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教案:《真菌》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生物教案:《真菌》18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物教案:《真菌》,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物教案:《真菌》 1
一、教学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探究活动,学会与人的合作与交流。
4、知道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一般条件和不同细菌生活所需要的特殊条件。
5、认同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从宏观上介绍细菌和真菌的知识,让学生知道如何在培养基上区分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认同细菌和真菌分布广,让学生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学习接种和对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操作,体验与人的合作与交流,为学生学习生物技术打下了基础。教育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了解身边的生活环境,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教学重点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3、教学难点
探究活动中各小组成员要做好分工,在规定的`时间做好观察记录。
4、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教学准备
变质的牛奶、米饭、长“毛”的馒头、长有木耳的树桩、蘑菇、足癣和背癣的图片、培养菌落实物、实物投影仪、琼脂、培养皿、烧杯、牛肉膏、蛋白胨、酒精灯、吸管、三脚架、无菌棉棒、镊子、放大镜。
四、教学策略
1、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建议
可以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①教师提问:“细菌和真菌是什么样的?它们生活在哪里?”“我是怎样知道细菌和真菌的存在的?”了解学生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有关细菌和真菌方面知识的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联系食物变质、物品发霉等生活经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③教师开门见山提问:同学们,你们想了解有关细菌和真菌的知识吗?由学生提出问题,从而进入新课。
④可以从生物的分类引出细菌和真菌。
学习菌落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插图,并阅读相关内容,也可以展示不同形态菌落图片或课前培养好的菌落。
关于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自学,也可以先行对各小组组长进行课前培训,让它们在课堂上演示讲解。
在研究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时,教师可以利用课文创设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也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自己经常活动的环境或接触的物体设计探究方案。在课堂上教师要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设计方案,鼓励学生提出多种不同的方案,同时要建议全班各组选择的环境尽可能不同,以保证探究实验的结论更近事实。在实验结束后,要利用课上时间,让各小组交流对细菌和真菌分布特点的研究成果,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认识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综合课后练习,让学生认同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同其他生物一样也要一定的条件。
本节教学建议以观察、自学讨论法为主,辅以讲授、演示、阅读等法。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2、案例设计思路
从生活经验中提出质疑,引入新课
教师展示一些常见的真菌,学生从实物中获得有关真菌的感性认识,同时也产生认知矛盾:怎样才能看见细菌?激发兴趣,自然引出“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教师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因为提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比解答一个问题更有意义。
通过观察,使学生主动地获取有关细菌和真菌菌落分布特点的知识,使学生对细菌和真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实物、图片的展示,引导学生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教师通过质疑,鼓励学生围绕自己身边的生活环境进行探究,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提示帮助本组设计完善的方案,最后组织各小组汇报交流方案。
五、案例
教师通过展示变质的米饭、牛奶、长“毛”的馒头,提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的问题,从而导入新课。
教师询问:对于细菌和真菌,你们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并进行归类,选择几个比较典型的问题作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内容。
教师展示木耳、蘑菇、长“毛”的馒头,引导学生观察真菌。质疑:变质的米饭、牛奶是由细菌引起的,而我们不能通过肉眼直接观察到细菌,应怎样才能让其露出“庐山真面目”呢?导入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学生阅读课本56页“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并指出注意事项:
①要对所用材料用高温灭菌。
②培养皿要冷却后再用,并且不要随意打开培养皿。
③接种时要用无菌棉棒,避免污染。
④要进行恒温培养。
质疑:有关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同学们还有那些疑问?留给学生思考发言的时间。师生共同解决疑问。
教师分发课前培养的菌落实物给各小组,学生自学课本55页最后一段到56页第一段。教师建议学生先看书后观察、讨论,知道如何区分细菌和真菌菌落。
教师展示长霉的物体(面包、水果、衣物),长有木耳的树桩,真菌寄生在人体皮肤表面使人得足癣、背癣的图片,引导学生根据实物和图片思考讨论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在何处?学生观察、讨论并获得新知。
质疑:在怎样的环境条件下不可能有真菌和细菌?学生思考,得出结论,认同细菌和真菌分布广泛。
教师质疑:细菌和真菌分布广泛,那么在哪种环境中会更多,哪中环境中会更少呢?请同学通过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得到答案。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教材57页的提示,指导学生选定自己想要检测的环境(建议学生选择自己经常活动的环境或经常接触的物体)设计探究方案。小组讨论完后,教师要组织各小组交流方案,相互完善,利用下一节课上时间交流研究成果。
小结:通过本节课,同学们学到了什么?
生物教案:《真菌》 2
一、教学目标
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2、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说出霉菌和蘑菇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点。
3、学会用放大镜观察青霉和曲霉的形态结构,培养观察能力。
4、了解一些食用菌养殖的过程和方法。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以及它们生命活动的特点。
2、观察能力的训练。
难点:真菌生殖方式的特点。
三、课前准备
教师:用橘皮、馒头、面包片来培养青霉和曲霉,为每个小组提供长有长霉的面包和长有长霉的水果;制作有关青霉、曲霉和蘑菇结构的CAI课件。指导学生制作孢子印、制作模型模拟孢子的传播。
学生:复习七年级上册有关单细胞生物的内容中酵母菌的结构;查阅有关真菌的知识;制作孢子印。
四、课时分配
一课时
五、教学设计
第三节真菌观看课件,生机盎然的自然界,感受大自然的美,从生物圈的角度来认识真菌作用。播放CAI课件,关重展现各种各样的真菌,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思维,导入本节课的地内容。
各种各样的真菌学生根据观看的课件内容,并观察实物标本,结合日常生活中自己的见识以及自大搜集的资料,相互交流自己对真菌的了解。提供实物标本及自己搜集的资料,参与学生讨论,及时评价和鼓励学生从日常生活和课本外获取信息的能力。
观察与思考用放大镜观察培养皿中养好的青霉和曲霉,注意看它们的形态和颜色。观察新鲜蘑菇的形态。讨论:
1、青霉和曲霉在形态和颜色上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共同点?
2、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容易采到蘑菇?这说明了什么?
3、霉菌和蘑菇都是真菌,它们的营养方式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提供长有长霉的面包和长有长霉的水果。利用观察与思考活动,引导学生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观察这些真菌,同时让学生观察青霉和曲霉以及蘑菇的结构图,了解分们的形态结构。
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学生回忆,结合新知识说出单细胞真菌的结构。出示酵母菌的插图,与学生共同了解有关酵母菌的知识。
真菌的繁殖观察自己在课前制作的蘑菇的必然性子印,进一步了解蘑菇孢子的位置、形态及作用,从而了解真菌的繁殖方式。在课前指导学生制作新鲜蘑菇的孢子印、指导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真菌是通过什么来繁殖后代的?真菌的孢子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才能发育成新个体?了解真拉塔基亚的繁殖特点有什么意义呢?
通过模拟实验体验孢子的传播过程。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本章所学知识,了解一些食用菌养殖的过程和方法。带领学生做模拟实验"孢子的传播过程"。与学生共同分析归纳总结真菌的繁殖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生物教案:《真菌》 3
一、 教学目标
1、 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 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 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探 究活动,体验与人的合作与交流;
4、 认同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二、 重点难点
重点:
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难点:探究活动中小组成员要做好分工,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观察记录。
三、 课前准备
教师:
1、变质的.牛奶、各种真菌(木耳、香菇、灵芝等)长霉的馒头、面包,腐烂变质的水果;
2、实物投影仪;
3、培养菌落实物;
4、琼脂、培养皿、烧杯、甜豆浆、酒精灯、吸管、三角架、无菌棉棒、镊子、放大镜。
学生:预习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四、 课时分配
一课时
五、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引入新课
积极思考、踊跃提问
展示变质的牛奶,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认识大型的真菌和真菌中的霉菌
仔细观察,从实物中获得有感性认识。
展示大型真菌及霉菌实物。
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请两个同学讲解和演示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提问并解答。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问题。
区分细菌和真菌菌落分布的特点
观察菌落实物、区分其分布的特点。阅读教材。
将课前培养的菌落实物分发给各小组,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并及时点评并给予鼓励。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
通过对实物、图片的观察总结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
展示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
制定探究活动的方案
制定实施方案、交流活动的计划及展示观察记录的表格
下课后半小时内将在各自环境中已接种的培养皿密封好,送回教室后排的空桌上。
布置设计探究方案,提醒学生注意设计对照组。巡视和指导、参与设计,及时激励。
每组发给两套有培养基的培养皿。
生物教案:《真菌》 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2)说出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青霉、曲霉的形态、颜色及新鲜蘑菇的形态,提高观察能力。
(2)通过观察孢子印,运用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2)学会正确利用真菌,健康快乐生活。
【教学重点】
真菌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利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总结归纳真菌的结构特点。
【教学方法】
本节以观察、讨论法为主,辅以阅读、讲授等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培养皿中培养好的青霉,吸管,镊子,显微镜,解剖针,放大镜,酵母菌培养液,载玻片,盖玻片,稀释的碘液,吸水纸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我们在餐桌上会吃到芹菜等蔬菜,也会经常看到蘑菇、银耳、木耳等,仔细对比它们的形态,你想知道些什么信息呢?
