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数学的教案

数学的教案

时间:2023-01-20 11:00:10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数学的教案1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数学的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数学的教案15篇

关于数学的教案1

  教学目标:

  1、巩固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乘法,熟练计算乘数中间有0及末尾有0的乘法。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计算正确率与计算速度。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有耐心地做题。

  教学重点:巩固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乘法,熟练计算乘数中间有0及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难点:提高计算正确率与计算速度。

  教学对策:结通过一些鼓励手段,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简便算法。

  教学准备:补充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基本练习。

  1、口算。(完成p82第1题。)

  9×300 31×2 2×22 800×8

  33×2 5×200 130×3 2×210

  2、指名说出计算思路。

  例:9×300

  9×3=27

  9×300=2700

  二、教学第3题。

  1、出示第3题。

  2、先让学生分类。

  小于4000的:

  906×4 380×9 6×610 5×790

  大于4000的:

  504×8 7×710 6×802 9×510

  3、再让学生说出理由。

  三、解决问题。

  1、p82 第4题

  要求“新建的楼一共能住多少户”就是求几个几?

  指名学生回答。

  2、p82 第5题

  (1)看着表格,你获得什么数学信息?

  (2)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计算并集体订正

  四、思考题:

  补充:

  有40个学生去划船,大船每条可以坐6人,租金20元;小船每条可以坐4人,租金15元。如果你是领队,准备怎样租船?怎样租船最省钱?

  (1)读题后引导学生思考:1、可以怎样租船?

  2、怎样租最省钱?

  (2)交流思考结果,师板书成表格形式,列出租船的情况和所用的租金

  比较:怎样租最省钱?

  五、课堂作业。

  p82 练习八

  第2、4题。

  板书设计: 乘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小于4000的:

  906×4 380×9

  6×610 5×790

  大于4000的:

  504×8 7×710

  课前思考:

  这部分内容主要练习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以及用两步连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进行口算和笔算时,要引导学生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进行比较和反思,看看算法的`选择是否恰当、计算的过程有无疏漏、计算的结果是否合理。也要组织相应的讨论和交流,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逐步形成计算技巧。

  课后反思1:

  本课主要教学练习八的1~5题,主要练习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笔算和估算。在教学中,我先帮助学生复习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的口算方法,然后进一步强调了在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时的注意点,并回顾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从学生练习、回答的情况来看,学生掌握的还可以,可能在笔算中,学生对于这种简便计算的竖式一下子还没法完全的适应。

  课后反思2:

  这节课主要复习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笔算和估算。口算和笔算学生练习的比较多,计算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这节课主要再帮他们整理一下,让他们更好的掌握乘数中间的0与末尾的0的处理方法,形成计算技能。对于估算这部分内容,学生能很好的掌握方法,只是估算速度还有待提高。

  课后反思3:

  三位数乘一位数,学生基本都能掌握其算法,只是在计算中稍有产生错误,那也是因为乘法口决不熟练所造成的。只要以后能经常地练习,相信在这方面肯定会有所改善的。而这一节课我主要是侧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他们的估算能力。应该说在实际生活中,估算是用得很多,平时计算也是一样。有时末必会对每一题进行验算,那有多麻烦,但是如果学会估算的话,那不是可以节约很多时间,,而且还可以提高75%的计算正确率。所以我要求学生在计算这一类题时,可以不会每题都进行验算(再算一遍),但必须是每一题进行估算性质的验算,这样即可以提高计算正确率,又可以养成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而从实际课堂上来看,学生确实也可以做到,收到的效果也是较好的。

关于数学的教案2

  【教材分析】

  教材把倒数的认识编组为分数乘法这一单元的最后独立一节,其意图就是突出这个知识点的地位和作用。因为倒数的概念是学习分数除法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是乘为乘这个数的倒数。教材还注意突出倒数是表示两数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要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倒数不能孤立存在。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的意义,通过对乘法算式的观察,能够比较容易的掌握本课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找出规律。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习口算下面各题

  640

  380

  活动二:教学倒数的意义.

  1、上面的两组题有什么不同?

  2、像第二组这样,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3、举例说明什么叫做互为倒数.

  4、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必须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

  5、让学生试着说一说第二组算式中两个数的关系.

  活动三:教学例题(求倒数的方法).

  观察上面第二组算式,发现规律进行归纳.使学生明确: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是互相调换位置的.

  怎样找出的倒数呢?你能用刚才发现的规律找出来吗?

  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1的倒数是多少?:0有倒数吗?

  0为什么没有倒数?(因为0不能作分母,所以0没有倒数)

  活动四:做一做书第24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时

  活动五:巩固练习

  1.做练习六的第1、2题.学生完成。

  2.做练习六的第3题.学集体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下理由.

  3.做练习五的第4题.

  活动六:质疑总结

  通过对倒数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关于数学的教案3

  一、教材分析

  物体的平移在学生生活中并不陌生,但作为数学概念则是第一次和学生见面。因此本课在介绍平移时要注意教学应从大量感性、直观的生活实例导入,使学生初步感受平移现象并体会他们的特点,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深入理解概念,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二、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初步理解图形的平移,能直观的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2、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过程,培养观察、想象和创造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感受图形的运动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三、重、难点

  重点: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难点:感知平移的特点。

  四、课前预习

  1、怎样判断一种运动是不是平移?

