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社团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数学社团教案7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社团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数学社团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及验算方法的过程。
2、使学生了解验算的作用,并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4、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数学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提高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及处理信息和探索发现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及进行验算。
教学难点:
理解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启迪探究。
1、小朋友们,上个星期三我们学校开展了一项活动,谁来说说是什么活动啊?(爱心大义卖的活动)
2、你买了哪些物品呢?
3、小朋友们通过这次活动,献上了自己的一份爱心,真棒。
4、齐老师在星期天也逛了一次商场,摘录了一些商品的信息。(示信息)
5、谁来说说,你知道了哪些物品的信息?(学生汇报商品价格信息情况)
6、那么你最想买那两样物品呢?求一共要付多少钱怎样列式?(学生汇报购买情况)
二、自学互动,进行探究。
(一)探究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摘录信息:老师想买两样最贵的,买一个遥控汽车和一个积木要花多少钱呢?
怎么列式?126+132 =
1、(1)你想怎么算,跟同桌说一说。
(2)生汇报多种计算方法(计数器算法、竖式算法)。
(3)生演示计数器算法。
(4)讲解竖式算法。
这道题在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2、探索验算:
(1)同学们算的对不对呢?我们可以来验算。
(2)怎么验算呢?将这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再算一遍。
(3)验算结果和原题结果相同,说明我们算对了。
三、作业练习,反馈探究。
1、想想做做 第1题
2、想想做做 第3题 填表
3、小结: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啊?(揭示课题)
做笔算加法时需要注意什么?
四、应用探究,培养个性
1、判断对错
2、探究图书馆借书问题(示P31 例题)
3、示评选“文明班级”表格,算一算哪个班能获得“文明班级”称号。
4、算路程:从学校到公园走那一条路比较近呢?生算
5、许多小动物在玩套圈游戏,选择2个来算一算一共多少分?
五、系统回顾,延伸探究
1、小朋友们今天学得开心吗?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2、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我们平时要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
数学社团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实物的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认识物体的轻重。学习简单的比较物体重量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游戏、实物的操作,学习比较的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游戏的过程,激发儿童对轻重比较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或体验得出物体的轻与重。
教学难点:
通过亲身体验得出物体的轻与重。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猜物体的轻与重
师:小朋友,今天你们带来了好多好玩的玩具,那让老师看看有哪些啊?
生:小汽车、变形金刚等。
师:那现在老师手里的这两样玩具哪个重?哪个轻呢?(随机拿取学生手中的两样玩具)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轻与重的关系。
板书:轻与重
二、探究新知
(一)用观察(眼睛)比较物体的轻与重
师:现在让我看一下,小巧和小胖在干什么?
生:玩跷跷板。
师:你们看一下,谁重谁轻呢?为什么?
生:肯定是小胖重,小巧轻。小胖的一边已经跷下去了,而小巧跷到上面去了,肯定是小胖比小巧重。
师:你们这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得出的?
生:看。
师:你们真聪明,有些物体可以仔细观察比较,用眼睛就可以观察得出物体的轻与重。
(二)用手掂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与重。
出示小亚手拿气球和苹果的图片。
师:你现在能告诉我们小亚手中的物体,哪个重、哪个轻吗?
生:气球轻,苹果重。
师:好,现在老师拿来了这两样玩具,你们能告诉我哪个重,哪个轻吗?(从学生带的玩具中拿两样差不多大小的.)
生:右手重,左手的轻。
师:到底是不是呢?你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得出呢?
生:可以用手掂一掂的方法。
师:好,请一位小朋友上来试一试。
师:拿出两样不同大小的玩具,请学生猜一猜、试一试,哪个重、哪个轻?(注意老师拿的时候,大的轻、小的重)。
师:你们的答案和上面的小朋友答案一样吗? 师:现在,你想告诉我们一些有关比较轻重的知识了吗?
小结:比较物体的轻与重,有些物体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眼睛)直接就可以得出,有些物体可以通过用手掂一掂的方法得出,不能光看大小就来判断谁重谁轻。
三、巩固练习
(一)比一比
1. 请学生看物体,告诉同桌的好朋友,谁重谁轻?
2. 老师出示一些比较容易看得出轻与重的物体,例如一本书和一个骰子等。
(二)猜一猜
1. 请学生相互之间拿出自己的小玩具,交叉进行比较轻与重。
2. 教师巡视,指导。
四、拓展新知
(一)用橡皮筋比较物体的轻与重
1. 出示海绵、吸铁石、胶水、夹子、玩具车。
师:你们看一看,那样物体最重、最轻?