生:可能会提出很多问题,如:蘑菇、银耳、木耳是植物吗?它们有根、茎、叶吗?为什么它们不是绿色的?
师:蘑菇、木耳、银耳和芹菜等蔬菜不一样,它们没有根、茎、叶,没有叶绿素,不属于植物,而是属于真菌。那么真菌具有什么特征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真菌》。
二、新知导学
(一)各种各样的真菌
师:真菌是多种多样的。(图片展示多种多样的真菌)观看图片,哪些真菌是你认识的?
生:观察图片并指出自己所认识的真菌。
师:这些真菌有些是多细胞的,比如:猴头菇、平菇、灵芝、冬虫夏草、牛肝菌等;也有一些是单细胞的,比如酵母菌。有的是可以食用的,如蘑菇(平菇、猴头菇)、牛肝菌等;有的是可以药用的,如灵芝、冬虫夏草等。这些真菌具有什么样的结构呢?
(二)真菌的结构
1.酵母菌的形态结构
师: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的真菌,我们平时所食用的面包、馒头、奶酪等发面食品都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的细胞结构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一起来观察酵母菌。请同学们参照教材的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并完成与实验相关的练习。
生:完成实验,并将结果相互交流
实验:观察酵母菌
目的:认识酵母菌的形态结构
材料用具:酵母菌培养液,载玻片,盖玻片,稀释的碘液,吸水纸
实验步骤:
1.取一滴酵母菌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能看到一个个椭圆形的细胞,细胞中有明显的液泡,这就是酵母菌。
2.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液,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对酵母菌进行染色。在显微镜下能看到酵母菌细胞中染上颜色的细胞核和淀粉粒。有的细胞上长出大小不一的突起,这是酵母菌的芽体。
师:酵母作为一种真菌,它与细菌、植物细胞的结构是否相同呢?我们一起来比较观察。(展示酵母菌图片与细菌、植物细胞图片)对比观察:
(1)酵母菌由哪些结构构成?
(2)酵母菌和植物细胞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3)酵母菌和细菌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生:(讨论后回答)
(1)酵母菌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和细胞核构成。
(2)与植物细胞相比,酵母菌没有叶绿体。
(3)与细菌相比,酵母菌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师:那你能推测出酵母菌的营养方式吗?
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以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属于异养生物。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发现,成熟的酵母菌细胞会向外生出与自身相似的突起,这个突起就是芽体。当环境适宜的时候,芽体会逐渐长大,脱离母体,成为一个新的酵母菌个体。这样的生殖方式叫做出芽生殖。如果环境不适宜,酵母菌就会进行孢子生殖。
2.霉菌的形态结构
师:霉菌也是一种真菌。很多霉菌对人类是有害的。到了夏天,我们经常会看到发霉的食物,(展示发霉的食物)这就是霉菌大量繁殖的结果。霉菌的形态结构又是什么样的?让我们来进行下面的实验。请同学们按照教材中的步骤认真进行实验,并完成相关练习。
生:进行实验并将结论交流
实验目的:认识霉菌的形态结构
材料用具:培养皿中培养好的青霉,吸管,镊子,显微镜,解剖针,放大镜
方法步骤:
1.从培养皿中取出一块长有青霉的橘子皮,垫上白纸,用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一条条直立生长的白色绒毛,这就是青霉的直立菌丝。其顶端长有成串的青绿色的孢子。
2.用解剖针挑取少许长有孢子的菌丝,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会发现青霉颜色呈_青绿色,长有孢子的菌丝成扫帚状。
师:霉菌的菌丝都是一样的吗?(展示图片并提出问题,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教材相关内容讨论下面的.问题:图中序号代表什么结构?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真菌?青霉的细胞中有叶绿体吗?你能推测出它的营养方式吗?
生:(到屏幕上指出并讲解)在营养物质表面向上生长的,叫直立菌丝;深入到营养物质内部的,是营养菌丝。
师:你认为这些菌丝有什么作用呢?
生:营养菌丝深入到营养物质内部,吸收营养。
师:是的,霉菌的菌丝是由很多细胞首尾相连而成,属于多细胞真菌,这一点是和酵母菌不同的。霉菌的结构和酵母菌相似,也没有叶绿体,要靠吸取现成的有机物来生存,属于异养生物。我们已经知道酵母菌主要通过出芽生殖,那么霉菌的生殖方式又是什么呢?
生:孢子生殖
师:非常正确。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青霉扫帚状的分支末端有成串的绿色孢子,青霉就是通过这些孢子来繁殖后代的。夏天,发霉的面包也会发霉,这种霉菌叫做曲霉。曲霉气生菌丝的顶端膨大成球状,表面呈辐射状的着生着球形的孢子,曲霉就是用这些球形的孢子来繁殖的。可见,霉菌都是通过孢子来繁殖后代的。
3.蘑菇的形态结构
师:蘑菇是一种大型真菌,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我们在哪里可以采到蘑菇呢?这说明了什么?
生:在夏季或秋季的清晨或雨后,在潮湿的树干或草地上容易采到蘑菇。这说明细菌适于生活在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的环境中。
师:蘑菇由哪些结构构成?认真观察蘑菇的相关图片并阅读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出示蘑菇图片)
(1)指出各部分结构的名称。
(2)蘑菇的菌体由菌丝构成,是多细胞的真菌。靠地下菌丝吸收外界的水分和有机物;不含叶绿素,属于异养生物。
师:蘑菇又是如何进行生殖的?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8内容,试着描述制作孢子印的步骤。生:(阅读教材内容并回答)1.选取较大的新鲜蘑菇,用解剖刀或解剖剪将菌盖从菌柄上取下来。
2.把菌褶那面朝下平放在白纸或玻璃板上,扣上培养皿或玻璃杯。
师:第二天,拿开培养皿(或玻璃杯)和菌盖,可以看到在白纸(或玻璃板)制作好的孢子印了。(展示孢子印图片)仔细观察,白纸上留下的孢子印是与菌褶排列一致的?排列形状呈放射状?
生:讨论后将填空补充完整。
师:观察孢子的大小和颜色,你有什么发现?你认为孢子和蘑菇的繁殖有什么关系?
生:孢子很小,呈褐色。蘑菇依靠孢子进行繁殖。孢子成熟后会散落下来,落到适宜的地方就会萌发出菌丝。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用孢子印制作的图画。(展示图片)很漂亮是不是?相信你也可以制作出更漂亮的图画。请同学们回家之后自己制作孢子印图画,用手机拍下照片,并发到班级群里与大家分享。我们比一比谁的更漂亮!
拓展延伸:
蘑菇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但是很多蘑菇是有毒的。比如(展示图片):蛤蟆菌、毒红菇、花褶伞等。怎样鉴定蘑菇是不是有毒呢?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辨别:
1.颜色鲜艳,不生虫蛆;
2.菌盖顶部有黏液或瘤状突起;
3.受伤后变色,有腥、臭、辣、苦等气味;
4.菌柄上有菌环。因此,对于从野外采回来的蘑菇,一定要仔细辨别,千万不要随意食用!
(三)真菌的生殖
师:回忆酵母菌、蘑菇和霉菌的生殖,你能总结出真菌的生殖方式吗?
生:(观看图片并总结)大多数真菌用孢子繁殖后代,酵母菌除了用孢子繁殖,也可以出芽生殖。
(四)比较细菌和真菌
细菌和真菌与我们人类的关系都非常密切,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特征有哪些异同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并完成表格中的内容。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酵母菌、霉菌和蘑菇,它们都属于真菌。对于真菌,你有哪些收获呢?(出示酵母菌、霉菌、蘑菇图片)你能把你今天的收获跟大家交流一下吗?
