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音乐教案>音乐波尔卡教案

音乐波尔卡教案

时间:2023-04-03 11:05:47 春宁 音乐教案 我要投稿

音乐波尔卡教案(精选20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音乐波尔卡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音乐波尔卡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铁匠波尔卡》,学生能够喜爱音乐,并形成一定的良好聆听音乐的习惯。

  2、学生在聆听、体验、律动等活动中,充分体验音乐实践的快乐。

  3、通过欣赏乐曲《铁匠波尔卡》,学生能够用自己的声音和动作表现音乐。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用自己的声音和动作表现音乐。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每个乐段的衔接处,并连贯的表现出来。

  设计意图:

  由于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因此我采用了视频、律动、图片进行直观教学。根据音乐的特点,我还结合了哼唱和表演等音乐活动让学生参与音乐体验。

  一、导入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视频,小朋友们看看视频中的人是谁,他们在干什么”?生:……

  师“其实他们是铁匠,铁匠是一门古老的职业,他们以铁为原料,靠铁来打造出各种各样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来养家糊口”

  “那你们有看到视频中的人用着怎样的工具在打铁?大小一样吗?声音是怎样的,可以用自己的声音模仿一下吗”?

  “我们再来看一遍视频,听听大小铁锤的敲出来的节奏是怎样的,用你自己的声音模仿一下”(进而说到大小铁锤的速度)

  2、出示节奏谱

  师“现在老师要把你们分成两组,分别代表大小铁锤”出示节奏谱,并分组。

  “你们为大铁锤,大铁锤的动作是怎样的?”

  “你们为小铁锤,小铁锤的动作又是怎样的?”

  “大小铁锤们,我们一起合作试试吧,记得带上你的动作”。

  3、乐器伴奏

  师“同学们,如果要用打击乐器为我们伴奏,应该用怎样的乐器比较合适大小铁锤呢?”

  生……

  师“那我请两位同学来做代表为我们呢伴奏好吗?”选择学生为其伴奏。

  师“其他同学继续用自己的声音和动作表现”。

  二、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150年前,奥地利有位作曲家就是听到了这美妙的打铁声,于是创作了一首管弦乐曲《铁匠波尔卡》,现在让我们来听听这首乐曲,听完告诉老师从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铁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2、“因为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人们找到铁匠打铁,铁匠也非常高兴每天都能帮助到大家,你听,铁匠美好工作的一天又开始了,他正哼着歌儿朝铁匠铺走去”。

  三、分段聆听

  (一)第一部分

  1、聆听第一乐段,师在主旋律前“do’sol’mi’do’re’(叮)”处唱“一起打铁去(铃鼓)”,接着指着旋律谱用“叮”哼唱,并在每句最后一拍拍手。

  2、“小朋友们愿不愿意跟着老铁匠去铁匠铺看看?”

  “那请小朋友们拿出你的手指随着铁锤的路线一起唱唱吧”。

  3、师“我们刚刚唱了几句?”“你是怎么发现的”“拍手是在每句的什么时候出现?”再随音乐做一次。“也就是说我们走了四条路才到铁匠铺,现在,请同学们起立,伸出你的右手,我们先朝右手边方向走,每当我们唱完一个乐句后,请你转身朝另一个方向走好吗?”带领学生走了一次后,请学生自己完成一次。

  4、师“欢迎各位来到铁匠铺,老铁匠托我考大家一个问题,我们要做什么准备工作,坚硬的铁块才能被我们敲出想要的形状?”

  生……

  5、当学生说出有关火的答案后,师“你真聪明,其实铁匠铺一般都有一个火炉,在火炉的连接处都有一个用手拉的风箱,用来控制火的温度和力度”。“谁可以来模仿下拉风箱的动作?”

  请全班同学一起做一做(12,12,12)提示学生面对圆心做动作。

  6、“我们跟着音乐试试吧”教师带领学生有节奏的做动作,并在打铁声出现时在黑板画出旋律线。

  7、师“刚刚在拉完风箱后,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打铁声”

  师“根据老师所画的旋律线你能知道哪里是大铁锤和小铁锤的声音吗”?在学生描述完答案后,老师进行旋律线的讲解,并带领学生随这部分音乐用自己的声音模仿和做打铁的动作。

  师“同学们,你们可以跟着音乐用声音和动作再来表现一次吗,面对圆心拉风箱,准备~”

  8、师“其实我们刚刚所表现的‘走路去铁匠铺’‘拉风箱’和‘打铁’是《铁匠波尔卡》这首乐曲的第一部分,现在你们可以将这一部分完整的表现一次吗?我要请出几位同学为我们伴奏”。

  师在主旋律前“do’sol’mi’do’re’(叮)”处唱“一起打铁去(铃鼓)”,并随之引导学生表现动作。

  (二)第二部分

  1、师“小铁匠们表现的真棒。你听,老铁匠满意的'看到你们的工作成果,他们在用怎样的方式庆祝呢”生……

  师“其实老铁匠们正在随着美妙的打铁声舞蹈着,这种舞蹈就叫做‘波尔卡’,小铁匠们要不要跟老师学一学”

  2、师“我们手拉手,同样的还是朝右手边开始走,12345678,反方向22345678,换32345678,再换方向42345678,;接着男生请伸出你的右手,绕着你右手边的女生面前转一圈123456刚好回原地拍拍手,接着,女生在刚刚的男生面前跑一圈223456回原地拍拍手;再自己转一圈323456面对中间拍拍手,然后右脚、左脚、右脚、左脚”

  3、师“记住了吗,那我们完整跳一次”接着带领学生跟着音乐试一次。

  (三)第三部分

  1、师“小铁匠们跳的真好,刚刚我们听得是乐曲的第二部分,让我们继续往下听,接下来这一部分和那一段相同呢?”播放乐曲第三部分。

  2、在学生说出与第一乐段相同,并且结尾处不一样时,师“原来在我们跳完舞后,铁匠们又回去铁匠铺继续工作了,让我们再听一次,数一数大铁锤出现了几次,小铁锤出现了几次”。

  3、在学生说出正确答案后,表扬并进行第三乐段的表现。

  师“原来在两声大铁锤和五声小铁锤中,铁匠结束了这一天的工作,现在我们把这一乐段再表现一次好吗,谁来为我们伴奏?”

  四、完整聆听

  师“铁匠这一天的工作真的是充实而又高兴的,小朋友们,你们可以将这一天的情景再完整表现一次吗”?

  生……

  师“那老师要选出几位同学给我们表现的同学伴奏”。

  表演完后请学生依次放好乐器并回圆圈位置坐好。

  五、介绍作曲家

  师“今天我们所学的这首管弦乐作品来自奥地利作曲家约瑟夫·施特劳斯,他有一百多首管弦乐作品,这首《铁匠波尔卡》是其中流传最广的一首,今后我们还会学习到很多他的作品,好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小朋友们再见!”

  音乐波尔卡教案 篇2

  教案目标:

  1、幼儿感受乐曲的结构特点并体验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2、尝试用各种身体动作创意地表现滚动、飘扬等运动方式。

  3、练习节奏:××××××××,××××

  教案准备:

  1、名曲《单簧管波尔卡》

  2、录音机、碰铃、铃鼓、双响筒各14个

  教案过程:

  1、教师给幼儿介绍乐曲

  2、幼儿欣赏音乐

  3、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创变动作。

  风车是怎样旋转的,可以做什么动作?

  枝叶是怎样飘扬的,可以做什么动作?

  选取三个动作,请幼儿听音乐做动作。

  4、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一起跟着乐曲节奏打拍,强调幼儿要学会看教师的手势指挥

  5、幼儿分组手拿碰铃、铃鼓与双响筒跟音乐演奏。

  在演奏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的演奏情况进行及时纠正,注意各乐器的相互配合,能够服从教师指挥

  幼儿在音乐的熏陶中,插上想象的翅膀,在音乐的王国中漫游,翱翔。感受乐曲的`结构特点并体验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能够根据老师的指挥进行演奏。

  音乐波尔卡教案 篇3

  设计思路:音乐能够启迪人们的智慧,音乐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对于在幼儿期的幼儿来说,音乐的教育作用功不可没。

  《单簧管波尔卡》这一国外名曲,以其明快、简洁的2/4旋律,悠扬、流畅的曲调广为流传。在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活动中,加入本曲的介绍,使幼儿初步了解”波尔卡“这一音乐曲式的特点,进一步掌握2/4旋律的节奏:××××,××,××使幼儿在音乐的熏陶中,插上想象的翅膀,在音乐的王国中漫游,翱翔。

  活动重点:感受乐曲的结构特点并体验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活动难点: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能够根据老师的指挥进行演奏。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结构特点并体验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2、尝试用各种身体动作创意地表现滚动、飘扬等运动方式。

  3、练习节奏:××××××××××××

  活动准备: 1、自制音乐图谱一幅。

  2、乐曲《单簧管波尔卡》,录音机。

  3、碰铃、铃鼓、双响筒各14个。

  活动过程: 1、谈话:昨天晚上老师做了一个好玩的梦……引入新课。

  2、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

  A、请幼儿听音乐,看老师演示图谱。

  B、鼓励幼儿伸出食指和老师一起演示图谱。

  C、说一说音乐一样的时候你看到的是什么?(风车)音乐不一样的时候看到的是什么?(不一样的'枝条)

  3、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创变动作。

  风车是怎样旋转的,可以做什么动作?

  枝叶是怎样飘扬的,可以做什么动作?

  选取三个动作,请幼儿听音乐做动作。

  4、跟着音乐演奏:

  A、请幼儿跟音乐节奏进行徒手练习拍手。

  强调幼儿要学会看教师的手势指挥。

  B、幼儿分组手拿碰铃、铃鼓与双响筒跟音乐演奏。

  在演奏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的演奏情况进行及时纠正,注意各乐器的相互配合,能够服从教师指挥。

  5、总结幼儿活动情况,予以适当鼓励。

  音乐波尔卡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指南》中指出:"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打击乐器是幼儿较为容易掌握的乐器,也是幼儿表达音乐的一种最自然、最直接的工具。此次活动有利于幼儿听辨、节奏和合作能力的发展。大班下学期幼儿具有一定的节奏感,对打击乐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此次活动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使用打击乐器进行演奏,从而促进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

  【活动目标】

  1.观察图谱,根据音乐内容进行乐器的匹配并尝试合作演奏。

  2.体验与同伴合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幼儿欣赏过"超级玛丽"游戏并会随乐律动。

  2.物质:图谱、音乐、铃鼓、圆舞板、小叉,小鼓

  【活动过程】

  一、根据图谱随乐进行超级玛丽的律动游戏,再次感受游戏情节的乐趣

  1.出示图谱,介绍内容,说说简单的口令。

  2.发现音乐、图谱和身体律动三者之间的.关系,整理玛丽闯关的路线

  3.看图谱,分组表演律动,逐步完整表现音乐。

  二、探索为音乐匹配合适的"乐器武器",并能看指挥大胆地进行闯关演奏游戏

  1.根据身体动作的暗示,探索用不用的乐器匹配音乐并分段演奏

  2.看指挥完整随乐演奏,初步感受用"乐器武器"进行闯关的乐趣(第一关)

  3.在游戏情节进展线索的提示下,累加小鼓进行合乐演奏。(第二关)

  (1)根据故事情节发展探索在(毒蘑菇)处累加小鼓,成功或失败根据幼儿演奏情况而定。

  (2)如果听到的是失败的音乐,师幼共同讨论失败的原因,再次进行闯关演奏。

  4.交换"乐器武器",体验用不同的武器进行闯关的乐趣(第三关)

  三、寻找闯关武器今天我们用了这四种乐器进行闯关,现在让我们一起回班里找找还有什么乐器可以用来闯关吧!

  【活动延伸】

  在区域中投放玛丽波尔卡音乐,引导幼儿发现不同乐器与音乐的匹配;为不同音乐匹配伴奏乐器。

  音乐波尔卡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乐器游戏,训练幼儿的听辩能力。

  2.让幼儿通过律动来了解音乐的曲式。

  活动准备:

  音乐《拨弦波尔卡》,手鼓、三角铁、响棒的`乐器及其卡片。

  活动过程:

  1.乐器游戏,带入英文。

  (1)教师取三种乐器(手鼓、三角铁、响棒)并做简单的介绍。

  (2)教师将乐器藏在身后,教师敲奏,请幼儿听并说出是什么乐器的声音。

  (3)带入英文,教师问:"what do you hear?"让幼儿进行回答。

  (4)给幼儿三张乐器卡片(手鼓、三角铁、响棒),教师敲任一种乐器,让幼儿排出该卡片。

  (5)教师同时敲两种乐器,让幼儿排出卡片。

  2. 了解音乐的曲式。

  (1)让幼儿跟随教师听音乐做简单的律动。(在律动时,就用不同的舞动方式来呈现各个乐段。)

  (2)教师提问:"我们刚刚做了几种动作啊?"对律动动作进行小结,引出aba曲式。

  (3)在黑板上画出aba的图谱,让幼儿了解,并带领全体幼儿根据图谱做律动。

  音乐波尔卡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结构并会随乐律动游戏的基础上,探索为乐曲匹配合适的乐器并能看指挥大胆地进行演奏。

  2、根据身体动作的暗示,探索用铃鼓的不同方法演奏B段;在游戏情节进展线索的提示下累加大鼓并进行合乐演奏。

  【活动准备】

  1、经验:幼儿已欣赏过“超级玛丽”的电玩游戏并会随乐律动游戏

  2、物质:相关图谱、音乐、铃鼓、圆舞板、碰铃各8套,大鼓一套

  【活动过程】

  1、随乐进行超级玛丽的律动游戏,再次感受游戏情节的乐趣

  2、看图谱分角色再次表演游戏情节

  (1)总结图谱与身体律动的关联,整理玛丽闯关的路线

  (2)看图谱,分角色表演动作

  3、探索为乐曲匹配合适的“乐器武器”并能看指挥大胆地进行间关演奏游戏

  (1)根据身体动作的暗示,探索用(铃鼓)的不同使用方法匹配B段;用(圆舞板)和(碰铃)匹配A段音乐并分段演奏

  (2)看指挥完整随乐演奏(ABA),初步感受用“乐器武器”进行闯关的乐趣(第一关)

  (3)在游戏情节进展线索的提示下,累加大鼓进行合乐演奏。(第二关)

  ①根据故事情节发展探索在(毒蘑菇)处累加大鼓,成功或失败根据幼儿演奏情况而定。

  ②如果听到的是失败的音乐,师幼共同讨论失败的原因,再次进行闯关演奏。

  (4)交换“乐器武器”,体验用不同的武器进行闯关的'乐趣(第三关)

  4、部分幼儿律动游戏,部分幼儿乐器伴奏,完整随乐闯关表演(终极挑战)

  5、结束,退场

  友情提醒:

  1、本次活动在结尾处增加了“成功”或“失败”的音效,提升了游戏的可变性和游戏性,幼儿为能闯关升级成功,在演奏时会努力使自己保持与集体协调一致,奏出和谐动听的音响,继而发展了幼儿分析、判断、表述和接纳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2、在部分律动部分演奏时,老师可根据幼儿自选乐器的基础上,重组幼儿的演奏队列,使演奏呈现优质平衡的音响效果。

  音乐波尔卡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能感受乐曲ABAB的结构,能将乐曲与图片匹配。

  2、能想像乐曲所表现的情节内容,并用简单的.动作表示。

  3、能大胆、勇敢、创造性地想像表现,敢于与众不同。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单簧管波尔卡》磁带,节奏图谱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谱,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图上是什么?(喇叭花)

  (2)花长在哪里?这些花长得这么样?这些花在干什么?

  二、欣赏音乐,感受乐曲ABAB的结构。

  (1)第一遍音乐,音乐和图是不是一样的?

  (2)第二遍音乐,请一个小朋友在老师的帮助下指图。

  (3)第三遍音乐,幼儿伸食指与老师一起指图。

  三、请幼儿做指挥

  其他幼儿做相应的动作(花的地方用跳,枝条用滑)

  四、游戏

  (1)老师在家擦桌子扫地,请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干活,什么音乐擦桌子?什么音乐扫地?

  (2)幼儿与老师一起听音乐做“打扫卫生”

  (3)小朋友在家还会做什么事?听音乐一起劳动

  (4)你们到幼儿园又会干什么?听音乐活动。请幼儿想想,音乐快的时候,你在干什么?当音乐慢的时候,你又在干什么?

