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至语文教案(精选7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客至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客至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旅夜抒怀:通过课文题目鉴赏诗歌的内容与情感。
2.客至:学会抓住关键词进行比较阅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的两首律诗,《旅夜抒怀》和《客至》。读诗要从“头”开始,说明诗的题目对理解诗歌很重要。今天,我们试着通过题目来鉴赏一首诗。
二、文本研读
1.通过“旅”字看背景
思考:题目中的第一个字是“旅”,你能从中读出什么呢?
明确:“旅”是旅居之意。杜甫在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的春天携家人自阆州折回成都,入严武幕。本来有这位好朋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云安(四川云阳)。《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小结:这一年,杜甫已满53岁,他一直患有肺病和风痹,不时发作。再加上这回严武之死,他决心离开四川,转作潇湘之游,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不知一生漂泊何时才是个尽头。这首诗就集中的表现了他这种心情。
2.通过“夜”字察实景
⑴第二个关键词是“夜”。给我们带来什么信息?
明确:夜,指作者写作这首诗的时间是在夜晚。
⑵诗中哪些诗句和“夜”是相对应的的?
明确: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⑶体味一下作者这二句诗里所描绘的意境。首先找一下其中的意象有哪些?
明确:共有两组:细草、微风、岸、危樯、舟,星、平野、月、江流。
⑷这两组意象分别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意境),具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第一组:孤弱的细草在无边的风里飘摇不定,孤立突兀的危樯和孤独的小舟对抗漫漫的长夜。(凄冷)
第二组:星空低垂愈显原野辽阔无边,明朗的月空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雄浑阔大)
⑸诗三、四句写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了诗人的什么感情?采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此诗写的是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凉心情。这是采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3.通过“书怀”悟实情
⑴“书怀”,亦即书写情怀,抒发感情。把诗中“书怀”部分朗读一遍。
明确: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⑵写了“名著”“官休”二事,概括了诗人后半生的生活,那么在诗中“名著”和“官休”的原因是什么呢?
明确:“名声”不是因为”文章”而”著”的,不做”官”是因为”老病”而休的。
⑶诗人名满天下,是因为什么?
明确:韩愈写诗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决非过誉之词。
⑷那么作者为什么还要说这样呢?
明确:这很明显的是激愤之下的反话,既然“名声”是因“文章”而著的,那么,“官休”也就不是因为“老病”了。
联系杜甫一生的经历可知: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他的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提示出政治上的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⑸尾联:诗人自况,以什么自况的呢?
明确:以”飘飘”喻己则有一种自伤漂泊之感,后以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作比。
(6)除了比喻,尾联还有什么手法?达到什么效果?
明确:茫茫的天地和一只孤独的沙鸥作比,就更显得孤独和凄凉了。
三、拓展延伸
杜甫的这种自感身世孤苦漂零的沉郁之作你还能举出其它的例子吗?
明确:在其后两年,作者流寓夔州时所作的《登高》。
在他去世前两年所作《登岳阳楼》中也有这样的诗句“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四、诗歌小结
读起这样的诗歌,我们不免都要随着抒情主人公一起哀叹泣涕了。我们知道,成都郊外浣花溪畔有一个著名的杜甫草堂,这是杜甫在亲友的帮助下获得的一个暂时安身的栖身之所。在这里,杜甫度过了一段恬静而又安宁的生活。同时也创作了一些清新自然风格的诗歌。《客至》就是其中的一首。
五、课堂拓展
自学《客至》,结合诗歌的背景、自注、注释,思考下面问题:
⑴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如何?