生:说出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共同总结真菌的特征。
三、精华提炼
真菌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不含叶绿素,异养生活,多为孢子生殖。
四、典型试题
1.细菌与真菌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是(D)
A.都是多细胞生物
B.都有细胞核
C.都是分裂生殖
D.细胞内没有叶绿体
2.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真菌特征的是(D)
A.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膜和成形的细胞核
B.真菌中的蘑菇和霉菌是多细胞的,酵母菌是单细胞的
C.真菌产生的孢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能发育成一个新个体
D.真菌形成的芽孢是它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板书设计】
酵母菌:单细胞有细胞核无叶绿体异养出芽生殖
霉菌:多细胞有细胞核由菌丝构成无叶绿体异养孢子生殖
蘑菇:多细胞有细胞核由菌丝构成无叶绿体异养孢子生殖
真菌特征:单细胞或多细胞,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不含叶绿素,异养生活;多为孢子繁殖。
【教学反思】
本节课由学生所熟知的实际生活导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分别对酵母菌、霉菌、蘑菇等常见真菌进行了观察探究,通过对比归纳,总结出真菌的特征,完成了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酵母菌的各部分结构在显微镜下并不能全部看清,对青霉和曲霉的菌丝的观察也有一定难度。结合多媒体课件及探究实验,不但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使知识更加明确,而且课堂气氛明显比在教室上课活跃。这是计算机与课程整合的优势,用鲜活的视频录像及直观的图片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也避免了老师“填鸭式”的满堂灌。师生的互动性较高。
生物教案:《真菌》 5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2、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说出霉菌和蘑菇的营养方式,通过青霉、曲霉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等认识真菌的主要特征。
3、描述真菌的生殖方式。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青霉、曲霉及新鲜蘑菇的形态,提高观察能力。
2、通过制作孢子印,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模拟实验,提高探究合作能力。
(三)情感目标:
正确认识作为分解者的真菌,理解真菌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学生树立生态学的观点,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认识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教学难点
1、怎样识别青霉和曲霉。
2、真菌的繁殖方式。
3、如何制作孢子印。
教学方法
观察法、模拟实验法、实验法、合作交流、资源共享法。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
(1)提前组织部分学生亲手培养蘑菇和霉菌。
(2)课件
(3)学生分组实验用的剪刀、烧杯、放大镜。
2、学生准备:
(1)部分同学培养蘑菇和霉菌。
(2)各种颜色的纸片。
(3)查找一些有关真菌的资料。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首先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这几幅图片。在和谐、优美的自然中,有各种类型的生物分别做着自己的贡献,它们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着大自然的平衡。它们分别是生产者、消费者,还有一类是什么呢?
学生:还有一类是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教师:前面我们刚刚学习了细菌,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真菌。
2、提出问题
展示课题:第三节真菌
教师:对于真菌,你想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
有部分同学亲手培养了一些真菌,还收集了一些资料,今天我们一起来资源共享!
3、创设情境,展开新课
展示自己培养的蘑菇和霉菌。
教师:蘑菇用我们的肉眼就可以看得很清楚,属于一类大型真菌;桌面上的霉菌就不同了,它们比较微小,属于一类较小的真菌。生活中常见的真菌还有很多,你认识它们吗?它们与人类的关系如何?
一、各种各样的真菌
1、展示各种各样的真菌图片
观看、认识、讨论交流
教师:其中,很多蘑菇的营养价值很高,例如我们可以食用的有?有的药用价值很高,例如?是否所有的真菌都是有益的?由此,你还能联想到生活中还有哪些真菌?
2、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通过链接展示图片
收集资料突出的同学上台展示一些野生蘑菇的图片,资源共享分析蘑菇的生活环境
刚才我们研究的都
是日常生活中称为蘑菇的一些大型真菌,对于微小的霉菌,我们如何识别它们呢?
3、青霉、曲霉的异同点
观察,比较青霉、曲霉颜色上的不同。
放大观察,比较青霉、曲霉形态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通过不同点,我们可以区分青霉和曲霉;而它们的相同点反映了所有多细胞真菌的主要特征:大多数真菌是多细胞的,菌体由菌丝组成,生有许多孢子。
它们的细胞结构怎样?
链接真菌细胞和植物细胞的比较图。
学生:观察比较细胞结构有什么不同?判断真菌的营养方式如何?
教师:真菌细胞不断地从周围吸取有机物,形成许多菌丝,当长到一定的时期,就会在菌丝顶端产生许多孢子。孢子有什么作用?
二、真菌的生殖
模拟自然:探究真菌的生殖方式
一起来活动:模拟自然界的风吹和震动,把装有霉菌的塑料袋放在手里,拍打几下,传给下一个同学,依次传给小组内的多个同学,然后观察塑料袋的内壁上有什么变化?
学生观察发现:塑料袋内弥漫着许多孢子,有许多粘附在塑料袋的内壁上。
孢子多而轻,容易被风吹散,在自然界,空气中到处弥漫着真菌的孢子,一旦遇到合适的环境,就会萌发长出各种各样的'真菌。例如,霉菌的孢子萌发长处霉菌,蘑菇的孢子萌发就会长处蘑菇。你想知道蘑菇的孢子生长在什么地方吗?观察孢子印的颜色和形态,了解不同的蘑菇孢子的颜色排列形态不同。
当我们把这些孢子收集起来,散到一定的培养基上,就会栽培出蘑菇来。想知道蘑菇孢子的萌发过程吗?请我班培养蘑菇的小专家介绍蘑菇的成长日记。
[回顾与整理]
1、各种各样的真菌
2、真菌的生殖
[练习与应用]
1、2
[探索与实践]
1、想进一步了解蘑菇的营养与美食吗?据真菌的营养保健作用设计美食方法。
2、你想自己栽培蘑菇吗?请与栽培过蘑菇的同学交流。
编写思路 :
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在前面的教学中,同学们已经知道,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类,但是由于生产者和消费者比较直观,学习起来比较容易,而分解者一般都是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用肉眼比较难看清,所以比较抽象,也比较难学。新教材提倡宏观与微观结合起来学习,本节课是这一指导思想的集中体现。
生物教案:《真菌》 6
教学目标
1、阐明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分析细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难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与自学指导
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准备好腐烂的梨、菜叶,地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拿出准备好的腐烂的梨、菜叶问道:同学们知道是什么让我手上的梨和菜叶坏掉的吗?学生猜测:是细菌和真菌。
引出新课:《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二、出示学习目标目标
1、理解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2、理解引起动植物和人类患病
3、理解与动植物共生
三、自学指导
用约5分钟时间,阅读教材79—82页,并思考以下问题:
1、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细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四、讨论交流
1.枯草杆菌使梨和香蕉腐烂,它与水果有怎样的关系?
2.细菌和真菌是怎样生活的?
经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后得出结论:
1.杆菌以水果为营养源,靠分解水果中的有机物获得物质和能量,导致水果的腐烂。
2.细菌和真菌是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来进行腐生生活的。
五、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有很大作用,既有有害的一面,也有有得利的一面,它们在自然界中都有哪些作用?
学生巩固回答:作为生产者参与物质循环、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与动植物共生。
提出思考题:
每年的秋天,一部分植物会落叶,对落叶的处理方式有三种:焚烧、填湖、掩埋。请分析,你会选择哪种处理方式,简要说明理由。
六、课堂练习
课后练习
七、布置作业
本课时练习册
生物教案:《真菌》 7
教学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运用所学的细菌和真菌的知识,列举它们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3、通过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体验从正反两个方面辨证地看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章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观察,培养学习良好的观察、分析、思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培养学生辩证观点,树立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激发学生爱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物质循环过程中的作用;
细菌和真菌对人和其他生物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有害的一面。
教学难点:
理解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物质循环过程中的.作用教学内容分析:
细菌和真菌与自然界的动植物和人的关系非常密切,人们往往都有这样的印象,细菌和真菌对人类都是有害的,可是本节教学内容通过一些图片和具体的事例,引导学生逐步分析逐渐形成更新的观点,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没有了细菌和真菌,自然界也就基本停止了物质的流动,生物遗体就会堆积如山,人们就会没有了生存的空间,甚至让我们找不到立足之地。细菌和真菌对人类和动植物的作用是两方面的,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有害的一面,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了正反两方面辩证分析问题的观点。
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多媒体演示、观察等方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
A有关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三大作用的多媒体片段。
B相关图片。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
想象:没有植物,世界会怎么样
没有动物,世界会怎么样
没有细菌和真菌,世界又会怎么样
一、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观察梨子桔子腐烂图
(1)、学生相互讨论:
A、它们为什么消失了?
B、它们消失后什么都没有留下吗?
想象:如果世界上没有了细菌和真菌会是怎么样的呢?
(2)、讨论:
A、枯草杆菌使梨和香蕉腐烂,它与水果有怎样的系?
B、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什么作用?
C、细菌和真菌是怎样生活的?
腐生的特点:从动植物的遗体上分解有机物
(3)、完成相关的练习。
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1)、展示有关寄生菌的图片
(2)、菌类引起动植物和人类患病时,自身是如何生活的?
