是正常反应,但是我们需要正确面对父母的接纳和理解会像一面镜子一样帮助孩子接纳自己的情绪,逐渐恢复平静。如果父母不能耐心倾听,而是急于去反驳、讲道理、甚至训斥,这样只会升级孩子的负面情绪,会让孩子觉得全世界都在与他为敌,从而更加愤怒甚至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二、合理干预,制定目标
家长是孩子心理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和经营者。当你发现孩子全身不适。出现模糊的恐惧感,莫名的.紧张和担忧,这就是孩子出现了焦虑障碍。这时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观看一些孩子喜欢的电视节目y在和孩子沟通交流中,不再紧张而是开心起来。如果孩子心情低沉、担心恐慌、无缘无故对家人发脾气,这就是孩子出现了抑郁障碍。这时家长可以和孩子-起参加些孩子喜欢的体育运动,出出汗,排排毒,从而缓解孩子低沉的心情。家长在和孩子一起活动中鼓励孩子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通过交流帮孩子宣泄内心的压力。同时明确孩子需求,引导孩子多流露正性情绪,并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管理不是简单地压抑,而是要在正确理解情绪、体察接纳自身真实情绪的基础上,掌握调适不良情绪的有效方法与技巧,让自己成为情绪的主人。管理情绪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能识别出自己的各种情绪,给每一个情绪准确地贴上标签。孩子能识别出的情绪越多,他就越是能清晰地表达出来,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这就是处理情绪的开端。能表达,他才能沟通,才能想办法。有时,只需表达出来,情绪就解决了。家长要给孩子一些情感上的支持,告诉孩子适度的紧张有助于防御,而过度紧张就需要通过运动减压。承认合理性,表达出你认为孩子的想法,感受和动作的合理性,平等对待。
心理健康家长心得体会 15
2022年5月20日,我校举行一场关于亲子沟通技巧的微课学习。本次的微课开展得非常好,如及时雨一般,让我们家长在育儿路上不迷茫。
现简单地谈几点我的心得体会:我们做父母的,都是希望望子成龙,也每天都在很负责、很认真地培养他们的生活、学习能力,但往往在实操过程中总是未能如愿,甚至适得其反。最大的问题只有两个,一是我们当父母的心态,其次才是有效的沟通。
教育孩子是整个家庭的`责任,教育孩子需要父母从“修身”走向“齐家”,才能向着教育的目标迈进。育儿路上父母容易受到焦躁心、焦虑心、攀比心等影响我们的心态,导致没法正常与孩子沟通。因此,我们应摆正心态,少一些攀比,少一些焦躁,才能有效地与孩子沟通,多给予孩子爱和包容。学习上尽量给他们一个好的环境,培养习惯为主,至于成绩只是一种表象,一种参考,并不能因为成绩暂时落后否定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所以我们家长要眼光放长远些,努力给孩子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尽量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社会教养,让他们自信、自立、自爱!
心理健康家长心得体会 16
听了曹廷珲老师的讲座,受益匪浅。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向我们家长传授了孩子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及教育方法,让我感慨颇深,深刻领悟到了言传身教,一朝为父母,终身为老师,家长所承载的责任与重要意义。教育的关键就在于养成好习惯、与孩子更好的沟通、身心健康等几个方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我们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中都在深刻地影响着孩子,家庭的和睦、浓郁的亲情氛围等都是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客观条件。从小让就孩子树立独立的人格,其次就是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孩子虽然很小,但却有着强烈地自尊心,大人的言行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特别是当着外人的面不留情面的指责或是埋怨都会给孩子带来心灵上的伤害。通过收听这次讲座,还有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能有一个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是非常必要的,它应该体现在生活的细节中。要有好的习惯,首先要让孩子在思维上习惯,要给孩子足够的自由,不能管太死,否则精神上就会有叛逆,我们就要从孩子小时候起,从小事做起,仔细观察,及时发现孩子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加以纠正和引导;对孩子生活中好的行为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之成为习惯,让孩子在好习惯的陪伴下学习、生活。
二、做好与孩子的沟通。家长与孩子的沟通,首先要善于倾听,只有倾听孩子的心里话,知道孩子想什么,关注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予孩子关心和帮助,也会使以后的沟通变得更加轻易。孩子向您诉说高兴的事,您应该表示高兴;孩子向您诉说不高兴的事,您应该让他尽情地宣泄,并表示同情;当孩子向您诉说您不感兴趣的话题,您应该耐着性子听,表示您关注她的谈话内容。这样,不仅使孩子更乐意向您倾诉,也可以提高她的语言表达能力。其次,家长要学会和孩子做朋友。家长如果总是高高在上,就很难和孩子交知心朋友,也就谈不上真正的沟通。这就要求家长和孩子谈话时,要以孩子的心态和孩子能理解的语言进行。再者要有耐心。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年龄、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巨大差异,理解需要一个过程。如果过于急躁,沟通就会成为泡影。
三,要培养孩子大量的阅读,读书是开阔孩子的视野,获得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给孩子带来无限乐趣的娱乐活动。所以首先要给孩子营造一个浓厚的阅读氛围。使阅读成为她的一种生活方式,让孩子认为阅读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所以,在家里,每天晚上总是会有一个固定的时间去看书,不管是何种书籍,给她带一个头,营造一个学习的氛围。慢慢地,孩子也就喜欢了上阅读,阅读不仅成了一种生活习惯,而且它也成了我们的良师益友。
通过聆听这次讲座,使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深刻领会到了教育孩子这个大课题,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尤其在孩子性格上的培养,做的很不到位,在家里,控制孩子的行为,每做一件事都要经过我的同意或认可才敢放心去做,严重地阻了她思维的想像力。再者就是脾气的急躁,因为脾气的急躁、没有足够的耐心,不仅一次又一次对孩子恶言相向,更甚是动手打她,当看到孩子那双无助委屈的眼神时,才回过神来,她也只是一个孩子。所以,从此刻起,从自身做起,从每件小事做起,让孩子有着独立的人格,有着一个良好的习惯,与孩子公平地交流,让她快乐、健康、自信的成长!