  2、平移运动是怎样的运动?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游乐场中认识了轴对称图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游乐场,老师和你们一起来研究一种生活中常见到的运动方式。(平移)

  播放游乐场动画视频。

  (二)合作探究、认识平移的特点

  师:提出观察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根据你们昨天预习时了解到的有关平移的知识看看画面上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现象?)

  生:平移现象有观光梯、缆车、话题、小汽车。

  师:这些项目大家都玩过吗?谁能用手势来演示给大家看?

  师:这些运动都是平移现象,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课件出示)

  同学们认真观看。

  刚才我们观察了那么多的平移现象,那现在请同桌互相说一说,你们各自见过的平移现象。

  师: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全体起立,我们一起先向右平移两步,,再向左平移两步。(请坐)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呢!你能用你桌子上的'物体做平移运动吗?

  学生自己用桌子上的物体做运动,然后集体交流汇报。

  通过刚才大家的认真观察和亲身体验,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平移究竟是怎样的一种运动方式?

  课件出示平移的定义。

  当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运动,它的(形状)、(大小)、(自身方向)都不改变,只是本身的(位置)改变了。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平移现象。

  (三)巩固提高(出示房子图)

  师:这里有几座房子,哪几座小房子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让我们一起移移看!

  学生交流汇报。

  小房子师朝哪个方向移动的?怎样运动?(让学生用语言描述)

  师:说的真好!瞧!(出示平移的特征)

  七、知识应用

  下面的哪些图形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

  两只蝴蝶,两只小乌龟为什么不连?(方向不同)

  其实,再我们日常生活中,只要留心观察,处处有平移,比如:我们在学习美术时,也能用到平移。

  八、走进生活,欣赏图形的运动。

  九、小结

  平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课后大家可以运用轴对称和平移画一画,剪一剪,老师相信你们的作品会更出色,更漂亮!

  课后反思:

  “平移”是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现象,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感知和初步认识平移现象,而且还必须渗透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通过大量的情景设置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设计中,我从学生身边的现象出发,引入新课,让学生从感知中初步认识平移。其次,通过学生的亲自体验以及活动集体探究出平移的特点。再次,通过小房子的移动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考。

  这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1、在学生举例说明小鸟的飞行也是平移现象吗?我没能够给与肯定或否定的答复,只是让他再好好思考。我感觉在突发事情上,还是教学机智不够。

  2、激励性语言还是不够丰富。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关于数学的教案4

  教材分析:

  《纲要》指出:“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数字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认识数字并理解其意义是为以后学习好科学打好基础。由于有一部分幼儿对1、2有了认识并能理解其意义。所以,这节课我设计了:《小小食品店》。注重从感知入手,从具体到抽象,从易到难,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贯穿全部过程。

  活动目标

  《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对数等现象产生兴趣。构建初步的数的概念。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数字1、2、3,感知其意义。

  2、体验共同游戏的乐趣,喜欢我们的班级。

  3、能收拾好游戏的玩具。熟悉班级常规。

  教学方法:

  由于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幼儿的注意力不宜持久、容易分散;对生活和周围的事物感兴趣等特点。我选择了利用游戏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小小食品店”里面,幼儿来当顾客,我通过操作法、游戏法和引导发现法,来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能主动进行学习。

  活动准备 :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所以,在活动准备的材料中,我选择了干葡萄干、小糖粒、花生、饼干等幼儿常见且喜欢吃的小食品作为教具。幼儿使用的小筐和纸片等符合安全和卫生要求的。另外,在教具的使用中引导幼儿观察、思考,逐步从具体形象向抽象的方向过渡。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纲要》指出:“数学学习扎根于儿童的生活与经验,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为了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情景中活动。我创设了开食品店的形式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天线宝宝开的是什么店?”然后请幼儿说说天线宝宝的店里面有什么东西。

  (二)、基本部分:

  这部分以“买食品”、“吃食品”这一系列游戏情景串联教学过程,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认识数字1、2、3。其次,考虑到小班幼儿认识数字的特点,不易理解其意义。我就重数字与实物相匹配,引导幼儿理解数字,减低幼儿学习难度。同时通过指认的形式帮助幼儿认识巩固对1、2、3的理解和认识。在理解1、2、3时,依照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逐步引导幼儿的思维向多维发展。

  在“吃食品”的活动中,要求幼儿按数字和实物相匹配的原则。请幼儿讲一讲你买的是什么?有的幼儿说“是2颗葡萄干”,有的说“是2粒红色的糖”、还有的说“是2片三角形的饼干”。在此基础上,老师小结,肯定幼儿从颜色、形状的表述,同时鼓励一个幼儿可以从颜色、形状两维角度选择。发展幼儿的思维。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求幼儿要将自己买的什么东西讲给你的好朋友听,可以将食品共同分享。针对“买食品”的要求,做了不同层次的安排,让每个幼儿分别按不同的要求去参加活动。从而使每个幼儿有所发展,体现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三)、结束部分:

  活动的最后为“图卡操作”,这一游戏的目的是为区域活动中的练习做示范。我为幼儿准备了一组实物卡片和数字卡片还有固体胶,在粘贴的`过程中加深幼儿对数字意义的理解。是集体教学活动同自主自学的区域活动结合起来,为幼儿提供更多的个别练习的机会。在活动结束后。我要求幼儿收拾好自己的玩具,要物归原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以上是我对数学活动《小小食品店》的设计思路,在活动中我始终要体现的是:幼儿是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活动的支持者与引导者,是环境的创设者,我们要做的仅仅是为幼儿全面发展提供更充分更有利的空间。

关于数学的教案5

  活动目标:

  1、探索6的组成,知道6分成两份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2、 能按顺序进行操作,初步感知数的互补关系。

  3、专心自己的操作活动,初步学习检查自己的活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学习过5以内个数的组成

  2、物质准备:教具:小鱼六条,记录纸,笔

  学具:(1)小篓子若干,内放数量为6的小鱼片片,记录纸,笔

  (2)6个玩具串在一根绳子上,记录单,笔

  (3)《幼儿用书》38-39页,彩色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小鱼游走了

  1、教师出示一群小鱼:河里游来了一群小鱼,你知道一共有几条小鱼吗?引导幼儿将小于排成一排,并数出和记录总数

  2、教师将一条小鱼拿开放在面前:几条小鱼游走了?现在小鱼分成了两份,每一份是几条?引导幼儿根据小鱼的位置说一说小鱼分成了1和5,并记录。

  3、请个别幼儿移动小鱼,引导幼儿继续按小鱼的位置进行分合并记录

  二. 小组操作活动

  1、小鱼游游游。幼儿先将小鱼排成一排,记录总数,然后演示小鱼游来了或游走了,说一说每次分合的结果并记录

  2、分玩具。将6歌玩具穿在一根绳子上,引导幼儿现数总数并记录,然后再将玩具分成两份,波导绳子的两头,并记录下分的'结果

  3、看房子图写分合式,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P38页),看房子分类图,请你先将6个圆点分成两份,再用数字记录,最后写分合式

  4、看算式进行5以内的加减运算

  5、给铅笔排序,观察铅笔的长短,在圈中写上相应的序号

  三.活动评价

  1.请幼儿介绍“小鱼游游游“活动,教师记录幼儿分合的结果,师生共同检查6的分合是否有重复或遗漏,得出6分成两份有5中不同的分法,

  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单,发现数的互补关系:总数不变,两个部分数,一边数越来越大,另一边的数就越来越小。

关于数学的教案6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杨红梅

  活动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游戏化的教学,让幼儿在操作中理解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培养幼儿从身边事物中发现单双数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2元超市场景、1——10的代用券,红色水彩笔每人一支、幼儿分组操作材料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起兴趣

  瞧!我们已经来到了2元超市,你们来猜一猜,它为什么叫2元超市呢?

  二、在购物游戏中体验、感知单双数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数一数,你有几元钱?圈一圈,你能买几样东西?

  2、幼儿进行购物游戏,提醒幼儿做一个文明小顾客。

  三、在交流与比较中理解单双数

  1、讨论:你有几元钱?买了几样东西?还有钱多吗?

  2、回收代用券:还剩一元的小朋友把代用券送到一边,都用完的`送到另一边。

  3、集体检验,解决问题:“1”该送哪边?

  4、教师小结:

  ①像1、3、5、7、9这样两个两个地数,总会剩下一个的数叫单数;2、4、6、8、10这样都能凑成2个2个的数叫双数。

  ②10以内有5个单数,也有5个双数。

  ③单数挨着双数,双数挨着单数,它们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四、在游戏与操作中区分单双数

  1、寻找身边的单双数

  2、分组操作

  准备4组操作材料,幼儿自由选择进行操作。

  ●圈一圈:两个两个地圈,区分单双数。

  ●分一分:在许多点卡和图卡中区分出单双数。

  ●转一转:转动转盘,当转盘停下时记录下指针所指的数是单数还是双数。●扔一扔:扔骰子,记录下单双数并写出它的两个相邻数。

  3、集体游戏

  抱一抱:单数——自己抱自己;双数——找个朋友抱一抱。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七只小猴在哪里

  杨红梅

  活动目标:

  1、学习7的加减,能根据花朵颜色的不同列出加、减法算式并进行7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进一步巩固对加、减法算式及其含义的理解。

  3、爱动脑筋,能积极参与加减运算活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看图列组成式的经验,学习过6以内各数的加减和7的组成。

  2、物质准备:,

  ——教具:图片一张(上面画7只猴子,其中1只小猴,6只大猴;2只猴子在树上,5只猴子在草地上;3只猴子在吃香蕉,4只在吃苹果。)

  ——学具:《幼儿用书》(P11、12、13页),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看猴子去。

  教师:还记得《7只小猴去旅行》的故事吗?小猴们旅行回来了,我们去看看它们吧。教师(出示图片):小猴在哪里?它们都在干什么?

  请幼儿说一说每个小猴子的位置,以及它们正在做什么?如:1只小猴子,6只大猴子???