寄生的特点:从活的生物体内或体表得到有机物
(3)、完成相关的练习
三、与动植物共生
(1)、展示有关共生菌的图片
共生的的特点:共同生活彼此有利
(2)、请同学说一说细菌和真菌对动物和人类有哪些好处与害处。
(3)、完成相关的练习板书设计: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作用
一、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腐生
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寄生
三、与动植物共生
共生
生物教案:《真菌》 8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认识菌落的外观形态,辨别被细菌、真菌感染的食品和生物;
2、通过学生介绍,分析培养基的基本成分,了解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操作过程,尝试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
3、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分析实验结果,归纳适宜细菌真菌生存的环境条件;
4、根据所学知识,对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并阐述自己的论据,培养相关的科学素养;
5、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开拓创新、交流和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培养的实验操作过程、设计探究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实验方案,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2、难点:利用事实说明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课前准备
1、变质的水果等食物、发霉的食物、感染细菌和真菌的花卉
2、生长有细菌和真菌菌落的平板培养基或斜面培养基实物
3、空白培养基以及配置培养基所需要的药品;
4、放大镜
5、有条件的可配备实物投影仪
6、有条件的可组织学生兴趣小组,进行配置培养基和培养菌落的实验
教学设计
本节教学分为两课时。
课时一: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入:用肉眼可以观察到细菌和真菌吗?观察细菌和真菌的菌落引导学生产生兴趣,提供实物细菌和真菌的培养过程兴趣小组同学介绍配置培养基和接种、培养细菌的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培养基成分,总结归纳实验操作的要点我们的周围有细菌和真菌吗?如果有,它们喜欢呆在哪里?观察生活中的细菌和真菌,讨论设计探究活动方案,课后实施自己的探究方案提供实物,引导学生产生兴趣;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自己的探究方案
课时二: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入: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哪里细菌、真菌比较多?学生展示探究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适宜细菌和真菌生活的条件分析适宜细菌和真菌生活的条件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归纳和总结利用现有知识预测实验结果利用现有知识,预测实验结果,并阐述自己的理由提供实验方案和结果,组织学生辩论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教师:我们大家都知道,在我们周围的环境里,存在很多细菌,可谁也没有真正看见过。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它们太小了,要用显微镜看。
教师:在我们的生物小组里,同学们却用肉眼观察到了细菌的生长。他们是怎么看到的呢?请生物小组的同学介绍一下: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首先,我们看到的不是细菌,是细菌大量繁殖后形成的菌落。
我们先制作了培养基。我们把牛肉膏、蛋白胨、盐、琼脂和水加热混合。
教师:对不起,打断一下。哪位同学能分析一下,培养基里为什么需要牛肉膏?
学生:牛肉膏应该是营养物质。
教师:还有什么成分属于营养物质吗?
学生:蛋白胨、盐。
有的同学提出琼脂,在同学中引起了争议。经过阅读课本和兴趣小组同学的说明获得了答案。
学生:琼脂是凝固剂。
学生继续汇报:配置好培养基后必须高温灭菌,否则细菌就长得到处都是了。灭菌后趁热分装在培养皿和试管中,试管和培养皿也要灭菌。等培养基凝固后,我们将其暴露在空气里,细菌就落到培养基上,这是接种。然后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到温暖的培养箱里培养,细菌就大量繁殖形成一个个菌落。
教师:为大家展示学生们培养的细菌和真菌菌落,请同学们观察这些菌落有什么不同。
学生:有的光滑,有的长了很多毛,有的凹凸不平,有的是绿色、黑色、米色、黄色等。
教师:根据课本中的描述,你能从菌落形态、大小和颜色区分出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吗?
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指认细菌和真菌的菌落。
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细菌和真菌的菌落,那么在我们周围,那些地方细菌真菌比较多呢?各个小组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设计实验方案,限时5分钟,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方案,同学们投票选出最感兴趣的选题,中选的小组将从老师这里领取两个配置好的`培养基,继续进行自己的探究实验。
学生:讨论实验方案,展示自己的设计思路,投票评选最有科学性的、最吸引人的实验方案。
教师:虽然这一次我们只有三个小组获得了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但其他同学可以利用自己家里现成的材料来培养细菌和真菌。下节课希望大家都能参与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
课时2:
教师:上节课后同学们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分别进行了实验,下面就请同学们将实验的结果展示给大家看看,并进行简短汇报。
学生:我们比较了厕所和食堂空气里的细菌。实验方案是:准备两个同样的培养基,一个放在厕所中央的地面上,一个放在食堂中央的地面上,打开盖暴露在空气中三分钟,盖上盖放在培养箱里培养。这是我们组的实验结果,(通过食物投影仪展示)。
我们看到在厕所里接种的培养基中,菌落数目明显高于食堂中的,说明厕所里的细菌比食堂里多。我们推断的原因是:厕所中人的粪便含有很多细菌,而且打扫的程度没有食堂里好。食堂经常用洗涤剂进行擦洗和消毒,所以细菌就比较少。
教师:分析得很好,人本身就是细菌的携带者,清洁剂和消毒剂都可以减少细菌的分布。但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虽然在厕所里接种的培养基中,菌落数目明显高于食堂中的;但如果只计算霉菌的菌落数,食堂中的霉菌菌落又明显高于厕所中的。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食堂里吃的多。营养多。
教师:可见,对真菌的生活而言,需要更多的营养物质。
学生:我们比较了教室和操场的空气里的细菌。实验方案是:准备两个同样的培养基,一个放在教室中央的课桌上,一个放在操场看台的地面上,打开盖暴露在空气中三分钟,盖上盖放在培养箱里培养。这是我们组的实验结果,(通过食物投影仪展示)。
我们看到在教室里接种的培养基中,菌落数目高于操场上的,说明教室里的细菌比操场多。我们推断的原因是:教室通风情况比较差,所以细菌比较多。
(学生继续比较了洗手前和洗手后手上的细菌和真菌;湿抹布和干燥抹布上的细菌真菌等,总结出:营养、潮湿、温暖、人类和动物的活动等条件有利于细菌真菌的分布;通风、洗涤剂、消毒剂、紫外线会减少细菌真菌的分布。)
教师:这是同学们设计的另一组实验,他们比较了学校中心花坛和学校门口大马路边的空气里的细菌。实验方案和同学们的一样:他们准备了两个同样的培养基,一个放在中心花园的草坪上,一个放在马路边上,打开盖三分钟后,盖上盖放在培养箱里培养。请同学们预测一下哪个的菌落多?为什么?
(同学们各抒己见,激烈辩论)
学生:马路边多:那里尘土飞扬,还有汽车尾气。
学生:中心花坛多,那里潮湿、很多落叶作为营养。
学生:马路边更通风细菌少。
学生:紫外线强烈,细菌不容易生长。
学生:汽车尾气是污染,对细菌的生长更不利。
学生:马路边人来人往,细菌多。
学生:中心花园还有很多蚯蚓、虫子等,身上都有很多细菌,都会散播到空气中。
教师:经过学生讨论,大多数同学认为中心花园里细菌比较多。是不是这样呢?请小组的同学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
学生:(通过投影仪展示)我们可以看到:中心花园和马路边的细菌和真菌都很多,比刚才其他同学展示的都多。两者比较起来,中心花园的细菌真菌还是明显比马路边多。理由大家都已经说了。
教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还有很多同学自己在家里利用简单的材料做了很好的实验,下面请这些同学也来展示一下他们的成果。
学生:展示自己用果冻、柑橘、面包做的探究实验。
教师:同学们爱好钻研的科学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为他们鼓掌。
教学反思
在进行新课标的教学实践中,班额过大一直是困扰教学实践的难题。课堂讨论过程中,有的学生混水摸鱼;课堂展示过程中,有的学生不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课堂时间有限,无法展示所有学生的设计。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这次讨论设计探究实验方案的时候,我就采取了竞争答辩的方式:首先是要求9个小组进行比赛,最先书写完成完整的探究计划的4个小组可以参与竞争答辩;然后要求全班同学从在参与竞争的4个小组中,投票选择2个设计科学、创意新颖的方案。这三个小组将获得教师提供的培养基。这样,小组为了尽快完成设计方案必须积极参与,分工合作;同学们为了参与评选必须专心倾听。这样就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大家的竞争意识。为了获得最有创意的方案,大家开动脑筋,精益求精,也提升了设计方案的品质。无须担心没有获胜的其他小组丧失了学习的机会,一方面大家可以轮流参与,另一方面他们可以利用家庭中的简单材料进行自己的探究实验。对于自己进行实验的同学,可在记分等方面给以各种形式的表扬。这才是真正的主动学习。
在实验结果展示过程中,以辩论的形式预测实验结果,是课堂的一个高潮。这个亮点不是我事先设计的,而是学生在课堂中自然而然发生的。"学校的中心花园和马路边"这个课题也是学生提出来的。这个课题选择得非常好,大家都直觉认为马路边很"脏",但通过阐述理由,很多同学认识到花园的条件更适宜细菌和真菌的存活。这种通过自己的知识预测事件发展,也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素养,而通过辩论的形式,让更多的学生乐于参与,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好方法。
生物教案:《真菌》 9
一、 教学目标
1、 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 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 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探 究活动,体验与人的合作与交流;
4、 认同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二、 重点难点
重点:
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难点:探究活动中小组成员要做好分工,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观察记录。
三、 课前准备
教师:
1、变质的牛奶、各种真菌(木耳、香菇、灵芝等)长霉的馒头、面包,腐烂变质的水果;
2、实物投影仪;
3、培养菌落实物;
4、琼脂、培养皿、烧杯、甜豆浆、酒精灯、吸管、三角架、无菌棉棒、镊子、放大镜。
学生:预习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四、 课时分配
一课时
五、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引入新课
积极思考、踊跃提问
展示变质的牛奶,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认识大型的真菌和真菌中的霉菌
仔细观察,从实物中获得有感性认识。
展示大型真菌及霉菌实物。
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请两个同学讲解和演示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提问并解答。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问题。
区分细菌和真菌菌落分布的特点
观察菌落实物、区分其分布的特点。阅读教材。
将课前培养的.菌落实物分发给各小组,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并及时点评并给予鼓励。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
通过对实物、图片的观察总结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
展示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
制定探究活动的方案
制定实施方案、交流活动的计划及展示观察记录的表格
下课后半小时内将在各自环境中已接种的培养皿密封好,送回教室后排的空桌上。
布置设计探究方案,提醒学生注意设计对照组。巡视和指导、参与设计,及时激励。
每组发给两套有培养基的培养皿。
生物教案:《真菌》 10
【教学目标】
1、尝试利用酵母菌进行发酵作用,描述发酵作用的现象,推理总结发酵作用的实质;
2、 尝试利用发酵作用制作食品,举例说出发酵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举例说出其他细菌真菌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3、 说明食品的腐败原因和运用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
4、 举例说明人类对其他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尝试利用酵母菌进行发酵作用,描述发酵作用的现象,说明食品的腐败原因和运用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
2、难点:发酵作用的实质、举例说明发酵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课前准备】
1、有关发酵实验错误操作的视频资料
2、适合饮料瓶口大小的打孔橡皮塞,插入玻璃导气管;澄清石灰水
3、学生制作的发酵面团、米酒或其他发酵食品。
4、其他视频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教师:在学习本章前,同学们曾经进行了一次情感投票,大多数同学认为细菌和真菌对人类还是有很多用途的,那么大家可否推荐几种细菌和真菌,让我们把他们的名字公布在光荣榜上?
