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四年级上册复习课教案

语文四年级上册复习课教案

时间:2023-01-18 10:10:54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四年级上册复习课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四年级上册复习课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四年级上册复习课教案

语文四年级上册复习课教案1

  《小露珠》

  一、引发话题

  1、小朋友,你们见过小露珠吗?仔细地观察过吗?那咱们就走进大自然,细细地瞧瞧小露珠,一会老师要请小朋友来说说你的感受。(课件:小露珠图片)想说点什么吗?

  2、导入课题:这么美、这么可爱的小露珠,想不想去大自然中找找它?那就让我们走进夜幕,去寻找小露珠的踪迹吧!

  二、新授

  (一)第一自然段

  1、(课件演示:小露珠的形成过程)打开书,再去读读课文第一小节,结合刚才的动画,仔细品味,怎样来读好这一段?

  (从朗读中感悟到小露珠由小变大的艰难小露珠的可爱)

  (二)创设情境,运用实践

  1、小露珠是那样可爱,小动物们都喜欢它(板书:小动物喜欢)请你自己读读课文,相象一下,假如自己就是其中的一个小动物,会怎么向小露珠问好?请同桌挑选最喜欢的一段,反复读读,相互指导,争取读好它。

  2、老师把小动物的经历拍成了动画片,可是来不及配上声音,有哪位小朋友愿意当配音演员的?

  (鼓励其余同学:别泄气,评论家才是最了不起的角色,谁想当?我们都来当评论家,仔细看,仔细听,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进行评论,看谁能戴上评论家的桂冠。)

  3、全体参与评一评,指导读好“像钻石那么闪亮”,“像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圆润”三个词组,体会赞美之情。

  4、创设对话情境:现在每个同学都是一种小动物,老师是小露珠,你们见了我,会怎么向我问早?(走入学生中间,主动向“小露珠”问好,启发“小动物”“小露珠”主动问早)

  5、小结:小动物们主动向小露珠问早,它们都喜欢小露珠,板书:因为它:

  (请生上黑板板书)

  (三)学习第六自然段。

  1、过渡:闪亮、透明、圆润的小露珠小动物们喜欢,花草树木也喜欢,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随着音乐自由、轻声地读读课文第6自然段,细细体会一下。

  2、交流。

  3、指导朗读:小露珠的到来给花草树木带来了这么大变化,在露珠的滋润下,都是那么有活力,有生机,同学们看:多媒体:花草树木)这么美丽,这么富有生机的景象你能读出来吗?试着读读。

  (个别读、小组读、齐读的形式)师简评。

  4、创设写话情境:

  (1)假如你是画面中的鲜花、嫩草,或者文中的向日葵、喇叭花,你能来赞美一下此时此刻自己的美丽姿态吗?

  (2)现在老师就是画面中的一棵小草,先听老师赞美一下自己好吗?

  我是一棵小草,我的身上沾满了一颗颗圆润的小露珠,太阳出来了,小露珠反射着霞光,就像一颗颗闪闪的小星星。它们让我更加美丽,更有生机了。(课件演示)

  (3)这是老师对自己姿态的赞美,你们准备怎样来赞美自己呢?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写一段话。

  (4)交流、评价。老师觉得他说得美极了。你最欣赏他说的哪句话?(比喻)

  5、就像同学们说的那样,花草树木在小露珠的滋润下都是那样的生机勃勃,就让我们试着将这段背一背,把这美景牢牢地记在脑海中吧。

  6、小结:小露珠的到来使花草树木变得如此的美丽,你认为小露珠仅仅是美在外表吗?还美在哪儿?

  (四)学习第七自然段。

  1、(多媒体)天渐渐亮了,小露珠在太阳公公的'照射下,慢慢地蒸发变小了,它的身子越来越轻,渐渐地变成了水蒸气,它就要走了,就要向大家告别了。引读(多媒体):向日葵向它她点头,白杨树——向她招手,你听——喇叭花动情地吹奏着乐曲,大家多么想把小露珠留住呀!此时此刻,你不想对小露珠说些什么吗?