  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吗?

  引导幼儿列加法或减法算式,并说一说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如:1+6=7

  表示1只小猴子和6只大猴子合起来是7只猴子。再如:7—1=6表示7只猴子中,有一只小猴子剩下的都是大猴子。

  继续引发幼儿的思考:你还能列出和刚才不一样的算式吗?

  2、幼儿操作活动。

  看图按特征标记列算式。请幼儿观察画面上的实物有多少?它们的颜色和其它特征是怎样的?然后,列出7的第一组加法或减法算式。

  观察连续的三幅图,讲述图片的含义,列出加减算式。

  带领幼儿分别打开《幼儿用书》第12、13页,引导幼儿练习7的第二组、第三组加减运算。(也可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本活动只完成一页练习,其它练习放在日常或区域中进行。)

  3、活动评价

  请幼儿介绍“看特征列算式”的活动,鼓励幼儿说出每道算式的意思,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关于数学的教案7

  一、 活动目标:

  1、学习根据线索判断结果。

  2、学习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二、 活动准备:

  1、空纸箱一个、铅笔数支、数个硬币、几张5元纸币。

  2、幼儿操作材料、铅笔。

  3、教师用示范纸4张。

  三、 活动过程:

  1、变加2个的魔术。

  (1)、出示纸箱一个, 事先在里面放一些铅笔。告诉幼儿:我要让这只纸箱变魔术,从左边放东西进去,就会变不一样的东西从右边出来。

  (2)出示2支铅笔,放入纸箱中,从右边拿出4支铅笔来,请幼儿说说有什么不一样。

  (3)再放入3支铅笔,从右边拿出5支铅笔。请幼儿说说有什么不一样。

  (4)再放入4支铅笔,请幼儿猜猜右边会有几支铅笔出来。

  (5)再放入5支铅笔,请幼儿猜猜右边会有几支铅笔出来。

  (6)请幼儿说说,这只纸箱变的是什么魔术?

  2、1元变5元的'魔术。

  (1)教师事先在纸箱里放些5元纸币。让幼儿看看这次魔术纸箱又会变什么魔术。将1个1元硬币放进去,从右边拿出1个5元;再将2个1元硬币放进去,从右边拿出2个5元。

  (2)将3个1元硬币放进去,请幼儿猜猜右边会有什么出来。(3个5元)

  (3)将4个1元硬币放进去,请幼儿猜猜右边会有什么出来。(4个5元)

  (4)请幼儿说说,这次纸箱变的是什么魔术?

  3、师出示刚才变魔术的图例纸纸,请幼儿观察。了解其变化规律。

  4、逐一出示范例纸纸,请幼儿观察,说说魔术纸箱又在变什么魔术

  4、请幼儿选一张作业纸进行操作,师逐一观察幼儿操作情况。

  5、展示幼儿作业,说说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6、尝试别的变化方法,幼儿再次操作。

  7、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关于数学的教案8

  材料设计:

  在数学区提供若干个放面霜的正方体空盒子,把空盒子的六面涂成红色或绿色,在空盒子的六面分别贴上10以内数字或10以内物体的图案也可以贴上10以内的点子,记录单若干份,记录笔。

  玩法提示:

  让幼儿选择两只相同图案的`绿色骰子任意掷骰子,看看面朝上的是几和几,合起来是几,讲讲、说说、再算算然后在记录纸上列加法算式。

  让幼儿选择一只绿骰子和一只红骰子,任意掷骰子,看看面朝上的是几和几,比比谁多谁少,讲讲、说说、再算算然后在记录纸上列减法算式。

  指导要点:

  1、活动刚开始时,可由两位幼儿各持一骰子进行投掷,再共同观察、讲述,待熟悉后可由一位幼儿独立操作并记录。

  2、鼓励幼儿选择多种骰子进行投掷活动。

  3、在操作中,如果遇到不能确定的现象可向老师或同伴请教。

  价值取向:

  利用放面霜的正方体空盒子制作骰子,投放到数学区域中,供孩子们投掷,观察、讲述。发展幼儿目测、投准的能力,提高手部的精细动作。能根据画面列10以内的加减算式,寓教寓乐,使孩子们在玩乐的过程中对数学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关于数学的教案9

  课题:观察桔子

  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通过观察、品尝,了解桔子的颜色、外形、大小、重量、味道。

  2.继续学习运用比喻等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指导观察

  教学难点:练习说话

  教学准备:桔子及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听话,找中心句,导入新课:

  1.我们知道,一篇作文是由一个个句子组成的,每一个句子又是由一个个词语组成的。因此,写好作文,就要用好每个词,写好每句话和每段话,现在老师读几句话,大家认真听,仔细想:每一段话是围绕那一句话来写的?

