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教案(合集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语文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语文教案1
设计意图
鸟,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它们为人类的生活增添了欢声笑语。可是现在,这种现象已经不存在了。贪婪的人类,毁掉了鸟儿的栖息地,也毁掉了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爱护鸟类,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让我们一起来弥补曾经犯下的错误,做一个爱鸟护鸟的人。这样,鸟类就会得到一个生存繁衍的良好环境,人类和鸟类不仅会有一个和谐的今天,还会有一个更加美好、更加和谐的明天。爱护鸟类,共享自然,愿这美好的希望承载着我们对鸟儿的祝福,越飞越高。
教学目的
1、通过这一课时的教学,让幼儿了解一些鸟和虫的知识。
2、丰富鸟的名词会用这些词练习说话。
3、幼儿能基本认识生字并指读课文。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重点与难点
对生字的认读,并有感情的指读全文。
过程设计
1、版面设计,角色激情导入
师:“小朋友们好,我是鸟的使者。今天我带来了一首很美的诗歌,诗歌里面有很多鸟看看小朋友都认得哪些小鸟?”
出示儿歌《看鸟展》
2、指读挂图
(1)拍手跟读一遍
师及时表扬并提出新要求
(2)指读挂图一遍
注意指字的.正确并进行常规教学
3、生字教学
(1)孩子们的表现非常好,但是有些生字孩子们还是不能完全念好。要我们一起来把生字宝宝都学会好吗?
逐个出示生字并组词:
看(看见、看书) 鸟(小鸟、鸟蛋) 展(展出、展示) 报(报告、报纸) 信(相信、信封) 和(和平、和气) 飞(飞翔、飞机)
(2)文字搬家
反复敲打交织照应生字,并把生字分发给上课表现好的孩子。
(3)文字回家
字宝宝和小朋友玩的很开心,可它们想回家了,孩子们能找到字宝宝回家的路吗?
要求孩子能把字卡放回挂图的相应文字上面
4、看书本指读诗歌。
分发课本,孩子正确指读全文,遇到困难及时帮助。
5、抢答分发字卡结束课堂
“孩子们今天的表现真是棒极了,会指会念还认识了这么多生字,为了表扬大家,我还有一份礼物哦。只要你认识这些生字宝宝,字宝宝就会跟着小朋友回家了。”
结束部分
师:“小鸟是我们的好朋友,你们喜欢小鸟吗?我们应该怎么样呢?让我们一 起来做快乐的小鸟吧!”
活动反思
语文是一个学生了解社会和学习的基础,建立在语文学习的基础上人们对社会和其他学科才有基本的认识和发展,语文的基础性要求学生有一个良好的语言基础。根据幼儿发展的特点发现他们大脑比行动要发展得快,所以,教师应教会他们识字,只有能正确的识字,顺畅的阅读,才能写出正确的字。教师通过丰富刺激幼儿的直观感觉,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为小学教育奠定基础。
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实验地的教师确实也领会了这一精神。评价应根据对象、场合不同而使用。对成绩差、自卑的学生,应多给一点;对处于优势的、骄傲的学生,应适可而止。因为适时的激励能增强学生的自信,而过分的表扬会导致学生骄傲。最后,当学生答错时,应及时指出、纠正。
关于语文教案2
课题:《林海》
一、 课前谈话
1、同学们你们一定看见过大海。大海是什么样?给你怎样的感觉?
(从海的色彩,海的广阔,海的姿态,海的物产等几方面来谈。)
2、过渡:大海给我们感觉很美,课文林海也给我们带来了非常优美的景色。
二、引入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1、提出问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林海。上节课同学们初读了课文。能说说课文是从哪三方面写出了林海的美丽景色?——(板书:岭林花)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许多问题,其中有好几个同学都提到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那就是“题目是林海,为什么还要写岭?写花呢?同学们仔细读读这三个部分,也许问题就解决了。
2、学生定向。
哪些同学们想研究岭的?哪些同学想研究林的?剩下的同学就是研究花了。
3、明确研究目标。
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自己要研究的部分。把你认为美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想一想他跟课题有什么关系?
三、 学习岭。
1、 请研究岭的同学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结果。岭美在哪里?
2、 交流——出示第二自然段
生:我从“岭的确很多……”这个句子中感觉到岭很多很美,就像海的波浪一样。——能说说为什么吗?——随机板书:连绵不断、姿态多样
师:你能读出波浪的感觉吗?要读得高低起伏。
(1) 读出波浪起伏的感觉。
点评:① 读得好的:你读得真好,声音有高有低,能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吗?
评价:你是用声音的轻重读出波浪的感觉的`,看来这也是办法。或是用速度的变化读出了波浪的感觉。
② 部分地方读得好:这个部分读得很好,你是怎么读的?
③ 都没读好的:我觉得高低起伏变化不大,谁再来试试看。
形式:老师一边听学生读一边划手势,并调动大家一起来划出学生读出的不同的波浪。从肢体的动作来提高学生对波浪的感觉以此助读。
(指名读——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
(2) 读出岭的温柔,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林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同学们读出了波浪起伏的感觉。老师如果把这个句子中的“点”字去掉,你读读看,感觉上有什么不一样?——去掉“点”字我感觉岭就不温柔了——(指名读——自由读)
(3)你还从哪里感觉到岭的温柔——云横秦岭——(出示图片)
而大兴安岭是——温柔的。
(4)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兴安岭那像波浪一样起伏变化,温柔的岭——齐读第二自由段
(5)小结过渡:大兴安岭的岭像大海的波浪。那么,这岭跟林海有什么关系呢?