⑵结合诗句说说这种感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⑶阅读《客至》、《宾至》,说说诗人为什么分别用“客”、“宾”为标题(提示:比较这两首诗在情感和用语上的差异。)
明确:⑴喜。
⑵首联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舍南舍北皆春水”,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这就是临江近水的成都草堂。“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群鸥,在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但见”,含弦外之音:群鸥固然可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不是也过于单调么!作者就这样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这就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
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作者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增强了宾主接谈的生活实感。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下句说,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你崔明府打开。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这两句,前后映衬,情韵深厚。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后句的“今始为”又使前句之意显得更为超脱,补足了首联两句。
以上虚写客至,下面转入实写待客。作者舍弃了其他情节,专拈出最能显示宾主情份的生活场景,重笔浓墨,着意描画。“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使我们仿佛看到作者延客就餐、频频劝饮的情景,听到作者抱歉酒菜欠丰盛的话语:远离街市买东西真不方便,菜肴很简单,买不起高贵的酒,只好用家酿的陈酒,请随便进用吧!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我们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仄,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字里行间充满了款曲相通的融洽气氛。
“客至”之情到此似已写足,如果再从正面描写欢悦的场面,显然露而无味,然而诗人却巧妙地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作结,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可以想见,两位挚友真是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烈。就写法而言,结尾两句真可谓峰回路转,别开境界。
⑶这两首诗都是写迎接和招待客人的,但由于对象与诗人的情感关系的不同,“宾是贵介之宾,客是相知之客”,这样就造成了诗人表达的情感和用语上的差别。《客至》一诗中的情感显得真诚深厚、亲切融洽、富有生活气息;《宾至》中所表达的虽然也是诗人的真实情感,但由于对方是“贵介之宾”,所以也就显得客套和拘谨,有应酬和敬而远之的成分。在用语上,前者通俗明白,如话家常;后者庄重严肃中带有调侃。正因为有以上的区别,所以用“客”“宾”分别为题。
六、课时小结
金圣叹在西厢记的批语中,曾写下他觉得最快乐的时刻(不亦快哉三十三则),这是他和他的朋友在十日的阴雨连绵中,住在一所庙宇中计算出来的:
其一:十年别友,抵暮忽至。开门一揖毕,不及问其船来路来,并不及命其坐床坐塌,便向疾趋入内,单辞扣内子:“君岂有斗酒如东坡妇乎?”内子欣然拔金簪相付。计可作三日供也,不亦快哉!
七、布置作业
小寒食舟中作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这首诗写在诗人去世前半年多,即大历五年(770)春淹留潭州的时候,表现他暮年落泊江湖而依然深切关怀唐王朝安危的思想感情。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注:此诗作于天宝七载(748),时杜甫37岁。韦左丞指韦济,时任尚书省左丞。他很赏识杜甫的诗,并曾表示过关怀。杜甫这时应试落第,困守长安,心情落寞,想离京出游,于是就写了这首诗向韦济告别。诗中陈述了自己的才能和抱负,倾吐了仕途失意、生活潦倒的苦况,于现实之黑暗亦有所抨击。
东入海:指避世隐居。去秦:离开长安。报一饭:报答一饭之恩。辞大臣:指辞别韦济。这两句说明赠诗之故。没浩荡:投身于浩荡的烟波之间。谁能驯:谁还能拘束我呢?
结合注释、背景说说这四首诗歌中的鸥的形象的区别,以及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客至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握文章脉络,理清思想内容。
2、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教学重点:
1、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2、揣摩典雅而又精辟的语言。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预习:识记字词,扫清阅读障碍;阅读课文,疏通文章脉络。
教学步骤:
一、导入设计:
在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电信业迅速发展,手机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这给忙碌的现代人提供了方便。但提及20世纪初期的乡村,对外通信往来主要依靠一种特殊职业的人--信客。也许,我们很难想象,信客沉重的脚步是连接乡村与城市的'纽带,他们为远行者效力,自己却是最困苦的远行者。今天,让我们通过文章《信客》来体会一下他们苦涩的人生。
二、简介作者:(把书翻到82页,告诉老师,作者是谁?)
好的,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余秋雨。(投影出示)
三、整体把握:
1、检查预习:
唏嘘xīxū嫉妒jí晦气huì噩耗è猝然cù诺诺nuò呵斥hē诘问jié文绉绉焦灼zhuó伎俩jì吊唁yàn跋涉báshè颠沛pèi
2、我们对信客这种职业还很陌生,那就先来认识一下这种职业,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看看一名信客需要做哪些工作?