学生:踊跃提出各种细菌和真菌。
(二)主要教学过程:
教师: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做了很多事情。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先”,细菌真菌和食品的制作有很大关系。其中经常用到的是酵母菌。
学生:展示利用酵母菌发酵作用吹起的气球。
教师:我看到大家的气球都吹的很大呀,可是我的气球怎么吹不起来呢?一定是有什么地方出错误了。幸好我把我的操作过程录下来了,大家能帮助我找找错误吗?
教师:(录像)首先将酵母菌放在玻璃杯里,倒入暖水瓶里的开水。
学生: 如果倒开水,酵母菌就烫死了。
教师:同学们说的对。其实实验到这里就是继续做下去也没有用了,但是后面的操作过程还有一些错误,让我们继续找一找吧。
(录像)将只加了水的酵母菌倒入饮料瓶,开始套气球。
学生:没放糖。
教师:对,酵母菌的发酵作用需要糖作为营养物质。让我们继续找错误:
(录像)将饮料瓶放在室外的窗台上(时值北京的冬天,冰还没化呢)
学生:太冷了,冻冰了。
教师:对,发酵作用需要一定的温度。所以老师的操作有三个错误,气球肯定是吹不起来了。 大家有没有想过,把你们的气球吹起来的是什么气体呢?
学生:(猜测)二氧化碳。
教师:我们能不能想办法证明你的猜测呢?七年级时,我们曾经检验过自己呼出的二氧化碳的。
学生:用石灰水。
教师:请一位同学用手捏紧饮料瓶,将饮料瓶中的气体通过玻璃管引导出来,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学生:石灰水变浑浊了。
学生:瓶子里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教师:发酵作用需要活的酵母菌、适宜的温度和营养物质,产生了二氧化碳,我们是不是能够推论出发酵作用其实就是酵母菌的什么生理作用呢?
学生:呼吸作用。
教师:发酵作用除了产生二氧化碳,还产生了别的物质吗?让我们闻一闻。
学生:酒味。
教师:对。我们的饮料瓶是密封的,里面氧气充足吗?
学生:不充足。
教师:酵母菌在氧气不充足的情况下,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我们利用它的这个特性酿酒。有同学实验过吗?
学生:展示自己酿制的米酒和果酒。
教师: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 ,酵母菌呼吸作用会产生什么呢?
学生:展示添加了酵母菌的面团和没有酵母菌的面团。
教师:面团为什么鼓起一个个小泡泡?
学生:产生了二氧化碳。
教师:为什么摸起来和不加酵母菌的面团不一样?
学生:产生了水。
教师:对。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我们用它的这种特性来制作松软的馒头、面包、蛋糕和饼干等。
教师:想想家里的冰箱和橱柜,里面还有哪些食品是细菌、真菌帮助我们制作的呢?
学生踊跃发言(教师配合出实物):酸奶、醋、酱油……
教师:我很喜欢吃的酱豆腐,也是由真菌帮助制造的。有人知道王致和酱豆腐的来历吗?
学生:清朝咸丰年间,有一个卖豆腐的叫王致和,家里很穷。这天他豆腐没卖完,他就把剩下的豆腐放在坛子里,放了些盐哪、花椒什么的,打算泡一泡再捞出来晾成豆腐干。可是后来有事出门忘记了,等回家想起来,赶紧过去掀开坛子,一股臭气扑了出来。王致和想,坏了,这么多东西全糟蹋了,这可赔大发了。可他又舍不得扔了,就伸手抓出了两块尝了尝。觉得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儿,还真好吃。他又把隔壁的'几位老街坊都请了过来一块儿吃了起来,大伙儿都说味道不错。王致和因做臭豆腐出了名,后来一传十十传百,连宫里的慈禧太后也爱吃。于是王致和豆腐店的门匾上头就刻上了个龙头,这表示这家的东西是皇家享用的贡品。可是慈禧太后嫌"臭豆腐"这个名字太不雅,就给它起了个新名字叫"青方"。相对的,酱豆腐就被叫成"红方"。
学生:我们去参观过王致和腐乳厂,他们把一块块的豆腐坯子放在专门的接种室里,呆几天后,豆腐坯子上就长满了霉菌,这种霉菌是专门培养的毛霉,很干净的。然后将长满白毛的豆腐坯浸泡到酱汁里入味,酱汁也是多种细菌和霉菌发酵成的,酱汁的红色也是一种专门的红曲霉形成的。
教师:我们为什么要让细菌和真菌帮我们制造食物呢?
学生:好吃!
教师:除了好吃以外,细菌和真菌可以改变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比如:牛奶是很有营养的,但是中国人有七成以上的成人喝牛奶反而不舒服,是因为中国人大多数都缺乏一种酶,所以消化不料牛奶里的乳糖。乳酸杆菌能够把乳糖变成分子比较小的乳酸,营养价值不仅没有降低,而且更容易消化。
教师:有时细菌、真菌也会帮倒忙。这个苹果还能吃吗?
学生:不能,烂掉了。
教师:防止食物腐烂的方法都有哪些?你能举个例子吗?
学生:放冰箱里——冻的肉和鸡
学生:真空包装——烧鸡
学生:巴斯德消毒法——牛奶
学生:用盐腌起来——咸菜
学生:干燥——脱水蔬菜……
教师:大家对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保存中的作用都有了新的理解,那么细菌和真菌在我们日常生活里还有其他作用吗?我们下节课继续讨论好不好?
生物教案:《真菌》 11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涉及的是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的方面,即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制作发酵食品以及如何控制细菌和真菌来保存食品等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极为密切,它使学生知道了我们平时吃的很多东西以及它们的保存方法,都是由于细菌和真菌的作用。在本章第一节已经学习了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但接触的都是它们对人类有害的一面,因此,学生不仅对本节课内容感到新颖、好奇,而且对制作发酵食品还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本节虽然知识结构并不复杂,但从科学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角度看,内容和形式不容忽视,因为它为提高同学的实践能力、体验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和机会。
本课时主要学习两方面的内容:其一为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包括演示发酵实验、制作甜酒、制作泡菜、制作酸奶。其二为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
2、学生情况
本节课的教学班级为初二5班,属于初二年级的中等班,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方面有点欠缺,课外知识也不够丰富。但是,学生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有一定的求知欲望,有一定的探究问题的兴趣,能够和老师配合,可以通过师生互助,不断的在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食品保存方面的作用。
难点:甜酒和泡菜的制作原理,生活中不同食品保存方法的选择。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举例并尝试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2) 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及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
2、能力目标
(1) 通过做发酵实验和尝试制作甜酒、泡菜、酸奶等食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 通过小组探究、收集资料、汇报探究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通过学习和应用食品保存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
(2)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本节课从"老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的理念出发,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了有助于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有助于让学生体验知识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分组查阅、整理资料,有助于他们提高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小组分工合作、共同探究、亲自动手制作发酵实验、制作甜酒、泡菜、酸奶等食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同学汇报结果,提高表达交流的能力。整个过程都在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的精神,使学生体验到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从而更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四、教学方法(方式)与学习方法
新授课型、小组讨论与探究
五、教学媒体选择
老师:自制的PowerPoint课件,准备的面包。
学生:自制的演示发酵实验装置、自制的甜酒、自制的泡菜、自制的酸奶以及与其相配的PowerPoint课件;食品保存方法的PowerPoint课件
六、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流程图(由上至下,由左至右)
2、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通过回忆细菌和真菌的危害,提出问题: 是不是所有的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是绝对的有害而无利呢?
2、 结合你们收集的资料和生活经验,说一说他们对人类有哪些好处呢?