评价:你真能干,你会联系上下文读课文。是啊,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没有岭的线条哪有林海的波浪呢?难怪老舍先生要写岭呢?
四、 学习林。
林跟海有什么关系呢?学习林的同学你们读懂了什么?——出示第三自然段
1、 读出林大、辽阔无边的感觉。
句子:“目之所及……的确是林海。”——(指名读)
2、 读出海边上浪花的美感来。
——看课件——(自由读)
句子:看,“海”边上不是……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
3、 学生说出林的绿颜色变化多端。
出示句子:多少种绿颜色呀……
(1)刚才读岭的多,同学读得很好,那绿颜色的千变万化也一定能读好,试试看——自由读——指名读——是啊,绿颜色多得都看不过来了。板书:目不暇接
(2)老师觉得,刚才一句中的“点”字用得很妙,如果老师给这句加上“点”字,你看可以吗?——自由读,小组讨论。——不加“点”更能写出绿色的多,变化的丰富。
小结:是啊,老舍先生有时语言简洁,有时语言丰富,但是都写出了大兴安岭的特点。
五、 学习花
学生自由说花多,花美,出示句子“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看画面——让我一起高声赞美可爱又美丽的兴安岭——齐读句子
2、同学们看,这花像海边上的什么?花又像海里的什么?
3、过渡延伸:
如果说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这些小蝴蝶、小红豆就是海洋里丰富的——宝藏。那么,大兴安岭还有什么宝藏呢?——生畅谈——师:大兴安岭里有丰富的宝藏,真是祖国的宝库。
4、 总结:现在同学们总明白写林海为什么还要写岭和花了吧?
六、引读第一自然段
1、引读第一自然段
大兴安岭带给我们这么多美好的感受。所以,当老舍先生进到原始森林里边去——脚落在……手摸到……才证实这个悦耳的名字是那样——亲切与舒服。
2、 背诵
那么多美好的感受,作者概括为亲切与舒服(板书)好,下面就请大家找出课文中让你感到的亲切与舒服的句子背一背,可以背一句,也可以背几句。
3、 指名背。
七、欣赏画面
1、同学们背得很好!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林海领略那里的美丽景色,可以一边看一边抒发自己的情感,赞一赞兴安岭。
2、教师重点句引背。
八、提出问题。
1、同学们再读读课文,你还有什么问题?请写下来。
2、展示问题。
3、结尾,这是语文课要解决的有趣的问题,下节课我们再来研究。
关于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
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中国有很多特色文化,而“酒”文化就是其中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诗人与酒之间似乎有一种不解之缘。古来文人骚客,凭酒赋诗,留下多少名篇佳句。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刘禹锡:“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然而,其中饮酒诗做得最好,也是最多的,恐怕要推诗仙李太白了。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在其《不见》中,杜甫还用“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来概括李白的一生。
可见,酒似乎与李白的一生紧密相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这首劝酒诗《将进酒》。
二、整体感知
过渡:学习诗歌的方法,重在诵读。通过诵读,我们才能感受到诗歌的音乐美和节奏美;通过诵读,我们才能用我们的情感和心声去感受诗人的情感和心声。
下面,我们就来听听著名演员濮存昕是如何用他的声音来诠释李白含蕴于《将进酒》一诗中的情感的。
播放录音。(点评:濮存昕的朗诵,带有明显的表演性质,虽非尽善尽美,但他对诗歌的节奏与情感的把握还是很不错的)
在我们刚才的听读过程中,濮存昕的朗诵在节奏和语调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在节奏和语调上有一个快慢高低的变化起伏过程。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与起伏?
明确:源于情感的变化与起伏。
那么,诗人的情感又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变化过程呢?
板书:情感发展
下面请大家把你们的音腔打开,把你们的情感释放出来,我们一起来把《将进酒》朗诵一遍。在诵读的过程中,请大家用你们敏锐的直觉感知一下,诗人的情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
如果不能,学生自由诵读,然后可以同桌之间讨论,拟出作者情感发展线索。(3分钟)
三、课文分析
悲伤
包括哪些句子?(前四句)
诗人“悲伤”什么?(韶光易逝,人生短暂)
这种“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悲伤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黄河水的“不复回”,表现韶光易逝。
以水来表现时光短暂。(《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头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表现人生短暂。
在表现“悲”的时候,运用了哪些手法呢?(夸张、比喻、对比)
还有一种手法。诗人通过对黄河这一自然景物的描写,渲染出一种悲伤的气氛,寄寓了诗人的情思。这样的手法是?(起兴。《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小结:诗歌前四句,综合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对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伤。那么,诵读时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如课后诵读提示所言:前两句有挟天风海雨而来之势,故慷慨有之。但诗人这里是慷慨生悲——沉郁)(单读,点评)
那么,作者在文中一直感伤下去了吗?
欢悦(洒脱)
你是怎么看出诗人并没有把对人生短暂的感伤继续下去的?
明确:“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这一句表现的是怎样的`人生态度?
明确:及时行乐。
过渡:有诗云:“一杯清酒聚知音,半生相知有几人。”如今,三位挚友相聚在一起,正好开怀畅饮,故而要“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夸张,表现友人相聚之乐)所以,这一个小节,表现的情感应该是?(关键词)
板书:欢悦(或洒脱或欢乐)
那么,这一小节应该以怎样的语调来读?(慷慨激昂,读出欢悦与洒脱劲)(齐读)
不经意中,哪一个句子被大家重读了?(“天生我材必有用”)
“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什么意思?你认为这一句包含哪些含义?