师:你们知道小丁丁是怎么比较的吗?出示课件。
小丁丁用同样的橡皮筋将海绵、吸铁石、胶水、夹子、玩具车等挂起来。
师:你们说这个方法怎样啊?你们现在看着这幅图,能告诉我们谁最重谁最轻了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小组合作。
生:吸铁石最重,夹子最轻。因为物体越重,橡皮筋就会拉的越长,所以吸铁石最重。
师:请你们根据这幅图,把这些物体从最轻到最重排一下,填写表格。
2. 小结: 生活中,我们比较物体的轻重时,可以借助一些物体,达到比较物体轻与重的目的。
(二)小练习
1. 师:请你们现在也学一学小丁丁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带的玩具进行比较,看看这个方法怎样?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的玩具也挂在橡皮筋上,进行比较。
五、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你对你今天的学习评价如何?
数学社团教案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和不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联系生活情景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
通过探索,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三位数加三位数单独进位加法笔算的方法。
教具准备:
电视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出示复习题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孩子们,我知道你们都比较喜欢《熊出没》,今天熊大、熊二、光头强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光头强今天运气不好,砍树被熊大、熊二发现了了,今天你们就来代替熊大、熊二想办法让光头强不砍树,好吗?
1、教师出示第一关。
要解决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
教师:算式怎么列?(220+260=)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三位数的加法。(板书课题)
(1)学生独立尝试计算。
教师: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它的`结果吗?算完之后,把你的方法说给大家听。
(2)集体汇报,交流方法。
(学生说,老师板书)
教师:小朋友真了不起,不仅用多种口算方法算出了这道题的得数,而且还请了竖式来帮忙,以后大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这样的题目。
(3)教师演示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2、教师出示第二关:
教师:刚才我们通过计算,知道了买220支钢笔和260支铅笔共要480元,要求丰收小学共有学生多少人怎样列式?
(433+418)
(1)估算。
请大家估一估,丰收小学共有学生多少人?
教师:大家估算得很好,我们只要把两个加数或者其中一个加数看作和它们最接近的整百数或整十数来估算,估算的结果都会很接近准确数。
(2)学生尝试计算。
教师:你能算出433+418得多少吗?想办法试一试。算完的同学和同桌说说是怎么算的。
(3)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
演示完后,请同学上台用竖式计算。随后再次利用多媒体演示竖式计算的方法,并提醒学生在利用竖式计算时应该注意的地方。
(4)议一议:你觉得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重点突出相同数位对齐,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算十位时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1。
3、教师出示第三关:
本关让学生独立计算,集体汇报。
4、多媒体出示第四关,学生独立完成,请一个学生上台板演。
三、小结
孩子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会了三位数的加法,还有什么问题,请大家在课余时间相互讨论,互相学习。
四、巩固新知
完成练习八1—4题。
数学社团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操作尝试,掌握三位数横式计算的方法,会用不同的材料建构三位数加法模式。
2、能力目标:发展迁移能力、建模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算法思维的多样化,了解计算结果并不是的目标。
3、情感目标:在操作、交流、探究与讨论中学会表达、倾听。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横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算法思维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请你估计一下,学校的多功能厅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生活中还有数量需要用三位数表示吗?(说说数的组成)
二、探究新知
1. 课件引入“上海中小学生音乐会”。
学生搜集信息,老师出示信息:
A看台356人,B看台247人。
两看台共坐了多少个同学?
2. 说说解题方案、估计计算结果。
3. 学生尝试计算。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以4人小组为单位,利用手头的材料尝试计算(学具、卡纸、草稿纸)
(巡视、指导)
4. 选择用不同的算法进行讲评、演示。(请学生交流,教师做适当点拨、归纳与评价)
4种方法:
小组内选择一人进行汇报:
(1) 6+7 个加个
50+40 十加十
300+200 百加百
356+247
=13+90+500 =603
(2)300+200 百加百
50+40 十加十
6+7 个加个
356+247
=500+90+13
=603
(3)356+247
=356+200+40+7
=556+40+7 先加百
=596+7 再加十
=603 最后加7
(4)356+247
=356+7+40+200
=363+40+200 先加个
=403+200 再加十
=603 最后加百
(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解法远远不止书上介绍的几种,学生运用以往的知识经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采用了多种解法。)
三、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并写出过程
开学时,我们学校举行了“手拉手,帮助贫困小伙伴”的捐款活动,全校师生都踊跃参加了。(出示PPT课件)引出计算题:
“一、二年级苗苗儿童团员共捐款多少元?”