对学生回答做总结,导入新课。(板书题目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倾听问题,齐声否定。
回答细菌和真菌对人类的作用:如可以酿酒、制造食品、制药、净化污水、利用它们进行冶金等。
生物教案:《真菌》 12
一、教学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列举细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3、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全面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4、培养学生课前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资料、交流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评价能力。
5、通过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让学生体验从正反两个方面辩证地看问题。
6、引导学生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难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关系。
三、课前准备
教师:真菌引起农作物患病的标本;CAI课件。
学生:收集查阅有关资料,预习教材;课前探究“观察水果和面包的`腐烂”,采集的地衣。
四、课时分配
一课时
五、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第五章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思考老师所提出的设问,立刻融入到本节课的学习氛围之中。
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设问:假如没有细菌和真菌生物圈会是什么状况呢?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各小组展示探究“细菌、真菌使食品生霉、糜烂”的结果。争相回答思考题,其他同学可补充。
观看大屏幕。然后讨论,并回答问题。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分解者的作用。
细菌和真菌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为食
请小组展示交流探究结果。
认真倾听,给予肯定评价。演示CAI课件(展示细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提问:
1、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什么作用?对回答给予鼓励和提示。
2、细菌和真菌是靠什么生活的?引导思考:细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的关系是怎样的?
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与动植物共生
观看大屏幕。对细菌和真菌给人体带来的危害感到震惊。列举自己生活中的有关实例。如扁桃体炎、脚癣等。积极思考,争相回答。
学生列举出利用细菌和真菌可生产出“抗生素”,而抗生西可以治疗多种疾病。
观察本地农作物患病的标本图片。对真菌、细菌的危害作用感到震惊。认识农作物病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列举微生物农药如春雷霉素、庆丰霉素等。
认同“以菌治虫”的优点。
观看大屏幕:观察地衣的生活环境和形态,初步理解“共生”。
观看大屏幕:观察豆科植物根上的根瘤。理解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小组讨论回答思考题,总结出生物固氮的优点:环保、高效、节能、收益大等。
看书了解细菌与动物的共生
提问:了解维生素B、K对人体有何益处?
大屏幕展示细菌、真菌使人患病的图片,提问:这与细菌、真菌的生活方式有关吗?
引导思考:
1、我们能否利用细菌和真菌治疗疾病?
2、怎样才能预防和防止动物或人患病?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抗生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
3、细菌和真菌会给农作物带来哪些危害?(请同学列举)
提问?能否利用细菌和真菌来防治农业病虫害?
指导学生阅读“以菌治虫”。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讲解地衣和共生的概念。
讲解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引导学思考“生物固氮”的优点?
指导学生看书,了解细菌与动物的共生,提示维生纯洁B/K对人体有何益处。引导学生思考有关细菌、真菌在其他方面的利用。
生物教案:《真菌》 13
教学目标
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2、观察并认识常见的真菌;
3、描述真菌的营养方式和繁殖形式;
4、了解食用菌养殖的一般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真菌的主要特征、真菌的营养和繁殖方式。
2、难点:真菌的主要特征、真菌的营养和繁殖方式。
课前准备
1、有关真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用面包、柑橘培养的真菌
3、常见的食用菌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导入:生长中的真菌录像
观看录像
提供录像资料,引导学生产生兴趣
认识真菌的细胞结构特征
观察青霉或曲霉的菌丝,尝试分辨两种菌丝;观察酵母菌的图片,总结真菌细胞结构的共同特征
提供资料,指导学生观察、比较
认识真菌的营养方式
观察发霉的食物,解释霉菌的营养方式
提供实物资料,指导学生观察
认识真菌的繁殖方式
观察图片,解释霉菌的营繁殖方式
提供图片资料,指导学生观察
认识常见的食用菌,巩固对真菌主要特征的理解
辨别各种常见的食用菌,描述蘑菇的主要特征和繁殖方式
提供图片和实物资料,知道学生观察和分析
孢子印的制作和食用菌的.栽培
操作
提供资料,指导学生操作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细菌,在生物界里,还有一种菌类,它的样子和细菌有很大差别,这就是真菌。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经常被我们忽视的生物吧:(放录像)
学生:观看录像。
主要教学过程:
教师:从录像中我们可以看到:构成真菌的躯体的主要是什么结构?
学生:菌丝。
教师:真菌的菌丝长得都一样吗?(指导学生观察根霉和青霉)
学生:不一样,有的透明,有的是绿色的,有的是黑色的。
教师:虽然菌丝的结构不一样,构成菌丝的细胞结构却是一样的,让我们比较一下构成霉菌菌丝的细胞和细菌的细胞有什么不同?
学生:有细胞核。
教师:对,真菌的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但没有叶绿体。另外,霉菌还是多细胞的生物,而细菌的每个细胞都是单独的生命体。不过,也有单细胞的真菌,例如酵母菌。(示图片)它虽然是单细胞生命,但是它的细胞结构也是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而不具有叶绿体,所以也是真菌。
教师:摸一摸真菌菌丝扎进面包
(柑橘)的地方,和没长霉的地方比较,有什么感觉?
学生:很软。
教师:这是为什么?录像里是怎么说的?
学生:菌丝分泌的物质将面包(柑橘)分解了。
教师:可见,真菌也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教师:为什么菌丝的颜色不同呢?我们放大看一下(展示图片)。
学生:是菌丝顶端一个个小圆球的颜色不同。
教师:这些小圆球也是一个个细胞,不过它们和构成菌丝的细胞不同,这些细胞可以随空气散放到各处,一旦遇到适宜的条件,每个细胞都可以发育成一个新的霉菌个体。这些细胞就叫孢子。总结霉菌的繁殖方式。
学生:孢子繁殖。
教师:除了酵母菌和霉菌以外,你还知道其他的真菌吗?
学生:蘑菇。
教师:让我们认识一下各种好吃的蘑菇(展示实物和图片)
学生:积极发言,分辨香菇、口蘑、木耳等;
教师:为什么说蘑菇是真菌?你能从这张图片中寻找出支持蘑菇属于真菌的证据吗?(出示图片)
学生:(观察图片并回答)多细胞的,也是由菌丝构成的,也有孢子,也有细胞壁、细胞核等。
教师:(播放蘑菇孢子散放的录像)不同种类蘑菇的孢子形状和排列方式是不一样的,可以通过孢子印来观察(指导学生制作孢子印)
教师:蘑菇也是由孢子繁殖的,我们收集蘑菇的孢子,不也就能繁殖蘑菇了吗?确实可以。但是等待孢子萌发实在太慢了,我们有更节省时间的方法(指导学生操作或提供资料让感兴趣的学生课后操作)
学生:选择制作孢子印或食用菌栽培。
教学反思
我认为这节课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在课程开始时播放的一段录像。对于真菌的结构,学生们最不容易理解的就是“菌丝”的概念。由于菌丝和我们熟悉的动植物的器官、组织相差很远,在缺乏感性认识的情况下,就很难产生深刻的理解。另一位老师为我提供的这段录像,非常生动形象,极好地解决了这个难点。让我感叹:如果能有适宜的教学资源,学生的收获会更多,教师讲起课也更省时省力。
收集课程资源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这段录像的获得是一个很偶然的机缘,但也是由于我每时每刻都注意收集才能将它很好地保存下来。曾经听到一个故事:“有人向一位刚上完一节出色的公开课的特级教师提问:‘您准备这节课用了多少时间?’这位教师回答:‘要说时间短,我准备了十五分钟,要说时间长,我准备了一辈子。’”我觉得每一位有志于不断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老师都应当如此。
生物教案:《真菌》 14
一、 设计思路
真菌这部分内容是初中生命科学基础教学内容,教师以教材为载体,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努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能真正提升自身的生命科学探究能力,尤其是提高理性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教材内容穿针引线,通过几则恰当的教学活动:辅以实验、多媒体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获取感性认识,解惑释疑,突破知识的难点,提高对微观生物的观察能力以及对其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描述、归纳、表述能力,学会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深入的思考,在一系列有梯度的探究与思考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思维训练中主要运用聚合抽象训练法和生疑提问训练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同时,将学习内容与生活联系,使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到生活、知识和应用中,体会生物科学知识的价值。
二、 教学分析
1、 教材分析
本教学设计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初中第二册《生命科学》第五章《生物的类群》第3节的第二课时的内容。在《上海市中学生命科学课程标准》中对该节内容的学习要求为B级水平(其中霉菌的培养和观察实验为A级水平)。教材主要介绍了真菌中的三类:酵母菌、霉菌和大型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与繁殖方式,本节教材的特点是文字多,文字部分偏重于概念和原理,生命科学术语较多。这给学生的学习与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对教材的授课内容重新进行了整合,在此之前进行了细菌的教学。在本节课中关于腐生做了弱化处理,腐生会在后面的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中做详细的比较讨论学习。
2、 学情分析
在前一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菌,对微生物类群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在植物与动物类群的学习中,学生已进行了生物的营养方式的学习,这为本节的教学打下了基础。同时学生在生活中,对于真菌中的部分种类都有过接触与了解,藉此,师生对话可以顺利展开。八年级的学生已在《科学》学习中已具备初步科学探究素养,如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归纳等,预设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这些能力得以再进一步提高与发展。学生对于部分微观世界的真菌的生殖方式、形态结构没有过直观体验,这成为了本节课的难点,因此教师着力通过教学中与生活相联系,以抽丝剥茧地引发疑问,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图片实验等观察,思考,讨论等解决问题,突破教学难点。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以实验、图片、视频等为载体,通过层层设疑,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工具,使用恰当方法仔细观察微观生物,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进入深入思考。在一系列有梯度的探究与思考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对真菌中的某些生物或多或少存在着感性认识,因此教学中首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学生描述生活中对于真菌的认识,切入课题。然后以实验等活进行,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本地探究式教学,通过观察与思考,依次了解真菌中主要三个类群的生物的细胞结构、营养方式、繁殖等方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自主归纳真菌的主要特征;并引导学生互动,用科学、明确、简洁的语言,完善对真菌的描述及归纳总结的语句;藉此活动过程同时,也在了解真菌特征的基础上,使学生能体验真菌的多样性,并能对真菌与人类、自然界的关系进行思考。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酵母菌、青霉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
2、知道真菌的主要特征。
过程与方法:
1、在青霉、曲霉的观察活动,学会观察微观生物的方法、运用科学语言描述其形态结构。
2、从观察中发现问题,比较不同菌类的异同, 归纳真菌的主要特征。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与发酵有关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真菌种类、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营养方式的多样性。