  2、那,让我们一起来挽留小露珠,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七自然段。

  3、学到这儿,你们也一定喜欢上了小露珠了吧?那我们一起来赞美一下小露珠好吗?

  (你可以把课前从课外资料中搜集到的一些赞美小露珠的句子大声地、有感情地读一读,也可以把搜集到的句子和书上的句子串联起来,用自己的话来赞美小露珠。)

  4、自由准备后交流。

  三、总结

  听着同学们的赞美,老师也忍不住想来赞美一下小露珠。(概括板书):

  小露珠,小动物

  喜欢你,植物喜欢你,因为你不仅有闪亮、透明、圆润的美丽外表,(板书:外表美),你更有一棵无私奉献的美好心灵!(板书:心灵美)

  愿我们的生活多一些象小露珠这样美好的事物,让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四、学完这篇课文,同学们一定有许多感受要告诉朋友,告诉亲人,告诉。好,那老师向大家提个建议:你可以通过你喜欢的方式,例如:(朗读、背诵、写感想、绘画、唱歌、舞蹈等)来表达自己的理解、感悟。

语文四年级上册复习课教案2

  《西门豹》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两千年前,西门豹管理邺那个地方时,通过调查,了解散到那里的豪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为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繁荣起来的故事。文章刻画了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作主,为民除害的形象。文章在写作上主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记叙了西门豹破除迷信的经过。描写了西门豹如何将计就计,惩除邪恶,除害兴利,尤其是教育群众场面写得特别精彩。教学这篇课文时,要帮助学生理解西门豹和老大爷的对话,弄清河伯娶媳妇的来龙去脉。重点理解“荒芜”、“官绅”、“收成”“提心吊胆”等词语,正确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与学法设计】

  一、彩用从整体到部分,先粗后细的教学方法,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不露退迹、不动声色的绝妙办法。

  二、教给学生找关键词语的方法:(一)是找与前后内容不相一致的词;(二)是找表面看似乎多余的词;(三)是找描写人物异常表现的词。

  三、抓住重点句子,体会当时当时的实景,学习利用人物语言,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提示课题,简介西门豹这篇课文是一个历史故事,西门豹是战国时期的一各官员,姓西门,名豹。

  二、简介课文,了解大意

  (一)简介课文我们现在学习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历史故事,讲的是距今两千年前,战国时期西门豹为民除害的.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文中介绍了西门豹做了一件什么事?这一件事对百姓有何好处?

  (严惩了河伯娶妇的组织者,废除这一迷信活动,使百姓大兴水利建设,庄稼年年得到好收成。)

  2.再读课文,正字音,理解下列词意在课文中的含义。“荒芜”、巫婆、官绅、提心吊胆面如土色、灌溉。

  三、理清线索,分好段落

  (一)整体感知课文,根据“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线索,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一九自然段)摸清底细。(调查)

  第二段:(第十十五自然段)破除迷信(除害)

  第三段:(第十六自然段)兴修水利(开渠)

  四、突出重点,攻破难点

  (一)导读、自读课文

  1.西门豹向老大爷调查了哪几件事?先做了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1)为什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2)是谁给河伯娶媳妇的?

  (3)新娘从哪里来?

  (4)漳河有无发过大水。

  2.指导朗读西门豹和老大爷的问话和答话。

  (二)再读课文,深入讨论

  1.从老大爷的回答中,西门豹了解到哪些情况?

  (1)造成“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主要是河伯娶媳妇。

  (2)巫婆和官绅勾结,是首恶分子。

  (3)巫婆和官绅骗钱又害人,使有女孩子的人家纷外逃。

  (4)漳河从没有发过大水,倒是年年旱灾。

  2.联系句子理解“荒芜”、“人烟稀少”等词,想象当时邺地是怎样的一幅情景?