  音乐波尔卡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跳跃、连贯的旋律特点,感知乐曲ABACA的曲式结构。

  2、尝试合作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曲式的结构,体验与同伴合作表现的快乐。

  活动准备:

  《单簧管波尔卡》音乐、图谱

  活动过程:

  一、导入——舞蹈《交换舞伴》

  师:今天来了那么多的客人老师,让我们用热情的舞蹈来欢迎他们吧。

  二、欣赏歌曲——感受乐曲旋律特点,感知乐曲曲式结构

  1、第一遍欣赏,初步感知乐曲旋律特点提问:这首乐曲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这首乐曲非常欢快跳跃、连贯。

  2、第二遍欣赏,感知相同的乐段,进一步感受旋律特点,尝试用肢体表现A段提问:

  (1)我们再来听一听乐曲中有没有重复出现的音乐?重复出现了几次?

  (2)那么这段重复出现的音乐听上去感觉怎么样?

  (3)当这段重复的音乐出现时,画面上什么在随着音乐转动?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风车的转动?

  :在这首乐曲中,一共出现了3次重复的音乐。这段音乐非常欢快和跳跃。

  3、第三遍欣赏,感知不同的乐段以及旋律特点,尝试用肢体表现B、C段提问:

  (1)除了这三段重复的音乐之外,还穿插着两段不同的音乐,我们来找找,在这两段音乐出现时,画面上又出现了什么?

  (2)枝条伸出手臂的时候音乐听上去感觉怎么样?那么长花、长树叶的时候呢?

  (3)我们用什么动作来表现枝条伸出手臂,然后长出小花和叶子呢?

  :还有两段音乐是不同的。当枝条伸展手臂的时候音乐很连贯,当长出嫩嫩的树叶和美丽的花朵时,音乐又很跳跃。

  4、第四遍欣赏,了解乐曲的ABACA的结构特点提问:这首乐曲分为几段?你是怎样分的?

  :这首乐曲分为五段。风车是一个乐段,这个乐段重复出现了3次,长花是一个乐段,长叶子又是一个乐段,它们穿插于三段重复的音乐中。这首好听的`乐曲叫做《单簧管波尔卡》,它是用一种叫单簧管的乐器所演奏的。

  三、小组合作——体验与同伴合作表现的快乐

  1、集体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师:我们试试看用不同的动作表现不同的乐段。

  2、分组合作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乐曲结构师:接下来我们试试看每一组用不同的动作表示一段音乐。

  四、结束

  师:让我们一起去教室讨论一下还能用哪些好看的动作来表示不同的乐段。

  音乐波尔卡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体验乐曲欢快、流畅的情绪,通过图谱感受这首歌曲的结构特点。

  2、探索用各种创造性的身体动作,来表现翻滚和飘扬的感觉和动作。

  3、在创编动作活动中,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4、启发幼儿按照原歌词的结构,创编新歌词并演唱;

  5、借助已有经验、图片和老师的提问,理解并记忆歌词。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学习DVD、教学CD。

  2、碰铃、铃鼓、双响筒各14个。

  活动过程

  1、谈话:昨天晚上老师做了一个好玩的梦……引入新课。

  2、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

  (1)请幼儿听音乐,看老师演示图谱。

  (2)鼓励幼儿伸出食指和老师一起演示图谱。

  (3)说一说音乐一样的时候你看到的是什么?(风车)音乐不一样的时候看到的是什么?(不一样的枝条)

  3、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创变动作。

  风车是怎样旋转的,可以做什么动作?

  枝叶是怎样飘扬的,可以做什么动作?

  选取三个动作,请幼儿听音乐做动作。

  4、在教师的带领下,随音乐指图玩游戏。

  (1)请幼儿打开,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听着音乐指图2-3次,跟随音乐的节奏感受翻滚和飘扬的感觉。

  教师:请大家和我一起去花园玩一玩吧。要注意什么时候是在路上走的,什么时候是在花园里洒水、和小蜜蜂一起飞舞的。

  (2)幼儿尝试来跟着音乐指图2遍,教师在旁边根据幼儿的情况进行帮助。

  教师:谁愿意来做小指挥,带大家一起去花园玩呢?

  5、跟着音乐演奏:

  (1)请幼儿跟音乐节奏进行徒手练习拍手。

  强调幼儿要学会看教师的手势指挥。

  (2)幼儿分组手拿碰铃、铃鼓与双响筒跟音乐演奏。

  在演奏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的演奏情况进行及时纠正,注意各乐器的相互配合,能够服从教师指挥。

  6、总结幼儿活动情况,予以适当鼓励。

  活动延伸当幼儿比较熟悉音乐时,可以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表现翻滚的感觉,一组表现飘扬的感觉。让幼儿进行合作舞蹈。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音乐波尔卡教案 篇10

  【授课年级】五年级

  【教学目标】

  1、简单介绍西洋木管乐器,使学生对其有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通过聆听《单簧管波尔卡》,感受音乐快速跳跃的情绪特点。并

  指导学生能用图形式或线条表示自己听到的音乐。

  3、感受波尔卡舞蹈欢快流畅的风格。

  【教学重难点】

  感受单簧管的音色特点,乐曲所表现的"波尔卡"的跳跃情绪特点

  及乐曲曲式结构的.特点。

  【教学内容】

  一、学一学

  导入新课:

  1、师:孩子们,今天木管家族邀请我们去做客,让我们一起坐上心爱的小马车出发吧

  2、木管乐器的自我介绍:

  A、长笛:是木管乐器中的高音乐器,音乐宽广,音色清澈柔美,常把它比作乐队中的“花腔女高音”。

  B、短笛:短笛是长笛的同类乐器,形状与长笛雷同,发音管比长笛短而细,音色响亮清脆、很有色彩。适宜于演奏各种

  抒情或华彩性的乐曲。

  C、大管:又称“巴松”,是木管组中的低音乐器。管身较长,音色丰满浑厚,善于表现诙谐、滑稽的形象。

  D、双簧管:直吹,音色明亮,带鼻音,长于感情的表现,有“抒情女高音”之称。常用于田园风光的表现

  E、单簧管:又称“黑管”,直吹。低音浑厚响亮,中音区圆润柔和,富于表情,高音区则较尖锐。单簧管音色丰富而明朗,表现力极为丰富,是木管乐器中音域最宽的乐器。

  3、单簧管为大家演奏一曲《单簧管波尔卡》。

  二、听一听

  欣赏《单簧管波尔卡》

  1、初听:完整的欣赏,出示图形谱。

  2、小组讨论分析:在图形谱中发现了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目的:运用直观的图形帮助学生了解乐曲的结构,注意主题出现了几次。)

  3、复听:学生以小组形式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乐曲旋律相同的乐段与不同的乐段。(可以用线条,动作,手势等等,此环节为后面学生创作图形谱打基础)

  4、学生创作图形谱。

  5、演示图形谱。

  三、跳一跳

  1、简单介绍波尔卡

  波尔卡:捷克的一种民间舞蹈。以男女对舞为主。于十九世纪中叶风行全欧。一般为二拍子,节奏活泼。

  2、师生共跳波尔卡。

  四、想一想,说一说。

  师:孩子们,你们今天高兴吗,是什么让我们这么高兴?(音乐)是的,音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乐趣!它可以表达我们心底最深的情感和最美好的祝愿。

  五、最后,让我们在单簧管优美动听的演奏声中坐上小马车回家吧!

  (下课)

  音乐波尔卡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及图片了解乐曲AB(ab)A的结构,以及连贯流畅的旋律。

  2、创编各种形体动作表现音乐内容。

  3、游戏时能适当调整自己的动作幅度,愉快地和他人协调交往,避免碰撞。

  4、巩固切分音符的唱法。

  5、在活动中与同伴共舞,交流情感。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啤酒桶波尔卡:分5个场景[导入]、[A段音乐]、[Ba段音乐]、[Bb段音乐]、[A’段音乐])、图谱。一根魔术棒、课件、电视机、电脑。啤酒桶及小老鼠服饰。

  2、知识准备:已了解小老鼠的特征。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小朋友喝过酒吗?爸爸喝过酒吗?”

  2、教师:“酒是从哪里倒出来的?”

  3、小结:有的酒装在瓶子了,有的酒装在坛子里,还有一种酒可奇怪了,它是装在酒桶里。(从幼儿的现实生活出发,教师简单的几个问题,马上就激发了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幼儿完整欣赏音乐。

  1、教师完整讲述《啤酒桶和小老鼠的故事》。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段关于啤酒桶的动画片,请小朋友仔细地看看,动画片里的啤酒桶在干什么?小老鼠呢?”(教师边讲述故事边展示完整课件,没有音乐,幼儿从中理解故事内容,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兴趣。)

  2、完整欣赏音乐《啤酒桶波尔卡》,体验故事和音乐的有机结合。

  教师:“这个故事就是根据一首好听的乐曲《啤酒桶波尔卡》改编的,这首乐曲有三段,三段是怎样的?有什么不一样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听后提问:

  (1)“你听了这段音乐是什么感觉?你想到了什么?”

  (2)“那你听出来乐曲三段有什么不一样?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幼儿初步比较出乐曲有慢——快——慢三段)

  3、结合图谱,再次听音乐。

  教师:“到底是不是象大家说的这样呢?我们再来听一遍,还要想一想每一段音乐适合谁出来跳舞呢?”

  小结:音乐有ABA’三段,A段是啤酒桶在跳舞,B段是小老鼠在跳舞。

  (三)分段欣赏音乐,进一步熟悉乐曲旋律,并创编相应的动作。(分段展示课件场景)A段:引导幼儿创编啤酒桶生长的动作。(展示课件A段)教师:“故事中的啤酒桶长出了手和脚?谁来学一学它的样子。还可以怎么长呢?”(分别选择4种不同的动作集体练习后配合音乐表演)Ba段:听音乐创编小老鼠灵巧活动动作。(展示完整课件Ba段)教师:“听,谁来了?小老鼠会怎么跳舞呢?”(配合音乐集体自由表演,鼓励与众不同)Bb段:创编啤酒桶猛烈地打开,酒液流畅倒下的动作。(展示课件Bb段)教师:“小老鼠跳得这么开心,啤酒桶也来了,它请大家喝美酒啦!”(配合音乐集体自由表演,学习好的动作)再现A段:按乐句缩回四肢,恢复啤酒桶原样。(展示课件A’段)教师:“后来,仙女飞走了,魔法也没有了,啤酒桶收回了手和脚,我们来学这个动作。(创编4种不同的动作集体练习后配合音乐表演)

  (四)幼儿完整地随教师听音乐做动作。(展示完整课件第四次)教师:“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表演吧,可要听清楚什么地方是啤酒桶在跳舞?什么音乐是老鼠出来了?什么音乐又是倒酒了?”(教师引导幼儿选择合适的位置,以免碰撞)

  (五)幼儿分角色表演。

  1、第一次分角色表演,感受音乐情绪和结构。

  教师:“现在,我们来分角色表演,一部分小朋友做“小老鼠”,一部分小朋友做“啤酒桶”,老师来做仙女。你愿意做小老鼠的站这边,愿意做啤酒桶的站那边。这次“啤酒桶”和“小老鼠”之间的距离要注意了,想想怎么样才是舒服的位置,怎么样“小老鼠”来了就不会拥挤了。我们要听准音乐。”(在老师帮助下穿好服装、戴好头饰,分角色表演,一部分小朋友做“小老鼠”,一部分小朋友做“啤酒桶”,老师做仙女。“小老鼠”找一个“啤酒桶”,并和它一块跳舞,相互逗乐。)

  2、第二次分角色表演,满足表演的欲望。

  (六)结束。

  教师:“啊!天亮了,仙女要飞走了,小老鼠们,我们也要休息了。”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鼓励幼儿在“小舞台”中继续创编不同的动作表演,巩固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

  附故事:

  在一个大大的酒窖里,住着一些大大的啤酒桶和一些小小的老鼠。它们虽然有吃的有住的,但是它们一点都不高兴,因为它们太寂寞了。它们多么想一起唱歌跳舞呀。它们天天盼呀盼,终于有一天,一位美丽的仙女飞来了,她用金色的魔棒向啤酒桶轻轻一点,呀!啤酒桶长出了手和脚,能走能跳了,小老鼠看见高兴极了,他们在一起跳呀,笑呀真开心。它们一点也不寂寞了,如果永远这样那该多好啊!可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仙女飞走了,魔法也消失了,酒窖里又慢慢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活动反思:

  活动一开始,我带领幼儿在教室自由选择圆圈位置坐下来,为活动开始创设了轻松的环境,便于孩子能过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去。中班幼儿的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一开始欣赏音乐,我结和音乐声情并茂的讲述了啤酒桶和小老鼠的故事,激发幼儿的欣赏兴趣,让他们能主动的去感受音乐的变化。听了这个故事,小朋友马上对这个音乐充满兴趣,这也是活动成功开始的第一步。让幼儿通过图片了解乐曲的结构和连贯流畅的旋律。在我讲完啤酒桶和小老鼠的故事之后,能大胆运用肢体动作表现小老鼠的活泼、灵巧。在创编动作上幼儿的动作不是很丰富,在表演的时候我还要求幼儿调整自己行进的方式和动作的幅度,避免和其他的幼儿碰撞。

  其次,幼儿对音乐形象和情绪的感知,必须借助于多种感官进行感知。因此,我利用形象的图谱和身体动作引导幼儿熟悉乐曲旋律,感受情节变化。在这个环节中,我觉得,给与幼儿充分聆听的时间和自主表现的空间,做到宽容和尊重,自由和开放,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投入的用肢体动作,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在结束部分,我采用角色表演,引导幼儿学习找空地方自由表达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想像和情感体验。这样处理的好处是:不仅促使幼儿积极投入音乐情境,而且培养了幼儿的旋律感、节奏感、和音乐表现能力;促进了幼儿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审美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每个音乐活动,都有不同的情绪特点,因此,教师创设的氛围应该符合音乐本身的情绪特点,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带动幼儿全身心的的投入,可以令音乐活动达到和谐状态。

  音乐波尔卡教案 篇12

  课题来源

  活动的灵感来源于“超级玛丽”电玩游戏,这个游戏情节明了,人物的善恶清晰,孩子们都很喜欢玩。音乐原曲名《胡西尔?休西波尔卡》,是手风琴乐曲,曲风较欢快、诙谐,乐段清晰,稍作剪辑,便呈现出ABA结构特点。我将“超级玛丽”的游戏情境与乐曲结合,设计出打击乐游戏“玛丽波尔卡”,以“闯关”的游戏情境吸引幼儿积极参与。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玛丽波尔卡》,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能随乐合拍地做“走、跳和吃蘑菇长大”的律动,能看指挥进行打击乐演奏活动。

  2.在图谱和口令动作的暗示下,大胆匹配乐器,尝试根据B段音乐的变化奏出“由弱变强”的音响效果,能在游戏情节进展线索的提示下累加大鼓并进行合乐演奏。

  3.体验多次闯关和升级所带来的挑战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玩过游戏“超级玛丽”;图谱和音乐;铃鼓、圆舞板、小铃各6副,大鼓一套。

  活动过程

  一、熟悉音乐的段落结构,学做各角色身体模仿动作

  1.提问引出超级玛丽的话题。

  师:你们玩过“超级玛丽"的游戏吗?里面有哪些好玩的?

  2.出示图谱,介绍内容,说说简单的'口令。

  师:这里有一幅图,图里的玛丽正在闯关,看看他遇到了谁?(特别强调乌龟的特征与应对的方法)

  3.倾听音乐,匹配图谱,感受音乐ABA的结构。

  师:玛丽闯关的时候还有音乐,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看看玛丽是按什么路线闯关的。

  4.创编玛丽的动作,逐步完整表现音乐。

  (1)师幼创编A段“走、跳、定住”动作,并随乐练习。

  师:我们清楚了玛丽是怎么闯关的,谁来试一试?大家坐在椅子上学一学。(合乐练习A段)

  (2)师幼创编B段“吃一个蘑菇,慢慢长大”的动作,并随乐练习。

  师:玛丽会怎么吃蘑菇、怎么长大呢?谁来试试?大家向他学一学。(合乐练习B+A段)

  师:我们合着音乐,把吃蘑菇和后面的走跳、放鞭炮动作试一试。

  (3)完整练习(指图+动作)。

  师:跟着音乐把你们刚刚编的动作完整做一次。(合乐完整练习)

  (评析:活动开始教师通过简洁的提问将幼儿的思维唤醒,回忆出电玩游戏中玛丽闯关的情境。随后教师出示相关图谱,启发幼儿观察其中的事物,并使用朗朗上口的口令帮助幼儿熟知动作模型和节奏模型。最后,强调音乐的ABA结构,为后面的活动奠定了基础)

  二、随乐进行“超级玛丽”律动游戏,再次感受游戏的乐趣

  师:我们要进行闯关游戏了,记住,乌龟来了千万不能动哦!小玛丽们准备好了吗?