明确:信客终年跋涉,非常劳苦。到了一地,又非常繁忙,既要散发信、物,又要接收下次带出的信、物。还有额外工作,要经常代读、岱写书信。有时还要充当代理人,某个谋生者死了,得尽同乡情谊,匆匆赶去,代表家属料理后事,收拾遗物。回到乡间,又要通报噩耗,帮着安慰张罗,交送遗物,汇报处置后事的情况。信客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信客身上。
[做一个信客,主要负责乡村城市间的信,物的传递;他还要代读,岱写书信;遇到谋生者客死他乡时,他还要处理后事,安慰家属。(幻灯片出示)]
3、你对信客这份工作的初步印象是怎样的?能否用一个词语或一个字来概括?(苦)
4、这种苦从哪里体现出来?
(1)信客收入微薄,生活贫穷。老信客干了一辈子,家里破烂灰暗,值钱的东西一无所有。沿途投宿,拣便宜的旅馆住,吃饭尽找那种可以光买米饭不买菜的小店。终年奔波,胃病和风湿病成了职业病。他们是最困苦的旅行者。
(2)信客最痛苦的是蒙受怀疑、欺凌、憎恨。信客这条路布满凶险,实在是件苦差事。
(3)总结:工作劳苦:终年跋泼;生活贫苦:收入微薄;心灵痛苦:蒙受怀疑、欺凌、憎恨
5、年轻信客他自己评价信客这份工作的?
明确:这条路越来越凶险,我已经撑持不了。
6、分析这条路越来越凶险,我已经撑持不了。
(1)为什么说越来越凶险了?
(2)以前是怎样撑持的?
(3)为什么撑持不了了?
7、通过刚才的分析,你觉得信客具有怎样的精神和品质?
明确:诚实守信,任劳任怨,兢兢业业。
四、合作探究: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像信客一样默默奉献着而又处在社会下层的平凡人?请举一两例,并谈一谈你对他们的看法。
五、信客死后,有很多人来吊唁,请你写一段话,作为信客的墓志铭。
提示:信客墓碑上的文字就其内容是对他生平事迹和品质的概述,语言要力求简练、通畅。
信客之墓志铭:
三十年信客生涯,风尘苦旅,奔波于家乡和上海之间,艰辛备尝,传递两地亲人信物。为人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恪尽职守,诚信无私,宽容厚道。执教小学,为人师表,工作出色,桃李芬芳。四乡敬重,众口传颂,立此墓碑,永志纪念。
六、教学小结:
信客作为一种职业已经消失了,但作为一辈子默默奉献的人却没有绝迹,也不会绝迹。这种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赞扬的。
七、布置作业:
余秋雨先生的散文语言很有特色。学生通读全文,勾画出你认为的精彩语句,简要说出它的美感。
客至语文教案3
古人总结了“人生三大快事”:金榜题名时,同房花烛夜和他乡遇故知。由此可见人们对友情的珍视。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写友情的诗句:
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下面,我们将学习的这一首古诗也是和友情有关的,那就是杜甫的《客至》。
一、文化常识
作者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写作背景: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在友人严武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外的浣花溪畔建了一所草堂,暂时定居下来。因为有友人的接济,杜甫一家人的生活,比较安定,充满了生活乐趣。“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江村》)上元二年春意盎然的一天,友人崔县令登门拜访,诗人喜出望外,于是写下这首欢快明丽的《客至》。《客至》作于上元二年(761)。因为友人的帮助,杜甫在成都西郊外浣花溪畔营造了一所草堂,生活也较为安定,时常与田夫野老往来。一次,一位崔姓县令来访,杜甫十分高兴,不拘礼数,殷勤待客,并写下了这首诗。
二、听名家朗诵,初读本诗
三、文白对译
原文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译文:
草堂的南北涨满了春水,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
原文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译文:
老夫不曾为客扫过花径,这柴门今天才为您打开。
原文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译文:
离市太远盘中没好肴菜,家底太薄只有陈酒招待。
原文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译文:
若肯邀请邻翁一同对饮,隔着篱笆唤来喝尽余杯!鉴赏文本:
通读全诗,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诗的感情基调?喜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描绘了怎样一幅图景?写的是草堂外的景象:春天到了,春水遍地,溪面初平,鸥鸟飞来,或翔于水面,或集于溪边。这是地道的南国水乡风光,秀丽可爱。如何理解“但见群鸥日日来”中的“但见”和“日日”?“日日”来的是群鸥,点明环境清幽僻静。“但见”含弦外之音,说明作者生活的单调,无其他访者。为什么诗人一开篇就写景呢?诗人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适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为贯穿全诗的喜客之情做了铺垫。首联点明了时令、地点和环境,描绘了草堂景色的秀丽。“皆”字写出了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春意盎然之感。“但”字写出作者因朋友少而倍感孤独,表达了作者闲适之后的寂寞孤单。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客至的意外惊喜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互文
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颔联写花径、蓬门两种景物,从户外的景色转到院中的情景,引出“客至”。用与客人谈话的口吻,增强了生活真实,表现了诗人喜客之至,待客之诚。手法:细节描写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描写的是什么?诗人与客的关系如何?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为何有“邀邻喝酒”这一细节描写,暗示诗人此时心情如何?是想用这种民间常见的方式表示自己难得的兴奋:我家来尊贵客人了,你也过来喝几杯,好好地帮我陪陪客人,喝个痛快,玩个尽兴!尾联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何效果?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细节描写,从“尽余杯”一语可以看出,这时酒宴已到高潮,诗人欲呼邻翁与客人对饮,可见二位酒兴之浓,气氛的欢快。这一细节别开生面,别有情趣,表现了诗人淳朴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
尾联句意蕴丰富,耐人咀嚼,其作用有:第一,突出了主要内容。尽宾主之欢,表现诚朴、率真的态度。第二,留有想象的余地。邻翁来了没有呢?邻翁是谁呢?这些回味让诗歌的意境更深了一层。第三,表明感情之深。如果仅是泛泛之交,或者友情不是特别深厚,谁还会邀邻陪酒呢?第四,再次掀起高潮。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作结,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第五,构思奇特绝妙。前借白鸥引客,后让邻翁陪客,既见不凡之人,又见不俗之情。
四、合作探究:
五、课堂练习
《客至》首联描绘了怎样的环境?赏析“皆”字首联描绘了草堂环境的清幽,景色的秀丽,点明时令、地点和环境。皆字写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颔联描写景物,在空间上有何变化?体味作者的情感。颔联由外转内,从户外的景色转到院中的情景,引出客至。用与客人谈话的口吻,增强了生活实感,表现了诗人喜客之至,待客之诚。
作者待客选取了哪些细节?待客两句传达出了哪些信息?作者选取了最能显示宾主情意的生活场景,着意描画。主人盛情招待,频频劝饮,却因力不从心,酒菜欠丰,而不免歉疚。我们仿佛听到那实在而又亲切的家常话,字里行间充满了融洽气氛。
六、拓展提高
杜甫代表性诗歌:
不见 杜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赠花卿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七、作业布置
完成有一篇练笔小作文,文中着重运用细节描写进行人物刻画、叙事描写。
该诗是一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纪事诗,表现诗人诚朴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
你能分享这节课你的收获与感悟吗?