  2.听后生讲。

  二:指导观察:

  1.出示桔子:你看到了什么?(生讲)

  2.板书:这个桔子真可爱!(指导读)

  3.指名读出桔子的“可爱”特点;齐读。

  4.板书:啊!这个桔子真可爱!(指导读句子)

  5.师:从哪儿看出这个桔子的可爱?要用事实说话,要把话写具体,怎样写具体?(板书:观察)观察指的是以看为主,对事物进行调查,观察要(板书:仔细)。如果要写这个桔子,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观察?(生讲:颜色、形状、大小、重量、味道)

  6.再仔细观察(叶子),一般桔子都没有叶子,这是这个桔子的个性特征,如果剥开橘皮,你就会看到(桔瓤),一尝就知道(味道),这样观察就仔细了,如果把观察到的内容写下来,也就具体了,光写具体还不够,还要写生动,怎么写才生动呢?那就要展开想象,想象要合理,把你想象到的写进去,文章就具体生动了。

  三:指导写作

  (一)外表

  1.我们先来说说它的形状好吗?谁想说?(圆圆的)

  这圆圆的桔子像什么?注意把话说具体说完整。(做动作提示)(像小皮球、像小灯笼)

  说得真好!刚才那个同学说的是个什么句子?(打比方)

  2.继续观察。这几个桔子大小一样吗?

  有大一点的,有小一点的。用一个词怎么说?(大小不一)

  3.放在手里掂一掂,估计一下它有多重?(60克左右)

  4.再看看它的颜色。(桔黄)

  5.谁能连起来说说桔子的形状和颜色?

  6.下面该说说它的味道了,谁知道桔子的味道?(学生可能会说是酸甜的)你怎么知道的?(学生可能会说是吃出来的。)现在的这个没剥开皮的桔子可以吃吗?

  那么,我们除了通过嘴巴吃,还可以通过什么方法知道它的味道?(用鼻子闻)对。谁来闻一闻这桔子的味道,然后告诉大家。(淡淡的清香)

  7.看桔叶:看到了吗?这桔子上还有片叶子,这说明什么?(新鲜)谁能说说这叶子的形状和颜色?(椭圆,碧绿)

  想想:这片桔叶顶在桔子上像什么?(像一顶帽子)

  8.谁能连起来把桔子的'外表说一说?(指名说)(板书:外表)

  (二)内里

  1.注意老师的动作:教师剥桔皮。问:刚才老师做了什么动作?(剥、扒)

  2.老师剥桔皮,请一生上台来闻闻,你闻到了怎样的味道?(清香)看到了什么?

  3.这桔瓤是有什么组成的?(桔瓣)取出一片桔瓣,看看,像什么?(月牙、小船)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桔瓣?(数)

  4.仔细看,动脑想:这些桔瓣围在一起,好像??犹如??用打比方的句子描述一下。

  指名说,点评。

  5.继续看老师的动作:取出一瓣。指名说说老师做的动作。(取、掰)老师接着做动作,放在学生嘴里咬上一口。

  6.谁能把刚才讲的连起来再说说,注意用上打比方的句子和表示动作的词。(板书:内里)

  7.拿起桔子,大家一起动手剥桔皮、数桔瓣、再放到嘴里品尝一下桔子。要求边做边说。

  8.刚才大家品尝了桔子的味道,谁来说说?(甜甜的、酸酸的、甜里带酸)

  9.好吃吗?喜欢吃吗?

  10.学生习作

  三.佳作欣赏

  展评学生习作,师生给予评价。

  板书:

  啊!这个桔子真可爱!

  观察仔细内容具体想象合理。

关于数学的教案10

  课题:新建小区

  教学内容:第57页~59页内容

  教学目标:联系生活实际并动手操作,能正确辨认照片分别是从什么位置拍摄的。

  能正确判断连续拍摄某一景物的得先后顺序。

  教学重点:辨认一组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相应画面。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连续拍摄的某一景物的先后顺序。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到路边观察从面前开过的汽车,从小区大门、商场门口经过,仔细观察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画面。

  2、房子、大树、石凳的.模型

  教学过程:

  一、新课准备

  1、 让学生说一说观察从面前开过的汽车时,有什么体会.

  2、 说一说从小区门口或者商场门口经过,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大门有什么不同。

  二、学习新课

  1、 实物投影演示57页上半部分的主题图,指导学生认识图上的①②③分别表示拍摄地点,下面三幅是在不同位置拍到的照片,让学生独立判断并编号。

  2、 练一练第1题,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然后老师用正方体搭一搭,验证。

  3、 练一练第2题,指导学生理解题意,先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然后指名向全班说。

  4、 58页试一试,指导学生理解题意,并看懂从空中拍下的照片,再试着说一说房子、大树、石凳和小路的相对位置。如:大树在房子的右边,石登在房子右前方、大树的左前方等,用东西南北的方位来说也可以。

  5、 独立思考 小组讨论 对有困难的学生让其上台用模型摆一摆,看一看。

  6、 判断58页下面的两幅图分别是在哪个方向看到的,可借助模型验证。

  三、灵活运用

  1、 第59页第1题,先独立观察,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用实物摆一摆。

  2、 这是一道难度较大的题,做题时应先指导学生注意观察画面中比较醒目的标志,确定每一幅大致在什么位置拍摄的,再按一定方向排序,应由两种答案,分别是2、4、1、3或3、1、4、2。