  师:听!闯关成功了吗?(尾音显示成功)

  (评析:教师赋予幼儿“超级玛丽”的角色身份进行闯关游戏,帮助幼儿再次欣赏了音乐,并在玩中对音乐、角色、情节有了更加深刻的记忆和理解。结尾处加上代表成功的尾音,让幼儿自己辨别成功与否,增加了趣味性)

  三、探索为乐曲匹配合适的“武器”,看指挥大胆地进行闯关游戏

  1.根据身体动作的暗示,探索用铃鼓的不同演奏方法匹配B段音乐,用圆舞板和小铃匹配A段音乐并分段演奏。

  2.看指挥完整随乐演奏.初步感受用乐器当武器闯关的乐趣。(第一关)

  3.在游戏情节进展线索的提示下,累加大鼓进行合乐演奏。(第二关)

  4.交换“武器”,体验用不同的“武器”闯关的乐趣。(第三关)

  (评析:此环节的游戏性更加明显,幼儿完全置身于闯关、挑战的情境中)

  四、完整随乐闯关表演(终极挑战)

  1.部分幼儿做律动游戏,部分幼儿用乐器伴奏做掩护,进行终极闯关。

  师:我们要进行最后的终极挑战了,只要你们闯过这一关就能变成超级玛丽!请每队的前四位小玛丽先上来闯关,其他超级玛丽在座位上用“武器”为他们做掩护。如果他们过关了,一会儿再掩护你们闯关。

  2.表演与演奏的幼儿交换,继续闯关。

  (评析:部分幼儿在场地中间表演律动游戏,部分幼儿用乐器当武器演奏,双方协助闯关,增强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音乐波尔卡教案 篇13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我是平罗二幼的曹新芳,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的音乐欣赏活动《单簧管波尔卡》。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欣赏活动往往最容易被人忽视,主要原因就是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让幼儿主动学习"与"教师怎样教"二者之间的矛盾表现得格外突出,老师们对此颇感困惑,今天,我就以这节欣赏活动和老师们进行探讨。

  一、教材分析、把握重点

  1、教材分析

  基于园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本次活动内容选自南京师范大学许卓雅教授主编的《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丛书》中大班的一个欣赏活动,此活动经过我们音乐教研组多次的研讨,形成了基本完善的方案今天与大家一起来分享。《单簧管波尔卡》是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单簧管独奏曲。是一首流传很广的波兰民间舞曲,乐曲采用回旋曲式,由三个欢快的旋律构成。音乐第一旋律用轻巧的颤音和运用主和弦、属七和弦的琶音构成旋律音型,跳跃性很强,使乐曲充满了顺畅、欢快的情绪。第二旋律音乐的情绪是主题部分的延续,旋律的连贯性和流动性较强。第三旋律的波动较大,与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音乐带有诙谐、风趣的情调。全曲轻松活泼、旋律流畅、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

  2、活动目标:

  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我们确定了两个目标。

  (1)通过图形乐谱帮助幼儿认识乐曲的结构特点,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2)尝试让幼儿运用创造性身体动作表现音乐明朗、欢快、流畅的情绪。

  3、活动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感受乐曲的结构特点并体验乐曲欢快、流畅的情绪。难点是分辨主题旋律出现的次序,了解回旋曲式特点,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能够创编动作并表演。

  4、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一只小鸟、音乐图谱一幅、录音机、磁带。

  (2)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A、带领幼儿一起玩滚轮胎游戏。

  B、玩风车:风车的手柄上栓上飘带。让幼儿体验旋转、飘扬的运动方式,为欣赏感受音乐和创编动作做铺垫。

  二、说学情

  音乐欣赏作为引导幼儿感受和表现艺术的重要活动之一,可以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特点,激发幼儿的共鸣,促进幼儿发展。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们具有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爱动、爱表现的心理特点,但他们已经基本能把自己的经验与音乐结合产生联想,体验音乐的情绪,听辨音乐中有趣的变化。而乐曲《单簧管波尔卡》它以明快、简洁的2/4拍旋律,悠扬、流畅的曲调广为流传,全曲是ABACA回旋曲式,结构非常明显,变化清晰,幼儿容易听辨,比较符合幼儿的兴趣特点。

  三、精选教法,引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也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的掌握学习对象。"因此,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

  1、图谱教学法。从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出发,图谱教学法具有鲜明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它以看形象的图案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使教学由难变易。

  2、经验迁移法。将幼儿熟悉的妈妈织毛衣、户外游戏滚轮胎等情景引入到活动中,激发幼儿欣赏音乐的兴趣。

  四、暗授学法,让幼儿主动欣赏音乐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而对想象力的启迪,音乐欣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根据大班幼儿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学法:

  1、体验法:教师让幼儿通过观看图谱、创编动作等手段,让幼儿体验乐曲欢快、流畅的情绪。

  2、多种感官参与法:活动中,幼儿耳听音乐、眼看图谱、手随教师设计的律动进行表演。要求幼儿最终能达到:在脱离乐谱的情况下,能随音乐做动作并能基本准确地反映出音乐的结构、性质。从而调动幼儿听觉、视觉、运动觉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促进幼儿对音乐欣赏产生浓厚的兴趣。而这些方法的使用,能使幼儿得到不同的心理满足,体现了新《纲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便于实现"因势利导、因人施教"。

  五、活动流程

  活动分为六个部分:听音乐进入活动室——情境导入——欣赏音乐——创编表演——延伸巩固——听音乐走出活动室,这是一个层层深入的欣赏模式。

  1、听音乐进入活动室。在乐曲《舞乐组曲》的音乐声中,教师带幼儿边拍手边进活动室,营造一种欢快的气氛。

  2、创设情境,兴趣引入。

  此环节教师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进行谈话激发兴趣:如昨天晚上睡得好吗?有没有做梦?然后教师以故事的形式讲述自己的梦,并出示图谱自然引出课题。

  3、完整欣赏,感受乐曲情绪。

  (1)教师出示图谱,引导幼儿欣赏乐曲。

  (2)请幼儿再次欣赏音乐,并用右手食指跟随音乐进行书空。

  (3)请一名幼儿当"小老师"带领幼儿一起欣赏音乐,教师根据情况给予帮助。

  (4)带领幼儿分析曲式结构:

  (5)再次欣赏音乐。

  此环节的意图是教师用颜色鲜艳的图谱,节奏欢快的音乐,扣动幼儿的心弦,激活幼儿的思维,激发了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教师采用提问、书空、当小老师等多种形式引导幼儿欣赏乐曲,层层深入让幼儿感觉不出乏味,并利用直观的图谱帮助幼儿分析曲式结构。然后通过让幼儿再次完整地欣赏乐曲,使幼儿把体验、分析所得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结合起来,感受一个更清晰的音乐形象,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作品。

  4、创编动作,感悟音乐。

  (1)教师以谈话的方法引导幼儿为乐曲创编动作。

  (2)教师提炼动作(三个动作)带领幼儿跟随音乐进行舞蹈。

  (3)拓展幼儿思维进行创编,并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舞蹈。

  这一环节我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体验环境,采用双主体互动模式,将幼儿游戏、生活中的事情如,滚轮胎、钻石油等经验迁移到活动中,用音乐来表现,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在活动中只要不影响同伴,幼儿可以用各种动作,随着音乐旋律释放表演激情,而教师始终饱含热情,不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让幼儿获得成功感。

  5、活动延伸:

  (1)与同伴手拉手一起随音乐跳圆圈舞。

  (2)邀请客人老师一起参与活动。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推向高潮,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全部释放出来,再加上客人老师的参与使活动达到高潮,在烘托课堂气氛的基础上,达到了一个大家共同分享活动快乐的目的。

  6、听音乐走出活动室。

  六、感悟与反思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堂好的音乐欣赏课应该体现"教学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我想,好的音乐欣赏应该是一种艺术享受,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本次活动有不当的地方,望各位老师给与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音乐波尔卡教案 篇14

  【设计意图】

  “人有千面”,音乐又何尝不是如此?同一首乐曲,会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并会演绎成不同的故事。而我设计这节课的灵感,则得益于小朋友爱听童话故事、喜欢听仙女的故事、喜欢花的植物,而我在孩子们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对此进行了加工、提炼,对故事进行了拟人化、形象化,使孩子们能更加感兴趣,乐于参与到活动中进行演奏、扮演。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通过图谱、肢体动作、乐器演奏感受乐曲ABA的曲式。

  2、幼儿能乐意参与到音乐表演活动中,并在活动中找到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听赏乐曲,能随音乐进行动作与体态的参与表现,体验乐曲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难点:能随音乐用自己的方式与他人合作进行动作与体态的参与表现。

  【活动准备】

  1、小仙女头饰、魔术棒、绿色花头饰、套在手上的绿色叶子

  2、乐器:串铃、手鼓

  3、音乐:黑管波尔卡

  【活动过程】

  一、暖身活动

  1、玩“轱辘轱辘”的游戏。

  幼儿两人一对,边念儿歌“轱辘轱辘锤,轱辘轱辘杈,轱辘轱辘一个还剩三、轱辘轱辘小孩回老家”边做动作,当念到“小孩回老家”时,幼儿要变换同伴,游戏又继续重新开始。

  2、老师有节奏的与幼儿打招呼。

  二、欣赏乐曲“黑管波尔卡”。

  1、老师边随音乐边讲故事(从前,有一片森林,名字叫“绿色森林”,这里除了树叶和草是绿色的,连花朵都是绿色的,花朵们都觉得自己不好看,天天哭着说救救我吧,救救我吧。小仙女听到了它们的哭声,决定利用自己的魔法去帮助它们,让它们变成五颜六色的花。小仙女来了,咻咻咻咻;到处看看,咻咻咻咻;来到这个地方,咻咻咻咻;又走到另一个地方,咻咻咻咻;飞到上面看,咻咻咻咻;又飞到另一个地方,咻咻咻咻;看看这边,咻咻咻咻;看看那边,咻咻咻咻。小仙女用了一天的.时间,终于把所有的花都装扮了,这里变成了“七彩森林”。花儿们都很开心,它们和小仙女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2、引导幼儿创编动作:

  (1)引导幼儿创编绿色小花求救时的动作。

  (2)引导幼儿创编小仙女走来和施魔法的动作。

  (3)引导幼儿创编变漂亮的小花和小仙女一起跳舞的动作。

  3、出示图谱,感受乐曲,感受ABA的曲式。

  (1)引导幼儿观察图谱,认识反复记号。

  (2)看图谱进行语言节奏练习:

  A、看到绿色小花,用x的节奏说“救救我吧”(一个字一朵花)。

  B、看到一条弧形,不出声,右手在身前划一圈,左手叉腰。

  C、看到魔术棒的图片时,用xx的节奏说“咻咻咻咻”。

  D、看到彩色花的时候,用x的节奏说“七彩森林”。

  (3)看图谱创编身体乐器,后根据幼儿的创编动作随音乐演奏乐曲。

  4、听音乐看指挥进行打击乐。

  有花朵图片处配上手鼓用×的节奏演奏,有弧形出用右手在胸前画一个圈,有魔术棒处配上串铃用××的节奏演奏。

  5、分配角色,进行戏剧表演。

  (1)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扮演角色的道具,老师为其带上(扮演小仙女的幼儿,头戴小仙女头饰,手拿魔术棒;扮演花朵的幼儿,戴上绿色花朵的头饰,手上套上绿色叶子)

  (2)幼儿随音乐进行戏剧表演,老师适当引导。

  三、结束活动。

  表演后,老师说“小仙女现在还要去其它地方帮助更多的人,让我们跟小仙女说声再见吧”,随着小朋友的“再见”声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活动结束后,把所有的道具投放到音乐表演区中给小朋友扮演。

  【活动反思】

  1、选择教材是孩子喜爱的故事贯穿乐曲,活动过程中能感受到孩子对活动的兴趣,主动参与。

  2、在乐器配乐和节奏练习上孩子们都能很快就掌握,最棒的是孩子出色的角色扮演,幼儿的身体讲述加上动听的背景音乐,展示给了大家一个非常优美的故事!

  音乐波尔卡教案 篇15

  一、活动目标:

  1、利用图谱帮助幼儿了解乐曲五段体的结构,感受《单簧管波尔卡》A段跳跃、B段流畅的音乐性质。

  2、启发幼儿探索用不同的欢快和舒展的动作,表现乐曲的性质,区分乐曲的结构。

  3、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二、活动准备:图谱、音乐、头饰

  三、教学重难点:

  引导幼儿体验乐曲欢快流畅的情绪,在各种音乐活动中体验三个主题的不同特点。

  四、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进场,创设情境,带幼儿一起去郊游,激发幼儿兴趣,引出课题。

  (二)基本部分

  1、欣赏音乐,来到花园后老师出示图谱和小蝴蝶,请幼儿和小蝴蝶一起赏花。

  2、欣赏第一遍后,老师请幼儿说一说有什么感觉?老师向幼儿介绍乐曲名称。介绍“波尔卡”这是一种舞蹈,发源于捷克,是欧洲人很喜欢的一种二拍子的圆圈舞,舞蹈表现了人们热爱生活的`一种情感。介绍“单簧管”,音色丰富而明朗,低音区浑厚响亮,中音区圆润柔和,富于表情,高音区则较尖锐,表现力极为丰富,也是木管乐器组中音域最宽的乐器。

  3、结合图谱再完整欣赏一次,和蝴蝶一起赏花,并分析乐段。提问:请小朋友看看图谱来说一说,乐曲共分几段,一、三、五段是干什么?二、四段又是干什么?了解乐曲ABABA的结构特点,再结合图谱完整欣赏。

  4、对比欣赏A与B两乐段有什么不同?再次欣赏A、B两乐段,感受乐曲的性质,提问:这两段的节奏的一样吗?第一段的节奏怎么样?(较快、比较跳跃)

  第二段的节奏怎么样?(比第一段慢,听上去比较缓慢),请幼儿用不同的动作去表现这两段音乐。

  5、请幼儿分别扮演小花、叶子、蝴蝶,并根据音乐的变化创编不同舞蹈动作。

  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创变动作。小花部分可以做什么动作?叶子是怎样飘扬的,可以做什么动作?请幼儿听音乐做动作。

  6、交换角色边听音乐边表演。

  (三)结束部分

  听音乐自由表演,结束活动。

  音乐波尔卡教案 篇16

  活动目标

  1、体验模仿拳击游戏的乐趣,感受音乐的欢快。

  2、熟悉音乐的结构,尝试用动作表现音乐。

  3、能与同伴分角色随乐而动。

  重点难点

  重点:听辨音乐重音点,尝试做出拳动作。难点:随重音节拍有力地做出出拳动作。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欣赏过拳击比赛的视频,并会随音乐做律动。

  2、物质准备:音乐、拳击手套18副(教师2副)、摇铃等。

  3、场地安排:椅子摆放为每边分两纵排。

  活动过程

  1、情境导人,听音乐说感受。

  大家好,我是程教练。今天在这里有一场拳击比赛,它们藏在音乐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听辨音乐,匹配图谱。

  (1)这首音乐里,哪些地方是在出拳,哪些地方是在做准备?

  教师:刚才热身时哪些动作很有力量?我们要在音乐的什么地方出拳?

  (2)随音乐再次复习律动,并尝试在音乐的重拍处出拳。

  3、探索动作与乐器相匹配。

  (1)出示拳击手套并指导幼儿佩戴,幼儿随音乐自由探索动作与乐器相匹配。教师:请你们试一试,戴上拳击手套后我们可以怎么玩?