客至
杜甫
首联:盼客颔联:客至颈联:待客
尾联:邀邻
客至语文教案4
一、设计理念
杜甫晚年写的诗大多沉郁苍凉,《客至》这首诗却是难得的轻松明快。本课采用“非指示性”教学法,不指示学习目标,不指示问题答案,而是让学生根据文本特点与自身的认知特点、情感特点等,自主选择与确定学习目标,通过探究和交流产生问题答案。该教学力求让学生在互动与对话中,自主生成理解与感悟,自主生成语文素养,自主养成健全的人格。
二、切入点
学生自读课文后,会有自己的初步体验和直觉疑问,教学时就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体验,主动提出问题,为下一步的“自主确定学习目标(学习主题)”作好兴趣上的激发和思路上的准备。
三、主要步骤
1.教师激趣
师:杜甫的诗我们学过不少,受到的影响也不小。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他所擅长的格律诗中的一首:《客至》。
(“非指示性”教学中,教师的导语只是激趣而不指示,比较笼统,一般不介绍作者是在什么背景什么心情下写的、主旨是怎样的等内容,而把探究的空间留给学生。)
2.学生自由诵读
师:请各位放开声音,自由诵读。
(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感受,去体验。教师不能替代,更不能在学生没有接触文本的时候就灌输个没完。)
(学生读完后)
师:请各位看着注解再读一遍。
(意在让学生由浅入深地走进文本。)
3.说说初步体验
师:读一篇文学作品,会受到情绪上的感染甚至精神上的熏陶。初读这首诗,你的直觉感受、初步体验是怎样的?请用一两句话来概括。
(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教师随机提问。)
4.教师引导介绍
师:我向各位介绍一下杜甫写这首诗时的背景。公元760年春天,杜甫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外的浣花溪畔建了一所草堂,暂时定居下来。因为有友人的接济,杜甫一家人的生活比较安定,“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是他当时生活的写照,一家人充满了生活的乐趣。一个春意盎然的日子,崔县令登门拜访诗人,诗人喜出望外,于是写下了这首欢快明丽的格律诗。
(学生有了基本体验后,教师才作介绍。教师介绍后,学生的初步体验或许会得到调整,或许会得到深化,或许没有发生变化。这由学生自己决定,不必强求,也无法强求。)
说说直觉疑问
师:初读作品,大家可能会有直觉疑问。现在请有疑问的同学自由发言,向大家说说你的问题。
(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教师随机抽几位学生说说。)
6.再读课文,确定各自的学习目标
师:刚才感受说了,疑问也提了,这是我们学习课文的开始,也是收获的开始。但要想有更大的收获,就要确定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围绕它进行深入的研究。现在就请各位再来读读这首诗,然后确定一两个你感兴趣的并且有价值的话题,作为你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老师不再统一规定这节课共同的学习目标了,请各位根据自己的特点和这首诗的特点来确定。学习目标可以是内容方面的,比如情感、思想等;也可以是形式方面的,比如语言、构思等。用简短的词语或短语表达,比如真挚的情感、深刻的思想、优美的语言、巧妙的构思。请先写在纸上。
(教师说的可能详细了点,但不这样学生会无所适从,不知道怎么做。)
7.交流学习目标
师:现在交流一下。先以前后桌为一小组,在组内交流。每个小组选一个小组长,负责协调。听了同学的介绍后,可以调整自己原来确定的学习目标。
(小组交流后,教师从每个学习小组中随机抽取一人起来向全班介绍。)
8.研读探究
师:现在,就请各位围绕自己的学习目标,独立开展研读探究。送大家四句话: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研读探究过程中,每人都要在“课堂备用纸”上随时写下自己的感受体会。
9.交流研读体会
师:现在,该让我们“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了”。先在小组内进行,每人依次轮过来,向同学自信地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欣赏体会,同学要以欣赏的神情和挑剔的态度来倾听。听的过程中可以质疑和插话。小组长要起组织协调作用。
(小组交流后,每个组选一个代表向全班介绍一下)
10.自问自答
师:通过研读探究,我们对课文的理解又深入了一步。如果我们采取下面的方式,学习将会再深入一步。这个方法就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探究回答。现在请每人都提出一个自己认为值得探究的问题,然后独立探究解决,形成自己的基本理解。
11.交流介绍
师:现在自由发言,把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和你的探究成果向大家介绍介绍。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理解的可以随时插话表态。
12.教师补充提问
(以下问题不逐个照搬,根据课堂上学生学习的情况有机选择。)
(1)这首诗该怎样朗诵才能较为确切地表达出诗人的感情?
(学生小组讨论,形成基本共识,再抽一个组的代表发言,然后教师介绍个人的理解,供学生参考:《客至》要读得轻快、明丽、亲切、平易,切忌夸张,它是写给极要好的朋友的。全诗前一层即前两句为次,后一层为主;就全诗来说,又以最后一句为主。“次”为“主”蓄势。第一联要体现出扑面而来的春天的生机和作者的喜悦;第二联要读得顿挫分明些,要体现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兴奋;第三联要读出招待客人的亲切感,喜悦之中带着自谦与愧色;末联要声调上扬,语速可稍快,将喜悦兴奋之情体现到极致。本诗节拍为二二一二式。)
(2)首联“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中“皆”“但见”怎么理解?
