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红树林教案

五年级语文红树林教案

时间:2023-01-14 13:06:31 五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五年级语文红树林教案(4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语文红树林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五年级语文红树林教案(4篇)

五年级语文红树林教案1

  教材简析:

  来自北国的同学们或许对海底森林——红树林很感兴趣,那里是另一番绚丽多姿的景象,海风吹来,绿浪翻滚,真是美妙的人间仙境。课文就带领学生畅游这神话般的大花园,感受祖国的伟大。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红树林的神奇美丽伟大,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树林是什么颜色的吗?你见过其他颜色的树林吗?激发学生兴趣。

  2、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红树林》(板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划出来读正确,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检查读词及课文的情况。

  3、师:你喜欢海南的红树林吗?

  4、小结。

  三、学习课文,理解重点部分。

  1.指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红树林的?请你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重点练习朗读和复述:通过学习,你能说说你喜欢红树林的理由吗?

  3.练读: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适时板书)

  4.指导朗读:美读

  四、总结全文

  1、学完课文你想说点什么吗?

  2、说一说你这节课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

  作业超市:

  1、摘抄生字新词,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课外阅读

  第二课时

  一、总体把握:

  1、熟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描写红树林的景色的句子。

  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红树林的认识和理解。

  二、内容探讨:

  你喜欢海南岛琼山的红树林吗?为什么?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红树林的?试着写出课文的提纲。

  三、听写生字生词,纠错

  四、小练笔:描写自己见过的奇观

  板书设计:

  红树林

  神奇

  美丽

  奉献

  课后札记:

五年级语文红树林教案2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大雁塔小学地处著名的古迹大雁塔西侧,毗邻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创办于1960年。整个校园精心设计规划,形成了一个绿化、美化、净化、文化的优雅育人环境。学校现有48个教学班,教工135名,学生3000多名。学校于1978年分别经省、市、区政府批准定为省、市、区三级重点小学和对外开放学校。1991年被确定为国家教育科研八五电化教育实验学校。1998年分别被国家教育部和陕西省教委确定为首批全国现代化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陕西省现代化技术实验学校。学校多次获得多种省、市、区级的先进、优秀等称号。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的意图在于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巩固精读的方法。文章从四个方面介绍了红树林:远观红树林,近赏红树林,红树林的繁殖,红树林的精神。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堪称写景佳作,所以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多积累。

  教学建议

  1.在语言文字方面,教师在教学时,要帮助、引导学生多积累。

  2.远观和近赏红树林部分,在朗读时侧重点有所不同,教师在朗读时可作适当的引导和示范,当学生出现不同的感悟方式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3.课后可安排一篇习作,写一种你了解的植物,有对这种植物的介绍,并进一步挖掘它所具有的精神,从而歌颂身边具有这种精神的劳动者。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红树林被称为奇观的原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进而形成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培养民自豪感。

  5.体会红树林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1.了解红树林的壮观、美丽、奇特,体会红树林对大自然不求索取,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

  2.能继续独立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形成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3.在阅读实践中巩固精读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和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境,激趣导入。

  1.有这样的一个人,他热爱森林,长白山的茫茫林海,给他留下了许多绿色的梦,但令他从没想到的是:在大海里也有着梦幻般的森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走进他为之陶醉和震撼的海底奇观红树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认为红树林是什么样子的?

  (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然后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地轻声读课文,可以同桌合作,可以小组合作,注意生字的读音,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红树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红树林的?试着写出课文的提纲。

  4.根据课文内容,把文章分成三大部分。

  三、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1.在作者的心目中,红树林是一个海上的世外桃源,是神话里龙宫的大花园,那么,你喜欢海南岛的红树林吗?为什么?