2、从真菌的多样性,感悟比较全面看待微生物与人类、自然界的关系。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实验观察青霉、酵母菌的形态特征和生殖方式。
2、真菌的主要特征。
难点:
1、用观察微观生物的方法认识它们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运用科学语言描述其形态结构。
2、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比较不同菌类的异同, 归纳真菌的主要特征。
六、教学准备:
课件、发霉的橘子和面包、放大镜、课前制作的蘑菇孢子印。
七、作业设计
1、根据真菌的特征,尝试推断他们与人类的关系?(下一课时进行分析)
(评价:
优:能初步根据学到的知识进行推断,并提供理由,同时指出一节课
所学内容的局限性。
良好:能初步根据学到的知识进行推断,并提供理由。
需努力:简单说出部分关系/无证据支持/无法作答
2、是否能仅根据本节课内容进行全面的判断?(在上一题的基础上展开)
(评价:优:能根据教师提示再思考,并能主动收集更多证据说明。良好:能根据教师提示再思考需努力:无法作答)
八、教学反思
从已经实践效果看,设定的教学目标适合绝大部分学生,采用的.教学方式适合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选用的视频、图片、阅读等材料适当,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设想。
1、 在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三维教学目标,目标比较具体、适切,针对性较强,具有操作性和可测性。
2、 注重学生亲身体验,通过动手培养霉菌,学会简单的微生物培养方法的同时真切体验到真菌无处不在。在后续的课堂观察实验中,更多地培养了学生在实验中认真观察,科学描述,比较归纳等科学素养。
3、 在教学中,教师避免了通过简单的讲授让学生获得新知,而是结合教材载体,层层设疑,引起一系列师生、生生互动对话。在一系列有梯度的探究与思考的过程中学生归纳出真菌的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思考真菌与人类的关系。有效思考带来了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4、 在教学过程中图片、视频等学习载体针对性强,均有较高的有效性,不可替代性。
5、在学生课堂观察霉菌的实验中,教师提醒学生不要把鼻子等凑近霉菌时,若学生提出:为什么不能凑太近时,教师需把握好这一良好的教学契机,可以提醒学生推测可能的不利原因。
对教学中生成性问题的思考:产生问题应该值得教师关注,首先肯定学生的思考,一般更多地引导学生从寻求答案的途径去发挥学生在课堂后的讨论、探索,呵护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和学科兴趣。
生物教案:《真菌》 15
一、教材依据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 四 章 细菌和真菌
第 三 节 真菌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四章第三节《真菌》。本章教材按照宏观——微观——宏观的顺序,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让学生感知细菌和真菌的存在,探究它们的分布和生存条件;第二节《细菌》认识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和生殖,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真菌分布十分广泛,并通过细菌的学习了解微生物一些特点。但对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繁殖却不清楚,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可以在心中明确真菌的主要特征, 并为学习《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作用》和《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
1.学生的认知水平
学生课外知识较丰富,所以本节教学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入手,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望,在师生互助,生生互动中不断的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2.学生的能力水平
初二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多数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很感兴趣,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不满足教师对教材知识的简单重复,所以我设计由学生调查常见的真菌有哪些。学生思维偏重于直观形象思维,对材料尚缺乏一定的概括分析能力,所以在分析观察酵母菌、青霉和蘑菇后,共同总结真菌的结构特征。
3.学生的情感水平
学生对真菌的认识具有片面性,通过学习,帮助学生认同真菌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会辩证的分析问题,培养爱护环境的情感和热爱科学的态度。
四、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思想,教学中依据“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把学习的钥匙交个学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首先结合真菌是不是植物话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自己亲身体验和调查去交流感悟真菌的多样性。真菌的共同特征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部分,我创设多种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分析,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在探究中学习,获取真菌是真核生物的知识,同时也提高了能力。利用图片和实物观察,介绍蘑菇的组成,为后续指导学生制作孢子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于制作孢子印这部分内容,学生较感兴趣,通过展示和交流,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五、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
1.举例说出各种常见真菌。
2.知道酵母菌、青霉、蘑菇的形态结构特点。
3.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酵母菌、霉菌和新鲜蘑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和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制作孢子印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情感、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团结与互助精神。
2.认同真菌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会辩证的分析问题。
3.激发学生生态学观点,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真菌的结构特点和孢子生殖方式。
突出重点:
1. 围绕观察酵母菌、青霉和蘑菇的实验组织教学,让学生明确观察目的、顺序,使用合适的实验器材,观察酵母菌、青霉和蘑菇。
2. 用发霉的桔子和蘑菇的孢子印做演示实验,理解真菌的孢子生殖。
教学难点:利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青霉,总结归纳真菌的结构特点。
突破难点:
1. 课前复习显微镜的使用,细菌的特点。
2. 充分利用实物、图片,比较总结归纳真菌的结构特点。
七、教学方法
教法:示例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
学法:通过收集资料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观察实验进行探究学习、通过调查活动和探究实验进行合作学习
八、教学准备
教师:
1.课前让学生分组选择一个自己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查阅资料和调查。
2. 准备酵母菌培养液、青霉、蘑菇、放大镜、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管、镊子、解剖针、解剖刀、吸水纸、碘液。
3. 制作孢子印。
4.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
1. 小组成员分工协作,通过查阅资料,尽可能多地了解真菌,制作PPT和调查报告。
2.准备发霉的桔子或馒头,将其装入塑料袋中,通过学生拍打,明确孢子的存在。
九、教学策略
本节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尽量铺设路子让学生去表达他们所了解到的真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构建知识体系,形成良好科学观的积极性。
1. 在课前布置调查活动内容,开展调查活动。课上小组的'代表上来汇报调查结果以及小组自评,形成良好的科学氛围。通过交流认识到真菌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结合酵母菌的电镜照片,了解酵母菌的结构特点和出芽生殖;利用显微镜观察青霉,结合电镜图片了解霉菌的结构特点;通过观察蘑菇,了解蘑菇的结构特点。然后归纳总结真菌形态结构的共同特征和营养方式。
3.准备发霉的桔子或馒头,将其装入塑料袋中,通过学生拍打,明确孢子的存在。展示蘑菇制作好的孢子印,了解蘑菇的孢子生殖。
4.最后列表比较细菌和真菌的异同点,让学生对真菌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十、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青霉和蘑菇。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食用蘑菇、木耳、香菇等营养价值很高的真菌;但我们也经常为桔子长毛、馒头长毛、衣物发霉而苦恼,对于这些令我们既爱又恨的真菌,你最想了解哪些问题?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上,辨认真菌。由学生自己提出不同梯度的问题,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创设情景,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导入新课。营造开放的教学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
教学后记:
1、新教材要求开发和运用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的资源来丰富我们的课堂,使我们的教学活起来,组织学生进行调查活动、收集资料是很好的方式,也是很有效的途径,课前我已经布置了学生分小组调查,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写出调查报告,然后小组课上汇报调查报告。
2、在整个教学中,注重融入情景教学,努力创造一个和谐、民主、并充满激情的课堂氛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伙伴。学生也不再是一味地听与接受,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通过收集资料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观察实验进行探究学习,通过调查活动和探究实验进行合作学习。学生能够主动去探究、发现、体验与感悟,获得知识的同时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围绕观察酵母菌、青霉、蘑菇的实验组织教学活动,并结合科技发展和社会的热点问题,拓展了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加上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支撑整个教学过程,让初中学生在一个生动、有趣而又多姿多彩的生物课堂中,真正做到愉快地“享受”学习,从而很好的完成了本节的教学目标。
4、学生对显微镜掌握不熟练,导致课堂推进有些障碍,课堂预设内容没有来得及充分展开,如能在问题预设方面再做些改进,课堂效果会更好。
生物教案:《真菌》 1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细菌和真菌与其它生物共生的现象;
2、描述细菌和真菌参与物质循环的过程;
3、认识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生活的影响:引起疾病;
4、区分并掌握细菌和真菌营寄生和腐生的营养方式。
过程与方法
1、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入手,一步步分析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的作用;
2、进一步学习如何评价探究实验;
情感态度与体会观
1、用辩证的思维分析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从细菌和真菌能引发动植物患病的各个例子中得到启示,引起学生思考如何做好个人卫生,避免病菌的传染。
二、教学思路
本课从正反两面来谈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以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作为暗线,即“腐生——共生——寄生”。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细菌和真菌参与物质循环
2、评价实验方案
难点:
1、学习评价实验方案
2、用辩证的观点认识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这些是什么生物?(演示几种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很广,我们的身上有这些微生物吗?观看视频后给出本课导学。
(一)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除了寄生以外,细菌和真菌还有另一种营养方式,那就是——腐生。在生态系统中,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能够分解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这就是腐生。
观察与思考:
(1)水果腐烂与什么生物有关系?