  3.学生动手划词,结合讲解巫婆、官绅、眼睁睁“等词。

  4.小结:西门豹成功地调查出四个问题的成果,成为他治邺的可_依据。

  (三)将计就计,惩办巫绅

  1.西门豹是怎样将计就计地严惩巫婆和官绅的?

  (1)西门豹参加河伯娶媳妇的仪式。

  (2)西门豹借口新娘不漂亮把巫婆、官绅头子投进漳河。

  (3)西门豹故意面对漳河发问,迫使官绅的骗局。

  2.为什么西门豹知道巫婆和官绅的骗局,不直接把他们抓起来杀掉呢?而去参加河伯的婚礼。

  (这个问题,是课文难点所在。因为当时老百姓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巫婆官绅的真面目,西门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广大百姓利用河伯娶媳妇的现场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迷雾中觉悟起来。为以后兴修水得,打下坚实基础。)

  3.体会西门豹不说一个“杀”字,不提一个“打”从从容容、惩办巫绅,破除迷信的从政本领。

  4.朗读第十自然段,深究重点词语。

  (1)“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中的“站满”和课文前面的哪些描写不一致?

  (2)“西门豹真的带着卫土来了。”中的“真的”说明了什么?

  (3)小结找关键词语的方法。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十一十二自然段,在朗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含义。

  (把“不行”、“不漂亮”、“不会满意”的三个“不”字读得诚恳些;把“另外……送去”读得正经些;“把……说一声”读得强狠些;把“抱、投、催”几个动词读得坚定有力些。)

  6.指导按提纲复述课文第二段内容。

  (四)讲读第三段

  1.齐读最后一段。

  2.思考:漳河年年闹旱灾,西门豹是怎样解决的?

  3.为什么要先破除迷信,后兴修水利?

语文四年级上册复习课教案3

  《卖木雕的少年》

  学习目标

  1.认识“尼、驮”等11个字。会写“卖、售”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3.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正确读写词语。

  2.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学难点:

  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课前准备:

  阅读世界各国人民之间友好情谊的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卖木雕的少年。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板书部分重要问题。

  二、检查预习,自学生字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提问:认识这些字和词吗?读一读。(指名读,学生边听边正音)

  2.哪些词语不理解?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部分词语。

  3.小声自读课文,巩固生字的识记,想一想:这课讲了一件什么事?

  4.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除了留心听他读得怎样。

  5.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组讨论,评评谁说得既清楚又简单。指名说。

  6.自由交流:通过昨天的预习,以及今天读和听,你还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自由谈读文后的感受,鼓励学生表达个性化的.感悟。)

  三、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要写的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巩固识记:分组交流记字的窍门。

  提出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3.扩词练习,检查积累。

  4.指导生字书写。

  5.小结写字情况。

  四、课后作业

  1.听写本课词语。(见词语表)

  2.进一步读熟课文,找一找描写卖木雕的少年言行的句子。

  3.用“?”标出不理解的地方,其他问题可提在笔记本上。

语文四年级上册复习课教案4

  《大自然的启示》

  教学目标:

  1、自主合作探究文章的主旨。

  2、体会文章的优美的语言表达的意境与深刻的寓意的关系,了解本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特点。

  德育目标: 联系自然与生活,获得启示,丰富思想,感受人生。

  教学重点 :对深刻而富有哲理的启示的理解。

  教学难点: 体会景与意的对应关系。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我们生活在一年的四季中,春的勃发,夏的热烈,秋的成熟,冬的冷峻,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五色斑斓,一切生命才如此丰富,生活才有了意义而显得精彩。散文《春》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焕发的勃勃生机和无穷生命力,给人精神上的愉悦与激励。《夏之绝句》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与生命之美是瞬间的,脆弱的,只有我们让自己浮躁的心平静下来,关注大自然,才能发现美,才能体会到生活之美。《夏天的旋律》和《唐宋诗中的物候》告诉我们,古人从大自然的观察中悟出了物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还能借物抒情,表达自己的情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所写的`《大自然的启示》,看看一个外国人又从大自然获得了那些启示。