1.表现出诗人充分的自信,从“必”可以看出。表现出诗人儒家的那种渴望积极用世的心情。正所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那么,又为何不为这样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而举杯痛饮呢?即使破费千金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却又不被金钱所驱使,足令天下的凡夫俗子咋舌啊。
2.结合当时诗人的生活背景,词句也暗示了诗人的怀才不遇。
小结:但无论是自信,还是自伤怀才不遇。我想,这也许都会是李白饮酒的一个诱因吧。
过渡:(教师读劝酒过程)中间是劝酒的过程,引出劝酒辞。(学生齐读劝酒辞的内容)
关于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习积累表示时间很短的词语。
2.体会诗句中赞颂的精神。
3.抄写、背诵有关团结合作的名言谚语。
4.朗读诗歌,懂得思考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新词,学习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难点:
朗读诗歌,学习作者表达方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
1.学生自由读词语,读准字音。
2.指名认读。
3.思考:这些词有什么共同之处。
4.全班交流。
5.教师小结:这些词语都表示时间很短。像这样的词语还有一些,请同学说一两个。“倏地、转眼间、须臾”
二、认一认,读一读。
1.自由朗读诗句,理解诗句含义。
2.讨论:诗句含义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全班交流。
4.老师点评。
5.学生朗读背诵。
三、写一写,背一背。
1.同学自读自悟,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2.结合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3.用多种形式朗读,引导背诵。
4.学生背诵名言警句。
5.指导抄写名言。
四、读一读。
1.自由朗读小诗,边读边想:你读了这首诗,知道了什么?
2.全班交流: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思考令梦想成真”?为什么“思考令梦想成真”?
3.自由有感情地朗读小诗,读出自己地感受。
4.指名有感情朗读。
第二课时
探究与发现。
教师介绍:相声起源于北京,流行于全国各地。一般认为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形成。是以说笑话或滑稽问答引起观众发笑的曲艺形式。它是由宋代的“像生”演变而来的。到了晚精年代,相声就形成了现代的特色和风格。主要用北京话讲,各地也有以当地方言说的“方言相声”。
1.自由读相声片段,说说:这段相声讲了什么意思?
2.全班交流:带点词语是什么意思?
3.你读后,有什么发现。
4.交流自己的发现。
5.交流学习方法。
6.拓展训练: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例子吗?
7.教师总结:
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这种现象是非常普遍的。知道这一点,对我们正确阅读、写作大有好处。
关于语文教案5
教学内容:
本单元安排了2篇精读课文《草原》、《珍珠鸟》;2篇略读课文《零点降生的女孩》、《母爱》及练习五。
体现课标思想:
1、注重指导学生朗读,继续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
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3、加强学生语言积累。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新词。了解课文内容。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指定的.课文或段落。学生能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培养学生在诵读中积累语言。从而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新词。了解课文内容。
2、掌握安排材料的方法。
3、能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指定的课文或段落。
4、并用多种方法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培养学生语感。
教学难点:理清作者安排材料的思路。
教学时间:7课时
关于语文教案6
课题:《北京》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情感。在阅读中感到北京的美丽,培养学生对美的向往。
2.在媒体的帮助下,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安门广场的布局美。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段.
教学重点:了解天安门广场的布局,热爱北京天安门广场的整齐美。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一年级的.时候就学习过:“我是中国人,我爱五星红旗。”你们热爱我们的祖国吗?你们知道我国的首都是哪儿?谁去过北京?你们愿意把你了解到的北京介绍给我们吗?(教师相机表扬学生,肯定他们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激发爱国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
2、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北京去转一转、看一看,你们高兴吗?(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丢字、加字。
2、(相机鼓励学生读的积极性)指名读课文,注意思考,课文都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3、反馈对课文的了解情况。
三、分析课文:
通过课文的介绍,北京的什么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
第一自然段:点明本文介绍的主要内容。
第二自然段:
1.了解广场的建筑物的特点,布局整齐。
2.小组讨论,画出广场布局示意图。
3.课件演示天安门广场。指导朗读。
第三自然段:
1、了解路和桥的特点。
2、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感受北京大都市的繁华。
3、通过读表示出对北京的热爱。
第四自然段:
1、了解北京的名胜古迹。
2、你还知道北京的哪些名胜古迹?(扩展知识)
第五自然段:
1、了解北京的著名景观
2、结尾课件,让学生了解这些景观。
3.读指导,“到处……到处”要重读。
4.、你还想要了解哪些有关北京的知识呢?
四、归纳课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北京有什么感受呢?
关于语文教案7
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写了不少作文了,每依次都有内容的要求。有的同学说,要是自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那该多好!今天,就请同学们自由习作,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
二、读习作提示,想想自己最想写什么。
三、小组交流,你最想写什么?准备怎么写?