  (2)幼儿分享自己的玩法,集体模仿。

  (3)师幼共同随音乐进行演奏。

  4、师幼互动,体验进攻、防守的游戏氛围

  (1)创设游戏情境:我们的比赛快要开始了,小拳击手们可以自由选择队长,看看队长们是怎么对抗的?(幼儿观察两位教师的示范)

  (2)幼儿自选队长进行分组,模仿练习进攻与防守的对抗动作1—2遍。(教师用语言提示)

  (3)师幼互动,随音乐再次练习进攻与防守的对抗动作。

  5、进行游戏,熟悉游戏规则。

  (1)两位教师再次示范。(幼儿观察)

  提问:刚刚谁赢了?你怎么知道的?在音乐的什么地方拍铃?(了解并熟悉游戏规则)

  (2)师幼互动,集体练习在音乐结尾重音处拍铃,体验团队胜利的喜悦。

  6、完整游戏。

  情境创设:女土们先生们夏季拳击比赛就要开始了,小拳击手们你们准备好了吗?(集体在两位教师队长带领下随音乐完整游戏)

  活动总结

  中班幼儿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喜欢通过手、口等动作来进行表达表现。

  对音乐的情绪的感知需要借助多种感官进行感知,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采用了多通道感知,例如:

  1、整场活动我都运用了情景体验的方式,以拳击比赛的`情景贯穿其中,让小朋友有很强的参与欲望;

  2、在帮助孩子理解音乐结构上,我运用了视觉观察的方法,依托形象图谱来帮助孩子更好的感受和分析音乐的结构,为后期的节奏表演进行铺垫;

  3、在孩子尝试节奏表演的时候,我又运用了语言节奏的方式,带幼儿进一步熟悉音乐,感受模仿拳击游戏的乐趣。

  在本次活动中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1、孩子们兴趣虽然高涨,但在活动中的秩序有些混乱,教师在游戏的过程中应该明确提炼游戏规则。

  2、游戏过程中,孩子们的情绪由高到低。

  音乐波尔卡教案 篇17

  活动目标

  1、要求幼儿初步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明朗、活泼充满朝气的情绪。

  2、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

  3、探索用各种创造性身体动作表现乐曲。

  活动准备

  课件、音乐磁带、录音机、打击乐器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好!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你喜欢春天吗?让我们一起去寻找美丽的春天好不好?(听音乐《花仙子》)做动作进教室。咱们就在这片草地上休息一会儿吧!春天美不美?春天是什么样子的?有哪些变化?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春天的美景(解说:春天来了,天气变暖和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各种花都开了,五颜六色真美丽。)这么美的春天是谁送来的?(春姑娘)春姑娘还给小朋友带来一份礼物,请小朋友闭上眼睛静静的欣赏。

  二、基本部分:

  1、教师播放音乐,幼儿完整欣赏第一遍音乐,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

  欣赏后回答:

  a、这首曲子好不好听?你有什么感觉?(音乐在跳,像水在哗啦啦的流过去,像轮子在滚动)(很舒服,很高兴)

  小结:这首曲子的曲调非常的欢快,跳跃,非常的热烈。

  b、听这首曲子你想到了什么?(春姑娘、花仙子、蝴蝶、小鸟等春天的花草树木小动物)

  2、请幼儿反复欣赏音乐

  (1)结合课件欣赏第二遍音乐:小朋友喜不喜欢这首曲子?美丽的花仙子也很喜欢,看!它正在听音乐慢慢的长大呢!听完后问:小朋友,现在你有什么感觉?你想到了什么?

  (2)请小朋友一起来跟老师感觉一下乐曲的旋律(听音乐教师示范指图)

  (3)请小朋友自己感觉一下(听音乐幼儿分组指图)

  3、带领幼儿分析曲式结构:

  (1)小朋友你觉得音乐可以分成几部分?为什么?(音乐不同)

  小结:长花时一种音乐,长藤是一种音乐,又是长花,又长藤;

  (2)让我们一起听一听哪里不一样?(分段欣赏)先听一听长花的音乐,听一听有几个乐句,体会一下有什么特点?(四个乐句)听到这一段你想到了什么?这段有什么特点?(欢快)依次欣赏:长藤(两个乐句、婉转)长花(同第一段)最后一段(八个乐句、起伏)

  (3)这首乐曲可以分成几部分?(四部分)

  一起看(课件):长花的音乐——这是第一部分,叫A段;依次BAC

  乐曲分成了ABAC四部分,问:分成了那四部分?

  教师引导总结:A段这四句音乐怎么样?(欢快)BAC

  4、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完整的表演一遍:

  (1)段四句欢快的音乐你想做什么动作?(一起学一学)B段两句婉转的音乐你想怎么做?(一起学一学)C段八句起伏的音乐你想怎么做?

  (2)听音乐把刚才的动作连起来做。(继续请幼儿编)

  小结:刚才小朋友做的动作都很好看

  (3)下面请小朋友欣赏刘老师是怎么表演的?问:A段欢快的音乐我是怎样做的`?依次问:BAC听音乐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表演两遍;

  5、小朋友,刚才我们听着好听的音乐,表演的高兴吗?你知道这好听的音乐是谁写的吗?

  (1)是波兰的普罗休斯卡写的,名字叫:《单簧管波尔卡》

  (2)波尔卡是捷克民族的一种二拍子的圆圈舞,当他们举行盛会或非常高兴时就会跳这个舞。

  (3)这么好听的曲子使用什么演奏的呢?小朋友请看,就是它——单簧管,它是什么颜色的?(黑色)所以又叫黑管,是一种木制乐器,直吹,发出的音很好听。

  三、结束部分:

  (1)跳法:围成圆圈,A段自由跳,B段找一个舞伴拉手转圈,A段自由跳,C段前四句两人一蹲一立拍手,然后交换;后四句大家拉手往里聚,然后散开,再来一次。

  (2)小朋友跳的高兴吗?怎们一起到院子里跳,好吗?

  活动反思

  本节音乐欣赏活动,首先教师运用美术教学手段来进行音乐欣赏活动,通过多媒体课件(乐曲结构图)形象生动的按乐曲节奏,把整首曲子明确、清晰的呈现给幼儿,让幼儿能比较直观的感受音乐的结构特点;

  音乐波尔卡教案 篇18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用打击乐演奏《啤酒桶波尔卡》,掌握XX|XXX|节奏型,能听出ABA段式。

  2、借助图谱及"小老鼠与啤酒桶"的故事情节,感知理解乐曲的旋律,掌握相应的节奏型。

  3、借助已有经验、图片和老师的提问,理解并记忆歌词。

  4、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活动准备:

  图谱一张、PPT、打击乐器(铃鼓、碰铃、沙锤)

  活动过程:

  一、借助图谱理解"小老鼠与啤酒桶"的故事情节

  1、小朋友,老师这儿有一幅奇怪的图谱,你们这是什么?(啤酒桶)

  2、这幅图里藏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呢?(对照图谱,教师讲故事)

  3、我这儿还有一首好听的音乐,也是讲的这个故事,一起听一下音乐(边欣赏音乐,边讲故事)

  4、完整欣赏后提问音乐共分为几段?哪两段音乐是一样的?

  二、看图谱,在老师的指挥下听音乐做节奏训练

  1、故事中小老鼠是怎样数啤酒桶的?小老鼠是怎样来跳舞的呢?教师引导学打XX|XXX|

  2、看图谱拍身体部位并一起做节奏练习

  3、随音乐分组练习拍打音乐节奏

  三、感受打击乐加入后乐曲的音响效果

  1、讲解演奏方式以及乐器的用法,数啤酒瓶的时候用铃鼓,小老鼠跳舞的时候用沙锤和碰铃,小老鼠听到脚步声集体合奏,分组进行联系

  2、集体合奏并讲解注意事项

  教学反思:

  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音乐波尔卡教案 篇19

  教学目标:

  1.了解乐曲的来历,知道波尔卡是起源于欧洲的一种音乐体裁。感受乐曲不同的情绪。

  2.采用不同形式感受、表现乐曲活泼、热烈、欢快的主题。

  3.听乐曲并与人合作表现乐曲中不同的情绪

  教学重点:

  采用不同形式感受、表现乐曲活泼、热烈、欢快的主题。

  教学难点:

  能听辨出乐曲主题出现的次数。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录音带教学软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阶段目标:沟通、建立师生联系)

  1.学习一首简短的儿歌《小小手》

  师:老师带来一首《小小手》的歌曲,看谁学的象?示范唱并带着学生唱。生:先听再跟着老师唱

  师:我们用手做什么呢?

  生:劳动等

  师:用双手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看老师现在用手做什么?配上音乐做一做。

  2.简单的律动

  生:砸等配合音乐做。

  师:你们觉得刚才那段音乐带出什么劲头儿了?

  生:快乐等

  师:谁想知道这段音乐叫什么?《铁匠波尔卡》,我们先完整听听,听听铁匠们干活时什么样(播放音乐)

  生:举手初步欣赏音乐作品。

  二.新授部分(阶段目标:聆听作品用不同的动作感受不同的音乐情绪)。

  1.介绍波尔卡及作品背景

  师:铁匠是干什么的?波尔卡是什么?

  生:打铁的

  师:波尔卡是从捷克流行起来的,拍的一种舞蹈节奏。《铁匠波尔卡》由奥地利作曲家约瑟夫.施特劳斯作于1869年。同年3月在保险箱制造商为制成两万个保险箱举行的焰火庆祝大会上首次演出。是作曲家所作100余首波尔卡中流传最广的一首。做保险箱少不了铁匠,在德语中“铁匠”与“火的节庆”是同一个词,因此,乐曲喻为本次大会的内容形式。据说在焰火大会上首次演出时,乐队曾采用两台打铁用的铁沾作为节奏乐器。

  师:问问波尔卡是怎么回事?

  生:反馈

  2.欣赏第一部分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听音乐的主题,在主题开始之前通常有的`开场白,这个开场白叫做引子。

  师:这首乐曲一开始有一个4小节的简短的引子。我们一起来听一下(播放乐曲的引子部分)

  生;听乐曲的4小节引子。

  师:引子过后,音乐进入主题,我们听听主题要告诉我们什么(播放乐曲的主题1)

  生:听音乐主题并答问题(轻松的)

  师:我们现在用轻轻拍腿的方式来感受音乐。(播放乐曲的主题2)(体现师生共同参与)

  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一开始是轻的还是重的?这个主题在第一部分出现两次,请大家听第二次有变化吗?(播放第二次主题)怎样了?

  生:后来变重的。

  师:两个主题中间是我们听到的打铁的镜头,好我们完整听音乐的第一部分,请大家边听边跟着做律动。

  生:跟着律动

  师:你们来说说音乐表现了铁匠们对生活抱着什么样的态度呢?生:乐观的

  师:我想看到咱们班同学在听音乐时也表现出现这样的状态,谁行呢?生:我行。

  师:我们现在分成两个组来表现音乐,布置各组任务一组负责表现音乐主题,另一组负责表现音乐的火热的劳动场面。

  生:配合之后交换。

  师:评价并提出建议

  3.欣赏第二部分

  师:看来作曲家成功的用音乐抓住了来参加焰火大会人们的心,大家跟着音乐跳起了欢乐的舞蹈,这时出现了与众不同的一队舞蹈者,没有狂热的舞姿,有的是优美而舒心的节奏,请大家听第二部分(播放音乐第二部分)你们感觉这部分音乐想告诉人们什么?这段音乐与前面一样吗?怎么不一样?

  生:听并回答问题

  师:我们用舒展、大方的动作来表现(再听)

  生:可以与老师不同。

  师:舒展的音乐过后,又听到了火热的打铁的声音,对吗?我们再来听一遍生:听音乐配合动作。

  4.欣赏第三部分

  师:听过第二部分之后,音乐该进入第三部分了,你们又将听到刚才熟悉的音乐主题(播放音乐)

  生:跟着音乐表现。

  师:音乐的第三部分就是我们曾经听到的哪个部分呢?

  生:第一部分。

  师:你们注意到音乐的结尾了吗?焰火大会进入了狂欢阶段,为了配合人们的情绪,音乐也进入了高潮,音乐在进入高潮时,我们会有怎样的感受?生:感觉更有力量了,更快了

  师:我们再听(播放音乐第三部分)

  生:听音乐表现高潮部分。

  5.完整欣赏作品

  师:我们现在完整欣赏作品,欣赏之前我们分工,全班分成三个组,一组负责表现一个部分。

  生:听音乐用律动。(合作学习)

  师:找六位学生到前面来展示。

  生:展现合作学习的效果

  三.拓展部分(阶段目标:知识拓展欣赏另一首波尔卡音乐)

  师:波尔卡这种体裁带有鲜明的舞蹈性,作曲家还有很多用波尔卡创作的作品,但是大多没有这首作品著名。谁帮助大家分析一下这个作品为什么受到大家喜欢呢?

  生:清楚欢快等。

  师:小结,因为它明快的舞蹈节奏、热烈的气氛,以及传达出的人们内心深处对生活充满乐观的态度。你和老师想的一样吗?我们再给大家欣赏一首好听的作品《雷鸣电闪波尔卡》,当然还有《拨弦波尔卡》、《闲聊波尔卡》。生:观看作品。

  四.小结部分(阶段目标:教学检测)

  师:老师问大家些问题,如果回答上来了,说明你今天听课听的非常专心。

  1.我知道乐曲的名字叫做《》

  2.我还知道作者是()国家()创作的

  3.我知道了波尔卡是()

  4.我听到音乐主题时会()表现

  A.轻松、欢快B悲伤、沉重

  5.我知道音乐有()段

  生:回答问题

  师:今天大家表现的非常出色,谢谢同学们。有机会老师还要给大家带来好听的音乐,下课。

  生:再见。

  音乐波尔卡教案 篇20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乐曲AB(ab)A的结构,感受其连贯流畅的旋律。

  2、借助故事和图片感知乐曲结构,并尝试用身体部位的转动表现小老鼠的活泼灵巧,用较挺拔的姿态表现啤酒桶的直立姿态。

  3、游戏前注意调整自己站的空间位置,游戏过程中用眼睛注视同伴,愉快地和同伴共同游戏。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啤酒桶波尔卡》(一)、(二)。

  2、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教师完整讲述《啤酒桶和小老鼠》的故事。

  二、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完整地欣赏音乐。

  1、师幼一起倾听音乐《啤酒桶波尔卡》,体验故事和音乐的有机结合。

  教师:这里有段音乐,说的也是同样的故事。

  2、教师引导幼儿分辨表示啤酒桶生长四肢的A段音乐,表示小老鼠跳舞的Ba段音乐,表示啤酒桶开盖倒酒的Bb段音乐,感受A段音乐的平稳有力,Ba段(第一部分)的滚动轻巧和Bb段(第二部分)的连贯流畅。

  教师:啤酒桶长四肢时,是音乐的开始、中间还是最后?小老鼠跳舞、啤酒桶倒酒是音乐的中间还是结束?音乐的最后,啤酒桶怎么啦?

  三、分段欣赏音乐,让进一步熟悉乐曲旋律,并传遍相应的动作。

  1、在A段,按四个乐句分别生长四肢。引导幼儿创编啤酒桶生长的动作,要求幼儿上肢向各方位伸出。

  教师:啤酒桶的手除了可以向两边伸,还可以向什么方向伸?

  2、在Ba段,听音乐创编小老鼠灵巧活泼的.动作。启发幼儿用身体各部分的旋转动作加以表现。

  3、在Bb段,创编啤酒桶猛烈打开、酒流畅流出的动作。引导幼儿用身体和手臂动作加以表现。

  教师:我们的身体是啤酒桶,啤酒桶直立着是什么样子的呢?手放在什么位置可以表示倒酒的动作呢?

  4、再现A段,按乐句缩回四肢,恢复啤酒桶原样。

  四、幼儿坐在座位上完整地跟随教师听音乐做动作。

  教师扮演仙女,在“引子”的最后4拍,做用“魔杖”指点酒桶的动作。

  五、幼儿分角色表演《啤酒桶和小老鼠》的故事。

  1、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图片讨论角色分配。

  2、教师引导幼儿结伴表演。由一半幼儿扮演“小老鼠”,另一半幼儿扮演“啤酒桶”。“啤酒桶”先找个空地方摆好造型,“小老鼠”找一个“啤酒桶”,并和它一起跳舞、游戏。

  教师:啤酒桶和小老鼠是一对什么呀?我们做游戏时,会用眼睛怎么样呢?你们小老鼠和啤酒桶也会怎么样呢?(让幼儿感受并尝试用眼睛注视同伴,与同伴游戏)

  3、游戏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检验自己的游戏空间有没有问题?如何解决?

  教师:刚才你们游戏时,有没有人觉得拥挤?你是怎么调整位置的?