  2.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3.学生自读自悟做批注。

  (这是一个自我学习、自我体悟的过程,学生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做批注,谈理解,为下文的合作交流做一个铺垫。)

  4.合作交流学习。

  (1)说说自己喜欢红树林的原因。

  (2)文章的哪个部分或者哪个自然段使你有着这样的感受?抓住重点的句段,精读理解。

  (出示金钥匙:有些文章,我们阅读时不必通篇细读。在浏览之后,可以选择重要的部分和自己感兴趣的段落,用学过的方法精读。)

  远观红树林:涨潮时,红树林在海水中动态的美;退潮时,红树林的芳馨和婀娜、绚丽多姿。

  近赏红树林:世外桃园。纵横交错、盘根错节、幽静神奇。

  红树林的繁殖:胎生的特点,飘落于地,扎根于土。简单而令人赞叹。

  红树林的精神:首尾照应。理解为什么把红树林比作具有奉献精神的海岸卫士。

  (对大自然不求索取,但却默默地奉献,造福于人类。)点题升华。

  (3)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应该怎样读?

  练习朗读。侧重点有所不同:

  ①远观部分重点要突出这一海上奇观的雄伟、壮丽,朗读时适合用高昂的`语调来表现。

  ②近赏部分重点突出这一世外桃源的幽静、神秘,朗读时适合用舒缓的语调来表现。

  ③教师相机指导,学生出现不同的感悟方式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感受。

  5.全班交流。

  四、总结全文

  1.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2.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作者被海南岛琼山的红树林深深吸引,在赞美这一奇观的同时,更要赞美的是红树林的精神,从而进一步赞美具有红树林精神的人,这就是借物喻人的写法。

  五、布置作业

  学习作者的写法,观察一种你了解的植物,由对这种植物的介绍,进一步挖掘它所具有的精神,从而歌颂身边具有这种精神的劳动者。

  课后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的意图在于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精读的方法。所以,在具体学习文章内容时,根据金钥匙的提示(有些文章,不必通篇细读,可以选择重要的部分和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用学过的方法精读。)我尝试把精读和略读相结合,教学的前半段,侧重于略读点拨,后半段侧重于精读指导,目标明确又各有侧重。精读、略读都是阅读的基本方法,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小学阅读教学应以精读训练为主,但也不是把培养阅读能力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精读上。只有精读与略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才能提高学生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课堂,要引导孩子有目的的略读,有创意的精读。对于略读,我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在学习本课时,学生继续用《雅鲁藏布大峡谷》中学到的列提纲的方法梳理文章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对于精读,我主要教给孩子读书的基本方法:有滋有味地读,抓住关键词语读,在读中感悟理解。学生还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交流探究,共同进步,课堂气氛宽松平和,学得有声有色。

  总评:

  在本单元的三篇主题课文中,《红树林》是一篇略读文章。略读课文作为阅读教学的载体之一,它在一个教学单元中的定位、目标以及阅读方法等,是有别于精读课文的。王老师在本课教学中力求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

  1.在教学目标确定上,重在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根据课标的精神,略读课文旨在通过阅读,快速捕捉信息,粗知文本大意,至于文字的训练,文章的结构、语言修辞等有关知识性方面的,则不是它所要特别关注的,不必作繁锁的讲解和精细的语言文字训练。本课教学,着重在让学生从课文中捕捉三类信息:一是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红树林的?二是所描绘的每一方面都有着怎样的特点?三是作者由红树林联想到了什么?

  2.在教学策略运用上,重在自读为主,略而不简。略读课文,必须抓住主要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自读自悟、重点探究以及拓展延伸,做到自读为主,略而不简,教略学丰。本课教学,一是注意引导学生凭借课后两个问题,自读自悟。以学生为主,以自读自悟、合作学习为主,突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让学生自读自悟;二是注意引导学生凭借金钥匙,精略交互。略读与精读虽然各不相同,各有侧重,但是只是相对而言的,精读精到什么程度,略读略到什么程度,并没有绝对的明确的界限。他们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配合使用,都是阅读策略、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因此,本课教学注意引导学生凭借金钥匙,在自读自悟、粗知大意、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精读略读交互进行,相互配合,努力促进学生阅读策略和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三是注意引导学生凭借金钥匙,内引外连。略读课文的教学,还要注意以一篇带多篇,以一点带一片,注意以教材为拓展点,内引外连,进行语文课外拓展性学习与综合性实践。本课教学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课后安排的一篇习作,从课内向课外拓展,努力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3.在学法的指导上,根据本组内容和本课金钥匙,本课教学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训练,培养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主要突出二项:①继续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文章内容,进而形成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②培养学生边读边想、作点批注的习惯。把最使你感动的地方画下来,也可以在书旁简单写一写自己的感想。这个要求放在金钥匙中提出,目的不是写读书笔记,而是培养学生边读边想、作点批注的习惯。本课设计注意在自学前提出要求,自学后组织交流,目的在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除此之外,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在教学时还要体现出人文关怀,文以载道,学生在阅读的同时,不仅是知识的获得,更是人生的智慧的提升,是精神的体悟,是生命的涌动和成长。而这一点,也正是本课上竭力在做的。