  (开篇激趣,让学生对大自然的感受更深刻一些,为理解本文的深刻的寓意作铺垫。利用本单元的前几篇学过文章,从启示这个角度总结一下,可以达到“温故而知新”,并顺利地过度到本文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读中说品

  ㈠初读文章

  ⑴检查预习,梳理字词

  ⑵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听配乐朗诵

  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文章的意思或感情

  ⑶学生读后自由说说文本的内容

  要求:不看书,用自己的话概述或用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复述:语言通顺,意思连贯。

  (学生初读课文,读出感情,说出大意,加强对文本的理解的力度,为下一步打好基础。教师不讲,学生自己去读,在听读中感知文本的内容,完成自主学习文本,自主诵读,自主吸纳文中的营养。学生说内容这个环节的设计,一方面促使学生提高吸纳的效率,另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的学习的主体地位。)

  ㈡再读文章,读中说品析

  ⑴学习跳读文章,寻找自己感受最好的或最深的语句或段落品读。

  要求:读也语句或段落的感情,注意运用朗读的技巧。

  ⑵学生交流,说出朗读的方法与原因,教师点评。

  要求:可以说整个语段的语气语调的特点,也可以说一句话中的一个或几个词的读法。

  (这个板块意在引导学生加强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充分尊重学生个人对文本的个性化的领悟,从学生自主的个性化的朗读探究中,自主地领悟文本的内涵。读中品,品中读,真正达到学生在听读中领悟文本的目的。)

  三、问题探究,质疑解难,加深认识,品中说悟。

  ⑴作者在文中写了大自然哪些物象,从中领悟到什么人生的启示?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⑵从全文来看,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⑶本文的描写的景与表达的意有什么关系?探究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手法的特点?

  学生结合问题自主探究

  (方法:全班前后四个人为一个小组,自选一个小组长,进行研讨,要求用把理解的意思写下来。)

  过程:第一步。学生自读,小组探究交流

  第二步。小组间交流。

  第三步。师生共同对问题进行探究,形成对文本解读中问题共识。

  (这一板块主要的目的是对文本内容的感知,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能自主、合作、探究,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明确文章的主旨。提出的问题,为的是加深对内容主题的理解。通过合作与探究,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度:在相互交流中,提高理解力,在相互的质疑中,提高分析力,在相互对话中,提高表达能力。养成读书能深入思考的良好的习惯。)

  四、品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的深刻哲理。

  ⑴学生自由选择品味点或是难点,进行朗读。

  ⑵交流自己的体会,提出自己的疑点。学生答疑,教师点拨。

语文四年级上册复习课教案5

  复习要求:

  1、复习、掌握本单元的字、词以及课文内容。

  2、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内容复习:

  1、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第八单元。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第八单元有哪些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孙中山破陋习》)

  2、我们回忆一下,这两篇课文分别讲了哪两件事?

  (1)《每逢佳节倍思亲》讲的是——(王维在重阳节那天更加思念亲人,便写下了一首著名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谁能背诵一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指名背诵,齐背后出示全诗。

  (3)请同学们完成以下练习。出示:

  ① “遍插茱萸少一人”中“一人”是指( )

  A王维的兄弟

  B王维

  C王维的一个好朋友

  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

  A对朋友的一种思念之情

  B对亲人、对家乡的.一种思念之情

  C对故乡的一种热爱之情

  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 ( )

  ④今天是中秋节,叔叔在北京出差,他打电话回来说非常想我们,叔叔此时的心情可以用诗句“( )”来形容。

  (师生逐一交流)

  (5)拓展延伸,感受古诗文无穷魅力:

  “每逢佳节倍思亲”,有这样感叹的又岂止王维一个人呢?你还能说出谁有关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名句吗?