  六、幼儿分角色听音乐完整地表演,再次感受乐曲的情绪和结构。

  教师引导幼儿站到合适的位置,以免游戏中出现拥挤现象。

  教师:现在我们再玩一次这个游戏,这次“啤酒桶”之间空的距离要注意了,想想怎么样才是舒服的位置,怎么样小老鼠来了就不会拥挤了。

《音乐波尔卡教案(精选2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音乐波尔卡教案】相关文章:

音乐波尔卡教案09-30

波尔卡二音乐教案01-19

音乐教案-《单簧管波尔卡》01-23

音乐波尔卡教案(15篇)01-15

小班音乐螃蟹波尔卡教案03-08

《单簧管波尔卡》大班音乐教案12-08

音乐波尔卡教案(通用20篇)03-28

大班音乐教案:啤酒桶波尔卡01-04

大班音乐优秀教案《啤酒桶波尔卡》09-25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音乐波尔卡教案(精选20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音乐波尔卡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音乐波尔卡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铁匠波尔卡》,学生能够喜爱音乐,并形成一定的良好聆听音乐的习惯。

  2、学生在聆听、体验、律动等活动中,充分体验音乐实践的快乐。

  3、通过欣赏乐曲《铁匠波尔卡》,学生能够用自己的声音和动作表现音乐。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用自己的声音和动作表现音乐。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每个乐段的衔接处,并连贯的表现出来。

  设计意图:

  由于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因此我采用了视频、律动、图片进行直观教学。根据音乐的特点,我还结合了哼唱和表演等音乐活动让学生参与音乐体验。

  一、导入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视频,小朋友们看看视频中的人是谁,他们在干什么”?生:……

  师“其实他们是铁匠,铁匠是一门古老的职业,他们以铁为原料,靠铁来打造出各种各样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来养家糊口”

  “那你们有看到视频中的人用着怎样的工具在打铁?大小一样吗?声音是怎样的,可以用自己的声音模仿一下吗”?

  “我们再来看一遍视频,听听大小铁锤的敲出来的节奏是怎样的,用你自己的声音模仿一下”(进而说到大小铁锤的速度)

  2、出示节奏谱

  师“现在老师要把你们分成两组,分别代表大小铁锤”出示节奏谱,并分组。

  “你们为大铁锤,大铁锤的动作是怎样的?”

  “你们为小铁锤,小铁锤的动作又是怎样的?”

  “大小铁锤们,我们一起合作试试吧,记得带上你的动作”。

  3、乐器伴奏

  师“同学们,如果要用打击乐器为我们伴奏,应该用怎样的乐器比较合适大小铁锤呢?”

  生……

  师“那我请两位同学来做代表为我们呢伴奏好吗?”选择学生为其伴奏。

  师“其他同学继续用自己的声音和动作表现”。

  二、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150年前,奥地利有位作曲家就是听到了这美妙的打铁声,于是创作了一首管弦乐曲《铁匠波尔卡》,现在让我们来听听这首乐曲,听完告诉老师从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铁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2、“因为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人们找到铁匠打铁,铁匠也非常高兴每天都能帮助到大家,你听,铁匠美好工作的一天又开始了,他正哼着歌儿朝铁匠铺走去”。

  三、分段聆听

  (一)第一部分

  1、聆听第一乐段,师在主旋律前“do’sol’mi’do’re’(叮)”处唱“一起打铁去(铃鼓)”,接着指着旋律谱用“叮”哼唱,并在每句最后一拍拍手。

  2、“小朋友们愿不愿意跟着老铁匠去铁匠铺看看?”

  “那请小朋友们拿出你的手指随着铁锤的路线一起唱唱吧”。

  3、师“我们刚刚唱了几句?”“你是怎么发现的”“拍手是在每句的什么时候出现?”再随音乐做一次。“也就是说我们走了四条路才到铁匠铺,现在,请同学们起立,伸出你的右手,我们先朝右手边方向走,每当我们唱完一个乐句后,请你转身朝另一个方向走好吗?”带领学生走了一次后,请学生自己完成一次。

  4、师“欢迎各位来到铁匠铺,老铁匠托我考大家一个问题,我们要做什么准备工作,坚硬的铁块才能被我们敲出想要的形状?”

  生……

  5、当学生说出有关火的答案后,师“你真聪明,其实铁匠铺一般都有一个火炉,在火炉的连接处都有一个用手拉的风箱,用来控制火的温度和力度”。“谁可以来模仿下拉风箱的动作?”

  请全班同学一起做一做(12,12,12)提示学生面对圆心做动作。

  6、“我们跟着音乐试试吧”教师带领学生有节奏的做动作,并在打铁声出现时在黑板画出旋律线。

  7、师“刚刚在拉完风箱后,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打铁声”

  师“根据老师所画的旋律线你能知道哪里是大铁锤和小铁锤的声音吗”?在学生描述完答案后,老师进行旋律线的讲解,并带领学生随这部分音乐用自己的声音模仿和做打铁的动作。

  师“同学们,你们可以跟着音乐用声音和动作再来表现一次吗,面对圆心拉风箱,准备~”

  8、师“其实我们刚刚所表现的‘走路去铁匠铺’‘拉风箱’和‘打铁’是《铁匠波尔卡》这首乐曲的第一部分,现在你们可以将这一部分完整的表现一次吗?我要请出几位同学为我们伴奏”。

  师在主旋律前“do’sol’mi’do’re’(叮)”处唱“一起打铁去(铃鼓)”,并随之引导学生表现动作。

  (二)第二部分

  1、师“小铁匠们表现的真棒。你听,老铁匠满意的'看到你们的工作成果,他们在用怎样的方式庆祝呢”生……

  师“其实老铁匠们正在随着美妙的打铁声舞蹈着,这种舞蹈就叫做‘波尔卡’,小铁匠们要不要跟老师学一学”

  2、师“我们手拉手,同样的还是朝右手边开始走,12345678,反方向22345678,换32345678,再换方向42345678,;接着男生请伸出你的右手,绕着你右手边的女生面前转一圈123456刚好回原地拍拍手,接着,女生在刚刚的男生面前跑一圈223456回原地拍拍手;再自己转一圈323456面对中间拍拍手,然后右脚、左脚、右脚、左脚”

  3、师“记住了吗,那我们完整跳一次”接着带领学生跟着音乐试一次。

  (三)第三部分

  1、师“小铁匠们跳的真好,刚刚我们听得是乐曲的第二部分,让我们继续往下听,接下来这一部分和那一段相同呢?”播放乐曲第三部分。

  2、在学生说出与第一乐段相同,并且结尾处不一样时,师“原来在我们跳完舞后,铁匠们又回去铁匠铺继续工作了,让我们再听一次,数一数大铁锤出现了几次,小铁锤出现了几次”。

  3、在学生说出正确答案后,表扬并进行第三乐段的表现。

  师“原来在两声大铁锤和五声小铁锤中,铁匠结束了这一天的工作,现在我们把这一乐段再表现一次好吗,谁来为我们伴奏?”

  四、完整聆听

  师“铁匠这一天的工作真的是充实而又高兴的,小朋友们,你们可以将这一天的情景再完整表现一次吗”?

  生……

  师“那老师要选出几位同学给我们表现的同学伴奏”。

  表演完后请学生依次放好乐器并回圆圈位置坐好。

  五、介绍作曲家

  师“今天我们所学的这首管弦乐作品来自奥地利作曲家约瑟夫·施特劳斯,他有一百多首管弦乐作品,这首《铁匠波尔卡》是其中流传最广的一首,今后我们还会学习到很多他的作品,好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小朋友们再见!”

  音乐波尔卡教案 篇2

  教案目标:

  1、幼儿感受乐曲的结构特点并体验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2、尝试用各种身体动作创意地表现滚动、飘扬等运动方式。

  3、练习节奏:××××××××,××××

  教案准备:

  1、名曲《单簧管波尔卡》

  2、录音机、碰铃、铃鼓、双响筒各14个

  教案过程:

  1、教师给幼儿介绍乐曲

  2、幼儿欣赏音乐

  3、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创变动作。

  风车是怎样旋转的,可以做什么动作?

  枝叶是怎样飘扬的,可以做什么动作?

  选取三个动作,请幼儿听音乐做动作。

  4、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一起跟着乐曲节奏打拍,强调幼儿要学会看教师的手势指挥

  5、幼儿分组手拿碰铃、铃鼓与双响筒跟音乐演奏。

  在演奏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的演奏情况进行及时纠正,注意各乐器的相互配合,能够服从教师指挥

  幼儿在音乐的熏陶中,插上想象的翅膀,在音乐的王国中漫游,翱翔。感受乐曲的`结构特点并体验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能够根据老师的指挥进行演奏。

  音乐波尔卡教案 篇3

  设计思路:音乐能够启迪人们的智慧,音乐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对于在幼儿期的幼儿来说,音乐的教育作用功不可没。

  《单簧管波尔卡》这一国外名曲,以其明快、简洁的2/4旋律,悠扬、流畅的曲调广为流传。在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活动中,加入本曲的介绍,使幼儿初步了解”波尔卡“这一音乐曲式的特点,进一步掌握2/4旋律的节奏:××××,××,××使幼儿在音乐的熏陶中,插上想象的翅膀,在音乐的王国中漫游,翱翔。

  活动重点:感受乐曲的结构特点并体验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活动难点: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能够根据老师的指挥进行演奏。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结构特点并体验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2、尝试用各种身体动作创意地表现滚动、飘扬等运动方式。

  3、练习节奏:××××××××××××

  活动准备: 1、自制音乐图谱一幅。

  2、乐曲《单簧管波尔卡》,录音机。

  3、碰铃、铃鼓、双响筒各14个。

  活动过程: 1、谈话:昨天晚上老师做了一个好玩的梦……引入新课。

  2、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

  A、请幼儿听音乐,看老师演示图谱。

  B、鼓励幼儿伸出食指和老师一起演示图谱。

  C、说一说音乐一样的时候你看到的是什么?(风车)音乐不一样的时候看到的是什么?(不一样的'枝条)

  3、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创变动作。

  风车是怎样旋转的,可以做什么动作?

  枝叶是怎样飘扬的,可以做什么动作?

  选取三个动作,请幼儿听音乐做动作。

  4、跟着音乐演奏:

  A、请幼儿跟音乐节奏进行徒手练习拍手。

  强调幼儿要学会看教师的手势指挥。

  B、幼儿分组手拿碰铃、铃鼓与双响筒跟音乐演奏。

  在演奏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的演奏情况进行及时纠正,注意各乐器的相互配合,能够服从教师指挥。

  5、总结幼儿活动情况,予以适当鼓励。

  音乐波尔卡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指南》中指出:"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打击乐器是幼儿较为容易掌握的乐器,也是幼儿表达音乐的一种最自然、最直接的工具。此次活动有利于幼儿听辨、节奏和合作能力的发展。大班下学期幼儿具有一定的节奏感,对打击乐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此次活动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使用打击乐器进行演奏,从而促进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

  【活动目标】

  1.观察图谱,根据音乐内容进行乐器的匹配并尝试合作演奏。

  2.体验与同伴合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幼儿欣赏过"超级玛丽"游戏并会随乐律动。

  2.物质:图谱、音乐、铃鼓、圆舞板、小叉,小鼓

  【活动过程】

  一、根据图谱随乐进行超级玛丽的律动游戏,再次感受游戏情节的乐趣

  1.出示图谱,介绍内容,说说简单的口令。

  2.发现音乐、图谱和身体律动三者之间的.关系,整理玛丽闯关的路线

  3.看图谱,分组表演律动,逐步完整表现音乐。

  二、探索为音乐匹配合适的"乐器武器",并能看指挥大胆地进行闯关演奏游戏

  1.根据身体动作的暗示,探索用不用的乐器匹配音乐并分段演奏

  2.看指挥完整随乐演奏,初步感受用"乐器武器"进行闯关的乐趣(第一关)

  3.在游戏情节进展线索的提示下,累加小鼓进行合乐演奏。(第二关)

  (1)根据故事情节发展探索在(毒蘑菇)处累加小鼓,成功或失败根据幼儿演奏情况而定。

  (2)如果听到的是失败的音乐,师幼共同讨论失败的原因,再次进行闯关演奏。

  4.交换"乐器武器",体验用不同的武器进行闯关的乐趣(第三关)

  三、寻找闯关武器今天我们用了这四种乐器进行闯关,现在让我们一起回班里找找还有什么乐器可以用来闯关吧!

  【活动延伸】

  在区域中投放玛丽波尔卡音乐,引导幼儿发现不同乐器与音乐的匹配;为不同音乐匹配伴奏乐器。

  音乐波尔卡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乐器游戏,训练幼儿的听辩能力。

  2.让幼儿通过律动来了解音乐的曲式。

  活动准备:

  音乐《拨弦波尔卡》,手鼓、三角铁、响棒的`乐器及其卡片。

  活动过程:

  1.乐器游戏,带入英文。

  (1)教师取三种乐器(手鼓、三角铁、响棒)并做简单的介绍。

  (2)教师将乐器藏在身后,教师敲奏,请幼儿听并说出是什么乐器的声音。

  (3)带入英文,教师问:"what do you hear?"让幼儿进行回答。

  (4)给幼儿三张乐器卡片(手鼓、三角铁、响棒),教师敲任一种乐器,让幼儿排出该卡片。

  (5)教师同时敲两种乐器,让幼儿排出卡片。

  2. 了解音乐的曲式。

  (1)让幼儿跟随教师听音乐做简单的律动。(在律动时,就用不同的舞动方式来呈现各个乐段。)

  (2)教师提问:"我们刚刚做了几种动作啊?"对律动动作进行小结,引出aba曲式。

  (3)在黑板上画出aba的图谱,让幼儿了解,并带领全体幼儿根据图谱做律动。

  音乐波尔卡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结构并会随乐律动游戏的基础上,探索为乐曲匹配合适的乐器并能看指挥大胆地进行演奏。

  2、根据身体动作的暗示,探索用铃鼓的不同方法演奏B段;在游戏情节进展线索的提示下累加大鼓并进行合乐演奏。

  【活动准备】

  1、经验:幼儿已欣赏过“超级玛丽”的电玩游戏并会随乐律动游戏

  2、物质:相关图谱、音乐、铃鼓、圆舞板、碰铃各8套,大鼓一套

  【活动过程】

  1、随乐进行超级玛丽的律动游戏,再次感受游戏情节的乐趣

  2、看图谱分角色再次表演游戏情节

  (1)总结图谱与身体律动的关联,整理玛丽闯关的路线

  (2)看图谱,分角色表演动作

  3、探索为乐曲匹配合适的“乐器武器”并能看指挥大胆地进行间关演奏游戏

  (1)根据身体动作的暗示,探索用(铃鼓)的不同使用方法匹配B段;用(圆舞板)和(碰铃)匹配A段音乐并分段演奏

  (2)看指挥完整随乐演奏(ABA),初步感受用“乐器武器”进行闯关的乐趣(第一关)

  (3)在游戏情节进展线索的提示下,累加大鼓进行合乐演奏。(第二关)

  ①根据故事情节发展探索在(毒蘑菇)处累加大鼓,成功或失败根据幼儿演奏情况而定。

  ②如果听到的是失败的音乐,师幼共同讨论失败的原因,再次进行闯关演奏。

  (4)交换“乐器武器”,体验用不同的武器进行闯关的'乐趣(第三关)

  4、部分幼儿律动游戏,部分幼儿乐器伴奏,完整随乐闯关表演(终极挑战)

  5、结束,退场

  友情提醒:

  1、本次活动在结尾处增加了“成功”或“失败”的音效,提升了游戏的可变性和游戏性,幼儿为能闯关升级成功,在演奏时会努力使自己保持与集体协调一致,奏出和谐动听的音响,继而发展了幼儿分析、判断、表述和接纳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2、在部分律动部分演奏时,老师可根据幼儿自选乐器的基础上,重组幼儿的演奏队列,使演奏呈现优质平衡的音响效果。

  音乐波尔卡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能感受乐曲ABAB的结构,能将乐曲与图片匹配。

  2、能想像乐曲所表现的情节内容,并用简单的.动作表示。

  3、能大胆、勇敢、创造性地想像表现,敢于与众不同。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单簧管波尔卡》磁带,节奏图谱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谱,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图上是什么?(喇叭花)

  (2)花长在哪里?这些花长得这么样?这些花在干什么?

  二、欣赏音乐,感受乐曲ABAB的结构。

  (1)第一遍音乐,音乐和图是不是一样的?

  (2)第二遍音乐,请一个小朋友在老师的帮助下指图。

  (3)第三遍音乐,幼儿伸食指与老师一起指图。

  三、请幼儿做指挥

  其他幼儿做相应的动作(花的地方用跳,枝条用滑)

  四、游戏

  (1)老师在家擦桌子扫地,请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干活,什么音乐擦桌子?什么音乐扫地?

  (2)幼儿与老师一起听音乐做“打扫卫生”

  (3)小朋友在家还会做什么事?听音乐一起劳动

  (4)你们到幼儿园又会干什么?听音乐活动。请幼儿想想,音乐快的时候,你在干什么?当音乐慢的时候,你又在干什么?