(教师的基本理解:这些词描写了浣花溪畔春意盎然的景象以及可爱的白鸥天天飞来的欢乐氛围。但也可以这样理解:平日无客,少有人迹,所以屋舍南北都是春水,整日所见只有白鸥。)
(3)颔联“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中的“不曾”“今始”怎么理解?
(教师的基本理解:说明了平时生活的安逸自在,也说明了少有来客的孤单寂寞,同时又反衬了贵客突然登门的意外喜悦。)
(4)《客至》尾联忽转别意,写自己想邀邻翁过来喝酒,突然撇开客人不提,“顾左右而言他”,这样写是不是离题了?为什么?
(教师的基本理解:表面上看是把客人撇开了,可仔细一想,却发现这是在进一步写客人,是想用这种民间常见的方式表示自己难得的兴奋:我家来尊贵客人了,你也过来喝几杯,好好地帮我陪陪客人,喝个痛快,玩个尽兴!这种写法既巧妙,又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让人回味不尽。所以这种忽转别意不是离题,而是别开生面,别有情趣。)
13.教师介绍研读体会
我的学习主题是:巧妙的构思。诗一开始就描写了浣花溪畔春意盎然的景象以及可爱的白鸥天天飞来的欢乐氛围。但也可以这样理解:平日无客,少有人迹,所以屋舍南北都是春水,整日所见只有白鸥。于是颔联顺理成章地写到了花径不扫,蓬门未开。颈联不写宾主之间的寒暄与叙旧,可见两人关系的亲密;写自己餐桌上的接待物,实话实说,没有虚文俗套,可见宾主之随和。尾联却忽转别意,写自己想邀邻翁过来喝酒。前借白鸥引客,后让邻翁陪客,构思可谓绝妙。不写餐桌上畅饮的热烈情景,而留着让读者去想像,去补充,去回味。
(教师不指示和灌输,不公布“标准答案”;但作为教学中的一员,应该介绍自己的理解和体会,供学生参考,尽可能让学生受到一些有益的启发。)
14.学生反思总结
师:今天这堂课,老师没有统一规定学习目标,也没有规定问题的标准答案。现在就要结束了,请各位说两句话。第一句,评价一下你自己的学习,说说本次学习的收获和不足,提出一个今后调整的对策。第二句,评价一下这种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自我反省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习品质的提高。)
15.反复诵读
师:对这首诗,我们已经有了一些深入的理解,现在让我们美美地读,读出诗歌的情感美,读出诗歌的节奏美。先齐读,再自由读,读熟之后争取马上背诵。
16.教师结束语
我们一起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共同获得了进步。谢谢大家。再把这句话送给各位: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尝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让我们在语文课中获得知识,获得精神的成长,同时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关键资料
诸家评《客至》选录:
郭知达:言寻常惟为鸥鸟往来,未尝有客至,今也方除剪蓬蒿以待君子也。(《九家集注杜诗》)
谭元春:“肯与”二字形容贵客豪宾,入妙。(《唐诗归》)
黄生:上四客至,有空谷足音之喜,下四留客,见村家真率之情。(《杜诗说》)
朱瀚:首句用“在水一方”诗意,次句用“渔翁狎鸥”故事。(转引自《唐宋诗醇》)
浦起龙:首联兴起,次联流水入题,三联使“至”字足意,至则款也。末联就“客”字生情,客则须陪也。(《读杜心解》)
客至语文教案5
教学目的:
理解诗句蕴含的情感,朗读背诵全诗。
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蕴含的情感
课型:
新授
教学方法:
朗读、点拨、背诵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读全诗,划出不会读的字词
二、教师范读,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介绍写作背景,指出诗中如何体现“家贫”
这首诗大约作于上元二年(761)。这时,杜甫住在成都西郊外浣花溪畔的草堂里,生活比较安定。诗题下原有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过,拜访。相,偏指一方,“我”)
诗中是如何体现的?明确:蓬门(蓬门荜户蓬筚生辉)
四、鉴赏点拨
这是一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纪事诗,表现诗人诚朴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简要说明了题意。
1.首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寂寞孤独
分析:但(只)。人迹罕至,整日与鸟为伴
一二两句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舍南舍北皆春水”,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这就是临江近水的成都草堂。“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群鸥,在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但见”,含弦外之音:群鸥固然可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不是也过于单调么!作者就这样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这就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
2.“不曾缘客扫”是不是说别的客人来不扫花径?