五年级语文红树林教案3

  教材分析

  《红树林》写了作者在海南岛琼山看到的海底森林红树林如仙境般美丽迷人的景象,不禁陶醉在这幽静而又神奇的仙境中。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堪称写景佳作。文章从几个方面层层深入的介绍了海上奇观——红树林。1、远观红树林。2、近赏红树林。3、红树林的繁殖。4、红树林的精神。从而进一步赞美具有红树林精神的人,本文的中心在最后一段得到了升华。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北师大实验小学的学生,他们绝大多数都有着很好的家庭背景以及家庭教育。他们的见闻比较广。有一些孩子真的去过海南,亲眼见过红树林。这对于学习本课来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学生有亲临的体验,学习的兴趣也会很浓。另外他们有很好的一个学习习惯,就是查阅资料。他们会通过各种途径查到相关的信息,丰富课内外知识。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发挥想象,体会红树林的美丽景象。读出自己的感受。

  2.培养学生浏览课文和精读课文的能力。

  3.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文章内容,进而形成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4.通过学习,体会出红树林具有的精神,从而歌颂身边具有这种精神的劳动者。

  教学重点

  1.启发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部分和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进行精读,体会红树林的美丽景象,读出自己的感受。

  2.通过学习,体会出红树林具有的精神,从而歌颂身边具有这种精神的劳动者。

  教学难点

  抓住文章的重点部分和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进行精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主题入手,引入课文

  我们学习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奇观)我们一起领略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丽,也观赏了浙江潮的雄伟与壮观。今天我们就一起到我国南疆边陲的海南岛琼山去看一看。那里有一片海底森林——红树林。

  (学生介绍了解到的红树林方面的知识并出示相关的图片,把大家带进那片神奇的世界里。)

  让我们打开想象的大门,在作者的带领下走进这片神奇的领地——红树林。

  二、整体感知,进行自学

  1.出示自学提示:浏览课文,想一想:

  (1)作者从哪几方面来介绍红树林?  (2)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红树林是一种奇观?

  (3)读出自己的感受。

  2.同桌交流:要求:一人说一人听,有新的感受了,可以补充说一说,读一读。

  三、汇报学习,共同感悟

  1.汇报第2自然段后指导读,读出红树林美丽迷人的景象:

  那是涨潮的时候——生接读。——多像那“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少女;

  一会儿退潮了,——生接读。——红树林如同含羞姗姗的少女露出海面。好一幅“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画面!刹那间——生接读。——令人心旷神怡!

  一起读出心中的喜悦。

  板书:绚丽多姿(远观)

  2.汇报第3自然段后问:你想像中的世外桃源是什么样的?见过这样的景象吗?

  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那种感觉是豁然开朗,前所未有的欣喜。快往周围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体会出了什么?(共同理解感受深的词语和句子。通过朗读加深理解。)

  板书:世外桃源(近赏)

  (1)体会红树林有特别发达的根部:树与树盘根错节,绕来缠去,形成一座座立体栅栏,牢牢的抓住海底的泥滩,那造型是什么样的,你能想像出来吗?读出自己的体会!

  (2)体会绿色之网:一颗树能成网吗?两棵?三棵?四棵?那怎样才能是一张海上的绿色之网呢?就像书中所说的:“一株株……”

  此时我们就坐着小船,穿行在这张绿色之网中,你惊喜地看到了这样的奇观,会怎样表达呢?谁能通过读书来展现?

  (3)谈其它体会:我们满眼是蓝色的海水和硕大的树冠,那一朵朵小花不时的逸出淡淡的幽香,抬头可见海鸟在林间飞翔,低头便见鱼虾、螃蟹在穿行。见到这样奇异的景观你最想说什么呢?