关于数学的教案11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许多物品存在有规律排序的现象,如在衣服、窗帘、璧纸的图案。有序排列的图案美化物品的同时,也激发了幼儿对排序规律的好奇心。活动中通过设置游戏情境,提供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 引导幼儿发现排序规律,进一步启发幼儿用多种排列方式设计项链和彩环,体验将物品有规律排列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体重复交替、数量的递增或递减等规律进行排序。

  2.大胆创新,探索按多种规律排序。

  3.体验事物重复变化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雪花片幼儿每人 1 份,红、蓝彩珠,绳子,彩色纸条,胶水若干。

  2.教室中悬挂红、绿两色按递增和递减规律交替、重复做成的两条彩旗挂饰。

  【活动建议】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排序的兴趣。

  (1)出示“小熊的`新房”图片,请幼儿观察有规律的地方。

  提问:小熊的住处有哪些有规律的地方?例如:屋顶色块是按红、红、黄的顺序,小路鹅卵石按照2 大3 小的顺序,小动物排队是按小猴、

  小兔、小兔、小狗的顺序,大山是按照 2 小 1 大、3 小 1 大、4 小 1 大的顺序,蝴蝶是按两只向上飞两只向下飞的顺序等。

  (2)引导幼儿梳理、记录排序的多种方法。

  小结:小熊的新住处布置得很有规律,有的是按 ABBBABBB 式交替、重复地排列的,有的是按 AB ABBABBBABBBB 式递增排列的。

  2.引导幼儿分组设计排列顺序。

  (1)为小熊家门前的小路铺设有规律的路面。

  提问:怎样用雪花片帮助小熊铺设一条漂亮的小路?

  鼓励幼儿按雪花片的数量或颜色交替变化的规律铺设。

  (2)请幼儿帮助动物们做项链送给小熊。

  请幼儿用长绳穿彩珠做成项链,比一比谁穿得漂亮。引导幼儿按交替、重复的规律穿珠。例如:按红珠子的数量不变、蓝珠子逐一增加的规律穿珠子。

  3.鼓励幼儿交流作品,发现不同的排列规律

  (1)请个别幼儿完整介绍自己铺设的小路或设计的项链的创作规律。

  (2)引导幼儿发现并说出同伴设计的规律。

  4.组织幼儿讨论生活中事物重复变化的乐趣。

  提问:生活中,你还发现什么地方有交替、重复排列的现象?这些地方为什么要用有规律的排序?

  小结:生活中的很多地方用到了有规律的排序。

  例如:家里的窗帘、被单的图案,公园里摆放的花盆,婚礼上的气球拱门等。事物的重复、交替变化装扮美化了我们的生活。

关于数学的教案12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得乘式的积。

  2、使学生在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根据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的活动中,培养有条理地思考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的含义,初步掌握乘法算式读法和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智慧宝塔”,不过,要想到达最高层,我们必须找到开启每一道门的金钥匙,小朋友,你们有信心吗?

  一、引入新课

  1、让我们先进入第一层,门上写着一组算式:

  2+3+6 5+5+5 9+1+2 2+2+2+2 4+4+4

  2+3+6中的三个加数相同不相同?5+5+5中的三个加数相同不相同?谁能根据加数的特点把这些算式分成两类?

  追问:你是怎样分的?(左边一组加数都相同,右边一组加数不相同)这些算式的相同加数是什么?有几个这样的相同加数呢?

  二、感知“几个几相加”

  小朋友真聪明已经得到第一把钥匙,进入第一层,现在我们要争取进入第二层啦!

  (1)出示例1图

  提问:图中几只小白兔?鸡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2+2+2=6(只),3+3+3+3=12(只)。

  这两个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

  板书:3个2相加 4个3相加

  追问:这两个加法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连加;每一题的加数都一样)

  (2)完成第页的“试一试”

  让学生摆小棒:每堆摆2根,摆5堆。提问:摆了几个2?求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用加法怎样列式?这道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

  继续要求学生摆小棒:每堆摆4根,摆3堆。提问:摆了几个4?怎样列式求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

  三、认识乘法

  1、出示第2页的例题。

  提问:一共有多少台电脑?你是怎么知道的?请把加法算式写下来,并说一说是几个几相加。板书:2+2+2+2=8。

  (添加电脑图片为6个2)是几个几相加,你能把加法算式写下来吗?

  (添加电脑图片为10个2)现在呢?

  谈话:随着电脑数量的增加,求“几个几相加”的和,列加法算式你们感觉怎样?(太麻烦了)

  介绍:不要着急,有一种方法能够解决这问题。(揭示课题:认识乘法)

  像:2+2+2+2=8,4个2相加可以用乘法算,板书4×2 2×4 分别读作4乘2和2乘4

  板书: 2 × 4 = 8

  4 × 2 = 8

   (乘数) 乘号 (乘数) (积)

  同桌同学互说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谁能说说2×4=8这一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读写乘法算式

  提问:6个2相加,用乘法算怎样写算式呢?10个2呢,并说说各部分的名称。

  3、完成课本第2页“试一试”(先独立完成,再评讲校对,并让学生说一说,求5个4的和是多少,哪种写法比较简便)

  四、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1

  (1)出示第1小题图,提问:1盒有多少枝?有几盒?求一共有多少枝,就是几个几?