明确:是说没人光顾
3.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本联用的是互文的手法。例如:
(1)主人下马客在船
(2)秦时明月汉时关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此联应为“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为君扫;蓬门不曾缘客开,今始为君开。”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下句说,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你崔明府打开。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客人来访,手忙脚乱,欣喜不已。这两句,前后映衬,情韵深厚。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后句的“今始为”又使前句之意显得更为超脱,补足了首联两句。
4.颈联的正常语序应该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市远盘飧无兼味,家贫樽酒只旧醅歉疚
这句实写待客。作者舍弃了其他情节,专拈出最能显示宾主情份的生活场景,重笔浓墨,着意描画。“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使我们仿佛看到作者延客就餐、频频劝饮的情景,听到作者抱歉酒菜欠丰盛的话语:远离街市买东西真不方便,菜肴很简单,买不起高贵的酒,只好用家酿的陈酒,请随便进用吧!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我们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疚,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字里行间充满了款曲相通的融洽气氛。
5.诗人及他的客人是否在乎这些,何以见得?由此可以看出什么?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友情深厚
“客至”之情到此似已写足,如果再从正面描写欢悦的场面,显然露而无味,然而诗人却巧妙地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作结,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可以想见,两位挚友真是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烈。就写法而言,结尾两句真可谓峰回路转,别开境界。
五、 小结
杜甫《宾至》、《有客》、《过客相寻》等诗中,都写到待客吃饭,但表情达意各不相同。在《宾至》中,作者对来客敬而远之,写到吃饭,只用“百年粗粝腐儒餐”一笔带过;在《有客》和《过客相寻》中说,“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挂壁移筐果,呼儿问煮鱼”,表现出待客亲切、礼貌,但又不够隆重、热烈,都只用一两句诗交代,而且没有提到饮酒。反转来再看《客至》中的待客描写,却不惜以半首诗的篇幅,具体展现了酒菜款待的场面,还出人料想地突出了邀邻助兴的细节,写得那样情彩细腻,语态传神,表现了诚挚、真率的友情。这首诗,把门前景,家常话,身边情,编织成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以它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显出特点,吸引着后代的读者。
六、朗读,当堂背诵。
板书设计:盼———迎———劝———邀
孤独——欣喜——融洽——兴奋(高潮)
客至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理解杜甫此诗的风格了解诗人闲居生活的特点
教学难点
1.理解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2.体会诗人客至后的情感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来的闲居生活之美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关键词分析法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诗,据黄鹤《黄氏集千家注杜工部诗史补遗》讲,是上元二年(761)春天,杜甫五十岁时,在成都草堂所作。这是一首至情至性的纪事诗,表现出诗人纯朴的性格和好客的心情。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可见诗题中的“客”,即指崔明府。其具体情况不详,杜甫母亲姓崔,有人认为,这位客人可能是他的母姓亲戚。“明府”,是唐人对县令的尊称。相“过”,即探望、相访。
二.评讲诗文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1.释“群鸥”。鸥鸟性好猜疑,如人有机心,便不肯亲近,在古人笔下常常是与世无争、没有心机的隐者的伴侣。因此“群鸥日日来”,不仅点出环境的清幽僻静,也写出诗人远离世间的真率忘俗;同时也说明:亲友云散,交游冷落,只见群鸥,不见其他来访者,闲逸的生活不免有一丝单调、寂寞。
2.此联描绘了怎样的环境?首联描绘了草堂环境的.清幽,景色的秀丽,点明时令、地点和环境。
3.赏析“皆”字。“皆”字写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1.释“缘”。因为。
2.描写景物,在空间上有何变化?颔联由外转内,从户外的景色转到院中的情景,引出“客至”。
3.体味作者的情感。用与客人谈话的口吻,增强了生活实感,表现了诗人喜客之至,待客之诚。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1.作者待客选取了哪些细节?作者选取了最能显示宾主情意的生活场景,着意描画。
2.待客两句传达出了哪些信息?