  3.汇报第4自然段:

  板书:胎生繁殖

  (1)体会奇观:在大海里,在涨潮与落潮之中,在潮水的涌动中,红树靠这种方式来繁殖,而且这种繁殖方式是植物界中独一无二的!谁能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吗?

  (2)体会顽强:就是因为他们有顽强的生命力,才有了眼前的海上奇观!我们一起通过读来赞颂他们那顽强的生命力吧!

  (3)红树林为了适应环境,它们进行胎生繁殖,一颗繁殖成多棵,多颗繁殖成若干棵,来抵御狂风恶浪。我们亲眼看一看这令人叹为观止的繁殖过程吧!(看录像)

  相信最伟大的思想家,在它们面前也得俯首沉思!再来读出顽强的精神。

  4.汇报第5自然段:就让我们怀着这种情感,一起来赞美红树林!

  你们读的这样用情,能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什么?可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谈。

  板书:奉献精神

  正是由于他们默默奉献、对大自然毫无索求,数百年来,它给海南人民带来了幸福和安宁。人民视它们为“保护神”、“风水树”、“生命之树”。红树林是海上奇观,是绿色长城,是地球的“绿肺”呀。让我们怀着赞美的情怀来歌颂红树林吧!

  四、总结学习,结尾升华

  如果说不看看雅鲁藏布大峡谷,就不能说看过人世间最壮丽的山河;如果说不看看钱塘江大潮,就不能说看过人世间最壮美雄奇的景象;那么,我们可以说:不看看红树林,就没有真正的看过奇异壮观的海。今天我们随着作者远观了红树林,近赏了红树林,还了解到他那在植物界中独一无二的胎生繁殖的特点。从中感受到了红树林无私奉献的精神。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人具有像红树林一样的精神,你能说说吗?此时你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

  板书:绚丽多姿(远观)

  世外桃源(近赏)

  胎生繁殖

  奉献精神

  教学反思

  一、课前收集资料,创设学习情境。

  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养成了课前收集资料的好习惯,可以说在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前,查阅资料这一环节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前,我让学生通过书籍、互联网等多种方式收集有关红树林的图文资料,配合阅读理解《红树林》,在地图中找到海南省琼山的位置。

  教学前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收集有关信息,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拓展课程空间,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课堂上我让学生介绍收集的资料时,很多学生多介绍了课文中没有的知识,在丰富了大家的课内外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有很多同学谈到了红树林的生态环境的优美,它保岸护堤的作用,以及奉献的精神。有很多同学介绍了一些生态环境遭破坏的现象,流露出了为之焦虑的心情。还有的同学呼吁大家要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学生带着这些情感来学习课文,对课文会理解得更深刻。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特别提倡注重学习环境的创设。良好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愉悦;良好的学习情境,能够创造出如诗如画的意境,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课堂上当学生介绍资料后,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我出示几幅红树林的图片,引领大家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课的一开始就深深的抓住了学生的心。

  二、抓住教学重点,领悟作者感受。

  这一单元学习的主题是“奇观”,课上我先带领学生回忆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丽,回忆了浙江潮的雄伟与壮观。那么红树林的奇观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你喜欢红树林吗?自由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读一读。在品读喜欢的句子的同时,指导学生读出作者的感受和自己的独特理解。领悟出红树林不仅是一种奇观,而且还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奉献精神的“海岸卫士”、“生命之树”、“绿色长城”、“风水树”、“保护神”、“地球的绿肺”……这样学生就会感悟得更深,朗读得更有真情实感。在文章的结尾,学生因为感受颇深,所以不由得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有的孩子做了一首诗来赞美红树林,有的孩子用散文的形式来讴歌红树林,还有的孩子提议做一名环保小专家。课文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五年级语文红树林教案4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在海南岛看到的海底世界——红树林的景象。生动地描写了涨潮、退潮、海风吹时树林的不同姿态,说明了它具有胎生的繁殖特点,并写出了作者的感受。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三个生字词,理解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本文的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是怎么写红树林的,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的表达方法,提高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自学能力。

  教学思路

  在教学中,首先导入新课,从整体入手,抓住作者描写红树林的精妙文笔,让学生从整体把握课文;然后咬字嚼句,反复品味,带领学生欣赏作品遣词造句的技巧;使学生在朗读中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从而读出滋味,培养语感;并达到获取知识、感悟自然、热爱生活的目的。

  一、导入

  课件1

  同学们,当你第一次看到课题时,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实际上呢?(交流红树资料1)

  二、初读

  1、小组合作,快速小声朗读。注意:读的同学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听同学读得好,好在哪儿;字音、句子是不是按照老师的要求读准、读通。

  2、交流:谁来评价一下你们小组成员的朗读?