  音乐波尔卡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跳跃、连贯的旋律特点,感知乐曲ABACA的曲式结构。

  2、尝试合作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曲式的结构,体验与同伴合作表现的快乐。

  活动准备:

  《单簧管波尔卡》音乐、图谱

  活动过程:

  一、导入——舞蹈《交换舞伴》

  师:今天来了那么多的客人老师,让我们用热情的舞蹈来欢迎他们吧。

  二、欣赏歌曲——感受乐曲旋律特点,感知乐曲曲式结构

  1、第一遍欣赏,初步感知乐曲旋律特点提问:这首乐曲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这首乐曲非常欢快跳跃、连贯。

  2、第二遍欣赏,感知相同的乐段,进一步感受旋律特点,尝试用肢体表现A段提问:

  (1)我们再来听一听乐曲中有没有重复出现的音乐?重复出现了几次?

  (2)那么这段重复出现的音乐听上去感觉怎么样?

  (3)当这段重复的音乐出现时,画面上什么在随着音乐转动?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风车的转动?

  :在这首乐曲中,一共出现了3次重复的音乐。这段音乐非常欢快和跳跃。

  3、第三遍欣赏,感知不同的乐段以及旋律特点,尝试用肢体表现B、C段提问:

  (1)除了这三段重复的音乐之外,还穿插着两段不同的音乐,我们来找找,在这两段音乐出现时,画面上又出现了什么?

  (2)枝条伸出手臂的时候音乐听上去感觉怎么样?那么长花、长树叶的时候呢?

  (3)我们用什么动作来表现枝条伸出手臂,然后长出小花和叶子呢?

  :还有两段音乐是不同的。当枝条伸展手臂的时候音乐很连贯,当长出嫩嫩的树叶和美丽的花朵时,音乐又很跳跃。

  4、第四遍欣赏,了解乐曲的ABACA的结构特点提问:这首乐曲分为几段?你是怎样分的?

  :这首乐曲分为五段。风车是一个乐段,这个乐段重复出现了3次,长花是一个乐段,长叶子又是一个乐段,它们穿插于三段重复的音乐中。这首好听的`乐曲叫做《单簧管波尔卡》,它是用一种叫单簧管的乐器所演奏的。

  三、小组合作——体验与同伴合作表现的快乐

  1、集体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师:我们试试看用不同的动作表现不同的乐段。

  2、分组合作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乐曲结构师:接下来我们试试看每一组用不同的动作表示一段音乐。

  四、结束

  师:让我们一起去教室讨论一下还能用哪些好看的动作来表示不同的乐段。

  音乐波尔卡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体验乐曲欢快、流畅的情绪,通过图谱感受这首歌曲的结构特点。

  2、探索用各种创造性的身体动作,来表现翻滚和飘扬的感觉和动作。

  3、在创编动作活动中,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4、启发幼儿按照原歌词的结构,创编新歌词并演唱;

  5、借助已有经验、图片和老师的提问,理解并记忆歌词。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学习DVD、教学CD。

  2、碰铃、铃鼓、双响筒各14个。

  活动过程

  1、谈话:昨天晚上老师做了一个好玩的梦……引入新课。

  2、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

  (1)请幼儿听音乐,看老师演示图谱。

  (2)鼓励幼儿伸出食指和老师一起演示图谱。

  (3)说一说音乐一样的时候你看到的是什么?(风车)音乐不一样的时候看到的是什么?(不一样的枝条)

  3、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创变动作。

  风车是怎样旋转的,可以做什么动作?

  枝叶是怎样飘扬的,可以做什么动作?

  选取三个动作,请幼儿听音乐做动作。

  4、在教师的带领下,随音乐指图玩游戏。

  (1)请幼儿打开,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听着音乐指图2-3次,跟随音乐的节奏感受翻滚和飘扬的感觉。

  教师:请大家和我一起去花园玩一玩吧。要注意什么时候是在路上走的,什么时候是在花园里洒水、和小蜜蜂一起飞舞的。

  (2)幼儿尝试来跟着音乐指图2遍,教师在旁边根据幼儿的情况进行帮助。

  教师:谁愿意来做小指挥,带大家一起去花园玩呢?

  5、跟着音乐演奏:

  (1)请幼儿跟音乐节奏进行徒手练习拍手。

  强调幼儿要学会看教师的手势指挥。

  (2)幼儿分组手拿碰铃、铃鼓与双响筒跟音乐演奏。

  在演奏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的演奏情况进行及时纠正,注意各乐器的相互配合,能够服从教师指挥。

  6、总结幼儿活动情况,予以适当鼓励。

  活动延伸当幼儿比较熟悉音乐时,可以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表现翻滚的感觉,一组表现飘扬的感觉。让幼儿进行合作舞蹈。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音乐波尔卡教案 篇10

  【授课年级】五年级

  【教学目标】

  1、简单介绍西洋木管乐器,使学生对其有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通过聆听《单簧管波尔卡》,感受音乐快速跳跃的情绪特点。并

  指导学生能用图形式或线条表示自己听到的音乐。

  3、感受波尔卡舞蹈欢快流畅的风格。

  【教学重难点】

  感受单簧管的音色特点,乐曲所表现的"波尔卡"的跳跃情绪特点

  及乐曲曲式结构的.特点。

  【教学内容】

  一、学一学

  导入新课:

  1、师:孩子们,今天木管家族邀请我们去做客,让我们一起坐上心爱的小马车出发吧

  2、木管乐器的自我介绍:

  A、长笛:是木管乐器中的高音乐器,音乐宽广,音色清澈柔美,常把它比作乐队中的“花腔女高音”。

  B、短笛:短笛是长笛的同类乐器,形状与长笛雷同,发音管比长笛短而细,音色响亮清脆、很有色彩。适宜于演奏各种

  抒情或华彩性的乐曲。

  C、大管:又称“巴松”,是木管组中的低音乐器。管身较长,音色丰满浑厚,善于表现诙谐、滑稽的形象。

  D、双簧管:直吹,音色明亮,带鼻音,长于感情的表现,有“抒情女高音”之称。常用于田园风光的表现

  E、单簧管:又称“黑管”,直吹。低音浑厚响亮,中音区圆润柔和,富于表情,高音区则较尖锐。单簧管音色丰富而明朗,表现力极为丰富,是木管乐器中音域最宽的乐器。

  3、单簧管为大家演奏一曲《单簧管波尔卡》。

  二、听一听

  欣赏《单簧管波尔卡》

  1、初听:完整的欣赏,出示图形谱。

  2、小组讨论分析:在图形谱中发现了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目的:运用直观的图形帮助学生了解乐曲的结构,注意主题出现了几次。)

  3、复听:学生以小组形式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乐曲旋律相同的乐段与不同的乐段。(可以用线条,动作,手势等等,此环节为后面学生创作图形谱打基础)

  4、学生创作图形谱。

  5、演示图形谱。

  三、跳一跳

  1、简单介绍波尔卡

  波尔卡:捷克的一种民间舞蹈。以男女对舞为主。于十九世纪中叶风行全欧。一般为二拍子,节奏活泼。

  2、师生共跳波尔卡。

  四、想一想,说一说。

  师:孩子们,你们今天高兴吗,是什么让我们这么高兴?(音乐)是的,音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乐趣!它可以表达我们心底最深的情感和最美好的祝愿。

  五、最后,让我们在单簧管优美动听的演奏声中坐上小马车回家吧!

  (下课)

  音乐波尔卡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及图片了解乐曲AB(ab)A的结构,以及连贯流畅的旋律。

  2、创编各种形体动作表现音乐内容。

  3、游戏时能适当调整自己的动作幅度,愉快地和他人协调交往,避免碰撞。

  4、巩固切分音符的唱法。

  5、在活动中与同伴共舞,交流情感。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啤酒桶波尔卡:分5个场景[导入]、[A段音乐]、[Ba段音乐]、[Bb段音乐]、[A’段音乐])、图谱。一根魔术棒、课件、电视机、电脑。啤酒桶及小老鼠服饰。

  2、知识准备:已了解小老鼠的特征。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小朋友喝过酒吗?爸爸喝过酒吗?”

  2、教师:“酒是从哪里倒出来的?”

  3、小结:有的酒装在瓶子了,有的酒装在坛子里,还有一种酒可奇怪了,它是装在酒桶里。(从幼儿的现实生活出发,教师简单的几个问题,马上就激发了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幼儿完整欣赏音乐。

  1、教师完整讲述《啤酒桶和小老鼠的故事》。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段关于啤酒桶的动画片,请小朋友仔细地看看,动画片里的啤酒桶在干什么?小老鼠呢?”(教师边讲述故事边展示完整课件,没有音乐,幼儿从中理解故事内容,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兴趣。)

  2、完整欣赏音乐《啤酒桶波尔卡》,体验故事和音乐的有机结合。

  教师:“这个故事就是根据一首好听的乐曲《啤酒桶波尔卡》改编的,这首乐曲有三段,三段是怎样的?有什么不一样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听后提问:

  (1)“你听了这段音乐是什么感觉?你想到了什么?”

  (2)“那你听出来乐曲三段有什么不一样?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幼儿初步比较出乐曲有慢——快——慢三段)

  3、结合图谱,再次听音乐。

  教师:“到底是不是象大家说的这样呢?我们再来听一遍,还要想一想每一段音乐适合谁出来跳舞呢?”

  小结:音乐有ABA’三段,A段是啤酒桶在跳舞,B段是小老鼠在跳舞。

  (三)分段欣赏音乐,进一步熟悉乐曲旋律,并创编相应的动作。(分段展示课件场景)A段:引导幼儿创编啤酒桶生长的动作。(展示课件A段)教师:“故事中的啤酒桶长出了手和脚?谁来学一学它的样子。还可以怎么长呢?”(分别选择4种不同的动作集体练习后配合音乐表演)Ba段:听音乐创编小老鼠灵巧活动动作。(展示完整课件Ba段)教师:“听,谁来了?小老鼠会怎么跳舞呢?”(配合音乐集体自由表演,鼓励与众不同)Bb段:创编啤酒桶猛烈地打开,酒液流畅倒下的动作。(展示课件Bb段)教师:“小老鼠跳得这么开心,啤酒桶也来了,它请大家喝美酒啦!”(配合音乐集体自由表演,学习好的动作)再现A段:按乐句缩回四肢,恢复啤酒桶原样。(展示课件A’段)教师:“后来,仙女飞走了,魔法也没有了,啤酒桶收回了手和脚,我们来学这个动作。(创编4种不同的动作集体练习后配合音乐表演)

  (四)幼儿完整地随教师听音乐做动作。(展示完整课件第四次)教师:“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表演吧,可要听清楚什么地方是啤酒桶在跳舞?什么音乐是老鼠出来了?什么音乐又是倒酒了?”(教师引导幼儿选择合适的位置,以免碰撞)

  (五)幼儿分角色表演。

  1、第一次分角色表演,感受音乐情绪和结构。

  教师:“现在,我们来分角色表演,一部分小朋友做“小老鼠”,一部分小朋友做“啤酒桶”,老师来做仙女。你愿意做小老鼠的站这边,愿意做啤酒桶的站那边。这次“啤酒桶”和“小老鼠”之间的距离要注意了,想想怎么样才是舒服的位置,怎么样“小老鼠”来了就不会拥挤了。我们要听准音乐。”(在老师帮助下穿好服装、戴好头饰,分角色表演,一部分小朋友做“小老鼠”,一部分小朋友做“啤酒桶”,老师做仙女。“小老鼠”找一个“啤酒桶”,并和它一块跳舞,相互逗乐。)

  2、第二次分角色表演,满足表演的欲望。

  (六)结束。

  教师:“啊!天亮了,仙女要飞走了,小老鼠们,我们也要休息了。”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鼓励幼儿在“小舞台”中继续创编不同的动作表演,巩固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

  附故事:

  在一个大大的酒窖里,住着一些大大的啤酒桶和一些小小的老鼠。它们虽然有吃的有住的,但是它们一点都不高兴,因为它们太寂寞了。它们多么想一起唱歌跳舞呀。它们天天盼呀盼,终于有一天,一位美丽的仙女飞来了,她用金色的魔棒向啤酒桶轻轻一点,呀!啤酒桶长出了手和脚,能走能跳了,小老鼠看见高兴极了,他们在一起跳呀,笑呀真开心。它们一点也不寂寞了,如果永远这样那该多好啊!可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仙女飞走了,魔法也消失了,酒窖里又慢慢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活动反思:

  活动一开始,我带领幼儿在教室自由选择圆圈位置坐下来,为活动开始创设了轻松的环境,便于孩子能过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去。中班幼儿的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一开始欣赏音乐,我结和音乐声情并茂的讲述了啤酒桶和小老鼠的故事,激发幼儿的欣赏兴趣,让他们能主动的去感受音乐的变化。听了这个故事,小朋友马上对这个音乐充满兴趣,这也是活动成功开始的第一步。让幼儿通过图片了解乐曲的结构和连贯流畅的旋律。在我讲完啤酒桶和小老鼠的故事之后,能大胆运用肢体动作表现小老鼠的活泼、灵巧。在创编动作上幼儿的动作不是很丰富,在表演的时候我还要求幼儿调整自己行进的方式和动作的幅度,避免和其他的幼儿碰撞。

  其次,幼儿对音乐形象和情绪的感知,必须借助于多种感官进行感知。因此,我利用形象的图谱和身体动作引导幼儿熟悉乐曲旋律,感受情节变化。在这个环节中,我觉得,给与幼儿充分聆听的时间和自主表现的空间,做到宽容和尊重,自由和开放,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投入的用肢体动作,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在结束部分,我采用角色表演,引导幼儿学习找空地方自由表达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想像和情感体验。这样处理的好处是:不仅促使幼儿积极投入音乐情境,而且培养了幼儿的旋律感、节奏感、和音乐表现能力;促进了幼儿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审美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每个音乐活动,都有不同的情绪特点,因此,教师创设的氛围应该符合音乐本身的情绪特点,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带动幼儿全身心的的投入,可以令音乐活动达到和谐状态。

  音乐波尔卡教案 篇12

  课题来源

  活动的灵感来源于“超级玛丽”电玩游戏,这个游戏情节明了,人物的善恶清晰,孩子们都很喜欢玩。音乐原曲名《胡西尔?休西波尔卡》,是手风琴乐曲,曲风较欢快、诙谐,乐段清晰,稍作剪辑,便呈现出ABA结构特点。我将“超级玛丽”的游戏情境与乐曲结合,设计出打击乐游戏“玛丽波尔卡”,以“闯关”的游戏情境吸引幼儿积极参与。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玛丽波尔卡》,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能随乐合拍地做“走、跳和吃蘑菇长大”的律动,能看指挥进行打击乐演奏活动。

  2.在图谱和口令动作的暗示下,大胆匹配乐器,尝试根据B段音乐的变化奏出“由弱变强”的音响效果,能在游戏情节进展线索的提示下累加大鼓并进行合乐演奏。

  3.体验多次闯关和升级所带来的挑战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玩过游戏“超级玛丽”;图谱和音乐;铃鼓、圆舞板、小铃各6副,大鼓一套。

  活动过程

  一、熟悉音乐的段落结构,学做各角色身体模仿动作

  1.提问引出超级玛丽的话题。

  师:你们玩过“超级玛丽"的游戏吗?里面有哪些好玩的?

  2.出示图谱,介绍内容,说说简单的'口令。

  师:这里有一幅图,图里的玛丽正在闯关,看看他遇到了谁?(特别强调乌龟的特征与应对的方法)

  3.倾听音乐,匹配图谱,感受音乐ABA的结构。

  师:玛丽闯关的时候还有音乐,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看看玛丽是按什么路线闯关的。

  4.创编玛丽的动作,逐步完整表现音乐。

  (1)师幼创编A段“走、跳、定住”动作,并随乐练习。

  师:我们清楚了玛丽是怎么闯关的,谁来试一试?大家坐在椅子上学一学。(合乐练习A段)

  (2)师幼创编B段“吃一个蘑菇,慢慢长大”的动作,并随乐练习。

  师:玛丽会怎么吃蘑菇、怎么长大呢?谁来试试?大家向他学一学。(合乐练习B+A段)

  师:我们合着音乐,把吃蘑菇和后面的走跳、放鞭炮动作试一试。

  (3)完整练习(指图+动作)。

  师:跟着音乐把你们刚刚编的动作完整做一次。(合乐完整练习)

  (评析:活动开始教师通过简洁的提问将幼儿的思维唤醒,回忆出电玩游戏中玛丽闯关的情境。随后教师出示相关图谱,启发幼儿观察其中的事物,并使用朗朗上口的口令帮助幼儿熟知动作模型和节奏模型。最后,强调音乐的ABA结构,为后面的活动奠定了基础)

  二、随乐进行“超级玛丽”律动游戏,再次感受游戏的乐趣

  师:我们要进行闯关游戏了,记住,乌龟来了千万不能动哦!小玛丽们准备好了吗?