心理健康家长心得体会 17
从观看视频中联想到了人和人的区别在于出生环境、在于贫富差距、而更多的在于思维方式的区别。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会有两种思维模式:固定性思维和成长型思维。
固定性思维的人相信一切都是与生俱来的,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他们相信这个世界存在天才,也觉得自己的能力无法改变。
成长型思维的人相信一切都可以通过学习和自身努力获得,一切都在发展变化中,他们相信自己是人生的.主宰,只要自己朝着目标持续不断的努力一定可以成功。
授课老师从两种思维的概念入手,举例子来分析两种思维方式的忧缺点,从而让家长朋友们知道:父母正确的回应和引导能使孩子们从固定思维模式转换成成长型思维模式。家长可以从以下四种方法来帮助孩子打造成长型思维
一、帮助孩子了解大脑的可塑性。
二、善用鼓励、强化过程性评价。
三、通过语言练习,改变孩子的思维习惯。
四、把失败看作成长的忌机会。
成长型思维能让我们充满希望地看待挫折和失败,给我们从困难中恢复的力量,使我们更加坚韧和坚强。成长型思维的培养可以教会孩子坚持,提高孩子的抗挫力,对他一生的发展影响深远。让我们一起作为成长型思维的传播者,言传身教,和孩子们共同成长。
以上就是我的观后感受,对我的影响也颇深,在以后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心理健康家长心得体会 18
通过培训,让我相识到心理健康教化是一门提高学生心理素养的基础教化,学生自己是心理发展的主体,教化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心理的自己冲突运动,才能起作用,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化,可以削减甚至杜绝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当学生须要关切、帮助时,老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驾驭科学文化学问,学生只有在老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通过培训,我相识到心理健康教化是一门提高学生心理素养的基础教化,学生自己是心理发展的主体,教化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心理的自己冲突运动,才能起作用,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化,可以削减甚至杜绝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当学生须要关切、帮助时,老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驾驭科学文化学问,学生只有在老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化不行缺的方法与手段。
学生健康心理发展目标涉及到多个方面:有身体、精神、心理的整体和谐;有自己认同、自己更新与成长;有关怀、敬重与合群;有创建性人格;有应对挑战与困难的实力等。但许多家长和老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相识不足,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我们不仅要遵循教化规律,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健康,尽可能满意他们正值的心理须要。对不正值的心理须要,要耐性劝服,讲清道理,赐予正确引导。老师在心理活动课中,必需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思想、言行、须要、情感等因素,尽量满意各类学生的心理须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处理自身面临的各种困惑。在设计活动时,要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组织互动时,要供应舞台让学生唱主角,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有话敢说,能义正词严地倾述自己的心声、宣泄心情、发表观点;老师以引导着、帮助者的姿态出现,这正如杜威说的:“老师是一个引导者,他掌着舵,学生用力把船划向前方。”
总之,只有在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化重要性有着充分相识的基础上,老师才会有意识地培育其心理健康教化实力。
【心理健康家长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家长心理健康心得体会01-21
心理健康家长心得体会01-14
家长心理健康心得体会3篇01-21
心理健康家长心得体会(7篇)01-14
心理健康家长心得体会7篇01-14
家庭心理健康家长心得01-06
心理健康情绪家长心得12-17
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家长心得体会(通用9篇)07-30
心理健康教育家长心得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