有能力的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学生可互相探讨,寻求帮助。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请解答)”
教师巡视、辅导。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数学社团教案5
教学目标:
1、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相关应用题;
2、通过解答应用题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正确列出比例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出示课件
二、谈话导入:
1、在上新课之前,先考考大家我们的楼房有多么高?
2、怎样测量它大概的高度呢?
刚才同学们想出了很多的方法去测量大概高度。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方法──正比例应用题,学完后,我们试着用这种方法去计算楼房的大概高度。看谁学得最棒。
三、新课教学:
先来研究这样一个问题。
1、出示例1课件
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2、分析解答应用题
(1) 请一位同学读一读题目
(2) 这道题要求什么?已知什么条件?
(3) 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
(4) 让学生自己解答,边订正边板书:
140÷2×5
=70×5
=350(千米)
答:________________。
3、激励引新
这两种方法都合理,还可以有什么方法解答呢?
学生互议,师引导,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知识,能不能用比例解答呢?
四、探讨新知
1、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上的例题,讨论以下问题。
(1) 题目中相关联的两种量是________和________。
(2) ________一定,_________和_________成_______比例关系。
(3) ______行驶的_____ 和 _____的 ________相等。
2、学生自学例题后小组讨论。
3、组间交流:小组代表把讨论结果在班内交流
4、学生尝试解答后评价(指名学生板演)
5、怎样检验?把检验过程写出来。
6、概括总结
(1) 用比例解答应用题与用算术方法解答应用题教师这道题的解法,如果题目中没有要求的,我们采取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但如果题目要求用比例解的,就一定要用
比例的方法解。
(2) 明确解题步骤。(板)
用比例方法解答应用题,具体步骤是怎样的呢?请根据我们所做的例题归纳解题步骤。
1.分析判断
2.找出列比例式所需的相等关系
3.设未知数列等式
4.求解
5.检验写答语
五、练习提高
1、 变式练习,出示课件
(1)例题改编
① 如果把这道题的.第三个和问题改成:“已知公路长350千米,需要行驶多少小时?”该怎样解答?
② 让学生解答改编后的应用题,集体订正。
③ 小结 :比较一下改编后的题和例1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例1的条件和问题以后,题中成正比例的关系仍没变,解答的方法出没有改变,只是要设需要行驶的小时数为x,列出的等式是:
140/2=350/x
(2)24页做一做:让学生直接用比例知识解答。做完后,请几个同学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列式?
2、基本练习,出示课件
3、实践运用
(1)汇报数据:刚才我们上课时提到怎样测量和计算楼房的大概高度,课前我请几位同学去测得一些数据。现在请这些同学跟我们汇报一下。
(2)能用这些数据编一道正比例应用题吗?
(3)小组合作编题
六、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如何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以前学过的应用题。解答的步骤怎样的呢?
七、课后反思
1、还有部分学生不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2、不会判断是不是成正比例的关系
3、列出的比例式不是正比例的形式
数学社团教案6
一、指导思想
数学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万花筒,美丽而奇妙。数学是神奇的世界,肯定有不少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训练学生的思维活动是重中之重。数学思维活动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探求问题的思考、推理、论证的过程等一系列数学活动都是数学教学中实施思维训练的理论依据之一。因此,趣味数学,一是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符合课改的要求;二是填补了我们课改中的弱项。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人任教二年级2班,每位学生都很天真活泼,他们在学习上是充满无限乐趣的,在学习的探究上也是无止境的,因此基于他们无限的求知欲望,在教学时应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好数学。
三、活动目标
1.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在掌握数学思维成果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2. 将数学知识寓于游戏之中,教师适当穿针引线,把单调的数学 过程变为艺术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玩中收获。
3. 课堂上围绕“趣”字,把数学知识容于活动中,使学生在好奇中,在追求答案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力求体现我们的 智慧秘诀:“做数学,玩数学,学数学”。
4.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5.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活动措施
1. 结合教材,精选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一步学习的需要。力求题材内容生活化,形式多样化,解题思路方程化,教学活动实践化。
2. 教学内容的选编体现教与学的辨证统一。教学内容呈现以心理学的知识为基础,符合儿童认知性和连续性的统一,使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儿童思维发展能力相一致。
3. 教学内容形式生动活泼,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赋予启发性,趣味性和全面性,可以扩大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4. 每次数学思维训练课都有中心,有讨论有交流有准备。可后有总结反思。
五、活动安排
1.活动时间:周三下午放学后4:00-5:00
2.活动地点:二年二班教室
3.活动课题:口算、速算;思维开发;动手摆一摆、剪一剪,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训练
4.活动形式:课题授课式、交流座谈式、演讲式、竞赛式、课外活动等
5.活动分组: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活动小组