四、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引导学生从内容和体裁两方面体会习作的自由。如内容,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景;可以写事实,也可以写虚拟、想象中的事。体裁伤害,可以是故事,可以是童话、寓言,可以是散文,也可以是诗歌。
五、自主习作
学生试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写完以后仔细修改自己的作文。
六、评价作文
1、自我评价:
轻声读自己的作文,把自己认为写得较好的段落做上标记,并在旁边写一写自己认为这一段比较好的理由是什么。
2、与小组内同学互换习作,找一找对方写得好的段落做上标记,并写几句评语;找到对方需要修改的地方也做上标记,并帮助对方修改。
3、对照自己的评价与同学的评价,再次修改后在小组内朗读欣赏,每组推选出一篇完整习作和一个优美片段,www.jiaoanba.com参加全班交流。
4、要求全班同学根据“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人物描写能够表现人物特点等” 标准给上台读作文的同学作出评价。
5、教师总结评价,主要是关注全班普遍出现的问题或现象给与针对性地指导。
七、誊抄习作。
关于语文教案8
主备教师:XXX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生活,培养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课时编号:025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观察、启发他们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3—4)
1、出示课文录像:
请小朋友看一段录像,看谁看得最仔细,最认真!等会老师要请小朋友来说说,你都看到了些什么?
(放录像,学生欣赏)。
2、交流:(农田、小河、五颜六色的野花、小朋友在采野花、喂猪、挖野菜)
说得真好,说明小朋友看得很细心,那么看了这段录像,你们感觉怎么样?(景色很美、小朋友很开心)
3、是呀,我们乡下农村的景色是那么美,小动物是那么可爱,乡下的孩子们生活更是多姿多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乡下孩子的幸福生活(贴课题)——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4)
1、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边听边展开想象的翅膀,等会把你的感受告诉老师。
2、播放配乐朗读——生说自己的感受。
3、打开书自己大声地读读课文,你特别喜欢的'那个小节多读几遍。
指名学生读自己最喜欢的小节——生评价。
三、细读
1、学习第一节:(10)
(1)乡下孩子在他们的爸爸妈妈眼里是什么样的呢?
谁来读第1小节?(出示)
老师听出来了,真是个可爱的孩子。
看哪个小朋友能最先完成这个填空:
出示:
乡下孩子是_______________,
是_______________。
指名回答——齐说。
(3)小朋友,闭上眼睛(音乐起)此刻你就躺在妈妈的怀里,尽情享受着妈妈的慈爱,妈妈轻轻拍着你的背,给你讲故事,你悄悄给妈妈讲学校里发生的事情,给妈妈唱学过的歌儿??
(音乐停),小朋友,这时候你感觉怎么样啊?(学生说)
是呀,在妈妈的怀里,孩子多象一只欢快的小黄鹂呀!
(4)(音乐起)请小朋友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趴在爸爸背上,爸爸带你来到田野里逮蚂蚱,捉蝴蝶,来到鱼塘边钓鱼,你感觉怎样?——学生说
对呀,和爸爸在一起的时光是多么快乐呀,刚才老师还看到有的小朋友边想边露出了笑脸,多灿烂呀,真象那盛开的野菊花,美极了!
(5)让我们伴着音乐再次感受乡下孩子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贴“幸福”) ——拿起书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读第一小节。
2、学习第2、3节(15)
(1)乡下孩子的生活可有趣啦!请小朋友自由读读2、3小节,看看他们平时都做些什么?
(2)指名一对小伙伴读(评价)——生回答,师相机画出。
(3)假如你是乡下孩子,在这些事中你最喜欢做什么?为什么?
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还有谁也喜欢读的,一起读读。
(4)小朋友,(师指图)除了课文上的这些事,你还想做些什么呢?
(采野花、拾稻穗、割青草、逮蚂蚱??)
(5)采了野花,拾了稻穗、割了青草有什么用呢?你能照着课文里的样子也来说一说吗?
出示:采一束野花,____________________。
拾一把稻穗,____________________。
割一篮青草,____________________。
捉几只蚂蚱,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朋友看着图自己练练看,指名说。(6)刚才我们是一句一句说的,现在你能连起来说两三句吗?
说的真好,相信小朋友会把第2、3小节读得更好,让大家仿佛看到乡下孩子们那有趣(贴)的生活——齐读。
3、学习第四小节(3)
(1)听了小朋友刚才的朗读,老师真想马上到田野里听听小鸟的歌唱,闻闻花草的芳香,做一回乡下孩子,快乐地生活在大自然中。你想吗?
请读读最后一小节,用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
齐声有感情朗读第四小节。
(2)出示“旷野”词卡,师述:“旷野就是空旷的原野。”指名读好词语。
(3)农村虽然没有城市繁华,但是这里有阳光,有旷野,孩子们多快乐呀。 谁再来读第四小节。——男女生比赛读。
四、再读,背诵(4)
1、乡下美,乡下的孩子更可爱,喜欢乡下吗?让我们一齐读儿歌,把你的喜爱读出来,加上动作试试,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我们就是乡下孩子,让我们一起把这首儿歌读好。
2、这么美的儿歌能永远记在脑海里该多好啊!
小朋友自己试着背背——指名背——齐背
五、小结
关于语文教案9
课题:《麦哨》
【设计理念】
经典的文本语言是一条绝美的长径,连着读者的心,作者的情,文中的境。让学生以文本语言为通道,一路读、听、赏、抒,便拥有一路的风景,最终到达文本所描绘的唯美境界,产生情与美的共鸣,用个性的语言与情感构筑起属于自身的一片新的意境。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等8个字。
2、自主读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和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包含放大的课文插图和课文重点语句段落)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听田园牧歌
1、板书课题:
给这两个字分别组一个合适的词,想想麦哨是什么?(用麦秆做成的哨子)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听听吹响麦哨的声音是怎样的?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
3、交流:
读通相关段落(课文第一、二、七、八自然段)。读准多音字和、应。(提示:这两个字意思相近,可以组成一个同样意思的新词应和。)
4、读了课文,谁能来模仿吹响麦哨的声音?