  3、评价:看来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下的功夫都没有白费,课文中的词句都掌握了。咱们再来一起加深一下印象。

  或:看来这一课还真是难住了一些小懒虫,预习的时候动动手,翻翻字典;动动嘴,多读几遍,这些小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来,哪个小组的同学来做小老师,为我们领读这些生词?

  课件2,领读生词。

  4、预习作业里给大家留了一道思考题: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红树林?(景观:远观、近赏;繁殖;精神)

  5、快速浏览课文,用最简练、最直观的语言说一说:你认为红树林之所以被成为“海上奇观”,究竟“奇”在哪里?(学生结合重点词句谈——美;生命力顽强)

  三、自学

  1、课件3,出示金钥匙

  2、刚才同学们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到了红树林的美和生命力。红树林真称得上是——海上奇观!

  下面,咱们就用这种方法学习课文。请你读一读课文,抓住重点的句子、词语,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喜欢的句子可以反复诵读,品味。

  3、景观

  远观

  a、涨潮:浸没——神奇

  怎么样叫“浸没”?什么叫“浮荡”?你能想象吗?

  课件4;竟然只余树冠!水面上像是分布了一座座绿色的岛屿,随着海浪起伏,看到眼前的红树林,你的感受?惊叹——既美丽又神奇!称得上是“海上奇观”!

  课件5,怀着惊叹之情,读一读(2、3个)

  b、潮退——美

  芳馨:芬芳美好的味道。

  婀娜:柔软而美好。形容女性姿态轻盈柔美。

  课件6、7

  近赏

  a、世外桃源——晋·陶潜《桃花源记》描述的`一个美好的地方。一个捕鱼人无意间闯进了桃花源,守护那里的是一大片美丽的桃花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里,到处是一片安乐祥和的气氛,与外面的世界完全隔绝。毫无城市的喧嚣,尘世的烦扰。这简直不像是在人间,像是仙境一般,令人向往。

  作者把红树林誉为海上的世外桃源,可见红树林美,美得神秘,美得不似人间所有,美得令作者禁不住赞美,这——(简直是一个海上的世外桃源,一个神秘的植物天地!)真可谓“此景只应天上有”。

  b、纵横交错、盘根错节、栅栏、绿色之网——生长环境——多、力量、生存——生命的智慧与顽强——令人肃然起敬。

  课件8、9、10+录像 指导朗读(2、3个;齐读)

  c、花朵、幽香、仙境、大花园——美,美不胜收!

  4、繁殖

  课件11 “胎生”——飘落于地,扎根于土——几个小时、两三个月、照样——生命力之顽强令人惊叹!

  5、精神

  既不……也不……只是……——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高尚的精神。

  录像

  四、总结、延伸

  1、同学们,红树林美吗?美在哪里?(精神)

  2、是啊,红树林不光有美的外表,顽强的生命力;还有美的心灵,高尚的精神,这才构成了真正的海上奇观!

  3、你还知道哪些植物像红树这样无私奉献、不求回报?我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

  4、奉献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和谐、美好。希望咱们班的同学能有像红树那样顽强的生命力,能有像红树那样服务人群、无私奉献的精神。

  五、作业

  红树林为我们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请以小组为单位,调查一下红树林的现状,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一篇学习笔记。

【五年级语文红树林教案】相关文章:

五年级语文红树林教案12-23

五年级语文红树林教案4篇01-13

红树林作文01-10

秋游红树林作文09-29

红树林作文15篇08-06

西湾红树林的作文05-06

语文五年级教案01-03

《语文乐园三》语文五年级教案10-05

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