六、活动内容
各个不同兴趣小组中在以数学为中心教学的基础上,同时强化对各个兴趣小组课题的侧重点和数学基础知识的训练。选用贴近校园、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题材,例如最新科研成果、科学奥妙、趣味游戏、生活指南等,还可以增加一些奥数和趣味数学的内容。传授讲究趣味性、知识性、逻辑性和思维性相结合。
七、活动要点
认真组建数学兴趣小组,带领学生走进丰富的数学世界。
1.开学初组织成立数学兴趣小组。制定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落实详尽的兴趣小组活动方案,体现小组的特色。
2.兴趣小组活动定课程,为开展广泛的数学活动提供切实素材。把学生的数学活动落实到实处,为学生安排一定的时间,每周的活动有教师专门指导。力求做到周周有内容,有目标。
3.开展读报和阅读数学书籍活动,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让学生享受读报的快乐。教材中的“思考题”和“你知道吗”等内容教师都在数学兴趣活动课上组织学生阅读并指导,适当的介绍拓展些的知识,鼓励学生自行阅读、独立思考等。利用生活中的数学资源,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实用价值,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数学兴趣小组活动提供动力支撑。
二年级二班数学乐园社团活动方案 【2】
活动时间:
周四下午的第三节课
活动形式:
用动手操作的方法将凭空想象的概念摆在面前,以课内辅导为主,课外自学为辅;讲解,自主学习和分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指导思想:
教育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力争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作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展示数学的神奇魅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探索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数学素养上有较大的发展与提高,为学生进一步学好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引领学生走进神奇的数学的海洋。
工作思路:
1、处理好课内和课外、基础与兴趣之间的关系。
2、精心准备,上好每一节兴趣培养课,注重知识的现实性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不能强制要求训练和辅导。
4、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合理安排各个知识的.先后顺序。
5、贯彻集体讲解与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形式。
6、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切实培养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
7、通过兴趣班的活动,切实调动学生与数学的感情,对今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大有帮助。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新知。因此,教师的引导、点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每周活动内容:
第一周:
画图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
第二周:
计数器的使用:万以内数的认识
第三周:
数学天地:万以内数的读写
第四周:
数学手抄报:信息直通车
第五周:
数学小故事:千米的认识
第六周:
数学天地:长度单位之间的转化
第七周:
生活中的数学:长度单位的运用
第八周:
数学手抄报:奇妙的动物世界
第九周:
生活中的数学:我会估
第十周:
数学天地:解决问题
第十一周:
画图学数学:画线段图解决万以内数的问题
第十二周:
我会拼: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形设计一幅漂亮的图案
第十二周:
趣味数学:找规律填数
第十三周:
趣味数学:数学小故事
第十四周:
画图学数学:时分秒的认识
第十五周:
数学天地:户外活动调查表
数学社团教案7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P6~P7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让学生初步运用乘法解决简单问题,进一步体会加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加深理解乘法的意义。
2.能力目标: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在情境中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乘法与加法的联系。
2、培养孩子对具体情境提取数学信息、进行推理概括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真实体验中感受乘法的简便性,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直接用乘法算式表示。
教学难点:从乘法意义的角度解释乘法列式的理由。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有几块积木的挂图”或课件动画显示。
教学过程:
一、情境诱思
课件显示一堆摆放整齐有序的积木,教师顺势诱导:“这么多积木,怎样数才能数得又快又准呀?”(板书:有几块积木?)
二、解决问题
1、 学生各自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积木的块数。
2、 小组交流:你是怎样数的,所列的算式中每个数各代表什么意思?
3、 汇报情况。 加法 乘法
5+5+5+5+5+5+5=35(人) 5×7=35(人)
7+7+7+7+7=35(人) 7×5=35(人)
4、 你喜欢那种计算方法?为什么?(绝大部分学生会喜欢用乘法计算)
因此得出结论:直接用乘法计算会简便的多,因为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5、 从上面的两道乘法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
两个乘数前后调换位置,积不变。
三、巩固应用
完成“练一练”中的第1、2、、3、4题。
要求:1、独立读题、列式计算;
2、学生交流每个乘法算式中各个乘数的意义;
3、汇报,订正答案。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乘法的意义”、“乘法算式中乘数的可交换性”、“乘法和加法的联系”
五 、 作业:教科书P11“练一练”1、2、3题。
附录;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教师教学用书》
【数学社团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社团教案01-15
小学美术社团教案07-08
小学美术社团教案01-02
英语儿歌社团教案03-11
小学美术社团教案优秀05-24
数学教案-数学教案08-16
数学教案-数学08-17
数学的教案01-02
小学美术社团教案(精选12篇)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