(提示:吹得短促,吹得悠长,与同桌合作应和着吹一吹,忽高忽低)
5、变化丰富的麦哨声就像一曲曲风格不同的田园牧歌,我们听着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短促的麦哨声是一曲欢快的乐曲,悠长的麦哨声是一曲柔美的乐曲,而相互应和着的麦哨声就像一曲合奏曲。)
6、有感情朗读描写麦哨声的段落。
7、学习写法:
麦哨声一呼一应,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你还发现什么也前后呼应着?
(小结:课文首尾两次写到麦哨。你呼我应,让我们一直沉浸在麦哨所吹响的田园牧歌里。)
设计意图
麦哨的声音是课文的线索,紧扣文题初读课文,能快速理清课文脉络。其后,让学生联系文中和、应、欢快、柔美等词对 呜卟呜卟的麦哨声展开想象,能有效把握学习语言的本质性目标。同时,那欢快而柔美的麦哨声在课堂里吹起一股清新的风,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田园之中。
二、赏田园画意
1、为什么孩子们的麦哨声吹得那么欢快、那么柔美?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的其他段落,去欣赏乡野生活里的欢快与柔美的画面。
2、学生自读自悟,把欢快与柔美标注在相关的句子边。
3、随机交流所欣赏到的乐与美和画面,边交流边指导朗读,读出相应的感受。
孩子们衣服美: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看图品味:碧蓝的湖水边,茵茵绿草地上,孩子们玩耍割草,就像是绿草地上盛开了无数美丽的花儿,好一幅色彩艳丽的画。随机板书:碧湖,绿田,孩子,色彩斑斓的画)
田野里花果美: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哪些颜色映入你的眼帘?(圈划:鹅黄嫩绿、浓阴、金黄、黑白相间、雪白、浅黄色)这些颜色是一起出现的吗?(圈划:前几天、转眼间)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好一幅变幻无穷五彩纷呈的画。随机板书:油菜,蚕豆,稻花)
田园里丰收乐: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哪些词语让你看到了丰收的景象?
(圈划:到处、密密的、一蓬蓬、丰满、齐刷刷。)重点品味擎。
(与举、托相比,擎字更显出果实的丰满,突出麦子的自豪与献礼般的郑重。)
你又从哪里感受到了丰收的欢乐?跳动的音符奏出的是什么乐曲?(好一曲欢庆丰收的歌。随机板书:欢庆丰收的歌)
小伙伴游戏乐:男孩子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头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看图想象说话,在这天然的草垫子上,孩子们会怎样快乐地游戏?(例:只见小牛来了个倒竖蜻蜓,还倒立着走起路来,两条腿在空中一颠一颠的,引得妞妞直拍手。
哎哟,不好了,他手一软支撑不住,一头栽倒在草地上。不过,没事,那柔软的垫子让他乐得打起滚来。)难怪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随机板书:翻跟头,竖蜻蜓,小伙伴们乐开花)
茅茅针滋味美: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肺腑!草地是天然的垫子,那茅茅针呢?(是天然的绿色饮料)
4、小结并整理板书。(见板书)
设计意图
以欢快、柔美为重点,让学生自主读悟,能有效地延续第一层面对麦哨的解读,把握课文的主旨,寻找到解读感悟的突破口,并搭建起一个有效的学习空间。在学习中抓重点词句品词想象,使学生对语言的感悟,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从而真正品味到文本语言所流淌着的浓浓的情趣。
三、抒田园诗情
1、同学们,刚才我们品味着课文,仿佛看到了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玩耍嬉戏的情形,那快乐美好的田园生活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你再仔细读读课文,一定会发现课文中的好多词句也像麦芒一样齐刷刷的,也是那样的美。
2、学生自读,寻找有规律的词句,交流美的语句,诵读积累喜欢的词句。(通过师生对读、同桌对读等形式读出句的节奏美,积累词句)
一声呼,一声应 玩累了,喊渴了 密密的 鼓鼓的 嚼嚼,吮吮
你呼我应,此起彼落 一张张 一朵朵 一蓬蓬 那么欢快,那么柔美
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重叠与对称)
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排比句)
3、作者用极富诗情画意的语言为我们制作了一部田园风光片。其实那让人向往的田园景色何止这一些呢?诗人刘定安用一首首短诗向我们展示了江南田园美景。(学生自由诵读)
惊飞油菜地里/几只鹧鸪/哨音竟沾住了几片白羽─《麦哨》
又是一场雨/好多人被淋湿/湿润的'清晨和黄昏/原上草色迷离/雨伞长出叶子/蘑菇戴上斗笠/炸雷翻滚在牛角上/少年心事在风里飞─《在雨季》
像我来时一样/油菜花在拂晓开放/凝露的风/在三月的轻烟里/吹过有梦的村庄─《三月》
4、课外作业:
请同学们选用这一单元中欣赏的词句,尝试着写几句诗,赞美田园景色。
〖设计意图
在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规律,并熟读积累,定能使文本丰富的语言浸润学生的心灵。另外,作为本单元最后一课的学习,引入拓展阅读,尝试写作练习,把学习的视角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使得文已尽,而学无尽意未尽。
【板书设计】
麦 哨
碧湖,绿田,孩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
油菜,蚕豆,稻花,一曲欢庆丰收的歌;
翻跟头,竖蜻蜓,麦哨声声,小伙伴们乐开怀!