  学生填空独立完成

  (2)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集体交流时着重提问这道题是求是几个几朵?

关于数学的教案1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第九册教科书第77-7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估计不规则的图形面积的大小,能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一些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掌握数方格的顺序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借助方格图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在估算面积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初步的估算意识和估算习惯,体验估算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利用方格图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

  教学难点:

  估算的习惯和方法的选择。

  教学思想: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将接触到大量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根据标准的要求,让学生掌握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方面。本课时的教学正是为学生顺利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而展开的。

  教具准备:

  树叶若干片,方格纸一张,写有“你知道吗”的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题,揭示新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有特殊意义的脚印图片。(出示月球上的第一个脚印)也许若干年后的一天,在月球上留下第一个中国人的脚印的人就是在座的某一位了。再请看第二个脚印:(出示?小华的脚印)这是一张千年之际出生的婴儿脚印的图片,怎样才能知道这个脚印的面积有多少呢?

  二、参与探索,经历新知

  1、自己先独立进行估计,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

  2、全班交流:

  (1)说明估计的结果及过程

  (2)数方格的方法验证估计值

  (3)师:大家都是用数方格的方法估计的,还有没有其他的估算法呢?

  引导学生把图形看成了近似的已学图形,根据图形的面积公式,算出面积

  3、出示小华两岁时的脚印,学生估计面积:

  三、小结方法,实践新知:

  (1)师:刚才大家对像脚印这样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进行了估算,想想刚才大家用什么方法进行估算的?

  师板书:

  1、借助方格图数一数所占的格数。

  2、把它看成一个近似的.规则图形,测量后进行计算。

  (1)请同学们算一算自己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

  学生自己先独立取脚印,然后借助附页3的方格图估算脚印面积。

  四、新知实践,解决问题:

  1、估算第78页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课件依次出示)

  (1)学生独立进行估计:

  (2)交流汇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估计的。

  2、估算手掌的面积:

  (1)师:每估一估自己手掌的面积:

  (2)学生合作估算并在方格纸上验证:(学生在此环节开展好帮差活动)

  (3)展示汇报:(师:我们在认识平方分米时,说手掌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六、课堂回顾,总结提高:

  同学们,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有什么体会?说来听听。

  板书设计:

  成长的脚印

  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算:

  1、借助方格图数一数。

  2、把它看成一个近似的规则图形,测量后进行计算。

关于数学的教案14

  教学内容:教材第61页练习十二第8~12题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笔算加、减法的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差关系三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各类应用题的分析、解题的'思路,能正确地解答三类不同的应用题,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做练习十二第8题后两题(加和减)

  1、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做在作业本上。

  2、 集体订正,让学生重点说一说计算过程。

  3、 提问: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加法计算个位满十要怎么办?减法计算个位不够减怎么办?

  二、应用题练习

  1、 看图列式

  (1) 示线段图。(用线段图分别表示蓝墨水28瓶,红墨水20瓶,求蓝墨水比红墨水多几瓶)

  请小朋友说说图上是什么意思?

  哪种墨水的瓶数多?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减法算?28-20表示什么意思?这道题的问题还可以怎样提?为什么?

  (2) 在图上改变已知数和问题,成为求蓝墨水瓶数的题。

  让学生说说现在图里的意思? 怎样列式?为什么要用加法算?

  (3) 谁能改变和问题,成为求红墨水瓶数的题?(根据改变两个条件和问题) 怎样列式?

  2、 针对性练习

  现在,说说第一句中是哪种数量多,它可以分成哪两部分。

  (1) 小猴子比大猴子多几只?

  (2) 公鸡比母鸡少几只?

  (3) 松树比杨树少10棵。

  (4) 红金鱼比黄金鱼多5条。

  师:我们分清了谁多、谁少,就可以根据题目的意思来分析数量关系,解答应用题。

  3、 完成练习十二第9题

  先做第一题,做完后提问: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提?

  想一想,这道题里有哪三个数量?(张芳养17只,徐军养26只,徐军比张芳多养9只)

  根据三个数量,还可以编成另外两道应用题。

  做第(2)(3)题

  做完后指出:虽然每道题里的三个数量都一样,但由于条件和问题不同,所以解答的方法和算式也不一样。因此,解答应用题先要分清条件和问题,然后根据条件和问题的联系,确定用什么方法算。

  4、 做练习十二第10题

  让学生说明题意,明确和绿旗面数都是与哪种旗比的。为什么解题的方法一样?

  三、课堂作业

  练习十二第8题前4道计算题,第11题、12题。

关于数学的教案15

  活动目标:

  1.感知5以内的数量,能按点卡匹配相应数量食物的图片。

  2.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胸前有兜兜的绿色围裙,供幼儿系上扮毛毛虫,与故事内容相应数量的食物小图片若干,根据故事(附后)制作的大图书一本,1~5点卡、毛毛虫贴画、纱巾各若干条,欢快的音乐伴奏带。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趣

  师:今天天气真好,毛毛虫们快到草地上来玩吧!