  师:听!闯关成功了吗?(尾音显示成功)

  (评析:教师赋予幼儿“超级玛丽”的角色身份进行闯关游戏,帮助幼儿再次欣赏了音乐,并在玩中对音乐、角色、情节有了更加深刻的记忆和理解。结尾处加上代表成功的尾音,让幼儿自己辨别成功与否,增加了趣味性)

  三、探索为乐曲匹配合适的“武器”,看指挥大胆地进行闯关游戏

  1.根据身体动作的暗示,探索用铃鼓的不同演奏方法匹配B段音乐,用圆舞板和小铃匹配A段音乐并分段演奏。

  2.看指挥完整随乐演奏.初步感受用乐器当武器闯关的乐趣。(第一关)

  3.在游戏情节进展线索的提示下,累加大鼓进行合乐演奏。(第二关)

  4.交换“武器”,体验用不同的“武器”闯关的乐趣。(第三关)

  (评析:此环节的游戏性更加明显,幼儿完全置身于闯关、挑战的情境中)

  四、完整随乐闯关表演(终极挑战)

  1.部分幼儿做律动游戏,部分幼儿用乐器伴奏做掩护,进行终极闯关。

  师:我们要进行最后的终极挑战了,只要你们闯过这一关就能变成超级玛丽!请每队的前四位小玛丽先上来闯关,其他超级玛丽在座位上用“武器”为他们做掩护。如果他们过关了,一会儿再掩护你们闯关。

  2.表演与演奏的幼儿交换,继续闯关。

  (评析:部分幼儿在场地中间表演律动游戏,部分幼儿用乐器当武器演奏,双方协助闯关,增强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音乐波尔卡教案 篇13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我是平罗二幼的曹新芳,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的音乐欣赏活动《单簧管波尔卡》。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欣赏活动往往最容易被人忽视,主要原因就是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让幼儿主动学习"与"教师怎样教"二者之间的矛盾表现得格外突出,老师们对此颇感困惑,今天,我就以这节欣赏活动和老师们进行探讨。

  一、教材分析、把握重点

  1、教材分析

  基于园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本次活动内容选自南京师范大学许卓雅教授主编的《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丛书》中大班的一个欣赏活动,此活动经过我们音乐教研组多次的研讨,形成了基本完善的方案今天与大家一起来分享。《单簧管波尔卡》是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单簧管独奏曲。是一首流传很广的波兰民间舞曲,乐曲采用回旋曲式,由三个欢快的旋律构成。音乐第一旋律用轻巧的颤音和运用主和弦、属七和弦的琶音构成旋律音型,跳跃性很强,使乐曲充满了顺畅、欢快的情绪。第二旋律音乐的情绪是主题部分的延续,旋律的连贯性和流动性较强。第三旋律的波动较大,与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音乐带有诙谐、风趣的情调。全曲轻松活泼、旋律流畅、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

  2、活动目标:

  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我们确定了两个目标。

  (1)通过图形乐谱帮助幼儿认识乐曲的结构特点,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2)尝试让幼儿运用创造性身体动作表现音乐明朗、欢快、流畅的情绪。

  3、活动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感受乐曲的结构特点并体验乐曲欢快、流畅的情绪。难点是分辨主题旋律出现的次序,了解回旋曲式特点,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能够创编动作并表演。

  4、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一只小鸟、音乐图谱一幅、录音机、磁带。

  (2)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A、带领幼儿一起玩滚轮胎游戏。

  B、玩风车:风车的手柄上栓上飘带。让幼儿体验旋转、飘扬的运动方式,为欣赏感受音乐和创编动作做铺垫。

  二、说学情

  音乐欣赏作为引导幼儿感受和表现艺术的重要活动之一,可以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特点,激发幼儿的共鸣,促进幼儿发展。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们具有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爱动、爱表现的心理特点,但他们已经基本能把自己的经验与音乐结合产生联想,体验音乐的情绪,听辨音乐中有趣的变化。而乐曲《单簧管波尔卡》它以明快、简洁的2/4拍旋律,悠扬、流畅的曲调广为流传,全曲是ABACA回旋曲式,结构非常明显,变化清晰,幼儿容易听辨,比较符合幼儿的兴趣特点。

  三、精选教法,引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也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的掌握学习对象。"因此,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

  1、图谱教学法。从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出发,图谱教学法具有鲜明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它以看形象的图案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使教学由难变易。

  2、经验迁移法。将幼儿熟悉的妈妈织毛衣、户外游戏滚轮胎等情景引入到活动中,激发幼儿欣赏音乐的兴趣。

  四、暗授学法,让幼儿主动欣赏音乐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而对想象力的启迪,音乐欣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根据大班幼儿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学法:

  1、体验法:教师让幼儿通过观看图谱、创编动作等手段,让幼儿体验乐曲欢快、流畅的情绪。

  2、多种感官参与法:活动中,幼儿耳听音乐、眼看图谱、手随教师设计的律动进行表演。要求幼儿最终能达到:在脱离乐谱的情况下,能随音乐做动作并能基本准确地反映出音乐的结构、性质。从而调动幼儿听觉、视觉、运动觉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促进幼儿对音乐欣赏产生浓厚的兴趣。而这些方法的使用,能使幼儿得到不同的心理满足,体现了新《纲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便于实现"因势利导、因人施教"。

  五、活动流程

  活动分为六个部分:听音乐进入活动室——情境导入——欣赏音乐——创编表演——延伸巩固——听音乐走出活动室,这是一个层层深入的欣赏模式。

  1、听音乐进入活动室。在乐曲《舞乐组曲》的音乐声中,教师带幼儿边拍手边进活动室,营造一种欢快的气氛。

  2、创设情境,兴趣引入。

  此环节教师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进行谈话激发兴趣:如昨天晚上睡得好吗?有没有做梦?然后教师以故事的形式讲述自己的梦,并出示图谱自然引出课题。

  3、完整欣赏,感受乐曲情绪。

  (1)教师出示图谱,引导幼儿欣赏乐曲。

  (2)请幼儿再次欣赏音乐,并用右手食指跟随音乐进行书空。

  (3)请一名幼儿当"小老师"带领幼儿一起欣赏音乐,教师根据情况给予帮助。

  (4)带领幼儿分析曲式结构:

  (5)再次欣赏音乐。

  此环节的意图是教师用颜色鲜艳的图谱,节奏欢快的音乐,扣动幼儿的心弦,激活幼儿的思维,激发了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教师采用提问、书空、当小老师等多种形式引导幼儿欣赏乐曲,层层深入让幼儿感觉不出乏味,并利用直观的图谱帮助幼儿分析曲式结构。然后通过让幼儿再次完整地欣赏乐曲,使幼儿把体验、分析所得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结合起来,感受一个更清晰的音乐形象,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作品。

  4、创编动作,感悟音乐。

  (1)教师以谈话的方法引导幼儿为乐曲创编动作。

  (2)教师提炼动作(三个动作)带领幼儿跟随音乐进行舞蹈。

  (3)拓展幼儿思维进行创编,并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舞蹈。

  这一环节我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体验环境,采用双主体互动模式,将幼儿游戏、生活中的事情如,滚轮胎、钻石油等经验迁移到活动中,用音乐来表现,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在活动中只要不影响同伴,幼儿可以用各种动作,随着音乐旋律释放表演激情,而教师始终饱含热情,不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让幼儿获得成功感。

  5、活动延伸:

  (1)与同伴手拉手一起随音乐跳圆圈舞。

  (2)邀请客人老师一起参与活动。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推向高潮,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全部释放出来,再加上客人老师的参与使活动达到高潮,在烘托课堂气氛的基础上,达到了一个大家共同分享活动快乐的目的。

  6、听音乐走出活动室。

  六、感悟与反思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堂好的音乐欣赏课应该体现"教学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我想,好的音乐欣赏应该是一种艺术享受,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本次活动有不当的地方,望各位老师给与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音乐波尔卡教案 篇14

  【设计意图】

  “人有千面”,音乐又何尝不是如此?同一首乐曲,会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并会演绎成不同的故事。而我设计这节课的灵感,则得益于小朋友爱听童话故事、喜欢听仙女的故事、喜欢花的植物,而我在孩子们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对此进行了加工、提炼,对故事进行了拟人化、形象化,使孩子们能更加感兴趣,乐于参与到活动中进行演奏、扮演。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通过图谱、肢体动作、乐器演奏感受乐曲ABA的曲式。

  2、幼儿能乐意参与到音乐表演活动中,并在活动中找到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听赏乐曲,能随音乐进行动作与体态的参与表现,体验乐曲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难点:能随音乐用自己的方式与他人合作进行动作与体态的参与表现。

  【活动准备】

  1、小仙女头饰、魔术棒、绿色花头饰、套在手上的绿色叶子

  2、乐器:串铃、手鼓

  3、音乐:黑管波尔卡

  【活动过程】

  一、暖身活动

  1、玩“轱辘轱辘”的游戏。

  幼儿两人一对,边念儿歌“轱辘轱辘锤,轱辘轱辘杈,轱辘轱辘一个还剩三、轱辘轱辘小孩回老家”边做动作,当念到“小孩回老家”时,幼儿要变换同伴,游戏又继续重新开始。

  2、老师有节奏的与幼儿打招呼。

  二、欣赏乐曲“黑管波尔卡”。

  1、老师边随音乐边讲故事(从前,有一片森林,名字叫“绿色森林”,这里除了树叶和草是绿色的,连花朵都是绿色的,花朵们都觉得自己不好看,天天哭着说救救我吧,救救我吧。小仙女听到了它们的哭声,决定利用自己的魔法去帮助它们,让它们变成五颜六色的花。小仙女来了,咻咻咻咻;到处看看,咻咻咻咻;来到这个地方,咻咻咻咻;又走到另一个地方,咻咻咻咻;飞到上面看,咻咻咻咻;又飞到另一个地方,咻咻咻咻;看看这边,咻咻咻咻;看看那边,咻咻咻咻。小仙女用了一天的.时间,终于把所有的花都装扮了,这里变成了“七彩森林”。花儿们都很开心,它们和小仙女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2、引导幼儿创编动作:

  (1)引导幼儿创编绿色小花求救时的动作。

  (2)引导幼儿创编小仙女走来和施魔法的动作。

  (3)引导幼儿创编变漂亮的小花和小仙女一起跳舞的动作。

  3、出示图谱,感受乐曲,感受ABA的曲式。

  (1)引导幼儿观察图谱,认识反复记号。

  (2)看图谱进行语言节奏练习:

  A、看到绿色小花,用x的节奏说“救救我吧”(一个字一朵花)。

  B、看到一条弧形,不出声,右手在身前划一圈,左手叉腰。

  C、看到魔术棒的图片时,用xx的节奏说“咻咻咻咻”。

  D、看到彩色花的时候,用x的节奏说“七彩森林”。

  (3)看图谱创编身体乐器,后根据幼儿的创编动作随音乐演奏乐曲。

  4、听音乐看指挥进行打击乐。

  有花朵图片处配上手鼓用×的节奏演奏,有弧形出用右手在胸前画一个圈,有魔术棒处配上串铃用××的节奏演奏。

  5、分配角色,进行戏剧表演。

  (1)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扮演角色的道具,老师为其带上(扮演小仙女的幼儿,头戴小仙女头饰,手拿魔术棒;扮演花朵的幼儿,戴上绿色花朵的头饰,手上套上绿色叶子)

  (2)幼儿随音乐进行戏剧表演,老师适当引导。

  三、结束活动。

  表演后,老师说“小仙女现在还要去其它地方帮助更多的人,让我们跟小仙女说声再见吧”,随着小朋友的“再见”声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活动结束后,把所有的道具投放到音乐表演区中给小朋友扮演。

  【活动反思】

  1、选择教材是孩子喜爱的故事贯穿乐曲,活动过程中能感受到孩子对活动的兴趣,主动参与。

  2、在乐器配乐和节奏练习上孩子们都能很快就掌握,最棒的是孩子出色的角色扮演,幼儿的身体讲述加上动听的背景音乐,展示给了大家一个非常优美的故事!

  音乐波尔卡教案 篇15

  一、活动目标:

  1、利用图谱帮助幼儿了解乐曲五段体的结构,感受《单簧管波尔卡》A段跳跃、B段流畅的音乐性质。

  2、启发幼儿探索用不同的欢快和舒展的动作,表现乐曲的性质,区分乐曲的结构。

  3、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二、活动准备:图谱、音乐、头饰

  三、教学重难点:

  引导幼儿体验乐曲欢快流畅的情绪,在各种音乐活动中体验三个主题的不同特点。

  四、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进场,创设情境,带幼儿一起去郊游,激发幼儿兴趣,引出课题。

  (二)基本部分

  1、欣赏音乐,来到花园后老师出示图谱和小蝴蝶,请幼儿和小蝴蝶一起赏花。

  2、欣赏第一遍后,老师请幼儿说一说有什么感觉?老师向幼儿介绍乐曲名称。介绍“波尔卡”这是一种舞蹈,发源于捷克,是欧洲人很喜欢的一种二拍子的圆圈舞,舞蹈表现了人们热爱生活的`一种情感。介绍“单簧管”,音色丰富而明朗,低音区浑厚响亮,中音区圆润柔和,富于表情,高音区则较尖锐,表现力极为丰富,也是木管乐器组中音域最宽的乐器。

  3、结合图谱再完整欣赏一次,和蝴蝶一起赏花,并分析乐段。提问:请小朋友看看图谱来说一说,乐曲共分几段,一、三、五段是干什么?二、四段又是干什么?了解乐曲ABABA的结构特点,再结合图谱完整欣赏。

  4、对比欣赏A与B两乐段有什么不同?再次欣赏A、B两乐段,感受乐曲的性质,提问:这两段的节奏的一样吗?第一段的节奏怎么样?(较快、比较跳跃)

  第二段的节奏怎么样?(比第一段慢,听上去比较缓慢),请幼儿用不同的动作去表现这两段音乐。

  5、请幼儿分别扮演小花、叶子、蝴蝶,并根据音乐的变化创编不同舞蹈动作。

  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创变动作。小花部分可以做什么动作?叶子是怎样飘扬的,可以做什么动作?请幼儿听音乐做动作。

  6、交换角色边听音乐边表演。

  (三)结束部分

  听音乐自由表演,结束活动。

  音乐波尔卡教案 篇16

  活动目标

  1、体验模仿拳击游戏的乐趣,感受音乐的欢快。

  2、熟悉音乐的结构,尝试用动作表现音乐。

  3、能与同伴分角色随乐而动。

  重点难点

  重点:听辨音乐重音点,尝试做出拳动作。难点:随重音节拍有力地做出出拳动作。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欣赏过拳击比赛的视频,并会随音乐做律动。

  2、物质准备:音乐、拳击手套18副(教师2副)、摇铃等。

  3、场地安排:椅子摆放为每边分两纵排。

  活动过程

  1、情境导人,听音乐说感受。

  大家好,我是程教练。今天在这里有一场拳击比赛,它们藏在音乐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听辨音乐,匹配图谱。

  (1)这首音乐里,哪些地方是在出拳,哪些地方是在做准备?

  教师:刚才热身时哪些动作很有力量?我们要在音乐的什么地方出拳?

  (2)随音乐再次复习律动,并尝试在音乐的重拍处出拳。

  3、探索动作与乐器相匹配。

  (1)出示拳击手套并指导幼儿佩戴,幼儿随音乐自由探索动作与乐器相匹配。教师:请你们试一试,戴上拳击手套后我们可以怎么玩?