设计意图
本板书概括了课文所描绘的景与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把握课文脉络主旨。其次,诗化的板书与本文意境相统一,增添了几分诗情画意,并为学生最后的课外创作提供了有效的范例。
【特别建议】
本教学设计安排了理解─感悟─积累─运用等学习步骤,如何让这四部分连贯成一个学习语言的整体,让学生得到有效发展,还需在教学中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1、教学设计中的理解─感悟─积累─运用等环节,理解感悟是基础,积累运用是目标,四者缺一不可。但在时间上把握哪一部分为重点,侧重于哪一部分的学习,需要根据学生的基础而定。如学生自主读悟的能力较强,那么教师可引导学生当堂熟读积累,并把课外创作练习交流引入课堂学习中。
如学生自主读悟存在一定的困难,那么教师必须在学习引导上作一番努力。
2、课文描绘的情景对于城镇学生来说,有一定的距离感,在理解感悟课文时,更需要激发学生的想象,通过对比、教师语言描述介绍乡土风情等手段让学生有所体会。
3、本课是略读课文,基于有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只安排了一课时。但因本文文质兼美,尤其是许多语句值得学生去品味积累,所以如需要,可以放慢教学节奏,安排两课时的教学时间,使每一环节的学习扎实有效。
如安排一课时教学时间,可以在四个环节中有所侧重,有所取舍,从而做到重点突出,学有成效。
关于语文教案10
【教材简介】
这次语文园地有三部分内容,分别是口语交际和习作、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宽带网。
口语交际是结合本组的课文学习及宽带网的内容进行的,而习作部分承接口语交际进行整理,写成习作。
我的发现是让学生体会相同的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词义是不同的。日积月累中设计了读读背背和读读记记,其中读读背背是启发学生学习积累古诗,读读忘记意在让学生发现词语的特点并进行扩展练习。
宽带网从迷人的风景和富饶的物产两方面向学生提供了资料,丰富了学生的资料积累。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组的口语交际而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并通过整理写出习作。
2、了解了解不同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不同意义,认识到词的意义常常要结合语言环境来理解。
3、积累名诗、名句。
4、积累成语,发现其中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
1、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口语交际,从而整理、写作。
2、学习在不同语言环境中区别相同字的不同意义。
3、通过观察发现词语特点,并积累相类似的词语。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性。
2、感受祖国的迷人风景和物产的富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建议】
1、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口语交际和宽带网结合进行,课前可以先了解学生搜集到的各种资料情况进行分组,做好交际前的准备,同时还要注意小组合作中的分工,在此基础上进行习作,学生就会有话可说。
2、交际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可以让学生自己带照片进行介绍,也可以收集自己喜欢的地方的图片进行介绍,或以导游的身份进行介绍。介绍自己想去的地方可以和同学合作进行。
3、我的发现和读读背背、读读记记就能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在读中观察发现词语中的奥秘并进行词语积累和识字练习。
4、课时建议:宽带网、口语交际、习作可以用四课时进行;其它部分为两课时。
关于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字,会写6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青头的话,让学生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教育学生要真心去帮助别人。
4.了解反刍现象。
教学重点:
1.抓住描写青头行动和语言的句子感受青头为了朋友不顾个人安危。
2.通过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蟋蟀和牛的图片、生字卡片、录音机、磁带。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你喜欢旅行吗?你到过哪里旅行?谁愿意向大家讲讲你的旅行故事?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有趣又惊险的故事。板书课题。
3.读题,激疑。读了课题后,你产生了哪些疑问?(谁在牛肚子里旅行?它为什么要到牛肚子里去旅行?在牛肚子里旅行看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朗读。思考: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
3.同桌对读,互相检查读书效果。
4.讨论交流: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5.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使你感触最深?再读一读。
三、学习生字新词。
1.自学生字词,记住字音、字形,了解字义、词义。
2.认读生字词,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检查自学情况。
3.指导写字。相机指导:用“换一换”的方法可以记住“堆、怜、吞、眯”四个生字。重点指导:旅,右边部分共六笔,第三笔是“撇”,第四笔是“竖提”,不要将这两笔合为一笔。胃:上下结构,下部“月”的第一笔写成“竖”。
4.将自己从本课中积累的词语写入“我的词语库”。
四、再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红头和青头两只蟋蟀在草地上捉迷藏时,红头被牛吃进了肚子里,经历了一次惊险的旅行。这节课我们随同红头和青头再作一次旅行。板书课题。
二、细读课文,感悟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谁愿意把课文中感触最深的部分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1)读完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2)找出描写青头的有关句子标记下来。
(3)读句子,老师引导学生抓住青头的动作和语言描写理解课文。青头的动作:蹦到牛身上、不顾疼痛爬起来大声喊,又跳到牛背上、爬到牛背上用身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为了朋友,青头不顾个人的安危。)青头的语言:“躲过它的`牙齿……吞到肚子里去”“不要怕,你会出来的……”“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青头教给红头脱险的方法,给红头鼓气,从精神上鼓励它,让它不害怕;青头知识丰富。当人遇到困难和危险时,朋友的帮助和支持是战胜困难的力量。)
(4)朗读课文,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①自由试读。
②生生互评。
3.了解反刍现象。
(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反刍现象的认识。
(2)反刍:动物把粗粗咀嚼(jǔjué)后咽下去的食物再返回到嘴里细细咀嚼,然后再咽下去。通常称倒嚼(dǎojiào)。牛、羊、鹿和骆驼都是反刍动物。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注意读出红头的紧张、着急的心情,读出青头的真诚、勇敢和沉着。
四、想象表演,深化理解。
1.想象:红头从牛肚子里出来后与青头还会说些什么?