  参考答案: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李白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杂诗》王维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渡汉江》宋之问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望月怀远》张久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苏轼

  师补充:在我国古代有不少诗人借诗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思乡情。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月圆之夜就曾写下了《静夜思》,宋代著名的诗人王安石也曾写下了《泊船瓜洲》,这些都是诗中的思乡名作。

  出示两首诗,齐读: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泊船瓜州

  北宋 王安石

  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都是同学们耳熟能详的思乡名作,课下同学们有兴趣还可以再搜集一些这一类的诗句来吟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3、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孙中山破陋习》这一课。

  (1)什么是“陋习”?课文中的陋习指的是( )

  (2)课文讲的是什么事?(孙中山小时候看到自己的姐姐被逼着缠足,很生气也很心疼姐姐。直到他领导辛亥革命成功后,废除了缠足的陋习。)

  (3)比较句子(课后练习题)

  第一组:

  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你欣赏哪一句,为什么?(从“含着眼泪”,可以体会到妈妈的内心。体会到妈妈是无可奈何。妈妈知道孙中山说得有道理,妈妈知道姐姐缠足是痛苦的,但妈妈却毫无办法,无力反抗。)

语文四年级上册复习课教案6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复述雷奈克医生发明“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经过。

  4、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从小善于观察,勤于思考,长大为人类造福的志趣。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出示实物,诱发学习兴趣

  1、出示听诊器并板书:听诊器。领读“听诊(zhen)器(qi)”。讲:“听诊器”就是俗说的“听筒”。医生靠它从人的体表听取体内的声音来检查胸部和腹部的情况。

  2、再板书:世界上第一个。提问:加上这几个字,又看到现在的听诊器,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

  (估计会提出下列问题:

  (1)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子?

  (2)是谁发明的?

  (3)他是怎样发明的?)

  3、板书:雷奈克。教生字:“克”(ke),领读。

  简介雷奈克医生:法国医师。他不仅创制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而且在临床诊断方面采用听诊法,描述胸部疾病的许多体征,改革了对这些疾病的研究方法。他还在肺结核病研究上取得了不少成绩。

  4、让我们认真研究课文,弄懂大家刚才提出的一些问题。

  二、补读指导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生字词有:肺结核、疾病、内脏、思索。

  领读后,教者讲:

  内脏(zang):人或动物胸腔和腹腔内器官的统称。包括心、肺、胃、肝、脾、肾、肠等。

  肺(fei)结核(he):慢性 传染病,症状是低热,夜间盗汗,咳嗽,多痰,消瘦,有时咯血。俗称痨病。

  2、默读第二自然段,学生提出生字词:跷跷板、一枚、铁钉、沿着、木棍、靠、凑、胸腔。

  领读后,问:哪些词语的意思不需要老师讲?

  (不必老师讲的:跷跷板、一枚、铁钉、沿着、木棍、靠、凑)

  教者讲:胸腔:(指着人体具体部位,大略地讲)体腔的`一部分,是胸骨、胸椎和肋骨围成的空腔,上部跟颈相连,下部有横膈膜和腹腔隔开。心、肺等器官都在胸腔内部。

  3、轻声读第三、四自然段,画出生字词:分析、效果、喇叭状。

  (1)教者联系课文内容讲:

  分析:根据了解到的病人的情况研究,找出病根所在。效果:(用空心木管听诊)产生的结果。

  (2)联系插图讲:喇叭状——像喇叭的样子。

  4、集中揭示生字词。听诊器雷奈克思索木棍分析肺结核喇叭状沿着效果胸腔跷跷板疾病内脏一枚

  (1)领读,对读,指名读,相机正音。

  (2)讨论:怎样记住生字字形?