  (2)幼儿分享自己的玩法,集体模仿。

  (3)师幼共同随音乐进行演奏。

  4、师幼互动,体验进攻、防守的游戏氛围

  (1)创设游戏情境:我们的比赛快要开始了,小拳击手们可以自由选择队长,看看队长们是怎么对抗的?(幼儿观察两位教师的示范)

  (2)幼儿自选队长进行分组,模仿练习进攻与防守的对抗动作1—2遍。(教师用语言提示)

  (3)师幼互动,随音乐再次练习进攻与防守的对抗动作。

  5、进行游戏,熟悉游戏规则。

  (1)两位教师再次示范。(幼儿观察)

  提问:刚刚谁赢了?你怎么知道的?在音乐的什么地方拍铃?(了解并熟悉游戏规则)

  (2)师幼互动,集体练习在音乐结尾重音处拍铃,体验团队胜利的喜悦。

  6、完整游戏。

  情境创设:女土们先生们夏季拳击比赛就要开始了,小拳击手们你们准备好了吗?(集体在两位教师队长带领下随音乐完整游戏)

  活动总结

  中班幼儿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喜欢通过手、口等动作来进行表达表现。

  对音乐的情绪的感知需要借助多种感官进行感知,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采用了多通道感知,例如:

  1、整场活动我都运用了情景体验的方式,以拳击比赛的`情景贯穿其中,让小朋友有很强的参与欲望;

  2、在帮助孩子理解音乐结构上,我运用了视觉观察的方法,依托形象图谱来帮助孩子更好的感受和分析音乐的结构,为后期的节奏表演进行铺垫;

  3、在孩子尝试节奏表演的时候,我又运用了语言节奏的方式,带幼儿进一步熟悉音乐,感受模仿拳击游戏的乐趣。

  在本次活动中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1、孩子们兴趣虽然高涨,但在活动中的秩序有些混乱,教师在游戏的过程中应该明确提炼游戏规则。

  2、游戏过程中,孩子们的情绪由高到低。

  音乐波尔卡教案 篇17

  活动目标

  1、要求幼儿初步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明朗、活泼充满朝气的情绪。

  2、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

  3、探索用各种创造性身体动作表现乐曲。

  活动准备

  课件、音乐磁带、录音机、打击乐器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好!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你喜欢春天吗?让我们一起去寻找美丽的春天好不好?(听音乐《花仙子》)做动作进教室。咱们就在这片草地上休息一会儿吧!春天美不美?春天是什么样子的?有哪些变化?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春天的美景(解说:春天来了,天气变暖和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各种花都开了,五颜六色真美丽。)这么美的春天是谁送来的?(春姑娘)春姑娘还给小朋友带来一份礼物,请小朋友闭上眼睛静静的欣赏。

  二、基本部分:

  1、教师播放音乐,幼儿完整欣赏第一遍音乐,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

  欣赏后回答:

  a、这首曲子好不好听?你有什么感觉?(音乐在跳,像水在哗啦啦的流过去,像轮子在滚动)(很舒服,很高兴)

  小结:这首曲子的曲调非常的欢快,跳跃,非常的热烈。

  b、听这首曲子你想到了什么?(春姑娘、花仙子、蝴蝶、小鸟等春天的花草树木小动物)

  2、请幼儿反复欣赏音乐

  (1)结合课件欣赏第二遍音乐:小朋友喜不喜欢这首曲子?美丽的花仙子也很喜欢,看!它正在听音乐慢慢的长大呢!听完后问:小朋友,现在你有什么感觉?你想到了什么?

  (2)请小朋友一起来跟老师感觉一下乐曲的旋律(听音乐教师示范指图)

  (3)请小朋友自己感觉一下(听音乐幼儿分组指图)

  3、带领幼儿分析曲式结构:

  (1)小朋友你觉得音乐可以分成几部分?为什么?(音乐不同)

  小结:长花时一种音乐,长藤是一种音乐,又是长花,又长藤;

  (2)让我们一起听一听哪里不一样?(分段欣赏)先听一听长花的音乐,听一听有几个乐句,体会一下有什么特点?(四个乐句)听到这一段你想到了什么?这段有什么特点?(欢快)依次欣赏:长藤(两个乐句、婉转)长花(同第一段)最后一段(八个乐句、起伏)

  (3)这首乐曲可以分成几部分?(四部分)

  一起看(课件):长花的音乐——这是第一部分,叫A段;依次BAC

  乐曲分成了ABAC四部分,问:分成了那四部分?

  教师引导总结:A段这四句音乐怎么样?(欢快)BAC

  4、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完整的表演一遍:

  (1)段四句欢快的音乐你想做什么动作?(一起学一学)B段两句婉转的音乐你想怎么做?(一起学一学)C段八句起伏的音乐你想怎么做?

  (2)听音乐把刚才的动作连起来做。(继续请幼儿编)

  小结:刚才小朋友做的动作都很好看

  (3)下面请小朋友欣赏刘老师是怎么表演的?问:A段欢快的音乐我是怎样做的`?依次问:BAC听音乐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表演两遍;

  5、小朋友,刚才我们听着好听的音乐,表演的高兴吗?你知道这好听的音乐是谁写的吗?

  (1)是波兰的普罗休斯卡写的,名字叫:《单簧管波尔卡》

  (2)波尔卡是捷克民族的一种二拍子的圆圈舞,当他们举行盛会或非常高兴时就会跳这个舞。

  (3)这么好听的曲子使用什么演奏的呢?小朋友请看,就是它——单簧管,它是什么颜色的?(黑色)所以又叫黑管,是一种木制乐器,直吹,发出的音很好听。

  三、结束部分:

  (1)跳法:围成圆圈,A段自由跳,B段找一个舞伴拉手转圈,A段自由跳,C段前四句两人一蹲一立拍手,然后交换;后四句大家拉手往里聚,然后散开,再来一次。

  (2)小朋友跳的高兴吗?怎们一起到院子里跳,好吗?

  活动反思

  本节音乐欣赏活动,首先教师运用美术教学手段来进行音乐欣赏活动,通过多媒体课件(乐曲结构图)形象生动的按乐曲节奏,把整首曲子明确、清晰的呈现给幼儿,让幼儿能比较直观的感受音乐的结构特点;

  音乐波尔卡教案 篇18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用打击乐演奏《啤酒桶波尔卡》,掌握XX|XXX|节奏型,能听出ABA段式。

  2、借助图谱及"小老鼠与啤酒桶"的故事情节,感知理解乐曲的旋律,掌握相应的节奏型。

  3、借助已有经验、图片和老师的提问,理解并记忆歌词。

  4、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活动准备:

  图谱一张、PPT、打击乐器(铃鼓、碰铃、沙锤)

  活动过程:

  一、借助图谱理解"小老鼠与啤酒桶"的故事情节

  1、小朋友,老师这儿有一幅奇怪的图谱,你们这是什么?(啤酒桶)

  2、这幅图里藏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呢?(对照图谱,教师讲故事)

  3、我这儿还有一首好听的音乐,也是讲的这个故事,一起听一下音乐(边欣赏音乐,边讲故事)

  4、完整欣赏后提问音乐共分为几段?哪两段音乐是一样的?

  二、看图谱,在老师的指挥下听音乐做节奏训练

  1、故事中小老鼠是怎样数啤酒桶的?小老鼠是怎样来跳舞的呢?教师引导学打XX|XXX|

  2、看图谱拍身体部位并一起做节奏练习

  3、随音乐分组练习拍打音乐节奏

  三、感受打击乐加入后乐曲的音响效果

  1、讲解演奏方式以及乐器的用法,数啤酒瓶的时候用铃鼓,小老鼠跳舞的时候用沙锤和碰铃,小老鼠听到脚步声集体合奏,分组进行联系

  2、集体合奏并讲解注意事项

  教学反思:

  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音乐波尔卡教案 篇19

  教学目标:

  1.了解乐曲的来历,知道波尔卡是起源于欧洲的一种音乐体裁。感受乐曲不同的情绪。

  2.采用不同形式感受、表现乐曲活泼、热烈、欢快的主题。

  3.听乐曲并与人合作表现乐曲中不同的情绪

  教学重点:

  采用不同形式感受、表现乐曲活泼、热烈、欢快的主题。

  教学难点:

  能听辨出乐曲主题出现的次数。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录音带教学软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阶段目标:沟通、建立师生联系)

  1.学习一首简短的儿歌《小小手》

  师:老师带来一首《小小手》的歌曲,看谁学的象?示范唱并带着学生唱。生:先听再跟着老师唱

  师:我们用手做什么呢?

  生:劳动等

  师:用双手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看老师现在用手做什么?配上音乐做一做。

  2.简单的律动

  生:砸等配合音乐做。

  师:你们觉得刚才那段音乐带出什么劲头儿了?

  生:快乐等

  师:谁想知道这段音乐叫什么?《铁匠波尔卡》,我们先完整听听,听听铁匠们干活时什么样(播放音乐)

  生:举手初步欣赏音乐作品。

  二.新授部分(阶段目标:聆听作品用不同的动作感受不同的音乐情绪)。

  1.介绍波尔卡及作品背景

  师:铁匠是干什么的?波尔卡是什么?

  生:打铁的

  师:波尔卡是从捷克流行起来的,拍的一种舞蹈节奏。《铁匠波尔卡》由奥地利作曲家约瑟夫.施特劳斯作于1869年。同年3月在保险箱制造商为制成两万个保险箱举行的焰火庆祝大会上首次演出。是作曲家所作100余首波尔卡中流传最广的一首。做保险箱少不了铁匠,在德语中“铁匠”与“火的节庆”是同一个词,因此,乐曲喻为本次大会的内容形式。据说在焰火大会上首次演出时,乐队曾采用两台打铁用的铁沾作为节奏乐器。

  师:问问波尔卡是怎么回事?

  生:反馈

  2.欣赏第一部分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听音乐的主题,在主题开始之前通常有的`开场白,这个开场白叫做引子。

  师:这首乐曲一开始有一个4小节的简短的引子。我们一起来听一下(播放乐曲的引子部分)

  生;听乐曲的4小节引子。

  师:引子过后,音乐进入主题,我们听听主题要告诉我们什么(播放乐曲的主题1)

  生:听音乐主题并答问题(轻松的)

  师:我们现在用轻轻拍腿的方式来感受音乐。(播放乐曲的主题2)(体现师生共同参与)

  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一开始是轻的还是重的?这个主题在第一部分出现两次,请大家听第二次有变化吗?(播放第二次主题)怎样了?

  生:后来变重的。

  师:两个主题中间是我们听到的打铁的镜头,好我们完整听音乐的第一部分,请大家边听边跟着做律动。

  生:跟着律动

  师:你们来说说音乐表现了铁匠们对生活抱着什么样的态度呢?生:乐观的

  师:我想看到咱们班同学在听音乐时也表现出现这样的状态,谁行呢?生:我行。

  师:我们现在分成两个组来表现音乐,布置各组任务一组负责表现音乐主题,另一组负责表现音乐的火热的劳动场面。

  生:配合之后交换。

  师:评价并提出建议

  3.欣赏第二部分

  师:看来作曲家成功的用音乐抓住了来参加焰火大会人们的心,大家跟着音乐跳起了欢乐的舞蹈,这时出现了与众不同的一队舞蹈者,没有狂热的舞姿,有的是优美而舒心的节奏,请大家听第二部分(播放音乐第二部分)你们感觉这部分音乐想告诉人们什么?这段音乐与前面一样吗?怎么不一样?

  生:听并回答问题

  师:我们用舒展、大方的动作来表现(再听)

  生:可以与老师不同。

  师:舒展的音乐过后,又听到了火热的打铁的声音,对吗?我们再来听一遍生:听音乐配合动作。

  4.欣赏第三部分

  师:听过第二部分之后,音乐该进入第三部分了,你们又将听到刚才熟悉的音乐主题(播放音乐)

  生:跟着音乐表现。

  师:音乐的第三部分就是我们曾经听到的哪个部分呢?

  生:第一部分。

  师:你们注意到音乐的结尾了吗?焰火大会进入了狂欢阶段,为了配合人们的情绪,音乐也进入了高潮,音乐在进入高潮时,我们会有怎样的感受?生:感觉更有力量了,更快了

  师:我们再听(播放音乐第三部分)

  生:听音乐表现高潮部分。

  5.完整欣赏作品

  师:我们现在完整欣赏作品,欣赏之前我们分工,全班分成三个组,一组负责表现一个部分。

  生:听音乐用律动。(合作学习)

  师:找六位学生到前面来展示。

  生:展现合作学习的效果

  三.拓展部分(阶段目标:知识拓展欣赏另一首波尔卡音乐)

  师:波尔卡这种体裁带有鲜明的舞蹈性,作曲家还有很多用波尔卡创作的作品,但是大多没有这首作品著名。谁帮助大家分析一下这个作品为什么受到大家喜欢呢?

  生:清楚欢快等。

  师:小结,因为它明快的舞蹈节奏、热烈的气氛,以及传达出的人们内心深处对生活充满乐观的态度。你和老师想的一样吗?我们再给大家欣赏一首好听的作品《雷鸣电闪波尔卡》,当然还有《拨弦波尔卡》、《闲聊波尔卡》。生:观看作品。

  四.小结部分(阶段目标:教学检测)

  师:老师问大家些问题,如果回答上来了,说明你今天听课听的非常专心。

  1.我知道乐曲的名字叫做《》

  2.我还知道作者是()国家()创作的

  3.我知道了波尔卡是()

  4.我听到音乐主题时会()表现

  A.轻松、欢快B悲伤、沉重

  5.我知道音乐有()段

  生:回答问题

  师:今天大家表现的非常出色,谢谢同学们。有机会老师还要给大家带来好听的音乐,下课。

  生:再见。

  音乐波尔卡教案 篇20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乐曲AB(ab)A的结构,感受其连贯流畅的旋律。

  2、借助故事和图片感知乐曲结构,并尝试用身体部位的转动表现小老鼠的活泼灵巧,用较挺拔的姿态表现啤酒桶的直立姿态。

  3、游戏前注意调整自己站的空间位置,游戏过程中用眼睛注视同伴,愉快地和同伴共同游戏。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啤酒桶波尔卡》(一)、(二)。

  2、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教师完整讲述《啤酒桶和小老鼠》的故事。

  二、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完整地欣赏音乐。

  1、师幼一起倾听音乐《啤酒桶波尔卡》,体验故事和音乐的有机结合。

  教师:这里有段音乐,说的也是同样的故事。

  2、教师引导幼儿分辨表示啤酒桶生长四肢的A段音乐,表示小老鼠跳舞的Ba段音乐,表示啤酒桶开盖倒酒的Bb段音乐,感受A段音乐的平稳有力,Ba段(第一部分)的滚动轻巧和Bb段(第二部分)的连贯流畅。

  教师:啤酒桶长四肢时,是音乐的开始、中间还是最后?小老鼠跳舞、啤酒桶倒酒是音乐的中间还是结束?音乐的最后,啤酒桶怎么啦?

  三、分段欣赏音乐,让进一步熟悉乐曲旋律,并传遍相应的动作。

  1、在A段,按四个乐句分别生长四肢。引导幼儿创编啤酒桶生长的动作,要求幼儿上肢向各方位伸出。

  教师:啤酒桶的手除了可以向两边伸,还可以向什么方向伸?

  2、在Ba段,听音乐创编小老鼠灵巧活泼的.动作。启发幼儿用身体各部分的旋转动作加以表现。

  3、在Bb段,创编啤酒桶猛烈打开、酒流畅流出的动作。引导幼儿用身体和手臂动作加以表现。

  教师:我们的身体是啤酒桶,啤酒桶直立着是什么样子的呢?手放在什么位置可以表示倒酒的动作呢?

  4、再现A段,按乐句缩回四肢,恢复啤酒桶原样。

  四、幼儿坐在座位上完整地跟随教师听音乐做动作。

  教师扮演仙女,在“引子”的最后4拍,做用“魔杖”指点酒桶的动作。

  五、幼儿分角色表演《啤酒桶和小老鼠》的故事。

  1、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图片讨论角色分配。

  2、教师引导幼儿结伴表演。由一半幼儿扮演“小老鼠”,另一半幼儿扮演“啤酒桶”。“啤酒桶”先找个空地方摆好造型,“小老鼠”找一个“啤酒桶”,并和它一起跳舞、游戏。

  教师:啤酒桶和小老鼠是一对什么呀?我们做游戏时,会用眼睛怎么样呢?你们小老鼠和啤酒桶也会怎么样呢?(让幼儿感受并尝试用眼睛注视同伴,与同伴游戏)

  3、游戏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检验自己的游戏空间有没有问题?如何解决?

  教师:刚才你们游戏时,有没有人觉得拥挤?你是怎么调整位置的?

  六、幼儿分角色听音乐完整地表演,再次感受乐曲的情绪和结构。

  教师引导幼儿站到合适的位置,以免游戏中出现拥挤现象。

  教师:现在我们再玩一次这个游戏,这次“啤酒桶”之间空的距离要注意了,想想怎么样才是舒服的位置,怎么样小老鼠来了就不会拥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