A主人盛情招待,频频劝饮,却因力不从心,酒菜欠丰,而不免歉疚。
B我们仿佛听到那实在而又亲切的家常话,字里行间充满了融洽气氛。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1.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怎样的快乐?尾联以邀邻助兴的精彩细节,出人料想地笔意一转。这令人想到陶渊明的“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无须事先约请,随意过从招饮,是在真率纯朴的人际关系中所领略的绝弃虚伪矫饰的自然之乐。
三、课堂小结
1.篇首以“群鸥”引兴,篇尾以“邻翁”陪结。在结构上,作者兼顾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从空间上看,从外到内,由大到小;从时间上看,则写了迎客、待客的全过程。衔接自然,浑然一体。但前两句先写日常生活的孤独,从而与接待客人的欢乐情景形成对比。这两句又有“兴”的意味:用“春水”、“群鸥” 意象,渲染出一种充满情趣的生活氛围,流露出主人公因客至而欢欣的心情。
2.浅切平易的诗歌风格。综观全诗,语势流畅,除“盘飧”、“兼味”、“樽酒”之外,其馀语句都没有太大的障碍,尤其是尾联虚字(“肯与”)和俗语(“呼取”)的运用,质朴流畅,自然亲切,与内容非常协调,形成一种欢快淡雅的情调,与杜甫其他律诗字斟句酌的风格确实不大一样。
四、作业布置
1赏析“皆”字。
“皆”字写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
2待客两句传达出了哪些信息?
主人盛情招待,频频劝饮,却因力不从心,酒菜欠丰,而不免歉疚。我们仿佛听到那实在而又亲切的家常话,字里行间充满了融洽气氛。
五、板书设计
客至
首联:草堂环境清幽,秀丽,点明时令、地点和环境
颔联:由外转内,院中的情景,引出“客至”
颈联:宾主情意的生活场景 着意描画
尾联:以邀邻助兴的精彩细节,出人料想地笔意一转
客至语文教案7
教学目的:
理解诗句蕴含的情感,掌握互文手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
掌握互文手法
教学步骤:
一、自读全诗,划出不会读的字词
二、教师范读,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介绍写作背景,指出诗中如何体现“家贫”
明确:蓬门(蓬门荜户蓬筚生辉)
四、鉴赏
1、解题:“喜崔明府相过”中的“相过”如何理解?
明确:拜访我
2、首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寂寞孤独
分析:但(只)。人迹罕至,整日与鸟为伴。
3、“不曾缘客扫”是不是说别的客人来不扫花径?
明确:是说没人光顾
4、如何理解颔联?
明确:本联用的'是互文的手法。例如:
(1)主人下马客在船
(2)秦时明月汉时关
(3)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请写出此联含义
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为君扫;
蓬门不曾缘客开,今始为客开。
(客人来访,手忙脚乱,欣喜不已)
5、颈联的正常语序应该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市远盘飧无兼味,家贫樽酒只旧醅
歉疚
6、诗人及他的客人是否在乎这些,何以见得?由此可以看出什么?
明确:友情深厚
7、尾联的正确标点应该是?
明确:肯与临翁相对饮?(酒兴渐增,邀临翁对饮,达到兴奋的高潮)
【客至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客至的语文教案02-16
客至语文教案01-16
客至语文教案7篇01-16
客至语文教案(7篇)01-16
语文黄客松教案08-26
语文教案:信客01-23
八年级语文信客教案03-13
八年级语文《信客》教案03-22
八年级语文教案《信客》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