2.讨论交流。
3.将自己想象的内容加上合适的动作把整个故事表演出来。
4.学习课文后,你最想说什么?(遇到困难和危险时,朋友的帮助是非常有用的。朋友之间应互相帮助,人人都离不开朋友的关心和帮助。要多交好朋友……)
五、课外延伸。
阅读、收集有趣又惊险的故事并讲给别人听。
关于语文教案12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认识“乾、坤”两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焚烧、千磨万击、千锤万凿。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情操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了解于谦,交流于谦的故事。
二、讲读古诗《石灰吟》。
1.初读指导,理解字、词意思和全诗大意。
(1)解题。板书题目。
吟:歌唱。
指名读题,说说题目的意思。
(2)教师范读。
(3)学生试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注意书上的注解。)
2.精读训练,连贯讲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自由读全诗,连贯讲诗意。
(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①读诗句“烈火焚烧若等闲”,说一说“若等闲”在这里的作用?
②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方法,说一说在这里的作用?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轻声自读,想象诗中送别的情景,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②这种感情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③有感情地朗读,想象情景。
三、巩固练习。
1.读课文,先理解加粗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2)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欣赏三首古诗,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3.背诵三首古诗。
四、总结:
这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唐代诗人的三首古诗。这三首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同学们,我们要在读懂诗句、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掌握诗人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学习诗人朴实无华的文风。
教学板书
墨梅(清气) 竹石(坚劲) 石灰(清白)
借物抒情
关于语文教案13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了解电脑住宅为人们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感受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3、发挥想象力,设计一栋你心目中的电脑住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介绍的电脑带给人类的便利。在理解的基础上想像,自我设计电脑住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电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伙伴。它给我们的学习、工作以及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便捷。这节课,我们去参观一栋由电脑控制、指挥的住宅,它与我们普通的住宅有什么不同?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
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2、检查读书情况,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3、再读课文,思考:
电脑住宅与普通住宅有什么不同?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感受。
三、深入探究
1、默读课文,看看电脑住宅有哪些奇妙的功能?边读边想,用笔在相应的段落留下你思考的痕迹。
2、学习小组交流、讨论。
3、集体交流:
⑴ 根据室外的气象资料进行调节,为主人提供舒适的家居环境。
⑵ 大门具有保安功能,防止不明人物进入住宅。
⑶ 通过电脑,可以调运屋内自己需要的物品。
⑷ 厨房有一套教人做菜的电脑装置。
⑸ 主人休息时,电脑给人们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
⑹ 浴室里,可通过电脑“预约”洗澡的时间。
4、小组合作研究,根据课文的描述,画出电脑住宅的示意图,注明各部分的神奇之处。
5、是啊,正因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才有了这一栋栋神奇的电脑住宅,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人人都能住进这具有奇妙功能的电脑住宅。
四、想象设计
如果由你来设计一栋电脑住宅,你打算怎样设计?想一想,写下来,在全班交流时一起来评一评,谁设计的是我们心目中的最佳住宅。
五、小结
今天,我们一同走进了电脑住宅,不但领略到了它的神奇,还真真切切地感受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得舒适和便捷,让我们努力学习本领,在科技迅猛发展地21世纪,创造出自己的那份“神奇”。
关于语文教案14
课题:认识g、k、h
设计背景:
低年级学生有着注意力不集中,但形象思维很具体的特点,只有注重教学内容的具体性和直观性,才能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语文课程标准》中“实施建议”也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合理地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愉悦教学,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力求做到教学具有趣味性,富有童趣,激起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乐趣。
教学片段: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师:我们已学了很多声母,并同它们成了朋友。瞧,它们来了。(师出示字母卡片,生开“火车”认读。)
2、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⑴谈话: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画,想看看吗?
⑵展示台出示课文插图。
⑶仔细看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⑷指名交流:蓝蓝的天空下,一只白鸽嘴含柳枝快乐地飞翔。清清的河水中,几只小蝌蚪在水草丛中做游戏。小朋友玩累了,坐在公园的椅子上喝水。
⑸揭题。
今天,我们要认识的3位声母宝宝就是g、k、h。
(出示图二:“g、k、h”的卡通形象,教师模仿卡通人物说话,“小朋友们好,我们是g、k、h声母宝宝,希望和大家交朋友”。)
师:你想先认识谁?
指名一生随意选择,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教学
二、教学g、k、h。
(一)学习g。
师:谁来跟鸽子打个招呼?生:鸽子,你好吗?鸽子,你好……
1、指名示范读。
2、学生评议。
3、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读。
4、记清形。
师:名字会叫了,再看看他的样子,你有什么发现?
如果把你的发现编成儿歌就更好了。
生1:像个花环g、g、g。
生2:“鸽子的鸽。”“和平鸽的鸽。”“哥哥的哥。”“割草的割。”“割破的割。”
生3:“9字加弯ggg”、“q加弯钩ggg”、“p字反写加钩ggg”。
(二)学习K。
我们班的小朋友真了不起,一下子就交了个新朋友,朋友多了快乐多,我们再来交交新朋友。
1、点击蝌蚪,问:他的名字谁会叫?