  ①熟字换偏旁:

  核:“该、孩”去掉左偏旁加上“木”字旁。

  状:“壮”字去掉“士”,换上“犬”。或“伏”字去掉“亻”旁换上“丬”。

  效:“郊”字去掉“阝”,换上“攵”。棍:“混”字去掉“氵”,换上“木”。

  沿:“船”字去掉“舟”,换上“氵”。索:“素”字去掉上面的“”换上“十”加“”

  ②部件法:

  析:记住“木”和“斤”;克:记住“十”、“兄”,或“古”、“儿”。

  ③歌诀法:诊,左边“讠”字旁,右边“人”三撇(彡)。

  (3)教者提醒:肺,左边是“月”字旁,右边是“巿”(fu),四笔写成,笔顺是:横、竖、横折钩、竖。

  三、写字指导

  特别提醒:

  1、“郊、析、核、棍”等左右结构的字,写时要让右:“交”和“木”做偏旁时,“捺”都要改为“点”,以保证整个字写起来紧凑。

  2、肺,左右结构。右边部分“巿”的第一笔是横。

  3、沿,右上方的第二笔是横折折,没有钩。

  五、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课后习题3:读一读,再抄写。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思索木棍分析效果形状肺结核

  二、精读训练

  1、自由读课文,你认为文中写雷奈克医生能发明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最重要的词语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留给学生充分读书、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不妨开展争论,最后教者可以用商量的口吻归纳本文最重要的一个词语是“整日思索”)

  可能有下列几种情况:

  (1)难过:这个词表现了雷奈克作为一个医生,把救死扶伤当做自己的天职,看到许多肺结核病人痛苦地死去时的心情。这种心情是他能发明听诊器的动力。

  (2)整日思索:雷奈克所以能发明听诊器,是他不断思考的结思。正因为他“整日思索”,所以他看到两个男孩在跷跷板上玩游戏,他就能留心观察;正因为他“整日思索”,所以他能试验;正因为他“整日思索”,所以他能发现空心木管听诊效果更好,继续改进。

  (3)吸引:因为有了男孩做游戏的“吸引”,他才会去听、去试验。

  (4)又发现:雷奈克医生不满足现状,继续研究,继续改进,才做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2、结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第一自然段中,“难过”要读得低沉,“整日思索”要读重音,速度较慢。

  (2)第二自然段。

  出示下面两组句子,读一读,看看区别在哪里。

  原来,通过木板,在另一头能清楚地听到划木头的声音!

  原来,通过木板,在另一头能清楚地听到划木头的声音。

  (上句句末用的是感叹号,下一句用的是句号。读上一句要读出高兴的语气)

  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

  (读上一句,要把两个感叹号所表达的激动、兴奋的语气读出来)

  3、默读课文,说说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

  (1)讨论:雷奈克发明听诊器分哪几个阶段?(板书:难过——思索——启示——试试——又发现)

  (2)轻声读两个男孩玩跷跷板的情节,回忆并口述,同座对说。(3)复述雷奈克试验的情况。

  (4)看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雷奈克用喇叭状的空心木管靠着病人的胸腔仔细听)

  (5)指名复述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

  4、读读下面的句子,并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1)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

  (2)通过木板,在另一头能清楚地听到划木头的声音!雷奈克试了试,声音果然沿着木板传了过来。

  指名读句子,想一想带点的词语在什么情况下用,讨论后教者小结:

  ①“如果”是假设某种情况成为现实,“就”是产生的结果。

  ②“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预料的相符。

  三、作业

  1、练习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2、复述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

  3、搜集发明家的小故事,开个小型故事会

【语文四年级上册复习课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复习课教案01-15

语文四年级上册复习课教案6篇01-18

语文四年级上册复习课教案(6篇)01-18

小学语文复习课教案01-07

三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课教案01-23

四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03-06

语文复习课教案15篇03-24

关于语文复习课教案范例08-26

小学语文复习课教案15篇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