(2)水果中的有机物被分解成了什么物质?
(3)请描述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看图讲解:
我们以二氧化碳为例,来分析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的作用。
环境中的二氧化碳被植物吸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出有机物;而当动植物死亡后,遗体中的这些有机物正是被细菌和真菌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重新回到环境中,被植物重新利用。
如果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某条链断了,比如细菌和真菌没有了,会出现什么现象?生物遗体将堆积成山;另外,生态系统也会失去平衡。
(二)与动植物共生
介绍奇怪的生物:冬虫夏草。在这个例子中,真菌生活在幼虫体上,属于哪种营养方式?寄生。细菌真菌与其它生物生活在一起都是有害的吗?
分析
1、地衣
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是如何共生的?
2、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u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如何互帮互助?
u 为什么种豆科植物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
3、与动物共生
在牛羊的肠胃中,有一些细菌,可以帮助它们分解草料中的纤维素;而在我们人体中,有没有共生的一些细菌呢?比如,有些细菌虽然寄生在我们肠胃中,但是它们能制造一些微量的维生素,对我们的身体有一定的帮助。
共生:
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这种现象叫做共生。
(三)引起动植物患病
寄生在生物体上的细菌和真菌,大多数都会引起疾病。
1、引起植物患病
(1)水稻稻瘟病
(2)玉米瘤黑粉病
2、引起动物患病
(1)寄生在人体体内,由链球菌引起的:扁桃体炎、腥红热
(2)寄生在人体体内引起:足癣和甲癣(灰指甲)
患上这些疾病,和个人的生活习惯有关吗?只有保持好个人的卫生,环境的卫生,我们的身体才不受病菌的侵害。
这是某个大学生宿舍的一角,卫生情况怎么样?你能给住在这个宿舍的同学提一些卫生建议吗?
(四)本课小节:
2、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有害: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生物教案:《真菌》 17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真菌的细胞结构
2.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3.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说出霉菌和蘑菇的营养方式
4.知道真菌繁殖的方式
5.学会用放大镜观察青霉和曲霉的形态结构,培养观察能力
6.了解一些食用菌养殖的过程和方法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主要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从而知道真菌的细胞结构、营养方式、繁殖等方面的特征。由于教材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知识的密切结合,所以,非常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制作活动的设计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真菌的生活,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为教师组织教学留下充足的发挥空间。
2.教学重点
(1)真菌的细胞结构以及生殖方式的特点
(2)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以及它们生命活动的特点
(3)观察能力的训练
3.教学难点
(1)《观察与思考》的组织教学
(2)真菌生殖方式的特点
4.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准备
用橘皮、馒头、面包片培养青霉和曲霉,新鲜的蘑菇,几种食用或药用真菌的形态挂图,制作有关青霉、曲霉和蘑菇结构CAI课件(或投影片),指导学生制作孢子印,准备有关真菌的知识图片或录音,酵母菌结构挂图。
四、教学策略
1.教学方法建议
本节课的导入有以下几种方式:
①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产实践,如大棚蘑菇导入;②从儿歌《采蘑菇的小姑娘》入题;③从学生常见的使食物发霉的霉菌导入;④以CAI课件方式展示各种常见的真菌导入。
观察与思考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观察这些真菌,同时把青霉和曲霉的结构图作为观察内容的补充;学生讨论交流说出真菌的细胞结构及其生命活动的特点。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教师可展示酵母菌的结构图让学生通过回忆,结合新知识说出单细胞真菌的结构。
关于真菌的繁殖,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前先制作蘑菇孢子印,这样,学生就会对蘑菇孢子的位置、形态、作用有教深的认识。也可以让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练习第一、二题。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当地食用菌养殖场,或在讨论练习第三题的基础上制定“养殖食用菌”的方案。
本节教学建议以观察、讨论法为主,辅以阅读、讲授等法。要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践,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2.案例的设计思路
以常食用的蘑菇、腐乳、木耳等真菌进行引导,由学生提出自己最想了解的问题,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
学习各种各样真菌时,教师可提供发霉的面包和水果及新鲜的蘑菇,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同时配以青霉和曲霉以及酵母菌和蘑菇的结构图,从而讨论得出真菌的结构及其生命活动特点。
对于真菌的繁殖,教师在课前指导学生制作蘑菇的孢子印。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孢子印,提出问题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63内容,从而了解真菌的繁殖方式。
五、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食用的蘑菇、腐乳、木耳等都是真菌;我们经常看到物体发霉现象,这也是由真菌中的霉菌引起的。那么,你最想了解有关真菌的什么问题?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提出自己的'问题,进入新课。
2.组织探究,指导观察与思考
教师提供长有长霉的面包和长有长霉的水果、新鲜的蘑菇,并展示青霉、曲霉、酵母菌和蘑菇的结构图,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以下问题(投影)
①青霉和曲霉在形态和颜色上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共同点?
②你们在什么季节、什么地方容易采到蘑菇?这说明了什么?
③它们的营养方式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④与细菌相比较,真菌在细胞结构有什么不同之处?
⑤酵母菌的结构是怎样的?
⑥你能说出真菌的细胞结构及其生命活动的特点吗?
教师组织学生表达交流以上问题,并进行小结。
3.探究真菌的繁殖方式,学以致用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自己制作的孢子印,并阅读课文,并提出问题:
①蘑菇孢子的位置,数量,形态及作用是怎样的?
②真菌是通过什么来繁殖后代的?
③真菌的孢子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才能发育成新个体?
④了解真菌的繁殖特点,对于我们有什么意义?
学生阅读、观察、讨论、表达交流。
教师进行评价小结。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练习第一、二题。
4.小结。
教师指导学生回忆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
以课本64页练习题的第4题进行本章的小结。
最后,教师鼓励学生学以致用,请学生结合课本的练习第3题,查阅资料,制定“养殖食用菌”的方案。
生物教案:《真菌》 18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细菌和病毒之后,进而对与细菌和病毒相似的生物真菌的探究。本课力图引导学生通过探究食用真菌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和了解真菌。
2、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单元的教学特点,并考虑到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蘑菇的形态结构,掌握它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2 、知道一些常见的食用真菌;
3、学会分辨毒蘑菇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实验观察、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概括总结;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观察、合作、交流、展示中体验生物学习的乐趣;
2、感知真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二、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根据本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层面,为了能让学生轻松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探究法
三、说学法
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题,探究为主线,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思想,为学生创设情景,创造科学探究的机会我设计了以下学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
四、说教学过程
依据本节教材的编排顺序和学生的认识规律,以上述分析为指导,以培养能力为导向,紧扣重点,突破难点,整个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以下三部分。
1、情景导入,引出课题
学生观看关于各种各样的蘑菇的视频,并提出如何描述蘑菇的形态特点的问题。
视频资料舒缓了学生紧张的情绪,激发了学生的灵性,将学生课下分散状态很快的集中在学习知识的状态。巧妙的引入本节的知识内容,激发学生对真菌探究的`兴趣和求知欲。
2、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观察蘑菇、金针菇的实物投影,然后再给学生播放一些关于真菌的图片及文字解说资料,同学间互相描述它们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运用实物投影获得真实感受,使学生的感性认识更充分,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概括能力。对真菌的形态特征有所了解后,让学生阅读不同真菌制品的商品标签,或者从健康、医学杂志中甚至是一些食谱中获得关于真菌的营养及作用知识。培养学生从资料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最后,组织学生结合上述活动中获取的各类信息,讨论为什么说食用真菌是宝贵的生物资源这一问题。经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完成了知识与技能的目标。
五、课堂总结,感悟生活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关于真菌形态特点及生存环境和发霉所需条件等知识点的总结,鼓励学生将防止或减少食物或衣物发霉的方法应用于生活中。此环节培养学生总结问题的能力,联系生活,热爱生活。真正体现科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并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生物教案:《真菌》】相关文章:
生物教案:《真菌》01-21
真菌教学反思08-26
生物教案:生物的特征12-22
《生物的特征》生物教案12-21
生物的特征生物教案12-20
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08-27
《生物的进化》生物教案04-04
生物的教案01-07
生物教案:生物圈08-26