2、指导发好“k”的音。
3、开火车读,同桌对读。
4、g、k对比读。
5、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K。
生1:k、k、k蝌蚪的蝌;
生2:科学、科学,k、k、k
三、学习“h”。
让我们来认识最后一位新朋友,他就是“h”。
谁来当小老师?
1、指名读、跟读、开火车读。
2、记清形。
四、课中操,学念儿歌。
1、点击课件(伴音乐):出现卡通人物g、k说话:“小朋友学得不错,我们送给你们一首儿歌”。
出示:哥哥有只小白鸽,
小白鸽爱唱歌,
咕咕咕,咕咕咕。
哥哥听了笑呵呵”
2、动作表演,学念儿歌。
五、学习二拼音节
1、出示音节:ga ka ha ge ke he gu ku hu
2、你能指出这些音节的声母、韵母吗?(学生指读,教师板书)
ga
g—a→ga
3、小组内尝试练读,小组长领读。
4、开火车拼读。
六、多种形式,巩固g、k、h。
1、游戏——“玩橡皮泥”。
①小伙伴合作,动手做一做g、k、h,再读一读,也可以去其他组看一看。
②把自己组的`劳动成果展示在黑板上。
③小组互评。
2、快速准确拼读。如:kǎ kū hé gù hǔ
七、指导书写。
①师范写、解说。
②学生配乐书写。
教学反思:
迁移规律是教育心理学揭示的一条重要的规律。它是指“一种活动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也就是已有经验的具体化与新知识的类化过程或新、旧经验的协调过程”。迁移有三种类型:同化迁移、顺应性迁移。上面的案例既有同化迁移,同化迁移就是新知识内化到已有认知结构中去。如g的读音与已知的“,小白鸽”“哥哥”“割破” 等字一样,孩子们在头脑里进行了知识的类化,马上记住了。也有顺应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也叫协调性迁移。指在已有认知结构不能把新知识吸收(即同化)到自身中去,但新旧知识间存在共同要素的情况下,已有认知结构发生顺应新知识的变化,即建立一种新的上位结构,以包容已有的下位知识,这就是顺应性迁移过程。如g的字形,与字母“o、p、q”、数字“9” 有联系,又有区别,孩子们通过比较,抽象、概括,能够用儿歌的形式联系这些已熟悉的字形编出帮助记忆g的字形。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孩子们将生活中学的知识向语文新知识迁移,学得轻松、有趣。
关于语文教案15
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储备点:
1、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人的情感。
2、了解诗歌的写作顺序和感情线索。
能力培养点:
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2、反复诵读,使学生掌握诵读诗歌的要领和技巧。
3、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体验点:
使学生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立志刻苦学习,以报效祖国。
教学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
2、分析本诗独创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启发、探究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录音机.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投影片:一位中年人,坐在床前抬头凝望窗外明月)同学们,看这幅画,你们会想到谁的诗句呢?这首诗是表达怎样的情感呢?(学生回答)对,这首诗是著名的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家乡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当我们一旦离开它,总会生起或多或少的乡愁。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台湾著名学者余光中的〈〈乡愁〉〉,体会其中的情意好吗?
二、板书课题,作者简介:
余光中,台湾学者,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去台湾,是当代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
一、 研习新课:
(一)听读,整体感知。
1、播放〈〈乡愁〉〉配乐诗朗诵录音。
2、同学们听了以后,有什么感受?请说出来大家讨论。
3、教师适当评点后,范读课文,让学生再次体会诗中悲愤而激昂的感情基调。
(二)品读,体会诗的音乐美。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请同学代表读课文,集体纠音。
2、结合练习三划分全诗节奏。
3、全班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三)解读,品味诗的意象和情感。
(出示投影片,分小组探究下列问题:)
1、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里,乡愁一直萦绕在诗人心头,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来呢?(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
2、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东西,但很多诗人却把它寄托在具体可感的事物中,如:李白就通过“明月”寄托乡愁,那么这首诗是通过什么来表达乡愁的?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3、结合上文,说说你由“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产生的`联想,它们是如何表现乡愁的?
(四)课堂互动。
(学生针对本课不懂的问题发问,由学生来回答,老师适当点拨。)
(五)延伸拓展,深化积累。
1、“乡愁”从古到今都困扰着羁旅他乡的游子们,因而也成为文学创作历久常新的主题之一,我们学过的作品中还有哪些是反映这个主题的?你能背出来吗?
(学生背诵,肯定学生课外的学习和积累。)
2、在〈〈乡愁〉〉一诗中,作者把乡愁比喻成“邮票”、“船票”等,请你也仿照这个句式说一、二句话
(老师启发,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并及时给予中肯评价)
(六)再次朗读课文,然后课堂小结。
1、全班再次诵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课堂小结:
同学们,人们常说:“甜不甜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正因为如此,文学史上才留下了那么多感人至深的抒发“乡愁”名作,那么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做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歌曲〈〈谁不说俺家乡美〉〉边想出答案。
(七)布置作业;
1、背诵《乡愁》
2、以爱家乡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树教案12-11
语文小学教案01-03
语文优秀教案01-25
【热】语文的教案01-24
语文的教案【精】01-24
《小学语文》教案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