  (在欢快的音乐伴奏下,师生一起模仿毛毛虫快乐地在草地――绿地毯上爬行、嬉戏,教师不时地用头轻轻触碰幼儿的头或用脸轻轻地贴近幼儿的脸,并大声地招呼:“你好!”“你真可爱!”……在教师的感染下,幼儿也快乐地相互碰碰头、贴贴脸,整个气氛轻松、快乐而友好。)

  二、寻找食物――感知5以内的数量

  1.师:宝宝们肚子有点饿了吧?我们去找些东西吃。

  师生在草地上边爬边寻找食物,教师依次向场地撒小图片(一个苹果→两只梨→三根香蕉→四颗葡萄→五片树叶)。根据幼儿在场地上聚集的情况,可不断变换着方向向空处撒小图片,保证幼儿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2.提问:你找到了什么?数数有几个?

  师:赶快把这些好吃的食物吃掉吧。――幼儿“啊呜啊呜”,将图片放进胸前的兜兜里。

  (教师通过集体、个别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观察并手口一致地点数图片中的食物数量,鼓励幼儿大胆表述。此环节中,教师关注的重点是能力较弱的幼儿,让他们也能准确点数出图片中的食物数量,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欣赏故事――拓展对数量的认知

  1.师:宝宝们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幼儿围坐在老师身边)有一只有趣的毛毛虫,它也出来找东西吃,它找到了哪些好吃的东西呢?

  2.师生共同阅读大图书,让幼儿在看看、说说、数数、猜猜中,巩固对数量的认知。

  (色彩鲜明、富有童趣的画面深深吸引着幼儿,教师适时的提问――“毛毛虫找到了什么”“有几个”“一起来数一数”不断引导着幼儿去观察和思考,让幼儿的注意力始终追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四、点卡找朋友――匹配相应数量的食物

  1.师(出示点卡,点子数代表第×天),提问:毛毛虫第一天吃了什么?第二天又吃了什么?第三天……

  2.操作活动。幼儿每人取一张点卡,将兜兜中的小图片,按数量匹配到卡片中相应点子下面的空格里。(图片的反面贴有双面胶,操作时,幼儿只需撕去面纸,即可将图片贴在卡纸上。)

  [page_break]

  3.活动评价。操作正确的小朋友在其额角上贴上毛毛虫贴画以示奖励,在同伴和教师帮助下完成的幼儿同样在其额角上贴上毛毛虫贴画以示鼓励。

  五、毛毛虫变蝴蝶――感受快乐

  1.师:毛毛虫吃饱了,它找到了一片树叶,趴在上面睡着了。醒来的时候,毛毛虫的脚不见了,长出了一对美丽的翅膀,毛毛虫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

  2.师:你们想变蝴蝶吗?让我们也趴在草地上睡一觉吧。(主、配班老师悄悄地在幼儿背后粘贴上翅膀――纱巾,解开围裙。)

  3.币:宝宝们,醒来吧!看看你们长出翅膀了吗?

  (幼儿惊奇地发现自己真的长出了“翅膀”,音乐声中,师生一起挥舞着“翅膀”飞出活动室。)

  活动点评

  本节活动充分发掘并利用故事中的数学元素,让幼儿在故事的情境中学习和感知5以内的数量,避免了数学学习的单调和枯燥,增强了活动的愉悦性和趣味性,激发了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中使用的教具十分简单,但很实用。活动前给每个幼儿系上绿色围裙,不仅是毛毛虫角色的标志,围裙上的兜兜也成了毛毛虫的'小肚肚,装下了毛毛虫“吃”的各种食物(图片)。操作环节中,给予幼儿贴画奖励,满足了小班幼儿的心理需求和特点,极大地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为了增强幼儿对毛毛虫变蝴蝶这一现象的兴趣,借助纱巾,模拟蝴蝶的翅膀,让幼儿体验舞动“翅膀”的乐趣,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

  活动中,让每一个幼儿都有表现的机会,努力建构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而且,特别关注能力较弱幼儿的表现,让他们在老师、同伴的帮助下,也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保证每一个幼儿能快乐地在活动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附故事:毛毛虫

  一条绿色的毛毛虫,爬呀爬呀,它的肚子饿了,想找一些东西吃。

  第一天, 它看见了一个红苹果,“啊呜、啊呜”大口吃掉了。

  第二天, 第二天,它发现两只黄梨子,“啊呜、啊呜”大口吃掉了。

  第三天, 第三天,它找到三颗紫葡萄,“啊呜、啊呜”大口吃掉了。

  第四天, 第四天,它又发现了四块咖啡色的巧克力,“啊呜、啊呜”大口吃掉了。

  第五天, 第五天,它找到五片绿树叶,又“啊呜、啊呜”大口吃掉了。

  毛毛虫的肚子不再“咕噜咕噜”叫了,它快乐地趴在叶子上说:“我要结一个茧,把自己包起来,好好睡一觉。”

  过了几天,毛毛虫醒来了。它的脚不见了,长出了一对美丽的翅膀。它说:“我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啦!”

【数学的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的教案01-02

数学大班教案10-24

数学活动教案09-13

数学菱形教案12-29

数学教案12-30

数学算术教案01-01

关于数学的教案08-28

有关数学的教案01-25

数学复习教案01-27

数学观察的教案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